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堯談論
-
2 # 小7說生活
最開始理財是15年,當時買的是工行的理財產品,有10萬塊錢!16年去北京旅遊,發現到處都在用支付寶付款,回去後就把錢存進支付寶開始用支付寶了,我們這是四線城市,只有一小部分商店可以支付寶付款,然後就把錢放在了餘額寶,有30多萬,在16年下半年開始接觸p2p理財,我們開封有一家錢來也,瞭解之後就把所有的理財產品錢都投進去了!14.4年化很高,目前除了正常家庭所需和備用的錢,都存在p2p了!存了兩個平臺,一共53萬!一年下來賺了差不多20萬左右了!
-
3 # 速讀財經
關於什麼時候開始理財,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私人化的問題,但從這個問題,其實也能看出,父母的財商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讓我記憶非常深刻的是,我是從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就開始理財的。是的,你沒看錯,小學一二年級。
當時我母親每週會給我約莫5元錢的零花錢,但我一般都花不完,然後我母親就開始教導我說,可以去存到銀行裡。巧合的是,當時有一個小夥伴,也和我一起存錢。
當時我的身高還沒有銀行櫃檯高,然後費力的向工作人員要存單,然後自己填寫,然後再交給工作人員,每個月大概能存個10+元。
最早存的是活期,然後我母親還教我怎麼計算利息,哈哈,當時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拿著計算器,算算自己的錢又變多了。
再後來,我母親見我存錢還蠻有毅力,而我自己也樂在其中,便開始教我如何零存整取,存滿一年後,再存一個定期,就這麼滾雪球的存錢,算是我理財的啟蒙教育。
-
4 # 生活的ATM
我是在成為保險經紀人以後。
我以前只知道花錢,不知道存錢和理財。直到做了保險經紀人以後,大量學習養老規劃的知識,意識到,人老了,不一定再賺錢了,但是卻要花很多錢。我不想拖累孩子,就必須自己有錢花。所以,我開始儲蓄,理財。
-
5 # 加盟評論
謝謝邀請,我個人是從學生時代就開始理財了,那這種理財的話主要是一些學習的目的,那自己本來就對金融比較感興趣,所以從一開始就會去買一些股票,又買了股票之後呢,也是股票上升的比較,快速的一個階段,那時候不管買什麼股票都會賺錢,當時就賺了5000多塊錢,比較開心,那買股票的話自己也會有一些心得,有些周圍的人一兩天就會去換一隻股票,完全就是看什麼漲得好就去買什麼,那這種時候就比較容易虧錢,大概機率上來說的話,我比較喜歡穩健型的投資,雖然沒有那麼的厲害,可是,也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投資的回報率。
那參加工作後呢,可能沒有大學時候這麼多的時間去盯著大盤去關注大盤了,那我也形成了自己投資的習慣,定期關注的幾隻股票呢也會定期的購買,然後在一個市場的波段結束之後定期的撤出來,那我一般情況下會有比較好的行情才會進入股市,行情不好的時候也只是在觀望的狀態,觀望的比較多,實際操作的話會特別有把握才會進去,所以我個人而言的話是比較穩健的投資,嗯目前而言沒有虧過錢,嗯收益率在7%到10%之間,這是我的一個大概的資料,目前是這樣的,以後希望有更好的突破吧。
那現在如果要是沒有時間去看股票的話,可以買一些股票類的基金,這些基金總體來說也是跟著大盤或者說一些市場的方向在上漲的,旅遊基金的人去幫你操作股票,他們一般會跑贏大盤,而且不少基金有著比較好的名聲在外面,他們是不會願意,做一些風險比較大的,投資收益的話也比你自己操作要好很多,因為他們有專業的人幫你去買賣股票,這個是我比較推薦的,前提是你自己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顧及這個股票市場的話。
-
6 # 刺蝟艾薇04601
從大學的時候開始的,上大學的時候就開始在微眾銀行理財了,現在已經快兩年了,我大學的生活費全部都是靠著理財得來的
-
7 # 鴻飛88
像我的話是35歲以後,年輕的時候不想去存錢理財的,有錢自己花多不夠,雖然從事金融行業,但真沒想過理財,主要是沒錢吧,小孩子大一點了,手中有點積蓄了,才會想著去投資,好像巴菲特也是從40多歲才開始起步的[呲牙]
-
8 # 讀懂經濟學
23歲,剛大學畢業,找到工作發現工資的上限,開始思考未來,怎麼苦一段時間而不是苦一輩子?
然後閱讀了《窮爸爸富爸爸》《小狗錢錢》《窮查理寶典》……
樹立了理財意識,然後自己慢慢的嘗試接觸不同的金融工具,前期賠了點錢,現在開始賺點錢
今年24歲,學習理財一年多,有賠有賺,不停的嘗試總結嘗試總結,最終你一定會有一套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並且受用終身
-
9 # 動物聯盟之笨牛
我從上班後開始有理財興趣了,記得好像97年,什麼不知道,帶幾千塊錢跑證券公司買股票,結果跑去人家下班了,這才知道證券公司三點收市下班[捂臉]。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的我已經成長為老韭菜了,在股海里隨波逐流,其樂無窮[呲牙]
-
10 # 樂業老劉
從30歲左右開始,開始有了理財意識和行動,10多年來,理財收入的絕對值增長已經明顯超過了勞動收入。
記得開始的時候,有了一些閒錢,在朋友的影響下有了最初的想法並開始嘗試,長期以來,在理財上一直和相關的朋友及銀行證券專業人士不斷交流,也堅持從書籍和一些研究報告中獲得啟發,我的體會是,人就是一個系統,要想做一些事情,不能封閉自己、與外界持續交換資訊、相互幫助才能讓自己進步,有特別天賦的人畢竟是極少數。
從相對比較穩妥的國債、銀行理財產品開始起步,逐步介入了股票、基金、私募、信託產品,這些年,無論本金多少,堅持分散理財,高中低風險產品合理配置,另外對於週期性較高的股票、基金類產品,相信價值和週期的作用,對於看好的、有價值的標的就長期關注,但這並不等於一直捂在手裡,在一個階段,不會永遠持續漲,也不會永遠持續跌,跟上週期即可,但不可能買到最低,也不可能賣到最高。
總之,還是那句話很對,“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
11 # 淺子熙
從小在農村長大,小時候周圍的同學都比我家有錢,在學校裡他們都會把好吃的好玩的帶去在我面前炫耀,那時候我也知道家裡的家底,對他們充滿了羨慕,暗暗發誓長大了一定要努力掙錢把小時候沒吃過沒玩過的全部補起來,我讀書一直都只是中等偏上的,後來初中玩性大就漸漸的不搞學習了,後來上了箇中專就出去工作了。剛開始出門工作的時候是在2008年,那時候只有18歲,那時候在工廠裡面上班,一個月一千多的工資,每個月都沒有剩餘的錢,總想著要補償小時候的缺憾,就這樣一直到結婚了,有孩子了,才漸漸意識到這樣子每個月都是月光不可行,要是遇到緊急情況或者失去工作了就沒有收入來源了,這是2017年的事,就慢慢的學習理財知識,只是沒有一個靠譜的人教,一個人摸滾帶爬的也踩了不少坑,而且也被騙了不少錢,到現在都是屬於負翁,直到2019年遇到了一個人,他是專門從事金融方面的工作的,他了解到我的情況,就把他的經驗和知識教給我,這才讓我明白了自己這麼多年的走了太多的彎路,我就按照他教我的去做,現在我雖然還沒有將負債還完,但我已經有了清晰的目標和堅定的意志,我相信透過我的努力,在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擺脫現狀,成為一個理財達人。其實不論你多大年齡,只要你現在有了這方面的意識,現在學習永遠不晚,讓我們一起加油
-
12 # 卡哇伊打哇
目前三十歲出頭,經歷過這次疫情,突然覺得理財真的非常非常之重要。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是重點。如果一個人能從高中畢業的時候就能懂得一些金融理財的知識,對於今後的人生幫助是很大的。小時候要懂得截流,長大了要懂得開源,要有穩定的高收入,要有自己的備用存款,要學會投資基金股票。未來十年的中國依舊會是實體疲軟,網際網路包括金融行業快速發展。從現在起不論多大年紀,開始學習理財知識,切忌超前消費,時間都不晚。美好的人生從腳踏實地開始。
-
13 # 陌上花開於三月
因為過去的家庭教育比較傳統,我是從上大學的時候才開始逐漸有了理財的意識的。那時正好是07年的大牛市,有一個大學同學也在炒股,於是就會經常和我聊股票,並還會勸我也買點,直到後來的股票大跌,他也再沒和我聊過股票的事了。那時我也初次意識到了投資理財的重要性,於是也特意選擇了關於金融理財相關方面的選修課程。
後來工作又先後供職於銀行、證券、保險公司,於是對於投資理財又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投資理財的意識肯定是越早樹立的越好。因為它不僅可以使“錢生錢”,讓財富保值增值,更能讓人養成對錢好的管理習慣,讓人受益終生!
-
14 # 大亨聊財經
以我個人的事例給你說一下。
我是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就有了理財的概念,因為在高中的時候我上的是一個私立學校,當時父母給的我的錢只夠一個星期多的伙食費,但是我需要在那邊維持兩週,才能回家。那麼就會在週末的時候出來給人家超市搬貨,做一些苦力活掙錢,所以高一我過的比較平淡。在高二高三的話跟他們一起寒假暑假睡打工也掙了一點兒來維持自己的伙食費。
但是,真正的有理財概念是在我大一的時候。因為人這一生,其實你不管掙多少錢,你要是不去理財,這個錢永遠不屬於你,就比如你存到銀行錢,你的收益率永遠跑不過那個通貨膨脹。當時的話就想著說投資點兒東西。比如當時選擇了那個基金跟股票,當時在大學的時候也是看在圖書館看了一現在關於炒股的書籍,還有一些基金類的書籍來讓自己,懂得多一點兒。其次呢,也是在那個大一大二的時候。用自己的獎學金還有助學金,還有去省裡比賽的錢,得到一些獎金,然後去炒股,因為當時也沒跟家裡人說。入市之後掙了700塊錢。因為當時也不懂滿倉和那個分倉操作的原理,所以直接就梭哈了。後期虧了4000多,只剩下了3200左右。當時心裡也非常著急,覺得自己的錢虧了,所以就開始去圖書館看書,學到了很多東西,那麼到大四畢業的時候,我的賬戶餘額差不多有兩萬多。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寒暑假打工掙的。那麼18年全年也是差不多掙了將近有6萬塊錢左右吧。
其實理財越早接觸越好,而且你非得去看一些相關的書籍,如果你沒有那些書籍的話,你去真正自己去理財的話,我覺得不太現實,因為畢竟聽別人指路你會虧,但是自己學到東西之後再去實踐,你就會掙。
-
15 # 拼命的Li先生
28歲的時候。
在那之前都不缺錢的,之前也挺賺錢的,開始飄了。跟人合夥學做生意,卻不知道是個大坑。進去之後被狠狠拔了幾層皮才出來,還負債了四十多萬。
從那時候開始,其實也就是19年初就開始有了理財攢錢的意識。並且學習到了人間冷暖,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真的深有體會。
放下了所有,眼裡只有錢。
上班好好工作,下班了好好做副業。
要還債,自己一個人,努力,還有一個好媳婦兒陪伴著。不靠任何人,靠自己,一個人去努力,放棄了所有的空閒時間,除了睡覺上班吃飯,都在賺錢,錢越賺越多,人脈越積越多。
在年初的時候,債務已經還完了,現在還有十幾萬的存款吧,都在媳婦兒那兒,經濟我不過問,相信她,沒有她,我人生也沒有啥目標,除了孝敬父母。
今年繼續努力吧,過來人給說句話。
第一桶金一定是攢出來的,不是花出來的,千萬不要超前消費。
-
16 # 做發光字的老李
我也是最近幾年才意識到要理財,透過理財來增加自己的睡後收入,我有自己的一份穩定收入,自己的一個小公司。但是一直做的也不是心裡很踏實,這就像人走路,一條腿走路,如果有什麼情況的時候就容易摔倒,所以說必須要找到第二條腿,讓自己走得更穩,就算這條腿出現了什麼狀況,我們有另一條腿支撐我們的家庭,不會受到影響。所以說理財這必須是要去走的一條路,我們必須透過理財讓自己的錢為我們賺錢,這樣才能夠讓我們在工資或者是實體經濟不是很好的時候,也不會心慌,不會影響家庭的生活。為我們以後的優質生活起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
17 # 菜菜悟
年代的不同,受環境的影響理財意識肯定也不同吧,我三十多歲才有理財意識。老一輩的人,可能做了理財,但不知道自己在理財,只希望自己能過得好一點,家人、孩子能吃飽穿暖。
理財如何能讓利滾利才是最重要的,我會把工資分幾部分,一部分用於開銷,一部分用於理財,如股票、保險等。
日常的開銷可以放在支付寶,不用也會產生利息,理財的部分分為定投的和帶有風險係數的。
-
18 # 翔哥帶你玩戶外
我是在上班已後三五年才開始有理財意識的。大概是在九七年那會兒。我每個月工資也就一千八九。那會兒老婆在開門診,掙的比我多。每個月給我四千。我拿一千,每個月存銀行五千元。定存一年,那會兒利息比較高,存款比較合適。連續存了幾年,手裡就有點積蓄了,後來就用存款負了首負款,買了房子。當時房價才一千四,總價在二十八萬多。因為有存錢的習慣,再就是當時房價並不高。所以買房子和裝修並沒有費多大的勁!
當下年輕人好多都沒有存錢的習慣,而是借花唄!我認為這不是好習慣。
-
19 # 一隻喵小喵
本人是在大學期間逐漸開始有理財意識,由於當時自己的專業與金融相關,但意識畢竟是意識,當時手中並沒有富餘的資金來進行管理。直到畢業參加工作後,當自己手中的資金開始有些積累時,才開始管理自己的資金。
開始的時候,資金並不多,選擇了1元起存的貨幣基金產品,儘管收益不高,確也高於活期存款利率,而且隨用隨取,靈活方便。逐漸的,隨著資產的積累,開始選擇銀行類穩健型理財產品,配置了不同期限的產品,風險不高,但收益也相對穩定。最後,隨著對理財產品的深入瞭解,一次偶然機會接觸到了基金類產品,透過逐步瞭解後,開始了我的養基之路,雖然風險較高,但收益也是相當可觀。
我認為理財意識越早培養越好,讓意識變成一種習慣,將受用一生。
-
20 # Youngheaven
有這個比較晚,大學畢業以後才有的理財意識,準確來說是自己經濟獨立以後,因為以前根本就沒錢,自然連意識也都沒有!
回覆列表
理財是一種思維,越早知道越好,理財可以讓你得資產不縮水。我們都知道,每年的通貨膨脹至少在百分之四以上,如果你把錢就簡單的放在銀行,那麼你得資產每年就是縮水。所以,我們必須時刻有理財的意識,當然了,每個人因為資產情況,風險承受能力不同,需要根據每個人具體特點來怨我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