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魏紅祥博士

    晚上10點,準確的結果才能知曉,不過據信,應該是通報LIGO觀測到兩個中子星的合併。

    如果LIGO的最新成果是觀測到雙中子星合併的話,其科學意義將是巨大的。

    用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的天體物理學家Stuart Shapiro說的話可以理解LIGO最新成果的意義:如果雙子星合併事件被最終確認,這樣的探測則標誌著天文學的一個新時代即將到來:在這個時代,傳統的望遠鏡都可以看到現象,也可以“聽到”在時空結構上的振動。在我們的理解中,這將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進步。

    中子星是宇宙中除黑洞以外,最為奇特的天體,它的性質跟黑洞很像,因此中子星俗稱“黑洞的兒子”。中子星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引力坍塌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其組成物質中的電子併入質子成為中子,最終成為直徑只有約十公里,質量卻有太陽數倍的緻密星體。中子星密度極高,每立方厘米的質量高達數十億噸。

    中子星合併與黑洞合併主要有如下區別:

    一、與黑洞相比,由於中子星的質量較小但體積較大,它們發射的引力波訊號幅度較小,也就是說,因為雙中子星合併所產生的訊號強度相對較弱,我們必須要找到比雙黑洞距離地球更近的雙中子星,才能一窺其真容。要想獲得同雙黑洞合併相同幅度的訊號,合併的雙中子星與地球的距離要比雙黑洞的距離小近10倍。

    二、兩個緻密中子星的合併應該會有光學(電磁波)對應體產生,這也與兩黑洞合併完全不同。人類對於電磁波的探測技術非常成熟,因此本次引力波事件,全球多家天文機構同時觀測到了對應的千新星事件與伽馬暴事件。電磁波對應體的精確定位,能夠讓科學家們瞭解雙子星對併合與周圍電磁場、星系介質等有更多的認識。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合作團隊利用正在中國南極崑崙站執行的第2臺望遠鏡AST3-2對GW 170817開展了有效的觀測,期間獲得了大量的重要資料,並探測到此次引力波事件的光學訊號。

    今年是中子星發現50週年,本次引力波探測事件的釋出可說是錦上添花。從科學層面考量,這一事件的探測暗示著雙中子星併合事件的發生機率比此前預計得可能更為樂觀。可以預見,對中子星併合事件的引力波探測和其它研究工作還將繼續,並在未來獲得更多令人可喜的科學成果。

  • 2 # AidenChao在知春路

    根據LIGO此前無意中洩露的訊息,此次釋出會的內容其實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即觀測到雙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

    中子星(neutron star),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引力坍縮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恆星在核心的氫、氦、碳等元素於核聚變反應中耗盡,當它們最終轉變成鐵元素時便無法從核聚變中獲得能量。失去熱輻射壓力支撐的外圍物質受重力牽引會急速向核心墜落,有可能導致外殼的動能轉化為熱能向外爆發產生超新星爆炸,或者根據恆星質量的不同,恆星的內部區域被壓縮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

    雙中子星併合可以導致黑洞的形成,同時緻密星的殘骸會形成一個臨時的吸積盤,盤上的物質最終回落到黑洞中就能釋放大量引力能。透過對雙中子星併合過程的數值模擬研究,人們發現其結果可以很好的解釋伽馬短暴的多種觀測特徵。

    伽瑪射線暴(Gamma Ray Burst,縮寫GRB),又稱伽瑪暴,是來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瑪射線強度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強,隨後又迅速減弱的現象,持續時間在0.01-1000秒,輻射主要集中在0.1-100 MeV的能段。雙子星併合是可以觸發這種事件的現象之一。

    例如,8月17日,美國的天文衛星費米望遠鏡的伽馬暴監測器觸發了一個伽馬暴事件:GRB 170817A

    與此同時,雙中子星併合將產生極強的引力波輻射,而由此產生的引力波輻射是可以由地面探測器直接探測的。

    根據He Gao, Bing Zhang, Hou-Jun Lü 2016的論文,雙中子星併合釋放能量在10^50 - 10^53 ergs,其中90%是以引力波的形式釋放的。電磁波(光)形式只佔10%,就是10^49-10^52 ergs。而世界上最大的氫彈是蘇聯放的,210,000 TJ = 2.1*10^24 ergs。所以中子星合併釋放的電磁波能量大概等於10^25 - 10^28個氫彈。

    Even though the initial spin energy of the merger product is similar, the final energy output of the merger product that goes into the electromagnetic channel varies in a wide range from several 10^49 erg to several 10^52 erg, since a good fraction of spin energy is either released in the form of GW or falls into the black hole as the supra-massive NS collapses.

    黑洞與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到目前為止只有LIGO和Virgo可以探測的到,因為沒有電磁波發出來。但是雙中子星併合,是有電磁波發出來的,所以感興趣的人會遠遠超過搞引力波的那群人,也就是說雙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可以透過電磁波望遠鏡直接觀測。在這次引力波事件中,世界上最強大的一些望遠鏡都參與了follow up,從 Gamma-ray 的 Fermi 到 X-ray 的 Chandra 到 optical&IR 的 VLT 和 Hubble 以及radio的ALMA,可以說現有的電磁波的各個波段的觀測都參與了進來,包括可見光,射電,高能等波段。雙中子星併合首次將傳統天文學與引力波天文學結合起來。

    從LIGO和Virgo兩個人的遊戲,變成傳統天文學一群人的狂歡。

  • 3 # 松鼠老孫

    剛剛獲得諾貝爾獎的引力波團隊又任性了。包括紫金山天文臺和美國宇航局在內,全球竟有數十家天文研究機構聯合宣佈,將在16號的晚上10點宣佈一個重大訊息,內容暫時保密。紫金山天文臺的公告裡面,特別指出“我國天文學家將與LIGO/Virgo科學合作組,及全球各主要天文臺同步釋出重大天文發現”。LIGO就是2016年初宣佈探測到第一個引力波訊號的團隊,領銜的三位科學家和工程師又在10月4日剛剛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既然連LIGO的名字都出現了,而且全世界天文機構都知道了,那它顯然也就不再是秘密了。

    果然有心的天文學家們略加分析,就把這個秘密掀了個底兒掉。比如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博士生劉博洋(好年輕!)在他的微訊號“天文八卦學”裡在沒有引用任何官方資料的情況下就把這事兒裡裡外外分析了一個遍(到底是內行看門道啊),贏得了許多媒體紛紛轉載。劉博洋分析,全世界主要天文臺都參與進來了,那麼就說明,傳統天文臺都“看”到了引力波源。天文學界有個好處,很多資訊是公開的,尤其是使用大型觀測裝置需要提前申請。查閱最近世界主要天文臺觀測動向就發現,大家都去觀測了1.3億光年遠處一個叫NGC 4993的星系,並且有人在推特上爆料說,“引力波源,帶光學對應體”“初步判斷是雙中子星合併”。

    那麼說人話,這是個什麼事兒呢?如果說LIGO和Virgo都是專門“聽”引力波的裝置,而此前釋出的4次引力波事件都是黑洞合併造成的,發射引力波,但不發光。(記得嗎?輪椅上的霍金老爺爺一直告訴我們,黑洞是黑的,它不發光!)那麼這次是兩個中子星(一種緻密天體,一勺物質重達10億噸)合併,他們會發光!一發光,大家就都看到了,所以才是幾十家天文臺聯合釋出。

    你可能說,嗨,這算什麼事兒啊,我還當天文學家發現外星人了呢。這新聞不就是炒作嘛,科學家怎麼也成了忽悠了?其實仔細想想,我們不能這麼說,娛樂新聞能炒作,科學新聞為什麼不能炒作?其實新聞就是新聞,傳播得更廣,能夠被更多人看到,那麼這條新聞就是成功了。如果閱讀量屈指可數,無論你說的是什麼,那註定要淹沒在資訊海洋裡。這幾年朋友圈裡總會出現“科學忠骨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這樣的文章,指責媒體和公眾關注娛樂明星誰誰誰跟誰誰誰好上了,分手了,卻不關注為科學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們。最近一次對比是鹿晗(不需要我介紹他是誰了)和貴州那個直徑500米世界第一的FAST望遠鏡之父、中國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先生(你看我得寫多少字首,你還未必知道)。南仁東先生在為中國科學界這個“世界第一”默默奮鬥20多年之後,沒有看到FAST第一批成果公佈就去世了,而做出如此重大貢獻的他今年才剛入選院士候選人,還是年齡最大的一位。在此之前,媒體上幾乎找不到他的名字。

    當然了,科學的每一步進展,其實都算得上“大新聞”,因為科學進步正是這樣每次前進一小步,最終悄悄地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每次這樣“一小步”的進展,也需要非凡的智慧和勇氣。從科學史上回歸牛頓、愛因斯坦的貢獻,我們也同樣可以看到他們是如何一小步一小步前進,最終震驚世人,改變歷史的。我們可以生吞活剝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說過的那句話,“大新聞”雖然是科學的一小步,對歷史來說卻是一大步。,

    我們需要全社會各個方面,甚至主動地去了解肯定新聞,幫助傳播“炒作”。讓社會公眾學會欣賞科學家們每一次的“重大訊息”,欣賞這背後的艱苦努力和智慧火花。這樣才能夠讓公眾更多地支援科學家的工作,提供全民科學素質,增強創新能力。習大大說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是科學的兩翼,“炒作”科學新聞,增強科學影響力,吸引更多人來了解科學家的工作,就是很好的科普普及形式啊。

    公眾更多地理解了科學新聞,也就對科學事業擁有了更多的知情權,不會被偽科學謠言忽悠。公眾更多地瞭解科學,才會有更多的年輕學子選擇投身科學事業!科學事業有多麼重要!看看牛頓、愛因斯坦、霍金的地位我們就知道了。咱們國家長期以來對科學宣傳不夠重視,或者說科學家們不善於炒作科學新聞,以至於公眾把科學家看作白鬍子老爺爺,科學是高冷又不賺錢的事業。比如今年的浙江省高,很多學生放棄物理,許多科學家驚呼,在今天這樣一個,依靠科學創新參與國際競爭的時代,長此以往必將削弱我國的競爭力。

    當然大眾理解起科學新聞來,要比理解娛樂新聞困難得多。正因為如此,美國宇航局這樣的科學機構已經琢磨一套方法,在正式公佈之前,會把相關資訊(通稿)提前透露給媒體,約定限時保密。也就是媒體記者可以開展采寫工作,但不能公開,要等到在科學機構正式公佈之時再發布新聞解讀稿件。這樣能夠兼顧科學新聞的及時性和專業性。這次“引力波大新聞”亮點之一是中國的紫金山天文臺南極天文中心能夠跟美國宇航局聯合釋出,因為我國設在南極點冰穹A(也是我國第三個南極科學考察站)的“南極巡天望遠鏡”在這次科學觀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個望遠鏡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首臺全自動無人值守望遠鏡,由中國南極天文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天文與光學技術研究所、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聯合開發和維護。

    即將釋出的這個大新聞,也和中國即將開展的引力波探測計劃密切相關。中國天文學家們正在緊張地開展工作,計劃在太空實現“空間太極計劃”“天琴計劃”,在西藏實現“阿里實驗計劃”,聆聽其他來源的引力波。也許未來的“科學大新聞”就是由中國科學家主導釋出了。

  • 4 # 低熵製造機

    北京時間16日晚10點,美國鐳射干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在官網宣佈,LIGO和Virgo探測器及其他合作伙伴探測到由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新型引力波。這是人類首次探測到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

    這個是個大新聞呀!我來給各位不明覺厲的同學們總結一下,這個發現的厲害之處有哪些:

    本次的引力波源:長蛇座NGC 4993星系

    1, 人類第一次觀測到雙中子星引力波

    2015年9月14日LIGO曾首次探測到雙黑洞合併的引力波訊號,之後LIGO又相繼探測到好幾個引力波訊號,但均為黑洞訊號。並且黑洞合併發生得極快,通常不到一秒鐘。而中子星合併引發的引力波訊號可能會長達一分鐘。本次LIGO探測到的引力波訊號甚至持續了一百秒左右,並且掃過了LIGO的整個靈敏頻段。更長的時間就意味著天文學家可以對廣義相對論做更為精確的實驗檢驗,同時為中子星和引力波的特性提供更多資訊。

    引力波測量資料

    2, 人類第一次看到引力波伴隨的電磁波訊號

    由於黑洞幾乎沒有電磁輻射,所以並不能看到黑洞合併時相應的電磁訊號,只有引力波。但是中子星合併的時候伴隨有猛烈的伽馬射線暴,伽馬暴是宇宙中最為激烈的電磁輻射。本次LIGO探測到的引力波訊號持續了一百秒左右,在引力波訊號結束大於兩秒後。美國費米微信的伽馬暴探測器,歐洲INTERGRAL望遠鏡的SPI-ACS探測器,中國的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HXMT望遠鏡均在引力波源所在的天區觀測到了一個微弱的短伽馬暴。如果說之前人們對引力波的探測結果還抱有一絲謹慎的話,那這次伴隨伽馬暴電磁輻射的結果無疑再一次極大地加深了人們的信心。為廣義相對論的預言提供了非常強的觀測檢驗。

    慧眼的伽馬暴測量資料

    3, 全球聯動,電磁波與引力波的聯合測量。

    引力波的早期測量一直被人們詬病的一點是對實驗結果進行獨立驗證非常困難。為了應對這一點,LIGO在全世界不同地方建了好幾個獨立的引力波觀測點。但這一次引力波具有伴隨著常規射電天文望遠鏡就有可能觀測到的電磁輻射。使得這次全球多個觀測點同時報告了這一事件。其中更是不乏中國科學家與中國觀測點的身影。例如我國的慧眼HXMT望遠鏡,中國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2等等。

  • 5 # 很哇噻的大哥哥

    引力波是存在於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裡,全世界的上百位頂級物理學家都在尋找驗證引力波是否存在於廣義相對論裡,後來透過鉅額投資建設各種精密儀器科學家捕獲了引力波,但是之前探測到的引力波是靠儀器聽到的,而這次是全世界的望遠鏡看到的包括咋們中國,黑洞合併能產生引力波但不放光只能靠聽,而中子星合併會發光產生引力波,所以這次是全世界都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

    至於引力波有多重要,對於我們小老百姓講其實沒什麼,也改變不了我們的生活,在三維世界裡我們普通人能把三維瞭解清楚就行了,但對物理學家來講引力波的存在能把他們的眼界帶向四維,因為引力波就是存在於四維空間,四維空間看我們人類猶如我們人類看在一張無限大平面紙上爬行的螞蟻。

  • 6 # 果殼影片

    全球數十家天文機構同時宣佈了這個“前所未有”的重大訊息——人類第一次探測到了雙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

    1.“雙中子星併合引力波”是什麼?

    這是 LIGO 探測到的第 6 個引力波訊號了。前 5 次的引力波都是來自兩個黑洞合併,並且黑洞的總質量都超過20個太陽質量。相互繞轉的黑洞在時空中激起震盪,就像蹦床中央兩個跳舞的大胖子在蹦床上激起的震顫一樣。而這一次引起引力波的物體總質量只有 2.8 個太陽質量,倒很像是中子星而非黑洞。

    除了質量的不同之外,其他 5 次黑洞合併沒有被任何電磁波望遠鏡觀測到,而這一次卻被從射電到伽馬射線、工作在不同電磁波能段上的不同望遠鏡探測到。

    2.中子星和黑洞都是什麼?

    黑洞和中子星都是大質量恆星死亡的產物(這裡只涉及恆星級黑洞,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起源另當別論)

    如果原初恆星質量超過20太陽質量,它死亡(即中心核燃料耗盡)後會直接坍縮為黑洞。恆星級黑洞的質量至少為3個太陽質量,常常更高。

    如果原初恆星質量在8-20太陽質量之間,恆星死亡後只能形成中子星,質量一般在1.2-2太陽質量之間。

    更輕的恆星(如太陽)只能產生白矮星。

    3.這樣的現象,有什麼意義呢?

    正如問題1,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是不能被觀測到的,而天文學家們一直迫切地尋找引力波的電磁對應體。不然在探測之路上只能像個盲人一樣,只能聽不能看。

    根據理論,如果一個引力波源能發光,它的附近一定存在物質或很強的電磁場。因為黑洞很有可能已把周圍物質吞沒,除非有特殊機制(比如黑洞帶電或雙黑洞在恆星內部),雙黑洞併合不會給出非常明亮的電磁對應體。

    如果兩個中子星併合,即使併合後產生黑洞,在黑洞外也會有很多物質,因此會產生很亮的電磁輻射。如果併合產物不是黑洞而是超大質量中子星,電磁輻射會更強。理論預言,雙中子星併合可能產生的電磁對應體包括短伽馬射線暴和光學併合新星。這次當LIGO在天文圈裡宣佈他們發現了人類第一次見到的雙中子星併合候選體後,全世界的望遠鏡都指向那個方向,那些預言的電磁訊號都如約而至,並帶來更多的驚喜和困惑。

    這就是意義所在。

  • 7 # 物理文化與施鬱世界線

    施鬱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這次引力波和電磁波同時觀測到中子星併合,表明引力波和電磁波的探測可以協同進行,這標誌著多信使天文學的開始。

    之前4次引力波事件都是來自黑洞的併合,而黑洞是不發光的,天文學家沒有觀測到這些事件帶來的電磁波。而這一次,因為是兩個中子星的碰撞併合,在VIRGO和LIGO探測到引力波(代號GW170817)1.7秒鐘之後,費米和INTEGRAL空間望遠鏡探測到這個併合事件產生的伽馬射線爆(代號GRB170817A)。所以這是人類首次探測到同一天體事件產生的引力波和電磁波。隨後,國際上很多天文臺從各個波段都進行了觀測,發現了金、鉑等貴重金屬元素的訊號。

    這個伽馬射線爆是個短伽馬射線爆,當天協調世界時(UTC)12:41:06到達地球。6分鐘後,LIGO資料分析程式自動發現12:41:04到達Hanford探測器的引力波訊號。VIRGO沒有觀測到,說明在它的盲點,這幫助了定位。

    這次伽瑪射線爆和引力波來源的方位送給70多個天文學家小組。智利的Swope望遠鏡首先在NGC4993星系附近發現一個新出現的亮斑。這個光學過程命名為SSSS17a。全球各波段的望遠鏡一起認定,這是一箇中子星碰撞併合過程。這樣就弄清了短伽馬射線爆起源於中子星碰撞。這說明了引力波對中子星研究的作用。據認為,宇宙中大部分金元素就來源於這種碰撞過程。傳統認為,重元素起源於恆星內部的核反應和超新星爆發,但是後來發現這還不夠,所以認為中子星碰撞也提供了一個渠道。這次併合的產物是中子星還是黑洞,還不清楚。 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還可以提供宇宙學資訊。

  • 8 # 張雙南

    面對宇宙,人類已經是耳聰目明,不再是非聾即瞎!

    400多年前伽利略發明的天文望遠鏡就是人類面對宇宙的“近視鏡”,利用各種各樣的強大的望遠鏡,遠在天邊就成了近在眼前,人類就得以能夠欣賞遙遠宇宙的各種美麗的天體。但是在探測到引力波之前,人類聽不到宇宙的聲音,面對宇宙,人類只能是聾子。

    引力波是時空的漣漪,如果我們距離引力波源足夠近,時空的漣漪就會讓我們的耳膜振動起來,我們就能夠聽到宇宙用引力波發出的美妙聲音。但是,由於我們距離引力波源太遠了,我們需要藉助強大的引力波探測器才能聽到宇宙的聲音,因此引力波探測器就是人類的“助聽器”,自從2016年2月11號美國的鐳射干涉引力波天文臺宣佈聽到了兩個黑洞結合在一起發出的歡快聲音,人類從此就不再是聾子了!

    然而,儘管已經“聽”到了四次黑洞結合發出的歡快聲音,天文學家卻還沒有“看”到黑洞結合的美麗影象。面對發出引力波的天體,人類仍然是瞎子。難道人類只能是非聾即瞎嗎?

    並不是!因為這一次,不僅僅鐳射干涉引力波天文臺聽到了兩個中子星結合的歡快的聲音,天文望遠鏡也看到了它們相愛迸發的煙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從此,人類終於耳聰目明瞭!未來引力波天文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向就是所謂的“多信使”天文學,也就是不但要“聽到”天體發出的美妙的引力波,我們也要“看到”這些天體的倩影!

    整個天文界都沸騰了,難道僅僅是因為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煙花表演飽了眼福?並不是!從此,耳聰目明的天文學家可以詳細研究中子星內部的物質到底是什麼,真的是一堆中子還是一團夸克物質?用引力波作為“標準燭光”替代超新星,是否會得到一幅不同的宇宙演化影象?愛因斯坦說了引力波的速度是光速,真的是這樣嗎?一個嶄新的天文學、物理學和宇宙學的交叉前沿研究領域在一片驚呼中就這樣誕生了!

    我感到自豪的是,今年(2017年)6月15號發射執行的慧眼天文衛星也參加了這個創造了天文學歷史的全球大聯測!我和同事們那天(2017年8月17號)夜裡用慧眼衛星對這個事件進行了觀測和幾乎實時的資料分析,迅速釋出了觀測結果!(我還因為在辦公室打了個盹而小小地感冒了一場!)儘管慧眼衛星沒有探測到這個事件的伽馬射線暴,但是由於其伽馬射線波段的靈敏度最好,對於這次事件的伽馬射線輻射給出了最嚴格的限制,對於理解這樣的引力波爆發過程是無可替代的。因為慧眼衛星的貢獻,作為中國的一個大型團隊,慧眼團隊110科學家帶著慧眼的結果加入了這個“天文記錄”(全球將近一千個單位的三千多個作者)的歷史性論文。當然,作為慧眼衛星的首席科學家,我更關心的是,慧眼衛星什麼時候能夠看到產生引力波的時候綻放出伽馬射線煙花?慧眼,加油!

    慧眼HXMT衛星的示意圖。

    發現雙中子星併合的歷史性論文的截圖:中國團隊的名單。

    發現雙中子星併合的歷史性論文的截圖:中國團隊的致謝。

  • 9 # 瀟軒

    2017年10月16日深夜,地面引力波探測器LIGO(美國)、VIGO(義大利)在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記者俱樂部舉行新聞釋出會公佈引力波探測中的新發現:探測到了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在這次新聞釋出會上,首次公佈了雙中子星併合同時發出引力波與電磁波的事件,宣佈美國宇航局費米空間望遠鏡探測到雙中子星併合所產生的伽瑪暴(GRB170817A)!這是人類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的電磁對應體!

    這次引力波事件與以往是不同的。大致的過程是這樣的:2017年8月17日,LIGO和VIRGO共同探測到的引力波事件GW 170817,當時並沒有想到,這是人類第四次探測到引力波,也是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由兩顆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事件。 以前探測到的引力波事件都由黑洞參與,而這次 引力波卻獨具一格,這次引力波並沒有黑洞的參與。相反卻是由中子星來參與。

    那麼,科學家是怎麼知道黑洞沒有參與這個過程呢?

    是這樣的,美國宇航局NASA的Fermi伽瑪射線衛星和歐洲INTEGRAL衛星也都探測到了一個極弱的短時標伽瑪暴,這個訊號被標記為GRB 170817A。而這類伽瑪射線只能由中子星發出,而不能由黑洞發出。

    那麼,現在問題出來了,到底是LIGO先測到這個訊號?還是NASA先測到這個訊號?

    這個事情就複雜了,目前好像媒體還沒有說清楚。

  • 10 # 魯小蛇

    只能說科學界搞這些噱頭,真的不應該!這不算是什麼重大的轉折性的發現,卻被渲染成了重大發現,真的很無語,讓科學愛好者期待的大新聞居然是這個~搞的那麼神秘,原以為是發現外星生命了,或者是與外星人聯絡上了~但結果很令人驚詫,雖然算是大發現,但與新聞的渲染大相徑庭!上次NASA神神秘秘的要公佈重大發展,最後原來是所謂發現了火星有水的痕跡!真的希望科學界不要跟娛樂界學的那麼有娛樂性,新聞宣傳的震撼效果遠比實際出來的事實震撼太多,讓科學愛好者感覺被欺騙,失望之餘,對那幫搞所謂搞科學人的還有什麼期待?

  • 11 # 滄州大地

    原來是引力波的事兒呀,就如此大驚小怪

  • 12 # 柳岸花明204277166

    除了宇宙大震盪,大爆炸?或發現了類地行星及外星人之外?一切天文愛好者的唇槍舌戰?都毫無意義。所謂的天文學家?就像是站在一個小島上看大海一樣的觀察宇宙;然後爭先恐後的發表著“很牛”的報告……

  • 13 # 阿胖來啦

    除了驗證引力波的真實性之外,還證明了引力傳播速度等於光速,原本這只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假設,現在得到例項驗證,意義無比重大。

    這個結果足以再讓諾貝爾獎委員會再頒發一次諾貝爾物理學獎。

  • 14 # 寶塔鎮河妖148042842

    證明了以太的強力迴歸。整個時空是建立在以太之上的,以太上分佈和傳遞大量的能量,這些能量聚在一起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質量。以大是相對穩定的,它的穩定性就決定了時空的穩定,但是在巨大的能量聚集點處,以太的結構形態會發生扭曲,不同的扭曲度,時空就不一樣。宇宙中存在大量大質量的星球,以太扭曲都不一樣,所以存在著無數的不同時空,太陽邊上的時空和地球上的時空肯定有差別。以太傳遞能量是量子式的,即一份一份的粒子性的傳遞,以太的傳遞速度是有極限的,要比光速大一些,比每秒30萬公里大些,就是說以太:本抖動時的傳播速度要比光速大些,光是能量在以太上的一種傳播,在量子尺寸,也就是接近以太尺寸上,它的傳播是一份一份的,粒子性的,在宏覌尺寸上看是連續的,它是以太傳遞光能的統計值。以太很穩定,難以測量它扭曲,但是有巨大能量變化時,以太就會發生扭曲,並以大於光速向外傳遞以太的波動,即時空的變化,就象暴炸時的熱量向外傳遞時,你會看到房屋的變形一樣。最近測到的引力波,就是測到了以太扭曲傳到地球時的時空改變,即空間尺寸發生了變化。我們都存在以太中,我們人人都被以太連線著,我們的思想意識都是一種能量的傳遞,不管相距多遠,我們都是連在一起的,意識可以透過以太傳遞,氣功能可以透過以太傳遞到物件身上,當二人的思維意識經過訓練並增強到相互聯接時,一方可以透過意識控制另一方的意識,並在意識的控制下,調節身體機能來治病,這就是氣功原理。

  • 15 # 回憶影迷

    LIGO實驗室 資料圖

    北京時間2017年10月16日22點,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召開新聞釋出會,宣佈鐳射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Virgo)於2017年8月17日首次發現雙中子星併合引力波事件,國際引力波電磁對應體觀測聯盟發現該引力波事件的電磁對應體。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獲悉,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HXMT望遠鏡(以下簡稱“慧眼”望遠鏡)對此次引力波事件發生進行了成功監測,為全面理解該引力波事件和引力波閃的物理機制做出了重要貢獻,不僅以合作組形式加入了報告本次歷史性發現的論文(即發現論文),而且在論文的正文部分報告了觀測結果。該論文於10月16日正式發表。

    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HXMT望遠鏡,於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發射。

    引力波示意圖

    據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熊少林研究員介紹:“‘慧眼’望遠鏡在引力波事件發生時成功監測了引力波源所在的天區,對其伽馬射線電磁對應體(簡稱引力波閃)在高能區(MeV,百萬電子伏特)的輻射性質給出了嚴格的限制,相關探測結果發表在報告此次歷史性發現的研究論文中。”

    引力波是1916年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後的預言。極端天體物理過程中引力場急劇變化,產生時空擾動並向外傳播,人們形象地稱之為“時空漣漪”。自從2015年9月14日LIGO首先發現雙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事件以來,已經探測到4例引力波事件,包括這次宣佈的LIGO和Virgo聯合探測的雙中子星併合引力波事件。

    引力波的直接探測剛剛獲得了201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探測引力波電磁對應體對研究引力波事件、宇宙學以及基礎物理具有不可替代的決定性作用,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引力波研究的下一個里程碑是發現引力波事件產生的電磁輻射。

    慧眼HXMT望遠鏡衛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蔡一夫說:“簡單說,引力波電磁對應體是指來自同一個天體現象伴隨著引力波同時產生的電磁訊號。”

    熊少林說:“本次發現的引力波事件跟以往發現的雙黑洞併合不同,它由兩顆中子星併合產生。理論預言雙中子星併合不僅能產生引力波,而且能產生電磁波,即引力波電磁對應體,因此本次探測到引力波以及電磁對應體是天文學家期待已久的重大發現,在天文學以及物理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正式開啟了多信使引力波天文學時代。”

    因為此次引力波事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天文學家使用了大量的地面和空間望遠鏡進行觀測,形成了一場天文學歷史上極為罕見的全球規模的聯合觀測。然而,引力波事件發生時僅有4臺X射線和伽馬射線望遠鏡成功監測到爆發天區,中國的“慧眼”望遠鏡便是其中之一。

    “在這些望遠鏡中,‘慧眼’在0.2-5 MeV能區的探測接收面積最大、時間解析度最好,因此對引力波閃的百萬電子伏特(MeV)能區的伽馬射線輻射的探測能力最強。” 熊少林說,“雖然此前人們普遍預計像本次事件這樣近距離(約1.3億光年)的雙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閃將極為明亮,但本次引力波事件產生的引力波閃出乎意料的闇弱,特別是在MeV能區的輻射十分微弱,導致沒有望遠鏡(包括慧眼在內)在這個能區探測到引力波閃。慧眼望遠鏡憑藉強大的探測效能,對該引力波閃在MeV能區的輻射性質給出了嚴格的上限。”

    據悉,除了參與歷史性的核心發現論文,慧眼望遠鏡的詳細分析結果以獨立論文的形式已於10月16日同步發表在《中國科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雜誌英文版的網頁版。

    值得注意的是,“慧眼”望遠鏡本來的設計目標是探測黑洞和中子星等銀河系內的X射線天體,研究極端引力場條件下的物理規律。專案組透過對慧眼望遠鏡輔助探測器的創新性使用,獲得了額外的探測伽馬暴及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的能力,使其成為國際上正在執行的最重要的伽馬射線暴監測裝置之一,大大擴充套件瞭望遠鏡的科學產出。

    “慧眼”衛星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資助建造,於2017年6月15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開始為期5個月的試執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負責望遠鏡觀測執行以及資料處理。參與本次引力波事件觀測時,慧眼望遠鏡剛剛試執行2個月。試執行結束後慧眼望遠鏡將開始正式的科學觀測,同時繼續監測研究引力波閃。

    此外,在LIGO合作組2016年宣佈探測到引力波之後,發現引力波事件的電磁對應體便成為最重要的天體物理問題之一。在慧眼望遠鏡的技術基礎之上,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出了專門探測引力波閃的引力波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專案(GECAM),並將其命名為“閃電”。

    “閃電”採用針對性最佳化設計,不僅能夠同時監測全天隨機爆發的引力波閃,而且具有更低的探測閾值、更高的監測靈敏度以及更好的定位能力,對引力波閃的綜合探測效能遠超現有望遠鏡。

    熊少林說:“目前,在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的支援下, “閃電”專案的關鍵技術攻關以及方案設計的大部分工作已經完成。如果立即立項,可以在2020年前發射升空,從而趕上與最佳靈敏度的LIGO和Virgo等引力波探測器進行聯合觀測,並與“慧眼”望遠鏡聯合獲得寬能區範圍內引力波閃的性質,實現最大的科學產出,使我國在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的探測研究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16 # 李嫑嫑

    意義相當之重大!

    這件事對老百姓意味著什麼?

    過去的一些科學事件,通常會引發行業內的熱議與思考,但對於普通人的影響甚微。畢竟大多數普通人的物理天文知識有限,更別提好有幾億人缺少著基礎教育,他們根本很難理解這些科學界的大事究竟是怎麼回事。

    後來,隨著全球教育水平的提升(戰亂地區和朝鮮忽略不計),許多物理天文事件越來越成為普通老百姓日常探討的話題。

    過去,我們普通人對於茫茫宇宙只能用有限的知識去推演和腦補,但黑洞引力波與中子星引力波兩次重大科學事件的傳播,使得我們有機會獲得科普,從而進一步的瞭解我們、瞭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瞭解外來文明、瞭解宇宙的結構、瞭解宇宙的成因...

    這一切的一切,都將重新整理我們曾經對世界與宇宙的認知,引力波可以說是自天文望遠鏡之後另一雙幫助我們觀察宇宙的眼睛,也是幫助我們解決自己認知侷限性的一把鑰匙。

    相信以後的教科書,也會根據現狀完善修改一些理論。

    這件事對科學界意味著什麼?

    前不久就因為引力波拿諾貝爾獎,而這個月卻又因為引力波引爆世界輿論的關注。

    中子星合併,首先它的意義與之前黑洞合併完全不同。這次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它的合併變化過程,我們可以探測有哪些物質被丟了出來,是不是有什麼物質被丟到地球,這兩顆中子星為什麼會合並,這些都有助於我們試圖還原模型,追溯宇宙更早的樣子。

    而且中子星合併本身就是一個很罕見的觀測事件,即便是有,但你也未必知道它們在哪兒、在什麼時候發生了合併,而這次引力波的探測,幫助我們解決了以上困擾。

    這也意味著,今後我們人類會有更多類似的發現,讓我們有更大的機率觸及宇宙的邊緣。

  • 17 # 臆想天開

    8月17日全球多個天文臺都觀看觀測到了中子星合併事件,卻集中到10月16日集中釋出觀測結果。而且看到有篇文章說是為了應對謠言,可能就是應對第四次探測到引力波為什麼沒有同時觀測到天文現象的質疑。雖然這次公佈的時間上相對於觀測較晚,可以用核實需要的時間比以往時間要長來解釋,但在應對所謂謠言可謂還算及時有效。但終究不如如實的把探測結果在謠言出現之前公佈出來更有說服力,卻為什麼沒有一家敢於提前於NASA公佈觀測到的天文現象?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不正常的情況。

  • 18 # 李志勇LZY

    我舉雙手贊稱,因它給業餘天文愛好者提供了很大鼓勵。最近這幾天我也正在討論這個話題,儘管說啥都有。對於引力波,早就有說,今又進一步證實,所以,宇宙之內的系統、分支、互益、共進,都是對古今外中天文學的續正棄誤過程。現在只要把天規、地律、物性、人情、事業、不斷認真續正,人類觀念才新階梯。個人予想,宇切要想永遠穩衡旋轉運變,只有藉助不同差場,相互出現的引力波;斥力波;中力波;混力波等其它能量調解,方能保障自已;互益;共同;宇存統一。弱小續知,雖是個人小小予測,也不定正確,只能請予參考,謝邀答了。

  • 19 # 愛科學愛分享

    引力波的再一次發現驗證了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理論-廣義相對論是正確。引力波是人類擁傾聽波動宇宙的“順風耳”。引力波可以找到宇宙是如何起源的,人類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看到塑造宇宙的力量。

    引力波的發現探尋宇宙扭曲的一面——由扭曲時空生成的天體與現象。人類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看到塑造宇宙的力量。

  • 20 # 科技時事資訊

    引力波在物理學中是指時空彎曲中的漣漪,透過波的形式向外進行輻射源傳播,引力波可以以引力輻射的形式來傳輸能量,而早在1916年愛因斯坦就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而今才真正的被人類所發現,可以想象,愛因斯坦的推論讓我們研究了100年才得以證實。

    引力波對人類有哪些的好處值得研究

    可以尋找到宇宙中的黃金源頭是怎麼產生的,在16號望遠鏡觀察的到的中子星合併,將會產生一個巨星的“黃金製造廠”,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們平時買的首飾用品如黃金、白銀、鑽石等是怎麼得到了,為什麼那麼的稀少,黃金的產生是底殼發生巨大的撞擊而內在的質量產生聚變形成的一種新的元素,可以說是產生的極為稀少,國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觀測臺透過引力波光學訊號的觀測來分析測定,中子星的合併確實是宇宙中金銀的主要起源地。

    就在今年8月17日發現的引力波事件發身後的第三天,美國的觀測臺也觀察出了一個新的引力波訊號,與此前的幾個引力波訊號不同,該引力波是據現在發現的唯一一個雙中子星產生的引力波,得知這一訊息後,全球有將近上百個地面空間望遠鏡開始對太空射電等多個波段來開展後續的觀測。

    兩個中子星產生的引力波

    引力波的事件發生時,在全球僅有的4臺伽馬射線和x望遠鏡成功檢測到了爆發的天區,中國的空間x射線望遠鏡是觀測到的其中之一。中國的慧星望遠鏡是在6月15日從甘肅的酒泉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的,高能物理學家中科院研究所專家說,參加本次的引力波事件觀測時,慧眼望遠鏡才剛剛試執行才2個月。

    我國的慧眼望遠鏡有低能、中能、和高能三組X射線來和空間環境檢測器等科學的儀器,可以將自身為圓心的全宇宙進行360度的範圍納入到視野之內,可以對銀河系的大天區進行掃描,透過巡天和掃描可以發現新的高能天體,同時也可以藉助伽馬射線的暴工作的模式,讓其發生劇烈的爆發現象。

    為了這一秒,人類探尋了上百年

    宇宙天體中的劇烈互動可以引起時空的擾動,就比如在浩瀚的宇宙中投下一粒石子,在經歷了10多億年漫漫的在各個星系之間穿梭之旅,時空的漣漪最終與地球邂逅僅1秒,愛因斯坦在1916年就預言這一現象,最終到2016年人類才首次發現了引力波的訊號,人類為了這一秒,探索了一百年。

    從這次的引力波事件,又將人類天空天體論推上了一個新的高點,為未來人類研究太空探索太空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研究依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股評裡的兩個紅人李大霄和水皮,你怎麼看待他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