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家庭在孩子進入中學生階段,都會遇到一個同樣的問題:“孩子叛逆不好管,父母跟孩子之間溝通存在分歧和障礙”,往往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脫軌”,早早步入社會,後果難以預料,極少會有大的逆襲。 如何做好中學生階段孩子的家庭教育?
6
回覆列表
  • 1 # 如夢之道

    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最正確的家庭教育。真實案例:作為家長,經歷了對孩子在中學生階段叛逆期的家庭教育,透過多種方式實踐,最終找到一種對叛逆期的孩子教育非常有效的方法,不但改變了一個身體健康心靈不健康的孩子,同時還改變了一個殘疾兒童的心靈。這種【新家庭教育】方法得到了孩子的老師和教育界很多知名人士的一致認同肯定。後來,大家建議把這種方法普及推廣到市場上,去幫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這種創新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模式,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和可持續性發展特性。更是一種幫助孩子、幫助家長、幫助學校、幫助社會、充滿正能量的偉大事業。本專案的實踐都是有真實的案例驗證,一個孩子在遵義市新蒲新區第四十二中(遵義重點中學),在年級600多名學生中,這個孩子從入學排名270名,成長到第23名、第17名、第3名、最後到年級第1名;除了成績外,從原來一個心靈叛逆的孩子轉變成為一個心靈健康的孩子才是最大的改變;另一個殘疾兒童,黃茂青,先天性殘疾不能走路,關閉心門,心靈脆弱、心態消極,在身體和心靈都殘缺的情況下,透過【新家庭教育】將這個孩子徹底的改變,目前在遵義市桐梓縣婁山(6)中讀書,變成了一個每天能獨立騎車去上學,性格陽光積極,在學校受到老師同學肯定的孩子。

  • 2 # 風箏和青蛙

    這個,我孩子還小,還在幼兒園,雖然偶爾也發發脾氣,亂說話,不過跟他聊聊天,問清楚原因也就沒啥了。不過也有點怕他以後長大了叛逆不好處理。

  • 3 # 慕雨教育

    如何正確教育叛逆期孩子 :

    一、自主權:

    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建議家長們教育叛逆期孩子儘量少說這樣的話,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

    二、發言權:

    考不上大學就去掃馬路”等話語,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的耳朵已經聽長繭了,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說是“百毒不侵”了。這時家長應少說多聽,瞭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三、時間支配權:

    叛逆期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願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表決權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四、隱私權:

    孩子在進入初中後,一些家長髮現,以前經常跟自己說心裡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如孩子實在不願同家長交流,不必過於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尊重。

    五、親子溝通技巧:

    對叛逆較明顯的孩子,家長會感覺到與之不好溝通。如何正確教育叛逆期孩子?就要求家長不僅要有這方面的意識,更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學會換位思考,尊重孩子,採取孩子願意接受的有效的溝通方法。

  • 4 # 繁花似錦覓安寧love

    首先得了解他的想法,知道他為什麼叛逆。大多數孩子叛逆,是因為大人把自己的思想強加於孩子身上,強行讓他接受大人的觀點。但我們從來不問,你是怎麼想的?在孩子的眼裡這就是霸道的,毫無道理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遇到一個什麼事情都強行讓你接受的人,你會如何呢?孩子也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的想法性格,不能因為他是你的孩子,你就要求他聽話,那就是不叛逆,不聽話就是叛逆吧。

    想想你也做過孩子,你是如何看待父母的,你會因為什麼而叛逆呢?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尊重,尊重比為他好更重要。因為父母所謂的為他好,可能讓他更難受,不自在。

    想讓孩子不叛逆,你得先接受他的想法,認同他接受他,讓他認同你,願意與你做朋友。時時刻刻換位思考。並不是孩子叛逆,是我們太霸道了。

  • 5 # 曾敏敏老師

    愛一個人難不難,真的很難,有時是不會愛,有時是沒有愛的能力。

    即使是自己的孩子,我們也不敢保證我們真的“愛”他們。

    青春期的孩子,愛的教化,能讓他們走向光明,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他叫克萊蒙特·馬修,

    一個失敗的音樂家,

    是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裡的男主人公。

    經典電影總是經得起反覆推敲。

    我們一起重溫那段他跟孩子相處的故事,感受愛的教化。

    『提示:本文無底線劇透』

    時間:1949年

    地點:法國鄉村 池塘之底 學校

    主人公:馬修 皮埃爾 佩皮諾

    線索:一所名為“池塘之底”的再教育學校,一群被遺棄的迷途羔羊,唯利是圖的校長,一個沉默寡言的老師。

    故事:

    有個傻乎乎的腦袋,每個禮拜六都會隔著鐵門往外張望,固執地等著他戰死的父親來接他,他叫佩皮諾。

    佩皮諾是一個孤兒,看起來笨笨的、弱弱的,吃飯需要用珠子去換盤子,睡覺要付錢,但他始終執著地認為星期六有人來接他,他是個孤獨、渴望被愛的孩子,心中充滿了人類最原始需求——被愛。

    在這裡,讓人頭疼的不止一群難纏的兒童,還有習慣體罰學生的校長,馬修剛到學校就見證了殘忍的惡作劇發生在學校侍工老麥的身上,也目睹了校長如何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

    面對看似冥頑不靈的學生,校長和管理人員聲稱別無他法,並施加“以暴制暴”的手段,持續著高壓管制,另一邊,學生也從未示弱。

    而沉默不語的馬修以自己的方式,開始跟孩子們相處。

    一改往日校長們的打壓方式,馬修讓這個問題少年的才能有的放矢,命令他監督班級紀律,面對突如其來的重視和責任,一向反叛的皮埃爾有點無所適從。

    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和獨立意識非常強烈,責備往往會換來對抗,給予一定的尊重和鼓勵,是跟孩子交流的潤滑劑。

    面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們內心有天使,也有魔鬼,如何煥發他們內心陽光的一面,讓他們感受到生活和未來的美好,值得我們思考。

    馬修的做法是讓這群被社會拋棄的孩子暢想自己的未來,帶給他們光明。

    對於犯了錯的學生,馬修答應學生不公開他的罪行。

    好面子,自尊心強是他們的標籤,當眾揭發他們的錯誤,不如換一種更緩和的方式,理解他們的處境,給他們私密的空間。

    作為交換條件,肇事者答應身體力行地挽回自己的過錯。

    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讓孩子學會了承擔責任。換來的是老麥的原諒,讓孩子意識到大家的包容和愛,喚醒了他的善心。

    在急功近利的大時代,“考高分、入名校”使孩子迷失了初心,本片中,馬修卻用藝術拯救這群天性善良的孩子。

    合唱團成員分聲部,一旁的佩皮諾無辜地表示自己什麼都不會,馬修卻分配給他副指揮的職務。

    雖然佩皮諾沒有特長,但馬修並沒有忽視他的存在感,並看到小孩子的不自信,讓他作副指揮,給予其一定的價值感和使命感,佩皮諾的自信開始建立起來。

    用心去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天賦和特長,造物主是公平的,每個個體總有他特別的部分,家長需要做的是發現它。比如讓馬修驚歎不已的皮埃爾。

    馬修善意的謊言化解了皮埃爾和母親之間的誤會,也讓媽媽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孩子,在她看來那個內向、偷東西、屢次逃學被勸退的兒子,竟然有如此高的音樂天賦,她欣喜萬分。他們之間的關係又近了一步。

    惹人憐惜的佩皮諾總是遇到麻煩,然而馬修重來沒有忽略角落的這雙渴望被關注的眼睛。

    面對膽小懦弱的佩皮諾,自始至終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讓他那顆需要被愛的心得到滿足,並讓他參與到活動中來獲得自信。

    合唱團的排練漸入佳境,孩子們空虛的心靈從此有音樂為伴,主唱皮埃爾的音樂天賦也越發耀眼。

    音樂是美好的,它關於真善美,每個人都可以從音樂中感受到人生的美。

    因為看到自己的老師跟媽媽在一起,敏感多疑的皮埃爾心生不快,扔了馬修一頭墨水。

    因為是孩子,所以才頑皮,教育就是不休止的愛,持續的理解、指正和包容。

    該懲罰還是要懲罰,自己做的事自己負責,馬修取消了他的獨唱。

    漸漸地,合唱團引起了外界的關注,伯爵夫人前來參觀,皮埃爾沒有在列。

    在大眾矚目之下,合唱進行到一半,馬修示意一旁悶悶不樂的皮埃爾也加入進來。最終合唱表演取得了成功。

    懲罰之後的激勵,讓皮埃爾第一次懂得感激。

    孩子做錯事,不能一味地放縱,而是應該讓其承擔後果,再給予一定的鼓勵。

    合唱活動的成功,讓校長有了升遷的機會,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問題少年孟丹為了報復校長的打壓,一把大火燒了學校,升遷計劃功敗垂成。

    這就是“棍棒式教育”可能帶來的後果。青春期的孩子沒有成熟的心智,包容和理解的教導方式換來包容和理解,暴力的方式換來的是更多的暴力。

    馬修被校長冠以擅離職守的罪名,離開了學校。

    孩子們用歌聲和紙飛機為他送行。

    馬修的教育,讓孩子們懂得了責任、自信和感恩。

    故事繼續進行著,

    校長被大家聯合揭發,厄難臨頭被解僱,

    皮埃爾被送去了里昂音樂學院,後來成為了著名的音樂家,

    ……

    對了,馬修被解僱的那個星期六,還帶走了佩皮諾。

    此時此刻,那個四處被人欺負的受氣包,他抱著那隻小熊,看起來還是弱弱的,片頭出現時的那份執著也沒曾改變,但是卻多了一份自信。

    他迎面跑向馬修先生說“馬修先生,你能夠帶我走嗎?”。

    最後,從成年的佩皮諾口中得知,馬修的餘生一直在教授音樂,

    他用行動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愛。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他叫克萊蒙特·馬修,

    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失業的學監。

  • 6 # 竹韻在心

    謝邀:叛逆期本身是我們家長給下的評語。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聽從家長的話,叫幹啥就幹啥,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大多是因為孩子不像過去聽話,不像過去那麼專心學習了,不像過去那樣與人交流了。總之,出現了很多家長認為不合適的行為和表現,所以冠之以叛逆期來說事。你從一個青年人成長為一箇中年人,從一個白丁成長為一個科長處長甚至更高的位置,沒有位置的也從助理成長為中級職稱,高階職稱。沒有職稱的,也從一個給人打工賺錢的人,到了自己做老闆。等等現象表明父母們都在成長的過程中,為什麼你就不允許孩子成長呢?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一個探索過程,也是自我感覺成熟的過程,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也許他們的看法偏激錯誤,現在的錯誤就是未來少犯錯的試錯行為。我們不允許孩子犯錯,我們要讓孩子一路平坦的大道上行走,這是我們的願望,我們不能代替他們前行,也許你現在讓他站在大路上,前行的路很長,你能保證他不被路兩邊的風景吸引,從而岔開了方向,當他在岔道上行走了一段時間,感覺很新奇的話,就有可能樂不思蜀,一直走下去,那時你怎麼辦?現在的孩子也許他就是發現了一些新奇的事物,比如身體的發育,性心理的成熟,自我意識的增強,都會讓他措手不及。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是吵孩子呢?埋怨他有性的衝動,手淫的出現,希望與異性交往的意願?還是現身說法,講講當年你是怎樣應對這些的?孩子還能和你對著幹嘛?孩子還用躲躲藏藏嗎?敞開心扉和他交流你的體驗,讓他知道人都要經歷這個時期的。你說他還會叛逆嗎?

  • 7 # 一千零一夜貓天方夜譚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需求是理解,解決理解的途徑只有陪伴,說得好聽是關心,說得不好聽是監督,只有用心陪伴,時刻了解他的一切所思所想,我們才能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幫助他,在他需要改正的時候幫他改正,一棵大樹要成長,需要我們為他剪去旁枝,一個孩子的成長也一樣。

    每個孩子都是以他獨特的個性區別於他人的。一旦孩子的潛能得到開掘和展現,他就會與以前判若兩人,而且隨之就會將其潛能遷移到品德行為、人際關係等各個領域,甚至還會從外貌上顯露出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也會因此被喚起,個人的價值也就隨之體現。

  • 8 # 金字塔教育譚老師

    我帶的的十年的孩子今年和你孩子一樣大!出現的問題幾乎是一樣的!我這個孩子是從五歲帶的跟我學英語的!我瞭解他!孩子也瞭解我的做事方式!今年暑假跟我呆了十天!孩子現在好了!可以停爸媽安排了!我之所以說這個例子是想告訴這位媽媽孩子你瞭解嗎?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聽話的?是先在學校搗亂還是先和你們對著幹?這些都非常重要?別孩子一出問題就是叛逆期來推卸責任!孩子在學校一定遇到什麼問題了或者在你們這碰到問題了!而父母沒有放在心上!我的這個孩子跟我到六年級畢業英語到初一都是在95分以上,就在下學期一下就45分!她媽媽告訴我是孩子在學校搗亂不學習!但我和孩子溝通完孩子告訴我是因為他的英語老師從初一上學期還是就罵他們全班是豬一樣笨!孩子和老師吵架是因為老師說他沒家教,所以孩子生氣!但最後他的爸直接去學校領出來就一頓揍和罵!沒有站在孩子的背後更沒有問清楚事情的來由!所以自此開始孩子英語乾脆不學,和父母開始吵架要錢,和社會上的孩子一起玩!所以問題一定出在你們自己身上!好好想想!再去了解!最後能夠放平心態真誠和孩子聊天!我一直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孩子願意被我們看不起或者不想學好的!只是我們不夠貼心!

  • 9 # 梁變雲

    近期,也接觸到很多家庭案例,問題大多指向於孩子學習動力不足,厭學,迷戀手機遊戲,早戀等,可是仔細瞭解,你會發現,它背後必然存在著一段關係的問題,或來自於父母,或來自於同學,或來自於老師。每位家長過來,都是充滿急切,焦慮的心情,“開學就高三了,孩子成天就是玩遊戲,這樣下去可怎麼辦呀?”“老師,您給我支個招,如何能讓孩子學習動力增強?”“孩子黑白顛倒的玩遊戲,談其他的可以,一談學習和遊戲,就發脾氣,我是如履薄冰,嚇得大氣都不敢出啊,老師,您說我該怎麼辦呢?

    面對家長的問題,同為父母的我非常能理解他們的心情,所謂“愛之深,痛之切。”面對孩子的行為偏差,傷心難過都在情理之中,可是我們仔細想想,我們十幾年來嘔心瀝血,精心培養孩子,為什麼最後卻是這樣的結果?

    面對家長,我通常會問他們一個問題,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您自己分析過原因沒有?家長通常回答,可能和我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有關。我再問,還有嗎?家長會回答,我們平常對孩子缺少關愛。

    有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不能承受之痛,自己明明在孩子身上下了那麼多的功夫,賦予孩子那麼高的期望,可到頭來換來的卻是孩子的“叛逆”。

    誠然,“簡單粗暴”不是我們的個人專利,這似乎是整個民族的傳統教育方式,我們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之下長大,從父輩那裡又複製了這套理念和方式用之於我們的孩子。可是,時代變了,我們的孩子處在一個資訊化的時代,基因在進化,社會文明在進步,文化環境也在變化,“與孩子平等對話,給孩子自由自主空間,尊重孩子個體生命的發展。”這才是適應大自然發展規律的主流聲音,我們還抱著那一套舊的家長作風,勢必違背教育規律。

    仔細瞭解,你會發現,父母所謂的精心培養,大多指向於孩子學習能力方面的培養,學習之外大多由父母包辦代替。一個孩子,他將來勢必要進入社會,父母不可能陪伴他終身,你的高期望,你的越俎代皰,會限制他的生長能力和心智成熟。(情商,社會能力,愛的能力等等)

    我們父母關心孩子最多的是學習,和孩子聊的最多的還是學習,深怕我們少說一句,孩子就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我們以為,我們道理講得越多,孩子就會越努力,我們以為我們跟的越緊,孩子就不會放鬆。可是,正是我們的”精心雕琢“,讓孩子厭煩了學習,也厭煩了父母。

    “叛逆”,自然有他的發展規律性,通常表現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這個階段的孩子由於生理的變化,性的成熟發育,產生一種成人感,這種成人感推動著他想要更多的獨立自主和與父母之間人格的平等,而心智的不成熟又使得他進入一種成熟與半成熟的兩難境地,獨立與依賴的矛盾,現實與理想的矛盾,自負與自卑的矛盾,溝通和封閉的矛盾,自我價值感的不穩定讓他對自己充滿懷疑,混亂和迷茫,表現出來的就是消沉,低迷,煩躁,敏感,易怒,和各種行為的偏差和退縮,如果此時,我們父母能看到、理解到孩子的成長之痛,同理他的感受和想法,給他寬容、接納和有效的支援,那麼孩子就會順利度過這段“自我同一性”的整合期。反之,如果父母不理解,不接納,甚至是打壓,指責,抱怨,挖苦,諷刺,那麼,孩子會越來越對自己喪失信心,勤奮感喪失,自暴自棄。

    除此之外,孩子的同伴關係也是不容小覷,在“自我同一性”的整合階段,孩子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接納,除去父母的評價更多的是來自於同伴評價,良好的同伴關係是孩子得以正常發展的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同伴的理解和支援,其功效甚至要優於心理諮詢師的作用。

    這裡,透過《心理訪談》中的一個案例來呈現一下:

    小艾,某重點高中高三女生,高考前幾個月突然不想上學。採訪中,爸爸說,孩子在他心裡一直都非常優秀,乖巧懂事,學習從不讓父母操心,是他們的驕傲和自豪,女兒突然變成這樣,讓他們始料不及,也接受不了。同學反映,表面上看著小艾大大咧咧的,挺會關心別人,其實內心很脆弱。老師評價,小艾表現出來的很隨和,比較外向,活潑開朗。但小艾卻說,大家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自己表面上看起來很開朗,很自信,其實內心很自卑,和同學相處只是覺得她們是同學朋友,應該那樣,逢場作戲而已,即便有同學在一起玩,內心依然覺得很孤單,甚至有時候覺得同學們在孤立自己,不能信任同學。

    那麼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經歷了什麼,讓她如此自卑、如此孤單?為什麼會突然不想上學?

    採訪中瞭解到,小艾在初二時曾經被同學們排擠,父母認為這只是小艾自己的心理作用,但小艾說這件事情給她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從那時候開始就揣測、懷疑每個人是否對她是真心?當遇到別的同學之間小聲低語時,她都會認為是在說自己而受到干擾,那種害怕被拋棄、害怕被孤立的懼怕感覺一直從初二漫延到現在,覺得自己和每一個人講話、打交道都好累,活的好辛苦。

    可是,面對孩子這樣一種痛苦感受,媽媽採取的是說教,指責,埋怨孩子為什麼不去上學,而不是同理。媽媽認為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只要學好自己的就行了。這讓孩子受傷的心雪上加霜。小艾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你們站著說話不腰疼,你們說能克服就能克服了嗎?”

    是啊!初、高中的孩子,良好的同學關係對他們尤為重要,可以說學校就是他們的全部世界,當和同學相處不好時,當不被老師重視時,無疑她的世界是黑暗的,是坍塌的。那麼,她又怎麼會喜歡學習、願意去學校呢?觀察員丘丘和安妮玫瑰都講述了自己同樣的經歷,當沒有一個和諧的同學關係時,那麼,學校就是她們的痛恨之地。

    我們總以為我們給了孩子很多的愛,用心的培養,可是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卻不知感恩,狀況百出,甚至是會和父母對著幹?原因就在於我們與孩子之間的愛在一次又一次的忽視當中一點一點地流失。

    當孩子從學校回來,歡欣雀躍地和媽媽講一些事情時,媽媽表現出來的是不耐煩,因為媽媽只關心孩子今天在學校學了什麼?作業完成了沒有?當孩子帶著一顆受傷的心回到家中時,不但得不到理解和安慰,還要遭受父母的說教和步步緊逼,忽視,否定,要求,限制甚至是打擊,讓孩子的心一點一點降到冰點。

    其實,我們的孩子要的並不多,他不需要父母有多麼的能幹,多麼的有錢,他只需要一個普普通通,能懂他,能理解他,能給予她心靈陪伴和支援的父母。當她下學回家時,媽媽的笑臉相迎和溫暖的擁抱;當她遇到挫折和不開心時,媽媽能靜靜的傾聽,同理她的感受,而不是長篇大論的說教;她要的鼓勵和支援是父母與她一起共同面對,而不是站在高高的山巔喊一句“寶貝,加油!”那山太高,高的讓她發怵,她需要勇氣,更需要力量。

    價值感,存在感,歸屬感(家庭,學校,社會)和成就感,是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在追求的,如果我們父母能實實在在的讓孩子獲得這些,那麼孩子的心是富足的,他會為自己找到一個正確的人生定位和思考。

    願我們的父母擦掉蒙在眼睛上的灰塵,看見孩子的需要,感受孩子的感受,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給他一份安穩和寧靜。

  • 10 # FLES柔軟的陽光

    叛逆不可怕,反而很可貴。

    不管是兩三歲,還是青春期,甚至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孩子都在逐漸與父母分離。

    孩子越來越有自己的意識,不再受父母的掌控,父母稱之為“叛逆”;其實換一個角度,孩子覺得父母總是跟自己想法不一樣,不按自己希望的方式行事,父母才是“叛逆”的。

    但是無論如何,這樣的叛逆都是非常可貴的,因為這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然階段。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孩子是踩著父母的屍體長大的!”“播種一個嬰兒,收穫一顆炸彈。”可見,叛逆是全世界孩子成長過程中都要經歷的普遍而必須的階段。

    當然,叛逆現象普遍,並不意味著可以放任自流。在孩子的心智跟不上身體發展的青春期,父母要及時調整自己,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指引和幫助。

    首先調整角色。三歲孩子的家長和十三歲孩子的家長,角色應該是不一樣的。如果說之前家長像教練,手把手教孩子;現在則要調整為顧問,主要負責提供給孩子觀點和經驗,但對孩子是否採用,不具有強迫性和壓制性。

    家長做好必須的部分,該放手時放手,相信孩子的生命會經由暫時的困難而成長得更加茁壯。

  • 11 # 垚垚208879094

    叛逆期的孩子處在一個特殊時期,所以,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慎重對待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了解他的內心需求,瞭解他此時此刻的情緒,瞭解他的困惑和疑問,然後,選擇他能接受的方式跟他交流,跟他溝通,儘量在一種和諧的氛圍中把方向給到孩子,讓他有時間,有空間,有自主權,在“潤物細無聲”中接受我們科學合理的引導。

  • 12 # 大聖知識點

    家長從生氣打罵到束手無策,孩子的叛逆行為卻愈演愈烈,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這種“鬥爭”往往是兩敗俱傷。專家提醒,孩子都有叛逆期,家長為此“大動干戈”不僅無益反而有害。那麼,令家長頭疼的孩子叛逆行為該如何處理?

    案例一

    爸爸常誇表哥她不滿

    曉慧現在一家影視公司從事造型師的工作,上初中時她對學習卻不感興趣,上課不聽講,只會在本上描描畫畫,性格也很倔強。劉爸爸說,當時為了鼓勵孩子學習,他常會拿她的表哥當榜樣,希望對她能有所促動。“孩子的表哥從小學習就好,從來沒讓父母操心,也沒有所謂的叛逆心理,十分虛心。”劉爸爸說,當時覺得常誇他人的孩子會對自己的孩子有好的影響,但沒想到卻適得其反。只要我誇他人,孩子就有牴觸情緒,更加不愛學習。在學校不聽課,有時上課乾脆睡覺,作業也不寫,考試成績不好受到老師批評,還一副不服氣的樣子,不是與老師頂嘴,就是低頭一聲不吭。

    曉慧說,當時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了,就是聽不得爸爸誇別人,爸爸一說,她就覺得爸爸對自己在任何方面都沒有信心,反而更加失落。作為“過來人”,曉慧認為學習期間,孩子的壓力很大。如果成績不是很理想,在班級可能會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批評或是歧視。家長不要老誇別人的孩子,也不要老說自己的孩子有多笨。

    家長對策和孩子交心 多鼓勵少指責

    孩子的叛逆讓當時的劉爸爸有些恐懼,生怕孩子會逆反到離家出走或是做出更過激的行為。劉爸爸進行了反思,覺得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妥。“孩子在學校學習的壓力很大,又都有自尊,成績不理想,自己肯定也著急,回到家裡,如果家長還是拿成績優異的孩子說事,對自己孩子是起不到鼓勵作用的。”劉爸爸說,要和自己孩子交朋友,多談心,多些鼓勵少些指責。週末帶她出去遊玩,在愉快的氛圍下對孩子承認自己的過錯,希望孩子理解。劉爸爸還說,孩子很小的時候,自己就和妻子分開了,孩子一直是在奶奶身邊長大的,缺少母愛的孩子逆反心理會更嚴重,所以家長應該多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想想她的壓力,給予溫暖和關心。

    案例二

    聽到家長說“不”就反感

    洋洋初中成績還是不錯的,但進入高中後,成績直線下降。“高中時不喜歡學習,感覺周圍的氛圍很緊張,很壓抑,那會兒總想找點有意思的事情改變氛圍。”洋洋說,“也許是因為當時有叛逆心理,老師一說我,我就不服氣,想讓我承認錯誤那更是不可能的。為了氣老師,還常留著不符合學校要求的髮型。”

    洋洋的父親與母親長期分居,父親在外地,母親做生意,工作很忙,對他缺乏關心和理解。洋洋的母親在家時,對孩子的一些表現很不滿意,話裡話外都會帶出“不”字,洋洋從心裡對“不”產生反感。洋洋說,這個字讓他覺得是在否定他的能力。時間久了,洋洋越來越不想回家,放學後,不是去網咖就是去娛樂場所。孩子的異常表現一開始母親沒有注意到,直到有幾天孩子沒有按時回家,母親才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家長對策

    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洋洋的母親開始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孩子不喜歡聽的話她儘量不說,因為她意識到說教和嘮叨會使孩子產生反感,過多的限制和粗暴的指責會激起他們的反抗。洋洋媽媽工作很忙,孩子覺得家長不愛他。所以,當她關心孩子時,說的有些話反而讓孩子接受不了。“後來,我就努力多抽時間陪孩子,時間就是愛!”洋洋媽媽努力跟孩子做朋友,減少對孩子的批評,慢慢地,孩子跟媽媽親了,也就慢慢度過了叛逆期。洋洋媽媽還有一個心得,就是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沒有責任心的孩子叛逆起來就會肆無忌憚。一個能夠為自己行為負責任的人,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承擔重大責任的人。

    案例三

    成績好的孩子也會叛逆

    不是成績差的孩子才有叛逆期,成績好的孩子也會叛逆,發脾氣。佳佳上初中後只要聽到媽媽的嘮叨就發脾氣,甚至一回家就進自己的房間,打個招呼都很難。問個什麼,就用“是”或者“不是”應付一下,再繼續問學習情況,他就會不高興地大聲嚷嚷:“說個沒完沒了的,煩不煩啊!”

    “佳佳從小就沒讓我們操心,但是那段叛逆期,我和他爸還真是沒少遭罪。”她一直認為,很多家長都為孩子的成績和生活瑣事操心,但兒子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平時打理下孩子的生活起居就可以了,所以對孩子的叛逆,孫媽媽大氣也不敢喘。初三那年上半學期期末考試,佳佳考出全班第二名的成績,有一門功課,他認為自己應該拿到滿分,晚上回到家,佳佳叛逆的特點又顯現出來。一進門就把自己房門關上了,怎麼叫都不開,再多說兩句,他就在裡面衝外邊喊。

    家長對策

    相信孩子是塊“百分料”“

    常和居民聊孩子,也知道孩子叛逆很正常。”孫媽媽說,孩子叛逆千萬不要罵孩子,更不要打孩子,溝通最重要。孩子把自己關起來不出屋,那就等著,等到他什麼時候心情好轉了,自己就會開門出來。如果因為成績原因,那家長的鼓勵至關重要。比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考不考一百分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是一百分的料”。家長要記住,孩子小學考不到一百分還有初中呢,初中考不到還有高中,高中考不到還有大學,大學考不到還有社會,這一行考不了還有其他。行行出狀元,總有屬於自己孩子的那塊“百分料”。

  • 13 # 和巖—溫和而堅定

    自從亞當與夏娃透過反抗上帝確立起人類自身的開端以來,叛逆就成為了人類精神發展史中一個亙古的主題,神話、哲學、文學中充滿了對叛逆的討論與描述,人類文明的進步也總是與叛逆有著密切關係。人類自身就是一個叛逆的物種,他是在不停的叛逆中創造著自己的文明。從某種意義上說,叛逆是人類自身的一種潛在本能。同時,它也是個體成長史中一個不可逾越的主題。個體的成長就是不斷反叛舊我、創造新我的過程,個體就是在不停的反叛中成長起來的。

    青春期叛逆是孩子正常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幾乎每個孩子的青春期都是在叛逆中度過的,叛逆更多地是一種成長現象,而不是一個成長問題。而如果從控制與馴化的角度來看待和理解它,極有可能會導致真正的成長問題。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思考的不是如何去消除它,而是如何去利用它。真正地將孩子的這種心理變化過程,轉變為積極的精神成長過程。精神變化的複雜性使得教育幫助僅僅停留於技術和策略層面的討論是不夠的。技術與策略是否能有效,取決於教育者,尤其是家長是否有一顆敏感和柔軟的心,是否能真正去理解和領會處於叛逆期的孩子的具體心靈處境和深層心理需要。

    以下幾點建議供家長朋友們參考:

    其一,瞭解叛逆的特徵,讀懂叛逆期的孩子。

    青春期叛逆至少有五個特徵:(1)它是學生生理成熟的結果。(2)青春期叛逆是思維水平和認知能力提高的表現。(3)青春期叛逆是學生不良情緒的發洩途徑。(4)家長對孩子的控制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5)逆反心理具有消極和積極雙重作用。從積極的角度來說,逆反心理有利於孩子重新認識自我、定義自我,透過獨立思維和新的嘗試重新評估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對自己的認識更加客觀、全面。

    其二,尊重孩子,跟孩子平等交流。

    進入青春期後,孩子開始發展自我,尋求獨立,最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當青春期的孩子感到父母作為一個平等的個體對待時,他們情緒自主的需要得到滿足,也就不會透過叛逆的方式來爭取自主了。

    尊重孩子們不要過多地限制孩子,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儘可能支援孩子。在孩子遇到苦難、失敗時,給他安慰與鼓勵;當孩子取得成功時,真誠地表達自己的自豪之情,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欣賞。

    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說教和嘮叨是最沒效果的一種教育方式。父母的說教和嘮叨會使渴望得到獨立的孩子感到特別反感,孩子要麼直接反抗家長,要麼表面上不說什麼,心理根本不贊成家長的觀點。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不在意家長說的是什麼,反而留心注意父母是怎麼做的,家長如果當著孩子的面說一套,背後做一套,這往往會成為孩子以後反駁你的理由。發揮“身教”的作用,給孩子做榜樣,讓孩子在心裡感到自己的父母是值得尊敬的。

    其三,判斷孩子叛逆型別,對症下藥。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主要有三種類型:

    暴躁型——對父母、老師的要求劇烈反抗,經常跟父母吵架或發脾氣,有時跟父母冷戰。

    沉默型——不願跟大人溝通,對事情漠不關心,對父母的話沒有反應,不喜歡跟老師接觸。

    陽奉陰違型——當著大人的面贊成大人的要求,但是自己的行為表現卻相反,父母說什麼都表面答應,但是依舊我行我素。

    對暴躁型叛逆的孩子,不要硬碰硬。當跟孩子觀點不一致時,不要用強勢的態度逼孩子低頭,要用平靜的語氣跟孩子商量。

    對沉默型叛逆的孩子,耐心等待並引導孩子跟你溝通。家長要關注孩子的表情、肢體語言。瞭解孩子的心思。想辦法讓孩子說出自己遇到的事情、平常的一些生活感悟跟孩子分享,激發孩子說話的慾望。

    對陽奉陰違型叛逆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真誠。對於這種孩子,家長要讓孩子理解“你不同意爸爸媽媽的觀點也沒關係,有自己的想法是值得鼓勵的”,“當你有自己的意見,直接提出來就好,我們一起商量”。

  • 14 # 葉二三

    《教育三部曲》《反角色》《快樂教育法》

    《對比暗示》《綜合能力》

    怎麼教育叛逆期的孩子?這問題真不是一篇文章能寫完的。

    如果你一定要知道,那就搞先懂上面那5個詞。

    我也在學習家庭教育的知識,以前以為很簡單,因為50年前都沒有“家庭教育”這一詞。大家一樣活的好。自從學習開始終於明白那句話了:知道的越多,才發現瞭解的越少。

    只能幫你到這了。

    買來沒穿過,感覺自己好敗家。

  • 15 # 好媽媽的親子時光

    善意提醒 如果孩子能聽進去就把道理講清 出現反感情緒就停止說教 晾著他 最重要就是在其左右一直呵護成長 相信在愛的滋潤下不管走了多少彎路孩子最終會從迷途返程~

  • 16 # 開放式書房

    我認為,孩子可以沒有叛逆期。

    叛逆期,本身是個偽命題。

    事實上,也確實有朋友的孩子,沒有叛逆期。

    一,叛逆,是大人站在自己高度定義的一個詞。

    既然孩子不順大人意叫叛逆,那麼,不順孩子意的大人也可以叫叛逆的大人咯?

    事實上,並沒有人這樣叫。

    二,大人應該多聽孩子的心聲。

    大人總是自以為正確,帶著功利心,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常常忽略了孩子真實的本心。

    大人需要俯下身,甚至讓自己回到童年,再一次成為孩子,撫摸孩子的心。

    三,最好的關係,是互相滋養,又各自成為更好的自己。

    親子關係也是如此。

    大人把勁多使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僅僅使在孩子身上。大人變得更好,孩子受到大人影響,自然會受到薰陶。

    好的教育是影響,是靈魂對靈魂的推動,而不是說教。

  • 17 # 貓黍說

    一個沒有叛逆精神的孩子,不會有太大出息。父母越是把孩子調教成養,過度溺愛,過度管控,無疑都是害了孩子。反叛精神,其實是一種生命力的象徵。

    我觀察我周圍創業很成功的人,無一例外從小到大都不是個省油的燈,比如還有一個朋友有一次來我家跟我爸聊過去如何打老師的經歷。

    反叛精神很可貴,但願不要被父母的權威給扼殺了。不然,生命力這個幼苗很難再被喚醒了。

    所以這個時候,順其自然就是了,叛逆在矽谷是必須的精神。打破常規,往往都是這種人。

    順其自然,因勢利導。尊重他的個性,發揮他的優勢,放下父母權威,平等的去溝通商量,幫他分析利弊,引導,但是選擇權交給他。

  • 18 # 蘇州行知教育

    初中,對於孩子來說是過渡期的一年,對於父母來說同樣也是,原本非常聽話的孩子會變的越來越叛逆,而且心思也很脆弱敏感,很多事情都藏在心裡不願意向家長傾訴,那麼當家長髮現孩子遇到很多困擾時,家長該如何應對呢?那我們首先得了解什麼是“叛逆期”?

    所謂的“叛逆期”一般形成年齡在10--16歲之間。

    常見的原因有:

    1.青少年的神經系統逐漸成熟,思維能力加強,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認為自己可以獨立,不在像以往那樣依賴父母。

    2.生理上第二性徵的出現,讓孩子產生了性別上的明顯差異,從而影響情緒特徵,青少年情緒上容易不穩定。

    3.父母要求過於嚴格或過分溺愛,導致孩子出現反抗或過渡需求。

    4.對日常生活的壓力無法適應。

    5..學習氣氛的影響,老師家長的教育引導方法不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6. 不良同伴關係的影響。

    “叛逆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

    1、在青春期,生理發育迅速成熟,而心理發育則相對遲緩,從而造成心理不平衡和身心功能障礙,主要表現在對自己身體機能的異常關注,對自己生理的急劇變化不滿意,從而出現症狀表現;

    2、青少年情緒體驗強烈而多變,經常失去平衡,難以自控,容易出現抑鬱、焦慮症狀,甚至產生自傷的意念和行為;

    3、青春期是男女性別角色分化的關鍵時期,是男女兩性認同其身份角色的關鍵時期,如處理不慎,將造成男生女性化和女生男性化等問題;

    4、人格特徵上表現為逆反、偏執、極端等特點

    5、人際衝突,常處於與父母等成人的衝突之中,代溝問題明顯;

    6.性心理問題,由於性生理、性心理知識的缺乏,同學們經常產生性困惑、性價值觀混亂、性保健意識薄弱、性罪錯、性偏差等問題。異性交往問題也日顯突出。

    目前許多家庭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四個“過多”問題:滿足過多、照顧過多、保護過多、禁止過多。長此以往,容易造成孩子的能力不足。在小學階段,這樣的問題就出現了,只是沒有被重視。上初中後,孩子逐漸成熟,就會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中國的父母又有一個共性問題,就是攀比,所以直接導致了孩子自卑,不願意與父母溝通的後果。事實上,孩子的情況也如實反應了家長的問題,家長要變了,孩子就能變。

    一、作為家長,要養成經常與孩子溝通的習慣。

    1)經常溝通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有助於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2)可以溝通一些孩子好奇但又不敢問的問題,比如早戀,這樣孩子會覺得你們

    之間的關係更像是朋友,從正常渠道獲知自己好奇的事情會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3)溝通一些有正能量的政治人物和明星,透過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正能量的教育。

    二、作為家長,要哪壺開了提哪壺。

    我們的家長要做到小時“抓小不抓大”,大時“抓大不抓小”。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從小細節抓起,可是孩子長大了就不要抓刷牙洗腳這樣的生活瑣事了。家長要善於去看到孩子聖上的優點,利用優點去改變缺點,鼓勵為主,哪壺開了提哪壺,幫助孩子建立足夠的自信。

    三、儘量表揚孩子

    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會肯去學習。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覺到他在學習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哪怕是改正一個缺點。

    四、經常給孩子制定幾個容易達到的小目標。

    這樣可以使孩子感覺到能夠做到,孩子有自信心,從而有利於孩子發揮出潛能。

    五、幫助孩子樹立責任心。

    讓孩子學會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鋪、用具,盡到自己的那份責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要記住好家長才能教出好孩子的道理。

    七、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貶低教師。

    即使孩子對某位任課教師有一些負面情緒,也要弄清事實後再酌情處理,不 要主觀判斷。

  • 19 # Minuchin家庭教育花園

    與叛逆期孩子相處,家長需要給予更多的愛心和耐心,用愛和聯結去感染孩子,逐漸滲透家長的正面理念和顯示出榜樣作用,做好家庭教育,與孩子共同成長。

    首先,家長要多跟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動向和思想,透過鼓勵的方式,與叛逆期的孩子重建感情連結。

    在此基礎上,識別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瞭解自己的行為模式,多方面探索自己和孩子的認識,注意控制情緒,積極地表達感受,將本我真實表現出來,並透過不同的鼓勵方式和語言,修復與孩子相互關係,開啟心門。

    同時,注意自身和孩子的界限,不要控制與包辦,賦予孩子根據自己意志做出決定和承擔相應後果,讓他逐漸能以獨立個體去探索和走向社會,對自己負責。

    這樣,家庭才會更和諧,父母和孩子都會更幸福。

  • 20 # 據鞍閱讀

    孩子的叛逆,可以說是由不當的家庭教育所造成。

    孩子的叛逆,不是說他們都不想學好,更多的時候是孩子希望透過“叛逆的行為”來引起父母以及更多人的關注!

    當發現孩子有叛逆行為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認真對待,謹慎處理。要先找出孩子叛逆的原因,再採取相應的教育方式。

    孩子不喜歡命令式的父母:中國的父母為了教育子女會命令孩子做他們認為對的事,且不會聽取孩子的想法。所以孩子要叛逆。

    孩子不喜歡那些永遠只知道盯著孩子缺點,對孩子優點卻視而不見的父母:孩子希望得到表揚和肯定,而不是批評與責罵。所以孩子要叛逆。

    孩子不喜歡忽略自己孩子的父母:不管什麼事,做的再好,父母都看不見,因為父母在忙著自己的事,孩子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所以孩子要叛逆。

    家長要走近孩子、瞭解孩子,不要強迫孩子完全按照家長的意思去做事

    孩子不喜歡管得太多的父母:有的父母為了保護孩子管這管那的,但凡有一點出錯,就會嚴厲批評,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自主意識。所以孩子要叛逆。

    孩子不喜歡嘮叨卻聽不到孩子心聲對父母:孩子所感興趣的,和家長是不一樣的,不要以大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孩子會覺得和父母無法溝通,因為父母從不關心、不尊重他們的心聲和想法。所以孩子要叛逆。

    孩子不喜歡無處不在的父母:父母都想要望子成龍,所以對孩子的要求多之又多,天天不是學習這個就是補習那個,孩子的時間被父母安排得滿滿當當的,孩子也就沒有了自由的私人空間以及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孩子要叛逆。

    ......

    平等

    不要以家長自居,和孩子做朋友

    寬容

    不要對孩子一丁點小錯就喋喋不休,多一點寬容,多一點愛,一切都是美好的

    自由

    不要佔有孩子所有的時間和空間,不要禁錮他們的手腳和想法

    支援

    對於孩子對的,或者說不是什麼大錯的事,請支援一下,他們會做出更加優異的成就

    理解

    孩子都是好孩子,每個孩子都會有叛逆,父母多一點耐心,多去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和心聲

    尊重

    當孩子進入了叛逆期,也就說明孩子開始長大了,有了自我意識,這時候他需要被尊重

    良好的家庭教育因該具備以上幾點,讓我們走進孩子,和他做朋友,瞭解他的心聲,讓知道自己是愛著的。

    心平氣和永遠比氣急敗壞更有益於家庭教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婚後,往後餘生,是再婚?還是一個人孤獨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