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夜luck
-
2 # 啟蒙時代的餘孽
路易十六之所以被砍頭,一方面確實是革命者不斷激進化的結果,但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波旁王室的各種錯誤決定,才令革命者們難以容忍這位脾氣不錯的國王的。
仔細觀察法國大革命的程序,會發現這場革命不是不可能創造一個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但事實卻是,革命不斷走向激進,一開始革命者只是難以容忍舊制度,後來開始批判路易十六,再後來推翻了整個君主制,最後連較為溫和的吉倫特派也被送上斷頭臺。
革命之所以越來越激進,並不是革命者本身就有一種不斷走向激進的“生理”傾向,而是各種外力作用的結果。第一個外力是經濟惡化,法國大革命爆發時,法國剛剛面臨了一次歉收,導致巴黎物價大漲,這正是巴黎市民會成為革命生力軍的原因之一。在革命爆發後,法國政府仍然沒能處理好經濟危機,因此導致市民的不滿越來越大。第二個外力則是對外戰爭的嚴峻形勢,1792年路易十六還未被處死時,執政的吉倫特派就主張對外發動戰爭,但此時法軍軍心渙散,戰果相當糟糕,導致公民對於現在的政府不滿,並要求建立更為強有力的革命政府。
而第三個外力則是路易十六及其妻子安託瓦內特的各種反動表現。路易十六並非一開始就遭到革命者的憎恨,他之所以被砍頭,很大程度上是自己作死的結果。
如果我們將目光投向1789年與1790年,會發現單看這兩年的情況,我們根本無法預測到路易十六會死去,甚至無法預測法國會建立共和制。市民攻陷巴士底獄一個星期後,路易十六就回到巴黎與市民和解,他接受了三色徽章(當時被認為是革命的象徵),並同意市民們召回大臣內克爾的要求。路易十六的和解態度得到了市民們的致敬。8月,路易十六還被議會授予“法蘭西自由再造者”的稱號。
而此時法國國內根本沒有多少共和派,大部分主張英國那樣的君主立憲制,利用憲法限制君主權力,保障人民的利益,後來的共和派,如羅伯斯比爾、丹東、聖茹斯特等人,在此時還未表現出反君主制的思想。可以說,法國大革命前期,路易十六與第三等級之間達成了一定程度的和解,他們可以在一套共同的體制下商量問題,而且路易十六還透過對大臣的任免掌握了行政實權。
但是,隨著局勢的演變,路易十六越來越希望讓法國重回舊制度,於是出現了一系列錯誤操作,導致第三等級最終對他喪失耐心,將其廢黜判處死刑。
操作1:拒絕《八月法令》與《人權宣言》、召集貴族與傭兵1789年8月,制憲議會通過了廢除封建等級制的《八月法令》與列明人民權利的《八月宣言》,這兩個法案的象徵意義使其在第三等級的心中佔據了相當的地位。但路易十六卻利用國王的否決權拒絕法案實行。
此舉在巴黎內引起大量反響。報紙、小冊子與演講中出現大量憤怒之言,抨擊國王及他選定的大臣。在矛盾激化情況之下,路易十六與其妻子安託瓦內特卻在凡爾賽宮召集貴族與傭兵。最糟糕的是,此時的巴黎城正遭受著饑荒,而在凡爾賽宮中卻是另一番景象:為了宴請貴族,路易十六在10月份召開了盛大的宴會。
自己快被活活餓死,而達官貴人們卻在歡天久地,巴黎人憤怒了!
飢餓的巴黎群眾忍無可忍,於10月5日向凡爾賽進軍。禁衛軍進行阻攔,並失手打死一名工人,這更激化了雙方的矛盾。6日,市民包圍了凡爾賽宮,強迫路易十六站到陽臺上發表演講。在這種情況下,路易十六不得不讓步,同意批准兩部法案,並在巴黎進行賑災。
這次衝突打破了議會與國王完全和解的美夢,雙方進入相互猜忌的階段。
操作二:向外國求援路易十六及皇后在與議會的鬥爭中,想出了最餿的餿主意:向國外的王室親戚們求助,希望他們對法國進行干涉。1789年末,國王令教士豐脫布律恩出使西班牙,詢問他的親戚——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是否願意為自己提供支援與貸款。1790年,豐脫布律恩再次出使奧地利向神羅皇帝,同時也是皇后安託瓦內特的兄長利奧波德二世尋求支援。在巴黎的皇宮杜伊勒宮中,為了防止市民的暴亂,路易十六還豢養了一大批瑞士傭兵。
路易十六與安託瓦內特這一手顯得非常愚蠢:堂堂一個大國國王,竟然邀請外國勢力與傭兵來國內鎮壓自己的國民。大革命時期,法國的民族主義情結開始形成,任何一位愛國者都會對這種賣國行為恨之入骨,更何況做出賣國行為的人竟然是國王。路易十六的求助行為當時雖然沒有公開,但兩年後對他進行審判時,王室與外國貴族的通訊成為他最嚴重的罪證。
操作三、瓦倫出逃自知自己已經無法將法國帶回舊制度的路易十六,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逃出法國。6月20日,就在國民自衛軍司令拉法耶特還在為宮廷的嚴密防守而沾沾自喜時,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卻在王室的助手費遜的安排下(也有一說認為拉法耶特亦是出逃策劃者),從杜伊勒宮中駛出,奔向夏龍方向,上面坐著的正是路易十六一家。
但這次出逃出了些問題。國王一行逃出巴黎後便鬆了一口氣,他們幼稚地認為計劃已經成功了,因此在路上偶爾會下車與農民交流。這導致馬車行至小鎮瓦倫時,已經遲到了3個小時,去接應的騎兵因為與居民發生衝突,早已撤離。在國王滯留期間,瓦倫某驛站站長德魯埃認出了他。德魯埃接到過議會的命令,命令要求他將國王送回巴黎,於是他召集本地民兵,控制了路易十六一家。
瓦倫出逃
國王出逃引發了巴黎市民的憤怒。在那時,經濟危機還為解除,旺代等地叛軍猖獗。在這種危急時刻,國王竟然準備拋棄國民,投靠外國!7月15日,市民們聚集在馬爾斯校場上進行抗議,卻遭到拉法耶特的血腥鎮壓,這更加強了市民們與左派對國王的憎恨。
出逃事件後,在保王黨的努力下,路易十六雖然沒有被廢黜,但法華人已經明白,這個叛徒已經不配繼續統治偉大的祖國——法蘭西了。
回覆列表
其實這個問題挺無解的,路易十六無論怎麼做都避免不了斷頭臺的歸宿。雙方缺乏最起碼的信任,革命政府不相信路易十六肯配合,路易十六不相信革命政府會保證他的安全,最終必然走向對立。一開始路易十六對大革命還是比較同情的,也表示願意做革命的國王,但是法國大革命是一場違反常規的政治運動,你按制度辦事是不行的,制度一日三變,上一個小時頒佈的制度下一個小時就能推翻並且把執行者全部問罪,所以路易十六試圖在制度框架內行使革命政府賦予他的權力是必然失敗的,當我發現你按制度辦事可能違反我的利益時我可以立刻來一場政變更改制度然後再清算你。這就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邏輯,也就是不需要什麼邏輯。從理智滑向不理智,是法國大革命的整體趨勢,大家可以看到審判路易十六的時候是允許他為自己辯白以及與他辯論的,等到審判丹東的時候就完全是走個過場,乾脆終止丹東的辯白,等到了羅伯斯庇爾的時候乾脆不用審判直接處刑,法制和秩序在一步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隨意性和無序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你路易十六不過是個待宰的羔羊。當初巴黎剛剛暴動的時候,他想調集外面的僱傭兵勤王,可遠水解不了近渴,他就必然要被國民衛隊帶回巴黎。回到巴黎之後恐懼和不安全感日益嚴重,革命軍隊可以隨隨便便闖進王宮,他就必然要想辦法抗爭,他就會聯絡外國(不管是他聯絡的還是王后聯絡的總之他最後是走了),不巧的是他在邊境被抓了,這就不可避免要走上斷頭臺了。他也不是沒向革命政府獻媚過,他以“奧地利干涉法國革命”為由提請國民公會對神聖羅馬帝國宣戰,也賺取了一波粉絲,但大革命畢竟不是娛樂圈,你國王也不是流量明星,政治鬥爭只講形勢不講行為。形勢比人強,到了你上刑的時候你怎麼做也避免不了。世界文明史上絕大多數時期,就連老百姓都是 有辱不能避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