回覆列表
  • 1 # 峰峰說史

    劉表當時十餘萬大軍,即便除去其中的駐守軍隊,他能直接調集作戰的,也絕不會下於五萬人。而曹操當時在南邊的駐防軍隊,總數也不到兩萬人,且這些人都是駐防軍,不是機動部隊,不可能全部集中起來作戰。所以,從軍隊數量對比上看,劉表的機動部隊完全碾壓曹軍。如果當時劉表敢從背後舉大軍偷襲曹軍,以曹軍的駐防軍隊,必然不可能阻擋劉表的攻勢。

    但即便如此,劉表依然不敢進犯曹軍。因為劉表心無大志,劉表只想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劉表若在太平之世,不失為一能臣,只恨生在這亂世,化作一悲劇。

  • 2 # 江雨燕

    都別搶,我來答。

    當時事態確實有這種可能,官渡之戰爆發時,劉表因為坐擁荊州之地,手下有大軍十萬左右,史書上說他“南接五領,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所以官渡之戰爆發時,他成為了袁紹和曹操都拉攏的物件。

    當時袁紹直接派人來拉攏劉表,因為劉表坐落在曹操的大後方,只要拉攏到劉表,到時候和自己一起夾攻曹操,那麼曹操就凶多吉少了。那麼劉表採取了什麼態度呢?就是觀望。

    太祖與袁紹方相持於官渡,紹遣人求助,表許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三國志·董二袁劉傳》

    他的謀士因此勸說他:

    豪傑並爭,兩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將軍。將軍若欲有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將擇所從。將軍擁十萬之眾,安坐而觀望。夫見賢而不能助,請和而不得,此兩怨必集於將軍,將軍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賢俊皆歸之,其勢必舉袁紹,然後稱兵以向江漢,恐將軍不能御也。故為將軍計者,不若舉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將軍;長享福祚,垂之後嗣,此萬全之策也——《三國志·董二袁劉傳》

    意思就是劉表有三個選擇:

    趁袁曹相爭,出兵為自己謀利;

    投靠曹操或幫助袁紹;

    但是當時劉表最終還是做出了坐山觀虎鬥的選擇,既沒有出兵幫助袁紹,也沒有投靠曹操,更沒有說趁曹操和袁紹對峙的時候,從後面襲擊曹操,為自己謀取利益。因此曹操瞧不起劉表其實是有原因的,就是因為劉表這個人屬於那種“小富即安”的人,只要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可以了。

    那麼如果當時劉表選擇出兵襲擊曹操的大後方,那麼曹操是否會以慘敗收場呢?

    答案是必然的。

    劉表襲擊曹操的可能性分析

    官渡之戰前曹操面臨的威脅主要有南方的劉表、東南的孫策、北方的袁紹以及還有一個在徐州搖擺不定的呂布。官渡之戰前夕,曹操擊敗呂布,招降了張繡,因此面臨的主要威脅其實是南方的劉表和東南的孫策,因此當時曹操在決定進攻袁紹的時候頗為憂慮。

    後來劉備叛逃,由於擔心劉備橫插一腳,所以曹操又先去清算劉備。可見曹操實際上非常害怕出現兩線作戰的局面,官渡之戰爆發後,曹操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那就是傳聞東南孫策將要偷襲曹操守備空虛的許都,但是由於被刺殺所以沒有成功。

    如此一來,唯一能夠對曹操構成威脅的就只有劉表了,當時曹操的主力部隊都部署到了和袁紹對峙的前沿陣地上。他派大將臧霸率軍陳兵在東面山東的北海、樂安一帶,以防止袁紹從東面襲擊許都。自己親自率兵坐鎮冀州,于禁駐紮在黃河南岸的延津渡口,東郡太守劉延駐守白馬,而主力部隊大量集結在官渡這個地方和袁紹形成對峙局面。

    但當時曹操面臨著什麼難題呢?那就是缺糧少兵,官渡之戰中曹操的總兵力只有兩萬多人,但光是維持這兩萬人多人的糧餉,曹操都倍感吃力,在和袁紹相持三個月以後,曹操自己都坐不住了,打算退守許都。

    操眾少糧盡,士卒疲乏,百姓困於徵賦,多叛歸紹者,操患之,與荀彧書,議欲還許,以致紹師——《資治通鑑》

    因此在這樣一種困境下,一旦劉表不說傾巢而出,發動十萬大軍偷襲曹操,只要出兵1萬就能給曹操造成致命的一擊。因此只要劉表堅定決心出兵攻打曹操的許都,那麼曹操沒有辦法,唯一的自救方式就是立刻把駐防在前線計程車兵調回許都,以守衛自己最後的根據地。

    因為曹操在劉表偷襲自己的情況下,根本沒有能力和袁紹開戰,但是他又不可能置劉表不管,當時曹操兵力吃緊,根本沒有能力再繼續分兵抵擋劉表。而袁紹一旦聽聞劉表出動,必然會趁機發起猛攻,如此一來曹操兩線作戰,必然將大敗。

    所以在劉表偷襲曹操的情況下,曹操唯一的辦法就是集中自己的兵力,退守許都。因為他根本沒有能力繼續維持這支軍隊在黃河邊抵抗袁紹,同時也沒有能力分兵抵抗劉表,因此唯有退守許都,然而如此一來劉表其實佔據的好處就不大了。

    因為那樣一來也就意味著劉表將和袁紹產生衝突,這恐怕也是劉表不願意出兵襲擊曹操的緣故。但從理論上來說,如果劉表堅持要從後方偷襲曹操,那麼曹操必然將損失慘重,徹底消滅曹操的勢力並非沒有可能。

    因為以當時劉表具備的實力來看,他有足夠的實力和袁紹來一個五五開,所以一旦他偷襲曹操,那麼對曹操來說等於自己的後方又出現了一個袁紹,這是曹操萬萬不願看到的場面。所以在官渡和袁紹多對峙一天,曹操的心理就越發的不安。

    因為當時袁紹手底下的有識之士沮授就向他獻策說和曹操打持久戰,把他拖垮。

    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益作舟船,繕修器械,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如此可坐定也——《後漢書》

    但是袁紹並沒有聽取他的建議,而在曹操這一邊也相當煎熬,完全就是在苦撐,如果不是袁紹的謀士許攸出現,帶來情報讓曹操去偷襲烏巢,官渡之戰的最終結局最終會換一種走向。倘若劉表趁機攻打曹操的大後方,那麼曹操必然將會遭受滅頂之災。

    但由於劉表這個人沒有什麼大志向,最終使得曹操避免了這個危機。譬如建安七年(202年的時候,曹操北伐烏桓,當時劉備正依附劉表,因此勸說他趁許都空虛出兵攻打,但是沒有為劉表採納,由此可見劉表此人無謀小志。

    關注【圍爐談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喲~

  • 3 # 壹零壹肆

    首先我認為題主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為什麼說不成立呢?是因為劉表不會舉兵襲擊曹操。為什麼說劉表不會襲擊曹操呢?我認為有兩個方面原因。

    第一點:劉表如果要襲擊曹操,他師出無名,在政治上不正確,道義上不在理。戰爭的勝敗,並不僅僅在於軍事力量的強弱,更應該考慮政治上是否正確,道義上是否在理。

    第二點:就是劉表的性格。

    劉表字景升,和劉備一樣,也是“帝室之胄”,而且是當時的名士。劉表也有本事。對於這一點,《三國志》和《後漢書》都有記載和描述。

    但是劉表胸無大志。他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也沒有什麼緊迫感和進取心。郭嘉評價劉表:“表,坐談客耳!”曹操也說:“我攻呂布,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這都是看透了劉表。事實上劉表的願望,就是守住自己這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子熱炕頭。所以,不管誰和誰發生了矛盾和戰爭,他都按兵不動,作壁上觀,滿門心思“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

    顧此,認為題主的假設不能成立。

  • 4 # 歷史縱橫帝

    導讀: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劉表自家知道自家事。也許在大家看來劉表屬於無慾無求、只求自保的軍閥,其實不然。可以說劉表在官渡之戰時絕對打過曹操的主意,可惜劉表也有需要不可言講的內部問題與外部的困難。所以說劉表根本沒有辦法舉兵襲擊曹操後方,內有外患之下如果劉表偷襲曹操荊州大本營能否保住都是個問題更不要說滅了曹操?

    作為八駿之一的劉表,單人匹馬定荊州豈是好相與的;坐擁富庶荊襄九郡處於四戰之地,不知道多少豪傑曾今打過荊州的主意;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坐穩荊州牧豈能是佛系之主?所以無論是史書上是否記載,劉表肯定打過曹操的主意。那麼官渡之戰這麼好的機會,劉表沒有趁機偷襲是在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具體原因如下:

    攻擊距離遠

    從荊州出發攻擊許昌,直線距離都超過五百公里。如果規避山川走關羽北伐的老路繞道荊襄、南陽,雖然相對好走,但是使攻擊距離又加長了。況且雖然這條路線相對好走,但是按照關羽的威猛北伐照樣延續了幾個月何況荊州劉表?這還是偷襲嗎,很容易打成消耗戰。如下圖所示:

    而曹操此時的地盤是東西狹長,官渡距離許昌才70多公里且都是一馬平川。劉表長達500多公里的遠距離行軍屬於勞師以遠。況且大部分都在曹操的視力範圍內後勤保障都是個問題,所以從這方面說劉表有顧慮也是正常的。

    曹操對劉表有防備,在南下的位置上佈置重兵防守

    曹操陰險狡詐,這種情況下怎麼能不防備劉表抄後路?所以即便是官渡之戰是生死之戰,但是還是在南部防線留下了重要力量來牽制劉表。具體分佈如下圖所示:

    第一路:潁川郡由夏侯淵和曹洪鎮守;夏侯淵勇冠三軍,曹操賬下有數的大將。而曹洪更是可以和張郃、張飛、馬超匹敵的將軍。有這兩位鎮守潁川可見曹操也是下本了。潁川作為三國時期人才輩出的基地不容有失。

    第二路:汝南郡由滿寵、李通、蔡陽鎮守;滿寵有勇有謀,後世坐鎮汝南在防守孫劉兩家頗有建樹;而l李通和蔡陽也不是無名之輩,所以即便是在官渡之戰面臨生死的情況下曹操依然對劉表做出了必要的防禦措施。雖然劉表出兵的機率小,可見曹操的謹慎。

    荊州內亂未平,劉表自顧不暇也沒有強烈的想法偷襲曹操

    在官渡之戰爆發的建安五年,其實荊州內部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平靜。荊襄九郡大致包含湖北、湖南兩省,而此時被劉表控制的只有北部荊州(也就是湖北地區)。而荊州南部的基本被長沙太守張羨佔據。如下圖所示:

    長沙太守張羨佔據長沙、桂陽、零陵、武郡四郡之地,與劉表對峙。官渡之戰時張羨在桓階遊說下支援曹操,並派使節拜見曹操。也就是說劉表在荊州內部也有很強大的掣肘力量,南部荊州虎視眈眈在測劉表無法集中精力偷襲曹操。劉表和張羨相持幾年,直到張羨病死劉表才乘機徹底平定了荊州。

    《魏書二十二 桓階》:後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表舉州以應紹。階說其太守張羨曰:“曹公雖弱,仗義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討有罪,孰敢不服?今若舉四郡保三江以待其來,而為之內應,不亦可乎!”羨曰:“善。”乃舉長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詣太祖。太祖大悅。

    也就是說劉表內部不靖,和他敵對的張羨作用四郡之地實力非同小可。所以說此時劉表當務之急是平頂內亂。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張羨不平,荊州也不能形成合力防守周邊勢力對荊州的蠶食和垂涎。

    小結:

    綜上所述,劉表作為一時人傑不是不想在官渡之戰時偷襲曹操而是不能。荊州的內憂外患都不允許劉表偷襲,否則張羨和夏侯淵等人南北夾擊劉表都有傾覆的風險。生死關頭穩定才是第一步,哪裡還有心思去偷襲曹操。

  • 5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官渡之戰時,如果劉表舉兵襲擊曹操後方,肯定能滅了曹操。但是劉表年事已高不想捲入任何戰爭之中,而且劉表身後還有虎視眈眈的東吳,周瑜若是順勢來攻取荊州那麼劉表也危機了。

    劉表襲擊曹操後方

    官渡之戰,曹操兵力少於袁紹太多了,要不是袁紹太廢好謀不覺,官渡之戰袁紹直接就將曹操吞併了,哪裡還用的上劉表襲擊後方。勝利絕非偶然失敗也是一樣。

    劉表不敢出兵怕江東偷襲

    官渡之戰時孫策揚言要奔襲許昌奪取漢獻帝。那麼這個資訊就說明東吳已經開始集結了至少萬人的騎兵。而如果劉表動手攻擊曹操,孫策調轉槍頭指向劉表,那麼劉表也未必守得住。雖然孫策遇刺身亡了,但是完全不要忽略周瑜的存在。周瑜一旦掌握時機率兵攻擊荊州,那麼東吳和劉表也會是一場大戰,劉表再想抽回偷襲曹操的部隊回援救很難了。

    在三國中東吳雖然存在感低,但是實力不容小覷。如果劉表出手襲擊曹操了,那麼荊州和東吳對峙多年的平衡就打破了,那麼東吳隨時都肯能在背後捅刀子。三國時期很多的轉折點都和東吳有關。赤壁之戰東吳打敗曹操,劉備趁機入川形成了三足鼎立;偷襲荊州、夷陵之戰讓蜀漢進入衰弱期。

    總結:劉表若是有心襲擊曹操後方,曹操必亡。但是劉表只想固守疆土,不想主動挑起戰爭或者捲入任何一場戰爭。而且劉表身後還有捅刀子高手東吳在呢!

  • 6 # 公元前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戰時,潁川郡和汝南郡下轄總共有四十一個縣,這些縣城中,都會有駐防部隊,少則幾百人,多的也有千餘人,僅這兩個郡的駐軍加起來,大概有一萬至兩萬人。

    曹操當時在官渡之戰的機動部隊,大概有三萬多人,相比曹操的機動部隊數量,防守荊州的劉表部隊,已經相當多了。

    劉表當時手下有十餘萬大軍,除掉一些駐守部隊,他直接能調動的作戰部隊,大概有五萬人左右。而曹操當時在南邊的駐防軍隊,總數也不過兩萬人,而且這些人都是駐防部隊,不是什麼機動部隊,根本就沒有什麼戰鬥力,也不可能全部集中起來一起作戰。所以,從軍隊數量上來看,劉表的機動部隊可以說完全碾壓曹操的部隊。如果當時劉表率軍從後方偷襲曹操的老巢,以當時曹操的的駐防部隊數量,他絕對是擋不住劉表的進攻。

    而且,從當時諸侯的爭霸局面來看,袁紹已經與劉表結盟,而曹操就夾在兩人中間。但是,曹操卻與劉璋、孫策結盟,劉表又夾在三人中間,而且是三面包圍劉表,迫使劉表不敢輕舉妄動,於是曹操才能夠專心與袁紹在官渡進行決戰。而且,在官渡之戰時袁紹可以說是傾巢而出,對於曹操來說這是一場生死存亡的大戰,他輸不起。相對而言,袁紹要面對的敵人卻很少,他的周邊能夠對他形成威脅的諸侯並不多,他在官渡之戰中處於比較有利的位置。

    如果當時劉表聽了劉備的建議,偷襲曹操的老巢許昌,劉表是有可能成功的。但是,劉備並沒有能力說服劉表。荊州當時的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但是如果一旦發動戰爭,荊州就會陷入泥潭,而且荊州人也比較多、經濟比較繁榮的就是南陽郡了,但南陽早就被曹操佔領了,如果劉表發動了戰爭,糧草供應不上,那隻能是等死了。而且,劉表既要防守劉璋,又要防守孫策,就算劉表有心進攻曹操的後方,他也沒有這個能力和膽量。

  • 7 # 始終先生

    如果當時劉表接受袁紹的意見,聯合發兵,夾擊曹操,以曹操當時的實力,是肯定會滅亡的。

    但說實話,劉表是無論如何不會攻打曹操的。

    一.師出無名。

    雖然我們都知道,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在當時看來,曹操確實是打著保護天子的旗號,為天子征戰四方不臣之諸侯。

    而劉表是漢室宗親,他攻打曹操,是沒有道理的。

    曹操在保護天子,所以和袁紹在官渡對決,劉表作為漢室宗親,不但不出兵相助,反而釜底抽薪,背後捅刀,這說出去,劉表得揹負多大的罵名?得讓口水活活淹死。

    所以劉表當時給了袁紹一個模稜兩可的態度,即沒答應,也沒拒絕,坐守看戲。

    二.權利不牢。

    劉表並不是荊州人士。他是代替王睿空降到的荊州,做的荊州刺史。

    當時,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所殺,於是董卓舉薦劉表繼任。但由於江南當地宗賊甚盛,劉表只能匿名獨自去荊州,才得以上任。

    但由於是外來戶,劉表在這裡沒有任何依靠,於是,他啟用蒯良,蒯越,以及蔡瑁等當地人,透過勸說、討伐,軟硬兼施,才算是控制了荊州。但實際上,荊州世族、宗賊一直沒有真心投靠劉表。

    所以,劉表為了守住自己的這份地盤,也不會輕易出兵。

  • 8 # 漁樵之人W

    謝謝邀請!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決戰時,南方的劉表若襲擊曹操空虛的後方,有可能取勝。這些曹操是考慮到的,那麼,曹操為什麼要冒這個險呢?因為他對劉表有深刻的瞭解,從“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對話裡就能看出來。曹操認為:劉表雖然有十萬精兵,可劉表才能平庸,他也沒有這個膽量冒這個險;劉表的兵丁一半是水軍,地上不是他們的長處;劉表一向是一個坐山觀虎鬥的人,兩個兒子掌握實權,不過能力也平庸,和水軍統帥還有摩擦……這些曹操都十分了解,儘管這樣,曹操還是有擔心的,不僅擔心江漢,還擔心東吳。好在袁紹剛愎自用,滿以為有取勝把握,沒想到失去了許攸,便失去了糧草,失去了取勝的一個主要條件,許攸告訴曹操,袁紹的糧草藏在烏巢,曹操派精兵燒了袁紹的糧草,取得了勝利。曹操在追擊袁譚的時候,就有兵力來守衛後方了。

  • 9 # 不沉的經遠

    官渡之戰時劉表北上至少會給曹操造成很大的麻煩,但是是否可以擊敗曹操則不一定。

    在官渡之戰前,袁紹曾經派人向劉表求助,希望共同對付曹操。劉表雖然答應了,但是實際上卻按兵不動,坐視袁紹和曹操在官渡大戰,採取了坐山觀虎鬥的方針。

    太祖與袁紹方相持於官渡,紹遣人求助,表許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

    劉表這一做法遭到了蒯越、韓嵩、劉先等人的反對。他們認為劉表坐擁荊州,有10萬大軍,此時無論是趁機起兵奪取天下,或者是支援一方都大有可為。但是這樣中立觀望,勢必同時得罪曹操和袁紹,無論誰贏了都會懷恨在心。

    但是劉表並沒有聽從他們的意見,最終還是沒有采取行動。甚至在曹操取得官渡之戰勝利,平定河北期間,劉表依然無所作為。結果曹操平定河北以後果然發兵南下,劉表病死,次子劉琮投降曹操,荊州易手。

    劉表在官渡之戰時北上,對於曹操肯定來說是一個壞訊息。此時他和袁紹在官渡、青州等地都展開了戰鬥,後方相對空虛。一旦劉表真的北上的話,對於曹操來說壓力很大。另外劉表一旦起兵的話,很多人可能都對曹操的前景不看好,曹操的部下或者是依附他的人很可能會隨之叛變,這樣一來曹操很可能在官渡之戰失敗,至少是會遇到很大的麻煩。

    不過曹操對於南方的威脅並非全然沒有防備,此前他特意命滿寵、李通等人駐守許昌以南,監視劉表和孫權。滿寵、李通也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加上三國時期攻城技術落後,一旦死守城池的話劉表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勝。

    而且劉表和孫策兩人因為孫堅之事結仇,此時孫策虎踞江東,在孫策死前,劉表也不可能抽調太多兵力北上。而等孫策遇刺之後6個月,曹操就擊敗了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劉表真正能利用的時間也只有6個月而已。

    以劉表多疑的個性,能不能利用好這6個月的時間是很值得懷疑的,所以曹操還是有機會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

  • 10 # 雨夜構想

    這個問題劉表也已經考慮到了,只是劉表的能力確實堪憂。

    曹操屯兵官渡時刻提放著荊州劉表和東吳孫權,他也害怕劉表或者孫權在背後給他捅刀子。

    曹操沒有那麼多的兵力防守劉表,劉表也沒有強的野心去找曹操的晦氣,但是有一個人一直都想找曹操的晦氣,這個人就是劉備。早在曹操進軍官渡之初,劉備就曾經告訴劉表要他去偷襲曹操,可劉表這個人胸無大志,模稜兩可錯失良機。劉表這個人除了長得帥,能得到女人喜歡好像別的能耐真不大。要不是手下還有那麼幾個能打仗的將軍,劉表早就被其他軍閥給滅了。

    劉表就是靠著裙帶關係才在荊州站穩了腳跟的,所以他要依靠著荊州當地的氏族大家支援才會有好日子過。劉表媳婦就是當地氏族大家的代表,蔡氏,蒯氏這些個世家大族在背後支持者劉表,劉表在前臺支撐著唱戲。曹操和袁紹正在官渡大的熱鬧呢!劉備就來和劉表說,哥呀,趁著曹操不在家,咱們應該出兵去幹他丫。可劉表這個敗家玩應,一心想著在家喝酒吃肉的,哪有心思跟老曹扯淡去。劉備一看勸不動也就拉到了,回新野找關張兩兄弟鬥地主去了。

    話又說回來就算是劉表出兵了,他也滅不了曹操,人家曹操其實早有防備。再說劉表手下那些都是什麼人啊!一群烏合之眾,就一個黃祖算個人物,還在江夏那邊划水呢!蔡冒蒯越這幾頭蒜領著荊州一群水軍怎麼打仗。荊州水軍佔了總軍事力量的三分之二強,怎麼去和人家曹操的精銳力量抗衡。

    別說劉表沒去,就是去了也是被曹操消滅。根本就沒辦法消滅曹操。

  • 11 # 在下葵小胖

    我是向日葵,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正史上,曹操與袁紹兩大集團相持於官渡的生死存亡之時,袁紹曾經向劉表請求增援,劉表口頭上是答應了,事後卻不發一兵一卒,他認為這樣做,既不得罪袁紹,也不得罪曹操,其實他卻沒有想到的是,這樣的騎牆政策,他把兩方都傷了,這兩方無論哪一方勝利,都會向劉表興師問罪的,果不其然,最終,曹操大勝袁紹,回過頭來就來收拾荊州劉表。

    提問者,提問官渡之戰時,如果劉表舉兵襲擊曹操後方,能否滅了曹操,我的認為,是滅不了,從軍隊即戰力,還有劉表的謀略上來說,無法與曹操想抗衡,偷襲曹操必定會身死人手,現在筆者就對這個問題作深入分析,分析如下。

    一,劉表是個文人,一直秉承“保土安民,維持現狀”的方針政策。錯失爭霸中原的機會。

    劉表的保守態度使荊州地區免去了許多戰火,讓荊州百姓在亂世之中能夠得以安居樂業,但是,劉表的態度也讓他錯失了爭霸中原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曹操順利統一北方。

    劉表的政務方針,使的他對曹操用兵的話,不能盡全力,留餘力,兩軍相爭,狹路相逢,勇者勝。而劉表這種保守方針,會使的軍隊在士氣方面不如曹軍。

    曹軍能夠在中原地區相繼擊敗呂布等人,靠的就是一鼓作氣,不留餘力,而荊州劉表這種戰略方針不僅會侷限於自己,也會束縛荊州三軍,延誤戰機。

    這點從劉備勸劉表的奔襲許都中就可以看出,劉備離開袁紹後因敗兵於曹操,而後來投奔於劉表,劉表雖然對他禮遇有加,但始終沒有重用,只讓他屯兵於新野來抵禦曹操南下。

    劉備曾力勸劉表襲擊許都,但態度保守的劉表並未採取與劉備的意見,錯失良機。以致於曹操在統一北方後,回過頭來就先收拾的劉表。

    二,荊州軍久疏戰陣,主要以水軍為主,面對身經百戰以陸軍為主的曹軍,幾乎沒有勝算。

    荊州軍主要以水軍為主,步軍為輔,其中大小戰艦數千艘,所以說荊州軍習慣於水戰,在陸戰上不佔優勢。

    而在東漢水軍排行榜裡,孫吳水軍絕對是第一,而荊州水軍綜合能力是第二名,這就是為什麼後期曹操在打赤壁之戰上會荊州水軍打頭陣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點,長江兩岸的地形,地勢,完全不同,荊州地域大多是盆地,丘陵地區,而曹操所處地域為中原地區,乃平原地區,荊州軍一旦登陸,將會受到水土不服的影響。

    而反觀曹軍,以馬步軍為主,手下軍馬皆是收編呂布,袁術,董卓等強人的舊部,集“百家軍之所長”,而集於一身。這些軍隊都經歷過黃巾起義之戰和討伐董卓之戰,有這豐厚的實戰經驗,這是荊州軍所無法比擬的,而荊州均唯一的大戰還要追溯於黃祖統領荊州軍隊的時期。

    所以說荊州軍如果和曹軍正面白刃戰的話,將會徹底大荊州敗,畢竟曹軍全方位壓制荊州軍。

    三,黃祖戰死,使的荊州無大將,蔡瑁當先鋒。

    說到黃祖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孫權的父親孫堅,孫堅原是袁術的部下,袁術派孫堅來攻打劉表,劉表派黃祖迎敵,黃祖敗退,引誘孫堅進入自己設下的埋伏圈,在峴山處射殺孫堅。使的黃祖就此和孫吳成為世仇。

    《三國志》:初平三年,術使堅徵荊州,擊劉表。表遣黃祖逆於樊、鄧之間。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單馬行峴山,為祖軍士所射殺。

    後來孫策與孫權兩兄弟接連攻打,打了差不多十年,終於在建安十三年的春天,孫權率軍擊敗黃祖,殺死黃祖梟其首,並將其獻祭亡父孫堅。

    黃祖乃劉表手下第一員悍將,能打硬仗,手下兵士也都是驍勇善戰,黃祖一死,劉表痛失“一臂”,使的劉表面對孫吳只守不攻了。

    荊州無大將,蔡瑁當先鋒

    黃祖一死,掌握軍權的就成為了蔡瑁,蔡瑁的姐姐是劉表的夫人,而自己的女兒又嫁給了劉表的兒子劉琮,憑著這些“政治資本”,蔡瑁一躍成為了權利的核心人物。在荊州呼風喚雨。

    在對曹軍的問題的,蔡瑁作為荊州高階統帥,能戰,卻不戰,貪生怕死之輩,不敢率軍與曹軍正面硬碰硬。典型的窩裡橫。劉表去世後不久,這老小子就不顧劉表的遺言,率先向曹操投誠。

    正史中,對於蔡瑁的投誠,曹操很給面子,不但親自登門拜訪,還“入蔡瑁私室,呼見其妻兒,”對他更是大加讚賞,這樣的待遇,可謂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襄陽耆舊記》:蔡瑁,字德珪,襄陽人,性格驕豪自喜。少為曹操所親。劉琮敗降後,曹操顧訪瑁宅,入蔡瑁私室,呼見其妻兒,並謂蔡瑁道:“德珪,故憶往昔共見梁孟星(梁鵠),孟星不見人時否?聞今在此,那的面目見卿耶!”是時,蔡瑁家在蔡洲上,其屋宇甚華麗,四牆皆以青石結角。家中婢妾數百人,別業四五十處。

    總之,黃祖死後,劉表手下就沒個能打硬仗的將領,蔡瑁作為劉表的手下將領,不能食君之祿,分君之憂”,反而等劉表一死,率先投誠曹操,這是真正的牆頭草行徑,所以說你指望一個“牆頭草”去偷襲曹操,能有勝算嗎。

    四,劉表“後院起火”,影響劉表對曹操的用兵。

    劉表有三個兒子,長子劉琦,次子劉琮,三子劉修,按道理講,接班人是劉琦,自古立長不立幼,但是因為劉表現今的老婆蔡氏是次子劉琮的母親,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為荊州之主,所以使的她一直對劉琦都在打壓,而且經常在劉表身邊說劉琦的壞話。使的劉表不得不疏遠自己的大兒子。

    《後漢書·卷七十四下·袁紹劉表列傳下》:二子:琦、琮。表初以琦貌類於己,甚愛之,後為琮娶其後妻蔡氏之侄,蔡氏遂愛琮而惡琦,譭譽之言日聞於表。表寵耽後妻,每信受焉。又妻弟蔡瑁及外甥張允並得幸於表,又睦於琮。

    另一方面,蔡氏的弟弟蔡瑁乃荊州實權派,劉表對他也是很忌憚,所以在立繼承者的問題一直猶豫不決,左右為難,就這樣,劉表就在自己的家事中耗費精力,使的自己根本不能專心處理政事,就算去偷襲曹操,一半心思在家庭瑣事上,一半在軍務上,一心不可二用,偷襲曹操,事絕對不成功。

    總之,清官難斷家務事,作為荊州之主的劉表也難逃這個“心結”,劉表如果偷襲曹操,打到一半,不是被曹軍打敗,就是撤兵,因為鮮有人能夠一心能夠二用。主帥無心而戰,戰,必敗。

    所以說,官渡之戰時,劉表如果舉兵襲擊曹操後方,勝利的可能性幾乎沒有,畢竟牽制他的因素太多了。

  • 12 # 縹緲峰下一粒沙

    理論上來說是有可能的。因為曹操主力正在對抗袁紹,已經打得很辛苦了,而劉表擁兵十數萬,若是和袁紹聯合起來,曹操會很慘。但他沒有。

    官渡之戰是袁紹和曹操之間一場非常重要的戰役。

    當時曹操天子在手,並且佔據了兗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隸等地;而袁紹則佔據了幽州、冀州、青州、幷州,整個河北都在其掌握中。他們是華北的兩大政治軍事集團,遲早要對上。

    先挑起戰火的是袁紹,挑選十萬精兵,想要南下進攻曹操的根據地許都,搶到漢獻帝,成為挾天子的那個人。

    曹操沒有坐以待斃,部署兵力主動應戰,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一帶築壘固守,阻擋袁紹的正面進攻。從兵力來看,曹操只有兩萬,遠不及袁紹兵多將廣。

    而且曹操正在部署的時候,劉備起兵反曹,曹操是先出兵打敗了劉備,迫降了關羽,才回師官渡,與袁軍交上了手。

    就在曹操和劉備交戰的時候,袁紹的謀士田豐建議趁此機會從後方襲擊曹軍,袁紹沒采納,理由是兒子生病了,他要回家看兒子。這是袁紹的第一個失誤,此後他還有一系列失誤。

    最後曹操以少勝多,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如果曹操和袁紹大戰時,劉表舉兵襲擊後方,是有可能滅了曹操的,就算不一定能殺曹操本人,但必然能打擊曹操的勢力。

    官渡之戰前,劉表和張繡就聯合著打曹操,各有勝負,之後曹操得知袁紹要打許都,趕緊率兵回防。也就是說,劉表是有理由打曹操的,袁紹也看到了這一點,派使者去聯合劉表。

    但劉表雖然口頭上答應了會出兵助袁,實際上卻沒有。這也許和一件事有關,他曾經的盟友張繡接受了謀士賈詡的建議,投降了曹操,使得劉表失去了對南陽郡的影響力。可能是因為這件事,導致他過於小心,不敢輕動,以自保為主。

    劉表的手下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勸他選一方投資,說:“將軍,曹操和袁紹相爭,他們的勝負掌握在您的手裡,你擁有十萬大軍,幫誰誰就贏。但如果您一家都不幫的話,就兩家都得罪了,勝利的一方事後必然找您算賬,您也就無法再從容自立。曹操看起來比較有前途,不如您幫曹操?”

    沒錯,雖然之前一直在和曹操打戰,但劉表的部將看中的還是曹操。

    但劉表沒有采納他們的意見,安心的當個吃瓜群眾,並不參戰。後來,劉表病逝,他的兒子劉琮繼任荊州牧,曹操大軍到來時,他立刻投降了,打都沒打。這也算是個比較明智的決定吧。

    總之,劉表本來有機會左右袁紹和曹操的命運,一爭天下,但他放棄了這個機會。

  • 13 # 電視劇裡看歷史

    曹操幹這種冒險的事情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不過細細一想,白手起家的人不冒險,哪裡能成功呢

    早在曹操偏居兗州的時候,初平四年,由於徐州刺史陶謙派兵截殺了曹操的父親家人,曹操大怒,一方面為了報仇,另外一方面為了奪取徐州,曹操傾全部兵馬進攻徐州,這時候的兗州大本營也是空城,最後差點被呂布奪取。

    官渡之戰曹操也是傾巢出動,那麼如果劉表舉兵襲擊曹操後方能否滅了曹操呢?

    曹操自己肯定是考慮過了這一點,因為當時曹操的後方不止有劉表,還有西涼的馬騰以及東吳的孫策都與曹操勢力範圍接壤,但是呢,曹操賭定了劉表不敢進攻。

    因為劉表本人的志向不大,守住自己荊州一方土地就知足了。所以自己的兵力是用來守地盤的,對攻擊曹操沒有什麼意向。曹操只是對劉備和孫策有點忌憚,但是劉備沒有兵馬,孫策太遠,所以曹操才敢放心的傾全國兵馬迎戰袁紹,並最終戰勝他

  • 14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這個就不必替曹操擔心啦。

    官渡之戰時,曹操對南面的防禦確實空虛,但是,劉表依然機會不大。

    曹操防禦確實空虛

    袁紹與曹操對決之初(白馬之戰前),曹操對南方威脅的主要部署是:

    1、曹洪率軍步騎萬人,在宛防禦劉表。

    2、李通率萬餘人,與滿寵一起防禦孫策。

    3、樂進、李典,在許昌守護後方,並負責後勤。

    不過,隨著袁紹大軍的逼近,曹操將曹洪、樂進調到了官渡戰場。而李通正極力控制豫州的叛亂;李典正為官渡前線的後勤發愁。

    因此,此時劉表如果真的來打,曹軍後方是很空虛的。

    不過,劉表依然難以趁機進取!

    劉表自己也很忙

    劉表自己,也遇到了麻煩。

    長沙的張羨造反,荊南各郡紛紛響應。

    《魏書》、《三國志》和《後漢書》在這裡出現了一個矛盾:《三國志》的說法是,劉表原本想要響應袁紹北上,但桓階唆使張羨造反,致使劉表無法北上;《後漢書》的說法是,張羨在198年就開始造反了。

    無論哪種說法,此次動亂都影響了劉表北上。

    因為:劉表攻張羨,“連年不克”,直到張羨去世,才攻取長沙。

    後院起火,即便劉表想北上,也是沒辦法盡力的。

    劉表內部不支援,可徵調力量有限。

    劉表政權中,有兩個實力派:蒯家與蔡家。

    官渡之戰前,韓嵩建議劉表歸順曹操。“蒯越亦勸”。

    劉表派韓嵩出使曹操,探虛實。韓嵩回來後,再次勸劉表歸順曹操,劉表要殺韓嵩。

    此時,蔡家出面勸阻!

    當時官渡之戰尚未分出勝負,袁紹仍然是最強。

    這個時候,劉表身邊的就變成了“曹吹”。看來,他們都是曹操的鐵粉呀!

    即使在自己的繼承人問題上,劉表都被這兩家大士族所左右。

    那麼,如果劉表在得不到他們支援的情況下,又能動員多少力量北上呢?

    劉表軍的戰鬥力,決定了即使北上也難有作為

    那麼,劉表如果不顧一切地北上,能有作為嗎?

    不能。

    我們看兩個例子方面:

    1、攻堅能力:

    劉表急攻張羨,卻“連年不克”。

    宛城、許昌再不濟,也比倉促起事的張羨要難打一些吧!

    2、陸軍野戰能力。

    曹操進入許昌後,曹洪曾經“別徵劉表”,連續破劉表別將於舞陽、陰葉、堵陽、博望。

    就兵力而言:初入許昌的曹操實力並不強,三徵張繡而不能滅。當時,也不可能給曹洪太多兵力;

    就將領而言:在曹營中,曹洪算不得一流良將。

    看來:劉表與曹操陸戰能力實在懸殊。去北方和曹操搞,沒有什麼機會。

    其實,這也沒有埋汰劉表軍的意思。

    只是:當時南方軍隊去北方進攻,還是劣勢很明顯的。

    後來的孫權是英雄吧!

    數次趁虛進攻合肥,不也沒搞出什麼名堂嘛。

    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賈詡

    劉表的“不見事變,多疑無決”,並不是單指他在官渡之戰中的態度。

    官渡之戰,真不是劉表的良機!

    就算他配合袁紹幹掉了曹操又怎麼樣呢?還不是要對“盟主”投降!而且,滅亡的速度可能更快!

    他真正錯失的機會,是浪費了戰略上的先發優勢!

    劉表在早早平定荊州後,沒有趁著有利的形勢積極進取(當時,袁紹、曹操、孫策都未成氣候)。

    他既沒有把手下實力派士族徹底搞定,也沒有趁虛大舉擴張,更沒有打造出精兵強將(其實當時荊州人才真不少)。

    到了官渡之戰的時候,他真的沒有什麼機會了!

  • 15 # 初心如舊

    要是曹操如此不堪一擊,那就不是曹操了。曹某人經歷的兩線作戰、坎坎坷坷,數不勝數,多了去了。以前,劉表也不是沒鑽過空子,只是屢屢不得手,白白損折實力,瞎碰釘子而已。比如,初平三年(192)曹操把張繡包圍在禳,劉表乘機出兵,堵截曹軍後路,據《三國志》裴松之注 : 曹操退軍途中,張繡派兵來追,後路又被劉表截阻,但曹操自有打算,給荀彧寫信說,賊兵來追,吾雖然每天只走數里,但已有對付之法,到安觽時,一定會大破賊兵。

    曹軍到達安觽,劉表、張繡配合,堅守險要地段,曹操前後被阻,兩面受敵,曹操對這一帶地形很熟悉,連夜令兵士開鑿挖險,穿山掘洞,從一座山腰,修築一條通道,而且把所有輜重,都悄悄運過險道,繞在劉表、張繡想不到的位置,佈設奇兵,到天亮時,張繡以為曹操逃跑了,派出大隊步兵、騎兵聯合追擊,結果被打得大敗虧輸,狼狽逃回。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 三年春三月,公圍張繡於穰。夏五月,劉表遣兵……以絕軍後。公將引還,繡兵來追,公不得近……與荀彧書曰:“賊來追吾,雖日行數里,吾策之,到安觽,破繡必矣。”到安觽,繡與表兵合守險,公軍前後受敵。公乃夜鑿險為地道,悉過輜重,設奇兵。會明,賊謂公為遁也,悉軍來追。乃縱奇兵步騎夾攻,大破之。秋七月,公還許。荀彧問公:“前以策賊必破,何也?” 】

    如果說張繡、劉表不行,那劉備是梟雄,也曾經想鑽曹操空子,這機會正是袁紹、曹操對峙之時。建安六年(201),袁紹、曹操在倉亭擺開戰場,當時,袁紹糾集青州袁譚、幽州袁熙、幷州高幹,一共二、三十萬人馬,總實力仍然大於曹操。而且,袁紹還早已安排劉備,返回汝南,糾集劉闢、龔都,從曹操後面下手,按說這部署夠狠了,可是,天下很大,地域太廣,每個將軍元帥的迴旋,都海闊天空,就看誰能搶佔先機。

    先看倉亭戰場,曹操“揚兵河上,擊紹倉亭軍,破之。紹歸,復收散卒,攻定諸叛郡縣”。 這段話太枯燥,還是運用《三國演義》中,“曹操倉亭破本初”這一回故事吧!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兩軍相對,各佈陣勢。袁紹三子袁尚,想顯示能耐,搶先出馬,徐晃部將史煥上前接戰,鬥不三合,袁尚假敗,史煥追擊,被袁尚一箭射落馬下。袁紹揮鞭一指,袁軍漫山遍野,蜂湧殺過陣來,喊聲不絕。看看趕到河上,曹操大呼 : “前無去路,何不死戰”?許褚一馬當先,力斬數十將,袁軍大亂。左邊夏侯淵、右邊高覽、前邊張遼、後面張郃、左側夏侯惇、右側曹洪、前側樂進、後側于禁,袁紹陷入十面埋伏,袁熙、高幹都被射傷,袁紹在心腹拼死保護下,殺出重圍,氣湧心頭,吐血不止,逃回鄴城。次年,即建安七(202)年,曾經雄霸河北、不可一世的袁紹,就留下一個爛攤子、三個不爭氣兒子,自行上路了。

    再看汝南戰場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紹之未破也,使劉備略汝南,汝南賊共都等應之。遣蔡揚擊都,不利,為都所破。公南征備。備聞公自行,走奔劉表,都等皆散 】注意 : 在袁紹還沒有被打敗前,袁紹已安排劉備,經略汝南,曹操也曾派蔡陽,攻打劉備、龔都,但被擊退。曹操就親自南征,劉備聽到曹操親自來打,就逃奔劉表。在《三國演義》中,這就是穰山之戰,劉備、曹操還有一次先勝後敗的交鋒。

    儘管羅先生極力渲染關羽、張飛、趙雲,英勇無敵,第一仗把曹操幹敗,但劉備失敗、逃跑奔劉表是歷史,不能太離譜。所以,熱鬧一番,就需要煞住,迴歸事實。正因為有這麼幾次教訓,後來,劉備聽到曹操北征烏桓,又勸劉表襲擊許都,劉表想起那些糟心事,特別是劉備自己都失敗了,如今還勸俺劉表去碰釘子,是諷刺,還是沒安好心?劉表或許沒信心,或許不放心劉備,總之,只把劉備這話當耳旁風,一笑了之。

  • 16 # 魁哥說歷史

    作為三國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非常出名,此戰中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奠定了曹操一統北方的基礎。而大家也是非常奇怪,當曹操在和袁紹對峙的時候,為啥後方的劉表不出兵襲擊曹操的後方呢?如果劉表舉兵進攻,能否滅了曹操呢?

    官渡之戰

    我們先來看一下當時官渡之戰的形勢。在官渡之戰前夕,雖然曹操屢次大勝,擊敗袁軍,併成功斬殺河北名將顏良文丑,但是袁紹實力強大,即便前期略有小敗,可整體實力仍在,所以在官渡之戰時,袁、曹雙方對比,曹操其實一直是處於劣勢的。

    袁紹與曹操相比,有三個最大的優勢。

    一、兵多將廣。曹操對於自己的這個劣勢也是認識得非常清楚,所以曹操的戰略一直都是聚集兵力,扼守險要,他本身兵力不多,根本不敢分兵。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官渡前線,大軍雲集,但是曹操後方,其實防守相對薄弱。

    二、糧食充足。如果說士兵少曹操還能透過謀略戰術來做改變,那糧食問題,曹操也無可奈何了。曹操當時的勢力雖然雄厚,但和袁紹相比,他的地盤質量就差得多了。袁紹所佔州郡百姓富饒,糧食充足,而曹操所在的地盤乃是四戰之地,經常發生戰爭,所以曹操根本就拿不出足夠的糧食支援前方。曹操最怕的其實就是打持久戰,在和袁紹對峙半年後,曹操的軍糧逐漸短缺,以至於他自己都差點想要放棄對抗,撤退回許都了,幸好荀彧及時勸阻,才使得曹操堅定了對峙的決心。

    《三國志》原文:彧曰:“今軍食雖少,未若楚、漢在?熒?陽、成皋間也。是時劉、項莫肯先退,先退者勢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太祖乃住。

    三、穩固的大後方。袁紹後方基本是非常穩固的,沒有大軍閥騷擾,然而曹操不一樣,他的後方有劉表、孫策這種梟雄。曹操最開始和袁紹官渡對峙時,還非常擔心孫策趁機襲擊許都,不過連老天都幫助曹操,孫策意外遇刺身亡,襲擊許都的計劃也擱淺了。而對於劉表,曹操則一向是看不起,認為劉表沒膽子進攻。

    事實上,曹操的預料還是比較準的,劉表沒有趁機攻打許都,曹操全力對抗袁紹。最終袁紹陣營的許攸叛逃,給曹操帶來了絕密的訊息----袁紹大軍的糧倉地址,這也成為了曹操反敗為勝的關鍵。曹操抓住這個機會,果斷髮動進攻,火燒烏巢糧倉,而袁紹大軍由於糧倉被燒,人心散亂,被曹操一戰擊敗,退守河北。官渡之戰以曹操大勝告終!

    曹操看不起劉表,認為劉表沒有膽子進攻許都,那麼假如劉表真的出兵襲擊曹操後方,能否滅了曹操呢?

    實際上,劉表要是真的出兵,有極大的可能擊敗曹操,曹操的征戰生涯也將就此落幕!

    曹操將大軍全部囤積在官渡前線,後方空虛,根本無法承受劉表的進攻。而且曹操本來就缺軍糧,劉表大軍一襲擾後方,曹操更加收不上糧食了,這將會使得曹軍最終不戰自潰。

    更重要的一點是,當時整個曹操陣營的人,腦子裡都有一根線是繃著的,都在賭曹操此戰能贏,而劉表的進攻將會成為壓垮這些人的最後一根稻草!劉表一旦出兵,用不了多久,曹操陣營將會出現眾多的叛亂,反叛一起,影響軍心,再加上軍糧供應不上,曹操就完了,他只能退守許都。而曹操這一撤,袁紹大軍壓上,曹操就算是徹底的失敗了!

    那麼劉表能不能在此戰滅了曹操呢?很顯然這也是不可能的,曹操會被打敗,但是不會被滅掉。曹操和袁紹本身就是朋友,實在不行了,大不了投降袁紹,做袁紹的臣子嘛,最終還是能落得個富家翁的結局。而袁紹一統整個北方,接下來的劉表就慘了,袁紹必定會興兵南下,荊州首當其衝。實際上,這也是劉表不出兵襲擊曹操的原因之一,因為劉表也擔心袁紹擊敗曹操後,趁機南下,荊州抵擋不住啊。

    本質上,劉表並沒有爭奪天下的雄心,他就希望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行了,所以他不願意加入到這些鬥爭中。但是身處亂世,就算你不願意,歷史也會裹挾著你前進,沒有辦法,所以說無論劉表打不打曹操,最終的下場都不會太好。

    結語

    官渡之戰時,如果劉表舉兵襲擊曹操後方,是有很大的可能擊敗曹操的。當時的曹操實際上已經是處於戰敗的形勢之下了,要不是許攸的突然叛變,熬到最後曹操就得完蛋。而劉表的襲擊,將會成為壓垮曹操的最後一根稻草,劉表大舉出兵,曹操陣營將會出現崩潰,曹操不得不撤軍回許都,最終戰敗。不過曹操倒不會真的死掉,大不了就是投降袁紹,做個小官,享受生活。

  • 17 # 忘難

    官渡之戰時曹操方面實際上已是強弩之末了,經不起一點變數。可能就需要一個幾千不到上萬的精兵,不也許就幾千精兵。從後方或者是曹操想象不到的地方偷襲,取得一場小小的區域性勝利,打亂曹軍之心,後方偷襲殺沒殺曹操都高喊曹操以死。那麼曹操軍隊本來是一鼓作氣跟袁軍做戰,本來就不抱著什麼希望。立馬就軍心潰散敗局已定,不管怎麼樣曹丞相都過不了這一關了。

  • 18 # 你dayed

    不能。不是不能襲滅曹操,而是不能出兵。

    劉表在荊州的地位類似於聯盟盟主。他是東漢朝廷的空降幹部,荊州的地頭蛇是不會完全聽他的,只有在符合自己本身利益的情況下才會一呼百應。荊州出兵本身是不符合荊州本土集團的利益的。當時普遍的地方勢力都是在觀望,讓袁紹與曹操斗的兩敗俱傷,才最符合荊州本土集團的利益。奪取北方政權統一天下並不符合南方世族的利益。孫策之死,周瑜,陸遜之死都與孫家政權與江南士族的博弈有關。

  • 19 # 三人行左中右

    如果劉表與袁紹聯合,尋機而動夾擊曹操,尤其是在官渡大戰之時,可擊敗曹操,可惜袁紹自大,劉表軟弱,又各自為此,形不成聯盟,況且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出師有名,劉表乃劉漢之胄,不好反漢。

  • 20 # Mer86

    理論上可以。

    劉表入主荊州後,擴地千里,帶甲十萬。

    理論上講,他當時有能力派出六七萬人,配合袁紹全力夾擊曹操。

    一旦他出兵,形勢對曹操而言,肯定是極為不利的。

    就算他和袁紹,滅不了曹操,他的出兵,也肯定能對曹軍士氣造成影響,繼而影響官渡之戰的走勢。

    但是,理論和現實,從來都是兩碼事。

    雖然劉表號稱帶甲十萬,但官渡之戰時,他卻派不出多少兵。

    幾千人,或許他還派的出。幾萬人,他就沒這個能力了。

    因為一方面,早在官渡之戰前,劉表的後院就已起火。他的部將張羨造反,裹挾長沙等三郡官民與劉表對抗。

    劉表屢屢派兵鎮壓,卻均被張羨擊敗。

    而等到後來張羨病死,劉表再次重新一統荊州時,時間又已經到了建安五年底。

    當時官渡之戰已經結束,袁紹完敗,灰溜溜退回河北。再也無力主動進攻曹操。

    袁紹被打殘了,單靠劉表的實力,哪能撼動曹操的地位?

    這裡可能有朋友要說,劉表可以分兵呀。

    六七萬派不出,兩三萬總歸是可以的吧?

    一部分兵力鎮壓叛亂,一部分兵力北上。

    如此良機,就算是硬湊也要湊出一支兵力碰碰運氣,怎麼能因後院起火就放棄呢?

    還是那句話,理論是理論,現實是現實。

    理論上說,劉表是可以分兵。

    但從現實中看,曹操對劉表一直都有防備。

    比如《荀彧傳》就記載,曹操在官渡打敗袁紹後,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劉表,欲南下荊州收拾劉表。是荀彧建議先攻河北,曹操這才打消南下年頭。

    六年,太祖就谷東平之安民,糧少,不足與河北相支,欲因紹新破,以其間擊討劉表。彧曰:"今紹敗,其眾離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兗、豫,遠師江、漢,若紹收其餘燼,承虛以出人後,則公事去矣。"太祖複次於河上。——《三國志·荀彧傳》

    我們知道,曹操實力也不弱,他在官渡只擺了兩萬人。那其餘兵力放哪了呢?

    很顯然,就是放在四面八方,防備荊州、江東來偷襲自己。

    這種情況下,劉表若出兵攻曹,兵力派少了沒用。兩三萬人,怕是連曹操的第一道防線都打不穿。

    多派點兵力吧,以劉表當時的情況,他又派不出。如此一來,他還真不如不派。

    另一方面,劉表雖然兵強馬壯,但他本身不知兵。他想攻打曹操,需要遣一員上將代替他出徵。而當時的荊州,又沒有這樣的人。

    眾所周知,劉表當初是“單馬入宜城”。

    他走馬上任時,身邊連一兵一卒都沒有。

    他能入主荊州,全靠荊州本地士族擁護。

    即靠蒯良、蔡瑁等人幫他誘殺州中賊帥,又幫他說降襄陽的張虎、陳生等實力派,他才成為荊州之主。

    因此可以說,劉表這個荊州之主,並不是憑藉個人家族的財力軍力而取得的,而是他與荊州多個大族,如蔡氏、蒯氏聯合的產物。

    這一點,是他與曹操、袁紹、江東孫氏的重要區別。

    而也正是因此,劉表能不能集荊州之力,攻打曹操,他一個人說了不算。

    他即便有雄心壯志,能不能出兵,也得要看荊州本地實力派的態度才行。

    那當時荊州土著當時又是什麼態度呢?

    據《劉表傳》記載,官渡之戰前,劉表的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就勸他繳械,直接納土歸降曹操。

    甚至就連當初擁護劉表的蒯越,也說以曹操之明哲,必能消滅袁紹。與其日後等著被曹操消滅,不如我們現在就投降拉倒。我們舉荊州之地依附,曹操必然會重待你。只有如此,你劉表才可以長享福祚,子孫晏然。

    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說表曰:“豪傑並爭,兩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將軍。將軍若欲有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將擇所從。將軍擁十萬之眾,安坐而觀望。夫見賢而不能助,請和而不得,此兩怨必集於將軍,將軍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賢俊皆歸之,其勢必舉袁紹,然後稱兵以向江漢,恐將軍不能御也。故為將軍計者,不若舉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將軍;長享福祚,垂之後嗣,此萬全之策也。”表大將蒯越亦勸表。——《三國志·劉表傳》

    看到了沒。荊州實力派都是這等貨色。都對開疆擴土沒什麼興趣,只關心自己家族能不能保持榮華富貴。

    手下都是這樣的人,劉表還怎麼可能舉大軍攻打曹操?

    相比於荊州土著,劉備倒是個有逐鹿中原野心的梟雄。

    然而,官渡之戰時,劉備並不在荊州。

    劉備是建安六年,被曹操親自擊敗後,才投靠劉表。

    需要強調的是,劉備建議劉表偷襲許都,遭劉表拒絕,是建安十二年,即曹操已經平定了河北,出兵征討烏桓期間發生的事。不是發生在官渡之戰期間的事。

    劉備投靠劉表後,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備受劉表的猜忌,無所事事。

    由於無事可做,整個人都頹廢了,劉備這才有了“髀肉之嘆”。

    劉表拒絕劉備後不久,曹操打完烏桓,回師鄴城,開闢玄武池訓練水軍,準備舉大軍南下征討荊州。

    此時的劉表才終於如夢初醒,一面感嘆形勢危機,一面找來劉備託孤,表示:我後悔沒聽你的建議。現在形勢危機,我兒不才,肯定守不住荊州。我死之後,就由你來攝政荊州吧。

    但劉表此時才佈局,為時晚矣。

    蔡瑁、蒯越等人,連劉表的面子都不賣,更何況劉備?

    建安十三年春,曹軍大舉南下。荊州實力派直接就裹挾劉琮投降了曹操。

    也就是劉表死的早。他要是多活幾天,相信荊州實力派也會裹挾他投降。

    估計正是吸取了劉表的教訓,所以劉備後來入主荊州和益州時,才會用武力壓制不服他的本地實力派。

    由此才建立了政權相對穩固的蜀漢政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指導孩子過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