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雙六指笑面小鬼
-
2 # 阿朽007
我一個業餘聽相聲的說說吧。
如果沒有郭德綱,相聲還會有,但肯定不會火,肯定不會熱熱鬧鬧的國外開會場,不會有這麼多人買票去聽。
在郭德綱出名之前,我問下,一般城市的老百姓,除了電視晚會的時候聽聽相聲,什麼時候還能聽呢?誰會知道劇場相聲?誰知道在天津北京平時聽相聲還要去劇場,還要花錢?在晚會聽的那些高大上的相聲,都有幾個大師?起碼聽郭德綱以後,我還知道那麼幾個各專業的相聲名家。
其實說白了也很簡單,就是國企和私企唄,同樣的產品,私企乾的好了,動了國企的乳酪,然後頂的國企沒有市場了。但是,相聲畢竟是靠語言靠作品的,你國企應該知恥而後勇啊,不能光靠打壓陷害來過活吧?老郭說的對,把他弄死了,你們姜昆一流的也賣不出去票啊!就是沒有郭德綱了,我想問問,姜昆出來各個城市巡演,你會去買票麼?
什麼都要適應時代,起碼老郭現在的相聲,基本還有些老一輩的影子!
這個事,我挺老郭!
-
3 # 使用者2655482824324
相聲界沒有郭德綱的時候是二十年前,那時候甚至都沒有相聲界這個東西,那時候最火的是小品界,我國曲協大部分會員都在小品界實物表演著各個小品,那時候哪怕新人拜相聲演員為師,學的也是怎麼演小品,包括曲協主席副主席,完全忘記了自己其實是個相聲演員。直到郭德綱和德雲社出現,05年開始大紅至今,相聲才自強自立的成了一屆,那些原本一直演小品的“相聲演員”們,好像聞到了血腥味的蒼蠅一樣,紛紛迴歸相聲舞臺,以前輩高人自居,指點江山,並靠大罵相聲界創立者郭德綱來抬高自己身價並掩飾自己真沒學過相聲的事實,05年至12年這幾年,郭德綱和德雲社之所以風雨飄搖,與這些表臉“藝術家”們虛偽並渴望幸福的心態有很大關係,12年以後,德雲社去蕪存菁,甩開包袱,大步前進,正式把相聲界劃分了一個清清楚楚,那就是德雲社一派和其他一派,涇渭分明。反觀這兩年郭德綱可能上了點歲數,心軟了很多,處處給蹭他wifi的留飯留面子,不過好在觀眾眼睛雪亮,我們知道什麼是香什麼是臭,這就是如今的相聲界。
看完了嗎?這篇我是複製的,不過寫得真好
-
4 # 追夢人97622
沒有郭德綱,這門中國傳統藝術,估計還在低谷徘徊,就連一直作為對立面的人,都得承認,老郭對相聲藝術傳承,起到關鍵作用。
首先郭德綱,從小涉獵各種曲藝。評戲,幫子,尤其國粹京劇,更擅長,而且在學習相聲過程中,收集整理,段子。仔細想來,這是有心人。有些段子瀕臨失傳。採納百家,為我所用。再者郭德綱,不問貧富,廣收弟子。也許會有人想,自己吃飽就行了,還管別人。有些人不理解,看現在德雲社的發展趨勢,證明郭德綱的想法是對的。師者,傳道。不傳,如何繼承和發展?當然,憑一己之力,老郭也未必成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相扶相助才有,德雲社今日成就,只能說郭德綱對於相聲的繼承發揚,起到關鍵作用。17年是四城跨年,18年是五城跨年,19,年20年幾城?!!!
-
5 # Edward5038
相聲是國人喜聞樂見的一種曲藝形式,起源於北京的街頭巷尾,植根於生活而娛樂於生活!從相聲誕生開始,歷經一個多世紀,久經不衰!這得益於幾代藝術家的努力,特別是多位藝術大師,從形式與內容都有了重要發展。
但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後,相聲藝術的發展遇到了瓶頸!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給人們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娛樂形式!而相聲日見式微,主要原因是,相聲創作者遠離生活,作品華而不實,與觀眾無法形成共鳴!表演者基本功有欠缺,舞臺上譁眾取寵,靠出洋相吸引觀眾,嚴重脫離了生活實際!僅有幾個優秀作品和幾個優秀演員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觀眾的欣賞要求。
郭德綱靠自己的努力,成立了德雲社。一方面,把相聲作為自己畢生熱愛並專研的事業,自己基本功過硬,說學逗唱樣樣俱佳國學功底深厚,另一方面,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培養了一大批觀眾喜歡追捧的相聲演員。其最重要的貢獻是,讓相聲藝術迴歸其本來面目,迴歸小劇場相聲!
這些年來,相聲市場出現了空前繁榮,郭德綱功不可沒!他以相聲專場的形式全國巡演,場場爆滿!靠一己之力,把相聲推向世界,大家有目共睹!對這門傳統藝術而言,郭德綱和德雲社功德無量!
儘管曲協的領導排擠他,同行們不喜歡他!但是他做了很多應該是曲協做的事,並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觀眾認可他,喜歡他!這就是硬道理,任你是曲協主席,任你是著名相聲大師,你沒有好的作品,觀眾不喜歡你也沒用!也許沒有郭德綱,還會有李德綱或者其他人,但現實就是郭德綱挽救了這麼藝術,其他人並沒有出現!
公道自在人心!觀眾就是上帝!
-
6 # 桃花仙人—超級大牛頭
如果沒有郭德綱,相聲還會存在,但是達不到現在的寬度、廣度、高度。我認為郭先生的貢獻有兩點:
一、是使得相聲迴歸劇場,使得相聲不是隻能在電視上說的主流相聲。主流相聲高雅,有教育意義,但是同時也限制了受眾群體,與觀眾沒有互動,失去了傳統相聲的生存土壤。傳統相聲雖然三俗,沒有什麼教育意義,但是最起碼有廣大群體,使得相聲人能夠吃飽飯,一幫人連飯都吃飽,還談什麼藝術;
二藉助新型媒體的力量,加大相聲的影響力,打造德雲社金字招牌。自從有了網路後,郭德綱藉助了網路,就我知道和愛奇藝等網路公司舉辦一些相聲節目,或者錄製演出影片,德雲社在網路上對演出影片,非但沒有封殺,而是抱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而他的德雲社早已公司化運作,對於明星的推出也是循序漸進,使得德雲社變成了金字招牌。
如果沒有郭德綱,相聲應該還會存在,但是影響力沒有現在的大。
-
7 # Dirksen16
換一個角度思考,實際上,郭德綱帶火的並不是相聲,而只是他自己。
最近一段時間,經常在網上看到好多網友自稱郭老闆的粉絲,居然在質疑馬三立,馬志明,田立禾等老藝術家的水平,這就說明了一個事實:他們並沒有,也不會去聽相聲,只是在無腦追捧郭老闆。
還有,目前德雲社大火,郭老闆的幾位徒弟也都獨自擔當商演。但就像前些日子有媒體質疑德雲社把相聲專場幹成演唱會,看看臺底下那群小閨女,有幾個是為聽相聲而來?大多數都是看人,看顏值,看cp來的。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我覺得,是因為相聲這種形式符合目前年輕女性一代對cp這種特殊文化的偏好,她們願意把臺上的兩個人幻想成一對,為他們設定各種人設,讓自己沉溺其中,而演員為了滿足需要,只需要灑狗血,互相賣萌即可。比如你抱我一下,我親你一口的,每每如此便會引起臺下尖叫。
當然了,相聲不能一成不變,相聲也要與時俱進,況且德雲社作為自負盈虧的團體,迎合市場是必須的,但這種行為只是迎合市場,目的也只是為了賺錢,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為了藝術的創新。歸根結底,一切現象都是市場催生的,現如今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已經很少有時間培養自己的欣賞水平,只是需要一個快速放鬆的娛樂方式。
-
8 # 時代1086100
這個問題提的比較簡單,容易引起誤解,任何一個曲藝類節目都是靠著角來振興的,比如過去的京戲,現在的小品無不靠角兒來帶動。咱就拿小品來說,趙本山依靠央視這塊陣地開始,然後在全國開花結果,從而帶動了整個喜劇小品節目的發展。而郭德綱相聲界的角兒的作用更是突出,我欽佩郭德綱的相聲直到他的人品。是因為1.郭德綱的經歷和成長過程詮釋了一箇中國人、普通的中國人的發展歷程,是值得當今社會的年輕人學習的榜樣,他的百折不撓,功底深厚的背後是刻苦的學習訓練的結果,這不能有半點虛假。我覺得郭德綱是厚積薄發的運用了自己的所學知識,才能使他的藝術發揮的淋漓盡致。這是中國相聲界獨一無二的。任何與郭德綱比的人都要先從自己的基本功上好好的下一番功夫。否則就沒有可比性,比如那個公式相聲就是個急功近利的小丑。2.郭德綱是頂著三俗的帽子在為國家帶來相聲繁榮的,他不靠國家的一分一釐的資助,自力更生的創辦了德雲社,而且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在良性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這也給中國相聲界帶了一個好頭,他用自己的方式證明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如果各個領域各個崗位都有郭德綱一樣奮鬥的人們,他們厚積薄發他們忍辱負重他們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拼搏,那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好。3.郭德綱的經歷又深刻的折射出一個道理,人怕出名豬怕壯,在郭德綱還在四處奔波疲於奔命的時候,一些大碗悠然自得的翹著二郎腿擺出來了一副體制內演員的優越感,而當郭德綱在國家政策開放後成立了德雲社且越辦越好後,無數的磚頭瓦塊都扔向了這個剛剛露出尖尖角的德雲社,他們沒有考慮德雲社還有很多孩子們在學習,他們不顧及喜愛郭德綱相聲的一大群人的感受,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領導才能,嫉賢妒能,把人家的主流形象給抹殺掉,這可能就是中國藝人的劣根性吧。
-
9 # 黯夜尋歡1
有句文言說得好,“地球離開誰都轉”,所以就算沒有郭德綱,沒有德雲社,說不定相聲還會發展得更好,相聲在曲藝界的位置會變得更高。
好到什麼程度呢?“我”是相聲名家,“您”是相聲大師,“怹”是相聲藝術家,大家都是天下聞名婦孺皆知的著名人物,就算提到作品和名字百姓們一臉懵逼,但是那只是因為百姓的視野格局有待商榷,並不妨礙大家們的榮譽聲名。
生日開個趴,晚會助個演,“我”著名,“您”著名,“怹”著名,互相謙虛互相捧,團結和睦其樂融融……不是也挺好?
說不了相聲,演個小品也行,演不了小品,摻乎個百人大群口也行,大家一起吃葡萄,一起學貓叫,新鮮!新穎!新奇!
高到什麼程度?嗯,如果沒有郭德綱和德雲社的攪和,不遠的將來,相聲一定會高到成為一種懷舊一種情懷,每次的節目不是用來欣賞,而是用來致敬;高到成為一項非遺,成為一種令人扼腕唏噓的曾經,只能出現在歷史記錄裡,只能靠著珍貴的影像資料和書籍來回想當年;高到成為一項研究課題,讓很多博士博士後們滿懷敬畏廢寢忘食地去解讀,去探討。
儘管這是一個偽命題,但是如果沒有郭德綱和德雲社,真正受益的不是業內人士,不是專家學者,是自媒是營銷是花錢買票的觀眾。
如果沒有郭德綱和德雲社,少了一個無密碼的WIFI,自媒營銷們少了多少槽點和話題,就不至於有的使勁誇有的使勁黑,各種撕各種懟,對罵舉報拉黑上演全武行。
當然最最受益的還是喜歡相聲的觀眾,不用追著充會員,優酷愛奇藝騰訊喜馬拉雅到處花錢;不用惦記著小園子,還花費心思送小禮物;不用攢錢去現場,場場還得靠搶,門票錢車票錢住宿費省了不說,還不用體會手拿著錢楞搶不到票的痛!
就在剛剛,沒搶到堂主426大連專場,鬱悶中看到這個話題,所以,如果沒有郭德綱和德雲社,我們都去看電視,一年就花個有線收視費,多省心?
-
10 # 馬上封侯168
我可以肯定的說,沒有郭德綱的出現,相聲市場絕對不會像現在這麼紅火。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我來逐步分析一下:
1、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電視娛樂節目的廣泛,相聲已經被小品擠壓到一個很小的空間,歷年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單上的相聲節目逐年減少,喜愛小品的觀眾越來越多。主要原因是相聲歷年來沒有創新,沒有創新就不會有發展,也就慢慢被觀眾所邊緣化。
2、在相聲市場處於灰暗時期,一個從小就熱愛相聲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就是郭德綱,他經歷了三次北漂,經過多重磨難,終於在北京成立了“北京相聲大會”(德雲社前身),他的初衷是“讓相聲迴歸小劇場”。但是這個過程是非常艱辛的,剛開始基本沒有沒有觀眾進場聽相聲,所以基本就沒錢賺。
為了能讓劇場生存下去,郭德綱在外做一些副業來貼補小劇場。他曾經做過編劇,參加地方電視臺的娛樂節目。2003年,郭德綱參加拍攝了安徽衛視的一檔叫‘’超級大贏家‘’的節目,讓他在商場櫥窗裡待上48小時,我看過這段影片,讓我感到非常難過。但是郭德綱透過這樣的磨練,讓他更加堅強的去面對一切挑戰,把歡笑帶回了小劇場,也成就了德雲社如今的輝煌。
3、郭德綱是難得的相聲奇才,他打破了多年相聲固定的表演形式,他以紮實的功底向觀眾展示了中國傳統相聲的魅力,還讓國粹京劇及各種地方戲曲得到廣泛的轉播,現如今大江南北喜歡聽郭德綱相聲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手機裡都會存幾段他的相聲,還有許多人是聽著郭德綱的相聲放鬆心情帶著笑容入眠的,不聽就睡不著。
4、郭德綱讓當今相聲市場火爆起來,他並不想一家獨大,他先後幫扶了很多相聲同行,希望整個相聲行業欣欣向榮。
5、德雲社的全國巡演場場爆滿,估計歷史上沒有那個時期能達到這個高度。郭德綱還做了一件前輩沒有錯過的事,他讓相聲走出了國門,將中國相聲傳播到世界各地,讓外國華僑親身感受到家鄉的傳統相聲表演,倍感親切,也讓外國人感受到中國相聲的魅力。
也許有人會問,沒有郭德綱的出現,可能還會有李德剛、王德剛的出現。我舉目一望,當今還活躍在相聲界的其他演員當中,還就真的找不到能達到郭德綱這樣的的水準演員。
所以說我可以才敢肯定的說,沒有郭德綱的出現,相聲市場絕對不會像現在這麼紅火。
-
11 # Longsuixinyuan
如果相聲界沒有郭德綱,相聲會怎麼樣?
這是個悲傷的話題,因為這就是世紀之交時,相聲的真實狀況。那時候,相聲和小品,倆個大語言形式,已經到了什麼程度呢:
相聲已經面臨著衰敗,
小品強勢突起。
這種形式,在很多髮型晚會上,已經無法扭轉。小品一個接著一個,而且效果十足,大家盼著等著,看小品。
而相聲呢,擠在節目縫裡,有時候有一個,有時候有倆個,也又短又不好聽,感覺毫無創新,有時候還一大半在合唱。真是無比尷尬啊!
沒有郭德綱,我們以為相聲就是那麼說,就是說點老段子,混個臉熟,什麼“豬年說豬”,“狗年說狗”之類的群口相聲而已。
那些主流相聲演員,還大度地拉著關係戶,一起上個群口。就開心得意得要命
這不就是沒有郭德綱的現狀麼!
-
12 # 萍209544104
可以說不是郭德綱德雲社,相聲太平歌詞一些曲藝就面臨著退出歷史舞臺的可能,地球離開誰都不會停轉,但這些藝術就象名勝古蹟一樣沒人保護沒人傳承我們的子孫後代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了,真可就滅絕了。
-
13 # 彙龍
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壯大,持續,消亡的過程,相聲滅不滅,不是靠某個人能滅亡,也不是靠某個人能拯救的,是一個整體的問題,是它生存環境的問題,老郭紅了,只說明人們扔然喜歡相聲而他是這個群體的一個代表而已!侯寶林不在了,相聲還在,侯耀文不在了,相聲還在,我相信老郭不在了,相聲還在……!
-
14 # 劉廣全16
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郭德綱是應天時、地利、人和而產生的一個空前絕後的人物。只有敢和主流唱對臺戲而什麼都不在乎的人才把相聲搞到現在的樣子。主流相聲演員裡現在有幾位是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而且功底上乘,又德高望重,還一直活躍在全國的曲藝舞臺上的藝術家?都已經開始吃老本,混入等死隊的行列中了,你想想,這些前輩們都沒有了激情了,還能指望新人發揚光大傳統藝術?別做夢了!再看看,最近一些相聲老先生收的徒弟,一個比一個歲數大,這些徒弟們要麼有點底子,要麼就什麼都不會,說白了就是背靠大樹好乘涼的目的才投靠某前輩,根本不是為了弘揚傳統文化,為了使自己的業務水平更上一層樓才拜師的,稍微懂點相聲的廣大聽眾還看不透這點貓膩嗎?太TMD低估咱老百姓了。別人不說,單說侯二爺,自己本身就是相聲的門外漢,偏偏拜了常老爺子,試想想常老爺子都這歲數了,還怎麼有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和教導他;而侯二爺剛拜師沒多久,才剛有了師承,卻接二連三的收了一批徒弟,他又能給他的徒弟們傳授些什麼專業知識與經驗?這樣下去,豈不是半瓶子糊弄半瓶子,一輩兒不如一輩兒嗎?我們還如何指望他們發揚相聲藝術,還能靠他們出更好的作品供大家欣賞嗎?因此指著他們發展相聲,用不了幾年,我們就哪涼快就去哪待著吧。
反觀郭德綱以及德雲社,每次都從全國招幾千學員從中挑選,年齡從小到大參差不齊,包括老郭自己先前的徒弟很多都是從十幾歲就開始培養,一步一步淘汰,最後才能留下來重點栽培,所以,這些孩子們根基牢靠,舞臺經驗豐富,稍加時日,都會前途無量,獨當一面。德雲社成立20多年來,光自己的演出隊伍就有八隻,德雲分社從北京發展到全國,前幾年還在國外也成立了,得到了外國政府的高度認可和稱讚。可是我們看看相聲這些年的發展現狀,原來不客氣的講,全國各地的曲藝團,無論省市自治區,就連縣區乃至鄉鎮都有,而如今,各地方的曲藝團就像狗熊掰棒子,掰一個少一個,即便是有,也是徒有其名,名存實亡,只剩下幾個行政幹部看家護院了吧。回頭我們再說如今的相聲市場是異常活躍,想當初老郭還未出名的時候,北京也只有零星的幾個小劇場苟延殘喘,沒有掙錢的,也養不住相聲演員。德雲社96年成立,到05年老郭紅火,一票難求,也是歷經坎坷,鳳凰涅槃,之後一發不可收拾,正是由於他掙大錢了,才使得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到處都成立了相聲小劇場,開始對相聲感興趣而主動學相聲,到處拜師的從業人員比比皆是。這種現象雖然對相聲的發展有好處,但也不乏帶來一些弊病。相聲畢竟是個傳統藝術,師承也延續著過去的模式,能出徒獨闖天下,立穩腳跟,非三五年的工夫能達到,於是一些耐不住寂寞和急於功利的人士,另闢蹊徑,搞一些邪門歪道,撈偏門,走捷徑,仰仗著目前熱門的相聲市場也混入了這個隊伍,妄想攪亂100多年相聲的模式,雖然這些人暫時也得到了部分人的追捧,但最終仍被社會所摒棄。
我們還回到老郭的話題,想當初相聲市場萎靡不振的時候,有一次,央視主持人白燕升與相聲大師馬季先生去鄭州,再一次飯局上,再次提到說目前的相聲不景氣,令人堪憂的話,馬老先生很內疚的低下了頭,很久沒說話,最後他抬起了頭,認真的說了句:好在我們現在還有個郭德綱。一個郭德綱就能讓相聲好起來,這是一件多好的事呀!之後,馬老爺子還專門給德雲社題了匾。馬老爺子是我們大家公認的相聲北斗,他老人家都認可的人,我們還有什麼可說的。當前,主流相聲的這些人有很多都是馬老爺子的徒子徒孫,如今公然違揹他老人家的意志,極力打擊德雲社和老郭,這就是大逆不道,欺師悖祖,長此以往,有朝一日,你還怎麼見你的師父?其實老郭現在的所為,並沒有動大家的乳酪,只是讓你們吃得不很舒服罷了,時間久了,也就習以為常了,我說的不是嗎?說的對錯,請大家見諒,謝!再謝!
-
15 # 悠然漫步252
在相聲藝術消沉時期郭德綱用艱辛之苦撐著劇場演出拯救了相聲市場影響力和繁榮,把相聲帶進各大衛視娛樂節目,聽相聲看相聲的人多了不少,同時,透過傳統相聲手段發展了其他少見的曲藝節目,更值得讚譽的是把京劇國翠也弘揚了一大波,很多年輕人也走進劇場去欣賞中國傳統曲藝藝術,如今曲藝戲曲都成了主流文化,實話實說沒有德雲社的貢獻很難想象曲藝戲曲藝術還能有多少人欣賞和發展,儘管還有些不滿或不喜歡他們的表演,也很正常,畢竟眾口難調,個人喜好大有差別,評價高低不同,但是,不能否認德雲社對曲藝戲曲藝術所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影響力。
-
16 # 老賈
說什麼也沒用,姜昆主流,給國民帶來什麼?拿國家錢去國外送票說相聲,說白了拿百姓納稅人的錢,高檔旅遊,美其名日,宣傳國粹。反觀郭德綱,非主流,賣票生存,人們愛看捧場,自創德雲社,為國創收,國外演出一票難求,好比早點部,生意極好,人滿為患,另一家冷冷清清,無人光顧,吃客都沒了,老闆三九天穿褲衩門口一站,高喊本店高雅,哈哈。
-
17 # 李金山看排球
相聲運作流傳百年的一種藝術形式,肯定不會會消失,因為相聲是有一定觀眾基礎的。即便沒有郭德綱把相聲發展到現在的商業高度,也一樣會有其他人來做這件事情。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說句題外話。就現在對郭德綱藝術成就的爭論。很多人認為郭德綱已經可以和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等相聲大師相提並論了,這是錯誤的,單就藝術成就而言,現在很多的相聲演員都能超過郭德綱,但就對相聲的發展而言,沒有人能比的了郭德綱。總之一句話,郭德綱是相聲演員,而不是相聲藝人。
-
18 #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31212
這話問的好象郭德綱是相聲鼻祖似的,好象他是唯一似的,這個世界沒有誰都一樣蓬勃向前發展,郭德綱不過是一位潮流新生派而已,沒那麼舉足輕重,太言過其實了。
-
19 # 預訂人生
第一,我很喜歡聽相聲,老一輩的藝術家,侯寶林馬三立,劉寶瑞等等,我基本上都聽全了,然後是馬季,後來的姜昆,侯耀文,李伯祥,李金斗,等等,我都喜歡聽!
第二,在郭德綱出來之前,我已經好幾年沒聽過相聲了,為什麼?大家想想!
第三,在郭德綱出來之前,很多說相聲的演員,不是去演小品了,就是去演電影了,要不就是去演電視劇了,要不就是做綜藝節目了,反正幾乎沒有一個正經搞相聲的!
第四,那為什麼現在又有很多人喜歡聽相聲?郭德綱難道沒有功勞嗎?
個人拙見,不喜勿噴!
-
20 # 笑帥公子
客觀來講如果沒有郭德綱,相聲不可能有今天的火爆局面。相聲的二次復興郭德綱功不可沒。現在有些人還再質疑,或許是他們不肯面對這個現實,又或許是不敢。德雲社相聲的崛起也間接的帶了一把主流相聲,如果他們不對德雲社口誅筆伐,試問現在的年輕人誰知道主流相聲?
對於80後的這代人或許多多少少還是聽過傳統相聲的。畢竟在80、90年代相聲是那麼的受人待見。有些相聲演員當時可是家喻戶曉的明星。那個時候如果有人說香港的明星,有很多人不太清楚。但如果有人說出相聲演員的名字,如侯耀文、姜昆、牛群、馮鞏、笑林、李國勝,那是無人不知曉得。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就不再聽相聲,或許是年齡大了,對相聲沒感覺了。其實這也間接的證明了相聲的沒落。
相聲的沒落也是必然的,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如果不進行有效的革新,衰敗也是遲早的事。其實相聲的沒落是多方面造成的,體制決定了相聲的方向和風格,這也約束了相聲的自由發展。野生的生命力更強。相聲在80、90年代已經形成了一個模式,不是諷刺就是歌頌,一味地迎合,不接地氣。脫離了觀眾,相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後來趙本山、範偉、潘長江、鞏漢林這些小品演員大放異彩,全面蓋過了相聲,就連馮鞏都跑去演小品了。可見小品在當時是多麼火爆。
2006年再次聽相聲就是郭德綱的相聲,從此就再也沒有間斷過,現在儼然成為了一種習慣。捫心自問如果不是郭德綱,現在還有多少人在聽相聲。 其實在郭德綱的相聲崛起的時候,小品王趙本山還是喜劇界的天王。直到2013年郭德綱于謙登上春晚的舞臺,郭德綱的相聲才正式的全面開花,此後郭德綱的相聲一發不可收拾,越來越火爆,越來越受到歡迎。現在郭德綱的相聲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甚至在海外都是大放異彩。
如果沒有郭德綱的出現,現在的相聲只是衰敗的局面,就目前來看沒有人可以使相聲復興。郭德綱不僅讓相聲二次復興,還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了相聲。很遺憾我沒有去過現場聽郭德綱的相聲,但透過影片可以體會現場的火熱。從影片中可以發現,聽相聲的大都是年輕的女孩,把相聲說成天王巨星演唱會的局面,在相聲史上何曾有過? 現在的相聲已經進入了全面的高潮期,而這種高潮還將持續,因為郭德綱的德雲社注重培養年輕的相聲演員,這些年輕的演員都是傳統曲藝的傳承人。
回覆列表
肯定的說,不會。
而且同行們還別急著抵毀郭德綱,別急著抹殺郭德綱的功勞。現在還不到過河拆橋的時候,因為直到今天,相聲依然是虛假繁榮。你們把郭德綱弄死,你們的票一樣賣不出去,甚至再不會有人看你們一眼,這個行業就沒了。相聲就像剛打完強心針的病人,再來一次致命一擊,那就徹底死透了!為什麼說虛假繁榮,因為真正在相聲市場上活躍的只有德雲社一家,一枝獨秀不是春。一個行業就一家幹,怎麼算得上真正的行業。沒有一個團體能稍微幫忙抗抗旗,德雲社走的很累,也缺乏外在競爭帶來的動力。德雲社現在的尷尬就是,需要不停的給相聲刷熱度,而且是消耗自己資源去刷。沒有辦法,一旦沒了熱度,以現在的娛樂市場,不出一個月,相聲和德雲社都會成為歷史。
而且就德雲社自己來說,掙錢並不容易。德雲社有四百多人需要養,但所有人一起每年的進賬都比不上一個流量小鮮肉。經常看有人說張雲雷是流量藝人,讓我很無語,只能說同行的眼界太低了,真的是最好吃的是早點,世界的盡頭在楊村。懂個嘛流量啊,你知道那些小鮮肉為了圈錢都是啥手段啊。郭德綱一年的收入就幾千萬,靠的是一場場商演掙的,還要有主持綜藝啥的,純粹相聲能掙多少?就這點錢還要拿出來,培養學員,教徒弟,很多人都上不了臺,沒那麼多小劇場演出,而且小劇場能收支平衡就很不錯了。岳雲鵬和其他小角兒,所得收入德雲社要抽兩成,加一起也是一兩千萬的樣子,對德雲社這個大團體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
即便以黑郭德綱為主的知乎,也得承認,郭德綱掙的錢最乾淨!
所以相聲目前的尷尬,就是兩點。
第一,德雲社一枝獨秀。比郭有能耐的老先生有,但是也幹不動了,後繼無力。年輕的一代,有不少也在說相聲,但雷聲大雨點小,別說和郭德綱比,連德雲社九字科的都趕不上。臺上沒能耐,臺下張牙舞爪。每出來一個新秀,先要懟郭德綱,蹭熱度,一賣票就成了傻叉,醜態百出。至今沒有一個能和德雲社稍微較量一下的團體,這其實是挺悲哀的一件事。
第二,相聲等傳統行業並不能掙大錢,劇場藝術始終面對的觀眾有限,在現在這種市場經濟體系中,一個行業隨時有被吞沒的可能,被其它娛樂形式取代。而從業者的收入,生活保障也成問題,也會讓更多的年輕從業者打退堂鼓。所以,想真正的說好相聲,沒點情懷還真不行!
回到題目,沒有郭德綱,相聲不會有今天的繁榮。這種繁榮能不能真正的持續下去,也只能指望德雲社更多的小角兒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