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小公子
-
2 # 史學達人
張良和蕭何是很厲害,但是,他們不是軍事家。一個是謀略家,一個是管理後勤的。一個軍隊若是想要打勝仗,就必須要有衝鋒陷陣的人。
畢竟天下不是坐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
只有驍勇善戰的將士,只有不斷的開疆拓土,才能增加自己的實力。
韓信恰恰就是這樣的人,他是可以開疆拓土的。劉邦若是沒有韓信,他即使擁有張良和蕭何,也是得不到天下的。
韓信有多重要,我們說一下韓信做過的事情,你就會知道了。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有七個國家。
這些國家在楚漢爭霸的時候,又恢復了故國。
其中魏國、趙國、燕國和齊國都是韓信打下來的,這些土地佔了整個大漢的三分之二。等於劉邦的整個大漢江山,有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是人家韓信拿下來的。
可見,韓信對於劉邦來說,有多麼的重要。
沒有韓信的話,這些土地要麼屬於是第三方,要麼是屬於是項羽,反正可能會是任何一個人的,除了劉邦之外。
韓信之所以能夠拿下這些土地來,然後他才給項羽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讓項羽意識到了,韓信若是不爭取過來,項羽就必敗無疑了。
結果也正是如同項羽所料,韓信和項羽打了垓下之戰,然後項羽敗北自殺,韓信提劉邦得到了天下。
這就是韓信給劉邦帶來的,反過來在看看蕭何和張良,他們給劉邦帶來的僅僅就是大後方的支援。
劉邦缺少糧食了,蕭何就給劉邦供應一下糧食,劉邦缺少士兵了,蕭何就徵一些兵給劉邦。若是劉邦敗了,蕭何的大後方也就不復存在了。
張良也就是出一些謀略,告訴劉邦應該如何打仗,什麼時候,該打哪個地方.......。但是,他們解決不了開疆拓土的問題。
對於劉邦來說,能給他解決根本問題的也只有韓信了。
這就是韓信為何加入劉邦團隊,就能扭轉局勢的原因。
-
3 # 叢中笑6603
張良和蕭何,一謀士,一官吏。
張良善謀,能幫劉邦出主意,想辦法,找對策,但不象諸葛丞相那樣善於用將領兵佈陣打仗。蕭何乃善於做行政事務,督辦軍需糧草,不會帶兵。但有識人之才。
所以,儘管他們跟隨劉邦多有時日,可劉邦依然打不過項羽。等到蕭何推薦了韓信,才最後轉敗為勝。
-
4 # 山西人老王
張良學的是謀略,全盤謀劃運籌算計,不是武藝和帶兵拼殺,不能真刀真槍上陣。蕭何善於治國,管理後方根據地,徵兵徵糧,輸送物資,也不能帶兵打仗。當時天下大亂,兵丁就是壯丁,除了幾個武功較高的將領之外,全是未經正規訓練的烏合之眾,將軍勝了一哄而上,將軍一敗一鬨而散。項羽武藝高強,劉邦部下無人能敵,儘管沒有高謀也常打勝仗,劉邦沒有戰勝項羽的好辦法。韓信的厲害之處在於能指揮一群烏合之眾打勝仗,完全不是靠將領的武藝取勝。隨便什麼人到了韓信手下也能成為虎狼之師。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是天下人崇拜韓信的地方。項羽固然能戰,遇上韓信再有幾個也無用。
-
5 # Coco侃歷史
人們常說:術業有專攻,什麼樣的人幹什麼樣的事,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張良、蕭何與韓信並稱漢初三傑,劉邦定國後曾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秦朝末年亂世紛爭,群雄並起,在這個歷史過程中,諸侯義軍之間紛爭不斷,經受住了時間的洗禮之後,能夠有著佔據天下實力的也就只剩下了,劉邦的漢軍、以及項羽的楚軍。
都知道,後來劉邦能夠建立漢朝,其實是主要依仗三個人,也是後世人們常說的“漢初三傑”,在劉邦登帝的過程中,三人可以說是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要知道張良、蕭何兩人已經是非常厲害的了,為何在這兩人的幫助之下,劉邦依舊是打不過項羽,直到韓信加入了劉邦的陣營之後,才使得局面扭轉過來呢?
雖然張良、蕭何與韓信都是並稱為“漢初三傑”但是三人的分工是不一樣的,張良在劉邦的手下、乃至是歷史上最為出名的則是他算無遺策的謀略,作為一個謀士,張良運籌帷幄之中能夠做到,但是要讓他領兵與項羽的楚軍交戰,能力則是不夠的,蕭何就更不用多說了,他不過是一個文官,作戰謀略方面蕭何可以說是“睜眼瞎”他出眾的地方在於後勤的管理。
對於劉邦來說,光靠著張良、蕭何是不足以,從項羽手中奪取天下的,劉邦現在最缺的就是一位能夠在戰場上殺伐果斷、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他需要一位能夠領兵作戰的將帥,而韓信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暗度陳倉入主關中,之後兵分兩路與項羽逐鹿中原。
這就好比一臺機器,如果要機器正常運作的化,就需要每個零部件的協同工作,少了誰都不行。打天下也是如此,需要有像蕭何這樣的治理國家的能力,也需要有張良這樣的謀略之才,也需要有韓信這樣打天下的能力。
-
6 # 水一白聊歷史
張飛、關羽如此厲害,為什麼劉備只能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真到諸葛亮加入才扭轉局面?
一個團隊的成功與否,關鍵人物的加入很重要,但不能因為新來的關鍵人物,而忽略了原有人才的成就和貢獻。正所謂,量變的積累達到質變,沒有前期的積累,單靠一己之力成功的案例,是絕無僅有的。
張良擅長出謀劃策,正是因為張良的下邑奇謀,才真正釋放韓信,讓韓信可以開闢北方戰場,從而實現對項羽的半包圍。
蕭何擅長後勤保障,沒有蕭何坐鎮關中,保障供給,劉邦怎麼可能在幾次敗於項羽的情況下依舊能夠牽制住項羽的軍力,從而讓韓信在北方可以放開手腳,不必受項羽的牽制。
韓信確實厲害,滅魏、破代、定趙、降燕、滅齊,所向披靡,但是,沒有劉邦前線的牽制,讓韓信正面對抗項羽,他還哪裡有精力取得如此多的成功呢?
劉邦與項羽的楚漢之爭,總的來說,還是兩個團隊之間的對抗,最終是劉邦的團隊取得了勝利,而其中最為突出的除了劉邦之外,便是張良、蕭何、韓信,排名不分先後,劉邦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們才被稱為”漢初三傑“。韓信的到來,給劉邦的團隊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剛剛好實現了量變向質變的轉變,這才有了後來的成功。
-
7 # 千年歷史千面遊
這就跟打牌一樣,你手裡必須有牌才能贏,如果你拿一把全是3344,你如不管如何運籌帷幄都贏不了,韓信就是大貓就是二,沒有大牌,甭想贏
-
8 # 哈士不是奇
劉邦建立漢朝以後,曾經說過:我之所以奪得天下,全靠三個人,那就是張良、韓信和蕭何。即所謂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從劉邦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對於劉邦來說,這三個人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那麼,為何劉邦在蕭何和張良在身邊的時候,劉邦節節敗退(比如彭城之戰),而在韓信出現以後,劉邦就一直處於優勢呢(比如垓下之戰)?難道韓信是漢初三傑中最重要的一個嗎?
張良和韓信,是屬於戰略層面的助力張良是劉邦身邊的謀士,而蕭何則是劉邦的大後方,也就是後勤補給。
先說糧草補給。行軍打仗,糧草補給是重中之重,項羽在鉅鹿之戰中擊敗秦軍主力,除了破釜沉舟之計意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切斷了王離軍的糧道,使得王離軍糧草供應不足,最後被項羽以少勝多擊敗。
而歷史上因為糧草不足或者糧道被破失敗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因此,蕭何的作用是巨大的。
另外,劉邦的前線和項羽作戰的時候,也是因為蕭何的存在,劉邦的大後方才能穩健,才能居中調停。比如在彭城之戰中,劉邦的幾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連那些本來投靠劉邦的諸侯都相繼倒戈,和項羽交好,足可見當時形勢之惡劣。
因此,當時劉邦的後方也很可能會出現反叛的事情,這些都是蕭何解決的。因此,蕭何是不可或缺的。
再說張良的謀略。謀士,在古代都是最頂尖的群體,無論是戰國時期僅憑一張巧嘴就能攪動戰國風雲的縱橫家,還是後世為皇帝出謀劃策的謀士,都是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存在。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卻能一對《隆中對》將天下的形勢分析得淋漓盡致,這就是這類群體的可怕之處。
劉邦剛剛被封為漢中王之時,張良急著回去報效韓王,但是在臨走前卻為劉邦提了個建議,那就是燒燬進入蜀中的棧道。
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建議,卻帶來了巨大的功效:第一,燒燬棧道能夠令劉邦的巴蜀之地沒有後顧之憂;第二,燒燬棧道能夠讓項羽放鬆警惕。
可以說,張良雖然不會帶兵打仗,但是他的計策足以讓帶兵打仗效率提高,損失降低。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對這類群體最好的詮釋。
韓信是戰爭層面的存在,沒有他,計策再完美也無用有這麼一句話,那就是“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無用的”。這句話用來形容項羽,真是一點錯都沒有。
儘管韓信和項羽沒有單獨一對一作戰過,但是韓信想要單獨打敗項羽,還是吃力的。因此,在劉邦彭城之戰失利以後,韓信提出的建議就是劉邦盡力拖住項羽,韓信則負責開闢敵後戰場,最後包圍項羽,達到擊敗項羽的目的。
而韓信這麼高傲的一個人,選擇以這樣的方式擊敗項羽,足可見項羽的強大。當然了,這也並不代表著韓信比項羽差,畢竟,韓信的策略最後也確實擊敗了項羽,只能說方式不同吧。
漢初三傑,缺一不可,同等重要少了蕭何,作戰沒有後勤保障,那麼韓信作戰再勇猛,張良計策再完美,也沒用;少了張良,沒有戰略上的佈局,韓信作戰再勇猛,蕭何後勤補給再充足,也沒用;少了韓信,沒有戰場上的牽制,蕭何後勤補給再充足,張良計策再完美,也沒用。
因此,漢初三傑,缺一不可,同等重要。
-
9 # 我是趙帥鍋
張良和蕭何如此厲害,主要是因為最後的勝利者是劉邦,所以他們作為劉邦的首席謀士和文臣,自然是名垂千古。
問題是,如果最後的勝利者是項羽,那寫在歷史書上的張良和蕭何,恐怕也就是范增、項伯等角色;至於曹參、樊噲、夏侯嬰等人,恐怕也就是龍且、鍾離昧、季布等角色。
我們先說蕭何,劉邦是這樣評價他的:“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從某種意義上說,蕭何已經成為一代良相的代言人,他治理百姓,籌集軍餉,保障後勤的能力,可以說是千古無二。
在楚漢之爭時,劉邦背靠關中那種形勝之地,而項羽則背靠徐州這種四戰之地;結果呢,蕭何因為時刻保證了劉邦的後勤補給,所以大家認為他能力非凡;問題是,項羽的後勤補給也一直沒有大問題啊,那給項羽負責後勤補給的官員又該如何評價呢?
事實上,後來項羽在劉邦、英布、彭越的圍攻下,還能苦苦支撐,直到最後十面包圍時,他才被後勤問題所困擾。從這層意義上說,當時負責保障項羽後勤的官員,其能力顯然並不比蕭何差。
因為,劉邦的大後方是關中,關中是一個四面有險隘的地方,所以不用面對外敵的進攻、騷擾;項羽的大後方是中原,中原是四戰之地,所以這裡,動不動就會面對外敵的進攻、騷擾。
在這種背景下,項羽的後勤卻一直能夠得到保障。這也足以證明,在後勤補給這一塊,項羽陣營中這方面的人才,並不必劉邦陣營的遜色。甚至而言,可能還要比蕭何更出色。
只不過,因為項羽是失敗者,所以這些一直在後方默默工作的人員,自然就無法留下名字。試想,如果最後勝利的是項羽,那蕭何這位一直在後方默默工作的人,恐怕也不一定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張良,這位傳說中的謀聖自然是智力超群,問題是,張良雖然是勝利者,但在很多人心目中,范增的智謀依然是足以和張良分庭抗禮的。
這也就意味著,項羽在謀略方面的人才,也並不比劉邦遜色,甚至還要更出眾。因為,如果最後勝利的是項羽,那後人再說起張良時,還會把他拿來和范增相提並論嗎?
只要我們理解這一點,就應該能明白,為什麼劉邦身邊的張良和蕭何如此厲害,卻還是打不過項羽。
因為,項羽身邊也有他自己的張良和蕭何,他們的才能,並不比劉邦身邊的張良和蕭何遜色。只不過因為他們是失敗者,所以史書對他們的記載並不多。
最後,我們說下韓信,為什麼韓信加入後就才扭轉局面呢?這主要是因為,在項羽的陣營中,確實沒能培養出一個能獨當一面的將領,而劉邦卻有一個韓信,所以兩人在這一點上拉開了差距。
想當初,韓信加盟劉邦之後,張良就告訴劉邦,你手上的所有將領,只有韓信有能力獨當一面,而後來事實也證明,韓信確實是能獨當一面的人物。
項羽呢,他讓蕭角公出去獨當一面,結果讓彭越給滅了;後來項羽留曹咎獨當一面,項羽一再告誡他,只要死守就行了,但曹咎非要出去逞能,結果項羽好容易開拓出來的成績,就讓曹咎給打沒了;再後來,項羽讓龍且出去獨當一面,結果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從這層意義上說,後來劉邦與項羽對戰時,他最大的資本就是韓信可以獨當一面。因為,在滎陽、成皋一線的主戰場,劉邦和項羽打得是難解難分,雙方一直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而此時其他諸侯呢,都在旁邊看戲。總而言之,管你們狼吃了狽,還是狽吃了狼。
但是,不久後,劉邦派韓信出去開闢第二戰場,這下旁邊的諸侯就無法看戲了。因為,誰敢在旁邊看戲,韓信就收拾誰。結果讓韓信一通收拾下來,魏、趙、燕、齊的大佬,都站到了劉邦的身後。後來項羽一看不對,也派龍且出去開闢第二戰場,結果一仗就被韓信給滅了。
到此為止,項羽也就喪失了與劉邦爭奪天下的資格。因為,這相當於秦國已把趙、魏、燕、齊、韓都征服了,還把楚國的一半軍隊給全殲了,接下來他們收拾一個元氣大傷楚國,楚國哪有能力再抵抗呢?
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項羽也有一個能獨當一面的將領,項羽也未必會輸。
-
10 # 劇透歷史
"漢初三傑″中,蕭何的長處在於內政管理,張良的長處在於謀略佈局,而韓信的長處在於行軍打仗。在劉邦的集團裡,這三者就像青銅鼎的三隻腳,缺一不可。
熟悉秦末漢初這段歷史的人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劉邦在和項羽爭霸天下,真正由弱變強的時候,恰恰是從韓信加入到劉邦集團開始的。
因此有人認為,韓信的存在是劉邦得於一統天下的關鍵。
這是一種謬論,恐怕連韓信自己都不會認同這種說法,否則他也不會甘心自己在"漢初三傑"中敬陪末位。
劉邦得天下後論功行賞,蕭何功封第一,那些行軍打仗的將軍們不服,於是劉邦丟擲了一番“功人功狗論”,也認定蕭何就是那個貢獻最大的“功人”。
而對張良,劉邦對他的評價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本來給他開出了萬戶侯的封賞支票。可見劉邦對張良功勞的認定,也是與蕭何不相上下。
我們來打個形象一點的比方吧!如果說蕭何為劉邦的成功夯實了國力基礎,張良就為劉邦的成功指明戰略方向,基礎和方向都有了,試問成功還會遠嗎?
因此,韓信的存在,只是縮短了這種成功的距離和時間,卻絲亳不會改變天下終歸劉邦的天下大勢。
但如果沒有蕭何為他打下的基礎,沒有了張良為他指明通向成功彼岸的方向,劉邦也許就只能成為另一個陳勝,帶著一波人馬在秦末亂世冒個泡,然後黯然消失於歷史,將自己排在失敗者的行列之中。
當然,我們絕沒有貶低兵仙韓信的意思,韓信對劉邦集團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劉邦和項羽相比,最大的劣勢就在於軍事。因為,項羽這個人,那可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後世人稱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譽之為"單挑王"毫不為過。
當時整個天下,在軍事上唯一一個可以和項羽叫板的人,那就只能是兵仙韓信了。韓信一出手,便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破三秦而據關中,進而對天下虎視眈眈。他出其不意擊潰魏豹,背水一戰橫掃燕趙,身經百戰,戰戰經典,戰術之精絕,宛如神仙手筆。
然而,我們發現,打來打去,在戰神與兵仙之間還真是神仙打架,各打各的,幾不見面。他們唯一的一次對決,居然是垓下之戰,也是楚漢之間的最後一戰,他們兩人才如兩列高速行駛的火車,相對而馳到最後悍然相撞。
也就是說,他們之間一生只有一戰,而且是一戰分高下、定生死。
這當然不是偶然,而是張良為劉邦精心策劃的滅項計謀。即讓劉邦在成皋滎陽一線正面吸引住項羽主力,形成僵持拉鋸之局,為韓信率部剷除項羽餘黨,實施完成整個戰略大縱深包圍贏取時間。
這讓人想起了春秋戰國時期田忌賽馬的故事,用劉邦這匹軍事劣馬去和項羽這匹駿馬比拚,區域性上似乎處於劣勢,但只要能夠贏取一定的時間,將韓信的精銳之師放到其它的戰場上去和項羽的二、三流部隊較量,必將橫掃千軍,所向披靡,在全域性中蠃得主動。
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就算項羽知曉其中的利害關係,他也別無選擇。因為,以他不可一世的孤傲和自負,他只能選擇"王對王"這種對陣的形式去和劉邦較量,而不屑將那鑽胯匹夫視為對手。
可問題在於,以劉邦的實力和身手,到底能扛得住項羽幾頓暴揍?如果劉項對決完全呈一邊倒的態勢,根本經受不了項羽那摧枯拉朽式的襲殺,那麼管你陰謀陽謀,一切都只等於圈圈。
於是,有了張良的精心謀劃之後,蕭何在關中三秦大地上拚命地為劉邦準備著豐厚的糧餉和充足的兵源,由著劉邦在前方可勁地造。
雖然在項羽的吊打下,劉邦被揍得那叫一個鼻青臉腫,嗷嗷直叫,卻始終保持著自身固有的無賴精神,死死咬著項羽不放,不給他有任何脫身的機會。等到韓信擊敗項羽麾下最後一個名將龍且,楚強漢弱的局面至此扭轉,雙方迎來了最終對決。
不可否認,韓信的存在對劉邦集團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單看他那從來不敗的戰績,就足以讓他在中華名將譜上位列前茅。但是,我們也無法否認,如果沒有劉邦、蕭何、張良這些人,像狗皮膏藥一樣粘住項羽的主力,韓信的這份風光又是從何而來。因此,楚漢戰爭最終的勝利絕對不是取決於個人,而是一個軍政集團的榮譽。如果非要在他們中間選出一位,當仁不讓的,只有劉邦。明知被虐卻能坦然面對,這份勇氣,舍他其誰。
-
11 # 歷史畫中人
秦朝末年因為二世殘忍無道的統治,使得各地義軍四起,都是想要能夠推翻秦朝的統治,建立一個新的太平盛世,在這個歷史過程中,諸侯義軍之間紛爭不斷,經受住了時間的洗禮之後,能夠有著佔據天下實力的也就只剩下了,劉邦的漢軍、以及項羽的楚軍。
都知道,後來劉邦能夠建立漢朝,其實是主要依仗三個人,也是後世人們常說的“漢初三傑”,在劉邦登帝的過程中,三人可以說是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要知道張良、蕭何兩人已經是非常厲害的了。
張良和蕭何如此厲害,為什麼劉邦一直打不過項羽,直到韓信加入才扭轉局面?張良和蕭何如此厲害,主要是因為最後的勝利者是劉邦,所以他們作為劉邦的首席謀士和文臣,自然是名垂千古。
先說蕭何,劉邦是這樣評價他的:“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從某種意義上說,蕭何已經成為一代良相的代言人,他治理百姓,籌集軍餉,保障後勤的能力,可以說是千古無二。在楚漢之爭時,劉邦背靠關中那種形勝之地,而項羽則背靠徐州這種四戰之地;結果呢,蕭何因為時刻保證了劉邦的後勤補給,所以大家認為他能力非凡;問題是,項羽的後勤補給也一直沒有大問題啊,那給項羽負責後勤補給的官員又該如何評價呢?事實上,後來項羽在劉邦、英布、彭越的圍攻下,還能苦苦支撐,直到最後十面包圍時,他才被後勤問題所困擾。
從這層意義上說,當時負責保障項羽後勤的官員,其能力顯然並不比蕭何差。因為,劉邦的大後方是關中,關中是一個四面有險隘的地方,所以不用面對外敵的進攻、騷擾;項羽的大後方是中原,中原是四戰之地,所以這裡,動不動就會面對外敵的進攻、騷擾。在這種背景下,項羽的後勤卻一直能夠得到保障。這也足以證明,在後勤補給這一塊,項羽陣營中這方面的人才,並不必劉邦陣營的遜色。甚至而言,可能還要比蕭何更出色。只不過,因為項羽是失敗者,所以這些一直在後方默默工作的人員,自然就無法留下名字。試想,如果最後勝利的是項羽,那蕭何這位一直在後方默默工作的人,恐怕也不一定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張良,這位傳說中的謀聖自然是智力超群,問題是,張良雖然是勝利者,但在很多人心目中,范增的智謀依然是足以和張良分庭抗禮的。這也就意味著,項羽在謀略方面的人才,也並不比劉邦遜色,甚至還要更出眾。因為,如果最後勝利的是項羽,那後人再說起張良時,還會把他拿來和范增相提並論嗎?只要我們理解這一點,就應該能明白,為什麼劉邦身邊的張良和蕭何如此厲害,卻還是打不過項羽。因為,項羽身邊也有他自己的張良和蕭何,他們的才能,並不比劉邦身邊的張良和蕭何遜色。只不過因為他們是失敗者,所以史書對他們的記載並不多。
最後,我們說下韓信,為什麼韓信加入後就才扭轉局面呢?這主要是因為,在項羽的陣營中,確實沒能培養出一個能獨當一面的將領,而劉邦卻有一個韓信,所以兩人在這一點上拉開了差距。想當初,韓信加盟劉邦之後,張良就告訴劉邦,你手上的所有將領,只有韓信有能力獨當一面,而後來事實也證明,韓信確實是能獨當一面的人物。項羽呢,他讓蕭角公出去獨當一面,結果讓彭越給滅了;後來項羽留曹咎獨當一面,項羽一再告誡他,只要死守就行了,但曹咎非要出去逞能,結果項羽好容易開拓出來的成績,就讓曹咎給打沒了;再後來,項羽讓龍且出去獨當一面,結果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從這層意義上說,後來劉邦與項羽對戰時,他最大的資本就是韓信可以獨當一面。因為,在滎陽、成皋一線的主戰場,劉邦和項羽打得是難解難分,雙方一直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而此時其他諸侯呢,都在旁邊看戲。總而言之,管你們狼吃了狽,還是狽吃了狼。但是,不久後,劉邦派韓信出去開闢第二戰場,這下旁邊的諸侯就無法看戲了。因為,誰敢在旁邊看戲,韓信就收拾誰。結果讓韓信一通收拾下來,魏、趙、燕、齊的大佬,都站到了劉邦的身後。後來項羽一看不對,也派龍且出去開闢第二戰場,結果一仗就被韓信給滅了。到此為止,項羽也就喪失了與劉邦爭奪天下的資格。
因為,這相當於秦國已把趙、魏、燕、齊、韓都征服了,還把楚國的一半軍隊給全殲了,接下來他們收拾一個元氣大傷楚國,楚國哪有能力再抵抗呢?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項羽也有一個能獨當一面的將領,項羽也未必會輸。
總結:項羽的軍事才能不亞於韓信,是一個能打硬仗的主。中國古代最能打巧仗的韓信和古代最能打硬仗的項羽,來了一場名將之間的對決。最終佔據優勢的韓信擊敗了處於劣勢的項羽。漢初三傑缺一不可,三傑合體是戰勝項羽的重要保證。只不過韓信把政治優勢變成了軍事優勢,所以有人才會覺得韓信加入漢軍之後,漢軍開始扭轉局面。
-
12 # 殺胡世家的異見
蕭何張良都是政治高手,但並不能轉化為征戰勝利,只是提供了更好的條件用於征伐。
蕭何是首功,怎麼來的?拉壯丁是蕭何,收潰兵是蕭何,集糧草是蕭何,保證後方不亂也是蕭何,任你奇謀妙計,無兵無糧等於零。
張良次功,怎麼來的?伐交全靠他了啊,蠱惑,攛掇,離間都是他籌謀的。伐交順利了,才能執行蟻多咬死象的大戰略,可以說張良一人就當數十萬兵,有點委屈哈
只要敵人不會因為你國富民強,政治清明,或者高官厚祿等等而投降,還是得靠戰場上的一次次拼殺。劉氓自己領軍,欺負菜雞忒拿手,碰上項羽就潰敗,怎麼玩?靠韓信的臨場指揮啊,此人數學極好,記性又佳,雖然練兵只將就,卻極適合人多欺負人少。攻滅數國的戰績水分比較大,但擊敗龍且的精銳騎兵卻是實打實的,如果項羽還有這幾萬騎兵,垓下是另一個彭城,這個功勞也足以第三了
-
13 # 伊斯旦丁
什麼叫術業有專攻,張良蕭何是厲害,但你得看把他們用在什麼地方,畢竟他們再厲害也不是全能型人才,所以劉邦才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啥意思?這意思是說我劉邦在這些方面不如這幾人,但是我劉邦貴在知人善用,所以這是我劉邦能得天下的根本,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劉邦打的是團隊戰,所以這幾人必須協同作戰,各司其職,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這就像一場足球賽上,一方在缺了守門員的情況下,試問?贏的機率會高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張良和蕭何)
再看劉邦自從有了韓信之後,情況發生了根本性改變,論計謀有張良、陳平,後方糧草輜重有蕭何操辦,領兵作戰有韓信代勞,劉邦這時候,只需要居中調和,把控大局就可。
而劉邦自從有了韓信的加盟後,事業上逐漸開始順風順水,韓信幫他縱論天下大勢,出奇謀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還定三秦。舉兵出關,北破魏、代,東出井陘,取趙、脅燕、定齊。
(韓信)
以斷河計破楚軍二十萬殺龍且,而後麾軍垓下,最後逼得項羽於烏江之畔自戕而死。
到這裡若以表面來看,似乎韓信的功勞最大,其實不然,韓信的成功是劉邦團隊協同作戰的共同結果,不是憑韓信一人之力拿能下的。
(劉邦)
而項羽其人自幼熟讀兵書,一生征戰四方,歷經七十餘戰未有敗績,唯有垓下一戰兵敗途窮,可以說項羽打硬仗,在中國的歷史是把好手,劉邦一方單獨拉過來任何一人,恐怕都不是項羽的對手,而項羽之所以會敗,是因為劉邦採取張良、陳平的計策,單方面撕毀鴻溝議和,背後偷襲項羽東返疲憊之師,併為了穩妥起見,劉邦聯合韓信、彭越合圍項羽,後來漢軍以總兵力60餘萬人的軍隊,對楚軍10萬人進行圍剿,最後楚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被漢軍全殲,項羽被迫於烏江自刎!
-
14 # 文宇1239
張良蕭何的能力在管理上謀略上陰謀玩人上。 帶兵打仗就不行了。
韓信恰恰是帶兵打仗的行家,排兵佈陣,兵法為打勝仗而生。
在對付項羽上韓信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做了齊王后的韓信,已經是絕對誰勝誰負的關鍵了。 三分天下對他來說是唾手可得了。
只是最終犯了迷糊,對劉邦的感恩,或是對項羽的巨大怨念,或是害怕承擔背主的罵名,或者想再表現一把他的能幹掉項羽的天才戰術, 等等。導致感情用事。 失去了機會,最後落得悲劇結局。
-
15 # 歷史的天空絢麗多彩
漢高祖劉邦曾說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劉邦這一肺腑之言,說明了一個道理,要創業需要的是一個團隊,僅僅一個人的能力是不行的,同時也說明張良,蕭何,韓信三人是各有所長,
蕭何的特長是治理國家,安撫百姓,劉邦率軍進入咸陽,這些起義軍首領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來到這樣的大都市,頓時眼花繚亂,對這個大都市的一切都很好奇。而蕭何確和其他人不同,他對金錢,美女不感興趣,直接來到了丞相府,把秦朝關於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分類收藏,這讓他對秦朝各地風土人情,物產,人口,地形地貌等有了很深的瞭解,為因地制宜治理國家提供了寶貴資料。蕭何這一表現已經證明蕭何是治理國家的奇才。
張良在劉邦西進關中的途中多次獻計獻策,使劉邦第一個進入咸陽。進入咸陽後大多數將領包括劉邦都有了革命成功了,應該好好慶祝勝利的想法,開始貪圖享樂。張良眼光遠大,他已經看出雖然秦朝滅亡了,但想奪取天下還有一個更加強大的對手項羽,他對劉邦陳說厲害,建議劉邦和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收穫了關中民心,項羽進入關中後,他勸說劉邦對項羽示弱,幫助劉邦躲過了鴻門宴的危機,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韓信是最晚加入劉邦陣營的,他的志向就是做一個軍事統帥,在疆場指揮千軍萬馬,因為在項羽手下難以實現自己願望,投奔了劉邦,在蕭何推薦下,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指揮漢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佔領了關中,後獨當一面,滅了魏國,代國,背水一戰滅了趙國,降服燕國,滅齊的戰爭中,水淹了楚軍大將龍且,完全扭轉了楚強漢弱的局面,最後和劉邦合兵一處,垓下之戰,打敗了項羽,幫助劉邦統一了天下。
總結: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各有所長,雖然蕭何,張良能力很強,但都不是大將軍之才,沒有韓信加入指揮漢軍,也是不能打敗項羽的。
-
16 # 史全十美
從整個楚漢戰爭來看,劉邦就一直被項羽追著打,劉邦與項羽正面對戰,從來沒有勝過,劉邦幾次差點被活捉,還中過項羽一箭,那麼在張良的謀略下,和蕭何的指揮下,劉邦為何打不過項羽?直到一個人的出現才改變這種被動挨打的局面,他就是軍事奇才-韓信,讓我簡要分析下:
自從鴻門宴過後,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王,劉邦本應封為“關中王”,但被項羽封在遠在巴蜀之地的漢中,稱為“漢王”,項羽自封西楚霸王,由於項羽的分封不公,造成諸侯之間相互聯合,起來反叛項羽,最初的就是齊地田榮,聯合劉邦等各路諸侯王,楚漢戰爭正式拉開序幕。
劉邦與項羽的第一仗——彭城之戰劉邦在謀士張良的建議下,拿下關中之地,以咸陽為根據地,趁著項羽在齊地平叛,向楚國都城彭城進攻,劉邦一路召集了各路大軍共56萬人馬,氣勢洶洶,順利攻佔了彭城,項羽得知訊息,大怒,立馬挑選3萬騎兵連夜殺回彭城,竟然把劉邦的56萬大軍打的四處逃竄,傷亡慘重達一半之多,劉邦收拾殘兵退居滎陽堅守,劉邦首戰失利。
滎陽對峙,拖垮項羽雖然劉邦敗逃到滎陽,但是劉邦的後方補給有蕭何源源不斷的注入進來,軍糧有了保障,劉邦就有了和項羽打持久戰的信心,軍隊打敗了,劉邦就去韓信營中拿兵,有了軍隊補給,劉邦更是增強了對戰項羽的勇氣,所以在整個楚漢戰爭期間,劉邦雖然被項羽追著打跑,但是劉邦卻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越戰越勇,越打越強大,而項羽則恰恰相反,項羽從平叛齊地開始,就已經開始有強大走向衰弱,越打越被動,最後以至於被劉邦牽制住。
咱們可以看看劉邦的戰略部署,劉邦不讓韓信與項羽正面交鋒,而是劉邦本人親自掛帥對抗項羽,以此來牽制住項羽的主力,而是讓大將軍韓信去攻北方地區,韓信先是滅魏國,滅代國,滅趙國,降燕國,平定強大的齊國,山東六國有五國被韓信拿下,而項羽也是無可奈何,他看不到劉邦的戰略部署,等到韓信殺死項羽的大將龍且,拿下齊地後,項羽鎮恐,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項羽打仗什麼時候害怕過?唯有這次,項羽已經意識到要敗了。
韓信帶兵合圍霸王項羽——垓下大決戰打了四年的楚漢戰爭,雖然劉邦沒有幾次勝仗,但是劉邦有大的戰略部署,地盤越來越大,而項羽雖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是地盤越來越小,士兵越來越少,最後被劉邦與韓信大軍一共60萬人,合圍項羽的10萬疲憊之師於垓下,結果可想而知,就算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力挽狂瀾,也不能拯救自己的命運了,最終兵敗自刎,一代英雄人物項羽自此退出戰神神壇,其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兵仙韓信。
總結在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劉邦從最開始的弱小到最後能戰勝不可一世的霸王項羽,是令人驚歎的,劉邦就在一次宴會上問大臣,為什麼自己能戰勝項羽,大臣一篇吹捧,附和聲,這時劉邦自己說出了原因,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史記·劉邦本紀
張良、蕭何、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此所謂名不虛傳啊,他們都是功不可沒的將才,尤其是韓信的加入,韓信作為一代軍事奇才,為劉邦對戰項羽,立下赫赫戰功,可以說韓信的加入改變了劉邦的被動局面。
-
17 # 劉一千五
劉邦與項羽的關係,要分兩步走。前期是共同反秦;後期是楚漢戰爭。
一,劉邦項羽一起反秦,接成了親密的兄弟關係
1,劉邦和項羽的出道,幾乎是在同一個時候。他們都是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看到機會來了。成了風起雲湧的反秦大軍裡面的一分子。
劉邦在沛縣有很多的朋友鄰居,他們擁護劉邦當大哥,於是劉邦就成了帶頭人,殺了沛縣縣令,表示與秦始皇勢不兩立了。劉邦的手下基本上以沛縣人士為主。蕭何曹參樊噲,灌嬰等等緊密的團結在劉邦周圍,成了沛縣集團的主要人物。
蕭何從一開始就跟著劉邦。
3,張良打游擊戰,勝少敗多。劉邦被楚懷王分配走南路攻秦。在韓國碰上張良,張良借調給了劉邦。在張良的參謀下,劉邦勢如破竹 進了咸陽 得了傳國玉璽。
項羽這幾個人的出現,畢竟還是有個先後順序的。他們與反秦戰爭的關係時間關係密切聯絡在一起,這是在反秦的時候。
項羽走北路,消滅秦軍主力,同樣到了關中,他殺了秦國最後的王子嬰,秦國滅亡。
二,劉邦與項羽開撕
劉邦與項羽之間的矛盾,在劉邦入咸陽,項羽入函谷關就開始了。鴻門宴是個小爆發。項羽分封劉邦去巴蜀。這個矛盾擴大了。
項羽分封諸侯之後。韓信感到項羽有問題,所以,他跳槽到了劉邦手下。劉邦給了韓信一個在項羽手下同等的小官。韓信不滿意 ,逃跑了。蕭何知道韓信有才能,追了回來 。強烈要求劉邦重用韓信。韓信當了大將軍。於是,韓信開始扭轉劉邦的不利局面。出了漢中,再出了關中,一直打到項羽的首都彭城之下。爆發了彭城大戰。
說明韓信確實個厲害角色。
三,劉邦和張良蕭何的關係
蕭何在關中搞後勤保障。張良在他的主公韓王成被項羽殺了之後 張良對項羽死心了,張良害怕自己被殺,逃到關中,劉邦非常高興,從此一直善待張良。張良在戰略上給了劉邦提點。使劉邦在正面戰場死死拖著項羽。讓韓信快速地開發北方戰場,取得極大的成功。
項羽把主力軍帶到中原戰場,與劉邦對打。劉邦即使一敗再敗,項羽始終是沒有跨過滎陽一步。而韓信已經在北方消滅了魏國,代國,趙國,兵鋒指向齊國了。項羽被劉邦拖住,項羽就分不開手去做另外的事情。所以,張良指導下的劉邦,對項羽的包圍圈越來越縮小了。
四,韓信當軍事才能,在當時受到的極大成功,要分兩個方面來看
一方面是,韓信自己的軍事才能和知識儲備得到了展現的平臺。韓信在項羽手下幹過,但是,表現平平,既然沒有出色的表現,項羽自然就不會讓你幹大事。這是誰都明白的道。韓信到了劉邦手下,開始也沒有出色的表現,劉邦自然不會對一個投降過來吧楚將格外破例使用。如果不是蕭何的重視和糾纏劉邦,韓信恐怕還是出不了頭。他一定跑了。如果韓信自己不拉一幫人馬自己幹,或者找到一個賞識他的主子,他跟一般的將軍差不多。
另一方面,是劉邦給了他的機會。劉邦張良在正面把項羽拖住。韓信就少了一個強大的對手。韓信在魏,代,趙等地區碰上的機會都是二流三流的不對等的對手。所以,韓信能取的成功,有一半是劉邦的中原戰場的功勞。
因此,我認為,劉邦,蕭何,張良,陳平等人都積極作用,對韓信當成功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如果不是這樣,單憑韓信的力量,不可能打敗項羽。因為韓信自己在軍事上可以,但是,在其他方面卻幼稚得獨善其身都勉強。
-
18 # 空觀道人12345
因為張良和蕭和只是劉邦的檔案公能包筆桿(謀士,參謀,文臣),韓信才是手槍,槍桿(軍師,元帥,武官)
-
19 # 一個人的歷史
不是韓信加入後才扭轉局面,而是劉邦的每一次失敗,都是他進步的階梯,這也是劉邦越敗越強,而項羽卻越勝越弱的原因。到了垓下之戰的時候,項羽已經大勢已去,韓信指揮的部隊在人數、氣勢上佔據了絕對優勢,因此項羽最後只好選擇接受失敗的事實。烏江自刎不一定是歷史的真相,真相恐怕是項羽根本就過不了烏江,很多描述看看就好。
在韓信之前,劉邦一直缺少帥才,樊噲、曹參、周勃等人都是突擊在前的勇將,卻不是合格的統帥。劉邦在正面戰場上對抗項羽,但是沒有人提他去掃除項羽的羽翼,韓信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從史書的記載裡不難發現,在垓下之戰前,韓信並沒有和項羽交鋒過,只是擊敗了龍且,讓項羽才意識到這個曾經的執戟郎的厲害之處。在劉邦在正面戰場拖住了項羽的同時,韓信統兵掃除了其他障礙。
韓信解決的是劉邦無法分身的問題。因為劉邦的軍事才能在那個時代,是僅次於項羽和韓信的存在,劉邦說自己能夠擊敗項羽,是依靠了“漢初三傑”,但實際上,他自己卻是僅次於三人的存在,把張良、韓信、蕭何捧上神壇的同時,大家都忘了劉邦不僅是個知人善任、從諫如流的管理者,也是集“漢初三傑”能力於一身的厲害人物。
劉邦一直在謀篇佈局,他在下一盤棋。而項羽一直在四處救火,他在打一場仗。謀天下的王者對謀勝敗的將軍,這個差距是全方位的,項羽認為只要擊敗了劉邦就好,而劉邦看到的是每一次失敗都為自己帶來了新的轉機。當天秤徹底向自己傾斜的時候,劉邦終於可以長出一口氣:天下已定,至於最後擊敗項羽的榮耀,就就給韓信吧,這樣一來就可以成就他的“戰神”之名,何樂而不為呢?
-
20 # 洪英松
沒有陳平的離間計,離間項羽與範曾的關係,致範曾離開項羽並消失,也許韓信要戰敗項羽不是那麼容易,因為項羽智謀沒有範曾明察詭計細心,加上項羽脾氣暴躁又小看劉邦韓信,最終才會被韓信張良用計謀打敗滅亡,韓信勝利贏項羽,陳平之功不可沒。
回覆列表
術業有專攻,戰爭重來不是你計謀好,你就穩贏,也不是你有足夠的後勤就能贏,他是全方位的!
當時的劉邦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為什麼這樣講呢?你看啊,老劉同志這個人思想覺悟,是非常高的,這不,打進咸陽城,本來想著,兄弟我累死累活幹了這麼久,終於苦媳婦熬出來了!
可是,張良同志不是一個好同志,
他當時就跟老劉嘮啦:說呀,劉老闆,您看以前的大秦公司是如何倒臺的?還不是因為過度的奢靡浪費?
如果劉老闆您還想自己公司繼續擴大經營規模,就聽我的一句,咱們和百姓來個約法三章吧,這樣可以保證咱們公司的聲譽,有了聲譽,咱公司,將來也可以賺更多的錢,讓你過更舒坦的日子;成為第二個大秦集團呀!
劉邦一聽,嘿,這小子說的在理,就這麼幹了!於是約法三章出來了!
您說說劉老闆這覺悟,和張員工這腦子,再加上一個,後勤大隊長蕭員工的勤勞勁,那大漢這家公司自然就水漲船高了!
可問題是大漢什麼也有就是鬥不過對面的楚公司,
為啥呀?還不是因為對面項羽老闆太牲口!
一口氣把舊時代的大秦集團幹翻了,鬧的現在誰也怕他,沒人是項羽大老闆戰場上的對手!
結果呢!突然有一天,有個叫韓信的員工一面世,吹的那叫個大,說自己砸砸砸牛逼,能幹翻對面競爭公司,
劉大老闆,一聽,兄弟,你夠能吹!就你啦!懟項羽呀的
於是本就只是缺一個和項羽大老闆能正面剛的人來了!
那這家公司就這樣順理成章的成了業內第一!也就是開創了文明的新篇章!
這家公司就叫——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