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ummertime6761
-
2 # 自然妙律
老子的化身是聖人,賢者追尋聖人。孔子是賢者,通道而三次問道老子,感慨:朝聞道,夕死矣。君子半信半疑,凡人不通道。信者,喜歡老子;半信者,迷戀賢者,有大偽;不信者,迷失自己,有大迷。
-
3 # 玄運易學天地
當然是喜歡老子啦!
首先,雖然孔子是儒家創始人,歷史功績自然不小,但若是談到其本人,太過”老好人”了,好到沒脾氣,換個說法就是過於迂腐,看過幾版唐僧對孫悟空的說教吧?苦口婆心,孜孜不倦的說教,歷史上對其性格的描述大概就是如此。反而其學生孟子——儒家的另一代表,嫉惡如仇的性格反而比較合大眾的口味。
再說老子,老子乃是得道的大能者,一篇《道德經》可看出對大道的理解無人能出其右,傳遍千百世。從道德經中可感受到其出塵及超然的仙道氣息,看不到半點紅塵氣,能滌盪人的心靈,忘卻各種煩惱,對修行之人來說更是無上寶經。孔子曾聽老子講過道,聽後便說到”朝聞道,夕死可矣!”,可見老子對道的見識達到何等地步,感興趣的人可以下載道德經看看,對開拓自己的世界觀與陰陽哲學有著莫大的好處。喜歡我的內容請在下方評論點贊留言!
-
4 # 一分鐘學風水
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追求,當你進入低潮的時候你會喜歡老子,但更應讀孔子。而在人生的頂峰的時候會更喜孔子,但要讀老子。這也許就是中庸之道吧。
-
5 # 華年1979
都喜歡!
孔子與老子的思想,對於國人來講,就像硬幣的兩個面,人人兼而有之,更能兼而修之。
據史料記載,於孔子先後在歷史上出現過數位老子,其各自思想卻大致相同。
按《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白話意思:孔子到了周王朝,向老子請教“禮”。老子對孔子說,你所說的那些人,連屍體骨頭都已經腐朽了。就留下那麼幾句話還在耳邊,況且,君子時運來了就乘勢而為,時不我與,就像蓬草一樣順風而行。我聽說,富商家財萬貫,卻從外表看不出來.君子有大德,看外表好像很愚蠢。去掉你驕傲的表情與太多的慾望,丟棄你做作的情態神色和不合實際志向,這些對於你沒有任何好處的。我能告誡你的,也就是這些罷了。”
僅此一段,足以看出孔老兩位大師關於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之間的差異。
孔子以功業勸世:“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時時處處教人以擔當天下為己任,需當下用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孔子之學至剛至猛,盡顯人生豪邁,壯美激懷。
而老子以自隱無名為務,倡導:“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的哲學思想。勸人迴歸自然,誡強守弱,誡高守卑,與世無爭。養生,奉親,盡天年,自然而然。強調生之大道在於快樂自在,相忘於江湖。
性自天賦,德由己立,己德不修,無以明此性;不明此性,何以立德立功立業!
當我們為事業為家人而四處奔波,不甚疲憊,不堪重負之時,可於浮生偷得半日閒,短暫皈依於老子,去放鬆,去感受人的自然屬性,與天地之精神往來,忘憂忘愁,離苦得樂。
在茫茫人海中,當我們找不到方向,困惑於生命所為而往時,孔子就是那個站在高處的燈塔,令我們一次又一次穿越迷霧,重新找到前進的路。
老子,孔子我們都需要,我們都不得不喜歡。
-
6 # 虎氣生生
我對孔子和老子二位均尊崇,孔子主張入世治國,老子提倡避世修行,佛祖奉行普渡眾生,帝王善用愚民政策,簡言之:儒家表,道家骨,佛祖心,帝王術,四者相輔相成,同歷史的主流~廣大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交織組合成斑斕五彩、波浪壯闊的人類社會史。
-
7 #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我都喜歡,其中並無選擇對比的時間和精力。老子講道,上合十方諸佛。孔子講人事,下合十方眾生祈願。各有側重,同出而異名;出生即相反。
-
8 # 行者JXM
回答這個向題,我認為,老子,孔子都是具有歷史影響力地名人,他們的思想,文化都是歷史,傳統文化,不應厚此,彼薄,做為現代人,都應借籤,傳承,發揚,廣大。但是應該看到科學,思想,文化地發展,日新月異,在這一方面,歷史畢競只能說明過去,也就是說,過去只能說明過去,不能代替現在,更不可能說明,代替將來。個人看法,不喜勿噴。謝謝。
-
9 # 952727
老子的《道德經》影響中國兩千多年,孔子師從老子學過周禮。孔子興辦私學,突破官府壟斷,擴大教育物件的範圍,學生達三千人,賢良72人,他的學說成為我國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他的思想在世界範圍內傳播的更廣,因此更加推崇孔子。
-
10 # 夜影客
整體來說孔子的影響力更大些,開創了中國平民文化的先河,當然孔子和老子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談不上喜歡誰,只能都都很尊敬
-
11 # 秦嶺布衣
更喜歡老子。
因為他倡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他讓我們不要相信任何人,
而要相信自己和相信大自然的規律,
要以自然為師。
-
12 # 道穀人家
喜歡誰?這個問題都不會只回答一個,如果只回答一個對學了老子還是孔了就是白學了。他們二子的文化思維。
孔夫子提倡仁義禮智信,以“大禮”規範社會秩序,讓社會和諧。提倡人與人關係的社會和諧。可是我有一個小小的問題一直埋於心中,人與人社會和諧了,但歸根到底物質滿足是精神文明的最基本保障。談和諧同時應當也得談談人與物的創造性。從這一方面孔子確實是活在自己的理論的糖衣當中。在春秋戰國時代孔夫子應當認為是人與人關係擾亂了整個社會體系。但背後原因還是未曾深究。
老子提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的理論體系。就非自己主觀的意識,按客觀規律進行論述,所以不存在人為的對與錯。一切事物添加了人為因素就再也說不清了。正如猶太諺語“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老子至高的思想體系就是至高的智慧。
我們應學老子的道法自然的“無為”而為人,應學孔了“有教無類”、“尊重彼此”的思想境界。
-
13 # 趙日金141
老子,孔子,兩者非選一個,我選老子。
面對禮崩樂壞的社會,孔子主張回覆周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周遊列國,無功而返。而老子主張退回使人復結繩而用之原始狀態,知道實行不了,一走了之,隱居去了。
五十步與一百步之差。跑的遠,安全係數大一些。呵呵。
-
14 # 生命的學問
老子的思想向內務虛極深……
孔子的思想向外務實極高……
老子和孔子的共同點是人類意識領域的高人!
老子的道是無形世界的統帥……
孔子的道是有形世界的統帥……
老子教人如何逆水行舟而得道……
孔子教人如何順水推舟而行道……
孔子是替天行道的傑出代表,以人生實際為本,使老子的神道在現實生活中閃光……
所以,老子和孔子相比,我更喜歡虛實一體的孔子。
-
15 # 崑崙139100429
按題中之意,首先喜歡的是老子。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僅理論上有唯物辯證法思想(其‘道’就是事物的發展規律),而且面對當前世界現實,如人類只顧發展、對自然過份攫取、資源過度開發、生態的嚴重失衡等,老子的思想有重要啟發和指導意義。當然其也可延深到社會意義。孔子在人性教育上和倫理中的某些亓面有可取之處,但其所講人際關係實則是普遍性的、一般人群中均有的共同屬惟的問題。最不喜歡的是其“信而好古”、堅持“復禮”,即復周的分封制之禮,因為他是守舊的、向後看的……!
-
16 # 三豐燎原
老子道家代表。哲學家,思想家
孔子儒家代表。思想家,教育家
道家:提倡無為而治,道法自然,領悟道法,淡泊名利,順其自然,遵循自然規律,自我完善,促進社會和諧
儒家: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其中仁愛是儒家核心思想,儒家經典思想其實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先王后道意識,也為中華民族幾千年大而統奠定基礎。
老子是哲學家為眾人請命
孔子是思想家為君王請命
老子是孔子老師,老子天下第一
孔子是五千年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的人
兩顆星星都熠熠生輝,光芒萬丈!
-
17 # 佇顏空間
談不上喜歡誰不喜歡誰,老子追求的是天道,順應自然,以天為尊;孔子宣揚的是人道,以君為尊。由我自己感覺,老子活的雖然窮酸,但率性灑脫,孔子一生追求富足安穩,卻奴性十足。
-
18 # 種智成成
老子和孔子都是聖人。但是非要讓我選擇我喜歡誰,我當然要選孔子。他們倆的觀點,其實是殊途同歸。一個從天上走,一個在地下行,最後呢,在中間“人"的這塊兒融合。孔子讓人感到一種溫熱,老子讓人感到一種冷峻。因此,孔子與人們可能更容易接近些。
-
19 # 五叔茶館
先說結論:不存在更喜歡誰的問題。孔子老子形而上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就連一絲一毫的區別也沒有。
再說原因:因為這涉及上古道家的心法,也是易經最核心的東西,更是宇宙的真相。在體上性上,就是“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
當然,在用上相上,確實有區別,但這個差別相主要是後世的差別相,所以如果說儒家道家是否存在差別相,這是肯定的。但孔子和老子的差別相就沒那麼大了:
“虛”方面,都是證虛合道的大覺悟者;
“實”方面,兩者都是當過朝中人的,都不是遁世逃名的人;孔子執弟子禮求教於老子,二人彼此印證,也正因為有了孔子的出現,老子這才能安心地“西出流沙”。孔子有弟子三千,老子有孔子這一個弟子,也可以說是“一個頂一萬個”了;兩人也都不是自了漢,否則老子也不會留下道德經。兩人都是立身命安天下的胸懷,不然老子也不會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種種開示了;兩人也都不是死硬“中流砥柱”的二桿子,所以孔子也有“道不行則乘桴遊於海”……
其實,老子的《道德經》是對孔教最好的補丁,各角度對孔教的補充說明,也恰如孔聖本人所言“一陰一陽之謂道”。
-
20 # 使用者9329881090272
很遺憾,老子和孔子讀《易經》都沒有讀懂。
遺憾的是老子和孔子的壽命不夠長,以至於沒有足夠的時間領悟《易經》,如果他倆領悟了易經,就不會那樣寫了。
遺憾之二是後代的腐朽文人把他倆奉為至尊。讓二位非常慚愧。這是遺憾之二。
回覆列表
不存在喜歡不喜歡,作為中國的兩位國學泰斗,對於文學上、思想上都為後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無論是孔子思想、老子思想,都不過於對比,都為中國的發展推向一個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