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祥雲廣瑞

    中國古代王朝,僅以相對統一的朝代生存年限,互相對比,可看到一蟹不如一蟹,九斤老太唸叨的:六斤、七斤、八斤。為什麼呢?一一民智開化了。越來越開化了。保守落後的統治方式當然只能命短。社會總是向前發展的。

  • 2 # 洞庭一葦1188

    中國的封建王朝,如果按開國皇帝的傳承的話,時間確實沒有超過300年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制度的缺陷:即制度在設立之初,存在著重大的利益分配不均,在開國階段,由於國家剛經歷了由分裂到統一的陣痛,這種矛盾不會立即體現出來,可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矛盾激化,社會再次動盪,王朝被推翻。如唐。

    二、由於封建王朝都是家天下,當皇族人才枯竭時,上位的皇帝弱智或昏庸無能,而國家完全沒有糾正機制,導致國力日下、社會矛盾激化,王朝被推翻。如西晉。

    三、王朝抱殘守缺,無法應對世界潮流的發展,最終被世界潮流所淹沒。如清。

    四、王朝遭遇大的自然災害,百姓幾無生路,推翻王朝。如明。

    五、王朝疆域太小,從地理上存在防守的困難,最終無法抵禦外族的入侵,被外族推翻。如宋。

    總之,歷代王朝的開國者都是不世出的人傑,他只可能根據他的學識、經驗和教訓來制定王朝的執行機制,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考慮到以上的問題,而由於封建王朝家天下的鐵律,使得以後掌握國家政權的不是當時的傑出人才,而是一些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家子弟,在面對國家重大的變化時,無法作出正確的決策,進而導致王朝覆滅。

  • 3 # 史詩雜談

    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權難以跨越這個界限---盛極必衰,發展到頂端就開始衰敗~一個封建王朝政權的君主不可能每一個都是漢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康熙帝...

  • 4 # 青年史學家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老話都很有意思,比如胡虜無百年之運,比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比如中國曆代封建王朝都不超過300年。前面兩個我們不說,我們著重說最後一個。

    中國歷史上歷代王朝,除了夏商周,夏朝是400年(還不一定存在),商朝是600年,周朝是800年,其他歷朝歷代,都不超過300年,最高的是唐代297年,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呢?這和封建土地制度不無關係,或者簡單一點講,這和分配製度不無關係。

    我們知道夏商周三代實行的是井田制,是土地公有制。而自從魯國的初稅畝和晉國的相地而衰徵之後,以後的歷代封建王朝實行的是土地私有制,雖然還是存在著很多皇莊,但是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土地結構和性質。所以在王朝的初期,為了穩固統治、緩和社會矛盾,一般採取均田政策,抑制土地兼併。而且戰爭之後,無主荒地會比較多,所以這個時候一般土地矛盾不是那麼尖銳,統治者也注意採取輕徭薄賦的政策。到王朝的中後期,既得利益集團形成,大地主和豪強會不斷地兼併小農的土地,並且將其變為自己的依附農民。小農不僅在經濟關係上,而且在政治關係、倫理關係上等都依附於大地主,受到很重的剝削,而這個過程差不多就是以300年為限度。

    但可能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從氣象學的角度,就是可能在氣象學上中國的氣候變化是300年一個輪迴,每過300年,水旱災害不斷,北方氣候變的乾冷,國內農民起義,北方少數民族入侵,這個也是很有可能的。

  • 5 # 千機8

    因為百官貪腐,說白了就是官僚階級的墮落,歷朝亡國的主要原因都不在皇帝身上,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己的東西誰不上心啊,大臣就不同了,中國曆朝換代與其說是換皇帝,還不如說是官僚階級換血

  • 6 # 管窺歷史

    中國歷史的王朝都是封建王朝,封建王朝的崩塌以及建立一直伴隨著土地革命進行的,3000年的周朝是這樣的,新中國建立也是如此。為什麼古代王朝大都難逃300年的命運呢?主要原因是王朝後期出現土地兼併嚴重的現象,這樣會使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因此導致“富人有良田千頃,貧農無立錐之地”的狀況,最後國家財政困難,王朝因此無以為繼,最終不能擺脫被推翻的命運。

    我們就以明朝為例,分析一下王朝到衰落尾期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被推翻的。明朝在歷史上存在了276年,由洪、永兩位皇帝開國(朱元璋,朱棣),到了崇禎皇帝結束,全國共有土地七百零一萬多頃土地。開國之後,皇族國戚枝繁葉茂,土地十之八九被皇族、藩王、勳戚、宦官、大臣、鄉紳佔據。雖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皇帝仍與民爭利,皇帝佔據土地交給太監經營,這些土地稱為皇莊。在地方,許多土地被分給藩王,成為王莊。此外,公主、郡主仍有莊田。有史記載,明朝武宗皇帝的皇莊佔地共二十萬零九百頃。這些只是皇莊土地,到了崇禎皇帝期間,各地分封到藩王的土地更是令人吃驚。單以河南親王(不算郡王)為例,分封土地如下:

    周王,分封在開封,有良田一萬頃。唐王,分封在南陽,有良田萬頃。崇王,分封在汝寧,良田萬頃。徽王,分封在禹州,良田千頃。趙王,分封在彰德,良田千頃。鄭王,分封在沁陽,良田千頃。潞王,分封在衛輝,良田四萬頃。福王,分封在洛陽,良田四萬頃。

    藩王除了有王莊,還有皇上特賜的鹽引專利(可以收鹽稅),京畿地區設有許多王店(專營綢緞、藥材店、當鋪等等),與民爭利,高利盤剝百姓。皇上對於藩王每年還賞有祿米(親王每年一萬石、郡王兩千石),所以越到王朝後期,國家財政越困難。

    國家的財政收入都被皇親國戚收入囊中了,這樣農民就沒有了收入了,紛紛起兵造反,國家這個時候也沒有財政鎮壓叛變,因此王朝因此會被推翻,推翻之後重新建立的封建王朝,到後期也是面臨皇親國戚太多,分地過多,影響國家財政的問題,農民起義又把王朝推翻了,就這樣迴圈往復,這也就造成了歷史王朝不超過300年這個問題。

  • 7 # 多吉寶貝

    要我說就是氣數和體制問題。封建王朝一般開始的幾代如果沒有遇到特別昏庸的君主,在開朝之初都顯示出盛世的樣子。原因很簡單,中國人歷來喜歡折騰,一旦沒有折騰就會迎來勃勃生機。開朝王朝有個特點就是邊境相對安定,國內沒有動亂,由於是新成立的政府,要收籠民心,對於國內稅收等政策也有很大的優惠。也給老闆姓分有土地。老百姓有地種,得到喘息,日子就好了,國家政權也就越來越穩定。

    隨著時日的增長,地主階級日益強大,有錢了,就會用暴力和金錢購置老闆姓手中的土地,房產。導致很多百姓流離失所。朝廷政府官員腐敗,欺壓百姓。就比如明朝到了後期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地主財主階級掌握政權,抗稅。但國家要用錢,明朝主要稅收是土地稅,有土地的地主階級不交錢,就只有繼續壓榨老百姓,逼得老百姓走投無路,只能反抗。由於腐敗,如地方發生天災,朝廷下發贈災糧餉,還沒有出京城一半就被貪汙了,到了地方,地方官繼續貪汙。最終到達災民的手中十分之一都沒有。

    老百姓活不下去,自然就會當流民,居無定所,這些人就是國內的不安定因素,一旦被人利用,就會揭竿而起。再加上古代中國一直受到各種遊牧民族的侵略。內憂外患,自然不能長久。

    之所以不超過300年,是因為當歷史發展到一個階段,國內資源被少數人掌握,少數人活得滋潤,大部分老百姓活不下去,連生存都有問題的時候,命自然也就不會在乎了,所以很多人開始反抗。那麼這個階段就是國家重新洗牌,從頭再來一遍,這也是歷史規律。

  • 8 # 小小烽火臺

    中國古代,自秦漢至明清,在長達2000多年的時間裡,幾乎沒有一個王朝的壽命超過300年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漢加起來存續了422年的時間,然而西漢和東漢各自存在的時間並不長,西漢存續了210年的時間,東漢存續了195年的時間。

    存在時間比較長的大一統王朝還有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唐朝存續了289年的時間,北宋、南宋的存續時間分別為167年、152年,明朝存續了276年的時間,清朝則存續了296年的時間,好像300年是一個大關,沒有哪個朝代可以超過。

    我認為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社會階層矛盾,每個朝代的更替大都伴隨著底層人民與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東漢的黃巾起義,唐朝的黃巢起義等,都是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矛盾發展到尖銳的表現。

    第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爭鬥也會導致朝代的更替。比如西漢的王莽篡漢,東漢的董卓亂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隋朝末期的貴族割據等。

    第三,隨著天氣變化,北方民族南下入侵。寒冷的氣候促成了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又促使中原地區的漢族大量南遷。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五胡亂華,宋朝時期金、蒙古等少數民族南下,明末中國北方極其寒冷,也促成了後金南下入關。

    總的來說,由於朝代初期大都與民生息,減免賦稅,隨著朝代的發展,各階級矛盾會慢慢凸顯出來,透過戰爭又進入一個和平期,這樣迴圈往復進行朝代更替。

  • 9 # 青燿

    馬爾薩斯陷阱唄,施政容錯越來越低,三四百年就是極限。農業社會只能利用當年太陽能,同等資源的人口上限低的令人髮指,改善種子作物是唯一的突破辦法……

    工業社會對化石能源的有效使用(直接參與生產,不限於取暖做飯了)是社會穩定的基石。

    未來,如果能實現可控核聚變,那長治久安的宇宙政府指日可待。

  • 10 # 贛西子路

    為什麼中國王朝很少超過三百年?佛說不可說,我在此洩露兩點天機:一是人口,就是在一定資源,一定生產力的情況下,養多少人口,這就是經濟基礎,具體體現在人口結構上。縱觀中國的人口史,就是增長,減退,增長,減退,增長的歷史。然後就出現了計生工作。二是智慧,馬克思說,勞動創造了人類,是說勞動創造了人類智慧。一個王朝的建立,第一代君王是英雄,n代後就弱了,就會有人不願聽蠢人指揮,起而代之。就有了國體之說。

  • 11 # 飛揚的思緒HF

    中國古代王朝若從秦漢算起到明清,無一能起過三百年。因為漢朝雖然超過四百年但是東、西漢是不能算一個王朝的,因為它們之間隔著一個王莽的新朝。同理,南北宋也不能算一個王朝,因為北宋被金國滅亡了。

    自秦漢到明清兩千多年,中國的大一統王朝為什麼都沒有起過三百年呢?

    首先看一看這幾個王朝的覆沒。

    陳勝吳廣起義

    陳勝吳廣起義發起了推翻中國第一王朝秦朝的戰爭,導致了強大秦國的土崩瓦解。

    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埋葬東漢王朝,拉開中原四百多年混亂分爭的大幕。

    李自成起義

    李自成起義吹響了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滅亡的號角。

    從歷史上看,除兩宋外,古代每一個王朝的崩潰都與農民起義有關。中國是個農耕國家,古代人絕大多數是農民。而中國的農民是最容易滿足的人群,只要有口飯吃,是不會起來造反的。可見古代每一個王朝都是混到最後,讓它的臣民沒有飯吃,為了活命進而造反。但是,造反的農民,並沒打碎整個世界,重新建設國家體制的智慧和決心。他們只是想要換一個相對好的皇帝來統制自己。而新上來的統治者為了緩解各方矛盾,必然採取一些新方式來統制國家,這種探索和發展是一個朝代的上升期。大約為百年左右。而後是平穩期,在這個平穩期,各種矛盾開始積累,這個期間也有一百年。然後矛盾的爆發期,社會矛盾不斷激化,演變成各種起義和戰爭。最後導的王朝的滅亡。這個期間往往不到一百年。

    這樣一個王朝從建立到發展再到滅亡。就不會超過三百年。可悲的是這種過程被一次次的複製,重複發生,而社會並未向前發展。清朝的政治體制與秦朝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 12 # 文史擺渡人

    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一個怪圈,也是古往今來歷朝歷代都跳不出的圈,中國古代只有先秦三朝夏商周享年過了300年,而且此三朝中夏商的斷代尚有存疑,周朝800年中成周這個四分五裂、名存實亡的王朝就佔了500多年,兩漢兩宋是經歷了廟堂更迭才有了新的存續,所以放眼下來,中國的封建王朝過300者萬中無一,究其原因我想主要分內外兩個方面,由內歷朝歷代統治者都會出幾個不走尋常路的,或昏庸或怠政或身不由己大權旁落,這就給了身邊的權力覬覦者以機會,往往幾代之後積重難返回天無力,落得個身死國亡,還有就是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制度的創新出現不平衡時,社會矛盾總會尖銳;往外中原之外不缺善戰的遊牧民族,實力不足時極盡騷擾之能事,拖中原王朝後腿,實力強盛時便長驅直入直搗黃龍,直接顛覆中原政權,這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總是在中原王朝出現危機的時候來那麼一下,讓他們苟延殘喘突破三百的機會都給丟光。

  • 13 # 依戀秦淮

    每個封建王朝開國伊始,都會汲取前朝滅亡的深刻教訓,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開國皇帝都會勵精圖治,體恤民情,注意發展經濟,國力出現諸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和“康雍乾盛世”這樣的繁榮景象。但隨著年代久遠,這些開國皇帝們所秉持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親民思想逐漸為後代所拋棄,大國意識和享受心理開始佔據他們的所思所想。在這種感覺支配下,他們肆意揮霍,橫徵暴斂,甚至草菅人命。於是乎,各地紛紛揭竿而起,發動旨在推翻朝廷腐敗統治的農民起義。

  • 14 # 子語有云

    這其實是個經濟問題,中華民族其實是一個特別能忍耐的民族,只要有口吃的就不會起來謀反,踏實過日子是印在中華民族血液裡的印子。

    中國的封建王朝實行的都是土地地主所有制,但是封建王朝的稅賦基礎卻是自耕農。一般在王朝建立之初,都會將前朝大地主的土地重新分配,除了分封功臣之外,大部分都會封地民眾,就產生了大量的自耕農。這些自耕農一方面有了土地,可以從事生產,不會到處流竄,比較穩定,就像孟子說的,有恆產者,恆穩之;另外一方面自耕農需要繳稅,服徭役,這些都是一個政權的基礎。而大地主往往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處於有利地位,他們都會千方百計的逃避稅賦和徭役,另外在封建王朝中大地主的佃農在地主莊園裡勞作,幾乎也不用服徭役和繳稅。

    王朝初期,自耕農和大地主還能維持平衡,但是隨著時間上的推移,大地主會利用各種手段擴大自己的土地保有量,有的透過軍功獲封,有的透過皇帝賞賜,有的透過購買,有的透過強佔,大量的自耕農就消失了,淪為大地主的佃農甚至是私人奴隸,國家的稅賦基礎不斷被削弱,國家為了維持政權運轉和統治階級的奢侈生活就不斷的加重稅賦,有限的擔負著越來越重的稅賦,到了吃不了飯,生命隨時受到威脅的地步時候就會揭竿而起。

    根據統計,從王朝之初,到土地大量兼併威脅政權的時間,大概就在200到300年之間,這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規律,任何王朝只要不改變這個矛盾,就避免不了這個命運,封建地主階級顯然不會進行自我革命,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封建王朝改革沒有一例是最終功成的,頂多就是改革者身前成功,身後立馬廢黜,所以300年一輪迴是中國封建王朝的宿命。

  • 15 # 左說春秋

    一、歷史上國祚超過300年的不少。大一統帝國多數不足300年,但周代及其諸侯封國不少超過五六百年,甚至800年。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前統計,夏代471年,商代662年,周代879年。諸侯國中超過300年的並不少:鄭國432年,晉國737年,姜齊744年,陳641年,蔡國675年,曹國636年,魯國860年,衛國700餘同年。夏商周工程將武王滅商延遲至前I046年,上述數字應減少,但多數諸侯國都在500年以上。大一統之後,兩漢400餘年。兩宋320年,唐、明、清都接近300年。因夏商周斷代工程只是階段性成果,仍然爭議不斷,上述數字不確定,只能用於說明道理。

    二、上述羅列只是統計方面的粗略現象分析,僅是表面性的東西。要分析國祚長短的影響因素,還要深入剖析其內在原因。一是時代背景不同。夏商周時代較早,人們的天命觀念較強,獨立意識和反抗意識薄弱,能夠以極大忍耐維繫君主統治。由於奴隸制度下的分屬性,很難聯合力量組織反抗,這也成就了奴隸制度下國祚的延長。這是時代性和制度性的必然結果。二是大一統時代,自由民佔比逐漸擴大,人們的天命意識逐漸淡薄,獨立意識逐漸增強,反抗殘酷統治的力量逐漸壯大,地主階級,軍閥勢力和外種部勢力對皇權構成危險,改朝換代的機會增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下者,人人之天下",能維持300年已經不錯了。三是統治者驕奢怠政的結果。如果代有明君,關心人民,何愁不能延祚三五百年。這一條最重要。許多亡國主要在統治者本身,失去人心,國弱民窮,內喪國於造反奪權,外亡國於異族入侵。《過秦論》曰:"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滅秦者,秦也",這才是根本原因。

    三、王朝不過300年是週期率嗎?我認為不是週期率。只是一種巧合而已。箇中原因很複雜。西周依靠制度保證了中央天子之權,也因為天子本身原因導致了諸侯背叛,跌下神壇。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逐步由禮崩樂壞的春秋紛爭而發展為相互撕殺的戰國。首先犧牲小國,形成七雄爭霸,最後秦統一天下。如果大一統天下都是300年左右,可能是週期率。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有的僅有幾十年,有的長達300年。關鍵還在於統治者自我約束,自我作為導致。同樣是外族入主中原,元90年,清270年,如何解釋?重要的是家天下制度,選賢任能治天下被限於皇室血統,這種繼承法則下,難保代有明君,維持時間不會太長。更不會傳至百代萬代。

  • 16 # 今夜聊史

    封建王朝的壽命跟經濟模式有直接關聯。

    首先,封建王朝的開局一般是以皇帝為中心的利益集團開始重新分配全國資產,主要是重新分配土地。官僚階層理所當然的獲得了一份地產,但這份地產因為受到強大帝權的影響,不會太多,一般因功勞高低分配,具有一定的時代合理性,農民也會得到一份相對公平的土地。

    接著,農民種地,生育後代,古代人基本結婚年齡在20歲之前,成為農業勞動力的時間在15歲左右。也就是說,假如一個成年男子獲得一份公平的土地,15年後,他的兒子就可以參與勞作,20年內,即可3世同堂。假如有兄弟兩人,則田地要一分為二,分家的時間在第一代人獲得國家分配田地後的20年到30年。

    那麼,問題就有了,假如分配的田地原本一家人可以過富裕的生活,就算有2個兒子,也可以繼續過富裕的生活。再過20-30年,也就是帝國建立後的60年左右之後,問題就來了,現在孫子輩也結婚生子了,田地還是原先的田地,就算還能勉強維持生活,但已經在貧困線上了。

    另外一方面,官僚地主家存在同樣的問題,官僚地主子孫更多,需要更多的土地維持相對富裕的生活,怎麼辦?只有兼併農民土地,農民本來土地就少,官僚地主還要欺負兼併,因此,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就隨著雙方子嗣增加而越來越不可調和。

    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雖然很少直接導致帝國覆滅,但卻是封建王朝垮臺的根本推手。

  • 17 # 青之島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很不嚴謹,並不是古代王朝都是300年,這幾年還要說明是中國或者歐洲等什麼地區,歐洲的大王朝時間都很長,羅馬帝國按西羅馬來說要接近千年,東羅馬也更長,神聖羅馬帝國也是900來年!如果是問中國,也有短的王朝,例如隋朝和元朝,七八十年就結束了,秦朝則更短!以明清為例,時間接近300年,他是有一個發展的過程,開國皇帝往往是比較有作為的,如果再有中興之帝時間會更長一點,籠統一點說清朝的皇帝比明朝中後期的皇帝要有作為,如果不是歐洲列強摳門,沒準還能更長一些!到這是世界大勢,不可逆轉。

  • 18 # 一人千面

    國祚延綿,以政權穩定為基礎。

    300年國祚的王朝,為何少之又少,原因很簡單,因為政權延續過程,充滿了利益,誘惑,腐敗。

    一代不如一代,講的就是政權延續中,掌權者對於權利更多的是貪婪索取,而不是付出奉獻。

    從上到下,如是一轍

  • 19 # 大彬觀歷史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不夠嚴謹,就像你問別人為什麼父母都喜歡以打罵來管教孩子。可是事實上還有很多父母是跟孩子講道理掰事實的。歷史上的朝代更迭有長有短,每一個朝代開國國君都是有政治理想和報負的,否則他也不會歷經艱辛推翻前朝,建立一個新的朝代。但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有了開國的君王,還要有後期的中興之主,比如唐朝,漢朝。都曾經出現過貞觀之治,文景之治這樣的朝代興旺時期。但是一個國跟一個家也一樣,如果香火不能延續,後繼無人,那這個家遲早也會沒落的。所以,對於歷史上的歷朝歷代皇帝,很多是因為短命,後繼無人,加上政治腐敗,一代不如一代,最終就走上了亡國之路。

  • 20 # 千載長安

    原因還是比較多的。很多王朝由於土地兼併導致底層無飯可吃,揭竿而起。幾百年時間誰不能後來者是明君,人治的時代很依賴君主的素質。國庫沒錢也是很多王朝不長久的一個因素,明末太多燒錢的專案可是國庫跑老鼠。也有氣候環境變化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婦長時間單獨一個人在家,如何打發時間,如何調節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