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憂趣史
-
2 # 尚宮女史
1382年的八月,朱元璋的髮妻馬皇后去世,朝野上下悲痛萬分,黎民百姓傷心落淚。第二個月,馬皇后的葬禮如期舉行,葬於明孝陵,但馬皇后下葬的那一天,天公卻不作美,狂風起,雷電響,天降大雨,這讓本就痛苦萬分的朱元璋很生氣。
天子一怒,後果可想而知,但朱元璋還是顧及到了馬皇后,拼命壓制自己的怒氣,找來一個高僧,高僧說了二十個字,朱元璋轉怒為喜,而天氣也轉晴,於是載著馬皇后遺體的喪車啟程前往明孝陵,如期下葬。那麼,這名高僧是誰呢?他又說了什麼讓朱元璋轉怒為喜呢?
我們知道,馬皇后是歷史上著名的賢后,她在朱元璋微時嫁與他,從此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心為朱元璋考慮,是朱元璋背後的女人。她盡力化解朱元璋和郭子儀之間的矛盾,朱元璋在外面打仗,馬皇后也沒有拘泥於後宅,她親自到軍中為將士縫衣做鞋,拿出錢財犒賞將士,為朱元璋收買軍心。
而等到朱元璋登基之後,馬皇后被冊為皇后,母儀天下,不僅悉心照料朱元璋的飲食起居,對前廷之事也甚為上心,這種上心並非後宮干政,而是依靠自己對朱元璋的影響力勸說朱元璋善待賢士、化解朱元璋的怒氣救臣子於水火之中,“雖帝性嚴,然為緩刑戮者數矣。”
馬皇后還勤儉持家,始終不忘過去的艱苦日子。馬皇后其實和長孫皇后很相似,都是一代賢后,都對皇帝有很大的影響力,都利用自己的這種影響力勸君賢明,所以朱元璋在和臣子說起馬皇后的時期,也常常比之長孫皇后。
但似乎這樣的賢后,因為操勞過度,總是會去世得比較早,長孫皇后36歲就去世了,而馬皇后去世的時候51歲,1382年八月的一天,從睡夢中醒來的馬皇后突然患病,還是急性病,醫生對此毫無辦法,只能寄希望於禱告和祭祀,然後遍尋名醫。
誰的身體誰知道,馬皇后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不願意再麻煩,也不願意牽扯無辜,所以她對朱元璋說:“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還是馬皇后瞭解朱元璋,她不希望朱元璋因為她的死遷怒於醫生們。
而在彌留之際,馬皇后還不忘為國事考慮,“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如此賢后,驟然離世,怎不讓人悲痛?朱元璋為此慟哭,但逝者如斯,朱元璋也只能儘快安排馬皇后的葬禮,讓馬皇后能夠在地下安息。
馬皇后下葬的日子定在九月份,臨近日子,朱元璋在心中祈禱下葬的那一日能夠風和日麗,順順利利,但真到了那一天,卻並非如此,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就這樣降臨,給了朱元璋一個措手不及。日子是提前查詢日子定下來的,自然不能說改就改,但如此天氣,似乎又沒有辦法讓葬禮如期舉行。
這讓朱元璋很煩躁很生氣,這情緒上的變化,誰都看得出來,眼看著朱元璋已經暴躁得想殺人,臣子敢怒不敢言,朱元璋在那裡踱來踱去,突然他想到了宗泐法師,也許高僧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僵局。朱元璋讓人去請來宗泐法師。
宗泐法師不緊不慢地說:“雨降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正是這二十個字讓朱元璋豁然開朗,這二十個字並不難理解,簡單說來就是:馬皇后去世,上天都不忍心這樣的好皇后去世,所以憤怒咆哮,落下淚來,這其實是上天也來為馬皇后送行。
朱元璋一聽,的確如此,心情瞬間就好了,這雨天並不能阻止馬皇后的下葬,而說來也巧,天很快就放晴了,朱元璋一聲令下,裝著馬皇后遺體的喪車順利前往孝陵安葬。
那麼這個宗泐法師又是何人呢?他在元朝時期就是有名的法師,八歲就出家,師從高僧大欣。大欣做過很多名剎古寺的住持,而宗泐都跟隨在左右,宗泐本人精通諸子百家,詩詞歌賦無一不精,又能言善辯,成為一代高僧,大欣去世後,他開始歸隱。
後來朱元璋建立明朝曾徵召大道高僧,宗泐法師應召於天界寺,很受朱元璋看重,朱元璋一度想讓宗泐法師入朝為官,但遭到宗泐法師的拒絕。不過宗泐法師經常被朱元璋召到內廷論道,兩人關係很是密切。
1382年,宗泐法師剛剛結束了五年十萬餘程的兩次西域之行,帶回多部經典,被朱元璋授予僧錄右善世的官職,掌天下釋教諸事,是明朝最著名的得道高僧,所以馬皇后去世後,朱元璋才召來宗泐法師來宣偈,而宗泐法師也沒有讓朱元璋失望,給出了漂亮的解釋,讓馬皇后的葬禮得以有條不紊的舉行。
-
3 # 平安讀歷史
公元1382年8月,也就是洪武十五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正室馬皇后不幸去世,朱元璋也是非常的悲痛。到第二個月,馬皇后準備被葬入明孝陵,可惜出殯的那一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
當時朱元璋本身本來就已經非常的傷心,結果還遇到了這麼不好的天氣,所以就更加的震怒。所謂天子之怒,後果自然非常嚴重,而朱元璋能耐再大也不可能夠改變天氣,所以當時有很多人恐怕會倒黴,甚至不少人會人頭落地。不過當時朱元璋雖然相當的憤怒,不過還是壓下自己的怒氣,找來了一個高僧,也就是宗泐法師。
宗泐法師是明朝初年的高僧,曾經前往過西域,並且帶回很多佛學著作。宗泐法師來到現場之後就唸了一句詩,總共20個字,最終讓朱元璋平息了怒火。這首詩是雨降天垂淚,雷鳴地舉安,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這20個字意思並不難理解,就是說馬皇后非常的賢德,所以上天都垂憐於她,在她出殯之日,降下大雨來送她最後一程。
朱元璋聽到宗泐法師所念的這句詩之後,也就豁然開朗,認為即使是雨天,也不會讓馬皇后的下葬出現意外。所以朱元璋命令送葬的隊伍繼續向前行進,說來也怪,大雨天氣很快就消失了,馬上就是晴轉多雲了。那一天的送葬自然順利的進行下去,估計很多人都會非常感謝宗泐法師,因為如果沒有他的話,估計很多人都會遭殃。
-
4 # 微史春秋
和尚拍馬屁,也是極盡媚態,遠超常人的。
一、故事出自明代文人筆記明代蔣一葵《堯山堂外紀》記載的一個故事,大抵就是問題中所說的事情。
明初有個著名的和尚,叫宗泐。
高皇后薨,臨葬期,風雨雷電,帝甚不樂,忽召僧宗泐至曰:“太后將就葬,爾其宣偈焉。”馬皇后去世,即將入土安葬,但是天氣糟糕,風雨交加電閃雷鳴,明太祖很不高興。
明太祖不高興,是可能要殺人的。
他先召來宗泐讓他“宣偈”。
很快宗泐就來了,知道情況後,宗泐開始表演了。
泐即應聲曰:“雨落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帝甚悅,頃忽朗霽。宗泐的腦筋也轉的飛快,立刻道:“雨落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
把下雨電閃雷鳴視為上天為馬皇后傷心流淚,更把他說成是馬如來。
這馬屁拍的很如何和尚的身份,可謂出類拔萃、清新脫俗。
朱元璋自然十分高興。
“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可謂拍到朱元璋的心坎裡。更讓他無比高興的是天氣也很快轉晴了。
風停雨住,陽光來臨,可以安葬馬皇后了。
大喜之下的明太祖下詔“賜泐白金百兩”。
二、皇權之下,和尚也免不了拍馬屁宗泐說的這二十個字,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更讓很多人免於掉腦袋。
你可以說這是宗泐“急智”的表現,也可以說是他奉承拍馬屁的表現。
其實在皇權之下,沒有人能免俗的,奉承是基本功。
只不過和尚若是拍起馬屁來,也就沒大臣什麼事了。
-
5 # 魏青衣
對於明太祖朱元璋而言,最重要的人想必便是馬皇后。
馬皇后出身富貴之家,從小就接受了精英教育,相反,朱元璋卻只是個普通農民家庭的子女,就連朱元璋自己,小時候為了生存,都不得不去給地主劉德放牛,可想而知,如此長大的朱元璋,必然會是個碌碌無為的普通人。
朱元璋的發跡之路曲折無比,若非馬皇后的幫助,或許朱元璋永遠做不了皇帝。
馬皇后對朱元璋的背後幫助固然令人咂舌,但朱元璋在發跡以後,始終沒有拋棄馬皇后的作為也令世人傾佩。
漢光武帝劉秀因為一句,“仕宦當如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被後人傳頌了數千年,朱元璋與馬皇后之間的關係也沒差多少,朱元璋做了明朝開國皇帝以後,不僅沒有隻顧眼前紅粉骷髏,棄曾經的髮妻,馬皇后於不顧,更是將馬皇后立做皇后,始終對馬皇后珍惜之極。
馬皇后也經常勸誡朱元璋從善,萬事切不可胡亂殺人,相信若是馬皇后活到了朱元璋大肆屠戮開國功臣的時候,或許就不會發生一起又一起滅門的慘案。
正是這樣的馬皇后,死在了洪武十五年,馬皇后去世的那一天,不用想都知道朱元璋是一幅什麼表情,悲傷歸悲傷,葬禮還是需要辦的,在給馬皇后舉辦葬禮的時候,恰逢天降大雨,朱元璋的心情更是壞到了極點,一時之間,朱元璋又一次暴露了自己嗜殺的本性,這時候的朱元璋只想殺人洩憤,為此,朱元璋甚至動了心思,想要讓幾個陪伴自己的官員太監,宮女全部去陪伴馬皇后,給馬皇后殉葬。
但在這時候,突然出現了一位得道高僧,也是感慨萬分,用另一種方式解答了這一場大雨,在高僧看來,這場大雨非但不是讓朱元璋悲上加悲的,反而是上天看到了馬皇后去世,反而我見猶憐,自己都開始哭泣。
聽了高僧的解答,朱元璋也認為有理,於是躁動不安的心情頓時間平靜了許多,本來已經打算讓眾人去給馬皇后陪葬,但此時的朱元璋又放棄了這種想法,馬皇后平生最喜歡的便是溫和平靜,嗜殺絕對與馬皇后的初衷不符,因此,高僧的一句話相當於救下了眾人。
當然,這種故事更多的也是襯托馬皇后的賢良,真實性就差了點,雖說如此,但至少在馬皇后的性格上,這種故事描述的還是比較貼切的。
-
6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瞅著這題目還真就有點無力感。朱元璋作為一個歷史很偉大的皇帝,掐頭去尾的讓人家黑,這都快趕上非洲那老黑了。
就這題目說的是老朱和和尚的事,何嘗不是說老朱殺人如麻呢?動不動就殺人。
算了,咱就事論事,就聊聊題主這問題,順道瞭解一下老朱是啥樣的人。
朱元璋首先老朱絕對是有底線的人,不和平頭老百姓們爭利,他這輩子恨的就是坑老百姓的那些個官。
咱別的不說,在安徽那明皇陵(比老朱的孝陵早十五年),打老朱開始確定是他們家祖墳的時候,這地葬著老朱的爹孃。
大傢伙也知道老朱爹孃沒啥高貴的血統,就倆吃糠咽菜活命的普通老百姓。所以他倆埋葬的地,有好多其他老百姓的墳頭。
這要是一般皇帝,這地方都成皇陵了,老百姓家的墳頭這都得遷出去,遷不出去的,都得給你扒了,弄不好還得領個啥罪。
開頭那些個官員也是準備這麼幹的,但老朱聽了這事,就火了:“這幫人活著的時候,都是俺爹媽的老鄰居,你說扒拉就扒拉呀?回頭你讓人家擱那埋呀?”
老朱堅決不同意,要誰在胡咧咧這事,先把胡咧咧這事人的腦瓜摘了,在老朱的認識當中,你咋也應該有個先來後到呀。
而且他還規定,老百姓上墳燒紙,不允許攔著,誰攔誰掉腦袋,所以這地的明皇陵是一個老百姓可以隨意出入的地方。
從這裡咱就能看出朱元璋對待老百姓人善的一面,畢竟他也是苦出身。
對於老百姓來說遷墳這就不是個小事,遷一下這得花多少錢?他們能支付的起嗎?而且你這後來的,還搶了人家地皮,腦袋再大,就沒你這麼幹的。
所以從這裡,咱就能看出老朱這就是有底線的人,你不觸碰他的底線,啥都好商量,當然當官的這難度就大一點。
畢竟老朱家裡邊之所以被弄的一個月之內活活餓死了好幾口子,這都是那幫子貪官汙吏造成的,他不恨這種官,那才叫見鬼了,這也就是為嘛後來他對貪官是相當的嚴苛的原因。
朱元璋和馬皇后的事咋說呢?老朱和馬皇后那是真愛啊!老朱這輩子天不怕地不怕,遇到閻王老爺他都敢裝不認識,上去揪倆根鬍子下來,可他對上馬皇后,那叫真沒轍。
說個簡單的事。老朱的暴脾氣擱朝堂上屬他聲音大,沒人敢言語一聲。那麼能把老朱這暴脾氣給壓下去的,就是這馬皇后。
她這頓勸解很多情況下就能把老朱給按滅了,但遇到老朱火氣大了,也有不靈的時候。
那麼這種情況,夫妻倆硝煙四起,當然不是那種一哭二鬧三上吊的,馬皇后大眼皮子都不撩老朱一眼,氣急了連飯都不吃了。
老朱一瞅這架勢一準後悔,時不時的問身邊的人:“老馬吃了嗎?”
這要是馬皇后吃了,老朱這就知道馬皇后氣消了,就去馬皇后那蹭飯吃,老臉一樂呵,給解釋一通:“你至於嗎?你自己個身體就不是身體啦?”
回頭老兩口又好了。
全天下除了馬皇后能給老朱掉臉子,其他人壓根就輪不上。
說這您還別不信。
當年馬皇后一死,作為兒子的朱標知道他這老爺子說打就打,於是身上總是揣著馬皇后的畫像。
這不有一次老朱和朱標為了政事有了分歧,朱標不聽,老朱急眼了:“兒子還不聽爹的!像話嗎?”
追著就打,老朱那是屍山血海裡爬出來的,再加上老子打兒子,朱標只有跑的份,後來實在是跑不過老朱了,把馬皇后的畫像一丟。
“什麼玩意糊臉上了?”老朱把畫像往開一展,坐地上就哭了,兒子也不追了。
“你個敗家玩意,就知道拿你媽糊弄俺!”老朱真哭了。
所以老朱和馬皇后的感情那是真真的好,沒人能取代的了,能貼心的娘們沒了,能開心才怪呢?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這倆人的關係咋就那麼好呢?”
過去老人都說了糟糠之妻不下堂嗎?這是其一。
其二人家馬皇后把事已經做到了那裡,你老朱這輩子就是欠人家的,還不乾淨。
想當年朱元璋還擱自己義父郭子興手底下打工,郭子興這人小心眼一個,而朱元璋那能力是槓槓的,所以對老朱那是猜忌完之後還是猜忌。
馬皇后呢把自己家產送給郭子興的老婆,這就是為了免除郭子興對老朱的猜忌。
但就這還是架不住郭子興把老朱給下了大獄裡邊,就那咬起來嘎嘣脆的牢飯還不給吃,眼瞅著老朱快餓的眼珠裡冒綠星星了。
馬皇后把燒好的燒餅要給老朱送過去,結果碰到了郭子興的老婆張氏串門,她這一著急把燒餅揣懷裡去了。
張氏瞅著馬皇后神色不對,故意說長論短的,你都不知道這燒餅太燙了,把馬皇后身上的肉都燙爛了。
張氏最後一瞅這架勢,才在郭子興的面前說了好話,把朱元璋救了下來。
而這樣的的事,在老朱一生的闖蕩之中只多不少。
當年陳友諒和老朱掐架,被人家打傷了,是人家馬皇后揹著朱元璋跑出來的。
老朱被陳友諒圍了,老朱要和陳友諒打到底,馬皇后沒說啥,直接把家裡邊的瓶瓶罐罐全賣了,犒勞三軍。
就這見識一般的女人少有。
還有,後來老朱開創大明朝,後宮佳麗也有那麼幾個。
如果有了身孕,這馬皇后比朱元璋還高興,那照顧的無微不至,有的時候老朱和這幫子老婆誰誰有了矛盾,還是馬皇后親自出馬調停。
老朱的膳食,包括老朱兒子孫子的膳食,只要是呆在宮裡邊的,馬皇后這都會親自過問。
所以這麼好的老婆,老朱那是打著燈籠就找了這麼一個,所以馬皇后有時候會參與到老朱的一些個決策,而且也能影響到。
就這事您換一位試試,那就是作死的前奏,老朱壓根就不會對馬皇后設防。
題主的事但馬皇后得病之後,最著急的就是老朱,聘請天下名醫,還給馬皇后祈福,就是害怕馬皇后走他前邊去。
結果馬皇后到是安慰起老朱:“人生下來,這注定要死的,這是定數。醫生也不會讓人死而復生。假如我吃了這藥,病還是沒好,陛下您就不要怪罪醫生!”
馬皇后就算是最後想到的還是別人。
所以當老朱的大腳沒了,最痛苦的就是老朱,一夜之間都老了好幾歲了,打小為了埋他父母痛哭過,再沒哭的老朱,那哭的是哇哇的,跟個小孩似的。
過去的一樁樁一幕幕,老朱可都記心裡邊,打這裡起老朱就立了大腳老馬這麼一個皇后,其他的還真沒有真真的走到老朱的心坎裡。
而題主說的這事是出自《剪勝野聞》
他說,在馬皇后出殯的當天,這天氣不好,大雨稀稀拉拉的的下個沒完沒了不說,還電閃雷鳴,就那閃電感覺隨時都要落到眾人的頭上。
就這狀況擱到古人的眼睛裡,這就是不祥之兆啊!
老朱肯定不高興,俺的馬皇后要出殯,你們就給挑這麼個日子,稱心噁心俺不是。
呱嗒一下老朱這臉可就耷拉下來了,這眉頭之間可不見一點表情。
就這架勢所有人瞅著都腿軟,老朱已經怒了,這可是要見血的節奏。
就這節骨眼上,一個和尚就說道
雨降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啥意思呢?老天爺瞅著馬皇后都流淚了,這雷鳴就是老天爺哀鳴,佛祖都一起送馬皇后來了。
得咧,這短短几個字,算是把這尷尬給解了,一幫子大臣趕忙高呼:“皇后千歲!”
事後老朱賞了和尚一百兩銀子,而馬皇后就被安葬到了孝陵。
-
7 # 大魚影集
那和尚眯著眼睛不不慌不忙的說了:雨降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救了大家,而後朱元璋覺得派他去西藏主持政務最放心了。
-
8 # 野史日記
宅心仁厚的“馬大腳”
馬皇后,自從爹爹死了以後,就投奔了爹爹的好兄弟郭子興,當時郭子興正高舉義旗,率領紅巾軍抗元,對這個投奔他而來的小姑娘非常愛惜,甚至先小腳都捨不得給她裹。或許正是這種難得的“開放”,使得馬皇后小時候就養成了直率的性格,並且熟讀史書,深諳為人處世之道。
馬皇后在郭子興那裡長大,被郭子興做主嫁給了他極為賞識的朱元璋。在朱元璋身邊,馬皇后對朱元璋極為照顧,在朱元璋被郭子興懷疑而囚禁的時候,馬皇后給他偷送熱餅,為了保溫放在懷裡,甚至將自己的肌膚燙壞了。平時照顧朱元璋,體貼、細心、縫縫補補,甚至在戰略方針上,馬皇后也總能給出得體的建議來,對朱元璋幫助很大。
“竊炊餅,懷以進,肉為焦”後來,朱元璋拉隊伍自己單幹,馬皇后甘願不拖累於他,自己孤身在和州,二人險些再也無法相見,馬皇后卻從來都不抱怨。她與朱元璋團聚之後,朱元璋忙於戰事,馬皇后則在後方安撫將士,時常幫助將士們縫補,對將士的家眷進行照料,馬皇后甚至記得每一位將領的生日和他們家中父母的生日。有時候,馬皇后為將領的父母辦宴會的時候,將領自己甚至都不記得,頓時就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再加上朱元璋夫婦收養了多位義子、義侄,其實其中關係都是馬皇后在盡力維護,正是有馬皇后廣施仁德,才會有淮西子弟與義子們為朱元璋賣命,朱元璋的江山,功勞中有馬皇后一半。
母儀天下之典範作為朱元璋的結髮妻子,從貧賤到皇后,馬皇后地位改變,但是那份善心卻一直沒有丟棄,即便成為皇后,從沒有過一次仗勢欺人之舉,反而是在暗中處處維護朱元璋,與開國功臣們搞好關係,幫助朱元璋駕馭諸位驕兵悍將。
當朱元璋舉起屠刀向開國功臣時,馬皇后雖然無法阻止,但是每次都會婉言相勸,使朱元璋有所收斂。諸王師傅李希顏對小王子進行了體罰,小王子對朱元璋哭訴,朱元璋勃然大怒就要降罪李希顏,是馬皇后阻攔,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朱元璋才消了怒氣,沒有加罪李希顏,反而提升了他的官職,獎勵他用心教導小王子。諸如此類,不勝列舉,馬皇后的仁厚,一生都未曾改變,時刻都在幫助朱元璋,維護諸位大臣將領,維繫大明政權的和諧。
“帝前殿決事,或震怒,後伺帝還宮,輒隨事微諫。雖帝性嚴,然為緩刑戮者數矣。”——《明史》馬皇后在後宮以身作則,勤儉度日,從不鋪張浪費,而且對待後宮之人極為和善,但是這種和善是建立在守規矩的前提之下,如果有人膽敢冒犯,馬皇后絕非可欺之人。馬皇后為人,無論貧窮貴賤,還是地位高低;無論是相夫教子,還是母儀天下。她都做到了宅心仁厚四個字,從百姓到文物群臣,她都能平衡後各方的關係,不幹政,但又能提出極好的建議,更親自阻止朱元璋壯大外戚的想法,是歷代皇后典範。
一場雨帶來的驚險馬皇后在(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病重,朱元璋看著逐漸病重的馬皇后心如刀割,他希望太醫們能挽救自己心愛的女人,但是馬皇后最清楚自己的身體,她已經走到了人生末路,即便是華佗再世也可能救活她,所以,她拒絕了太醫為她診治,並對朱元璋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她認為自己已經是藥石無醫,如果太醫過來診治,一定治不好,到時候你會怪罪他們,白白搭上他們的性命。聽了馬皇后的解釋,朱元璋點點頭沒讓太醫過來診治,成全了馬皇后最後的仁愛之心。
“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明史》等到馬皇后死後,朱元璋哭得很傷心,他們之前的感情是真摯的,或許這是朱元璋最後的個人情感吧。洪武15年(1382年)農曆九月,朱元璋準備將馬皇后葬於明孝陵,但是令他沒想到的是,在葬禮這一天,竟然下起了瓢潑大雨,根據民俗來看,這樣的事情並不美好,於是朱元璋大怒,他把這樣的事情發生,歸結於舉辦葬禮的官員和執行者們,盛怒之下,朱元璋說道,如果今天大雨不停,所有參與葬禮的人都要殉葬!
儘管是天子一時的氣話,但是天子之威,哪怕是氣話,如果沒有合理的理由,斷然沒有收回成命的道理。一時間,每個人的心都揪起來,眼看這場大雨斷然不會停止,眾人都已經開始絕望,暗歎自己的命運不濟之時,一位高僧走了出來,對朱元璋說了一句話,破掉了這個僵局,挽救了眾人性命。
就在朱元璋怒不可遏的時候,一位高僧適時地上前說道:“此雨乃是上天為馬皇后的悲泣,皇上切不可為馬皇后徒增罪孽啊!”已經冷靜下來的朱元璋,一聽此話,頓時覺得自己做得不妥,因為馬皇后活著,也斷然不會同意他如此做,朱元璋謝過高僧,赦免了眾人。
“帝慟哭,遂不復立後。”後來,朱元璋再也沒立過其他皇后,死後與馬皇后合葬在明孝陵,成就了一段帝王夫妻的佳話!
參考資料:《明史》
-
9 # 唐朝的長老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在位期間大力整頓吏治,讓一片廢墟的大明朝逐漸的繁榮昌盛起來。但是兩個人的去世讓年邁的朱元璋傷心不已,一個是他的結髮夫人馬皇后,另外一個就是他的長子朱標了。殺伐果斷的朱元璋一生殺人無數,但是對著兩個人真的是狠不起來,而更多的是仁慈,可能他把他的兇狠給了他的臣子們,而把溫柔的一面留給了馬皇后和太子朱標。
馬皇后病死已經讓朱元璋傷心不已,閻王脾氣的他甚至要將馬皇后之死歸罪於太醫的不稱職,可見朱元璋對馬皇后的感情至深。然而馬皇后將要下葬的當天天降暴雨,而且一直下個不停,這讓本身就很傷心的朱元璋勃然大怒,在場的人員都很害怕,生怕朱元璋一怒之下讓他們全部陪葬。
但是一位大師的一番話讓朱元璋轉悲為喜,本身傷心不已的朱元璋臉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說的什麼呢,就是下面這二十個字。
雨降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這名大師就是宗泐大師,朱元璋本就當過和尚,因此對宗泐大師別有一番情感,對他的話也是比較信任的。
這句話實則是宗泐大師用自己的語言技巧把一件禍事說成了喜事,而且這馬屁拍的是恰好到位,所以朱元璋心中大喜,這句話成功的拯救了無數個無辜的人。
宗泐大事之所以可以說出令朱元璋歡喜的話一方面是宗泐大師說話很有水平,另一方面是由於宗泐大師非常瞭解朱元璋和馬皇后的為人。馬皇后是一個菩薩心腸的賢妻良母,也是朱元璋的賢內助,在她的疏導下朱元璋少殺了不少的能臣。朱元璋晚年嗜殺成性宗泐大師自然也是明白的。
知道這些之後宗泐大師巧妙的將大雨比喻成上天對馬皇后的致敬,這讓朱元璋心中甚慰。而宗泐大事說過這句話沒多久天氣就雨過天晴,朱元璋更是高興了,看來上天也配合宗泐大師上演了一出好戲。
-
10 # 史曉生
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勤於內治,暇則講求古訓。母儀天下,慈德昭彰。-----《明史》
朱元璋自貧寒之身起家,自小家中親人先後死的死,逃的逃。幸得老天眷顧,才得以活命。迫於生計,先後出家、乞討,最終投奔的郭子興的紅巾軍。在軍隊裡,勇猛能幹,深的郭子興喜愛,將養女馬姑娘許配給朱元璋。
而馬姑娘,是郭子興故友的女兒,故友臨終將女兒託付給郭子興。也是苦命之人,就這樣,兩個都是苦難的人走到了一起。當時,馬姑娘做夢也不能想到,日後會成為一國之母。
雖貴為皇后,但是每天仍親自操辦朱元璋的膳食,連皇子皇孫的飯食穿戴,她也親自過問,無微不至。宮人或被幸得孕,馬皇后倍加體恤,嬪妃或忤上意,馬皇后則設法從中調停。深得宮中人得尊敬。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初期,經常會因為一些事情大開殺戒。而馬皇后總是能委婉的向朱元璋求情,很多大將,都是因為馬皇后的幾句話,得以免死。
(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馬秀英皇后在睡覺的時候得病。群臣請求祈禱祭祀,求取太醫院的良醫診治。馬秀英對朱元璋說:"死生,是命運的安排,祈禱祭祀有什麼用處呢!況且醫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藥不能見效,恐怕會因為我的緣故而降罪各位醫生吧?"病情加重時,朱元璋問她想說什麼。馬秀英說:"希望陛下能夠求取賢能的人,聽取別人的意見,自始至終,認真對待,子孫都能夠賢能,大臣百姓都能夠有所依靠罷了。"
當年八月,馬皇后去世,享年51歲,朱元璋悲痛欲絕,自此,不再立皇后。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
馬皇后去世後,朱元璋傷心之餘,將馬皇后的葬禮按照超規格來辦,效仿宋朝的儀式,並新增許多細節,足以說明二人之感情。馬皇后的守喪期為27天,喪事的整個程式比較複雜,各種規矩與細節都很多。不但王公大臣要為馬皇后披麻戴孝,就連普通百姓也要禁止屠宰四十九天。以示悲痛之情。包括讓百官以及百姓披麻戴孝,民間四十九天不得殺生等諸多細節。
經過27天守喪期後,當時已經進入農曆九月。就在下葬當天,卻突然發生了異常的天氣現象。
下葬儀式正在進行中時,突然電閃雷鳴,滂沱大雨,這在九月的南京是極不尋常的天氣。朱元璋登時大怒,下令找來負責挑選日期的相關人員,質問為何找這麼一個不吉利的天氣舉行葬禮。可是官員也說不出來原因,嚇得瑟瑟發抖,就在朱元璋又要降罪殺人的時候,一個得道高僧說了一句話,不但熄滅了朱元璋的怒火,還救了負責葬禮的相關人員。
這個高僧是宗泐大師,負責葬禮上的法事。宗泐大師見朱元璋正要發火,上前一步,口唸佛號說道:“陛下,此乃吉兆!”
朱元璋一聽,便止住怒火,詢問宗泐大師是何意?為何說是吉兆?宗泐大師不慌不忙的說到:“皇后一生篤信我佛,如菩薩慈航倒駕,愛民如子,普濟眾生,功德無量,人神共敬,此雨乃神佛之淚矣”
言罷,宗泐大師與眾和尚同唸佛經,且說了四句偈語:“雨降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
同樣一件事情,被宗泐大師這麼一說,就變成了完全不同的結果,不愧是得道高僧。而朱元璋大怒的原因,也是他對馬皇后深厚感情的提現。 -
11 # 唐古看今
在古代皇室中,很多帝王的婚姻都屬於是政治聯姻,真正能稱得上愛情的婚姻為數不多,而朱元璋和馬皇后就是這為數不多愛情婚姻之一!
朱元璋和馬皇后是在紅巾軍領袖郭子興軍營結識的,朱元璋當時是郭子興手下將領,而馬皇后則是郭子興的義女,兩人一見鍾情,後來在郭子興的撮合下,兩人共結連理成為了夫妻。在朱元璋創業時期,馬皇后和他患難與共,當朱元璋成為皇帝后,對馬皇后這個結髮妻子非常尊重和感激,對她的建議也往往能認真聽取和採納!
公元1382年,馬皇后生了重病,但病重的馬皇后卻不願讓太醫診治,因為馬皇后覺得:“死生,本就是命運的安排,自己生的病自己知道,如果太醫治不好自己,恐怕會受到滅頂之災”!由此可見馬皇后是多麼的善良!也就在這一年的8月,馬皇后去世,享年51歲,朱元璋失去了至愛又善良的皇后,他當時心裡有多痛苦就可想而知!
就在馬皇后葬禮這一天,天公卻不作美,當時正值夏季電閃雷鳴過後又天降大雨,這讓本就非常痛苦的朱元璋很是生氣。按照人們對朱元璋的瞭解,此時的朱元璋很有可能會大興殺戮以洩心裡的怒火。在這種情況下,一位叫宗泐的高僧來到朱元璋面前對他說:
“雨降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宗泐說這話是在寬朱元璋的心,意思是:電閃雷鳴和傾盆大雨,其實是老天爺連同西方佛祖一起在為馬皇后舉哀送行!
朱元璋聽了宗泐話後,心裡得到了很大寬慰,殺戮之意全消,葬禮也順利完成。此後,朱元璋為了顯示對馬皇后的一片真情,再也沒有立過皇后!
-
12 # 歷史伶俜者
朱元璋是個“奇”皇帝,為什麼這麼說呢?第一個是因為其草根變皇帝,第二個則是廣大網友對其的“愛慕”之情,為朱元璋安排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前有朱元璋與瓜農,後有朱元璋與宮女,中間還摻雜著朱元璋與光頭廚師,而且故事的的劇情大多以朱元璋大怒為開始,過程是下人與元璋鬥智鬥勇,結局是朱元璋轉怒為喜,四方平安,真的容易,一個人要趕這麼多片場,幸苦了老朱。
要說這朱元璋和馬皇后可是真愛啊!朱元璋家境貧寒,大饑荒時父母雙雙餓死,後朱元璋到寺廟裡當了和尚,元朝末年,四方起義,朱元璋又加入了起義軍,只是一個無名小卒,後在郭子興的湊合下和馬姑娘結為了夫妻,讓他再次有了家的感覺,真正意義上的患難與共。朱元璋當上了皇帝,第一個就是立馬姑娘為皇后,後馬皇后也給予了朱元璋很大的幫助,是真正意義上的賢內助。
洪武十五年八月去世,九月埋葬在了明孝陵,馬皇后下葬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那天正是馬皇后下葬的日子,本是晴空萬里的天氣突然狂風驟起,緊接著悶雷閃電接踵而至,狂降大雨,朱元璋本就因為馬皇后的去世內心十分難過,這時的悲傷直接轉換成了憤怒,眼看著就要拿人開刀,這時站在一旁的高僧說了一句話化解了這場即將來臨的風波,讓朱元璋轉怒為喜,那麼到底是什麼話呢?
“雨降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短短的二十字就化解了這場危機,什麼意思呢?大致是說是老天給馬皇后送行,聲淚俱下,西方的佛子,都在送馬皇后,恰好這時天空又恢復了晴朗,朱元璋心情也好了起來,其實這件事情就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只是和尚會說話而已。
-
13 # 鳶飛九天2018
俗話說得好,“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支援他的女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背後雖然不止一個女人,但是,他的原配夫人正宮娘娘馬皇后依然是最重要的一個。朱元璋能夠統一天下,也有他的馬皇后的一份功勞。這位深明大義、禮待下臣、留心政事、內外盡力的皇后,為明朝初年政權的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也讓馬皇后成為了中國封建歷史社會中少有的“賢后”之一。只可惜,這樣的一位有著“家之良妻,國之賢相”之稱的馬皇后,年僅51歲便因病逝世,讓朱元璋悲痛不已。
馬皇后畫像
馬皇后出生於安徽宿州,由於母親早亡,她便被父親託付給自己的友人郭子興撫養長大。在郭子興夫婦的教導下,馬皇后成長為了一個溫柔端莊、善解人意的女子。元朝末年,她的義父郭子興起兵響應紅巾軍起義,就在這時,朱元璋投靠到郭子興帳下。在眾多起義兵當中,朱元璋驍勇善戰,屢建奇功,得到了郭子興的器重賞識,隨後,郭子欣便將自己的義女許配給了朱元璋為妻,此後,朱元璋的身邊就多了馬氏這樣一個賢內助。
馬皇后劇照
兩人成婚後,馬氏跟隨夫君南征北戰,她不僅照料著朱元璋的生活起居,平日裡還會參與軍中事務,充當著秘書一職。馬氏經常在朱元璋耳邊提點,帶兵打仗一定要軍紀嚴明,切不可濫殺無辜、侵擾百姓。閒暇之餘,馬氏還會率領軍中婦女親自為將士作鞋,以此來填充軍中備用物資。明王朝建立後,馬氏所當然的坐上了皇后之位,她本應有著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深知自己應當母儀天下的馬皇后,卻為天下人率先做了一個勤儉持家的表率。
馬皇后與朱元璋
身為皇后,她從不鋪張浪費,除了應酬宴會穿戴鳳冠霞帔之外,平日裡總是穿著一身破舊不堪、縫補多次素衣。最難能可貴的是,身為皇后的她一直以國家社稷為重,朱元璋曾多次提出要為馬皇后的宗親加官進爵,可是,馬皇深知外戚干政所帶來的危害,她毫不猶豫的拒絕朱元璋的要求,以嚴謹自重杜絕了明朝外戚干政的可能性。
洪武十五年,馬皇后身患重病,她知道自己的病已經治不好了,如若強行醫治只會連累醫生獲罪,所以,馬皇后在彌留之際拒絕服藥,臨終之前,馬皇后給朱元璋留有一番遺言,請皇上求賢納諫,將子孫培育為賢明君主,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馬皇后去世後,宮人慟哭、舉國銜哀,朱元璋更是終身再未冊立皇后,以此來紀念她。
朱元璋
但是民間還有一傳聞,據說在馬皇后下葬當天,原本晴朗的天氣突然大雨傾盆,這樣一來,自然耽誤馬皇后下葬的黃道吉日。面對此種情況,原本痛失皇后、性格暴躁的朱元璋大發雷霆。朱元璋此人本就好發脾氣,他的突然動怒經常會讓不少功臣良將遭遇不幸,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讓原本悲痛異常的朱元璋更加心情不悅,大有殃及池魚之舉。為皇后送葬的隊伍人人自危,所有人都在耐心祈禱天氣趕快轉晴,以免惹上殺身之禍。可是這突如其來的天氣狀況,人們不僅不能預料,甚至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大雨傾盆的現狀。
朱元璋劇照
這個時候,送葬隊伍中有一位名叫宗泐的和尚,他突然站了出來,冒著大雨在眾人面前誦詩一首:“雨落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和尚宗泐對朱元璋解釋道,馬皇后逝世悲痛的不僅是皇上,上天有感於馬皇后的賢德,他們知道今天世衛皇后送葬的日子,所以派出這諸佛子用雨水為皇后送最後一程;由此可見,一生賢良的馬皇后必然身往西方極樂世界去了;皇上不用責怪這場雨來的不夠及時,應當感念上蒼的這份恩德。朱元璋聽完和尚的這番解釋,立刻轉怒為喜,就是因為這首詩才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殺戮。
宗泐和尚畫像
這位宗泐確實是明朝初年有名的得道高僧,他經常入宮與朱元璋探討佛法,不過,宗泐和尚一首詩讓暴怒的朱元璋平靜下來,救人無數的傳言,也只是也只是民間傳說而已,不可能是真的。因為,作為中國自古以來出身最低、得國最正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雄才大略毋庸置疑,雖然他也是中國諸多開國皇帝中殺戮最重的一個,但是,朱元璋的每一次殺戮都是有明確目的的,絕不可能只因為心情不好就殺人。很顯然,這個民間傳說不是以訛傳訛,就是別有用心的人編出來“黑”朱元璋的。
當然,透過這個傳說,其實也從側面表現出朱元璋對於馬皇后的感情之深,他們夫妻二人攜手相伴數十載,馬皇后陪伴著朱元璋,從一個無名小卒坐上皇帝之位,這份夫妻之情對於朱元璋而言,絕對是內心深處最不可撼動的溫柔與善良。馬皇后為賢后是真,宗泐和尚聰慧過人也為真,朱元璋脾氣暴躁並非假事,所以,這個民間傳聞雖假,內含的感情卻並不假。
-
14 # 夏目歷史君
馬皇后是是朱元璋的妻子,在朱元璋當皇帝之後,被冊封為馬皇后。不過馬皇后不是很長命,51歲的時候早早去世。
馬皇后去世一個月之後,朱元璋如期為馬皇后主持的葬禮,可是在馬皇后下葬當天卻一直大雨傾盆電閃雷鳴,送葬車隊根本前進不得,因此朱元璋也特別的生氣不停的責怪官員。
而朱元璋早年又嗜殺成性,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有哪個官員稍有差錯,肯定少不了被殺的命運。
在朱元璋無奈之際就詢問了主持葬禮的宗泐法師,為什麼在馬皇后下葬當日天空如此不作美?
宗泐法師沉默片刻之後給朱元璋說了一句話,朱元璋瞬間轉怒為喜,而且沒過多久之後天氣又放晴了。那麼這個法師給朱元璋說的什麼話呢?
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瞭解下這個故事。馬皇后是中國歷史上評價較高的皇后之一,甚至有人將他和長孫皇后合併稱之為“中國兩大賢后”。
當年在朱元璋還是一個小兵的時候,因為表現突出被郭子興看中,覺得是一個能夠成大事之人,所以郭子興就將自己的養女許配給了朱元璋,而這個女子就是後來的馬皇后。
馬皇后嫁給朱元璋之後就一直陪伴在朱元璋身邊陪著他南征北戰。朱元璋遇到問題的時候,馬皇后也會陪在身邊為其出謀劃策,平日裡還會給將士們做些衣服鞋子,儘自己所能來幫助朱元璋。
朱元璋做上皇帝之後,馬皇后也從來沒有問過國政,不過卻在後宮之中不斷的勸誡朱元璋要做一個好皇帝不要濫殺無辜等。為明朝處理成立初期的天下安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馬皇后51歲的時候,有一天早上起床時候突然病重。當時朱元璋尋盡天下名醫為馬皇后治病,由於病來的太急,無論太醫如何醫治,馬皇后的身體都沒有得到絲毫的好轉而且不斷的惡化。
當時馬皇后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也就交代了後事,朱元璋看到如此的情況痛不欲生,便開始大聲責怪太醫無能。
而此時馬皇后還囑託朱元璋“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告誡他不要將自己的死怪罪倒太醫身上。馬皇后的去世給朱元璋帶來了空前的打擊,讓朱元璋感覺到自己天都快塌了。
相傳馬皇后去世的時候,朱元璋哭了一天一夜話都說不出來了。於是朱元璋也就打算為馬皇后辦一個盛大的葬禮,結果在下葬的那天卻遇到了大雨傾盆。
而為此朱元璋心情糟糕至極,在朱元璋詢問宗泐法師為何不會出如此天象之實?宗泐法師也就回答了20個字“雨降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
朱元璋聽到這樣一個回答之後心情瞬間變好,原來上天也是在不捨得馬皇后離去,才會電閃雷鳴痛哭流涕,而出現這種現象也是上天在為馬皇后送行。
當時朱元璋心情也就愉悅了很多,讓車隊稍微暫停下來休息一會兒。而巧合的是等到朱元璋心情變好之後沒多久天氣也就放晴了,車隊也就趕快加快了行進速度,馬皇后也得以準時安葬。
-
15 # 舊時樓臺月
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二十四日,大雨傾盆,就在這一天朱元璋原配馬皇后因病逝世,享年51歲。天公不作美,朱元璋無法下葬馬皇后,頓時大怒,要周圍所有人陪葬。其中有一個準備給皇后超度的和尚走了出來說了一番話,才救了周圍許多人的性命。那和尚說的什麼話能讓朱元璋改變心意呢?
先說說馬皇后,本名馬秀英,她是歷史上少有的賢良皇后。在朱元璋還窮困潦倒時,她就願意下嫁為朱元璋,並且持家有道,讓朱元璋無後顧之憂不說,也是她讓從小無父無母、嚐盡人間冷暖的朱元璋體會到了親情的快樂。
在家她操持家務,養育子女,不辭辛勞。在外她為將士縫補衣物,令將士們尊敬不已。當了皇后也母儀天下,垂範後宮,寬以治下。在政治上馬皇后也是朱元璋很好的助力,朱元璋脾氣暴躁,對下屬嚴苛,馬皇后從旁勸解,避免了許多官員被殺。
可以說,馬皇后對朱元璋影響很大,在朱元璋眼中她就是完美妻子。不幸的是,在她51歲時候,重病纏身,藥石無醫而亡了。馬皇后的死對朱元璋打擊很大,舉國哀痛。所以,朱元璋給馬皇后舉辦了隆重的葬禮,想讓她盡享死後榮華。
可是這一天正好下起傾盆大雨,朱元璋心情抑鬱,大家勸他要改天舉行了葬禮。朱元璋頓時脾氣上來,下令如果葬禮舉行不了,在場所有人都得死。金口玉言,在場的人都噤若寒蟬,瑟瑟發抖,怕去給皇后陪葬。
就在朱元璋讓人擬旨要大開殺戒的緊要關頭,一個原本負責超度皇后的唸經和尚從人群中走了出來,對朱元璋說:上天慈悲,這是皇后的賢德感動了上天,所以上天也在為我們的皇后娘娘掉眼淚啊。這雨是眾神佛在為皇后哭著送行,也是皇后慈悲,自己在流淚與我們告別,她捨不得她的丈夫和黎民百姓。我們有這樣一個皇后真是我們的福氣。
那這個舌燦蓮花、救了眾人的和尚是誰呢?他就是當時有名的高僧宗泐(le)大師。
朱元璋之前在寺廟裡當過和尚,是信佛的,一聽這一番話覺得合情合理,又轉念一想,如果馬皇后在世也不希望自己濫殺無辜。因此他覺得這番話有一定的道理,也就饒了眾人死罪,避免了一場平白而來的殺戮。
-
16 # 小姐姐講史
洪武十五年(1382)農曆八月丙戌日(八月二十四),馬皇后因病逝世,享年51歲,殯葬這天大雨傾盆。
朱元璋望著天空長嘆:“老天啊!您到底啥意思呀?能不能讓我把我心愛的皇后下葬了再下雨?”朱元璋望著陰暗的天空,聽著嘩嘩的大雨更加悲傷。
他忍不住又一次想起往事,邊哭邊自言自語。自己家世代農民,從小家中貧寒,給地主家放牛,當過和尚,要過飯,非常悽慘。特別是小時候父母雙亡,失去親人的創傷久久不能癒合,萬幸投靠了郭子興,才幸運地在1352年娶到了馬秀英這個好妻子,讓自己重新得到親人的關愛。
有一次自己受誣陷被郭子興禁閉在空室,飢餓難忍,是自己的結髮妻子馬秀英偷餅子給送了過去,熱騰騰的脆餅把肉都燙焦了。(“竊炊餅,懷以進,肉為焦”《明史》)。她又不惜錢財買通她的義母和義父郭子興,讓我老朱脫離了那個小密室,從困境中走出來。朱元璋想到這裡已是滿臉淚水。
在平定天下、建立帝業的歲月裡,妻子馬秀英追隨左右南征北戰與自己患難與共不離不棄。
善良的馬秀英還多次相勸我老朱不要擾民,更不要濫殺。她還親手為將士們縫衣做鞋。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陳友諒率兵東下,直逼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郊),強敵兵臨城下,官民都準備逃跑,眼看軍心不穩,她卻鎮靜自若,散盡自己的小金庫,犒賞將士穩定了軍心,這才讓我老朱打了勝仗!
有一次,自己在與陳友諒對戰時,一不小心被陳友諒追擊受傷,大腳的馬秀英背起我就飛快地跑,累的幾乎無法呼吸,幾次差點跌倒,這才讓我這條老命得以存活。
後來她被立為皇后仍然操持著我老朱的一日三餐,無微不至,多次用各種手法勸阻我老朱不要濫殺大臣,救了很多的官員。對後宮嬪妃非常友愛,把其他皇子視如己出。
特別是她病危的那段日子,讓我老朱心焦,又無可奈何,她竟然拒絕吃藥,對我的苦苦相勸她竟說:
“死生,是命運的安排,……況且醫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藥不能見效,恐怕會因為我的緣故而降罪各位醫生吧?”她在人生的盡頭,還在為諸醫著想,並希望我老朱能夠招賢納言,讓大臣和百姓好好生活。難得的好皇后啊。
想到這裡,朱元璋已經無法控制自己,淚流滿面痛哭不止,險些昏厥,哭著說:“老身何以為懷”(沒有你我以後該咋辦?!)
眼看送葬隊伍就要出發了,大雨還是下個不停,朱元璋由悲痛變的惱怒起來說:“如果葬禮不能順利舉行,所有人員都要陪葬!”此時的朱元璋正準備讓太監擬聖旨。
在場的人都被嚇傻了,頓時哀嚎聲、痛哭聲震耳欲聾。就在這緊要關頭,一個和尚站了出來,他是僧錄司右善世高僧宗泐(le)大師,他對朱元璋說:今天之所以下雨,那是因為馬皇后的賢良淑德感動了天上的神仙,眾佛眾神都為馬皇后掉眼淚,他們在為馬皇后送行,馬皇后母儀天下,慈德昭彰,不捨得離開黎民百姓。她在流淚和我們告別呀,有這樣的好皇后是天下萬民的福氣。
朱元璋本身就是和尚出身,崇信佛教,他認為高僧說的很有道理,又一想如果馬皇后活著也不希望看到自己濫殺無辜,於是就赦免了所有人的死罪。
文章資料出自:剪勝野聞 (明)徐禎卿 撰
太祖嘗自敘朱氏世德之碑,其文曰:「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在通德鄉... 受詔應聲曰:「雨降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 -
17 # 亮仔學史
朱元璋從小生活在一個“八輩貧農”家中,往上數n代,估計都找不出一個識字的人,從小給地主家放過牛,要過飯,當過化緣僧,本想苟活於亂世,但上天註定要把他安排成那個時代最耀眼的星辰。
患難夫妻的崢嶸歲月公元1352年,朱元璋在皇覺寺中接到了發小湯和的邀請書,在書中湯和力勸朱元璋說道:“大丈夫當效仿漢高宋武,提三尺劍平定四方,方不悔此生!”朱元璋接到信後嚇了一跳,結果這件事被寺內的和尚知道了,有個多事之人揚言要報官,萬不得已,朱元璋連夜逃跑投奔了紅巾軍。
朱元璋入伍之後,很快展現出了軍事謀略和統兵才能,僅僅三個月,他就被郭子興看中,先是做了郭子興的侍衛長,然後被郭子興倚為心腹封為前鋒將軍。同樣也是在這一年,朱元璋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與郭子興的義女馬秀英完婚。
可以說1352年,是朱元璋人生的轉折點,不但找到了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同樣也尋覓到了萬人仰慕的愛情。看來,人的一生際遇與實力二者缺一不可。
新婚之後的小兩口雖然不懂得什麼叫做“舉案齊眉”,但兩人的感情卻在長時間的相處中漸漸升溫。
有一次,朱元璋因為得罪了郭子興,被郭子興關了禁閉,在囚牢之中,是馬秀英帶著兩塊滾燙的炊餅藏在衣服中偷偷的去探視他,當吃著燙下自己媳婦肉的炊餅時,朱元璋暗暗發誓:此生定不負光陰不負卿!
後來朱元璋帶著24人前往滁州獨自創業,馬秀英作為“人質”留在了濠州,在朱元璋一點點打下一片根據地之後,馬秀英留在後方穩固軍心,安撫百姓。男兒上戰場,女子送鞋糧,正因為有了馬秀英在背後的默默付出,才讓朱元璋沒有後顧之憂,全力以赴爭奪天下。
貴為皇后卻不忘初心經過16年的戎馬生涯,1368年,朱元璋相繼消滅了張士誠、陳友諒等割據軍閥,在南京建號稱帝,而朱元璋在登基詔書中就迫不及待的將馬秀英封為皇后,算是對結髮妻子的感恩。
馬秀英成為皇后之後,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根本,她時常勸諫朱元璋要多施仁政,善待臣僚,在當時的朝廷之上,也只有馬皇后敢和朱元璋頂真,並且朱元璋被懟得還毫無脾氣。
公元1382年,當了15年皇后的馬秀英一病不起,自知自己壽數已盡,但她仍不放心朱元璋那暴虐的脾氣,她知道,如果自己死了,丈夫一定會遷怒於為自己診脈的太醫,因此在最後時段,她拒絕用藥,而朱元璋卻急得在床邊直打轉。
馬皇后走過之後,朱元璋內心裡最後一塊柔軟的區域也正式宣告死亡,沒有了馬皇后的勸導,再也沒有人敢和他說真話。朱元璋抱著皇后的遺體,一生殺伐果斷、鐵石心腸的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放生大哭起來,因為他知道,軍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一個和尚救了所有的人在馬皇后的臨終遺願上,她希望自己能被薄葬,因為天下初定,需要錢的地方還很多,但朱元璋卻不這麼想,他認為,皇后為自己付出了一生,應當受到億兆臣民的瞻仰。
然而,天公不作美,馬皇后出殯前幾天,一直傾盆大雨,眼看葬禮就不能按時舉行,守在靈前的朱元璋心急如焚,最後他下達了一份詔書:如果皇后不能按時葬進陵寢,所有負責人員統統殉葬!
看到這份詔書,大臣們絕望了,他們知道,朱皇帝說得出辦得到,沒有了馬皇后更不會有人給他們求情,再看看沒有一絲想停下來的雨勢,許多人開始準備寫遺書與家人告別了。
也許他們命不該絕,在紫禁城門外來了一個法號宗泐(lè)的遊方僧人想面見皇帝,朱元璋其實還是很敬佩大師的,於是就接見了他,和尚進來後給朱元璋唸了一首詩,結果朱元璋大喜過望,內心也漸漸平復下來。
詩中這樣講到:雨降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看來電閃雷鳴是上天都在為馬皇后的去世而悼念,馬皇后死後,一定能到西方極樂世界成為佛祖一樣的人物來繼續保佑大明王朝。
朱元璋釋然了,他此時也意識到了如果亂開殺戮無異於讓妻子在極樂世界都不得安生,於是赦免了所有工作人員,但對馬皇后的思念卻不曾減少,從此再也沒有立過任何一位皇后,在他看來,只有馬秀英能與自己平起平坐,能成為大明的萬世國母!
-
18 # 宛如清揚
馬皇后下葬當天,大雨傾盆,朱元璋大怒,一個和尚說了什麼話,救了大家?
大凡開國帝后,往往少不了時人與後人評說,貴族世家出身的帝后,政治聯姻的多,比如李淵竇氏夫婦,要說感情吧,肯定是有的,卻因為各種利益,往往很有限,而如劉邦朱元璋這樣的草根帝王,他們的婚姻就沒辦法達到勳貴聯姻這樣的高度,所以,他們之間,感情反而要純粹一些,要不就是如劉邦對呂雉,在漫長的歲月裡,愛情變得稀薄只剩利益糾紛,要不就是情濃到極致轉為親情,比如朱元璋和馬皇后。感情的事情,與他人無關,不好評說,但身為古人,就要有古人的覺悟,就算咱現代人說的朱皇帝這裡那裡不好——來,告訴我們真相啊!
咱們先來說說馬皇后下葬那天的事情,題中所寫,很明顯,是來自於明代文學家徐禎卿《翦勝野聞》一書的記錄,畫面感很強,咱們一起回顧一下:
據說馬皇后的靈柩準備運往南京東的孝陵,那天狂風驟雨,電閃雷鳴,這樣的天氣別說下葬了,就是出行都有困難,如果是六七月還算平常,可是馬皇后下葬時節,都是九月了,很反常,很反常,朱元璋很不高興。原文如此說:“時太后既崩,臨葬日,大風雨震雷電,太祖甚不樂。”(沒有大怒,沒有要殺人。)
朱元璋為什麼會不樂呢?怎麼能樂得起來呢?帝王也是人,也有人的感情,普通人家遇到這樣的天氣,都會心中鬱結,感覺兆頭不好,何況是朱元璋這個暴脾氣的?普通人尚且要傾盡全力想辦法,帝王朱八八自然也不例外,他讓人找來和尚宗泐,讓和尚念念經,宗泐當即念道:“雨降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一陣叨叨,天一下子竟然晴了,即“頃忽朗霽,遂啟靈輛”,朱皇帝龍顏大悅,下詔賞“賜白金百兩。”
朱元璋龍顏大悅,是因為在他看來,他這一輩子最愛的女人,值得人天地垂淚,值得佛子迎來送往,事實上朱元璋與馬皇后,感情的確很深。
在朱元璋眼裡,馬皇后是心裡只有他,為了給他帶吃的,年輕的時候,可以不計較自己是否被燙壞的好姑娘,是那個賣掉首飾支援自己幹大事業的姑娘,是願意跟著他爭奪天下不計橫刀立馬的姑娘,無論是當小兵,還是梟雄,還是皇帝,她心裡記著的,都是他這個人,不是他的地位與權勢,哪怕就是登基做了皇帝,她依然一直負責他的膳食,即“上凡御朕膳後必躬自省視”。她是這個世上,唯一可以信任的一個,她是不可替代的,後宮佳麗三千,但是真正能和他並肩傲視天下的,有資格和他站一起的,只有她。所以,晚年的他動不動暴怒,殺人如吃飯那麼平常,但是,只要馬皇后一出馬,他立馬能停止。馬皇后一死,他悲痛之極,感慨“老身何以為懷”?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和尋常老農沒什麼兩樣,失去了你,我該怎麼辦呢?以後再遇到自己衝動時,誰來糾正自己犯錯呢?
極端天氣下,他傷心,和尚一番言語之後,他大悅,高興的不是馬皇后死了,而是馬皇后是成了神佛了,於他而言,這個姑娘,他的女人,哪怕就是另一個世界,也該如此。
-
19 # 雨霽視角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會有一個偉大的女人,一個偉大的女人會讓男人的成功事半功能倍。朱元璋的背後就有這樣一個女人,對他事業、家庭雙幫助,她就是大腳馬皇后。
很多人會想朱元璋與馬皇后之間是否會有真的愛情,這對於普通平民百姓來講或許可以談愛情,而對於帝王之家來講,用愛情形容一對夫妻,那就太狹隘了,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戰友、是合伴、最後才是夫妻關係。
朱元璋一生都沒有對馬皇后有個任何猜忌打擊、第一夫人的位置穩固,生前榮華富貴、死後備極哀榮,這應該是一個皇帝對自己妻子給予的最高級別的愛了。
馬皇后與 朱元璋那可真是患難夫妻啊,朱元璋被 禁閉,馬皇后偷偷的將熱餅藏在胸口給他送過去,胸口都被燙焦了。 馬皇后從小並沒有接受過教育,但是她特別愛學習,嫁給朱元璋以後為了能在事業上對他有所幫助,她學習認字,在軍中只要有書,就求人教他認字,她一邊學習一邊為朱元璋整理筆記,這些都是朱元璋記錄下的一些重要事情,她會把它們整理好後,放進朱元璋的口袋裡。
馬皇后成了後宮之主後,開啟的不是宮鬥模式,和呂后完全是兩個極端,她不沉迷驕奢淫逸的生活,反而和往常一樣親自操辦朱元璋的飲食、慰問孤寡老人,嬪妃懷孕更是照顧有加,孩子一定會平安的生下來,對待妃嬪、兒子都像是自己的家人一樣,不偏不妒。朱元璋的26個兒子16個女兒全部都對她尊敬有加,作為一個皇后愛惜所有的子孫,真正做到了母儀天下。
她開啟的完全是後宮“和諧號”啊。
妃嬪宮人被寵有子者,厚待之。命婦入朝,待之如家人禮。——《明史》朱元璋,嗜殺成性,馬皇后仁慈博愛,他們真是一對互補好CP。朱元璋的不安全感伴隨了他的一生,除了他的長子朱標和馬皇后,他不信任任何人,當他想搞事情的時候,其他任何人都不敢勸說,一勸說可能連自己的命也搭進去了,唯有馬皇后的勸說,他還能聽進去。
宋濂是朱標的老師,當年也被牽扯進胡惟庸案中,按朱元璋的脾氣直接抓來判死罪,馬皇后認為宋濂不知道實情不應該受責罰,朱元璋根本不聽,見勸說不成,馬皇后便以要為宋濂祈福為由,不吃酒肉絕食,貴為皇后居然能為他人如此委曲自己,這把朱元璋心疼的,便赦免了宋濂死罪。
馬皇后的善良解救了許多人,不僅是宋濂,還有沈萬三、郭景祥以及很多未曾謀面的人。在她重病的時候,朱元璋本想請御醫來給她看病,但是她知道自己病已經無法醫治,治不好自己朱元璋又會因此而處罰御醫,所以她選擇直接不吃藥,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態,她的善良到這時都沒有忘記要為他人著想。
後謂帝曰:“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去世前她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1382年8月24日,年僅51歲的馬皇后因病逝世。
朱元璋放聲痛哭,決定不再立後,失去馬皇后,縱使有後宮佳麗三千,臣子無數、權力在手,但是再也沒有完全信任的人了,自己的驕傲、心酸都無人再分享,即使錦衣玉食,卻依舊懷念那些粗茶淡飯的日子。
出殯這天天降暴雨,眼看時辰就要到了,卻仍然沒有雨停,朱元璋悲痛而又憤怒的說道:“如果不能順利出殯,所有的人都一起陪葬。
這時僧錄司右善世高僧宗泐大師對朱元璋說:”陛下,這天這雨,乃是上天被馬皇后的仁德慈悲所感動,上天都因失去這麼一位好皇后而感動悲傷,所以流淚不止。
朱元璋本來是和尚出身,篤信佛教,聽高僧一說,他又想起了馬皇后臨終遺言,希望他善待天下,不要濫殺無辜,於是免了所有的死罪。
-
20 # 經紀YL89550
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從小就給地主家放牛,還沿街乞討做過乞丐,還當過和尚,他的經歷十分悽慘,隨後參加起義軍,南征北戰,才打下了大明江山。坐上皇帝以後,他十分珍惜這個寶位,為了坐穩他的皇位,朱元璋殺了很多開國功臣,以前和他一起打拼的將士也殺了很多,牽涉的人數太多,以至於後人對朱元璋的評價不是很高,說他十分兇殘。
不管他對別人多麼的殘忍,可是他對馬皇后的愛,那可是一直都沒有變。雖然朱元璋坐上了皇帝,後宮美女眾多,可是面對後宮這麼多的美女嬪妃們,在他心目中,馬皇后始終佔據第一位。
馬皇后是歷史上少有的賢良的皇后,在朱元璋還沒有稱帝時,她就在家操持家務,教育孩子,也為將士縫縫補補,將士們對她都很尊敬。當了皇后也是十分賢惠,那真是母儀天下,為後宮嬪妃們做了很好的榜樣。她對嬪妃和其他皇子都非常好,甚至對宮女也一樣,也想法維護他們。
朱元璋是出了名壞脾氣,十分暴躁,對官員要求非常嚴格,馬皇后經常勸解他,因此也避免了很多次官員被殺的局面。馬皇后對朱元璋影響很大,可是在她五十一歲的時候,她得了重病,御醫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最終還是沒有挽留住馬皇后的生命。馬皇后的死對朱元璋打擊很大,全國哀痛,朱元璋更是痛苦萬分!
朱元璋給馬皇后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可是天不如人願,這一天正好下起了大雨,於是官員就上報給朱元璋,由於雨下的實在太大了,葬禮要改天舉行了,馬皇后死了,心情本來就不好,在加上朱元璋的暴脾氣,那還了得,下令如果葬禮舉行不了,所有人都得陪葬,皇上說的話就是聖旨啊,可把在場的人嚇壞了。
在這緊要關頭,一個和尚從人群中走了出來,對朱元璋說:今天之所以下雨,那是因為馬皇后的賢德感動了上天,上天也為皇后掉眼淚,各路神仙都來送皇后上路呢。 那這個和尚是誰呢?他就是當時有名的高僧宗泐大師,朱元璋信佛,對大師也是十分尊敬,聽大師這麼一說,感覺說的有理,心裡也得到了安慰,也就不生氣了,最後才沒有在追究此事,又避免了一場殺戮!
回覆列表
朱元璋出身窮苦人家,打小就在田間地頭,也沒讀過什麼書,長大後迷迷糊糊加入了起義軍,在南征北戰之中打下了屬於自己的江山。這來之不易的皇位他也異常的愛惜,甚至為了鞏固皇位,防止有人反抗起義,他殺了很多之前和他一起打拼的功臣,只能一起吃苦受罪,不能一起享福,說的就是朱元璋。
不管他對別人多麼的殘忍,可是他對馬皇后的愛,那可是一直都沒有變啊。雖說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后,後宮美女不說佳麗三千可也不少,可是面對後宮這麼多的美女嬪妃們,在他心目中,馬皇后始終佔據著第一位。
馬皇后也算是歷史上少有的賢妻良母型皇后,在朱元璋還沒有稱帝時,她就在家操持著家務,教育孩子,為家裡忙東忙西,任勞任怨,也為將士縫縫補補,將士們對她都很是尊敬。
當了皇后也是十分賢惠,即使後來當上了皇后也初心不改,母儀天下,成為後宮的表率,不管是對其他妃嬪還是皇子她都仁愛地維護他們。甚至對宮女也一樣,也想法維護他們。
朱元璋的暴脾氣是出了名的,不管對待自己的屬下還是皇宮後院的僕人都很是嚴格,這世上也就只有馬皇后敢去說他,就因為馬皇后的勸說也讓很多官員免去殺生之禍。馬皇后對朱元璋的影響很大,可是在馬皇后51歲的時候,突發重病,找了最好的御醫也沒救回馬皇后,馬皇后的死對朱元璋打擊很大,令他痛苦萬分。
隨後朱元璋為馬皇后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可是下葬當天,大雨傾盆,天氣極其的惡劣,有人建議將葬禮延期,等至天氣好轉再舉行葬禮,朱元璋聽後勃然大怒,下令如果葬禮不能如期舉行,那就要這裡的所有人都要跟著馬皇后陪葬,聽到這個訊息後這可把所有人嚇壞了。這時一個和尚走出來對朱元璋說:”連老天爺也為馬皇后的賢德感動得掉眼淚,各路神仙都來送馬皇后上路呢“。這個和尚就是當時有名的高僧宗泐大師。
朱元璋也是信佛,認為高僧說得有道理,心裡也得到了些許安慰,才避免了一場殺戮。朱元璋此後再未立過皇后,馬皇后也值得朱元璋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