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夜聊齋

    曹操在京劇中為白臉形象,意為奸臣。而在真實歷史中,他的形象也被各種解讀和有意塗抹,像極了廣告詞裡的那句話:“男人有很多面,今天你要秀哪面?”

    在古代千千萬萬的曹操“解讀者”中,最有分量的恐怕是這兩位:西晉時期建立了漢趙的匈奴人劉淵,以及唐太宗李世民。

    劉淵距離曹操生活的時代不遠,所以他對於這位魏武帝充滿了欽佩之情。

    劉淵說:“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

    他把曹操與漢高祖劉邦相提並論,而且認為若為大丈夫,就必須向他們倆學習。

    不過,幾百年以後,隨著曹操形象的一步步“墮落”,其“黑粉”也愈發多了起來,而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最大的一位。

    李世民曾經這樣評價曹操:“朕常以魏武帝多詭詐,深鄙其為人!”(《貞觀政要》)

    對於曹操的人品,李世民是鄙視的。

    而同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李世民對於曹操的個人能力,也並不能充分認可,他說曹操是:

    “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資治通鑑》)

    李世民認為:曹操善於臨危應變,出奇制勝,作為將才,他在智謀方面沒有問題;不過,如果說要做統一天下的合格帝王,其才幹還是不夠格的。

    那麼,李世民為何要這麼說呢?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古代帝王中的佼佼者。雖然從私德方面,他也有很多瑕疵,但他之所以能達到如此境界,還是因為其心中有著成為“一代聖君”的理想和追求,這也讓他在行動上高標準、嚴要求。

    李世民想要效仿的,當然不是隻能夠武力一統天下的英雄,而是道德崇高的,像堯舜這種上古賢王。

    因此,作為“亂世之奸雄”的曹操,當然就入不了李世民的法眼了。所以,他才會評價曹操是“萬乘之才不足”。

    不過,客觀的說,李世民對曹操的評價,有失偏頗的。作為一個生逢亂世的軍閥,曹操不可能跳出他的那個時代,去追求堯舜這些上古先賢們的理想境界。

    在漢末群雄逐鹿、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面前,曹操還是表現出了“一代聖君”應該具備的戰略眼光,說他是“萬乘之才不足”,實在有故意貶低的用意。

    除了傑出的軍事素養以外,曹操的作為一代戰略家的“萬乘之才”,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政治方面

    公元196年,在荀彧等謀士的建議下,曹操做出了影響其一生事業的重大舉動,那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說得難聽點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一舉動,為曹操贏得了巨大的政治主動,為他統一北方鋪平了道路。

    在漢末,各地軍閥多如牛毛,光叫上名來的多達二三十個。這些人雖然互相攻伐,卻往往師出無名。唯有曹操可以奉漢獻帝之名,出征討逆。

    千萬不要小看了這種看起來虛無的“名分”,曹操祭出大漢天子的大旗,往往能夠率先贏得人心,甚至是直接動搖敵人內部的軍心。

    比如官渡之戰前,袁紹的謀士分為了兩派,其中不贊成袁紹的功曹的人,給出的理由就是:

    “今天子在許,民望助順, 不可攻也。”(《資治通鑑》)

    袁紹不從,結果“烏巢之戰”一敗,其勢力便迅速土崩瓦解,其手下名將張郃、高覽更是毫無忠誠可言,直接投降了象徵“官方正統”的曹操。

    而曹操在招降納叛時,往往也是以大漢丞相的身份,表奏天子,封來降者一定官職、爵位。

    這樣一來,即便是這些來降者是漢朝的死忠,也往往樂於接受曹操的封賞。

    比較突出的例子,就是曹操以漢獻帝之名,冊封關羽為漢壽亭侯。

    雖然這個爵位不算高,但“漢壽亭侯”的名號,給了關羽“下臺階”的面子,同時還讓他能欣然笑納。

    因為這種封賞不來自於曹操本人,而是來自名義上仍然存在的大漢朝廷。

    二、經濟方面

    東漢末年,群雄混戰,對於經濟的打擊是毀滅性的。而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糧食生產被嚴重破壞,導致天下無糧。

    曹操曾在自己的《篙裡行》中說:“白骨露於野, 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因為兵災導致的饑荒,最後也同樣嚴重影響了軍事。在史籍裡,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下面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當時各路軍閥缺糧道了什麼程度?

    號稱兵精糧足的袁紹、袁術兄弟,一個讓士兵在樹上採桑椹充飢,另一個則讓士兵下河摸河蚌果腹。

    他們也從來不做長遠打算,為了破解手中無糧的困局,要麼就去其他軍閥手中騙糧、搶糧,要麼就更加橫徵暴斂,盤剝百姓,這也註定了他們最終走向滅亡。

    或許是充分認識到了民間的疾苦,與這些短視的軍閥相比,曹操採取了另外一種截然相反的辦法。

    他實行了屯田制,用建設穩定的糧食生產基地的辦法,既解決了百姓的吃飯問題,又緩解了當時的軍糧危機。

    曹操聽從謀士毛玠、韓浩等人的建議,在收編了幾十萬青州黃巾軍之後,利用這些勞動力,在許昌等地開始屯田。

    曹操的屯田,分為軍屯和民屯兩種。軍屯由暫時不用打仗計程車兵耕作,生產行軍打仗所需糧食。

    民屯則由一般民眾耕作,土地所有權歸官府,而民眾將所得收成繳租後,餘下的可以歸個人所有。如果民眾沒有生產工具,還可以租用官府的耕牛、農具,再繳納相關賦稅即可。

    曹操的屯田制,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也讓此後歷代王朝不同程度的效仿。

    李嘉誠就曾經對此評價道:

    “‘屯田制’使魏國大大提高糧食產量,一年收穫百萬斛,使軍糧不再短缺。令曹操有雄厚的資本作支援,而在軍事上佔優。”

    或許這也是古今一流戰略家們的一種精神共鳴。

  • 2 # 歷史的天空絢麗多彩

    李世民的評價有拔高自己,貶低曹操的意思,但李世民說得確是事實。

    李世民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屢立戰功,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在淺水源之戰先敗後勝,一舉消滅了隴西薛舉,薛仁果的西秦政權。柏壁之戰;劉武周依附突厥,佔據富庶的河東地區,打敗了大唐齊王李元吉,李世民率軍迎戰,消滅了劉武周。

    虎牢關之戰,李世民率軍包圍了洛陽的王世充,竇建德率十萬大軍馳援王世充,李世民抓住竇建德大軍遠來疲憊的時機,僅率三千精銳騎兵,突襲竇建德大軍,活捉竇建德,大敗了十萬援軍。這一戰李世民聲威大震。王世充見大勢已去,投降了李世民。李世民又在洺水之戰打敗了劉黑闥,為大唐建立立下了赫赫軍功。

    李世民雖然功勞很大,畢竟是李淵的次子,按照傳統李淵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李淵百年之後登上皇位的將是李建成不會是李世民,但李世民自然不會甘心,他率功臣集團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親手殺了太子李建成,完成了逆襲,成為了萬乘之尊,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就此開啟。

    曹操也是有名的軍事家,他一生征戰,在諸侯割據的年代挾天子以令諸侯,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生擒了當時的勇將呂布,打敗了最早稱帝的袁術,尤其是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打敗了袁紹,更顯出曹操的卓越軍事能力,之後遠征烏桓,統一了北方。後來在赤壁之戰被孫劉聯軍打敗,自此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沒有完成統一大業。曹操受封魏王,自然不是萬乘之尊了。

    總結:李世民不僅憑自己的能力成為萬乘之尊,貞觀之治更表現出他有萬乘之才;曹操軍事能力雖然也很突出,但沒有最終統一天下,也沒能成為萬乘之尊,就更不能說有萬乘之才了。所以李世民對曹操的評價還是客觀的。

  • 3 # 二陽山人

    李世民各方面都比曹操強,曹操除了官渡之戰僥倖勝利外,大戰敗仗多。官渡之戰是運氣成分多,就是天命向他,但轉而傲慢自大,德不配位自比周公,赤壁大敗,從此關鍵戰役幾乎沒有勝利過,一直到死。挾持獻帝損陰德,恐怖高壓殺人太多,積怨過多,與董卓如出一轍,以扶漢名義行篡漢之實,失人心。徐州大屠殺傷及無辜。自古好殺者天不佑之,好殺者沒有能夠得天下的,這是古今中外不變的理。他怎麼對待漢獻帝的,子孫就怎麼被司馬氏欺負!大節上做錯的人,其他地方再好也沒用。

  • 4 # 一顆牛星劃過

    同樣是打天下,治天下的李世民對曹操的這個評價應該是最樂觀的。

    曹操的敗仗很多,敗袁術敗呂布敗馬超差點敗袁紹等等,但好在曹操前期一直在擴張,這就掩蓋了曹操的敗仗。

    曹操一生都未能統一天下,跟他本身缺點就很有關係。比如說,曹操管不住自己下半身,最嚴重的就是導致最優秀的兒子曹昂戰死

    曹操多次屠城,徐州就屠了兩次,這怎麼能讓民心歸附

    曹操多疑,五子良將在曹操陣營地位一直不如曹氏夏侯氏,也很少獨當一面的機會

    曹操喜怒無常,哪怕對他有大功的許攸說殺就殺。

  • 5 # 復活的馬克斯

    李世民是否說過此話,不得而知。不過,唐朝的人包括李世民和唐玄宗對曹操都是很崇拜的。李世民專門去祭曹操墓並寫了祭文,對曹操稱讚有加,唐玄宗也愛自稱曹操的小名阿瞞。

    評價一個人的成敗,不僅看他的成就,更要會給他這些成就的實際歷史狀況,讓曹操處在春秋戰國時期,他取不得後來的成就,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是時夢造英雄。如果讓李世民處在曹操的東漢末年,李世民可能最多就是個出色的武將。

    漢朝,特別是到東漢,是中華民族定形時期,是中國最關鍵的時期,西漢結束了中國的封建制(秦雖統一中國,但很短暫),國家統一得到認可,農業也得到大的發展(鐵農具、牛耕的推廣,水利灌溉等丿,文化的發展〈獨尊儒術等),特別是到東漢,社會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造紙術的發明,經學的研究(集大成者鄭玄,許慎世界第一郭字典巜說文解字》等),宗教方面,佛教此時傳入,道教也開始形成(道教的前身太平道和五斗米道),而曹操領導的建安文學奠定了中華文化的繁榮,曹操的許多詩歌成為中國文學的千古絕唱,這點,李世民更不能比及。

    東漢末年的人口達到五千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奠定了中國統一的基礎,我們才由此稱為漢人。

    但這種統一,卻被東漢末年的政治腐敗毀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外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加之士族階層對廣大人民的剝削,使東漢皇朝坐在了火山口,加之天災及瘟疫,天下大亂最後形成了三囯。這場天災人禍使東漢末年的人口由五千多萬減少到了不到八百萬。

    曹操就是處於這樣的特殊時期誕生的偉大歷史人物。他人品和性格古直,愛憎分明,包容,揚別人的長處優點,勇敢,明察秋毫,等等。軍事上,他第一個保留並識別到巜孫子兵法》的價值,自己也在軍事實踐中寫了自己的兵法。在實際戰爭中,多謀善斷,以少勝多。在三國時期,對手只要知道是曹操來了,基本上都避戰,劉備佔徐州,第一次曹操設來,劉備很勇敢地戰,第二次曹操親自來,劉備是望旗而逃。馬超也是,願意割地求和。政治上,曹操政治清明,發展經濟,統一北方,唯才是舉,成功的民族政策,等等,任何一個政治家,今天能按曹操的政策治國,也會是一個優秀的領導人。

    李世民有優有缺,但綜合來講,個人總體上無法和曹操比。

  • 6 # 凌煙閣主

    這個評價還是比較恰當的。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曹操作為一個將軍是很出色的,非常優秀的,但是他當統帥還是差了一點。

    這個可不是李世民黑曹操,要把曹操搞臭,永世不得翻身。而是一個比較中肯的評價,沒有吹,也沒有黑。

    前一句肯定了曹操的軍事才能優異,能夠橫掃群雄,定鼎中原。而後一句則指出了曹操的統帥能力不夠,所以每次進攻敵人,都是曹操親自帶兵在前線拼殺,沒有放手。

    這是不是歷史事實呢?

    當然是。曹操手下有張遼、張郃、于禁、樂進、徐晃等五子良將,又有曹仁夏侯惇等曹氏家族的名將,可以說真是雄兵百萬,良將千員。

    可是曹操攻打袁術、攻打劉備、攻打陶謙、對抗袁紹、攻打呂布、攻打烏桓、攻打劉表、攻打馬超等諸多戰役都是自己帶兵。

    他沒有放手給麾下將領,讓將領們獨擋一方,減輕自己的負擔。當然曹操憑藉自己優秀的軍事才能,打了許多打勝仗,消滅了這些敵人。

    這真的是令人不可思議,也也沒什麼奇怪的,曹操手下的將領能打的,都是從地方陣營投降過來的。曹操可能害怕手下將領投敵叛變,所以不敢放手,不敢讓他們單獨帶兵進攻任何割據一方的諸侯。

    由於曹操親臨前線,甘冒矢石,這也讓曹操始終處於一種危險的狀況,就好比《三國演義》中張松所說的,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

    而每一次都是曹操命大,才躲過了一劫,要是曹操稍微出了差錯,那麼那來的天下三分啊。

    這也是曹操未能統一華夏,天下三分的原因。東漢末年,諸侯割據太多了,曹操全要自己帶兵親自去打,浪費了許多時間。讓很多敵人有時間喘息,有時間做大。

    而如果曹操讓手下將領獨當一面,帶兵進攻,自己當統帥,穩坐大後方,指揮全域性。恐怕天下早就是曹家的天下了。

    歷史上許多打江山的君王都是很好的統帥,都能讓手下的將領發揮才能。比如劉邦就讓韓信帶兵平定黃河以北,劉秀讓吳漢平定四川,李淵讓李靖帶兵平定江南等等。

    這些君王不再做將軍,放開手腳。而是當統帥,讓手下有傑出軍事才能的將領發揮水平,很快就平定了天下。

    但是曹操就不這麼做,所以他耗費三十幾年的時間,也沒有一統江山,消滅劉備和孫權。最終也沒能登上皇帝的寶座,只好留下一句“假使天命在孤,孤為周文王”的虛話遺憾終生。

  • 7 # 戰爭那些事

    李世民對曹操是有偏見的,這個評價也是不妥當的。

    咱們先說說,李世民為什麼會對曹操有這樣的評價?

    貞觀十九年,李世民親率大軍征討高句麗,路過曹操墓,前往祭拜,還寫了一篇祭魏太祖文:“昔漢室豆分,群雄嶽立”、“帝以雄武之姿,當艱難之運,棟樑之任,匡正之功,異於往代”,誇了一番之後,又說曹操,“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

    大致意思就是說,曹操在當時亂世之中,從弱小起兵,最終以弱勝強,一統北方,感慨曹操臨危制變,料敵設奇,行軍打仗很有一套。但是對於曹操止步於三國鼎立,沒能進一步統一全國,有些不美。即軍事能力有餘,政治才能不足,才有了“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的評價。

    我認為這個評價,不妥的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曹操白手起家,軍事、政治方面都很出色

    李世民“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的評價,是肯定了曹操作為軍事家的才能,說曹操政治方面不行,難免有貶低曹操,抬高自己的嫌疑。

    曹操打破士族門第觀念,任人唯才,籠絡了大批人才。“挾天子以令諸侯”,藉此號令諸多門閥世家為他效力,同時大力發展北方經濟,鞏固大後方之後,開始劍指天下,可惜赤壁之戰沒打贏,如果沒有被孫劉聯軍大敗,曹操就一統全國了.

    包括晚年的時候,手下心腹都勸曹操廢掉漢帝,讓曹操稱帝,但是曹操拒絕了。因為作為一個政治家,他知道率先稱帝之後,他就不能再打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名義,統領各個門閥士族。比如曹操手下重要謀士荀彧,就是因為曹操打著漢室的旗號,才一直在麾下效力的。所以,曹操很清楚,稱帝之舉,弊大於利。

    這些都證明曹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當得上“萬乘之才”.

    第二個原因:李世民在嘚瑟,曹操雖然很優秀,奈何碰上了李世民

    作為大唐皇帝,當代已經沒人有資格和他相提並論了,因此恰好路過曹操發家之地鄴城,正好曹操墓也在附近,自然前去嘚瑟一番,李世民取得的成就,的確是不愧為千古一帝的:

    經濟方面:輕徭薄賦,勸課農桑,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同時帶頭節提倡儉,商業發展也很興盛

    軍事方面:南征北戰,所有來犯的敵人,都被打得服服帖帖,大有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感覺

    政治方面: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改革三省六部制度

    李世民父子三人也是經過各方勢力角逐之後,脫穎而出,最終打下了大唐江山的,後來被周邊各國和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總之是完敗曹操。所以必須承認,李世民有資格在曹操面前點評一番。

    不過李世民雖然比曹操優秀,但是他說曹操政治方面不行,就有失偏頗了,明顯是在嘚瑟,抬高自己,自己再出色也不能否認別人的優秀啊。

    第三個原因:時代不同,曹操和李世民面臨的情況也不一樣

    曹操赤壁之戰後,損失慘重,回去休養生息了很長時間才恢復元氣。這個時候,曹操年紀已經不小了,還要考慮繼承人的問題。而且劉備佔據巴蜀地理位置優勢,易守難攻,孫權也有長江天險為屏障,短時間內,曹操也是有心無力,不可能實現統一大業。

    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之後,迅速攻佔長安,等待時機,李淵這邊都是兵強馬壯,正值壯年之時,坐看宇文化及、瓦崗山李密、竇建德以及王世充等人爭鬥,最終王世充打敗李密,李淵一方先後消滅了剩下的對手,於公元623年統一全國。

    因此,曹操不僅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還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李世民對於曹操““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的評價是不準確的。

  • 8 # 遊歷往事

    貞觀十九年,李世民曾經對曹操做過評價,說他“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曹操當個名將,甚至統帥是綽綽有餘的,但是讓他當皇帝那是不夠的。

    李世民有什麼資格這樣評價曹操呢?

    李世民說這句話的時候,已經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的年齡了,那個時候的他,已經統一全國,甚至北方的遊牧民族也尊稱他為“天可汗”,唯一不聽話的就是偏居東北一隅的高句麗了。

    和曹操相比,他的功績遠遠高於曹操。所以,他才會說出這句話。

    而曹操的功績為何不如他呢?在李世民看來,主要是曹操的格局不夠。

    縱觀曹操的一生,南征北戰,幾乎全部都是親自上場,當統帥。而李世民在當秦王的時候,也是同樣地親自掛帥,征戰沙場。

    不同的是,李世民稱帝之後,面對內部的叛亂,和北方的威脅,他幾乎不怎麼主動上場了,都是放權給底下的將領,讓他們掛帥去打仗,他自己主要是著眼於整個天下的佈局。

    但是曹操不一樣,他也考慮著佈局天下,但是,他卻把更多的經歷放在了親自操勞上面。

    就像現在的公司,一個集團總裁不想著給集團規劃佈局,而是天天把精力放在一線業務上面,那他的格局又怎麼上升得起來呢?

    在李世民看來,格局不夠,表現出來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懂得放權。曹操看中人才,也懂得吸納人才,但缺點就是不懂得發揮這些人才的最大價值。他自己是個追求完美的人,所以他很容易認為手下人做事永遠都達不到他的標準,只有自己時刻盯著,才能放心。而這其實限制了手下人的發展。

    而且更為致命的一點是,放權給底下人,他們就算犯錯,那問題也不會太大,至少自己還沒上場,還有補救的機會。可是一旦自己犯錯,那帶來的失敗很有可能就是全軍覆沒、滿盤皆輸。

    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已經統一了北方,這個時候,他其實已經可以放權,讓底下的將領掛帥出征,就算戰敗了,自己再上也還來得及。可是他偏偏要自己上,最後敗走華容道,徹底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後來,關羽攻打襄樊的時候,益州和東吳蠢蠢欲動,無奈之下,曹操只能親自坐鎮許昌,讓于禁掛帥,南御關羽。結果很明顯,于禁雖然是一員大將,但是統領大軍出征的經驗不足,再加上個人性格上的缺陷,被關羽水淹七軍,殺了個大敗。

  • 9 # 調侃歷史的幻苦君

    剛開始聽這句話,有點彆扭,曹操雖然沒有做皇帝,但是他各方面的成就很大,也挺有個人魅力,李世民這麼說類似貶他,好像不太對。

    但是仔細一琢磨,從曹操和李世民的生平來看,倒也有一定道理,李世民也有品評的資格。

    曹操的起點不高不低,中不溜,背後有家族的支援,在亂世之中浴血拼殺,歷經艱難,創出了鼎盛的曹魏集團的大好局面,力壓孫權和劉備兩個對頭。不過在軍事上,曹操確實指揮大的戰役表現不太出色。比如赤壁之戰,那可真是已經到了一戰,可定天下的關鍵時刻,你說他這仗打的。後世人們評價說什麼是曹操驕傲了,輕敵了,我看固然有這個因素,但主要還是他軍事素質不過硬,該考慮的沒考慮到,投入這麼大兵力,費盡無數錢糧,只要打,就一定把優勢發揮,一定拿下,曹操難辭其咎。

    另外,看曹操後期和孫權,劉備的對峙局面,曹操的人口和國力完全碾壓對方,但是曹操有點固步自封,束手無策的感覺,也沒什麼大招可出,連對東吳作戰的水軍也沒下大力氣準備。這有軍事強人的風采嗎?

    為什麼說李世民有資格評論曹操呢?李淵能平定天下,大半都是李世民來打贏的。最為經典的一場戰役,當時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洛陽、虎牢關各個擊破王世充軍(鄭軍)、竇建德軍(夏軍)。當時李世民兵圍王世充,竇建德率大軍十萬火速救援,李世民分兵兩路,一路繼續圍困洛陽王世充,自己則親率三千輕騎,星夜馳往虎牢以拒竇建德。李世民的三千精騎當時捉住時機,在夏軍疲憊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向夏軍,夏軍大敗,這場戰役李世民以三千騎兵打敗竇建德10萬大軍,享譽一時。竇建德兵敗後被捉,王世充選擇了投降。李世民以少勝多,一戰滅兩王。

    後來李世民對抗劉黑闥,他前期選擇閉壘不戰,用奇兵斷敵糧道,待其糧盡氣衰,精騎出擊,並決洺水助戰,大敗劉黑闥軍,劉黑闥率殘軍逃入突厥。

    李世民剛登基時,沒辦法抗衡突厥的鐵騎,只能表面服軟。可是用了三年時間,頡利可汗的大軍徹底地被大唐的軍隊擊潰,頡利可汗本人也在逃跑的途中被擒獲。

    李世民的仗也不好打,只要犯錯,也是立刻兵敗人亡的下場。面對強敵,李世民可以親自帶兵衝陣,箭法精準,鼓舞全軍士氣。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把《三國演義》那本書拋開,這麼一對比,是不是覺得李世民可以這樣點評曹操呢?

  • 10 # jipingliang

    曹操,劉備其實都不行。比李世民,比朱元璋不行。就是比孫權也不行。幾乎所有的戰爭都是自已親自統帥上陣。三國演義中兩個俱有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大決戰,而且幾手都是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赤壁之戰”,孫權慧眼識英,拜靑年將領周瑜為三軍統帥。用人不疑,大膽放權。結果,赤壁大戰,以弱勝強,打敗了全國最強大的軍事集團,——曹魏集團。破滅了曹操吞併江南,一統天下的美夢。

    “夷陵之戰”面對劉備號稱七十萬大軍的進攻,又俱慧眼,選拜書生陸遜為帥,用火攻計,又徹底打敗了劉備。

  • 11 # 西瓜境界

    李世民比曹操幸福多了,無論在起跑線實力民心人望對手等大優於曹操。

    史書上對李世民吹噓過度,假得很。

  • 12 # 星空偃

    這句話主要說的是曹操的胸襟不行,當年為了報復殺父之仇,屠滅徐州,後來還有殺楊修,華佗等等一系列殘暴舉措,作為漢末三國一個時代的頭號人物,顯然胸襟氣魄是不夠的,這點李世民比他強的多。

  • 13 # 榮超許

    你行你上啊 當時天下大亂,各方諸侯都是叛朝廷自己當的王。在這種亂世誰會真正相信一個人。老是有些人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

  • 14 # 江山青美

    李世民對曹丞相的評價是妥當的,諸葛丞相的三分天下,曹丞相也是無可耐何啊!不能怪對手太強,只能怪自己能力不足!

  • 15 # 藍天白雲吳子榮

    偉大的戰略家,只要把戰略搞好了,戰術方面讓別人幹就行了,毛主席帶兵嗎,放手讓別人幹,抓大放小,而不像蔣一樣,事事抓,給下邊的人施拌子,

  • 16 # 曾銘瀾

    從統帥的角度,曹操和廉頗等相當,也是帥才了。當然不如同時代的諸葛亮,司馬懿,周瑜。大概和陸遜,姜維相當。但善於政務,也善用人才。主要當時他將領多,帥才少,最多獨當一面的將才。另外,群雄角逐嗎,他也是從小兼併壯大的,到赤壁之戰時,年齡也大了,急於一統天下。李世民時代不一樣,沒有孫劉這種得到地方士族和人才支援,政務落實可以得人心,各階層人心就穩定,對曹操戰勝後有不確定的因素,反抗就易同仇敵愾。我二十多歲前看不少歷史,歷史小說理解的。其實李世民軍事謀略,指揮才能也就司馬懿,周瑜水平,他是領導力(包括政略),管理(政務能力)能力強,也看了南北朝,隋朝更替,吸取教訓,自我剋制。多十年,可能遜色不少,驕傲了。秦後的帝王中,還是劉秀綜合水平最高,也慎終如始。有些東西不是這麼表面,打天下,戰功的人不少,都想分利益,曹操又倚靠曹氏,夏侯氏起家,曹丕稱帝后,也要利用士族文人壓制宗室,曹家就枝弱了,曹睿時,宗室無能人,忌憚司馬懿又要用他,所以被篡權了。諸葛亮六出祁山為司馬懿創造軍中建立威信的機會。到晉建國時,又是第三代,吸取魏教訓,又分封制了,也司馬家真沒人才,沒幾十年又分裂成東晉十六國了。

  • 17 # 沒有不存在

    看誰說了,李世民說這個話當然沒有誰能反駁,他自己是最會打戰的皇帝,權謀和才幹都是一流,成就是千古一帝,以他的視角看曹操那是居高臨下,審視入微。

    但是客觀來看說“曹操萬乘之才不足”有些誅心。說曹操萬乘之才不足意思無非是曹操不能放手使用手下將領,事事親力親為,所以不能一統中國。雖然這確實是事實:曹操自己東征西討四十年,基本所有大戰都是親自參與,六十多歲高齡還要遠征漢中,手下的四徵將軍中張遼能力最強卻始終沒有統轄方面軍獨當一面的機會。

    對比李唐王朝,開國的時候,李世民能打也沒有包打天下,非宗室的李靖(幕後)羅藝等都曾獨當一面,當皇帝后開疆擴土,李靖段志玄侯君集也都曾獨自領兵建功立業。所以李世民有底氣說曹操萬乘之才不足。

    但是以後人的眼光,實際情況實際分析下來就知道曹操並不是不能選賢任能放手使用將領,實在是因為他所處的特殊時期和地位。大多數時候,他上有名義領導漢獻帝,下有連綿不絕的地方叛亂,內有殺不完的內部反對派,外有實力強大公開對抗的軍閥。他一生所遭受的背叛可以說數不勝數,有的甚至是一叛再叛,但他都只能選擇原諒帽,實在是因為形式比人強。219年,就是他死的前一年,在他的大本營鄴城都發生了以魏諷為首的數千高幹子弟謀反,數千高幹子弟是個什麼概念,除了一些是被糊里糊塗被牽扯進去的,要一個一個追究起來難道他們高官老子能完全脫得了干係?全部殺掉的話朝廷就空了,除了原諒還能怎樣?背叛刺殺政變等在曹操一生中可以說就是日常。也難怪他多疑到所有將軍出征都要先把家屬作為人質安置在鄴城。其實曹操的個人政治能力和軍事能力一樣也是無容置疑的,所以這樣是因為特殊的歷史時期,漢代八百年國祚形成的正統觀念實在是深入人心,加上真假難辨的衣帶詔,曹操大多數時候是不得不以武力壓服輿論,以殺伐代替理論。所以他對軍隊和武力的依賴實在是太大了,容不得一絲閃失。除了宗室外不能放手使用其他將領也是情非得已。

    舉個例子,于禁,宗室以外將領地位最高,唯一的假節鉞之人,為了維護軍法不惜殺掉自己的故友,是曹操樹立的軍中偶像,也是曹操30年交情的心腹。獨自領軍結果說投降就投降了!!他一個人沒多大關係,但是幾萬軍隊轉眼間就成了關羽的。

    而李唐當年並不存在這種情況,當時是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李淵稱帝沒有多少輿論和理論上的反對者。李世民即位雖然是發動玄武門之變,但他已經是李淵唯一的嫡子了(哥哥弟弟都殺了),所以李淵也只能送他一頂原諒帽,再加上能力強,所以也不怕反叛(晚年也怕了)。

    所以李世民的評價在他的角度是客觀的,但並非魏武能力問題,實在是現實條件,腦洞大一點,如果李世民在曹操的位置可能也是一樣萬乘之才不足了吧。

  • 18 # 小寶排行

    當然不妥當,李世民和曹操所處的時代太不同了。

    曹操時代,改朝換代,篡班奪權的行為還沒有形成規律,也就是曹操所處的時代,從民心,官心,輿論,禮法等等,對“改朝換代”這個流程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

    輿論環境,禮法障礙,官民的定勢思維等,都束縛著曹操。

    而李世民所處的時代,上述這些障礙都已經不成問題,此時改朝換代篡班奪權已經形成了一整套久經考驗的成熟的流程,民和官心中的思維定勢也早就蕩然無存,改朝換代在人們心裡的接受程度也沒那麼難了。

    所以評價曹操和李世民在篡權歷史中的地位,應該是這樣的,前者是摸著石頭過河,最早吃螃蟹的人之一,而後者來到河邊的時候已經有橋了,可以拿走祖傳的菜譜烹飪海鮮大餐了。

  • 19 # 潮田渚最棒了

    我個人認為,曹操沒有李世民厲害,但把曹操這麼說,有點看不起他了,對曹操最好的評價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曹操能在漢末脫穎而出絕不是運氣,萬乘之才?曹操差點統一天下,當然,畢竟還是沒有,他要當一個姜軍反倒屈才,李世民放到漢末也未必能統一,曹操放到隋末肯定也能佔據一席之地甚至橫掃輩分,一統天下,亂世無過於三國,縱向對比不過是調侃,我們今天也無法評定,但這句話本身無疑有問題。

  • 20 # 讓歷史告訴未來

    一般人這麼說曹操,的確顯得狂,但李世民這樣說,是中肯的。以唐朝初年李世民對手那些人物,突厥的大汗,他老爹李淵,十八路反王,個個都堪比曹操,卻都敗在他手下。

    李世民不但是中原之主,還是草原上的天可汗,中亞的統治者。在治國方面,李世民有貞觀之治,內部安定,四夷來朝,是封建社會治理的典範。

    作為一個封建帝王,李世民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

    晚年有點失策,徵高麗失敗,受了箭傷,又亂服印度人的長生藥,以致英年早逝。但是,這些無損於他千古一帝的成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軍訓和教官談戀愛的女學生心裡是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