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jjnnbggdccggg1233

    盧館豐邑人,和漢高祖劉邦是同鄉 ,兩人的父輩關係極好。並且兩人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劉邦盧館出生的時候,村裡的父老鄉親還抬著酒肉到他們家表示慶賀。後來他們長大了,也是一起上學,一起玩耍, 從小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當劉邦還是平民的時候,吃了官司被官府緝拿,劉邦總是四處躲藏而盧館也總是跟隨其左右。

    後來,劉邦起事,盧館也是一路追隨,雖不見立有大功 ,但劉邦對他卻是十分愛護“衣被 飲食 賞賜 群臣莫敢仰望”盧館在群臣中跟劉邦的關係也是最近和最好的。漢高祖五年七月,燕王藏荼謀反 劉邦(此時已經稱帝)御駕親征 並於當年九月剿滅 藏荼。燕王之位無主 於是劉邦不顧群臣反對 封盧館為燕王。

    如果按照功勞大小分封,盧館是不可能裂土封王,他之所以封王只是憑了和劉邦的私人關係罷了。

  • 2 # 我在網上看見了你

    盧綰在劉邦的軍中戰功、地位都排不上前面,盧綰出身平常不是什麼六國貴族,他卻單單被劉邦封為燕王。

    我想有這兩個原因,一是盧綰和劉邦都出身低微,有天命思想影響著劉邦,在短短几年時間裡一步登天,劉邦自己也難免不信,在一個小地方同一天出生,長時間都在一起的人,為什麼命運會差別很大呢?劉邦想自己本身就是皇帝命也好,還是上天所賜,都讓盧綰也沾一點。

    二兩個人的情誼很深,劉邦的心裡有,有福同享的義氣,兩個人從出生到劉邦當上皇帝幾手形影不離。劉邦和盧綰在一起呆的時候比他們的親人和老婆都長,盧綰和劉邦的關係那比親兄弟還親。劉邦給盧綰封賞,不但非常捨得,而且還非常大方。所以從沛縣的眾兄弟功臣中只有盧綰封王了。

  • 3 # 漢史趣聞

    盧綰和劉邦的交情比較深,兩個人不但是鄰居,更重要的是他們出生在同年同月同日。

    兩人從小玩到大,一起上學,一起泡妞,一起耍流氓,到了後來又一起參加了反秦的起義,這就是典型的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的交情呀。試問這樣的交情,除了劉邦的親兄弟外,誰還能比得上。

    劉邦這個人比較滑稽,盧綰一直是跟隨著劉邦玩到大的,兩人不說是形影不離吧,但是沒事時十之八九是在一起度過的。交往了這麼多時日,劉邦對盧綰的瞭解是別人不能比的,到了劉邦當漢王的時候,劉邦的命令是,只有他的弟弟劉交和盧綰可以自由出入他的臥室,可見劉邦對盧綰的信任。

    盧綰和劉邦的其它兄弟比起來,為大漢立的功勞太微不足道了,史記上基本上就沒有記錄盧綰打過那些仗,攻過哪些城,殺過哪些大將。但是,最後劉邦拿下江山來後就是要讓他當王,其它的功臣當然也深知劉邦的心意了,索性,他們就悶著良心推舉了盧綰,盧綰才當上了燕王。

    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王陵等人,雖說是劉邦的老鄉,但是這些人都是劉邦成年之後認識的,他們的交情那能和盧綰這個劉邦的發小來比呢。盧綰這個名字一聽就像很有學問的樣子,劉邦原名叫劉季,劉季這實在不能叫人的名字,說白了就是劉家老三的意思。在看看盧綰有這麼高大上的名字,這說明盧綰家裡肯定很有錢,至少要比劉邦家有錢。估計小時候劉季沒少在盧綰家蹭吃蹭喝。

    這就是為什麼劉邦沛縣的其他兄弟沒法和盧綰相比肩的原因。

  • 4 # 腦洞大開的評論猿

    這個問題要分兩方面說

    一是個人情感方面

    盧綰和劉邦的關係可以說是鄰居、同學、發小、鐵磁,至於拜把子沒有就不得而知了,在劉邦創業的過程中,無論是輝煌驕傲的時候,還是事業低谷,這傢伙一直陪在左右,直到劉邦當了漢王,盧綰當了將軍,還是陪伴在劉邦身邊。劉邦東擊項羽,盧綰當了太尉,按理說這樣可以享清福了,但這哥們仍然留在劉邦身邊幫忙,當保鏢頭頭。不僅如此,他最牛之處就是可以隨意進出劉邦的寢室,這待遇充分體現了劉邦對他的信任。

      試想,在一個戰亂的年代父親,哥哥,嫂子都嫌棄自己,妻子孩子長期不在身邊,天天擔驚受怕的,身邊有個從小長大的兄弟,風裡雨裡的跟著自己,這是什麼感覺,換位想想,是誰發達了,誰不先重賞這個兄弟?

      第二點就是所謂的天命所歸,既然他劉邦是真命天子,又各種神蹟的出現,為什麼一起長大的兄弟還是個小角色,這個放在劉邦自己那也說不通,因此,自己身價漲了,也得把和自己一起長大的人身價漲起來,不然這反差這麼大,他那些神蹟就是低略的謊言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不過這個異姓王也沒落的什麼好下場。

  • 5 # 落葉松25

    我認為主要還是他們之間的關係太好了,兩個人的感情很深,可以說超過了親兄弟,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劉邦又是一個非常講義氣的人(這也是他成功的基礎之一),兩個人從出生到劉邦當上皇帝都是形影不離的,他們倆在一起的時候比他們的親人和老婆都多,劉邦和盧綰的關係那是勝過親兄弟的,對他是非常信任和放心的,封王不比其它,對於被封之人來說是一種福事,但對皇帝來說封異姓王是有巨大風險的,弄不好是要出大問題的,從這事上可以看出劉邦對盧綰的封賞是非常大方的,有多麼信任。而對其他老鄉就是換了誰是皇帝都不敢隨便封。

  • 6 # 戰歌愚樂

    更詳細一點的回答就是,兩人的家世也是世交,劉邦的父親和盧綰的父親也是好朋友,更巧的是兩人還是同一天出生,劉邦一向有信天命的說法,所以一貫把盧綰當做最親密的人。而盧綰也沒辜負劉邦的厚愛,一直唯劉邦馬首是從,後來劉邦造反,盧綰二話不說就跟著劉邦幹。他算是劉邦跟隨的人中最早的一個人了。

    而其他諸如蕭何、曹參、樊噲這些老鄉親,是在事後劉邦當上亭長人事認識的,論親密遠不如盧綰了。

    但是這些都不是盧綰被封王的真正原因。大家都知道劉邦上位後大殺功臣,為什麼?功高震主!而蕭何、曹參、樊噲不被封王也是這個原因,論功勞這些人遠勝於盧綰,論才華盧綰也遠遠不如這些人。但是正是盧綰的才能遠遠不如這些人,才使得劉邦真正放心給盧綰封王,即使事後盧綰造反,有蕭何、樊噲這些人在,也不足為慮。

    事實證明,劉邦的確有遠見。後來盧綰果然造反了,結果劉邦只派樊噲一人帶兵前去平叛,輕而易舉的就把盧綰收拾了。

  • 7 # 夏普洱

    從沛縣跟隨劉邦起事的,確有一大邦人,如蕭何,周勃,樊噲,曹叄等人為何沒被封王,而盧綰確封為燕王呢?這樣要從盧綰的家世講起,盧綰的父輩與漢高祖劉邦的父輩同住一里,兩家是世交,都是當地的富豪,尤其盧綰與劉邦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滿月酒兩家都是一起做的,從此兩家更加親近了。兩人從小玩到大,在一個學校讀書,吃睡在一起,兩人性情融洽,無話不談,沒有分歧,如同手足。青年時期,兩人總是形影不離,劉邦的父親劉太公瞧不起這個小兒子,認為劉邦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將來沒有什麼出息,結交的朋友都是些異類人,平素在經濟上對劉邦很少資助,好讓他明白賺錢不容易,自己生活上拮据一點,然而劉邦有錢就花,無錢就賒,一到年底,他就躲了,怕討賬的上門。其實盧綰每次幫了他的忙,幫他把欠款還清,劉邦總是要盧綰記好賬,那天一定償還,盧綰總是笑笑說,兄弟有難同當,這算什麼。據說有次劉邦為蕭何逃難花費了一大筆錢,蕭何當時落難無人敢收留,最後找劉邦幫忙,劉邦一聽,要他躲在家裡,(原來蕭何把他的上司殺了,正被通緝),並備好酒飯款待蕭何。一天兩天無所謂,蕭何一躲就是三個月,劉邦那有這個實力,還不是找盧綰借,實際上猶如蕭何躲在盧綰家裡一樣,一切都是盧綰供給的。劉邦最愛飲酒,當地的酒鋪都怕他,他經常喝醉,一睡就是十多個小時,並且經常賒賬。有一次盧綰看他欠多了賬,幫他想了個辦法,估計討酒賬的老闆馬上會來,盧綰捉了條大黑蛇放在劉邦的床上,要劉邦躲在床底,等討帳的過來。結果討賬的人在外面問,“劉季在家嗎"?盧綰馬上應答,劉季在家裡睡覺,討賬的馬上進去了,不一會,討賬的老闆就跑出來了,大喊“蛇,好大的蛇",盧綰攔住他說,你是胡言亂語,分明劉季在睡覺,那來的蛇,於是盧綰把討賬的老闆帶進去再看,老闆傻眼了,分明是條大黑蛇,怎麼變成劉季了呢?並且劉季還在打呼嚕,真是一頭霧水。盧綰看他這樣,示意喊醒劉邦,一瞬間,討賬的老闆大拐彎,忙說不必要,還把帶來的賬單,當著他們的面撕毀,還說以後劉季來酒店飲酒不必付賬,想喝就來喝,盧綰笑得合不攏嘴。此事後,劉邦的欠賬再不要還了,外面傳言,劉邦是烏龍化身,乃大福大貴之人,左右鄰里對他更是恭而敬之。後來劉邦在沛縣造反,盧綰一路跟隨,衝鋒陷陣,不辭勞苦,幫助劉邦平定天下,兩人已是情同手足,封個燕王也是很正常的事了。只不過後來他們相互猜忌,倒 至盧綰晚節不保,在走投無路的境況下,帶家室逃入匈奴避禍,最後死在了匈奴。他故後過了幾年,他的妻子帶著他的兒子又逃回了漢朝,呂后還想親自慰問他們,只可惜呂后未相見就病故了。到最後盧綰的後人還是封了侯,要是別人如此這般早就誅滅九族了,可見兩人的交情已勝過親兄弟啊!謝謝邀請!

  • 8 # 國史記聞

    劉邦建立漢朝後分封的幾個異姓王中,有一個人功勞很小,能力很弱,但沒有人敢惹,他就是燕王盧綰。盧綰確實追隨劉邦多年,但他立過的功勞還真有點說不上——劉邦起兵時,他以賓客的身份追隨;劉邦稱漢王之後,盧綰被任命為將軍;楚漢戰爭中,他曾經隨軍出征,後來被封為長安侯;劉邦開國之後,他跟隨劉邦一起平定燕王臧荼叛亂,隨後被封為燕王。他的前半生一直在走運,不是因為他的能力,而是因為——他與劉邦的特殊關係。

    盧綰與劉邦有很多巧合,他們家在同一個衚衕,他們的父親關係非常鐵,他們同年同月同日生,他們倆長大後成為同學,關係也非常鐵。

    所以,劉邦起事之後盧綰就受到高規格的待遇,比如他可以“出入臥內,衣被飲食常賜,群臣莫敢望,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倖,莫及盧綰”

  • 9 # 一個人的歷史

    盧綰封王在很多人看來不可思議,人們認為漢初三傑的張良、蕭何立下了不世之功,為什麼都沒有封王。盧綰作為一個劉邦的跟班和跑腿,沒有尺寸之功,有什麼資格被封王呢?

    要想了解劉邦封盧綰為王的原因,我們來看看其他幾個異姓王是怎麼被封的。

    趨利避害,迫不得已

    首先說韓信和彭越,他們被封王是因為劉邦在和項羽的楚漢之爭到了白熱化的時候,他們想按兵不動坐觀成敗,劉邦不得已接受了張良和陳平的建議封他們為王,這是迫不得已。目的是讓他們能合擊項羽,幫助劉邦一統天下。黥布本來是項羽手下大將,本身就實力雄厚,為了安撫其心讓其反叛項羽,劉邦才封其為王。

    封王授爵,安撫其心

    至於韓王信為戰國韓國王族之後,當初為了拉攏他,也封他為王。燕王臧荼也是類似的原因,才被劉邦封王的,他們本來就很有實力,封王可以安撫其心,因此封王是一種手段而已。

    駙馬為王,恩師之子

    至於趙王張敖,他是劉邦的師傅張耳之子,又是劉邦之女魯元公主的丈夫。屬於實在親戚,關係和自己的親兒子差不多,因此被封王。

    那麼盧綰屬於哪一種呢?

    我看那種都不是,盧綰作為劉邦的發小,能力極其有限,常需要劉邦救助。但正因為盧綰本事一般,更要封他為王。這樣才能讓世人知道,跟著劉邦混沒有錯,只要忠心就算是無能之人也可以封王,我想這才是劉邦的真實想法吧。劉邦封盧綰為王不是高看盧綰,而是為了替自己揚名罷了。人性遠不如我們看上去的光鮮,還有我們觸及不到的陰暗之處,王者無恩,利益使然。

  • 10 # 蟬大俠

    一切似乎順理成章,但問題來了:

    一、群臣為何推舉盧綰?

    因為盧綰和劉邦打小關係就鐵!兩人是同一天出生的,兩家父輩的關係又非常好,所以從小到大,兩人都是形影不離。劉邦一造反,盧綰也就跟他幹了,鞍前馬後的,沒功勞還能沒點苦勞?後來他被封為太尉、長安侯。

    和蕭何、曹參這些人比起來,盧綰的能力、功勞無疑差一大截,但架不住人家關係硬啊!群臣都知道劉邦的新燕王人選是盧綰,所以樂得順水推舟。

    其實,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異姓諸侯王表面風光,可實在是不好當!韓信、彭越、英布這幾位牛不牛?幾年功夫,全被劉邦收拾了。蕭何等人深知其中利害,沒人敢接這枚定時炸彈。只有盧綰不知深淺,沒怎麼推辭就接了。

    二、劉邦為何要封盧綰?

    因為照當時形勢,燕王是必須要封的,而且此人要絕對忠心,資歷不能太淺,同時本事還不能太大,否則不易控制。從這些條件看,盧綰還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將就著用吧!

    盧綰這個燕王沒當幾年,後來因為下屬與叛將陣豨私相聯絡,被認為有謀反嫌疑,劉邦召盧綰進京問話。盧綰這才害怕起來,躲到邊塞避風頭,想再找機會跟劉邦解釋。不料沒多久劉邦死了,他就只好逃到了匈奴,最終死在那裡。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說的就是盧綰這號人吧!

  • 11 # 遙望燕園

    問題是不準確的,盧綰不是唯一被封王的,但盧綰是唯一的異姓王。

    劉邦的這些同僚和好友,皆為西漢開國立下汗馬功勞,最後只有盧綰一個人被封為異姓王,為什麼?

    盧綰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要特意強調一下,為什麼我說盧綰是唯一的異姓王,為什麼我要特別強調是「異姓王」而非「諸侯王」?

    因為跟隨劉邦在沛縣起事的,不止盧綰一人被封王,同樣被封王的,還有劉交和劉賈,這兩個人,一個是劉邦同父異母的弟弟,一個是劉邦的堂兄弟,從《史記》和《漢書》的相關記載來看,劉交之所以被封王,一方面是因為劉交是劉邦的異母弟,另一方面是因為劉交在革命初期的功勞;劉賈之所以被封王,一方面是因為劉賈和劉邦的血緣關係,另一方面是因為劉賈在楚漢之爭中的功勞,尤其是開闢第二戰場的功勞。

    單從血緣上論,劉交、劉賈二人和劉邦的血緣並不近,但卻是早早被封王的,如果劉交和劉賈沒在革命中立下戰功,我們便無法解釋二人被封王的原因。

    為什麼我要特別強調,是跟隨劉邦在沛縣起事的呢?因為後來還有兩個沒跟劉邦起事但被封王的人,他們一個是劉邦的二哥(很晚),一個是劉邦的長子劉肥(早早)。

    那麼,盧綰是什麼時候被封王的呢?

    其實盧綰被封王的時間比較早,早過劉肥、劉交和劉賈三人。

    劉肥是劉邦的長子,因為庶出和沒被劉邦在沛縣找到的原因外,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所以把天底下最好的一塊地給他作為補償,其實很說得過去。

    而劉交和劉賈,雖然是劉家人,但他們之所以被封王,更主要的原因在於他倆有功勞,所以才能被封王,不然,我們便不能解釋作為二哥的劉仲竟沒有被同時封王,我們也不能解釋劉仲之子劉濞在劉邦晚年被封王的原因。

    想一下,劉肥、劉交、劉賈因為血緣的關係,都沒有被第一時間封王,為什麼一個外姓人盧綰會被封王呢?

    劉邦and盧綰

    關於盧綰,因為有晚節不保的叛漢行為,所以在《史記》中的記載比較簡略。

    我們只知道,他和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兩家是世交,二人一起讀書,一起長大,一起參加革命,革命時,盧綰和劉交一樣,都能隨意出入劉邦的臥室,盧綰雖和劉邦沒有血緣關係,但獲得的待遇和有血緣關係的劉交比,絲毫不差。

    至此,我們似乎能夠得出盧綰被封王的第一個原因了——跟劉邦關係好,深得劉邦信任。

    其次,從《史記》中關於官職的記載來看,盧綰在楚漢戰爭的初期,便已官至太尉,是武將之首,我們很難想象,盧綰只靠劉邦的信任便能得到這樣崇高的位置,我們有理由相信,盧綰在漢軍眾武將中,能力是出類拔萃的。

    在楚漢相爭的末期,盧綰更是率一支獨立於劉邦的中央軍和韓信的齊軍之外的軍隊,和劉賈一起,深入項羽的大後方作戰,單從這一條記錄來看,盧綰的帶兵能力當是極其出色的,當在周勃、樊噲之上。

    燕王臧荼叛漢後,劉邦親自帶兵討伐,這時的盧綰依舊在劉邦的身邊,在劉邦的領導下,擊敗了臧荼,而後,劉邦想把盧綰立為燕王,群臣有些拍馬屁地說,盧綰跟皇帝一起起事,功最多,可立為燕王。

    雖然群臣的話語中有些水分,但盧綰的戰功,當是沛縣起事的將軍中最多的,如果盧綰一點實力都沒有,僅憑和劉邦的親密,定然混不到那麼多的功勞——革命時期,主要還是靠實力說話的。

    寫到這裡,盧綰被封王的第二個原因也出來了——盧綰能力出眾,功勞又多,所以最先脫穎而出。

    另外,如果盧綰沒能力,也不會被臧荼的兒子策反,也不會說反就反,更不會在投匈奴後被委以重任——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有能力的人到哪都吃得開。

    盧綰

    文末,我想再提一下蕭何和曹參。

    為什麼一直在後方主持工作的蕭何沒有被封王?因為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央政府的相權,雖不能傳遞給子孫,但其權力範圍卻遠大於一個諸侯王,另外,蕭何雖沒被封王,但被封侯了,而且蕭家十幾個人都被封賞了,這也是蕭何蕭何沒被封王的另一個原因,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蕭何無可替代,劉邦需要蕭何在相國的位置上為自己治國,而盧綰最主要的作用在戰場,應當放到邊境,為劉邦守住門戶。

    在隨劉邦起事的沛縣元勳中,曹參的戰功極多,但也沒被封王,為何?從曹參的戰功分佈來看,他的功勞基本是在韓信帳下時立下的,換言之,曹參能力上不如盧綰,而曹參在戰後也轉為文職,成為齊國的相國,全面輔佐劉邦長子劉肥治理齊國,同樣是地位尊崇,當然,曹參也是侯。

    蕭何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 12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其實,劉邦建國後共封了8位異姓王,其中盧綰被封為燕王。

    盧綰和劉邦關係特殊。他們首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又是一個村的,兩人關係打小要好,並結為兄弟。據說,劉邦當時家裡窮,他上學的學費都是盧綰家幫他墊的。而後來劉邦混跡社會開始,盧綰一直追隨劉邦,後又義無反顧地起義,走上了推翻暴秦這條沒有退路的單行道。

    在推翻暴秦及長達四年的楚漢爭霸中,盧綰雖然戰功平平,但他忠心不渝,始終如一追隨劉邦,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盧綰不但忠誠,而且為人厚道,是個老好人,在劉邦手下眾功臣中,他人脈關係也是不錯的。

    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後,最開始原本是功臣臧荼為燕王的,但臧荼因為不堪劉邦的打壓而造反。結果被劉邦的大軍鎮壓。

    空出來的燕王之位,劉邦便想到了情如手足的盧綰。

    這些文武大臣都不是省油的燈,從劉邦的嘴裡左一句“盧綰”右一句“盧綰”聽出了弦外之音,於是紛紛上疏請求劉邦立盧綰為燕王。

  • 13 # 史學達人

    盧綰是劉邦此生最信任的人,盧綰最受信任原因是盧綰和劉邦的關係非同一般。

    我們來看看盧綰和劉邦的關係到底有何不一般?

    兩人是鄰居,家都在中陽裡,而且兩個人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當然他們很有可能還是同班同學。

    兒時的夥伴,從小就在一起長大,可以說誰對誰來說彼此都比較瞭解。

    到了秦末劉邦起義的時候,盧綰也跟隨了劉邦。你也可以理解為盧綰就是劉邦的小跟班,劉邦無論幹什麼,他都是選擇誓死相隨。

    就這樣兩個人又成了戰友。這就是所謂的一起同過窗,一個扛過槍,一起打野戰,一起罵過娘吧。

    隨著起義軍不斷的壯大,劉邦的地位也顯著的提高了起來。劉邦先是被選舉為了沛公,又被項羽封為了漢王。

    可以說這一時期,劉邦最信任的人非盧綰莫屬。劉邦的臥室,只有盧綰和他的弟弟可以自由出入。可見,盧綰在劉邦心裡的地位。

    雖然盧綰在跟隨劉邦起義的時候,立的功勞遠沒有周勃、灌嬰、曹參等人打。但是,就是因為他和劉邦的關係不一般,所以,劉邦在當皇帝后,想把他封為王。

    劉邦的心思跟隨他的人當然知道了,當劉邦問大夥,我想在諸位大臣中找一個功勞最大的來立為燕王,大家覺得誰最合適呢?

    這時候功臣們為了附和劉邦,一直推薦說盧綰的功勞最大。

    但是,就是他最信任的盧綰,在最後也反叛了他。

    那麼盧綰是不是忘恩負義,吃裡扒外的傢伙?

    其實也不能這樣說,最後盧綰謀反,真的不能全怪盧綰。

    你看看當時的異姓王,韓信、彭越、英布全部給滅了族,他盧綰也是異姓王呀,他也怕被殺呀。雖說當時有劉邦罩著他,不會找他的事。但是,那時候劉邦已經步入了老年,馬上就要死了。

    盧綰很怕呂后會對他動手,與其坐以待斃,整天提心吊膽的,還不如反了,來個痛快。這就是盧綰不得不反的原因。

  • 14 # 帝國的臉譜

    劉邦除了因為戰爭的需要而分封一些諸侯王外,他在沛縣的哥們和功臣中,確實沒有分封其他異姓王,隨他一起出來打天下的,如蕭何、曹參、夏侯嬰、周勃、樊噲等等很多,當然,還有盧綰,然而,蕭何、曹參建立了不世之功勳,都沒有封王,唯獨給在史記中記載不多、功勞也不見得很大的盧綰封了王,在後人看來,這是令人詫異的事情。

    我們知道,盧綰與劉邦是老鄉、是同學、是同庚,他們同年同月同日生,自小就是好朋友,是發小,而且在一起讀過書,是同學。劉邦當了泗水亭長後,盧綰幾乎天天跟在劉邦屁股後面跑。

    司馬遷史記裡明確記載,“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一起長大,一起讀書,從小到大,關係就沒差過,堪稱“鐵哥們”。對於劉邦來說,除了血緣兄弟,誰有這麼親近?蕭何、曹參、夏侯嬰、周勃、樊噲,這些人都是後面結識的,是在戰爭中建立的友誼,比起盧綰來,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自然差了一大截。所以,兄弟當了皇帝,除了分封親兄弟外,盧綰自然是這之外的首選。

    劉邦起義後,盧綰緊緊跟隨,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后,劉邦任盧綰為將軍。楚漢對峙期間,盧綰又加官進爵,被任命為太尉,受封長安侯,在漢王以下,這是很高的爵位了,足見劉邦對他的信任。儘管蕭何、曹參才能過人、功勞莫比,但就寵幸的程度而言,則遠非盧綰可比。

    漢五年(前202)七月,劉邦剛登帝位不久,燕王臧荼作為曾經項羽的部將,因擔心劉邦的清算,第一個站出來反漢,劉邦親征,殺了臧荼,平定了叛亂。同年九月,劉邦便封了自己的發小盧綰為燕王,讓他鎮守北方,作為抵擋匈奴的屏障,對盧綰的信賴,簡直無以復加。

    然而,到了漢十二年(前195),劉邦去世前的兩個月,作為發小的燕王盧綰,最終還是勾結匈奴,反叛了劉邦,劉邦先後以樊噲、周勃為帥,領軍進攻盧綰叛軍。據說,盧綰聽說劉邦病了,曾經帶領自己的家人和親隨數千人,等候在長城之下,只要劉邦病癒,即進京謝罪。然而,劉邦沒等兩個月就去世了,隨後,盧綰北去,投靠了匈奴,被封為東胡廬王,第二年在匈奴去世。

  • 15 # az2777

    因為本事不大關係很好。

    高皇帝本意對功臣是不封王的,他更向往秦朝那種君主專制。

    然,秦漢正處於社會劇烈變革的時期,封建諸侯任然很得人心,問題來了,部下翹首以盼,但老闆卻不想封,這個矛盾如何解決?弄不好手下的人就反了。

    答案很簡單,居中的總是最好的,中和一下就好了,劉邦的方案是——郡國並行制。

    並且王國要儘量少封,使其不至於對朝廷構成威脅,本來在楚漢之爭的時候就封了一些異姓王,那些都是不得已而為之,封殲滅異姓王后(特別是燕王臧荼),為了給天下一個煙霧彈,塑造一個典型,於是封了一個比親兄弟還親的盧綰當新的燕王,意思是說封王未必不可以,你們用點心工作就好了。

    同時也有放權抵禦匈奴的作用,一箭雙鵰何樂而不為?

  • 16 # 鼎列治史

    按照史書的記載,具體分析盧綰的功績,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有三點:

    第一點,盧綰擔任太尉一職對漢帝國的軍事建設作出的貢獻

    雖然目前並沒有明確記載盧綰具體作出了什麼貢獻,但作為漢政權的最高武官,並且還當了數年,這期間漢軍的實力和戰鬥力也都越來越強了,所以這能和最高武官完全沒有關係嗎?

    另外按照目前學界針對“太尉”職能在秦漢之交的分析,這個職位雖然不一定會參與具體的指揮作戰,但卻是保障軍隊建設和人員調動的最主要負責人,因此盧綰作為漢政權的第一任太尉,只要漢軍越來越強大,那麼就有他的一份功績。

    第二點,盧綰參與對楚敵後作戰所取得的功績

    漢三年八月,正值漢政權危機時刻,盧綰以太尉身份與將軍劉賈一同率領兩萬人,渡過白馬津,直擊西楚腹地,之後又與彭越一同對西楚腹地展開了全面進攻,從而間接上緩建了滎陽戰場的壓力。

    這份功績目前是可以明確的,只是無法確定的是盧綰到底做到了哪種程度,而當時和彭越之間又是誰為主誰為輔,但這點並不影響盧綰所建立的功績。

    第三點,盧綰攻滅臨江國的功績

    漢五年項羽敗亡後,南方戰場除了西楚腹地之外,就只剩臨江國還在堅持反漢,於是劉邦便令太尉盧綰與將軍劉賈一同攻滅臨江國,總共用時三月有餘。

    雖然憑藉這三點還是不足以說明盧綰“功最多”,但其實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分析:

    在楚漢戰爭中戰功最輝煌的無疑是韓信、彭越和英布這些諸侯王了,只是這些諸侯王在之前早就封王了,所以此時他們肯定就不在群臣之列了。

    而剩下的人中,雖然有功的人還是很多,但試問還有一個能明確說出比盧綰功績更大的人嗎?

    蕭何雖然功大,但正如群臣們反駁的“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相反盧綰不僅參戰了,而且參與的還是敵後作戰這種異常慘烈的血戰。

    至於曹參,他的功績是大,但也正如太史公說的,曹參是“與韓信俱征伐”,只是輔佐韓信罷了。更何況曹參有獨自滅國之功嗎?並沒有,但盧綰卻有,至少漢軍滅臨江國的最高統帥就是盧綰。

    而張良就更不用說了,別看他的食邑不少,但光是一句“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便註定張良不可能有多大戰功。

    那麼其他的諸如酈商、周勃、樊噲、灌嬰等人,就更不用說了,他們的功績是不小,但也是比不上盧綰的。

    因此刨除掉已經封王的那些人外,盧綰確實就是當時群臣中“功最多”的人。

    另外盧綰到那個時間點確實已經是封無可封了。

    之前盧綰就已經是“金印紫綬”的太尉了,而且還是長安侯,再加上之後接連攻破臨江國和燕國,試問劉邦又該怎麼封賞盧綰呢?

    單純的加賞食邑嗎?請問多少是夠?兩萬還是三萬?

    再說當年僅僅是跟隨盧綰參戰的將軍劉賈都被封王了,更何況是主將盧綰。

    另外盧綰的太尉職務又是一個權力相當大的職務,假設劉邦不封盧綰為太尉,那又該提升盧綰做什麼呢?做丞相嗎?

    所以說,史書中記載的劉邦封盧綰為燕王,其實不僅僅只是為了嘉獎盧綰,而是因為封盧綰為燕王確實是當時最好的選擇,畢竟這樣就能順理成章的奪走盧綰的軍權了。

    最後要說的一點就是,盧綰封王不僅僅是劉邦的個人意志,也是整個漢政權的集體意志:

    詔諸侯王視有功者立以為燕王。荊王臣信等十人皆曰:“太尉長安侯盧綰功最多,請立以為燕王。”《漢書·高帝紀》

    如上記載,滿朝文武沒有任何反對者,一致擁戴盧綰封王,試問其他人誰能有這待遇?

    後來蕭何僅僅是被劉邦看作功侯第一,就被群臣當眾反駁了幾次,如此要是給蕭何封王,不得翻了天了。

    因此可以這麼說,盧綰封王,實至名歸,而且也是人心所向。

  • 17 # 劉一千五

    這件事情的主要原因是盧綰的經歷在劉邦左右諸人中非常特別,所以他可以封王,而其他人只能為侯。

    一,兒時的發小,少年時的夥伴

    盧綰(前256年-前194年),沛豐邑(今徐州市豐縣)中陽里人——幾乎就是劉邦的翻版。

    盧綰是漢高祖劉邦的發小及少年時的夥伴,從小到大,他們親如兄弟,盧綰的乖巧深得劉邦的信任。據《漢書盧綰傳》記載,盧綰的父親與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同住一個村子裡,往來親密為有生死之交的情義。偶然的是他們兩家兩家的女主人在同一天各自生下了一名男嬰,鄉親們得知這一訊息後特意準備了禮物前來祝賀,每一年都是,祝賀了這家,又去祝賀另一家,這就是“復賀”,這樣的日期很有意思,兩個孩子的生日,把他們兩個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其他人會有此良好的開端嗎?沒有嘛。

    盧綰與劉邦出身在同一個村裡,又同日出生, 二人長大後又為同學,又相敬愛。劉邦為平民的時候因為吃喝嫖賭,被官方注意,經常違法亂紀,成了官吏訪問的物件,又因為吃官司而東躲西藏,盧綰就成了跑關係送衣服送柴米的患難兄弟了。

    二,追隨劉邦打天下 ,管理劉邦的生活細節,出入不禁,親信遠過於他人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起兵於沛,盧綰以賓客的身份相隨。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而到了漢中,盧綰被任命為將軍,並常常擔任侍中。 後在楚漢戰爭中,盧綰官至太尉,封長安侯。

    這些完全是因為盧綰和劉邦的個人關係而得來的。盧綰可以隨便出入劉邦的臥內,他的衣被、飲食、賞賜,都是群臣莫敢相望的。 即使蕭何、曹參等能夠因為才能過人、忠於職事而得到劉邦的禮遇,但若輪到親密的關係和被寵信的程度,都無法比得上盧綰。後來甚至盧綰可以自由出入皇宮。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盧綰封長安侯這一點上看得出來。長安乃是漢朝的都城所在地,劉邦把這個地方封給了盧綰作衣食保障,足以說明,盧綰是劉邦的貼心豆瓣。

    三,盧綰封王,劉邦回報兒時的夥伴

    劉邦的異姓王,都是戰功赫赫有名的人物,如韓信 ,鯨布,彭越等等人,如盧綰封燕王,就軟得多了。如果按"非有功不得侯"而言,盧綰連封侯都危險,何況是封王。但是,人家就是封燕王了。

    漢高祖五年七月,故燕王臧荼謀反,劉邦親自率軍征討。到了九月,消滅了臧荼。當時,大家都在觀。劉邦說,你們再找找,看誰可以當燕王。大家猜了幾天,才猜到劉邦想讓盧綰當燕王。於是,大家說 長安侯盧綰勞苦功高 緊密跟隨皇帝左右,數年不移其志,請皇帝立之以為燕王云云……於是盧綰被封為燕王。

    四,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這難道就是燕王的命運嗎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秋,趙相國陳豨在代地叛亂。劉邦親率大軍至邯鄲,從南向北進討陳豨。燕王盧綰亦率兵自東北攻打陳豨。 陳豨派遣王黃求救於匈奴,盧綰也派其臣張勝出使匈奴,並散言陳豨已經戰敗。王黃,張勝和臧荼的兒子臧衍,他們三個恰好都在匈奴,認識後就碰頭搞陰謀了。臧衍對張勝說:您之所以在燕得到重用,是因為您通曉匈奴的事情。而燕所能夠長久存在的原因,是因為其他諸侯屢屢造反,天下征戰不休。天下都平了 還有燕國嗎?

    盧綰懷疑張勝勾結匈奴謀反,上書要殺張勝。張勝從匈奴返回提醒燕王,盧綰醒悟,於是對劉邦假稱是他人謀反,為張勝的家屬開脫,使得張勝能夠安心做他和匈奴之間的線人,劉邦心生疑惑,感到事情出岔子了。

    盧綰又派範齊出使陳豨,勸他逃亡,此事卻被陳豨的降將告訴了劉邦。 劉邦派使臣召盧綰,盧綰稱病不往。他對他寵信的臣下說:“現在不是劉姓而做王的,只有我和長沙王吳芮了。去年春天朝廷族滅了淮陰侯韓信,夏天又誅殺了彭越,都出自呂后的計謀。現在皇帝有病,政事皆決於呂后。呂后專門想要找藉口誅殺異姓諸王和大功臣。”於是稱病不往。 他的手下都逃跑躲藏起來。但這段話終究被洩露到闢陽侯耳中。闢陽侯回來後,詳細向劉邦做了稟報,劉邦更加生氣,暗中準備放棄盧綰了。

    劉邦又從匈奴降人那裡,聽到了張勝在匈奴為燕使者的訊息,於是判定:“盧綰果然造反了。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三月,劉邦確信盧綰無藥可救了 於是派遣樊噲為大將軍,率軍十萬攻擊燕國,抓燕王回京問罪。

    五,末路途窮,亡命匈奴

    盧綰聽說劉邦生病,帶著他的家屬、宮人、親信等共數千騎,在長城下等候,希望劉邦病癒之後,親自入長安謝罪。 然而四月劉邦駕崩,盧綰遂帶領眾人逃亡到匈奴。匈奴封他為東胡廬王。公元前194年死於匈奴,卒年六十三。

  • 18 # 國史春秋

    劉邦布衣起家,領一幫兄弟們打天。當他坐上皇帝寶座之後,這些人熙熙攘攘來要功,有些人等的不耐煩,還用劍拍起了柱子,如同一幫圍著桌子等待開飯用筷子敲碗的孩子。最終,劉邦以一篇“功臣論”開場白過後,拉開封賞大幕。於是從沛縣起兵就追隨劉邦的蕭何、曹參、夏侯嬰、周勃、樊噲等等眾人被封侯,賜食邑。封賞結束,統計137位侯。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功臣無一人被封王,而且盧綰也不在封侯之列。

    劉邦為何不給沛縣老兄弟功臣封王?

    一、封王需封地

    一個諸侯國少則一兩郡,多則三五郡,劉邦沒處弄那麼多的土地!再說,已封的七大諸侯王佔據漢朝半壁江山,劉邦割自己的肉,不捨得,諸侯王的肉又不能割,因為他們肯定不答應。相比之下,封侯就簡單多了。因為列侯享受的是一縣的封邑,再往下的關內侯只有食邑,沒有封地。所以,即便劉邦封了一堆侯,其實最多拿出一兩郡之地就解決了問題。當時漢朝有五十多個郡,劉邦手中握有近二十郡,每郡轄縣少則二三十,多則四五十。所以掏這點腰包,劉邦很從容。

    二、安全因素

    漢初的諸侯國不光擁有自己的軍隊,而且只是名義上歸劉邦管轄,實際上完全是一個獨立的王國。比如楚王韓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趙王張敖、韓王信、長沙王吳芮、淮南王英布等人,他們是否聽從劉邦號令,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情。有這些諸侯國的存在,劉邦已經焦頭爛額、寢食難安了,怎麼可能再去增添煩惱呢?顯然是劉邦從來沒有把沛縣起兵功臣們納入封王的範疇,也從來沒有想過給他們封王。

    三、異姓諸侯王不能長存

    劉邦同展姓諸侯翻臉是遲早的事兒,不封沛縣功臣,屆時還免了尷尬。劉邦打天下的目的就是讓天下姓“劉”,而不是回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大雜燴,也不是秦朝那樣單純的郡縣制。所以封異諸侯王只是權宜之計,因為有朝一日他們要麼擁兵自立,要麼反過來吞併劉邦。

    所以,出於江山社稷的鞏固,這些異諸侯還得逐一掃除。最終,劉邦連女婿張敖的趙國都不放過。到劉邦去世前,只留有一個長沙國。而長沙國之所以也沒有被除,並不是劉邦能容吳芮父子,而是因為一來長沙國太弱小,不足為患,二是吳家父子對劉邦百依百順。

    後世賈誼曾同漢文帝有過一番上疏說,如果當時將樊噲、周勃、灌嬰等人同韓信、彭越調換位置,那麼前者依然被滅,後者也能留存。寥寥幾語,參透劉邦封王的實質。

    為何劉邦單給盧綰封王

    劉邦和盧綰是一條衚衕裡的鄰居,而且同年同月同日生,小時一同玩泥,稍大一起上學。沛縣起兵之前,二人整日廝混,不分彼此,起兵之後,盧綰常伴左右,片刻不離。所以,多數人認為劉邦給盧綰封王是因為二人關係鐵,有意照顧盧綰。而且,還沒有打敗項羽時,劉邦就給盧綰封了長安侯。實際上,這方面的因素佔比不大,劉邦的想法遠沒有那麼簡單。真正的原因有兩條:

    一、盧綰沒本事、好操控

    劉邦沛縣起兵,盧綰積極追隨,但他沒有上陣拼殺,而是以“賓客”、“侍中”的身份常伴左右。這樣一來,盧綰雖然少了性命危險,但是得不到戰火的錘鍊,人也“廢”了。所以,不光是沛縣那幫兄弟們瞧不起盧綰,其實在劉邦眼裡他也是一個最無能的人。因此,劉邦讓這樣的人為王最放心,即便有著一日想下他王位,不過一句話的事情。

    事實也正如劉邦所料,盧綰也沒有明目張膽對抗他的膽量,最終充其量也是背後搞一些不痛不癢的小動作。當後來匈奴降俘揭了盧綰同陳豨勾三搭四的老底、劉邦派兵征討時,盧綰只有帶上妻兒老小驚慌失措逃跑的本事。後來,盧綰投降匈奴,雖被封東胡盧王,但是卻飽受臨近部族的搶奪凌辱,一年光景就鬱鬱而終了。最終妻兒老小也只能迴歸漢朝。

    二、劉邦用盧綰“接馬腿”

    盧綰被封的是燕王,這個燕王最初為臧荼所有。臧荼這個燕王最初是項羽入關後所封。楚漢戰爭後,臧荼屈韓信兵威降漢。所以劉邦稱帝后,臧荼惶惶不可終日,認為劉邦終究容不下項羽故舊,於是當年便主動舉兵。結果很快被滅。

    按理說,劉邦應該將燕王封給兒子才對,但是現實很無奈。因為,長子劉肥已經封為齊王;次子劉盈立為太子;三子劉如意不滿五歲,另外劉邦留在身邊還有讓他當太子的念頭;四子劉恆年方三歲;其他兒子更不用說,何況七八還未出生。所以子嗣“青黃不接”,到頭來劉邦只好讓最放心的盧綰先頂上,然後從長計議。事實上,劉邦臨終前還是將燕國封給了八子劉建。

    總之,如何封王,劉邦深思熟慮,心裡早有了最佳的安排。所以劉邦就是一位縱攬全域性的博弈高手,每一顆棋子都要放到恰到好處的位置。因此,劉邦一生儘管不顯山露水,但最終還是贏家。

  • 19 # 大白白野

    盧綰和劉邦個人之間關係密切,超過豐沛集團的其他兄弟和功臣。盧綰個人能力比不過蕭何、曹參等,封燕王劉邦放心。

    盧綰和劉邦是發小、玩伴,一同唸書一同成長的鄰居好友。兩個人生日相同,有可能同年同月同日生,盧綰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194年,劉邦公元山256年或公元前247年至公元前195年,也有可能劉邦比盧綰年齡小。且兩個人家庭是鄰居,交情友好深厚,是父一輩,子一輩的關係。劉邦沒成名時,盧綰就是劉邦追隨者,劉邦有個性,好惹事,盧綰沒少幫忙平事,兩個人認識早,關係密切程度超過豐沛其他人。劉邦得勢後,盧綰仍可以自由進入劉邦臥室,其他人沒有這樣的特權。

    蕭何、曹參、夏侯嬰是縣吏,是劉邦長大後相識的。王陵開始瞧不起劉邦,後來才投奔劉邦。周勃是吹簫的,灌嬰是小商人,樊噲是連襟、屠夫。劉邦豐沛集團的兄弟、功臣關係都趕不上劉邦和盧綰的關係。

    盧綰和劉邦兩個人從小就關係好,盧綰能力也可以,也立有戰功,但是綜合能力比不上蕭何、曹叄等人,從盧綰作事猶猶豫豫,首鼠兩端就能看出來。劉邦打敗燕王藏荼後封盧綰為燕王放心。由於多種原因,盧綰逃到匈奴,客死他鄉。

  • 20 # 老陶說

    劉邦此人十分擅長做“蛋糕”,為了手下的人跟著他幹有衝勁,在還沒有打下天下之前,他就已經決定要將土地作為“年終獎”送給那些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人了。盧綰也有幸得到了劉邦的一份紅利,成為了漢初的八大異姓王之一。

    其實一開始,劉邦的封賞名單中並沒有盧綰,因為此人的本事一般,不像蕭何那樣聰明有謀劃,也不像樊噲那樣有勇力,甚至連曹參那樣上戰場立功都沒有這個本事。但是最終得到的結果卻是,各方面不如其他人的盧綰被劉邦封王,反而其他人什麼都沒有撈到。

    劉邦劇照

    劉邦的蛋糕不是所有人都能吃的,這些異姓王被封王的背後其實有很強的政治目的,盧綰能夠被封王也是因為他的身份,也是因為他沒有能力

    在楚漢爭霸之前,為了能夠與霸王項羽有著一搏之力,劉邦將還沒有到手的天下分了出去,順便透過這一舉動為自己在天下謀士的面前拉了一波好感。畢竟,劉邦封的這七個異姓王身份,就能夠直接表達他對手下人的態度。

    韓信、吳芮、英布這三人,都是戰功比較顯赫的,這幾人被封王直接代表著劉邦對人才的重視,也是傳遞著劉邦招徠人才的態度——只要有本事就可以成為諸侯王。而彭越被封王,除了本身的能力之外,也和他之前做過強盜的出身有關,劉邦無疑在透過彭越告訴外人——英雄不問出身

    八個異姓王名單

    而趙王張耳,此人最開始是劉邦的領導,在劉邦投入信陵君門下無果之後,他在張耳的門下當了好幾年的食客,劉邦給張耳封王,無疑是傳遞出他念舊情、懂感恩。至於韓王信、臧荼這兩人,一個是戰國時期韓王的子孫,一個是項羽的舊部下,劉邦給兩人封王,不就是有意在告訴別人,他不計較部下以前的領導是誰,並且傳遞出他將善待以前六國的舊貴族的訊號嗎!

    可以說,劉邦封的七個異姓王,每個人的價值都發揮到了最大。但是在公元前202年,也就是楚漢爭霸最白熱化的時候,臧荼卻選擇了叛變,對劉邦而言,只是異姓王的位置出現了空缺而已,再找一個人補上就可,畢竟名聲已經打了出去。

    漢初地圖

    但是想要找到一個能夠填補這一空缺,並且還能夠達到政治目的的人並不好選,思來想去,似乎只有盧綰合適,不是因為他有才能,正是因為他沒有才能,劉邦才如此的看重。

    就算臧荼的叛亂很快就平定了下去,但是此人的叛亂也無疑是給劉邦提了一個醒。因為漢朝的異姓王,他們是有獨立的封地,並且手中握有獨立的政權的,除了每年需要定時向皇帝繳納財物,他們完全就是一個小型的國家。

    儘管劉邦的話一開始還是一張空頭支票,但是隨著打天下的進度順利,有不少人已經從他的手中得到部分的紅利了。如果一切進行順利的話,他的那些話是必須要兌現的,那麼找一個完全放心的人是迫在眉睫的,恰好盧綰就是這樣一個合適的人選

    楚漢爭霸劇照

    盧綰是劉邦的發小,兩人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緣分,自小盧綰就比較的照顧劉邦,在劉邦吃官司的時候,也是盧綰一直跟隨身旁。後來劉邦決定起義,盧綰就是最早響應號召的一批人。論忠心,盧綰絕對是劉邦信得過的“鐵子”。

    而且如果選擇將盧綰封王的話,劉邦還能夠達成他的政治目的;那就是,盧綰的身份是從早跟著他起義的“老員工”了。劉邦先後封了七個異姓王,但是始終沒有封身邊的老人為王,正好將盧綰封王,也能夠安定那些“老人”的心思。

    而樊噲是劉邦的妹夫,按理來說劉邦應該與他的關係更加親,但是劉邦為什麼不封賞樊噲,反而選擇封賞盧綰呢?也就是因為樊噲與劉邦之間那層親戚關係,如果劉邦封樊噲為燕王,補上臧荼留下的空缺,那麼別人就會認為劉邦任人唯親,選擇樊噲絕對是因為樊噲是他的妹夫

    盧綰與劉邦劇照

    但是盧綰只是與劉邦有故,和劉邦並沒有親戚關係,因此也是比較合適的選擇。

    同時,盧綰能夠被封王,還有一個隱藏的條件,那就是他的才能十分的一般。儘管盧綰跟在劉邦的身邊也“撿”到不少的軍功,但是在那些真正才能特別突出的面前,盧綰的那些本事就有些不夠看了,因此那些聚在劉邦身邊的人,在見到盧綰這麼“平庸”還能夠封王之後,也會覺得自己只要乾的好,以後得到機會和好處只會更大,也就更加的有幹勁了。

    此外,盧綰或許放在那些人才身邊會顯得比較的“平庸”,但是他的那些軍功都是實打實掙下的,並不會讓其他人有意見,這也是劉邦選擇盧綰的重要原因。畢竟蕭何是文臣,樊噲是妹夫,曹參才能不低,唯有盧綰能夠讓劉邦的利益實現最大化,因此劉邦將盧綰封王也是情理之中。

    盧綰劇照

    自此,盧綰成為了漢初的八大異姓王之一,只是盧綰並沒有想到,在福利的背後其實是巨大的危機,當年的幾個異姓王,除了吳芮自保成功,有幾個有好下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網路上有些叔叔、阿姨即使負債累累、四處求助也要繼續收留兩三百隻流浪狗?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