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韻詩翁
-
2 # 影視達人—果果
《三國志》記載,曹操攻打徐州征討呂布之時,呂布麾下的侯成、魏續等人,背叛呂布轉投了曹操,甚至將呂布的謀士陳宮,綁到了曹營,作為投名狀。陳宮在投奔呂布之前,是曹操的麾下,曹操一向欣賞他的才能,因此面對陳宮時,曹操並沒有憤怒於陳宮的背叛,反而試圖勸陳宮回心轉意。陳宮卻開口道:“請出就戮,以明軍法。”只一心求死,曹操雖然不捨卻也無可奈何,只能“泣而送之”。
說到此處,我們不禁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那就陳宮既然曾背叛過曹操,可見並非死忠之人,為什麼面對曹操的再度招攬,他卻寧死不降呢?可能有讀者會說,陳宮當初離開曹操,是因為曹操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他本身是鄙夷曹操的,所以寧死不願再為曹操效力。然而這僅是演義的杜撰罷了,真實歷史上,陳宮並沒有救曹操性命,也不是在那個時期離開曹操的。《三國志·呂布傳》記載:“興平元年,太祖復徵謙。邈弟超,與太祖將陳宮、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共謀叛太祖。”
一、陳宮本身多疑,害怕曹操報負
《三國志集註》中提到,陳宮原本深得曹操寵信,就連呂布的妻子,都知道“昔曹氏待公臺如赤子”,他卻疑心曹操想除掉他,於是策反了張邈等人,在曹操征討陶謙的時候,選擇了反叛,使曹操陷入了低谷,只餘三城棲身。這種情況下,就算曹操表現的再捨不得陳宮,陳宮大約也不敢相信,反而認為曹操想要慢慢折磨他吧?所以他主動求死,得了痛快的同時, 也走得非常體面。
二、保全自己的家小
曹操本就是多疑之人,就算他一時捨不得陳宮的才華,再度招攬陳宮,並禮之甚厚,日後也很難再全心全意的相信陳宮了,甚至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要翻舊帳,那樣的情況下,陳宮的家小,一定會被牽連。可是這個時候,陳宮選擇了死,不管是顧念著舊情,還是對陳宮的惋惜,曹操都會厚待陳宮的家小。用一條命換取家人的安穩,以及曹操的庇護,陳宮這樁生意,做得非常值。
三、陳宮受不了曹操的作派
雖然真實歷史上,曹操並沒有與陳宮一起亡命天涯,更沒有在陳宮面前,說出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是,當他打著為父報仇的名義,征討徐州陶謙的時候,卻做了一件更喪心病狂的事情,那就是屠城。《三國志·陶謙傳》記載:“初平四年,太祖徵謙,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如果真實歷史上的陳宮,果真如演義中那般心懷百姓,且以君子自居,那麼他因此受不了曹操,也是非常可能的。如果是這樣,那麼曹操再度招攬他時,他一心求死,寧死不降,也是可以理解的。
-
3 # 小星侃影視
非常榮幸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有以下幾個觀點:
1.曹操當年刺殺董卓失敗之後被陳宮抓住,當時的陳宮是東漢末年中牟縣縣令,一次偶然的機會抓獲曹操,聽說曹操敢於刺殺董卓,對於曹操陳宮更是十分欣賞,於是私下將曹操偷偷放走,自己也跟隨曹操一路逃亡。但是在二人逃到曹操父親曹嵩故友呂伯奢家中,受到熱情款待時曹操卻因疑心太重,誤以為呂伯奢家人慾擒二人報官求賞,因此殺掉其家人。得知誤會後二人連夜離開呂家,卻路遇打酒回來的呂伯奢,曹操不想留下禍患留殺了伯奢。陳宮看到曹操的所作所為自覺曹操不是一個能夠跟隨的明主,但又不忍心把他啥了,於是離開了曹操。當時陳宮就與曹操出現的觀念不同。
2.雖然因為一些理念不同的原因陳宮沒有繼續追隨曹操,可曹操也很感念陳宮當時的救命之恩,後來在陳宮替別人做說客的時候,曹操雖然大怒,卻還是沒有動陳宮性命,而是放他而去,可見曹操對待這個救命恩人還算是有些情義的。
3.陳宮與曹操為什麼沒有一起,最主要的原因是陳宮當時看到曹操的所作所為和自身的觀念相差太大,正所謂每個人和每個人的觀點不同,就不能一起共事,就好比方說現在,你願意與你的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一起共事嗎?當然不願意,所以在那時的人們在情、義面前可能看的比自己的命更重要,所以觀念不同陳宮寧願死了也不願意與曹操一起生。
-
4 # 孤獨的根號三加兔子
個人感覺可以從兩點說明,一是陳宮的性格不是那種見利忘義的人,這點可以從他辭去官職,追隨曹操,亂世之中,到處戰亂,飽受饑荒,有個一官半職起碼可以解決溫飽,這已經是很多人的奢求,陳宮辭去官職,和曹操在一起,況且曹操那時還沒有現在的輝煌,曹操那時的理想和抱負,也是得到陳宮的賞識和贊同,最後曹操做的一些事情(殺死呂伯奢一家),個人感覺還是曹操最後說的,寧我負天下人,勿天下人負我,這句曠古絕句,這句話影響現代很多人,何況說陳宮!
二是曹操是個疑心重的人,陳宮也是很瞭解這一點,就算是和曹操在一起,也不會得到重用,曹操也不會用一個和自己思想不一的人,處處與自己意念違背,從這兩點可以看出,曹操和陳宮兩個人,各自都瞭解彼此,曹操說陳宮降只是在乎當時的交情,不想被後人說!而陳宮也是明白其中的意思,與其知道結果,不如來個灑脫,留個好名,被人敬仰!
-
5 # 小樹影視廳
七個字,道不同不相為謀!
在影視劇三國演義中,一開始呂伯奢一家就慘死於曹操的多疑。“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對此非常失望,在曹操熟睡之際,離開了曹操。正是因為瞧不上曹操的人品,所以陳宮投奔了看起來比較單純 頭腦簡單的呂布。
當年曹操為了取得徐州,以陶謙殺父之仇為由。血洗徐州,“坑殺男女數十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由此可見曹操手段極為殘忍。之後為壓制反對聲音,先後處死了邊讓、孔融等數位名士。陳宮和同多數士大夫階層一樣,對曹操的這種暴行極為反感,認為這不是明主該做的事。在陳宮心裡,曹也是個亂世梟雄,能力雖大,卻不是自己心中的明主,所以呂布死後他寧願一死也不肯歸降於曹操。
作者羅貫中對陳宮的氣節十分讚賞:“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樑材。輔助真堪敬,辭親實可耐。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
6 # 00吆
在《三國演義》大家都知道呂布帳下有一個謀士陳宮,其曾經和曹操算是共患難吧。他本來是追隨曹操的,可是後來發生了曹操誤殺呂伯奢一家,在羅貫中的操刀下,曹操說了一句話“寧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然後陳宮認為曹操是豺狼心,棄曹操而去,最後成了呂布的謀士為其出謀劃策成了曹操的大敵。可這都是小說,在歷史中陳宮究竟為什麼要棄曹操而去?
呂布都換了好幾位主公張飛大罵其是“三姓家奴”陳宮還是寧死不降曹操是為哪般?
關於陳宮棄曹操而去,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是說曹操誤殺了呂伯奢一家,見曹操不當一回事還口出大惡之言。
曹操確實是殺人了,但是陳宮沒參與這件事,曹操的疑心病是夠重的,這也說明曹操不會帶著人逃命,但是陳宮棄曹操投奔呂布,倒是與曹操殺人有關,不過不是呂伯奢的家人,是陳宮的幾個名士朋友。
說是曹操曾經下令處死了幾位兗州名士,理由是這幾位名士說曹操出身宦官家庭,據史學家考證這幾位名士與陳宮是好友,陳宮一氣之下走了。
陳壽在《三國志》是這麼評價呂布的: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但要書生說成王敗寇,東漢末年那些草頭王那個不是唯利是圖。但是論能力曹操是比呂布強多了,可是陳宮還是沒投降陪著呂布一起死了,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這就要說到陳宮當初是怎麼跟隨曹操的?192年,兗州刺史劉岱在討伐青州黃巾時戰死,陳宮等人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曹操的崛起就是在兗州,萬事開頭難呀,因而曹操視陳宮為心腹。或許這就是陳宮的心結,曹操殺了邊讓等人,陳宮認為是自己造成的。而陳宮與名士相交,自然自己也是自詡為名士。這東漢名士的傲骨一上來,掉腦袋是不怕的,因為陳宮是好馬不吃回頭草,寧死也不會降曹操的。
-
7 # 羅賓漢式的人物
個人認為陳宮願意和呂布一起死而不願意和曹操一起生,原因有二:
1.陳宮從內心裡崇拜曹操,在他的心目中,曹操是個英雄、豪傑,所以他才放棄了當時縣令的位置跟隨曹操。可是曹操殺呂伯奢的表現,讓陳宮從心裡感到震驚,他不願意相信他所崇拜的英雄骨子裡是這樣的人,所以陳宮對曹操很失望。一個人如果對另一個人從心底徹底感到失望,那麼無論那個人再怎麼巧舌如簧,也無濟於事了。這種心裡落差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從巔峰瞬間跌落谷底,再也回不來了。也就是心死了,悲哀莫過於心死就是說的這種情況。於是註定了陳宮會離開曹操,即使陳宮不死,不論以後曹操有多大的權勢,陳宮也不可能再輔佐他。
2.陳宮從心裡是瞧不起呂布的,因為呂布只是個有勇無謀的武夫,根本沒有曹操那種雄才大略。之所以選擇呂布,是因為當時呂布有實力能跟曹操相抗衡,陳宮只想透過呂布的手來報復曹操。有一句話叫愛的越深恨得越深,雖然放在這裡面有點不大對勁,但是就是這麼個大意。呂布兵敗,如果是別人的話,陳宮有可能歸順,繼續完成抗曹大業,但是是曹操的話,那麼陳宮就只能一死,如果要是歸順曹操,他以後過的也會是行屍走肉,生不如死。
-
8 # 隱者康司馬
當年曹操假借獻寶刀,要刺殺董卓。後趁董卓還沒有反應過來時候,騎著董卓贈予的西涼寶馬跑出京城。後來,董卓在謀士李儒的提醒下才反應過來,於是張貼曹操的畫像輯拿曹操。
曹操出京城後是快馬加鞭直奔譙郡,在路過中牟縣時,被守城的官兵們抓住。中牟縣的縣令陳宮在審問曹操時,覺得曹操是個能救國濟民的英雄,於是半夜帶曹操跑了,是棄縣令不做了。兩個人跑了整整三天,來到一個叫成皋的地方。曹操突然想起來住在樹林裡的一戶人家,是他父親的結拜兄弟叫呂伯奢。於是又累又餓的兩個人就來到呂伯奢家,呂伯奢說:*你們在我這歇著,我去賣酒去*?曹操休息了一會,忽然聽到有磨刀聲。曹操和陳宮兩個人來到後院的草堂旁,聽有人說:*先綁起來再殺,怎麼樣*?曹操對陳宮說:*先下手為強,不然咱倆都得被抓住*?於是和陳宮兩個人拔出寶劍呂伯奢家八口人,有男有女都殺了。後來,他倆看到在廚房有一頭捆起來的肥諸。陳宮來說:*你多心了,這不是誤殺好人了嗎*?於是兩個人騎兵跑出了村莊。
兩個人跑出了有二里地,看見呂伯奢騎著毛驢手裡拿著兩瓶酒。呂伯奢說:賢侄,我已經讓家裡人殺豬,招待你們*?曹操沒有說話,騎馬走了幾步,忽然拔出寶劍把呂伯奢一劍砍了,呂伯奢是晃悠一下就從驢身上栽了下來。陳宮說:先前是誤殺,後來知道了,怎麼還把呂老伯給殺了*?曹操說:*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夜裡兩個人跑幾十裡開到了客棧休息。
夜裡陳宮是怎麼也睡不著,心想:*我把曹操看成是和英雄,棄官和他跑了,今天終於看清他是個狼心狗肺之人*!天剛亮,陳宮獨自一人騎馬走了。
後來,曹操和呂布爭奪徐州。呂布沒有聽從陳宮的計謀兵敗,呂布和陳宮都被活捉。曹操念陳宮當年救命之恩,苦口婆心勸陳宮投降!陳宮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寧可死也決不苟活*!曹操沒有辦法只得把陳宮殺了。
-
9 # 聽風軒主
陳宮與呂布在下邳戰敗被擒,陳宮在白門樓上剛直不屈,引頸能刑。那為什麼不求曹操放人,畢竟他曾經救過曹操。
一是救走曹操後,在追隨的途中看清了曹操的為人,曹操務實,殘忍,利已,曹操的理想和抱負很大,就是取漢而代之,陳宮忠心仁義,首先兩人踐行的價值觀和理念不同,尤其是殺害呂伯奢一家時所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更為陳宮所不齒,而棄之而去。
二是呂布刺殺董卓後,雖也四處逃亡,但終歸也是聞名全國,雄據一方的軍閥,並且武功蓋世,英勇無雙,雖無謀略,但因此也沒那麼大的野心和報負,所以陳宮勸陳留太守張邈,與呂布聯手共抗曹操,以匡扶漢室。最終呂布未聽陳宮諫言而致下邳失守,束手被擒。
以上可以看出,陳宮一是不齒曹操的殘暴與為人,二是而東漢末期文人注重氣節,寧可戰死而不願投降。
-
10 # 滌塵索金讀歷史
我是歷史愛好者滌塵索金,很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純屬個人觀點,不足之處請多指教,期待與大家更多的交流。
陳宮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是三國早期著名的謀士,他一開始追隨曹操,隨後與曹操決裂,轉而輔佐呂布,最終隨呂布被曹操擊敗被殺,其根本原因陳宮作為一個封建士大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秉承著士為知己者死的道德理念。
初仕曹操曹操擔任東郡太守時,陳宮正式出山追隨曹操。此時的曹操地盤小、兵馬少,屬於事業的草創階段,陳宮的加入讓曹操的事業有了質的提升。
陳宮善於謀劃且公關能力很強,利用原兗州刺史劉岱被黃巾軍誅殺的契機,成功讓曹操入住兗州,隨後取得對黃巾軍作戰的連續勝利,使得曹操成功佔據一州之地,擴編軍隊,從此擁有逐鹿天下的資本。
可以說陳宮在曹操手下充分顯示了自己的能力,為曹操的崛起立下汗馬功勞。
與曹決裂隨著追隨曹操的時間越來越長,陳宮對曹操的瞭解也在逐步加深,他發現曹操並不值得他託付,原因如下:
疑心病重曹操是一個對人缺乏信任的人,他雖然注重禮賢下士,但是大多都流於形式,能夠真正得到他信任,進去他核心決策圈的始終是他的那些親朋故舊。
陳宮雖然加入曹操團隊的時間不長,但是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曹操對陳宮沒有給予相匹配的回報,使得陳宮有點心灰意冷。
殘忍好殺曹操事業剛有起色,就聽說父親被陶謙部下誅殺的噩耗,喪失理智的曹操向世人展現出他殘暴的一面,率軍大舉進攻徐州,並在徐州屠城以發洩心中怒火。
陳宮目睹曹操犯下的罪行,發現曹操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自己的完全相左,使得他下定決心與曹操決裂。
轉投呂布陳宮認為曹操能夠佔據兗州完全是自己的功勞,現在既然決心與曹操做切割,那麼兗州也必須轉手他人。
陳宮原本不看好呂布,認為他只是天下聞名的武將,但沒有平定天下的能力,之所以選擇呂布入主兗州完全是權宜之計。
不久後便夥同呂布的部將郝萌叛亂,藉機意圖轉投到實力雄厚的袁術帳下。
郝萌反叛失敗後,呂布原本想追究同謀者的責任,但是聽說是陳宮,便不再提及此事。陳宮因此大受感動,發現原來呂布原來如此敬重和信任自己,這才是他值得奉獻一切的名主。
下邳兵敗後,面對曹操的威逼利誘,陳宮毅然決然的決心追隨呂布赴死。
筆者結語陳宮原本認為曹操是能夠救萬民於水火的大才,因此選擇盡心竭力的輔佐曹操做大做強,但是後來發現曹操並不完全信任他,而且做事急功近利、殘暴不仁,與他的治世理念完全不相符,雙方合作下去只會讓矛盾越來越凸顯。
於是陳宮選擇當時戰鬥力爆表但處於失意狀態中的呂布作為打擊曹操的對手。合作以後發展原來呂布為人處事單純,將他倚為肱骨,即便他與人合謀作亂,呂布依然選擇包容。正所謂以真心換真情,從此陳宮對呂布誓死相隨,不離不棄。
-
11 # 博超講堂
既然問題標註了《三國演義》,那我就以《三國演義》的內容進行分析。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逃跑,跑到中牟縣時被捕,當時陳宮是縣令。陳宮以為曹操忠於漢室,又有遠大志向,是個有作為的人,於是就放了曹操,並且自己官也不做了,跟隨了曹操。但是,陳宮跟隨曹操走的路上,卻認清了曹操的為人。當時,他們倆在曹操父親的好友呂伯奢家留宿,本來人家是一片好心要給他們殺豬吃,可曹操疑心太重,以為要殺他,於是曹操把呂伯奢的家人都給殺了。事後,曹操發現錯殺人了,就和陳宮逃走。在路上,碰到了呂伯奢買酒回來,曹操又把呂伯奢給殺了滅口。然後曹操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時陳宮徹底瞭解了曹操的為人,於是果斷地離開了曹操。後來陳宮投奔了呂布,成了呂布的謀士。呂布和曹操為爭奪地盤發生多次戰爭,互有勝敗。最終還是曹操獲勝,在下坯城,擒了呂布和陳宮。曹操殺了呂布,本不想殺陳宮,但陳宮寧死不降,曹操沒辦法,也將陳宮殺死。
那麼我們回到問題中來,為什麼陳宮寧陪呂布一塊死,也不願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一起生呢?我個人認為有如下四點原因:
一、呂布雖勇而無謀,但人不壞。雖然呂布少謀,但他也是一個英雄人物,畢竟是殺了奸賊董卓,立下大功。而且呂布武藝高強,人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雖然呂布有時不太聽陳宮的話,但呂布並不奸詐,人也不壞,陳宮只當他是沒長大的孩子。陳宮覺得和呂布一塊死,也並不丟人。
二、曹操雖是“正義”一方,但為人奸詐、多疑。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表面上是“正義”一方,但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況且曹操為人奸詐、多疑,陳宮覺得和這樣的領導在一起共事,每天得提心吊膽,多累呀!
三、好馬不吃回頭草。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陳宮如果再次跟隨曹操,那和第一次離開曹操的初衷豈不矛盾?陳宮會覺得自己的意志太不堅定,被別人恥笑。
四、投降是恥辱。古代戰爭講究“誓死不降”,這樣會讓人當英雄看待。不管你有多麼充分的理由,投降敵人就是巨大的恥辱,所以陳宮寧死不降,也是儲存一種氣節。
總之,陳宮寧陪呂布死,不隨曹操生,是他對自己信念的堅持,是一種潔身自好的體現。
-
12 # 中孚鑑
陳宮是東漢末年時期呂布賬下重要謀士。他本來原是東漢的一個縣令,那時董卓亂政、禍亂朝綱,曹操就決定刺殺董卓,但因事敗而被追拿。之後曹操在逃走的路上路過陳宮那裡被抓住。
陳宮因感曹操忠義為國,所以就棄官不做追隨曹操而去。但是曹操為人猜疑心過重,在他們路過曹操之父故友呂伯奢那裡,曹操因猜疑而接連殺了呂伯奢一家。
這時陳宮覺得他輕信於人,他本來覺得得曹操是忠義之士,沒想到卻是奸詐之人,於是就有了後悔之心,當曹操睡著之時,他本想殺了曹操,但又覺得如此做不仁,他也不忍,於是就獨自離開了曹操。後來陳宮幾經波折,成為了呂布賬下重要的謀士。
而曹操後來迎漢天子,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曹操以天子之名征討四方,其勢力越來越來。
後曹操和呂布交戰,呂布雖然勇武過人,也有陳宮輔政,但是呂布卻不聽陳宮之言,又慢待屬下,其屬下決定反叛呂布而投曹操,而他們在反叛時還把勇武的呂布擒住了。當然呂布兵敗的同時,亦陳宮等人亦一同遭擒。
呂布本想歸順曹操,但他為人過於反覆、見利忘義,結果還是被殺。而陳宮曾經是追隨過曹操的,他們之間也算有一段情義,曹操本想勸陳宮歸降,無奈陳宮一心求死,曹操只得處死陳宮以全其名。
那陳宮寧陪呂布一塊死,為什麼不願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一塊生呢?
首先,陳宮本來曾追隨過曹操,但後來因不恥曹操的為人而離開。其之所以離開曹操,就是不滿曹操猜忌、奸詐的性格。
他一則不滿曹操性格,二則曾經離開過曹操,陳宮頗重信義,當陳宮和呂布被擒後,陳宮又怎麼會在歸順曹操呢!他也會覺得對名聲不好,畢竟忠臣數次投注畢竟名聲不好。
故而陳宮歸一心求死,而曹操雖想讓陳宮歸順,但也只得全其之名。
其次,呂布雖然最終失敗,他也是一個過於反覆之人。但是對於陳宮而言卻不同,呂布是一個勇武之人,其性格雖然有時反覆、過於多變,但陳宮覺得呂布卻不似曹操那樣奸詐。
這一點是陳宮所頗為欣慰的,畢竟他曾經輕信錯投於奸詐的曹操,遇到呂布這樣的,他也只好善始善終了。
最後,曹操雖然那時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天子之名征討四方威震天下,但在很多人眼裡,曹操卻是欺壓天子,他專權跋扈,雖名為漢丞相,但卻是漢賊。
陳宮當初寧願棄官不做也要追隨曹操,是因為他那時覺得曹操刺殺曹操是忠義為國,但此時曹操雖然威震天下,但他是否真心中興漢室,對於此時的陳宮而言卻難以相信。
所以在呂布並敗時,陳宮寧願和呂布一塊死,也不願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一塊生。
-
1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三國演義中的陳宮,與歷史上的陳宮是不一樣的,三國演義中的陳宮被刻畫成一個為國為民、正直無私的英雄,在聽說曹操行刺大奸臣董卓被通緝後,陳宮甘心冒著丟官的風險也要協助曹操逃走,原本陳宮想跟著曹操一起為了天下百姓打造一番事業,但是陳宮在親眼目睹曹操殺害了呂伯奢一家後,認為曹操過過狠毒,於是棄曹操而去。
陳宮後來投靠了陳留太守張邈,聯合呂布一起偷襲曹操的要據地兗州,差一點要了曹操的命,但由於呂布有勇無謀,又不聽從陳宮的計謀,最終,陳宮與呂布一起被曹操擊敗,在白門樓,呂布、陳宮、高順均被曹操俘虜,曹操第一個問高順是否投降?高順默不作聲,結果就被曹操給殺了,接下來陳宮被押上來。
曹操、陳宮與呂伯奢
三國演義中,曹操並不想殺陳宮,希望以陳宮的父母及妻兒來喚起陳宮求生的慾望,但是陳宮根本不願意活,更不願意給曹操賣命,而是寧願選擇陪呂布一起死,也不願意投降曹操,那麼問題來了,明明可以活的,陳宮為什麼就不願意活呢?
如果以三國演義來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曹操與陳宮不是一路人。曹操是老奸巨滑,陳宮是正直無私,曹操是亂世梟雄,陳宮是心繫天下,曹操做事不擇手段,只為達成目的,陳宮輔佐以民為主,只為興漢扶民,兩人的目的、理念、手段均不相同,根本不是一路人,走不到一塊。
曹操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也就是曹操願意得罪天下人,也不能讓天下得罪我曹操,比如在對待呂伯奢一家人的態度,兩人就有明顯的分歧,曹操在誤殺了呂伯奢的家人後,幹一不做,二不休,連呂伯奢也一起殺掉,曹操寧願斬草除根,也不願意留下呂伯奢一個人,杜絕了可能會發生的復仇事件。
陳宮
陳宮不一樣,陳宮認為曹操已經誤殺呂伯奢家人了, 不能再繼續犯錯,不能再殺呂伯奢了,如果前面的誤殺勉強還能原諒的話,那後面明知故犯就是不可原諒,陳宮看出了曹操的狠毒,這也是陳宮與曹操分道揚鑣的直接原因。
曹操為了報父仇,發動了對徐州的屠城行為,陳宮對曹操的行為深惡痛絕,因此親自出面勸解曹操,但曹操根本不聽,只為報仇,並且不惜屠城,曹操為了一己私憤,大開殺戒,這已經讓陳宮這樣的正直士大夫感到憤怒,再加上曹操根本就不聽陳宮的勸解,陳宮又怎麼會投降曹操呢?躲避還來不及呢?
陳宮與呂布
到下邳之戰時,呂布不聽陳宮建議終於兵敗被俘,而陳宮也因為呂布戰敗而被俘虜,陳宮這個時候已經抱著必死的決心,當曹操把陳宮的老母、妻兒拿出來的時候,陳宮只能以自己的死,換取曹操對自己老母及妻兒的善待,如果陳宮不想死,只有一條路就是投靠曹操,但陳宮從開始到現在,對曹操早已經很瞭解了,根本不可能再跟隨曹操,那麼就只有死路一條,陳宮即使被殺也不後悔。
但正史上的陳宮與三國演義中的陳宮幾乎是兩個,正史上陳宮是兗州本地人,是曹操的部下,曹操成為兗州牧時有陳宮的謀劃,但是曹操因為在兗州殺害了名士邊讓,以及沒有把軍政大權分給當地的兗州人,所以引發了兗州人對曹操的集體背叛,所以陳宮與張邈及張邈之弟張超等人一起迎立呂布,企圖以呂布的武力來對抗曹操。
陳宮與曹操
所以,正史中的陳宮是背叛曹操,三國演義中的陳宮只是與曹操分屬不同的陣營,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背叛無論在哪裡,都是極端仇恨的,更何況是陳宮給曹操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整個兗州80座城池,除了三座仍然忠於曹操,其他77座城池都投靠了呂布與陳宮,可見曹操其實在兗州其實是不得人心的。
但是曹操有能力,在兩年的兗州爭奪戰中,曹操拼盡全力,利用智謀打敗了呂布與陳宮等人,並且在下邳城俘虜了陳宮與呂布,如果你是曹操,會不會殺陳宮?
陳宮
雖然史書中明確記載曹操不想殺陳宮,還以陳宮老母和妻兒的身份要求陳宮投降,但是陳宮不為所動,而是選擇一心求死,但這些未必就是事實,或者說這些事只是表面上的,你得想想,因為陳宮的背叛,讓曹操損失了多少,兗州差一點沒有保住,曹操本人也差一點喪命,而且在兩年的兗州之戰中,曹操犧牲了多少將士,曹操差一點就熬不住,想要投靠袁紹,幸虧被程昱勸住了,如果曹操真的投靠了袁紹,並把自己的親人作為人質交給袁紹,那麼中國歷史上就不可能有曹操這號人。
曹操是事業心極強的人,也是一個標準的政治人物,你覺得曹操會放過陳宮?如果放過了陳宮,下次還有人效仿陳宮,曹操如何帶隊伍?要知道曹操可是亂世奸雄,屠城曹操幹過,殺名士曹操幹過,曹操唯獨會對陳宮網開一面。
陳宮赴死
也許我們可以從另一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曹操提出陳宮的老母和妻兒,其實是想以他們的生命來威脅陳宮自己赴死,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曹操與陳宮都是聰明,曹操這次就是殺陳宮,曹操一提出陳宮的老母與妻兒,陳宮就明白了,這看上去就像陳宮主動赴死,其實是曹操逼的,曹操的言外之意就是你陳宮如果不死 ,那麼你的老母與妻兒就會死,陳宮能有什麼辦法,只能赴死。
曹操逼死了陳宮,但是給外人的感覺是陳宮主動尋死的,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處,因為曹操明白兗州之戰是因為他殺了兗州的名士,引發了兗州人的叛亂,他不想再引發叛亂,不想再承擔殺害名士的名聲,所以就用了這麼個陰招,逼死了陳宮。陳宮根本沒得選,只能以死明志,同時讓曹操養活自己的家人,只要陳宮死了,他的家人就安全了。
-
14 # 縹緲峰下一粒沙
199年2月7日,呂布兵敗,陳宮、高順、張遼等人隨同呂布一起被曹操俘獲。張遼降曹,呂布欲降而不能,陳宮、高順堅決不降,三人都被斬首示眾。
高順倒還罷了,曹操對陳宮卻十分欣賞,一再勸說他歸順自己。
史書《典略》記載,呂布一干人等被縛到曹操面前,曹操得意地對陳宮說“你不是向來以為自己智謀出眾嗎?現在如何?”陳宮恨恨說“呂布從不聽我的建議,事情才會到這一步。但凡他聽一句,我們都不會被你擒住。”
曹操又笑道“今天這事兒,你看怎麼辦?”陳宮大義凜然地說“為臣不忠,為子不孝,死自分也。”意思是作為臣子我不忠,作為兒子我不孝,死是應該的。
雖然陳宮說自己不忠不孝,但這只是臨死之前的一種哀傷之言,並不代表他真認為自己不忠不孝。
曹操捨不得殺他,說“你要是死了,你的母親怎麼辦呢?”
陳宮說“我聽說以孝天下的人,不會殺害別人的母親,我母親能否存活,在於明公你。”
曹操又問你的妻子兒女怎麼辦,陳宮都是一樣的回覆,大意是我相信你的人品,他們怎麼樣就看你了。然後陳宮對曹操說“請出就戮,以明軍法”,從容赴死。
注意,這裡陳宮對曹操的稱呼是明公而不是曹賊,可見為了親人,他還是對曹操服了軟,毫不吝嗇的送上幾頂高帽子。
曹操大概也體會到了,哭著目送陳宮,此後供養照料陳宮的家人。
看到這裡,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奇怪,陳宮對曹操貌似也沒那麼反感,曹操更是一心想要招賢納才,為何陳宮非要陪著呂布一道死而不願投降曹操得條生路呢?三國時期的人,換幾個主公根本不是什麼大事。何況再怎麼看,呂布都不是明主。
這麼說吧,陳宮甘願就戮可不是為了呂布。如果抓住他的是劉備或其他人,陳宮或許有可能投降,唯有曹操,那是絕對不降的。
為啥?因為他已經背叛過曹操一次,沒有臉面再回去。而且在內心深處,陳宮並不認為曹操真的是“明公”,死前這麼稱呼曹操,不過是為了拿話將住他,好讓他放過自己的家人。
無論《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中,陳宮追隨曹操的時間都很早,但後來也都背棄了曹操。
《三國演義》裡是這麼描寫的,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改裝逃走,董卓發下海捕文書。曹操逃到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所擒。但陳宮是忠義之士,本就不滿董卓,對敢於刺殺董卓的曹操很是崇敬,官也不當了,跟著曹操跑路,準備幹一番大事業。
但曹操疑心病重,聽到呂家人說綁住了再殺,懷疑要殺自己,先下手為強,殺了呂家男女8口。然後才看到了那頭被綁起來的豬,方知殺錯了人。
事已至此,也沒別的辦法,兩人匆忙上馬打算離開,誰知出門沒多久,恰好遇見打酒回來的呂伯奢,曹操又把他給殺了,還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陳宮大為惱怒,知道自己看錯了人,離開曹操投奔徐州的陶謙。
正史中有沒有這個情節呢?有的,曹操的確在逃跑路上殺了呂伯奢一家,但沒陳宮什麼事兒。
陳宮首次出現在史料中就是曹操的手下,192年,兗州刺史劉岱在討伐青州黃巾時戰死,陳宮幫助曹操爭取到了濟北相鮑信的支援,得以接任兗州刺史,被曹操視為心腹。
後來,曹操殺害了兗州名士邊讓等人,而邊讓是陳宮的朋友,陳宮本身也是位名士,因而兔死狐悲,對曹操生了反心。
194年,曹操率兵討伐徐州牧陶謙,陳宮說動了陳留太守張邈、張邈之弟張超、從事中郎許汜及王楷等人,背叛曹操,迎接呂布入主兗州。曹操趕緊撤軍反攻,雙方打了一年多,呂布不敵,帶著殘兵剩勇逃往徐州投奔劉備,陳宮也在其中。為啥是劉備而不是陶謙呢?因為陶謙已經死了,死前讓劉備接手徐州。
所以,陳宮怎麼能投降曹操?
從感情上說,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陳宮,是一名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在他的意識裡,殺名士就是不對的,是對士大夫這一階層的殘害,乃暴君所為。說白了,他和曹操道不同不相為謀。
從實際情況來看,他的背叛讓曹操險些失去了兗州,在與呂布的交戰中也損失許多將士。曹操真能不計較這些,對陳宮一如從前嗎?不太可能。
況且,能背叛一次,就能背叛第二次。曹操也許沒聽過這句話,但道理是懂的。陳宮若是投降,就算保得住性命,也是坐冷板凳的命運,說不定還得承受曹營將領們的嘲笑譏諷。
這麼一想,還不如死了算了。跟呂布同生死,至少還能留下個忠義的名聲,若是降曹,可就成了徹頭徹尾的小人。
-
15 # 星下靜思
陳宮是一個性格剛直的謀士,先是追隨曹操,因為曹操敢於刺殺權勢熏天的董卓;後又追隨呂布,是因為呂布有天下無敵之勇,雖然是武夫但不奸詐。陳宮之所以願與呂布一塊死,也不願隨曹操一起生,是基於“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這句古話。
陳宮性格耿直言出必行陳宮剛直的性格在其做官時就充分體現,尤其是在得知曹操刺殺董卓未遂逃跑後,就認為曹操是一個敢於出面為國家和社稷除害的人,非常佩服曹操的為人。在曹操逃跑路過自己的轄區時,陳宮出於敬佩,不僅仗義解救了曹操,還棄官追隨曹操而去。
能夠冒著殺頭的危險仗義解救曹操和棄官追隨,在任何朝代來看,這都是對人生非常重大的抉擇,陳宮在一夜之間就做到了。從陳宮願意棄官冒險追隨曹操的行為,可以看出陳宮的志向非常明確,反對無惡不作的董卓,這一點與曹操的志向是相同的,因而看到落難的曹操時便產生惺惺相惜的感情,志趣相投,真是“說走就走”。
陳宮解救曹操,只是憑著對曹操一個義舉而產生的好感,決定跟隨。然而時間不長,曹操複雜多疑的性格就展現出來了。無論是《三國演義》中曹操多疑殺呂伯奢,還是流傳的殺名士邊讓,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處世觀點,讓陳宮深感曹操是不義之人,於是決定離他而去。
隨著曹操地盤、勢力的不斷擴大,陳宮至死不回頭追隨曹操。已看透曹操並不齒曹操德行的陳宮,已經徹底與曹操為敵,也許陳宮的志向就是能夠消滅不義的曹操。在被曹操俘獲後,陳宮面對曹操拋來的橄欖枝,失志不移,慨然赴死。
呂布雖失德卻重視陳宮呂布的武勇,天下第一,但是在人品和道德上卻存在巨大的不足。這一點,陳宮也很清楚。以陳宮的話,呂布雖無謀,卻不似曹操詭詐奸險,曹操雖然得勢,但是他心術不正。心術不正,也就是為了達到目的或保護自己而採取不擇手段的辦法,這讓有充滿儒家思想的陳宮極為不恥,他認為的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類的道理。
陳宮在追隨呂布後,多次與曹操交戰,多次大勝曹操,尤其以曹操伐陶謙、劉備時,陳宮為呂布獻計襲取兗州最為著名,差點讓曹操無家可歸。這些戰績,讓呂布更加重視陳宮,而陳宮也在呂布的言聽計從中找到了人生座標。
呂布對陳宮的重視,在郝萌之變中也可以看出對他的極端信任。郝萌的叛變被平息後,呂布查問反叛郝萌的將軍曹性,誰還是郝萌的同謀時,曹性說出還有陳宮,當時,坐在呂布旁邊的陳宮臉都紅了,但是,呂布卻再也沒有問過陳宮一句話,就當沒事一樣,這種信任,也著實感動了陳宮。呂布對待陳宮,總體上還是比較尊重他的意見的。
結語陳宮跟隨呂布,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志向,是為了發揮自己的才智,讓自己的才智透過呂布的武力發揮和實現,在人生的志向和目標得以實現後,陳宮寧願與呂布同生共死,絕不苟且偷生,更不可能再回頭去追隨曹操。
-
16 # 頓悟君
寧死不降是作者最高明的地方。《三國演義》的成功就在於人物性格鮮明,如果只讀史實,很難感受到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有多麼的卓而不同,但透過作家刻畫後,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歷史人物就變得個性鮮明,引人入勝。在演義中許多人物透過羅貫中的筆而成神成聖,關羽成了忠義的模範,在道家被奉為武財神,在佛家被奉為護教伽藍;諸葛亮成了智慧的代表,《出師表》成為忠君絕唱;劉備愛哭收天下英傑;曹操多疑好夢中殺人;白馬趙雲是英雄與俠義的化身;黑臉張飛是勇猛與剛烈的典範。這些人被羅貫中徹底寫活了,羅貫中使他們死而不亡,名揚四海。《三國演義》是一本小說,不是正史。作者為了表述自己的觀點,難免對許多歷史人物進行編纂,陳宮就是個好例子,正史的陳宮是為了奪權而背叛曹操,而在演義中作者出於褒漢貶魏的目的,透過陳宮的視角將曹操描寫成一個殘忍好殺之人,而陳宮則成了一個堅守正義,有原則有底線的人,作者讓他棄曹投呂是為了說明了曹操的為人有多麼的不堪。演義中的陳宮是個熱血青年。雖然演義中的陳宮與正史大有不同,但作者的編纂還是非常合理的。演義中作者將陳宮描寫成一個熱血青年,他初投曹操,看中的是曹操為國捐軀的精神,這種精神對於一些矢志報國的仁人志士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他以為曹操就是他的志同道合之士,能跟這樣的人在一起奮鬥是他的榮幸,為此他不惜拋家舍業跟隨曹操。可是曹操卻在逃跑中為了活命而濫殺無辜之人,真正的視人命如草芥,而陳宮又是一個有點理想主義的忠君愛國之士,他對曹操的作法感到驚詫莫名,心理遭受到了極大的衝擊,這個衝擊對他來說就像曾經生死與共的戰友突然背判投敵一樣,他對曹操徹底絕望了,所以他立馬抽身走人,此生再也不想和這個人有任何瓜葛,即使面臨非生即死的選擇也不會改變他的觀點。簡單來說,就是他倆不是一路人,尿不到一個壺裡。
-
17 # 歌舞三國
陳宮
曹操也很看重當年的情誼。陳宮和曹操有過一段不平常的交往,曹操出任兗州牧,就是陳宮的功勞。
後來,因誅殺邊讓一案,陳宮離開曹操,投奔了呂布,而且死心塌地地幫呂布打曹操,被俘以後,也死不肯投降。
曹操便叫著他的字說:公臺,你死了不要緊,你的老母親可怎麼辦呀!
陳宮長嘆一聲說:陳某聽說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是死是活,全在明公您了。
曹操又問:你的老婆孩子又怎麼辦呢?陳宮又說:我聽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後,老婆孩子是死是活,也由明公看著辦了。
說完,頭也不回,昂首就刑。曹操流著眼淚,為他送行。陳宮死後,曹操贍養了他的老母,還為他女兒出了聘,對他們家比當初是朋友時還要好。
為什麼陳宮寧陪呂布一塊死曹操很有能力,但是做了幾件讓陳宮很不爽的事,殺呂伯奢一家,屠城。顯然不符合陳宮的道德價值觀。
而且陳宮非非常自信,認為憑自己的能力和呂布的勇猛,是可以戰勝曹操,只是沒有想到呂布變得那麼濟,聽不進自己的意見。才導致兵敗。
而陳宮非常有原則,既然背叛了曹操,就要背叛到底,也是絕對不可能再背叛一次,這可能就是陳宮做人的底線吧!
最後兵敗被俘的時候,曹操對陳宮得意揚揚道:“你一向自詡智謀百出,怎麼落到今天這個下場?”
陳宮鄙夷地一笑,道:“曹操,若不是有家賊開城門,你能進得來?呂布不聽我的才有今天,如果他聽我的,你現在就是呂布了。”
這就是陳宮,一個有骨氣的文人。 -
18 # 龍的傳人5552
陳宮討厭曹操!
曹操刺殺董卓敗露,四處逃亡,被陳宮捉拿。陳宮不為高官厚祿,未將曹操獻給董卓,反而辭官,追隨曹操而去。
曹操路經呂伯奢家,探望呂伯。由於誤判,殺了呂伯奢一家。行前途中,一不做,二不休,曹探又故意殺死了滿懷善意的呂伯奢。
陳宮認為,殺死呂伯奢一家是誤殺,可以原諒。而殺死呂伯奢,曹操是故意殺戳,陳宮自認為不可原諒。曹操的奸詐本相暴露無疑: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曹操的自私達到了無底線的程度,透過志士陳宮的遠離曹操而去,表達得淋漓盡致。使人知道曹操狼虎之人,陰惡歹毒而又唯我獨尊,一典型古代帝王形象。
呂布勇而無謀,為一玉兔馬殺死義父丁原,為一美女貂蟬殺死義父董卓(董卓活該殺)。呂布因兒女情長,丟失徐州。
陳宮認為,呂布缺智少謀,人很天真,是孩子。呂布有可恨之處,陳宮覺得可以原涼。陳宮以當時的封建道德思想,認為曹操是禽獸,不是人。這是陳宮寧陪呂布死,不願追隨曹操而活下去的原因。
陳宮的思想代表當時代人們的主流思想。應該是作者自己的思想。
回覆列表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裡面的諸葛亮、周瑜、龐統、郭嘉等是一等一謀士,甚至還出來一句“臥龍鳳雛,得其一者可安天下。”可見這些謀士是何等的厲害,草船借箭、空城計、火燒赤壁…………這一個個流傳百年的著名戰役,都在證明他們並非浪得虛名。
然而,在三國的世界,還有一個奇才,此人已一人智力,與曹操陣營的全部謀士周旋,其中包括郭嘉、荀彧、賈詡、荀攸等等,且沒有落下風,他就是陳宮。不過令人惋惜的是,陳宮在很早就去世了,一身的才華來沒有來得及施展,就和呂布一同慘死在白馬樓。呂布的戰績就不用多說了,但缺點照樣不少,有勇無謀說的就是像呂布這樣的人。這些陳宮不知道嗎?肯定是知道的。可為什麼到最後,面對曹操三番五次邀請,都還是無動於衷,依然沒有放棄呂布呢?
陳宮,東漢末官吏剛直烈壯,足智多謀。少與海內知名之士比皆相連結,青州黃巾起,兗州刺吏劉岱戰死。陳宮等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曹操東征陶謙,留陳宮等守東郡,宮與張邈等叛操迎呂布入兗州,呂布戰敗後,陳宮隨呂布投徐州牧劉備,勸呂布襲取徐州以為根本。陳宮極力主張呂布與袁術和婚、形成徐揚合縱以抗拒曹操。惜呂布無謀,沒有采納其計策,及遭陳登父子從中破壞,結果聯盟失敗,呂布兵敗後一同被曹操所擒,不屈而死。演義中陳宮曾為中牟縣令,捉住了行刺董卓失敗的曹操,因感曹操的抱負而棄官和曹操一起走。因見曹操之殘暴,濫殺呂伯奢一家而棄之而去,並與之誓不兩立。後輔助呂布和曹操作戰,多次設計打敗曹操,因呂布不聽其言,最終失敗被曹操所擒。曹操因感其救己之恩之慾釋放之,但陳宮堅決不降而被殺 在《三國志通俗演義》那色彩繽紛的人物譜中,陳宮是一個來去匆匆的角色。從卷一《曹孟德謀殺董卓》則開始,到卷四《白門曹操斬呂布》則為止,他出場的次數並不算多,就像一顆流星,在深沉的蒼穹中倏然劃過,又遽爾隕落。然而,他留給讀者的印象卻相當鮮明而深刻。羅貫中是怎樣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在他身上寄託著怎樣的創作意圖和美學意義?讓我們來探尋一番吧。一 其一,他深明大義。這首先表現於有名的捉放曹故事。 曹操謀刺董卓不成,倉皇逃歸故鄉。董卓聞之大怒,馬上懸出重賞:拿住者千金賞,封萬戶侯。就在這個時候,曹操被中牟縣的把關者抓住了。身為縣令的陳宮,一眼就認出了曹操。但他知道曹操原為董卓所看重,其謀刺董卓必有蹊蹺,便悄悄把曹操引到後院盤問。當曹操慷慨激昂地宣稱謀刺董卓是欲與國家除害,回家鄉則要發矯詔於四海,使天下諸侯共興兵誅董卓時,他不禁肅然起敬,馬上親釋其縛,扶之上座,酌酒再拜曰:‘公乃天下忠義之士也!’於是,他毅然放棄了向董卓邀功請賞的機會,拋棄了縣令職務,連夜與曹操一起出走。此時的陳宮,無疑是決心追隨曹操為國家除害的。 然而,僅僅過了三天,陳宮對曹操的看法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那是在他與曹操投宿呂伯奢家之後。開始,曹操由於疑心病重,殺死了呂伯奢全家八口,陳宮還只是嘆息:孟德心多,誤殺好人!後來,在他們逃離途中,曹操為了斬草除根,又有意殺死了呂伯奢本人,陳宮便嚴厲指責曹操:知而故殺,大不義也!而曹操竟悍然宣稱:寧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赤裸裸的極端利己主義的宣言,令人不寒而慄,自然也使陳宮從報國安民的憧憬中清醒了許多。此時,曹操在陳宮心目中一度留下的忠義之士的印象已經煙消雲散,擺在面前的乃是一副猙獰的面孔,陳宮馬上判定他乃是狼心狗行之徒!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陳宮恨不得一劍殺死曹操,但又轉念一想: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不若棄之。於是,他扔下曹操,徑自走了(卷一,《曹操起兵伐董卓》則)。從此,陳宮與曹操一刀兩斷,並在道義上毫不含糊地站到了曹操的對立面上。 這個情節,一波三折,不但使曹操的奸雄面目第一次得到大暴露,而且使陳宮一開始就表現出關心國家,善惡分明的正直品格。
只因為如此所以陳宮寧陪呂布一塊死,也不願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一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