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分享的窗簾人
-
2 # 任十三讀史
唐朝以胖為美,這個邏輯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大家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傳說有些胖。但實際上,楊玉環並不胖,人家那是豐不露肉,而且是膚白貌美人人誇。
看看詩仙李白描寫楊玉環的詩就知道了。“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趙飛燕是誰?漢朝著名的大美女,和妹妹趙合德一起侍奉天子,榮寵冠絕後宮,是個瘦美人。
如果楊玉環真是個胖子,那李白就是睜眼說瞎話。可實際上,李白是個眼裡不揉沙子的主兒。民間現在還流傳著“力士脫靴,貴妃磨墨”的故事呢。要他阿諛奉承說假話,恐怕不太容易。如果李白是反諷,那唐玄宗、楊玉環又不是傻子,怎會看不出來。如此只能說明,無論是唐玄宗還是楊玉環都認為趙飛燕的比喻還是比較貼切的。
另外,再看看大詩人白居易對自己最喜歡的兩個女子的描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小蠻的腰是什麼樣?那是盈盈一握、楊柳依依的感覺啊。如果需要兩臂環抱,白居易估計直接就鬱悶了。因此,說唐朝以胖為美,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很多人有這樣的錯覺,也有可能是從唐朝的繪畫和書法藝術中得出的錯覺。但這不過是藝術家自己的風格不同罷了,不足以成為一個時代的整體審美。唐朝繪畫既有閻立本那樣的風格,也有吳道子的“吳帶當風”;書法既有顏真卿的雍容高貴,也有歐陽詢的法度森嚴。所以從藝術方面得出以胖為美的結論也是不恰當的。
而且我們現在說瘦,那也是要瘦不露骨才行。瘦骨嶙峋的美女也有點恐怖,而且往往都營養不良,和我們這個幸福的時代格格不入。
其實歷朝歷代,大家喜歡的都是身材勻稱,面板細膩,容貌嬌美的女子。這一點與現代人並沒有什麼區別。
-
3 # 子夜羌笛
從現在出土的唐三彩為代表的唐代陶俑人物來看,唐朝確實是一個推崇豐滿或者也可以說胖碩為美的時代。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兩點。
其一,唐朝是一個上承隋朝的大一統王朝。這個王朝的特點就是民族眾多且相互融合。因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原本是北周的大將,故短命的隋朝實際上繼承的是北周的衣缽。北周本是南北朝時期統一中國北方的北魏鮮卑人後裔。鮮卑人的祖先,即是來自北方草原上的遊牧部落。這些以遊牧為主的少數民族在飲食上和中原地區以穀物為主食的漢人不同,生在苦寒之地的他們主要是以肉食為主。因此,他們在體型上自然是比中原漢人更為高大和壯碩。強壯的身體使得他們可以抵禦自然界的嚴寒之外還能夠確保他們在戰鬥時具有力量方面的優勢。這些大量食肉且身高體壯的鮮卑人自然不會以纖瘦為美。唐朝又是一個比北周和隋朝更加開放,民族組成更加豐富的朝代,自然會更加推崇壯碩、肥美的審美觀。甚至連開國皇帝李淵的獨孤皇后(唐太宗的生母)和唐太宗的長孫皇后都是鮮卑人,這樣的審美觀必然就更容易使人理解了。
鮮卑人騎射壁畫
唐太宗:李世民
其二,唐朝是中國封建時代自漢朝以來的第二座高峰。富庶的唐朝不僅物產豐富可以生產大量的糧食,還經常透過西域的絲綢之路等商貿通道以貿易的形式從西域、南方少數民族以及北方的遊牧民族那裡交換到許多的肉類、水果、乾果等食物。人民的生活飲食水平高了,體重自然也會往上漲。身體肥胖的人往往還會被人認為是經濟條件較好的上流人士。從出土的唐三彩及唐代壁畫來看,唐朝皇帝以及王侯將相等大都是肥胖之人。
唐三彩:貴婦人
楊玉環
而宋朝以後以瘦為美,我認為很可能也是因為人口大量激增,食物逐漸開始短缺。且大量的漢人都是以數量不多的穀物為食,脂肪及蛋白質攝入嚴重不足。瘦子的人數多了,自然也就習慣以瘦為美了。
-
4 # 陽高快樂
唐代人以胖為美,與衣服沒有必然關係。
唐朝人以胖為美,當代人以瘦為美。當代的女生尤其以“A4腰”、“錐子臉”為美;唐代的女生卻以豐盈的體態、寬大的臉龐為美。在我們當代人的眼中,唐朝古畫中所勾勒的美女,幾乎都是標準的胖子,為何唐代人卻認為她們是美女餒?
原因一:物以稀為貴。由於古代生產力相對落後,導致普通百姓溫飽都成問題。即使在唐朝盛世,大多數普通百姓也只能生活在溫飽線上,致使人們普遍比較瘦。看慣了瘦子的世人,對瘦子早已“審美疲勞”了。若這時出現個胖子,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認為此人長相非凡,身形俊美。——這就像常喝白開水、很少喝奶的人,他們認為奶比水珍貴;而在缺水地區、天天以奶代水的遊牧民族中,他們認為水比奶珍貴一樣。
原因二:健康的飲食。唐代的胖女生,大都比瘦女生健康。由於各種致人肥胖、危害人體健康的新增劑,在唐代還沒有被髮明,所以那時的胖子基本不是“虛胖”。那些被純天然、無公害食物餵養的女生,堆積在體內的是真正的“食物精華”。她們身強體壯食慾好,方能體胖;她們心性寬厚人緣好,方能體胖;她們腸胃健康吸收好,方能體胖。——唐代女生的胖,是相對於瘦弱而言的“壯實”。
原因三、民族血統的原因。唐朝皇族有鮮卑血統,保留有遊牧民族崇尚壯碩之美的傳統;唐朝人豐衣足食,能敞開肚皮大吃大喝,所以體格肥壯;唐朝是開放、包容的時代,人們心但並不是越肥越好,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胖胖的女生。
唐朝人在審美上與當下人有著迥異的審美觀,有審視女性“以肥胖為美”的說法,依據主要有楊貴妃的體態“素有肉體,至夏苦熱”,及“燕瘦環肥”的名言。以及唐代宮廷繪畫和仕女畫中的女子形象等。
透過唐人獨特的審美眼光,不難看到當時崇尚的“豐肥濃麗、熱烈放姿”絕不單純是女性體態上的豐肥,穿著上的袒露。可以說,這種審美取向是一種全方位的審美理念,所體現的是一種力量型的、開放相容的文化視野。
原因四、衣服的凸現。唐朝時,紡織業較先進,絲綢綾羅應有盡有,品種繁多,顏色靚麗。尤其在宮廷裡,女性穿著的衣服較薄,顯得很豐滿,很豐腴,所以給後人留下了“胖”的影響。
原因五、審美觀念的變化。皇室成員就以胖為美。李姓本來就是一個少數民族的姓氏,李家天子本來就是北方鮮卑族血統,你看看李世民多麼肥壯,自然也會選擇那些高大胖美的妃子,而且唐代開國以來的帝王選妃無不是以豐滿為首要標準,武則天、楊貴妃都是這樣的美女。唐代的石刻、畫像、瓷器無不體現著一個特點,甚至是雙下巴的美女。只要仔細看一下唐朝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不難發現,畫中的宮女、仕女,根本算不上肥胖。《步輦圖》中的九個宮女,簇擁著李世民緩緩而行,有抬輦子的,有打傘蓋的,有舉扇子的。從畫中看走路還是輕盈的。《簪花仕女圖》中的女子大約是身份較為高貴、年齡稍大一些的緣故,身形略顯豐滿。
唐朝的以胖為美其實更多指向的是“健壯”而非“肥碩”,再加上熱衷佛教所形成的藝術加工、以及野史對於唐代豐腴美人的過分渲染,使得唐代“以胖為美”的觀念,成為了一個美麗的誤會。
-
5 # 果銳娛樂
以胖為美,是後人的錯覺,這本身是個偽命題。偽在何為胖?唐代長安是世界中心之一,豐腴美麗是必然的潮流和趨勢,瘦骨嶙峋代表著不健康,已然不美麗,而豐腴與胖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故唐之豐腴,非胖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唐代絕對不以瘦為美。
佐證如下:
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身腴而白皙,但是沒有證據表明她就是胖子,宮廷少婦的身形以雍容華貴為追求,明皇也不是個瞎子,怎麼會容忍一個心寬體胖的寵妃,故玉環之美,在乎雍容間見身段,那是最頂級的誘惑力。
證據之二:
詩仙李白曾有過形容女子纖美的詩句,寫的竟是漢朝第一美趙飛燕,此詩也正代表了唐代第一KOL的審美標準,玄宗和玉環自然不會由著李白在一個胖貴妃面前歌詠瘦飛燕。李白豈不是找死?
證據之三: 白居易的“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有人說,這是小蠻的腰,不一定就是細腰,此言差矣,當時的小蠻腰已經與楊柳細腰等同,所以這第二大KOL也表達了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而後代誤傳的唐代以胖為美,或多或少是從唐三彩人物上和書法作品上看到的端倪。實際上這是當時一種藝術表達形式,以三彩為例,陶土的表達需要比正常比例稍微誇張,一是技術上的需要,另外表達雍容華貴的狀態,更能展現大唐盛世。
而現在我們喜歡的所謂瘦,也不是瘦骨嶙峋,而要身形婀娜,體態勻稱,所謂S曲線要有顯現,這才是亙古不變的美。
-
6 # 謝洪波沔陽
唐朝人以胖為美,說起來還真的驗證了那句話: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這個榜樣,是兩個人,一個皇后,一個宰相夫人。
這個皇后當然不是楊玉環。而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后獨孤伽羅。說起來楊堅也是個不世出的英雄。中國分裂四百多年,出了多少曹操,謝安,王猛等了不起的人物,都沒有能夠完成統一天下的目標。就是這樣一個前續強漢,後啟盛唐的人物,卻是出了名的怕老婆。
宰相,是唐太宗時候的名相,房玄齡。房謀杜斷,這兩個人是唐以後為相之人的目標。就是這樣的天下奇才,也是胡適之先生怕老婆的偶像。“吃醋”的典故就是出在他老先生身上。
這兩個人的老婆都是北方人,獨孤皇后還是鮮卑族的,都是人高馬大,信奉的是“老孃動手不動口”,房大宰相就曾經被老婆打的受不了了,躲在床底下,堅決不出來,直到請來了唐太宗李世民,才敢在盧夫人面前挺起胸來:“老子要上朝了,你有本事再打!”
要說房大宰相是一個文人,打不過老婆還好想一點。楊堅可是馬上皇帝,一輩子東征西殺,很是有點功夫的,一樣被老婆打的落荒而逃,好不容易韓擒虎高熲等人找到打了敗仗的皇帝,楊堅的態度很堅決:“老子就是不回皇宮,看她能怎麼辦?”大有惹不起,躲得起的覺悟。
前後不過三十年,有了這兩個光輝形象的示範,唐朝的女性也就“心竊慕之”,然後就“且故效之”。
很快,這種以胖為美的風氣,就傳到了天上,傳染給了神仙————我們今天看敦煌壁畫的飛天,就都是珠圓玉潤!
-
7 # 周ysxx
唐以丰韻為美。
丰韻的意思是,胖得有比例,有韻味。而不是。。。胖、成、桶。
下面的是《簪花仕女圖》(唐,周昉)。描繪的是唐朝時期貴婦人們的儀態。
這張圖可以看出唐時期的美人標準一二。
唐時期的貴婦人,大多穿廣袖短襦,長裙曳地,走起路來衣袂飄飄。當時還流行頭上簪花,你看圖裡的就有戴牡丹,荷花(還有的花不認識了QAQQ)和步搖。儀態大方,雍容華貴,溫婉優雅,這就叫風韻了。就算放在當下你也很難說她們是不美的吧?
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鼎盛時期,國力強盛,文化繁榮,對外開放,對內寬鬆。婦女的束縛比較少,大概因為這樣比較容易表現出雍容華貴的氣度。你看不只是體態,連高聳的髮髻,飄揚的衣裙,還有她們的娥眉花甸(嗯,就是額頭上畫的那個)無一走得不是華麗麗的“我大唐盛世繁榮富貴四方來朝”的氣度。
嗯, 其實我是覺得,“世殊時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美的東西不管是什麼時代都能贊同它是美的,這樣的美才是真的美吧。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多多原諒。
-
8 # 來鬧鬧
沒有為什麼,我覺得喜歡與不喜歡都是一種很感性的事,隨個人意願,當然,如果整個時代的人一樣的審美情趣就可能是環境影響。
威望高的人的審美情趣可能會影響平民百姓的審美。比如,皇帝喜歡胖一點的,後宮妃子自然是要以胖為美的,下到官員,甚至到百姓,自然是要去效仿的
-
9 # 常德老何
唐朝以肥為美,現在說苗條為佳,兩樣的美都是美,只是時代的追求而也。衣服只是外觀裝飾,各有各自的欣賞所在。而今生活水平高,營養豐富,科學枝術發達,很多工作都由機器人操作完成,人們就跑到健身房減肥,以瘦身讓公眾認可是苗條身材。有苗條身材確實好又好看,肥胖會帶來很多毛病。
-
10 # 貓頭木
唐朝當時處在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國力強盛、文化繁榮、對外開放、對內放鬆,對婦女的束縛相對較少,因此當時的女性之美就呈現出雍容華貴之美。偉大的唐朝其實是鮮卑族和漢族共同創造的王朝,而鮮卑族是以胖為美。所以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民族遺傳有著很重要的聯絡。我覺得,也有一種可能就是,某些皇親國戚愛上了某一個胖子,然後形成一種風氣就是胖子能得到貴族的寵愛,楊玉環很胖,她得到了皇上的青睞,所以女孩子都使自己胖起來,因為她們想向楊玉環看齊。這樣就約定俗成了,所以在唐朝胖子就是人見人愛的美女。
隨著歷史的推移,人們的審美觀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在當代社會里,人美追求的不再是豐滿,而是骨感。大街小巷隨處都可以聽到一些女孩在叫嚷著減肥,其實有些人並不胖。這種追求瘦的心理甚至到了一種病態的程度。各種美感的形成其實是人類的一種適應性反應,是進化的產物。在當代,追求以瘦為美也可以找到原因的。雖然媒體沒有宣傳瘦就是美胖就是醜,但是那些演員,明星,世界選美小姐等個個骨瘦如柴,處處暗示著社會對人的身材,容貌的期望和評價。無論是在熒屏還是書本上瘦子的永遠比胖子的多,在服裝店裡,漂亮的衣服似乎是為瘦子量身定做。
-
11 # xiao_cha
其實我們的審美並沒有大的變化,唐朝“以胖為美”指的是以豐腴為美,所謂豐腴,並不是單純胖、更胖、最胖,而要胖得有韻味,胖的比例勻稱,還體現了富態有福之貌。而不是單純的理解為肥胖,正如現在大多數男生喜歡的微胖是左邊這樣的,只是我們理解上的錯誤而已。
在這唐朝以“胖”為美其實也存在著幾點時代原因:
1、在古代並不是像現代一樣豐衣足食,胖也是社會地位的象徵,只有家境殷實,才能吃胖,否則窮人家的孩子連胖的資格都沒有
2、“胖”也是生存和繁衍的代表,所謂“屁股大好生養”也基本如此了,脂肪是我們供養我們身體的糧倉,而在古代醫療欠佳的情況下,“胖”便成為了生育的標準之一
3、唐朝相對是開明的朝代,沒有像後續那麼多的繁文縟節,衣服穿著也相對隨意一些,這可以從電視劇中看出,唐代衣服的遮蓋程度比不上後面的幾個朝代,所以才能給大家留下印象,否則如後世一般,可能看都看不到了,哪裡還有談論胖瘦的機會呢
4、後世說到的以胖為美的唐朝也在指楊貴妃,但目前從現有資料來看,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與我們所說的肥胖是沒有關係的,用現代話說可能是豐滿,那不也跟目前我們的審美並沒有太大差別麼
5、史書上並無記載唐朝以胖為美,很有可能是現在人,尤其的胖而不肯真正努力減肥的人以訛傳訛,杜撰的
因此,所謂“一白遮九醜,一胖毀所有”,各位看官還是別寄希望於改變大眾審美,還是真正付出該有的努力,變成真正的“豐腴”之美,而不是“肥胖”之美
-
12 # 風中的柔情—於洪峰
中國歷史的長河,源遠流長,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最能體現當時國家富強繁榮,百姓安居樂業的時期,當屬盛唐。
那麼當時唐朝的女人為什麼以胖為美呢?是跟穿衣服有關係嗎?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據史料記載,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的外祖父是鮮卑族,這個民族是以遊牧為生,這就要求牧民必須有一個強壯健碩的身體,女人跟著長年遷移,久而久之也養成了豐滿健壯的體魄,延續到李淵的時代已形成了常態。
二,唐朝時期,國家富強,百姓豐衣足食,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有錢了自然吃的好,時間長了,女人也就變得更加豐滿圓潤,儀態萬千了。
三,盛唐時期,國富民強,國家強大了,人們安居樂業,自信心爆棚,有了自信心,腰板更加挺直,舉手投足均以富態為榮,女人們羽衣霓裳,酥胸半露,一派歌舞昇平。
現在的女人以瘦為美,也有兩個原因。
一,當今社會,科技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理念有了較高的認識,綠色健康成了人們追求的目標,稍微胖的體質容易導致“三高”,所以大多數美女都喜歡瘦下來。
二,隨著時代的發展,思維的進步,更多的女人喜歡小鳥依人的嫋娜身材,弱不禁風,我見猶憐!女漢子的時代應該一去不復返了,這就是為什麼減肥會館如火如塗的原因。至於胖和瘦穿什麼樣的衣服,真的沒有太大關聯。
-
13 # 公務員之路
去年,一漢服店老闆cos唐代仕女圖的表情包圖片走紅網路,之所以引起眾多關注,主要在於圖片.上的女孩體態豐腴,表情生動,非常符合唐代“以胖為美”的審美形象。
其實,唐代“以胖為美”的審美觀在眾多反映唐代歷史的影視作品中都有體現,其中,尤以楊貴妃的影視形象最為著名。而《唐明皇》中林芳兵飾演的楊貴妃形象深入人心。.
眾所周知,唐朝是中國封建王朝發展較為鼎盛的朝代,其統治時間長達三百年左右,唐朝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也使得唐朝在世界範圍內以大國、強國的形象遠近聞名。國家文明的高度發展,呈現出異彩紛呈的文化氣象,其中“以胖為美”的獨特審美觀成為唐朝獨有的文化標識。只是“以胖為美”的審美觀念有一個變化過程,初唐以瘦為美,至盛唐時則以胖為美,中晚唐時又回溯到以瘦為美的審美狀態。盛唐時期以胖為美的審美觀最能代表唐代的審美特色,所以“以胖為美”成為了人們對唐朝審美觀的共識。
盛唐"以胖為美”審美觀的內涵
盛唐時期的“以胖為美”有一定標準,體態豐腴、凹凸有致、身體健碩、肌膚白嫩、面相寬廣、下巴圓潤,盡顯雍容華貴、豐腴稂麗之氣。而非越胖越美,也與現代意義上有贅肉的、不健康的胖也不同。透過詩詞文獻和留存下來的唐帶壁畫、繪畫、陶俑、雕塑等作品,分析“以胖為美”的審美觀內涵。
(一)體態豐碩,骨肉均勻
最能代表盛唐"以胖為美”的女性,當屬四大美女中體態豐腴的楊玉環,即人們熟知的楊貴妃。“環肥燕瘦”指的是楊玉環與趙~飛燕兩種不同的美,趙~飛燕以窈窕輕柔之美為人稱讚,楊玉環則以豐腴華貴之美為人知著。《舊唐 書列傳第一》記載"太真資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豐”字說明楊貴妃體型腴,“豔”即體現細膩白皙的肌膚。白居易《長 恨歌》中“溫泉水滑洗凝脂”的“凝脂”一詞,也說楊貴妃肌膚白皙細膩。古人又常常以花喻人,唐朝尤愛牡丹,因其花型豐碩、寬大,代表富貴的寓意,正顯盛唐氣氣象。所以李白的詩中用牡丹來比喻這位傾城傾國的美女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把牡丹的美與楊貴妃的美交織在一起。《楊太真外傳》 中有對楊貴妃三姐妹的整體描繪:“貴妃有姊三人,皆豐碩修整,工於謔浪,巧會旨趣。‘ "可見,貴妃及其姊妹都是豐碩體型的美女。在盛唐貴族的殉葬品中,侍女和舞伎俑的陶俑佔有重要部分,它們多彩多姿、情態極妍,其造型多為稂麗豐肥之態。
(二)身體矯健,肌膚白皙
盛唐時期經濟全面發展,農業、手工業、商業呈現一片繁榮景象,唐代女性積極投身生產,參與社會勞動,身體素質也在勞動中得到了良好鍛鍊。由於民族融合、對外交流的加強,北方遊牧民族的騎馬射箭等活動在中原也日漸興盛起來,女性紛紛參與多彩的社會活動中,穿.胡服和著男裝成為了女性展現矯健之美的重要方式。其中,胡服是中原文化與北方遊牧文化良好的結合,它與中原以往的寬衣大衫不同,其主要特徵是短衣、長褲、革靴或者裹腿,上衣改為盤領,緊身窄袖,衣服更加合身,服飾較前代更加開放,更加強調了體態的美感。胡服不但便於開展農作勞動,也是女性參與騎馬、郊遊等社會活動的首選穿衣方式,使得女性在體態豐腴中,增添了一-種健美之感。
在唐朝留下的仕女繪畫、壁畫、佛像雕塑中我們不難發現,唐朝女性為展現肌膚白皙之美,選擇了較為開放的袒胸露肩的著衣方式。唐代詩人方幹有《贈美人》詩:“粉胸半掩凝暗雪”,歐陽詢《南鄉子》詩:“二八花鈿,胸前如雪臉如花”等詩句,突顯了女子白皙的肌膚。唐代畫家周防的《簪花仕女圖》中,畫家用簡勁的線描,豔麗的設色,成功地表現了紗衣下肌膚的豐腴、白皙和仕女儀態的雍容華貴。盛唐時期的女性已經不羞於展示自己的身軀,僅用薄紗蔽體,將明衣外穿,再配以披帛,以自然大方、開放的方式將自己豐腴稂麗的身軀、白皙的面板展現於世。
“以胖為美”審美觀的成因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時代的審美觀,“以胖.為美”並非唐朝首創。春秋時期也有以胖為美的審美觀,《詩經衛風碩人》 篇中就體現了人們喜歡高大白胖的女子,那麼為什麼唐.朝"以胖為美”的審美觀成為了唐朝獨特的文化標識?這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
(1 )經濟的發展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
唐朝經濟發展達到了封建王朝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與唐朝皇帝的勵精圖治分不開。當時,與唐朝相互往來的國家達到一-百三十多個,在對外交流中引進了新的作物品種,擴大了農作物的種植面積。這些政策和措施都促使了經濟的發展。有了強大的物質生存的保障,人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活也越來越富裕。隨著糧食儲備的不斷增加,農業品種的日益增多,農產品商品化開始出現,百姓生活富足,人均食品消費量較之前代的人們要多,這就為唐朝人的體形向“胖”的趨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這對人們“以胖為美”的審美觀的轉變有著重要的影響。
(2)開明的政策提供寬鬆的政治環境
“唐源流出於夷狄”。近代學者陳寅恪先生也說:“唐代創業及初期君主,如高祖之母為獨孤氏,太宗之母為竇氏,即紇豆陵氏,皆為胡種,而非漢族。”唐朝皇室具有鮮卑族血統,也有著北方遊牧民族開放自由的思想。基於對傳統生殖崇拜的影響,他們認為身體健碩的女子生育能力強,因此注重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上的地位。隨著對外交流的擴大,外來文化的不斷影響,人們的思想日益開放,女性受到的封建束縛也在減少,這就為女性的個性解放提供了寬鬆的政治環境,女性的社會地位也不斷提高。
(3)統治階級審美取向的轉變
統治階級的審美取向對整個社會的審美有著絕對的引領作用。唐朝皇帝特有的民族血統對以胖為美的審美取向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鮮卑族是一個遊牧民族,善騎射,喜歡肥大壯碩的牛羊,因此對美的認同有- -定的傳統認知性,喜歡體態豐腴的婦女,這也符合了遊牧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生產勞動。中國古代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對唐代盛行的豐腴之美有著重要引領作用。 《新唐書外戚傳》中對武則天有這樣的記載:“公主豐碩,方額廣頤,多權成為了--種美女的評判標準。
唐朝人以這種盛世光景而自豪,甚至現代的我們也以身為“唐人”而驕傲,唐朝不僅賦予了唐朝人們的大國自信,也賦予了大國後人的民族自信。正是由於唐朝統治者勵精圖治,實施開明的政策,努力發展經濟,加強對外交流,促進了人們的思想開化,為人們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才使得以豐肥秘麗、肌膚白皙、骨肉均勻、雍容華貴、大國自信為主要內涵的審美觀的形成,“以胖為美”成為了唐朝獨特的文化標識。
-
14 # 醉玉峰
唐代以胖為美我個人的理解是和兩個方面有關:
第一個是和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的外祖父是鮮卑大貴族,也就是說李唐皇室的血統中至少有一半是鮮卑血統,鮮卑人過的是遊牧生活,所以身形都是比較強健剽悍的,所以唐代的幾代國君都遺傳了鮮卑族人的審美觀。
第二個是:到了唐朝之後,由於經濟發展,物質生活豐富,女子的生活好了,思想觀點也開放了,穿著更性感,體態風韻的身材更是展露無遺。而且在唐朝有一個健康美的觀念,在全社會可以參考,那就是女人應該以更健康的體態示人,而不是那種瘦弱驚風的病態美。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衣著以雍容富態、健康自然 為美,其構圖活潑自由、疏密勻稱、豐滿圓潤。特別是波狀的連續紋樣與花草相結合後,就是唐代盛行的纏枝圖案。晚唐時期的服飾圖案更為精巧美觀。
到了現代,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穿著也隨著大膽與創意而來,女生的衣服 也隨著財富的增長越穿越短,越來越露,現在的熱褲、超短裙等等,以“裸露”為美,都是流行的服飾。這要求女生的身體更多的暴露在人們的目光之下,如果渾身都是肥肉,都是脂肪,人們看著都會噁心,所以大家就會漸漸的以瘦為美了。當然也是在正好的範圍內,人們要求的是瘦的勻稱,瘦的剛剛好。。。
-
15 # 一切都付笑談中
懂點歷史的都知道唐朝的審美觀念以胖為美,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其實那個年代所謂的胖也並非真正的胖,準確來說應該是豐滿而已,人們追求的是那種曲線優美,丰韻猶存的美女,而到了今天的審美觀也其實沒多大改變,現在的男生也不是喜歡那種瘦骨嶙峋的女生,倒是那種豐滿高挑的女性更受男生的喜愛,其實,時代在變,人們對美的追求變化並不大。
環肥燕瘦,世人誤以為唐人以胖唯美
古往今來,名人偶像效應屢試不爽,唐朝出了個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據說,身姿豐盈,但卻端莊秀麗,姿色無雙,成為豐滿美女典型代表,北宋名人蘇軾一句“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從此,歷史給了定論,唐朝的楊貴妃就是以胖為美,那麼唐朝的男人都喜歡胖女人,但是請注意,這裡的胖絕不是那種肥胖,而應是微胖,確切的說是豐滿而已,這樣的女人,加上容貌端莊,怎麼可能不引起男人的興趣呢?如若真是一個五大三粗,虎背熊腰的女人,我想沒幾個男人會受的了。
唐朝一些描述女性人物畫作可能誤導了世人
唐代的一些畫作,在描述人物時,往往喜歡將人物的五官、身材描繪的體態豐盈,圓頭大耳,略顯富態,這也許是唐朝畫師比較流行的畫風,但是這些傳世至今的作品卻讓後人以為,唐朝的女人就是那個風格。
-
16 # 裁縫方師傅
其實說唐朝以胖為美是不全面的,唐初的時候還是以纖細為美,因為上層階級,尤其是以帝王為首的審美情趣影響著整個社會。唐初社會來秉承著前朝的遺風,比如“抱月飄煙一尺腰”,“小腰麗女奪人奇”等等。
到了盛唐人們的審美有所轉變,人們不再推崇那種柔弱無骨的清瘦美女,更多的是以豐腴為美,但不是大家所理解的越胖越美。我們一直覺得楊玉環是個胖子,非也,有詩句說;太真豐秀骨。胖子也做不到"身段飄搖,翻躍如風“。所以從各種詩句中我們可得知,楊貴妃是一個身材緊實,區域性豐腴,充滿運動美和健康美的女子。
那說起為什麼唐朝以胖為美,考慮影響審美的源頭因素:健康,繁殖,經濟能力。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唐朝飛黃騰達的經濟,以胖為美更能體現盛唐的富貴氣象,就像唐朝人喜歡牡丹一樣,雍容大氣。同樣胖也是一種富態,在當時意味著健康,更強大生存和生養健壯孩子的能力。
如今在中國更多的是以瘦為美,畢竟時代背景又不同了。看看那些代表大眾審美,活躍在各大傳媒平臺的明星,都追求瘦成一道閃電。這些活躍在大眾視野的人群給人們的審美帶來了一定的導向。其次我們也過了那個覺得富態是什麼旺夫相的時代了,現在有人會開玩笑說“要想生活旺旺的,老婆要娶胖胖的。”,但是實際上很少有人說透過家裡夫人的胖瘦來體現家裡的經濟情況,可以透過別的物質來炫耀家境,比如車房等等。而且大家對於健康有了新的定義,胖是一種不健康的體態。當然追求健康的運動美體型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但每個時代、每個民族對於美的定義,簡直是迷之費解。你看古今中外花樣百出的服飾,就知道在審美觀這個問題上,人們的分歧不會比“這片林子是你的還是我的”這樣的外交爭端少。通常來說,我們以為在秀自己,其實只是隨大流,被大眾審美所綁架。
-
17 # 微評自媒體
美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
價值觀是所有各個方面的綜合
一.生產力
二.潮流
三.資訊化
四.科技
古代的生產力主要是農耕跟現代人工作方式都不一樣,古代的勞動需要的體力是很大的,
唐朝的社會制度跟現在的不一樣,古代的人民都是勤勞的,不說古代女的胖,古代男的也胖,從古代的畫裡都可得知,現代的社會都是明星化的,這代言那代言的,電影廣告體育新聞主播全身上下都是宣傳,無形中體型也傳播了,潮流的趨勢在推動著人的追求,其中所倡導的價值觀並不一定是合乎常理的。加上多數人的辨別能力一般,不知不覺已經深入人心了。
現代資訊化傳播也厲害,我們見到的被肯定的也這樣的標準。
隨著科技的發展,醫療也是發展很快,在大趨勢的影響下,整形瘦身的行業蜂擁而至,推廣宣傳。
總歸就是一句話人的價值取向決定了這樣一種變革。
-
18 # 國學菌
對於唐朝是否以胖為美,我曾經寫過一篇論文,現在分享給大家。
當人們提到大唐的美女時,首先想到的大概是“梨花帶雨,豐腴豔美”的楊貴妃吧,當提到大唐審美時,應會脫口而出“以胖為美”,如果留意觀察唐代繪畫、雕塑、陶俑及各類藝術作品所表現的女性形象,給人最突出的印象一定是“豐肥濃麗”。那麼,是不是唐代將近三百年一直都崇尚“豐頰肥體”呢?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唐人的世界,嘗試著去還原真實的大唐審美面貌。
初唐:瓊容纖腰弄明月在初唐早期秉承前代遺風,女子以腰肢纖細為美。如唐初僧人法宣曾在《和趙王觀妓》詩中雲“宮裡束細腰”,杜易簡《湘川新曲二首》詩中亦有“纖腰向舸底”,“小腰麗女奪人奇”之句,劉希夷在《公子行》中亦言:“願作輕羅著細腰”,李百藥的《少年行》也曾提及:“一搦掌中腰”。由此可見,“纖腰弄明月”在唐初社會達成共識。然而唐人的女性審美觀很快就發生了變化。據《舊唐書·外戚傳》載:“公主豐碩,方額廣頤,多權略,則天以為類己。”據記載可知,武則天和太平公主都長得豐腴肥碩,且是額頭寬闊,下巴豐滿。她們的體態已完全不同於初唐前期的纖瘦一族,並且武則天憑藉她的長相贏得了“嫵媚”的稱號,這說明初唐女性審美觀已經露出了新變的端倪。並於武則天執政時期,“面部豐腴,體態略胖”取代纖瘦成為審美主流並在女性中普及。而這種改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以下三種因素。
近代學者陳寅烙先生曾說:
“唐代創業及初期君主,如高祖之母為獨孤氏,太宗之母為竇氏,即給豆陵氏,高宗之母為長孫氏,皆是胡種,而非漢族。”
胡人以遊牧為業,婦人也從事生產勞動,騎馬涉獵的生活需要強健的體魄;他們希望牲畜肥壯,故以肥大為美;他們的性格粗獷豪邁,這些都導致他們在女性審美上持“以豐肥壯碩為美”的觀點。此為一也。
統治者的審美嗜好很容易為全社會所認同,“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唐朝在位統治者的個人喜好也引導著社會的審美風尚。此為二也。
唐代社會風氣開放而有北朝尚武遺風,對女子的禁錮和約束也比較少,女性外出活動較多,常參加騎射一類的活動,因而體質健壯,身姿英挺。而這樣的社會風氣也決定了社會的審美風尚。此為三也。
以上三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孕育了新的時代風貌。而這種審美觀念所體現的是一種力量型的、開放相容的文化視野,是時代風貌的一種透射。
盛唐:豐腴豔美出芙蓉王永平先生曾言:
“一個時代的審美情趣,最能體現那個時代文化的精神特徵。“
豐腴富麗、雍容華貴的女性審美觀則體現了大唐開元盛世“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時代特徵。而盛唐女性中最矚目的明星則非楊玉環莫屬。那麼楊玉環的芳容又是什麼樣子呢?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貴妃素有肉。”
董廣川在給唐代著名人物畫家周昉的《按箏圖》作跋時也說:
“常持以問人曰:‘人物豐穠肌勝於骨,蓋畫者自有所好哉?’餘曰:‘此故唐世所尚,嘗見諸說,太真妃豐肌秀骨。今見於畫,亦肌勝於骨。昔韓公言曲眉豐頰,便知唐人所尚,以豐肌為美。昉於此知時所好而圖之矣。’”
由此可見豐腴與圓臉是當時的主流審美。李白也有詩言“顏如赬玉盤”。然而致使宋代至今的人們都認為楊貴妃是胖美人的卻不是上述記載,而是由宋代蘇軾《送莘老求墨妙亭詩》中“短長肥瘦各有態,環肥燕瘦誰敢憎”之句而產生的成語“環肥燕瘦”。從此以後,燕瘦和環肥也就成了代表了漢、唐兩個朝代風格迥異的女性審美觀的代名詞,楊貴妃也由此成了流傳千古、家喻戶曉的“胖美人”。
並且透過《搗練圖》與《遊春圖》中女性樣貌也可印證盛唐”赬玉豐腴,瓊肌秀骨”的主流審美。正如杜甫《麗人行》中所言:“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然而盛唐除“膚潤玉肌豐”的審美觀念之外是否依舊流行著其他審美觀念呢?答案是肯定的。
從玄宗寵愛的梅妃與楊貴妃這兩位美女來看,當時對其描述為“梅妃清瘦俏麗如梅,玉環豐腴豔美如出水芙蓉”。由此可見受寵的梅妃的清瘦亦為當時的審美觀念。且玄宗為太子選妃時,讓高力士派人選民間美女“細長白晳者”五人以賜太子。可見,身材細,高挑,面板白皙者亦為當時的選美標準。因此,即使是以“以胖為美”為主流審美觀念的盛唐亦不排斥清瘦,高挑的審美觀念。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舞”,安史之亂是唐代社會的轉折點,它打破了太平盛世,也擊垮了唐人的自信與豪邁,人們的審美心理也發生了極大的扭轉。就女性審美觀而言,纖瘦輕盈又逐漸取代了豐肥穠麗,成為流行時尚。
在中唐,女性在體態上也呈現出了這一特定時期的特點,那就是纖瘦。但這一時期的纖瘦不同於唐初乃至六朝的纖瘦羸弱,不勝羅綺,而是瘦勁輕盈。章孝標在《柘枝》一詩中言道:”柘枝初出鼓聲招,花鈿羅衫聳細腰。“鮑溶在《霓裳羽衣舞》亦云“素女腰支輕若燕”,元稹在《和樂天示楊瓊》也寫道:”腰身瘦小歌圓緊“,白居易的”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亦廣為傳頌。由此可見,在中唐,”纖瘦輕盈“取代了"穠麗豐腴"成為了社會審美觀念的主流。而這種審美觀念的轉變也是大唐由盛轉衰的對映與寫照。
晚唐:凝腰憑欄倚風軟《太平廣記》中記載:
“臨淮武功業,鹹通中任河南府功曹參軍。愛妾曰非煙,姓步氏,容止纖麗,若不勝羅綺。“
方幹在《贈美人》詩中寫道:“剝蔥十指轉籌疾,舞柳細腰隨拍輕。”而此詩所贈之人便是代表唐朝先進風尚的舞妓。由此也可推知,”素肌纖弱、不勝羅綺“成為了當時的審美主流。例如溫庭筠在《金虎臺》中亦寫道:‘纖腰玉樹春”,杜牧在《大雨行》中亦言:’眼底不顧纖腰娘“,於僨在《宮怨》中亦云:“誰憐頰似桃,孰知腰勝柳。”。
總觀晚唐女性審美風尚,與盛唐的流行趨勢有很大差異,與中唐特色也略有不同,尚纖細羸弱成為女性審美的主要準則。這與末世的時代特徵是相符的。晚唐國運衰竭,處於末世的人們再也沒有盛唐人蓬勃的朝氣和向上的激情,也失去了中唐人求新求變的勇氣。他們關起門來,縮避在個人的狹小空間裡,用哀婉、幽怨的筆調書寫著他們的感傷與無奈。較之於雍容典雅,勁瘦輕盈,他們更欣賞纖弱柔婉之美。在晚唐,素肌纖弱,不勝羅綺似乎越來越來成為美人的標誌。
當談及唐朝”以胖為美“的觀念時,我認為更多的是一種對盛唐的懷念與傾慕。以盛唐一時的風尚來代表整個大唐,其所蘊涵的也有對盛唐氣象的恢宏闊大實為中華文明發展史上一顆璀璨明珠的讚賞與誇耀。
綜上所述,人常說的唐人“以胖為美”並不是指唐代將近三百年的整體狀況,而僅僅指盛唐時期的女性審美觀,然縱觀大唐王朝,從大的方面看,人們的女性審美觀經歷了由以纖瘦為美到以胖為美,再回到以纖瘦為美的過程,其中“以胖為美”最能代表唐代特色,所以被人們口口相傳直至今天。
-
19 # 夜盡紅塵
唐朝的衣服發展史也看了下,唐朝女子的服飾主要有三種:襦裙服,男裝,胡服。襦裙服上衣短小(抹胸),裙襬拖地,顯露豐滿,高貴;男裝盡顯女子英姿颯爽;胡服異邦色彩,載歌載舞。唐朝衣服色彩鮮豔,充滿朝氣。
現代衣服潮款一波又一波,看哪個穿的好看就跟風,各營銷號推銷一波,跟風嚴重,都只是為了展示身材或者掩飾身材,不多說!
所以呢,我覺得衣服可以加強魅力,但決定不了審美,有關衣服,也無關衣服。直白些就是,若僅考慮外在,你穿著性感,剛好身材又好,不管是唐朝還是現代人都喜歡。若你穿著性感,不巧身材不好,誰都不會多看幾眼。是這樣吧?
-
20 # 阿林出品
在中國古代有“環肥燕瘦”之說,這環就是楊玉環,燕則是趙飛燕。在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的流行體系是自上而下的,正是在這種邏輯的衍生之下,才導致了歷史上的某些慣例。唐朝人尚豐美,不僅是由於楊玉環之美,也是下面一些原因導致的:
首先,唐代繁榮昌盛、豐衣足食,正如杜甫詩句所記“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人們有條件吃飽穿暖保持健康豐滿的體格。其次,唐代開放相容幷包。國力強盛與文明發達,使唐人充滿自信,成為一個高度開放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當時與唐交往的國家有130多個。不同文化的影響、交融,使唐人不拘於傳統,眼界開闊,熱烈放姿。第三,統治者的血統也決定了唐人對健碩的體魄更易親近。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的外祖父是鮮卑大貴族獨孤如願,也就是說李唐皇室的血統中至少有一半是鮮卑血統,而鮮卑族的遊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碩的體魄。因此,唐朝幾代國君均寵愛豐肥的女性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時崇尚的“豐肥濃麗、熱烈放姿”絕不單純是女性體態上的肥瘦,穿著上的遮露。可以說,這種審美取向是一種全方位的審美理念,所體現的是一種力量型的、開放相容的文化視野。唐人喜愛牡丹,而牡丹的花型正是高貴豐滿。唐人塑造的駿馬形象都是驃滿臀圓。而唐代影響最大的顏體書法更是肥碩、莊嚴而渾厚。
唐朝是中國歷史發展史上的一個極鼎盛的時期,可以說是整個封建社會的一座高峰,當時在中國的外華人比中國本華人還要多,其開放度,自由度都已達巔峰,以後的朝代再難超越,不談縱橫整個亞歐大陸的蒙古人來說吧。
對現代來說,其實沒多大意義,現代人由於物質豐腴,生活相對富足,在這種現狀下,肥胖成為一種很難堪的代名詞,通常你說一個人胖,不會直接講,而是說你有福相,肥胖被人笑話,影響形象,帶來疾病困擾,成為一個沉重的社會問題,另外對於女人最好不要直接說人家發胖,而是要說,你很豐滿,這樣能避免一些尷尬。
回覆列表
唐代人以胖為美,當代人以瘦為美。當代的女生尤其以“A4腰”、“錐子臉”為美;唐代的女生卻以豐盈的體態、寬大的臉龐為美。在我們當代人的眼中,唐朝古畫中所勾勒的美女,幾乎都是標準的胖子,為何唐代人卻認為她們是美女餒?
原因一:物以稀為貴。由於古代生產力相對落後,導致普通百姓溫飽都成問題。即使在唐朝盛世,大多數普通百姓也只能生活在溫飽線上,致使人們普遍比較瘦。看慣了瘦子的世人,對瘦子早已“審美疲勞”了。若這時出現個胖子,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認為此人長相非凡,身形俊美。——這就像常喝白開水、很少喝奶的人,他們認為奶比水珍貴;而在缺水地區、天天以奶代水的遊牧民族中,他們認為水比奶珍貴一樣。
原因二:唐代的胖女生,大都比瘦女生健康。由於各種致人肥胖、危害人體健康的新增劑,在唐代還沒有被髮明,所以那時的胖子基本不是“虛胖”。那些被純天然、無公害食物餵養的女生,堆積在體內的是真正的“食物精華”。她們身強體壯食慾好,方能體胖;她們心性寬厚人緣好,方能體胖;她們腸胃健康吸收好,方能體胖。——唐代女生的胖,是相對於瘦弱而言的“壯實”。
原因三:唐代女生能胖,代表其家庭富裕。由於古代科技、經濟基礎沒有當代雄厚,所以普通人家的女子體力勞動頻繁、糧食也僅夠吃飽。我們現在,洗衣服有洗衣機、燒菜有燃氣、衣服也是工廠裡機器紡織的;唐代婦女,洗衣得手搓、做飯得手動燒柴生火、做衣服的布料也得親手紡織。並且普通人家的女生,每天的食物僅夠其吃飽,不夠其“養膘”。而富裕家庭的女生,體力勞動有下人幹、每頓飯都能吃撐。——家庭富裕,才能有吃胖的資本。
將唐朝胖女生與瘦女生比外貌,胖女生多數顯得雍容華貴;將唐朝胖女生與瘦女生比內涵,胖女生往往身體壯實人緣好;將唐朝胖女生與瘦女生比家境,胖女生基本非富即貴。——由此可見,唐朝胖女生已經成為那個時代“白富美”的象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