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B科技人文
-
2 # 遊史無終
印度近代史上,有一位苦行僧式的偉大人物,這個人剃著光頭,上身赤裸,面板黝黑,出行時總是隨身攜帶著一架木製紡紗機,一有空閒,他就認真地紡紗布。他走到哪裡,都會引起一陣陣激動的歡呼,都會有一群信徒自願跟隨著他。他就是印度獨立運動領導人、國大黨領袖莫漢達斯.卡爾姆昌德.甘地。
甘地是上世紀印度備受推崇的人物,是印度人民名副其實的精神領袖。
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位為印度獨立運動做出突出貢獻的領導人,最後竟以遇刺身亡來結束自己傳奇的一生。1948年1月30日17點10分,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領袖甘地在助手的扶持下走向晚禱會場的草坪。就在甘地即將走向平臺時,早已潛伏在此的“人民支援部隊”頭目納圖拉姆.古德斯突然跑到甘地面前。
他先向甘地鞠躬行禮,然後猛然推開甘地的助手,從口袋掏出手槍,頂住甘地赤裸的胸口連開數槍,殷紅的鮮血染紅了甘地潔白的纏身土布。甘地捂著傷口,發出最後的聲音:“請寬恕這個可憐的人。”隨後,身子緩緩地倒了下去。這位終生提倡“非暴力”的老人就這樣死在狂熱分子的槍口之下。
兇手古德斯當即被捕,官方經過調查,很快給出了兇手刺殺甘地的原因。古德斯是印度一個右翼上層人物。上世紀30年代,一個名為“人民支援部隊”的宗教極端組織在印度興起,並在古德斯所在學校有了分部。古德斯加入了這一組織,並很快成為該組織在他所在大學分支的領導人。
當時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印度大勢興起,古德斯也參與領導了前幾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不久,古德斯由於反對將南亞次大陸劃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對聖雄甘地調和印度教和穆斯林教之間的矛盾極為不滿,認為甘地所做一切,都是在出賣印度教。1948年1月13日,印度政府迫於極端分子的壓力,決定停止支付根據和約應當提供給巴基斯坦的5.5億盧比資金。甘地因此絕食抗議,甘地的絕食使印度政府立刻又開始履行合同,這使古德斯對甘地恨到極點,從而動手殺害這位印度歷史上的偉人。
但是,對於甘地之死,仍有許多謎團。1948年1月20日(遇害前10天),甘地的寓所曾被炸彈襲擊,警方已透過審訊掌握了刺殺甘地的計劃,但不知為什麼警方沒有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護甘地,使得兇手完全能夠按原計劃刺殺甘地。
另外,當時社會上的一些狂熱分子已經叫囂著要處死甘地,而印度政府中的當權人物幾乎都是甘地的信徒,他們為何對這一危險情況置若罔聞呢?
-
3 # 紅色騎士侃歷史
歷史上的刺殺事件有1914年7月28日發生的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在塞爾維亞被愛國青年普林西普刺殺了,此事件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了三十多個國家參戰,千萬人捲入戰爭!還有就是美國曆史上兩位總統林肯和肯尼迪遇刺案,也是世界有名!
-
4 # 太陽王01
荊軻刺秦王、孫策遇刺、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薩拉熱窩事件、列寧遇刺、林肯遇刺、肯尼迪遇刺、納賽爾遇刺、甘地遇刺……
-
5 # 歷史領域老孔
1914年6月28日奧匈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視察波斯尼亞_塞爾維亞首府薩拉熱窩時,被民族激進分子普林西普刺殺身亡,此事件導致德國跟塞爾維亞宣戰,後來英法俄等捲入,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浩劫,一戰爆發了。1909年10月26日,朝鮮義士安重根,在中國哈爾該剌殺日本前首相,時任殖民朝鮮統監,中日甲午戰爭元兇伊藤博文。極大地鼓舞了中朝反日人士反對日本軍國狂熱分子計程車氣。安重根後來成了中,韓朝三國英雄。
-
6 # 七追風
1889年,茜茜公主的兒子魯道夫與情婦一起自殺身亡,這讓茜茜公主遭到了巨大打擊,於是她離開奧地利宮廷,四處旅行。
自從嫁入王室,茜茜公主生活的並不幸福。四處旅行,節食減肥,成了她調整心情的重要方式。
這一年9月10日,茜茜公主來到了瑞士。酒店的內部人員,不知什麼原因透露了這一訊息,為之後的慘劇埋下了伏筆。當天下午,茜茜公主在侍女的陪同下離開酒店,步行前往日內瓦湖畔的勃朗峰碼頭,準備搭乘日內瓦號輪船出行。
因為茜茜公主不喜歡身邊圍繞太多的侍從,所以讓其他人都先行搭乘火車離開了。現在,無人保護的茜茜公主,已經被一名刺客盯上了。
25歲的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路易吉·盧切尼慢慢的靠近她們,在輪船鳴笛的時刻,盧切尼忽然一個趔趄向前倒去,手中的一把長達4英寸的錐子,扎進了茜茜公主的胸部。盧切尼原本的目標並非茜茜公主,而是覬覦法國王位的奧爾良公爵菲利普。不過,因為菲利普提前離開日內瓦,盧切尼只好臨時更換目標,選中了茜茜公主。
被刺中的茜茜公主倒在了地上,旁邊的一名馬車伕將她扶了起來。因為穿著緊身衣,茜茜公主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受了傷。她和侍女繼續前進,登上輪船之後才失去知覺倒地了。
船上的人立刻把她抬到頂層的甲板上,脫下她的外衣,還把緊身衣的繫帶剪斷方便茜茜公主呼吸。很快,公主甦醒了,她問周圍的人:“發生了什麼事?”
還沒等大家回答,茜茜公主又一次陷入了昏迷之中。此時,終於有人發現,茜茜公主的胸部左上方有一個紅褐色的小汙點。嚇壞了的侍女也向船長表明了茜茜的身份,船長立刻開船返回日內瓦。
茜茜公主被送到了酒店,包括酒店負責人妻子在內的幾名女性,脫下了公主的衣服,才真正看到了傷口。而此時,茜茜公主已經死亡了。(兇手被捕)
隨後,兩名醫生和一名牧師來到酒店,確認了茜茜公主的死亡。
法醫解剖之後,發現因為刺傷茜茜的錐子又細又長,所以並沒有造成巨大的創口。緊身胸衣的巨大壓力,讓被穿透的心臟血流量相對緩慢,所以茜茜公主並沒有立刻死亡,還步行了這麼遠的距離。
兇手盧切尼隨後被抓,他也坦白了自己最初的目標並非茜茜公主。
一直以來,茜茜公主的故事都像童話一樣,但是,她的真實生活並不美好,最終的結局也是一個悲劇。
歷史,並沒有電影裡那麼美好。
-
7 # 七七談歷史
1895年3月13日,甲午戰爭戰敗後,李鴻章被迫前往日本馬關議和。馬關街頭萬人空巷,都想一睹這位清朝重臣的尊容。
就在這時,紛亂的街頭突然衝出了一個男子,拿出手槍就向李鴻章射擊,子彈擊中了李鴻章左眼下方,頓時,頓時血流如注。李鴻章連忙被送往醫院,經過治療所幸沒有傷到性命
日本當局也嚇破了但,雖然說甲午戰爭日本獲得了勝利,但日本也是傾盡了舉國之力,如果因為這件事在開戰的話,日本也沒有這個把握可以取勝。伊藤博文(等下還會出現)天皇連忙派人慰問,日本皇后也親手縫製手帕慰問李鴻章
但這麼重要的事情肯定會傳出去,其他國家聽到訊息後立即聲討日本,使日本陷入到了輿論的漩渦當中。沒辦法啊,原本談好的3億兩白銀的賠款變為2億兩,這可能是世界上最貴的子彈了。
讓伊藤博文沒想到的是,十四年後,一個人也用子彈射向了他,並且終結了他的生命
他的名字,叫安重根。
作為甲午戰爭主犯之一,伊藤博文這個名字在日本可是響噹噹的,被稱為明治後三傑,同時也是日本第一個內閣首相。他到死都沒有想到,自己會被一個朝鮮人殺死。
1909年10月26日9時,伊藤博文乘坐專列來到哈爾濱,俄國財政部部長戈果甫佐夫親自來到車站迎接,站臺上站滿了日本僑民和軍警,安重根便潛伏在人群中,在他的衣服口袋中,一把勃朗寧手槍已經壓滿了子彈。
和戈果甫佐夫會談結束後,伊藤博文檢閱了俄國儀仗兵,日本僑民揮舞著太陽旗高喊萬歲,軍樂隊演奏著樂曲,就在伊藤博文想折回專列時。
“砰砰砰,三聲槍響,一切都發生在電光火石間,人們還沒發現什麼異樣,伊藤博文便倒了下來,不到半小時,便殞命在專列上。
梁啟昌為其作長詩《秋風斷藤曲》
詩曰:“流血五步大事畢,狂笑一聲山月高。”
現在在哈爾濱還有安重根烈士紀念館,永遠紀念這位英雄
-
8 # 野史也是史
世界歷史上的刺殺事件可以說是多的不勝列舉,著名的有,林肯遇刺事件、費迪南大公遇刺事件、伊藤博文遇刺事件、聖雄甘地遇刺事件等,還有我國古代史上的專諸刺吳王僚、荊軻刺秦王等。今天我們說一個肯尼迪遇刺事件。
埋伏在隱蔽處的槍手向肯尼迪開了槍,第一發子彈擊中了總統的脖子,緊接著第二槍擊中了他的後腦勺,打飛了頭蓋骨,肯尼迪的大腦完全暴露出來,血液和腦漿混在一起佈滿了汽車的後備箱,康納利州長也遭槍擊,身負重傷。
保鏢迅速將肯尼迪送往就近醫院,但由於傷勢太重,在到醫院之前就已去世,康納利州長幸運地活了下來。數小時後,兇手李·奧斯瓦爾德被警方逮捕,他被指控為刺殺總統的嫌疑犯。隨後發生了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
在押送兇手奧斯瓦爾德的過程中,一個夜總會的老闆突然衝出來,用槍打死了奧斯瓦爾德,這使得案情趨於複雜化。奧斯瓦爾德在死前曾說:“我只是一隻替罪羊”。一個禮拜之後,負責調查肯尼迪遇刺的沃倫委員會成立。
經過十個月的調查,委員會發表了長達二十萬字的報告,報告認為奧斯瓦爾德就是刺殺肯尼迪的兇手,屬於單獨作案,動機是威根深蒂固的憎恨馬克思信仰。報告中指出現場只射出三顆子彈,兩顆射中,一顆射偏。
其中一顆子彈從肯尼迪背部射入,從喉嚨射出,繼而射中康納利州長,致命的另一顆子彈直接擊中肯尼迪頭部。但射入背部的子彈軌跡讓人質疑,它如何先是穿透肯尼迪的脖頸,再射穿州長的胸部和手腕,最後射入大腿裡?
這顆子彈共造成了七處傷口,引發了無數的質疑聲。肯尼迪遇刺案至今是美國的一大懸案,期間誕生了很多的陰謀論。有民調調查顯示,有51%的美國民眾認為刺殺肯尼迪是有組織策劃的,只有25%的人相信奧斯瓦爾德是單幹的。
更為離奇的事情是,在肯尼迪被刺後的三年內,有十八名關鍵證人相繼死亡。其中六人是被槍殺,三人死於車禍,兩人自殺,一人被割喉,一人被擰斷了脖子,五人被宣佈是自然死亡,這種巧合事情的發生機率比彩票中獎還小。
據統計,刺殺發生後的三十年間,共有115名相關證人在離奇事件中死亡或被殺。美國國會1992年決定在25年內陸續遇刺機密檔案。另據網路調查顯示,肯尼迪遇刺事件共衍生出36種不同的版本。其中有間諜說,外星人說等。
2017年10月2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除非接到進一步通知,否則他將允許美國國家檔案館公開與前總統肯尼迪遇刺案有關的最後一批機密檔案。而當時一些政府機構正試圖說服特朗普改變這一決定。
但時至今日,這些所謂的機密檔案並沒有公開,暫不清楚特朗普為何轉變態度。肯尼迪遇刺檔案共有六千多份,其中有超過三千份的檔案是未公諸於眾,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這些檔案中並沒有任何引人震驚的資訊。
雖然當年美國政府就已結案,認定兇手只有奧斯瓦爾德一個人,但之後的各種離奇事件和詭異的巧合卻讓本案迷霧重重。每年的11月22日這天,都會有大批美國民眾自發來到達拉斯的迪裡廣場,來悼念前總統肯尼迪。
-
9 # 牽你手走到世界盡頭
歷史上對於重要人物尤其是重要政治人物的刺殺活動一直沒有中斷過,比如戰國時期秦國的荊軻刺秦王,近代的朝鮮義士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一戰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19世紀的美國肯尼迪總統遇刺事件,里根總統遇刺事件等等數不勝數。下面介紹最著名的三個。
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伊藤博文像)
伊藤博文作為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曾為日本第任首相,並先後四次組閣,擔任首相長達七年之久。
在其任期內,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並且對戰爭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戰後作為日方談判代表與中方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日本侵略朝鮮後,伊藤博文成了日本第一任朝鮮統監,並且強迫朝鮮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乙巳條約》,使朝鮮送喪失了許多國家主權,從而引起了很多朝鮮愛國人士的不滿,這其中就有安重根,後來安重根得知強迫朝鮮簽訂《乙巳條約》的伊藤博文將前往哈爾濱,於是,安重根便提前潛入火車站,伺機等候,後伊藤博文現身後,安重根掏出早已準備好的手槍向伊藤博文射擊,伊藤身中三槍,並且全部命中重要部位,伊藤博文於當日斃命。而安重根也被逮捕,後被日本政府判處死刑。
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就是典型的反帝反殖民地活動,安重根就義後,朝鮮和韓國都把其稱為“愛國烈士”和“義士”。2014年,位於哈爾濱的安重根義士紀念館開館。
美國肯尼迪總統遇刺事件(美國總統肯尼迪)
肯尼迪1960年當選為美國第35任總統,也是迄今為止當選時第二年輕的美國總統,當選時只有43歲。
1964年是美國的大選之年,而肯尼迪也和許多當選總統一樣謀求連任,在1963年11月22日這一天肯尼迪前往德克薩斯州達拉斯達拉斯進行造勢,中午12:30分許,在肯尼迪的車隊經過德克薩斯州教科書倉庫時,埋伏於此的槍手李·哈維·奧斯瓦爾德向肯尼迪連開三槍,一槍擊中後背並從頸部慣出,第二槍擊中了旁邊的德克薩斯州州長,第三槍則擊中了肯尼迪的頭部,很快肯尼迪不治身亡。
(肯尼迪被擊中瞬間)
(肯尼迪葬禮)
在肯尼迪遇刺後,槍手李·哈維·奧斯瓦爾德很快被捕,但其在兩天後卻被一位酒吧老闆傑克魯比槍殺,而後傑克魯比又因為癌症死於獄中。
關於肯尼迪遇刺事件的真相,近幾十年來各方面的猜測一直沒有中斷過,美國官方公佈的真相為槍手一人所謀劃實施,沒有任何的政治背景,但因為在短短三年中關於此案的18位關鍵證人先後離奇死亡,有人死於槍殺,有人死於車禍,有人死於謀殺等等,使人不得不猜想連連,從而得此事件更加迷霧重重。
薩拉熱窩事件(薩拉熱窩事件畫像)
薩拉熱窩事件可以說是眾多刺殺事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因為此事件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大公夫婦二人來到薩拉熱窩進行訪問。當他們的汽車開到街頭後,先是遭到一名刺客扔的炸彈,但是並沒有炸傷斐迪南夫婦,而後汽車飛馳到下一個路口時,遇到了青年學生普林西普,而後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婦連開數槍,斐迪南夫婦當場斃命。一個月後的7月28日,奧匈帝國以次為藉口向賽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
10 # 歷史吐槽機
史上最混亂刺殺行動——蹲草叢
1942年5月27日,揚·庫比什安靜的潛伏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郊外的一座大橋邊,皮包裡的司登衝鋒槍被右手心流出的汗水浸泡的發滑。有點緊張的老揚扭過頭去和身邊的同伴沒話找話:“蓋布,現在幾點了?”
已經懵逼成賢者狀態的蓋布被他嚇了一跳,翻著白眼告訴他時間是10:22分。其實難怪這倆哥們緊張的要死,頭一回當殺手目標就是兇名赫赫的海德里希,這世界上大抵沒有任何人可以保持完全的鎮定。
史上最混亂刺殺——海中二萊因哈特·海德里希,納粹德國國家安全部長、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代理總督、蓋世太保首領。被協約國稱作“第三帝國王子”,被同盟國稱為“金髮野獸”,是納粹不多見的少壯派高官,35歲就當上安全部長的“青年死神”。
好吧,以上那一堆綽號極盡中二之能,但當時的人們確實那麼叫他。總之海中二是納粹陣營裡的絕對骨幹,與一般納粹分子單純的殘暴不同,此人逼格奇高,拉的一手好小提琴,又擅游泳,又會擊劍。帥的慘不忍睹,猛的一塌糊塗。
而且海中二絕非花瓶,他深諳胡蘿蔔加大棒的真理,利用相對公平的政策和類同德國的福利把捷克地區的工人拉攏過去很多。當時捷克地區在他的管理下幾乎成了納粹直轄,大部分的輕武器都搬到這裡生產,故此這個人必須死!
史上最混亂刺殺——起手黑當時間來到10:30的時候,海中二的敞篷吉普車出現在大橋上,因為處於急轉彎道路,吉普車開始慢慢減速。老揚甚至能夠清楚看到海中二梳攏到一絲不苟的金髮,這是他的標準配備,坐敞篷吉普不帶隨員是為了表示親民與無畏,全身筆挺是為了顯示日耳曼氣度和形象。
老揚對這個傻透頂的中二分子無比厭惡,狠狠朝地上吐了口唾沫後一躍而起,並大喊一聲“德瑪西亞”朝那中二貨就扣動了扳機。猝不及防的吉普車司機根本來不及做任何反應,慣性的繼續前進,海中二驚訝的表情凝固在臉上,只能等待死神降臨!
然而那把司登衝鋒槍並沒有打出一顆子彈,整個橋頭一片寂靜,場面十分尷尬。老揚偷渡到捷克的時候不好揹著槍,於是把槍拆成零件帶過去,到了潛伏地點後組裝的,貌似組裝以後發現多了不少零件,那把槍就這麼果斷的卡殼了......
史上最混亂刺殺——繼續黑一般人要是碰見刺殺肯定叫司機趕緊加大油門跑路,但受到“德瑪西亞”驚嚇的海中二明顯是TM二班的。這貨果斷命令司機停車,掏出手槍就準備斃了老楊,我叫你TM德瑪西亞!我叫你TM蹲草叢!只是槍法感人的海中二也沒有打中老楊,場面再度變得十分尷尬。
這時候全程懵逼打醬油的蓋布終於回神,掏出一發反坦克雷改造的炸彈就扔了出去,奈何因為緊張過度,炸彈打在吉普車的右後側擋泥板上反彈,凌空爆炸了。海中二和蓋布都被炸彈崩的滿臉漆黑,所有人都沒想到炸彈還能這麼玩,當場全體懵逼,場面三度十分尷尬.......
老揚和蓋布一看今天實在太邪性了,肯定出門沒看黃曆的啊!咱還是別刺殺了,轉身撒腿就跑。海德里希也氣迷糊了,忘記自己有車這回事兒,跳下車去就追,邊追還邊開槍,邊開槍還邊罵:“搞自殺炸彈的鼠輩!你給我撲街啊!”
史上最混亂刺殺——還是黑吉普車司機一看老大下去追人,只好發動車跟老大一塊追,於是形成了海德里希徒步追刺客,司機開車追海德里希的局面,場面四度變得十分尷尬。海德里希到底是蓋世太保頭目,很快發現了問題。為了緩解尷尬局面,他讓司機去追老揚,自己則拼了死命的追蓋布。
吉普車司機當然很快就追上了老楊,就在他把老楊逼進死角準備活捉的時候,老楊從褲兜裡掏出一把手槍,直接給了司機兩槍。我擦!大哥你有手槍啊?剛才衝鋒槍卡殼時候咋不拿出來?所有人都被老揚的神操作整蒙圈了,場面五度變得十分尷尬.......
海中二發覺現場唯一完整的人手裡居然有武器,趕緊掉頭跑路,他覺得自己的心好累,為了活命不得不跑回到被“德瑪西亞”的地方。為啥回來?因為路邊就是當地最好的布洛卡醫院,那倆二貨選在醫院的牆外蹲草叢,生怕海中二搶救不及時一樣,我都不知道場面幾度十分尷尬了.....
史上最混亂刺殺——無言的結局就這樣,海中二住進了醫院,左肺氣胸,脾臟被擊傷,還斷了一根肋骨,醫生表示這傷不算太重,絕對能治。盟軍那邊也垂頭喪氣的宣佈刺殺失敗,以後找到機會一定再讓海中二血債血償云云。
然而一週以後,海中二居然因為敗血症死在醫院,吐槽機實在不想說場面變得十分尷尬,可真的找不到更好的形容......
神憎鬼厭的海中二就這麼無比逗逼的掛了,據說此人臨死之前還在試圖裝X,於彌留之際吟誦道:“世界不過是一支管風琴,主在轉動,我們隨著節拍起舞”........沒啥能總結的,這貨死晚了,太TM能裝了......
-
11 # 觀景說史
歷史上著名的刺殺事件有很多,而一些特殊的刺殺事件最終導致了非常嚴重的後果,有的甚至於影響到歷史的程序。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兩次著名刺殺事件。
薩拉熱窩皇儲遇刺身亡事件時間回到1914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發生了一起震驚天下的刺殺事件。當時的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亞前往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進行國事訪問。當斐迪南大公的皇家馬車行駛在薩拉熱窩街頭的時候,一名塞爾維亞青年從歡迎斐迪南大公的人群中衝向斐迪南大公的馬車,這名叫作普林西普的塞爾維亞人拔出手槍,向斐迪南大公夫婦連開數槍,最終導致大公夫婦兩人當場死亡。
在這場暗殺過後的一個月(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以大公夫婦被暗殺為由,向塞爾維亞正式宣戰。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開戰得到了德國人的支援。很快這場戰爭席捲天下,讓很多國家都不由自主的被迫參加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這場戰爭歷時4年,全球有高達6500萬人參戰、死亡人數高達2000多萬人、幾千萬人受傷。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世界影響深遠,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20多年後,就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兩次世界大戰對世界的影響深遠,給世界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災難。兩次世界大戰還改變了世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格局。
美國總統林肯遇刺身亡事件美國總統林肯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遇刺身亡的總統。他是美國曆史上的第16任總統,也是美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共和黨籍總統,他最大的貢獻就是廢除了美國黑人奴隸制。林肯當選美國總統後嚴重的影響到了美國南方資本家的利益,於是就有了美國的南北戰爭。
在1865年4月14日,南方軍隊投降後的第5天晚上,林肯前去華盛頓福特劇院看戲,到了晚上10時15分,演員布斯快速來到林肯的後背,對著林肯連開八槍,當時林肯並沒有立刻死亡,而是到了第二天才死去。刺殺事件中的主角布斯當場被總統的警衛擊斃。據說演員布斯是同情南方人才做出如此過激行為。
林肯是美國最偉大的一位總統,他為了維護祖國統一,率領北方軍隊戰勝了南方叛軍,成功的阻止了美國聯邦的分裂。他還解放了黑人奴隸, 維護和平自由的精神在美國國內影響深遠。
歷史上著名的刺殺事件還有: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刺事件、美國總統肯尼迪遇刺身亡事件、宋教仁遇刺事件、甘地遇刺事件等。 -
12 # 品茶論歷史
眾觀世界,古今中外著名刺殺事件有很多,有的是為金錢地位,有的是行俠仗義,我的是為了名族大業。老宣今天就說中外最著名的兩次刺殺行動,因為他們的知名成度熟悉到我們張口就來。
裴迪南大公夫婦遇刺
1914年6月28日,這一1天是星期天,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奧匈帝國皇褚弗蘭茨•裴迪南大公攜妻索菲亞來到這裡作特別訪問。他此行的目的是想妻子得到她在維也納得不到的皇室榮譽。然而他卻忘記了,這塊土地是奧匈帝國在1908年所掠奪的。在這塊充滿仇恨的土地上,一場刺殺他的陰謀正在醞釀。
當裴迪南夫婦的皇家馬車行駛在薩拉熱窩街頭。一名叫普林西普的塞爾維亞青年衝進歡迎的人群,朝著裴迪南夫婦,連開數槍。當槍彈打穿裴迪南的脖勁和他妻子腹部的時候,隨著兩股鮮血的噴出,一場把全世界都捲入的戰爭開始了。這就是古今中外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以大公夫婦被暗殺為由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薩拉熱窩事件成為導火索。
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而獻身的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後來被原南斯拉夫奉為功臣。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是的荊軻刺秦王
英雄倒下的時候沒有豪言壯語,只為俠義和知遇之恩。明知深入虎穴,還是毅然前往。以身殉國,留下千古佳話。
荊軻是戰國末期衛國朝歌人,年輕的時候到處遊歷,後來到了燕國。有一個叫田光的人引薦認識了太子丹。當時秦軍剛滅了趙國,燕王一看離我們不遠了,正發愁呢。
荊軻說我有一計,借我兩樣東西。一個是燕督亢的地圖,另外一個是,當時有一個秦國的叛將樊於期,把他的人頭砍下來借我使使。太子丹很為難,樊於期投奔於我,怎麼能忍心殺了?害我不仁不義。於是荊軻親自去找樊於期商議刺殺秦王的事。樊於期想到自己的家出國恨,於是答應了荊軻,自殺了。
燕王太子丹又給荊軻找了個得力助手,少年英雄秦舞陽,兩個人去秦國獻圖去了。
當兩人來到秦王嬴政面前把地圖開啟,拿起早就準備好的鋒利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嚇得出了一身冷汗,但是反應很快,即可躲開了,荊軻被秦王侍衛拿下斬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荊軻準備的十步殺一人,也沒有成功,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後來秦王嬴政統一了六國,建立了強大的大秦帝國。
荊軻刺殺秦王雖然沒有成功,但他反映了受壓迫的人民敢於反抗的精神。
-
13 # 別酒流年
說說豫讓刺殺趙襄子吧。
自古就有“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之說,其中豫讓最能代表燕趙兒女“問義不懼死,慷慨赴國難”之精神。而更加令人動容的是趙襄子和豫讓的英雄相惜之情。事件人物:豫讓——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一(其他三人為聶政、專諸、荊軻),姬姓,畢氏,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人,是晉國正卿智伯瑤的家臣,因刺殺趙襄子而留名於世。
智伯瑤——姬姓,智氏,名瑤,即智瑤,因智氏源自荀氏,亦稱荀瑤,又稱智伯、智伯瑤。諡號“襄”,史稱智襄子。是春秋末期晉國最後一位執政正卿。因滅趙失敗被趙襄子反殺,智氏亡而三晉分,三晉分而七國立,中國從此進入戰國時代。
趙襄子——嬴姓,趙氏,名無恤(亦作“毋恤”)。春秋末晉國大夫,趙氏家族首領,戰國時期的趙國的創始人。諡號為“襄子”,故史稱“趙襄子”。
事件背景春秋末期,晉國公室勢微,大權掌握在六卿(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之手。
公元前497年至公元前490年的八年時間裡,晉國發生內亂,於是由智伯主持,趙氏聯合韓氏、魏氏剷除了範氏和中行氏。此時豫讓正在範氏中行氏手下討生活。
範氏中行氏覆滅後,豫讓做了智氏家臣,受到智伯重用。
智氏、韓氏、趙氏、魏氏當中,智氏勢力最為強大。智氏家主智伯是晉國正卿,為了重振晉國國力,智伯要求韓氏、趙氏、魏氏獻出土地給晉國公室。
韓氏、魏氏攝於智氏勢力,不得不違心獻地,而趙氏家主趙襄子拒絕了這一要求。
公元前455年,智氏脅迫韓氏魏氏攻打趙氏,趙襄子退守晉陽。
晉陽之戰持續了三年之久,雙方疲敝不堪,尤其是韓氏魏氏兩家,怨言頗多。
趙襄子派人聯絡韓氏魏氏反水了智氏,智氏大敗,智伯被殺,智氏滅族。
趙襄子為了解恨,將智伯的頭顱做成了酒器。
事件經過智伯死後,家臣豫讓先是逃往山中。安頓下來之後,豫讓說出了那句千古名句:“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史記·刺客列傳》)
豫讓出山,變更姓名,假扮成受過刑罰的人,身攜匕首混入趙襄子行宮修理廁所。
要說趙襄子第六感真是強大,他上廁所的時候突然心悸,感覺有人刺殺自己,於是將修理廁所的人抓了起來,發現了豫讓和他身上的匕首。
豫讓也不隱瞞,直言自己是為智伯報仇的。
衛兵想要殺了豫讓,趙襄子感慨豫讓之忠義,說:“智伯無後,家臣報仇,這是天下共仰的義士。以後我躲著他就行了。”於是命令釋放了豫讓。
一次刺殺不成功,豫讓又將漆塗在身上令面板潰爛,吞下炭火令嗓子嘶啞。為了驗證自己的形象是否改變了,豫讓還假扮乞丐行乞,連他妻子都認不出來了。
在街上,豫讓的朋友認出了他,感慨於他的執著,哭著說:“以你的才能委身於趙襄子,一定會得到重用。成為趙襄子近臣,你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目的了,何苦這樣摧殘自己?”
豫讓回答又說出了千古名句:“既已委質臣事人,而求殺之,是懷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史記·刺客列傳》)
如果我侍奉了趙襄子,就是他的臣子。懷著二心侍奉君主是為不忠,背叛智伯是為不義。雖然我選擇了最難的路成功希望不大,但是這可以為那些懷有二心的臣子敲一敲警鐘。
從上面可以得出結論:
2、豫讓推崇捨身取義,不屑於採用玷汙榮譽的方法,哪怕更容易實現。朋友所說方法成功率不能說百分之百,但絕對比豫讓的方法高的多,豫讓不用而選了一條最難的路。
3、經過第一次暗殺以後,豫讓從內心認可了趙襄子。趙氏滅智氏是政治鬥爭,自己刺殺趙襄子是報知遇之恩。而見了趙襄子發現,趙襄子也是深明大義之人。
雖說如此,但豫讓仍然要將未盡事業做完。
豫讓打聽到趙襄子某天出行,於是以自殘之身提前埋伏到趙襄子必過之橋下。
趙襄子一行剛走到橋上,馬就驚了。要不說趙襄子第六感強大呢,當時他就說一定是豫讓在附近。侍衛一搜索果然找到了豫讓。
趙襄子對豫讓說:“你也曾經侍奉範氏、中行氏,範氏中行氏的覆滅都是智伯主導的,你不為範氏中行氏報仇反而侍奉智伯。現在智伯已經死了,你為何執著於為他報仇?”
豫讓答道:“範氏中行氏以普通人待我,我發揮普通人能力報答他們就好;智伯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趙襄子感動其義,哭著說:“唉!你為智伯報仇,已經成名;我釋放你一次,也算仁至義盡。你應該為自己想想了,我這次不能輕易放過你,不然如何御下?”
豫讓說:“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之前您已經放過我一次,普天之下已經知道了您的賢明。今天的事,我願意伏誅,但我希望請您脫下衣服讓我刺幾下,這樣也算了卻了我報仇的心願,死而無憾了。我不奢望您能夠答應我,我只是和您推心置腹的說出心裡話。
趙襄子沒有猶豫,將衣服給了豫讓。
豫讓嘴裡喊著“我可以報答智伯於九泉之下了”,連刺趙襄子衣服三劍,之後自刎而死。
豫讓之死,讓包括趙襄子在內的趙國人為之流淚。
後世紀念感於豫讓之忠義,後世多有紀念。
邢臺市邢臺縣翟村西南角有一座石板橋,據傳是豫讓刺趙襄子的地方。後人將此橋稱為“豫讓橋”,也叫“赤橋”。
萬曆年間,邢臺縣修建了豫讓祠,把豫讓作為鄉賢,四時祭祀。
可惜豫讓橋和豫讓祠損毀於抗日戰爭時期,現在原址建有豫讓公園。
評價豫讓的忠義之心,自古就受到人們傳頌,現摘錄幾首古詩
豫讓橋邊策馬過,當年意氣未消磨。人臣報主宜如此,死不成功可奈何。---- 明代 · 于謙《豫讓橋懷古》君子死知己,哀哉亦可傷。問君何能爾,厚恩固難忘。---- 明代 · 江源《詠古五首 其二 豫讓》 觸地摩天誓力深,憑將光響矚城陰。眾人國士分明語,未肯模糊是此心。---- 明代 · 凌義渠《邢臺豫讓祠》 國士感知己,能將七尺輕。擊衣譬已報,吞炭氣難平。漳水西風急,邢臺落日晴。千秋石橋上,過客馬猶驚。---- 清代 · 屈大均《豫讓橋》 義士忠臣不二君,漆身吞炭欲成仁。若謀委質求親倖,又抱奸心賊大倫。---- 宋代 · 陳普《詠史上·豫讓四首》 幾多礪節與輕生,猶有絲毫在利名。青史千年惟豫子,誠心大義最分明。---- 宋代 · 陳普《詠史上·豫讓四首》 荀息無裨晉獻公,豫生如許智宗空。古人才德難求德,大節初心要始終。---- 宋代 · 陳普《詠史上·豫讓四首》 女為悅己容,士為知己死。壯哉一豫讓,乃能達斯旨。吞炭復漆身,忠烈忘妻子。國士與眾人,豈曰可方比。斬衣志未成,報智亦足矣。荒橋舊址空,流水只如此。至今太行雲,猶作劍鋒氣。---- 清代 · 李孚青《豫讓橋》 知遇恩深一死輕,擊衣濺血足心驚。龍門取合荊軻傳,孤負千秋義士名。---- 清代 · 俞體瑩《豫讓》豫讓的行為在今天看來很多人會認為有些傻,但正是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捨身取義的氣魄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燕趙兒女慷慨赴國難;正是這種知恩圖報、不忘初心的精神教育了萬千燕趙兒女保國志更堅。
總之,豫讓這一刺,刺出了燕趙兒女千百年的精氣神。
-
14 # 桃花石雜談
猶大國王約阿施
在基督教《聖經》裡,其實也曾記載過好幾起刺殺事件。其中比較早的一起是發生在約公元前796年的猶大國王約阿施遇刺事件。約阿施在童年曾經遭遇了一個武則天式的祖母,在他父親死後,他祖母亞她利雅曾下令把他們兄弟全都殺死,使自己能夠完全控制猶大國。但約阿施被姑姑救下,秘密養大,最後又發動政變處死祖母,自己當上了國王。但幼年時大難不死的約阿施最終還是死於非命。他當上國王之後曾處死了一些人眼中的先知撒迦利亞,結果他的侍從裡有個叫米羅的人也是這個撒迦利亞的信徒,不久之後約阿施被米羅刺殺身亡。
(描繪約阿施加冕場景的古畫)
吳王僚吳王僚是春秋時期吳國的第23任君主,他是吳王壽夢的兒子。壽夢死後,他的幾個嫡子先後繼位做上了吳王。但在其中一個叫夷昧的兒子死後,他的弟弟季札子卻不願意當吳王,自己逃跑了,最後壽夢的庶長子僚當上了吳王。但僚當上國王之後,他的侄子公子光(夷昧或是壽夢的嫡長子諸樊的兒子)卻很不服氣,認為自己才應該即位當國王。而這時從楚國逃到了吳國的伍子胥看出了他的心思,給他推薦了當時著名的勇士專諸。最終專諸在公元前514年成功刺殺吳王僚,公子光即位當上了吳王,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吳王闔閭。
腓力二世腓力二世是古希臘時期馬其頓王國的國王,他在位時,在公元前339年介入希臘地區的神聖戰爭,先後擊敗雅典和科林斯等城邦。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召開全希臘大會,成立馬其頓-希臘永久同盟,成為了希臘地區的霸主。但僅僅一年之後,腓力二世就在自己女兒的婚禮上被自己的侍衛保薩尼亞斯給殺死。而至於其原因,直到現代也沒人能說的清楚。當時有記載說這次暗殺是因為保薩尼亞斯得罪了腓力二世岳父的下屬,而還有一種說法則非常狗血,說保薩尼亞斯是腓力二世的同性戀人,因為腓力二世當時移情別戀,所以因為爭風吃醋殺死了腓力二世。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腓力二世的死改變了世界史。因為他是後來滅亡波斯,打到了印度的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亞歷山大正是在他死後繼承了王位。所以如果他不是當時就死了,那麼後來世界歷史的程序可能就會發生根本性的不同了。
凱撒及21個羅馬皇帝而在西方古代史上,遇刺身亡的人里名氣最大的人可以說非凱撒莫屬了。凱撒是羅馬一行省總督的兒子,年輕時即進入羅馬官僚體系,後來透過一系列戰功、結盟及內戰成為了羅馬帝國的終身獨裁官。而凱撒在羅馬至高的地位引起羅馬元老院部分共和派議員的強烈不安,最終有60多名議員合謀,在公元前44年3月15日將其刺殺。但議員們將凱撒刺殺並沒有阻止羅馬從共和國轉變為帝國的步伐,10幾年後,凱撒的侄孫屋大維正式加冕羅馬皇帝,羅馬共和國宣告終結。
(因為缺雨而被軍隊殺了祭天的維特里烏斯)
在羅馬帝國差不多500年的時間裡,則先後有21個皇帝曾被刺殺,而其遇刺的原因則也是五花八門。比如在公元69年,羅馬將領維特里烏斯的軍隊擊敗了當時的皇帝奧托,擁立他成了這一年的第3個皇帝。但他在4月坐上帝位之後,羅馬帝國很快出現大旱,導致他的軍隊認為是眾神不願看到維特里烏斯做皇帝,所以很快發動叛亂,拿他祭了天……而這個原因後來在古羅馬時期竟然成為了軍隊叛亂的常見理由,有多位皇帝的死都與此有關。因此在古羅馬時期,最關心天氣的恐怕並不是農民,而是皇帝了……
托馬斯·貝克特托馬斯·貝克特原是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的親信,也是英格蘭的大法官。所以在公元1162年,亨利二世舉薦他擔任了坎特伯裡大主教。哪知本來並不是宗教人士的貝克特在當上大主教之後很快和羅馬教廷建立了密切關係,開始反對亨利二世限制羅馬教廷控制英格蘭的各種舉措。特別是在亨利二世想制定限制教會權利的克拉倫敦法案時,受到了貝克特的堅決反對,這讓亨利二世感到無法忍受。所以他多次對手下人表示希望除掉貝克特,他的話:“就沒人能為我除掉這個瘋教士嗎”在後來成為了西方世界的名句。結果不久之後,有4名騎士聯手將貝克特刺殺。雖然在貝克特死後很快被天主教會封為聖人,他在中世紀甚至還成為了一些邪教崇拜的物件,但亨利二世與教廷的矛盾可以說也成了幾百年後亨利八世與羅馬教廷決裂的預演。而就在亨利八世在位期間,一直被當作聖物崇拜的貝克特遺骸被其下令銷燬。
元英宗元英宗碩德八剌是元朝的第五位皇帝,他在公元1320年18歲時就繼承了皇位。元英宗自幼受儒學薰陶,登基後推行“以儒治國”政策,實施了一系列新政。另外他還曾想把當時由高麗王國改組而成的徵東行省改成三韓行省,實行和漢地完全一樣的郡縣制,也就是廢除高麗王室的自治,但因為當時的大學士王約以及丞相的反對而作罷,以至於當時高麗為王約立下生祠供奉,說:“不絕國祀者,王公也”。元英宗的一系列新政雖然使元朝國勢有了一定起色,但卻觸動了蒙古貴族的利益,公元1323年9月4日,元英宗在避暑完畢從上都返回大都的路上,被受其打壓的權臣鐵木迭兒的餘部刺死。之後元朝陷入亂世,在9年之內換了5個皇帝,也為其最終的短命埋下了伏筆。
(元英宗碩德八剌)
阿薩辛暗殺教團其實在歷史上,有組織的刺殺行為也並不罕見,許多王朝官方都有會進行暗殺行動的特務組織,近代一些國家的情報機構在特定情況下也會透過暗殺達成自己的目標。但在歷史上,專門以刺殺權貴為主業,甚至在許多語言裡成了“刺殺”同義詞的就只有阿薩辛暗殺教團了。
阿薩辛暗殺教團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一個異端教派,其創始人名叫哈桑·沙巴。他原本是一個宗教學者,在傳教過程中積累了一批追隨者。公元1090年,他率部眾攻取了今天伊朗境內的阿剌穆特堡(意為“鷹巢”),將其變成自己的總部。後來為了對抗阿拉伯法蒂瑪王朝,他的組織演變成了以暗殺各國權貴為主業的阿薩辛暗殺教團。後來這個教團在西亞和中東縱橫了100多年,曾經對西亞各國10多位君主發動過暗殺行動,其中包括兩名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一名法蒂瑪王朝的哈里發,還有十字軍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國的一位準國王。
(“山中老人”哈桑·沙巴)
在公元1238年,其敘利亞支部甚至還派使者到英法兩國面見其國王,提議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合作對抗蒙古人,但卻沒有得到歐洲人的響應。但其名聲在當時卻早已遠播歐洲,歐洲各國在當時將其稱為“山中老人派”,而其創始人哈桑·沙巴後來也成了金庸在《倚天屠龍記》裡提到的“山中老人霍山”的原型。根據有些說法,這個教派後來還曾派人暗殺蒙古大汗蒙哥,但沒有成功。但也許正是因為這個舉動,使他們成了蒙古第三次西征的主要目標之一,最終其總部在公元1256年被蒙古西征軍攻佔。但阿薩辛(Assassins)這個名字卻永久性地留在了歷史之中,目前英語等歐洲語言中代表“暗殺、刺殺”的assassin一詞就是來自於這個教派的名字。
-
15 # 小馬紮上聽歷史
最近《長安十二時辰》熱播,重新激起了大家瞭解唐朝的熱情,我今天就說一個唐朝晚期的一場政治刺殺案,——當朝宰相武元衡竟然在街頭被人割去了頭顱。背後鬥爭的波譎雲詭,刺客的囂張跋扈,地方勢力的參與其中,讓整件事充滿傳奇色彩。非常值得一說。
凌晨時分的街頭刺殺公元815年的六月三日凌晨,天剛剛矇矇亮,幾名騎馬的人從長安城靖良坊緩緩而來,沿著寬147米左右的道路左側行進,當中以為就是當朝的鐵血宰相——武元衡,他要趕到大明宮去上朝。由於時間還早,街上的人幾乎沒有,安靜的只能聽到馬蹄觸地的“篤篤”之聲。就在這時,黑暗中,突然射出幾支利箭,將街上的燈籠一下子射滅了,還沒等人反應過來,幾個身手矯健的刺客已經攔住了幾人的去路。
侍從們大驚失色,當即逃散,武元衡正想發問,聲音還沒有出來,刺客已經衝到他的面前,刀光一閃,武元衡的頭顱瞬間飛出,刺客撿起首級,揚長而去。
就在武元衡遇刺的同時,另一位主戰派大臣裴度也在通化坊遭到了行刺。不過,裴度比武元衡幸運,刺客的刀雖然砍在了裴度頭上,但裴度頭戴的氈帽極厚,所以只是受傷,並沒有死。刺客正欲衝上去再補一刀,卻被裴度的僕人從背後一把抱住,同時他大聲呼救,刺客驚恐,慌忙一刀砍斷僕人的手臂,奪路而逃。
而且據說,有人在武元衡屍體邊上找到了一張刺客留下的紙條,上面寫著:『不要想著抓我,來一個殺一個!』
這是公然的搞恐怖主義啊,敢在天子腳下公然砍下了宰相的頭顱,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
那麼這場刺殺的原因是什麼呢?為什麼武元衡非死不可呢?
時間還要撥回到一年前……
刺殺案前一年:中央和地方不斷明爭暗鬥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亂之後,唐朝陷入了藩鎮割據的泥沼。時間飛逝,到了一個叫做李純的人當了皇帝之後,事情出現了轉機。
李純,唐憲宗,被人譽為『小太宗』,自幼遭遇戰亂,這也培養了他堅韌的性格和改變現狀的決心。登基之後,繼位次年就開始對割據的藩鎮採取了一系列的戰爭。決心“以法度裁製藩鎮”。他繼位次年就開始對割據的藩鎮採取了一系列的戰爭。我們熟悉的,李愬雪夜襲蔡州就是這哥們的手筆,不過此時,這場戰鬥還在醞釀中。
蔡州的頭頭就是淮西節度使吳元濟,皇帝削藩的下一個目標。而一切軍事的策劃者,堅定的主戰派就是武元衡。
戰爭一觸即發,吳元濟節節敗退。這時候成德軍節度使王承宗坐不住了,他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於是趕緊上書,請求朝廷社民吳元濟,但都被唐憲宗和宰相武元衡拒絕了。為了援助吳元濟,也為了自己的地位,於是王承宗策劃了這場刺殺宰相的恐怖活動。
刺殺案幕後真兇的下場刺殺案之後的第二年,也就是816年,王承宗勾結淮西節度使吳元濟正式叛亂。817年,王承宗大敗,上表請罪。818年,淮西平定,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獻地謝罪;從此,河朔之地歸於朝廷管轄,史稱元和中興,唐憲宗也被稱為『小太宗』。
這場刺殺行動,以其背後的陰謀詭計,殘忍的手段,囂張的方式,讓人看完不僅脊背發涼!
回覆列表
薩拉熱窩事件算是著名刺殺事件之一。
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
兩大集團中各國一面利用外交會晤進行和平欺詐,一面瘋狂進行擴軍備戰。
雙方劍拔弩張,戰爭的叫嚷甚囂塵上,戰爭危機頻頻發生。
1914年6月28日巴爾幹半島的波斯尼亞發生,此日為塞爾維亞之國慶日。
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一名隸屬塞爾維亞“黑手社”的波斯尼亞青年學生)槍殺。
這次事件導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