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忘青葵
-
2 # 使用者五哥君
毫無疑問,大棚是屬於經濟種植,只是我們在搞大棚種植時,必須對種植的品種及市場作調查,稍有不慎就會讓你虧得血本無歸。大家都知道,農業產業是一個脆弱產業,如果沒有科學的市場方面的調查就盲目上馬,必定會應驗那句”要想窮,種大棚"的俚語中去。
-
3 # 漁入江
你自己種大棚失敗了,不能代表全部,我朋友利用大棚種甜瓜,當然新品種,每斤批發價3元5角,毎個棚的利潤3萬左右
-
4 # 驢行客751
一段時間一轟而上種大棚,種鮮菜似乎或了農村快速致富的首選。你種西紅柿,我也種西紅柿,結果可想而知辛苦一回錢沒有賺到還賠了本。其實種什麼首先要和市場相結合,打時間差,打季節差,種大棚還是很有希望的。
-
5 # 張彰3
市場經濟變化萬千,瓜果蔬菜等小農經濟發展一般都是由市場經濟地位決定,可以說是沒有嚴謹計劃可言,它本身不是計劃經濟環籌,市場那種產品熱銷就會有一大批人為之前撲後繼的紛至沓來,一但出現滯銷就會以虧本而告終,很大程度上是要碰上運氣了,碰上好行情的發大財的人也不少,幹這行的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正確的計劃,正確判斷市場行情,測機而行,趕上高峰期出貨或許還能賺大錢。
-
6 # 陳朝山1
毫無根據,我為大棚發展出過力,芏時為了推廣大棚生產,親自承包10畝大棚位示範推廣,現在我鎮大棚種植超過萬畝,主要種枑哈密爪、青瓜、辣椒等。其中哈密爪這麼多年來很少低於1.5元/斤,大多年份都在2元/斤以上。畝產值在1.2萬至2萬元之間,並且一年可種兩造,一造青瓜辣椒,一造哈嘧瓜。一畝大棚年產值大約3萬元。由於示範效應,目前我鎮大柵生產還在增長!
-
7 # 著迷大鄉村
看到這個題目,覺得題主應該是種植大棚,出現了虧損的情況。大棚種植的興起,主要是區別露天種植。大棚種植還沒有出現之前,各種作物種植需要遵循作物的生長習性,不然會影響最後的產量和質量。當人們發現大棚種植的好處以後,被大量且廣泛的應用在各種作物種植上。透過大棚改變作物生長的小環境,而實現作物可以在反季節里正常生長。反季節收穫的農副產品,價格自然要高上一些。
但是題主所說種植大棚會導致貧窮的情況,我個人不太贊成。因為那些不用大棚種植的傳統農作物,也是會出現有贏有虧的情況。因為能夠影響最後收穫的因素太多了,不能單單歸結於大棚種植的原因。但是這裡我要說的是,大棚種植作物相比較露天種植同一種作物,需要的種植技術確實要多一些,並且生產成本的投入也要多一些。作為現在比較好的一種經濟種植方式,大棚種植一直沒大家所推崇,但是我們也要注意下面幾個方面,來避免種植虧損。
一、穩定的技術保障。就拿草莓種植來說,一般大棚種植出來的草莓價格基本在每斤20-30元左右,而露天相同品種的草莓價格在每斤10-15元左右。從單價來說,大棚種植草莓的是值得去做的,但是種植技術來說,大棚種植草莓要困難一些。畢竟草莓不是冷天種植的作物,會受到天氣的原因而影響最終的產量和品質。所以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自己首先要有穩定的種植技術作為保障,切記不要想著自己邊種植邊學習。
二、固定的銷售渠道。有了技術作為畝產的保障,那麼當我們收穫了大量的農副產品的時候,還必須將這些農副產品變成錢了,才算我們種植成功了,所以在種植前,或者收穫前,找到穩定的銷售渠道才行。這裡穩定的渠道,不單單是賣出去,而是能夠有較好的銷售價格才是最好的。
三、抗風險能力。農業種植不簡單,大棚種植更不簡單。很多進入到農業種植行業的人,很多人倒在了抗風險的能力上。隨著市場行情的波動,作物的價格上多少會出現一定的波動,甚至有些作物遇到大豐收年,價格下跌的比較厲害,非常影響全年的收益,所以說具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才能持久的發展。
所以我覺得大棚種植是一種比較好的經濟種植方式,但是我們也不能胡亂進入,必須要有充分的調研或者考察以後,再謹慎進入。
-
8 # 雲中子595
這個扯淡問題,人和人不一樣,不能說你大棚賠錢了就說大棚不好,有的人買汽車出事了就說買汽車不好,多從自己找找原因吧。
-
9 # 一心向善4477
大棚種植多半是反季節作物,前些年初興起時確實讓不少農戶快速脫貧致富,然物以稀為貴,天下沒有不變的事情,一哄而上的盲目跟風也會導致高投入低產出(效益),況且還要選準種植物件,有人哭,有人笑,市場經濟下這是不足為奇的正常現象
-
10 # 一蓑煙雨209
這也是勞動人民從實踐中得出來的結論。
如同我們種水稻一樣。
流傳著幾句順口溜。
有仇不用報,
勸他種水稻。
沒種過水稻的朋友,你們真不知道,就是花錢,沒頭沒腦的花,
;;;;;;;;;;;;
兩手泥,
開襠褲。
滿院破鐵塑膠布。
賣糧一算賬。
老婆哇哇哭。
-
11 # 土壤大管家
這個問題我是持反對意見的,為什麼要想窮就需要種大棚呢?種植大棚的目的我們是要賺錢的,而不是賠錢的。
種植大棚多數都是種植反季節的蔬菜和水果,而且現在的收益都比較高。雖然這段時間的蔬菜不太穩定,但是也不至於賠錢。雖然大棚種植投資比較大,但是收益也比較高。最近幾年物價所有都在上漲,各種物資包括大棚膜,種子,農藥,化肥,人工都不同程度的上漲,但是大棚數量還是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長。這已經充分說明了種植大棚比種植大田作物有更高的收益。
今天我以大棚草莓反季節種植,簡單的給大家講解一下,種植大棚是賺錢的,而不是賠錢的。
我們先來簡單算算成本,大棚草莓一畝地,租地的費用在1000~1200元,建設一個一畝地的大棚,大約在5萬元左右。種植草莓,草莓苗投資比較大,一畝地的大棚栽種8000到10000棵苗子,大約在0.5元一棵。草莓苗投資正常情況下就是4000~5000元。肥料一般在2000-3000左右,藥物在1000元左右。由於人工成本各地都不同,所以不在計算之列。種植一畝地的大棚草莓,投入大約在10000-15000左右。一個大棚一般可以使用10~20年沒有問題。
大棚草莓的價格這幾年雖然有所降低,但是收入還是比較可觀。一畝地的產量大約在6000-8000斤,平均8-10元一斤,除去成本每畝地純收入最少在3-4萬元。這樣的投資和收入比是很合適的。
我認為只要學會種植技術,投資反季節大棚種植是很不錯的,相比大田作物,這已經是很可觀的收益,在農村消費本來就低,所以還是建議大家進行反季節種植。同時國家對於經濟作物種植還有大量的補貼,可以諮詢當地的農業部門。這些補貼也很好的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這都有利於能提高農民的收入。
-
12 # 小章良軍
你這句話是種大棚之間流傳的酸話,每行每業都有類似的話。行行出狀元,不必太在意。種植大棚需要與市場接軌的作物,投入那麼高如果不精心去管理,種植作物與市場不接軌勢必會有很大損失
-
13 # 宗元三農堂
“要想窮,種大棚;要想敗家,種仨棚。”這句話究竟是從哪裡得出來的結論,從目前的大棚種植的收益來看,可以說是毫無根據的扯淡的言論。大棚種植改變了我國蔬菜以及水果的上市的結構,即便是北方寒冷的地區,大雪覆蓋著大地,但也有了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上市,這就說明了大棚的作用,的確保障了人們蔬菜的供應。可以說這就是農業科學技術的力量,也是農民的智慧的象徵,也是改變或者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棚使得一些蔬菜水果提前上市或者是反季節上市,價格是非常的昂貴的。就以茄子來說,現在市場的價格平均在6元錢一斤,而在大田茄子大量上市的時候,價格也僅僅在0.5元一斤,可以說價格翻了10多倍,難道說種植大棚不賺錢嗎?種植大棚的確賺錢,但是種植大棚非常的辛苦,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而且還要天天在大棚裡待著,除草澆水,打藥,還要控制大棚的溫度、陽光、溼度等等都需要高科技的栽培技術。如果說種植大棚虧損的話,那麼我國最大的蔬菜大棚集散基地壽光地區,那裡的農民豈不都是虧得傾家蕩產了,然而壽光地區的農民比其他地區的農民平均要富裕的多。因為以前的拱型大棚或者是泥土型的大棚,現在建成了高標準的高科技管理的恆溫大棚,每個大棚有以前投資一兩萬元,到現在投資十幾萬元或者幾十萬元,有的大棚甚至達到了一二百萬元,難道說他們虧損了嗎?沒有!他們的確是賺錢了。種植大棚屬於一種經濟型的種植,也就是說種植大棚就是為了賺取更多的種植利益,特別對於種植蔬菜瓜果等都是作為經濟型的種植類別。大棚的推廣種植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一直到90年代陸續的推廣,尤其是在90年代大棚種植的反季節蔬菜被消費者所認可,大棚蔬菜價格非常的昂貴。記得97年春節前夕黃瓜上市的價格達到了7元一斤,可以說是一個天價的是黃瓜的價格,即便是現在也沒有這麼高的價格了,而且那時候的7元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就可想而知了。當然,對於現在大棚的種植利益相比較,以前推廣的時期,也就是大棚的種植面積比較少的時候,利益要少了很多,但是現在種植大棚如果管理跟得上一個大棚佔地0.9畝左右,一年的收入也能超過4萬元,如果種植的而且管理稀有的水果蔬菜的利益超過了10萬元。比如說種植大棚草莓,從年初的10月份到去年的5月份都可以上市採摘,這樣一畝大棚的收入在6~10萬元,可以說收入還是非常高的,效益還是非常好的。總之,對於題主所給出的要想窮種大棚、要想敗家種三個大棚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而且也是無道理的,因為沒有人累死累活又不賺錢,甚至出現虧本的現象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沒有一個人是傻子。當然,遇到自然災害的現象屬於例外情況了,比如說去年和今年壽光地區就有好多大棚,因為暴風雨的原因被沖毀或者淹沒,使得這些菜農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現在種植大棚的行情也是非常好的,特別對於大部分反季節上市的蔬菜、水果價格比正常是上市的大田的蔬菜價格或者水果的價格要高好幾倍,收益還是滿滿的。
-
14 # 三六五平凡之路
“要想窮,種大棚!要想敗家,種三棚”這種想法你有嗎?不過,在我看來,題主的這個提法太過悲觀了,也說的太極端了。大棚種植在現在還是現代農業的發展的一個趨勢,大棚種植還是比較先進的種植模式的。
不過,在以前,大棚種植剛剛興起的時候,人們非常看衰大棚的未來,說,搞個大棚額外投資這麼多,要賣多少農作物才能收回來哦。人們不願意投資,說投資就是就會越來越窮,投資多了還敗家,這些言論不絕於耳。這是在當時的特定環境中出現的,因為那個時候,物流不發達,大棚種植的產品一般是反季節的產品,只有靠全國市場才能搞活大棚種植,單靠當地市場很難的,再加上當時的人們城市人口有限,人們購買力有限,需求反季節的如蔬菜、水果也比較少,所以大棚很難發展起來。
如今隨著城市越來越大,人們對於反季節的蔬菜、水果等需求越來越多,特別是大棚菜籃子工程發展迅速,這都得益於大棚技術的提高。大棚種植一般來說不會虧本,如果碰到好的年景,大棚種植還是很賺錢的。
最近幾天全國氣溫下降,雨雪天氣增多,蔬菜等漲價厲害,像黃瓜、西紅柿等大棚種植的蔬菜都很高。黃瓜4.5元一斤,西紅柿4元一斤,茄子也是4.5元一斤,對於大棚種植來說,天氣越惡劣,蔬菜價格越高,大棚種植的蔬菜越有優勢,產量有保證,價格好,賺的越多。
所以說,如今還看衰大棚種植的觀點不合時宜了。
-
15 # 三農小黃鴨
有這種說法嗎?“要想窮,種大棚!要想敗家,種三個大棚!”我看題主是搞錯了吧。現在到處在提倡發展大棚種植,像什麼大棚蔬菜、大棚水果都很火爆啊。
在我的印象中,大棚種植應該是很賺錢的吧。因為大棚種植的都是反季節的作物,就是打破時令蔬菜或者水果的季節界限,從而搶佔空白的市場,這樣的市場是相對寬鬆的,競爭力不強的,所以反季節大棚種植的蔬菜產品的價格很有優勢,利潤也高,農民這樣才賺錢啊。
我上個星期週末還帶小朋友們去大棚採摘草莓吃了,好傢伙20元一斤,現場自己去摘的,當然,對於我這樣百毒不侵的肚子,一邊摘,一邊吃,好過癮,我看到有三個並排的大棚,都是草莓,因為是週末,採摘嚐鮮的人很多,都是一家子帶小孩體驗的。
後來在結算的時候,也和老闆聊了一下,據他自己說在這裡種草莓有七八年了,兩個孩子都大學畢業了,一個還是研究生畢業,孩子們都在城裡安家落業了,據他說全靠這三個大棚種植的草莓,看來大棚種植還是能賺不少錢的。
後來,老闆補充到,現在物流發達,本地大棚種植的草莓價格也受到了打擊,外地草莓大量進入本地,採摘草莓價格要貴些,人們越來越會過生活了,生意一年比一年難做了。
關注農民,一起學三農。
-
16 # 景行行止11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蔬菜大棚已逐漸成為農業發展的主流方式之一,目前市場上冬春季的蔬菜也絕大部分都來自蔬菜大棚的種植,那麼,為什麼大棚種植的反季節蔬菜更容易獲得人們的青睞呢?
一、反季節種植
在我國80年代出現大棚種植之前,在我國地域遼闊的北方,由於寒冷的室外溫度,土地在冬季大多處於沉睡期,人們的飲食多是以蘿蔔、大蔥、土地等易儲性蔬菜為主,蔬菜品類單一,且不新鮮,而蔬菜大棚的出現改變了這種飲食習慣,使得人們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吃到綠油油的反季節蔬菜,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餐飲質量,所以受到人們的歡迎。
二、綠色有機種植
蔬菜大棚屬於保溫性設施,與外界接觸比較少,極可大範圍地降低外界病蟲害對蔬菜的影響和侵害,控制蔬菜的高質量生長,從而達到少用或者不用農藥的效果,實現蔬菜無公害生產。還有就是施肥的時候多采用有機肥,大大提高了蔬菜的營養價值,所以這些蔬菜都屬於綠色有機蔬菜,符合人們追求天然無公害的環保理念。
三、產量高
由於蔬菜大棚內部保溫效能的關係,可常年種植蔬菜,一年四季都能收穫,還可提高複種指數,增加單位面積土地的蔬菜產量,而且還可適栽品種較多,可以多種農作物混栽,如果能達到比較合理的操作,可實現產量的大幅度增長。從經濟角度來說,大棚蔬菜在市場上的賣價一般高於正常季節的蔬菜價格,這極大增加了農民朋友的經濟收益。
四、降低成本
從生產成本上來說,蔬菜大棚的隔離裝置可免除大雨沖刷,保護土壤肥料不流失,而且水分含溼量可以保持,節水節肥,減少一部分開支。另一方面,可從很大程度上免受自然災害的影響,保障產量。再者,大棚內可實現物聯網技術操作,機器操縱,節約了大量的人力,也減少了操作人員的勞動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資源成本。
綜上所述,蔬菜大棚的優勢有很多,而且符合目前社會的發展趨勢,所以具有廣闊的前景。
-
17 # 樹人209347617
大棚是設施農業,對作物起到保護作用。
大棚一般是蔬菜種植,反季收穫賣個好價多收益。但投入大會種地都會種,技術不太高,人必須做到眼勤手勤仔細看菜的變化嘴勤向有經驗的人請教,控制好病害,保好棚溫。就能收成好棚不能空一茬接一茬換品種種等於輪作,一畝地棚穩收2萬元。
-
18 # 紀錄鄉土
我個人認為題主所提的這個問題並不這樣的,因為首先我家以前就種了兩個大棚,記得在當時所種的大棚每年也有幾萬塊錢的收入,至於說“要想窮,種大棚,要想敗家,種三棚”其實這句話說的並不全面,當然這句話也不能一次性就否定種植大棚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當然題主之所以會這樣講,也許是在當地遇到了或者是看到和了解到了一些種植大棚失敗的例子,但是今天我要給題主以及看到這篇問答的兄弟姐妹們講一講種植大棚成功的例子。再我們當地這幾年一直在發展特色種植,於是現在我們家裡幾乎每家都會有一個大棚,大棚裡現在種植最多的有三種菜分別是“辣椒”“西紅柿”“黃瓜”這三種當中屬西紅柿種植的最多,而我家現在種植的就是西紅柿,其實這些蔬菜放在大棚裡進行反季節種植,就是屬於經濟種植,雖然說我家只有一個大棚但是每年靠西紅柿的收入也有近萬元的收入,因此再我們當地有這麼一句話叫“種植一個棚頂上三畝糧地”其意思就是說比三畝地的糧食收入要高。而且現在我們鎮附近其他的幾個鎮也在發展大棚種植,在他們大棚裡種植的都是一些草莓,現在這個時候正是採摘的季節,主要是現在種植的草莓也是屬於反季節,要知道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好了,大家看到擺放在路邊的草莓都會忍不住買一些,當然也有自己花錢直接去草莓大棚裡進行採摘的,現在他們當地所種植的草莓大棚也是帶動了一方經濟。從而也提高了當地農民朋友的收入,因此種植大棚不成功要分析其原因,然後找到適合當地發展的經濟作物進行大棚種植,我相信一樣也可以增加收入來源。
-
19 # 笨刨
這種說法,真不靠譜。
不知題主是何方人氏?我給你介紹一個地方,你親自去考察一番,肯定讓你改變觀點,甚至顛覆你三觀!
在我農村老家濰坊的壽光,那兒的人家幾乎家家種棚,人人都在發大棚財。
在那兒,出家門口,就是一片大棚,就是一片白色(薄膜)海洋。
這些年來,人們就是靠種植大棚過上了好日子。
-
20 # Lucas閒談
要想窮,種大棚。這話是誰說的?根據是什麼?首先,說這話的人一定是不懂大棚種植。大棚蔬菜種植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最初是在東北,後來壽光引進並大規模發展,從而讓北方在寒冷冬季也能吃到除了大白菜以外的蔬菜,像茄子、黃瓜、青椒、西紅柿等,大棚除了種植蔬菜還可以種植草莓、櫻桃、蜜桃等水果,大棚種植改變了人們冬季蔬選單一的生活模式,不但豐富了人們的飯桌,也給種植大棚的種植戶也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其次,大棚種植經濟效益也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有的人不懂大棚種植技術,盲目上馬,造成效益不好,或血本無歸的現象確實存在,但絕對不是大規模現象,相反大規模種植同一種蔬菜反而能帶來好的效益,這主要是規模效益,現在有的農戶就是這樣,規模種植,報團發展,因為交通發達,可直達全國各地,尤其大中城市,利人利己。當然我也見過大棚種植失敗的例子,主要是技術和價格問題,說“要想窮,種大棚”的人是典型的“恨人窮”心理,也是自己偷懶的一種藉口罷了!
回覆列表
你這種想法和說法是不對的,先說壽光的蔬菜吧,從開始種植那天起,就是利用了溫室大棚效應,發展到今天,壽光的蔬菜走向大江南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靠的是什麼?就是利用大棚的科學管理,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援和扶持,才有今天如此的成就。發展到今天成千上萬個種植大棚,用你的想法和說法,壽光人都還窮的底朝天了呢。恰恰相反,現在壽光的農民富的流油,由此可見,沒有付出,哪有收穫。你沒有科學的去管理大棚,只是盲目的跟風去幹,不窮你?窮誰?
再說說我的家鄉,現在村子裡有三百多戶人家,種植大棚五百多個。二十多年前,上級領導倡導村民建大棚,村民的意識很淡漠,後來,政府給村民每建一個大棚補貼五千元,就這樣,村民對建大棚熱情也不高,前期建大棚的村民,在農科所的鼎力扶持下,種植水果型的西紅柿,從每年的秋初到來年的五月份結束,短短的幾個月,再加上科學管理和辛勤的付出,每個棚能收穫五六萬元。一個農民,就是出去打工也沒有這麼多的收入,在自家門口,自己的土地上有這麼多的收入是有目共睹的,村民們種植大棚的熱情逐漸的高漲起來了,現在,幾乎家家戶戶有大棚,村民根本沒有出去打工的,反而還有的種植戶忙不過來,出去僱人到自己的棚裡幹。村裡有了種植大棚合作社,不斷的開發新的西紅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