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乙伏魔錄
-
2 # 青史通鑑
一、歷史著作《三國志》中的諸葛亮沒有被神化,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已經被過度神化
這個問題問得好。但諸葛亮是否被過度神化的問題,還要具體到某部著作之中,比如《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否被過度神化了?或者說《三國志》中的諸葛亮是否被過度神化了?
我的觀點是:《三國志》作為歷史典籍,該部歷史中的諸葛亮是符合歷史真實的,沒有被神化,所以也就不存在被過度神化的問題。而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之中,諸葛亮已經被過度神化了,加入了許多虛構的情節。
二、《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被過度神化的表現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已經被過度地、整體地神化了,加入了許多虛構的情節,以表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把諸葛亮塑造成神一樣的諸葛軍師孔明。
比如,為了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三國演義》中往往“移花接木”,把其他人的功勞“嫁接”在諸葛亮的頭上。在赤壁之戰中,周瑜想出了草船借箭的辦法,羅貫中卻將其事記載於諸葛亮身上。又比如,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還善於透過誇張的手法,乃至於藉助於迷信的手段以神化諸葛亮,比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中,將諸葛亮描寫成能呼風喚雨的神仙一般的人物,這是在是很誇張的。
三、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為什麼要神化諸葛亮?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為了情節描寫、吸引讀者的需要,《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歷史小說和歷史著作有著本質區別,歷史著作必須真實,真實性是歷史著作的生命。而歷史小說,歸根到底是小說,虛構性是小說的基本特徵。羅貫中為了吸引讀者,讓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在《三國演義》中虛構了大量的情節,將諸葛亮進行過度神化。第二,羅貫中是站在“蜀漢作為正統”的角度撰寫《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因此對蜀漢統治者及其官僚予以神化,進行正面的描寫,而對曹操等人則將其作為梟雄進行描寫,這些都是不符合歷史真實的。
-
3 # 青天斷情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諸葛亮確實是被神話了,其實在當時那個時期,諸葛亮算是一等一的軍事家,但是當時比他強的也有不少,比如水鏡先生司馬徽,和他比肩的那就更多了,郭嘉,龐統,司馬懿,荀彧,周瑜等等都是可以和他比肩的軍事家。
-
4 # 王小刀
諸葛亮肯定是被神話了,比如草船借箭是孫堅用過的計策,火燒博望坡是劉備出的計策,空城計是郭衝、文聘用過的計策,以上幾個計策都是和諸葛亮無關的,但羅貫中在小說中將這幾個計策都強加在了諸葛亮的身上。不過雖說諸葛亮是被神話了,但是歷史上的諸葛亮還是非常強的。第一,諸葛亮的內政治理在當時的全國範圍內是屬於一流的;第二,諸葛亮的全域性戰略策劃在三國時期屬於頂尖水平,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曹操雖然在這方面能和諸葛亮並駕齊驅,但老曹還沒等三國成立就一命嗚呼了,所以不算三國時期的人,只能算東漢末年的人)。只是諸葛亮不擅長奇謀及戰場的臨機應變(也可能是沒表現出來吧),因此他只需要策劃好戰爭的大格局,而戰爭中的出謀劃策交給龐統、法正這種在這方面突出的人就行了(畢竟各有各的出彩點啊)。“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這句話用在諸葛亮身上還是很貼切的
-
5 # 奕垣講歷史
關於這個問題,魯迅先生早已回答過了,“狀諸葛多智近妖”。也確實如此,諸葛亮確實被《三國演義》給神話了。歷史上的諸葛亮功績雖然很大,但是也不是像小說中說的那樣。諸葛亮所擔任的職務,是“軍師中郎將”,和演義裡的“軍師”相差甚遠。而終諸葛亮一生,所封的爵位,也不過是個“鄉”侯而已。
所以說,諸葛亮確實被小說神話了。
-
6 # 自己的暖陽
魯迅說過,狀諸葛多智近似妖。
三國演義將諸葛亮過度神化,畢竟作為小說,藝術誇張是必不可少。
但諸葛亮的作用在歷史程序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毫無疑問的。
-
7 # 柳樟筆劍
真實的孔明其實很樸實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小說為了藝術效果不得不渲染,如果照實寫沒幾個人愛看,就像女孩子自拍一樣,沒美顏功能誰用?倒沒太神化,稍有誇張而已。
-
8 # 顧兮洛
羅貫中熱愛諸葛亮,很可能就是作者心中的神,所以把諸葛亮的作用嚴重神化。相比其他在當時也有很大影響人物弱化了,在歷史當中諸葛亮的作用其實沒那麼重要。三國中蜀漢最先滅亡就是明證。
-
9 # 7月份的尾巴
不能這麼定義!三國演義歸根結底是一本小說,小說本身就要有想象和一些藝術加工,諸葛亮確有其人,並且確實在後漢三國之中有很多人口稱讚的事蹟,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些適當的藝術加工,是合情合理的!而且讀者更加關注的是三國裡面的哲學智慧!人云亦云,各有各的道理!
-
10 # 郭建蘭文旅大視野
諸葛亮沒有被過度神話,只是他通曉天文地理知識 ,對人性的瞭解很是通徹,懂得用兵之法,把氣象變化自然規律運用到實戰中,取得重大勝利,比如隆中對,比如三顧茅屋,比如兩次用火,比如空城計,均能體現出他的博聞強識!
當然他的超前預見性和巧奪天工的軍事才能被不明就理的人所神化,被文學加工後予以完美型塑造,形成了目前公眾心中的諸葛孔明形象!
另外一方面,在人的能力尚不能實現心想事成的發展過程中,把一些想法和理想寄託在成功人物身上,使其更能代表一種強大的正能量也是一種非常自然的現象!
在歷史上,諸葛亮也確實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一位文學家和戰略家!他的《出師表》無疑也是中國文化長河中的美麗浪花,影響了世世代代的政治家,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敬業精神和獻身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
11 # 四季的人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被過度神化了麼?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可能源自三人同行,必有我師。
誰是師,可就不好說了。
簡單說就是,一個人可以綜合三個人的意見,可以拜三個人為師。
拜者才是真正的師。
個人理解。
-
12 # 老莫來也
諸葛亮的確精通天文地理,諸葛亮的才學無人能比,連老謀深算的司馬懿都怕他三分,在三國只有郭嘉能跟諸葛亮相比,有句話叫做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
13 # 樂學讀書會
小說裡的諸葛亮的確被過度神化了,過度到了近妖的地步。而因為三國演義是真實歷史人物和事件創作的小說,導致不明真相的群眾信以為真,將諸葛亮的民間形象進一步神化。
諸葛亮既沒有小說裡那麼多神機妙算,也不存在什麼忠義無雙,他就是一個傑出的內政能手,僅此而已。同時,他也是個權臣,只不過是個沒跟老闆鬧翻的權臣而已,這成全了他的忠義。
-
14 # 揚生解史
《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在小說中,為了達到藝術效果,必須製造有衝突、對立的劇情。同時人物的性格也要極端化,既要有忠臣良將,也要有奸臣叛徒。當然對人物的適當誇張也是常規的做法,如金庸小說中的郭靖、東邪西毒等人,他們的武功已超出了人類的極限。
在《三國演義》中,確實是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神化了。在現實中,諸葛亮是治國能臣,他的軍事才能與司馬懿相比是有差距的。劉備也是將他當做股肱大臣使用。
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諸葛亮。他是一個治國能臣,而不是一個軍事天才!
-
15 # 廣東軍少
1、首先,在人們熟知的“赤壁大戰”故事中,諸葛亮是一個老謀深算的策略家,而周瑜則是年輕氣盛的小夥子。事實上,當時的諸葛亮才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周瑜不僅在資歷上比諸葛亮資深很多,年齡上也是諸葛亮的大哥。
周瑜誕生於公元175年,諸葛亮誕生於公元181年,也就是說,周瑜比諸葛亮年長6歲。赤壁大戰發生在公元208年,當時諸葛亮27歲,周瑜33歲。此時的諸葛亮,剛剛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一年左右,還沒有什麼豐功偉績,也不太被人知道,而周瑜作為吳國軍事統帥已經快10年了(周瑜24歲被任命為中郎將)。
2、其次,《三國演義》中,赤壁大戰期間,諸葛亮懷著“聯吳抗曹”的主張,縱橫捭闔,舌戰群儒,甚至還用激將法換得了周瑜“與曹賊勢不兩立”的態度。似乎“聯吳抗曹”都是諸葛亮戰略遠見的兌現,“赤壁大戰”是這一戰略規劃的第一步。
事實上,早在赤壁大戰7年前,魯肅就向孫權提出了“三分天下,聯劉抗曹”的主張。因此,諸葛亮向劉備獻出的《隆中對》有抄襲的嫌疑。區別僅僅在於,魯肅的“劉”指的是劉表,諸葛亮的“劉”是取代了劉表的劉備。作為吳國軍事統帥,周瑜對於魯肅的意見長期都是支援的,實際上不存在被激將的必要。
3、第三,《三國演義》在“赤壁大戰”中描述的黃蓋苦肉計、周瑜小肚雞腸被氣死、“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火燒戰船,乃至赤壁之戰的地點等等一系列情節,現在都可以找到大量的史實證明其錯誤或表示質疑。例如,歷史記載,周瑜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正史上也沒有被氣死的描述。
再如,有史記載,所謂火燒戰船,是因為曹操的北方士兵在南方水土不服,普遍生病,士氣下降,曹操自己燒燬了戰船脫離戰場。甚至還有人對“借東風”也提出了質疑。這種觀點指出,“赤壁大戰”時,是否有成熟的風帆技術還值得探討。
英國學者李約瑟認為,中國的風帆技術出現在3世紀以後。那麼,在赤壁大戰所處的3世紀初期,風帆技術究竟如何並不明朗,其技術水平能否藉助順風,快速逆流而上也值得存疑。當然,大多數中國科技史專家認為三國時期風帆技術確實已經有了,否則,孫吳很難到達臺灣,開闢海洋航線。
-
16 # 純鈞LHGR
諸葛亮在某些方面的確被神化,但在另一些方面,則形容得不夠。
單從軍事上說,諸葛亮就不是被神話,而是還沒能得到更公允的評價。
後漢三國時,是古代戰爭的轉型時期。從原來的車戰、步戰為主,轉為將大量精力放在馬戰上。而在諸葛亮的《賊騎來教》出現以前,中國尚無針對馬戰的進攻和防禦戰略戰術。就憑諸葛亮能寫出《賊騎來教》,說明他對戰爭形勢的把握是相當準確,超越常人的。實際上,諸葛亮也有很多軍事理論流傳後世,但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再者是八陣圖。迄今為止,八陣圖的真正奧妙無人破解。這種精微奧妙的軍陣已完全失傳,現代人都只能靠猜測而窺全豹之一斑。諸葛亮是什麼人?一生可說算無遺策、謹小慎微。既然他能將八陣圖運用在軍事上,說明八陣圖必然有獨特的優勢。今天的人,只是因為自己不懂,就大剌剌小瞧這種失傳的奇術,倒不知是哪裡來的底氣。
木牛流馬,也是被後世多加揣測的,至今仍無法復原。諸葛亮所造木牛流馬既然可以應用在軍事上,自然也是有相當的價值,可以說這是一個嚴肅的成果。但也是因為今人對它的不瞭解,或是出於噴子心理,沒有給予諸葛亮這個發明者應有的高度評價。
其餘,像孔明燈、諸葛連弩、諸葛行軍散等,即使諸葛亮不是最初的發明人,卻也是相當重要的改進者。很多人知道這些東西的名字,但從沒想過,這些東西從無到有,這種奇難的過程,不是什麼人都能研究得透的。
而諸葛亮政治和經濟上的成就,也不是一般人比得上的。事實上,諸葛亮的任一項功績,放在一個人身上就是亮點。這麼多的功績在身,他已經遠遠超過常人了,即使被神化也不為過。
諸葛亮的成就,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形容就是,別人還沒想到,他已經做到了。可見,他的思維甚至可以說是超越時代的。許多崇洋媚外之人,看了達·芬奇的事蹟,覺得達·芬奇是個超越時代的神奇人物,但是仔細對比一下所處的年代和社會科技、物資水平,諸葛亮所做出的成就,可以說就是未解之謎。這樣的人不是神,誰是神?
大概很多人覺得,自己到了三國時代能超越諸葛亮的業績。評價諸葛亮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真不知道他們哪裡來的自信。
-
17 # 顏逑君
《 一 》
要看三國演義的諸葛亮還是歷史上的諸葛亮,
是要看的軍事或者內政或者在百姓《 所謂的百姓只能夠是指蜀國領地的百姓,》心目的諸葛亮,
以下我就來給大家說明說明,
三國演義的諸葛亮肯定是以三國演義為主,他的主題就是諸葛亮是神了,神話就無可厚非了。
至於歷史上諸葛亮,如果單于他沒有統一三國就說他被神話也過於嚴苛了一點,
做為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幾乎做到了讓劉備甚至整個蜀國都以他為中心的一個地位,這一點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軍師可以做到,包括劉伯溫,在內政上他也做到了路不遺拾,安居樂業,歷史上沒有幾個宰相可以做到,軍事上,諸葛亮在的時候就是想打誰誰就打誰,沒有聽說魏吳兩國敢打蜀國的,這一點司馬懿也未必做得到,所以說軍事上諸葛亮雖然沒有贏,也絕對沒有輸,至於蜀國被滅亡,是諸葛亮死了,以後的事,不能把這個作為他輸的原因,
而他內政的的能力,整個蜀國的繁榮可以完全說歸功諸葛亮,甚至於他們《諸葛亮劉備張飛趙雲關羽等多數蜀國武將》死後都被蜀國老百姓立了神廟供奉,這在整個三國,甚至整個歷史書上都沒有人能夠做到,至於沒有統一三國只能夠說瑕不掩瑜,諸葛亮可以說是整個三國除了曹操以外最出色的一個完整《軍事內政》的人才,所以說諸葛亮只有應該更神話,而沒有被神話的道理 。
……總結完畢
……
-
18 # 愚叟2
三國演義的作者,為塑造諸葛亮這個千古奇人,可謂煞費苦心。呼風喚雨、能掐會算、未卜先知等等。當然其背景離不開當時科學的不發達。迎合了百姓的獵奇心理,天文地理有存在的,許多的農諺都可以預測天氣。比如,農諺講:幹冬溼年(冬至不下雨,過年必下,今年冬至可是下雨了,過年是否好天,拭目以待)。然而三國中有一處,想不明白。劉備三顧茅廬,懇請諸葛亮出山,而諸葛亮明知今後天下將是三足鼎立。他又為什麼要強扭‘天意呢’?!昐高人釋解。
-
19 # 海納百川233699882
關於諸葛亮是不是過度神化的問題,那就要以史為鑑。《三國演義》是一部以《三國志》為體載,作家羅貫中經過自己的演義而為的歷史小說,而不是歷史典籍。按照今天大學文學創造力理論,小說是允許虛構和誇張,這是因為小說是商品的屬性。一個作家要想生存,他所寫的作品首先要有賣點,沒有買點的作品沒有生命力。作家必枯死!
羅貫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他七歲開始,再私塾學四書五經。十四歲時母親病故,於是輟學去蘇州、杭州一帶做生意。
但是羅貫中對商業不感興趣,在父親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隨當時的著名學這趙寶豐學習。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羅貫中辭別趙寶豐,“有志圖王”的羅貫中到農民起義軍張士誠幕府作賓。起事稱霸的張士誠是滅元功臣。
到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看到元朝看到元朝沒落,又再次稱王。包括羅貫中在內的許多幕僚都建議暫緩稱王,但是不被採納。羅貫中自此對張士誠失去了信心,來到興化與施耐庵同居一房簷,此時施耐庵正在寫《水滸傳》,羅貫中幫助他做些謄寫的工作,閒暇時寫《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成書後準備出版被明朝出版部門列為禁書,主要是《水滸傳》是宣傳梁山好漢殺富濟貧,反貪官,反對朝廷,破壞社會秩序。試想這樣的書在明朝剛建都,社會秩序及其不穩的形勢下這本書能被出版嗎?所以施耐庵生氣上火,貧困潦倒,並在洪武三年逝世,羅貫中目睹了一切。
羅貫中認識到自己所寫的《三國志通俗演義》要想透過朝廷的審查必須符合當時的政治體制的要求,順從朝廷的意志。
朱元璋是漢族人推翻蒙元統治的開國皇帝了,而且諸葛亮把自己美化成真龍天子下凡,在民間有傳說朱元璋是龍頭形的臉。而古代的人特別寵信神,把一些人的行為美化成神加以崇拜。羅貫中敏銳的捕捉到這些資訊。他不願自己辛辛苦苦寫的作品被朝廷封殺。像施耐庵那樣窮死。於是他極力傾向劉備(劉備是草根出身與朱元璋相似是代表漢朝的正宗)謳歌諸葛亮,是滿足人們對神的信仰。他明知道草船借箭不是諸葛亮所為,把諸葛亮描寫成神人,披頭散髮社壇做法,向天借來了東風,才助力周瑜火燒赤壁。在歷史上沒有七星借命,羅貫中特意把諸葛亮神化了。
羅貫中是熟讀過陳壽《三國志》,也知道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治戎為長,奇謀為短。就是說他理命之幹優於軍事才能。但是羅貫中卻把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描寫成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這樣做的目的很明顯:一是符合朝廷的意志,二是順應看客的精神需求,三是提高書的發行量,改善自己的生存條件。
-
20 # 牛仔故事
可以肯定,是過度神化了。真實的諸葛亮在歷史書三國志中的記載,應該比較可信。小說三國演義作了藝術加工,把所有智慧的故事情節都加在他身上,自然,這樣典型的藝術人物,就已脫離真實的歷史人物了。
當然,也只有這樣寫,才合符文學創作的規律,如果照搬歷史真實人物事蹟,不作加工,小說就沒有傳奇色彩,也無精彩故事,讀者就不會關注去看了。所以,過度神化諸葛亮,也是藝術創作的需要,我們能正確理解就行了,沒必要把藝術人物都當真的。
回覆列表
1、首先,在人們熟知的“赤壁大戰”故事中,諸葛亮是一個老謀深算的策略家,而周瑜則是年輕氣盛的小夥子。事實上,當時的諸葛亮才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周瑜不僅在資歷上比諸葛亮資深很多,年齡上也是諸葛亮的大哥。
周瑜誕生於公元175年,諸葛亮誕生於公元181年,也就是說,周瑜比諸葛亮年長6歲。赤壁大戰發生在公元208年,當時諸葛亮27歲,周瑜33歲。此時的諸葛亮,剛剛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一年左右,還沒有什麼豐功偉績,也不太被人知道,而周瑜作為吳國軍事統帥已經快10年了(周瑜24歲被任命為中郎將)。
2、其次,《三國演義》中,赤壁大戰期間,諸葛亮懷著“聯吳抗曹”的主張,縱橫捭闔,舌戰群儒,甚至還用激將法換得了周瑜“與曹賊勢不兩立”的態度。似乎“聯吳抗曹”都是諸葛亮戰略遠見的兌現,“赤壁大戰”是這一戰略規劃的第一步。
事實上,早在赤壁大戰7年前,魯肅就向孫權提出了“三分天下,聯劉抗曹”的主張。因此,諸葛亮向劉備獻出的《隆中對》有抄襲的嫌疑。區別僅僅在於,魯肅的“劉”指的是劉表,諸葛亮的“劉”是取代了劉表的劉備。作為吳國軍事統帥,周瑜對於魯肅的意見長期都是支援的,實際上不存在被激將的必要。
3、第三,《三國演義》在“赤壁大戰”中描述的黃蓋苦肉計、周瑜小肚雞腸被氣死、“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火燒戰船,乃至赤壁之戰的地點等等一系列情節,現在都可以找到大量的史實證明其錯誤或表示質疑。例如,歷史記載,周瑜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正史上也沒有被氣死的描述。
再如,有史記載,所謂火燒戰船,是因為曹操的北方士兵在南方水土不服,普遍生病,士氣下降,曹操自己燒燬了戰船脫離戰場。甚至還有人對“借東風”也提出了質疑。這種觀點指出,“赤壁大戰”時,是否有成熟的風帆技術還值得探討。
英國學者李約瑟認為,中國的風帆技術出現在3世紀以後。那麼,在赤壁大戰所處的3世紀初期,風帆技術究竟如何並不明朗,其技術水平能否藉助順風,快速逆流而上也值得存疑。當然,大多數中國科技史專家認為三國時期風帆技術確實已經有了,否則,孫吳很難到達臺灣,開闢海洋航線。
擴充套件資料
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隱居在襄陽隆中,由徐庶向劉備指引,後經劉備三顧茅廬而出山,一開始並不被關羽張飛所看好,火燒博望坡後關張對諸葛亮的智謀心悅誠服。曹操大軍南下,劉備軍退走江夏,臨走時諸葛亮設下伏兵水淹、火燒曹操軍。而後作為使者去往江東舌戰群儒並說服孫權與劉備聯盟共同對抗曹操。
與周瑜合作但鬥智鬥勇火燒赤壁,並料到周瑜想要加害自己而預先讓趙雲駕小船來接應,回劉備營中後調遣關羽張飛趙雲對曹操進行追擊,策劃出關羽華容道的典故。曹操敗走後,諸葛亮用計襲取了周瑜馬上就攻下的江陵,反攻荊州後識破了周瑜的假道滅虢計策,將周瑜活活氣死,致使周瑜臨死說“既生瑜何生亮”。
劉備入川時折了龐統,駐守荊州的諸葛亮給叮囑關羽“東聯孫吳,北抗曹操”,帶張飛、趙雲等將入川支援,順勢拿下成都,而後參與了漢中爭奪戰,與群臣勸劉備稱王。關羽失荊州後,假裝生病來勸劉備稱帝。劉備伐吳失敗後託孤諸葛亮,並讓劉禪及其兩個弟弟劉永、劉理認諸葛亮為相父。
劉禪剛即皇帝位不久,曹魏司馬懿用計安排五路大軍進攻蜀漢,諸葛亮不出丞相府就將五路大軍悉數平定。而後調兵遣將七擒孟獲平定南中,但在火燒兀突骨時自覺殺傷太過有損壽命。積蓄到足夠的力量後,諸葛亮率軍北伐,六出祁山,雖然頗有戰果,但未能完成克定中原、興復漢室的目標,壽命臨盡之前布七星燈陣續命,但被魏延無意中弄滅燈火,將平生所學傳與姜維並定下計策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