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才講史

    張良、蕭何和韓信被劉邦視為漢初三傑,他們三個人成就了劉邦的帝位。當然了這三個人,在劉邦稱帝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是不一樣的。

    張良主要是在全域性上給劉邦出謀劃策,比如說什麼時間,該聯合哪些人,怎麼來打敗項羽。

    我們都知道劉邦最大的一個敵人,就是項羽。關鍵是項羽還很強,他打的劉邦經常是四處逃竄。

    但是,每一次劉邦被打敗之後,他都能夠捲土重來。

    在最為關鍵的時候,是張良告訴他若是聯合韓信,彭越和英布,就可以消滅項羽,最後我們都知道,正是在他們幾個人的合圍下,劉邦打敗了項羽取得了天下。

    看到了吧,這就是張良的計謀。

    他可以告訴劉邦,怎麼來做才可以取得勝利。但是,張良並不像韓信一樣,韓信是武將,他是直接和項羽對抗的人。

    儘管說韓信的一生,根本就沒有和項羽打過幾次仗,也僅僅就是一次和項羽的對決,他就取得了勝利。

    但是,在和項羽開戰之前,韓信取得了很多場戰役的勝利。正是因為韓信拿下了魏國、代國、趙國、燕國和齊國。

    韓信才迅速壯大了起來,和項羽一戰的資本的。也正是韓信的迅速壯大,才導致了項羽的衰敗。

    這就是韓信直接對項羽帶來的打擊,韓信是個武將,他能遏制住項羽,能夠讓項羽不在以劉邦為敵。

    甚至在關鍵的時刻,把項羽逼得自殺。

    當然了韓信在打敗項羽的過程中,也是有張良的計謀的。同時,也有蕭何的心血。畢竟蕭何是給他們供應糧草的人。

    可以說打敗項羽,是韓信,蕭何與張良共同努力的結果。

    只不過韓信是直接和項羽對陣的人。韓信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個人,他的親自出戰才能導致項羽的失敗。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蕭何和張良他們在厲害,也不能打敗項羽。畢竟他們不是將軍,不能在戰場上廝殺。

    韓信是真刀真槍打過來的,他在戰場上乾的事情,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最終韓信的對手一個一個的倒下了。

    所以,韓信笑到了最後,他給劉邦建立了大漢江山。這就是為何,韓信加入劉邦集團之後,才扭轉了戰局的原因。

  • 2 # 峰峰說史

    蕭何、張良和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他們三個為大漢的建立汗馬功勞。劉邦曾經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見劉邦認為大漢建立的重要原因是自己用對了“漢初三傑”。我們來一起看看“漢初三傑”對建立大漢的貢獻。

    先來看看子房張良。

    1、留地相遇。張良為劉邦分析天下大勢。

    2、強攻南陽。張良力主一定要打下南陽解除進入關中的後顧之憂。打下南陽之後,西征大軍所向披靡。

    3、鴻門宴。鴻門宴前和劉邦一起忽悠項伯,鴻門宴中又幫劉邦解困,救了劉邦的小命。

    4、火燒棧道。張良建議劉邦燒燬棧道,表示無東歸之意,以迷惑項羽,同時也可以防備其他諸侯襲擊漢軍。劉邦可以關起門來發展力量,養精蓄銳。

    5、迷惑項羽。劉邦攻佔關中之後,徹底惹怒了項羽。張良修書給項羽,陳明劉邦只是想遵照懷王之約佔領關中,絕對不敢東出函谷關。同時把齊地作亂的訊息透漏給項羽。項羽把主要精力由西攻劉邦轉移到東滅齊國。劉邦因此躲過一劫。

    6、下邑劃謀。張良為劉邦確立了以土地換取人心的策略,把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分封給能擊敗項羽之人。同時確定了利用矛盾,聯兵破楚的方針。劉邦成功地拉攏了英布、彭越等人。

    7、勸封齊王。韓信求封假齊王的時候,引得劉邦破口大罵。張良阻止了劉邦的愚蠢行為。又建議劉邦用齊地換取韓信出兵,用梁地換取彭越出兵。他們最終兩個起兵參與滅項,並消滅項羽。

    8、四面楚歌。張良利用四面楚歌徹底瓦解了楚軍計程車氣,消滅了項羽。

    9、勸都關中。劉邦選擇都城的時候,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張良勸說劉邦定都關中,最終穩定了大漢的局面。

    再來看看韓信。

    1,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韓信採用這一戰術成功迷惑了三秦,最終韓信一舉消滅三秦,劉邦得以重返關中。

    2,初敗楚軍。劉邦彭城大敗之後,韓信在滎陽,阻擊楚追兵,大敗楚軍,使漢軍得到恢復發展的時間。

    3、攻滅魏豹。奇襲魏都安邑一舉消滅西魏國,並且俘虜了魏豹,消滅了劉邦東出的後顧之憂,並且俘虜漢文帝的母親,為大漢保留了火種。

    4、背水一戰。井陘之戰中消滅了二十萬趙軍,殺死了陳餘,活捉了趙歇,一舉滅掉了代國和趙國。

    5、逼降燕國。大軍陳兵燕趙邊境,用政治手段逼迫燕國投降,成功佔領了燕國

    6、共滅齊國。在齊國打敗了龍且的二十萬楚軍,並殺死龍且。打敗楚軍之後成功滅掉了齊國。

    7、十面埋伏。垓下之戰設下十面埋伏成功狙殺了項羽。

    楚漢之爭期間,韓信先後滅掉了三秦、西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楚國等九個國家,堪稱大漢第一功臣。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大管家蕭何。

    1、沛縣護主。劉邦起義之前,蕭何曾經多次幫助劉邦及其家屬。

    2、沛縣起義。擁護劉邦為沛公,從此劉邦成為這支義軍的首領。

    3、西進關中。輔佐劉邦進入關中,在楚漢戰爭中佔得輿論上的先機。

    4、保舉韓信。在漢中推薦了韓信這個不世奇才,為了劉邦獲得勝利立下大功。

    5、鎮守關中。劉邦先是大敗於彭城,後是在滎陽成皋一帶和項羽拉鋸,巨大的消耗都由蕭何補充。楚漢戰爭期間,蕭何把關中的糧草和兵員源源不斷運往前線。

    漢初三傑都是大漢的棟樑,沒有他們劉邦不可能建立大漢。

  • 3 # 歷史的影子

    當劉邦打敗了項羽之後,當時洛陽還是都城,還沒有遷都長安,在一次酒宴上,劉邦就對大臣們說,你們覺得我能夠打敗項羽的原因是什麼?有一個大臣說:“陛下為人傲慢,沒有項羽那麼仁厚,但是你的優點是你把打下來的地都封給有功之臣,而項羽從來不封,因此大家覺得跟著你幹有前途。”。劉邦聽後就打斷了這個大臣的話,說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話:“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從這段話也可以看出,在劉邦的心目中,自己能夠奪取天下,這三個人對自己的幫助是最大的。當劉邦說完之後,大臣們紛紛表示贊成,對對對,你說的都對。

    劉邦第一個提到的就是張良。在劉邦的心目中,張良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我們都知道劉邦的脾氣很不好,非常喜歡罵人,而且通常都直接叫人家的名字。在古代,直接稱呼別人的名字是非常不尊重的,叫字表示對一個人的尊重,唯獨張良,劉邦在叫他的時候都親切的稱呼為子房,因此張良在劉邦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張良是南韓貴族,家世顯赫,他的祖父做過南韓三代的相國,父親做過南韓兩代相國,因此張良是地地道道的官N代,還是地地道道的富N代,歷史上也專門對這個進行了一個總結,那就是“五世相韓”,意思就是張良的祖父和父親輔佐了五代南韓國君。不過張良也是非常不幸的,父親去世的時候,張良還比較小,後來南韓滅亡,張良也長大了,就把家中資產變賣,準備尋找一個刺客刺殺秦始皇。雖然刺殺秦始皇的難度最難,但是俗話說的好,有錢能使鬼推磨,在巨大的金錢面前,總有不怕死的前來報名,即使前面已經有荊軻刺秦這個失敗的案例,但是有錢真的能為所欲為。

    後來張良找到一個大力士,謀劃刺殺秦始皇。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巡遊的時候,張良就在一個叫博浪沙的地方埋伏。但是想要刺殺秦始皇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前面有荊軻和高漸離的兩次刺殺,秦始皇的戒備之心也是非常的重,因此在外出巡遊的時候,秦始皇坐的車,安排人打造了好幾輛一模一樣的,以用來混淆視聽,迷惑對手。看來秦始皇也是被刺客給刺怕了,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個時候秦始皇的防範之心是非常重的。

    張良看到這個情況,我的天,這麼多一模一樣的,秦始皇到底坐在哪個裡面?張良就讓那個大力士對著一個扔了個大鐵錘,把車子給砸壞了,但是卻不是秦始皇坐的。結果而想而知,秦始皇立馬派人搜捕,張良和大力士也就逃了,逃到江蘇下邳之後,張良就隱居起來了。秦始皇當然非常生氣,命人全國大搜捕,但是沒有抓到。就這樣,張良從一個熱血青年就變成了一個全國通緝犯,雖然全華人民不知道他是通緝犯。

    就在下邳隱居期間,發生了 一件事,改變了張良一生的命運,至於是真是假,讀者可自行判斷。

    有一天,張良在路上走,過一個橋,碰到一個老先生,這個老先生非常奇怪,走在橋上,脫下自己的鞋就扔到橋下面去了,張良也感到十分奇怪。老先生看見張良走過來,就指著張良說,你去下橋給我把鞋撿上來,張良作為一個熱血青年,一下就火了,就想上去扁他。但是理智告訴張良,不要衝動,衝動是魔鬼,世界如此美妙,我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不好。另外一個,萬一你剛要上去扁他,老先生往地上一趟碰瓷怎麼辦,那可不虧大了。張良只好忍氣吞聲,下去把鞋撿了上來,這老頭還不依不饒,得寸進尺,對著張良說,你給我穿上。這個時候又想扁這個老頭的想法又湧上心頭,但是本著碰瓷的老大爺惹不起,張良又忍氣吞聲跪下來給老頭把鞋穿上了。就這個老頭也沒對張良說一聲謝謝,微微一笑,就走了。

    張良也是蒙圈了,我怕不是遇到了個傻子吧!這是哪個醫院跑出來的精神病患者,下次把門關好,別放他出來。張良看著老頭走了,走了一里多地,老頭又回來了,對著張良說:“孺子可教”。五天以後,天亮的時候,你就在這橋上等著我。張良就跪下來答應了。

    五天之後,天剛剛亮,張良往過趕了。沒想到老先生已經先到了,對著張良就是一頓臭罵:“你和一個長輩相約,你怎麼還遲到了”。說完就氣哄哄的走了,五天以後接著來。五天之後,天還沒亮,張良匆匆忙忙的趕往橋上,但是老頭又到了,又臭罵一頓張良,又說一句五天之後再來。張良都嚇得不敢睡覺了,五天之後,剛過半夜,張良就到橋那邊去了,張良剛到,過了一會老先生就到了,這次老先生沒有發脾氣。對著張良說:“小夥子,我看你骨骼驚奇,必是奇才,將來維護宇宙正義與和平的重任就交給你了!我這有本武功秘籍,原價13塊8,算你10塊錢一本。你看完這本書,就能夠成為帝王之師。十年以後,你能夠發達,十三年以後在薊北咱們還能再相見,古城山下有一個黃石,那個黃石就是我。”。說完老先生就走了。

    這大半夜烏漆墨黑的,張良也看不見是什麼書。等到天亮之後,書上四個大字映在張良眼中——《太公兵法》。接下來,張良窮十年之功,仔細研習這本《太公兵法》。十年之後,陳勝吳廣起義。張良也召集了一百多個人準備起兵反秦,在路上,張良就遇到了劉邦。張良給劉邦講解《太公兵法》,劉邦雖然小學還沒畢業,但是悟性倒是不錯,張良一開口,劉邦就能聽懂,相反其他人,張良說了半天就跟對牛彈琴一樣。就這樣張良就跟著劉邦混了。

    這何嘗不是一個知音的故事啊!古有俞伯牙和鍾子期: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讚歎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鍾子期讚歎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而此時的劉邦和張良也是如此,這才讓張良死心塌地的跟著劉邦。

    不過張良和劉邦也不是一直在一起,有個二次離別。第一次是項梁立了楚懷王熊心為楚國國君的時候,張良就建議項梁也立一個南韓的國君,項梁答應了,張良就找到了一個南韓的後裔,立為韓王,也就是韓王成。項梁還給了張良一千多士兵讓在南韓土地上折騰。劉邦西入秦關之前,還幫著韓王成打了十幾座城池,韓王成也總算是有了自己的地盤。劉邦為韓王成打了十幾座城池,就建議韓王先把張良借給自己,韓王成答應了,這樣張良就從韓王成的陣營回到了劉邦的陣營之中。第二次別離是項羽大分封的時候,封了18路諸侯王,同樣也有韓王成,畢竟韓王成是自己的叔父項梁立的。但是張良在鴻門宴上的表現極其出色,連項羽都看上他了,又氣他為劉邦出了這麼多主意。分封之後,就把韓王成扣在了自己的軍營之中,回到彭城之後,就把韓王成給殺了。

    項羽殺了韓王成之後,張良也是很絕望,本來自己是南韓貴族的後裔,有著深深的愛國情懷。但是現在呢?項羽把自己的國君都給殺了,張良就報效無門了。只能從項羽那裡逃走投靠劉邦了。從這之後,張良就一直跟著劉邦了。

    至於張良為劉邦出的眾多主意,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也有提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回看之前的文章。

    第二個人是蕭何。

    蕭何跟劉邦的關係非常好,首先這兩個人是老鄉。

    其次當年在沛縣的時候,蕭何很早就做官了,管人事的,而且劉邦經常不遵紀守法,都是蕭何救了他,劉邦後來做了泗水亭長,二人又成了同事關係,劉邦不管是在當官前還是當官後,蕭何都對劉邦非常的照顧,因此劉邦對於蕭何還是非常感激的。

    再者,從起兵反秦開始,蕭何就一直跟著劉邦,也就是劉邦的老戰友。蕭何本來官當的好好的,秦朝政府每年來考評,蕭何都是NO.1,考察管還想把蕭何提拔到中央,但是被蕭何拒絕了。後來因為劉邦放了犯人,觸犯了秦帝國的法律,劉邦自己本人也逃了。等到農民起義的時候,沛縣縣令非常害怕,因為從全國的情況來看,起義軍都把自己的父母官給殺了,沛縣縣令也非常的害怕。這個時候就面臨一個抉擇,是等著被起義軍殺掉還是也反秦呢?縣令就找蕭何和曹參商量。但是二人都不同意,說你在當縣令的時候殺了很多人,結了很多樑子,你要是起兵反秦,沒有人願意跟你,你要籠絡人心,就把逃出去的人給招回來。縣令沒有辦法就叫樊噲去把劉邦給叫回來,劉邦心裡樂開了花,這個時候的劉邦還在芒碭山過著逃亡的生活。這個時候縣令想想不對頭了,要是劉邦回來了,手底下還有幾百號人,就沒自己的話語權了,於是就想殺了蕭何曹參,關閉城門,阻撓劉邦回來。不想被蕭何和曹參知道,這二人就連夜翻牆逃了,和劉邦會合。劉邦給縣裡寫了封信,縣裡的老百姓就把縣令給殺了。蕭何是帶著自己全族的人都加入了劉邦。

    蕭何在劉邦起義到登上皇位的過程中,也為劉邦做了很多事。第一,讓劉邦從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成為沛公;第二,當劉邦進入咸陽之後,手底下的人都在咸陽城搶金銀財寶,蕭何卻拿的是戶口、地圖、圖書、賬簿。這些東西對劉邦的作用極大。在當時,地圖這種東西只有國家才有,是國家最高機密之一,另外掌握了戶口,就知道各個地方的人口情況,就可以開始收稅了。不管是古代打仗還是現代打仗,除了軍事力量之外,打的就是錢,你沒錢那還打什麼仗。這樣劉邦打仗就有了物質基礎,有錢才能打仗。第三,蕭何大力推薦了韓信,之前我們也講過,蕭何月下追韓信。第四,蕭何穩固了劉邦的大後方。劉邦在前線一直和項羽打仗,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但是蕭何一直為劉邦補充兵員,一直提供糧餉。他的大本營關中、漢中和巴蜀都非常的穩固,因此劉邦才可以在前線上不用擔心自己的後院起火,這完全是蕭何的功勞。再看看項羽,後方的糧道一直被彭越騷擾,還親自帶兵救了好幾回,這可把項羽折騰的夠嗆,項羽始終不能全身心的把精力全部放在前線上。

    第三個就是韓信

    韓信自然不用說了,功勞也非常大,平定了西魏國、代國、趙國、齊國。這些在之前的文章中都做了詳細的介紹。

    可以說,這三個人對於劉邦取得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劉邦在大殿上對這三個人的誇獎是一點都不過分。

    “初漢三傑”也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流傳千古!

  • 4 # 歷史小公子

    此三人,號稱漢初三傑!

    那麼他們才能在哪裡呢,為什麼那麼多人吹捧他們呢?

    我們來看:

    首先,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張良!

    張良此人,在中國古代史上絕對算得上是最頂尖的幾位謀士之一,

    張良本是南韓貴族之後,他重小就在父輩榮光之下,他知道,他必須為大南韓做些什麼!於是他想到了報仇,殺始皇帝!

    想到就做才是一個真正男兒的本色!張良果斷傾盡全家,進行一次偉大的刺殺活動,

    他花重金打造了一個錘子,又找了一位大力士,在博浪沙對始皇帝進行了一次絕殺!

    可惜!天意讓始皇帝躲過去了!

    後來張良便到了劉邦帳下,他率領著他所有的兵馬給了劉邦,這也成了劉邦起家的資本之一了!

    接著再獻策幫助劉邦迅速佔領咸陽城!不然以當時劉邦那點人想要在項羽之前拿下咸陽,省省吧!

    拿下咸陽後,劉邦享受到這人間天堂的地方後,就再不理會政務,是張良,教樊噲怎麼,怎麼和劉邦溝通,讓劉邦頒佈“約法三章"的

    再後來,劉邦與項羽最終決戰時候,是張良叫劉邦給韓信齊王之位換得韓信出兵,最終戰勝項羽的!

    胸藏百萬精兵,號約人間兵仙——韓信

    韓信自重被蕭何月下追回,拜為漢軍大將軍後,他就開始了他那輝煌的時刻!

    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在孫武子看來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可那是伐國之戰,而一旦開展,那最厲害的就應該是用兵就像作一幅畫,一首詩一樣美麗,

    韓信就做到了,他瞞天過海,率領漢軍,兵鋒直至關中,突如其來的進攻直接打蒙了秦王朝最後的名將,章邯,更是一步步緊逼把三秦之地徹底收復,留下章邯一個人死守廢丘!

    接著更是水淹章邯!徹底把他消除於歷史舞臺

    接下來他更是所向披靡,佔魏國,滅陳餘,吞齊國,可以說當時大漢一大半疆域就是他打下來的!

    更是在最後,他與項羽決戰,他是總指揮,一舉徹底結束楚漢爭霸,幫劉邦定鼎天下!

    漢初第一功臣,後勤部長——蕭何

    蕭何麼,那是劉邦的老鄉了,倆人一起重沛縣出來,一起創業打天下,別看他似乎什麼也沒有幹,可他乾的卻又是最重要的!

    劉邦沒錢了怎麼辦,找蕭何!他肯定能湊出來

    劉邦沒兵了怎麼辦,找蕭何,他肯定能招進來

    劉邦沒糧食怎麼辦,找蕭何,他肯定能運過來

    對,就是這樣,你劉邦儘管的搞事去把,缺啥和我說,我給你想辦法,這基本就 成了蕭何與劉邦的共識了

  • 5 # 漁樵戲春秋

    單獨一個劉邦打不過項羽,單獨一個蕭何、張良甚至是韓信,都不能打敗項羽。項羽就等於一個超級大怪獸般的存在。劉邦用的是組合打怪,最終讓項羽灰飛煙滅。

    在這個組合中,張良是大腦。張良告訴劉邦,怎麼趨利避害,怎麼逢凶化吉,怎麼合縱連橫,弄得項羽疲於奔命,無法集中兵力徹底打死劉邦。

    蕭何則是打怪組合的心臟。他把後方治理得井井有條,源源不斷地向前方輸血,要糧給糧,要人給人。項羽幾次把劉邦打趴下,以為已經解決這個麻煩了。沒想到,項羽一轉身,劉邦又馬上滿血復活。試問,誰能打死這樣擁有無數次復活機會的人?項羽若是生在今天,一定會發出歇斯底里的怒吼,你丫能不能別開掛,好好玩遊戲啊!沒錯,幫劉邦開掛的就是蕭何。這就是劉邦和項羽的根本區別,劉邦有蕭何,他可以輸十次,沒什麼,大不了叫蕭何給我多徵幾次兵唄。項羽沒有蕭何,所以他一次都輸不起,輸一次就得烏江自刎。

    韓信則是打怪組合的一把利劍。這把利劍神出鬼沒,所向披靡,強如項羽,也是感覺如芒刺背。

    有如此強大的組合,劉邦如何能不勝?項羽只會打仗,還對自己的大腦范增產生排斥抗體。范增死後,西楚霸王已經是個腦殘病人了,看似強大,實際外強中乾,順境時順風順水,縱橫天下,一旦遇到逆境,則所有毛病一起爆發出來,一個小感冒就能要了他的命,實屬不堪一擊。

    要說漢初三傑有什麼作用,就是他們組成了一個強大的合體,各司其職,最終玩死項羽。三人同心,缺一不可。

  • 6 # 英皇騎士

    推波助瀾的作用。

    因為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一個好漢三個幫,眾人才能推倒一堵牆。

    再好的話也得綠葉去陪襯。

  • 7 # 小羊說說影視

    韓信,蕭何,張良被譽為漢初三傑。劉邦取天下後對眾臣說“

    運籌帷幄,我不如張良,穩定後方我不如蕭何,統帥三軍我不如韓信,而此三人皆為我所用,所以我能得天下。

    可見這三人在劉邦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張良

    張良,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南韓的首都陽翟,任過五代韓王之相。張良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儲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后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雲遊。張良去世後,諡為文成侯。後世敬其謀略出眾,稱其為“謀聖”。

    蕭何

    蕭何是大漢帝國的第一任丞相。和劉邦是老鄉,也是沛縣豐邑。因為通曉法令,沒有凝滯,執法持平,所以成為了沛縣的主吏掾。在劉邦還是普通百姓的時候,蕭何曾多次利用職權保護他,後來,劉邦做了亭長,蕭何也經常幫助他。

    在彭城之戰中,漢軍集中50多萬大軍竟被項羽以3萬精兵擊敗,一度劉邦身邊只剩下幾十個人,潰不成軍。然而,依靠蕭何出色的後勤能力,劉邦很快再站起來,並擁有與項羽爭霸的能力,這又是蕭何的功勞。

    《史記·蕭相國世家》所敘蕭何的四大實績為:

    1、定漢家律令及受遺命輔惠帝。

    2、蓋收秦律令圖書。

    3、舉韓信。

    4、鎮撫關中。

    鎮撫關中是蕭何作為一個萬世相才最大功績。楚漢戰爭時期,劉邦等人帶兵東出征戰,蕭何留守後方,他先撫漢中後鎮關中,開發巴、蜀,深固根本,足兵足食,為前方戰場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解決了劉邦的後顧之憂。建立國家後他沿襲秦制,建設了一系列國家制度;建立社稷宗廟,完善國家象徵;建都關中,經營長安,穩定政權,因此,蕭何身居後方,安邦定國,當推首功。

    韓信

    韓信是三人中最慘的了,不論的人物生平經歷,還是最後的結局,都令人嘆息!人生這麼精彩,自然留下了很多腳印——胯下之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拔旗易幟、半渡而擊、十面埋伏、生死一知己等詞,都留下了韓信的印記。

    要說韓信對漢朝最大的貢獻是什麼?那就是打下了一個大漢江山,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千古第一哥,也僅此一人!

    總結

    這三人當中最惋惜韓信了,受了那麼多苦,建了那麼多功勳,最後死的比誰都慘,不過話說回來,最牛逼還是邦哥啊!

  • 8 # 諸葛泳

    韓信是將,主要在外馳騁,解決一些關乎生死的大麻煩,相當於現在的銷售總監。張良主要給劉邦出注意,小之劉的私生活,大之外面的將官任用,相當於集團總經理。蕭何家鄉帶出來的,比較信任,主管後勤保障。老蕭做的確實不錯。相當於現在的原料採購部長。個人觀點

  • 9 # 公子小樹

    張良,蕭何,韓信,漢初三傑。

    首先介紹張良,張良,擔任漢軍軍師,知足多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說的就是他,幫助劉邦打仗,怎麼打,什麼時候打,打好後幹嘛,打之前先幹嘛,定大局,出謀略。

    再來是蕭何,後勤部長,管後方,管糧草,管兵源,不管劉邦在前線吃了多少次敗仗,後面的蕭何總有源源不斷計程車兵和糧草運上來,幫助劉邦立於不敗之地。

    最後是韓信,帶兵打仗,擔任大將軍,上來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種令人窒息的操作,後來還搞了四面楚歌,把楚軍弄得人心惶惶,不敢直面漢軍,幫助劉邦打下了江山。

  • 10 # 史學達人

    張良、韓信和蕭何,他們是劉邦眼裡的漢初三傑,劉邦在慶功宴上說,他之所以能夠打敗項羽,就是擁有張良、韓信和蕭何。

    那麼,他們在為劉邦爭取天下的過程中,都起了哪些作用呢?

    下面我們來一個一個的說一下吧。

    我們從張良開始吧, 可以說沒有張良,劉邦早就被項羽給殺了。

    大家都知道鴻門宴前後,項羽有好幾次機會能幹掉劉邦,在關鍵的時候,都是張良救了劉邦的命。

    鴻門宴之前,項羽想要帶領軍隊滅掉劉邦,這件事被項伯透漏給了張良,因為張良和項伯是好朋友。

    項伯不想看著張良死於非命,於是,他就把項羽要滅劉邦的事情,告訴了張良。

    正好張良是和在劉邦在一起,張良就把這件事給告訴了劉邦。劉邦趕緊找到項伯,請項伯喝酒,說他和項羽之間肯定是有什麼誤會。

    然後才有了後來的鴻門宴。

    項伯把劉邦的話,告訴了項羽,就有了第二天項羽的鴻門宴,鴻門宴上范增要殺劉邦,項羽不忍心。

    范增讓項莊舞劍,殺了劉邦,在關鍵的時刻,是張良把樊噲叫了出來,給劉邦解了圍。就這劉邦才死裡逃生的。

    你說若是沒有張良,是不是劉邦早就死了。當然了張良還在為劉邦取得天下的過程中做了很多事的。

    他在劉邦迷茫的時候,為劉邦指明道路,什麼時間該聯合哪些人和項羽打仗的。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劉邦聯合韓信,彭越和英布打敗項羽,就是張良的計策。

    還有垓下之戰的四面楚歌,也是張良的計策。

    韓信給劉邦討要齊王的時候,也是張良讓劉邦給韓信封齊王的,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有了韓信出兵救劉邦打項羽的。

    最終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的。

    我們再說蕭何,蕭何這個人,是一個治國大才。在滅秦的時候,劉邦帶著自己的老鄉到了秦朝的都城咸陽。

    這時候所有的人,都在搶金銀財寶。但是,唯有蕭何在搶秦國的書籍和一些資料,這就是蕭何的與眾不同的地方。

    他是在為劉邦爭取天下,做準備,因為這些資料就是秦國統治的地圖,子民的相關情況,這個當然是比金銀財寶還要重要的東西了。

    在劉邦和項羽爭霸天下的時候,蕭何是管理後勤的,劉邦沒有士兵了,蕭何就給劉邦補充士兵。

    劉邦沒有糧食了,蕭何就從後方給劉邦供應糧食。可以說劉邦之所以打仗打的如此的順利,都是蕭何在做劉邦的後盾。

    這樣的蕭何,當然是劉邦不可缺少的一個人了。

    最後說韓信,韓信是大將軍,衝殺在最前線,為劉邦開疆拓土的人就是他。可以說沒有韓信,劉邦就沒有機會和項羽爭霸天下。

    是韓信帶領劉邦殺出了漢中佔領了關中。在劉邦和項羽對峙在關中的時候,又是韓信開闢了一條新道路。

    他打敗了魏國、代國、趙國、燕國和齊國,然後從齊國後面直接攻打項羽,項羽才開始意識到自己要失敗了。

    最後劉邦把士兵交給韓信,讓韓信給項羽進行決戰,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垓下之戰。這一戰項羽失敗了。

    然後,項羽逃到了烏江選擇了自殺。可以說正是蕭何、張良和韓信三個人的配合,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為劉邦取得了天下的。

    這就是在劉邦得到天下的過程中,他們三個人起的主要作用。

  • 11 # 歷史百川

    張良、韓信和蕭何三人並稱“漢初三傑”。在劉邦建立大漢王朝的過程中,張良是劉邦的智囊,韓信是劉邦的大將軍,蕭何是劉邦的軍需官。

    張良一生為劉邦出的計謀很多,最為出名的就是鴻門宴。在這場險象環生、刀光劍影的宴會上,項伯念及往日張良的恩情,偷偷前來告信,張良沒有趁機逃跑,而是拉著項伯見了劉邦,力勸項伯從中協調,並且囑咐劉邦:對項羽示弱,告訴項羽不會背叛他,更加不會稱王。在宴會進行到一半,樊噲保護劉邦偷偷逃走,最後是張良一人留下宴會之上與項羽等人周旋,才使得劉邦能夠全身而退。還有暗度陳倉,下邑奇謀,勸都關中等等一系列計策都影響著劉邦的勝利。可以說,沒有張良就沒有後來的大漢王朝。

    韓信,劉邦的大將軍,指揮漢軍在楚漢爭霸中勝利的關鍵人物。韓信原本是在項羽的帳下,多次進言卻不受重用,看出項羽並非明主,在劉邦被流放巴蜀之地的時候投奔了劉邦,並透過蕭何的力薦當上了漢軍的大將軍。如果沒有韓信,漢軍絕對不會是項羽的對手,有了韓信的漢軍可謂是煥然一新, 還定三秦、滅魏破代、東進滅趙、東進滅齊,還有最後的垓下之圍。這些戰績的背後都是韓信在指揮。可以說,韓信是劉邦開疆擴土,對抗項羽的一把利劍。

    打仗,拼的是什麼?拼的是糧草。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充足的糧草,即使百萬雄師也發揮不出什麼作用,沒有力氣計程車兵和案板的魚肉有什麼區別呢?而劉邦的糧草全都是蕭何準備的。楚漢爭霸期間,劉邦在外領兵打仗,蕭何留守關中,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使漢中成了劉邦的後方根據地,劉邦幾次被項羽打的落花流水,都是因為有蕭何的存在,才能絕處逢生。不僅如此,在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之後,又協助劉邦剷除異姓諸侯王,進一步鞏固了劉邦的統治。

    在劉邦建立大漢王朝的過程中,張良、韓信和蕭何,這三個人缺一不可。正是這三人的輔佐,劉邦才能把大漢王朝建立起來。

  • 12 # 小程看歷史

    張良、韓信、蕭何三人被稱為“漢初三傑”。劉邦曾對這三人有過這樣的一翻評價:“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劉邦能夠建立起擁有四百年之久的大漢王朝,離不開這三位的輔佐。透過劉邦對他們的評價,我們就能知道,這三人對大漢王朝的建立起到了什麼作用。

    蕭何的作用

    首先來看蕭何,他跟著劉邦的時間最長。當劉邦還是一個農民的時候,蕭何就已經是秦朝的一個官員了。所以對於治國理政很早就有了一套理論了,劉邦起兵,蕭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劉邦在前方征戰,蕭何就一直幫忙他提供糧草補充軍需,漢軍的後勤保障全部都有蕭何一人掌管著。

    用我們現代話說,蕭何就相當於劉邦的後勤部長,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這一方面劉邦是非常信任他的,所以劉邦對蕭何說“有你在我放心!”。

    張良的作用

    再來看張良,透過劉邦對張良的評價,我們就知道,張良主要的作用就是給劉邦出謀劃策,戰略規劃大政方針,基本上都是由張良策劃的。比如說漢軍當初由南鄭進入漢中的時候,是張良建議劉邦燒掉唯一一條通往關中的棧道的,其目的就是為了打消項羽的懷疑之心,這給本身實力不及的劉邦獲得了許多喘息的機會。還有就是後來張良回到他的屬國南韓以後,是它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項羽,讓項羽將漢中這塊肥沃的土地劃分給了劉邦,這給劉邦走出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說劉邦最終能夠建立起大漢王朝,就離不開張良的正確指導,從現代的角度來看,張良就相當於三軍總參。

    韓信的作用

    那麼韓信就相當於前線總指揮了。在漢軍陣營中,如果沒有韓信的加入,劉邦基本上是不可能戰勝項羽的,韓信憑藉他過人的軍事本領,幫著劉邦開疆擴土,消滅最大的敵人項羽,更是功不可沒。也正是韓信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才有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精妙的計策。漢軍能一步步發展壯大,最終消滅項羽,就離不開韓信的巧妙用兵。

    結語

    所以劉邦就是有這三人的輔佐,自然就可以高枕無憂統帥三軍了。漢出三傑缺一不可,他們各有分工自然也就各司其職了,對漢朝的建立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 13 # 宅家小兔

    劉邦建漢三大功臣張良、韓信、蕭何,人稱“漢初三傑”。三位都是不可多得的傑出人才,在不同的領域輔佐劉邦打敗項羽,坐擁天下。

    張良(軍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張良出身南韓,秦滅六國後他堅決反秦,曾謀劃刺殺秦始皇。逃亡時偶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從此謀略天下第一。跟隨劉邦後,他成為劉邦的“指南針”和“啟明星”,在劉邦陷入困境時始終提供最有利的選擇。劉邦進入咸陽後,差點沉溺享樂,是張良說服他封存宮殿、“約法三章”,安撫民心,奠定統治基礎;霸王項羽欲攻打劉邦之時,是張良勸說劉邦主動示弱,避開項羽鋒芒,在鴻門宴上全身而退;謀士酈食其建議劉邦分封六國之後,又是張良及時叫停,詳細分析利害關係,避免了一次重大的戰略失誤...... 如此這般,張良一直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給劉邦指出前進的方向,使劉邦如同擁有GPS般在爭霸版圖中游走自如,順利到達目的地。

    韓信(三軍總司令)——戰必勝,攻必取

    韓信出身貧寒,曾經連飯都吃不上,靠漂洗婦人接濟,還曾受過小混混的“胯下之辱”。他先投靠項羽,卻一直默默無聞,不受重視,後來轉而跟隨劉邦大軍,被蕭何發現才能,從而推薦給劉邦封王拜將。韓信是歷史上極少的軍事天才之一,他兵法熟練,並善於靈活運用,指揮了濰水之戰等著名的傑出戰役。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協助劉邦“還定三秦”,並最終在垓下擊敗楚軍,令漢王劉邦一統天下。

    蕭何(後勤總管)——鎮國安民,後勤保障

    “漢初三傑”裡與劉邦關係最親近的應該就是蕭何了。蕭何與劉邦是沛縣老鄉,一同發動起義。進入關中後,劉邦授權蕭何管理所有事宜,並協助制定漢律,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劉邦大軍在前方戰鬥時,蕭何坐鎮後方,統籌安排糧草、人員、資金,使劉邦無後顧之憂,安心應戰。有這樣一位總管,劉邦何愁天下不安定。

    雖然三人都是劉邦建國的極大助力,也正因才華過於出眾,被劉邦建立霸業後鳥盡弓藏。極有遠見的張良稱病還鄉,蕭何以貪汙案自毀名節躲過一劫,心高氣傲的韓信則被擒誅殺。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共患難易同富貴難。

  • 14 # 方圓論壇

    劉邦能從秦末亂世諸雄之中脫穎而出,並且戰勝強的項羽,建立起漢王朝。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大漢人傑是必不可少的。在當時那個歷史時期,張良,蕭何,韓信三人堪稱輔佐君王的最強組合。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蕭何整頓內政後勤,為大軍解決後顧之憂,讓劉邦能夠安心征戰。韓信戰無不勝,劉邦之所以能夠成功,幾乎是韓信一手把他扶上的皇位。就這三個在各自領域堪稱人傑的奇才聯手輔佐劉邦,他們才是劉邦能奪取天下的保障。

    張良屬於一個十分純粹的謀士,他的職責就是替劉邦出謀劃策,幫助劉邦強大奪取天下。最早從劉邦佔據關中之後,劉邦開始肆意妄為,甚至想佔據關中自立稱王。但劉邦一系列的舉動引起了項羽的反感,項羽也準備徹底擊垮劉邦,拿回關中之地。張良屢次勸阻劉邦不要太過於得意忘形。太過於貪圖享受對以後的稱霸奪取天下不利。劉邦也聽了張良的建議開始整頓軍紀,並且不再縱情聲色。但此時的項羽已經對劉邦動了殺心。之後項羽鴻門宴要宴請劉邦肆機要除掉劉邦。而當時的劉邦根本無力對抗項羽。所以張良又勸諫劉邦裝慫麻痺項羽。之後在鴻門宴上又經歷了一系列的勾心鬥角之後,在張良的安排之下,劉邦順利過關,逃脫了這一次項羽對他的殺機。

    之後楚漢大戰期間,在劉邦慘敗於項羽之手後,劉邦一時間意志消沉。但張良一方面給劉邦出謀劃策讓劉邦分化瓦解彭越以及田榮。之後又勸諫劉邦重用韓信。張良告訴劉邦,用好這三個人,那麼項羽就不足為慮了。這也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謀。後來韓信居功自傲要求劉邦分封自己為假齊王的時候。原本劉邦十分憤怒。但卻被張良阻止。張良告訴劉邦現在主要以安撫韓信為主,並不適合拒絕韓信,避免韓信自立。也因此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任命韓信為齊王。也因此穩住了韓信,讓韓信拼命給自己賣命。可以說張良在劉邦征戰過程中直到漢朝的建立。張良都功不可沒。沒有張良的存在劉邦根本不可能成功。

    蕭何是一個內政高手。從劉邦沛縣起兵,再到之後劉邦征戰天下,再到漢朝建立後劉邦剷除異姓王的過程中,整個漢陣營的內政制度建立,管理都是蕭何的份內工作。蕭何的大多數時期都在鎮守大後方給劉邦穩定大本營。劉邦大軍出征所需要的兵員,糧草,馬屁,補給物資等等一系列的後勤支援保障工作都由蕭何一手操控。俗話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軍征戰的失敗可以說直接取決於後勤的支援保障。由此可知蕭何的貢獻有多大。

    韓信就跟不需要多說了。韓信是劉邦漢陣營中唯一的統帥人物。劉邦之所以勢力一直髮張壯大不了,就是因為其陣營內部沒有一個優秀的統帥。樊噲等人可為將,但作為統帥卻遠遠不夠資格。韓信的出現讓劉邦意識到自己已經具有爭霸天下的資格了。而韓信也沒讓劉邦失望,韓信先是制定計劃帶領漢陣營走出川蜀之地。之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再平定魏國。北伐拿下代國,背水一戰擊敗趙國,派人降服燕國。支援劉邦以及清除項羽派往趙國的楚奇兵,平定剩下的趙國城邑。奉命攻打齊國,並於濰水全殲龍且二十萬楚軍。說韓信一手把劉邦扶上皇位也不足為奇。當時世人對韓信的評價就是“國士無雙”、“功高無二”。所以韓信的下場十分悲慘。但其貢獻劉邦也是不否認的。

  • 15 # 如史如畫

    張良擅長謀略,韓信擅長打仗,蕭何擅長後勤,這三人都在這些領域為劉邦付出了很大的貢獻。下面說一下這三人的主要貢獻。

    張良為劉邦定下的“下邑之謀”是劉邦成功的基礎。彭城之戰後,劉邦被項羽打得一蹶不振,天下的形勢從此又是向楚不向漢。劉邦一氣之下,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劉邦想把函谷關以東所有的土地都捐出去,讓別人替他攻打項羽。劉邦問張良怎麼實施這個計劃。張良說韓信,彭越和英布可用。後來這三人得到了劉邦厚重的獎賞,拼了命地為劉邦辦事。項羽從此也被孤立,這個“下邑之謀”是一項很成功的戰略計劃。

    蕭何嘛,主要的貢獻是在劉邦攻入關中的時候,第一時間把秦朝所有的地圖,稅費和糧倉的圖案都搶到手。蕭何的這個行為,且不說會對他日後管理關中有益,這些圖案也對以後劉邦治理天下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劉邦實施的是半封建半郡縣制,配合蕭何的管理工具,治理起來真的是非常輕鬆。

    韓信的主要貢獻是北伐成功。韓信北伐,所打之戰場場都是出奇制勝,先後把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攻佔,中國的北方盡歸劉邦所有。正面戰場上是劉邦和項羽在滎陽硬剛,而韓信早已為劉邦統一北方,所以說劉邦以短短七年光陰一統天下和韓信有著很大的關聯。

    “漢初三傑”不是白叫的,他們的功勞是當時天下英雄公認的。

  • 16 # 歷史書寫於平凡人

    導語

    劉邦在建立大漢政權的路上,對他最重要的三個人就是張良韓信和蕭何了。這三個人合稱為漢初三傑,劉邦當時分析自己勝利的原因的時候,說是自己有人傑,用人傑,這三個人就是人傑,劉邦和四百年大漢基業的人傑。

    接下來說說三個人的分別的作用

    張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留侯張良可以說是楚漢時期的第一謀士,本來是南韓貴族的他,在南韓滅亡之後,自己還想著刺殺秦王,結果被秦王通緝的只能隱姓埋名,這時候就有了一個傳說,就是老頭和橋和張良的故事,這個據說老頭傳給了他太公兵法,之後張良就研讀數年,然後就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了劉邦。

    兩人一見面呢,相談甚歡,劉邦覺得張良這個人見識很廣,張良覺得劉邦胸中有韜略,因為常人和他研討兵法早就不知怎麼對答了,相反劉邦卻聽的津津有味,在之後的逐漸接觸中,張良越發相信劉邦是那個可以爭奪天下的人,所以決心輔佐劉邦。

    在很多的大事情上,對劉邦的建議都非常的重要,比如進軍關中之後,劉邦沉醉於酒池肉林溫柔富貴鄉中不能自拔,張良及時勸諫,劉邦才清醒的意識到自己還有項羽這個敵人,於是退軍霸上,約法三章。在鴻門宴之前,張良也是透過項伯瞭解到這宴無好宴,張良直接轉告劉邦,這也算是救了劉邦一命。還有最後的鴻溝之約之後,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接著圍攻項羽,還有封韓信為齊王讓他聯合彭越圍攻項羽與垓下等等事件。張良其實才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那個人,對劉邦的統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蕭何-內政高手,後勤保證

    蕭何其實是劉邦的沛縣的同鄉,當時隨著劉邦一起起事,當時還是秦吏的時候,便非常欣賞劉邦的人格魅力,之後也是一生相隨。

    蕭何主要是負責劉邦的政務,還有後勤保證。劉邦封為漢王的時候,蕭何就是丞相,包括之後漢朝的建立,蕭何依舊是文官之首,在一些官員的任命,法律法令的頒佈和制定中,蕭何都是主要的力量,而且在漢朝之初,蕭何幫忙剪除異姓王的很多事件都對劉邦和整個漢朝有著深遠的影響。其實劉邦的軍隊四處征戰,最難去保證的就是後勤了,包括糧草,馬匹,盔甲等等這個輜重,但是每次蕭何都能保證大軍的給養,這個就是劉邦的主心骨,自己的軍隊不會挨凍受餓,蕭何就是保證,自己的內政不會亂,蕭何也是保證。

    而且蕭何還發現了另一個比較重要的人傑,就是接下來要說的韓信。蕭何月下追韓信成為一代佳話。

    韓信-戰場猛虎,攪弄風雨

    其實三人的功勞我認為韓信是最大的,劉邦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的。

    韓信,其實是後世非常推崇的一個人,從很多的成語典故就可以看得出,什麼胯下之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等等。韓信確實也是值得褒獎,成名之前的韓信,各種顛沛流離,直到來到了劉邦的軍營,當時跟隨劉邦來到漢中,軍中兵士很多都已經逃亡了,他也走了,蕭何半夜把他追了回來,然後蕭何和劉邦保證,韓信是個將才,可以輔助你征戰天下,於是劉邦拜大將軍給韓信。韓信開始了傳奇的一生。

    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收三秦之地。然後和劉邦分兵,自己去給劉邦掃清障礙,北伐滅掉了代國,燕國,齊國,趙國,背水一戰滅掉了楚軍龍且和他的二十萬軍隊。之後和劉邦兵圍垓下,見證了一代英雄項羽的隕落。

    韓信被後世尊為兵仙,自己參與指揮的戰爭從來沒有失敗過,未嘗敗績,國士無雙,功高無二。這個為劉邦平定天下的人下場確是非常令人嘆息的,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光不殺,見銅不殺,見鐵不殺,但是仍被呂后處死。狡兔死,走狗烹。

    結語

    且不論之後的結局,三人任何一人功績都很大,都為劉邦的統一事業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都給歷史留下了無數的佳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輕型農民工的未來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