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讓孩子做啥事,他偏偏要去做~
6
回覆列表
  • 1 # 似火青春1

    三歲左右孩子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孩子還是探索“我”、運用“我”、享受“我”的權利並挑戰“我”不可以的權利……孩子開始試著靠自己工作,用自己的親子探索滿足著自己的好奇心。這個時候我們家長為了保護孩子,總是阻攔他,告訴他“不可以”。可是我們會發現,我們越是阻攔,孩子越是好奇。我們越是“不可以”,孩子越是“可以”。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孩子天生就是個探險家,他們喜歡探索。透過探索,孩子用嘴巴咬疼了自己的手,他知道了這手是自己的,他開始用手探索。後來他又發現自己又腿腳,自己是一個個體。再到後來,孩子開始用著一發不可收拾的好奇心去探索這周圍的一切。他們開始透過手去觸控熱,冷,硬,軟……爸爸媽媽看見孩子正試著去摸開水上的蒸汽,怕孩子碰倒了開水燙傷孩子,於是去阻止。可是孩子只是想要感受一下這蒸汽,並沒有想去弄倒開水。當著好奇心被爸爸媽媽阻止了,孩子心裡很不滿。他要麼會趁爸爸媽媽不注意的時候去感受這蒸汽,順便把這開水弄倒,看看有多危險,什麼是“危險”。要麼當著爸爸媽媽的面調皮的故意把開水弄倒,順便感受這蒸汽。其實有時候孩子好的所謂的“調皮搗蛋”的事,不是他們的本意,而是爸爸媽媽們在阻止他們時,給他們的暗示。其實,遇到這樣的事,我們家長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我們先用手放在蒸汽上感受一下,孩子看到了正確的探索方式,也試著去用同樣的姿勢去探索。所以,與其組織孩子的好奇心,不如和孩子一起好奇的探索。

    其次,我們家長總是和孩子說“不可以……”,其實三歲左右的孩子他們自我探索的衝動讓他們只聽得見後面的“可以”忽略前面的“不”。所以我們家長越是“不可以……”孩子就越是“可以……”所以與其說“不可以……”不如說我們“可以……,那樣做……會很糟糕。”這樣的表達會更讓孩子接受。

  • 2 # 深深的呼吸淺淺的笑

    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特別是小孩,家長管得越多,孩子就越想對著幹,這就是逆反心理。你跟孩子說不能亂扔玩具,玩完後需要收拾整理好,但孩子偏不幹,越說不能亂扔越是扔得一屋子都是,並且還很開心的搗亂。其實與其讓孩子逆反,還不如適當的放孩子自由,讓孩子想玩就玩,想扔就扔,心情的倒騰一翻後再鼓勵孩子一起收拾,我想孩子會更樂意點。

  • 3 # 玲瓏骰子安紅豆5

    孩子都是有探索慾望和叛逆心理的,越是父母不讓做的事,越是想要嘗試。等到在實際生活中吃虧了,才發現爸爸媽媽是對的。對叛逆期孩子,要尊重孩子,給孩子放權,給孩子自由,做到引導,而不是堵,圍堵的越緊,反彈的越厲害。寶寶喜歡繪畫,第一畫在牆上,被爸爸批評了。後來我們給她買畫板,彩筆,圖畫本,陪她畫畫,她就再也沒有亂畫過牆。引導孩子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釋放孩子的精力。孩子就不會一直和父母對著幹。

  • 4 # 靈犀呀

    道理很簡單。現在我說:“不要想著一頭粉紅色大象,不要想著一頭粉紅色大象!”你按照我說的沒有想嗎?但事實是,你已經想了,並且在你的腦海中這頭粉紅色大象也已經出現了兩次。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想象。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年齡越小的孩子,由於他們的心智發育不成熟,否定提醒對孩子來說就是肯定指令,他們會自動忽略否定的字眼,或者說他們不知道否定的字眼所包含的實際意義。

  • 5 # 使用者51535446476

    叛逆期的孩子都是,這樣你越是不讓他幹什麼他就越要幹什麼。父母要做的是,不要限制的太多,有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就不要阻止孩子,原則性的問題不要讓步。父母平時如果比較體諒孩子的感受,給孩子比較多的自由,真的遇一些不讓孩子乾的事情,孩子也會學著體諒父母。比如我的孩子下雨喜歡打傘出來踩水窪,平時都同意他去玩的,一次因為在外婆家玩,沒有帶其他的換洗衣服,我拒絕了他,他接受了,沒有什麼情緒。

  • 6 # 阿Moon老師教英語

    越不讓孩子做的事情他越是做,這樣的事情主要是發生在青春期。現在我的兒子正在經歷著這個事情,我在近兩週的時間裡,算是領教了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記得孩子小的時候,也會出現“反著幹”的事情。例如“不要睜眼睛”,他會故意睜開眼睛,然後咯咯笑著。這是孩子故意逗著父母玩呢。

    可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你說:“把這個作文寫完吧?”他會不加理睬,還在那裡晃著,然後氣憤之極,大吼一聲“寫作文,不寫,等著收拾吧”,這才滿腹牢騷的去做。

    我覺得這種讓做不做,不讓做卻要做的事情,是要分年齡的,隨著年齡增大,這樣的反著幹就意味著孩子越來越有主意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在給父母徒增煩惱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該竊喜一下呢:孩子終於長大了,要有自己的小主意了!

  • 7 # 綿媽育兒

    我覺得我家孩子還好。可能被限制的越多的孩子,這種情況越明顯吧。比如,踩水坑這個事兒。我之前是不讓孩子去踩的,想著那個水髒,要是有什麼細菌就不好了。但是,孩子就是想要去踩,不讓踩就鬧騰得厲害。自己靜下心來想想,發現踩水坑也挺有趣,於是,就給孩子買了雙雨鞋,然後約定好,可以踩水,但是一定要穿上雨鞋。只要他穿著雨鞋,我就不管他,他踩多久都可以。一般最多也就1小時。從此,如果他沒穿雨鞋,不用我說,他自己也不會去踩水坑了。

    其它很多事情也是這樣,我覺得只要不是觸碰到安全底線的事,我加個條件就允許,大家也算各讓半步,和諧相處吧。

  • 8 # 小獸媽媽

    我覺得不光是青春期,在孩子自我意識得到發展時候,他就會開始跟你對著幹。

    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孩子長到一歲半或者兩歲的時候,你讓他往東,他偏往西;你給他氣球,他非皮球;你給她餵飯,她偏要自己吃,還弄的渾身飯米粒,菜撒了一地;哪裡有水就往哪裡踩,還得意的不行……

    這個過程可能從一歲半開始一直延續到三歲半左右,被稱之為孩子的第一“執拗期”。

    作為家長們要明白的是,孩子的行為只是在保護自己和自己的想法。你必須得承認孩子有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權利。你得理解到孩子的情緒和孩子好好的溝通協商。

    當然作為家長,我們也是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對孩子的愛,只是可能我們沒有用對正確的方式。

    就像冬天孩子要吃冷飲,你可能覺得冷飲太冷,對腸胃不好,怕她生病,但是孩子眼裡,別的小朋友可以吃,你不給他吃,你就是不愛她,所以她會抗議。

    當第一叛逆期沒有很好地得到處理的時候,第二叛逆期——青春期的到來的時候,孩子依舊會出現和你對著幹的情況。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就是尊重孩子,滿足孩子的情感和意願。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願做的事情,更不要粗暴的禁止孩子做一些不涉及安全和道德問題的事情。

    父母要認清這一點,我們只是孩子成長中的觀察者和幫助者,不是他命運的主宰。當我們瞭解了孩子,肯定會理解孩子的目的和行為,尊重她們的選擇,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

  • 9 # 壯仔媽寶

    大人總是以過來人的姿態告訴孩子不要做這個、不要弄那個,希望孩子可以少走彎路、少遇麻煩。可是這卻忽略了孩子的自我感受,你越是想規避的東西,孩子越是好奇,因為不瞭解所以就更加有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事物的核心,很多事物對待一個孩子來說都是新奇的,他們渴望去探索,如果這個時候,父母阻礙了孩子探索的路,他們只會“越挫愈勇”。

    這個時候我們不妨陪著孩子一起嘗試,可以一起來想辦法怎麼解決!可以一起試一試,只有瞭解了,才會不好奇。否則越是不想讓他幹,他就越會想方設法的去做!

  • 10 # 羽媽幸福成長記

    為何越是不讓孩子做的事孩子越想幹?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吧。我還清楚的記得小時候幾個小夥伴偷偷的一起做一些家長不允許的事情,家長越是限制,大家想嘗試一把的熱情越高,所以一拍即合就行動了起來。不過如果是實在特別危險的,認識到危險性也是會不去嘗試的。

    所以,現在自己帶孩子,我認識到堵不如疏。與其盡力不讓孩子做什麼,不如和孩子一起去嘗試,給孩子機會了解事情的真相,家長一起還可以保證安全性。同時和孩子一起探索的過程也可以增加親子關係,何樂而不為呢?如果實在不能嘗試的事情,要把危害和孩子講清楚,讓孩子認識到嚴重性,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尊重家長。

  • 11 # 藍藍湖

    為何越是不讓孩子做的事情孩子越想幹?因為大人和孩子不在一個頻道上。現在回想我們小時候,大人說不讓,但是我們偷偷幹,覺得驚險刺激,到現在仍然記憶尤新。

    比如玩水這個事,大人打溼了衣服會感冒,弄髒了房間難收拾,弄壞了東西不方便。但是孩子覺得玩水非常有樂趣,可以有各種玩法,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非常強的愉悅感。而很多父母阻止也只是說一說,於是孩子就更覺得與父母這種鬥智鬥勇很有樂趣。

    所以大人對於孩子,應該提供更寬鬆的環境,滿足孩子的想法。我們家和孩子約定,深秋、冬天、初春都不玩水,因為冷嘛。天氣熱乎起來我們會和孩子一起玩,然後洗澡換衣服。對於孩子想知道的一些東西的結構,我們也鼓勵孩子拆掉,就算壞了也無所謂。所以通常而言,我們很少要求孩子做他不做,不要他做而去做的情況。

  • 12 # 啟明星138717721

    看到這一題目的第一反應,感覺就是人的天性使然。人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孩子更是如此。即便是大人,尤其是那些創造力強的成人,成年後依然好奇心十足,始終保持著對於新鮮世界的探索動力。

    欲蓋彌彰這個詞,用到這裡非常合適。有時候,越是想去掩飾一件事情,它的神秘感就越是凸顯。因此,孩子總是對大人不讓他們做的事情或不允許的態度感興趣也就不足為奇了。

    首先,我們對孩子不要採取強制性的態度。不讓他做什麼事情,對於孩子一定要講清楚原委,以一種溫柔的姿態告訴他們。如果孩子不懂道理,就示範給他看,教會他厲害關係。尤其是安全事項,如果採取默許態度,那麼孩子在嘗試的過程就有可能傷害到自己,如果強制只會使他們敢於冒險。

    其次,判斷孩子是否處於叛逆期。如果孩子到了3歲左右,就進入了第一個叛逆期,其次是青春期,家長要善於分析和判斷孩子的心理,幫助他們平穩度過性格敏感期。這個時期,宜疏不宜堵,開源節流比嚴格管控更加重要,學會與孩子共情,與他們交心交朋友,這樣他們會更加信任父母。

    最後,相信孩子能夠自由飛翔。給孩子設定的條條框框越多,就越會束縛他們的發展,使他們的思想禁錮。規則和自由是相對的,而不是截然對立的。作為父母,儘可能給孩子提供大方向和大原則,具體細節允許他們自己去發揮,這樣,他們會更有成就感,叛逆心理也不會那麼強。所謂劍走偏鋒,有時候或許是父母不正確的演示態度造成的,有問題的孩子背後,往往是有問題的父母。想想我們小時候也會有這種想法,就更能理解孩子的所作所為了。

  • 13 # 寶媽ouou

    我家寶貝現在1歲4個月,最近發現寶寶,你越不讓他做的事他越想幹,比如,坐餐椅上吃飯,寶寶總喜歡把右腳放餐椅上,你越想讓他放下去,他越起勁,抱著腳丫子就啃。看過一篇育兒書,說孩子一歲半前後,會陸續進入第一次叛逆期,他們會顯得越來越不聽話,其實這是好事,說明孩子的自我意識在發展,孩子之所以跟我們對著幹,其實大多數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父母能理解他,關心他,支援他。

  • 14 # 美羊媽咪

    自己小時候也這樣吧。孩子爬高,拿著畫筆在床單上畫畫,把書撕的一條條的……我們看著孩子這樣做的時候,肯定第一時間去阻止,,認為他有危險,在搞破壞,實際孩子自己還樂在其中。越要阻止他,越覺得好奇,越覺得好玩,就不斷地去探索。父母應該用另一種方式來阻止這些,如孩子撕書時,可以給孩子拿一些沒用的紙。在家裡到處亂塗亂畫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單獨一個作畫的空間,這樣規定孩子在這做任何都可以,也不會阻礙孩子想象力的發展。

    還有孩子進去青春期的時候,有個叛逆期,有一階段會特別的敏感。一旦觸犯到孩子的敏感區,就容易反叛。所以父母平時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心裡在想什麼,遇到這種情況也能夠很好的解決。

  • 15 # 天佑11111111111

    每個人的好奇心是非常強的,只是孩子不會剋制自己的好奇心,總想去嘗試,而大人折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好奇心,這就是控制能力,比如切菜,大人從來不給孩子幹這樣的事情,孩子看到大人切菜非常有意思,他們就認為好玩,並不認為你在幹活,他們就想去嘗試做一做,當他們擁有一次嘗試後,就會覺得這個東西非常好玩,可是家長確不願意給孩子切,孩子只會認為,你們大人有好玩的東西不給自己玩,因為孩子的意念裡面還不知道什麼叫做危險。

  • 16 # 梧桐86054336

    如果孩子不是處於叛逆期,故意和你對著幹,那就是好奇唄。

    就好比我們大人,如果你的另一半正好在做什麼,你一出現,他馬上畏畏縮縮,你立馬以為他心裡有鬼,沒幹好事,這就是好奇心引起的猜忌。

    俗話說,好奇害死貓。家長反對的某些事物,有的是我們本身持懷疑態度,有的是家長覺得不安全,有危險而反對。不管持那種態度,和孩子講清楚你的擔憂和不安,再讓孩子去決定是否還要去做這件事。一般不要粗暴的干涉,武斷的否定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問他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做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瞭解清楚後,在一起商量這件事,是否可真正進行,可以進行要做什麼樣的準備等等。只有這樣做,家長在孩子心中才可以被崇拜和信任。

    和孩子做朋友後,你才知道,他們的世間很美妙。

  • 17 # 貓瞄喵

    人都是有逆反心理和好奇心理的,所以越不想讓孩子做的事情反而致使他的好奇心越強,越是覺得他做不好的事情反而他越努力,我看過一個測試,測試是要給正在閱讀文章的你下這樣的指令:“不要想著一頭粉紅色大象,不要想著一頭粉紅色大象!”按照我說的話你沒有想了嗎?但事實是你已經想了,並且在你的腦海中這頭粉紅色大象也已經出現了兩次。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想象。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年齡越小的孩子,由於他們的心智發育不成熟,否定提醒對孩子來說就是肯定指令,他們會自動忽略否定的字眼,或者說他們不知道否定的字眼所包含的實際意義。

    所以很多育兒書上會有一個觀點,是一個大家都熟知的:正面管教。就是用正面的話語去引導孩子。

  • 18 # 我和她的故事

    孩子真的是這樣呢!

    就說說前幾天剛發生的事情吧!

    我剛買了個手機,自己買了鋼化膜貼上,因為第一次貼,雖然邊上有一點點印兒,總體看覺得不錯!剛用了不到兩天,我和女兒玩,她突然拿起手機就把我的鋼化膜揭了一半兒,幸虧我及時制止,然後我及時再壓下去,看看除了邊上有一點分離,但還可以用。因為是剛用沒幾天,我很生氣,嚴重警告,下次不可以 。

    沒想到,今天拿手機一看,又有被人揭過的痕跡,中間有個很大的氣泡。

    我很好奇她為什麼又做同樣的事情?也說,她沒意思,想看看裡面什麼樣?

    我想可能是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還是少了點,再一個她真的是想看看到底為什麼上面又貼了一層, 上面這層什麼樣,她真的是好奇。

    想想以前小的時候,也做過很多類似的事情。孩子嘛,可以理解她們的想法。

  • 19 # 一位寶媽的自我修行

    家長不讓做的事,孩子越想做,我覺得這是很多小孩子都經歷過的事吧。像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子的,父母不讓我們這個,我們非要摸一下。一是出於好奇,想看看摸一下到底會有怎樣的結果。同時,也是我們的一種逆反心理。不樂意聽從父母的指揮和安排,用反抗來表達自己的抗議。其實我現在也是這樣子的,我婆婆不讓我做什麼,我非要做,就是不想聽從她的意見,當然要基於自己的意見是對的,不可以胡來。

    所以,自己有這種心態,才能理解孩子為什麼也會有這種反應,然後順應孩子的天性和心思,給予適當的自由,讓他自由發揮,不要指手畫腳。

  • 20 # Panda麻麻

    越是不讓孩子做的事孩子越想幹,是因為孩子乾的事不和你的心意,你就會覺得他在跟你對著幹。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敏感期,尤其在敏感期,孩子會有一些家長不能理解的舉動,比如一歲的孩子喜歡滿地爬喜歡摳各種洞洞,三歲的孩子不願意分享等等。但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些成長的關鍵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期貨2年,130萬還剩20萬,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