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伯虎42
-
2 # 讀春秋思無忌
朱元璋登上皇位後,曾感嘆自己小時候過得太苦了,一定要讓子孫們過上好日子。明朝藩王雖然沒啥實權,但小日子過得都還可以,而潞王朱翊鏐就是其中過得最瀟灑的那位王爺。
看過《大明1566》的朋友都知道,裕王朱載坖在面見高拱、張居正時,總有一位女子抱著個孩子站在幕後。她就是李貴妃,那小孩就是朱翊鈞,後來的萬曆皇帝。
不過,嘉靖帝活著的時候,對裕王一家並不待見,他老人家始終認為“兩龍不想見”,因此,朱載坖一家過得很憋屈,就連嚴嵩父子都不將他們放在眼裡。
嘉靖駕崩後,裕王登基,是為隆慶帝,朱翊鈞被冊封為太子,苦日子終於熬出頭了。
不久,李貴妃又誕下一子,就是朱翊鏐。隆慶帝和先祖朱元璋有著同樣的想法,自己受過的苦,不能再讓孩子承受。隆慶帝被父皇嘉靖冷落了一輩子,不想兒子再受半點委屈。於是,朱翊鏐才二歲時,便受封潞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好景不長,沒過幾年,隆慶帝駕崩了,朱翊鈞即位,是為萬曆帝,母親李貴妃升級為太后。其實,當時李太后才20多歲,一個年輕女子帶著5個年幼的孩子,孤兒寡母哪裡鬥得過滿朝文武。於是,她拉攏張居正,作為自己的盟友。
有了太后、皇帝的撐腰,張居正大權在握,滿腔抱負終於得以施展。很快,明朝重新煥發生機,財政開始盈餘了,糧倉也滿了。不過,有錢並不能任性,張居正非常注重開源節流。
萬曆七年,萬曆曾向戶部支取十萬金,用於光祿寺御膳。張居正直接予以駁回,“目前支援已覺費力,脫一旦有四方水旱之災,疆場意外之變,何以給之?”
萬曆心裡非常不爽,“明明庫裡有錢,張老頭就是扣扣索索不給,說什麼勉強度日?就是欺負我年少!”
其實,張居正做得並不過分。所謂積穀防荒,有錢有米的時候瀟灑了,遇到天災人禍便毫無退路,這一點沒有人比崇禎更懂,因為張居正存下的那點錢都讓爺爺萬曆揮霍掉了。
張居正希望萬曆成為一代明君,能將自己的事業發揚光大,作為他的老師,對他期望高,管控就嚴。李太后受了張居正的印象,對萬曆也是一樣嚴苛。
不過,他們忘了當時的萬曆已經17歲了,正處於青春叛逆期。表面上對他們唯唯諾諾,骨子裡卻是反感得很。
萬曆十年,一心為了大明江山打拼的張居正,終因勞累過度走完了一生。萬曆眼中噙著淚水,內心卻是興奮無比,終於可以當家做主了,而且還要“撥亂反正”。
這時,我們的主人公朱翊鏐年滿十四歲,到了婚配的日子,向戶部開出清單:各色金3869兩,青紅寶石8700多顆,銀10萬兩,珊瑚珍珠2.4萬多顆。當時,朝廷官員大多是張居正一脈,看了這清單幾乎眼前一黑,便趕緊上疏提醒萬曆,按照大明會典,親王定親禮物的標準:金50兩,珍珠10兩。
萬曆不予理睬,加上李太后也很寵愛小兒子,於是,這事兒還是照辦了。據史載,光軍費就挪用了90多萬兩。從那以後,潞王朱翊鏐就落下了奢靡的病根。
大婚之後,朱翊鏐的就蕃之事又被提上日程,就蕃就得修建王府。不過,朱翊鏐不是一般的王爺,萬曆唯一的胞弟,李太后的掌上明珠。自從張居正死後,李太后也將勤儉持家的美德拋諸腦後。因此,他們對朱翊鏐的王府只有一個要求:豪華。
歷時整整6年,潞王府終於在衛輝落成,共計花費67.7萬多白銀。
王府造好了,那就出發吧。萬曆17年,朱翊鏐向戶部申請安家費30萬兩金。這下,朝臣們終於急眼了,紛紛彈劾戶部尚書宋薰。
為啥?萬曆14~16年間,明王朝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災年,乾旱、洪澇、蝗災、鼠疫、饑荒頻發。尤其是鼠疫,甚至蔓延到了北京,當時內閣首輔申時行這樣上疏:天時亢陽,雨澤鮮少,沴氣所感,疫病盛行。後來,江南又爆發大疫,時人如此記載:年來水旱作災屯,疾疫家家盡掩門。兒女莫嫌全食粥,眼前不死亦天恩。
最終,宋薰辭職謝罪,為萬曆擋下了所有,而朱翊鏐的安家費只削減了1/3。
錢到手了,打包啟程。這麼多年的恩寵,給朱翊鏐帶來了一筆不小的財富,僅財寶傢俬就裝載了500多船。如此大的陣仗,一路吃喝住宿都由當地官員負責,使得沿路府縣苦不堪言。
朱翊鏐到了封地,繼續自己的奢靡生活,盤剝當地百姓,侵吞良田,萬曆從不過問,對彈劾潞王的奏摺從來置之不理。
萬曆42年,噩耗從北京傳到了潞王府,李太后駕崩了。朱翊鏐傷心過度,一病不起,竟也追隨母親去了。
朱翊鏐是在擔心沒有了李太后的庇護,幸福日子就要到頭了嗎?顯然,他是多慮的。潞王陵完全仿照萬曆帝在北京明十三陵定陵,佔地80餘畝,是中國現存保持最好、佔地面積最大的明朝藩王陵墓,估計造價幾百萬兩白銀。
大明1566中,嘉靖帝愛建道觀,最終沒有住成,因為嚴嵩只知道中飽私囊。張居正勵精圖治,終於在有生之年中興大明。不過,朱翊鏐只是一個藩王,從大婚到就蕃,就累計消耗國庫200多萬,相當於大明一年的稅收。老張就是留下一個聚寶盆,也經不起萬曆和朱翊鏐兄弟倆如此揮霍啊。
你說,萬曆對他弟弟朱翊鏐怎麼樣?
-
3 # 大國布衣
當然是同胞兄弟,都是孝定皇后李氏所生,兩人的父皇是明穆宗隆慶皇帝朱載坖。朱翊鏐一生都得到李太后和萬曆皇帝皇帝的萬般寵愛,為人飛揚跋扈,奢侈無度,萬曆皇帝對這個一奶同胞的弟弟幾乎是束手無策。
(大明穆宗皇帝朱載坖)
明穆宗有四個兒子,但長子憲懷太子朱翊釴五歲早殤,次子靖悼王朱翊鈴未滿週歲即殤,只有三子朱翊鈞(就是後來的萬曆皇帝)和四子朱翊鏐活到了成年。朱翊鈞與朱翊鏐都是孝定皇后李氏所生,兩人年齡相差五歲,朱翊鈞在隆慶二年(1568年),即朱翊鏐出生那一年被立為皇太子,而朱翊鏐,雖然無緣皇位,但由於是穆宗皇帝和孝定皇后最小的兒子,因此,他所得到的寵愛事實上並不比身居太子之位的朱翊鈞少。
隆慶四年(1570年)年僅兩歲的朱翊鏐被封為潞王,在京師生活長達二十年,期間因其從小養成的跋扈奢侈習慣,再加上李太后的萬般溺愛,萬曆皇帝對這個弟弟幾乎無力,也無法約束,眼看著他任性妄為。明朝雖然注重皇親之情,但像萬曆這樣對親弟弟縱容無度的,也整個古代的皇族家庭都是極為少見的。
(潞王朱翊鏐生母孝定皇后李氏)
一個家庭最受寵愛的莫過於最小的孩子,這也許就是千古不變的定律吧。李太后對這個小兒子的寵愛,幾乎貫穿她的後半生,她可以因為萬曆皇帝年輕犯錯,一言不合就嚴加訓斥,宣稱要廢掉這個失德的皇帝,讓他的弟弟朱翊鏐繼位,雖然這只是一句帶恐嚇的氣話,但也足以看出李太后對朱翊鏐這個小兒子的寵愛,簡直到了誇張的地步。
萬曆皇帝與朱翊鏐從小一起長大,兄弟感情篤深,但他畢竟是皇帝,做皇帝的是不能任性妄為的,雖然疼愛弟弟,但是也要有個度。不過,在現實中,因為李太后的過渡溺愛,萬曆皇帝幾乎無力,也無法約束這個弟弟,只能任其胡作非為,從小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長大,朱翊鏐也養成了飛揚跋扈、奢靡無度的惡習。
萬曆十年,十四歲的潞王朱翊鏐大婚,親王大婚,費用多少是有嚴格規定的,在《大明會典》即記載“親王定親禮物,金止五十兩,珍珠十兩”。然而朱翊鏐大婚,內廷卻準備了各色金三千八百六十九兩,青紅寶石八千七百餘顆,銀十萬兩,珊瑚珍珠兩萬四千餘顆。如此鋪張奢靡,早就屬於嚴重超標了。
(潞王朱翊鏐與明神宗朱翊鈞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
可是萬曆帝也有難言之苦啊,因為朱翊鏐大婚是李太后一手操辦的。從小在嚴母的教導下,萬曆帝對李太后幾乎是言聽計從,如今雖然潞王大婚的費用明擺著嚴重超標了,但他不敢忤逆母后之意,只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潞王大婚,本來宮中用度就吃緊的情況下,萬曆帝不得不命戶部從邊備軍費中挪用了九十多萬兩。
為了朱翊鏐大婚之事,四處想辦法籌錢的李太后竟然打起了她一向非常尊敬的首輔張居正的主意,張居正萬曆十年剛去世沒多久,便遭到開棺抄家的下場,結果也只抄出幾萬兩銀子,還不夠朱翊鏐大婚費用的零頭。可憐一代明相張居正十年勵精圖治,整飭朝政,創造了“萬曆中興”,為大明續命了好幾十年,死後卻因為朱翊鏐大婚之事卻慘被抄家,他老人家地下有知必難瞑目啊。
潞王朱翊鏐大婚的鬧劇結束後,接下來他就應該之國,到自己的封地去了。萬曆皇帝就這麼一個寶貝弟弟,自然不會把他封到荒涼偏遠之地,於是選定了離京師不近不遠也較富足的湖廣衡州作為朱翊鏐的封國。但朱翊鏐卻希望改封離京師更近的衛輝,理由竟然是“庶幾咫尺天顏”(離京師近就容易思睹皇兄的天顏)。見此,萬曆帝批准了潞王的請求,在衛輝大興土木為他興建王府。
潞王府工程之浩大,建造之奢華,幾乎可以與他大婚之時相比,為興建潞王府,朝廷又一次花了大血本,其預算高達六十七萬七千八百兩白銀,王府所用石材全部來自湖廣、四川一帶的深山老林,動用了超過萬人的土木工匠,其奢華程度,與萬曆皇帝最寵愛的兒子福王朱常洵完全有的一筆。
(潞王朱翊鏐畫像)
興建潞王府一共花了四年時間,期間朱翊鏐一直住在宮內,中間萬曆皇帝多次前往昌平十三陵拜謁祖陵及視察壽宮的修建。他每次離京都命潞王率居守大臣監國,萬曆帝對潞王的信任與親近可見一斑。
潞王府建好後,朱翊鏐便開始就藩了,畢竟是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兄弟,如今唯一的弟弟要就藩離京了,萬曆皇帝多少還是捨不得的,為了讓潞王在地方上可以衣食無憂,他想盡辦法湊了十萬兩白銀作為寶貝弟弟的安家費。萬曆十七年,潞王離京就藩,動用了五百多艘船隻裝運財寶傢俬,沿途順天、河南二省各府縣官員均舉行盛大的迎送儀式。對於萬曆皇帝唯一的親弟弟,地方官員自然不敢怠慢,潞王一路上的吃喝玩樂全部由地方買單,最苦的是河間、大名二府,由於是潞王就藩的必經之地,這二府本來就財政困難,最後還不得不向外州借米來奉迎潞王。
也許是在京城驕縱慣了,就藩衛輝後的潞王朱翊鏐完全不知收斂,他雖然心不壞,但卻是個十足的財迷。明朝自明初經歷了削藩風波後,對藩王多嚴加看管,親王不掌兵權乃是祖訓,可是精力旺盛的朱翊鏐仍能變著花樣刷存在感,不僅在地方上幹出很多不法之事,還常常干預地方事務,好色荒淫,大街上強搶民女。遠離了京師,還有一個對他萬般寵愛的皇帝哥哥,朱翊鏐在衛輝簡直成了一個土皇帝,素來愛財如命的朱翊鏐在地方上大肆斂財,瘋狂的侵奪土地。雖然有司多次彈劾,但萬曆皇帝仍然聽之任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潞簡王朱翊鏐之墓)
潞王朱翊鏐如此飛揚跋扈、貪婪成性又奢靡無度不是與生俱來,這顯然與他生活的環境有很大關係,身在帝王家,又是穆宗皇帝與孝定皇后最小的兒子,朱翊鏐所受到的寵愛程度簡直堪稱明朝之最,除了李太后的無限溺愛,他的皇兄萬曆帝從小與他生活在一起,兄弟感情篤深,雖然對這弟弟的很多荒唐行為多有不滿,但礙於母后面子,也出於自己友親愛弟的心理作用,一再對朱翊鏐聽之任之。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李太后駕崩,身在封國的潞王未能赴京奔喪,喪母之痛對於潞王來說是致命的,不久他便病倒了,同年即去世,活了四十六歲。萬曆皇帝給他上諡號“簡”,是一箇中等偏上的評價。雖說潞王談不上是一個賢王,但是他除了貪財好色外也確實挑不出什麼其他毛病,在明代的親王中,比潞王混蛋的多了去了。潞王死後三十年,明朝滅亡,他的大兒子朱常淓在弘光朝覆滅後於杭州自稱監國,但很快便開城降清,被押解北京後,與弘光帝及秦王、晉王等九王在北京全部被殺。
-
4 # 尋根拜祖
朱翊鏐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唯一活到成年的兄弟,而且同為李太后所生。看一個民間故事,就能知道朱翊鏐是個什麼樣的人了。
朱翊鏐所在的封地河南衛輝地區,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習俗:居民喜歡把大門漆成黑色。中國傳統文化,以紅色為吉祥,黑色的大門,一般用於監獄這樣的兇險場所,衛輝人為什麼這麼喜歡這麼不吉利的顏色?
其實衛輝人原本也喜歡紅色,家家戶戶的大門紅得發亮。明朝萬曆年間,衛輝最繁華的馬市街發生了一件怪事,一家酒店老闆發現,自家釀造的酒,總是在一夜過來莫名其妙地少了很多。
不用說,肯定是夜裡進賊了,於是老闆決定半夜設伏。
某天夜裡,老闆躲在角落守株待兔,夜半時分,他被一陣咕嚕咕嚕的喝酒聲驚醒:怪了,沒聽到門窗動靜,也看不到一個人影,哪來的喝酒聲音?
老闆迅速點燈,順著聲音一看:一條巨蟒,一頭紮在酒缸裡喝得正歡。敢情是你這貨偷了我的酒!老闆大喝一聲,一斧頭砍了過去。大蟒一縮頭就地一滾,雖然沒被砍中要害,但也傷著了,它快速串進狗洞,一溜煙逃了。
大蟒七拐八拐,鑽進潞王府就不見了,原來這條大蟒就是朱翊鏐。
朱翊鏐回到府上,疼得在床上打滾,咬牙切齒地說:天亮後,我要把所有紅門酒店的人都殺光!
朱翊鏐混蛋,可是潞王妃李氏是個好女人,她悄悄地下令:連夜將馬市街所有商鋪的大門,全部漆成黑色。
第二天,潞王府的爪牙們空跑了一趟,一扇紅門都沒發現。從此以後,黑色成了衛輝人的保護色,家家戶戶都將紅門改刷成黑色。
類似的故事,在衛輝還有很多,內容雖然不靠譜,但是反映的精神實質驚人地一致:朱翊鏐就是個禍國殃民的王八蛋。
其實兩個字就可以概括朱翊鏐——豪霸,生活上豪得讓人木雕,為人霸氣得讓人想咬掉他的肉!
李太后這人很有意思,她對兩個兒子的要求截然相反,對萬曆皇帝朱翊鈞極其嚴格,跟現代的虎媽差不多。萬曆小時候稍有差池,就是一頓小竹板。可是對朱翊鏐則是竭盡溺愛,肆意放縱,好像有意在做兩種極端教育方式的對比實驗。
結果,總挨板子的被打成了“叛逆”,嬌生慣養的寵成了“豪霸”。
先說朱翊鏐的“豪”。
朱翊鏐十四歲大婚,婚禮耗費黃金3869兩,青紅寶石870餘顆,銀10萬兩,珊瑚珍珠24000餘顆,把京城所有的珠寶全買空了才湊齊。國庫拿不出那麼多錢,最後挪用軍費90萬兩,才算勉強沒委屈“二少爺”。
大婚後朱翊鏐要就藩,那就得給他建潞王府,一座府邸建了四年,光材料費就花了68萬兩銀子。緊接著,又要給他籌備安家費,萬曆大嘴一張:30萬兩黃金!戶部實在拿不出,大臣們又集體彈劾戶部尚書宋薰,搞得宋薰像風箱裡的老鼠,一氣之下,辭職回家了。
這還不算,“二少爺”沿途又向地方官府,索要了28000石大米。
到了衛輝府,朱翊鏐繼續“豪”,修建陵寢。現代考古發掘和史料證明,朱翊鏐的陵寢基本參照萬曆皇帝的定陵規制,耗費銀兩約七百萬兩,相當於大明兩到三年的財政收入。當然,他的“養老費”跟這些錢相比,溜縫都不夠,必須拉贊助商。
再說朱翊鏐的“霸”。
朱翊鏐一邊享受著皇家子弟的尊榮,一邊幹著最下三濫的事。按《明史》記載,朱翊鏐至少遭到以下幾項指控:
強佔民田:他就藩時,朝廷給他劃撥了4萬頃良田,他依然覺得不過癮,倚仗權勢強佔民田;
霸人妻女:這個花花公子,不光隨意搶人妻女,還搞出一個奇葩規定——他擁有衛輝府所有新婚女子的“初夜權”;
私設公堂:潞王府“私家公堂”的刑罰,聽起來都讓人不寒而慄:活釘棺中、曲死、套死,折脛、斷脰等等。
朱翊鏐這麼無法無天,萬曆皇帝就不管嗎?他既沒法管,也不願意管。
首先李太后就對這個老兒子寵得沒邊,有求必應,恨不得把國庫都給了他。李太后在歷史名聲是相當的好,她深明大義,為人和善,嚴以律己。可偏偏在老兒子身上,她陷入了無休止的溺愛。大概是因為藩王就藩後,母子相見很難,提前“支付母愛”的原因吧。
萬曆皇帝年少時,曾經有一次耍酒瘋,李太后氣得把他一頓大板子,並叫來張居正,說要廢掉萬曆,改立朱翊鏐。把時年17歲的萬曆,嚇得長跪不起,又是求情又是檢討才算完事。
有李太后寵著,萬曆想管這個弟弟恐怕也做不到。另外,萬曆皇帝也真心不想管朱翊鏐,他對弟弟也是一個字——寵。
雖然李太后拿廢立嚇唬萬曆,可是萬曆自始至終對朱翊鏐非常好。李太后往老兒子無底洞裡大把花錢,說白了也不是她的私房錢,而是靠萬曆向朝廷伸手,如果萬曆稍稍對弟弟態度差一點,隨便找個理由就能懟回去。萬曆寧可委屈自己,不斷在內閣、戶部和言官中調停,也要滿足弟弟的大肚皮。
另外,萬曆有時候會出城祭祀、巡視祖陵,短暫不在朝期間,他都令朱翊鏐監國,可見他對這個弟弟相當信任。
朱翊鏐作惡,彈劾狀無數,也都是萬曆頂著壓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萬曆四十二年,李太后去世,按照慣例,藩王不得進京奔喪。朱翊鏐混賬歸混賬,可是對母親的感情那真的沒得說,平時隔三差五書信往來,時時不忘給母親送一些稀罕物。猛然間接到母親去世的訊息,還不能為她送終,傷心過度的朱翊鏐一下子病倒了。
三個月後,朱翊鏐在衛輝府病逝,終年46歲。
-
5 # 奕天讀歷史
大明朝的藩王,從明成祖朱棣之後,閒來無聊,個個都成了斂財小能手。其中,潞王朱翊鏐,斂財方面可謂是藩王之首,而且還不僅僅這一個第一。而萬曆帝,也可以說是明朝所有帝王中最貪財,也最會斂財的皇帝。
就從愛財、斂財這一點來看,朱翊鏐和朱翊鈞如果不是同胞親兄弟,那還真就有點奇怪了。
萬曆皇帝朱翊鈞和潞王朱翊鏐的父親,就是那位創造了隆慶新政的明穆宗朱載垕,也叫朱載坖。隆慶帝女兒很多,可是,僅有四個兒子,還早殤了兩個。嫡長子五歲殤,次子未滿週歲夭,僅僅剩下了三子朱翊鈞和四子朱翊鏐兄弟兩人。
朱翊鈞和朱翊鏐的生母都是李貴妃,所以,他們兩個確確實實是同父同母的同胞親兄弟。
朱翊鏐出生於隆慶二年(1568年),時年五歲的朱翊鈞同一年被立為了太子。按照明朝所奉行的“立嫡立長”原則,兩人不會有皇位之爭,關係還算不錯。
萬曆登基之後,因為年幼,由李太后、張居正和太監馮保掌控朝政。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事,倒是嚇壞了萬曆。
萬曆八年(1580年),時年十八歲的萬曆酒後追殺、杖責太監。馮保就報告了李太后,惹得李太后大怒,說張居正就如同大漢霍光,她要讓張居正廢了萬曆,讓萬曆的弟弟朱翊鏐繼位。最後,萬曆認錯,張居正替萬曆寫了罪己詔,這件事才算過去。
按道理說,李太后要立朱翊鏐為帝,萬曆應該忌恨他的這個弟弟才對。可是,朱翊鏐似乎根本無心帝位,而萬曆也並未將矛頭指向朱翊鏐,而是將張居正和馮保視為了仇敵。張居正、馮保後來都被萬曆殘酷清算,抄沒了家產,資助了朱翊鏐大婚。
朱翊鏐在四歲時,獲封潞王,雖然他稱不上“賢王”,卻非常忠於萬曆。按照《明史》所載:“翊鏐好文,性勤飭,恆以歲入輸之朝,助工助邊無所惜,帝益善之。”朱翊鏐愛讀書,且勤奮,還經常拿自己的歲入支援朝廷,深得萬曆信任。於是乎,兄弟兩人上演了一場“兄慈弟忠”的好戲。
朱翊鏐十四歲成婚時,舉辦了明朝藩王最奢侈的婚禮,哪怕是萬曆皇帝最疼愛的福王朱常洵,都是望塵莫及。朱翊鏐結婚,用銀十萬兩,金三千八百六十九兩,各種寶石八千七百餘顆,珊瑚珍珠更是有兩萬四千餘。最後,戶部缺錢,只得挪用了九十多萬兩軍餉,買空了整個京師的珍奇珠寶。萬曆最疼愛的兒子朱常洵大婚時,也就花費了三五十萬兩白銀而已。可見,萬曆和李太后對朱翊鏐的寵愛。
朱翊鏐結婚了,萬曆還為弟弟在京城修建了豪華的王府。為了弟弟的生計,還特別給了祿米三千石,鈔一萬貫。同時,撥旗尉六百名,儀尉一千名,配備王府官署。這陣仗,也是前所未有。
就這樣,萬曆還是覺得不夠,又先後將京師和附近各縣的大量田地、房產、商鋪,賞賜給了潞王,正所謂“王店、王莊遍畿內”。這萬曆除了要將自己打造成大明首富之外,還要將自己的親弟弟打造成大明第二富豪呀。
至於潞王朱翊鏐在京師的各種不法行為,萬曆更是包庇縱容,甚至不惜冤枉大臣,也要滿足親弟弟的各種要求。
潞王成婚了,也會經商理財了,之藩也就隨之提上了日程。大臣們為潞王選了湖廣衡州、河南衛輝兩個富庶之地,供萬曆欽定。萬曆定了湖廣衡州,並下旨興建王府。此時,朱翊鏐上書,希望就近之藩,請求改為衛輝。萬曆絲毫沒有猶豫,大筆一揮,準了。
之後,為了在衛輝修建潞王府,河南巡撫做了一個六十七萬七千八百兩的預算。由於王府的工程浩大,河南的多個府縣,不得不共同承擔燒製磚瓦、砍伐樹木、運輸材料等等各種勞役。最終,歷時四年,一座規模宏大、雄偉壯麗的潞王府修建而成。
潞王府中有一座非常有名的書樓,即崇本書樓,又名望京樓,號稱最高的書樓。潞王好文,還收藏刊印了很多古代典籍。
潞王府規模之龐大,最終佔據了衛輝府城(河南汲縣)的整個東半部。明代的藩王府,似乎都習慣佔據半個城池。
在朱翊鏐正式之藩之前,萬曆曾多次到昌平謁陵,期間,都是令潞王監國。可見,萬曆不僅寵愛自己的弟弟,還非常信任自己的這個親弟弟。
潞王府建成了,朱翊鏐要正式之藩了,萬曆又是給銀子,又是給珠寶。據說光買珠寶,就花費了三十餘萬兩白銀。為了將潞王的財產從北京運往衛輝,又動用了五百餘艘船隻,車馬無數,途中的錢糧消耗更是無算。
朱翊鏐離開京城了,他就將在京師的莊園、店鋪全部交還了萬曆。萬曆也是個財迷,“遂以內臣(即太監)司之。皇店、皇莊自此益侈。”神宗皇帝的內庫又多了一筆收入,沒事就在宮內偷著樂。
朱翊鏐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京師的財產沒了,那就在衛輝附近置辦吧。於是乎,“多請贍田、食鹽,無不應者”,萬曆也是有求必應。最終,朱翊鏐竟然吞併了四萬餘頃的田地,比福王朱常洵的還多一倍,成了大明朝第一號的大地主。
明朝中後期,土地開始慢慢大量集中到了藩王手中,明朝百姓的日子,的確是越來越艱難。特別是遇到大災之年,家無餘糧的百姓,也只能參加義軍了。原本,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暫時扭轉了一下局勢,可惜被萬曆給廢除了。這也是明朝亡於萬曆的其中一個原因。
潞王之藩了,山高皇帝遠,沒有了太后母親和皇帝哥哥管束,開始更加的肆無忌憚。朱翊鏐跟萬曆有三點相似處,那就是喜愛酒、色、財。另外,萬曆喜歡賭氣,而朱翊鏐則喜歡遊獵。
朱翊鏐嬉遊無度,經常村居夜宿,到哪住哪。當地的百姓還得招待他,奉獻美女陪他。朱翊鏐甚至還給曾經陪宿他的女子修建了一座墓,名曰“娘娘墳”。潞王玩得很開心,可是老百姓遭殃了。李太后擔心兒子的安全,還訓斥過潞王。不過,在消停了一段時間之後,潞王照樣是我行我素。
潞王喜歡斂財,可是他會貢獻一部分給朝廷,助工助邊,相比其他諸多藩王,要好很多。可是,潞王的行為不檢,愛好斂財、美色和遊獵,又給百姓帶來了不少苦難。相比而言,他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即稱不上賢王,也並非十惡不赦之徒。
朱翊鏐雖然做過一些荒唐事,但他還算是一個孝子。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李太后去世。朱翊鏐聞之,悲痛廢寢食,不久也病逝了。
朱翊鏐死後,諡號“簡”,史稱潞簡王。他的陵墓也是超規格的,甚至比他哥哥明神宗萬曆的定陵規模都大,堪稱明代藩王陵墓之首,再創一個第一。
通常情況下,帝陵、後陵、親王陵墓,大小、裝飾等等都是有規制的。超越了規制,那可是大罪。可是潞王陵使用龍紋,使用八十一顆門釘,都是帝陵規制,卻安然無恙。這要不是萬曆寵愛,額外開恩,恐怕早就被剷平了。
從潞王朱翊鏐一生的經歷來看,萬曆皇帝朱翊鈞對他這個弟弟,是非常寵愛的。其中雖然有李太后的原因,但是,兩人的關係還是非常好的,確確實實做到了“兄慈弟忠”,是少有的皇家兄弟情深。
-
6 # 無史不丈夫
潞王朱翊鏐和萬曆皇帝朱翊鈞是同胞兄弟,他們兩個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母親是太后李氏。他們兩個關係非常好,萬曆皇帝非常溺愛這個唯一的親弟弟,以至於後來朱翊鏐經常囂張跋扈,奢侈浪費,大肆斂財,官員們控告他,建造的陵墓超過規格,對此萬曆皇帝也都清楚就是不去處理,另外他還是明朝歷史上唯一一個自己選擇封地的藩王。可見萬曆皇帝對這個弟弟有多溺愛。
生下來就倍受溺愛的潞王朱翊鏐朱翊鏐生於隆慶二年(1568年),是明穆宗的第四個兒子,萬曆是第三子,(因為長子朱翊釴,次子朱翊鈴早夭,朱翊鈞才繼承太子之位)。他們兩個都是李太后(穆宗皇后)所生,是通富同母的親兄弟,朱翊鏐與朱翊鈞相差五歲,年齡相仿,因此萬曆皇帝對這個親弟弟是百般疼愛。隆慶四年(1570年)二歲時受封潞王。
《明史·卷一百二十·列傳第八》“潞簡王翊鏐,穆宗第四子。隆慶二年生,生四歲而封”
除了萬曆皇帝對他的寵愛,他的母親李太后也是對這個兒子很是呵護。萬曆八年,萬曆皇帝因為喝醉酒拔劍追太監,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李太后就怒斥萬曆皇帝,並宣稱要廢掉他,讓他的弟弟朱翊鏐即位。
由於自己的哥哥萬曆皇帝和自己的母親李太后對他過度溺愛和恩寵,使潞王養成了飛揚跋扈,奢侈無度等不好的習慣。
奢侈的大婚萬曆十年(1582年),朱翊鏐十四歲,按照皇家習俗是要準備婚禮了。
為了準備潞王的婚禮,宮廷用了各色金三千八百六十九兩,青紅寶石八千七百餘顆,銀十萬兩,珊瑚珍珠兩萬四千餘顆。由於費用奢侈,戶部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就以禮法《大明會典》中規定的“親王定親禮物,金止五十兩,珍珠十兩”,以此來提示萬曆皇帝潞王婚禮的費用超標了。
但萬曆皇帝對此置之不理,他就這麼一個弟弟,一定要好好辦理他的婚禮,於是又挪用了備軍費九十多萬兩,甚至把整個京城的珠寶都買空了。由此可見萬曆皇帝為了給弟弟朱翊鏐辦婚禮是有多奢侈,不惜動用軍費,還把京城的珠寶買斷。
《明史》“京師雖百貨所萃,此等珍奇與日用粟帛不同,即召商湊買,難以時刻取盈。”
明朝歷史上唯一一個自己選擇封地的藩王在明代,藩王到了一定年紀是要就藩的,不能一直待在京城裡。而明代親王的之國就藩沒有年齡時間上的硬性規定,但是有出府成婚即議出藩的慣例。
萬曆十二年,在首輔申時行的主持下,為潞王選定了湖廣衡州、衛輝兩地作為就藩地點。萬曆皇帝為他選定了更為富足的湖廣衡州,傳旨在衡州府為弟弟建造王府。
可是這個時候朱翊鏐卻說:“臣願就近,庶幾咫尺天顏。”請求改為衛輝。萬曆也就批准了他這一要求。在明朝歷史上的藩王裡,朱翊鏐可是唯一一個自己選擇就藩地點的藩王,在之前和之後的藩王中都是讓你去哪你就要去哪,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由此不難看出朱翊鏐的跋扈以及萬曆皇帝對他的寵愛。
奢侈就藩選定了地址就要興建王府,潞王府的預算為六十七萬七千八百兩白銀,所採石料皆採之於湖廣、四川的深山老林,所用人工眾多。
歷經四年,至萬曆十六年五月,潞王府竣工。修建王府期間,潞王仍居於京城。
《明史》“居京師二十年,朱翊鏐受盡恩寵,萬曆帝曾賜其田地萬頃”。
萬曆十七年,潞王即將就藩,戶部需要替潞王籌辦安家費三十萬兩金。偏偏又趕上浙江、直隸等省災荒,戶部根本拿不出三十萬兩金。最後,萬曆帝不得不下旨減三分之一。
萬曆十七年,潞王離京就藩,動用了五百多艘船隻裝運財寶傢俬,沿途順天、河南二省各府縣官員均舉行盛大的迎送儀式。
潞王之國,經由河間、大名二府,費用浩大。連歲荒役,委難措處,乞於天津倉動支米一萬七千石、臨清倉動支米一萬一千石。
一個藩王就藩引發民生問題,這在明朝是少見的,這無疑顯示了朱翊鈞對這個弟弟的寵愛。
殘暴荒淫無度在就藩的前一年,朱翊鏐為了尋找好馬,無視軍馬法令派府役們到軍馬場選好馬,任意胡鬧,打死了一匹不馴服的馬。軍馬場負責人只得上前喝止。按照軍法,打死軍馬,應受法律處置,即使對親王,也當勸誡。沒料到,潞王惡人先告狀,跑去向皇帝哥哥誣軍馬場負責人:“欺蔑親藩,嚇詐府役。”
萬曆帝對潞王的罪責不管不問,反命人把軍馬場的官員、軍士共七人交大理寺嚴懲。
就藩之後朱翊鏐開始謀劃生財之道。他接任的是景王朱載圳的莊田,景王死後,田地已還於民,又經過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全國土地丈量,都是有家有主的土地,哪有土地可以供他接任。
萬曆皇帝還下令要那些土地按照數量給潞王,最終,四萬畝土地強行搜刮到位。
據《明史》載,潞王在藩二十六年雖有大量的俸祿田產享用不完,但他仍舊強佔民田。他有十幾個妻妾,但他仍強佔民女,甚至凡新婚女子,他都要佔有“初夜權”
超規格的潞王陵潞王堪稱“諸藩之首”,他肯定是最富有的藩王,這一點從潞王陵上可以看出來。
潞王陵與北京明皇陵基本相同,有和定陵一樣的稜恩門、稜恩殿、地下宮殿,城垣內佔地80餘畝。規模比定陵更大。
在明朝,皇室成員陵墓嚴格劃分為三六九等,皇帝的帝陵當然是最高標準,然後是皇后、親王,照此類推。哪位親王或大臣私用了皇帝的規格,是要被殺頭的。
但潞王就是敢用,按照明代的規矩,帝王陵前設定石獸六種,他給自己王陵神道兩旁設了十四種石獸。地宮的門釘,也用了九路,即縱九橫九計八十一顆,此為中國封建社會門戶裝飾中的最高規格。(應該是皇帝用的)他的妃子陵墓也按照皇后的規格建造,儼然是一個沒當過皇帝的皇帝。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孝定太后(即李太后)去世,訊息傳到衛輝,朱翊鏐悲痛不已,不久病逝。年四十七歲,諡號簡王。
朱翊鏐是明代藩王中最富有的,最受寵愛的,最奢侈的,因為他是萬曆皇帝的唯一弟弟。正是萬曆皇帝和李太后對他的寵愛,他才養成奢侈無度的性格,也證明了萬曆皇帝對這個弟弟的溺愛,他們的關係實在是太好了,明朝歷史上少有。
-
7 # 葉之蓮華
藩王貪財好色是最好的,如果厲兵秣馬皇帝才害怕。漢景帝就害怕自己英武的弟弟梁王,乾隆就偏愛自己荒唐貪財的弟弟弘晝。
-
8 # 陸炫
明朝的潞王朱翊鏐,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同母弟弟。
萬曆皇帝對他這個弟弟可謂是非常疼愛,各種賞賜,數不勝數。
潞王朱翊鏐的封地在河南衛輝府,第二任潞王朱常淓是萬曆皇帝的親侄子。
-
9 # 衡水胖胖
只評時事,不評歷史,因為歷史改變不了,具體如何你我只是道聽途說。只評家事,不評國事,因為國泰民安,家庭永珍,相相不同。
-
10 # 花開時節思春秋
簡單的回答是:他們是同胞兄弟。他們的關係非常好,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很“鐵”,可謂“兄友弟恭”的典範。
從幾個側面,說說與潞王有關的趣聞逸事。
一、難以描述的潞王朱翊鏐明史記載,明穆宗有四子。其中憲懷太子朱翊釴、靖悼王朱翊鈴早殤,只有孝定李太后所生的三子神宗朱翊鈞、四子潞王朱翊鏐長大成人。
隆慶二年(1568年)三月,在朱翊鈞被冊立為皇太子後,朱翊鏐出生,生四歲而封潞王。萬曆十七年(1589年)二十二歲時就藩衛輝府。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孝定太后去世,訃告到衛輝,朱翊鏐“悲慟廢寢食,未幾薨。”潞王朱翊鏐在京二十年,在藩二十六年,在王位三十五年,享年四十六歲。諡號簡王。
潞王朱翊鏐是一個很難描述的人。歸納而言,似乎可以用至孝至情至性之人,受寵之王、奢侈之王來概括。
神宗、潞王兄弟倆都可以稱得上是至孝至情至性之人。他們事母極孝,這並非是形式上的而是事實上的,朱翊鏐甚至到了因傷母逝悲慟而亡的程度。他們都是性情中人,愛憎分明,任性而為,貪財風流。
潞王朱翊鏐是受寵之王。太后愛幼兒本為常事,但孝定太后對神宗是“教帝頗嚴”,對潞王卻是寵愛過度。更奇怪的是,作為皇帝的哥哥,卻對唯一的弟弟恩愛有加,這在皇家當中是難得出現的事情。作為太后的母親和作為皇帝的哥哥,都對潞王朱翊鏐寵愛之極,幾乎到了有求必應的程度,這大約可以證明潞王確實是一個具有獨特魄力之人,一個真情真性之人。
潞王朱翊鏐是奢侈之王。潞王大約可以算是當時最豪富的王爺了,甚至連後來最受神宗喜歡的福王都比不上。潞王的資產很多,《明史》列傳中記載:
初,翊鏐以帝母弟居京邸,王店、王莊遍畿內。比之籓,悉以還官,遂以內臣司之。皇店、皇莊自此益侈。翊鏐居籓,多請贍田、食鹽,無不應者。潞王擁有的田地大約有四、五萬頃。
潞王的大婚是奢侈鋪張的,潞王的王府是浩大奢華的,甚至潞王的陵墓都是宏大超標的,被譽為“中原定陵”。
同時,潞王朱翊鏐對皇帝哥哥也是非常恭敬、支援的,以供奉為常事,“恆以歲入輸之朝,助工助邊無所惜,帝益善之。”
二、冠禮戒言:遵守了前兩句,後四句沒做到萬曆五年三月初八日,受寵的潞王十歲就行加冠禮。加冠禮在古代具有重要意義,是大明嘉禮中的一種,有一整套完善固定的禮儀。《明神宗實錄》中用了許多篇幅記載了這一場潞王加冠禮的經過。其中,冠禮戒言如下:
潞王跪宣敕戒曰:“孝於君親,友于兄弟。親賢愛民,率繇禮義。毋溢毋驕,永保富貴。”總結潞王一生,“孝於君親,友于兄弟”確實完美地遵守了,而後四句則基本就沒有做到。
三、藩府之選:衡州或衛輝與清朝的宗藩制度不同,明朝的藩王是要之國就藩的。按照出府成婚即議出藩的慣例,大婚之後,潞王的之國就藩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萬曆十二年五月,針對潞王藩府地方問題,內閣首輔申時行召集禮工二部尚書陳經邦、楊兆和左都御史趙錦等商議,向萬曆皇帝提出了兩個可供選擇的就藩地點:湖廣衡州府和河南衛輝府。根據《明神宗實錄》記載,他們提出的建議和理由是:
擬湖廣衡州府為上,河南衛輝府次之。蓋衡州府地當南嶽,山川凝秀,物產肥饒,民俗淳美,從未曾封建。衛輝府地當要衝,民物蕃盛,風俗淳樸,亦宜建府。計道里,則衛輝為近,衡州為遠;以地方相較,則衛輝不及,衡州為最善。如必求近地,則惟衛輝為宜。萬曆皇帝點定了上選湖廣衡州,並傳旨“府第於湖廣衡州府蓋造”。
不久,潞王上本奏報:“臣願就近地,庶幾咫尺天顏。”請求改為衛輝,萬曆皇帝批准了。
潞王藩府之選,這裡面有故事。
萬曆十年十二月,江西道御使李植上疏,彈劾奸險近臣馮保當誅十二罪,導致權勢不可一世的權閹迅速下臺。十二罪中的最後一罪說的就是潞王藩府之選問題。
潞王分封,皇上令馮保先擇善地。馮保開具地方,呈皇上者為此,呈聖母者為彼,欺君罔上,莫此為甚。——《萬曆疏鈔》卷二O不知當初提供的選擇是不是最終內閣提出的衡州或衛輝這兩個地方。
其實,正常情況下,親王肯定更希望去衡州這個富足而無封建之地就藩。萬曆皇帝正是基於這一點,同意了內閣的建議。但是,看來潞王和孝定太后更看重的是就近,這從內閣“如必求近地,則惟衛輝為宜”的建議就可以看得出來。
從歷史發展來看,這實際上是關係到潞王一脈甚至是大明王朝的命運抉擇。
因為第二代潞王朱常淓是有當上皇帝機會的。
四、差一點的天子命:差一點當上了皇帝,差一點被追封為皇帝說起來,潞王朱翊鏐還確實有那麼一點皇帝命。
差一點當上了皇帝
這是發生在萬曆八年十一月的事。
大婚後,年輕的萬曆皇帝徹底脫離了孝定太后的日夜監視,有了縱情享樂的機會。放飛自我的萬曆皇帝,在客用、孫海等近侍的引導下,開始經常在別墅“西內”舉行歡樂不比的夜宴。這大約可以稱為大明版的“Party”,同樣有美酒、有美食、有美人,有音樂、有歌藝表演。
一日,神廟偶醉,佩劍夜遊,將一內官頭髮斫下,又杖二內官幾斃。慈聖老孃娘知之,翌晨易青布袍屏簪珥,聲言欲特召閣部大臣謁告太廟,將廢神廟,立潞王,且先令喧傳於宮中,神廟恐懼滋甚,跪泣久之始解。遂將客用、孫海斥逐,孫得秀、溫祥、周海皆私家閒住。此萬曆八年十一月事也。這是宮中太監劉若愚在《酌中志》中的記載,其他如《明神宗實錄》《明史》《明史紀事本末》等史料都有收錄這一事件。
其實,這僅僅是孝定太后“教帝頗嚴”的一個案例而已,只是太后的一種恐嚇手段。雖然這一事件動靜不小,“廢神廟,立潞王”卻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之後,太后和張居正的管教更嚴了,萬曆皇帝也老實了。
差一點被追封為皇帝
說起來,在歷史上,潞王朱翊鏐的名氣是不如兒子朱常淓的。
第二代潞王朱常淓的富貴命不如其父,但皇帝命強於其父,畢竟大明王朝已經山河日下了,且即將進入江山變色的時代。
朱常淓幼年喪父,萬曆四十六年嗣位。
進入崇禎年間,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潞王籓府地處河南北部,經常受到戰火威脅。朱常淓經常上疏告急或示警,《明史》中稱“時諸籓中能急國難者,惟周、潞二王雲。”
但事實上,朱常淓是一個文藝青年,在繪畫、音律、書法、圍棋等方面有不俗造詣,懂得制琴,其製作的琴稱為“潞琴”;是一個紈絝子弟,貪生怕死,善於逃跑,並不是一個有擔當、有氣節的人。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二日,大順軍劉芳亮部攻佔懷慶府,即東進河南衛輝,潞王府危在旦夕。二月十九日,朱常淓決定棄城出逃,先逃到無錫、南京,再到杭州。
1644年是農曆甲申年,發生了“甲申國難”。這一年,中國正值大明、大順、大西、大清政權交替。這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盡,隨後清軍入關,佔據北京。
北京劇變的訊息傳到南方,南方官員、軍將開始議立新君,發生了擁立之爭。當時,福王朱由崧逃出洛陽後,先是投靠潞王朱常淓,又隨潞王南下,而桂王朱常瀛還遠在廣西。從繼承製度上說,倫序當屬福王,潞王朱常淓、桂王朱常瀛並不是第一順位繼承人選。但以史可法為代表的東林黨和部分大臣因為當年的國本之爭,一度堅決反對擁立福王,先是主張擁立潞王,後又提出擁桂方案,激烈爭議之後,最終各方決定擁立福王朱由崧。五月,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年號弘光,是為南明第一帝。
由於大部分軍閥支援擁立福王,潞王朱常淓第一次失去當上皇帝的機會。但轉眼間,潞王朱常淓第二次當皇帝的機會又來了,但這一次是他自己放棄的,因為他僅僅在杭州監國六天就投降了。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下旬,弘光皇帝被俘的訊息傳到杭州。馬士英、阮大鋮、朱大典、袁宏勳、張秉貞、何綸等商議,請當時在杭州的朱常淓監國。六月初七日,鄒太后(朱由崧嫡母,恪貞仁壽皇太后)命朱常淓監國,懿旨曰:“爾親為叔父,賢冠諸藩。昔宣廟東征,襄、鄭監國,祖憲俱在,今可遵行。”初八日,朱常淓稱監國於杭州。初九日,黃道周建議朱常淓在十日內即位稱帝,但朱常淓卻根據馬士英的意見派陳洪範與清軍和談。十一日,清軍逼近杭州,馬士英、阮大鋮、朱大典等均各自逃命,而陳洪範回到杭州與張秉貞等勸潞王投降。十四日,降清城失。之後,朱常淓與朱由崧等諸藩王等被送至北京。翌年四月初九日,與朱由崧等九王俱被殺,罪曰:“謀不軌”(即謀擁立朱常淓造反)。
由於朱常淓貪生怕死,主動投降清朝,最終失去了成為南明第二帝的機會,卻又以“謀不軌”之罪為清朝所殺。從而,潞簡王朱翊鏐也失去了被被追封為皇帝的機會。
南明皇帝有追封其父為皇帝的做法。比如,弘光帝追封其父福恭王朱常洵為貞純肅哲聖敬仁毅恭皇帝(後改諡孝皇帝);永曆帝追封其父桂端王朱常灜為體天昌道莊毅溫弘興文宣武仁智誠孝端皇帝,廟號禮宗。
小結:藩府之選關係到潞王一脈甚至是大明王朝的命運抉擇在前面第三點藩府之選中,曾經提出藩府之選關係到潞王一脈甚至是大明王朝的命運抉擇,就是因為第二代潞王朱常淓曾經兩次錯過了當上皇帝的機會。
如果當初潞王朱翊鏐沒有改變就藩地點,而是到萬曆皇帝選定的湖廣衡州去就藩,潞王朱翊鏐實際上就佔據了後來神宗第七子桂王朱常灜的就藩地。
桂王朱常灜天啟七年就藩于衡州(今衡陽),崇禎十六年(1643年),張獻忠率部攻陷衡州,桂王攜子朱由楥、朱由榔逃往廣西梧州避難。
根據合理的推斷,如果潞王建藩國於衡州,那麼,潞王朱常淓則大體上會是與桂王一樣選擇逃往廣西避難,這樣就不會出現朱常淓於杭州監國並投降的事情,而是很大可能代替永曆帝朱由榔成為南明的皇帝。
歷史真奇妙,蝴蝶效應無處不在。
回覆列表
朱翊鏐,是明穆宗隆慶帝朱載坖的第四子,生於隆慶二年(1568年),生母李氏時為穆宗貴妃。隆慶四年(1570年),虛歲四歲、實際才兩歲半的朱翊鏐被冊封為潞王。
朱翊鏐是隆慶帝登基後所生的唯一一個兒子,所以極受寵愛,從小就居住在宮中,為人奢侈跋扈,持寵而驕。不過因為母親李氏一直嚴格管教,朱翊鏐雖然性格傲氣專橫,倒是和荒淫無恥、殘暴不法沒有掛鉤,相對於明朝其他藩王來說,總能排在中游以上。隆慶帝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裕世子朱翊釴去世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次子靖悼王朱翊鈴去世於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朱翊鏐是第四子。而他的三哥,就是後來的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於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出生在裕王潛邸,生母也是時為裕王側妃的李氏。所以,朱翊鏐、朱翊鈞兩人,是同母的親兄弟。
隆慶二年(1568年),在朱翊鏐出生的當年,六歲的朱翊鈞以隆慶帝在世兒子中最長身份(此時朱翊鏐剛出生),在三月十一被冊立為皇太子。隆慶四年(1570年),朱翊鏐被封為潞王。這兩個小兄弟在一起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感情深厚,手足情深,在明朝皇子中,是不多見的關係極為融洽的典範。
隆慶六年(1572年),隆慶帝朱載坖駕崩,皇太子朱翊鈞繼位,即萬曆帝。萬曆帝登基時只有十歲,年幼不能處理政務,所以由生母孝定太后李氏、內閣首輔張居正、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協理,協助萬曆帝執掌這個龐大的帝國。
在兄長成為皇帝后,朱翊鏐因為年幼(時年四歲),所以繼續住在皇宮中,由孝定太后親自撫養。等到了讀書的年紀,就隨同萬曆帝一起在文華殿由內閣及翰林院諸文臣輪流授課,學習儒家經典。所以,朱翊鏐還算是有較高的學識,不算不學無術。萬曆八年(1580年),十八歲的萬曆帝在一次曲宴中飲酒過度,強令侍候內侍太監演新曲給他聽。太監們推辭不會演奏,處於醉酒狀態的萬曆帝大怒,拔劍要斬殺諸內侍。皇帝的親隨左右百般勸解,才讓萬曆帝息怒,不過還是割去了犯事太監的頭髮,作為懲罰,然後酩酊大醉的萬曆帝才笑罵著罷休。
第二天,聽說了此事的孝定太后勃然大怒,立即招首輔張居正前來,讓他以內閣名義上疏直諫,言明皇帝過失,並把萬曆帝召到慈寧宮,毫不留情嚴加斥責,之後罰皇帝到太廟長跪,自己也素服到太廟向祖宗請罪。並聲言皇帝如果再有這種失德妄行舉動,自己就要稟告宗廟,詔告天下,廢黜其位,改立潞王為帝。
萬曆帝因此驚慌失措,膽戰心驚,老老實實下詔罪己,並在太廟深刻反省,這才使得孝定太后平息怒氣,保住了皇位。透過這件事情,也可以得知潞王朱翊鏐在孝定太后的心目中分量之重。當時萬曆帝尚沒有皇子(萬曆帝長子朱常洛是這一年七月出生),潞王朱翊鏐其實就是事實上的皇儲。
不過,即使兄弟間發生過這次風波,萬曆帝和潞王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出現裂痕,依舊友愛如舊。朱翊鏐並沒有主動威脅過萬曆帝的地位,所謂廢黜萬曆帝、改立潞王,只不過是他們的生母孝定太后為了警醒、鞭策萬曆帝不要失去君德,而採取的一種激勵措施。萬曆帝心中也知道弟弟沒有那個心思,所以不會對他產生誤會、乃至猜忌。
萬曆十年(1582年),首輔張居正去世,萬曆帝得以真正執掌朝政。不久,十四歲的潞王朱翊鏐到了大婚年紀,萬曆帝為了愛弟的婚禮慷慨無比,先後花費皇金三千八百六十九兩,青紅寶石八千七百餘顆,白銀十萬兩,珊瑚珍珠兩萬四千餘顆。最後連戶部官員都看不下去了,上奏說按照大明會典,親王大婚所耗費用止“金五十兩,珍珠十兩、銀千兩”,潞王的標準實在是太高了。這個時候的明朝,因為張居正的賦稅及官制改革,國家富庶、皇室也內帑豐足,所以萬曆帝可以用超過數十倍的標準來給潞王朱翊鏐操辦大婚。但是這場典禮的費用實在是太過於驚人,就連正處在巔峰期的大明朝廷也承擔不起。而萬曆帝絲毫不顧標準,一味奢靡操辦,最後連九邊軍費都挪用了九十多萬兩白銀。在大肆採購之下,京師各珠寶店的存貨都被一掃而空“雖百貨所萃,唯珍奇與日用粟帛不同,即召商湊買,難以時刻取盈。”最後,潞王的大婚典儀華麗豪奢,無比隆重,比當年萬曆帝在萬曆六年(1578年)的大婚儀式還要奢華。
萬曆十二年(1584年),朱翊鏐十六歲,到了就藩的年紀。萬曆帝奏請孝定太后定奪之後,命內閣給潞王選定藩國。首輔申時行選了湖廣衡州府(今湖南衡陽)、河南衛輝府(今河南新鄉衛輝市)兩處以供皇帝挑選。
原本萬曆帝給弟弟選定的是相對富庶的衡州,但是朱翊鏐親自上奏,要求以衛輝為藩國,並說“臣願就近,庶幾咫尺天顏。”
見弟弟如此重視兄弟感情,萬曆帝當然沒有異議,於是改封潞王就藩衛輝府,並下詔在衛輝為潞王建造規模龐大的王府。歷時四年,耗費白銀六十七萬七千八百兩的潞王府才於萬曆十六年(1588年)建成。
而在修建王府期間,朱翊鏐依舊住在京師宮中,時時侍奉母親孝定太后,並每月四次朝見兄長萬曆帝。而萬曆帝每次出外巡視昌平皇陵及自己的壽陵時,也都命潞王率領留守大臣坐鎮京師監國,對弟弟信任無比。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萬曆帝和潞王之間,那種親密無間、絲毫沒有芥蒂的兄弟感情是多麼深厚。
萬曆十七年(1589年),出生後就沒有離開過母親和兄長的潞王朱翊鏐終於到了要出外就藩的時候。這一年,二十二歲的朱翊鏐攜家眷、護衛、屬官等,告別母親和兄長,離開京師前往衛輝藩國。孝定太后在慈寧宮揮淚與小兒子告別,而萬曆帝則親自把弟弟送到承天門外,目送朱翊鏐離京就藩。為了讓弟弟一路上不遭受舟車勞頓之苦,及到達衛輝後能夠妥善安置,舒適地住進王府,萬曆帝還額外撥付三十萬兩白銀,作為潞王的車馬費和安家費。結果戶部再次強烈反對,以國內四處發生水旱災的理由,拒絕支付。最後萬曆帝不得不退步,把金額降到二十萬兩,這才了結此事。
朱翊鏐到達衛輝後,萬曆帝就把已經去世的叔父景王朱載圳(隆慶帝之弟)的上萬頃莊田賜給他所有,又在河南、湖廣、山東八府二十五縣境內,蒐羅了三萬頃的土地,全部賜給朱翊鏐。另外衛輝全府的鹽稅及官鹽售賣權,也歸潞王所有。
之前朱翊鏐尚未就藩、居住在京師的時候,萬曆帝及孝定太后曾經賞賜給他眾多的店面、房屋、商鋪,這個時候也沒有收回皇室,而是繼續由潞王府屬官管理,所得利潤全部歸遠在河南的潞王朱翊鏐。
在兄長的寵溺愛護下,朱翊鏐獲得了巨量的財富,及龐大的產業,在衛輝過著奢靡豪華的生活,有時候也騷擾過地方官吏和百姓。不過總體來說,朱翊鏐還算差強人意,和其他殘暴驕橫荒淫的藩王相比,多少有些收斂,也沒有過多的暴虐行為,總之,他就是一個在皇帝兄長溺愛、縱容下,手握巨量財富,過著奢華富貴生活的悠閒親王,一輩子榮華奢靡,消耗大量財富的閒人。
潞王朱翊鏐也因為財富驚人、無比受寵、在當時被稱作“諸藩之首”,號稱第一親藩。這個待遇,直到二十年後,才被他的侄兒、萬曆帝的愛子福王朱常洵所打破。
不過朱翊鏐雖然貴為親王、地位尊崇、又擁有鉅額財富,但是他也有一生的遺憾:自萬曆十七年(1589年)離開京師就藩衛輝後,因為藩王就藩後不得返京的制度,他就再也沒有回到過京師,再也沒有見到過自己的母親孝定太后、及兄長萬曆帝朱翊鈞。朱翊鏐雖然為人豪奢,性格驕橫,不算賢王,但是對於母親孝定太后還是非常孝順,每年都要遣使者專門前往京師向孝定太后問安祝壽,並奉上精心準備的壽禮。又在衛輝築望京樓,不時登樓遠眺京師方向,以抒發思念母親的惆悵心情。對於兄長萬曆帝朱翊鈞,朱翊鏐也是恭恭敬敬,嚴守臣禮,從沒有什麼小動作,盡到了一個臣子和弟弟的本分,每年都會上奏疏向萬曆帝表達思念之情,把一個安樂藩王應該具有的態度表現得完美無缺。所以萬曆帝對於這個唯一的弟弟一向優容,不加猜忌,待他十分親善友愛,多次降旨讚譽,並把潞王稱作“諸藩之觀瞻”,要求其他藩王用潞王朱翊鏐的表現來作為自己藩國的榜樣。
這裡多說一句:如果當年沒有土木之變,萬曆帝朱翊鈞和潞王朱翊鏐的老祖宗英宗朱祁鎮一直當著皇帝,而景泰帝也從未登上過皇位,安安靜靜地做他的郕王,那麼按照英宗一貫以來的秉性和為人,他和郕王兩兄弟絕對會是有如萬曆帝與潞王一樣,兄友弟恭的皇家典範。英宗是好兄長,郕王也是穩重賢明的藩王榜樣,兩人一輩子都會是友愛親切的兄弟。可惜皇權的排他性特徵,使得英宗和景泰帝生出隔閡、嫌隙、乃至仇恨,最終造成手足相殘,景泰帝死於非命,英宗也落下了殺弟的汙點。這一切,都是對於權力的自私和貪婪造成的。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潞王朱翊鏐已經在衛輝府就藩二十五年了,按照他的身體狀況來看,再當個十年八年太平悠閒親王問題也不大。但就在這一年二月,從京師傳來了一個驚天噩耗:朱翊鏐的生母孝定太后李氏在過完六十九歲壽辰後不久,突然患病,並迅速不治,於本月駕薨!朱翊鏐在毫無先兆的情況下,猝不及防地得到這個堪稱當頭悶棍的驚天噩耗,實在承受不住,於驚悸哀痛之下立即病倒,而且病勢沉重。
孝定太后駕薨後,朱翊鏐的兄長萬曆帝朱翊鈞在京師給生母治喪二十七天,天下臣民都要戴孝,並下詔讓京師中四品以上文武官員具有誥命身份的母親和正妻都要到孝定太后靈前致奠。
而潞王朱翊鏐,雖然和生母感情深厚,和兄長萬曆帝也關係融洽,但是因為明皇室祖制,藩王一但出外就藩,則再不允許返回京師,無論任何理由,都不得違反。因此,京師中那些毫不相干的官員母親、妻子都可以到孝定太后靈前舉哀行奠禮,而朱翊鏐這個親兒子卻不能前往京師,在母親靈前致哀祭奠,實在是痛上加痛。
由於哀傷過度、又因為不能去送母親最後一程,本來就因為突聞母親駕薨噩耗而病倒的朱翊鏐病情逐漸加重,再加上在衛輝王府中舉哀守孝,心情極度沉痛悲傷的朱翊鏐在典儀過程中強撐病體主持典儀,更是雪上加霜,身體完全崩潰,最後臥床不起。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五月十五,孝定太后剛剛去世三個月,潞王朱翊鏐也因為悲痛哀傷過度,身體大受損害,病重不治,最終於衛輝王府薨逝,時年四十七。萬曆帝還沒有從失去母親的悲傷中恢復過來,弟弟去世的訊息又傳來,三個月間失去了最親近的兩個親人,這給他的打擊不可謂不大。為了表示對於弟弟的思念和親情,萬曆帝下旨,給潞王修建精美豪華、大大超過親王制度的陵墓,規制按照自己的定陵標準執行。
所以,朱翊鏐的陵墓是有明一代,藩王陵中,最為豪華精美的,歷經四百年的風霜,至今尚屹立在河南衛輝五龍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朱翊鏐薨逝後,萬曆帝賜諡號“簡”,稱潞簡王。這是一箇中的偏上的諡號,說明潞王朱翊鏐這個人雖然不是賢王,但是不算品行低劣、荒淫殘暴,總歸還在平均水準之上。
朱翊鏐的潞王王爵,由其第三子朱常淓承襲。
三十一年後,南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南下,渡江破南京,擒獲弘光帝朱由崧,尚在杭州的潞王朱常淓於六月被群臣推舉為監國。不過七天後,清軍進攻杭州,朱常淓不能抵抗,舉城投降,被俘送京師北京。
南明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四月,潞王朱常淓被清廷以“私藏印冊、圖謀不軌”的罪名,和其他九位明朝藩王一起,在京師處斬,時年三十九。明朝潞藩至此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