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談古論金

    李白正好是跟他的時代錯身而過的一個人——張大春

    先看看臺灣著名作家張大春先生在《大唐李白 少年遊》的“附錄”《小說家不穿制服——張大春對談吳明益》中是怎麼說的:

    李白正好是跟他的時代錯身而過的一個人,而且是面對面的錯身,像會車一樣,就是這樣過了,當他那個時代,所有士子都必須透過迎合考官制定的格律標準,去寫詩的時候,他倒過來,他解放了格律,你說他偉大嗎?事實上他不是,第一點,他根本沒有資格考科考,人家說李白那麼大的才能為什麼不能考?因為他是商人的兒子,商人之子不能參與科考,所以他只能靠投賦投獻,獻詩給有能力推薦他的人,或者獻詩獻賦給皇帝,他只能透過這種方式來謀取一個出身,他所作的所有努力,看起來都像是結成網來讓他去掠奪這個世界,但他結不成網,是這環境不讓他結這個網,所以他只能吐這個絲把自己包裹起來。

    李白的詩貌似不中繩墨,實則天才英麗、下筆不休(蘇頲語),但

    世人看到的是他的瀟灑不羈,卻很少有人明白他心中的苦楚。李白有錢。

    李白曾經在文章裡面,說他一年花了三十萬錢去接濟那些落魄士人。一緡是一千錢,三十萬錢就是三百緡約等於(後世的)三百貫錢或三百兩白銀,如果參考唐朝開元年間的購買力平價,一斗米的價錢大約是十個錢,三十萬錢相當於三萬鬥米,當時一個地方長官刺史,年收入大概是八萬錢,三十萬錢大約是刺史3年的薪俸,李白隨手散之,也許其中有他文藝化誇大的成分,但能這麼誇張,實際應該也相差不遠。

    李白的詩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就是這個範,而其基礎也和李白出身富商之家有關。

    李白有名。

    李白當時十分有名,證據是唐玄宗見到他時說你名聞天下而朕不知,朕居然沒有把你拿到我身邊來,若非素負道義豈能如此?這裡的素負道義是李隆基講自己上輩子一定是和李白在山上一起修道的,意思就是在冥冥中我們兩個在道這件事情上一定是有牽連的,這固然是因為推薦李白給玄宗的正是賀知章,賀知章在和唐玄宗之間也有談玄說道的私交,但是如果李白沒有之前透過自己的社交和詩篇在全國形成的基礎性的普遍關注和影響力,即使有力後援幫助,上達天聽也沒有足夠的理由。

    一個有錢有名有才華,但卻有著錢、名和才華最終都無法根本上克服的障礙的人,那麼他骨子裡的絕望和悲涼,是可以想見的。

    後人有時會覺得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輕佻,覺得李白的“生不用封萬戶,但願一識韓荊州”諂媚,即使不那麼負面,也覺得他狂放天真,但他真正的心曲幽深,又有幾人知曉。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理解李白的,竟然是和他性格、詩風迥然不同的杜甫。李白,真謫仙人也!謫仙人,就是貶謫到了人間的仙人,真正屬於他的王者榮耀並不在大唐盛世的一個清要官,甚至不在於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這樣的千秋勳業。
  • 2 # 蘇宋辭

    在古今歷史長河中有一位享譽世界文壇的大詩人,他的人格,千百年來一直是學者研究和讚揚的物件,他就是李白。

    李白是唐代乃至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位具有典型性的詩人。他是想建功立業,富國安明,任俠遊仙。精神人格是自信,率真仗義,天道酬勤,及時行樂。

    李白在詩中曾對自己的人生理想做過這樣的描述。吾與爾,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安能餐君紫霞,映君青松。乘君鸞鶴,駕君虯龍,一朝飛騰,為方丈蓬萊之人耳?由此,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李白是把建功立業,輔佐君王當成了自己的最高人生理想,並且他的願望就是國家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四海之內實現統一。

    對於政治而言,李白的理想是高遠的,他給自己設定的理想是救濟蒼生安定社稷,希望可以自己做宰相,救黎民。男耕女織,長幼有序,教化有效的社會環境的嚮往。富貴吾自取,建功及春榮。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這些詩句體現了李白的功業心很強。

    就生活方面來講,李白選擇了仗劍任俠,學道求仙。開始於戰國時代的尚武任俠之風再次復甦。縱使俠骨香,不慚世上英。俠義之氣在李白的心中地位很高能興以節義為本,為國赴難,改作敢為的俠士們是自己可以效仿的榜樣,他的少年行就是李白自己任俠精神的寫照。

    在李白詩歌中有兩個特別引人注目的意象——大鵬和天馬。他的一生,飄然獨立,灑脫不群,不受羈絆。追求的就是大鵬所特有的超越世俗和雄奇豪放的境界,嚮往的是天馬的放蕩不羈,自由自在的灑脫與豪邁。

    李白其實天真很,這也是一個人內心真實的寫照。俗話說真實的是人不帶面具不善機巧,不說假話,比如兒童,充滿了童真與童趣。比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一紙御詔,讓他歡呼起來,雖然已年近不惑之年,但其天真心態和兒童沒有什麼區別。

    李白是個功名心很強的人,有著強烈的濟蒼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他明確自己能力,肯定自己的才學和智謀,為前途和理想,奔走呼號,這是當時的的時代性格和精神風貌。所以李白具有自我信任的人格特點。李白是真正具有真性情的人。她的率真,仗義,使他成為詩人而非政治家。偉大的詩人之所以不朽,就在於理想化,藝術化了詩意生活,盛詩意生活和詩意,現實給人們以精神的溫馨情感的陶冶,心靈的淨化。

    李白,其個性張揚的生命哲學也十分濃厚。他同情廣大下層人命的悲苦,也領悟到了生命的可貴,以及生命存在的價值,因此在他悠閒的整個生命歷程中他發憤圖強,努力進取,即使一生仕途艱辛,但是天道酬勤的思想權激勵差不斷前進,他相信生命的活力在於人生,釋放自己的激情與鬥志,因此他憑藉獨特的生命人格,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中,用自己的生命歌詠自己的靈魂。

  • 3 # 一聽加多寶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李杜”,李白本人更是開朗大方,說話爽快,喜歡飲酒作詩,喜愛廣交朋友。

    李白,是唐詩裡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詩人,也彷彿是偌大詩海里的最值得讚揚的一艘孤帆,他站在浪漫主義的頂端,俯視著大千世界,不堪入目的金錢、權貴,李白的心中只有酒和詩。

    李白不僅是一個詩人也是一個劍客,人稱大唐第二劍客,第一就是他的師傅,所以在他的詩中經常出現刀光劍影,也不足為奇了,詩句中總是讓人感受到由內而外迸發的劍氣。

    李白即是自傲的,又是卑微的,他一邊是看不慣那些靠著門第冊封得來的高官厚祿的權勢一派,一邊玩又是不得不放下自尊有求於那些人,一生都是那麼桀驁不馴。

    他有兩個理想:一是做宰相,輔佐皇帝創造太平的太平盛世;二是做一個帝師,就像當年的姜太公一樣。只可惜造化弄人,許多年裡,他一直在尋找機會,卻總是失之交臂。但是他心中的火焰從未熄滅。仕途不得志的他以詩下酒,“酒入豪腸”三分化成了劍氣,七分釀成了照在床頭的月光,即興一寫,就是半個盛唐。他的詩歌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昌盛,也揭露了統治階級不為人知的一面,表現出他對權貴的厭惡,這也是他為什麼隱居山林的原因了,反抗傳統的束博,追求自由理想的積極精神的人。寫了一篇篇驚人創作,流傳至今,成了一段佳話,讓後代人引以自豪與讚賞。

  • 4 # 周慕白1988

    他是唐代的最佳代言人;

    他是唐詩的第一張名片;

    他是“盛唐氣象”第一男高音;

    他是謫仙人、文曲星下凡;

    他是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超級大詩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沒有之一,人稱“詩仙”,與杜甫齊名,共同組成唐代詩人中的雙子星座。

    我們說過,按照慣例,詩人的名字都是很有來歷的,尤其是像李居士這樣的大詩人。

    據說,李白在週歲抓周時,面對眾多的物件,他只抓了一本《詩經》。真是個愛讀書的好孩子,孺子可教啊!不像我們如寶似玉的那位,抓周抓什麼不好,偏偏抓了一把女人用的胭脂釵環不放,難怪政老爹會生氣。

    看到小兒抓了《詩經》,可把他的父親給樂壞了,想自己的寶貝兒子這還得了,將來肯定能成為有名的詩人。此後,他便成天想著要給兒子取個好名字,免得讓後人恥笑自己沒學問。所以說李白他爹真乃神人也,都算準了以後兒子會名垂千古,雖然這時的李白還在吃奶。

    於是他想啊想,一直想到小李白都可以打醬油了——這年李白七歲。

    這年春天,老李先生面對滿目的春光,憶往昔,嘆今朝,心情此起彼伏,於是乎他想寫首詩,便喚來了妻兒,捻著鬍鬚說:

    我來寫一首春日絕句,但只寫兩句,剩下的你們母子一人一句:春風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開。

    李白的母親憋了半天終於憋出了一句:火燒杏林紅霞落。

    現在該輪到小李白了,只見他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開的李樹一指,脫口就來:李花怒放一樹白。

    真是個天才!

    他父親一聽,連忙拍手叫好,想兒子果然是塊寫詩的料。他越念心裡越喜歡,念著念著,他忽然想到,這句詩的開頭不就是咱家的姓嗎?而這最後一個“白”字用得大妙,虧這小子想得出來,真把個李花聖潔如雪的樣子給形容出了。他便給兒子取名叫“李白”。

    故事講完了,真假難辨。不過筆者個人認為,這種故事十有八九是瞎扯的,為了凸顯大詩人名字的非凡性,後世的人們杜撰杜撰也就不足為奇了。

    據《唐才子傳》說:“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說是李白母親有一次做夢,夢見了長庚星,接著小李白就出生了,因而就以這個給李白取名字。長庚星,也就是太白星,所以李白字太白。

    這個說法也比較扯淡。但賀知章贊李白為“謫仙人”,加上李白本身又愛修道,說不定我們的大詩人還真是那個太白金星下凡的。

    至於李白的出生地,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生於四川江油市青蓮鄉,另一種是說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後一種說法乃是郭沫若先生考證出來的,見於他的大作《李白與杜甫》。

    郭先生真是太殘忍了,要知道,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才出了這麼一個李白。而根據您的推斷,竟說他不是在中國出生的,而是在那個遙遠的中亞地區,碎葉城,即在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當時隸屬於安西都護府管轄。直到李白五歲時,其父李客才舉家遷到四川江油。這教李白的粉絲們如何受得了。

    關於這一點,李白自己說了,我本是隴西成紀人,乃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隴西成紀,即今天的甘肅省天水市。而李唐王朝早已將李暠奉為先祖,這麼一說,李白也算皇室宗親了,只可惜官方並沒有承認,因為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李白所說是否正確,當然,也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李白是在吹牛,要知道,李白先生得了一種不吹牛會死的病。

    那麼李白的粉絲們是如何開始認識這位偶像的呢?

    曾幾何時,當筆者還是個小孩時,小學的語文課本上就有那篇《靜夜思》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此外,還有一個很雷人的故事:

    說是有一天,小李白由於貪玩,不愛上學,便趁老師不在,翻牆溜出來玩了。他來到一個小河邊,竟莫名其妙地看見了一個老婆婆,而這個老婆婆呢,莫名其妙地在那裡磨一根很粗的鐵棒子。小李白就問她,她又莫名其妙地說要把它磨成繡花針。小李白頓感不可思議,那個老婆婆便說出了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她的話把小李白哄得一愣一愣的,於是乎,小李白終於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從此以後發奮讀書,頭懸樑,錐刺股,云云。

    這則故事見載於宋代祝穆的《方輿勝覽》,其扯淡程度跟中國國足勇奪世界盃冠軍有的一拼,但卻歷來被用於家長忽悠孩子,當然也只能忽悠忽悠孩子了。

    這是我們對於李白的最初印象,可以說是模糊不清。那麼李白的形象究竟如何呢?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他的顏值。

    在唐代,李白算是巨星級人物,死忠粉諸多,其中一位名叫魏顥的粉絲為我們描繪了李白的長相,他在《李翰林集序》中說:“眸子炯然,哆如餓虎,或時束帶,風流醞籍。”眼睛炯炯有神氣,張口便狀如餓虎,有時腰間束帶,便是丰神飄逸。什麼叫氣質,這就叫氣質。

    李白自己在《與韓荊州書》中則說:“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筆者推測,應該就是一米七左右的身高,但卻胸懷大志,非你我凡夫俗子可比。此外,唐代著名道士司馬承禎觀其貌,曾說“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

    綜上看來,李白個子雖不高,但儀表堂堂,氣質獨特,胸中大有丘壑,外在則有神韻。按照現在的標準來看,不是小鮮肉,也不是暖男,美男估計都懸,說顏值,那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在古時,鬍子才是帥哥的第一特徵,而李白就長有一束飄逸的鬍鬚。絡腮鬍子除外,那是土匪特徵。

    說到性格,李白那就比較鮮明瞭,簡單說來就兩個字:狂傲,也就是狂得要命,還經常喜歡冒泡,時不時還吹吹牛。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位李狂士的光輝歲月:

    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二十五歲的李白仗劍出川,經夔門,出三峽,開始漫遊天下,到處結交名士,推銷自己,寫了一堆的自薦信,寫得都極具個性,比如《上安州裴長史書》,只見其在最後寫道:

    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許門下,遂之長途,白既膝行於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觀國風,永辭君侯,黃鵠舉矣。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

    不錯,我李白是來求您的,但您若是在我面前擺臭架子,作威作福,就不要怪我拂袖而西去了,天下之大,王公大臣之多,何處不可以彈長劍?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這是在求人麼?筆者怎麼覺得是在威脅別人呢?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因玉真公主及賀知章的推薦,李白第一次走上了仕途,唐玄宗令他供奉翰林。

    真是不容易啊!混得大半輩子了,終於混出來一點名堂。這一年李白已經四十二歲了,自己的兩個兒女都能打醬油了。

    當時這哥們正閒居在南陵,一接到朝廷的徵召文書,那個高興的,估計當時笑得嘴都合不攏,連自己姓什麼都給忘了。從開元十三年到天寶元年,整整在外漂泊十七年,十七年啊,現在皇帝終於召見我了。李白仰天長嘯,想自己大展宏圖的時機到了,當即就冒泡說“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因此來到長安,做他的翰林待詔。就在這期間,他幹了幾件令他十分為之驕傲與自豪的事情,並在以後的歲月裡,他動不動就拿這些事情跟隔壁的大媽吹牛,說想當年我李白如何云云,具體來說,就是“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之類的。隔壁的大媽還不信,李白很鬱悶,又找隔壁的大叔吹牛去了。

    其實,李白還真沒有吹牛,這些事他還真幹得出來。不就酒喝多了吐在了龍巾上嘛,他要不給咱龍巾咱當時就敢吐在金鑾殿上;不就讓皇帝親自為我調羹嘛!那是他願意,誰讓咱老李詩寫得好呢!不就讓那個貴妃給咱捧個硯臺嘛!管她什麼楊貴妃李貴妃的,別人想捧咱還不讓她捧呢;不就讓那個高力士給咱拖個靴子嘛!一個不長鬍子的傢伙,咱還嫌棄他呢,能為咱老李脫靴子那是他的福分。

    可結果呢?李狂士看別人不順眼,別人看他那就更不順眼了。人家高力士早就看他不爽了,咱老高雖然身體不怎麼健全,但好歹也是個宮裡的總管,要我給他脫靴子,我高總管從來就沒有丟過那樣的人。他李白算老幾,一個酒鬼,不就會寫幾首破詩嘛!

    終於,這個不長鬍子的傢伙,就在楊貴妃面前陰陽怪氣地說:“娘娘啊,您是不知道,那個李白對您可是大不敬啊!”一邊說一邊還翹起個蘭花指——沒辦法,這是職業特徵。

    楊貴妃疑惑道:“怎麼大不敬了?”

    高總管便接著說:“您真不知道啊?那個李白在那首什麼《清平樂》的詩中,把尊貴的您都比作趙飛燕了,您可知道,這個趙飛燕可不是什麼好東西。”

    楊貴妃一聽,好像是這麼個回事,便出離憤怒了,好你個李白,要姑奶奶給你捧硯臺也就罷了,還把姑奶奶我跟那個人相提並論,真是豈有此理。

    此後,每當唐玄宗要授官給李白時,楊貴妃總是會站出來說:“那個人,就是一酒鬼,那能做官呀,會誤國誤民的。”她們家楊國忠倒是不會誤國誤民。

    玄宗皇帝哪裡經得起這位楊美人的枕邊風,於是,李白仍舊做他的翰林待詔,天天就是喝喝酒,再寫寫詩,供皇帝娛樂,要不就耍耍酷,讓高力士給他研墨。

    可是這與李白那遠大的抱負相差甚遠,要知道,李白的自我期許那一直都是很高的,覺得自己有天大的本事,就是不讓他發揮,一旦讓他發揮出來,那還了的,什麼諸葛亮、管仲、樂毅等人,統統靠邊站,狄仁傑、姚崇等人那就更不用說了。

    李白因此很沮喪,覺得自己沒有被重用,覺得自己那天大的本事沒有發揮出來。對自己的工作越來越覺得無趣,也越來越消極怠工,一下班便去喝酒,一喝酒就變得更加狂傲。他一個人喝還覺得不過癮,就與當時的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張旭等八個人,搞了一個小派對,叫“飲酒八仙人”。

    從此以後,李白就找到了組織,常常爛醉如泥地倒在人家酒店裡,賴在那裡不起來,還說夢話,估計是在吟詩。而那些宮裡的內侍們,每次都得找老半天才找得到他大李學士,他醉醺醺地來到金鑾殿上,老不樂意了: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飲中八仙歌》其一

    玄宗皇帝受不了了,加上還有楊貴妃的枕邊風,最終,唐玄宗想讓他滾蛋。

    而這時的李白也不想陪這位皇帝玩了,便辭職不幹,準備撂挑子走人。

    李白便把這些金銀珠寶裝進麻袋裡,扛在肩上,依舊遊山玩水去了,不陪你們玩了,長安不好玩。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關於李白這一次翰林待詔的經歷,各種八卦週刊描繪得那是生動而細緻,如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李肇的《國史補》等,以上便來源於古代八卦週刊通行的版本。鑑於史料有限,真實的情況已不得而知。但有幾點需要指出的是:當時的楊玉環並非貴妃,而是以一名道士的身份陪侍在玄宗左右,而高力士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壞人。

    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初春,李大學士黯然地離開了長安,一路東行,又開始東遊西蕩,又開始廣結名士,滿世界地去尋仙問道。

    有一次,他又喝醉了,迷迷糊糊的,準備去登華山,還騎了頭瘦毛驢,估計當時是倒著騎的,學人家張果老。一邊騎著一邊嘴裡還唸唸有詞,不知是在吟詩還是在那裡胡說八道,估計當時還說了一些反動的話。這時,他正巧經過華陰縣的縣衙門口,縣衙老爺可不認識他是李白,當即就把他給抓到公堂上來了。

    只聽驚堂木一響:“你是什麼人,也敢在此這樣無禮。”

    當時李大學士喝得醉醺醺的,也不理他,只微微一笑,便說:“拿筆來!”

    只見李大學士在上面寫到:“李某嘔吐後,曾經讓皇帝用手巾給我擦嘴,吃飯時,皇帝曾親手為我調勻肉湯;李某寫詩時,楊貴妃在一旁捧著硯臺,高力士曾經幫我脫過靴子。在天子殿門前,尚允許李某縱馬賓士,如今在你這小小的華陰縣衙門口,卻不讓我騎驢高歌?”

    縣令看到,又驚又愧。“原來是李大學士啊!下官這廂有理了,這都是誤會啊!”

    李白大笑而去。

    以上就是李大學士的光輝事蹟了。

    很明顯,李白是不適合當官的,可他自己覺察不出來,非但如此,他還總以為自己能夠出將入相,拯救黎民。他終其一生都想著做官,整天做夢都想著這個事情: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比如《與韓荊州書》就是這樣,他先是拍了一通人家的馬屁,再說自己有多麼多麼了不起。可人家韓荊州沒理他,韓荊州是識貨的,也就是說,你李白還真不是當官的那塊料。

    那什麼人才稱得上是當官的料呢?依筆者愚見,必須得具備三個基本條件:首先你得務實,做官可不能像寫詩那樣,任由你天馬行空,隨心所欲;其次,你得懂得儒家的中庸之道,為人要謙虛謹慎;最後,你必須要有一顆堅強的心,通俗一點就是,能忍耐,臉皮夠厚,有腹黑之心。

    顯然,李學士是不行的,就以他那個樣子,以上三條他一條都沾不上邊。那李白究竟適合幹什麼呢?

    客觀來講,李白除了當官以外,樣樣都玩得很不錯,尤其是像吹牛、喝酒、遊蕩、修道、舞劍,甚至於交交朋友什麼的,那都是很值得後人去學習的。吹牛與喝酒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知道。

    縱觀李白的一生,其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漫遊中度過的,這就是遊蕩。

    唐開元十三年,二十五歲的李白就隻身離開了故土,開始他的遠遊,一直到他去世。他一生共到過無數個地方,在這裡筆者就不一一列舉了,可以說他的足跡遍佈了大半個中國,實在是腳力非凡。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既不能坐飛機,又不能乘火車的,登山還坐不了纜車。可是就這樣,李白還是憑藉著濃厚的興趣,遊遍了各地的名山大川,還寫了一堆詩,而往往這些詩都是極具價值的。現在的很多名山勝水都拿李白來說事,說某某年某某月,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到此一遊,還寫下了某詩,成為了各大旅遊景點的最佳代言人。

    那李白為什麼“一生好入名山遊”呢?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詩人李白還有一個愛好,這就是尋仙修道。仙人嘛,虛無縹緲,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我們還都知道,李大學士不光腳力驚人,而且還精通劍術。他不僅被後世的人們稱為“詩仙”,而且還被稱作“詩俠”,詩人中的俠客。因為此人動不動就喜歡“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而且他的劍術那還不是一般的高,那是相當的高。這就是舞劍。

    在當時,人們把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以及裴旻的劍舞稱之為“唐朝三絕”,這個毋庸置疑。可據權威部門推斷,李白的劍術僅次於裴旻。也就是說,百曉生兵器譜排行榜上,李俠客排名第二,比小李飛刀排名還要高,絕對可以跟令狐大俠的獨孤九劍比劃比劃。

    有一次,李大俠就把他那絕世的武功給用上了,那是在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第一次來到長安。初來咋到,京城裡的有些江湖規矩他自然不懂,於是就出問題了:在長安北門外,李大俠與一夥鬥雞徒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和對峙,被大批鬥雞徒圍困。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當時雙方都拉開了架勢,準備開打。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李大俠勢單力薄,只他一個人,而對方卻有著幾十號人,個個都凶神惡煞的,準備好好教訓一下李大俠。面對如此眾多的強敵,李白毫不畏懼,準備一個人單挑這一批人。這時,他的好友陸調衝出了重圍,火速撥打了110,御史臺大人便馬上派兵過來了,一場惡鬥才沒有發生,李大俠最終才得以倖免於難。

    可是李大俠後來說了,要不是你陸調跑去報警的話,我早就把那些人給揍得滿地找牙的,讓他們見識見識咱老李的“醉劍”。

    當時的長安,鬥雞徒多是那些禁軍計程車兵,他們的後臺則是那些頗有權勢的宦官,雖然沒有實權,可是卻深得皇帝的寵幸。長安北門外接近皇宮,這夥鬥雞徒的背景,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說,李大俠實在是一條好漢,能夠不畏強權,敢於同惡勢力進行鬥爭。

    此外,李大俠還很講義氣,豪爽大方,一擲千金,比如說,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東遊揚州。在那裡,他見到了不少的落魄公子,覺得他們很是可憐,便慷慨解囊,救人於危難之中,不到一年的時間,竟散金三十餘萬兩,而他自己呢?卻由一個大富豪變成了窮光蛋。但他卻不在乎,他說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所以,他在常年的漫遊中結交了不少好友,比如孟浩然、元丹丘、王昌齡等人,甚至於桃花潭的農夫汪倫。所謂“田園有宅男,邊塞多憤青,詠古傷不起,送別滿基情”,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李白那些基情滿滿的送別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金陵酒肆留別》

    這就是交友。至於他跟杜甫的相遇以及友誼,歷來都被文學史上稱之為千古佳話。

    這二人於天寶三年在洛陽碰上了,當時李白很失落,杜甫在洛陽求官無門,也很失落。於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下可有了彼此訴苦的物件了,兩人那是一見如故,就有了一些交情。

    後世的學者們激動了,唐詩的愛好者們激動了,壯懷激烈,仰天長嘯,想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終於會面了,而且還居然成了至交好友。

    下面筆者要潑一盆冷水,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筆者個人認為,他倆的友情有限。

    首先,這二人的性格很不一樣,一個很灑脫,一個很愁苦;一個整天渾身充滿了精力,到處拜訪神仙,一個整天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在那裡憂國憂民。其次,這二人的詩風也相差甚遠,一個是浪漫主義,一個是現實主義;一個是詩情縱橫,一瀉千里,一個是斟酌再三,反覆苦吟,就因為這個,李白還嘲笑過人家杜甫;最後,當李白名揚天下時,那時的杜甫還真是有點藉藉無名。要知道,人家李白可比杜甫大十一歲,在李白麵前,杜甫那就是小弟弟級別的。

    說實話,李白對於這個詩名不及自己,性格跟自己又不沾邊的人,其友情是有限的,根本就不是有些書上所說的那樣,又相遇相知,又情同手足。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我們從李白與杜甫的詩歌數量上來看,就會發現,杜甫寫關於李白的詩,總共有十幾首之多,諸如《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等等;而李白就很不夠意思了,總共寫關於杜甫的詩有且只有三首。要知道,那個住在桃花潭的汪倫,只不過款待了李白幾日,他就一口氣為人家寫了三首詩。

    也許有人要問,那說不定是李白的詩歌散失了許多呢?但也可能沒有散失啊!而且從杜甫的詩歌我們可以看出,那是首首飽含深情;但李白卻沒有如此,最深情的莫過於這首《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由此可見,杜甫對李白那確實是感情至深,既是“懷”又是“憶”的,連做夢都還夢見了人家。而李白對人家呢?那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好,我們再來看一看李白的泡妞水平,有請李白的四位老婆閃亮登場——不錯,李白的一生,總的說來,過得還是有滋有味的,他先後有過四任老婆:

    第一個老婆,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晃晃悠悠地晃到了湖北的安陸,經過兩個“紅娘”胡紫陽和馬正公的牽線,娶了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這一年,李白二十六歲。

    其實,這哪裡叫娶,壓根就是人家的上門女婿,也就是倒插門。此後,李白一直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中,混吃混喝長達十年。雖說是寄人籬下,但不羈的李白還是抱著很負責任的心態去對待的,而且還有了一兒一女,兒子名曰伯禽,女兒名曰平陽。不過可惜的是,這個老婆在他們結婚十年後便去世了。

    第二個老婆,開元二十七年,也就是距第一個老婆去世一年以後,李白憑藉他那帥氣的造型以及迷人的微笑,很快就泡到了一個姓劉的女子。這次的結合,嚴格意義上來講,也不算是娶,他倆沒有辦手續,只能算是非法同居,因此稱她為李白的情人更合適。

    讓人感到搞笑的是,這個姓劉的女人竟瞧不起李大詩人:這個沒本事的傢伙,既沒車又沒房的,晚上動不動還不回家,還經常出去喝酒亂花錢,寫的什麼破詩又掙不了稿費,憑什麼讓老孃跟著你啊!於是,她把李白給甩了。李白很生氣,在詩中稱呼她為“愚婦”。

    第三個老婆,唐天寶四年,李白被皇帝賜金放還,便揹著一大麻袋金銀到了山東任城。這時候的李白,寂寞空虛冷,需要知己,尤其需要紅顏知己。最終他結識了一位婦人,兩人那是一見鍾情,據說也沒有領證。

    這個老婆,為他生了個小李白,名曰頗黎,李白很感動,便拿出麻袋裡的金銀,買了大量房產田產交給老婆大人管理,可見對她十分信任。可惜就在他們結婚五年之後,這個老婆又不幸亡故。

    最後一個老婆,唐天寶八年,公元749年,李白又晃到了河南開封,在這裡,他結識了武則天時的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

    要說這個李白,那還真是豔福不淺,要知道,這時候的李白已經年近五十了,而宗小姐呢?年齡應該還小,這就有點老牛吃嫩草的意思了。而且在很多的史料記載中,都說這個宗氏是一個才貌俱全的大家閨秀。

    至於這對老少配是如何認識的,這裡還頗有些浪漫的味道:說是有一次,李白在一個叫梁園的地方喝醉了,醉酒以後詩興大發,便揮筆在牆上寫下了一首詩——《梁園吟》。寫完以後,又學起了人家孫猴子,找了個牆角撒了泡尿,然後提著長衫歪歪倒倒地就走了。走過之後不久,宗小姐帶著僕人也來到了這裡,便看見了這首詩,看完以後那是傾倒不已。

    這時,正好梁園的保潔員也看見了,“這是哪個酒鬼寫的,什麼破詩,把我的牆都給弄髒了。”準備馬上把它給擦掉。宗小姐不讓他擦,他偏要擦,說不擦的話,被園主看到了會扣他工資的。無奈之下,宗小姐只好花千金買下了這面牆壁,這也就有了“千金買壁”的佳話。

    據說這位宗小姐還是個道教信徒,這就與李白志同道合了。在李白下獄時,宗夫人多次相救。毫無疑問,李白很喜歡最後一個老婆,而且還為她寫了不少詩,比如《秋浦寄內》、《在潯陽非所寄內》等。.

    關於李白是如何入獄的,這就要說說他晚年時候的事情了:

    要知道,這個永王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確切地說,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對什麼有想法呢?皇位。只可惜,當時的太子李亨已經登基,是為唐肅宗。既然名正言順當不成,那就只好搶了。他要跟他的哥哥李亨來爭奪這個皇位,反正當時天下大亂,誰手上有兵誰就是皇帝。

    後來,永王兵敗被誅,李白自然也就受到了牽連,被下潯陽獄。

    在獄中,李白寫信求助已經發跡了的高適,確切地說,永王李璘就是被他高適給滅的。高適沒搭理他,也不敢搭理他。當時的御史中丞宋若思之父宋之悌與李白是故交,宋若思便出手相救。

    出獄後的李白大喜過望,當時的兩京俱已收復,李白認為自己大展拳腳的時候到了,便作《為宋中丞自薦表》,再一次吹噓自己。誰知這時的朝廷念念不忘安史之亂,便秋後算總賬。親愛的李白先生也受到了牽連,被判流放夜郎。

    這是長流,我們的大詩人將一去不復返。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李白行至巫山時,朝廷因關中大旱又宣佈大赦天下。李白又重新獲得自由,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便是在重獲自由時所寫。看來還是上天有眼。這一年為公元759年,李白五十九歲,已近暮年。

    李白一路順江而下,不久便來到了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漢市江夏區,由於他的好友良宰正在那裡做太守,李白便在他那裡逗留了一段時間。

    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已經相當窘迫了,不得已只好投奔了他的族叔李陽冰先生,李陽冰當時正在當塗當縣令。

    唐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他把自己的詩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後,與世長辭,一代大詩人就此隕落,終年六十二歲。

    關於李白之死,歷來有三種說法,一說是醉死,二說是病死,三說是溺水身亡。

    第一種見於《舊唐書》,第二種多為史學家考證得出,而第三種則多為民間傳說,說李白在當塗江上飲酒,醉了以後,跳入水中撈月而溺水身亡。想來大詩人的死法跟一般人是不一樣的,但無論如何,李白都結束了他那傳奇的一生。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詩的最高峰,他的詩歌對“盛唐氣象”做出了最完美的詮釋,對後世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李白的詩歌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寫他那實在不一般的獨特個性,同時想象力還極其豐富,甚至誇張。

    我們來舉幾個例子,比如他寫燕山的雪花,他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燕山的雪花就如同草蓆那般大,你說這雪花真有那麼大嗎?這還不把那個軒轅臺給吹倒了?再比如“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敢問一句,你李兄究竟住在哪上面?難不成你住在了珠穆朗瑪峰之巔?還比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他的頭髮要是再長下去的話,恐怕就可以繞地球幾圈了。

    可謂是誇張到了極致,也可以說都是神來之筆。

    當然,李白的很多詩都以豪情奔放著稱,同時又清新飄逸,一瀉千里,有的竟如同是口語一般,比如七絕: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北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客中行》

    唐人擅七絕者眾多,其中以李白和王昌齡最為傑出,乃是有唐一代無法逾越的兩座高峰。

    再比如樂府詩: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吳歌·秋歌》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關山月》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將進酒》節選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蜀道難》節選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遊天姥吟留別》節選

    像這樣一氣呵成、不事雕琢的完美詩歌,像這樣想象瑰麗、語言奇絕的絕美詩句,也只有李白才寫的出來。

    所以,杜甫才說:“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他還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中唐的韓愈也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中國寫詩最多的人,不是我們的大詩仙李白,也不是詩王陸游,而是那個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他老人家活了八十八歲,共作詩四萬餘首,這樣一算,平均每天一、二首,單從數量上來看,簡直就是一部《全唐詩》。如此高產的一位詩人,其質量實在不敢讓人恭維。但據和珅同志說,他老人家的詩遠在李白之上,搞得乾隆皇帝都不好意思。當然這是拍馬屁的話,是信不得的。

    後世的很多人都把李白作為偶像來頂禮膜拜,那麼李白的偶像又是誰呢?究竟是哪一位能夠得到詩仙的膜拜呢?

    說來可笑,李先生的這位偶像就是山水田園詩人謝眺,這個人乃是南朝時的詩人,與詩人謝靈運並稱為“大謝小謝”,人家謝靈運還是“大謝”,他謝眺只是個“小謝”。可偏偏就這麼個人,居然得到了大詩仙李白的青睞。沒辦法,人家王八看綠豆,對上眼了。所以,清初的著名詩人王士禎就說了,他李白那是“一生低首謝宣城”,謝宣城指的就是謝眺,他曾經當過宣城太守,所以世稱“謝宣城”。

    至於李白對詩歌的貢獻,筆者就不多說了,總之,非常大,大到後世的詩人沒他就活不了這種地步。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余光中《尋李白》

    千古之後,再無李白,千年之間,唯此一人!

  • 5 # 獨腳兔小姐的光影時刻

    李白,何許人也?一個出身巨賈之家,樂善好施又疾惡如仇的天生詩才;一個兩眼漆黑,恃才曠物的政治庸才。

    李白出生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當時是唐朝安西都護府的管轄範圍,那他如何能從偏遠西域逐步遊歷全國呢?

    說他刷臉靠才華是不足為信的,因為他遊歷的標準,絕對不是窮遊。

    李白自己也說過,“囊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的樂善好施,花錢如流水的土豪行為。沒錯,只是因為人家有一個開銀行的爸爸,而且據說這只是副業之一。

    但人家並不張揚,李白老爹為了不讓兒子受到末等出身的影響,從來不主動與兒子聯絡。但這不影響李白缺錢的時候,就到自家的錢莊櫃上取錢消費,所以,說杜甫是窮困死的,我們要生出敬畏之心。說李白是窮死的,這簡直是對唐朝發達的錢莊制度的侮辱,這分明是安史之亂的鍋,戰爭使經濟制度崩塌,才讓富二代李白窮困病死。

    有人說李白曾經殺過人,《俠客行》是有現實依據的,私以為在律令完善的盛唐時代,作為一個文化名人,常常交結王侯的上流知識分子,這一點還是存疑的。但他的劍術武功造詣確實很高,畢竟是15歲就開始學習劍術,號稱遍幹諸侯,大唐劍道中的亞聖。

    同時它是經過官方認定的修道之人,和和尚受了戒一樣,受過籙的,也領著他的迷弟杜甫灰頭土臉的在山裡煉過半年重金屬。最後杜甫主動不幹了,意識到了自己還要養家餬口,不能繼續陪著這個謫仙做長生不老的美夢。

    才子多風流,他明確有據可循的情感經歷一共有四段,其中有一段類似於現在的試婚,自由同居,最後兩人發現不合適,作為男方的李白留下金銀珠寶主動退場,兩人還育有一子,相傳智力十分堪憂。

    政治方面,曾經人家也是作為天才被唐玄宗捧在手心裡,力士脫靴,國忠研墨,甚至數九寒天一眾妃嬪為他呼氣呵筆。但君王的忍耐程度是有限的,於是我們立志要做大官,輔佐君王實現河清海晏的李白,猝不及防,後知後覺得就被重金賜還了。

    如果他只是在詩裡為自己不能當官而罵當官的,我們還真說不了人傢什麼,吃葡萄葡萄還不讓我說葡萄酸呢?但他作為唐玄宗官方認定的文化名流,竟然在隱居之後出任永王李璘的幕府,這就實在是一個蠢字都無法總結的了。

    這是在赤裸裸的打唐朝中央政府的臉,永王王府看上的恐怕不是他那自以為是的政治才華,實則是在收買文化輿論與正統抗禮。按理說永王兵敗,殺了他還真不多餘,太上皇不要面子的嗎?然而但積一善必有厚報,人家在郭子儀落魄的時候伸出過援助之手,郭子儀知恩圖報才讓他保住了性命。

    李白,為自己取了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文藝雅緻的青蓮居士的雅號。

    卻一輩子都在紅塵人事中受盡磋磨,勝在心胸闊達,能夠自我排解。

    若是放在當今,還是可以做一個開著法拉利,卻有著院系教授才華的極品網紅。但在當時也只不過是一個滿腔不平的政治小白。

  • 6 # 人生代代只相似

    問到李白是位怎樣的詩人?大家都會不假思索說出“浪漫主義詩人”,然而何為浪漫主義詩人,卻是我們沒有深究的。

    詩品即是文品。明白了什麼是浪漫主義,也懂得了李白。

    極度誇張

    比如:《將進酒》一開頭:“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對著鏡子傷悲自己的白髮。早晨還是青絲到了晚上就白了一頭。

    對生命的易逝,人人都是隱隱擔憂卻又無可奈何的。李白沒有感情鋪墊,一開頭便直抒胸臆。並抓住這胸臆,使勁兒誇張。將本來就短暫的青春說的朝夕間便要失去似的。一下子抓住了人的人隱憂,將其放大了並在放在臺面上。

    再比如《蜀道難》,開篇就疾呼:“上蜀道難啊!比上青天還難啊!”接著又是誇張蜀道跋涉攀登之艱難。即使是善於高飛的黃鶴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於攀援。何況人類呢?

    透過李白的詩來看,他內心有著濃烈的感情,一上來就要傾吐出來。必須透過無所顧及的想象和極度誇張,才能表達出感情的濃烈。詩氣盡管大氣磅礴,可作者給人的印象就有些狂傲不羈了。

    非凡自信

    從“天生我才必有用”到“我輩豈是蓬蒿人”可知,李白對自己自視甚高,高的有些不切實際。曾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裡談到自己的理想是謀劃帝王的統治之術,願為宰相。使天下安定,神州清平、統一。你瞧!這多麼富有浪漫情懷的理想。縱然有詩歌之才卻不見得有治世之才啊!後來被“賜金放還”也正說明了,李白的個性無法在官場遊刃有餘。

    儒家、道家思想的交織

    人的性格總是多面又複雜。李白渴望在官場有所作為代表了他性格里儒家“積極入世”的一面,與此同時也多次尋仙問道。有一次,知名粉絲杜甫來拜訪李白,李白就帶著杜甫去尋仙人、找仙人、煉仙丹,中途還遇到了高適。三人結伴尋仙問道,耗費了大半年,結果肯定是啥也沒尋到。

    以及每次不如意後所做詩句都表達了自己渴望“遺世而獨立”的人生理想。比如“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都表達了自己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

    總的來說:

    一方面渴望自己能治國安民,為國效力。另一方面受到打擊和挫折後又心生退意,沒能越挫越勇。加之本人才華橫溢,總會有些恃才放曠,不易服人。直至生命的終點,終究也沒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 7 # 雪無痕3

    詠李白

    仗劍載酒走天涯,

    豪飲狂歌太瀟灑。

    人間詩仙幾世有?

    落魄樽前嘆才華!

  • 8 # 社會如我姐

    有才華,又憤世嫉俗的詩人

    有野心,又懷才不遇的小官

    就是今天的一個不得志的文藝青年

  • 9 # 探花郎丿

    大家都知道的我就不說了,李白在詩歌方面確實是一位天才,配的上詩仙的稱號。記得初中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看過專門講李白的影片。大概內容是,李白是一位詩歌方面的奇人,但他的理想卻和天下大多文人一樣,想考取功名,成為治世明相,但上天是公平的,在詩歌上他是詩仙,但朝中之術他卻不行。這一點唐玄宗也是看出來的。所以變不重用他,這才有了高力士拖靴 天生我才必有用 等膾炙人口的佳話。

  • 10 # 如是我聞7458

    不知道你關心的是哪一面。簡單說,論天賦才華,中國歷史文化第一人,千年一遇。論個人品格,做人能算價格吧,比較重視友情,但揮金如土敗家子,為人狂傲極端自我,絕對不是一個值得交往的人,只能當偶像崇拜。至於政治能力,絕對是個政治白痴。

  • 11 # 橙哥雜說

    李白,字太白。因母親夢到長庚星後出生,就取了這個名字。

    他十五歲就能通曉五經,曾夢到自己的毛筆筆頭能開出鮮花,之後因詩文詞采富麗、感情奔放而名聞天下。喜歡道家的縱橫之術,還好擊劍和任俠。不吝惜錢財,喜好施捨。又客居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住在徂徠山中,每日一起沉湎飲酒,號稱"竹溪六逸"。

    天寶初年,他從蜀地去到長安,本領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詩文獻予賀知章披閱,賀知章讀到《蜀道難》的時候,感嘆道:“子謫仙人也。”接著兩人終日以詩酒為樂。

    賀知章把他推薦給唐玄宗後,被奉為翰林,“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且越來越狂傲放縱,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號稱"飲酒八仙人"。

    因得罪了楊貴妃,唐玄宗每次想賜官予他,都被阻止,以致李白有志難伸。於是,他懇請還山,玄宗賜了他黃金,他便遊歷四方去了。

    安史之亂後,因曾參加永王李璘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

    乾元二年,李白獲赦,經歷長期的流離輾轉,終於獲得了自由,“千里江陵一日還”,愉悅之情、浪漫之意寓於詩句。

    晚年生活窘迫,貧病交加,不得已投靠族叔李陽冰,好黃老之學,以休養生息。

  • 12 # 樂不思薯

    李白是一位詩歌天才,但在世俗生活中卻是個白痴,人稱謫仙人。也正是因為他的狂放不羈,自由浪漫的性格才成就了詩仙的稱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說謝霆鋒終結了四大天王時代,那時候的他到底有多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