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的波瀾壯闊
-
2 # 霖霖歷史錄
很多人讀《三國演義》,讀到“青梅煮酒”那一段,聽到曹操評論天下英雄,對劉玄德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都表示不理解,因為小說中,劉備只是個遇事哭哭啼啼的“忠厚長者”,沒有遇到臥龍之前,屢戰屢敗,還有人說他是“偽君子”,怎麼能算是“英雄”呢?
其實劉玄德這人也挺有意思的,這人沒有曹阿瞞豁達,也不如孫仲謀會自嘲,但好在低調樸實,短短一生中也有許多可愛之處。並不只是《三國演義》中那個忠厚老實看上去還有些虛偽的爛好人。
首先他不愛讀書,“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我對古代這種遊手好閒的兒童都有種莫名的喜感,因為第一他窮得依壁雕鑿,居然還有心思玩寵物、音樂、穿漂亮衣裳。第二既然是沒落皇族,窮的 依壁雕鑿 ,卻不喜歡唸書。由此可見這人隨和,貪玩,如你我一般,不假道學,是個可以相處的朋友。
“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這裡也有意思,這人話不多,卻善結交朋友,一個織蓆販履的窮屌絲,還“年少爭附之 ”。諸位想一想,小時候一起玩的孩子們,如果要做孩子王,得具備什麼條件?吹牛逼的肯定很快就被識破,只有那種言必信行必果,答應大家的都能做到的孩子,才能指揮大家。
長大後第一次做小官兒,就把上司給揍了,“ 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柳,棄官亡命。”揍了上司就跑路,說明劉備這傢伙雖然忠厚,卻也不是軟柿子,上司不給面子,不見我,那就把他綁起來揍,揍完就跑,來去如風。說明他不是個講規矩的人,和曹阿瞞一路貨色,膽大包天,不拘小節。
劉備得人心到什麼地步——“後領平原相。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收了錢的刺客都不忍心對他下手,所以說他虛偽的,也得掂量掂量,這得虛偽到什麼境界,能夠連刺客都騙過。虛偽的最高境界,就是連一方諸侯陶謙都被騙過,誠心誠意白送他一座徐州。
這人還是太老實,連三姓家奴這種貨色都收留,結果被反咬一口,走投無路投奔基友曹阿瞞,曹阿瞞大喜過望,也不管他當初救陶謙的破事了,“曹公自出東征,助先主圍佈於下邳,生擒布。先主復得妻子,從曹公還許。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阿瞞親自替他報仇,幹掉三姓家奴,替劉備討回老婆孩子,還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如膠似漆,這得多大面子?
劉備還有個優點就是低調,你看他明明野心極大,卻從來不表現在臉上,別人怎麼誇怎麼贊他都不動如山。當初孔融向他求援,他感嘆:“孔北海居然知道世上有個劉賣鞋?”。後來曹操和他青梅煮酒,討論天下英雄,問來問去,他既不拍曹操馬屁,也不吹噓自己,最後阿瞞憋不住說天下就你和老子算人,其他都是傻逼。他也只是敷衍幾句,不卑不亢。換了我被阿瞞這麼誇一句,要麼是當場嚇尿,要麼是趾高氣昂尾巴翹到天上——阿瞞你終於知道老子是個人才啦,快給我籤五年一個億的合同。
後來這倆基友不念舊情,反目成仇打了起來,主要還是劉備不解風情,始亂終棄,而曹公是窮追不捨。這時大耳賊勾搭上了孫仲謀,“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併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看清楚了,赤壁之戰,公瑾只是配合的友軍,打贏曹操的還是大耳賊。
當年新野屁滾尿流的時候,皇叔不肯隻身跑路,執意不丟下追隨他的老百姓,很多人又要說偽善,拿老百姓擋槍,其實這些老百姓完全不必跟著他亂跑,留在城裡也不見得曹操就能屠城,他們非要追隨這位賣鞋的皇叔,所以不是皇叔挾裹百姓,而是百姓捨不得皇叔。從形勢看,皇叔早些跑到江夏找侄子才是王道,和老百姓一起遊行示威是作死。但他偏偏沒有先走,可見一輩子裝逼真的很累,而且要搭上生命的賭注。也說明皇叔這人並不冷靜客觀,出了大事他是能拼命的,而且能為一些非利益的東西拼命。
皇叔這人也有得意忘形的時候,他用龐統之計攻破涪城之後,大擺酒席,慶祝勝利,喝得顛三倒四的時候問龐統:“先生今夜爽不爽。”龐統沒好氣說:“你特麼破人家城池,搶兄弟土地,你還好意思問我爽不爽,白瞎了仁義之名。”這相當於當面拆穿大耳賊的偽君子面目。換了曹阿瞞早就惱羞成怒,都不必喊刀斧手,親自上去一刀就剁了下酒了。大耳賊雖然臉上掛不住,耳根子都紅了,卻也只是發火說:“武王討伐紂王時,前歌後舞,難道不是仁義之師嗎?你的話狗屁不通,我不愛聽,出去出去!”你看,他也不是道德楷模,他也會臉上掛不住,但也只是打了個嘴炮,第二天還跟龐統道歉。想一想現代人的假面具被拆穿後,都是什麼撒潑打滾的德行。看人家皇叔,臉皮厚,不人身攻擊,還肯認錯,一般人做不到。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這是辛棄疾的一句詞,說的就是皇叔,許汜曾向劉備抱怨陳登看不起他,“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劉備批評許汜在國家危難之際只知置地買房,“如小人(劉備自稱)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說人家陳登對你算客氣了,你小子就這麼大出息,就想著買房置地,陳登還給你床睡,換了老子,老子睡百尺樓上,你小子睡地上。可以看出,皇叔這人不是爛好人,對於沒志氣短見淺薄的俗人,他是直言不諱鄙視到骨子裡,一點情面不留。
這件事也可以看出他的志氣和野心,投奔劉表時,半年不打仗閒的沒事幹,一次喝酒居然摸著肥胖的大腿哭起來,說肥肉都長出來了,我這輩子沒幾天了,屁事都沒幹成。每次讀到這一段,我這一事無成的賤人就會心有慼慼焉。一個人擔心自己不努力不奮鬥,導致看著身體發福就憂慮哭泣,這是什麼樣的精神?赤壁之戰前,他喪師失地,屢戰屢敗,走投無路如喪家之犬,而這時已經年近半百,換了我40歲混得這麼慘,還不如一頭撞死算了。但他依舊摸著大腿上的肥肉要做英雄,居然還做成了。
臨死的時候也好玩,遺詔第一句就自黑,說:“朕不讀書(我沒文化)”,自古哪有皇帝這樣說話的?他說我雖然不讀書,但不代表我是傻逼,兒子你雖然識幾個字,但也要聽一聽。我人要死了,所以說的都是好話。凡事跟你乾爹請示,聽他的,多做好事,別幹壞事,完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傳千古,我不以為,一個偽君子臨死時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劉禹錫寫詩評價“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
3 # 迷你影視剪輯
個人感覺劉備是一個偉大的領導者,有很強的領導力,何為領導力: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為我所用,所用眾生。具體體現在:
當時群雄並起,劉備以自己皇叔的身份,抓住匡扶漢室,以民為主,興仁義之師,善待百姓,雖然當時在群雄面前不值一提,但在百姓口中塑造了仁義仁德的口碑,就像現在的企業形成了品牌效應,有了自己強大的個人影響力,而當時的很多英雄豪傑之所以當兵打仗,就是為了保家衛國,劉備深得民心,所以吸引了很多仁人志士,與他一起打天下。
所以雖然劉備的文學軍事才能不行,但他只需要懂得領導別人,會用人,就相當於扮演《西遊記》中唐僧的角色,就能在亂世中三分天下,贏得一席之地,建立蜀國!
-
4 # 大大的俞
我一直覺得劉備和劉邦挺像的。
兩人初期都是沒啥作為的鬱郁不得志的人,都以寬厚仁德之名招攬人才,對於人才都能夠禮賢下士虛心求才,也都挺有眼光。
劉備得到了諸葛亮卻沒有韓信這樣能夠打天下獨當一面的奇才,他的對手同樣強大且人才輩出智商基本都線上。
借用韓信評價劉邦的一句話給劉備:不能將兵而善將將。
-
5 # 太宗歷史
首先劉備肯定是有遠大的目標或者志向的。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問過劉備志向如何,劉備說:漢室衰落,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申大義於天下。說明劉備志在天下。
劉備雖然謀略不如曹操,但善於識人用人,最重要的是能夠得人心,能夠很好地彌補自身的缺陷,所以謀略決斷這塊,劉備並不遜色。
-
6 # 我愛中國
帝國主義舊社會,臣必須服從國君的旨意才能算是忠臣,大臣沒有自己管理國家的主權。曹操不服從皇帝的旨意,實施自己管理國家的政權,在臣民眼裡就犯了罪該萬死的欺君之罪。劉備是皇帝的家族,維護劉家的合法政權,反對曹操的政權,就成了大多數人認為的英雄人物。
-
7 # Au30
當老闆的要會寫PPT嗎?要懂股票戰法嗎?要會武術拳擊嗎?只不過劉老闆會畫大餅,懂得股權激勵,懂得重視人才,有張飛看家護院當保鏢,有諸葛亮做理財預測分析師,有關羽當商業信譽代言人,想不發家都難!相反:健身教練起家的曹操、洗剪吹起家的Tony老師-孫權,都過於標榜自己,小家子氣,家族企業,反而留不住人才。所以劉備是好老闆,也是最聰明的老闆,連諸葛亮都被他套牢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8 # 希望田野上的花生
東漢末年天災人禍,群雄逐鹿。正所謂師出有名,劉備被當時皇帝稱為皇叔,這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名頭。其次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劉備身邊有關羽,張飛,趙雲都是萬夫莫敵之輩。所以在那戰亂年代有這般硬核實力。不可謂之為英雄。
-
9 # 東山客
看一個人是不是英雄不僅要看文治武功,還要看會不會做人,漢高祖劉邦就是會做人的典型。而劉備作為中山靖王之後,根正苗紅的劉氏皇族之人,當朝皇叔,這本身就是一層光環。再者一個好漢三個幫,劉備有關張二人給他捧場,也給他增色不少。最重要的劉備此人見風使舵,能屈能伸,周旋於官場之中游刃有餘,這才是他最大的本事。恰逢漢末亂世,這種人最吃的開,所以成為英雄也不為過。
-
10 # 生於1985
估計世人都把三國演義小說當正史看了,總覺得劉備除了會哭就沒別的本事。三國志正史中記載,劉備少年驍勇,善結交豪俠,有忠義之名聲,年十八歲即募兵征討黃巾叛軍,又招攬諸葛亮,龐統,張飛,關羽等為左膀右臂,歷經數十年奮鬥而稱帝,三分天下有其一,這本身就已經相當地勵志了,且劉備征戰四方時,對百姓較寬容仁慈,故而劉皇叔在當時算是塊金字招牌,百姓稱之為英雄毫不為過。
-
11 # 影視職員
在當時的局勢中,天下還有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二兄弟,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等人,這些事都是經營自己的地盤有好幾年了,可謂是家大業大,反觀劉備卻四處流浪,只有關羽、張飛二人願跟著他,在劉備最落難的時候,曹操卻慧眼識英雄,無外乎這以下三點:
1、劉備的皇叔身份
在三國動亂時期,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只能依靠自己的名頭來招攬人才,曹操當初就是依靠自己的本家和夏侯家招攬一大批武將。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人稱劉皇叔,依靠皇叔的這塊金字招牌成功招攬不少人,張飛、關羽、趙雲都是被他以皇叔的身份忽悠過來的,而且經常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以至於都受到漢獻帝的親切接待,因此一個良好的名聲至關重要。
2、劉備的仁義
當初劉備在反抗黃巾起義的時候,就以仁義之名而廣為流傳,仁義的名聲更變成一種收買人心的手段,以至於提到亂世三國中哪個英雄最仁義,首先想到的都是劉備,因此劉備靠仁義的名聲成功征服一大批迷弟,收買人心的能力連曹操都自嘆不如。而且“得民心者得天下”,無論是百姓還是豪傑都非常欽佩劉備,因此劉備完全就是一個潛力股。
3、自己的奮勇不屈
曹操創業是靠自己的家族勢力,孫策、袁紹、袁術都是繼承家業,劉表這個人更是漢室宗親,這些人的地盤大部分都是靠別人得來的,而劉備一個人開始慢慢創業,也沒人資助他更沒有背景,先是打黃巾取得縣令官職,後來又討伐董卓最終取得徐州牧,這些成績都是自己一點一點做上來的,沒有背景的劉備卻能創出一番天地,因此曹操才覺得劉備是真英雄。
因此在青梅煮酒時,曹操認為袁紹雖為四世三公,但優柔寡斷,劉表掌管荊州多年,但已經老了不中用,劉備是從基層做起來的,而且仁義聲名遠揚,又懂得隱忍,曹操才覺得一旦劉備得勢,以後定會成為自己的強敵,後來也正如曹操所料。
-
12 # 小院雜談
劉備為什麼時人稱之為英雄?首先說明一下,這個時人指的是士人,有話語權的讀書人!
先看背景,劉備師從盧植。盧植乃東漢經學家,師父馬融,師兄是大儒鄭玄,又和蔡邕在東觀修書,可謂名傳天下,士人欽慕,所以在士人眼裡劉備是自己人,天然有認同感!
劉備在黃巾起義時投軍,書中說他一貧如洗,卻一開始就將關羽、張飛這兩個萬人敵結為兄弟,從此不離不棄。沒兵時在當地一呼百應,瞬時聚集了三百餘眾!缺兵器馬匹立刻有鉅商贈與!當地太守劉焉認為侄子,獨領一軍!也真夠玄幻的!所以可以懷疑劉備本身在本地本身就是有勢力,有名望的,不然不可能你一聲招呼就要兵有兵,要將有將,都奉你為主!真要是普通人誰理你啊。
滅黃巾有了出身,討董卓有了名望,這才有了陶謙三讓徐州,成了一路諸侯。最主要是在呂布殞命後在朝堂被漢獻帝認證為皇叔,承接了衣帶詔!這一下就有了<大義名分>,此處大為重要!標誌著劉備有充分的以匡扶漢室的旗號東征西討!其後才有徐庶、諸葛亮來投,所行之處人皆以禮相待!所以才讓曹操忌憚,說出了那段三國最有氣魄的話。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操又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壯哉斯言!劉備遂名傳天下,世人皆知劉皇叔為英雄也。
-
13 # 富元製作
首先有勞了羅老先生的名著,把劉備的劉式正統觀念和蜀漢集團主角人物的刻畫得太完美,太深入人心了,甚至趙雲終老病逝都成了惋惜。
其次劉備順應了當時讀書人的心聲,也是維護大漢江山最持久的以為,也許有作秀的姿態,但是與曹操的掌控手段對比有著鮮明的比較,在那個沒落的亂世,誰也不會記得所謂漢恩了,只有生存活著,劉備的作秀都是很得人心。
再有劉備雖然軍事文學比不過曹操,但畢竟他是草根創業的成功案例,不像曹操至少有背景、孫權有家底等等
-
14 # 亂世中的歷史
劉備的文學才能不行,這是事實,根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的記載:“先主不甚樂詩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而說他軍事才能也不行,就是《三國演義》的視角了。
劉備的軍事才能縱然沒法和曹仁、關羽這樣的軍事將領相提並論,但造詣也絕對不低。拒於禁、夏侯惇於博望之戰;敗夏侯淵、張郃於漢中之戰;即便最後的夷陵之戰,在戰役前期,他的表現也可圈可點。當然,劉備最終能三分天下取其一,不僅僅靠的軍事才能,他的人格魅力才是成就霸業的關鍵。
1、生性任俠,好結交朋友,有團隊凝聚力。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劉備從小“好交結豪俠,少年爭附之。”不但如此,其同宗好友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經常無償資助他,並斷言:“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另外,劉備抗擊黃巾軍,拉起隊伍的啟動資金也是由中山的兩個富商張世平、蘇雙提供。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劉備天生就有一種領袖氣質,群雄願意為他所用。甚至來說,這與他劉勝後代、獻帝皇叔的身份都沒有太大的關係。所以,劉備能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他身上的這股凝聚力氣質。
2、被士族所認可,事半功倍。在東漢末年,門閥士族已經登上了歷史舞臺,要想獲取勝利必須得到他們的認可。陶謙死後,先後有糜竺、陳登和孔融勸劉備接管徐州,這其中孔融的話最有份量。在那個時代,孔融家族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眼界很高,看不起四世三公的袁術、袁紹,當然更看不起閹宦之後的曹操,但唯獨對劉備禮遇有加。也正是由於孔融的支援才讓劉備獲取徐州變得更名正言順。
3、越挫越勇,有著鍥而不捨的精神。劉備生於公元161年,於184年鎮壓黃巾軍起義正式開始創業,到219年(建安十九年)正式佔領益州,三分天下,時年58歲。35年的征戰中,挫折頗多。他先後事從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卻始終沒能打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來。赤壁之戰前更是被曹操打得如喪家之犬,無立錐之地。而最終能聯合孫權打敗曹操,也許有運氣的成分,但如果沒有鍥而不捨的精神,沒有顆強大的心臟做支撐,恐怕早已被歷史所淘汰。
劉備最終能成就霸業,也許跟他的“仁”有關係,但絕不是主要原因。關鍵還在於上述的三個關鍵點。所以,劉備被多數人看作大英雄,當之無愧!
-
15 # 又是一年春風
因為,劉備鋤奸扶漢!從不做對不起國家的事!
結交關張二兄弟,向來忠義立本,從不做任何欺壓老百姓的事!一心一意為民著想!
第一:劉備擔任徐州牧期間,曹操想帶劉備回許昌,徐州各鄉紳聯合請命,提交萬人書讓曹操留下劉備,因為劉備減免賦稅,修建水利工程等,大得人心!
第二:劉備丟新野城,城中老百姓攜老扶幼跟隨劉備,日行十里,可見劉備在老百姓當中聲望是比較高的,所以,稱劉備一聲英雄並不誇張!
-
16 # 小灰讀歷史
對文學,軍事才能不行。為什麼?當時大多數人都認為劉備是個英雄?
小編同大家看《三國演義》貴老提到一句就說是漢室宗親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勝當時有100多個兒子,難道劉備這一輩一說漢氏宗親已經佔全華人口的一定比例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當時的那個時代,漢朝是一舉孝廉來判定這個人可否當官,除了世家外,班的人只有透過提高自己的名聲,讓自己有很高的認知度,才可以做官。劉備的父親劉弘早亡,少年劉備時母親以織蓆販履為業,生活非常艱苦。熹平四年(175年),劉備十五歲其母親讓他外出行學。劉備在叔父的資助下和公孫瓚(漢末群雄,白馬義從的創新者)盧植為師學習。
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也因為平叛有功而被封為安喜縣尉(這裡也就是鞭打督郵的出處,我便打都有是劉備乾的事情),然後逃跑不靠了公孫瓚,同時公孫瓚與袁紹爭雄。劉備幫助公孫瓚在青州(山東)抗擊袁紹,時劉備為平原相(市長兼職市委書記),在其的治下平原國(漢朝實行郡國並行制)大治。興平元年曹操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謙請劉備幫忙抵抗曹操,然後駐紮在小沛,興平二年陶謙去世,劉備當上了徐州牧(省長兼省委書記),建安元年呂布進攻徐州,然後劉備屈辱的做了小沛長官(任然在小沛)不久後投靠了曹操,曹操表其為豫州刺史,建安四年,(衣帶詔和煮酒論英雄的發生時間)劉備殺徐州刺史車胄。自己表自己為徐州牧。建安五年被曹操殺敗後又投靠了袁紹的兒子袁譚。建安五年後投靠了劉表。我開始了長達七年的新野對抗曹操之地,建安12年拜訪諸葛亮,建安13年。終於佔領了荊州的四個郡,開始了了自己的崛起之路。建安24年佔據西川一年後稱帝。
小編認為,其劉備一路走來,出生平寒,不拋棄不放棄,為自己的理想一直堅持到底,最後成功了,我們不知道他在那幾十年的歲月裡如何堅持,是他在那幾十年的堅持中,在這個人生奮鬥的歷程中,對於比自己厲害的人低頭,對自己用的人低頭,最後依靠自己的智慧周旋於世界之間,最後才有了蜀漢政權,所以我們不得不佩服他,可能他也沮喪過,也曾懊惱過,也曾悔恨過。但是他都堅持了下來自己最初的理想。
-
17 # 看著天空的貓
劉備出身貧賤,即沒有曹操的文學修養,也沒有曹操的軍事才能,但卻能在當時列強爭霸的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並發展自己的勢力,直至建立以自己為核心的蜀國政權。
劉備之所以被後人評價為英雄,主要是由於劉備以“大仁大義”取信天下百姓,贏得了民間叫好的口碑,還以“大仁大義”吸引天下英雄,得到了很多有志之士的擁戴。
劉備的“仁”劉備在好幾次在危難之際當著眾人的面多次表態:“吾寧死,而不為不仁不義之人”,意思是我寧可死,也不能成為不仁不義的人,應該說是發自內心的,寬仁尚義,是劉備非常明確的一種行為準則,也是傳統公認的一種道德選擇。劉備每到一個地方,總是廣施仁政,盡力讓當地的百姓豐衣足食。這是他一貫的行為,所以他能夠“遠得人心,近得民望”,在當時口碑極好,幾乎所有的老百姓都擁護他。
劉備的“義”
當劉備聽說關羽被殺的訊息時,他哭倒於地,不僅淚流滿面,溼透衣服,而且淚裡帶血,兩隻眼睛都哭得流血了。劉備與關羽、張飛,雖然沒有血緣關係,卻比親兄弟還親為了報仇雪恨,為了給關羽和張飛兩個兄弟報仇報仇雪恨可以,劉備能夠捨棄一切,可以說完全失去了理智。他不顧“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大政方針,貿然率師復仇。這種做法無疑得到了人們們對他的好感。作為一個蜀國的一號人物,劉備能夠和他身邊的人一直保持普通的兄弟關係,建立深厚的兄弟情義,這使劉備很快與人民拉近了距離,這也是劉備被稱為英雄的一個重要原因。
-
18 # 史海浮沉假行僧
因為劉備“人窮志不短”,“以德服人”以及善於用人的優點!志向遠大以及寬厚做人使他在人品上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而“善於用人”則使他能讓合適的人為他的事業“人盡其才”,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年少不凡《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爾邪!”元起曰:“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在東漢那個時代,有權的顯貴人士所乘的馬車都有一個很氣派的車蓋。劉備小時候的家附近就有一棵大樹,樹冠寬大,形似車蓋。所以他曾表示“有朝一日,他一定也能飛黃騰達”,而他的族叔劉元起就對此非常的讚歎,因而也時長資助劉備,就好比對待自己的兒子。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是由得用合徒眾。
《三國志》裡記載,劉備15歲的時候就去了漢末大才盧植那裡學習。一個封建時代小孩子,話不多,對待老師府上的下人有禮,喜怒不形於色,恐怕現在的同齡人都少有能做到的。愛好結交豪爽之友,別人資助的錢財都拿來聚合門徒,這可能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人狠話不多”的型別。
德感人心01 被授“荊徐”
《魏書》:表病篤,託國於備,顧謂曰:"我兒不才,而諸將並零落,我死之後,卿便攝荊州。"備曰:"諸子自賢,君其憂病。"或勸備宜從表言,備曰:"此人待我厚,今從其言,人必以我為薄,所不忍也。"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
劉表死的時候想把荊州讓給劉備,卻不讓給自己的兒子;陶謙死的時候,給眾屬官下令讓劉備領徐州,後徐州眾官僚也是這麼做的,就說明他們本身對劉備也是拜服的。
那麼一個人在他人心中如果沒有出眾的形象,沒有真才實學,肯定是不可能將自己辛辛苦苦掙下來的基業交到一個外人手中,這就已經很說明劉備的品行問題了。
讓徐州的時候還有小插曲,當時天下諸侯林立,劉備那時候對他們而言根本就不算什麼,所以他心裡也害怕領了徐州以後,被其他諸侯針對,所以就有了以下徐州豪族,當時徐州的屬官陳登以及冀州的袁紹的言論。
陳登: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
袁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陳登還可以說一點,就是他給曹操獻計滅了呂布。劉備忌憚領徐州,但是陳登這個人很看得上劉備,然後就是各種勸說,諸如“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見聽許,登亦未敢聽使君也。”等言辭可是相當的懇切了,不僅如此,為了劉備安心,還強力勸說四世三公的袁紹支援劉備治理徐州,劉備才放下心來。
02 眾攬賢才
劉備禮賢下士的故事那實在是太多了,在水鏡先生那裡跪求徐元直,而後以謙卑之態三顧諸葛亮,順勢再任用馬謖馬良等一眾荊州賢才;入川之前,搶到了被東吳忽視的龐士元,入川之後,重用益州集團的黃權,法正,這些人前前後後為劉備的軍政治理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而對於武將,關張是一開始結拜的,趙雲在真實歷史上是自己因家事離開公孫瓚後數年,又遇到劉備,所以追隨他,但起碼也是受劉備感召。後來的黃忠,馬超無不如此。關羽死了,為報仇伐吳兵敗,雖然對國家不是好事,但是對個人,對兄弟而言,這是真真正正的重情重義。
古今同譽當時曹操曾多次評價劉備:“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
漢末鬼才郭嘉也曾評:“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
結語劉備的品行以及會用人,使他獲得了成功,而且是白手起家;有的人會嘲諷劉備的假仁假義,“只會哭”,但是能在亂世成一番大業的人,又有多少單純的忠厚之人呢?
感謝閱讀,感興趣別忘了關注交流喲~
-
19 # 楓葉0829
劉備文學才能歷史上沒有記載,估計是很一般,但是軍事才能卻不是不行,軍事才能來說,可能很多人要說的是夷陵之戰,那對手要看是誰啊,陸遜,東吳四大都督之一,幫呂蒙設計死了關羽,一個人擋了曹魏數年,你跟陸遜比,整個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有幾個能比得上陸遜的?至於早期劉備多次大敗虧輸,四處逃亡,那純屬是實力對比太過懸殊了,所以說劉備的軍事才能其實並不能說不行,只能說與三國頂尖人才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至於為什麼會稱劉備為英雄,主要還是有兩點:
屢敗屢戰,從不放棄別看屢敗屢戰說起來簡單,但是要想做到,卻不是那麼容易,首先你可以敗,但是你不能把自己栽進去,命都沒了,也就沒了再戰的資本,其次呢,你要有再戰的勇氣和毅力,輸一次不可怕,一直輸很容易打消個人的信心,沒有了再戰的勇氣。
除了屢次失敗之外,年紀也是很容易消磨人的意志的,像劉表,當初初入荊州之時,單匹定荊州,意氣風發,就因為年紀大了,只能做守護之犬,空有荊州之地,卻無進取之心,最後只能被人奪取了基業。類似的還有劉璋,陶謙等人。
識人用人之名劉備文才武略來說,是真的比不上曹操,曹操算是三國頂尖人才了,但是有一點卻是超過曹操了,那就是識人用人之能,曹操由於早期發展順利,對待人才多少有一點用之我幸,錯過也就錯過了,因為前期的基業來說,已經有很多人主動投奔了,典型的來說就是張松事件了,張松出蜀本來是要投奔曹操的,但因不被禮遇而轉投劉備。
還有一點就是劉備對馬謖的認知,認為此人言過其實,不堪大用,最終諸葛亮沒聽進去,才會有了街亭之敗。
所以說呢,劉備在三國時期作為一個君王的優點是有的,至於軍事才能的缺失,只要會用人,能用人,奪取漢中一役,不就是劉備親自帶隊成功的嗎?
-
20 # 中州史話
劉備早年雖然沒有成大事,然而不僅他的皇叔身份沒有人辯駁,就連他是個英雄人物也幾乎是當時人的共識。都哪些人認為劉備稱得上英雄呢?
首先是孔子的後人孔融,孔融讓梨的故事小時侯大家都學過,孔融小時候就表現出非凡的聰明才智,深明禮儀,長大後在當世也是著名的大儒。孔融因被黃巾圍困形勢急迫,派太史慈去向平原縣的劉備求救,劉備驚呼“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邪?”能被孔融賞識,連劉備自己都驚呆了,這時他不過是一介縣令。在徐州時,孔融極力推薦劉備接任徐州牧,可見孔融對劉備的能力是非常認可的。
讓劉備真正稱得上英雄名號的,要數曹操的神助攻了。在許昌,曹操與劉備聚會時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把劉備提到和曹操同一個檔次的英雄,就連已經佔據幽並青冀四州、名滿天下、四世三公的袁紹都沒法比,這回更是把劉備嚇得當場筷子都掉了。
袁紹和劉備的交情不深,但喜歡禮賢下士的袁紹是怎麼對待劉備的呢?“紹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一路上派大將接待,隔著二百里就親自前往迎接,能有這份待遇的也只有劉備一人了。如果不是英雄,不是賢才,袁紹會費這麼大周張。
讓所有人對劉備開始刮目相看的是徐州牧陶謙,在此之前劉備不過是一個縣令,跟著老同學公孫瓚混社會。劉備救徐州之難後,陶謙先把自己的四千丹陽兵送給劉備,丹陽兵可是陶謙的嫡系部隊。陶謙臨終又把徐州交付給劉備,他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使劉備從一個縣令一躍成為一州之長,與當時已經跨州連郡的曹操、袁紹、袁術、劉表、劉焉等並駕齊驅。不傳兒子,不傳親戚,也不傳老部下,而把這麼大的資產送給一個外來戶,陶謙的膽氣可嘉,更證明了劉備絕非等閒之輩。
評價劉備為英雄的還有陳登、周瑜,陳登說“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這就說得比較精準了,而且陳登和劉備在徐州共事幾年,瞭解更加深入,所以他的話可信度是非常高的,劉備是非王即霸式的英雄。周瑜一直將劉備視為最大的敵人,“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早早提醒孫權,一旦讓劉備坐大便會成為東吳的心腹之患。在周瑜眼裡,劉備是少有的梟雄,和曹操一樣都是東吳問鼎天下的大敵。
這些人都是和劉備有過密切的交往的,他們得出這樣的結論肯定是基於對劉備的言行、交流、理想、抱負等的深刻了解,而且這些人本身也都不是等閒之輩,都是當世的大人物,偶爾可能會看走眼,但是都看走眼的機率幾乎為零。
說劉備的文學、軍事才能不行,這句話是有待商榷的。什麼是行,什麼是不行呢?參照的標準是什麼呢?如果對比曹操,劉備無論在文學上,還是在軍事上都明顯處於劣勢。但除了曹操,能勝得過他的人似乎也並不是很多。
文學需要一定的功底,畢竟曹操的家境和劉備的家境差距是非常大的,劉備連上學都要靠親戚資助,換到現在就是一等一的貧困生,沒有助學貸款大學都上不了,文學水平差點也可理解。而且劉備確實不喜歡讀書,喜歡狗、馬、美衣服,興趣也不在成為一個文學家上面。軍事上劉備算不上軍事家,一個左將軍還是當得起的,打黃巾軍數十戰勝率還是很高的,早期劉備的失敗很多是吃虧在實力不行,當他有兵有糧的時候那戰鬥力也槓槓的。論文學和軍事劉備算不上優等生,但至少是中等水平,而作為一個出色的領導者,一個英雄人物,文學和軍事並非必須達到一流水準。
陳壽對劉備的評價,首先就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劉備的成長模板就是漢高祖劉邦,長處在於知人善任,為人豁達寬厚,自己的能力雖然不是最強,但是可以集合應用天下的英才,所以能夠成就一番霸業。這不也是英雄的一種嗎?英雄者未必是專業能力最強的,否則武如韓信,文如蕭何為何不能自立山頭,成為定鼎乾坤的英雄呢。
劉備有多會用人,幾個例子可以充分說明。首先劉關張兄弟經過演義刻畫雖然有些過份,但事實這兩人確實畢生追隨,能得人如此效力必然有獨特的人格魅力,特別是關羽的降曹而後復歸,足見劉備的吸引力有多大。其次,劉備在荊州的反轉不是偶然的,劉表死後荊州士人大多依附劉備,劉備能夠再建基業的班底也是這些荊州的人才。在荊州時,發現結識吸納這些人才,是劉備後來能夠轉危為機,坐擁荊州的根本。再次,得了蜀地後看劉備的人員安排,“先主置領酒大饗士卒,取蜀城中金銀分賜將士,還其谷帛。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麋竺、簡雍為賓友。及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壹、費觀等又璋之婚親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擯也,劉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有志之士。無不競勸。”下至普通士卒,上至不同來路的謀臣武將,劉璋的舊臣、姻親、棄用的,自己所看不起的、憎恨的都能因材施用,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才能,匯聚天下人才源源不斷地投奔自己,不斷壯大劉漢的基業。
曹操的模板更像是光武帝劉秀,良好的家境出身,喜歡學習,文才武略都十分出眾,又能夠因人任事,“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論個人能力三國中應當無人能出其右,曹操亦是當世之大英雄。然而,曹操最後卻未能實現天下一統,一方面因為曹操借用了漢室的旗幟,但當想改易旗幟時內部遇到了相當大的阻力,因此掣肘難伸。另一方面曹操為人的性格中多了一份粗獷和驕傲,不像光武那樣謹小慎微,精於計算,在局面大好時因自己的失誤導致形勢陡變,至於身臨險境中數有發生,也給了劉備逆轉乾坤的機會。
總的來說,劉備的文學能力可能一般,歷史也沒什麼記載,軍事能力應該算得中上等,但是他勇而有大略,寬容大度,又特別能用人,知人善任,因此當之無愧地會被當時交往計程車人名流看作是英雄人物,在亂世當中必能成就一定的事業。
回覆列表
劉備是英雄!大家都應該聽過煮酒論英雄吧!曹操有一句話!天下英雄!唯始君與操爾!就是說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曹操!說劉備是英雄,許多人可能難以接受。因為在一般人心目中,劉備是很窩囊的。他的本事,一是會跑,二是會哭。這是《三國演義》給我們的印象。其實這是誤解。首先,劉備並非只會跑,只會哭,他還會別的。其次,在那個時代,會跑會哭也不丟人,並不能證明這人就窩囊,就不 是英雄。劉備會跑,曹操就不會跑?曹操狼狽逃竄的記錄也不在少數。劉備會哭,曹操就不會哭?曹操號啕大哭的故事也史不絕書。怎麼就沒有人說曹操窩囊?可見不能這樣簡單的看問題。跑,要看為什麼跑。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就跑得有道理。哭,也要看為什麼哭。為朋友的情誼而哭,就哭得不丟人。劉備的跑和哭,就多半是這種情況。
當然,相對曹操而言,劉備要跑得多一點,哭得多一點,因為他更弱小。劉備出道的時候,除了兩個忠心耿耿的兄弟——關羽和張飛,可以說是一無所有,一文不名。他沒有自己的軍隊,或者說雖然有,也很可憐。劉備初起兵的時候,也是靠財團資助。中山王國(在今河北省定縣)的兩個大商人張世平和蘇雙“多與之金財”,讓他招兵買馬。但劉備參加討伐黃巾的戰爭,最後也只得了個“安喜尉”的官職。安喜尉就是安喜縣(故治在今河北省定縣東)的縣尉,是個副縣 級的公安局局長,可見人馬不多。所以劉備經常要向別人借兵。他那兩員大將關羽和張飛也等於是光桿司令,只能自己去逞匹夫之勇。
劉備也沒有自己的根據地,好不容易有那麼一兩塊地盤很快又會失去,只能東奔西走地寄人籬下,反覆無常地投靠他人,五易其主,四失妻子。從初出江湖到赤壁之戰,劉備可謂半生顛沛流離。《三國演義》講,有一次,劉備曾在酒後悲憤地說:“備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這話雖然是演義,卻也在理,可以看作他的心裡話。劉備還沒有什麼像樣的戰功。什麼“溫酒斬華雄”,什麼“三英戰呂布”,都是羅貫中幫他打的。實際上,赤壁之戰前,劉備在戰場上每每是落荒而逃,“先主敗績”的記錄屢見不鮮。《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魏書》說,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征討他的時候,他認為曹操正在和袁紹作戰,不會來打他。等到他親眼看見曹操的旗幟,便嚇得掉頭就跑,完全不顧部下死活(見麾旌,便棄眾而走),哪裡像個英雄?當然,劉備也不是一次勝仗都沒打過,史書上也有“數有戰功”的記錄,但那都是些小仗。事實上,諸侯混戰的時候,沒有一個軍閥是被他消滅的,劉備的戰功實在乏善可陳。
這樣的人當然也不會有多大的名氣,袁術就曾經極為不屑地說:“術生年以來,不聞天下有劉備。”這話是袁術對呂布說的,見於《三國志•呂布傳》裴松之注引《英雄記》和《後漢書•呂布傳》。還有一件事情也能說明問題。據《後漢 書•孔融傳》,孔融任北海相的時候,被黃巾軍包圍,無可奈何,派太史慈向當時官任平原相的劉備求援。劉備驚訝地說:“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耶?”馬上派出三千救兵。這段話在《三國志•太史慈傳》裡,是“備斂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三國演義》也這麼說。但我以為,《後漢書》的“驚曰”比《三國志》的“斂容答曰”要準確,而且“驚”的背後是“喜”,即“驚喜”。這說明什麼呢?說明當時劉備確實沒有名,又很希望有名。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要啥沒啥的劉某人,一個到處求人的劉玄德,所到之處卻備受歡迎和款待。劉備被呂布打敗,投靠曹操,曹操讓他做豫州牧,表他為左將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劉備被曹操打敗,投靠袁紹,袁紹出城二百里相迎,父子“傾心敬重”。袁紹和曹操是當時最牛的人,尚且如此,何況他人?不把劉備放在眼裡的,只有一個袁術。
那麼,劉備為什麼會受此待遇呢?
解釋只有一個,就是袁紹、曹操,還有陶謙他們,都認為劉備是英雄。
曹操曾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也說過“劉備,吾儔也”(劉備,是我的對手啊!)看來,曹操是把劉備當成了自己的對手,一個足以與自己抗衡的人物。
易中天在《品三國》中總結“劉備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氣,英雄之魂,英雄之義”。《三國志•陳登傳》說,劉備在荊州的時候,曾經和劉表一起討論天下英雄,說到陳登。一個名叫許汜的人說,陳元龍(陳登字元龍)架子大,不講禮貌。鄙人到下邳見元龍,元龍半天不和鄙人說話,然後自己去睡大床,讓我睡小床。 劉備說,足下素有國士之名,可惜並無國士之實。現在天下大亂,帝王失所,大家都希望足下“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然而足下怎麼樣呢?“求田問舍,言無可採”,這正是元龍所不齒的,他為什麼要和足下說話?這也就是碰上元龍了,還算客氣。如果是小人我,恨不得自己睡在百尺高樓,讓足下睡在地上,還說什麼大床小床!這就是辛棄疾詞“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的出典。
《三國演義》讀多了,總認為劉備是個忍氣吞聲的窩囊廢,其實不然。實際上,劉備也是個豪氣沖天的性情中人,也有怒髮衝冠拍案而起的時候。比方說那個“督郵”,就是劉備打的,不是張飛打的。當然,由於勢力小處境差,常常要投靠他人,劉備不可能像曹操那樣“笑傲江湖”。同樣,由於性格的原因,或者鬥爭的需要,劉備沉默寡言(少語言),不動聲色(喜怒不形於色),不像曹操那樣高談闊論,眉飛色舞,肆無忌憚地表現出英雄本色。但這不等於說劉備就不是英雄。在他那沉默寡言不動聲色甚至忍氣吞聲的背後,仍然盪漾著一股英雄氣。這種英雄氣不是表面上的,而是骨子裡的。
劉備的“英雄”,表現為他的堅忍不拔。劉備起兵以來,一直不順,可以說是“人不窩囊事窩囊”,幾乎沒過過一天舒心的日子。但我們何曾見過他垂頭喪氣?只見他屢敗屢戰。他先是參加討伐黃巾軍的戰爭,當了個副縣級的公安局長安喜尉,結果被自己一頓鞭子打沒了。後來因為和黃巾軍打仗“力戰有功”,好不容易熬到一個正縣級的高唐令(其間丟官一次),又被黃巾軍打敗,只好去投靠公孫瓚。碰巧陶謙病故,託他代理徐州,卻又被呂布驅逐,只好去投靠曹操。以後,又投靠過袁紹和劉表。可以說,赤壁之戰前,劉備一直寄人籬下,而且頻繁地更換投靠物件,不斷地在敵我友之間周旋。換了別人,尤其是那些以英雄自許的人,恐怕早就不耐煩了,甚至早就自殺了。然而劉備卻一直隱忍了下來。他甚至短時間地依附過呂布。《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魏書》說,當時呂布的部下也看出劉備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便對呂布說,劉備“反覆難養,宜早圖之”。可惜呂布不聽,後來果然死在劉備手上。但是,換一個立場,所謂“反覆難養”,不正說明劉備有英雄之志和英雄之魂,因此才不會長時間地甘居人下嗎?據《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獻帝春秋》,袁紹對劉備有一個評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這個評價,應該說是準確的。袁紹到底是袁紹,他也並非總是看不清問題。但這個評價,和前面的說法是矛盾的。一個“反覆難養”的人,難道可以說是“弘雅有信義”嗎?其實這要看對誰。對於投靠物件,劉備確實“反覆難養”;對於依靠物件,劉備就“弘雅有信義”了。為什麼呢?就因為劉備是一個有英雄之志的人。有英雄之志,就不會甘居人下,也必須不斷地調整策略,尋找機會,因此“反覆難養”。同樣,有英雄之志,就必須團結同志,凝聚力量,也就必須“弘雅有信義”。其實,我們只要指出一個事實就夠了:關羽和張飛,可都是當時一等一的人才。而劉備呢?不但一無所有,而且半生坎坷,很長時間幾乎看不到任何希望。然而這兩個人卻一直死心塌地地跟著他,忠貞不渝,至死不悔,關羽甚至還來了個“千里走單騎”。為什麼?就因為劉備“弘雅有信義”。 按照《三國志》的說法,劉備和關羽、張飛,是“寢則同床,恩若兄弟”的。關羽和張飛,對劉備則名為事之如兄,實際事之如君。可見維繫三人友誼的,就是英雄之義。只不過我們不知道,這三個人“寢則同床”時,他們的太太在哪裡?
應該說,劉備的能力是不如曹操的,甚至是遠遠不如。《三國志》裡陳壽評價劉備“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劉備的能力不如曹操,所以他的基業也就較小。諸葛亮說“先帝每稱操為能”,也證明了劉備自己知道曹操能力太強,自己比不上。事實上,劉備這輩子只怕一個人,那就是曹操。前面說過,劉備當年在徐州的時候,曹操去征討他,他說曹操不會來的,沒事兒,大家在這兒坐著,後來人家說你看曹操來了,旗子都看見了,劉備一看見曹操的旗幟掉頭就跑,老婆孩子都不要了——他就怕曹操。
但是,“怕”就能說劉備不是英雄嗎?當然不能。古人語“不以成敗論英雄”,當然更不能以能力論英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