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煮史問道
-
2 # 學民思考
謝謝邀請!這就如同西部貧困地區為何世代守在那裡,不願意到富裕地區安家。這是種文化和人性!現實是實的,期待是虛的不確定的,不能用簡單的物價去替代價值觀,何況還有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有傳承與希望!人生期待幸福而不滿足,人性佔有已有的又貪婪難得到的。大城市熟悉的繁華難捨,小城市陌生的實惠又羨慕,想得到又有失去,不如觀望或調整心態,心裡就平衡了,才是人生態度。人生沒有模式,生活平淡順自然,得失隨緣;看開放下生命歸真。
-
3 # 莫名的戲感
在一線也可以魚與熊掌兼得:把一套地區配套完全成熟得賣了置換未成熟有規劃的房子賺差價,等以後配套發展成熟再倒手,差價比上班掙得多跟做生意類似!就看你捨得捨不得把老房子換掉,不捨得就吃死工資。
-
4 # 刺身黑漢堡
這個問題應該分成兩部分講,首先人都喜歡往高處走,有幾個人會願意放棄大城市的高質量的便捷生活。目前一線城市的人去三四線城市生活的模式還是蠻多的,這類人基本都是功成名就的,過膩了城市生活,想去小城市過過清淨簡單的生活,其實去三四線城市生活也沒必要把一線的房子賣掉,可以選擇出租,然後拿著租金在小城市就能生活的很好了。
-
5 # dddexter
主要是現在中國還在城市化進展當中,屬於城市化發展中的社會,自然只有去更大城市的趨勢,沒有往更小地方跑的道理。此背景下,已經到達頂點在一線城市立足,就不會考慮往小地方去了。但這個情況也不是永遠不變,等中國過了城市化程序頂點之後,成為完全發育的城市化社會,人們的觀念也自然會跟著改變,會提倡迴歸園林迴歸小地方小鎮文化。做法取決於觀念,觀念又總是受社會物質發展狀體的引導。時移勢易,風俗亦然。沒有不變的事情,只是時間跨度有長有短。為子孫謀劃太長遠,未必是值得的,也不一定有意義。
-
6 # 巴國貴族
那些說賣掉房子到小城市生活,找不到工作是多麼的屌絲?一線城市1000萬賣掉,光吃利息每年都有56.4萬!那些說坐吃山空的人就是自己好賭不幹正事,每年利息用不完利滾利都是一大筆資金!只能說明人的生活層次不同,想法也不一樣。就像飢餓的人說:“有錢了吃一碗倒一碗”是一個意思。
-
7 # Andydai
這就是為什麼窮人還是窮人的原因。我們普通老百姓看著自己僅有的一套房在升值,也會跟著莊家在歡呼雀躍,殊不知他們只有一套房,其實漲跌跟他們毫無關係,他們只要心理上獲得了安慰就可以了。他們是這個社會的大多數群體,一生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也習慣了這個環境這個城市,不會因為房價漲而賣房創業,或者離開這個城市。所以說到底,房價漲,只是一種假象,跟絕大多數人毫無關係,就算跌了也毫無關係,但是他們又希望漲,不希望跌。政府和開發商及炒房團,也正是利用了普通民眾的這個心裡,所以才每每得逞。最後利益受損的還是普通民眾尤其中產階級。反過來想想,如果房價這麼貴,大家都拋售,可以想象房價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徹底坍塌。
-
8 # 一名懦夫
擇城而居考慮的除了生活質量之外還要考慮長期生活的基礎條件,例如司法、醫療、教育。攤上事了有相對好點的執法和司法機構保護你,生個大病了不會在小縣城醫院不敢醫,把你轉介到大城市好醫院處理耽誤時間,小孩讀書學校質量和課外活動資源集中度都是考慮。這些都是隱形成本。
-
9 # 以人為本201611
本土人大和媒體城市巡訪員見聞,有感而發:如下的房價貴得“名符其實”呀!
九龍窮區街景,有感:這裡如此單調,沒上圖眼花瞭亂,房價也貴!
九龍深水埗區長茂街朝南;九龍深水埗區長義街朝東北昌隆工業大廈、西頓中心
Google Earth 上海老城區加陸家嘴金融城全境,拍攝高度5.98公里
虯江路:市井的“淘貨聖地”。空中看稍微有點亂,地面看亂得更精彩,房價貴有它的道理!
九龍西邊屯門小區
Google Earth 九龍屯門區屯門公園周邊,1.拍攝高度214米,2.拍攝高度512米
Google Earth 九龍屯門區屯門公園周邊,拍攝高度212米
-
10 # 你的爸爸1234
我感覺問這個問題的應該是比如北京生活的最底層人員,祖上有一套房子,自己也找不到工作幹,房租的錢不夠生活(中國房子租售比過低),但是賣了可以到手幾百萬,這樣的情況其實建議離開北京,當你在一個城市生活感覺很艱難的時候,證明這裡確實不適合你。離開吧。
-
11 # 非非非哥哥哥
一線城市的窮人房子都沒有拿什麼去賣房?如果窮人有一套房子身價就是500~1000萬了,還窮嗎?至於去三四線城市生活退休前肯定不願意也不現實,退休後麼天馬行空,只要身體允許可以四海為家。
-
12 # 釋能大師
這個問題問得我想用洗臉盆幫你洗洗腦子,每個人從出生到長大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七大姑八大姨都在一個範圍內,大家平時互幫互助並且能一起娛樂,並且一線城市的各方面吃喝玩樂和生活節奏感也是三四線不能比的,一線城市就是掙最低工資那也是他的家,三四線你買了房子剩下的就是坐吃山空,掙得錢也不多,也沒有親戚朋友,你告訴我過去幹什麼?難道都跟你似的爹媽不要親戚不理?每年過年看一次然後老死不相往來麼?
-
13 # interca
這問題不是弱智的嚒?大城市比較容易賺錢呀!不然怎麼大江南北的人都聚集到幾個大城市去打工呢?不見人去三四線小城市打工?小城市哪裡有工打喲~~你真以為華人很富有,可以任意安居?安居或許可以,樂業就不可能了
-
14 # 風過了無痕36
你好!我就是一線城市上海的窮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以我窮人的角度來說,希望你滿意,一,上海的教育,醫學是二,三線城市不能比的,說教育吧,同樣天賦的學生,憑上海的師資水平,這些人可以上清華北大,在二三線可能只能上普通的一本,再說醫療,同樣的一種毛病比如說癌症,在大城市可能早期就給你識別出來了,在二三線城市,你可能到了晚期醫院還給你當普通病在治療。二,不管全國房價如何漲,大城市的房價永遠是漲的最高的,比如說今天你把大城市60平米房子300萬賣了,同樣花300萬在二三線城市買了一套300平方的房子,過了一年你發現,二三線的房子還是300萬,但是以前賣了的房子可能已經漲到400萬了。別的就不說了,比如說出行便利,政府部門透明度,各種福利……
-
15 # 成熟蛋定
這個主要是生活方式,習慣,親戚朋友,自己的圈子的問題!如果孩子還小,要考慮孩子的教育等問題,孩子大了,那自己也老了,就得考慮養老問題,醫療保險問題,就醫方便問題,更重要的,自己的親戚朋友都在這裡,自己搬到縣城,儘管手頭有錢了,問題是以後自己就是孤家寡人了……尤其越到老越講究一個葉落歸根的傳統思維,年輕人跑到縣城其實也是可以,一切可以重新開始,包括朋友,圈子,但是老年人就不行了,不可能再重新開始這些東西的,所以有的東西,不是錢可以解決的!
-
16 # 法號不二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人是群居動物,賣一線房去三線活,首先失去的是朋友圈,中國是個關係社會,這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其次失去的是便利生活,一線大醫院人滿為患,很多是外地小地方過來就醫的,還有孩子教育等等。再有失去的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一線大公司多機會也多,這是小地方不具備的。還會失去相對文明的公務員相對公正的法制,最重要的你將失去鬥志,並且你的後代很難再憑一己之力返回一線.,任何拋棄一線的,將被一線房價拋棄。
-
17 # 天邊的雲76460903
一線城市能有一套房,他能供的起,有餘下的錢過最普通的生活,他決不會賣房去三四線,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能在一線有一套小房子,有的是幾代人的努力,你在一線生活意味著你比較成功,你己適應這種高節奏有壓力的生活,這裡的競爭更公平,能為你提供施展的空間,特別一線的公共資源,教育,醫療,交通,各種的城市福利,讓你欲舍不能。
其二,一線的收入比三四線高的多,以後的子女上學可以獲得更多的優勢,一線機會多,只要努力都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一個熟悉的地方待久了,你的親人,朋友,人脈都在這裡,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捨棄這些從頭開始會很難。
一套房賣三,四百萬真的不多,你到三四線好的位置地段一套大房子,一百萬也不夠用,你還要安置學生,還要找工作,小城市是講關係的,你融入需要時間,你是金子也不一定發光,這裡關係至關重要,一切從零開始,好的工作,好的崗位真不多,你真混不好。
你到小城市看一下,街上天天沒人,鬧市區沒人,缺生機,一線的人到這會瘋的。
在苦在累能在一線,別向下走,那幾百萬真不算錢,人往高處走,想成功去一線,那裡有更多人的夢。
-
18 # 火星兔86771781
這個問題,90年代初的日本人也同樣碰到了。歷史驚人相似,倒回去看一目瞭然。但在當下,做出選擇是困難的。
一線城市一千萬的住房,換成能夠帶來現金流的資產,年入五六十萬不成問題。多少人可以達到家庭年收入五六十萬呢?即使在美國,稅後八萬美元,也相當不錯。
為什麼絕大多數人沒有選擇這條路。恐怕還是最近二十年,房價一直上漲,沒有人相信房價會跌。
做好自己最重要,說服他人太困難。再過個三五七年,讓事實教會世人。
-
19 # 使用者6795455030
我告訴你為什麼,堂哥做遊戲行業的,在深圳大概月薪2-3萬,他想回合肥,但是合肥沒有這樣的行業,而且有也是剛起步,他回來撐死月薪1萬,而且發展前景沒有深圳好,第二,他的交際圈,朋友圈,人脈圈都在深圳,這些人就是產業結構人群,其實我堂哥在深圳就是窮人,買不起房子,租房都快10年了,但是他沒得選擇回不來。
-
20 # 一泓清水41
主要是為了子女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留下房產,子女可以任意選擇未來生活的地方;賣了,自己爽一下,後人卻缺少了個選擇,誰不願意讓自己的子女可以選擇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所選擇呢。畢竟,天生天養的養育方式,不是華人推崇的。另外,大城市相對公平,對於草根來說,這裡會有更多的機遇,小城市比較起來,就僵硬很多了。同學裡面,凡是回家的,基本都是家裡幫安排一份旱澇保收的平安活兒,註定了碌碌無為一生。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不難理解:
首先,能夠在一線大城市買房的人只有兩種情況:
大學畢業後努力奮鬥,舉全集之力在大城市貸款買房。
我們假設房產總價600萬元,首付200萬,貸款400萬元,能夠拿得出首付,一定是有與之匹配的收入。而這一收入是建立在一線城市基礎上的,離開了一線城市,這個收入就沒了,所以不能離開。
另一種情況就是,父輩原本就在一線大城市,城裡的房子是家族累積發展的結果,對於華人而言,發展家族的理念是深刻的,沒人願意背離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