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禪語茶語

    1.捶丸

    ​捶"即擊打,"丸"即小球。捶丸,即是中國古代以球杖擊球入穴的一種運動專案。前身可能是唐代馬球中的步打球。當時的步打球類似現代的曲棍球,有較強的對抗性。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來的同場對抗性競賽逐漸演變為依次擊球的非對抗性比賽,球門改為球穴,名稱也隨之改稱"捶丸"。

    捶丸的前身是唐代馬球中的步打球。當時的步打球類似現代的曲棍球,有較強的對抗性。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來的同場對抗性競賽逐漸演變為依次擊球的非對抗性比賽,球門改為球穴,名稱也隨之改稱為"步擊"、"捶丸"。

    2.掌旋球​

    掌旋球大約在明代出現,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最初是實心球,到了清代,將球體改為空心,並裝入音板或小球丸,稱之為“膽”,轉動時與球體相撞,發出一種鈴鈴的清脆細響。“膽”有陰、陽之分,陽膽聲清,陰膽音濁,這樣可根據音調的高低清濁,分為雌球和雄球,這就合了中國古代陰陽互補的道理。

      轉動掌旋球有各種方法,一般有順轉、逆轉、快轉、慢轉、有聲轉、無聲轉、左手轉、右手轉。技巧熟練的人,一隻手掌可轉三顆到四顆。如果是四顆,則是三顆在下面,一顆疊在上面,下面的三顆一轉動,上面的一顆也就轉動起來了。如果是三顆,轉動時能使球不接觸球,三顆球在掌上迴圈追逐。要它發聲,就能使幾顆球一起咯啷啷地響成一片。要它不響,就只有球動而沒有聲音。坐、站、走均可練。

    3.投壺​

    據《禮記·投壺》記載,以盛酒的壺口作標的,在一定的距離間投矢,以投入多少計籌決勝負,負者罰酒。常在宴會上玩,以助酒興。王建的《宮詞》之七十七寫道:“分朋閒坐賭櫻桃,收卻投壺玉腕勞。”宮女們分成兩群賭櫻桃玩,玩投壺這種遊戲玩得手腕痠疼。據《舊唐書》卷16《穆宗紀》記載,給事中丁公著說:“前代名士,良辰宴聚,或清談賦詩投壺雅歌,以杯酌獻酬,不至於亂。”在酒席宴上,士大夫們飲酒、賦詩,還玩投壺這種遊戲。

    4.簸錢 ​ 

      又稱打錢、擲錢、攤錢。參與者先持錢在手中顛簸,然後擲在臺階或地上,依次攤平,以錢正反面的多寡決定勝負。王建的《宮詞》之九十五寫道:春來睡困不梳頭,懶逐君王苑北遊。暫向玉花階上坐,簸錢贏得兩三籌。據《開元天寶遺事》捲上之“戲擲金錢”條的記載:“內庭嬪妃,每至春時,各于禁中結伴三人至五人,擲金錢為戲,蓋孤悶無所遣也。”王涯的《宮詞》之十四寫道:“百尺仙梯倚閣邊,內人爭下擲金錢。風來競看銅烏轉,遙指朱幹在半天。”司空圖的《遊仙二首》之一寫道:“蛾眉新畫覺嬋娟,鬥走將花阿母邊。仙曲教成慵不理,玉階相簇打金錢。”無名氏的《宮詞》寫道:“花萼樓前春正濃,濛濛柳絮舞晴空。金錢擲罷嬌無力,笑倚欄干屈曲中。”

    5.鬥百草

    鬥百草這種遊戲有一定的博弈性質,但更偏重玩耍娛樂性,輸贏在其次。女子好此戲,參與者比誰的花草種類多、品種新奇,有時是插戴在頭上展示。王建的《宮詞》之八十五寫道:水中芹葉土中花,拾得還將避眾家。總待別人般數盡,袖中拈出鬱金芽。鬱金是一種香草。這個宮女把拾到的花草偷偷藏起來,出其不意拿出來,這樣別人就全都不是對手了,所謂出奇制勝。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卷下記載:“長安士(仕)女,春時鬥花,戴插以奇花多者為勝,皆用千金市名花植於庭苑中,以備春時之鬥也。”花大價錢買花種植,為了比鬥。據唐·馮贄《雲仙雜記》卷9《靈運須》引《國史纂異》的記載,唐中宗的女兒安樂公主為了鬥百草,忽發奇想,命人到南海的祗洹寺剪掉維摩詰塑像的鬍鬚,因為傳說那是謝靈運的美髯。宋人黃朝英的《緗素雜記·端午》詩寫道:“因笑唐家公主呆,預令馳驛剪祗洹。”鬥花鬥草是有賭注的。劉禹錫的《白舍人曹長寄新詩,有遊宴之盛,因以戲酬》寫道:“若共吳王鬥百草,不如應是欠西施。”把西施當賭注,真是奇思妙想。宮詞叢鈔》第十八寫道:“美人背看內園中,猶自風流著褪紅。為賭金錢爭百草,急行遺卻玉瓏璁。”

    此外,還有盪鞦韆、猜字迷、投壺、放風箏、麻將、牌九、擲色子、鬥蛐蛐、鬥雞、看戲、觀彩燈、雜耍、聽曲、琴棋書畫、小說、馬戲、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評書、馬球、摔跤、射箭、賭博、射獵、旅遊……

  • 2 # 瘋人院裡瘋言瘋語

    在唐朝就出現了一種叫做“捶丸”的體育活動,酷似Golf運動。顧名思義,捶者擊也,丸者球也,幷且是擊球入洞。

    宋元之際,“捶丸”活動流行於中國北方民間,宋代的一張捶丸圖可為佐證。

    中國古代足球稱為“蹴鞠”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詞最早記載在《史記匪漲亓寫 》裡,漢代劉向《別錄》和唐人顏師曾為《漢書 .枚乘傳》均有記載。

    到了唐宋時期,“蹴鞠”活動已十分盛行 ,成為宮廷之中的高雅活動。1958年7月,國際足聯現任主席阿維蘭熱博士來中國時曾表示:足球起源於中國。

    還有投壺遊戲,它是古代士大夫宴飲時做的一種投擲遊戲,是一種種從容安詳、講究禮節的活動,在戰國時得到相當發展。

    擊鼓傳花:擊鼓傳花,也稱傳綵球。漢族民間遊戲,流行於中國各地。數人、十數人或數十人圍成一個圓圈席地而坐,另外一個人背對著人圈以槌擊鼓。鼓響時,開始傳花,花由一個人的手裡傳。

    另有一種類似擊鼓傳花的助興遊戲,叫做流觴。人們在岸邊依次席地而坐,在水上游放置一隻酒杯,任其飄流曲轉而下,酒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要飲酒作詩。

    還有元宵節。它又稱“燈節”、“上元節”、“元夜”、“元夕”等。其他傳統節日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而元宵節則是一個全民同慶的歡樂節日,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狂歡節”。所以有鬧元宵一說,不鬧就不能稱其為元宵節。

    夜幕來臨,無論城市鄉村,南方北方,街上院內,到處張燈結綵猶如白晝。人們扶老攜幼,湧向街頭,觀彩燈,猜燈謎,放煙火,聽音樂,看雜耍,熱鬧非凡。

    有一首《上元詩》真實地描繪出了舊時北京的元宵之夜:“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真是昇平良夜景,萬家樓閣月明中。” 還有啊,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好多呢。而且古代還有各種廟會,經常去逛廟會之類的。

    還有民間玩雜技的,什麼胸口碎大石、變魔術、丟碟子、丟碗之類的。

  • 3 # 雲說經濟

    古代也和現代一樣,也有很多娛樂專案。比如大家聽過的蹴鞠、盪鞦韆、猜字迷、投壺、放風箏、麻將、牌九、擲色子、鬥蛐蛐、鬥雞、看戲、觀彩燈、雜耍、聽曲、琴棋書畫等等。

    這裡介紹幾個有意思的娛樂專案。比方說射覆,據《漢書·東方朔傳》記載,射覆是用巾盂等物覆蓋東西讓人猜。而《紅樓夢》第62回提到的以詩文進行射覆與此完全不同,覆者先用詩文、成語、典故等隱寓某一事物,射者猜度,用也隱寓該事物的另一詩文、成語、典故等揭出謎底。得飽讀詩書的人才能玩。

    然後就是簸錢。又稱打錢、擲錢、攤錢。參與者先持錢在手中顛簸,然後擲在臺階或地上,依次攤平,以錢正反面的多寡決定勝負。王建的《宮詞》之九十五寫道:春來睡困不梳頭,懶逐君王苑北遊。暫向玉花階上坐,簸錢贏得兩三籌。

    大家應該也聽過鬥百草這種遊戲。雖有一定的博弈性質,但更偏重玩耍娛樂性,輸贏在其次。女子好此戲,參與者比誰的花草種類多、品種新奇,有時是插戴在頭上展示。王建的《宮詞》之八十五寫道:水中芹葉土中花,拾得還將避眾家。總待別人般數盡,袖中拈出鬱金芽。

    然後男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鬥雞了,現代大家也很喜歡這個娛樂專案。《全唐詩》提到“鬥雞”一詞有50餘處,其中把“鬥雞”與“走狗”或“走馬”連用或對應的就有近10處,後代總是和不務正業聯絡在一起。《神雞童謠》寫道: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

    對於文人們來說,曲水流觴就是必備了。“曲水流觴”是宴飲聚會時的一種遊戲,可以視為一種酒令,輸贏其實無所謂。眾人坐於環曲的水邊,把盛著酒的酒杯置於流水之上,任其順流漂下,停在誰面前,誰就要將杯中酒一飲而下,並賦詩一首。這遊戲也常被作為上巳節的習俗。

  • 4 # 愛籃球沒理由

    中國古代的娛樂活動可以說遠遠不如近現代豐富,亦可說不僅僅是娛樂。 在社會生產力並不發達並且設定宵禁(個別朝代沒有)的古代社會,古代人的娛樂活動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

    ​知識分子或權貴上層人士,在自己的學習中發展興趣愛好以為娛樂,這也是古人所謂“琴棋書畫詩酒茶”的精神享受,藉助對這些東西的研習充實單調的生活,詩意般的棲居;而另一類則是純娛樂性的大眾口味,勾欄、瓦舍就是古代人“俱樂部”,其中包括有多種娛樂節目,尤其是在是市民生活富裕的宋時代,由於宋太祖的喜愛連賭博也成為文人雅士的一項技藝,女詞人李清照就是刺刀大家。宋代人日常可以欣賞到的節目就包括了棋、地鼓、小唱、百舌、撮弄、唱賺、覆射、雜劇、諸宮調,影戲等等。

  • 5 # 正兒八經的王大

    1.拋球。在古希臘荷馬史詩《ODYSSEY》裡,有關於拋球遊戲的描寫。中國唐代也有拋球遊戲,主要為少女們所喜愛。這種遊戲用的是製作得色彩鮮豔,極其精緻的繡球,唐代詩人劉禹錫形容它是“五彩繡團圓”。這種拋接球的遊戲可能有些過於文雅,而逐漸演化為宴飲時的助興娛樂,但對平時缺少運動的婦女,尤其是深宮中的宮女們來說,仍不失為一項鍛鍊身體、消煩解愁的活動。唐代詩人李白(公元701-—762年)在他的詩歌中也提到過宮女們玩拋球時跑來跑去,身上的珠珮碰撞有聲的情景:“素女鳴珠珮,天人弄綵毬”(《宮中行樂詞八首》)。拋球也為宋人所欣賞,南宋孝宗就曾在乾道五年十一月,與皇太子在觀看百戲之前,先觀賞了拋球和鞦韆(《乾淳起居注》)。2.水球。​中國古代也有一種被稱為水球的娛樂活動,不過這種活動與今天水中健兒們在游泳池裡兩隊爭鬥的現代水球運動全然不同,是一種向水面擲氣球,比賽誰擲得遠的一種遊戲。宋徽宗趙佶(公元1101—1125年)有一首詩對宮女們玩這種水球的場景有十分形象的描述,“苑西廊畔碧溝長,修竹森森綠影涼,戲擲水球爭遠近,流星一點耀波光”(《宋詩紀事》卷一)。宮女們在宮廷花園長廊附近的一泓清流旁,向水中擲球為戲,看來與人們在河邊湖畔常用石片打水漂有些相似,不同的是用球代替了石片。3.雙陸。​據說由握槊演化而來。又稱“打馬”,因為雙陸的棋子稱“馬”。博局如棋盤,左右各有六行道,“馬”作椎形,黑白子各十五枚,兩人相博,擲骰子得彩行馬。白馬從右到左,黑馬反之。還是王建那首《宮詞》,看後兩句:“各把沉香雙陸子,局中鬥壘阿誰高。”雙陸的“馬”是用沉香木製成的,很講究。“鬥壘”即是形容鬥雙陸時打馬過關,“馬”堆成壘。據《舊唐書》卷51《后妃傳》記載,中宗的韋皇后跟武三思在宮中打雙陸,中宗在旁邊點籌碼。據《新唐書》卷115《狄仁傑傳》記載,武則天讓狄仁傑與她的男寵張昌宗玩雙陸,以武則天賜給張昌宗的由南海郡進獻的珍貴裘服作賭注,狄仁傑獲勝後,拿起裘服就走,隨後將此件裘皮大衣扔給他的僕人。4.六博。​兩人相博,每人六枚棋子,故稱六博。其勝負的關鍵在於擲採,偶然性很強,雙方按照各自擲出的齒採走棋。李益的《雜曲歌辭·漢宮少年行》寫道:“分曹六博快一擲,迎歡先意笑語喧。”“分曹”就是“分撥”。玩六博的時候笑語喧譁,很熱鬧。​

  • 6 # 快語西蒙

    要知道古代人也喜歡打麻將,哦,不過在那時候不叫麻將,叫馬吊。

    明代天啟年間,本來作為遊戲的附屬品籌碼,經過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新的戲娛用具,即馬吊牌。 馬吊牌是一種紙製的牌,全副牌有40張,分為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4種花色。​其中,萬貫、索子兩色是從一至九各一張;十萬貫是從20萬貫到90萬貫,乃至百萬貫、千萬貫、萬萬貫各一張;文錢是從一至九,乃至半文(又叫枝花)、沒文(又叫空湯)各一張。十萬貫、萬貫的牌面上畫有《水滸》好漢的人像,萬萬貫自然派給了宋江,意即非大盜不能大富。

    古代,麻將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現在的麻將是用賽璐珞(硝化纖維塑膠 )做成。​

    在明代,士大夫整日整夜沉溺於打馬吊,把正事都荒廢了。明亡之後,清人吳偉業著有《綏冠紀略》,認為明朝亡於馬吊。當然,這樣下結論今日看來是有失偏頗的。

    胡適指出,從前的革新家說中國有三害:鴉片、八股和小腳,其實中國還有第四害,這就是麻將。據估計,當時全國每天至少有100萬張麻將桌,若以每桌只打8圈,每圈半小時計,就要消耗400萬個小時,相當於損失了16.7萬天的光陰;金錢的輸贏、精力的消磨,都還不算。對此,胡適痛心疾首地感嘆道:“我們走遍世界,可曾看到哪一個長進的民族、文明的國家肯這樣荒時廢業的!”​

    胡適還講過這樣一個海外見聞:他留學異國時,發現麻將已經傳到國外,成為東、西方社會各界頗為時髦的一種遊戲。1927他遊歷各國發現,麻將在西洋已成為“架上的古玩”,很少有人問津。原因何在?胡適分析後下結論:但凡“勤勞奮鬥”的民族是絕不會被“麻將軍”征服的,麻將只能是愛閒愛蕩、不珍惜光陰的民族的“專利品”。

    所以說麻將雖好玩,但不耗費太多光陰在這上面

  • 7 # 看鑑

    2002年,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岱廟雨花道院翻修馬道時,發現了六塊宋代的“土襯石”,上面有十四幅嬰戲石刻,其中一幅畫著一位小童,兩腿分開而立,右手持球,而左手所拿的球杖,形似月牙,完整看起來,這不是Golf運動嗎?為何印象里歐洲貴族運動Golf,會出現在宋代的石刻畫上呢?難道宋朝也有Golf?

  • 8 # 任留初

    一.棋牌博彩:雙陸(握槊、長行)、圍棋、樗蒲、葉子戲等;

    1,雙陸:古代博戲用具。是一種棋盤遊戲,棋子的移動以擲骰子的點數決定,首位把所有棋子移離棋盤的玩者可獲得勝利。

    2.樗蒲:樗蒲出現於漢末盛行於古代的一種棋類遊戲,從外國傳入。博戲中用於擲採的投子最初是用樗木製成,故稱樗蒲。又由於這種木製擲具系五枚一組,所以又叫五木之戲,或簡稱五木。3.葉子戲:葉子戲是一種遊戲紙牌,類似於升官圖,兼用骰子擲玩,最早出現於唐代。

    二.百家雜戲:走索、透劍門戲、相撲(角抵)、俗講(說話)、傀儡戲等;

    1.走索走索也就是繩技,跟現代高空走鋼絲有些類似。太平廣記裡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皇帝需要新奇的娛樂方式,因此各州縣四處尋訪,這時有囚犯說自己會表演繩技,而且不是跟普通的繩技那樣在綁在兩條高杆之間的水平的繩子上表演,只需要給自己一條繩子,他把繩子拋向空中,就可以在繩子上表演,大家都覺得很奇特,於是給了他一段長繩,然後看他如何表演。只見他把繩子往上拋去,然後自己縱身跳到繩子上,越爬越高,越爬越高。然後丟下繩子,自己飛走了。這種越獄方式真是令人歎為觀止。2.透劍門戲一種雜技,乘馬或赤膊穿過劍制的門。這種雜技本來是唐代的軍中之戲,把刀劍編列成門的形狀,讓武士騎馬穿過,技藝高超的武士可以在劍門中來回往返而不被刀劍所傷。 3.相撲秦漢時期叫角坻,在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現在流行於日本4.俗講(說話)最早的俗講出現在寺廟講經中,一般是用說唱的形式來給百姓傳播一些粗淺的經文和變文。俗講在唐代曾經盛行一時,《舊唐書》中記載,中宗時有個僧人叫慧範,他最擅長俗講,等他開講的時候,“京師喧喧,道路藉藉”,中宗甚至把他請到宮裡專門為自己和後宮嬪妃們俗講。到後來俗講開始不限於佛經故事,《因話錄》中記載有僧名文淑者,他的俗講“假託經論所言,無非淫穢鄙褻之事”,甚至曾經吸引到唐穆宗前去觀看。不過身為當紅明星的文淑後來下場有點慘:《冊府元龜》中記載,他因為傳播奸穢而被“杖一百,勒返俗,配流天德軍”,正所謂成也是嘴,敗也是嘴。5.傀儡戲

    根據出土文物與歷史資料顯示,傀儡戲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具有表演功能的劇種。

    傀儡戲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梁劉昭注《後漢書.五行志》引東漢應邵《風俗通》:“‘時京師賓婚嘉會,皆作魁櫑,酒酣之後,續以輓歌’魁櫑,喪家之樂也。輓歌,執用紼相偶和之者。”此為傀儡戲原始社會功能。此外,《舊唐書?音樂志》及杜佑《通典》,均認為傀儡戲起於喪家樂,迄漢末始用之於嘉會,然在喪禮中扮演驅除邪煞的重要功能,一直延續至近代,併成為民間傀儡戲的主要功能之一,此種特殊社會功能,使傀儡戲迥異於其它劇種之表演功能,並具神秘宗教色彩。

    傀儡戲在福建地區已有悠久之歷史,其操縱技術與表演形式,均相當成熟;並有閩南、閩西及興化(莆田)三流派。臺灣傀儡戲,系隨福建移民渡海來臺,主要來自泉州、漳州及永定地區。臺灣南部及金門傀儡戲屬泉州系統,而北部地區則屬閩西系統或漳州傀儡之支流。至於傀儡戲最早傳入臺灣之年代,僅能從臺南祀典武廟“武廟禳熒祈安建醮牌記”、臺南天公廟靈官爺聖誕例行演戲之記載加以推測。

    三.體育:蹴鞠、馬球、驢鞠、步打球、拖鉤、鞦韆等;

    1蹴鞠

     "蹴鞠"一詞,最早載於《史記·蘇秦列傳》,蘇秦遊說齊宣王時形容臨苗:"臨苗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即用腳踢,"鞠"系皮製的球,"蹴鞠"就是用腳踢球,它是中國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有直接對抗、間接對抗和白打三種形式。

      蹴鞠流傳了兩千三百多年,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臨淄,唐宋時期最為繁榮,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

    2.馬球始於漢代,風靡於唐,,曹植《名都篇》中就有“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的詩句來描寫當時人打馬球的情形,並風行於唐代。

    3.驢鞠是馬球的弱化版,因為馬球玩起來比較兇殘,快馬賓士間常常會發生斷肢喪命的事故,所以有人就用了比馬更為溫順的驢作為工具進行馬球遊戲,稱為驢鞠。

    4.步打球

    步打球,又稱步打,是一種徒步以杖擊球的傳統球類運動,起源於唐代。類似於今天的曲棍球。步打是從馬球活動演變發展而來的,除了不騎馬之外、跟 馬球運動大體相似。

    四.席間宴樂:藏鉤、射覆、行酒令、樂器(琵琶、羯鼓、箜篌)、舞蹈(霓裳羽衣舞、柘枝舞、胡旋舞、綠腰)、投壺等;

  • 9 # 梅花伊人—梅花易大家

    古代人的娛樂愛好,一點也不比現代人差,甚至比浮燥的現代人更廣泛,更高雅,更有意義。

    如琴棋書畫詩酒茶花,蹴鞠(足球)、馬球等等。

    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養戲班子,在明清的時候,戲曲作為大眾消遣,十分流行,一些有錢的大戶人家為了看戲方便,就在自己院子裡養了一個戲班子,這樣想看戲的時候隨時叫過來就能看了,跟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開啟電視就能看。甚至一些文人覺得養戲班子不夠痛快,要自己動手寫劇本,成為戲班子的導演,或者親自上臺演出,過一把戲癮!

    古人還喜歡看雜技,這一項娛樂也是流傳至今的,比較經典的如:走繩索。跟現在的走鋼絲非常類似,在太平廣記記載著這麼一個故事:

    皇帝需要新奇的娛樂方式,因此各州縣四處尋訪,這時有囚犯說自己會表演繩技,而且不是跟普通的繩技那樣在綁在兩條高杆之間的水平的繩子上表演,只需要給自己一條繩子,他把繩子拋向空中,就可以在繩子上表演,大家都覺得很奇特,於是給了他一段長繩,然後看他如何表演。只見他把繩子往上拋去,然後自己縱身跳到繩子上,越爬越高,越爬越高。然後丟下繩子,自己飛走了。這種越獄方式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古代人的娛樂方式還有非常多,管絃歌舞、口技、摔角、舞蛇、馴獸、玩牌、喝火吞劍、侏儒戲、幻術(魔術)等等

  • 10 # 新言話史

    如琴棋書畫詩酒茶花,蹴鞠(足球)、馬球等等

    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養戲班子,在明清的時候,戲曲作為大眾消遣,十分流行,一些有錢的大戶人家為了看戲方便,就在自己院子裡養了一個戲班子,這樣想看戲的時候隨時叫過來就能看了,跟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開啟電視就能看。甚至一些文人覺得養戲班子不夠痛快,要自己動手寫劇本,成為戲班子的導演,或者親自上臺演出,過一把戲癮!

    古人還喜歡看雜技,這一項娛樂也是流傳至今的,比較經典的如:走繩索。跟現在的走鋼絲非常類似,在太平廣記記載著這麼一個故事:

    皇帝需要新奇的娛樂方式,因此各州縣四處尋訪,這時有囚犯說自己會表演繩技,而且不是跟普通的繩技那樣在綁在兩條高杆之間的水平的繩子上表演,只需要給自己一條繩子,他把繩子拋向空中,就可以在繩子上表演,大家都覺得很奇特,於是給了他一段長繩,然後看他如何表演。只見他把繩子往上拋去,然後自己縱身跳到繩子上,越爬越高,越爬越高。然後丟下繩子,自己飛走了。這種越獄方式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古代人的娛樂方式還有非常多,管絃歌舞、口技、摔角、舞蛇、馴獸、玩牌、喝火吞劍、侏儒戲、幻術(魔術)等等

  • 11 # 本昌談歷史

    一,古人的娛樂愛好是豐富多彩的。

    說到古代人有什麼娛樂,不禁想到巜史記》中對戰國時期的齊國都城有關娛樂活動的記載:“臨淄之中七萬戶。其民無不吹竽丶鼓琵、擊築丶彈琴、鬥雞丶走犬、六博`蹋鞠者”。由此看出,早在戰國時代,從宮庭到民間娛樂愛好己豐富多彩了。

    二,古人的娛樂愛好也是因人而異的

    文人墨客聚在一起投壼對詩;習武之士相邀拉弓射箭一比高低;普通百姓,勞作之餘,聚在一起說說聊齋或是下下象棋;富家小姐,深居閨房琴棋書畫消磨時間,農家女子閒暇之餘結伴玩玩"跳方”丶“拾石子”的遊戲;農家男孩聚在一起"打王八”丶玩"轉耳”。

    三,古人娛樂活動節丶時不同

    (1)因節而異。正月十五扮玩藝;清明節放風箏丶踏青丶盪鞦韆;八月十五賞月丶放燈,等等,每個傳統節目都有不同的娛樂內容。

    (2) 因時而異。

    農村到了伏天,農民開始歇伏,晚上請個說書先生,男女老少聚在一起聽的津津有味,那真是一種享受;冬天田裡沒話,村裡戲迷們請個教戲的先生,排練一冬,年初一開臺,直演到初五,莊裡鄉親品味著臺上老少爺們自己演的戲,那真是其樂融融,別有一番感受。

    古人娛樂愛好還有很多,今天先說這些。

  • 12 # 及第君

    古人的娛樂較之今日有很大不同。現在的情況大多與電相關,比如電子遊戲、電腦遊戲、手機遊戲,即便是戶外活動,也有遊樂場設施,照樣離不開電。古人呢,大多與運動有關。比如說投壺、射覆、蹴鞠、馬球、踏青、賽龍舟、盪鞦韆、放風箏、鬥蛐蛐、看社戲、玩圍棋等等。

    這裡詳細解釋一下古代的娛樂活動特點。

    首先,由於生產力限制,普通人勞作時間長,娛樂時間相對就短,而且簡單。比如交通工具條件所限,除了李白等大詩人就不能任性的關注詩和遠方了。進個城,趕個集,看看雜耍看看戲,吃點好吃的,也就是了。宋代經濟條件好,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酒店茶館,勾欄瓦肆都很熱鬧。

    第二,古代大多數時間都是有宵禁的,所以晚上的娛樂活動自然就少的多。只有元宵節放開限制,人們觀燈、猜謎,享受美食,青年人談戀愛,所以很多詩篇留下了元宵節的記載,例如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這也是古代元宵節稱為最大節日的原因。

    第三,貴族、文人之間的娛樂專案較多。他們因為有閒又有錢,或相約郊遊爬山,或吟詩做賦,或品茗賞花。書籍裡常有記載,文人秋天賞菊賞月,冬天賞雪賞梅。即便是喝酒,也講究文化,如紅樓夢裡吃酒多次提到行酒令。再者,很多名人因為娛樂活動而出現人生的變化。高俅就因為會踢球得到了皇帝的欣賞而發跡,初唐四傑的王勃就因為寫鬥雞檄文而被逐出王府。如此不一而足。

    第四,娛樂活動大多與節日有關。比如清明踏青,端午賽龍舟,重陽登山。所以說古代很有儀式感,把節日過得很有特點。儘管我們現代人吃喝不愁,娛樂專案很多,在這一點上,不及古人。

    總而言之,古人有著他們那個時代所擁有的娛樂,這些活動為傳統文化的積累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 13 # 清和如月

    投壺

    投壺是從先秦延續至清末的漢民族傳統禮儀和宴飲遊戲,投壺禮來源於射禮。由於庭院不夠寬闊,不足以張侯置鵠。或者由於賓客眾多,不足以備弓比耦;或者有的賓客的確不會射箭,故而以投壺代替彎弓,以樂嘉賓,以習禮儀。其以禮修身,施教於樂之作用與“射禮”相同,且更簡單易行。

    投壺者須定心安神、平心靜氣,行習日久可增定力。遊戲過程中,行禮謙讓,容體、行走皆以禮約之,以養其威儀。

    《禮記》有《投壺》篇,《左傳》記載晉昭公大宴諸國君主,舉行投壺之戲的事。魏晉投壺之風日盛,唐朝更加盛行。宋代司馬光根據古禮對投壺禮做修訂。他說:“投壺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為國,可以觀人。

  • 14 # 鼻菸客

    一言難盡,但舉之一。我來說說18世紀歐洲地主的娛樂三件套:僕人、懷錶和鼻菸盒。

    在狄德羅的小說《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主人之所以成為主人,這三件東西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果沒有懷錶、僕人和鼻菸盒,雅克的主人會不知所措。這是他生活的三大法寶,使他能夠:品嚐鼻菸、檢視時間、向雅克發號施令”。

  • 15 # 歷史風物誌

    古代人的生活其實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無聊,他們的娛樂方式比我們現在大多人單單一部手機要多的多,下面說古人常玩的的娛樂活動:

    1、投壺

    投壺是參與者輪流將箭桿投擲到酒壺裡面,春秋時代就已經有這項活動了,早期為上層貴族的娛樂活動,到了清朝已經普及到了各個階層。

    2、捶丸

    捶丸類似於現在的Golf球,捶丸是根據唐朝時期的步打球演化而來的,最早的記錄追溯到元朝時期的古籍《丸經》。

    3、蹴鞠

    蹴鞠相傳是黃帝發明的練兵之法,文字記載可追溯至戰國時期,早期到唐朝都主要是練兵用,唐代時期馬球興起,逐漸替代蹴鞠成為練兵之用,蹴鞠也因此更加的偏向娛樂性質,而且唐朝時期,還發明瞭以氣球作為內膽,並設球門進行比賽,這時候的蹴鞠已經非常接近我們現在的足球了。

    4、鬥雞

    鬥雞是中國古代盛行的一種遊戲,早期是在傣族等少數名族之間的娛樂專案,後來鬥雞被大範圍的推廣,成為了全民皆娛的一種遊戲。

    5、走狗

    此處走狗並非褒義詞,這也是一種娛樂專案,應該是一種在中國失傳的棋類,《史記》記載“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蹋鞠者。”,現在的走狗是日本一種棋類遊戲中的一種棋子,類似我們現在象棋中的車馬炮。

    6、打馬球

    馬球是一種騎在馬上,使用球杆打擊球進入球門洞的一種體育類的娛樂,最早叫擊鞠,應該是起源於東漢後期。到唐代被大範圍的推廣。

    7、各種賭博類的遊戲

    像骰子、推牌九、馬吊麻將這類都屬於賭博類的,俗話說小賭怡情大賭傷身,古人娛樂專案侷限性小的情況下,這類遊戲也是一種打發時間消遣的遊戲,但是因為賭博成癮而害己害人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並不適用於大眾參與。

    8、各類棋

    我們熟知的圍棋、象棋,還有我們比較陌生的六博棋、塞戲、彈棋、雙陸,格五等多種的棋類遊戲。

    除了以上介紹的之外古人也經常舉行各類的社交宴會、詩會、酒會,有的活動比我們現在的組織的更加的完美,反而我們現在大部分人的娛樂就是手機電腦,難得再看到有人玩棋類遊戲,除了街邊玩象棋的老大爺們,所以這麼看某些方面我們是不如古代的。

  • 16 # 鴻觀大歷史

    古人雖然沒有網路電視,但是娛樂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

    說起古人的娛樂愛好,如果和現代的相比,他們的娛樂愛好肯定沒有現在這麼多選擇,因為古人大多為生存所困,更談不上生活了,當時沒有網路電視,但是這阻擋不了古人對娛樂愛好的追求。

    而文人的娛樂生活彷彿更豐富多彩一些,從古代的一些詩句中就可以瞭解。

    睡覺: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發呆: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喝酒: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等人下棋: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嘆氣: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面基: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織布: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洗衣服: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逛青樓: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想老婆: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想老公: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想別人老公: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偷東西:聞有狗盜者,晝伏夜潛行。摩弓拭箭鏃,夜射不待明。

    聽小曲: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除此之外,古代女子其實自由度也是很高的,他們也可以跟男子一樣,打馬球,踏青郊,放風箏,盪鞦韆,騎馬射箭。蹴鞠,捶丸,可謂十分豐富多彩了,其中盪鞦韆是古代女子最喜歡的專案,他們也喜歡賞花,遛狗,化妝,買包包(唐朝就有了現代的挎包),但是對於那些底層辛苦的農民來說,他們就只能在農閒的時候喝茶聊聊天了。

  • 17 # 米廬

    以明朝尤其是晚明城市士大夫階層為例吧。因為晚明生活內容趨於享受化、世俗化,普通百姓享樂化多是喝酒、賭博等。(當然,喝酒也是某些皇帝的樂趣,毛奇齡所著《明武宗外紀》,記明武宗一生嗜酒成癖,經常以杯杓自隨,除此之外,他還喜歡鬥雞、打毬、延番師講經。)而士大夫階層多追求清雅、曠達,比如,弈棋、彈琴、品書畫文物等。他們好遊。比如,《吳風錄》裡記蘇州計程車大夫時常畫船遊泛,攜妓登山,尤以虎丘為甚,即使遇到風雨,也無寂寞之日。他們喜歡喝茶,以品茗為雅事,《小窗自紀》裡寫他們“焚香煮茗,從來清課”,為此還出現了許多品茶名家,出版有《茶寮記》《茶董》等茶書。他們愛看戲曲。明代初年,對戲曲是禁止的。到了明中期以後,才開始好轉。一方面,士大夫階層自己開始養一些家樂班子;另一方面,民間的戲曲開始盛行。這主要是由於唐詩、宋詞等古典詩文趨於沒落,逐漸就被小說、戲曲等市民文藝所取代。士人中湧現出了很多戲曲大家如戲曲家湯顯祖。有研究者把他們的娛樂生活歸納為:談諧(說笑話)、聽曲、旅遊、博弈、狎妓、收藏(包括書籍、古董、時玩)、花蟲魚鳥。這裡面既體現了享受化又體現了一種藝術化傾向。比如,張岱寫自己“極好繁華,好精舍,好養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一年四季,文人士大夫的娛樂生活,就如高濂所寫:“春時幽賞:虎跑泉試新茶,西溪樓啖煨筍,八卦田看茶花。夏時幽賞:空亭坐月鳴琴,飛來洞避署。秋時幽賞:西泠橋畔醉紅樹,六和塔夜玩風潮。冬時幽賞:雪夜煨芋談禪,掃雪烹茶玩畫。”自然,這種閒適,顯然跟他們一定的經濟基礎密不可分。

  • 18 # 烤紅薯評劇

    其實古代有點籠統了,因為每個朝代娛樂都不一樣,這裡我只幫你列舉幾個吧。大家都清楚的象棋,蹴鞠,就不說了

    一、曲水流觴

    在每年夏曆的三月上巳日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後,大家就會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這就是所謂的“曲水流觴”。

    據史載,此次遊戲共有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成詩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詩,各罰酒三觥。王羲之將大家的詩集起來,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乘興而書,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

    而這樣形式的遊戲也因此流傳了下來,直到今天。

    二、圍棋

    圍棋現在可以說是全世界都流行的一種娛樂遊戲,既有深厚的文化,也有很強的放鬆功能。而在古代,圍棋可以說是文人士大夫人人都會的,也玩得最多的一種娛樂遊戲。“琴棋書畫”畢竟不是浪得虛名的,相比起琴書畫,圍棋的隨意性更強,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不用準備筆墨,也不用考慮環境心境怎樣。

    三、投壺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宴請賓客時的禮儀之一就是請客人射箭,客人不得推辭,如果成年男子受邀卻不會射箭就會被視為恥辱。後來,有的客人確實不會射箭,就用箭投酒壺代替。久而久之,投壺就代替了射箭,成為宴飲時的一種遊戲,在戰國時得到相當發展,到了唐朝得到了發揚光大。

  • 19 # 桃桃是愛歷史的女孩子

      問題:古人一般有什麼娛樂愛好?

      在古代,沒有手機、電腦,但人們的娛樂方式卻更廣泛有趣。

      一、文人墨客多半喜歡風雅活動,比如茶會、酒會、花會、詩會。

      其中有種叫做“曲水流觴”的雅事,我最為嚮往。

      找幾位詩友,選一處清幽小溪,將酒杯放置上流而下,停在誰面前,誰便飲酒作詩,這遠比那些在酒桌上拼酒狂飲、事後將美酒盡數嘔吐要有意境得多。

      二、古人對煙花之地流連忘返,即便是文人墨客也不例外。

      其中宋詞大家柳永就是煙花之地的常客,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女人對有才學的人是極其崇拜的,即便是煙花之地的女人。

      不像現在的人,只喜歡“財氣”。

      三、狩獵。

      身跨駿馬,手握強弓,一箭射蒼狼、一箭射雄鷹,這其中的痛快,讓我這小女子也是覺得痛快至極。

      四、看戲、聽評書、看雜耍。

      雖說沒有看電視劇有意思,但不費眼睛,而且許多人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喝喝茶、嗑嗑瓜子,比起一個人窩在沙發上,是少了一份冷清。

      五、混跡賭坊。

      從古至今,人們的僥倖心理亙古不變,總認為自己的運氣要比別人好一些,也總是認為自己是有機會翻盤的。

      六、釣魚。

      古代漁具雖沒有現代的漁具發達,但古人的那份閒情雅趣是今天的人比不了的。

      七、刺繡。

      一些女子躲在閨房,帶著對婚姻的憧憬,繡著鴛鴦。

      八、下棋。

      九、蹴鞠。

      十、鬥雞。

  • 20 # 輕吟古風

    古人可比我們幸福的多,成人沒有太大的工作壓力。而孩童也沒有那麼多的課業負擔。有大把的時間可用於休閒和娛樂。在古代不像我們現代人被大量的電子產品所侵蝕,人家玩的大多都是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綠色”遊戲。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古代人平時都在玩些什麼?

    一 宮廷中流行的遊戲:

    皇親國戚有權有勢,玩的遊戲自然也是高大上了,在皇宮中最流行的還是各種球類專案,比如說:踘鞠、擊鞠和捶丸了,比賽經常是人員眾多,場面激烈扣人心絃,這些大型的體育比賽,需要耗費的大量的人力物力,非平民百姓所能承受的,所以只能出現在皇宮裡,為皇親國戚服務的,甚至某些朝代的統治者因為身陷其中而不理朝政,比如說宋徽宗是蹴鞠的愛好者,而唐敬宗是擊鞠的瘋狂粉絲。

    至於皇宮中的太監、宮女和妃嬪,由於級別和體力的原因,只能玩一些輕體力運動用來打發時間,比如說投壺和盪鞦韆,即簡單又好玩。

    二 文人墨客中流行什麼遊戲?

    作為有文化的高階知識分子,自視清高,不屑於與那些驕奢淫逸的官宦富家子弟為伍,三五時常聚到一起,飲酒做詩,舞劍助興,活得好不瀟灑自在,這才有杜甫詩云: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三 民間百姓玩些什麼?

    古代的一般老百姓,因為沒有權勢玩不了皇家的奢侈的遊戲,也胸無點墨追求不了文人士大夫的高雅藝術,但是窮人有窮人的玩法,老百姓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了各種棋類遊戲,這些棋類遊戲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也不需要掌握多少的文化知識就可以很快掌握,因為男女不限,老少皆宜,所以很快就在民間廣為流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是喜劇演員,為何陳佩斯比趙本山所獲評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