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青史如煙

    以當代史學觀點來劃分,自大唐乾符二年之後,大唐王朝便正式步入了晚唐時期,這個曾經光芒萬丈的王朝,最終開始步履蹣跚起來,每一步都顯得暮氣十足。

    這一年,頗為不平靜,剛剛繼位不足一年的少年天子唐僖宗不顧世人的鄙視,提拔了自己最親信的人——大宦官田令孜,這種“任人唯親”、不走尋常路的舉措,讓不少天下士子唾棄的同時,也讓許多門閥派系的老宦官們十分憤懣。

    天子冒失,可不是國家之福。

    然而,對於唐僖宗來說,這些外人的眼光自己根本不在乎。因為說實在的,老爹唐懿宗給自己留下的這個天下,太爛了。

    外有瘋狂的南詔襲擾,內有王仙芝等亂賊的流竄,朝廷之內,南衙北司更是爭鬥得不亦樂乎,自己這個少年天子,不過是宦官、朝臣們眼中的黃口小兒罷了。

    因此,年輕氣盛的唐僖宗希望透過提拔自己人,來掌控更多朝廷的權力,能讓自己為這個王朝發揮更多的光和熱。

    然而,唐僖宗還未來得及施展抱負,不久就被一場聲勢浩大的起義給趕出了長安城,滿城盡帶黃金甲,這場景不僅讓唐僖宗被搞得灰頭土臉,還被世人譏笑為貪玩誤國。

    光啟元年,憔悴的唐僖宗從蜀地回到了長安城內。

    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樓前荊棘滿。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淒涼無故物。

    看著滿目瘡痍的長安城,唐僖宗的眼神黯淡了下來,大唐還有希望嗎?這個當時的少年帝王的疑惑,也曾是不少歷史愛好者們心頭的疑問,晚唐時期,朝廷這把爛牌,到底還有翻盤的希望嗎?

    其實,唐僖宗後來的幾個動作,就是在對病入膏肓的王朝,進行著最後的補救。只是,王朝氣運,有時候,實在不是人力所能左右,時也命也,不得不服。

    黃巢起義留下的幾個後遺症

    毫無疑問,作為滅亡唐朝的主要推力,黃巢起義確實居功至偉,雖然最終功敗垂成,但黃巢的一番神操作,還是讓回過頭來接盤的唐僖宗感到了無比的頭疼。

    打贏了黃巢,自己卻不得不面臨著幾個比黃巢起義更加棘手的問題:

    李克用又回來了

    當年自己耗盡了全部力量,拼上了一個宰相,一個京兆尹,一個大將軍還有數萬朝廷精銳將士性命,最終將李國昌這對作亂的沙陀父子趕出了代北之地,保住了河東的安全,然而冷不丁黃巢猛地踹入了長安,卻讓唐僖宗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自己確實搞不定。

    最終,朝廷不得不腆著臉去跟李國昌、李克用父子示好。

    “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歸來吧,歸來喲,別再四處漂泊。”

    靠著李克用率領的數萬蕃漢步騎,最終朝廷將盤踞在長安數年之久的黃巢軍趕出了長安城,然而,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用了人家,肯定得給人好處,李克用倒也不客氣。

    老大,我想要啥,你懂的。

    最終,朝廷不樂意但又不得不同意李克用的請求,李克用靠著平叛大功,最終成為了河東節度使,也成為了朝廷最忌憚的眼中釘。

    想想,身邊有個滿身花紋、背有案底的小哥躺在你的身邊,誰能睡著?

    河南道的二狗子們

    黃巢當年突破高駢封鎖之後,渡過長江之後一路向西,邊走邊吆喝,此番我去長安,為的是打你們那個不成器的大哥,跟你們這些無辜小弟們沒關係,老實在家待著就好,包你們沒事,誰敢出頭,小心我削你啊!

    就這樣,在朝廷最需要這些忠貞不二的小弟們之時候,河南道的那些節度使們,迅速見風使舵,緊緊關閉城門,眼睜睜地看著黃巢大軍在河南道內,大搖大擺地開向洛陽、直奔潼關。

    見過坑的,沒見過這麼能坑大哥的小弟們,如今唐僖宗再次回到長安,看著關東這幫賠著笑臉的小弟們,雖然每個人臉上都充滿了“純真”的諂媚,但唐僖宗卻感到無比的噁心,這幫人,還不如一個投降的降將朱全忠看著令人舒服。

    被打爛的東南

    中晚唐時期,隨著長安國際大都市的發展,關中貧瘠的土地產出已經不能滿足大都市的日益發展需求,東南富庶的物產、稅賦則成為了長安最重要的生命維繫之源,東南的糧米沿著大運河的漕運河道,日夜不停,源源不斷地對長安供血,成為了長安最重要的仰仗。

    朝廷仰仗東南,成為了晚唐最誠實的表現。

    然而,這一切最終都被黃巢起義給攪亂了,從浙江到江西,從江西到廣州,再從南到北又來了一遍之後,東南的秩序徹底給搞亂了,先前朝廷派重臣鎮守的東南,全部成為了武將的天下,誰敢叛亂,誰敢殺節度使,誰就是老大,成為了東南之地最野蠻的秩序原則。

    昔日文明知禮,忠於朝廷的節度使大佬兒們,成為了一個個手持利刃的小混混,朝廷的話再也不能到達東南之地,東南雖然屬於大唐,但已經跟朝廷離心離德。

    怎麼辦?還有機會嗎?唐僖宗也在想。

    跟李克用死磕,自己已經沒這個實力,朝廷的軍隊就那麼點兒,如今雖然關中還在自己的手中,但這些兵力,還是鬥不過李克用,東南沒了,大運河咽喉之地河南道也亂了,東南無法仰仗,自己吃飯該怎麼辦?

    最終大唐將目光盯到了河中之地,這個緊靠關中的藩鎮,有著能解決朝廷燃眉之急的資源——錢和糧。

    河中有鹽池,鹽這個東西,在古代屬於壟斷暴利性行業,朝廷的主要支柱產業,有鹽就有錢,而河中之地盛產的糧食,則是朝廷最為渴求的物產。這些都是朝廷最需要的,作為小弟,要有小弟的覺悟,大哥想要,你不能不給。

    但河中節度使王重榮顯然沒有這個覺悟,當朝廷露出想要的表情之後,王重榮的反應很激烈。

    來人啊,老大搶劫了!

    給臉還不要臉了呀!氣急敗壞的朝廷派出大軍前去征伐王重榮,這一戰,在史書上記載的輕描淡寫。

    然而它卻是整個朝廷最後的希望,這一戰要是贏了,朝廷錢糧問題就可以暫時解決,而且關中的藩鎮也能更加堅定地跟隨朝廷的腳步,同時也能震懾河南道那些搖擺、不臣的藩鎮們。

    唐僖宗和田令孜對此戰滿懷信心和希望,然而,最終支撐不住的王重榮放了大招:

    召喚李克用!

    當黑壓壓的沙陀騎軍從山間馳出之時,整個關中聯軍頓時崩潰了,王重榮最終得救了,然而朝廷卻徹底沉淪了。

    此戰,讓朝廷開啟錢糧之源的希望徹底破滅,關中潰敗的聯軍也看到了朝廷的虛弱,河南道的那些小弟也看到了大哥也沒什麼,東南更遠,甚至對這場敗退沒有絲毫感覺。

    光啟元年,河中軍和河東軍緊跟朝廷潰軍衝入長安,年輕的天子唐僖宗再次出逃,當他再次回望長安之時,心如死灰,大唐徹底沒救了。

    三年後,唐僖宗駕崩,他救不了大唐,他的弟弟唐昭宗更不行了,大唐加速下墜,墜入沉淪深淵。

  • 2 # Mer86

    晚唐堪比漢末,是一個讓人絕望的時代。

    現在一般認為公元875年是晚唐的開端。

    為什麼是這一年呢?因為這一年爆發了王仙芝起義和黃巢起義。是不是很像漢末?由黃巾起義開啟三國亂世。

    三年後,王仙之兵敗被殺,黃巢被唐軍攆到了福建、廣東一帶。唐朝政府取得鎮壓的階段性勝利。但也就是在這一年,黃巢強勢逆襲,從南向北展開反擊,僅用三年時間就陸續攻破洛陽,潼關、長安,反把唐僖宗攆到了四川。而他自己則在長安建國稱帝,建立了大齊政權。

    不久後,各路藩鎮的大軍趕到,開始瘋狂圍堵黃巢義軍。而黃巢義軍內部,此時卻開始腐化墮落了。黃巢本人不理朝政,他把政務交給一個叫孟楷的親信處理。而這個孟楷偏偏又跟義軍的很多將領有矛盾。比如後來的建立的後梁朱溫就跟孟楷不合。被這廝私下排擠得很慘。

    當時朱溫鎮守長安的東大門大荔,承受了來自山西方向唐軍的所有壓力。起初,他勉強還扛得住。但後來,他是真的抗不住了。於是他就跟黃巢求援。可前面說了,黃巢此時已經不管事了,全交給孟楷負責,而孟楷恰好又和朱溫有仇。因此朱溫的十幾封求援信都沒有送到黃巢手裡。

    不久後,在絕望中的朱溫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抉擇——既然老大哥黃巢靠不住,那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投降唐軍算了。

    公元882年,黃巢手下的大將朱溫降唐。

    聽說朱溫投降,唐僖宗大喜過望,馬上加封他為左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還把開封劃給了他當地盤。並立其為榜樣,號召義軍中的實力派都向朱溫學習,儘快迷途知返,脫離黃巢,報效朝廷。

    聽說朱溫居然投降了朝廷,黃巢氣死了。為了報復,黃巢調集大軍圍攻朱溫。

    說實話,黃巢義軍的戰鬥力很強。之前朱溫降唐,那是黃巢不理朝政造成的。一旦當黃巢重新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後,義軍就又恢復了戰鬥力。打得各路唐軍,也包括朱溫在內,是苦不堪言。

    打不過義軍,怎麼辦?這個時候,有人鼓起勇氣向唐僖宗建議,去請李克用吧!

    李克用,沙陀族。因為打仗牛掰,所以時人給他起了個綽號叫“飛虎子”。又因為瞎了一隻眼睛,他還有個綽號叫“獨眼龍”。

    這位仁兄不得了,他手下有一支大唐最精銳的一支騎兵——沙陀騎兵。戰鬥力可以說是冠絕天下,完爆當時其它諸路唐軍。

    這麼牛掰的部隊,之前為什麼沒被唐僖宗招來圍剿黃巢呢?這是因為李克用脾氣爆,之前與山西的節度使有矛盾,大打出手,被朝廷視為叛軍,趕出了中原。唐僖宗自然不可能招一支叛軍來勤王。

    不過此時也管不了那麼多了。唐僖宗以高官厚祿許之,詔李克用回朝。李克用當時正在關外吃沙子,皇帝詔他回去,還許以高官厚祿,他自然就是屁顛屁顛回去了。

    李克用這一來,黃巢的好日子就到頭了。沙坨騎兵打起義軍,等於大象踩螞蟻,幾乎是一路平推著打進了長安。把黃巢攆出關中。

    長安收復,李克用居功至偉。於是唐僖宗任命其為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很開心,也很得意。他此時的實力冠絕群雄。誰都打不過他。

    正在李克用很開心的時候,降唐的朱溫卻很不開心。因為李克用沒剿死黃巢,他把黃巢從長安攆到了開封。那是朱溫的地盤。

    朱溫不傻,自己哪裡是黃巢的對手。於是他就廣發英雄帖,求爺爺告奶奶,求周邊的節度使救自己。這其中就有李克用。

    各路救援大軍趕到後,圍攻黃巢。恰恰在這個時候,黃巢的外甥把他殺了,導致義軍瞬間群龍無首。於是,黃巢的主力部隊就此被唐軍剿滅。

    在消滅黃巢後,朱溫大擺宴席,感謝各位大佬的救援。李克用在宴席上不鳥朱溫,他一邊喝酒,一邊大罵朱溫:你特麼算個什麼東西?要不是你投降的早,老子這次連你也一併剿滅!

    李克用罵完了,很爽。他環顧四周,看到朱溫不敢頂嘴,更爽。於是,他就說老子今天在你的(朱溫)府裡睡下了。你有意見沒?

    看到李克用的表演,朱溫驚呆了。他自認是個土匪,但他是真沒想到,李克用是土匪中的土匪。說話做事從來不給人面子。難怪先前會被朝廷視為叛軍。這種活土匪,誰容得下啊?今晚必須要幹掉他!不然以後自己有罪受的了。

    於是朱溫就起了歹念。一面嘴上奉承,說李克用在自己府上住,是他的榮幸。一面暗中調兵遣將,準備趁夜裡幹掉李克用。然後收編李克用的沙坨騎兵。(李克用的主力駐在城外,他只帶了很少的侍衛進城)

    不過他的暗殺計劃最終失敗了。李克用在侍衛的保護下,最終還是逃出了城。而朱溫自此和李克用的樑子就算是結下了。朱家和李家前前後後,鬥了兩代人。

    可以說,晚唐的後二十年和五代十國的前二十年,整整四十年曆史,都是這次“開封城雨夜殺人事件”的後續。

    李克用回到自己地盤後,他本來是打算報復朱溫的。但他忍住了,沒動粗。而是派人到長安上訪,要求朝廷給個說法。

    事後,李克用見朝廷保朱溫,他明面上不好說什麼。但心裡面的膈應還是攢下了。

    不久後,唐僖宗哀嘆自己就是個擺設,連效忠於自己的軍隊都沒有。為了組建效忠於自己的禁衛軍,他便採納寵信太監田令孜的建議,決定收回位於山西運城的兩個鹽池。

    鹽在古代是生活必須品,是朝廷稅收的重要組成部分。朝廷要收回鹽池,那麼地方節度使就必然是損失慘重。於是,運城當地的節度使就不幹。拒不上交。

    於是田令孜就怒了,他建議唐僖宗把這個節度使撤了,改派一個新節度使上任。為了確保新節度使能上任,田令孜又建議唐僖宗下旨,調李克用派兵保護。

    運城當地的節度使一看李克用來了,知道自己打不過。但他也知道李克用跟朝廷因為朱溫問題,有一些矛盾。於是,他就忽悠李克用,說朝廷裡面有人忌憚你,你這次護送那個誰來取代我的位置,其實是朝廷故意把你誆騙到我這裡來。等你一來,然後幾路節度使一起發兵攻你,你就死定了。朝廷本來讓我也出兵的,但我敬重你是英雄。我這裡偷偷告訴你秘密,不可能說出去啊。

    李克用心裡本來對朝廷就有膈應,被別人一通忽悠,自然是大怒。於是,他就點齊兵馬殺上了長安。

    這一戰,李克用勢如破竹。輕輕鬆鬆就打敗了田公公辛辛苦苦組建的一點禁軍以及他剛剛拉攏過來的兩個小節度使。

    為了保命,驚慌失措的田公公放棄長安,帶著唐僖宗就逃到了陝西鳳翔。(唐僖宗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被兩次趕出長安的唐朝皇帝)

    聽說皇帝跑了,打到長安城邊上後的李克用反而有點手足無措了。因為他的行為說白了就是造反。如果唐僖宗號召大家勤王,那他就死定了。所以等頭腦冷靜下來後,他馬上下令部隊停止追擊,不要進城。爾後,他又馬上向唐僖宗寫了一份奏摺。說我李克用這次發兵,只為鋤奸,只要皇上您幹掉田令孜那個王八蛋,我馬上就接您回來!

    田令孜看到奏摺,徹底慌了,為了保命,他裹挾唐僖宗又繼續逃亡。李克用一看,皇帝跑沒影了,他也沒轍,就返回了自己地盤。

    後來,一個叫朱玫小節度使發現,李克用撤走了,皇帝也不在。現在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於是他就在長安耀武揚威,居然又擁立了一個新皇帝,即襄王李熅。而唐僖宗則被奉為了太上皇。

    李克用聽說了此事,怒不可遏:天下人都知道是他把唐僖宗趕出長安的,可他並沒有做廢黜皇帝的事。現在朱玫把僖宗廢了,天下人自然把朱玫在長安城所做的這一切都歸咎於他,這樣一來,自己頭上就被扣上了一頂亂臣賊子的帽子了。然而實際上,自己並沒有從這次擁立新君的事件中拿到半點好處。

    於是李克用調集兵馬,攻打長安,分分鐘就把朱玫滅了個乾乾淨淨,並把李熅斬首。然後又迎回了唐僖宗。

    晚唐皇帝,本來就是橡皮圖章,沒多少實際權力,只是在名義上有點皇帝威嚴。而黃巢先滅了一次威風,現在李克用又滅了一次威風。唐僖宗的威嚴自然蕩然無存。所以自這之後,唐僖宗徹底放棄了雄起的念頭。心甘情願的當起了橡皮圖章。

    後來僖宗身體不好,把皇位讓給了弟弟,也就是唐昭宗。其實唐昭宗是個有志氣,很有理想的皇帝。但是他老哥留給他的江山太爛了。他也無力迴天。

    靠皇帝是救不了唐朝了,其它梟雄呢?出一個曹操式的人物也行啊。然而很可惜,當時並沒有這號人物存在。

    李克用不是曹操,他沒有大志,從他輕易就能被人忽悠可以看出。他撐死了,也只能算是個強化版的呂布。朱溫倒是有點曹操的影子,但此時的朱溫還太弱。不成器侯。

    朱溫當時跟黃巢的部將秦宗權死磕(一個投降黃巢的原唐朝節度使),秦宗權的流寇大軍越打越多,他的部隊越打越少。一來二去的,朱溫這個鎮壓起義軍的人,反倒被起義軍圍困在了開封城中,連門也出不了。

    後來朱溫是拉幫結派,到處找人結拜,聯合四路節度使,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徹底滅了秦宗權。

    公元890年,朱溫一統河南。為了擴充地盤和兵源,他開始向山東擴張。打他的兩個結拜兄弟朱瑾和朱瑄。(為了剿滅秦宗權而結拜的義兄弟)

    擴張前期,朱溫打得二朱節節敗退,眼看著就要徹底拿下山東。然而這時候,李克用那個煞星居然來了。他在迎奉唐僖宗回長安後突然發現,自己不在的時候,朱溫居然已經佔穩了中原之地,現在竟然還要把山東也拿下來了!這怎麼可以忍?!

    為了遏制朱溫,李克用強勢介入,派出他的義子李存信援助朱瑾和朱瑄。

    李克用的部隊這一來,局面立馬就亂了。朱溫先是被重挫,但魏博節度使羅弘信在朱溫的忽悠下參戰,又重挫了李存信。李克用聽說後大怒,自己帶兵親征羅弘信和朱溫。後來這幾家就像玩碰碰車一樣,你打我,我打你,打了好幾年。直到被李克用派到幽州守將的劉仁恭變節,勾結契丹人入關,意欲抄李克用老巢,逼得李克用退兵才結束。

    李克用退走後,朱溫整頓大軍,一股作氣滅了山東二朱。然後他開始休養生息,等著李克用來報復自己。

    不過他的運勢來了,擋都擋不住。李克用在征討劉仁恭時,陰溝裡翻了船,被劉仁恭打了個埋伏,五萬大軍死傷慘重。自此元氣大傷。從霸主位置上跌落,開始走下坡路。而與之同時的朱溫則順利的消化掉了自己吞下去的山東地盤。朱溫和李克用,實力對比發生了顛覆性的逆轉。

    公元900年,頗有志向的唐昭宗與太監的矛盾激化,為了整風,他決定對太監下手。可沒想到,已經掌握實權的太監們不甘心坐以待斃,將他幽禁了,準備另立新帝。無奈之下的昭宗只得託人向朱溫求援。

    朱溫知道這個訊息之後大喜過望,這可是他光明正大插手朝廷事務的大好機會啊!於是他馬上點齊兵馬,發兵長安。太監們打不過他,就像之前挾持僖宗一樣,也挾持唐昭宗跑路。並找到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尋求幫助。

    不過李茂貞也打不過朱溫,幾番大戰,鳳翔地界被朱溫打得是十室九空。李茂貞心想這打下去,自己該變光桿司令了。於是他就找了個機會,幹掉了挾持唐昭宗的太監,把昭宗送給了朱溫。

    唐昭宗見到朱溫後,感動的要流淚,頗似當年漢獻帝見到曹操時的景象。為了報答朱溫的救駕之功,他封朱溫為梁王,諸道兵馬元帥,以及賜予“迴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榮譽稱號。朱溫一時之間,從一個地方軍閥變成了操控中央的權臣。

    為了鞏固在中央的權勢,朱溫派人殺了唐昭宗身邊的太監,一個不留,全殺。同時,他還派自己的侄子朱友倫在長安留守,監視唐昭宗及一干大臣。而他自己則回到河南,準備與李克用決戰,一舉消滅之。

    但沒過幾年,朱友倫在長安打馬球時,突然從馬上跌落,摔死了。朱溫懷疑朝中有歹人害死了自己的侄子。於是他就逼迫唐昭宗遷都,想把都城從長安遷到洛陽。

    昭宗聽說這件事,心裡瞬間哇涼哇涼的。自己看走了眼啊!原本以為朱溫是曹操,結果沒想到是爾朱榮。這要是遷都了,小命就全捏在人家手上了,說不定自己哪天喝口涼水都能被“意外”嗆死。

    一瞬間唐昭宗有了出逃的念頭。但是此時的朱溫權勢滔天,自己還能往哪逃呢?於是唐昭宗只好帶著文武百官,委屈的遷都到了洛陽。被朱溫就此軟禁。

    眼見朱溫控制了皇帝,不服氣的李克用還想努把力。他和當時剩下還沒臣服於朱溫權勢的節度使結成了聯盟,一致要求朱溫釋放皇帝,並認罪服法。但朱溫對此表示——你們有本事你們來打我啊。

    不過朱溫轉念一想,他覺得唐昭宗依然是個威脅,萬一昭宗趁著李克用等人挑事的時機在洛陽搞小動作怎麼辦?這樣自己就不能安心的打李克用了。想通了的朱溫,當機立斷派人幹掉了唐昭宗和一票大臣,製造了著名的“白馬驛之禍”。

    後來,朱溫另立昭宗第九子李柷為帝,時年十三歲,史稱唐哀帝。從此以後,唐朝完全失去了統治基礎。唐哀帝雖仍在位,但唐朝實際上已經等於亡國。

    公元905年,見昭宗被殺,李克用聯盟瞬間解體。為了找新盟友助戰,李克用病急亂投醫的找到契丹國主耶律阿保機,兩人結拜為兄弟,約定先滅劉仁恭,再滅朱溫。

    結盟之後,李克用非常開心,他覺得自己的沙陀鐵騎加上契丹騎兵,天下無敵。朱溫那孫子就等死吧。

    可結果誰也沒想到,耶律阿保機剛和李克用結盟,轉身就跟朱溫勾搭上了。把李克用氣的要死,大罵契丹人言而無信,大罵耶律阿保機不是個東西。

    公元907年,朱溫正式篡唐登基,建立了後梁政權。唐朝至此徹底滅亡。死的透心涼。

    得知這一訊息後,李克用大哭不止,哀嘆自己沒能挽救大唐。轉到來年,李克用先是一病不起,後來病情惡化。眼瞅著就不行了。

    臨嚥氣之前,他找來兒子李存勖說:這三根箭給你,每根代表我的一個敵人。一是朱溫那個王八蛋,二是劉仁恭那個王八蛋,三是耶律阿保機那個王八蛋。這三個人都與我有著血海深仇。我是不行了,你可一定要幫我把仇報了!

    李存勖痛哭不已,埋葬了李克用,從此擔負起了同朱溫對抗的重任。歷史的程序也從晚唐進入到了五代十國時期。

  • 3 # 小飛吉他5888

    末期的帝國皇帝不會打仗!!

    如果他們要能統領千軍萬馬,還是有可能東山再起的!!!

    江山是打下來的。

  • 4 # 這個歷史很正

    遍觀中國幾千年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任何一個古代王朝的歷程都要經過從崛起—發展—鼎盛—衰落—滅亡這一過程,在任何一個王朝的末期的其命運幾乎都已經註定,不可更改。

    即便是在世界歷史上雄霸一時的唐帝國也最終避免不了滅亡的命運。

    王朝末期,中央政權式微,地方軍閥崛起,社會秩序逐漸崩潰。

    社會秩序的崩潰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百姓生活困苦,難以存活,於是此時餓死和造反而死的選擇之中,大多數的百姓都會選擇造反,於是就有了唐末時期的王仙芝和黃巢造反。

    在農民起義軍勢如破竹的攻勢之下,中央政權因為無力掌控局面,於是不得不號召全國兵馬進京勤王,這就給了唐末軍閥亂戰的機會。

    於是在消滅了農民起義軍以後,接下來就是這些各地的藩鎮將軍們的混戰了。

    在這些軍閥中,遵循著一套大魚吃小魚的規則,大的軍閥逐漸吞併了小的軍閥,而當時的大軍閥就是梁王朱溫,晉王的李克用,和岐王李茂貞等人。

    而在軍閥洗牌過後,當時的唐帝國的皇帝基本上就是一個空空的架子,並且還是朱溫手下的傀儡,在公元907年的時候,朱溫覺得不需要皇帝了,然後就把皇帝廢黜了,曾經輝煌無比的唐帝國也就自歷史上落幕了。

  • 5 # 藤樹先生

    唐哀帝天佑四年(西曆907年),唐哀帝被迫宣佈禪位給軍閥朱全忠,至此唐朝滅亡。從當年李淵稱帝,到如今,歷時289年。

    大唐是一個讓人充滿憧憬的朝代。因為大唐有著李白、杜甫,有著開元盛世,還有四方諸侯的臣服。

    大唐鼎盛的時候,有了一大前無古人的創舉:漢武帝對匈奴用兵數十年,但是匈奴依舊沒被漢朝消滅,而唐朝的太宗皇帝登基不到四年,大唐就滅亡了突厥汗國,並讓頡利可汗心悅誠服稱臣於大唐,並且,大唐還在突厥地區建立了統治機構。這一創舉,在中國歷史上可謂前無古人。甚至在李隆基時代,波斯王子來到唐朝,向大唐稱臣,表示波斯願意成為大唐的一部分。

    這時候的大唐,其西部版圖,已經囊括了月氏(今阿富汗)和東波斯。並且,大唐武德充沛的同時,文化輸出也很強大:新羅、日本的留學生,阿拉伯、東羅馬的客商,都會出現在長安城裡。

    因為大唐的輝煌燦爛,很多人對唐朝的滅亡感到惋惜。那麼,晚唐真的無力迴天了嗎?

    晚唐的序幕

    唐朝大中十三年(西曆859年),這一年,有著“小太宗”自稱的唐宣宗去世。唐宣宗的趨勢,在歷史上也具備劃時代的意義。因為唐宣宗的過世,意味著中唐時代的結束。

    就在唐宣宗去世這年的年底,浙東地區發生了著名的裘甫起義。雖然這場起義在第二年的的時候,就被唐朝鎮壓下去。但是,這場起義拉開了晚唐的序幕,晚唐時代從此開始。

    其實如果從武德初年(西曆618年)唐朝開張開始計算,到唐宣宗去世為止,這其中,唐朝歷經存續了二百四十多年。一個王朝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各種社會問題,也隨之得到了積累。因此,唐宣宗去世後,新登基的唐懿宗,不得不面對他的祖先們給他留下來的爛攤子。

    大唐的沉痾

    其實大唐能維持到唐懿宗接盤,已經意味著有多位前代大唐君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得以讓大唐維持到此時。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丟下長安的百姓和宮殿,逃到了巴蜀。其實如果事態繼續發展下去,之後的劇本應該是這樣的:安祿山佔領長安和洛陽,宣佈自立為大燕皇帝,而唐玄宗在巴蜀地區苟延殘喘若干年後,被燕朝吞併,唐朝劃上句號。

    不過好在李亨太子在緊急關頭宣佈登基稱帝,而後組成新朝廷,指揮各路勤王軍隊和安祿山大戰,算是勉強平定安祿山的叛亂。不過,安史之亂的結束,卻是在唐代宗在位第二年的事情。

    安史之亂前後持續長達八年。這八年來,大唐的國力被消耗乾淨。因此,安史之亂的平定,事實上是基於朝廷和藩鎮互相妥協的基礎上——河北地區的藩鎮表示臣服朝廷,但朝廷應當允許河北藩鎮“高度自治”。

    唐代宗當然不願意接受這個現狀。但所謂“形勢比人強”,大唐此時面對回鶻和吐蕃的進犯,哪有實力繼續和河北藩鎮消耗?

    唐代宗時代,大唐皇帝開始依賴宦官掌權。在宦官集團的操作下,唐朝皇帝的權威可謂越來越小。甚至唐憲宗的登基,一定程度上也有宦官集團推波助瀾的功勞。從此,中唐時期的基本局面定型了:在地方上,藩鎮處於高度割據的狀態下,而在朝廷裡,宦官集團則把持朝政。

    這期間,唐憲宗和唐宣宗等君王也一度考慮振作大唐:比如唐憲宗曾考慮削弱藩鎮權柄,但是,藩鎮很快派遣刺客在京城刺殺了支援革新的宰相,一時間,朝廷內的官僚噤若寒蟬,唐宣宗的改革也自此宣佈告吹。

    唐文宗則考慮透過發動政變剷除宦官集團,不料,這些宦官識破了唐文宗的計謀,於是在朝廷內大開殺戒。這一切,唐文宗只能默默忍受。

    總之,晚唐之前,大唐的多位天子,都考慮要改變當時大唐的社會現狀,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晚唐局面

    唐朝在太宗皇帝在位期間,由於大唐文成武德,因此周圍部族紛紛向大唐稱臣,並尊太宗皇帝為“天可汗”,有說法指:之後的歷代大唐皇帝,都繼承了“天可汗”的這個尊號,而末代“天可汗”正是唐懿宗。唐懿宗去世後,唐僖宗不再被周圍的部族視為“天可汗”。

    唐懿宗接盤時候的大唐,腐敗程度比以往的朝代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此時的大唐,已經成為了大規模暴亂的溫床。

    軍閥混戰的軍費、宦官集團的橫徵暴斂,迫使大量流民產生。而流民小則為盜匪,大則會成為一支龐大的反抗武裝。唐宣宗剛去世就爆發的農民起義,其實就是基於這種背景產生。

    而科舉制度的名存實亡,也逼迫一些豪傑走向了朝廷的對立面。比如黃巢作為一個富二代(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受過一定的教育,並且也頗有一番才幹。這類人參與科舉,卻屢試不第。於是黃巢的內心深處,埋下了仇恨唐朝的種子——事實上,在當時的天下,像黃巢這樣有才幹但卻沒有門路發揮的豪傑很多。

    流民起義和不得志豪傑如果遇到一起,會發生什麼?當然是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而晚唐的君主們,對於大唐的四大頑疾:藩鎮、宦官、流民以及腐朽的朝政,其實是束手無策的。其實莫說晚唐的這些君主,即便是秦皇漢武重生,對於這種浩浩蕩蕩、不可逆轉的局面,也是無計可施的。

    就這樣,在唐僖宗在位時期,黃巢起義爆發。黃巢起義雖然還是被唐僖宗給鎮壓下去,但是唐朝付出的代價卻更加嚴重:唐僖宗為了鼓勵藩鎮積極鎮壓農民軍,於是下放更多權力給藩鎮。最終,等到黃巢起義被鎮壓下去後,朝廷的威望和許可權也所剩無幾。甚至有的軍閥一度攻陷長安,甚至成立了新的朝廷。

    黃巢之亂後,大唐的皇帝,徹底成為了一件擺設。到了唐哀帝在位期間,實力派軍閥朱全忠甚至覺得這樣的擺設不要也罷。就這樣,大唐畫上了句號。

    其實,晚唐的局面,早在中唐的時候就註定了。中唐的君王尚且無法扭轉藩鎮割據和宦官掌權的局面,晚唐的形勢比中唐更加嚴峻,所謂無力迴天,便是如此。

  • 6 # 阿陳新說

    自從安史之亂髮生以來,唐朝就開始走下坡路,儘管在唐朝中期有唐宣宗李忱力挽狂瀾,拯救唐朝頹疲的局勢,但是在唐朝徹底進入晚期之前,就再也無力迴天了。

    公元875年,唐朝正式進入晚唐時期,32年後,唐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李柷被殺,唐朝正式宣佈滅亡。

    安史之亂的消耗,以及宦官專政對於朝局的影響,導致晚唐在也沒有機會重現大唐雄風

    因為唐玄宗在位後期的作為,導致唐朝的國力被大量的消耗;安祿山與史思明開了藩鎮造反的先例。儘管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李隆基兒子李亨平定叛亂的局勢一片大好。但是因為宦官魚朝恩在作戰中的瞎指揮,導致安史之亂拖到第八年才結束。

    八年的安史之亂,大量消耗唐朝的國力;但是隻要幾任帝王的努力,再加上唐朝的好基礎,恢復元氣應該不難,但是偏偏唐朝沒有這個機會了。

    因為魚朝恩開了宦官唐朝當政的先例,自從唐代宗開始,皇帝開始依賴宦官,並且開始大量的給宦官放權。後來唐朝開始出現宦官弒殺皇帝,並且按照心意隨意擁立皇帝的事件發生。

    唐朝盛況

    宦官干政導致唐朝的局勢一片混亂,藩鎮開始割據,儼然將唐朝分割成為了一個小國。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唐朝就已經沒有再去經歷一次叛亂的能力了。

    哪怕在公元846年至859年,這13年間出過一個唐宣宗收拾唐朝的爛攤子,但是這十幾年的時間並不夠李忱完全改變唐朝的亂世。再加上李忱的兒子李漼在成為皇帝之後,只有前幾年試圖當個好皇帝,此後就開始了醉生夢死的生活,大唐到了這個時候,就已經被消耗的徹底沒救了。

    李漼死的第二年,唐朝正式進入晚唐時期。因為唐僖宗在位期間,宦官田令孜專政,晚唐的局勢更是雪上加霜。在唐僖宗當政期間,黃巢之亂爆發,各地節度使開始保持觀望。因為唐朝的主要兵力掌握在節度使的手中,唐朝的局勢一度危矣,唐僖宗直接在四川躲了四年。

    最終還是因為叛軍內部出了問題後續力不足,藩鎮才開始表明態度,聯合大唐一起反擊黃巢。這一場戰爭打了七年,唐朝的國力已經瀕臨崩潰,唐朝的藩鎮也因為唐僖宗在抗擊黃巢時,給足了甜頭,藩鎮割據的現象更加的嚴重。

    黃巢之亂儘管平定下來了,但是唐僖宗剛回到長安還沒來及收拾江山,唐朝新的劫難就再次降臨。宦官田令孜因為之前唐僖宗的寵幸,已經積攢了過多的權力,他在權力慾望膨脹之後,甚至想要搶節度使王重榮的手中的池鹽。

    唐僖宗劇照

    田令孜的肆意妄為,直接導致了唐朝的節度使之間的混戰,這一次的戰亂直接導致長安城被兵亂摧毀,古城毀於一旦。唐僖宗被迫再次開始逃難之旅,這一次並不是他主動跑的,是田令孜要挾著唐僖宗開始跑的。

    最終唐僖宗在動亂之中離世,此時是公元888年,距離唐朝滅亡還有不到二十年。此後的時間中,唐朝一直在經歷動亂,哪裡還有恢復的可能性呢?

    晚唐因為動亂以及宦官專政,就這樣被消耗了,一代皇帝不如一代皇帝,國力一年不如一年。面對這樣的晚唐哪裡還有迴天的能力呢?

    我們再來說一說,唐朝的最後十幾年吧,看一看曾經繁榮的大唐,如今成了什麼樣子。

    晚唐藩鎮割據圖

    唐僖宗死後,“接盤”的是唐昭宗李曄,此人能力上要比唐僖宗要強,並且一直在著力於解決唐朝的五大問題:軍閥混戰的平定,宦官集團的專政斂財,流民的安置,朝政的腐敗,以及農民起義軍的鎮壓與安撫。

    儘管這幾個問題,唐僖宗處理的很好,但是他生的晚了,此時的大唐叛亂已經很難再平定了,流民只會一直產生,在這樣的背景下唐懿宗也無力迴天。

    自從唐僖宗開始,其實周圍的部落就已經不再 承認唐朝的統治地位了,他們也一直在外虎視眈眈,就等著分一杯羹。有意思的是,因為大規模的暴亂,“五代十國”在公元902年就已經開始了,但是唐朝真正滅亡卻是算在了907年。

    其實唐朝在安史之亂開始後,就已經註定了會滅亡。大規模國力的消耗,再加上皇帝的無能,宦官亂政,藩鎮的割據,農民起義的爆發,以及外邦的虎視眈眈,晚唐在這個時候,真的很難再拯救了。或許李世民都會罵一句“不肖子孫”。

  • 7 # 任克說

    在公元907年,唐朝最後一代皇帝哀宗去世,唐朝正式宣告亡國。都說晚唐已經無力迴天,改變不了亡國的事實;但如果晚唐能夠解決當時的存在的兩個問題,晚唐還有重新再延續的可能。

    當時晚唐面對的兩大問題就是:宦官專權,藩鎮割據。

    宦官和藩鎮是唐朝的兩大問題

    自從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朝的帝王就一直深受這兩大問題的困擾。這時候的唐朝就已經元氣大傷了,但是因為歷代帝王的努力,唐朝依舊在歷史上堅持了近一百年。哪怕是在公元875年,唐朝正式進入後期,但是在公元907年滅亡之前,唐朝依舊堅持了32年。

    自從唐代宗開始,宦官專權這一問題屢禁不止,因為李亨開了讓宦官魚朝恩上戰場統帥九軍的頭,導致後來的宦官都開始學習魚朝恩,想要把持朝中各處的政權。唐朝皇帝讓太監專權,直接為後來埋下無數的隱患。

    而藩鎮割據,直接將唐朝的勢力瓜分,唐朝的大國稱號實際上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唐朝徵兵制度是府兵制度,如果這個時候藩鎮產生動亂,皇帝將會面臨沒有兵可用的困局。因為大部分的土地被軍閥控制,再加上唐朝連年征戰,徵兵已經成為了大難題。像杜甫詩中“有吏夜捉人”,在當時的情況下,絕對毫不誇張。

    晚唐藩鎮幹徵圖

    在晚唐時期,唐昭宗李曄致力於解決這兩個問題,在他繼位的16年中,宦官專政的問題得以解決,但是藩鎮割據的難題始終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在唐朝中後期,宦官權力最大的時候,他們甚至敢在先皇有子的情況下,將兄弟立為帝王,唐武宗、唐宣宗就是這樣登上皇位的。在唐僖宗時期,宦官田令孜甚至敢要挾皇帝一起跑路。

    宦官專權就是皇權的不幸,甚至因為宦官的權力過大,導致世家大族在唐武宗之後已經看不起皇帝,皇帝想為兒子或者女兒在世家中挑選姻緣,都曾經多次被世家拒絕。

    直到公元888年,唐昭宗繼位後困擾唐朝多年的宦官問題才得以解決,此時唐朝倒計時十九年。唐昭宗李曄在登基之後,利用三年的時間將擁立他上位的太監楊復恭解決,阻止了宦官權勢進一步的擴張,皇權第一次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是藩鎮問題卻始終沒有有效的方法。

    到了公元888年,因為前期唐僖宗為了平定黃巢叛亂,已經許下給了藩鎮太多的甜頭。黃巢之亂平定了七年,藩鎮也撈了七年的好處,等到唐昭宗當上皇帝,藩鎮的問題已經成為了讓皇帝頭疼的難題。

    唐昭宗一登基就意識到了藩鎮割據,是因為中央沒有能夠震懾地方的武裝力量。因此唐昭宗立刻招兵買馬,想要擴充套件武裝力量震懾地方;受到皇帝的號召,很快一支十萬人的隊伍組成了。

    公元888年十二月,李曄的部隊浩浩蕩蕩的向西川進軍,在節度使王建、楊守亮、顧彥朗等人的幫助下,西川很快就被平定了。

    唐昭宗劇照

    但是在這場戰鬥中,李曄做了兩個錯誤的判斷,第一就是太過信任王建給了他太多的權力,在西川平定之後,王建已經擁有了一支獨立的龐大武裝力量,他選擇了在西川佔地為王。第二個錯誤就是不相信李克用,非要和李克用對著來,只因為李克不是唐朝人,而是沙陀貴族。

    王建在西川自立為王,直接讓唐朝元氣大傷,讓其他藩鎮也想要效仿,做一個土皇帝。而攻打李克用則加快了李唐王朝的滅亡。

    李克用劇照

    當年唐僖宗時期爆發的“黃巢之亂”,許多的節度使選擇了旁觀,是李克用和其他幾個節度使的幫助,叛亂才被平定下來,唐昭宗貿然行事無疑是給自己添亂。再加上李克用身處山西和陝西,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如果藩鎮之間發生動亂,李克用第一個就會受到影響。

    可以說只要不動李克用,藩鎮勢力基本不會動,但是動了李克用,別人也將會跟著一起動。皇帝動了最不該動的人,卻留下了最不該留的人,直接催化了藩鎮的叛亂。

    這下好了,唐朝的軍隊全部都動了,能用的不能夠用的都出動了,唐朝的局勢直接亂了。再加上唐朝經歷過幾次動亂,君王的威懾力不如以前,很多的藩鎮都是趁機來討好處的,根本沒有幾個真正幹活的人。

    在這樣的動亂之下,唐朝徹底的覆滅了,儘管李曄死在公元904年,唐朝結束於907年,但是在當時藩鎮自立為王的情況下,在公元902年,五代十國的歷史就開始了。

  • 8 # 歷史鏡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看。

    唐朝由盛轉衰,就是經歷安史之亂。

    平亂後的中央政府,實際上已經很難控制割據的地方軍閥,也就是當時的節度使。

    中央政府沒有人事任免權,這些地方也基本不納稅,而且節度使之間的戰爭,中央也無力干預。

    南方的還好一些,基本承擔了中央政府的供賦,所以,一旦河南湖北將艚運截斷,長安就要鬧饑荒了。

    所以,唐朝先後有幾位皇帝,試圖武力統一,產除地方節度使,但基本都以失敗而告終。可見唐朝後面一百多年,都是比較孱弱的。也只是維持著名義上的統一。而地方節度使,雖然都是獨立王國,但也沒有人跳出來稱帝而已。

    所以,唐末,黃巢這一覺和,就徹底土崩瓦解了。

    不過,在這裡,我想提一下李克用。

    很可能只是因為他是少數民族,而沒能得到唐王朝的信任。可是在那個戰亂的危亡之世,李唐居然選擇信任左右橫跳,叛變多次的朱溫,而不重用忠心耿耿,又能力出眾的李克用。也活該他滅亡。

  • 9 # 歷史堆中的胖子

    是的,特別是經過黃巢起義之後,唐朝的覆滅就是必定的命運了。

    安史之亂後,唐朝雖然進入蕃鎮割據局面,但這些蕃鎮都太小,並且蕃鎮之間也是矛盾重重,所以唐朝中央雖然無法消滅蕃鎮,但蕃鎮也沒有力量推翻唐朝中央。

    唐朝中央和蕃鎮之間長期維持一種平衡的局面,可以說,只要這個平衡不被打破,唐朝的統治就能繼續。然而黃巢起義徹底打破了這平衡,黃巢帶著起義軍各地流竄,將各個小蕃鎮消滅,然後蕃鎮之間也利用這機會進行吞併,甚至唐朝中央直轄的州郡也被黃巢攪了個天翻地覆。

    等到黃巢被滅之後,各地小蕃鎮就成了統轄數十州的大蕃鎮,特別是朱溫、李茂貞、李克用等人,而唐朝直屬地盤只有河西、山南、劍南等幾十個州,實力再也無法碾壓單一蕃鎮了,甚至因為唐朝中央直轄的軍力還不如朱溫、李茂貞、李克用這些單一蕃鎮強大。這下子唐朝中央再也無法維持局面了。

    唐昭宗雖然想改變這個局面,屢屢發動對李克用的戰爭,但這又造成了朱溫的做大,並且唐軍的實力在與李克用的火拼中損失殆盡,最後唐昭宗本人還被李茂貞和朱溫兩人搶來搶去,唐朝的實力徹底在唐昭宗手裡玩完了。就連唐昭宗自己也被朱溫殺害,唐朝的中興也就是夢中花、水中月了。

  • 10 # 老陶說

    晚唐是公元855年至公元907年這一段時間;這52年的時間內,晚唐歷經四位唐朝的帝王,最終由唐哀宗李柷的逝世正式宣告滅亡。

    那麼晚唐真的迴天無力了嗎?答案,是肯定的,晚唐真的沒救了。

    表面上唐朝的衰亡是因為藩鎮割據,但是實際上,唐朝的滅亡早在皇帝對於世家大族沒有了威懾力之時,就已經顯現出端倪。

    唐朝藩鎮割據

    一個國家的滅亡,必定和他們皇帝不能夠威懾臣民有很大的關係。唐朝的統治方式本就是藩鎮與國家共同治理的,如果皇帝沒有了威懾力,那麼藩鎮作亂將會是必然的結果,畢竟有野心的人就不會願意自己始終被人統治著。

    “安史之亂”後,皇帝的權威被削弱,很多的藩鎮都認為皇權是可以挑釁的存在。再加上這場叛亂唐朝的皇帝處理了七年零兩個月才最終鎮壓,唐朝的實力被大大的削弱,造成一種“唐朝也不過如此的錯覺”,使得很多藩鎮更是蠢蠢欲動。

    此後唐朝的藩鎮割據就沒有少過。這個時候,皇帝的威懾力還是有的,並沒有下降的很嚴重。真正的皇帝的威懾下降到無法挽回之時,是在唐憲宗即位之後。

    唐朝仕女

    在公元806年,李純成為皇帝,是為唐憲宗。李純一成為皇帝,就成功的將藩鎮收復,成功的改變之前藩鎮割據的局面。本來這對唐朝是一個好的開頭,但是因為李純重用宦官,唐朝竟然呈現了“高開低走”的局面。

    因為李純實在是太相信宦官了,唐朝的宦官竟然在他的培養下,逐漸成為了能夠干預皇權的存在,就連李純也在宦官迫害下身亡。儘管那個時候李純身邊有一堆能臣在反對皇帝重用宦官,但是李純始終不聽,在皇帝的任性下,臣子怎麼也沒有辦法。

    唐憲宗畫像

    “皇帝被家奴害死了”,這一訊息瞬間就讓皇帝在人們心中的威望下降了。最為關鍵是,李純培養出來的不是一個干政的太監,而是一批干政的太監。掌權的太監多了,矛盾自然不可避免,就這樣在太監的黨派爭鬥中,僅僅十年(公元821年至831年),唐朝的皇帝就被迫換了五位,他們不是被宦官殺了,就是被宦官擁立。這下子,皇帝的威嚴要怎麼體現,畢竟就連宦官都能換皇帝。

    因為宦官專權,讓本就岌岌可危的皇帝“威嚴”,更是掉到了谷底。在唐武宗時期,曾經“剛”到在全國範圍內滅佛的皇帝,就連公主都嫁不出去,因為世家大族不屑於娶公主,他們也不再威懾於皇權之下了。

    唐宣宗劇照

    皇帝沒有了威懾力,這也就意味著國家徹底的沒有希望了,畢竟宦官專權可以解決,藩鎮割據可以解決,但是皇帝沒有威懾力等於擺設,這就已經意味著王權的衰弱了。

    每個王朝皇帝的威懾力下降的時候,都是即將滅國之時。周天子失去威懾力時,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拉開序幕。在漢朝皇帝失去威懾力之時,董卓、呂布這樣的人都能夠威脅到太子的存在。

    而唐朝的皇帝失去威懾力的時候,唐朝的災難也就開始了。在唐朝的之後五十年內,沒有威懾力的皇帝,已經失去能夠光復唐朝的能力,只能夠不停的折騰,祈求唐朝不滅國。

    晚唐的無力迴天是註定的,當皇帝失去威懾力的時候,再怎麼努力也沒有辦法了。

  • 11 # 滴滴嗒嗒123

    公元846年,唐武宗服用了道士趙歸真煉製的金丹,不僅沒治好病,反而一命嗚呼了。由於皇子尚年幼,武宗彌留之際,立光王李怡為新帝,改名為李忱,這就是唐宣宗。

    李忱是唐憲宗的第十三子,唐穆宗的弟弟,唐武宗的叔叔。以叔叔的身份即位,在唐朝也是破天荒的了。

    宣宗在位的十三年中,舒心的事只有一件,就是沙洲(敦煌)的張義潮重新歸附中央。

    沙洲在唐代宗時期因孤立無援失陷於吐蕃,但他們心繫大唐,日夜思歸。公元850年,張義潮趁吐蕃衰亂無暇顧及之際,驅逐吐蕃守將,奪回了沙洲。接到張義潮的奏表,宣宗喜出望外,即刻冊封他為沙洲防禦使。次年,張義潮再獻出瓜,沙,甘,肅等11個州的戶口和地圖,被吐蕃佔領的河隴地區的州縣重新歸屬唐朝。宣宗大力表彰張義潮的義舉,特別將沙洲稱為“歸義軍”,統領上述各洲,張義潮為歸義軍節度使,並重重封賞了他。

    一向“重惜官賞”的宣宗對張義潮如此大方,說明了沙洲重歸大唐讓他有多麼的舒心。 鬧心的事可就太多了,兵亂和民亂交替著進行。 武宗時期掌握朝政的是李黨,宣宗一上臺就將李德裕一黨左遷,此時,牛僧孺已死去,因此,牛李黨爭總算告終了。 且不說牛李黨爭情形如何,就以武宗滅佛為國家重建財政上來看,大唐政府也已經快到破產的局面了。 因為財政問題,唐宣宗在位期間,國家各地兵亂不斷。 兵亂是指各地駐屯軍隊的下級士兵的叛亂,待遇不佳,到規定時間不得退伍,遲遲不發軍餉,這些都是兵亂的原因。 過去為數不多的節度使從安史之亂後增加了許多,節度使身兼行政和軍事的許可權,朝廷為預防節度使割據一方,便採取頻頻更換,縮短任期,並且儘可能地用文官來擔任此職。

    節度使是肥缺,由於他們擁有徵稅的權力,所以得以向百姓徵收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假如該地的稅收是一萬兩,他徵收一萬三千兩,那多出的自然就落入自己的腰包裡。更由於在朝廷的方針下,任期很短,那就非得在任期內打撈一筆不可。

    既然是肥缺,那競爭也就很激烈。競爭前得花大把的銀子賄賂宦官,競爭後為彌補自己的虧空,不拼命榨取就太對不住自己了。

    士兵就是第一批被榨取的物件,他們的軍餉往往不翼而飛,他們的伙食更是逐日減少分量。每個士兵都很不滿,這種不滿一旦受到刺激,就會立刻引爆,結果是節度使被趕走,這是兵亂。

    民亂一樣很驚人,典型例子是裘甫之亂。

    以裘甫為首領的百名貧民,在浙江東部沿海地帶發動暴亂,很快就集合了三萬餘民眾,這是人民對節度使殘酷剝削的反抗。呼應的人數也多得嚇人,據說,連許多遠處的盜匪都主動寫信聯絡表示願意加盟,由此可見各地盜匪之多。

    後來浙東觀察使王式開啟官庫,將物資和糧食分給貧民,以阻止他們參加叛亂,這才在七個月後平叛成功。

    宣宗已經很用功了,他是晚唐的皇帝中聲譽最高的一位,無奈李唐政權早已是危機重重。儘管他勤政親民,給朝野帶來了一片生機,可終究無力迴天,大唐走向末世已是無力挽回了。

  • 12 # 道中道道而道

    真的是迴天無力,當時外有擁兵自重的節度使,內有宦官把政,就郭子儀再世,恐也無力迴天。

    公元742年,玄宗改元天寶,並先後任命李林甫、楊國忠為相;重用蕃將安祿山等人,兵權旁落,終於導致歷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祿山發動叛亂,十五年攻佔唐都長安。玄宗撤至四川成都,而太子李亨北走靈武。七月李亨到靈武之後,即位稱帝,改元至德,尊玄宗為太上皇,是為肅宗。自天寶十四年至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安史之亂"方為平息。前後歷經七年零兩個月,這次叛亂大大削弱了唐王朝的實力,並直接導致了後世的藩鎮割據局面。

      唐代後期,長年藩鎮割據使唐王朝的統治權力名存實亡。在全國各地,蕃鎮節度使掌有地方政權與大部分兵權,也大都成為世襲制,不受唐王朝的統治。故而,晚唐的政權主要以平息叛亂為主,而無暇顧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加之安史之亂的原因,使唐朝的國力每況愈下,一蹶不振。李唐王朝因此再未恢復往日的盛世景象。

      肅宗(756-762年在位)及其之後的代宗(762-780年在位)、德宗(780-805年)等皆昏庸無能,寵信奸臣,疏遠賢良,致使唐帝國的統治更加惡化,吐蕃、回鶻等外族不斷對唐帝國構成威脅,此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重重。

    公元八零六年,憲宗(806-821年在位)劉純即位,在朝臣的幫助下,奪回了由藩鎮割據的淮西等地,暫時使唐朝恢復統一。但憲宗自認有功,專斷獨行,寵信宦官,最終為宦官所害;之後,宦官的地位甚至與皇帝不相上下,成為了唐帝國的真正掌權者。

      唐憲宗死於公元八二八年二月,次年,穆宗即位。自穆宗後,唐皇多信服食長生藥,在以後的十代皇帝中,僅因服食丹藥而死的就有三人,更加速了李唐王朝的滅亡速度。直至公元八七四年,黃巢、王仙芝等人起兵反對唐朝,其中有些堅持了十數年之久,沉重的打擊了唐王朝的統治。自此,唐朝被封鎖在一個以長安為中心的小圈子裡,唐帝國的統治已岌岌可危。公元九零七年,曾為黃巢部下後歸降唐朝的梁王朱全忠,逼迫唐哀帝退位,自己代唐稱帝,建立了梁王朝,至此李唐王朝對中國的統治宣告結束,中國從此進入了另一個分裂時期--五代十國。

  • 13 # 靈芸

    晚唐確實是無力迴天,因為當時藩鎮割據勢力過於龐大,而且藩鎮之間為了對抗朝廷而形成了利益共同體,晚唐實際上已經成了藩鎮們的共同敵人,並且晚唐的御林軍也已經不堪大用,就算勉強去和某個藩鎮作戰,先不說能不能贏,很容易就會造成牽一髮而動全身,所有藩鎮會為了自保一同推翻唐朝。

    當時藩鎮也已經成為了國中之國,而且不顧唐朝中央政府的反對實行世襲制,這個時候,唐朝對藩鎮實際上是打也打不得,削也削不得,而且朝廷內部也是矛盾重重,黨派林立,各地藩鎮也都在朝廷安排了不少耳目,朝廷的一舉一動都被藩鎮看在眼裡,晚唐也只是在苟延殘喘,能存在一時就存在一時。

    所以就算是李世民在世,面對以上的情況也是無可奈何,只能夠坐等藩鎮之間內亂,才有機會重新進行權力洗牌,可是一個朝代將要滅亡,老天似乎也是不會給太多的時間和機會,最終唐朝被朱溫所滅。

  • 14 # 朝夕聞道

    晚唐——贏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個帝國

    公元755手握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從范陽發兵15萬進攻大唐,稱霸東亞一百多年的大唐帝國就此跌下神壇

    安史之亂名義勝利實則失敗,大唐皇室是最大輸家

    大唐自建國以來就站在巨人的肩膀,大唐繼承了隋朝雄厚的國力,因此大唐自建國以來國家強盛百姓富裕

    因此在沒有內部矛盾的情況下大唐皇帝自然將目光投向遙遠的周邊鄰國,大唐不斷開疆擴土滅國無數,而專門負責開疆擴土和管理邊境地區的節度使成為大唐大唐邊境地區手握軍政賦稅大權的獨立王國

    安祿山為人八面玲瓏善於揣摩上意,因此深受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的寵信,安祿山一路攀升成為手握三鎮節度使的軍政巨頭

    安祿山看透了李隆基的昏庸,於是發兵15萬進軍關中,唐玄宗緊急從西北三鎮抽兵抵擋安祿山,唐玄宗急功冒進不顧實際強行干預哥舒翰作戰,結果導致唐軍大敗,唐玄宗倉皇逃亡四川

    潼關一敗,大唐最精銳力量損失殆盡,大唐已經無力抵禦安史叛軍,叛軍攻佔關中長安淪陷。此刻大唐皇帝已經不再相信武將,對忠於大唐的武將也保持一定戒心,並逐漸讓宦官取代武將軍事指揮權

    雖然後來大唐又派郭子儀重組武裝力量,郭子儀不負眾望多次擊潰叛軍,但是大唐皇帝卻害怕武將擁兵自重,因此在原本有機會徹底剷除叛軍的情況下卻停止作戰接受叛軍投降,並給予投降叛軍很大權力,叛軍擁有獨立的領地,在領地內擁有獨立的軍政賦稅大權,投降後的叛軍跟諸侯國無異

    大唐皇帝害怕出現安祿山第二,因此為防止武將擁兵自重,讓宦官接管軍隊,同時把大唐最後一直親衛隊——神策軍,也交給宦官統領

    同時為了防止某個節度使擁兵自重,於是分封更多的節度使用以互相制衡,使其互相戰爭,以到達彼此消耗的目的

    但是雖然分封節度使越來越多,大唐皇帝所管轄領土越來越小,最終跟周天子無異,而在朝廷,宦官掌控大唐皇帝唯一能調動的軍隊,宦官成了晚唐廢立皇帝的勢力集團

    大唐皇帝個個成為了傀儡皇帝,外不能壓制節度使,內不能剷除宦官集團,,晚唐彷彿又回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只等待下一個偉人重新重整山河

  • 15 # 美女與革命

    中國曆朝歷代晚期都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求,唯一例外就是明朝,甚至滅亡前一天都有續命的可能性(李自成提出和談),碰上個明君或者昏君都不會亡最差也是江南半壁江山,可偏偏攤上了志大才疏的崇禎,愣是把明朝搞沒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覺得每年的年味越來越淡,你怎麼看?在異鄉的人一定要回老家過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