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不是受害的小孩他們身上都有相似的特徵?各位家長怎麼看?
19
回覆列表
  • 1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其實,校園霸凌現象之所以會存在,確實存在著一些強者欺凌弱者的現象,有些人欺負別人的性格軟弱或是性格善良,故意營造出一種狀況,讓人感覺特別壓抑。

    因此,雖然校園暴力現在或許淪為了一種社會現象,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或多或少還是會體現出被害者的一些共同特質,比如,他們的體型看起來比較瘦小,讓人產生欺負欲,或是性格膽小、懦弱,不敢聲張,遇到類似問題也不會告訴老師或是向警察或他人尋求幫助。

  • 2 # 丁媽親子時光

    我認為是有一些普遍的特徵存在:

    1.大多數是膽小、害怕、性格內向的孩子

    一般自卑,不善於表達,性格內向,沒有主見的孩子都喜歡被欺負,被欺負了以後也不懂的保護自己有力拒絕,只會忍氣吐聲,助長欺負者的囂張氣焰,下次還是被霸凌的物件。

    2.不善於和父母溝通交流的孩子

    孩子和父母沒有親密的情感聯結,遇到什麼事情和問題也不像父母說,只會自己悶在心裡,多次和父母溝通的失敗經驗告訴自己,說給父母聽還不如不說,說了不但無濟於事還會召開一頓批評和責罵,沒有堅強有力的後盾,所以孩子也容易被欺負。

    3.父母離婚、老師不待見的孩子

    父母離婚,管孩子不到位,學習也不好,問題多多,在學校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這樣的孩子別的同學也喜歡欺負,欺負完以後,一般也不會有什麼事。

  • 3 # 凌兒媽媽

    這個就我所遇到的不外乎以下幾種受害人。

    1.學習成績差,經常受到老師批評的。這一類人可能平時在學校比較自卑,加之老師也不待見,那麼同學間也會多一些不友好。

    2.家境差的,內向膽小的。這一類人因為家境差,可能平時就不怎麼與人走動。處於自己的世界裡,比較沉默少言,所以受欺負的機率比較大。

    3.調皮搗蛋,力氣又小的。這一類人平時比較喜歡動手動腳,又喜歡多嘴。然後偏偏力氣又比別人小,這樣哪能不捱打呢。

    根據身邊經常發生的事例,大概就是這些,但並不是絕對的。

  • 4 # 成長中的媽媽

    校園暴力受害者一般都是比較弱小,好欺負,又比較內向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一般受了欺負也不敢往家裡或者老師那裡說,讓施暴者免於受到懲罰。

    還有一種孩子也很容易收到校園暴力,那就是父母離異,留守兒童,家境不怎麼好,成績一般,老師也不怎麼待見的孩子,這樣的獨立無援,最容易受人欺負。想想都可憐,本來就已經很悲慘了,還要受到校園暴力,更是對孩子身體和心裡的再次摧殘。

  • 5 # 青青寶貝

    個人感覺校園暴力受害者是存在類似特徵的。

    首先,不是很合群,在校沒有很多朋友,做什麼事都喜歡獨來獨往。這是那些施暴者選擇下手最好物件。

    其次,性格比較內向,不善於交際,不善於表達。在學校裡基本不怎麼和別的同學玩耍,很少參加集體活動。因為性格內向很可能被其它同學孤立,這也是施暴者選擇下手物件。

    最後,不是很強健,不夠自信,甚至有點弱小、自卑。這也是施暴者認為可欺負的物件。

    當然,也有一些因為嫉妒;為了一個女孩子;受害者善良、總是犧牲自己個人利益成全別人;甚至是施暴者心情不好,而受害者剛好碰到他的爆發點等不可控、特例原因。

  • 6 # 一夕一晨

    有人對校園暴力的受害者特徵做了劃分,分為:生理特徵、衛生習慣、性格方面、人際關係。生理特徵如身體智力障礙、肥胖等;衛生習慣不好;性格內向、膽小怕事,反正就是看著好欺負;缺乏人際交往技巧等。這麼歸納總結,也無可厚非,但是校園暴力受害者裡優秀、強勢的比比皆是,連馬雲、吳京一樣都被“逼捐”。所以說,如果非要給校園暴力受害者尋找一個最普遍的特徵,那就是欺凌者總能找出上百種欺凌的理由,使暴力的行為合理化。如果我們也認為被欺凌的人存在這樣那樣的原因,無異於給受害者帶來二次傷害。

  • 7 # 全職二胎媽媽育兒

    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是普遍存在的一些特徵的,但這些特徵我覺得不是校園暴力存在的理由。校園暴力的存在主要還是由於一些學生的自以為是,自我為中心,爭當老大,喜歡欺負別人,喜歡欺負弱小的一些人來主觀造成的。被欺負者性格軟弱,自卑,並不能成為被欺負的理由。

    一般被欺負者可能存在著生理或者心理方面的一些普遍特點。

    首先,在生理方面可能有些學生在肢體上有一些輕微的殘疾。他們當中的受害者可能會受到嘲笑惡意嘲諷之類。在言語上對他們造成了一些欺凌。

    其次,還有一些孩子可能天生孤僻不合群,又比較自卑。屬於被欺負了又不敢向老師或家長說的情況,也會常常成為校園欺凌者的物件。

    最後,可能還有一些家庭條件不好,或者單親家庭的孩子也會成為被欺凌的物件。

    還有一種情況,可能被欺負者這是屬於比較優秀老師比較喜歡的孩子。欺凌者因為妒忌而採取欺凌。

  • 8 # 小蜻蜓媽媽

    我覺得被霸凌的原因總是多樣化的。從我讀書以來看到的,或者身邊發生的原因多種,比如:長得胖,長得矮,長得醜,說話不順溜,因為成績好,抑或成績太差,或者是老師身邊的“紅人”,愛打報告的。。。。。。總是千奇百怪的。

    就我看來這些被欺負的,大部分是存在感比較低,當然,霸凌的人存在感也不高。霸凌者透過欺負他人,來獲得了自己的成就感和存在感,這種是普遍存在的特徵。

    有些孩子在家裡得不到爸爸媽媽的重視而在外尋找表現自己,正面自己的途徑,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往往是這些孩子最佳選擇。

  • 9 # 小王子愛上狐狸

    發生校園暴力,無論是施暴者還是被欺凌的孩子,在他們身上或多或少地都能看到一些共性。這麼說可能有人覺得是在貼標籤,其實並不是這樣。受害者也好,施暴者也好,他們的存在,反應的都是一個家庭教育的影響力。校園暴力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一部分家長們不夠重視對孩子的正確引導。而受害者的情況,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性格過分孤僻,不喜歡與人交流;

    沒有自信心,很容易自卑;

    缺乏安全感,不敢正視任何一個人,唯唯諾諾,毫無主見……

    這些孩子的背後,家庭氛圍和父母親的引導是主因,很遺憾,大多數家長認識不到這一點,孩子有可能會愈來愈不擅長與人交流,從而影響他整個成長階段。

  • 10 # 棗陽市農村生活

    校園暴力的受害者確實是存在普遍特徵的。校園暴力指個別老師和學生單個或成群對被害者透過言語、肢體、工具等進行精神和身體造成傷害的事件。校園暴力是一種普遍現象,但卻不能成為無辜傷害他人的藉口。

    ⏩說起校園暴力,究其根源還在於家庭教養的缺失,但這也不能成為傷害別人的理由。

    ⏩依我平日裡瞭解的和當年自己讀書時候的情形來看,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普遍都有個共性,個性軟弱、外表邋遢、成績差、不善言談、長相保守、家庭條件差、膽小。

    ⏩我們並不想因為別人的外貌或者性格來區別對待,今天就來分析一下,以避免更多的校園暴力造成傷害。

    想要避免孩子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一定要注意幾個要點。

    ⏩無論生活條件再苦再難,都要抽空陪陪孩子,為孩子培養閱讀愛好,忙裡偷閒來場親子旅遊,經常與孩子溝通互動。

    ⏩物質條件好與差都不重要,孩子一定要保持乾淨清爽。閱讀能為孩子培養氣質,旅遊能增長見識,培養孩子德、藝、才多方面發展。

    ⏩孩子有自信,有氣質,校園暴力離孩子也就遠了一點。

  • 11 # 冉冉媽媽

    的確,校園暴力無論是施暴者還是被受害者,都會存在著普遍特徵,總會有相似之處,也許是同樣的家庭遭遇,也許是孩子的成長環境,也許是父母的影響都會影響到孩子

    1,孩子膽小,做事唯唯諾諾,(特別是男孩子)

    2,不合群,喜歡獨處,不願與他人交流,喜歡獨來獨往

    3,驕傲自大,說髒話,出口傷人者

    作為孩子父母的家長不妨好好反思下,孩子出生時是一張白紙,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有與別的孩子不一樣的性格呢?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是校園暴力的施暴者,或是受害人呢?那也毋容置疑離不開家庭以及家長的影響,為了孩子請改變自己身上的不足,表面老師大人育兒呢?其實是育兒先育己

  • 12 # 九皮皮

    近兩年校園暴力因為網路的發達,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也有很多人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什麼樣的孩子更容易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傷者。結論就是:像缺乏安全感、膽小懦弱、自卑、孤僻不善交際的、父母離異、留守兒童、身體有殘疾缺陷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受傷者。

    但是這些並不能成為被欺凌的理由,為什麼有些孩子喜歡欺負別人,有些孩子容易被別人欺負,除了學校管理不到位、社會風氣,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的不到位,父母自身的素質、教育方法有問題。想孩子不被別人欺負,不欺負別人。首先是家庭之責,其次是社會體系的建立。只有兩邊都抓,才能還孩子還校園一片晴朗天空。

  • 13 # 與倆寶共成長

    都說“人之初,性本善”,事實上孩子這一群體對善惡的界限是很模糊的。看過這樣一段話:“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僅因為他們沒有自我保護能力,還因為他們對作惡毫無自控能力。你不告訴他那是惡,他能把別人逼死。你不告訴他要反抗,他能被別人逼死。”

    對於孩子們而言,他們並不懂得校園霸凌這樣一個艱深的詞彙。他們大多數時候,只是看某人不順眼而已,沒來由的討厭而已。甚至,他們都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會對別人造成傷害。

    在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身上,毫無疑問是有著很多共性的。比如,施暴者的家庭常常會有各種問題,要麼家長文化素質較低,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要麼夫妻關係緊張,家庭暴力是家常便飯;要麼忙於工作忽視了孩子,隔代教養又過於溺愛;這些家庭的種種問題,讓孩子的負面情緒長期不能得到正確疏導和宣洩,無意中開始模仿家長的暴力行為,在學校中對同學進行霸凌。

    受害者的情形就比較多樣了,總結出來大概有以下情形:1,自身弱小,甚至身帶殘疾,容易引起他人歧視;2、性格孤僻,膽小怕事,獨來獨往不合群;3、社交能力差,性格暴躁,容易與他人發生衝突;4、受到老師過多關注,要麼就是成績很好,老師經常表揚引起他人嫉妒。要麼就是成績很差,老師經常批評,引起他人嘲笑。

    要想遠離校園暴力,家長可以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動向,不管是施暴還是受害,一旦發生,孩子的心理健康都不可避免受到影響。所謂防患於未然,家庭的教育和引導很重要。

  • 14 # 心理諮詢師趙迪

    校園暴力的時間多種多樣,受害者也不要搞的情況,但是其實,大多數的受害者可能都會存在某些比較普遍的特徵。

    1. 缺乏家庭溫暖,家長不太管孩子,不太過問孩子。有些家庭狀態本身就不太健康,比如單親家庭,家長賭博酗酒等。這些孩子沒處傾訴,也沒人教他們遇到欺負怎麼辦。而他們又恰恰特別想得到歸屬感,所以又常常和壞孩子組織有瓜葛。

    2. 性格怯弱,不合群。這些孩子容易被同學們甚至老師孤立。遭到欺負時也不敢反抗,甚至不敢和家長說。

  • 15 # 豆小米媽媽說

    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是存在普遍特徵的。校園暴力有來自校友,同學或者個別老師的,一般受害者都有普遍共性。

    一,這些暴力受害者都比較內向,膽小。遇事總是默默承受,不願與他人過多的交流,和家人也不太溝通。很多受害者不願意給家人說自己的受害經歷,導致自己心理壓力大,直到崩潰。

    二,大多數受害者的家庭環境影響,孩子可能得不到來自家裡更多的關愛,在缺愛的家庭裡成長,表現出不合群等其他方面的問題。

    三,還有部分孩子學習成績差,受到鄙視,可能受到老師漠視,同學嘲笑。類似的有孩子的體型,相貌特徵被其他同學取笑,說胖了,醜了之類的,讓其他人有嘲笑話題。

    等等好多特徵都會成為施暴者選擇的物件。

  • 16 # 職場雙寶媽媽

    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怎麼可能存在普遍特徵,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倒是可能存在普遍特徵。

    以我和我哥的性格特徵為例說明。

    一、我從小就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

    我從小是一個父母讓我往東而我卻不會往西的人。我幾乎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父母高興的事情才做,父母不高興的事情,我是不會涉足的。

    二、我哥卻是一個天資聰明、從小叛逆的孩子。

    我哥哥小時候是一個孩子王,所有同齡的孩子都祟拜他。因為他在小孩子的世界裡是一個無所不知的人,小學三年級開始就通讀中國的四大名著。

  • 17 # 蛋仔嘛嘛成長館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定義“校園暴力”的:發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的教育活動中,由老師、同學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路、器械等,針對師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都算作校園欺凌(暴力)。因此,在我看來,校園暴力的受害者的確存在一些普遍特徵,如:性格軟弱膽小、受欺負了也不敢吱聲告訴老師等,長此以往也就助長了施暴方的囂張氣焰,造成了欺凌弱者、吃軟怕硬的現象。

  • 18 # MM育兒雜談

    據調查,校園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是主要原因,佔55%。也就是說,由於孩子年齡還小,情緒不穩、易躁動、心智不成熟,一言不合就可能打上一架,極易滋生校園暴力行為。

    但是,當這些摩擦發生時,具備以下特徵的孩子會首當其衝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

    性格內向自卑的孩子:這種孩子最容易被恃強凌弱的孩子發現,成為其頤指氣使的物件。

    身材矮小、瘦弱的孩子:霸凌者通常身體強壯,面對身體瘦小者有明顯的體力優勢,比較典型的高年級欺凌低年級就是這種情況。

    家庭貧困的孩子:現在的孩子攀比心理嚴重,貧困的孩子很容易被同學孤立。

    缺乏保護者的孩子:典型的如留守兒童。

    身體有缺陷的孩子:有些孩子缺乏同情心,對身體有缺陷的孩子進行言語的侮辱甚至暴力攻擊。

  • 19 # 使用者1825602082577

    我覺得不管是施暴者還是受虐者,都是有其普遍特徵的,都是被家庭給忽略了或者用錯誤的方法教導。我有一個親戚的兒子,常常受到欺負,每次被人欺負,他媽媽總是罵孩子自己沒用,鼓勵他以暴制暴回去,但是從沒有好好地帶孩子去老師那或者跟施暴者家長聯絡一下,為孩子爭回他該得的權益。孩子體型偏小,有次他跟我說他打過別人,但反抗更得到別人的欺負,他打不過別人,回家還不能跟媽媽說,媽媽不理解的。相當於孩子受到外部與家庭雙重傷害,孩子越來越壓抑,常常一生氣就全身發抖。

  • 20 # 家有男寶初長成

    第一:留守兒童

    不光是校園暴力,包括現在的性侵案件,大多都高發於留守兒童人群中。他們缺少了父母的陪伴缺少父母的關愛,在很多家庭教育中缺少很多自救知識!

    第二:性格比較孤僻的孩子

    其實孩子是父母的縮版,一般容易受到校園暴力的孩子性格都比較孤僻,平日裡習慣獨來獨往,沒有太多的朋友,這也指使孩子在受到傷害時沒有他人的幫助!

    所以為了孩子能夠更好的發展,不被受到傷害!我們要給孩子做勇敢的榜樣!並且給孩子更好的陪伴更多的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是誰在算計劉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