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雍親王府

    順治五年(1648年)四月,皇太極長子、初代肅親王豪格去世,終年三十九歲。

    而關於豪格去世的原因,一直以來也是眾說紛紜,比較主流的觀點是豪格在獄中遭到了殘酷的折磨與迫害,進而因精神分裂而死。除此之外,還有兩種觀點,一種是說豪格為人所暗殺,另一種是說豪格不堪獄中酷刑,自盡而亡。

    然而就在其去世的數月前,豪格剛剛平定了張獻忠的大西農民軍政權,相傳豪格更是親手射殺了張獻忠,為大清王朝的一統天下,可謂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可即便如此豪格依舊難逃迫害慘死的悲劇結局。

    皇太極去世後的大清皇位之爭,使得多爾袞與豪格的關係已然是勢同水火。

    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極去世,由於皇太極生前並沒有就皇位繼承的問題做出任何的交代與安排,隨之而來的就是長達十七天的大清皇位之爭。

    這其中,最熱門的人選就是豪格與多爾袞。

    豪格,皇太極的長子,被封為肅親王,位列“四大親王”之一,並且主管戶部事務。由於豪格有著皇太極皇子的身份,使得此時的豪格得到了皇太極生前親領的兩黃旗的支援,特別是以索尼、圖賴、圖爾格、拜音圖、何洛會、譚泰、冷僧機等人為代表的兩黃旗高階將領,非常堅定的表明了擁立豪格為帝的態度,再加上其掌管的正藍旗,豪格就此坐擁了三個旗的支援,實力非常強大。

    多爾袞,皇太極時期被封為睿親王,同樣位列居“四大親王”之列,而他主管的是吏部事務。此時的多爾袞的身後有著他的兩位同父同母的兄弟阿濟格和多鐸的支援,這兄弟三人掌管著的是八旗中實力非常強大的兩白旗,單從牛錄數量來說,支援豪格的兩黃旗與正藍旗這三個旗的牛錄數量總和僅以非常微弱的優勢領先與兩白旗,可以說是勢均力敵,皇位的爭奪也就此陷入了僵局。

    而就在兩方勢力僵持不下的時候,統領兩紅旗的禮親王代善和統領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先後表示支援豪格登基,這就使得豪格在“紙面”上的實力以及獲得的支援遠遠超過了多爾袞。於是,自覺穩操勝券的豪格說出了他那句令他遺憾終生的話:

    “我福小德薄,焉能堪當此任。”

    其實,這本就是一句再正常不過的客套話,如果是放在中原漢族王朝,“再三推辭”已經成為了一種規則與制度,也就是說推辭一次還不夠,要連著推脫三次,才能答應等上皇位,在傳統儒家文化中這本就是一種謙遜之道。然而這在當時漢化程度並不高的清朝朝堂上,卻完全沒有這層含義。

    所以原本也只是想謙虛一下的豪格,卻立馬遭到了多爾袞兄弟的反擊,雙方局面又一次陷入了僵局,並且兩黃旗和兩白旗都在暗中佈置,隱隱有了火併的跡象。

    在這樣的情況下,鄭親王濟爾哈朗提出,豪格和多爾袞都不能繼位,而是由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登基。對此,豪格和多爾袞都沒有提出異議,就這樣,年僅五歲的福臨登上了皇位,這便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有人說,是多爾袞阻礙了豪格的繼承皇位,讓原本屬於豪格的皇位易手他人,然而,恰恰是因為豪格,多爾袞才沒有能夠登基稱帝。

    如果單純從身份來說,豪格在與皇太極的兩位幼子,即永福宮莊妃布木布泰所生的福臨以及麟趾宮貴妃所生的博穆博果爾相比,是有差距的,畢竟豪格的生母已經被努爾哈赤勒令同皇太極離婚,並且之後沒有得到任何的冊封,於是這就成為了豪格身份上的硬傷。在加上皇太極此前先後迎娶了三位出身於蒙古科爾沁部落的后妃,其中就包括了皇后哲哲,這都說明如果皇太極能夠繼續活下去,他必然會選擇帶有蒙古血統特別是帶有科爾沁血統的皇子繼承大位,從這個方面來說,豪格並非皇太極立儲的首選目標。

    可遵照中國古代“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及”的繼位原則,豪格坐擁了皇長子的身份,相較於多爾袞,他有著優先繼位的資格,再加上其戰功卓著,因而具有了很強的號召力與凝聚力,進而能夠將兩黃旗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重新團結起來,形成了對抗了多爾袞的勢力,讓多爾袞不敢輕舉妄動,更是將皇位成功留在皇太極的血脈之中。

    而在濟爾哈朗提出擁立福臨為帝后,豪格儘管心中有著諸多的不悅與不服,但依舊非常坦然的接受了這個結果,並且對於福臨盡心竭力的輔佐,可謂是識大體、顧大局,更成為了牽制多爾袞勢力的重要力量,算是對順治有著巨大的貢獻。

    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讓多爾袞與豪格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尖銳矛盾,豪格不僅成為了多爾袞的“仇人”,更是多爾袞掌握權勢之路上,最為重要的政敵之一。

    為扳倒豪格,多爾袞採用了從內部瓦解兩黃旗的方式對其進行打壓。

    由於鄭親王濟爾哈朗對於順治登基有著“擁立之功”,在加強其在皇太極時期,本就僅次於禮親王代善,在百官次序中排名第二,所以濟爾哈朗當仁不讓的成為了第一輔政王。而多爾袞也因為其在皇太極時期的地位與功勳,也成為了輔政王,地位上排在濟爾哈朗之後。

    可此時的濟爾哈朗,自知謀略與權術上的能力不及多爾袞,於是選擇了主動退讓,算是主動將自己置身於多爾袞之後,讓多爾袞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與此同時,“四大親王”中僅剩的禮親王代善,由於其年事已高,再加上被皇太極打壓了多年,儘管他有著極高的聲望與影響力,可早已遠離了權力的中心,處於安心養老的狀態,這就使得豪格成為了多爾袞最大的威脅。

    當然,縱使多爾袞對於豪格是無比的憤恨,但是他並沒有馬上直接將矛頭對準豪格,一方面,此時的豪格雖然痛失皇位,並且被排擠出了統治核心,可依然有著非常強大的實力,另一方面,如果多爾袞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貿然對豪格發難,必然引得代善和濟爾哈朗等人的警覺,反而將自身至於不利的境地。

    於是,多爾袞選擇將兩黃旗作為了其首要的打擊目標,特別是此前扶保豪格的索尼、鰲拜等人,遭到了多爾袞的殘酷迫害,多爾袞如此行事除了是要削弱豪格的支援勢力外,這也是為了削弱順治皇權統治的根基,畢竟兩黃旗名義上還是順治皇帝親領的。

    在多爾袞的高壓態勢下拜音圖家族首先叛變。

    拜音圖的弟弟鞏阿岱告發濟爾哈朗,說他曾經暗地裡表達了對於多爾袞的不滿,結果,濟爾哈朗不僅被罰銀五千兩,更是逐漸被踢出權力中心,取消了輔政王的職務,改有由多爾袞的弟弟多鐸擔任。

    緊跟著,深受豪格信任的何洛會也叛變了。

    他先是主動向多爾袞告發了圖賴以及圖爾格、遏必隆,結果三人均遭到了廢黜。隨後他又向多爾袞揭發豪格言語中傷多爾袞。

    “多爾袞有病無福之人,身材細瘦,素患風疾,常常頭昏目眩,壯年猝死,大抵跟縱慾有關。”

    這無疑是讓多爾袞找到了懲治豪格的藉口,並且險些將豪格就此整死,最後是因為順治皇帝“涕泣不食”,豪格才保全了性命,但是也被貶為庶人。

    接著,譚泰、冷僧機也先後投降了多爾袞,並且積極檢舉、揭發其他兩黃旗的將領及朝臣,使得兩黃旗內部遭到了多爾袞的瓦解,實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這裡還要特別提一下冷僧機。當初,冷僧機是莽古濟的親信,在莽古濟與皇太極矛盾逐漸尖銳的時候,正是他“賣主求榮”,主動揭發這兩藍旗的兩任旗主莽古爾泰德格類,以及他們的姐姐莽古濟“圖謀不軌”,導致正藍旗被皇太極吞併,上下一千多人被殺,就連莽古濟本人也被皇太極凌遲處死。而這這一次,冷僧機故技重施,為了自己的利益,再次將兩黃旗的眾多官員們予以了出賣。

    而這八人中,沒有投靠多爾袞的只剩下來索尼、鰲拜、圖賴和圖爾格。

    圖賴,“開國五大臣”之首的費英東之子,圖爾格,“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的兒子,並且在額亦都去世後,迎娶了原本是自己父親妻子的努爾哈赤之女穆庫什公主,所以,多爾袞對於這二人手下留了情,況且他們在順治初年就已經去世了。

    至於索尼和鰲拜,則遭到了多爾袞的殘酷打壓。

    索尼,被罷免了一切爵位,發配到盛京去看守皇陵。至於鰲拜,則是先後三次為多爾袞所懲治,險些喪命其中。直到多爾袞去世,索尼和鰲拜才得以恢復身份,重新為順治皇帝重用。

    西征歸來的豪格,被多爾袞折磨致死。

    順治三年(1646年),豪格被封為靖遠大將軍,帶兵前往四川以平定張獻忠的大西政權。

    在此之前,追討李自成,多爾袞讓自己哥哥阿濟格領兵,而在攻打江南南明小朝廷的時候,又是安排自己弟弟多鐸領兵,這一次,多爾袞“破天荒”的讓豪格帶兵攻滅張獻忠,這也說明多爾袞此舉必然有著其他的想法和安排。

    一方面,多爾袞這是藉著將豪格以及另外一位對他有威脅的濟爾哈朗派駐外地征戰之際,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這也是多爾袞的“借刀殺人”之策,讓豪格征討張獻忠,無疑也是看中了張獻忠的狠辣以及四川地形、民生的複雜,想要藉此給豪格以打擊,更希望看到豪格葬身其中。

    然而,令多爾袞沒有想到的是,豪格不僅從四川全身而退,更是完成了平定張獻忠大西政權的目標,豪格還親手射殺了張獻忠,就此立下了不世之功。

    可如果真的將豪格論功行賞的話,多爾袞必然是一萬個不願意,他不會再給豪格東山再起的機會,而此時的他已經是“皇叔父攝政王”,大權在握,於是他也開始了針對於豪格的行動

    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得勝回京,可等待豪格的卻是諸如冒功領賞以及用人不當這些“莫須有”的罪名,豪格也就這樣被多爾袞下獄,開始遭受折磨。

    這一年的四月,豪格悽慘的死去,不僅其統領的正藍旗為多爾袞所得,就連其福晉都為多爾袞以及阿濟格搶走,大清王朝的初代肅親王以如此悲慘且極富屈辱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順治八年(1651年),親政後的順治皇帝馬上為自己的大哥豪格平反昭雪,同時將“構陷威逼,使肅親王不得其死,遂納其妃,且收其財產”,作為多爾袞的十六大罪狀之一加以清算。就這樣,豪格重新被追封其為和碩肅親王,由其四子富綬世襲豪格和碩親王的攫奪,同時順治還奪下了多爾袞統領的鑲白旗交還給了豪格家族。

    至此,豪格與多爾袞之間的恩怨情仇也算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2 # 跪射俑

    崇德八年(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極猝然崩逝於盛京後宮,生前未立下遺旨,所以眾宗室旗主大加爭奪皇位。作為皇長子的豪格成為眾人擁立的物件。豪格爭奪皇位的主要競爭者就是多爾袞。當時的多爾袞由於功勞太大,支持者又多,勢力也大,成為了豪格的最大的對手。豪格力大超群,久經沙場,屢建軍功。按“立長”的規矩,由豪格繼承大統,合情合理,順理成章。儘管豪格在諸子中論功勞和能力最有優勢,但皇太極生前卻並未有立豪格為嗣的舉動。

    實力強大的、原由皇太極直接掌握的兩黃旗的將領,主張擁立豪格繼承大位。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繼造訪肅王府上,表示擁戴肅王為君。德高望重的、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擁立豪格登基。論實力,豪格有正黃、鑲黃和鑲藍三旗的支援,再加上自己所領的正藍旗將領的擁護,在軍事上佔有絕對優勢。當時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極的二哥禮親王代善,他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可見,擁戴豪格的主要原因也許是受漢族“立長”傳統理念的影響造成的。在皇位爭奪的天平上多爾袞與豪格難分伯仲。

    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

    多爾袞和兩白旗的官員橫眉冷對,堅決反對立豪格為君。主張由多爾袞登極的重臣也大有人在。東廡殿內氣氛突然變得緊張起來,與會者個個屏息沉思,尋找解決辦法。多爾袞明白,自己強行繼位絕對不是最佳選擇,豪格絕非等閒之輩。豪格也知道,和桀驁不馴的多爾袞協商解決,絕對沒有可能,武力解決也沒有絕對把握。

    爭奪皇位的大戰從崇德八年(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開始,雙方一直互不相讓,宮廷內火藥味很濃,稍不小心,就可能擦槍走火。朝廷內所有的王爺和重臣,毫無例外都捲入了多爾袞與豪格為奪皇位進行的鬥爭旋渦裡。群臣們都在苦苦地尋求出路,惟恐出現動亂,傷及國運。在豪格與多爾袞僵持不下的情勢中,權勢集團必須拿出令宮廷內上下都能接受的第三個方案,特別是讓豪格和多爾袞都能接受的方案。經過多日反覆磋商,兩黃旗大臣佩劍上殿進言:“先帝對我們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們寧願以死追隨先帝於地下!”

    兩黃旗大臣都是朝廷的重臣,是皇太極生前親掌的武裝力量代表,在多爾袞與豪格之間爭鬥得難解難分、互不相讓的緊要關頭,他們提出了由皇子繼承大統的新方案。經過十多天的較量,最高會議做出最後的決議:6歲的福臨繼帝位,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攝政。 濟爾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攝政,宮廷多數高官沒有異議。多爾袞任第二攝政穩住了多爾袞兄弟集團及其支持者。就這樣豪格失去了繼承皇位的寶貴機會。

    平定四川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為語言中傷睿親王多爾袞,被固山額真何洛會所告發,議罪被削爵。清軍入關之時豪格率軍隨大軍進入關內。十月,清廷定都北京,攝政王多爾袞和順治帝大封諸王,念豪格跟從清軍平定中原有功,恢復原封和碩肅親王。這一年冬天,豪格領軍進入山東,平定山東濟寧滿家洞的土寇。[11]

    順治三年(1646年),李自成的勢力基本被消滅之後,四川的張獻忠成為另一目標。故清廷命豪格為靖遠大將軍,與衍禧郡王羅洛渾、貝勒尼堪等一起西征。大軍到達西安之後,豪格派尚書星訥等人在邠州破敵,又派遣固山額真都類攻打慶陽。當時賀珍、二隻虎、孫守法等流賊佔據漢中、興安,武大定、高如礪、蔣登雷、石國璽、王可成、周克德等人佔據徽縣、階州。清軍自西安分兵進擊流賊,蔣登雷、石國璽、王可成、周克德等人全部投降清軍,其餘的人敗潰逃走,攻佔了被流賊佔據的城池,陝西被徹底肅清。同年十一月,大軍攻打四川,當時張獻忠佔據西充,豪格派遣鰲拜作為先鋒前去進攻,他自己率領軍隊跟進,大軍抵達西充,大破張獻忠的軍隊,豪格親自射死了張獻忠,攻破了張獻忠的一百三十多所營寨,斬首數萬級。捷報傳至京師,順治帝下詔嘉獎豪格。

    順治四年(1647年)八月,遵義、夔州、茂州、榮昌、隆昌、富順、內江、寶陽諸郡縣全都平定。四川的局勢逐漸安定下來。 由於四川地區連年戰亂,社會生產幾乎完全停頓,無法解決糧餉供應,豪格只好就此止步,率領滿、漢軍經陝西回京,留下王遵坦、李國英(原左良玉部下總兵)等明朝降將駐守四川。[12]

    不幸逝世

    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大軍班師回京,順治帝親自到太和殿設宴慰勞豪格。睿親王多爾袞與豪格素來存在嫌隙,不久就以隱瞞其部將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獄,四月死於獄中,年僅四十歲。豪格死後,其福晉為多爾袞所納。[13]

    順治八年(1651年),順治帝親政後,處置多爾袞,多爾袞生前製造的冤案也被昭雪,順治帝追念豪格生前的戰功,為豪格平反,重新封為和碩肅親王,並立碑。順治十三年(1656年),豪格被追諡,成為清代第一個被追諡的親王,稱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入太廟。

  • 3 # 伯虎42

    順治五年(1648年)四月,京師(北京)攝政睿親王府,皇叔父攝政王多爾袞接到了一個讓他高興的訊息:前任靖遠大將軍、和碩肅親王、自己的侄子、同時也是死敵的豪格,“因病”瘐死在幽禁的獄中。這讓多爾袞一時間無比輕鬆愜意,和兄長太宗皇太極及侄子豪格糾纏了多年的權勢鬥爭,終於以豪格的死而告一段落,自己也可以安心執政,不再擔憂豪格的隨時反擊和挑釁了。

    為什麼多爾袞和豪格身為親叔侄,彼此卻勢同水火、都恨不得立即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這件事的緣由,就要從二十二年前開始說起了。

    明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七月,後金汗努爾哈赤去世,死前沒有確立繼承人。但是努爾哈赤在去世前已經把自己所掌握的正黃、鑲黃兩旗分給了大妃阿巴亥所生的三個兒子: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其中阿濟格為正黃旗主、多鐸為鑲黃旗主。多爾袞雖然名義上沒有旗分,但努爾哈赤的親軍侍從卻全部由他統領,這在諸王公大臣們看來,已經是是預備將多爾袞立為繼承人的先兆了。

    可努爾哈赤去世後,他幾個年長的兒子:次子代善、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以及侄子阿敏聯合起來,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並搶奪了原本留給多爾袞的鑲白旗,導致多爾袞兄弟三人失去了繼承資格的同時還失去了母親的庇護,旗分也被奪走,被壓制到了極點。

    皇太極之後憑藉高超的手腕,拉攏其餘三人,以“共同執政”的名義,取得了後金汗位。同時,對於多爾袞三兄弟和他們手中依舊握有的兩黃旗實力,皇太極沒有下黑手殺害三人,而是利用他們年幼無知、相對沒有威脅而加以利誘籠絡,以兩黃旗加上自己掌握的兩白旗來對付其餘三大貝勒。

    在隨後的爭鬥中,皇太極先後以私自退兵導致失敗的理由廢黜幽禁了二貝勒阿敏,把鑲藍旗改封和自己關係較好的阿敏之弟濟爾哈朗。以作戰不利的理由逼代善隱退,把兩紅旗拆分給和自己走得近的代善之子嶽託、碩託。又趁莽古爾泰病逝,將其所統領的正藍旗分批強取豪奪過來,封給自己的長子豪格。這樣,皇太極將八旗大部分權力都歸名下,除了多爾袞兄弟的兩黃旗之外,其餘六旗基本控制在手。

    穩固地位後,皇太極藉口大汗應使用黃色,所以將自己的兩白旗和兩黃旗對調,並把換旗後的兩黃旗和豪格所領的正藍旗混編,加強了手中的實力,並以正白旗(原正黃旗)旗主阿濟格私自給幼弟多鐸安排親事的理由,罷免了他的旗主之位,改以鑲白旗旗主多鐸為正白旗旗主,多爾袞為鑲白旗旗主,阿濟格改為鑲白旗小旗主,此挑撥多爾袞三兄弟感情,並制約他們的權力,使他們兄弟不能同心協力,對自己產生威脅。

    在整個皇太極在位時期,多爾袞三兄弟一直處於被壓制、被孤立的狀態,所率領的旗分也時時被分割,這都是皇太極為了穩固皇權而對掌握了努爾哈赤嫡系軍隊的原兩黃旗(現兩白旗)勢力的多爾袞兄弟的持續打壓、分化和削弱,以此保持自身實力的最大化。所以,從皇太極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並搶奪原本屬於多爾袞的鑲白旗開始,皇太極和多爾袞兄弟之間就爆發了激烈的矛盾和深深的隔閡,已經不可能再有什麼兄弟感情了。

    但是皇太極軍政手腕極高,對於權力控制得非常穩固,在他在位時期,多爾袞等人沒有半點機會能夠翻盤、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皇位。再加上後金以及改國號後的清朝一直在與蒙古、明朝、北韓連續作戰,外部壓力很大,所以皇太極、多爾袞兄弟沒有把矛盾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還是放下了芥蒂,一致對外。但這並不能說明事情已經消散,無論是皇太極還是多爾袞都知道,最後還是要徹底瞭解此事才能罷休。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正式改國號為“大清”,改稱皇帝,即清太宗。之後,太宗大封群臣,多爾袞因之前征討蒙古察哈爾部的軍功,被晉封睿親王,掌管吏部。同時,為了增強自己一系的實力,太宗將時年二十七歲的長子豪格也晉封為肅親王,掌管戶部,以牽制多爾袞這幾個心懷異心的弟弟。這樣,比十四叔多爾袞還要大三歲的豪格就按照父親太宗的策劃,開始了和叔叔們針鋒相對、糾纏半生的歷程。

    此後數年之間,多爾袞和豪格叔侄都在太宗的指派下,不斷出征作戰,同北韓、蒙古、明朝展開軍事行動,並建立了極大的軍功。多爾袞在征戰中憑藉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不斷獲得戰功,同時也以良好的人際關係在八旗內部不斷獲得主動接近的支持者。太宗一面要依仗多爾袞的軍事才能,一面又不能完全放鬆對他們兄弟的制約,於是便加強了對長子豪格的關照,持續提升豪格的地位,將兩黃旗和正藍旗的軍政大事委託豪格主持,以此栽培長子,作為自己日後的繼承人加以培養。

    從這個時候起,多爾袞就明白了皇帝兄長已經在佈局他身後的傳承之事,要用豪格來繼續壓制自己兄弟,以將皇位永永遠遠的留在自己的兒孫手中。這讓當初就被太宗用不光彩的手段奪走了皇位的多爾袞怒氣萬丈,內心對於太宗和豪格父子充滿了忌恨之情,更加不要說當年自己的母親大妃阿巴亥還是被太宗等人給逼迫殉葬的舊事。所以多爾袞明面上雖然沒有過多做出反應,其實內心裡早已拿定主意,一定要積蓄力量、鞏固勢力,將來等太宗去世後,抓住機會奪回皇位,以報當年殺母奪位的大仇。同時,對於豪格等太宗一系,也必加以報復處置,這樣才能稍稍抵消自己多年以來被壓制、排擠所帶來的委屈和怨恨之心。

    圉於清初政治制度的不完善和皇室傳承製度尚處於之前軍事聯盟時期的“推舉、共選”狀態,太宗雖然在不斷栽培、提攜豪格,但是一直沒有公開立儲,確立豪格為自己的嗣君,給予他“皇太子”的名份。這就使得勢力逐漸增強的多爾袞兄弟有了將來憑藉“推選、舉薦”的名義承襲皇位的機會,不得不說這是太宗生前最遺憾、同時又無力去改變的糟心之事,沒有之一。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深夜,白天還處理了一整天政務、絲毫沒有任何患病徵兆的清太宗皇太極突發急症,猝死於盛京(瀋陽)皇宮,時年五十二。太宗去世得非常突然,沒有留下任何遺言,也沒有傳位文字、遺詔之類的詔書留存,所以,按照清初的制度,應該召開議政王大臣會議,公開討論帝位的歸屬。這樣,早就懷有奪位之心的多爾袞,終於在隱忍近二十年後,重新獲得了登上帝位的最佳機會。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十六,在太宗的葬禮典儀準備基本完備的時候,以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等宗室為首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在盛京皇宮崇政殿中召開了,除了議論太宗的後續喪葬事宜之外,最重要的議題就是:誰來繼承皇位!

    按照太宗生前的安排和佈置,皇長子肅親王豪格是當仁不讓的嗣君人選,豪格也認為自己當這個嗣皇帝是板上釘釘的事,所謂議政,不過就是走個過場罷了。但是多爾袞好不容易把太宗皇太極給熬死了,怎麼能輕易放棄這個大好機會,於是緊咬著太宗生前沒有明確立儲這個漏洞,堅決要以“推選、舉薦”的原則,在近支宗室中擇“功勳卓著、品行優異、威望甚隆”的人承襲大位。而滿足這幾個條件的宗室,當時除了多爾袞本人之外,幾乎沒有其他人可以推選了。

    豪格當然不會同意多爾袞這個明顯帶有目的性的提議,於是立即反對,並召集支援自己的兩黃旗和正藍旗大臣們,攜帶弓矢刀劍,環衛在崇政殿外,殺氣騰騰,用以威脅多爾袞。而兩白旗旗主:多爾袞的兄弟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也毫不示弱,帶領兩白旗部屬們趕到皇宮,頂盔披甲、手持兵器和兩黃旗軍士在崇政殿外對峙,彼此劍拔弩張,氣氛十分緊張。

    在雙方互不退讓、勢同水火的對峙情況下,無論多爾袞還是豪格,只要一人登基,那另一人必將堅決反對,甚至有馬上火併內訌的危險。所以議政王大臣會議開了九天,爭論來爭論去,還是沒有確定最終繼位的人選。

    參與會議的多鐸年紀最小,也最性急,見事情陷入了僵局,於是提出:“論長幼德尊,禮王最長,當立禮王。”代善根本就不想蹚渾水,立即拒絕說自己年老體衰,不能擔此重任,並補充說:“肅王帝之長子,可承大統。”多鐸急忙反對,並說:“禮王如不願入繼,則汗阿瑪(指努爾哈赤)當年有囑,命我掌管親隨屬眾,我當繼位!”

    多爾袞沒料想弟弟居然來這一出,氣急敗壞之下大聲呵斥他,並急忙表明自己一定要堅持“薦舉”。但是多鐸這麼一鬧,讓議政會議出現轉折,在場的中立王公大臣們反感多鐸的私心,並因此對兩白旗心存芥蒂,於是紛紛贊同代善的意見,傾向於推舉豪格繼位。多爾袞的計劃眼看就要破產。

    可是豪格在這大好局面之下,居然得意忘形,想用“三揖三讓”那一套來表示自己的謙虛、低調,把繼位前的低姿態做足,於是立即表示:“我德小福薄,難擔此重任,還請諸王另選賢德,以繼大位。”並裝作大度地離開崇政殿,返回府中,其實是回家等待議政王大臣會議“推舉”自己為嗣皇帝的好訊息傳來,再光明正大的返回皇宮繼位。

    離開前,他還授意兩黃旗大臣們一定要堅持原則,必須達成皇子繼位的目的,否則即使和兩白旗開戰也在所不惜。但他沒想到的是,這給了多爾袞絕地反擊的機會,自己的故作大方,導致最終煮熟的鴨子飛了。

    豪格離開後,按道理議政王大臣會議就要展開“推選”,選出繼位人選。多爾袞抓住機會,以豪格自己說的“德小福薄”為藉口,又把他當年為了獲取太宗歡心而親手殺死自己的妻子這件事拿出來加以證明,聲言社稷絕不能交給這樣的懦弱優柔、陰險歹毒之人。此時殿外的兩黃旗大臣們聽見多爾袞抨擊豪格,於是氣勢洶洶的闖進大殿,守扶佩刀說:“我們都是深受先帝(太宗皇太極)厚恩的臣子,今天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那麼我們寧願追隨先帝於地下!”,其實就是威脅說不推選皇子豪格,那麼就開戰。

    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思慮再三,覺得自己繼位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但是也不能將皇位讓給豪格,而兩黃旗大臣們要求的是“皇子繼位”(雖然他們的意思是豪格繼位,但是這種推選情況下,怎麼好意思直接點名指定誰),而太宗的皇子又不止豪格一個人。於是,多爾袞立即抓住這一點,向參與會議的王公大臣們提出,擁立皇子繼位,並從太宗諸子中挑選了第九子福臨作為嗣君人選,並最後言明這是兩白旗能夠同意的最低條件,如果還不能達成一致,那麼寧願開戰。

    在禮親王代善的居中協調下,雙方終於達成一致,兩黃旗大臣們雖然支援豪格,但是這次擁立太宗皇子的目的已經達到,所以也沒有繼續堅持,而豪格及其支持者們得到新君已經選出的訊息後,急匆匆趕來,也不能改變結果,就這樣白白丟掉了原本十拿九穩的皇位。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二十六,在諸王及大臣們的簇擁下,皇九子福臨正式繼位,以明年為順治元年,這即是清世祖順治帝。順治帝繼位時只有六歲,自然不能親自執政,於是得安排攝政人選以輔佐其治理朝政。此時已經將豪格的氣勢和自信心都打擊得體無完膚的多爾袞趁熱打鐵,拉攏了原本支援豪格的代善和濟爾哈朗等人,以濟爾哈朗出任第一攝政,自己出任第二攝政,這樣就團結了整個朝廷上下,太宗去世後所引起了繼位風波,終於可以消弭於無形。

    剛開始豪格還想爭取一下,和多爾袞並列為攝政王,但是多爾袞提出攝政必須是皇帝的長輩才能出任,如果是平輩出任,那麼幹脆直接立他為皇帝好了,幹什麼還要欲蓋彌彰的出任攝政?這樣,豪格最後的路也被堵住,只能黯然退出了對中樞權力的爭奪戰。

    豪格爭儲落敗後,依舊掌握著正藍旗勢力,為了徹底消除他的威脅,多爾袞處心積慮、暗中佈置,時刻沒有放鬆將豪格勢力剪除消滅的行動。而原先不少支援豪格的兩黃旗大臣們,因為他沒有當上皇帝,所以為了私利投靠了攝政王。多爾袞於是利用他們之前跟隨豪格時所接觸的陰私,開始羅織罪名,持續打擊豪格。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投靠了多爾袞的正黃旗固山額真何洛會在多爾袞的指示下公開上奏,告發肅親王豪格曾經在背後詛咒攝政睿親王,說他:“非有福人,乃有疾人也,其壽幾何而能終其事乎?”是忌恨攝政王沒有同意自己繼位,因此才如此言辭惡毒地咒罵。同時何洛會又揭發豪格在爭位失敗後不甘居於臣子之位,時常暗中聯絡正黃旗大臣揚善、俄莫克圖、伊成格、羅碩等人,策劃謀叛,奪取大權。

    多爾袞立即召集議政王大臣會議,商議之後將豪格的支持者們統統逮捕下獄,然後論罪處死。豪格本人幾乎也被下獄論死,但是在和他關係極好的順治帝哭鬧反對之下,才免去死罪,最後被削去所轄七個牛錄的部屬、降爵為肅郡王。

    順治元年(1644年)十月,清軍已經入關,展開對中原地區的爭奪。在順治帝的堅持下,入關時立有戰功的豪格被攝政王多爾袞重新晉封為肅親王,然後派往山東作戰,以使其遠離中樞,不能借機恢復實力,產生威脅。

    順治三年(1646年)二月,豪格從山東作戰返回京師後不久,多爾袞又以順治帝的名義,將其授命為“靖遠大將軍”,統帥軍隊遠征陝西、四川,和佔據當地的張獻忠大西軍作戰。張獻忠在西南經營多年,實力強勁、軍隊勇悍,是不可小覷的強敵。多爾袞的用意是借張獻忠之手,消耗豪格所屬的軍隊實力,最好是擊敗豪格,這樣自己就有機會以作戰失利的理由嚴懲豪格。如果豪格在戰場上喪命,那更是最好不過了。

    豪格以靖遠大將軍的身份,率侄子衍禧郡王羅洛渾(代善孫、嶽託之子)、貝勒尼堪(褚英之子)等,於順治三年(1646年)三月西征川陝。清軍在陝西擊敗李自成農民軍餘部,先後攻克邠州、慶陽、漢中、興安、階州等地,至當年五月,陝西徹底平定。六月,清軍在豪格率領下南下,自漢中入川,攻擊張獻忠大西農民軍。九月,張獻忠放棄成都,率領主力北上,迎擊清軍。兩軍於十一月在西充遭遇,接著展開激戰。

    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二十六夜,親自帶領大軍抵達西充前線的豪格派遣正黃旗護軍統領鰲拜,率輕騎趁夜色掩護偷襲西充鳳凰山太陽溪畔張獻忠主營,自己則帶著主力軍隊隨後跟進。順治三年十一月二十七(陽曆是1647年1月2日)晨,鰲拜帶領的清軍前鋒出其不意出現在大西軍鳳凰山大營前,然後趁農民軍不備時立即發起突然襲擊,導致農民軍大敗潰散。張獻忠急忙親自到前沿指揮作戰,收攏軍隊分兩翼反擊清軍,農民軍在張獻忠親自指揮下逐漸穩住陣腳,並開始反攻,將清軍逐回太陽溪對岸,雙方在溪水兩岸展開對攻廝殺。

    戰況最為激烈的時候,豪格帶領清軍主力趕到戰場,隨即加入戰鬥,鳳凰山戰場一片喊殺聲,雙方死傷慘重,但都不肯後退。張獻忠身穿半截袖子的蟒袍、手執佩劍,腰掛弓箭,在侍衛親軍的簇擁於太陽溪邊高地上指揮作戰,兩翼的大西軍在主帥親臨戰場的鼓舞下奮起作戰,全線反擊,清軍死傷慘重,參領格布庫等當場被擊斃。

    就在這時,豪格在降清的原大西軍將領劉進忠引路下也抵達太陽溪前線,劉進忠指著遠處高地上的張獻忠對豪格說:“這就是八大王(張獻忠)!”豪格於是冒著被大西軍弓箭手狙擊的危險,直抵太陽溪畔,接近張獻忠後引弓發箭,張獻忠卒不及防,中箭後不治身亡。大西軍在主帥陣亡後軍心大亂,不再有對戰決心,紛紛四散奔逃,清軍隨後追擊,大破大西軍堡壘一百三十餘座,獲得了這場激戰的最後勝利。

    獲勝後,豪格向順治帝飛騎報捷:“臣帥師於十一月二十六至南,偵得逆......,列營西充,隨令護軍統領鰲拜等......先發。臣統大軍......,次日黎明抵西充......鰲拜等奮擊大破之,斬獻於陣。”順治帝大喜,下詔嘉獎長兄豪格,並加以厚賜。

    豪格在四川獲得大勝後,攝政王多爾袞既羞且怒,策劃好的計謀居然出了差錯,豪格沒有戰敗或者陣亡在四川,反而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將來他得勝返京時,必然攜軍功再次和自己展開新的權力爭鬥。為了未雨綢繆,必須斬草除根。

    於是,就在豪格在四川接連獲勝的時候,多爾袞指使黨羽言官出面,彈劾與自己一同擔任攝政王的鄭親王濟爾哈朗,指責鄭親王府的建築僭越逾制,濟爾哈朗又擅自使用銅獅、銅龜、銅鶴等府內裝飾物,最終濟爾哈朗因罪被罰銀二千兩,攝政王的名頭也被罷免。這樣,多爾袞就將豪格在朝中最主要的支持者濟爾哈朗排擠出了朝堂。多爾袞自己則順勢將頭銜從“叔父攝政王”升為“皇叔父攝政王”。

    順治四年(1647年)二月至八月,在豪格所帶領的大軍在四川接連攻克遵義(當時屬四川)、夔州、茂州、榮昌、隆昌、富順、內江、寶陽等地、基本平定全川的同時,多爾袞也在京師緊密佈局,將支援豪格的官員將領們或調動或貶斥,或者乾脆論罪下獄,清除了朝中親豪格一系的勢力,接下來,就是等豪格返回京師,往口袋裡鑽了。

    順治四年(1647年)八月,四川局勢逐漸安定。由於連年戰亂,地方兵燹連線,十室九空,糧餉供應無法解決,豪格在奏報朝廷批准後,留下部分駐軍駐紮四川,自己則率大軍經陝西返回京師,結束一年多的在外征戰。

    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經過半年地跋涉,西征大軍在豪格的帶領下得勝回京,順治帝為了酬謝大哥的功勞,下詔在太和殿舉辦盛大宴會並親自出席,慰問犒賞肅親王豪格。這也是豪格最後的風光時刻。

    三月,在多爾袞的指使下,宗室貝子屯齊、尚善、屯齊喀等(皆濟爾哈朗侄子)出面誣告鄭親王濟爾哈朗,重提當年濟爾哈朗在太宗死後、兩黃旗大臣私自謀立肅親王豪格的時候明知此事卻不出面舉發,後來以扈從順治帝入關的時候又擅自命令兩藍旗越過御營先期進發,數罪並議,應定死罪。多爾袞據此發動大獄,濟爾哈朗和諸勳臣子侄都受到牽連,最後還是順治帝出面干涉,才免去濟爾哈朗死罪,但是降為郡王,其餘太宗的舊臣都受到降職或者貶斥的責罰。

    在解決掉兩黃旗及濟爾哈朗一方的豪格支持者後,多爾袞將終極目標指向了多年來的死敵——豪格。在他的授意下,豪格被安上了“縱容部屬冒領軍功”、“諱敗為勝”、“重用罪臣揚善之弟”等罪名,於三月間被下獄論罪,然後削爵、幽禁於獄中。本來多爾袞是要將豪格直接處死的,還是順治帝堅決反對,豪格才免於被殺。

    四月,豪格被幽禁不到一個月,就莫名其妙地“病死”在獄中,時年四十歲。他的真正死因到底是什麼,誰也不知道,或者誰也不敢知道。多爾袞和皇太極、豪格父子二十年的恩怨,隨著豪格的瘐死,似乎是劃上了句號。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已經是“皇父攝政王”的多爾袞在塞外狩獵途中墜馬受傷,死於古北口外喀喇城,時年三十九。順治帝起先追封其為“成宗義皇帝”,大加尊崇,但兩個月後,穩固了皇權的順治帝授意鄭親王濟爾哈朗攜巽親王滿達海、端重親王博洛、敬謹親王尼堪等宗室親王,上奏追論清算多爾袞之罪,然後興大獄懲處多爾袞生前黨羽。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順治帝下詔剝奪多爾袞帝號、王爵及皇父攝政王稱號,並掘墓挫骨,以洩多年受制於其之憤。

    處置清算了多爾袞之後,順治帝為大哥豪格平反,恢復了他和碩肅親王的爵位,讓他的第四子富綬承襲親王爵位,改號“顯親王”,並重新安葬豪格,立碑賜祭,以示憐憫和懷念之情。順治十三年(1656年),順治帝追諡豪格為肅武親王,清朝追贈已故親王諡號,就是從豪格開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肅武親王豪格因生前的軍功被乾隆帝迎入太廟供奉,配享太宗廟,享受後世子孫祭祀敬仰。這也是對豪格屢建功勳、又命運多舛的一生給予的身後安慰和補償吧。

  • 4 # 風撩文史

    一六四八年,中原的大部分地方都被清軍佔領,大明王朝在民間徵集力量做最後的堅持。順治帝的哥哥豪德奉命平定漢中一些地區的反賊,但是再將反賊順利平定後,豪格就被召回北京。順治帝還派人給豪格送來了好吃的,豪格還沒來得及吃,就被人連捆帶綁的抓住了,說他剋扣軍餉,冒領軍費,豪格想上訴卻無人理他。一個月後莫名其妙的就死掉了。那時的順治帝還只是個十歲的娃娃,當然是朝廷說了算,也就是順治帝的攝政王叔父多爾袞

    害死豪格又自然就是多爾袞,那麼多爾袞為何要害死自己的侄子呢?實際上多爾袞和豪格的恩怨可以追溯到一六四三年,那時候皇太極突然暴斃,生前也沒有宣告到底要讓誰繼承皇位。按照漢朝傳統來說,豪格是長子應該繼承,但是偏偏他生在清朝,清朝並沒有定下皇位繼承的順序,所以自然是能者居之,豪格為清朝打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掌管兩黃旗和鑲藍旗。

    但是除了他之外,他的叔叔多爾袞也是皇位有力爭奪者。那時候多爾袞也才剛三十歲,能文能武,有兩白的支援。最後雖然兩個人都沒能當上皇上,但是多爾袞卻成為攝政王叔父,兩個人也因此結仇。多爾袞已經成了攝政王叔父,朝廷大小是基本由他作主,豪格雖然不甘心,但是也威脅不到多爾袞的地位,畢竟是自己的親侄子。

    為何多爾袞要對豪格痛下殺手呢?除了權力爭奪的,這個人的出現,成為多爾袞想要除掉豪格的重要原因。這個人就是豪格的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多爾袞三十三歲過壽的時候,豪格帶著他的大福晉去多爾袞的府上拜壽,多爾袞一眼就看上了豪格的大福晉,心裡想著一定要得到這個女人。

    後來多爾袞就派豪格去漢中平定反賊,豪格剛走,多爾袞就去了豪宅的府上,見到大福晉就讓所有人退下,多爾袞向大福晉表達了對他的喜愛之情。恰好這個大福晉也一直崇拜多爾袞的,不行,所以自然就屈從於了多爾袞。世間哪裡有不透風的牆,很快遠在漢中的豪格也知道了多爾袞和自己妻子的事,但是他也是沒有任何辦法。不僅如此,豪德自己也覺得多爾袞看上了自己的妻子,更不會放過他了。

    所以在豪格平定玩反賊後,他不僅沒有高興,還悶悶不樂。當時吳三桂正好與豪格一起平定反賊,看到反賊平定完,豪格不喜反憂,於是向豪格問起,豪格不僅沒有說話,還突然流下來眼淚。而後豪格說: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是常有的事,但是我卻是因為家中有美妻。

    果然豪格剛回到京城就被捕入獄,在一個月後便突然死掉了。而多爾袞在豪格死後,便立馬將豪格生前的大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娶回家了。順治帝親政後,立馬列舉了多爾袞的十四項罪行剝奪了多爾袞的生前封號,還下令命人鞭屍。其中一項罪行就是多爾袞逼死豪格,引誘侄媳。所以說多爾袞害死豪格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要霸佔豪格的妻子

  • 5 # 拯大人

    多爾袞和豪格的爆發爭鬥的原因,就在於“權力”兩個字。這種爭鬥在皇太極去世之後就完全體現出來了。

    因為皇太極去世的時候,沒有立下儲君來接替自己的皇位,所以兩位有權有勢的多爾袞和豪格就成了最有能力競爭皇位的人。

    其中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豪格是皇太極的兒子,按照傳宗接代的傳統來講,皇位應該是皇太極的兒子豪格的。

    但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弟弟繼承皇位的,且多爾袞的勢力並不在豪格之下,這也是多爾袞競爭皇位的靠山。

    可最終結果是,多爾袞和豪格都沒能繼承皇位,而是年僅6歲的福臨(順治皇帝)接替了皇位。

    推舉皇太極的另一個兒子福臨上位的原因在於,八旗軍隊首領認為,豪格的性格太過於軟弱了,而多爾袞的野心又太過於強盛了,所以推舉福臨上位的目的,就是讓福臨制衡這兩個人。

    只不過,可惜的是,這一切也成功的幫助了多爾袞剷除了豪格這個敵對勢力。

    削弱大權

    《清史稿》中曾記載過這麼一段史料:“順治元年四月,以語侵睿親王多爾袞,為固山額真何洛會所誅,坐削爵。”當順治皇帝成功繼承皇位之後,多爾袞就被封為了攝政王,輔佐順治處理朝政。

    期間豪格私底下罵了多爾袞,被人舉報了,於是被削除了爵位。幸運的是,等到清軍正式入關定都北京之後,豪格因平定中原有功勞恢復了親王的身份。

    借刀殺人

    因為清軍入關沒多久,國家還不是很穩定,且當時在四川農民起義的張獻忠,對清朝的統一很是不服。於是,張獻忠又舉起了反清的旗幟,身為輔佐大臣的多爾袞面對這種情況,認為肯定是要出兵去平定此事的。

    正巧的是,當時的豪格剛把李自成的勢力給消滅身在朝廷當中,多爾袞便以順治皇帝為藉口派出去攻打四川的張獻忠。

    其實多爾袞派豪格出去的原因也可想而知,那就是如果豪格失敗了可以懲治豪格,如果贏了的話自己的權力也不會受到什麼傷害,還能以此拉攏更多的人。多爾袞這一招借刀殺人真是妙不可言。

    不得善終

    幸運的是,多爾袞的借刀殺人之計沒有達到他想要的效果。在豪格的帶領下,經過將近2年的時間張獻忠的勢力被平定,而張獻忠本人也被豪格親自射殺而亡。就此,豪格帶領大軍班師回朝覆命,可惜這一次回去豪格就直接離開人世了。

    順治5年,豪格回到皇宮內後,順治皇帝親自去慰問這位有功勞的親王。可雖如此,多爾袞對豪格卻直接下了殺心。

    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多爾袞以隱瞞部下功勞和用罪人之弟去作戰兩個理由,將豪格打入大牢內,最終慘死在牢獄之中。

    以上便是多爾袞整死豪格的整個過程了,從這段過程當中不難看出,多爾袞這個人是十分有心機和能力。

    多爾袞先透過削爵減少豪格的權力,不成之後又將豪格派往外地平定張獻忠。

    這2年內清朝的朝政幾乎都由多爾袞直接掌控,豪格不管成功與否都已經打不過多爾袞了,而豪格最終也沒能善終。在豪格去世後,他的妻子還遭到了多爾袞的侮辱成為了多爾袞的妾室。

  • 6 # 農民阿偉

    多爾袞整死皇太極長子豪格還要從皇太極去世說起。當時皇太極去世的時候非常的突然,因此還沒來得及立儲。所以在皇太極死了以後,就開始互相爭鬥,其中就數戰功赫赫的多爾袞和豪格成為了皇位最有力的競爭者。多爾袞其實是豪格的叔父,但是他的年紀卻比豪格還要小。豪格屢立軍功,再加上他是皇太極的長子,因此得到了正藍旗、鑲藍旗以及兩黃旗的擁護。

    而多爾袞曾經在努爾哈赤時期就曾經想要被立為儲君,後來又跟隨皇太極到處征戰,立下無數的軍工,所以說多爾袞繼位也是順理成章的。而當時支援多爾袞的人也非常的多,多爾袞本來就率領了兩白旗,所以跟豪格對抗一點也不吃虧。

    但是當時兩黃旗其實主要是親王統帥的,由於害怕沒有君王朝政會出現震盪,因此就私下商議,認為豪格的性格太軟弱了,而多爾袞又太霸道,因此提出了要另立福臨的想法。其實兩黃旗對豪格的支援並不堅定,在他們看來只要是皇太極的兒子,誰當君王都可以。所以說就有了讓福林當君王的想法。由於豪格的身份特殊,於是攝政王的身份也就交給了多爾袞,所以當時多爾袞也就答應了。

    但是多爾袞充滿了野心,自然是不會放過豪格的。所以在他當攝政王期間多次彈劾豪格,但是由於當時年紀尚輕的福臨跟豪格關係很好,所以多次向多爾袞求情,這樣才保住了豪格。但是多爾袞知道明著來不行,暗地裡也不會放過豪格的,因此當時張獻忠在四川作亂,多爾袞就用順治的名義讓豪格帶兵出征。

    但是等到豪格回朝的時候就被誣陷削掉了爵位然後被幽禁了。之後在監獄裡面就死掉了,雖然很多人都說是多爾袞暗殺了豪格,但是他沒有留下任何的證據,當時他是攝政王也沒有人敢公然質疑,所以這件事情就這麼過去了,豪格也就這樣死去了。

  • 7 # 縱橫國史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本以為自己能夠順利繼位,成為大清的皇帝,誰知半路殺出個豪格,多爾袞的皇帝夢再也做不成了。但是,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是攝政王,管理軍國大事,還可以代皇帝頒佈政令。豪格就沒那麼幸運了,他雖然具有實力,但也只是正藍旗的旗主而已。既然是與多爾袞有仇,那自然會沒有好果子吃。

    清兵入關之前,豪格對自己不能繼位感到憤憤不平,經常流露出對多爾袞的不滿,甚至是“中傷”,對多爾袞進行人身攻擊。順治元年(1644年)正月,多爾袞將豪格削爵,因順治求情而得以復爵。清兵入關後,朝廷任命豪格為靖遠大將軍,與衍禧郡王羅洛渾、貝勒尼堪一起進兵四川,征討割據一方的大西皇帝張獻忠。同年十一月,肅親王豪格在西充戰役中徹底擊敗大西軍,並親手射死張獻忠。捷報傳到北京,順治下詔嘉獎;多爾袞也假意惺惺的為他設宴慶功,以示祝賀。但是,豪格回到北京僅僅一個月,多爾袞便唆使固山額真何洛會對他發起“文鬥”,指責豪格在西征戰爭中隱瞞部下殺良冒功、起用罪人子弟為將,然後將其逮捕入獄,不久死於獄中,年僅四十歲,死因成謎。豪格死後不久,多爾袞為了發洩心中之怨恨,不顧孝莊太后和順治帝的極力反對,強行迎娶豪格福晉為妻,以示羞辱之。

  • 8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多爾袞一生最恨者,莫過於自己的親侄兒豪格。

    太宗暴卒,沒有指定接班人。睿親王多爾袞有足夠的機會競爭皇位,而作為皇太極長子的豪格,成了他主要的競爭對手,又得到皇太極留下的兩黃旗大臣誓死力挺。二人勢均力敵,最後都求其次,改立皇太極的皇九子福臨即位。

    大局已定,多爾袞還是勝過豪格一籌,被定為攝政王。

    多爾袞擅權,很快將原支援豪格的輔政王濟爾哈朗排擠出權力核心。

    多爾袞大權在握,自然不會放過阻礙他稱帝的豪格,於是打擊的鐵拳不斷出狠招!

    《孝莊秘史》中的豪格與順治帝劇照

    順治元年四月,原為肅親王豪格心腹的何洛會投靠多爾袞,告發豪格語言中傷睿親王,議罪被削除親王爵。至當年十月,清軍入關成功,大封功臣,順治帝恢復豪格王爵。

    順治三年,多爾袞在此前命何洛會為定西大將軍,征討大西政權張獻忠失利的情勢下,改授豪格為靖遠大將軍,出征四川,去攻打最難啃的張獻忠。

    多爾袞滿以為豪格失敗,又好藉機治罪。不料豪格斬殺張獻忠,勝利班師。《清史稿·豪格傳》記載:順治“五年二月,師還,上御太和殿宴勞”。

    然而,“睿親王多爾袞與豪格有夙隙,坐豪格徇隱部將冒功及擢用罪人揚善弟吉賽,系豪格於獄。三月,薨”。

    豪格下獄,僅一月而死,足見多爾袞對他的極盡折磨,用盡了手段。《清世祖實錄》卷三十七有言,豪格被囚禁獄中,曾對來看的阿濟格、尼堪、蘇拜說:“將我釋放則已,如不釋放,毋謂我係戀諸子也,我將諸子必以石擊殺之。”

    多爾袞的折磨何妻慘厲,已讓昔日鐵漢豪格心理扭曲,出現了一種報復性的逆變心態,要以石頭砸死自己的諸多孩子,以免諸子遭到多爾袞的虐殺。

    豪格死後,多爾袞還強娶了豪格的側福晉,只是沒有接受何洛會的主意射殺豪格的兒子。

  • 9 # 不勝寒秋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夜,皇太極在沒有交代立誰為接班人的情況下,突然去世,於是滿洲貴族就開始了對皇位的爭奪。當時對皇位最有力的競爭者,一是皇太極長子豪格,一是皇太極十四弟多爾袞,最終的結果是:立年僅6歲的皇太極九子福臨為帝,以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為攝政王(後濟爾哈朗遭到排斥),豪格在這場鬥爭中完敗。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初一,大權在握的多爾袞得知豪格在背後罵他,便以圖謀不軌的罪名打擊豪格,將其幽禁,並處死豪格的四名心腹,趨炎附勢的將領要求殺死豪格,年幼的順治帝哭泣求免,多爾袞最終決定暫免豪格一死,讓他戴罪立功。豪格遭到打擊後,並未消沉,入關後赴山東鎮壓抗清鬥爭,隨後統兵往四川,與張獻忠所部激戰,射殺張獻忠,擊潰大西軍主力。

    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初三,豪格班師回京,順治帝於太和殿設宴慰勞,這是多爾袞不願意看到的。三月初六,又羅織豪格罪狀,以“舊念未除”等議為死罪。這次順治皇帝畢竟長了幾歲,不再哭泣求情,而是下旨:“如此處分,誠為不忍,不準行”,但諸王、大臣在多爾袞的操縱之下,屢次奏請要求處死豪格。最終將豪格幽禁,並很快死於獄中。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七,多爾袞去世,順治帝開始親政。在多爾袞攝政期間無故被害的豪格,福臨親政後“不勝追痛”,為其平反,並加封其子為和碩顯親王。

  • 10 # 歷史茶坊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十四子,皇太極同父異母的弟弟,曾率軍大敗察哈爾林丹汗,以戰功卓著受封睿親王。豪格是皇太極長子,屢立戰功,受封肅親王。從輩分上來說,多爾袞是豪格的叔父,最後卻成為不同戴天的仇人,所有的恩怨情仇都源自於那方至高無上的皇帝寶座。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突然駕崩,由於臨死前未曾留下遺詔,帝位之爭由此爆發,正黃,鑲黃和正藍三旗支援皇長子豪格繼位,但多爾袞有兩個弟弟多鐸和阿濟格的支援以及正白,鑲白兩旗擁戴,雙方形成勢均力敵的態勢,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爭執不下,不得已之下最後達成折衷條件,由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支援豪格的鄭親王濟爾哈朗和多爾袞任攝政王。自此,豪格在政治上的影響已經無法與多爾袞匹敵。

    豪格驍勇善戰,卻為人粗放,在繼位失敗後對多爾袞恨之入骨,經常在背後痛罵不已,被人告發,多爾袞以言語中傷為由將他削爵,在遷都北京之後,順治帝和孝莊太后為其求情,多爾袞才不情願地恢復了豪格的爵位。

    清軍入關以後,封豪格為靖遠大將軍,與衍禧郡王羅洛渾、貝勒尼堪等一起西征,攻克西安,擊敗大順軍,隨後把目標轉向了大西軍張獻忠。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豪格派鰲拜為先鋒,在西充(今四川南充市境內)大敗張獻忠的大西軍,豪格親自射殺張獻忠,大西政權頓時瓦解。

    順治五年(1648)二月,豪格班師回京,順治帝親臨太和殿設宴慰勞豪格等將帥。多爾袞安排人羅織罪名,以殺良冒功和起用罪人之弟為名將豪格下入獄中,三月入獄,四月死於獄中,年僅四十歲。不難想象,豪格在獄中一定經歷了一場殘酷的《監獄風雲》。

    更令人可恨的是,豪格死後,多爾袞沒有善罷甘休,為了發洩心中怨恨,他不顧順治帝和孝莊太后的強烈反對,強行納豪格的福晉為妾。這也成為他死後僅僅兩個月就遭清算,追奪一切恩典並被毀墓掘屍的一個原因。多爾袞被清算後,豪格的冤案被順治帝平反,追封為和碩肅親王並立碑著述其功績。

  • 11 # 不書

    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日夜,皇太極無端猝死盛京(瀋陽)清寧宮,頓時震動了滿清天地。

    然而,皇太極死得蹊蹺又未立儲嗣,頓時讓一班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與各旗將領聞風而動,其中此前由皇太極親自掌管的兩黃旗將領圖爾格、索尼、鰲拜等與鑲藍旗主鄭親王濟爾哈朗均欲立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為儲登基。豪格生就飛揚俊麗,戎馬生涯,屢立軍功,為皇太極九位皇子中最適合擔當滿清大任的人選,加上他身為正藍旗主又有前面三旗擁護,就連皇太極二哥即六十一歲德高望重的禮親王代善也認為“儲嗣未定,當立長子!”可以說豪格登基一時之間無論是實力與名分上都理所應當乃至順理成章。

    (皇太極)

    同時,爭鋒相對的另一方以兩白旗旗主豫親王多鐸與英郡王阿濟格兄弟均欲立其兄睿親王多爾袞為儲登基。

    多爾袞為努爾哈赤第十四子,自十四歲便成孤,雖為豪格叔父卻比豪格小三歲,十六歲隨哥哥皇太極戎馬生涯,立下軍功無數,據說努爾哈赤死時曾欲立其為儲,但因為各種原因令其與帝位失之交臂,此次奪儲,這是他的理由所在,勢在必行。

    會議由六十一歲滿清德高望重的禮親王代善主持,從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至於十月八日,整整十七個日夜,崇政殿周圍清兵護衛重重,衛士帶刀守門,殿內議會更是危機四伏,硝煙不斷。來自皇儲核心之爭的豪格與多爾袞互不讓步,這讓諸位大臣頭疼不已又無可奈何,雙方就差刀兵相見以武力見勝負。此時,不論是兩黃旗將領還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甚至擁護多爾袞一方的將領都深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國不可一日無主,若是長久僵持不下,必然會動搖滿清根基令有心之人有機可乘。

    最終,兩黃旗將領經過磋商並與代善、濟爾哈朗商議認為豪格關鍵時刻性情柔弱缺少必爭的帝王之心加上儲君久空不立恐夜長夢多但生不測有負先帝遺德。於是只得將立豪格為儲的計劃作罷,轉而提議在豪格與多爾袞之外另立一皇子為儲登基,就這樣,年僅六歲的福臨被扶出來。

    (愛新覺羅.福臨)

    1643年十月八日,以兩黃旗將領為首的滿清衛士帶刀將崇政殿重重包圍,兩黃旗將領更是配劍入殿議會。意思很明顯,已經到了最後立君關鍵時刻,措施已經摺中,如果雙方但有叛逆不服之舉將被強行武力鎮壓,再無商榷餘地。會上,濟爾哈朗作為新君代言人明確提出立福臨為君,豪格與多爾袞長久下來早已沒有了當初勢在必行的底氣,如今立儲立誰都好,只要名正言順,出身正統,不是對方上去就好。

    豪格見到底立的是自己弟弟最終鬆了口以自己“福少德薄,非所堪當!”便離席而去。而多爾袞深知自己名不正言不順,只要不是豪格上位,怎麼樣都好。

    會議因為豪格的提前退席,眾議以幼帝年幼,擬定鄭親王濟爾哈朗與睿親王多爾袞為輔政大臣輔助幼帝料理國事直至其親政。

    就這樣,擁有絕對優勢的豪格在與多爾袞的第一次角逐中玩脫了。

    就連他當初的政敵多鐸在幾年後都親口告訴他“鄭親王濟爾哈朗初議立爾為君,因王性柔,力不勝眾,議遂寢。”

    (豪格)

    言下之意就是當初議會立君最終人選的宣告者打算立豪格為君,但是大家眼看他掌握如此大的優勢,且不說有帝王衛旗兩黃旗將領擁護就足夠了,更有德高望重的禮親王代善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力挺,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輿論乃至宗室上來說他都佔盡了優勢,就是少數服從多數,他豪格也應該大膽的站出來對多爾袞方行雷霆之壓,以雷霆之勢強行登基,然後他的擁護者再作為他強有力的後盾,怎麼著他豪格都能贏。人家黃旗軍都帶刀護衛控制崇政殿周圍了,他還畏畏縮縮作女人狀以致錯失良機,實在令擁護他的那些親王將臣失望透頂斷定他絕無帝王之氣這才轉身另立他人。

    說實話,我們今天來看,豪格的性格也確實優柔寡斷了些。但是他的對手多爾袞卻未必,我們可以斷言,若當時兩人易位而處,別說多爾袞自己能夠榮登大寶,就是他豪格的墳頭草恐怕也早已經幾丈高了。

    明顯,多爾袞是野心家,深知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道理。

    順治四年即1647年二月,多爾袞率先發難,聯合言官朝臣彈劾濟爾哈朗建築府邸逾制擅用銅器,上書罷免其輔政職務,先除掉了自己心頭大患。從此順治年幼,滿清江山其一家獨大,自封攝政王。

    多爾袞自封攝政王后,唯我獨尊,不止一次欲置豪格於死地,但無奈幼帝順治與豪格兄弟情深,每日哭泣絕食抗議才無奈擱置,但這並不代表多爾袞有聖母之心,明的不行便來暗的。

    (多爾袞)

    多爾袞在順治三年先以順治名義藉機派遣豪格出兵歷時兩年滅四川張獻忠期間在順治四年藉機罷黜濟爾哈朗輔政之職。順治五年二月,豪格班師回朝,三月便被其勾陷削爵,四月被幽禁,然後莫名其妙死去,享年四十,死後其大福晉便被多爾袞笑納。

    從調離豪格離京平叛到罷濟爾哈朗輔政再到勾銷、幽禁暗殺豪格,多爾袞事情做的滴水不漏,機密圓滑,豈是那個性格柔弱的豪格能比的,豪格焉能不敗?!

  • 12 # 有得觀史

    努爾哈赤死的時候,正妻是多爾袞的媽媽阿巴亥。皇太極說,大汗(努爾哈赤)生前讓阿巴亥殉葬。阿巴亥不願意,說自己有孩子,而且小兒子多鐸還很小,需要照顧。皇太極說,大汗的遺命不能違背,逼著阿巴亥殉葬。阿巴亥無奈,穿上盛裝,自縊而死。

    阿巴亥有三個兒子,阿奇格、多爾袞和多鐸。當時多爾袞16歲,是皇太極最有力的汗位競爭對手,阿巴亥死了,多爾袞的競爭力也就沒了。皇太極順利登上汗位。

    有兒子的汗王后妃殉葬沒有先例,阿巴亥的死顯然是皇太極逼的。皇太極不但是多爾袞的競爭對手,而且還是殺母仇人。多爾袞表面上和皇太極關係很好,實際上心裡不知多恨皇太極。

    皇太極突然駕崩,這時多爾袞31歲,正是好年齡,而且戰功卓著,是接班人中最優秀人選。這時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出來與多爾袞爭,多爾袞無奈只好妥協,讓愛新覺羅.福臨繼位,他當攝政王。就這樣他又與皇位失之交臂。

    可以說,多爾袞與皇太極和豪格父子是有宿怨的。

    順治元年,何洛會向多爾袞告發豪格,說豪格私下議論多爾袞,命短福薄,要想壽終正寢,就得棄官回家,過粗茶淡飯的生活。像現在這樣子,說不定哪天就死了。還說,後悔當初的退讓,使多爾袞得勢。多爾袞身邊的大臣認為豪格這是有意謀反,需就地正法。

    多爾袞要殺豪格,順治不讓,哭著鬧著,不吃飯。多爾袞無奈,只好作罷。但是在多爾袞心裡,這事兒他沒放下。

    順治五年,豪格平叛張獻忠凱旋歸來,順治嘉獎豪格。而多爾袞以部下冒功,和任用罪臣楊善之弟吉賽為由,把豪格治罪,關入大牢,不久死於獄中。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殺死豪格,多爾袞就是為解心頭之恨。豪格死後,多爾袞納了豪格的妻子。

    多爾袞死後,順治為豪格平反。

    豪格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多爾袞其實也是。

  • 13 # Mer86

    努爾哈赤當年一命嗚呼的時候,由於他沒有立遺詔指定繼承人,導致八旗之中各種流言蜚語飛起,說什麼的都有。其中流傳最廣的是皇太極截胡了多爾袞的皇位,讓多爾袞對皇太極一直耿耿於懷,立誓要把皇位再奪回來。結果皇太極還真的給了多爾袞這麼一個機會。

    崇德八年,皇太極也蹬腿了。他在臨死前和努爾哈赤一樣沒有留下關於任何立儲的遺詔。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終究還是要選出一個頭頭來的。於是各方勢力便粉墨登場,以多爾袞為代表的兩白旗和以豪格為代表的兩黃旗就差點要鬧到了火拼的程度。

    這裡要先講一下清朝的皇位繼承規則。我們知道,清朝從雍正開始立了個規矩,就是生前不公佈候選人,而將立儲遺詔放在了正大光明匾後面,讓皇位由此傳承。雖然有清一代,這種傳位方法也沒有用上幾次,但終究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是在清朝初年,傳位的規矩就比入關後要麻煩得多。

    努爾哈赤當年定了一個規矩:大汗(後來改稱皇帝)要跟和碩貝勒共議國政。不僅是大汗的兒子有繼承權,大汗的弟弟、甚至是大汗的侄子也都有權利繼承權,後金的繼承人原則上是擇優選舉。這種繼承製,有助於選賢舉能,但是也有明顯的缺陷,就是勾起了很多人對皇位的覬覦之心。簡單點說,就是誰的胳膊粗,誰就是皇帝。但是如果兩個人的胳膊一樣粗,那就拔刀吧!很容易引起內鬥。皇太極死後,豪格和多爾袞的內訌就是這種情況。

    皇太極蹬腿之前,滿州八旗主要掌握在四大勢力的手中。正黃旗和鑲黃旗,由皇太極親自執掌;正紅旗和鑲紅旗,由代善和他兒子嶽託執掌;正白旗和鑲白旗,由多爾袞和他的同母弟弟多鐸執掌;正藍旗和鑲藍旗,由豪格和濟爾哈朗執掌。

    皇太極死後,原本由他直接掌控的正黃、鑲黃兩旗支援豪格;豪格自己統領的正藍旗自然也是支援他的;鑲藍旗鄭親王濟爾哈朗受過皇太極恩惠,也支援豪格。因此豪格有兩黃和兩藍旗的勢力支援他。再看多爾袞,他和多鐸執掌的兩白旗是明確支援他的,兩紅旗和鑲藍旗中也有部分人暗中支援他。不過兩紅旗的旗主代善和嶽託保持了中立,沒有明確支援誰。因此從實力上來說,豪格有絕對優勢。但是多爾袞也不是吃素的,總體上說豪格吃不掉多爾袞。

    從身體角度來說,多爾袞和豪格,一個是皇太極的十四弟,一個是皇太極的庶長子。雖說兩人是叔侄關係,但多爾袞的年紀比豪格反而還要小三歲。兩人當時都是三十出頭,正是年富力強的年紀。皇位傳給他倆中的任何一個,對於大清來說都是合適的。

    但是,多爾袞的政治謀略比豪格強!雖說豪格的軍功也很大,但多爾袞卻是公認的繼皇太極之後,滿洲八旗中最有才能得人。他知道這樣和豪格硬扛不是辦法,於是想到了一個退而求其次的辦法。

    崇德八年八月十四日,大清國的貴族們聚集在崇政殿(不包括漢人官員),準備選定皇位的繼位人選。豪格事先做了準備,派兵包圍了盛京宮殿。但多爾袞早就預料到了,他也有所準備。兩黃旗和兩白旗在皇宮外面劍拔弩張,隨時都有火拼的可能性。而大殿內的雙方也是就誰繼承的問題爭得面紅耳赤,會議陷入了僵局中。

    所有人都明白,這樣下去毫無意義的,甚至還會讓滿洲八旗陷入分裂。雖然豪格和多爾袞都是各懷鬼胎,但是總體目標還是一致的,就是帶領清軍入關。這個時候多爾袞站出來了,他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由皇九子福臨繼承皇位,多爾袞輔政。對於這種建設性方案,大家的意見一下就被統一了。豪格非常不滿,但是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表示贊同,最後豪格也只得同意了。

    立福臨這一招雖然是兩敗俱傷的結果,但是對於多爾袞來說,是非常有利的!而對於豪格來說,雖然短時間之內對他沒有影響,但從長遠來看,他是必死無疑了。因為兩黃旗和鑲藍旗支援豪格,是因為他們要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想讓多爾袞繼位。這也就是說,只要皇太極的兒子當皇帝,那皇太極的兒子自然就會掌握兩黃旗,那麼兩黃旗和鑲藍旗的利益就能得到保障。但這樣一來,佔便宜的是福臨,豪格的支援勢力就只剩下他自己掌握的正藍旗了,大大被削弱。並且多爾袞是攝政王啊,不僅是福臨的輔政王,而且還是豪格的頂頭上司。如果多爾袞以福臨的名義命令豪格,那麼豪格是聽命還是不聽命?

    由此也看的出來,豪格在政治鬥爭方面沒有經驗。論鬥心眼,他跟多爾袞不在一個水平。最後被多爾袞整死,也是意料之中的……

    在選定了繼承人之後,多爾袞這個新任攝政王被一個天大的蛋糕砸中了——李自成殺進了北京城,大明朝被一群流民給推翻了。結果清兵還沒入關呢,豪格就跟多爾袞又一次搞掰了!

    事情的起因非常弔詭,原來支援豪格的正黃旗固山額真何洛會突然倒戈,他揭發豪格背地裡惡意辱罵、詆譭多爾袞。多爾袞以此為由,召集諸王和大臣們商議,最終決定處死了兩黃旗的俄莫克圖、揚善、伊成格、羅碩等大臣,這些人都是豪格的心腹。而豪格本人也原本要處死的,只因為福臨用絕食的辦法相威脅,多爾袞才免了豪格一死。但豪格當然爵位被削,貶為庶人。(沒有剝奪兵權)

    從這一次事件可以看出,多爾袞肯定在豪格身邊安插了眼線,而豪格卻一無所知。他的機警性與多爾袞相比,完全就是幼兒園水平。雖然多爾袞明擺的就是公報私仇,藉機打壓,但是誰也挑不出他的毛病來!而豪格雖然只是背地裡發了幾句牢騷話,但每一句牢騷都足以要了他的命。

    在告密事件之後,豪格吃了大虧。但是多爾袞沒有放過他,繼續的痛打落水狗,任命他為靖遠大將軍,前往四川與張獻忠開戰。豪格心裡非常不爽!因為四川當時已經是餓殍遍野,多爾袞讓他打四川,明擺的就是擠兌他,給他穿小鞋。但人家是攝政王,以皇帝的名義給豪格下旨,豪格不服也不行。因此他在攻打四川的過程中,沒少罵過多爾袞。這一下,又給多爾袞抓到把柄了。

    等到豪格回京後,他原本以為自己立了很大的軍功,多爾袞要重重的獎勵他。結果沒想到,等待他的居然是下大獄……

    多爾袞這一次整豪格的辦法,還是萬年不變的公報私仇,只不過這一次比上次更狠一些。在豪格下獄之前,他的盟友,同為攝政王的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被多爾袞判了一個斬監侯,後來還是順治皇帝出面求情,才重判輕罰,親王貶為郡王。兩黃旗見到多爾袞這麼狠,選擇了中立,默不作聲。失去了所有支援的豪格,先是被多爾袞訓斥伐蜀兩年,無功而返;接著又指責他提拔罪人親屬,罪該萬死。此時的攝政王多爾袞,實權在握,雖不是皇帝,卻勝似皇帝。諸大臣對他只有服從,哪敢有任何反對?

    眾臣都知道多爾袞的心思,便紛紛進言,要立即給豪格定死罪。多爾袞這個時候倒是假裝仁慈了,稱其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就這樣,遠征而歸的豪格直接被丟進了大牢之中。面對多爾袞的指控,豪格憤怒不已,在大牢裡放狠話道:要是把我放了,什麼事都沒有,如果不放我,他多爾袞也別想活,別以為我會看在幾個孩子的面上放他們一省,我會用石頭把他們全家都砸死!沒過多久,豪格在大牢中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關於豪格的死,說法很多。有人說他是被多爾袞謀殺的,也有人說是多爾袞故意讓獄卒辱罵他,把他氣死了。總之就是,豪格的死跟多爾袞有關係。

    縱觀多爾袞與豪格鬥爭的整個過程,豪格的表現真可謂是幼稚的不能再幼稚了。他這個人打仗還是可以的,但就是性格太直,遠不如多爾袞的狡猾。在明知多爾袞是攝政王的前提下還敢跟他死磕,結果導致處處被打壓,自己卻無力反擊,最後死得莫名其妙。

    當然了,多爾袞也沒好到哪去。雖說他活著的時候混得風聲水起,照野史的記載還泡了順治皇帝的媽。但是多爾袞也就比豪格多活了兩年而已,在他病逝後僅僅兩個月,就被順治皇帝給清算了,連墳頭都給他刨了!多爾袞的好親哥哥阿濟格也跟著遭了連坐,先是被削爵,後又判終生囚禁,最終死於幽禁之處。而多爾袞的親弟弟多鐸也被削爵處理。(當時多鐸已經死了)

    順治在處理完多爾袞餘黨後,替他大哥豪格翻了案,算是替皇太極一脈報了仇。但是比較令人諷刺的是,一百多年後,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又替多爾袞、多鐸、阿濟格翻了案,給他們平反昭雪,恢復了名譽。不知道順治皇帝知道後會不會氣的從棺材裡爬出來?

  • 14 # 鐵馬冰河wu

    清崇德八年(1643年)8月的一個夜晚,皇太極在瀋陽後金皇宮裡的清寧宮內病死。皇太極突然死去,諸王大臣們為王位繼承一事僵持著。8月14日天剛破曉,後金皇宮內人聲鼎沸,還夾雜著鏗鏘的兵器碰撞聲,宮門外,兩黃旗精兵張弓搭箭,層層設防,一派如臨大敵、兵戎相見的架勢。

    競爭王位主要在皇太極長子肅清王豪格和皇太極弟弟睿親王多爾袞之間展開。為爭王位,叔侄鬥法,已達你死我活的地步。

    皇長子豪格戰功卓著且實力雄厚,以他為首的“阿哥派”劍拔弩張,咄咄逼人,志在必得。多爾袞、多鐸、阿濟格三兄弟能征善戰、屢建奇功麾下又擁有兩白旗勁旅,更是抱團上陣,毫不示弱,一場大規模的流血衝突已如箭在弦、無法避免。

    就在雙方準備大打出手、千鈞一髮之際,極富心機的多爾袞忽然提議擁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後來的順治)繼位,由自己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這釜底抽薪的一招確實厲害,選年幼的福臨上位,一下子就堵住了支援立皇長子的兩黃旗大臣的嘴;提議鄭親王濟爾哈朗做輔臣,又攏住了由他統轄的鑲藍旗旗眾之心;有兩紅旗實力的禮親王代善本就沒有參與王位角逐的打算,自然順水推舟表示同意 ;豪格等人亦不便公開表示反對,而且也無話可說。多爾袞的折衷方案被各方勢力所接受並順利通過了。

    福臨就這樣懵懵懂懂的被推上了皇位。從表面上看,他的登基很有偶然性。但富於權謀的多爾袞自然有他的考慮和打算:由自己接班畢竟名不正、言不順,難以服眾。只有將年幼的皇子推上王位,自己才有可能掌握輔政大權,而年長的皇子豪格、碩賽、葉布舒隨便哪一個上位都不會任自己擺佈,於是均被他施計排除在外。

    而福臨的生母——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是皇太極晚年最得寵的王妃,子憑母貴,由福臨繼承王位應當最符合先王的心意,諸王大臣自然也找不出理由表示異議或反對。

    崇德八年(1643年)8月26日,愛新覺羅·福臨在盛京(瀋陽)正式即位,是為順治帝,將第二年改為順治元年。由多爾袞、濟爾哈朗輔政。多爾袞被順治尊為皇父攝政王。

    順治元年(1644),攝政王多爾袞在明總兵吳三桂的迎降下統兵入關,在山海關一片石擊潰李自成後進入北京。9月,順治由濟爾哈朗護送至北京,詔告全國,君臨天下。

    入關之後,多爾袞的權勢更大了。在圍剿大順農民軍和消滅南明抗清勢力的反覆鏖戰中,他顯示出了很強的軍事指揮能力,他調兵遣將,步步蟬食南明和李自成的地盤,清軍逐漸向南推進。此時,宮中傳出了多爾袞和孝莊皇太后以及豪格側福晉的曖昧豔事,引得輿論大譁。

    清軍入關後,豪格統兵平定中原、山東,立下大功;後來他又以靖遠大將軍的身份率軍入川,一舉平定了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並在西充打箭爐親自射死了張獻忠。 順治五年(1648年)2月豪格領大軍班師回京,順治帝親自在太和殿設宴款待,為他接風洗塵。

    此時的多爾袞自恃是清朝入主中原、初定天下的首功之臣。隨著地位更加尊崇,他也更加擅權專斷,有恃無恐。被順治尊為“皇父攝政王”的多爾袞因當初爭位一事對豪格一直耿耿於懷,兩人因長期不合造成的嫌隙越來越大,不久多爾袞就羅織罪名,以豪格隱瞞其部將冒領軍功、重用罪人之弟等罪狀將他逮捕下獄,兩個月後(1648年4月)死於獄中,亡年40歲。豪格死後,他的側福晉被多爾袞公然娶回家。

    將豪格置於死地後,多爾袞又將濟爾哈朗以“擅謀大事”為由削奪了輔政大權。從此,天下大權盡被多爾袞一人掌控,一切政令皆出於他之手,就連皇帝的寶璽也被他貯藏於自己府中。他已是大清國的實際掌權者,貨真價實的“無冕之王”,早已是朝野皆知之事......39歲時,多爾袞因狩獵墜馬不治而亡。

    順治八年(1651),順治帝親政後,開始處置被其恨入骨髓的多爾袞,下令開棺戮屍,挫骨揚灰,多爾袞生前製造的冤案也被平反昭雪。順治感念豪格生前所立的赫赫戰功,首先為他平反,恢復和碩肅親王之爵位,併為其樹碑立傳。十三年(1656 )被追諡為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得享太廟。

    【插圖源自網路】

    【寫作不易 嚴禁剽竊】

  • 15 # 世界人文通史

    豪格本名為愛新覺羅·豪格,他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同時也是清朝的開國名將之一,被封為肅親王。皇太極去世後,豪格與叔叔多爾袞為了爭奪皇位,幾乎發展到了要火併的程度,然而兩人最終都沒有能繼承大統。

    順治帝繼位後,多爾袞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攝政王,而豪格則在權利鬥爭中被多爾袞排擠出去。清世祖順治五年(1648年),豪格遭到攝政王多爾袞的誣陷,被朝廷下令削去肅親王爵位、剝奪軍權,並幽禁在監獄中。不久後,才只有40歲的豪格就在獄中暴斃了。肅親王豪格(右)

    豪哥原本是皇太極諸子中最能打的一個,他早年就跟隨父親皇太極先後討伐過北韓、蒙古、明朝等對手,戰功顯赫,讓人刮目相看。不過,由於皇太極沒有冊立太子的舉動,所以豪格一直未能成為儲君。

    崇德八年,皇太極突然病死。由於他在生前沒有立下遺旨,所以具體的繼承人不明。豪格久經沙場,屢建軍功。而且如果按“立長”的規矩,就該由皇長子豪格繼承大統。不過,由於豪格的叔叔多爾袞功勞最大,勢力也大,所以成了豪格最大的競爭對手。(多爾袞、多鐸兄弟)

    當時,豪格自己擁有正藍旗的兵馬,而且得到了正黃、鑲黃和鑲藍三旗中多數將領的支援,而掌握正紅旗的禮親王代善又搖擺不定,保持中立。只有多爾袞、多鐸、阿濟格三兄弟和他們掌握的正白、鑲白兩旗的兵馬堅決反對朝廷冊立豪格為君。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清廷為了避免宗室內鬥,所以只好採取了折中方案,冊立6歲的福臨為帝(順治),由睿親王多爾袞攝政。

    多爾袞掌權後,為了排擠豪格,居然故意讓他出兵去進攻割據四川的張獻忠。張獻忠在當地活躍多年,兵士悍戰,又兼有川地的險要,對豪格而言是很強的對手。不過,豪格最終還是不負眾望地剿滅了張獻忠政權。

    事後,多爾袞又擔心豪格尾大不掉,所以立即以“包庇冒功的部將”和“起用罪人將領”等罪名將豪格下獄,並剝奪了他的軍權和爵位。同年四月,豪格慘死在獄中,年僅40歲。在他死後不久,兩個漂亮的福晉也被多爾袞和阿濟格兩人瓜分了。

  • 1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豪格在和多爾袞競爭皇位中,主動退出,為什麼最後卻莫名死去,這是怎麼回事呢?

    話說清太宗皇太極暴斃後,由於他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再次引發了皇位之爭。在這場博弈中,最有機會得到皇位的實力派人物就是豪格,其次才是多爾袞。

    (豪格劇照)

    之所以說豪格最有希望繼成大統,是因為他不僅功勳卓越,還得到皇太極留下的一群老臣的堅決擁護。再加上他在朝中德高望重,掌管鑲藍旗的濟爾哈朗,也公開支援他。宗室中威望最高,說話最有影響力的代善,也提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因此他的希望是最大的。

    多爾袞雖然也是戰功顯赫,但他只有親兄弟阿濟格和多鐸支援他,他們手中只有正白、鑲白兩旗。這勢力,顯然遠遠不是豪格的對手了。

    所以,誰成為新一任皇帝,大家有目共睹。

    但性格決定命運,就在大家已經認定了豪格時,他卻在緊要關頭掉鏈子,非說自己“德小福薄”。結果多爾袞立刻抓住了他這句話,說他高風亮節,無心皇位,把他放在繼位名單之外。

    儘管最後在朝臣的力爭下,多爾袞折衷擁立了才6歲的皇九子福臨繼位,但他卻以福臨年幼為由,做了代理朝政的攝政王。

    (多爾袞劇照)

    照理說,豪格主動退出競爭,應該能夠過一些安穩日子才對。但事與願違,豪格的厄運也從此降臨了。

    順治元年,曾支援過豪格的正黃旗將領何洛會,向多爾袞告發,說豪格暗地裡說多爾袞“非有福人,乃有疾人也,其壽幾何而能終其事乎”。

    多爾袞小題大作,立刻把豪格幽禁起來,並打算把他處死。

    年幼的順治得知後,哭泣不食,表示要隨豪格同死,把皇位留給他得了。

    朝中大臣亦對此事議論紛紛,多爾袞迫於壓力,只得釋放豪格。

    雖說豪格揀回了一條命,但他卻被削爵罰銀,並被奪去7個牛錄所屬的人口。

    此後,多爾袞率清軍入關,豪格作為主力先鋒,立有不少戰功。

    定都北京後,順治和多爾袞分封有功之臣。在順治的堅持下,豪格得已恢復和碩肅親王的爵位。緊接著,他便被派往陝西鎮壓李自成的大順軍。

    (戰功顯赫的豪格)

    在平定了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反清勢力後。在多爾袞的安排下,他又馬不停蹄地奔向四川鎮壓張獻忠的大西軍。經過殊死惡戰,豪格“親射獻忠噎”,殺死張獻忠。接著,把群龍無首大西軍打得四散而逃。

    豪格先後平定了陝西和四川,為清朝政權的穩定,立下了不朽之功。可以說,此時是他人生最為輝煌的時刻。

    然而,豪格萬萬沒想到,輝煌的時刻,也是人生的終點。

    順治五年,征戰數年的豪格得勝回朝,順治帝親自在太和殿為他接風洗塵。但緊接著,就不斷有人揭發豪格冒領軍功、庇護部將等罪證。多爾袞將這些罪證交給諸王大臣,讓他們看怎麼辦。

    諸王大臣們深知多爾袞與豪格不睦,因此揣度多爾袞之意,將豪格定為死罪。

    多爾袞也知道,如果把豪格定為死罪,順治必然又要插手。所以他對諸王大臣們說心有不忍。諸王大臣又堅持請求將豪格“置於國法”,多爾袞這才表示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再次剝奪豪格爵位,沒收了他的財產和人口,並把他幽禁起來。

    一月後,豪格薨於獄中,卒年40歲。

    至於豪格的死,清朝歷史對此諱莫如深。

    (參考史料:《清史稿》《八旗通志·豪格傳》)

  • 17 # 司馬千

    皇太極死後,豪格競爭帝位失敗,對多爾袞懷恨在心,為了發洩心中的不滿,豪格就找人給多爾袞算了一卦,卦中說多爾袞不長壽,會早死,沒有皇帝命。

    結果,算卦的事就傳到了多爾袞的耳中,多爾袞很生氣,把所有聽到這個訊息的人都殺掉之外,還籌劃著除掉豪格這個眼中釘。

    解決了師出有名,然後就給豪格各種定罪,欲殺之罪何患無辭,最後還定好了行刑日期。就在馬上上法場的時候,偏偏小皇帝順治出現了,小皇帝說,“還是先殺了我得了。”。眾人一看小皇帝發話了,趕緊上前七手八腳的給豪格鬆綁,於是,豪格被小他三十多歲的小皇帝弟弟救了一命。

    但是,死罪可饒,活罪卻難免。緊接著多爾袞將豪格發配到四川,打張獻忠。在豪格和張獻忠交戰中,豪格很勇敢,不畏強敵,身先士卒,而且運氣也很好,豪格的手下居然殺了張獻忠,立了大功。

    在豪格凱旋迴北京的路上,豪格被殺了。《清史稿》上認為豪格沒有走到北京,關於他的死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在盧溝橋舉行宴會上,被人用弓弦勒死了。當年多爾袞母親也是被弓弦勒死的,這應該是復仇吧;第二種說法是凱旋的路上被伏兵殺了,死的很慘,慘不忍睹。

    不管豪格是怎麼個死法,但能確定的是肯定死於多爾袞之手。倘若豪格在四川戰火中活罪難熬、痛不欲生,那麼還能苟且活得長久一些,多爾袞的仇恨也會少一些。但是,豪格居然立功了,還要回京受賞,這讓多爾袞無法容忍,必須讓豪格的死期提前,回不了北京,也見不到家人。

    多爾袞是豪格的叔叔,還比豪格小三歲,多爾袞對自己的侄兒下手過於慘重,下手過狠,這讓與豪格感情那麼深厚的順治小皇帝對此不會善罷甘休,給多爾袞的死埋下了隱患。

  • 18 # 常棣tandy

    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關係,論年齡,叔叔還比侄兒小3歲。

    在努爾哈赤晚年,豪格一少年,已馳騁疆場,幾次立下戰功,在後金貴族中已佔有相當地位,頗為祖父努爾哈赤所看重。多爾袞因為小,尚無特別表現。以其母貴,故得父親努爾哈赤之歡心。

    一、多爾袞與豪格關係的根源

    進入太宗時期,叔侄倆迅速成長起來,各以軍事才能和勇敢善戰,都贏得了自己的重要地位,受到太宗的特別重視和信任。戰場上的生死磨鍊,太宗的言傳身教,叔侄倆比翼齊飛,勇於進取,不斷創造軍事上的奇蹟,譜寫後金史的新篇章。他們都堪稱是清朝創業與開國的著名將帥之一。

    在太宗在位時,叔侄倆還和睦相處,沒有利害衝突,不曾發生明爭暗鬥的事。當皇太極去世時,他們突然發現對方是自己的強勁的競爭對手,不期然地發展成為政治死敵。當時,皇位的爭奪,就在他們叔侄倆之間進行。多爾袞希圖按“兄終弟及”的模式,由他來繼承皇位。但在滿族日益進化、人們的觀念正按漢文化來思考問題時,所謂“兄終弟及”的做法已經行不通,如果多爾衰更明智些,不參與競爭皇位,可以說,天下太平,他與豪格也不會發展成仇敵。

    從豪格方面說,作為太宗的長子、功勳卓著的將帥,繼承皇位,乃順理成章之事。倘若當時他很堅定,目標明確,且與兩黃旗密切配合,多爾袞就無能為力了。問題是,在關鍵時刻,他放棄競爭,亦放棄努力,遂使前功盡棄,這是其一;其二,多爾袞眼看自己無法即位,當不了皇帝,也不讓豪格當皇帝,極力阻止。結局為人們所熟知,兩人競爭失敗,遂由“第三者”6齡的福臨即位而得勝。

    要指出的是,這6歲的孩子當皇帝,確是多爾袞的主意,由此,便產生了攝政王,造成一個時期的“攝政體制”。多爾袞透過控制福臨、攝政體制,充當了實質性的皇帝。

    儘管如此,多爾袞仍耿耿於懷,爭位而結下的怨恨,始終不能化解,對那些反對過自己不得即位的人,他不能原諒;待入關後形勢漸趨穩定、他個人的權力與地位已見鞏固的時候,他開始加以打擊、排斥,濟爾哈朗及其支持者,都受到了各種懲處,連濟爾哈朗這樣資深而影響素著的人,也逃不出他的權力的羅網。豪格最是他痛恨的人,鑑於他是太宗的長子,軍功卓著,威望高,他必須小心謹慎的行事。

    豪格很快便後悔自己沒有努力去爭取,以至在關鍵時刻,竟放棄應得的皇位。而今他受制於小皇帝實際是受制於多爾袞,心裡很不平靜,尤其是看到多爾袞日漸專斷一切,對他本人既少尊重,更少親切,甚至有意冷漠自己,心中憤憤不平,於是,牢騷話、不滿的話隨時說出,傳到多爾袞的耳朵裡,怨恨日深,終於導致矛盾激化,叔父整治侄兒,不擇手段,豪格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豪格“生而英毅,多智略”。且不說在戰場上的表現,就說在政治鬥爭中,也顯示了他的智略。

    二、豪格與多鐸

    在諸王爭位時,豪格與多爾袞的同母弟多鐸很接近,目的是爭取他的支援,離間他與多爾袞的親近關係,致使兩人關係“不協”。多鐸支援豪格繼位,而他本人也希圖得到皇位。在諸王爭執不下時,他竟站出來,毛遂自薦,要當皇帝。多爾袞以兄長的身份,明確拒絕。這使多鐸對其兄更為不滿。豪格則對他處處關心,愛護,甚至連他謀奪大學士范文程妻子這樣的嚴重問題,也有意包庇,明知其事而不舉發。豪格為此受到了處罰。順治元年三月,兩人同出放鷹打獵,過了很多天,才回到瀋陽。多爾袞處罰了他倆。

    兩人的關係,往來密切,達到無話不說的程度。有一天,多鐸向豪格說了心裡話,據他所知,和碩鄭親王濟爾洽朗初議,要立你為君,“因王(指豪格)性柔,力不勝眾,議遂寢”。他講到自己當時的態度:“我亦曾勸令勿立,由今思之,殆失計矣!今願出力效死於前。”這是兩人關係密切的時候說的貼心話。入關後,多爾袞還是把多鐸拉到自己的身邊,對其兄迫害豪格,他是無能為力。此係後話。

    多鐸以“效死”的決心支援豪格,這使豪格大為感動,後悔自己辭讓,把眼看有希望得到的皇位給讓了出去!

    豪格思前想後,因痛失皇位而悔恨莫及,然而,其幼弟已穩坐皇帝寶座,又有多爾袞等人的強有力保護,面對現實,他無可奈何。他看到其叔多爾袞以輔政的名義,總攬朝中大權,心中憤憤不平,時常毫無顧忌地發洩,在諸王貝勒之間,散佈對多爾袞的不滿,甚至詛咒他。

    三、豪格與多爾袞關係鬥爭的導火索何洛會

    有一次,豪格對固山額真何洛會及議政大臣楊善、甲喇章京伊成格、羅碩說:“固山額真譚泰、護軍統領圖賴、啟心郎索尼,向皆附我,今伊等乃率兩旗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他說的“兩旗”,係指正黃旗、鑲黃旗,譚泰等3人,皆分隸屬兩黃旗,是豪格爭位的最有力的支持者。

    他之所以對這幾個人不滿,就是因為如他所說,以前支援他,而今轉而依附於多爾袞,言外之意,是說他們趨炎附勢,誰有權就投靠誰!後來的事實證明,譚泰真的投靠了多爾袞,向他表忠心,因而得到重用,而索尼等拒絕向他投靠。多爾袞在打擊濟爾哈朗時,也重重地打擊索尼,將他廢為看陵的庶民,如鰲拜也受到重處。

    上述幾人發洩心中不滿時,把矛頭直指多爾袞,說:“睿親王素善病,豈能終攝致之事!能者彼(多爾袞)收用,則無能者我當收之。”楊善說:“此皆圖賴詭計也。若得親視其寸碟,死亦無恨!”

    豪格又說:“爾等受我之恩,當為我效力,可善伺其(多爾袞)動靜。”楊善馬上表達他的忠心,說:“我等務政之死,以一身抵之,王豈不晏然處乎!”伊成格也說了同樣的話。

    有一次,豪格對何洛會及固山額真俄莫克圖說:“和碩睿親王將五牛錄人給予碩塞阿格,其意何居?”何洛會回答說:“此正為國效力,以垂名於萬世也。”豪格聽此話,很不高興,露出不滿的樣子,不說一句話就走了。

    有一次,多爾袞指派豪格出征,他向何洛會、俄莫克圖、楊善發洩不滿,說:“我未經出痘,此番出征,令我同往,豈非特欲致我於死乎?我欲詣攝政二王(包括濟爾哈朗在內)言之。”

    何洛會勸阻說:“死生,天命也。大兵將發,正宜為國報效,不應往問。”俄莫克圖勸阻:“我等業以為不可,即往問,亦以為不可也。”

    所謂“出痘”,即天花病,在當時是一種難以醫治的病,往往談“痘”色變,無不感到可怕。出痘時,能夠順利透過這一關,身體便增免疫力,以後便無憂了,不必擔心其它的疾病。未出痘的人,時刻擔心何時會出痘,懷有對生命的憂慮。豪格未出痘,這是事實。他以此為由,不願出征,並非不願為國效力,只因對多爾袞不滿,不願聽他的命令罷了。經何洛會兩人勸說,豪格也就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有一次,豪格又對上述何洛會等3人,又說出了攻擊多爾袞的一番話。他說:“和碩睿親王,非有福人,乃有疾人也,其壽幾何而能終其事乎?設不克終事,爾時以異姓之人主國政,可乎?多羅豫郡王(多鐸)曾語我雲:‘和碩鄭親王初儀立爾為君……’其(多鐸)為我言如此。至於塔瞻公,乃我母姨之子;圖爾格公,素與我善,此輩豈忘我乎!”

    有一次,豪格對俄莫克圖又大發內心不平之氣,說:“我豈似彼病夫!爾何為注目視我,我豈不能手裂若輩之頸而殺之乎!”

    豪格還曾召見甲喇章京碩兌,說:“爾與固山額真譚泰,郎舅也,爾可說令附我,前曾給侍衛穆成格妻,豈非我之厚愛於彼乎!”他要碩兌利用親戚的關係,說服譚泰重新歸附他。這些言論,都是在福臨即位後,到次年即順治元年三月間散佈的。他不知說過多少次了,跟那麼多人毫不隱諱地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把矛頭直指輔政的多爾袞,其中最具“惡毒”性質的語言,莫過於反覆指斥多爾袞體弱多病,活不長,能活幾年?他不是個有福的人,是個病人,攝政能否做到頭,豪格亦持懷疑態度。如此等等,他是在“惡意”詛咒,甚至發出要殺人的威脅。

    聽過豪格散佈不滿或攻擊多爾袞的言論的人,諸如何洛會、碩兌、胡式、凌圖、喀木圖、開禪、碩格、達古等,都感到豪格“言詞悖妄”,曾勸過他;可他不聽。他們害怕豪格將要“亂政”,把他們牽連進去,於是,他們商量,取得一致意見,於順治元年四月初一日,集體向多爾袞舉報豪格的不滿言論。

    多爾袞與濟爾哈朗召集諸王、貝勒、貝子、公及內大臣,共同會審,完全屬實。當即將豪格幽禁。事後,又“以其罪過多端,豈能悉數,姑置不究”,將他釋放。畢竟豪格是太宗的長子,身份與地位重要,多爾袞輔政不久,地位不固,還不敢將豪格幽禁或者監押。所以才把他釋放,作出如下處罰:奪所屬7牛錄人員、罰銀5000兩,廢為庶人。

    對有牽連的人的處理,毫無輕處之意,相反,卻是充滿了血腥味。俄莫克圖、楊善、伊成格的罪名是“附王(豪格)為亂,不行出首”,即沒有揭發舉報,被處死;羅碩的罪過是:“以亂法諂諛,曾禁止不許近王,後復往來王所,私相計議”,也處死。

    將楊善、羅碩的家產籍沒,給予“為國效力”的圖賴。固山額真何洛會“能矢忠義,舉發伊主悖亂”,受到表彰,特籍沒俄莫克圖、伊成格家產給他。安泰、夏塞事先不出首,至事發才說真相,各鞭一百,籍其家戶一半給予碩克。譚泰、圖賴、索尼“為國盡忠,致為惡黨所仇怨”,就在篤恭殿“宜示之,各賞以全副玲瓏鞍警、馬一匹、銀二百兩”。

    四、豪格的重新起用

    多爾袞掌權,所說諸將“請殺”豪格的請求,大抵是獻媚取悅於多爾袞。據說福臨不忍殺自己的長兄,啼泣不食,才使豪格免於一死。總之,豪格針對多爾袞的那些言論,性質嚴重,以多爾夜的心情而論,不能不產生殺豪格之念。福臨很小,未必以不吃飯、啼哭的方式為其兄求情。如說救他,背後少不了福臨的母親所指使。

    豪格被廢半年後,正是清軍入關入京、定鼎中原的關鍵階段,他都沒有參與,亦沒有建樹。順治元年(1644年)十月,福臨在北京舉行即位大典,這才使他有了轉機。這位少年皇帝,以天下共主的身份,大封諸王,其中,恢復了豪格的肅親王爵。

    這也是多爾袞不得已而為之。兩人的仇怨已深,是難以化解的。

    豪格恢復爵位後,多爾袞仍然很冷淡,不理睬,也不給他具體職務,仍把他閒置起來。多爾袞還是不能原諒豪格對他大傷感情的人身攻擊,這在以後的日子裡,日益明顯地表現出來。

    順治帝遷都北京後,全國尚未統一,天下遠未太平。在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到處都有“土寇”武裝,還有明末農民起義軍餘部,以及已降清的原明將吏重新起兵等等,嚴重威脅京徽地區的安寧。遠在四川,還是大西軍的天下;在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南明政權相繼成立,各以強大的軍事力量,同清朝展開反覆爭奪和較量。入關後的最初幾年,清朝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

    多爾袞操縱全域性,派出一批批規模不等的軍隊,四出征伐,已感到軍隊不足,能統兵的將領亦不足用。具備將帥之才、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的豪格,這才被多爾袞看重,起用他,發揮其作用。大約從順治二年(1645年)二月開始,他被頻繁地派出,馳騁疆場,不斷建立功勳。他平息山東滿家洞的農民抗清武裝,接著,任命為靖遠大將軍,出征四川,剿滅張獻忠的大西軍,射殺張獻忠,平定四川,為朝廷解除一大憂患,功勞尤其卓著。

    此功之大,可以與阿濟格剿滅李自成大順政權,與多鐸下江南滅亡弘光政權相提並論。多爾袞對此沒有做出積極反應。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當豪格自川省凱旋至京時,多爾袞既沒有派人郊迎,也沒有表達慰問之意,但又不能不有所表示,遂推出少年皇帝順治帝“御太和殿,宴勞之”。除此,再沒有別的慶賀活動。

    這與多鐸下西安,取南京所得到的慶賀之隆重、大造聲勢,形成鮮明對比,顯得過於冷清。此前,豪格徵滿家洞,大獲全勝,朝廷方面更是無聲無息,也沒有獎賞的意思。當然,這都是多爾袞的意圖,有意貶低,不予張揚。豪格心裡明白,也只有忍耐。

    事實很快證明,多爾袞並不以豪格屢立大功而放過他,卻正醞釀如何進一步打擊他。

    五、豪格之死

    豪格凱旋迴京僅一個月,即三月初,有貝子吞齊等6人共同告發鄭親王濟爾哈朗所犯各罪,其中一條罪狀,就是他擁立豪格為君,以後,他還是同情和包庇豪格。與鄭王案有牽連的索尼、整拜等人之罪,都涉及他們在當年皇位之爭時,支援豪格,反對多爾袞。多爾袞給這些人治以重罪。

    多爾袞處理完鄭親王案第三天,元月六日,突然下令,將豪格逮捕,投入監獄。根本原因,還是報復豪格當年阻撓他即位,以及以後對他的攻擊。本質問題,爭位結怨而已。在揭發鄭親王時,重提舊事,內幕更加清楚,已使多爾袞更加痛恨豪格。但若以此為由,多爾袞顯系報復,他說不出口,況且事過多年,問題早已解決,順治帝的寶座也穩穩當當,再提前事,以此治罪,不能服眾。以多爾袞的謀略,絕不做蠢事,另找口實,一樣達到目的。

    多爾袞終於從豪格徵四川的軍事活動中找到了他的罪狀。原來,豪格於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出徵四川,五年二月凱旋迴京。征伐過後,四川又出現了反覆:南明永曆政權派軍進川,當地軍閥混戰,降清的原明將吏復叛,造成四川局勢混亂,清朝在四川的統治也陷入崩潰狀態。應該說,這無需大驚小怪。

    因為在這期間特別是順治五年前後,諸如山西、陝西、湖南、湖北、江西、廣東等省,都出現了較大的反覆,清軍不得不反覆征剿,如湖南,形成清軍與南明拉鋸狀態,清軍幾進幾齣。但多爾袞很少指責出征的將領應負什麼責任。

    一般來說,每派遣將士征剿一方,任務完成,就率部回京,地方上的事,由當地駐軍與地方官員負責,與撤走的將吏無關。豪格進川剿滅張獻忠的大西政權,使之不復存在,而各地方官員亦由清朝派遣的官方取而代之。他的出征任務已告完成,完全達到了此次出師的目標。所以,多爾較才命他自四川撤軍,“凱旋至京”。

    豪格走後,四川出現新的情況,原明勢力或當地軍閥又捲土重來,不應牽扯到豪格。不可思議的是,多爾袞恰恰就是這樣做的,他全盤否豪格平定四川的事實,把豪格走後四川出現的反覆都推到豪格的身上,又抓住個別問題大做文章,將豪格置於罪人的境地。

    豪格的指責,所列罪狀,也只有三條:一是四川未平定,二是未把冒功的希爾艮及時處理,三是欲將曾“附王為亂”而剛被處死的豪格的心腹楊善的弟弟補授護軍統領。若以此三罪同鄭親王所列罪狀相比,真是微不足道,有的則牽強附會,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豪格欲亦用機賽時,其兄揚善未治罪,為何便定豪格信用“罪人”楊善的親屬為罪名?至於冒功之希爾艮,實足小事一樁,構不成重大罪名。但多爾袞操縱諸王貝勒大臣會議,給豪格的結論是,“舊念未除”,“亂念不忘”,多爾袞對他曾“三次戒飭”,他“猶不引咎”。因此,激起“諸王貝勒,人人憤怒。如此怙惡不俊,雌抗不已,不可復留”。會議決議:“豪格應擬死”。

    順治帝批示:“如此處分,誠為不忍,不準行。”毋庸置疑,這還是多爾袞的意見。他不想採取處死的刑法,所謂投鼠忌器,難免有所顧忌,留一個活口總比置於刀斧之下可能對他更有利。

    諸王內大臣仰承多爾袞鼻息,仍堅持將豪格置之於死,上奏說:“太祖長子,亦曾似此悖亂,置於法。”這是指太祖努爾哈赤處死其長子褚英的事,諸王內大臣引據此例,辯解處死“悖亂”的豪格也是合理合法的。最後根據皇帝旨意,諸王內大臣將死刑改為免死,將其“幽系”,奪所屬人員。這等於將豪格終生監禁,直到生命結束。

    豪格受此陷害,心中悲憤,難以接受這一殘酷的現實。他被監禁後,氣憤不已,對阿濟格、尼堪、蘇拜說:“將我釋放則已,如不釋放,毋謂我係戀諸子也,我將諸子必以石擲殺之。”痛恨已使他近乎失去理智,他寧可把自己的孩子都砸死,與他們同歸於盡,再也不受多爾袞的氣!

    監禁未久,豪格便死在獄中,時年才37歲。他死於何時,史無明載。如《清世祖實錄》有意失載。它書如《八旗通志》“豪格傳”也只記載:“為睿王多爾袞構陷,於獄。”似乎說,監禁不久就死了。惟《清史稿》“豪格傳”明載:“……系豪格於獄,三月薨。”這是說,豪格於三月被監禁,同月死於獄中。豪格的死因,說法很多,一說被多爾袞謀殺,一說因激憤而死,一說他義憤填膺,絕食而死。總而言之,他在獄中很快就死了,這不會有錯。至於死因,沒有人追查,也只能成為清初的疑案之一了。但說豪格之死,系多爾袞迫害所致,是沒有疑問的。

    五、多爾袞霸佔豪格遺孀

    豪格死後,又發生了一樁戲劇性的事件:順治七年(1650年)正月二十五日,多爾袞召集議政王貝勒、固山額真、內大臣、議政大臣會議。又於同一天,多爾袞“納和碩肅親王豪格福晉博爾濟錦氏”。此時,距豪格冤死不到兩年,多爾袞就將其侄媳婦、侄兒寡妻娶為自己的妻子。

    豪格妻,系多爾袞元妃之妹。順治六年十二月,元妃病故,一個月後,就娶了肅王豪格之妻。在太宗時期天聰四年(1630年),漢化日深,遂改革滿族陋習,規定家族內不得亂倫婚嫁,否則,以姦淫罪論處。不準娶侄婦,亦在規定之內。多爾袞陷害豪格致死,又奪人之寡妻,違規亂倫,實屬大錯特錯,是其人格一大汙點。

    關於多爾袞與豪格妻博爾濟錦氏的關係,迄今,仍有多種傳聞。據說,此女長得很美,早被多爾袞看中,且已私通,為達到霸佔此女的目的,不惜屢次打擊豪格,並多次派豪格離家出征,便於他與此女私會。最後終將豪格迫害致死,把他所喜愛的女人弄到手。

    這些傳聞,不一定都真實無誤。但是,多爾袞娶豪格之妻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清世祖實錄》將此事載入史冊。

    多爾袞攝政時期,感受到的威脅,一是鄭親王濟爾哈朗,一是肅親王豪格。在時機成熟之際,多爾袞以他的巨大的權力,迅速地將兩個政敵連續擊倒。他的地位更為鞏固,其權威亦達到了頂峰,再也沒有一個人敢向他挑戰了。

    (正文完)

  • 19 # 歷史影視小迷弟

    多爾袞與豪格,這對兒叔侄,互為政敵,為了皇位甚至於劍拔弩張,最終誰也沒能坐上皇位,豪格被多爾袞弄死,多爾袞也暴斃身亡。

    肅親王豪格影視形象

    驍勇善戰的豪格

    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豪格出生,他是皇太極的第一個兒子,豪格出生那年皇太極17歲。努爾哈赤時期,豪格跟隨父親皇太極征戰蒙古、察哈爾、鄂爾多斯等部,因功被努爾哈赤封為貝勒。皇太極時期,豪格率軍一直打到北京城下,多次擊敗蒙古和明軍,因功被皇太極進封為和碩貝勒。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作為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被封為和碩肅親王並掌管戶部事務,這一年豪格27歲。後犯事被降為貝勒,不久又恢復了他的親王爵位。

    這一時期的豪格,絕對是滿清的一員虎將,其功勞不在當時的諸多叔伯之下。崇德八年(1643年),隨著皇太極的突然崩逝,豪格的命運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

    豪格畫像

    與多爾袞的皇位爭奪戰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突然崩逝於盛京後宮,死前對於皇位的繼承人沒有留下隻言片語。當時最有實力競爭皇位的其實有三個人,分別是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和肅親王豪格。

    禮親王代善在清朝宗室中年齡最大,實力也很強勁,當初努爾哈赤在世時,他就有很大的可能繼任汗位,不過後來犯事被取消了繼承資格,但是他還是有實力爭取的。不過當時的代善年事已高,很多事已經力不從心也無心皇位了。所以皇位爭奪的焦點就放在多爾袞和豪格身上。

    多爾袞影視形象

    豪格作為皇太極的長子,戰功在諸位皇子中間是最大的,所以成為眾人擁立的物件。按“立長”的規矩,由豪格繼承大統,合情合理,順理成章。儘管豪格在諸子中論功勞和能力最有優勢,但皇太極生前卻並沒有立豪格為嗣的舉動。

    除了豪格以外,由皇太極掌握的兩黃旗的將領,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等朝廷重臣都相繼造訪肅親王府,支援立豪格為帝。德高望重、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擁立豪格登基。加上豪格掌握的正藍旗,論實力,豪格有四旗,在軍事上佔有絕對的優勢。

    此外掌握兩紅旗的代善在家族中威望甚高,他也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繼大統”。可見豪格是實力是非常強大的,兩黃旗和正藍旗絕對支援,鑲藍旗和兩紅旗傾向於豪格。

    代善影視形象

    作為豪格強有力的對手,多爾袞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多爾袞三兄弟掌握的兩白旗堅決反對立豪格為帝,他們堅定地支援多爾袞,因為多爾袞的功勞非常大。加上當時屬於清朝初期,在皇位繼承上沒有嚴格的按照漢族立嫡立長的方式來,所以多爾袞也是有權利可以繼承帝位的。

    這一次的皇位爭奪戰整整持續了17個晝夜,清朝一眾高層在不斷地討論商議到底該由誰來繼承皇位。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況且清朝自皇太極去世已經十七天沒有君主了。所以當務之急必須是儘快選出一位君主。經過多日的反覆磋商,必須在豪格和多爾袞之外選出第三個方案了。最終兩黃旗大臣佩劍上殿進言:“先帝對我們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們寧願以死追隨先帝於地下!”

    順治皇帝影視形象

    又經過十多天的較量,最高會議作出了最終決定:“6歲的福臨繼帝位,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攝政。”見此狀況,豪格留下一句:“福少德薄,非所堪當”便離席而去。多爾袞見擁立的不是豪格,也不再堅持了。就這樣6歲的福臨繼位,濟爾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攝政王,宮廷多數高官沒有異議。多爾袞任第二攝政王穩住了多爾袞兄弟集團及其支持者。

    多爾袞開始整治豪格

    順治元年,多爾袞利用豪格與和洛會之間的矛盾,和洛會揭發了肅親王豪格怨恨多爾袞不立自己為帝,其言詞非常狂妄。多爾袞據此召集諸王公大臣商議,對豪格的這種言行定罪懲治,討論決定削去他的肅親王爵位。另外,又將準備與豪格一起作亂的議政大臣楊善等人處死。

    而後順治顧念豪格的功勞,恢復了他肅親王的爵位。後來豪格又進軍四川討伐張獻忠,大軍勝利凱旋。順治盛宴犒勞了豪格等一眾將士,隨之而來的厄運也到了。

    多爾袞畫像

    多爾袞擔心豪格如此發展下去,再加上順治漸漸長大,如果他們兄弟二人聯手,自己的權勢會被削弱,於是便開始網羅豪格的罪名。順治五年,多爾袞以豪格犯有隱瞞部屬護軍參領希爾根冒領阿爾津、蘇拜軍功的罪名,認為是他舊念未除,無視國法;另外,豪格又犯有想要提拔罪人楊善的弟弟機賽,補為護軍參領之罪,這是因為楊善是為豪格而死,豪格是想要報答楊善而提升其弟為官,這也是“亂念不忘”。鑑於豪格犯有上述罪行,召集諸王、貝勒等對他議罪,原擬將豪格處死,後又聽從眾人的建議,免去豪格之死,而將他投入大獄之中,囚禁起來,奪去豪格所屬的奴僕及軍隊。

    不久,豪格便死於獄中,年僅40歲。豪格一生征戰沙場,屢建功勳,最終卻死於叔父多爾袞之手。豪格死後,他的福晉被多爾袞納為妃子。

    豪格影視形象

    多爾袞除掉豪格後也沒有得意多長時間,順治七年,多爾袞於古北口打獵時,墜馬受傷不久便去世,享年39歲。

    多爾袞死後,順治正式宣佈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多年培植的勢力頃刻瓦解。而豪格在順治八年(1651)正月,順治親政後,順治念長兄豪格蒙冤而死,為他平冤昭雪,恢復了他和碩肅親王的爵位,並立碑對他一生的功績進行表彰。順治十三年(1656)九月,追加諡號為“武”,再次立碑表彰他的功績。

  • 20 # 小哲筆記

    多爾袞成為攝政王之後,豪格的存在是個巨大的威脅。

    這時候豪格正在帶領部隊,與大西軍打仗,最後殺死了大西軍的首領張獻忠。

    班師回朝之後,有人舉報豪格的正藍旗參領希爾根假冒功勳。

    還有豪格任用罪臣楊善的弟弟吉賽為護軍統領。

    多爾袞趁此機會,直接將豪格定罪,一個月之後,豪格死亡。

    豪格死亡之後,多爾袞還霸佔了豪格的妃子,納為自己的福晉。

    在皇太極死後,由於沒有指定接班人。

    所以就形成了分別以正白旗、鑲白旗和鑲紅旗擁戴的睿親王多爾袞為核心。

    和以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擁戴的肅親王豪格為核心的兩個權利集團。

    也就是多爾袞和豪格兩個人爭,相對於大臣,誰當皇帝不都一樣嗎。

    所以在多爾袞和豪格爭奪權力期間,多爾袞以退為進。

    放棄爭奪皇位的,轉而去當攝政王,並規定皇帝人選必須是年齡小的人去當。

    這下子,支援豪格的大臣,紛紛離去,浩哥的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也投靠了多爾袞。

    相比於兩方勢力,多爾袞一方更具有凝聚力,而反觀豪格一方,則是一團散沙。

    最後兩者協商,讓福臨去當皇帝。

    選擇福臨的代價就是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支援福臨,而不再支援豪格。

    因為福臨當了皇帝,那麼同是一方的豪格,就得做出讓位,要不然平衡就會被打破。

    所以就形成了六齡幼主 與雄才偉略叔父的局面。

    而這個局面難免會出現大權獨攬的局面。

    多爾袞看清時事加上審時度勢,冷靜地處理這件事情。

    選擇了最穩妥和利益最大的方法解決了皇位繼承問題,避免了因為奪權而出現的內亂。

    在皇太極死後不到十天的時間內,就完成了滿洲貴族集團最高權力的交接。

    並且穩定了局勢,從這時候開始,多爾袞就開始了自己的輔政生活。

    再加上當時濟爾哈朗和阿濟格要出征寧願,從九月初開始算。

    直到十月中旬左右才能回來。

    此時福臨只能算是名義上的皇帝,實際上的皇帝是多爾袞。

    多爾袞在這期間,逐漸離間兩黃旗,使得當年支援豪格的八人成為仇人。

    先是拜音圖家族叛變,,拜音圖的弟弟告發濟爾哈朗說過多爾袞的壞話。

    濟爾哈朗被多爾袞慢慢地排擠出了核心地區。

    何洛會叛變,告發額亦都的兒子遏必隆當年企圖支援豪格奪取皇位。

    所以額亦都和他的三個兒子都被廢除,變成庶人。

    只有索尼、鰲拜不受多爾袞的威逼利誘,依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

    處置完豪格的周圍親信之後,這下就輪到了豪格本人了,這就回到了開頭的一幕。

    後來濟爾哈朗認錯,但是多爾袞一直沒有讓他參與到政治核心中來。

    多爾袞也日漸囂張,得尊號從叔父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

    後來多爾袞想讓自己的兒子繼續當攝政王,但是自己的兒子早早病死。

    連多爾袞也沒想到,自己沒多久也病死了。

    於是順治得以掌權,開始清理多爾袞殘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名學生戴口罩跑步猝死!戴口罩跑步會猝死?對這件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