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殊意
-
2 # 無藏南即951W
明朝時無論錦衣衛還是東廠都是為皇帝服務的,都是為了監督官員是否有危害皇權或者有腐敗行為。如果說文官是皇帝的左手,那麼錦衣衛和東廠就是皇帝的右手。左手右手都是吃皇家飯的都是為皇家服務的。因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因此他們也都有可能借助皇權謀取私利,左右手同時陷入腐敗。對於封建王朝而言,腐敗的內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損害皇家利益,二是損害普通百姓利益。損害老百姓利益會造成官逼民反天下大亂而損害皇家利益會讓朝廷財政捉襟見肘,遇到災荒時無法賑濟百姓,遇到百姓造反時又無法組織起來足夠的軍隊去鎮壓。明朝恰恰亡於農民起義和財政空虛。
-
3 # 小影觀史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請允許小影對問題本身的幾點錯誤進行糾正:首先是錦衣衛、東廠、西廠之間並非互相監督的關係,而是隨著明朝年代的更替從平級向上下級關係的轉變,如果非要說監管,也是後成立者後來居上,對先成立者進行監管;其次是明朝滅亡不會因為廠衛的存在而延緩,明末廠衛的黑暗統治,反而是明朝內部矛盾激化的助推器。
《明史·刑法志》:"刑法有創自有明,不衷古制者,廷杖、東西廠、錦衣衛、鎮撫司獄是已。是數者,殺人至慘,而不麗於法。踵而行之,至未造而極。舉朝野命,一聽之武夫、宦豎之手,良可嘆也。"又"東廠之設,始於成祖。錦衣衛之獄,太祖嘗用之,後已禁止,其複用亦自永樂時。廠與衛相倚,故言者並稱廠衛。"廠衛之用明朝從太祖朱元璋設立錦衣衛到明成祖朱棣設立東廠,再到明憲宗朱見深設立西廠,是明朝特有的特務機構。這些機構的設定皆是凌駕於明朝律法和三法司之外,聽命於皇帝一人的特權機構,當然,廠衛之權的無限膨脹,在明朝末期已經不被皇帝所節制。
先說錦衣衛。從《錦衣衛》、《繡春刀》等許多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到錦衣衛的職權和行事風格。當然,從歷史的角度客觀來看,錦衣衛是明朝皇帝親兵十二衛之一,主要負責皇帝的儀仗和侍衛,由於其職權的特殊性,這就要求錦衣衛的選拔(體貌雄偉、無政治前科)、裝飾(著飛魚服、配繡春刀)、軍事能力等優於其他衛、所,而其身份的特殊性也使得錦衣衛的權力地位遠遠高於其他親兵衛(如守衛皇陵的孝陵衛)。為了保護皇帝,錦衣衛須時刻刺探任何威脅皇帝的言行,其處事風格往往先斬後奏,成了名副其實的特務機構。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為太子朱標即位掃除障礙,親自裁撤錦衣衛,並下令焚燬錦衣衛刑具。足見錦衣衛在朱元璋心中的特殊地位。
再說東廠。到了明成祖朱棣,錦衣衛得以恢復,恢復的同時,東廠成立。宦官專權並非明朝特產,中國古代歷史中,宦官始終伴隨著封建朝代更替而浮沉,宦官專權禍國的例子,早在漢末、唐末已經屢見不鮮,朱元璋以之為前車之鑑,才對宦官謹慎任用和打壓。但朱棣靖難之役的勝利,朱允炆身邊的宦官功不可沒,而朱棣為了鞏固帝位洗白身份,對官吏比較冷漠,而為了方便自己的統治,朱棣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成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臭名昭著的王振(由其導致土木堡兵敗、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明熹宗年代的閹黨頭子魏忠賢等,皆出於東廠。東廠的職責和錦衣衛類似,一是刑獄審訊,分工是這樣的,由東廠偵緝抓人,然後交錦衣衛審訊,但是這時候東廠是要派人監審的,而區別於錦衣衛的,東廠乾的活從暗裡擺到了明面,如果錦衣衛的行事風格是隱蔽的,那麼東廠對各級官員的監督卻做到了堂而皇之。二是對社會監督的加強,相較於錦衣衛的司法特性,東廠的監督範圍得到了推廣,特務性質更濃,除朝廷官員之外、與政治相關的學、賈等其他社會成分也納入東廠監視範圍。
明中期的錦衣衛和東廠各司其職,但鑑於東廠為明成祖設立,錦衣衛為明成祖恢復,作用上都是為了加強特務統治鞏固皇權,但孰輕孰重已經顯而易見,東廠發展到明末,尤以魏忠賢執掌東廠時,錦衣衛早已成為東廠附庸,這在《繡春刀》中已經表現的淋漓盡致,而甚囂塵上的東廠,皇帝也淪為其攬權的工具。
最後說西廠。相較於錦衣衛和東廠,西廠的存在時間是比較短的,成化十三年(1477年)由明憲宗朱見深設立,後遭廢棄,成立短短五年多,但這絲毫不影響西廠成立時的勢力,西廠和東廠類似,廠公由宦官執掌,辦事人員從錦衣衛中選拔,剛成立的西廠在監聽百姓和大興刑獄上相較於東廠和錦衣衛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職權範圍包攬了錦衣衛和東廠的職責在內,對當時的朝廷官員進行了殘酷的清洗。
明朝滅亡離不開廠衛之爭縱觀明朝歷史,不難發現,當廠衛之權力急速膨脹,則必然對朝廷官員影響極深,許多忠臣吏士被清洗,許多治國諫言被打壓,冤假錯案橫行,從朝官到百姓,從朝廷到軍隊,人人惶恐,舉幾個例子。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啟用錦衣衛,誅殺功臣、朝官、前後製造了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明初四大案,加強了皇權統治。這個時候錦衣衛的特務性質日益顯現。
1420年,朱棣恢復被朱元璋廢止的錦衣衛,又加設東廠,增強特務統治,迅速洗白自己的皇帝身份。
1449年,東廠廠公王振慫恿朱祁鎮親征,於土木堡明軍全軍覆沒,英宗被俘。
1477年,朱見深寵信宦官汪直,西廠橫恣、超綱敗壞、民不聊生。
1624年,東林黨和閹黨爭權,但魏忠賢利用明熹宗對東林黨的態度進行清洗迫害,閹黨專權,東廠勢力達到鼎盛。
明熹宗後,崇禎帝朱由檢繼位,雖然誅殺魏忠賢,打壓閹黨,但為時已晚,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於煤山自縊,明亡。
從以上時間表來看,明朝衰敗、滅亡,黨衛之爭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
4 # 韶華傾夢
特務組織,自封建王朝以來,一直存在著。只不過,每一個朝代對他們的創立和稱呼都不盡相同。譬如,春秋戰國時期孟嘗君的三千門客;漢武帝時的繡衣直使;北魏的候官,等等一大批特務組織。
到了明清時候,特務制度得到了高強度的增幅。其實,特務組織的增強,從側面反映了明清時候,中央集權得到了高度集中。
可是,並不是特務組織越多就越好。在明朝的時候,特務組織就有錦衣衛、東廠,西廠(還有一個由劉瑾創立的內行廠,簡稱“三廠一衛”)等多個存在。可是,這些組織的存在,卻仍避免不了明朝的滅亡。
東西廠和錦衣衛創立的原因和職責錦衣衛錦衣衛的前身,是“拱衛司”,其最初主要是為朱元璋收集軍政等主要的秘密情報,以及負責皇帝的儀仗和護衛工作。到了後來,才逐漸演變為送信、暗殺、保護要人,以及緝捕包括皇親國戚在內的秘密業務。
錦衣衛這個組織的存在,曾經為了朱標和朱允炆的繼位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朱標早逝)。但是,正是因為錦衣衛高效率的完成任務,以及過大的權力,一度讓朱元璋忌憚,最終被廢除,可到了明成祖朱棣即位的時候,錦衣衛再一次被恢復,直接聽命於皇帝,完成皇帝頒佈的任務。並且,錦衣衛手中還掌握著兩大利器,一是廷杖,二是詔獄。
東廠錦衣衛是朱元璋創立的,但最後也是他廢除的。而明成祖朱棣成功以“清君側”推翻侄子朱允炆的統治後,登基為帝,恢復了錦衣衛。朱棣之所以恢復錦衣衛,是想要錦衣衛秘密探查朝中的大臣,以及諸藩王的動向,鞏固其統治地位。
可是,錦衣衛畢竟是朱元璋創立的。朱棣作為一個野心勃勃的皇帝,他也想要有一個真正打上自己烙印的特務組織。另外,當時的錦衣衛指揮使正蓄意謀反。所以,為了進一步制衡錦衣衛,以及讓自己身邊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組織,朱棣只能創立了東緝事廠,簡稱東廠。
畢竟,東廠的人都是皇帝身邊的宦官。這些人,在平時是最靠近皇帝的那一撮人,而且這一撮人的權力和存在價值,似乎都是要依靠皇帝直接賦予的。因此,朱棣對這一批人是比較信任的。東廠起初的時候還只是負責探聽情報,抓拿要犯,並沒有自己審理犯人的權利,其捉拿的犯人都要給錦衣衛來處理。可是,到了明末之後,東廠開始自己設定監獄,自行關押審理犯人。
西廠為了抑制東廠發展,更好的強化自己掌管特務機構,在1477年,明憲宗朱見深從錦衣衛裡面篩選出一部分人,直接創立了西廠。剛開始,西廠主要是幫助明憲宗刺探民間情報。但是,隨著西廠的發展,再加上其首領汪直為了升官發財,製造了大量的案件,其審理案件的數量和速度,遠遠超過東廠和錦衣衛。
但是,因為明憲宗看到西廠的權力過大,一度威逼皇權在的統治。所以,朱見深在西廠創立不到五個月後,又把它廢除了。雖然在後來也有恢復過,但存在的時間仍然不長。
三個特務組織之間相互爭奪,明中後期皇帝的無能錦衣衛和東西廠之所以能夠被創立,就是因為皇帝中央集權的需要。可是,一個蛋糕就這麼大,在最初的時候,只有錦衣衛一個獨享。但到了中期,東廠加了進來。雖然有了東廠,但是錦衣衛卻也沒有辦法。比較,錦衣衛的指揮使不爭氣,自己站錯了隊要謀反,使得錦衣衛被迫離開權力中心,成為了東廠的外包人員。
可是,到了後來,西廠的直接空降,就讓這本就渾濁的泥塘更加不堪了。因為東廠是宦官,是皇帝身邊較為信任的那一撮人。無論皇帝是生大小病,還是打了一個呵欠,這些人都可以清楚地,知道。但是,本來這麼大的權力,卻被西廠給攪了,東廠的人肯定不服。而西廠的人員,大多數是從錦衣衛中抽調的緣故,錦衣衛還算配合。況且,後期的錦衣衛已經是沒落了。
所以,為了爭奪權力,這三個特務組織明爭暗鬥,不斷地陷害官員,雞飛狗跳。可是,面對這一切,明後期的皇帝,卻屬於旁觀狀態。
因為,明後期的皇帝多為昏庸無能之徒(前半期的崇禎不算),要好麼是好道教的,要麼是沉溺於女色的,要麼就是沉醉於木匠的。這一些皇帝的存在,當然會造成一股不良的風氣,導致朝綱敗壞。而最主要的是,明後期的那些皇帝,多數都是年紀輕輕地即位,他們根本不是這些特務組織的對手,反而容易形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趨勢。所以,這些人很大程度上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做出敗壞國家,勾結敵國的事情來。
再厲害的特務機構,也管不了天災人禍
在崇禎為帝的時候,北旱南澇,天災嚴重,農田顆粒無收,餓殍遍野,十室九空。而這個時候的明朝廷,卻對此不聞不問,甚至變本加厲的盤剝,這導致了農民的起義,而最為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李自成。
李自成的起義軍,參加人數之眾多,再加上戰略得當,以及有意識地撫民安民,很大程度上深得人心。在他們開始攻城之後,便得到了眾人的支援,一路勢如破竹,最終打破北京城。
同時,除了內部的起義軍之外,還有外來的侵犯之敵——滿清。滿清對明朝的牽制,很大程度上也為李自成的起義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可是,面對這天災人禍,這些特務機構只能不斷地傳遞資訊,以及進行區域性的抵抗。但這些,都無濟於事。
總而言之,雖然封建王朝的特務組織在明清發展到了頂峰,但是,這些特務組織唯有在一個強勢且有手段的英明皇帝帶領下,才能夠發揮出其特有的作用。否則,就算組織再好,也只能淪為內部鬥爭的犧牲品。
-
5 # 風陵流度
明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朝代。自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立至明毅宗朱由檢1644年滅亡,共計享國276年(不計算南明朝廷)。
題主問“為什麼明朝設立了東廠西廠錦衣衛等機構相互監督,還是滅亡了?”
一、東廠、西廠、錦衣衛分別是什麼?
1.錦衣衛:
前身是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是皇帝的親軍衛戍部隊,是在編的軍事機構。在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稱“錦衣衛”,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也有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
也就是說,錦衣衛是從事皇帝衛戍工作的軍事機構,並且是獨立於國家其他司法機關的執法機構。同時又是從事情報收集的情報機構。錦衣衛可以越過國家其他司法與安全機關,直接監察百官和百姓,向皇帝負責。
2.東廠:
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由永樂帝成立,有明一朝,東廠一直存在。
東廠的設立是為了統領錦衣衛這個特務機構。東廠的本質同錦衣衛一樣,是隸屬於皇帝的特務情報機構。但是東廠在日常管理上,則由司禮監下首席秉筆太監直接監管。
3.西廠:
西廠全稱西輯事廠,成立於明憲宗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西廠只直接聽命於皇帝本人,不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的監督和管理。由於事權太大,在其他利益集團的反對下,幾經波折,最終被撤銷,只存在了一陣子。
錦衣衛、東廠、西廠之間的關係是,錦衣衛可以監察百官與百姓。東廠管理監察錦衣衛,並且可以向國外派遣諜報組織。西廠受命於皇帝本身,監察東廠。
二、明朝滅亡的原因
常讀歷史,大家都知道一句話“明亡於崇禎,實亡於萬曆”。
說的是萬曆皇帝推翻了張居正改革以後,幾十年不上朝,導致了朝廷內部的黨爭逐漸失控,國家管理混亂,民不聊生,最終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和北方滿清的入關,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一、根本原因
嚴重的土地兼併無法得到管控。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開始,就立下規矩,凡是皇族血親,不許從政、不許經商、不許務農,由國家統一出錢出糧供養。到明朝中後期的時候,皇族數量已經發展的極為龐大,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和錢財來供養皇族,這使得國家財政不堪重負,所以,國家不得不向自耕農徵收大量的田賦來維持國家的正常開銷。
當時的皇族和士族階級是不需要繳納賦稅的。但是,皇族和士族階級手裡卻掌握著國家一半的耕地。自耕農無法保證自身生活的時候,就把自己的土地出讓給皇族或者士族,淪為佃戶以逃脫納稅。這變相加重了剩餘自耕農的經濟負擔和徭役負擔。到最後,人心思變。
二、經濟原因
明朝中後期,作為重要的財政收入,白銀的產量大幅度降低,整個國家陷入錢荒。由於國際貿易的萎縮和美洲銀礦產量的降低,歐洲和美洲的白銀也不再流入中國。整個大明朝,通貨緊縮了。
也就是說,在明朝,國家稅收以白銀為計價單位,但是市面上有流通的錢,卻沒有流通的白銀。稅收枯竭越來越厲害,銀價不斷上漲,百姓繳稅的時候湊不出來白銀,還需要去黑市兌換白銀。
加上層層盤剝,百姓的資產也在迅速枯竭,大量自耕農淪為佃戶甚至是流民。這反過來又加劇了國家稅收的萎縮。
三、天災人禍、流民叛亂與外敵入侵
明朝處於小冰河時期,氣候反常,旱澇災害經常發生。由於地球整體氣候偏冷,北方遊牧民族不斷南下騷亂。
國內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產糧大省旱災澇災蝗災不斷,催生了一批又一批流民,安撫這些流民就需要賑災,賑災就需要稅收,稅收就需要加稅,加稅進一步催生流民。流民活不下去的時候就會叛亂或者起義,這時候就需要軍事鎮壓,軍事鎮壓就需要錢,需要錢就需要加稅,進入惡性迴圈。
北方的蒙古和建州女真廣泛活躍於內蒙古和東北一帶,有機會就南下侵擾,這進一步加劇了明朝的國防壓力。國防壓力又轉化成國內的經濟壓力,經濟壓力進一步加速瓦解了明朝對於基層的統治力量。
另外,明朝中後期以後,國內政府機構的貪汙腐敗已經發展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整個王朝上下有建制的貪汙腐敗,無人監督與管控。國家專營的鹽鐵銅茶產生了天量的利潤,但是這些利潤最終沒有進入國庫,而這一切的成本,最終都轉嫁到了平頭百姓身上。
所以,當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以後,清查國庫和皇宮,一窮二白,沒有餘銀。可是清查官員貴族,卻清理出數千萬量白銀。
四、軍事鬥爭
特別是崇禎時期,明朝的軍事鬥爭過於頻繁,但卻收效甚微。
關錦防線耗資巨大卻不能遏制後金的壯大。國內平叛戰爭打了又打,流民卻越打越多。
國內國界兩線作戰,花錢如流水,卻一直打不出收益。
軍事鬥爭除了增加國內財政負擔,沒有提供應有的利益。
五、黨爭與宦官亂權
自打朱元璋設立錦衣衛,到憲宗以宦官治百官,明朝的皇權相權鬥爭、宦官亂權、和文官集團內部的鬥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一個龐大的帝國,管理機構內部的日常工作不是維持帝國的運轉,而是搞黨爭,搞內鬥。這極大的損傷了帝國統治機構的運作效率,也極大帶偏了帝國的統治方向。
以至於後期東林黨的鬥爭陷入白熱化,處於帝國中央的皇帝、宦官、文官集團無一倖免,爭權奪勢、黨同伐異以成日常。
六、不務正業的皇帝
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史,有明一朝,奇葩皇帝最多。不上朝的有兩位(其中一位還是個修仙的道長),愛做將軍的一位,做木匠的一位,諸此等等。
作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不想辦法把帝國拉回到正軌上來,延續統治,而是有一些奇怪的愛好並且付諸行動。以宦官治文官,內外廷鬥爭日復一日,文官集團內部鬥爭年復一年。
等到少有的勤勉皇帝朱由檢上臺的時候,大明朝已經千瘡百孔,病入骨髓,縱有妙手,也迴天乏力。更何況朱由檢是個任何人都信不過的皇帝。以前靠幾方勢力制衡,還能拖一拖。等朱由檢上臺,殺宦官,貶斥文官集團,直接導致幾方勢力失衡,帝國的權力中樞再也轉不動了。
綜上,明朝的滅亡和東西廠錦衣衛的關係不大,它們只是皇權之下的工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事件的發展,卻不能決定事件的發展。
明朝的滅亡是個複雜的過程,由眾多的原因糅合在一起,共同促進了明朝滅亡這個最終結果。縱使東西廠錦衣衛有天大的本事,明朝的歷史程序走到這裡註定要結束了,他們不能左右這個結局。
-
6 # 史道驛站x
明太祖朱元璋,在胡惟庸和藍玉案發後,專門設立了一個機構,叫“拱衛司”,後又改稱“親軍都尉府”,1382年,撤親軍都尉府,設錦衣衛。錦衣衛主要職責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也就是皇帝的近衛軍。錦衣衛的頭稱錦衣衛指揮使,由皇帝親自任命,直接對皇帝負責。
錦衣衛這個機構一直貫穿著整個大明王朝,生存了近300年時間。錦衣衛直接受命於皇帝,其他官員根本無法干預,因此錦衣衛權力很大,官員對錦衣衛也多有忌憚。不過錦衣衛一般只針對官員和士大夫,跟老百姓的牽扯不多。由於錦衣衛擅權,朱元璋一度廢止了錦衣衛的職能,但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錦衣衛得到了恢復,權力也被加強,明憲宗時期錦衣衛權力達到了巔峰。
由於錦衣衛享有特權,胡作非為時有發生,錦衣衛利用手中的權力貪贓枉法,徇私舞弊,給社會風氣帶來了極大的混亂,因此有不少學者說,明朝亡於廠衛。對於這個說法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東廠出現的時間比錦衣衛要晚,全稱為‘’東緝事廠‘’。1420年,明成祖朱棣設立了東緝事廠,不過這個機構的頭是由宦官擔任。同錦衣衛一起被稱為‘’廠衛‘’,東廠權力明顯大於錦衣衛,東廠的設立,也違背了明太祖朱元璋關於太監不得干政的祖訓,可以說東廠的設立開啟了明朝宦官干政的先河。
東廠是名副其實的特務機構,它直接聽命於皇帝,督察院、大理寺、刑部都無權干涉,其運作,享有特權。明成祖朱棣由於皇位來路不正,因此無法服眾,人心不穩,朱棣對身邊的大臣也是多有猜忌。出於種種原因,朱棣覺得外臣和錦衣衛不可依賴,還是宦官比較可靠,用起來也得心應手,東廠這個機構也就應運而生。
西廠全稱為”西緝事廠”。公元1477年,明憲宗在太監汪直的建議下,增設了西廠,汪直為提督,權力覆蓋了東廠和錦衣衛,西廠無孔不入,遍地開花。由於西廠的行為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惶恐,在一片反對聲中,很快就撤銷了。
西廠的成員,也是經過層層選拔,大多武功高強,才能出眾,人數也大大的超過了東廠,西廠的權力比東廠、錦衣衛大很多,西廠可以隨意抓捕朝中大臣。西廠其實也是皇帝為了對付外臣而設定的機構。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明朝宦官和閣臣之間的爭鬥,也是非常激烈的,各階層的矛盾也是日益嚴重。
錦衣衛、東廠、西廠對明朝歷史影響是及其深遠的,尤其是東廠和西廠以及後來設立的大內廠,都成了太監把持朝政的機構,先後也出現瞭如王振、劉瑾、馮保、魏忠賢等權勢熏天的宦官。這些宦官直接構成一個勢力集團,對明朝的走向有很大的影響。我們現在基本上都認可,明的滅亡與東林黨有很大的關係,但不可否認‘’廠衛‘’也對明朝的統治帶來了災難。
-
7 # 古曲古風
錦衣衛、東廠、西廠以及劉瑾設立的內行廠都是明朝的特務機構,合成廠衛,獨立於三法司之外,職能類似於現在的反貪局、安全域性、情報局。它們的職責範圍各不相同,錦衣衛負責監視一切臣民,東廠可以偵查錦衣衛和臣民,西廠有時也監視東廠,內行廠權力最大可以監視可以監視廠衛以及臣民。明朝皇帝設定廠衛的目的是為了阻止國家衰落滅亡,而實際上卻間接導致了明朝滅亡,為什麼這樣說呢?且聽我來給你分析。
廠衛橫行,官民人人自危,加劇了社會矛盾錦衣衛設立於明太祖朱元璋時期,起初是皇帝的親軍,負責皇帝依仗和侍衛,同時負責偵查、審問、逮捕的工作,首領由武將擔任。
東廠成立於明成祖朱棣時期,首領由皇帝的親信宦官擔任,成員由錦衣衛組成。負責監視官員、社會名流、學者,也有監視錦衣衛的權力。行事可以不透過皇帝,直接逮捕審訊。
西廠成立於明憲宗朱見深時期,首領也是由皇帝的親信太監擔任,成員也是來自於錦衣衛,不過西廠成員要比東廠多的多,高峰時期幾乎是東廠的一倍還多,西廠權力比較大,可以監視察查錦衣衛和東廠。但是西廠存在時間較短,前後不過十年。
內行廠也稱內廠,成立於明武宗朱厚照時期,由宦官劉瑾設立,內廠權力最大,可以監視錦衣衛、東廠、西廠和臣民。
廠衛起初用來反貪和監視,但隨著時間發展權力被逐步放大,甚至全國各地都有辦事機構,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甚至連臣子吃什麼,喝什麼,說什麼,見什麼皇帝一清二楚,不得不讓人害怕。廠衛橫行天下,導致官員百姓人人自危,生怕一不小心被拿罪試問,社會矛盾逐漸加劇。
宦官專權,吏治腐敗,國力逐漸衰弱廠衛的存在導致宦官專權,明朝昏庸無道的皇帝又多,給宦官勢力的膨脹創造了機會,產生了一大批殘忍無道的大宦官,諸如汪值、馬永成、劉瑾、馮寶、魏忠賢等,這些人權傾朝野,打壓異己,收受賄賂,禍亂朝政。
宦官專權,讓反貪變成了貪,廠衛的存在成了他們瘋狂斂財的工具,以東廠為例,高峰時期有十五六萬人,這些人四處刺探,一旦發現目標,立即索要錢財賄賂,俗稱“敲竹槓”若受害者不予配合,馬上施予酷刑。
由於廠衛權勢滔天,也成為官員攀附的物件,尤其劉瑾、魏忠賢時期,魏忠賢人稱九千歲,攀附之人自然更多,廠衛的存在導致腐敗加劇,吏治不清,大明的國力逐漸衰弱。
濫用酷刑,怨殺忠臣,官逼民反,明朝最終覆亡《明史之刑法志》記載:“刑法有創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東西廠、錦衣衛、鎮撫司是已。是者,殺人至慘,而不麗於法。踵而行之,至未造而極。舉朝野命,一聽武夫、宦豎之手,良可嘆也。”俗話說:“刑不上大夫”,但對於廠衛最讓人害怕的偏偏就是他們的酷刑,且不說錦衣衛的廷杖,東西廠的酷刑簡直慘不忍睹,各種刑具一應俱全,還專門創造很多更殘酷的酷刑,諸如:刷洗、油煎、灌毒藥、站重枷等等。一般人進去18般酷刑都要受一遍,沒幾個能扛下來。
除了使用酷刑,廠衛為了排除異己邀功取寵,大肆羅織異己罪名,不少忠臣賢臣被冤死,比如:永樂時期的解縉,天啟年間的楊漣、左光斗等“東林六君子”。賢臣良將的死亡往往就會導致一個王朝的覆亡,而大明王朝就是這樣將賢臣誅殺殆盡,一步步走向滅亡,所以明末學者沈起堂曾說:“明不亡於流寇,而亡於廠衛”。
明朝的覆亡,雖不能說主要原因是因為廠衛的存在,但是廠衛的無惡不作、肆意橫行間接上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
8 # 跪射俑
其實,在明朝的滅亡問題上,滿清的入侵是次要的,主要的問題還是農民軍起義。而好好的農民軍為什麼要造反呢,很簡單的原因是吃不飽,至於為什麼吃不飽,那是因為明朝末年,大明的人口已經快要接近2億了。
在人口增長速度遠大於糧食的增長空間的情況下,鬧饑荒是明朝末年的一個普遍現象,開始只是在農民那裡發生,後來連軍人都吃不飽了。而在老百姓們吃不飽的情況下,皇室卻是在浪費的,如此一對比,老百姓自然是要造反的啦!
其實對於鬧饑荒的問題,政府也是有過處理的方法,那就是發糧賑災,可問題是那麼多的饑民,根本就救濟不過來,再說了救濟的費用,真正能用在饑民身上的只有十分之一。既然造不造反都是死,那還不如拼一把,說不定還能有富貴在等著自己。
對於明朝的這種人口問題,後來的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人口的增長必然會大於糧食的供應,最終導致人類的大危機。當然他也提出瞭解決的方法,一種是控制人口的出生率,就是我們後來的計劃生育,透過避孕措施,減少人口的出生,可在沒有避孕套和避孕藥的明朝,說如何控制出生率,那無疑是天方夜譚。另一種是提高死亡率,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打仗,有了戰爭自然就會有人不斷地死亡,而最後的倖存者再繼續生活。
對於大明王朝來說,可以走的路只要戰爭了。但饑荒引發戰爭,而戰爭又影響糧食的產量,從而進一步加重饑荒,又不停地引發戰爭。這樣就是一個惡性迴圈,越餓越亂,越亂越餓。最後發展到沒有糧食吃了,開始吃人肉的地步。
其實當時明朝還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增加糧食的產量,而此時花生、番薯和玉米等農作物的出現,就好像給了大明朝新的希望,可惜崇禎沒有抓住這根救命的稻草。畢竟在明朝的大亂鬥還沒有開始之前,這些新的農作物已經出現在了中國的土地上,可是崇禎沒有及時發現,並且推廣。
而清朝的人口在最高時,達到了快3億,之所以沒有像明朝一樣滅亡,是因為他們發現了這些農作物的價值,並且進行了推廣。
-
9 # 書香苑精選
首先,導致明朝滅亡的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土地兼併和吏治腐敗。明朝後期土地兼併的現象非常嚴重,權貴階層仗著自己的權勢,從底層農民手中巧取豪奪,強佔土地。這就產生了一個很可怕的後果。首先是權貴階層可以透過各種特權,免於向國家繳稅,而農民失地之後又無稅可繳,所以國家財政收入大幅減少。為了彌補財政上的漏洞,朝廷只好透過強硬手段給下面增派收稅任務,可是權貴階層依然有辦法透過各種手段偷稅漏稅,結果就是朝廷的收稅任務全部攤派到了無權無勢的普通農民身上,原本已不堪重負的普通農民,生活又變得更加困苦。這就使得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最終演變成星火燎原的農民起義軍。
第二個導致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就是長年累月的戰爭。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燒錢的專案就是戰爭,沒有之一。歷史上許多盛極一時的王朝最終都是被戰爭給拖垮的。僅僅是一場大型戰爭就足以掏空一個國家的家底,可是倒黴的明朝卻偏偏要應對兩線作戰,即北方的滿清和國內各地的農民起義軍。
打仗要花錢,沒錢就只好多徵稅,稅賦加重又導致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軍越來越多,要鎮壓越來越多的起義軍,就要花更多的錢。明朝就這樣無可奈何地走進了死迴圈之中。
這個死迴圈也並非完全無解,老祖宗早就留下了一句至理名言:“攘外必先安內”。對明朝而言,當時最佳選擇其實應該先與滿清和解。割地也好,賠款也罷,能平息東北的戰事才是關鍵。只要東北戰事結束,明朝就能騰出手來徹底剿滅起義軍勢力,從而結束戰爭。然後再讓國家休養生息,以明朝那麼大的體量,只要不發生戰爭,恢復起來也是非常迅速的。待到兵精糧足時,收復東北也就指日可待了。不過,這種有損天朝威嚴的事情,作為明朝著名“鍵盤俠”的東林黨人是絕對不會答應的。在東林黨一次次阻撓之下,明朝和滿清最後的和解希望也破滅了。那麼東林黨人有什麼治國安邦的良策嗎?答案是:沒有!
第三個導致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明朝後期的那幾位奇葩皇帝了,其中第一責任人當屬萬曆皇帝。這位爺在位48年,但卻有長達30年不上朝的紀錄。在萬曆皇帝的長期怠工影響下,原本家底豐厚的大明王朝終於被徹底掏空。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萬曆皇帝終於走完了他荒唐的一生,而他留給子孫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明江山。
萬曆的兒子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僅一個月就去世了。下一任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比他爺爺萬曆帝還要奇葩,他對國家大事不聞不問,卻熱衷於做木匠活,還以自己是“魯班再世”自居。明熹宗在位七年就去世了,在這七年時間裡,大明王朝從破落走向了更加破落。接替皇位的是他的弟弟朱由檢,即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帝。
崇禎皇帝在位十七年,幾乎沒過上一天好日子,“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這是對崇禎帝在位期間生活的最貼切的評價。不過,崇禎帝雖然拼盡了全力,明朝最終還是在他手中被滅亡了。後世許多人認為崇禎皇帝能力有限,但客觀地說,當時崇禎帝手中的“底牌”實在太爛,即便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再世,在那種情況下都未必能力挽狂瀾。
因此,明朝之所以會滅亡,主要就是由上述三個重要原因導致的。
-
10 # 史海浮沉假行僧
大明亡,亡於以天災,農民起義,黨爭,腐敗為主的內憂以及後金等少數民族叛亂的外患!東、西廠和錦衣衛簡單來說只是直接對皇帝負責的間諜特務機構,他們因為相關特權,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遠遠大於正面影響,不僅沒有維護住國家穩定,反而一步步加重了社會的動盪,對亡國負有間接責任!
令人聞風喪膽的“廠衛”制《明史·刑法志》:“刑法有創自有明,不衷古制者,廷杖、東西廠、錦衣衛、鎮撫司獄是已。是數者,殺人至慘,而不麗於法。踵而行之,至未造而極。舉朝野命,一聽之武夫、宦豎之手,良可嘆也;……,廠與衛相倚,故言者並稱廠衛。”“廠衛”是東廠,西廠,內行廠,錦衣衛的合稱。內行廠也是特務機構,職能上可以等同東西廠和錦衣衛。
01 最早設立的錦衣衛
朱元璋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主要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特殊時期也從事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等活動,直接對皇帝負責,不受朝廷司法機構約束!
需要注意的是,錦衣衛的設立,主要是針對朝臣,是皇帝監視官僚系統的眼睛,所以當官兒的是他們的主要監督物件,百姓一般還是走正常的司法程式!
02 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的東廠
東廠成立於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屬於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
朱棣設立東廠的目的在於覺得處於外廷的錦衣衛使起來不順手,所以提拔親信宦官主持東廠,以便操作。東廠除了監視群臣,社會名流的同時,他們還有監視錦衣衛的責任。這也是朱棣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的表現。
東廠建立之初,的確有反腐的功效,但是久而久之,東廠的特權成了東廠掌權者謀取私利的工具,貪汙陷害,手段殘酷,製造的大量冤假錯案更是罄竹難書!也因此,在明代社會,東廠的口碑不是一般的差!
03 短命的“強大”西廠
西廠最初成立於明憲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主要目的是為了給皇帝刺探訊息。西廠提督,宦官汪直,藉機網羅各種所謂的“秘密訊息”呈給皇帝以展示自己的價值,皇帝欣喜,西廠加快壯大勢力,一瞬間勢力甚至超過了老牌東廠!
不僅是對官員,如果百姓言行稍有不慎,也會被以妖言罪重處!一時間人心惶惶,朝廷重臣紛紛聯名上奏事實,皇帝震驚之餘在當年5月予以撤銷,但是隔了一個月,皇帝又重新設立西廠,直到成化十八年(1482年)撤銷。
到了繼任的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復立,正德五年(1511年)永久性撤銷。
04 “正德”權斗的內行廠
內行廠是正德元年,宦官劉瑾創立的,職能與兩廠差不多,但是偵緝範圍更大,包括了東西廠和錦衣衛。
隨著劉瑾的倒臺,與西廠同時被撤銷!
05 廠衛的影響
它們都是封建專制中央集權加強的產物,設立之初都是為了服務皇帝,也可以說為了國家發展,比如反腐。但正是由於它們的特權過大,在職者私慾膨脹,捕風捉影,栽贓陷害,為己謀私,反而深刻影響了國家的穩定!
明亡之根本01 天災
明朝末年,小冰河時期(1650-1700)逐漸來臨,大旱與大澇相繼來臨,冬天奇冷無比,甚至廣東福建上海等南方地區都是暴雪紛飛!
全球氣溫大幅度下降,糧食大幅減產,人口銳減,社會劇烈動盪!而在古代,沒有此類科學的解釋,都多會將天災歸咎於天子失德,民怨四起甚至造反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02 “遍地開花”的農民起義
明末農民起義以天啟七年(1627年)陝西的王二起義為最先,隨後全國災民積極響應,比較出名的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都接二連三的揭竿而起!
03 黨爭與腐敗
明朝的皇帝尤其是中後期的,都不蠢,但是都很奇葩,比如愛玩的正德皇帝,愛修道的嘉靖皇帝,就是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愛幹木匠活兒的天啟皇帝;他們不是沒能力治理國家,起碼不是看上去那麼無能,但就是不勤政!
所以朝政就在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中,被拉過來扯過去,文官集團包括最著名的東林黨,還有什麼齊黨,楚黨,浙黨等等;宦官集團從明英宗時期的王振,到後來正德時期的劉瑾,萬曆以後的魏忠賢~
他們之中也有真正為國家服務的,想為國家做事的,但是大多數要麼是沽名釣譽之輩,要麼就是禍國殃民之徒!
04 後金的崛起和野心
女真人的崛起,其根本也源自於明朝的內亂,千瘡百孔的中原大地,有野心的人自然就有可乘之機,最終發展成一支無法被明政府摧毀的力量!
結語明朝末年朝宇渾濁,政不清,治不明,統治階級一片混亂,苛斂繁重,民怨沸騰;加之百年難遇的極端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餓殍遍地,反旗四舉,大廈之將傾在所難免。而東西廠和錦衣衛以“幫倒忙”為主的作風,逐步加重了內亂的程度,實則間接導致了明亡!
感謝閱讀,感興趣別忘了關注喲!
-
11 # 歷史神秘人
明朝滅亡是綜合因素,既有內部的政治腐敗墮落,外有後金的不斷侵略,內憂外患之下就滅亡了。明朝的廠衛制度那是為了加強皇權的統治而存在的,監視一切官員和民眾,說白了那是為皇帝的私人服務,不是為廣大群眾服務的。
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主體是人民,廠衛是特務組織,它不像現在的警察部門,國安部門那樣,完全是為了社會穩定,民眾利益所存在,對國家是良好的影響。明朝的廠衛恰恰相反,它們的存在是嚴重壓制著民眾利益,它們靠著特權極度壓榨民眾,欺負民眾,對國家只有壞處,對皇帝來說就只有好處,靠特務白色恐怖統治怎麼會讓國家穩定了,只會讓民眾對統治者深惡痛絕,廠衛制度不但起不到穩定社會的作用,反而是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廠衛內部互相監督,只是內部的調整,最後還是更好的為皇帝服務,防止一家獨大,皇帝就可以輕鬆掌控。錦衣衛所以最早創立的,它監視一切臣民,朱棣後來設立了東廠,東廠除了偵查臣民,還偵查錦衣衛,互相監督。西廠很牛,可以偵查廠衛,後來的內廠更牛,所有的廠衛歸它管,可是西廠和內廠存在時間短,後來都廢除了,只有錦衣衛和東廠一直存在,直到明朝滅亡。
廠衛是依附皇權存在的,明朝滅了,它們也跟著滅了,廠衛根本沒有力量阻止明朝滅亡,別看它們很牛氣哄哄,可在大勢面前都是渣渣。說白了,廠衛只是打工的,你憑什麼阻擋國家興亡,你沒有那個資格,你也不過是依附皇權吸取民眾的血汗罷了,就是個毒瘤的存在,在害國家,哪有幫助國家的道理。明朝都知道官員腐敗,剝削壓榨民眾,加速了明朝滅亡,這時的廠衛哪裡去啦,你不是無孔不入,監視一切臣民嗎,官員貪汙腐化你廠衛難道不知嗎,神通廣大的廠衛當然知道哪個官員違法,可決定權不在它們手上,那是皇帝說了算。皇帝知道了又如何,還不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縱容大家貪汙,皇帝不懲罰官員,你廠衛是沒有權利的,說白了,都是利益共同體,鬧崩了誰也沒好處,對皇帝,廠衛,官員來說,民眾才是他們的敵人,他們想的是如何愚弄民眾,乖乖的聽他們的剝削和壓榨,最怕民眾反了朝廷,他們就混不下去了。
明朝是滅亡於李自成手上的,廠衛不是很厲害嗎,在影視劇中,個個身手不凡,人見人怕,怎麼就不去刺殺李自成呢,把那些農民起義的頭領全暗殺了,不就沒有農民起義,後來就沒有明朝滅亡的事了嘛!道理是這樣,可是在大勢面前,廠衛就是渣渣,別以為廠衛就很牛,他們當然知道農民起義,李自成的家底全查清,肯定有暗殺李自成的計劃,甚至行動過,可就是殺不了李自成。誰不知道明朝的廠衛特務組織啊,我當然防住你了,大家都是人,你能殺我,我也能殺你,廠衛不是鋼鐵俠,也許厲害一點,可是李自成也不差,更何況李自成人比你多的多,你廠衛去暗殺李自成,別說成功了,反過來還被李自成殺回去呢!別高估廠衛,遇到硬茬子,它們也是縮頭烏龜。最後明朝鎮壓農民起義還不是靠朝廷軍隊嘛,明軍屢次鎮壓李自成,還是沒有徹底消滅李自成,最後反被李自成消滅了,明朝也滅亡了。
廠衛只是皇帝手下的一條走狗,它哪有什麼力量阻擋王朝的滅亡,皇帝都擋不了,何況是廠了,你就是一條依附皇權的臭蟲,柱子倒了,哪有蟲子不死的。除了明朝,哪個朝代眉頭特務組織,可一個個王朝最終還不是滅亡了,民眾才是主體,民眾不滿意這個政權,任何政權都會被人民推翻,更不用說臭名昭著的廠衛了。民眾才是主角,你特務組織永遠只是配角,還是人人厭惡的角色,你也許一時得意,最後還不是被社會淘汰,廠衛也一樣!
-
12 # 社會歷史觀
在我個人看來,明朝的滅亡恰恰是由於這些機構的設定以及制約。我常常想一個王朝的滅亡有三個大方面的原因,一是皇帝昏庸,朝綱不振,朝臣反叛,二是民不聊生,積怨起義,推翻王朝,三是奸臣當道,皇帝權力過小,被篡權。明朝的滅亡也無外乎這三點。
其實明朝中期的時候,政府的財政危機就非常的嚴重了。官員自上而下的腐敗導致百姓大量失去了土地,賦稅和徭役又逼迫的這些百姓背井離鄉。從明朝中期開始到明朝末期,背井離鄉的百姓幾乎遍佈全國,尤其在南方極為嚴重。這種社會矛盾是顯而易見的,然而朝廷這時正在內部鬥爭。
這種內部鬥爭我個人認為完全是由於皇帝的不作為。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皇帝不得不設立一種獨立於官僚體系的這種機構,或者稱他們為勢力。無論東廠,西廠,還是錦衣衛,都是負責監察偵查鎮壓官吏的一些行為,具有搜查和緝捕的職責。
這當然是他們職責的共同點,我們來想象一下相互制約是什麼概念,是指他們的地位差不多,權利差不多。但是事實上西廠雖然短暫,但是它存在的時候是制約了東廠和錦衣衛的,但是他的權利是極其龐大的,這就是一種不平衡。而西廠覆滅後,東廠與錦衣衛的關係也很緊張,但是由於太監和皇帝的親密關係,也可以說是太監控制了皇帝,導致了東廠的權力遠遠大於錦衣衛。
如此一來,何談制約?這種亂七八糟的內部鬥爭,在我們今天看來可能是可笑的,但昏庸的政治制度不是從清朝末期開始的,是從中國古代就一直是這種腐朽的封建制度。如果我們覺得明朝的末期這種混亂是可笑的,怎麼能讓太監專政呢?那你就看一看五代十國中宋朝的末期,一切都是有緣由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一直奴役著各個朝代。最終導致他們滅亡的原因也是相似的。
明朝這種看似制約,最後又無法控制的政治制度是導致其滅亡的主要原因,而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根深蒂固的政治制度導致的天下積怨,民不聊生。我們必須得承認,明朝的封建制度達到了巔峰,但是同時也是社會退化到了極致,所以讓滿清政府得以趁虛而入。
回覆列表
明朝重用特務制度,各個部門有不同用途。
1.朱元璋設立錦衣衛,監察官員和勳貴。錦衣衛密探神出鬼沒,將朝廷裡一舉一動都彙總給朱元璋。在錦衣衛的幫助下,朱元璋搞了三大案,擺平了李善長、藍玉等一幫勳貴,懲戒了一大批官員。鑑於錦衣衛權利太大,朱元璋廢除錦衣衛,並宣佈永不重開。
2.朱棣在靖難奪權後,重開錦衣衛,監督百官,穩固統治。後期錦衣衛一樣尾大難掉,可是廢掉又著實可惜,後代也會想辦法再開設,於是朱棣創造性開辦東廠,以親信宦官為統領,又為了避免唐朝那樣宦官專權,甚至能廢立君主,創造性的用司禮監掌印太監披紅和文官內閣制,死死的限制住東廠權利,無法威脅皇帝。
3.朱見深當皇帝后,寵信宦官汪直。汪直開設西廠,想要凌駕於東廠、錦衣衛,並急劇擴張,以至於動搖了司禮監和內閣。在群力反抗下,朱見深罷黜汪直,廢除西廠,回到了朱棣的政治設計。事實證明,這套管理十分有效,後期還出現了內廠,也漸漸無疾而終。
4.東廠為主,錦衣衛為輔,這套策略延續下去,後面雖有變動,卻無礙大局。在穩定國內政治的情況下,兩個部門都工作出色,監督藩王,收集情報,平定國內造反勢力,打擊外來侵略勢力(援朝抗日),做的十分出色。
5.內有農民軍叛亂,外有女真建國,明朝亡於兩者,並非因設立特務制度,而在於天災不斷,文官體系已穩固,國家稅收無法採取措施,從富豪官僚階級徵稅來彌補開銷。財政日益崩壞,農民軍破壞生產,政府的無法作為,使得官僚百姓都漸漸失望,最終導致局面不可收拾。
6.特務制度雖不是原罪,卻得罪了文官體系(本身是監督文官的),因而怨恨最深。清朝時,將其作為亡國之政,取消,而後採取密摺、密探等措施,將特務隱匿於無形,使得不得怨於民商。
7.清朝真正從明朝吸取的教訓在於,對文官體系和宦官秉政的不信任和對底層的剝削不逾界。皇帝一定要勤於政務,束縛住宦官權利,並建立上書房、軍機處等要害部門,保證皇帝決策國家事物,並在危機時,確保能的來足夠的錢糧補貼國用,並設立不加賦的國策,避免逼反了百姓。事實證明,逼急了官員,他們罵但不敢反,逼急了百姓,百姓沒了生路,可是要造反的。
8.《雍正王朝》裡,雍正新政,攤丁入畝和追繳國庫庫銀,甚至不惜抄官員家還款,都是踐行了這點。在國用不足時,設法取之於商和官,不能逼反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