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社畜老鑫
-
2 # 趙庚3
西醫虎視眈眈人“五臟”,檢查“奇貨可居””醫患零風險:想收多少錢在“我”躉☜不賣器官哪個來賣?咹...由此,有戲言:西醫明明白白叫人死,中醫糊里糊塗治好病。
-
3 # 團羊
現在去醫院看病真的很煩,一次我腰不好到醫院看病,排了一個多小時隊,醫生問我什麼不好,我說腰不好,醫生手都不碰我一點寫上要我驗血,x光片,拍片,馬上去檢查單子給醫生,醫生一看不清楚再拍cⅠ再拿來給醫生看醫生說,嚴重要開刀,整個過程醫生沒作檢查,我自我感覺沒這麼嚴重,打算換個醫院看看,第二天拿好材料換個醫院醫生說到我們醫院看病一定要重新檢查,否則我們負責不起,一樣的流程又檢了一遍,這次這個老醫生比較負責,叫我躺床上給我摸了摸腰,他說還好,吃點藥,休息幾天就好了,我看過病到現在已有五年了,腰還可以,以前進醫院總是醫生先仔細檢查病情,儘量不做其它七七八八檢查,現在醫生看病不作檢查,問你幾句與上給你開一堆單子,各個醫院各自規定,所以七七八八的檢查就多了很多,有很大一部份是多餘的,誰叫我們自己生病呢。
-
4 # 騎士悠然行
病人一入醫院,七七八八的檢查都來了。一是病人病情比較嚴重,必須全面檢查,全面瞭解得出症因。二是疑難病不好確診,需要用排除法,逐一過篩子找病根。三是利益驅使,多撿查多費用,醫院達到收益最大化。四是過度治療,用藥量大重複多,醫生績效掛鉤,獎金高。
-
5 # 俄羅斯中醫館
現在的特檢科,就是醫院的輔助器,大夫不開這些單,他們就完成不了任務,可能連工資都掙不出來,所以這些科室直接和大夫掛鉤,只要有病人來,大夫先開單,任務完成後,在提成百分之幾十的獎勵,我在醫院從事坐診醫生幾十年,這些都是小二科了,不然醫院每年幾百萬的利論都是從哪來的!
-
6 # 心眼和細節
角度不同,在患者看來是醫生為了創收,在醫生看來是為了確診,說現在醫生沒儀器就是廢物的,我也不說目光短淺了,反正醫生沒那麼短淺,檢查了嫌貴,也就說說罵罵,如果漏診甚至誤診就會被鬧,是你你選哪個,我就問問而已,你們口中所說的以前經驗豐富的醫生,只靠經驗哪個確診率比機器高,講道理現在的醫生診斷標準都懂,該有的書上都有,書上就是你們所說的老司機的經驗,不然讀的書裡是什麼,武俠小說嗎,這些人就是接受了電子科技和娛樂設施的進步,卻希望醫療停留在一個聽診器和一支體溫計看病的年代,但是又想不檢查又想確診高,怎麼不好好想想又不想上班又能賺大錢的辦法呢,好好說其實這種醫療還是有的嘛,開兩個小時車出市郊,找個村子鑽進去看村醫,經驗豐富技術高超,雖然條件有限,但是可以提供你們想要的醫療,完全不抽血拍片
-
7 # 又見葉飄零的飄零驛站
這個問題站的角度不同會有不同的解讀,站在患者角度,為什麼要做那麼多檢查,肯定是醫院為了賺錢,現在的醫生太無良,太沒職業道德,只知道盯著患者的錢包,一個小感冒都能做好幾項檢查;站在醫生、醫院的角度,找出病症的根源,也沒什麼錯,畢竟在醫學方面,沒學過醫的人沒有那麼多專業知識,頭疼就去看頭,腳痛就去看腳,殊不知很多病症的根源並不是靠肉眼靠簡單儀器檢查,也不是靠猜測,而是需要一套檢測的程式,當然,檢查的費用確實是貴,我岳父腳腫了之後做了仔細檢測才確定是細菌感染所致,如果不做全面檢測,單憑肉眼觀察和經驗,恐怕就會出現誤診,特別是大型綜合醫院,對病人很負責(當然你也可以認為這是為了掙錢),找出癥結所在,對症下藥,患者早日康復,少走冤枉路。
現在醫患關係緊張,普通患者,特別是經濟條件不好的患者,希望醫院能減少檢查專案,說白了看個病用的都是血汗錢,作為醫生,站在他們的角度找出患者的癥結所在為患者對症下藥,也沒什麼錯,只是醫療費用比較大,對於沒有醫保或者跨地區不能報銷的患者,所需要承受的負擔太重了。
-
8 # 4405565
剛看回來,右胸痛,之前是在小醫院看的,直接叫住院,心電圖,拍片,驗血,婦科都檢了,結論是,可能是細菌感染,另一個醫生就說,神經痛,看了三天,走人了。去了另一家大醫院,之前的報告人家不認,又重新檢查,邊開單邊說,檢也可能檢不出來。然後說,我當你食管炎來醫,開了幾天藥,還好今天吃了兩天了,感覺不痛了。。唉,錢啊。。。
-
9 # 412928197403172233
我記得梁宏達說過,現在的醫生啊,跟過去的老醫生真的沒法比,過去醫生(望,聞,問,切)能把你的病能看個八九不離十,那真是叫敬業!現在,本來醫院也分科了,醫生分的也更細了,他們為了把病弄準了,只有依靠醫療器械,給你全身做個檢查,就是真出了問題也好推脫責任,說是醫療裝置不合格,再個也可以明正言順搞創收了。
-
10 # testgogo
西醫診斷本來就是藉助各種醫療儀器和實驗室結果,來確診病情。說白了就是抽血,大小便化驗,心電圖,拍片。然後把你的結果跟一般人正常的結果進行比較。血壓高了,血糖高了,白細胞多了,紅細胞少了,拍得片子上面有沒有長腫瘤,大部分常見病,典型病來來去去就是這麼幾招。又沒有什麼新的花樣。
住院入院時進行檢查呢,是要對你的生理機能的指標進行檢查,體溫,血壓,心電圖什麼的。怕你有什麼隱性疾病,莫名其妙的死在醫院裡。
不做檢查,難道醫生亂猜你的病是什麼?如果猜錯了是不是都不用負責?
讓醫生瞄兩眼,就能夠知道你得了什麼病,這是看武俠電視劇看多了。
不想做檢查還有一個辦法,不用去醫院啊,馬路邊找一個天橋上面算命的瞎子,你給他二十塊錢,他摸摸你的手,別說病了,前後五百年他都給你算的清清楚楚,保證什麼檢查都不用。還便宜。
-
11 # 大海無量15
因為每做一個檢查醫生都有可觀的提成啊,我上次去醫院醫生看了兩眼就要我去檢查,然後我去檢查的時候幫我檢查的那個醫生問我有什麼問題,為什麼來檢查,我說醫生說要我來的,看到檢查的那個醫生那表情瞬間明白了,瑪德狗日的吸血鬼
-
12 # 镹尾狐
本文分別來說說住院做檢查的必要性以及為什麼做檢查會被罵。
一.去醫院做檢查的必要性。
很多人去醫院看病的觀點是,只有控制住症狀就行了,不發燒不痛了,不拉肚子了,不咳嗽了,只要沒有症狀了病就是治好了。但是情況並不是這樣子,止痛止瀉降溫很容易,但是並沒有治好病,病情還會進展甚至加重。所以,診斷病情要查明病因,從基本上治好病才是真的把病治好了。查明病因肯定是要針對性的做各種檢查的。病史、症狀、體徵(西醫用視觸扣聽檢查,中醫用望聞問切)、輔助檢查(包括抽血化驗等實驗室檢查和拍片磁共振等大型檢查),這些東西綜合起來才構成完整的病情資料,有完整的病情資料,診斷才會更容易些。而症狀、病史、體徵憑醫生就可以挖掘出來,輔助檢查是需要儀器裝置才能檢查出來的,是需要花錢的。以前的醫學檢查裝置不夠先進,看病就只能透過症狀病史和體徵來診斷,對醫生的經驗要求很高。現在可以透過各種裝置檢查獲得更多的病情資料,診斷的誤診率就會大大降低,治病的效率大大的提高,死亡率也下降很多。拿醫生獲得的病情資料跟裝置獲得的資料比較,有點類似與醫生肉眼憑經驗測量繩子長度和用尺子測量繩子的長度,這二者的可信度都是不一樣的。況且,有些病情資料只能透過儀器裝置獲得。比如說診斷貧血,醫生只能在患者病情只夠重了,出現口唇發白等待症狀體徵時才會考慮到有貧血,但是去醫院抽個血化驗就可以很方便的知道到底有沒有貧血,貧血程度怎麼樣,是哪種型別的貧血。這裡提了三個論點,論證了做檢查的必要性。
二,做檢查為什麼會被罵?
患者去醫院各種檢查,奔走在各個檢查B超室心電圖室放射科等各個科室,排隊耗時耗力,有些檢查還要脫衣服,讓患者沒有尊嚴。但最主要的還是檢查花費比較大。君不見,街頭的免費小檢查,都會有綿綿不絕的長隊排著做檢查,說明很多人還是覺得檢查一下身體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要花錢了,大家就不樂意了,覺得自己的身體還好,不需要花那個錢。來醫院錢花多了,患者不高興了,就給醫生戴一個沒有醫德的帽子。可見,患者對醫生的不滿,主要還是是經濟原因。我表哥是修理家電的,他修一個冰箱收200,一次我表嫂發燒去醫院,花了100多,然後我表哥就罵醫生黑心了。很多人都是跟我表哥累死的心理,覺得自己稍稍病了一下,就花了那麼多錢。但是幾個人車禍傷亡,責任方至少也得賠十幾萬幾十萬的。人民把生命看得重要,卻覺得身體的小毛病不重要,這是對自己健康的不重視。醫藥費用高有很多原因,但是人們卻只罵開檢查開藥方的醫生,就跟買的房子貴罵售樓小姐一樣。醫生背的鍋太沉重。
但是你來醫院了,醫生就有必要有義務去把病情診斷清楚,就必須要去做這些檢查,不誤診不漏診。
-
13 # 永恆86480181
我不否認醫療器械在診斷病情上做出的貢獻,但過度的依賴器械已經不是合格醫生了。機器再怎麼先進也是機器,它仍然不能代替醫生的個人經驗和智慧。如果單純地靠機器進行診斷,那麼,他的醫療技術永遠不能進步。
-
14 # 封輕雲
只要有一個因為胃疼卻因為沒做心臟檢查而漏診心梗的患者,這個大夫就會因為患者的不依不饒而有無窮無盡的麻煩。醫生為了自保,做全相關的檢查也是沒有辦法。同樣的道理,只要有一個因為攙扶摔倒老人而被訛詐上的好人,就會有無數的好人變成對這種事情扭頭就有的冷漠者。這是人性!
-
15 # 僕人一保羅
一切向錢看、一個普通發熱、首先問有醫保嗎?立即開張大小便、血相化驗單、過後來個住院、發熱待查、本人不願住院、只開兩天吊針、我要求吊三天、不同意、結果二天後、到社群重看病、告知己在市一醫院情況、醫生開了三天吊針、藥品與市一醫院一樣、藥費比市一醫院少一半、市一醫院四百多、化驗費除外、可想而知、住院各種檢查、七七八八全帶到、誰敢住院、一個護士月工資1萬多元、簡直是屠宰場。
-
16 # 寧靜致遠71408467
患者的必要檢查是明確醫生的診斷,也是醫療糾紛時的診斷依據,在醫療糾紛中的醫生對患者的查體,是不能作為診斷依據的,所以國家規定的入院檢查專案也很多。其他的檢查是為了對患者不漏診,有些疾病如傳染病,只能靠化驗檢查,醫院曾經有過一個艾滋病確診的患者,在疾控中心已經備案了,化驗結果出來時,患者還是不承認。因病入院後查出其他疾病的患者也很多。在眾多的檢查中也不排除個別醫生的別有用心。
-
17 # 霙榫
中國人信奉口說無憑,憑經驗診斷開單,一旦出了醫療事故,牽扯不清。開個檢查單,一切以檢查結果資料為依據。在這個醫患矛盾重重的時代,必要的儀器檢查是必須的,也是保護自己的手段。要知道,有些病,連目前最先進的裝置都查不出,何況是人。
-
18 # 滷音
醫生變著花樣讓病人儘可能多地做各行檢查,首先是為了更加方便地確診病情,避免誤診產生醫患矛盾;其次是為了醫院和自己從中儘可能多地取得經濟上的收益。與其它各個行業一樣,所有的目的都為了一個字:錢。
-
19 # 曙光1305095
各國國情不同,中國醫院創收為主,法律也不健全,在國外醫院不出受藥品,病人看病許要醫生會珍,亂用醫器撿查是犯法的,病人投訴醫生負法律責任的,永不錄用,醫院要賠償金的,一般病人也不準打吊針的,…………真的有很多許要國內醫院學習,改革,加強教育救死負傷。
-
20 # 長衡
我今年68歲了。從50歲起堅決不進醫院體檢,有病自已買藥吃。上個月我98歲老母住院期間我順便請不同兩個護士量了一下血壓。第一個說我是83-128:第二個說我是95-153。我的那個親孃呃,誰能告訴我那個對那個錯。
回覆列表
1、診斷及治療需要,一般病人入院,透過描述病情,由門診醫生做出初步判斷然後收入醫院,但也只是推測,所以入院後需要進一步的檢查確認,並且排除一些其餘的影響因素。因為人體是一個有機體,一個症狀可能會有多種原因引發,所以需要透過檢查一個一個排除,優先高危急症。大部分老年病人多有慢性病,入院時也需要透過檢查確認慢性病的程序。2、社會或醫療經濟原因,基本需要透過價格較低的專案進行粗篩,再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如影像類基本就是先x光,再進一步進行ct, 核磁等。導致確診的病人會質疑為什麼一開始不直接進行最確切精準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