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魔獨孤求踹

    豹子頭秦聲勁爆五里河

    花和尚琳梵倒掛金球靴

    行者武壘賽季十八球中超打虎

    青面獸望嵩怒踹牛二

    智多星世琳指點綠茵場

    ……

    球市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英雄聚義,齊聚足協,大旗高揚,替球迷行道。

    還請來義大利玉麒麟李皮。黑旋風克森。

    結果剛一下山,就碰見了敘利亞方臘。

    我解釋的已經很透徹了吧?

  • 2 # 李想話親子

    個人愚見:梁山好漢,比如武松,替哥哥報仇,景陽岡打虎,做了很多快意恩仇的事。這些事都是他自己的事,需要他一個人獨立完成。所以,武松充滿英雄氣。到了梁山,不是大哥,就是兄弟,這時候,做的事,都是為了梁山大計,需要眾兄弟齊心協力,共謀大業,所以,到梁山後,就顯得個人不是很突出,突出的是梁山眾好漢的集體形象。

  • 3 # 我是伍洋

    梁山好漢上梁山前,各為軍隊軍官或為地方豪強,都是人中之鳳,每個人都有一段精彩吸引人的故事。林沖火燒草料場,風雪夜上梁山;武松景陽崗打虎,血濺鴛鴦樓等精彩故事足足佔了《水滸傳》七分之一。還有宋江潯陽摟題反詩,盧俊義被誆上梁山等都是《水滸傳》中最精彩之故事。

    上梁山後,人物眾多,主要多是描寫幾個主要人物。宋江及宋江集團人物李逵、花榮、吳用、戴宗等人成了主角,描寫的著力點在他們身上。另外幾個武功超強的人,如盧俊義、關勝、秦明哥,衝鋒陷陣還是需要他們,下筆肯多點。武松魯智深後面都沒怎麼出場了,當然,他們不是宋江集團的,跟宋江他們不合群。

    至於十二地煞星,很多前面沒怎麼出場,後來徵遼徵方臘便死了。特別是徵方臘,梁山好漢死了59人,很多有名的如秦明、史進、張順、張清都死了。《水滸傳》前八十回合故事詳盡多有高潮,後四十回寫徵遼徵方臘多寫雙方對戰,著筆簡單了了公式化,比前八十回合遜色的多。

  • 4 # 文仰山人

    《水滸傳》是一部講述男人打架的小說,總體來講,在梁山沒有宋江上來為主之前,是非常精彩的:有晁蓋一夥智劫生辰綱,有武松痛殺西門慶,有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有林沖屈辱掙扎……一幕一幕,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為什麼這樣呢?就是因為在沒有上梁山之前,他們分佈在各個地方,過著他們各自不同的生活,他們在艱辛謀生、他們在恩快情仇、他們在行走江湖、他們在動刀弄棒……到這幫人上了梁山,就沒有那麼精彩了,為什麼?是因為有五條繩索把他們捆綁了起來:第一條是“被迫"。也就是逼上梁山,無路可走,再沒有以前自由行走的江湖了;第二條是“忠義”。上得山來,特別是晁蓋死後,宋江成了老大,山寨大廳由“聚義"變成了“忠義”,族幟打出“替天行道”,把忠於朝廷國家,替朝廷(天)行王道(大道、正道)放在首住了,直至後面“順天護國”,更加是向朝廷效忠,為朝廷賣力了,哪裡還有各人的自由行動。第三條是交椅。他們108條好漢,按排位各坐各的交椅,再不能越級,再不能互摸屁股了,兄弟,變成了大小頭領,兄弟之情,變成了各司其職,各遵寨規。第四條是招安。他們後來的主要工作就是怎樣得到朝廷招安,屬於他們的江湖沒有了,有的只剩一個再沒有激進、生氣的梁山,一個不起風波、死氣沉沉的水泊,這也是他們註定的一個人生歸宿!

  • 5 # 夢話春秋

    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故事都很精彩,但所有獨一無二的人聚在一起,大家所有的精彩都會抵消,只留下平庸。

    比如林沖,林教頭的故事,在沒有上山之前多牛逼啊,夜宿山神廟,火燒草糧場,一個人一條槍在江湖中殺出一條生路。可到了梁山呢,必須與眾人合在一起,不再是一個人的江湖,不能再任性為之,無論在外面牛頭再大,到梁山就有煮牛頭的鍋,所有隻能平庸的活著,到了梁山,突然會發現失去人生目標了,不知為誰而拼命,在企業上班也如此,曾經人五人六的,可在企業裡要靠工資活著,必須要受規章制度的約束,所以人只要在一起,就必須接受平庸。林沖,最後連高俅沒有殺成,中風了,一世英雄如此下場。

    宋江也是如此,宋江在江湖人稱急時雨,仗義疏財,混社會的兄弟只要有困難就找宋江,許多人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在江湖中只要提宋江沒有不挑大拇指的,以認識宋江為榮,可到了梁山呢,當了呼風喚雨的老大,吃肉喝酒的生活可以說人生多牛逼啊,可宋江在梁山每天都想的招安,又想回體制內生活,羨慕起早九晚五的公務員,當個小領導,拿個小茶杯,看個小報紙,放著前途的老大,非為了退休有保障的上班而拼命招安,多庸俗。梁山把好漢們生生磨合成油膩的中年男人,看似一臉橫肉,其實心比誰都柔軟。呵呵!

  • 6 # 毓秀閣

    這個問題涉及到《水滸傳》前後兩部分的著重點。以一百零八個好漢匯聚梁山為界,整部小說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寫的是各英雄好漢上梁山的故事,等於是要先介紹聚集梁山泊、符合天命而組成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總共一百單八將的背景和原因,因此前半部分如百條支流彙集於湖泊一般,自然要以寫人為主,把主幹人物如宋江、林沖、武松、魯智深等上梁山的起因交代清楚。既然是寫人物上山的原因,那自然要把過程交代詳細清楚,於是,人物形象(包括他們的性格、武藝和經歷)也就會從每一個個體故事裡凸現出來了。

    但是,後半部分重點放在梁山好漢們的反抗程序與活動,從開始聚義,到多處征戰,再到最後的各奔東西,這部分與前半部分剛好相反,就像湖泊的水沿著各支流又流出溢位一樣。而無論是與童貫、高俅等朝廷勢力交戰,還是對抗田虎、王慶、方臘等外來勢力,梁山各好漢的行動都是處於集體內部進行的,他們的個人優劣表現只能在一次次出陣對敵時或許才能顯露一些,但與前半部分對比,實在是不夠鮮明。

    所以,讀者在閱讀《水滸傳》的時候,會從前半部分發現光彩奪目、性格鮮明的人物,而在後部分,由於人物已融入大集體中,個性特點已略顯淺淡,所以讀者只能更關注後期一系列精彩的對抗過程和情節,而人物身上的淺淡筆墨和悲慘結局,在讀者眼中,也就略顯平庸了。

  • 7 # 每天快報

    這個也很簡單來說,華人,合起夥來是一條蟲,單打獨鬥是一條龍。

    暫且宋江一開始沒坐上第一交椅的時候,看起來和劉備一樣的性格,楷蓄第一交椅就撕下自己的偽裝,謀害前任。有這樣的上樑,下面的能正嗎?暫且被詔安後,宋江的樣子更加不堪,反向操戈,把毒酒賜給自己以前的好兄弟。

    再次,他也是在說,農民起義軍中的最大缺點是,分贓不均,人心不齊,軍紀不整。

    這也是他的前車,吳廣,陳勝之流的後路。

    總之,梁山好漢並不是自主向梁山靠近,而是不得已為之。

  • 8 # 軫念信箱

    楊志是梁山上馬戰、步戰都首屈一指的好漢,曾經與林沖、魯智深、索超和呼延灼等多個高手打成平手。可以說,沒有上梁山前的楊志是一頭真正的青面獸,不僅武功高強,而且也足智多謀。楊志雖一直以來運氣不太好,但楊志從來不服輸,也曾做了許多轟轟烈烈的大事,得到了讀者的認可。上了梁山以後,楊志似乎湮沒在了梁山茫茫人海之中,開會不發表言論,戰爭不怎麼參與,甚至都有點平庸了。為什麼上梁山後,楊志的表現如此讓人不滿意呢?

    一直以來,楊志都有一顆雄心,希望憑藉自己的一腔熱血和滿身本事,博一個封妻廕子,為祖上爭口氣。但是造化弄人,楊志不論怎麼努力,換來的都是失敗,運送花石綱,遇上風浪,未能完成任務。押送生辰綱,本來是盡心盡力,已經拿到了梁中書寫給蔡京的舉薦信,卻還是功虧一簣了。

    多次努力,楊志最終卻連個制使都沒能保住,被迫上了二龍山。上山之前楊志曾經與魯智深有過一次打鬥,兩人四五十合戰平。是魯智深喊了停,楊志才不再和魯智深打鬥準確地說,是魯智深輸了,至少是他先犯規,不按套路出牌停下來不打的。在二龍山,楊志和魯智深一直平起平坐,後來二龍山又來了個避難的武松,他們三人也一樣大事共同商議決定,沒有排個座次。

    上了梁山之後,好漢們排了座次,原本平起平坐的魯智深和武松都排在了楊志的前面,包括和楊志戰平的林沖、呼延灼都排在了楊志之前。楊志應該是挺納悶,論出身,他是三代將門之後,楊家將的後人,難道呼延灼出身就比楊志更尊貴,竟然排名高過楊志那麼多。論武功,楊志也從未輸過啊,憑什麼一個個平手都在楊志前面。

    關於排名,楊志不服,很多讀者恐怕也不服。所以,上梁山後,楊志是鬱悶不已,曾經王倫使勁挽留,自己不肯上梁山,溜達了一圈,人家沒挽留,自己倒跑去入夥了,欣賞自己的頭領王倫也被殺死了。更要命的是,改變自己命運,劫走生辰綱的人都成了梁山重量級人物,不是一把手就是軍師。一個個與自己平起平坐的戰友,和自己武功差不多的人都成了自己的領導,楊志還有什麼信心為梁山建功立業呢?

  • 9 # 隻影燈

    如果提問者是在思考後而提出的這個問題,那麼這是少見的有深度的問題,往小了說是個人與集體,往大了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梁山有108個成員,在未入夥之前,他們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各自有各自的追求,他們不想聽命於別人,只想按照自己的內心而活,也不需對誰負責,自己開心就好。所以你看他們沒入夥之前,個人的經歷都可以寫成幾個章節,而且精彩紛呈。但是入夥之後,他們就成了一個集體,你需要聽命於集體負責人,也需要對自己的承諾負責,所以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完美的被所謂的義氣所綁架,只能幹你能做的事,而不能幹你想做的事。再窄化一點的來說,你只能幹山寨負責人允許你乾的事,而在山寨負責人看來就是:招安。個性鮮明的個體被綁在一個急速墜落的集體上,還能有個性嗎?還能有發揮的空間嗎?

  • 10 # 博仔愛影片

    我們都知道梁山好漢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他們在入梁山之前,可謂在當地赫赫有名,放在當地都算得上一方人物。像武松打虎,醉打蔣門神,威名遠揚;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倒拔垂楊柳,遠近聞名;晁蓋、吳用等幾人智取生辰綱,大快人心;林沖風雪山神廟,報仇雪恨。這些英雄好漢們,每個人做的事,都可謂驚豔決絕。入夥梁山之後,再難見到他們驚豔表現,這是為什麼?

    博仔認為,梁山眾好漢都是武藝高強,精彩絕倫之輩,進去梁山之後明顯受到限制多了,不在像之前那樣為所欲為。一是,進入梁山的好漢眾多,眾好漢齊聚一堂,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重視,再也不是當地赫赫有名的人物了,在此只是為了有一個安身之所。二是,梁山是什麼環境?梁山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沒有陸路上去,全是水,易守難攻,山上有一座大寨。這樣的一種環境下,大家都是兄弟,因為都不在江湖,一身本事,一腔熱血更無發揮之地,何來驚豔決絕?三是,眾好漢雖然入梁山之前表現大放異彩,卻是犯罪行為在逃罪犯,一次“犯錯”付出的代價太大,都是犯罪之身不可能經常出現是州縣之中,所以不能隨意而為。

    綜合分析,可以看出不是梁山好漢入梁山後變平庸了,而是有諸多限制無法發揮自身本事,不了隨心所欲。是否有網友有同感?

  • 11 # 殿忠談三農

    梁山好漢未入夥前,大多是當地的一霸,普通人根本不敢惹,為所欲為,十分風光。而一旦上了梁山,群雄聚集,人人都有著不平凡的故事,再是環境不同,沒有普通人可供好漢欺負,沒有了用武之地。梁山好漢之間,誰也不怕誰,還有山寨紀律的約束,不敢隨便造次,只有下山作戰的時候,才敢放開手腳大幹一場,而對手也並非平庸之輩,稍不留神便會喪命,所以慢慢就謹小慎危,不敢鬧事了。

  • 12 # 鄭非夢妙文

    一部文學作品總得有主角有配角,梁山一百單八將不可能個個都是主角。更不可能個個都那麼出彩,平均著墨眉毛鬍子一把抓是不現實的,只能是重點塑造主要人物,刻畫典型形象,次要人物只能簡略。這就是為什麼一百單八將只有二三十人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剩下的那些人要麼只能記得名字要麼連名字都記不住。《水滸傳》這部作品塑造的重要人物太多了,甚至很難說出究竟誰才是真正的男一號。要說宋江是男一號,但武松的人氣卻更高;要說武松是男一號,魯智深和林沖的精彩故事也不比武松差。所以我感覺《水滸傳》是沒有絕對大男主的文學作品,這一點倒是跟《三國演義》有些類似,甚至比《三國演義》更難劃分。

    也許施耐庵老先生的目的是要塑造那麼一個好漢群體,而不是某一個人,因此他對這精心挑選的二三十個人所用的筆墨就比較平均了。但是全書的容量是有限的,既然要塑造一個群體,因此就不可能一個人的故事貫穿全書。每個主角都要做出犧牲,每個主角都要為其他人讓路。就拿大家最熟悉的武松來說,《水滸傳》全書一共就一百二十回,以武松為絕對主角的就佔去了十回,施耐庵已經對他格外偏愛了,剩餘的一百零七個好漢都沒有享受到他這種優待。

    但《水滸傳》畢竟不是《武松傳》,《水滸傳》講述的是宋江領導的好漢嘯聚梁山替天行道,從反抗朝廷到接受招安直至分崩離析的悲壯故事。這麼宏大的主題如此波瀾壯闊的故事顯然不是武松一個人所能承擔的起的。

    因此在著力塑造了武松十個章節後,他就顯得漸漸落寞了,他需要讓位給其他好漢演繹其他精彩的故事,《水滸傳》就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接著另一個精彩故事層層推進的。甚至每一個精彩故事單拿出來依然是結構完整甚至可以獨立成書的。其他好漢跟武松的情況類似,只能作為某一個部分一個片段一個時期的絕對主角但不能成為全書的絕對主角。他們任何一個人都承擔不了《水滸傳》豐厚的容量。他們需要共同努力來演繹這部史詩鉅著。這些好漢們都曾輝煌過也都曾暗淡乃至沉淪過,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讀者記住了他們。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水滸傳》不像其他長篇鉅著一樣有一個“書膽”,但它塑造的眾多英雄好漢卻一樣非常成功,深入人心。《水滸傳》能成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註定不是偶然的,就憑這部鉅著為讀者奉獻了那麼多栩栩如生、豪情萬丈的草莽英雄就足以在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中“笑傲江湖”!

  • 13 # 夢魚夢雨

    我覺得應該從梁山好漢的本身作為的降低以及讀者(觀眾)閱讀(觀看)主觀感性上降低兩個層次解答! 首先是解釋好漢們在書中的作為降低!

    第一,梁山好漢在未入夥前都是個體自由,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報自己想辦的仇,愛恨分明,是非分明,劇情跌宕起伏。但在入夥後,由於宋江的方向錯誤(投靠朝廷),導致了各位好漢在虛假的桎梏中被束縛,有本事的也不能隨便用!個性不鮮明,淪為平庸也很正常!(就像李逵一樣,替天行道險些被斬!後有被宋江的莫須有的罪名拉開墊背,著實憋屈!)

    如果說好漢們一開始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快意恩仇!入夥後就是助紂為虐是非不分了!在後期觀看者們似乎更願意同情被征討的“方臘”之流!這不就本末倒置了嗎?

    第二個原因,就像很多答友回答您的,梁山好漢入夥前在地方上是佼佼者,但在一堆佼佼者裡面就顯不出各自的本事了!這就淪為平庸!

    再從小說(電視劇)觀看者的主觀感性降低,淪為平庸上分兩點解析!

    第一,觀看者對好漢們的命運報不平!本來都是鐵骨錚錚的漢子(巾幗)!可歌可泣的被逼上梁山,正準備看著他們幹出一番大事,替觀看者出一個口惡氣,哪知道是被投降招安,我想大家都會和林沖一樣氣得嘔血,然後恨不得也打死一匹馬!

    第二,梁山好漢一百零八將,每一位在入夥前都是我們在生活種能夠找到影子的人!我們捫心自問要是生活在那樣的亂世會怎樣做?直接把觀看者也拉入到了劇情中,同他們一起哭一起笑,好漢們替觀看者們出氣,替觀看者們活出一番豪俠的氣概來,但是自從好漢們入夥後,就被宋江和朝廷束縛得畏手畏腳,變得不像以前那幫敢作敢當,愛恨分明,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英雄!

    最憋屈的是朝廷扔了兩個糖,好漢們就得拼了性命!隨著一個有一個的好漢殞命,觀看者們的心情也低落到了極點!(爆米花都準備好了,你們就給我們看看這個?……)

    所以不僅是好漢們本身作為淪為平庸,就連觀看者的主觀感性上也淪為平庸了!

    好了,我的答案完畢,希望你能滿意!

  • 14 # 歷史透鏡

    不是上梁山以後就平庸了,而是文學的寫作手法不同

    108人可以分為幾類:

    一、主要人物,包括武松、宋江、魯智深、吳用、李逵、三阮、林沖、石秀等,這些人基本都有獨立的篇目,這種寫法,金聖嘆稱之為列傳式的寫法,有點像《史記 XX列傳》的感覺

    二、線索人物,主要作用是引出主要人物,比如史進引出魯智深,楊志引出三阮、劉唐、晁蓋,楊林、戴宗引出石秀,薛永引出穆弘、李俊、張橫,徐寧是為了引出呼延灼上山,蕭讓、金大堅假造書信,為了引出江州劫法場這個事件

    三、龍套人物,曹正、王定六、湯隆、焦挺等,都是主要人物隨手收的小兄弟,湊數字的

    你說入夥前精彩紛呈的,主要是第一類人物,施耐庵花大力氣描寫的也就是這類人物,這符合文學創作的基本規律

    至於說上山以後變平庸了?並不是

    一來是因為人多了以後要寫群戲,不能再突出某幾個人了

    二來是因為宋江要招安,下山劫掠、殺人放火的事情就要少幹,你低調點,對招安有利,對梁山形象有好處

  • 15 # 二呆呆

    是一部現實主義的文學鉅著,它描繪了一場農民起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最後從勝利到失敗的全過程。書中那些生龍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機勃勃的鬥爭故事,千百年來廣為流傳。那些女性形象孫二孃、顧大嫂、扈三娘,以至潘金蓮、閻婆惜等都深為人們矚目。書中作者或著力描寫,或串聯故事情節的女性人物達七十多人,其中有作者予以充分肯定的正面形象,如梁山泊女英雄、賢妻良母、被損害被侮辱的女性;有作者絕對否定的反面人物,上到統治階層的婦女,下至“淫婦”、媒婆、社會餘孽;還有一些處於中間狀態的婦女。這裡上至公主、郡主,下到市民婦女、漁婦村姑、煙花妓女,《水滸轉》不僅真實地再現了北宋末年廣泛的社會生活和複雜激烈的階級矛盾,同時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廣闊、深刻、色彩紛呈的宋代婦女生活畫卷。中國封建社會長達兩千多年,封建倫理道德觀念隨著封建歷史的發展而發展。進入封建社會以後,儒家思想與倫理道德觀念緊密結合,“三綱五常”、“三從四德”之類的說教成為桎梏婦女的精神枷鎖,婦女完全喪失了獨立的人格和一切正當的權利。《水滸傳》從民間傳說到成書,經歷了宋、元、明三個朝代。宋代程朱唯心主義理學從南宋中後期開始取得了統治階級官方哲學的地位,作為統治一個時代的思想,滲透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水滸傳》的作者作為那個時代的文人,不可能擺脫這些束縛而超然存在。因此,這些觀念不可能不反映到他的作品之中。一部《水滸轉》僅從婦女形象分析就可以反映出作者基本上落後的乃至複雜的婦女觀,與此同時,儘管封建色彩的落後的成分佔相當地位,但也鮮明地顯示了一些進步,使我們不時感到作者的婦女觀與現實主義創作的撞擊。一 遮掩不住的光輝作者以讚許的目光、熱烈的情感、粗獷有力的筆觸為我們塑造了三位女英雄,堪稱一百零八員好漢中三員傑出的女將,農民起義隊伍中不讓鬚眉的三位女首領。在古代文學畫廊中,作者破天荒地塑造了母夜叉孫二孃、母大蟲顧大嫂、一丈青扈三娘三位綠林女傑的形象。若論打家劫舍、除暴安良、征討敵寇的言行舉止,她們與李逵、魯智深等好漢確無多少差別。她們分明是巾幗女傑,在她們身上我們不僅看到粗豪、勇猛、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更見臨危不亂的膽識、謀劃周全的精細、善於應變的機敏。武松在孟州殺人,逃到張青酒店,孫二孃巧妙地把武松化裝成行者,從而免除了一場災禍。在此謀劃之中,孫二孃表現出感人肺腑的對親人的關切,動人心絃的兄嫂情誼,那超人的膽識,更令人欽佩。顧大嫂的兩個表弟解珍、解寶被豪強毛太公陷害入獄,定成死罪。為劫牢救人,她設法爭取盟友——孫新的哥哥登州兵馬提轄孫立,先佯裝有病,後持刀相逼,軟硬兼施以達到預期目的。一往無前的氣概,令人折服。扈三娘“使兩口日月刀,好生了得”的武藝又給讀者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聚義後,她們衝鋒陷陣,東征西討,屢立戰功。她們又以女性特有的身份,掌管酒店,打探訊息;扮村婦,做智取大名府的內應;裝艄婆,當“爭功奪城”的先鋒。三位女英雄為梁山事業做出了獨特的貢獻。說對三位女英雄的塑造有男性化的傾向,有誣衊之意,我們不能贊同。有人說那個時代“一些比較成功的女性形象往往是妓女”,確有一定道理。處在封建時代的作者對女性的熟悉有很大的侷限性,雖然這三位女性還不是作者理想中的英雄,但這三位“女主角”畢竟擺脫了“大家閨秀”、“小家碧玉”的藩籬,是作者首創的落草聚義的綠林女傑。“為敷衍故事情節的需要而捏造出來的工具”之說,也是站不住腳的。作者大可不必寫這三位女將,而去寫一百零八員鬚眉男子,其實也不會過多地影響全書情節的發展。這三位女將的出現既不能說是對女性的輕蔑,也不是完全落後的婦女觀的產物,但將其視為“具有鮮明的反封建色彩”,亦是不能使人接受的。列寧說,反對中世紀制度,反對封建制度的全部鬥爭,是在“平等”的口號下進行的。作為農民起義軍的成員,男女同上沙場,不可不視為一種平等。我想把它看成民主思想的萌芽,看成在那黑暗時代裡作者現實主義創作所透露的一絲曙光,是不過分的。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在女子深受四條繩索束縛的時代,作者敢於塑造如此強悍的女性形象,而且將她們列於一百零八將之中,無疑表現了作者極大的膽識。《水滸傳》中三位女英雄的出現不僅僅是現實主義創作的產物,也反映了作者婦女觀中進步的一面。在作者對三位女英雄的描寫中,不難看到其婦女觀中的另一面,即有著強烈的封建主義色彩的落後一面。其代表人物毋庸置疑,首推一丈青扈三娘了。扈三娘本是訂親待嫁的大家閨秀,兩軍陣前驍勇非凡,也只落得個聽憑擺佈的結局。先做宋太公義女,又應宋江主張,與王矮虎作配,結為夫妻;到頭來,丈夫身亡沒來得及有任何感情上的表示就隨之而去了。儘管孫二孃的死與扈三孃的死在封建倫理道德上是同出一轍,而孫二孃到底還“尋得屍首燒化,痛哭了一場”。在作者筆下,戰場上的扈三娘與感情生活中的扈三娘判若兩人。扈三娘給我們的第一個印象是十個回合活捉了王矮虎,刀法嫻熟的歐鵬鬥一丈青不下,若不是援兵紛至,宋江亦只待束手被擒。作者在有聲有色的“無條件的、直率的真實”的戰場廝殺場面的描寫中,為我們獻上了一位女將領。雖然扈三娘在一百零八位好漢中位列五十九,也算一個不小的人物了,但她是不幸的。她的不幸不在於滿門抄斬,未婚夫被殺,自身被俘;不在於嫁給了其貌醜陋、貪酒好色的手下敗將;也不在於丈夫戰死,報仇之中隨之而去;其不幸是在這滅頂之災、突起大禍的面前,在人生重大感情變遷之中她木然處之,無動於衷;面對決定終身的不如意的婚姻,她卻唯唯諾諾地“拜謝了”。在這一方面作者把一丈青塑造成一個毫無思想、毫無情感,一個完全屈從於封建倫理的女性。這恐怕便是人們所說英雄人物缺乏血肉、形象蒼白無力的癥結所在。這樣塑造人物不但違背了作者現實主義創作態度的初衷,而且讓人物墮入封建倫理的泥沼。“世界女子過去一大部分的歷史,是被男子征服的歷史。在這時期,道德上風俗上習慣上法律上政治上經濟上一切種種,凡是女子所處的地位,無一不在男子的下層。男子好像天神,是主人。”(李達《女子解放論》1919年10月)《水滸傳》作者的確為我們塑造了三位女英雄,然而作者筆下的女英雄並沒有掙脫“被男子征服的歷史”的藩籬。我們的女英雄地位“無一不在男子的下層。”儘管她們的武藝高強,顯然分別居於她們丈夫以上,但上梁山之後每每出征,她們又都隨夫而行;排座次時,也只列於其夫之下;她們的出路並不因為她們有一番英雄業績而放出異彩,她們走的是一條與那個時代的婦女殊途同歸之路——“夫唱婦隨”、“夫死婦隨”。作者把孫二孃與其夫張青的死排在一個章回(第一百一十八回)中;王矮虎去後,扈三娘僅“略戰一合”,便面門中一銅磚,落馬而死;三女將中唯一未戰死沙場的顧大嫂,也只能隨著孫新——她的天神、她的主人而去。讀到此處,三位女英雄的結局,與以前屢建戰功的表現顯然相互脫節,令人氣悶,令人惋惜。惋惜之餘,不難發現束縛三位女英雄性格發展的繩索便是作者思想的繩索,這就是作者“夫為妻綱”的封建倫理道德觀。二 在一片咬牙切齒憎恨的前後潘金蓮、閻婆惜、潘巧雲、賈氏是《水滸傳》中的四位“淫婦”,她們都是與人通姦,被人殺死的。作者有心讓她們落得個遺臭萬年的下場,然而這幾位“淫婦”卻引起了眾多的爭論。對於這幾位女性,作者詳略不同地向讀者介紹了她們的出身,生活環境,坎坷遭遇,人物性格,使我們對她們成為“淫婦”前的真實生活有所瞭解。做人使女的潘金蓮“不肯依從”那個大戶的糾纏,被“倒貼些房奩”白白嫁與了“身不滿五尺,面目生得猙獰,頭腦可笑”的武大;只因閻婆得了一口棺材、十兩銀子的救濟而“無可報答”,用女兒閻婆惜與宋江“做個親眷來往”。她們有分別遇上了“這般三答不回頭,四答和轉身的人”,“只愛學使槍棒,於女色上不十分要緊”的宋押司,“一個月倒有二十來日當牢上宿”、“心思亦不在女人身上”的丈夫,“平昔只顧打熬氣力,不親女色”的員外。這便是潘金蓮們的婚姻——殘酷的報復,廉價的買賣,任意的擺佈,無奈的依從。這便是“淫婦”們的人生旅程的前期生活。書讀至此,引起了人們幾多憤恨,幾多不平,幾多同情。儘管“淫婦”們的生活引起幾代人的爭議,但都以作者的真實描寫為依據,我們看到了現實主義筆法的成功。潘金蓮們生活在中國封建社會得宋代——封建統治階級集歷代腐朽反動的婦女觀之大成的時代。皇權、神權、族權、夫權四條繩索緊緊地套在中國女性的脖子上,婦女的命運已經降到了前所未有的低度。社會不給她們以出路,作者同樣沒有給她們出路。在她們“偷人”、通姦、甚至殺夫之後,得到了“應得”的下場。武松“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取出心肝五臟,供養在靈前”;宋江“去那婆惜嗓子上只一勒,鮮血飛出------那顆頭伶伶仃仃落在枕頭上”;潘巧雲被“一刀從心窩裡直割到小肚子上,取出心肝五臟,掛在松樹上”;賈氏被盧俊義“割腹剜心,凌遲處死,拋棄屍首”。這就是作者為“淫婦”們設計的下場。為了使這種設計顯得合理,作者分別鋪陳了大量的故事情節,在這些故事情節中,作者沒有給四位女性一絲惋惜,一點同情,只是一片咬牙切齒的憎恨。而恰恰是這些故事情節,模糊了四位女性性格扭曲的前因,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也引起相當讀者對四位女性的憎恨。“歷史上亡國敗家的原因,每每歸咎女子。糊糊塗塗地代擔全體的罪惡,已經三千多年了。”(魯迅《我之節烈觀》1918年8月15日)三千多年的憎恨,是那麼習以為常。當然,我們並不是說潘金蓮該殺夫,閻婆惜該訛詐,潘巧雲該墮落,賈氏該通姦。這四位女性的結局是封建時代只追求個性解放、只追求所謂個人幸福的婦女的必然結局。我們不能要求作者有這樣的思想態度,問題的關鍵是,作者在鋪陳這些故事情節時,始終抱著“萬惡淫為首”、“婦女是禍端”的封建觀念,字裡行間滲滿了這樣的女性就是罪惡源泉的說教。而前文關於四位女性身世的交待正是作者“無條件的,直率的真實”,“按生活的本來面目描寫生活”(契可夫《寫給瑪-符-基塞列娃》),使我們得到了那個特定的環境,得到了那個特定環境中的特定人物,從而理出了人物自身性格發展的脈絡。這樣,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就與作者主觀的思想動機產生了強烈的典型的撞擊。前面讀者所闡發的憤恨、不平與同情,並非作者主觀意圖的產物,而是源於作者一絲不苟、客觀如實地敘述。然而,後面“鮮血飛出”和“心肝五臟”的驚人情節,則是作者精心設計的,反映了歷史的普遍的心態。一個創作方法的客觀如實,一個精心設計的驚人情節,產生了作者萬萬意想不到的後果。社會上的潘金蓮成了長久討論不休的話題。文學界也由西門慶、潘金蓮這一市民風情畫卷,啟匯出了《金瓶梅》,又由《金瓶梅》啟匯出了《紅樓夢》。這深遠影響的產生恐怕不能不歸結為現實主義的成功。三 設計完整的女性形象——瓊英瓊英雖是全書後半部才出現的一位女性,卻是作者著墨最集中,敘述最完全,描寫最完備,結局最“完美”的婦女形象,是依作者主觀意圖刻畫的一位典型女性。若說前面所提三位女英雄,作者給予了過多的男性化的描寫,那麼“容貌如花”、“玉體輕盈”、“白伶百俐”、“威風凜凜”的瓊英,方是“紅妝”英雄。作者在“瓊英處女做先鋒”、“張清緣配瓊英”、“張清瓊英雙建功”等幾個章回中著力描繪了這位女將。她的身世,她的成長,她的威武,以至天配良緣,從一而終,以“貞節孝義”之名而歸的一生。作者將其作為完美女性的化身加以塑造,以至到了神化的地步。在她的身上不僅有與三位女英雄相同的領兵作戰、奮力搏殺的特點,更有其自身的個性。可惜這些特點和個性完全是作者主觀意圖的體現,是作者落後的倫理觀念的標籤,絕不是現實主義的“這一個”。她“忠君”,瓊英不幸落入田虎的隊伍,雖身不由己,而心向朝廷;她“孝親”,“素有報仇雪恥之志”,“欲報父仇,雖粉骨碎身,亦所不辭”;她“義氣”,瓊英一接觸宋江起義軍就將自己的身世和盤托出,便跟定了這支已經招安的隊伍;她“貞節”,張清戰死,“瓊英哀慟昏絕”,苦守貞節撫養孤兒成人。作者還巧妙地杜撰了一個故事:“有塊美玉,白賽霜雪,一毫瑕疵兒也沒有。”“一聲霹靂”,“卻怎麼就變成做一個婦人的屍骸!”由此引出仇夫人(瓊英母)被田虎擄去,不從田虎,撞岡而死的過程。雖說此段是瓊英報仇的依據,但更見作者對瓊英母女二人的頌揚之意。便有了以下“天子大嘉瓊英母子貞孝,降敕特贈瓊英母宋氏為介休貞節縣君,著彼處有司,建造坊祠,表揚貞節,春秋享祀。封瓊英為貞孝宜人------”的記載。書中被瓊英石子打翻落馬的段三娘,成為作者偏愛的女英雄的強烈反襯,從另一角度鮮明地表現了作者的婦女觀。寫段三娘出場:“只見人叢裡閃出一個女子來”,“眼大露兇光,眉粗橫殺氣。腰肢坌蠢,全無嫋娜風情;麵皮頑厚------”好一幅潑婦、刁婆相貌。亮相第一戰,便“被王慶就勢扭悴定,只一交,把女子顛翻。”起身後“毫無羞怒之色,倒把王慶贊”,僅此一筆不僅交待了此人的武藝,更刻畫出此人刁頑的性格。段三孃的婚配是“自己看中意了對頭兒”,“雖是段太公,也不敢拗她”,這便更播下了罪惡的種子。對段三孃的死,書中道:“從小不循閨訓,自家擇配,做下迷天大罪”。在作者看來,其大罪構成有二,即不循閨訓與自家擇配。作者在幾個章回中同時集中刻畫了這二位女性,正反兩方面相互陪襯。段三孃的行為顯得那麼齷齪,段三孃的下場令世人不齒;瓊英的形象是那麼完美無瑕,瓊英的言行舉止那麼符合封建禮教的規範,且有一個善養天年的好結局。作者的用心顯而易見。這已經不是在刻畫人物,而是要透過這兩個人物來表現作者的觀念。它分明告訴讀者,一個好女性只有嚴守閨訓,嚴守禮教,即使在動盪不安的封建社會里,也可以名節昭彰天下,受到推崇。作者婦女觀中落後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就是與孫二孃、顧大嫂相比,作者給與瓊英的也是更多的溢美之辭。聯絡起來看,瓊英的品貌出眾,武藝超群,高高居於三位女英雄之上。三位女英雄就這樣在作者有意或無意中也成為瓊英的陪襯人、墊腳人。顯然,這是讀者不願意接受的。這主觀意願與客觀效果的矛盾,恐怕不能不說是作者婦女觀中落後的一面加之“以自己的主觀設想來代替生活本身”而導致的。儘管作者頗下了一番功夫,但瓊英這一形象仍然蒼白無力,缺乏立體感、真實感。關於瓊英的許多描寫,如她的夢中學藝,宿世姻緣,母親的“白石”“屍骸”,以至管家葉清到宋江帳中敘述瓊英的身世,一談即合,都是經不住推敲的。由此可見,在塑造瓊英這個人物時,作者複雜的婦女觀與現實主義撞擊的結果是違背了尊重生活、緣於生活的原則,讓人物完全隱匿在封建倫理道德的陰影之下。作為作者主觀意念投影的瓊英,是以規範的封建倫理雕塑成的模特,是作者婦女觀中落後一面的產物。因此,人物形象不能光彩照人,不能給後世讀者留下什麼印象和影響。四 被損害、被侮辱的婦女形象作者在塑造草莽英雄、綠林好漢的過程中,時而輕輕幾筆,為讀者獻上了一批被損害、被侮辱的婦女形象。那開黑店的張青認為“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不可害”的思想,實則是作者對待生活在封建社會底層的弱女子們的思想態度。林娘子算不得貧弱女子,其夫、其父均為京城教頭,可算是上層社會的貴婦人了。而自她一出場,便是掙扎在苦難深淵中的婦女形象,只因美貌過人,遭來一場橫禍。作者以深沉動人的筆調為我們展現了林娘子短促一生的最後時刻:斥戲、拒奸、勸夫、殉節。在那情長長、恨綿綿的敘述之中,作者盡情歌頌了那忠貞不渝的愛情,歌頌了不向邪惡勢力低頭的反抗精神,對林娘子獻上了無限真切的敬意,給予了真切的同情。金翠蓮是《水滸傳》文始出現的弱女子,被鄭屠夫“強媒硬保”、“虛錢實契”霸佔了身體,“未及三個月”便被趕出,並“追要原典身錢三千貫”。作者首先讓她在隨父賣唱中遇到魯智深,魯智深仗義疏財,拔拳相助,使金翠蓮父女擺脫窘迫之境,有了一條生路。之後,作者又讓她們遇上趙員外,金翠蓮被趙員外“養做外宅,衣食豐足”。作者希望這弱女子有一個好的生活出路,把其同情融入兩次巧遇之中。在眾多被損害、被侮辱的婦女形象中,李師師可謂引人注目的一個。她是上依傍當朝皇帝,即使“公子王孫,富家子弟,誰敢來她家討茶吃”,是名著一時的煙花妓女。作者利用她的特殊身份,在梁山隊伍招安受挫中選擇了這一下情上達的理想人物。作者把李師師放在政治鬥爭中去寫,實際上讓她直接參與了一場嚴肅的政治鬥爭。我們看到李師師既有頭腦又深明大義,她理解梁山好漢的處境,同情並尊重他們;她明辨是非,對蔡京一夥深為不滿。然而李師師不是政治活動家,而是與宋徽宗有著特殊關係的妓女。作者用調侃的筆調寫了李師師對燕青的“嘲惹”,但充分暴露了李師師內心的矛盾和嚮往。正是作者對李師師的生活所做的客觀、真實而深刻的描繪,使讀者體察到李師師的追求和痛苦。作者現實主義筆觸所到之處,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在政治上遠遠超出達官顯宦的妓女,生活上血肉較為豐滿的女人。可以肯定的是,《水滸傳》的作者以不同於歷來封建文人的眼光,以較為別緻的筆調,著力刻畫了這個掙扎在社會最底層的女性形象,以讚許的口吻強調了其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表現出作者對這位下層女子的愛憐。在《水滸傳》女性形象中,被損害、被侮辱的女性佔相當的比例,除林娘子、金翠蓮、李師師外,還有王進的母親,王有金的女兒,宋玉蓮等人物。她們都不是書中的主要人物,有的甚至是次要而次要的人物,是作者為繁衍故事情節而塑造的形象。作者對此著墨不多,有時只是寥寥幾筆,便刻畫了她們各自的生活經歷,以及或賢惠,或剛烈,或柔弱的悲劇性格,給讀者留下了較為鮮明的印象。作者以多種方式表達了對這類婦女的同情,傾注了憐憫的愛。作者都為她們安排了結局,即現實生活中的出路。出路不外乎兩條,一是被封建社會或傳統道德逼得自盡,一是獲得暫時安穩的生活,個別人還獲得“衣食豐足”的富貴。在作者看來,讓自盡的得到褒揚,讓獲得暫時安寧的使人安慰。在今天的讀者看來,這樣的出路是悲慘的,是經不住推敲的。得到褒揚的並沒有脫離封建道德觀中節烈的範疇,人物也沒有擺脫成為封建社會犧牲品的命運;獲得暫時安寧的,即使像金翠蓮那樣嫁給趙員外的,也時時處於監視之中。然而,寫於那個時代的《水滸傳》,確實使我們看到了作者在刻畫這部分婦女形象時,始終懷著真切的同情,字裡行間溢滿了這種同情。同情反映著作者對造成弱女子們不幸的黑暗現實的不滿,這是作者以嚴肅的現實主義筆法在刻畫人物,更是作者複雜的婦女觀中進步一面的具體表現。引起我們深深注意的是,作者讓獲得暫時安穩生活的女性中,包括金翠蓮、張太公的女兒等一類人物。這類女性有的曾被惡霸霸佔過,有的慘遭強人蹂躪,按照封建禮教的邏輯,這類女性已經喪失名節,已經無顏再生,只有一死了事,成為封建道德的殉葬品。然而作者沒有這樣做,不但讓她們繼續生活下去,有的人物,如金翠蓮還對梁山事業發生過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說:“我所指的現實主義甚至可以違背作者的見解而表露出來。”(《致瑪-哈克奈斯》1888年4月初)我們認為,作者在對這類女性注入同情時,在一定程度上思想已經不自覺地脫離了封建道德的陰影,而是按照真實的生活線索,按照生活的邏輯提煉、刻畫人物,這是難能可貴的。同情弱者,同情下層社會中的弱女子,不把她們一律視作庸庸碌碌、刁鑽古怪的下等人,為讀者獻上了個性較為飽滿的苦苦掙扎的下層婦女形象。甚至還以讚許的筆調,描寫與此類女性相近的一類“下等人”,如李小二渾家的機警,何九叔老婆的精明,都可以證明,是作者的現實主義筆法、婦女觀中進步一面相統一所產生的效果。《水滸傳》刻畫了大量的人物形象,作者的寫作意圖十分明顯,即讚揚梁山泊的英雄好漢。《水滸傳》畢竟是男人的世界,是男子生活、奮鬥的舞臺。女性形象不是書中的主要人物,即使是孫二孃、顧大嫂、扈三娘三位女英雄,也不是作者主要刻畫的人物。因此,在女性形象中,凡與梁山泊英雄同路的,作者便予以讚揚;凡與梁山泊英雄同心的,作者便寄予同情;凡與梁山泊英雄為敵的,便絕對沒有好下場。我們可以把這條線索作為解開書中女性形象的註腳。“一個經驗豐富的作家總是自相矛盾的,因為經驗充實,則要求廣大的、有組織力的思想,而這些思想是同集團和階級底狹隘的目的對立的。所以,在每個俄國作家的作品裡,你都可以發現那些超出他們傾向範圍而且在本質上與之相矛盾的過剩題材和多餘思想。”(高爾基:《〈俄國文學史〉序言》)從作者在《水滸傳》描寫婦女形象所表露出的婦女觀中,我們已經特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作者作為封建時代的文人,其婦女觀基本上是屬於那個時代,即封建的、落後的,這一主導思想貫穿在對各類婦女形象的描述之中。作者在對三位女英雄讚頌的同時,依然沒能擺脫封建倫理觀念的束縛,不時地流露出“夫唱婦隨”、“夫死婦隨”的意識。作者在對“淫婦”們無情鞭撻之中,將其提倡的禁慾主義、“女人是禍水”的思想典型化。作者把禁慾,完整地說,是飽口腹之慾,而禁異性之慾,視為英雄好漢的品質,反之便認為是產生罪惡的源泉。作者在對瓊英極力美化之時,更將其婦女觀中封建、落後的一面表現的充分無遺。作者在對林娘子的愛情歌頌之時,亦淡淡地散發出“貞女節婦”的氣味。然而,作者究竟是不同凡響的生活在動盪不安的封建社會的文人,目光所及,遍佈社會的各個角落,對各類女性給予了足夠的注意和比較,得出較為客觀的認識,又構成作者複雜的婦女觀中進步的一面。作者蘸著讚頌之情的筆墨,表現了女英雄們的豪情義氣、鬥爭精神,書寫下她們不凡的業績,為我們樹立了不可多得的女中豪傑形象。在中華大地上,三位女英雄有口皆碑,這難道不是作者的功績所在嗎?普列漢諾夫說:“早期現實主義者是保守的,部分地甚至是反動的思想方式,並沒有妨礙他們很好地研究他們周圍的環境,並創造出在藝術上很有價值的東西來。”(普列漢諾夫:《沒有地址的信-藝術與社會生活》)當《水滸傳》的作者以認真嚴肅的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進行寫作時,當作者以“寫盡”的筆法刻畫婦女形象時,就不可避免地要與自己的複雜的婦女觀相撞擊。撞擊的結果各不相同。或撞擊得融會貫通,人物形象就較為鮮明;或撞擊得脫離了生活基礎,人物形象顯得蒼白無力,缺乏血肉,讀者也難以接受;或撞擊得疑點重重,一時無法解釋,引起歷代讀者關注。隨著生活的發展,時代的前進,引出後世讀者的爭論,使得人物形象大於作者寫作的初衷,使得人物的客觀效應、後世效應遠遠超過作者當時的寫作意圖。因此,對《水滸傳》中眾多的女性形象進行分析,不但能夠使我們深入發現、明確瞭解封建社會的婦女生活,展開廣闊的真實生活的畫卷.

  • 16 # 冉冉呢小閣樓

    梁山好漢未上山前,那是個個恩怨分明,霸氣側漏,個性十足的人物,每個好漢都可獨立成書,上山後,各種管理方法,條條款款,束縛了手腳,就像現在的有些過渡管理的情況,還有一點就是梁山首領宋江,工餘心計極度務虛,幾次錯誤的戰略決策,葬送了好漢們的大好前程,典型的兵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啊!

  • 17 # 某日星冠

    所謂異彩紛呈是相對的,所謂平庸也是相對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跟了宋江,你能讓這些人翻起什麼大浪來?

    大部分好漢上山前,為了自己身也好,為了命運也罷,都做出了一些經天緯地的事情來,要說異常紛呈,也不為過。

    但是,上了梁山後,受限於大環境,大家沒有太多出彩的表現機會,但是打祝家莊、打曾頭市、截高俅等,還是看出來一些人的能力的。

    再後來,招安了,人心散了,大家也就再也沒有當年的鬥志了,最後由於指揮不利,加上朝廷的不作為,使得這些人都命喪黃泉了。

  • 18 # 元影子

    秉性豪爽、好交朋友且各懷絕技、個性強直是梁山好漢的共同點。豪爽待友會讓人失去職業、生活原則,強直的個性加身懷絕技會讓人反感和嫉恨而不自知。這就決定了他們很有可能、和按步就頒、奸人當道的社會大環境、發生各類衝突。而個人的絕技類別、職業及生活環境、衝突誘因等個案特徵不同,就會演義出異樣的精彩故事......但最終都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逼上梁山、落草為寇。

    既已為寇,在替天行道的旗幟下,建立在山上安身立命、了卻餘生、和山寨共存亡的人生觀,就成了唯一選擇。在義字當頭的假說下,絕對服從山寨的大哥領導指揮制、現場的頭領負責制、論功受賞的激勵制等山規也就成了必須......這就給好漢們套上了個人必須服從、服務於山寨集體利益的緊枯咒......個性特徵被強迫性壓制而逐漸消減......個性化的精采故事也就不再上演。

  • 19 # 綠葉小杏

    梁山好漢入夥後之所以顯得“平庸”,我認為首先是因為“聚光燈”的焦點不同。好漢們在入夥前都有作者為其精心構思的大段的精彩表演,讀者能看到一棵棵神采各異 ,風姿獨特的“大樹”,而好漢們去梁山入夥後,大家看到的是“一片森林”,群星薈萃,千軍萬馬共同衝鋒陷陣,每個人缺乏單獨“表演”的機會,所以會顯得“”平庸”。

    另外,有些好漢在入夥前看似“鶴立雞群”,武功蓋世絕倫,其實是因為對手太弱,特別是一些二流好漢如李逵 ,好像很厲害,其實殺的都是碌碌之輩,沒見打贏過什麼高手。孫二孃,扈三娘都會幾手,但到戰場上也沒什麼優勢。孫二孃弄個“餃子餡料”還要用迷藥,比呂四娘差很遠。點穴功都不會。扈三娘出場時英姿颯爽,威風凜凜,對付王英不在話下,遇到林沖就不值一提。一個回合就被抓走了。

    當然,真正的高手還會有一些“表演”機會的,如上文說的林沖擒扈三娘,還有影視劇中的武松獨臂擒方臘,(原著是魯智深)花容箭射雁眼等。但他們在宋江的“招安”路線下,大志難酬,林沖因為大仇不能報被活活氣死了,(電視劇說法)其他人很多是在與方臘的火拼中慘死,剩下的又在招安後被朝廷害死。善終的寥寥無幾。只有燕青和李師師情投意合,雙雙泛舟而去,算是給濃重的悲劇氛圍添了少許亮色。

    好漢們上梁山前,為什麼要被濃墨重彩地描寫,也是為了突出小說的主題,即“官逼民反”的黑暗社會現實,以武松為例,他本來是一位年輕有為,相貌堂堂的打虎英雄,由於官場的黑暗,從武大郎被害,申冤無門開始,被迫一步步扯入了“官司”,隨著被迫害加劇,他的鬱積的怒火徹底爆發,最後釀成了“血濺鴛鴦樓”這樣的慘案,使他再也沒有回頭路,只好去了二郎山落草,後又去了梁山。其他好漢的經歷雖然不同,但大都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如林沖,連自己妻子都保護不了,林沖那麼高的“級別”還受欺負,何況下層百姓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足協中超新政正式出臺,恆大埃克森、高拉特等五名非華裔歸化球員該如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