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候佳音

    這總是拖拉拉,這樣同款的小朋友應該很多很多很多,這個寶媽不用擔心的,小孩子嘛,不像我們大人那樣,就是那麼麻溜麻溜的,你別看他拖拖拉拉,他可能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在想了每一個問題呢,或者是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他在開發他的智商呀

  • 2 #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其實有些父母不明白一點,過於心切的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各種精神上的負擔。現在父母的教育多少都有些強迫症,甚至還有些控制慾極強的父母,你越對孩子是事事要求、你的孩子越有可能患上"拖延症" 在這裡科尼有三方面的建議,能有效改善孩子拖延症,供家長參考並嘗試!

    一、父母停止嚴厲的發號施令,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孩子在沒有達到父母要求的時候就被打或嚴厲的呵斥,首先會導致思維上的懶惰,讓孩子的潛意識認為,我這樣做,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乾脆不做了,或者拖一陣子再做。

    容易養成逃避拖延的壞習慣,變得更加沉默,與父母展開拉鋸戰。父母該反省這教育方式,給孩子一定的容錯空間。父母也該認識到,孩子的拖拉是因為沒有正確時間觀念!

    用具體事件標示時間,當你和孩子說“7點要去學校上學了” 哦,7點上學,因為孩子每天的生活是這樣重複,父母說的這些話,孩子會感覺到不疼不癢。

    可是如果你對他說“越早去學校,長期不遲到,老師會表揚你的哦,如果你經常遲到,同學們可能會嘲笑你呢?或者換種方式,你堅持一個星期不遲到,媽媽給你買好玩的玩具,一個月不遲到,媽媽帶你去遊樂場玩,你的孩子一定會很興奮,比你用嚴厲的方式來呵斥要好很多。

    所以,儘量用具體的時間來標示事件概念,慢慢滲入到孩子的腦海中,讓孩子有正確的時間觀念。

    二、父母要起帶頭作用,鍛鍊孩子的注意力,告別拖延症!

    孩子的拖延症,背後也有個愛拖延的父母。比如,父母在家吃完晚飯不洗碗,玩會手機,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去洗。這一切,都會被你的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也會效仿父母那樣去拖延自己該做的事。

    想要孩子不拖延,父母要起到一個帶頭作用!同時父母要在細節方面,鍛鍊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磨蹭拖拉,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寫作業的時候東張西望,一會玩玩這個,一會喝水上廁所等。

    比如在孩子放學回家後,父母可先問問孩子今天都有哪些作業要做,語文先做還是數學先做,提前告示孩子要有個完成作業的規劃。

    順便提醒一下孩子(用輕柔的語氣) 在寫作業途中不再允許隨便玩,吃東西、玩玩具等。父母在孩子寫作業同時,自己別看電視、ipad等其他影響到孩子分心的事情,這樣堅持下來,就能慢慢的提高孩子的時間規劃能力和注意力,提高效率,告別拖延。

    三、讓孩子自己管理事情和鍛鍊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家長要給孩子自主權和空間,鼓勵孩子獨立做事、自己做判斷、自己做選擇,不要過多的干預。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向你求助,這時才需要你的意見和提醒,幫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另外,父母要明白拖延症的本質上是一種逃避行為,孩子逃避的原因是因為心理害怕並恐俱失敗。當父母告知孩子失敗是可以接受的,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面對事情的過程,要如何去進步。

    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逐漸擺脫失敗的恐懼心理。孩子抗挫折能力越強, "拖延症"自然就輕鬆解決了。

  • 3 # 幼兒教育lulu老師

    孩子做事拖拉、不嚴謹、甚至丟三落四,往往是因為孩子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夠引起的,還有就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沒有足夠引導和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心。

    1、在孩子想要自己來的時候,家長覺得孩子做不好,一味包辦!

    2、因為家長覺得孩子做不好,就粗暴的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

    3、在日常生活中,從來沒有考慮過孩子也許也有他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獨立、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這些才是治癒拖延症最好的策略!

    那麼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調整孩子拖延的行為呢?

    1、放手給孩子獨立操作的機會,並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強制要求完成的結果,但是可以約定完成的時間!

    2、從簡單到負責幫助孩子拆解任務,在孩子執行過程中遇到困難,不要批評指責,而是幫他樹立信心,給他鼓勵。

    3、不要催促孩子,要相信他們可以獨立完成,但是在過程中,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孤立困難,不輕易放棄目標。

    4、經常帶孩子參加游泳、跑步、打球之類的運動。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毅力。

    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可以養成的,好習慣來自家長的堅持,壞習慣來自家長的妥協和放棄。

    當孩子拖拉的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鼓勵、監督以及協助他們克服困難。而不是一味的批評和指責!

    以上分享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4 # 途言辰語

    孩子拖延的原因:

    1.成人的反覆的催促、提醒,讓孩子很有壓力。一方面孩子會對語言疲憊,直接遮蔽掉語言,另一方面孩子沒有足夠的力量面對承成人給的壓力,只有會透過拖延、拖拉來表達無聲的抗議。

    2.孩子總是被動的接受指令和要求,成人剝奪了孩子自主決定自主安排的練習機會。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做的事情是爸爸媽媽安排的,是他們的事情,而不是我自己的事情,孩子的主動性自然而然就會削弱。

    解決方案:

    1.成人控制住自己,少提醒少催促,尊重孩子的節奏。面對孩子拖延,成人要時刻覺察自已是不是再給孩子壓力,或者說太多讓孩子更有逆反心理。

    2.讓孩子嘗試自己規劃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成人給出建議,但仍以孩子最終的安排為準。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自己的行為和決定負責,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安排。

    3.讓孩子體驗因為拖延造成的自然後果,比如出門拖拖拉拉,上學遲到,那就讓他自己體驗遲到後面對學校的過程等等。

    4.在陪伴孩子慢慢調整的過程中,要關注孩子並在他需要時或者挫敗時給與陪伴和傾聽,並欣賞孩子在慢慢的好的變化,而不是不管不問,自生自滅。

  • 5 # 煜媽媽

    小孩兒總是拖拖拉拉是讓父母很頭疼的一件事情。有時候明明事情比較著急,但是總是拖到最後不得不做的時候才會行動。當然很多家長也面臨這種問題,有的時候讓家長手無足措。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怎麼辦?

    做事拖拖拉拉主要表現有哪些?

    拖拖拉拉這種不良習慣主要表現為學習、做事沒有緊迫感,節奏較慢,拖泥帶水,不夠利索,長期拖拉會使孩子喪失積極進取的態度,遇到困難和挫折不敢積極面對,這不僅不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培養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而且會使孩子在激烈的競爭中處於不利位置,最終難以適應快節奏的現代社會。

    孩子拖拖拉拉怎麼辦?

    1、不要過分的溺愛。小孩兒做事拖拖拉拉的原因大部分是從小養成的。父母或者長輩兒一開始過分的溺愛,導致孩子不聽從家長的話,就會造成這種拖拖拉拉的局面的產生,所以要堅持養成良好習慣,不要過分的溺愛。

    2、適當獎賞。想要改變孩子拖拖拉拉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要求他,比如你給他安排一個任務,規定他在什麼時間一定要完成,如果完成了給與什麼樣的獎勵,相反就給予什麼樣的處罰。這樣也能提高孩子做事的積極性。

    3、合理的限制時間。父母可以和孩子約定時間,剛開始可以多給點兒時間。給孩子然後慢慢縮短時間,堅持下去改變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的習慣。

    4、多結交不拖拉的朋友。讓小孩兒多結交一些做事不拖拉的小朋友,如果他身邊的家人朋友做什麼事都很積極很勤快,小孩兒慢慢的也自覺地去完成自己的事情了。

    5、讓孩子認識時間觀念。多給小孩兒看一些有意義的書籍,特別是講時間方面兒的,大人在生活中也多給小孩兒講講關於時間的故事,接觸多了自然而然就懂得了時間的寶貴,這樣小孩兒就會珍惜自己的時間,做事拖拖拉拉的習慣也容易改掉。

    6、信任孩子。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家長不應該冷嘲熱諷的去打擊孩子,說他笨吶什麼的,一些消極的話語或情緒會讓孩子感到不被信任,由於孩子小時候比較敏感,如果缺乏信任和鼓勵,會讓他喪失對事情的解決勇氣和信心。

    7、營造安靜的環境。如果讓孩子完成一件事,比如收拾東西,那就跟他說清楚任務的內容,並且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不應該你在看電視播放大的聲音去幹擾孩子,讓孩子分散注意力而無法專,所以說注環境很重要。

    8、訓練孩子的專注力。當孩子玩兒屬於他自己的玩具時,不應該過度的參與和打擾。也不應該在孩子玩兒得開心的時候去強制終止他的行為,吃飯時要認真吃飯,看書時要認真看書,學習繪畫時就應該認真畫畫兒,而不是一邊唱歌一邊畫畫,專注力是改變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的重要原因。

  • 6 # 胡哥聊育兒

    看到行為背後的原因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

    大部分家長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進而對其行為進行批評,這樣只會強化孩子的記憶,讓孩子越來越拖拉。(我的文章中也寫過關於孩子磨蹭的問題)

    有幾點原因可供參考:

    1、時間觀念淡薄。讓孩子從小有時間概念,比如感受下一分鐘是多長時間,十分鐘呢,可以和孩子一起閉上眼睛體驗下。

    2、先天因素。透過性格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每個孩子是不同性格的,有些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不過外界怎麼刺激他依然很慢。

    3、父母包辦和不良示範。例如:早上起床磨蹭,家長就會過來幫孩子穿衣服,導致孩子潛意識認為反正我磨蹭,媽媽就會給我穿衣服。還有就是父母也愛睡懶覺,直接影響孩子。

    4、孩子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例如:你讓孩子收拾玩具,他就好慢吐吐,你怎麼喊他依然不動。如果說是帶他出去玩,他會老早準備好出發。

    5、家長長期暗示的結果。從小不斷強化孩子磨蹭,就暗示著孩子按你說的方向發展。

  • 7 # 了凡育兒教育

    孩子不聽話;孩子跟你對著幹;孩子做作業磨蹭拖拉;到10點了,還不上床睡覺;兄弟姐妹吵架;早晨起床慢騰騰……是不是這些情況很常見? 15種方法幫助家長引導孩子安靜下來,學會傾聽家長的話:

     

    1、我要少說話。當我們自己長期對孩子喋喋不休的時候,孩子就會建立對我們的話自動遮蔽系統,真的是左耳進右耳出。所以我們儘量不做嘮叨的“老母親”,語言精煉,對孩子的指示明確清晰。

     

    2、起床的時候,和孩子進行眼神接觸後,再開始和他說話。眼神是最先聯通母子的交流方式,沒有眼神的交流,有時真的是對牛彈琴,真的確認過眼神了,知道孩子在我們交流的頻道上了。

     

    3、我會用積極的語言告訴他們,他們可以做什麼,他們不可以做什麼,多以正向的語言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而不是一味指責孩子做錯了什麼。

     

    4、我將有一些適當的期望,期望不能太高,適當就好。

     

    5、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我會盡量簡短扼要的說出我要傳達的資訊。

     

     

    6、如果我不能確保我說的話對孩子有一定的反應,我就儘量閉嘴。

     

    7、我的指示和要求會盡量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如果孩子太小,我從提供簡單的選擇開始,到孩子五歲,我給他們稍複雜些的選擇,並在他們九歲左右徵求他們的意見。

     

    8、孩子太小,我會重複幾次地對他說出指示,因為年幼的孩子前腦需要大量的重複,才能理解一件事情,才能掌控自己的行為,所以就需要我們大量的耐心。

     

    9、我會盡量對孩子不嚷嚷。

     

    10、如果可能的話,我會等到我的孩子完成他們在做的事情後,再開口說話。

     

     

    11、我會堅持足夠長的時間,以確保孩子沒有大呼小叫的請求,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12、我將努力做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傾聽他的話語,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溝通榜樣。如果我們自己也沒有傾聽別人的習慣,怎能要求自己能做到呢?

     

    13、我會用書面提醒,列出了年齡較大的孩子的行為習慣提醒他們,所以我不必再嘮叨這麼多。

     

    14、我會唱的方式(可能像一個歌劇演唱),或在平時相處的時候增加有趣或創新的方式來讓孩子明白一些道理,增添我們相處的樂趣。

     

    15、我努力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和他交流,考慮孩子的想法。

     

    如果一切都失敗,我會深呼吸,意識到這是完全正常的,然後從頭再來。

  • 8 # 憶銘VLOG

    大家好,我是小雪,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對於你的問題我有以下看法首先,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作為父母你怎麼去畫,畫什麼很重要。孩子的心靈是天真無邪的,重要的是你要去把他引導。其次,我想說,孩子的拖拖拉拉是父母在很多的事情上沒有做到規範,導致孩子的拖拉毛病。我們來說一個大家都存在的問題吧!就說孩子上學,早上不起床,作為父母,你們是怎麼做的?我想,大部分的家長都是一遍又一遍的叫著起床對吧!但是,你的這個行為已經傳遞給他的就是不起床也沒什麼,再睡會吧!媽媽還回會來叫我的,我不會上學遲到的,因為媽媽還沒有生氣,他真生氣的時候,我才是起床的時候。你這樣的行為就讓他開始了這個拖拉的問題,在其他的事情上也就會一樣拖拉,作為父母你們認同嗎?孩子的拖拉就是因為一件事情的長期習慣而造成的。所以說作為父母真要改正拖拉的是我們自己。接下來,我要說的是孩子總拖拉該怎麼辦,我個人看法是,作為父母,在對待孩子拖拉方面要做到,給孩子時間和機會,但是,讓他明白你是已經給過他時間和機會了,讓他沒有理由在推脫。還有一點,作為父母一定要做到的是提醒孩子,而不是孩子每時每刻的鬧鐘!

  • 9 # 理智的荔枝老師

    一.

    有一個角度要分享的是,孩子的時間觀念和成人的時間觀念是不一樣的。

    小孩子的時間觀念保留的會比較長,什麼意思,舉個例子來說,

    很多孩子會把所有發生在過去的事情,都管它叫昨天,所有未來的他就說明天,由於時間觀念被環境影響較小,所以有些孩子是隻活在今天,當下這個時刻。

    另外一個原因是跟遺傳以及性格是有一定的關係的,但性格也會隨著後天的環境而改變

    二.

    說完客觀原因然後再來說一下拖延這個主觀問題。

    剛才也說了,後天的環境對於孩子的改變是極其重要的那孩子拖延的原因。

    家長的“包辦教育”

    在平常生活中,任何事情,不用孩子親自動手,從孩子小的時候想要主動完成一些事情,這時家長參與過多,直接或間接的幫助他完成。這會導致孩子在做事情中總會覺得有人會幫助他,不用自己親自做完也可以。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內心也沒有足夠的滿足感。2 .家長的“快一點”

    很多家長經常催促孩子說“你怎麼這麼慢啊,快一點”。越是催促越會造成反向效果,畢竟誰也不喜歡被趕著前進。

    3. 拖延是表象,實際心裡是逃避

    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拖延的的行為只是一種表面的,而背後真正的心理是想要逃避即將要發生的現實。

    所以不管是“上學遲到”還是“慢悠悠的洗刷睡覺”或者“磨蹭寫作業”,其實潛在的動機都是逃避,也就是不想去做,不想去面對事實

    三.

    分析完原因,再來對症下藥說方法。

    1.增加孩子的獨立自主的能力

    家長們肯定會覺得,說起來很簡單,實施起來很難。但其實這裡面是要掌握方法的,孩子最喜歡的是遊戲行為,所以在做某些事的時候,不要太死板,而是把這件事變得有趣一點,比如刷牙,制定好時間,“又到了每天與蛀蟲大軍大戰的時候了,你準備好了嗎?”讓孩子覺得有趣,便會增強他對這件事的持續性,久而久之,他會自己形成習慣。

    2.一起制定計劃和時間概念。

    人是集體的社會性動物,孩子也是,需要被帶領。那麼,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時間規劃,做好一張簡單的表格(最好是和孩子共同自制,有成就感),簡單的分為早中晚以及補充,在前一晚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簡單寫一下,不會寫的可以畫畫,貼紙,都可以。然後家長帶領孩子寫出規劃,並且要有儀式感的貼在或釘在某一個地方,做好了後面就可以蓋章,打鉤,都可以。實施起來很有效,記住,儀式感對於孩子也很重要。

    3.直面後果

    首先,這裡不贊同打和罵,一點用都沒有,只會拉開你和孩子的距離。首先你要和孩子約定好所有的事情,也要告知他這個事情所帶來的結果,這是尊重孩子。其次,你要跟他講明白,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任務,比如爸爸媽媽是上班,你去幼兒園。

    講通了道理,然後孩子還是會拖延,那麼,不要光催促,讓他獨自去承擔這個後果,不管是老師的罰站也好,還是批評也罷,一定要讓他自己去發現這個問題帶來的嚴重性,才會給他帶來認識

    這個背後隱藏的其實是提升孩子的認知

    好了,還有很多的方法論,比如提高時間觀念,透過激發好奇心自主選擇自主做事,擴大成就感刺激獨立,等等。

    以後我會寫一寫類似的文章,全部展述出來。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星星。

    (哦,對了,最近在改名和改頭像資料等,希望過審啊)

  • 10 # 晴恩麻麻

    我女兒5歲了,偶爾也會磨蹭、拖拉。但是我會去理解她,不認為這是完全錯誤的行為。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拖拉磨蹭,為什麼你越是催他們,他們越是茫然,然後一臉無辜的看著你?

    舉個例子:在大人看來,刷牙就趕緊刷乾淨瞭然後再去做另外的事情,但是在孩子的世界裡,孩子刷牙時候可能有很多想法,比如,這水怎麼這麼冰?這草莓味的牙膏好好聞、這牙刷真硬碰到牙齦好痛啊….等等的想法蹦出來,就讓他們刷牙的速度變得比較慢,在大人看來孩子很拖拉,但是在孩子看來,他就是在刷牙呀,並不會覺得自己非常拖拉。

    其實,大多數孩子在6歲之前是沒有具體的時間觀念的,甚至大部分孩子這階段都看不懂鐘錶。雖然這階段孩子時間觀念不強,但是家長還是需要從小去培養孩子的時間觀。以下列出幾點建議:

    1、教孩子認識時間的概念 家長不僅要教孩子看懂鐘錶,而且要讓時間表現得具體化,可以買一些不同時間的漏斗,讓孩子感受時間的長短。這樣可以讓孩子瞭解時光的流逝,在孩子吃飯或者刷牙時候,擺一個漏斗,告訴孩子沙子漏完後就要刷完或者吃完哦;

    2、與其不停催促不如多去鼓勵孩子 家長可以換個說話的方式,比如“寶貝你今天刷牙比昨天快了一些,有進步了”、“你剛才表現很不錯,如果可以再快一點就可以更加出色了”、“今天吃飯很棒,都不用媽媽一直提醒你了”等等的話語,給孩子適當的肯定,孩子更加有動力。

    3、讓孩子承擔相應後果 舉個例子,比如約定好吃過早飯後9點去兒童樂園玩一個小時,如果孩子拖拉,那麼遊玩的時間可能就變成半個小時,讓孩子認識到拖拉給自己帶來了壞處,那以後慢慢的速度就會快起來了。

    總結:孩子拖拉首先父母要去理解孩子,先想方法去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適當的鼓勵好過一味的指責,此外適當讓孩子承擔拖拉導致的後果,讓孩子慢慢意識到拖拉沒有好處,再自己改正。

  • 11 # 九月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磨蹭、拖拉的毛病。早上,因為孩子的不緊不慢,常常害的爸爸媽媽遲到;晚上,做作業常常會磨蹭到半夜,搞得全家人睡得都很晚;週末,全家人一起外出遊玩或者辦事,常常因為他不能準備就緒而浪費很多時間。

    面對孩子的這些拖拖拉拉,父母經常的做法就是重複地提醒孩子,或者不斷地衝他大喊大叫:“你準備好了嗎?”“下次再這樣磨磨蹭蹭就不帶你去了!”然而,孩子的這種磨蹭的行為並沒有因為爸媽的提醒和恐嚇而有所改變。

    那麼有什麼妙招可以讓孩子改變這種磨蹭的壞習慣呢?,很簡單,讓孩子自己承擔磨蹭行為所帶來的後果。

    父母:“寶貝,我們要去參加一個宴會,如果你想跟我們去的話,請你在下午6點鐘準備就緒。”孩子:“好的,我很想跟你們一起去。”約好的6點到了,孩子:“爸爸媽媽,再等我一下吧,我去洗個澡,換件衣服,我也想跟你們去。”父母:“對不起,寶貝。我們知道你很難過,但我們已經說好了6點鐘準時出發,不然我們會遲到的,回頭見。”

    很多孩子習慣了凡事父母提醒、催促,便覺得理所應當的按著磨磨蹭蹭的行為去做一切事情。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凡事都依賴父母,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會成長。

    所以,得讓孩子懂得磨蹭的後果是什麼,要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這樣她們才會有時間的觀念,而且對父母的依賴性也會慢慢減小。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12 # 福媽童裝生活記錄

    哈嘍,大家好!我是阿玲,很高興回答問題。看著標題“家裡孩子拖拖拉拉我就想起了我家的兩個神獸。 這個標題對於我來說太親切了,現在在疫情期間學校還沒有開學,作業都是在手機上完成。這讓我家的兩個神獸得瑟連吃雞都會了。(偷偷的玩遊戲騙我說寫作業)。從而讓小孩子也變成了拖拉的習慣。 因為在孩子影片上課期間,手機難免都會有一些資訊電話,所以孩子的注意力也集中了。畢竟還是個孩子。沒有剋制力。心裡總想著點開看看。今天下午我出去了,把手機留在家裡給小的寫作業,直到八點我回來他還沒做完問他什麼情況。他說我還有一個我開啟他的作業裡面竟然就一道題。20個乘法口訣,我氣得自己生的打也解決不了問題。只能講道理,後來作業也是在批評中慢慢完成,現在正在洗碗反思中……看他行動還是蠻快的,希望他的拖拉有很改變。

  • 13 # 拼個京喜小鋪

    我家以前絕對是同款,無論幹什麼事情都是不急不慢,拖拖拉拉,打也不行,罵也無效。那真是愁死人!

    現在透過我們和他溝通及努力,有了很大改觀,現在分享給你,希望有用。

    1、和孩子來一次促膝談心,無論他怎麼表現,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把話和孩子說清楚,規則制定好,從現在開始就按規則執行。

    2、讓孩子為拖拉付出“代價”。規定時間內必須完成什麼事情,否則會受到懲罰。具體懲罰家長自己要清楚自己孩子最在意的或者最喜歡的是什麼,如果他沒有完成,一定要懲罰他得不到他喜歡的東西。比如他喜歡看電視,如果他沒有做到,就取消他看電視的權利。

    3、如果因為拖拉導致的後果讓孩子自己承擔。比如早上睡懶覺導致上學遲到。可以先和孩子說好,每天早上必須幾點起床,作為父母做多隻喊一遍,如果是自己睡過頭了而遲到,讓孩子自己和老師解釋,一般情況下,孩子還是比較怕老師的,這一招很管用。

    4、作為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則。父母自己不能有拖拉的毛病,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如果父母自己就是拖拖拉拉的人,想讓孩子自律,不拖拉是不可能的。

  • 14 # 佳佳的視覺筆記

    那麼,問題來了,我需要明確一點,孩子拖拖拉拉,其實是很正常的,因為,連成人都會拖拖拉拉,更何況是孩子呢。那麼,我們怎麼打破孩子"拖拉"的怪圈呢?

    今天我來告訴你孩子磨蹭背後的原因,再給你分享一些方法,解決這個難題。身為成年人,你覺得怎樣做事才算不磨蹭?一般來說,你可能希望孩子一鼓作氣,做完一件事,中間別停,比如洗臉就洗臉,別開啟水龍頭開始玩水。或者你希望孩子做事情速度快,比如3分鐘洗完臉。再有,事情要做對、做好,洗完臉之後臉上還有飯粒,這也是不合格的。

    首先,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注意力容易分散這個發展特點決定:小孩子在完成比較複雜的任務時,需要你的提醒和幫助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做的事情上。

    其次孩子的計劃、執行能力還比較差,有些在看來很簡單的事,孩子做起來的確很難。

    還用洗臉來舉例,你覺得洗臉就是兩分鐘的事,對不對?實際上孩子需要擰開水龍頭,弄溼毛巾,關上水龍頭,用毛巾擦洗自己的臉,注意脖子和耳後......這裡的任何一個步驟出差錯,都會影響洗臉“效率”。

    再有,比如穿衣服時,繫鞋帶、扣扣子都需要掌握熟練的精細動作技能,孩子需要花時間練習。所以,我想提醒你,不要按照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你可能有疑惑“孩子自己說他可以做到,他能行啊”,這其實是孩子的另一個特點,他們往往會高估自己的能力。但是,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讓他們大膽探索、努力嘗試各種活動,不管他能不能勝任。不過,作為家長,你要幫孩子平衡好主動性與完成效率之間的關係。

    最後小孩子還沒有搞清對時間的抽象概念,他既不明白“馬上”有多快,也不理解“25分鐘”或者“7點45之前”是什麼意思。所以,你只告訴孩子“10分鐘內必須吃完飯”,他可能沒辦法接收到你要傳遞的資訊。

    孩子只是透過一天的日常生活、白晝的變化等現象,初步感知時間。比如,“天黑的時候”“吃晚飯的時候”“幼兒園坐圈時間”等等,這裡的幼兒園坐圈時間是指小團體活動,一群人坐在一起的活動時間。有研究發現,孩子要到五六歲時,才能弄清楚一天當中早晨、中午和晚上的時間序列,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則要到七歲左右。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講,專注、計劃、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而學齡前孩子的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情不像成年人那麼高效。再進一步講,人類的前額葉皮層要到二十幾歲才完全成熟。

    那對於磨蹭這件事,家長就沒辦法,只能任由孩子磨蹭嗎?當然不是。瞭解原因之後,針對具體的磨蹭事件,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幫助孩子。

    幫孩子一起解決讓他拖延的具體問題

    我總是愛說,懂孩子,你帶孩子就更輕鬆。我侄女跟其他孩子一樣,吃飯時會走神,喊她起床她也不動,寫作業時“開小差”,晚上拖著不肯睡覺。不過因為懂孩子,我能恰當地處理這些問題,不會演變成大喊大叫又心累的局面。

    比如我侄女四歲的時候,有一天吃飯時我發現她的嘴不嚼,勺子也放碗裡不動,我知道她走神在想事情,我問她:“萱萱你在思考什麼問題?” 她說,“我在想 8 字怎麼寫。” 我很自然地跟萱萱說,“你快吃,吃完飯爸爸找張紙,跟你一起寫。” 

    如果你只是催:“快點吃,飯都涼了!”孩子在思考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當然沒辦法專心吃飯。我舉這個例子是想告訴你,只看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不夠,你要關注孩子的行為和想法,解決那些讓他走神的問題。

    拆解任務,用最小的控制單位

    還有一個方法,是拆解任務。就像我前面說的,看似簡單的任務,孩子做起來很難。比如,一個“起床”的行動可能包括手撐著床、坐起來、移到床邊、下床這些動作。完成一個行動需要比較清晰的目標和一系列計劃,而孩子的大腦目標感不強,沒有辦法對行動指令快速做出迴應。

    我喊萱萱起床會說:“寶寶,滾過來,到阿姨這邊來!” “滾”是一個動作,孩子一聽就懂,會立刻執行。動作是最小的控制單位,如果你希望孩子做一件事,最好能夠幫助他們把目標拆解開,給出當下立即可以做到的具體動作。

    隨著孩子長大,拆解的顆粒度可以粗一點。比如起床後穿衣服,你拆解成脫睡衣、穿上衣、穿褲子、穿襪子就行了。如果孩子有困難,你可以多給他一些時間。

    當然,孩子也可能做了一個步驟就開始分心,比如穿了上衣就發呆。這個時候我會從正面鼓勵孩子已經做到的事,說:“你已經穿好了上衣,挺整齊的,再穿上襪子和褲子就更好了。” 讓孩子認識到努力後的結果,給孩子成就感,把他的注意力拉回原計劃目標。

    列計劃清單

    我侄女上學期有一陣子晚上總拖著不睡覺,我跟她一起制訂了一張作息時間表,把睡覺前要做的事一一列出來,她那時候還不會寫字,我們就用圖畫來表示,比如畫個牙刷表示洗漱,畫個鐘錶表示時間。

    我們把時間表貼在她臥室的牆上,接下來執行計劃。每天晚上洗澡、刷牙、讀書、睡覺。每做好一件事,孩子打一個勾,勾到書的時候,孩子就知道,接下來該睡覺了。如果她還沉浸於眼下的事情,我就指著時間表跟她講清整體安排,“我知道你現在還想看書,不過現在到了睡覺時間。我們再看5分鐘,你就要躺好,我幫你關燈,好嗎?” 

    孩子容易分心,所以需要你隨時提醒他。但提醒並不是催她說:“快點、趕緊的”,而是給他具體的指令。順便說一下,養成固定的生活習慣,也有益於孩子瞭解時間概念。因為孩子通常以生活經驗為時間關係的參照物,週期性發生的事情對孩子認知時序有重要影響。總之,從容、有條理地養孩子,你不焦慮,孩子更快樂。

    找到寫作業磨蹭的原因,跟孩子一起解決

    最後,說說孩子寫作業速度慢的問題。寫作業慢的原因大概有這樣幾種:

    寫字速度慢,這項只能多練習,沒有什麼捷徑;

    作業難,孩子不會,這時候你需要適當輔導孩子;

    孩子容易分心,我家的經驗是保持孩子的桌面乾淨,寫作業時除了書、本和筆,桌上什麼都不放,這樣減少外界刺激物,可以降低分心的機率;

    孩子覺得寫作業沒意思,沒有動機去做這件事。這時候你可以想辦法讓寫作業變得比較有趣,比如我給侄女引入“競爭機制”,讓她跟沙漏比賽,在10分鐘沙漏漏完之前寫完10道題。如果你也想試試這種方法,注意具體的時間限制,要根據孩子的能力和任務難度來定,最好讓孩子努努力可以提前一點兒完成,打敗沙漏,這樣他會越來越有成就感。

    除了以上提到的情況,還有一種是有些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他們用更多時間去思考每件事,所以父母常常會覺得他們說話慢、動作慢、吃飯慢。

    如果慢性子的孩子遇上急脾氣的爸媽,那就糟糕了。如果你是急脾氣爸媽,記得隨時提醒自己,不能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如果不是必須在某個特定時間前完成的事,多給孩子一些練習時間。

  • 15 # 曉曉的心願

    曉曉認為:家裡有小孩做事總是拖拖拉拉, 家長可以透過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制定時間計劃和透過對孩子適當的獎勵和懲罰來改掉孩子的習慣。現在這樣的孩子還挺多的。

    孩子為什麼在做事情的時候喜歡拖拖拉拉? 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雖日愛之,其 實害之。意思是說,雖說是在愛它(新載的樹),其實是害它。

    其實孩子也是一樣的,現在的孩子從小父母溺愛,好多事情父母都給包辦了。而等到孩子長大了,到了自己該做事情的年齡又因為沒有時間觀念,又加上孩子總是被動的接受父母的要求和指令,甚至剝奪了孩子的自主選擇權和決定權。讓孩子對做事情產生認知錯誤,覺得做任何事都是為大人在做,比如飯是給大人吃,作業是給大人做等等。而不 是做自己的事情,孩子自然變得不情願、懶 散、拖拉。

    我們如何幫助孩子改掉拖拉的毛病那?

    一、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就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掌上珠、手中寶,吃飯有人喂,穿衣有人幫。從小在細心呵護的溺愛環境下長大,導致很多孩子喪失最起碼的自主能力。

    1、家長學會放手

    我們不要小瞧任何一個孩子的能力,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參與到自己的事情中來。從小要鍛鍊孩子自己起床、吃飯、睡覺,自己學習,洗衣服等,要多給孩子自我鍛鍊的能力。就像湖南華容縣的天才神童魏永康, 就因為從小母親把所有該他自己做的的事情都給做了,導致魏永康成了一個高分低能的孩子,20歲時因自我生活能力太差而被大學勸退回家。

    2、不要強迫孩子

    父母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但也不要強迫孩子做自己能力達不到的事情。如果孩子在還沒有準備好的條件下,家長就去讓孩子做一些他無法完成的事情,可能會事與願違,孩子在屢屢受到挫折後就會更加的依賴父母。 8歲的果果就是如此,坐五分鐘就會左顧右盼,隨意走動,情緒還容易激動,經檢查是患了兒童多動症。這種情況只有透過治療來緩解,你強迫孩子根本就沒用。

    3、讓孩子自己來做決定

    很多家長覺得我是你的長輩,你還小你懂什麼,任何事情都替孩子做決定,不去了解孩子對一件事情的實際想法,不懂的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我們要給予孩子尊重和選擇權,要和孩子平等溝通。比如週末媽媽答應了帶孩子去玩,媽媽對孩子說“你是想去遊 樂場還是動物園?”孩子說“媽媽,我想去動物園。”“那好吧!下午兩點鐘媽媽帶你出門,你現在快來自己吃午飯吧”。相信孩子肯定會乖乖把午飯吃完。

    二、制定合理的時間計劃

    戲劇大師莎士比亞說過,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拋棄他。

    要想孩子變得利索,就要幫助孩子制定合理的時間計劃,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知道時間的重要性。

    1、制定有效、合理的時間計劃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計劃,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能力、做事能力、生活起居制定合理的時間管理計劃。比如,吃飯就給 20分鐘時間,時間一到立馬收碗,不管你吃沒吃飽。

    2、家長以身作則

    記得有一次我邊看手機邊吃飯,等到大家都吃完了時我還沒吃一半,這是五歲的女兒看到了便說“媽媽,您不是每次都教我,吃飯時間不能看電視嗎?為什麼您就可以看手機。”說的我啞口無言。 所以我們想讓孩子做事利索起來,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則,從家長自身做起,如果你自己是一個做事不守時,拖拉的人,那你就不要指望你的孩子做事利索。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物件,我們要用自己的一 言一行去引導孩子,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3、適當督促孩子

    父母不光要為孩子制定計劃,還要時時督促孩子,不能做個甩手掌櫃。孩子平時懶散習慣了,不可能一下子就按照家長制定的時間來,父母這時就要監督孩子、督促孩子來完成,給予孩子適當的提醒,一定適可有度,不能24小時跟在身邊唸叨,以免適得其反。

    三、對孩子進行獎勵和處罰

    孩子在行使家長制定的時間計劃時,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該獎勵時獎勵,該處罰時處罰。

    1、明確獎罰的各自使用範圍

    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某一件事時,家長要給與適當的獎賞。比如在規定時間內孩子吃完飯,可以獎勵孩子看會電視、玩會手機或者獎勵一朵小紅花。 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某一件事時,家長就可以處罰他,切記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否則會適得其反。可以讓孩子坐半個小時小板凳或者取消他週末出去玩的計劃。

    2、獎罰要有度、有理有據

    獎勵孩子和懲罰一定要有度,不然會適得其反。獎勵和處罰孩子時一定要給孩子講清楚為什麼要給你獎勵,給你處罰,切不可答應孩子一些不可能實現的事,也不能打罵孩子,甚至體罰。

    3、明確獎勵和處罰的目的

    獎勵能給孩子鼓勵,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而懲罰是為了削弱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 孩子有錯,必須懲罰;孩子做對,也應獎勵。 當然,目標不能定得太高,否則孩子會因為難以實現而放棄。

    結語: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做事拖拖拉拉的問題,只要家長透過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指定合理的時間計劃,在行使的過程中做到獎罰分明,慢慢地讓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毛病。

  • 16 # 大年寶

    現在孩子正是喜歡玩,所以只要是出門比誰都積極。吃飯也不說擔心,吃飯孩子也是上心。就是收拾玩具這件事拖拉的不行!這一段時間孩子都喜歡玩積木,一玩起來就把所有的積木都拿出來,整個客廳都鋪滿了。再加上他的書玩具,亂七八糟的,我看見這樣的場景簡直頭大。

    剛開始都是我給孩子收拾,這可不是一個好習慣,我決心讓孩子自己的鍛鍊鍛鍊。其實剛開始我只是想試試孩子,沒想到效果不錯!孩子特別喜歡洗澡,有天晚上我們洗漱,我就來一句:你如果今天不把積木收拾好,今天晚上媽媽就不給你洗澡了。

    沒想到孩子聽了,立馬行動起來!不光是把積木一塊一塊的收到積木袋裡,還把書都整理好,玩具也都放在玩具箱裡,甚至把凳子都擺放整齊了。當時真的讓我挺震驚,沒想到孩子這麼小就會整理了,看來我們做父母的有時候真的是小看孩子了。

    【結語】孩子拖拖拉拉的這個壞習慣,越早改正越好。透過我的“實戰經驗”越是這個時候,越是催促孩子越是沒用。直接言簡意賅的告知孩子他該怎麼做就行了,剛開始要找個條件“威脅”一下孩子,孩子知道在規定時間內做好自己的事就會滿足自己的意願,時間久了就會改掉拖拉的習慣。
  • 17 # 菲菲236203918

    很多孩子的毛病是家長養成的!過去沒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培養他自理能力和時間觀念等上學了突然發現孩子很多毛病,然後天天數落催促孩子,肯定越來越糟糕。現在怎麼補救呢?第一,成年人一定要放棄成見,跟孩子一起訂立一個時間表,早上幾點起床開始,洗漱,吃飯,出門上學,並且時間留的稍微富裕點。放學回家也一樣進門吃喝,準備寫作業,然後玩耍等等,並且用漏斗做時間的考量。剛開始做的好要及時獎勵,每天睡覺之前跟孩子回憶一下自己那個地方做得好,讓孩子看見他的進步。很多時間主要是家長的數落讓孩子越來越破罐破摔。多給孩子鼓勵,多在語言上說積極向上的話。把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也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有一種成就感。慢慢孩子就會改變,改變靠行動。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 18 # 蘇媽噠

    相信這樣的同款孩子肯定很多,我家寶貝也是一個。而正如教育大咖“葉聖陶”先生所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一旦孩子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不僅僅改正了拖拖拉拉習慣,而且受益終身。而怎麼樣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幫助他們做好時間管理?而今天分享一個媽媽都很喜歡的正面管教工具——日常管理表。具體怎麼實施呢?

    一、事前溝通,讓孩子樂於接受。

    突然讓孩子執行管理表,大部分孩子時不樂意,似乎又是媽媽發現了一種新的玩意來控制他。儘管孩子剛開始會配合,而越到最後又可能打回原形。所以,在跟孩子執行日常管理表時,我們一定先跟孩子溝通,習慣清單目的或者好處是,讓孩子樂於接受。

    孩子對時間概念是模糊,而認識時間和感知時間都需要有意識的訓練。在孩子還沒有時間概念前,我們可以透過一些事物來跟孩子解釋“時間是有限的”。我通常喜歡用一張白紙,跟孩子說,我們一天的時間就像這張紙那麼多?我們都把時間用在哪裡呢?睡覺8-10小時,上課6小時,吃飯1小時,做作業1-2小時,玩耍1-2小時.......邊說邊把時間摺疊起來。這樣孩子就非常直觀的看到時間是怎樣流逝的。然後就跟孩子說,如果我們學習效率提高,那我們玩耍的時間就可以增多。邊說邊重新摺疊,這樣孩子就非常直觀又驚喜的發現,原來自己可以透過時間管理,讓自由支配的時間增多。以下影片供媽媽們參考。

    當然,除了用紙張,還可以畫圓餅圖,用一定數量的珠子代表分配到代表不同事項的杯子裡,都是很好的讓孩子知道“時間是有限的”親子活動。如果時間管理得好,自己玩耍或者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時間會更多。

    二、一起制定,讓孩子參與進來。

    以前,我制定時間表格時,是根據老師的約定和自己的想法就制定出來,告訴孩子去執行。然而這同樣,效果不盡人意。所以,從孩子需求出發,讓他參與進來。

    製作什麼清單呢?對於年齡小的,可以是生活類,如吃飯、睡覺、收拾玩具,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增加學習清單。附圖是不同年齡的孩子的清單明細,爸爸媽媽可以問問孩子想執行哪個。

    確定清單型別後,制定過程也讓孩子加入進來。列出需要做的事情,要具體行為和時間,更加方便執行。接下來,就是排順序。關於順序,有媽媽覺得,需要先把必要的事情做好,再做喜歡做的事情。儘管媽媽是出於為孩子好,然而站在孩子的角度,覺得這個表格不是他想要的,是媽媽想要。那執行效果也大打折扣。媽媽不妨問問孩子,排順序的依據的依據是什麼。如果還是有分歧,建議就是“必須做”、“喜歡做”的事情交替排序。排好順序後,最後就是將清單視覺化。這個過程可以做得有趣一點,讓孩子圖圖畫畫,增加對這份清單的愛。下面就是各種清單的圖示供媽媽們參考。

    三、陪伴落實,讓孩子堅持下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還欠東風?很多爸爸媽媽認為這麼花時間討論,孩子也應該很會執行了。然而並非。讓清單的行為變成習慣,也是有個過程的。孩子剛開始的執行可能會錯漏百出,這是熱戀期。所以可以跟孩子演練一遍,事事提前5分鐘提醒。跟著就是怠倦期。這時候更需要父母在旁鼓勵,及時溝通調整,跟孩子討論哪裡做得好,為什麼呀,哪裡下次可以做得不一樣。最後了,當然就是成熟期了,孩子會根據清單效果,自己去延伸,自己去調整,這個時候也正是媽媽放手的時候了。

    這就是解決孩子做事拖拉的一個有效的方法,期待媽媽也著手試試,我們一起靜待花開!

  • 19 # 愛呢寶貝

    你好,我是寶貝。平時有些大人做事是非常的緊湊,一件事做完接著就會做下一件事,但自己的孩子卻經常是拖拖拉拉,做事情不僅慢,甚至還會忘記,那麼對於這樣的情況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1、瞭解孩子的想法

    大人做某些事情往往他的目的性比較高,比如刷完牙之後我們會洗臉,然後入睡。但孩子在刷牙的時候可能會想到很多,比如今天的水是不是比較涼?牙刷是不是有點硬了?或者這個牙膏的口味和以前是不是一樣?因為孩子做很多事情並沒有特別的目的性,除非他們真的想要一些東西罷了。可能他們正在思考一些事情的時候,時間就逐漸流逝了,大人就會覺得孩子做事情非常慢。

    2、正確引導孩子

    孩子在6歲之前可能對於時間的敏感性都比較差,甚至只能分清白天和黑夜,作為家長我們可以透過鼓勵和引導兩種方法,來幫助孩子建立有效的時間觀念。比如孩子今天刷牙時間變快了,應該及時告訴孩子“今天可真棒,刷牙快了2分鐘呢。”誇獎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孩子哪裡做的很好,不能籠統的誇獎孩子真棒,真好等語氣。其次我們引導孩子,比如玩耍的時候,這一個時間段都是由孩子進行玩耍,等過了這個時間段之後就不行了,如果超出了時間,我們可以在下一次玩耍的時候對時間進行縮短,並且在之前就要告訴孩子。

    當我們掌握了以上幾點,逐漸幫助孩子來改善他的時間觀念,孩子在做事的時候也會慢慢改變你認為他拖拉的習慣。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我們的悉心照顧,同樣引導能夠讓他們變得更加自律。

  • 20 # erinxu

    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拖拉?是不是家裡有人也是這樣!那就要先改變大人!

    其次就是在就要保證一個好的心態!不要急躁,你越急孩子肯定越拖!

    然後就是要具體事情具體指引,不能咕嚕東一下把任務都佈置下去,孩子會錯亂,到底做哪個,反而打擊他。

    最後就是鼓勵和讚揚,一樣是要細化到事件上,不能只是一句你真棒!要誇行為!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米怎樣儲存不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