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江流66
-
2 # 老人與海81895
個人的感覺也許很膚淺,不一定對,博大家一笑。魯迅先生最大的特點就是針貶時弊,在當年那個亂世,需要這樣的頭腦清醒的哲人。今天,是太平盛世。歌舞昇平的馬屁文人太多了,更需要魯迅先生這樣的頭腦清醒的哲人,隨時提醒我們,不要走錯了路。您以為呢?
,
-
3 # 冀夫
因為:魯迅先生,雖然有許多小毛病,但,他有一顆正直的良心,一副勇敢的膽魄!他一定會名垂青史。不像當下許多頭頂光環,輝煌一時的人物,在歷史長河的沖刷下,最終可能會變成泥沙和糞土。
-
4 # 春雨7919
因為魯訊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對中國現代文化的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的戰鬥精神,永遠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
5 # 悅耳a18
因為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愛國者,是偉大的民族英雄,是中國文學革命的主將,是中國的民族魂。他寫的小說都是揭露社會現實,為民眾吶喊,為社會底層勞動人民吶喊的,最有力的聲音。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朝統治者已經是氣數已盡,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下,沒有哪一個人敢站出來為民族、為人民吶喊,魯迅先生本來去日本求學,是學醫學的,本來想用醫術,給老百姓看病,拯救生活在死亡線上的中國人,但是在日本,當他看到日本人欺負中國人時,他真是忍無可忍,於是他投筆從戎,用筆桿子來為中國人民吶喊。
-
6 # 夢想照亮天空
因為魯迅是那個我們最想做卻永遠也做不成的人。魯迅是中國傳統文化培養出來的最後一個具有“狂人”氣質而又承傳傳統文化的“士人”。
第一,他身處的民國,與先秦、魏晉、五代十國時期一樣屬於亂世,社會動盪、生靈塗炭,國家不興詩家興,越是亂世,越是一個造英雄的時代。
第二,他深受傳統文化影響,又東渡日本留學,受到思想上的啟蒙,能夠睜開眼睛看中國,具有學貫中西的視野,具有常人難以企及甚至難以理解的深刻。
第二,他有高遠的理想和執著的精神追求,從學醫到從文,為了救治麻木的國民精神而戰鬥一生。一般來講,有理想易,踐行理想太難,很難有人矢志不移,而魯迅沒有任何的變通。
第三,他發於舊文化而叛逆舊文化,並且決絕地反抗舊文化,毫不留情地批判植根於他血脈的思想文化秩序,不論是剖析自己還是別人,都一針見血,絕不容情。
第四,他取得了卓越成就,自己卻逃不過悲劇的命運。他是中國人熟知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是民族魂,是骨頭最硬的人,是新文化的前進方向。可是他僅僅活了55歲即病逝,而且還經歷了無性婚姻、兄弟反目、學生背叛、戰友捅刀等一系列人生悲劇。
-
7 # 未央生
魯迅先生作為一個革命先驅者,一個後現代唯一可以稱作君子的人,一個誠摯的愛國者,不懷念魯迅先生的人,怕是有漢奸、走狗賣國的心。
-
8 # 散步的手
為什麼懷念魯迅?因為無法忘卻。魯迅先生早年留學日本學習醫,偶爾一次看見一群麻木的人們。這個對魯迅先生的觸動很大,魯迅先生深刻的體會到。最迫切醫治的不是人的身體,而是人的思想。於是魯迅先生拿起了筆,用他犀利的文字去喚醒愚昧的人們。就是他這個決定,讓中國文壇多了位大師,更重要的是,他讓世人明白什麼是中國人的脊樑。他的筆就像一把鋒利的長劍,劈開了中國大地上空的黑暗。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可以見到一絲絲的光亮。有了光明,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鬥志,有了鬥志,就會戰鬥到最後一滴血。如果說先輩們有的拿槍,有的拿刀,有的拿棍,有的拿棒,與敵人做著殊死的搏鬥,那麼魯迅先生的筆就是他戰鬥的武器。他不打敵人的皮,也不打敵人的肉,只戳敵人的心。雖然魯迅先生離開我們很久了,可是我們怎能把他忘記。那是一種精神呀。那是民族的魂。今年四月份去了魯迅先生的故鄉紹興。看看魯迅先生生活過的地方,走走魯迅先生小時候玩耍的小路。一切都是那麼親切,好像魯迅先生一直都在我們身邊,不曾離開過。
-
9 # 化外萬民胡少峰
為什麼懷念魯迅先生?是因為民族精神堪憂,墮落還不自知。
遍地都是阿Q,道德淪喪,人心不古。
文化界沒人發聲,沒人站出來仗義執言。
知識分子沒有擔當,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多數成了資本家的幫閒。
沒有理想,沒有追求。偏安一隅,醉生夢死。封建糟粕重新紮根,洋垃圾無聲滲入,奪去應有的貞操。
有魯迅的年代,哲人會給我們值夜班,能醍醐灌頂,耳提面命。魯迅去世了,哲人沒有了,誰來喚醒渾渾噩噩的民眾?
-
10 # 趙感恩妮
因為我們的童年都是他的文章伴隨著我們成長的,是那個時候的記憶,我們現在每每回憶起童年,就回憶了魯迅的百草園,社戲,孔乙己,祥林嫂等等,閏土
-
11 # 餅子啃書
懷念不代表接受!我們可以懷念他,但當今社會是不會容忍他!其中什麼邏輯,大家可以各自思考屬於自己的答案!
如今很多過去的人都已經變成一種符號化角色!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符號!或者是一個牌位!而從來不需要他們的靈魂!
只要分清這個,答案也許就有了!
-
12 # 賦詩遊天下
魯迅先生自從醫為治療吸食鴉片的病夫,轉為從文治療精神疾患,喚起那個積貧積弱的麻木的人們之覺醒,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具有高尚的品格和情操,值得人們懷念。
-
13 # 憶江南10179227
曾經被浮華遮住了雙眼,把一個虛胖的大頭娃娃誤認為世界巨人!
如今,醒悟後,發現先生字字珠璣,字字誅心!
四個大字“仁義道德”的縫隙裡,隱藏的都是“吃人”!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和血!
-
14 # 手機使用者52761414156
在黑暗的時代,魯迅先生敢於站起來大聲痛斥黑暗面,鞭斥黑暗腐爛的東西,宣傳民族的正能量,這是人民懷念他的原因。
-
15 # 青青子衿她大姐
現在懷念魯迅,是因為仰慕他的人格魅力和傳世的佳作。一、魯迅先生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鋒戰士。他關注的是當時中國社會的走向和廣大民眾的精神追求。這從他棄醫從文的選擇可以看出。先生稱得起"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二、魯迅先生在權勢和金錢方面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他關注點是當時社會底層人物的命運。雖然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寄以了無限的同情。他指出了社會的敝端,完成了文人的使命。如何改變,指出方向,那是政治家的事了。三、魯迅先生留下的文學鉅著,特別是雜文,自他之後,無人與之比肩。
-
16 # 重點241
魯迅在世時罵的是積貧極弱的舊中國,罵的是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如果魯迅在天之靈能看到今天的太平盛世、華夏復興也會唱讚歌的。貧富有先後,路途多不平…,一個人如果為個人私利而“罵”,那是“噴子”,如果為民眾、民族而“罵”,那是“疾呼”,那是“警世”,那是偉人。
-
17 # 運交華蓋312
魯迅先生,吳冠中先生解讀最到位,一百個齊白石也頂不過一個魯迅!沒有魯迅,中華民族脊樑會矮很多!魯迅先生,挺起了民族的脊樑!
-
18 # 文物樑子
他是最敢與統治者進行鬥爭的人,立場鮮明,從心希望國家走向文明富強,對圍在權利層外圍的偽君子深惡痛絕,痛打落水狗。民國的胡適,新中國的郭沫若都是他巨筆下的敗將。他與共產黨領導人瞿秋白為知音之交。
-
19 # 使用者春風夏雨秋霜冬雪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的思想靈魂。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和血。說明魯迅具有馬列的觀點認識。魯迅越到後期越站與馬列主義的相同立場上英勇博鬥著,晚年他所提倡的大眾文學就說明了這點。所以從魯迅時代一直到今天,大眾立場的對立者一直在拼命反對著魯迅。現在看到的是這些反對者似乎有了時機,於是甚囂塵上。告慰魯迅先生,你鬥爭的火花會在社會上一直燃燒著。
-
20 # 王志良47
在今天的時代,需要魯迅,在任何的時代,都需要魯迅。社會這個“機體”會生病,人性有貪和惡的成份,人永遠是自私的,人還遠遠沒到每個人都是謙謙君子的文明程度。甚至文明程度因為歷史和客觀的原因還會倒退。這樣,社會批評家,文學家等等就有責任來“醫治,拯救”社會。社會不是一個魯迅治得了,救得了的。所幸的是,當今社會,中國不缺魯迅。缺的是懂魯迅,聽魯迅的話的人。
回覆列表
是因為我們崇敬魯的不媚不俗的風骨,那種以文筆作“投槍和匕首”對國人“哀其不幸、憐其不爭”本質的揭露與吶喊,這不正是現如今越來越多無追求無信仰的人們難得一見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