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生與夢遊
-
2 #
當初以剛直不阿舉薦老四的是太子,面對群臣施加壓力後馬上轉口貶斥老四的也是太子,這樣太子自己打臉暴露了兩個問題,一是識人不明,二是沒有擔當,關鍵的問題是太子作為儲君代君行政,沒有自己主張和堅定的意志被百官輿論牽著鼻子走,康熙把話題岔開在給他留臉。
-
3 # 隨緣說車
環顧左右而言它,朝堂之上說的是正事,精明睿智的康熙帝老糊塗了嗎?沒有!不是轉移話題,就是含沙射影!
《雍正王朝》中的“焦晃”把康熙皇帝演絕了!如果看了這部戲,無論如何看正史也看不出太子胤礽的擔當與睿智,作為一國儲君,每天唯唯諾諾的在康熙皇帝面前卑躬屈膝,好不容易在眾兄弟當中有兩位支持者,為了他當差,他還諷刺。
皇四阿哥胤禛帶著皇十三弟胤祥這一次的揚州賑災籌款,取得了成效不算,還得到了康熙帝誇獎,四阿哥胤禛的成績就是給太子胤礽臉上增光添彩,太子胤礽還吃醋了!
【康熙帝笑裡藏刀】這是發生在康熙四十七年夏季的事情,江南鬧災,八阿哥胤禩就管著戶部,康熙皇帝問如何解決當下的困境,八阿哥胤禩誇誇其談,又是朝廷出錢,又是臨近省份調糧,聽起來跟花似的,道理充分。
皇四阿哥胤禛說話了;戶部庫存銀子不足五十萬兩,臨近省份也沒有糧可調,康熙皇帝一聽蒙圈了,怎麼會是這樣,泱泱大清朝,怎麼會用五十萬兩銀子過日子!黃河決口怎麼辦,鬧災情怎麼辦?
康熙帝說完看著太子胤礽,我老了休息了,意思是你監國,怎麼會有這麼一出,五十萬兩銀子不夠建一個戲臺子開銷,我把天下交給了你太子胤礽,你就這樣治理?
【朕把國事交給你太子胤礽】江南這場大災怎麼辦?眾皇子阿哥們沒有吭聲的,賑災籌款需要二百萬兩銀子,誰敢接這差事。
皇四阿哥胤禛說話了:兒臣願意去江南賑災籌款!太子胤礽打著哈哈說,我也正想舉薦四弟前去,這太子胤礽治國安邦不咋地,打太極拳有一套,何況皇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還是他的支持者。
康熙皇帝心裡有數,但是這次賑災籌款是及其難辦的事,想從士紳大戶手裡卡油水,更是難。
【胤禛,胤祥,親兄弟】皇四阿哥胤禛與十三阿哥胤祥勝利回京,賑災籌款辦的非常圓滿,只是手段狠了些,都是鐵公雞。
鹽道“任伯安”是九阿哥胤塘的門人,乾的都是肥缺,其小舅子劉八女經營的江夏鎮就富可敵國,這次皇四阿哥胤禛就是瞄準了他們!
幸運的是皇四阿哥胤禛手裡有年羹堯,截下來九阿哥胤塘與揚州知府及鹽道任伯安的書信往來,就是這封信讓揚州計程車紳、大戶在任伯安的帶領下,拿出來二百萬兩。
【康熙帝對太子的失望】不管黑貓白貓,它抓住老鼠了,皇四阿哥胤禛受到康熙帝的褒獎,還晉封為“雍郡王”,太子胤礽吃醋了,按理皇四阿哥胤禛是你舉薦的,說明太子胤礽你這舉薦有功,有識人之明,為什麼還要扯淡呢?
太子胤礽說:老四的這次的手段有些卑劣,狠了些,話音還未落,康熙環顧左右而言它的說道:還是天津進的“薩琪瑪”好吃,怎麼扯這上來了,不是說如何賑災籌款嗎?
這是明顯對太子胤礽的警告,人家幹事了,還是替你乾的事,怎麼還出毛病了!告訴你太子胤礽,別說啦,說“薩琪瑪”好吃是為你打掩蓋,薩琪瑪,宮裡有的是,就是不如遠道而來的天津的原滋原味。
-
4 # 電影天堂小旋風
因為太子沒有體會到康熙自己的用意,才轉移話題的,這是為了維護太子的尊嚴,給太子一個臺階下。
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雍正從江南籌到錢糧,暫時解決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對此康熙心情是十分愉悅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雍正的做法也是比較激進的,狠狠地得罪了士紳。因此這個團體,直接把狀子告到了康熙皇帝面前。
但是和士紳反應不同的是,民間對雍正的風評卻是極好。幾句民諺,甚至傳到了康熙的耳朵裡。
雍正的評價嚴重地兩極分化,上書房的三位大臣也各自抒發了自己的觀點。支援八阿哥的佟國維對雍正是先抑後揚,張廷玉直接是贊同,馬齊也表達了對雍正的讚賞。由此可見,此三人的政治經驗是十分豐富的,是符合康熙心理預期的。這也與後面太子的應對形成鮮明的對比,原本興致勃勃的康熙,卻是像被兜頭澆下一盆涼水,臉色立馬變了。
康熙的老辣之處,便是讓太子胤礽先回答。雖然剛才三位上書房的大臣,也初步抒發了自己的意見,但畢竟沒有展開。這也是康熙藉此考較太子的能力,其中佟國維和張廷玉的神色都很值得玩味。他們在這件事上,是摸準了康熙的脈,但是太子卻是還處在懵懂的狀態。
康熙也是藉此考驗一下太子的能力,如果見識比不過大臣,那就很容易被矇蔽,康熙怎麼會把天下放心地交給他!
果然,太子大談起了仁義之道,寬恕之心。這原本是沒什麼問題,太子卻流於表面了。康熙晚年,想要追求“完人”,因此大行仁政。但這樣帶來的結果,卻直接是官員貪腐成風,土地兼併嚴重。以至於一次黃河大水便逼得朝廷束手無策。“仁政”也只好嘴裡說說,其實根本還是要王道和霸道雜糅用之,一味地講究仁政,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康熙心裡最明白。
話說到這裡,原本高興異常的康熙,突然間變得臉沉似水。佟國維似笑非笑,張廷玉眼睛在皇帝和太子之間打了幾個圈。這些都是老戲骨,簡單的兩個動作便把內心的活動,生動地表達了出來。
面對如此情形,康熙卻突然沒來頭的來了一句:“天津桂順齋進上來的薩其馬,用的是真狗奶子蜂蜜,風味大不相同!給各位大人嚐嚐!”聽聞此言,太子的喉結滾動了幾下,此時的太子,才終於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
-
5 # 歷史縱橫帝
導讀:情節發生在劇初的胤禛和胤祥去江南賑災這段時間,老四和老十三採取特殊的方式強迫鹽商捐款的事被地方官以奏摺的形式上報康熙。康熙其實心裡是開心的,畢竟籌款、賑災沒有耽誤。由於黃河發大水導致的災患已經初步得到平息,康熙無論作為一個帝王還是父親都有理由高興。所以他召集太子和各位上書房大臣,看看他們對奏摺上關於四阿哥胤禛的看法。之所以讓太子胤扔發言就是因為胤禛時太子黨的人,料想太子肯定會說胤禛的好話。誰知道太子嫉賢妒能,居然吃四弟的醋以退為進說起了胤禛的壞話。這讓康熙很不開心,所以才突然說起了天津進貢的薩其馬如何好吃來轉移話題。以小見大太子的心胸在劇中著實不大,也為後來兩次被廢埋下了伏筆。康熙四十六年黃河賑災的歷史背景
康熙晚年已經開始著手培養接班人的治國能力,所以讓太子胤礽監國;各位阿哥在各部辦差。結果朝廷的財權、官員都成了這幫阿哥們上下其手的物件。八阿哥管理的戶部虧空嚴重,大部分銀兩都被各級官員借走。當天降大雨黃河決口需要賑災時,戶部虧空的事情才被四阿哥胤禛戳破:國庫存銀已經不足50萬兩,根本不足以買糧賑災;而周邊省份也無糧可調。如果按照初步推算,賑災款項至少缺銀200萬兩。
最後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奉命去揚州負責籌款賑災事務。而八爺黨的老九、老十等人透過江南鹽道任伯安掌握著鹽商富戶,這哥幾個為了彼此的傾軋不顧數百萬災民居然寫信不讓他們捐款(最後這封信落到了老十三手裡)。結果鹽商們一邊花天酒地一邊哭窮,捐的錢微乎其微。最後無奈的胤禛被迫使出了絕招,用九阿哥寫的那封信威脅任伯安這才湊齊了200萬兩賑災的銀兩。
四阿哥胤禛完成了賑災籌款的差事,但是詔書有點損所以被地方官員上奏朝廷說欽差強制捐款。這就是開頭康熙著急太子和上書房大臣商議奏摺中的內容。
太子胤礽德不配位、嫉賢妒能當胤禛在朝廷上捅破戶部虧空的時候,太子就已經開始生氣了。不但是自己對了顏面,關鍵是老四在康熙那裡立功還是建立在自己的失誤上。這讓太子胤礽有點惱羞成怒:
“當了三十年的太子,見了皇上就跟耗子見了貓似的。老八他們幾個還時不時的給我下藥。還有人吶,揹著我向皇上請功。我這個太子當的太窩囊”“老四,我又沒說你何必多這個心眼”當胤禛向太子胤扔諮詢自己是否合適去江南賑災籌款時,作為一國的儲君居然還在打算是否為得罪人衡量得失。未來的帝王需要揹負的是整個江山,而這個太子胤扔還在考慮不是國家災難,這樣的儲君根本就不合格。
“沒把握就別去,200萬兩你讓誰要啊?即便籌到還不得罪一幫人啊。老四怎麼說你都是我的人,差事辦砸了我則麼保你啊”當四阿哥胤禛說起數百萬災民急需賑濟的時候,太子胤礽以及不耐煩的說“好了,好了,我去給皇阿瑪說讓你去江南辦差”。也就是說在胤扔看來,去江南賑災的事遠不如自己的面子重要。把國事不當回事的太子即使繼位也和秦二世之類沒有區別。
但是無論如何胤禛辦差順利讓康熙很開心,當大臣們說起四阿哥的歌謠時康熙也說起老百姓的歌謠:天不驚地不驚,就怕四爺調回京。然後康熙很開心的吩咐太監上茶,胤禛再次立功讓太子狹隘的心胸有點吃醋。
康熙的心思康熙心裡高興,自己的兒子當中畢竟還是有能幹的。奏摺中說胤禛縱容災民鬧事,強迫富商捐款的事康熙時不信的。之所以叫太子胤礽和上書房大臣們來其實就是顯擺一下,讓上書房大臣們看看宗室中還是有人才的。之所以讓太子先發言評論奏摺中的事,就是感覺四阿哥作為太子黨的一員立下功勞太子肯定會表揚。結果事出意外,太子開了地圖炮:
“二臣以為四弟的才具是有的,八十也肯盡心盡力。這次籌到了款、購到了糧,也算是解了朝廷一次燃眉之急。但是激烈積詐的手段不是立國之本、治國之道”這貨居然吃醋,以退為進詆譭胤禛。這讓康熙很不高興,很為太子胤礽狹隘的心胸失望。除了臉上失去的笑容,康熙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立刻轉移話題到天津進貢的薩其馬去了。不但上書房大臣看出來了,太子此時也意識到自己用力過猛了。康熙點出太子作為兄長應該多關心辦差的兩個兄弟家裡,其實就是在提點太子要大度。
小結:
太子在這段劇情中表現非常時常,也許是為九龍奪嫡做的鋪墊。但是狹隘的心胸和對國事的毫不在意確實不是一個太子的擔當,這位劇中兩次太子被廢埋下了伏筆。
-
6 # 雍親王府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儘管胤礽貴為皇太子,但是其對於自身“太子黨”集團內部的“團隊建設”方面的所作所為,完全可以用極度失敗來形容。
他的不能夠很好的慧眼識人,任用司馬尚、黃體仁、肖國興等一眾阿諛奉承、貪慕虛榮的“小人”,無疑是在自己的身邊埋下了一顆顆定時炸彈。他的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又讓包括張廷玉在內的許多忠於康熙的臣子想對其予以支援和幫助,卻又望而卻步、無可奈何。更為重要的是,胤礽對於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這兩位曾經對他給予重要幫助和扶持的兄弟,一而再、再而三的將其“出賣”,沒有予以足夠力挺,最終也永遠的失去了這二人的支援,進而為自己樹立了新的“敵人”。
而對此,就連康熙也是頗有微詞,儘管沒有直說,但是面對胤礽如此不懂得團隊培養與經營的行為,他也只能用轉移話題的方式,予以遮蓋與提醒,而在他心中,卻是對於太子胤礽的無盡失望。
胤礽的對雍正的批評,反映出的是其性格上的怯懦與處事態度上的沒有原則。黃河爆發了百年不遇的災患,兩岸百姓遭災,名不聊生,可在這樣的危急形勢之下,國庫卻是無比的空虛,朝廷甚至無法兼顧修堤抗洪與購糧賑濟。於是這才有了雍正被康熙任命為欽差大臣,專門前往江南籌款賑災,以緩解朝廷的燃眉之急。
而在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那就是雍正前往江南籌款賑災,是由太子胤礽向康熙皇帝舉薦,這才得到了康熙的認可與任用的。
而這,無疑也給外界傳達了兩個非常重要的資訊。
其一,雍正是被太子胤礽推薦的,那麼此時的雍正必然是胤礽集團的,不然胤礽也不會將如此重要,且關乎重大的差事交給雍正。畢竟,如果雍正辦事得力,達成了預期的目標,不僅雍正將獲得封賞,就連胤礽本人也會因為薦人得當而贏得康熙的褒獎。
其二,既然是太子胤礽舉薦雍正前往江南籌款賑災,那麼在這件事情上,雍正與胤礽的利益應該是一致的,那麼胤礽對於雍正的力挺與支援也就成為了是一種必然,甚至可以說為雍正的行為“力排眾議”,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胤礽的責任與義務,胤礽對於雍正的“保護”是更加的責無旁貸的。
然而,事情卻沒有按照這樣的方向發展。有榮譽與讚賞的時候,太子胤礽選擇了欣然接受,而當雍正等人真的面對朝堂非議的時候,胤礽卻是主動的“落井下石”,急於撇清了關係。
康熙召集上書房的三位大臣,即佟國維、馬齊、張廷玉,協商朝臣參奏雍正“縱容災民鬧事”,並且“逼迫富商捐款”一事。
此時的康熙對於此事持有的態度,在此之前已經表明了。
當馬齊說,江南官場流行著“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爺叫回話”這樣的順口溜的時候,康熙果斷對上了“天不驚、地不驚,就怕四爺調回京”,特別是在此之前的朝會上,康熙更是不斷強調“宗室與國同體”,這都說明康熙對於官場的聲音,更在乎的是百姓的看法與評價。
然而,在康熙如此明顯的暗示下,胤礽卻回答道:
“兒臣以為四弟的才具是有的,辦事也肯盡心盡力,這次籌到了款也購到了糧,也算是解了朝廷的一次燃眉之急,功不可沒。但是,皇阿瑪經常開導兒臣們,要以德為本,以仁導行,激烈激詐的手段並非立身之本、治國之道,要說在這方面,四弟是欠缺了點。”當聽到胤礽如此回答的時候,康熙選擇了沉默,其心中更多的還是一種失望與無奈。
一方面,胤礽推舉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前往江南籌款賑災,本應是其在朝中最大的支援與後盾,然而胤礽卻選擇對其行事方式方法進行了批判,這樣頗有“沽名釣譽”、“趨利避害”之嫌的行為必然是不能為崇尚“仁德”的康熙皇帝所容忍的。
另一方面,即便是雍正的“激烈激詐的手段”為人所詬病,但是其取得了應有的效果,幫助朝廷緩解了燃眉之急,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以,康熙希望胤礽看到的是問題的本質,然而胤礽卻只看到了表象就妄加評判,康熙怎麼不氣憤與失望。
而結合後來康熙的將雍正冊封為雍郡王,並且當眾誇讚太子胤礽薦人得當的舉動來看,此時康熙是非常希望胤礽能夠為主動肯定雍正等人的成績,進而將廷議的重點,從雍正等人的行為不當,轉變為對其如何進行封賞。
如果事情真的如此發展,那麼獲得封賞後的雍正,必然會對太子胤礽的舉薦感恩戴德,更是因為胤礽能夠在關鍵時刻對其進行力挺,而日後更加盡心盡力的為胤礽辦差,與此同時,胤礽也可以將自己一番能力與氣魄進行展現,樹立個人威望,穩固其太子地位。
這才是康熙所希望看到的,然而胤礽的行言行卻完全是與康熙的想法背道而馳,康熙也只能壓制自己心中的不快,再度教育一下自己這個不爭氣的兒子。
用天津桂順齋的薩琪瑪來轉移話題,充滿了康熙的教育與暗示。“那個天津桂順齋新進上來的薩琪瑪,用的是真狗奶子加蜂蜜,和御膳房做的不一樣。李德全,給大人們各上一份嘗一嘗。”宮中御膳房的薩琪瑪與天津桂順齋的薩琪瑪,雖然品類相同,外形相近,但是本質上卻是截然不同的。
御膳房的薩琪瑪是按照宮裡的傳統,為的就是符合皇上和後宮妃嬪們的口味,桂順齋的薩琪瑪,則是原料、工藝都產自於民間,因此更加符合百姓的口味,也受到了百姓的歡迎。而儘管味道不同,但是作為民間老字號,桂順齋的薩琪瑪,同樣也為宮廷內的王公貴胄們所賞識,特別是康熙,對此就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甚至不惜以此作為饋贈與朝中重臣進行分享。
而康熙之所以拿這兩種薩琪瑪做比較,實際上,其中是有著極為特殊的含義的。
其一,康熙這是在告誡胤礽,民間的輿論和百姓的看法,才是最為重要的。
桂順齋的薩琪瑪是老字號,不能因為其與御膳房所制產品的味道不同,就將其進行否定,畢竟,它也是經歷了民間市場的評價與篩選,為老百姓所認可的,因而才能聲名遠揚,長久經營。
這就如同雍正等人前往江南辦差一樣。縱使朝臣們彈劾雍正“激烈激詐的手段”,不符合“聖人”的“仁德”之道,但是這得罪的僅僅是一些貪官汙吏,造福的卻是一方百姓,同時也緩解了國家的為難,解決了朝廷的當務之急。因此從結果上來說,雍正是要被認可的,而不能因為其具體的方式方法而對其進行全盤的否定。
因此,是否有利於國家的社稷,是否為百姓所認可,才是評價功過是非的根本標準。
其二,康熙這也是在告誡胤礽,要有著自己的觀點,懂得力排眾議。
御膳房的薩琪瑪是按照宮中人的好惡而製作,特別是的康熙的喜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品質和味道,於是御膳房的薩琪瑪可以看做是對康熙的口味的一種的奉承,而其他人對於這樣的口味的讚賞,實際上也是對於康熙的一種迎合。然而,桂順齋的薩琪瑪,則不會如同宮中這樣,口味如人云亦云一般,參照的是老百姓的喜好,因此得到的也就是老百姓的認可。而百姓們也會透過自己的購買以及高度的評價表明自己的支援,反之則是表明其與自己的期望有所偏差。
對於雍正縱容災民鬧事”以及“逼迫富商捐款”,朝中有著反對的聲音,相對應的是雍正的行為得到了百姓的支援。此時的太子胤礽,不能對因為官員們以及其他皇子的反對意見,而放棄了百姓的聲音,更不能因為擔心自己有可能會招致的反對聲音,而可以的去迎合與討好。反之,此時應該有著自己的判斷,自己的評價,同時,更多的應該傾聽的是百姓的聲音,而不是與朝臣們隨波逐流。
在這之後,康熙又詢問了太子胤礽是否關心過雍正家裡的情況。
“這老四老十三家裡怎麼樣了?他們奔波在外,你這當兄長的該多關心著點才是。”其實,這也是康熙對於太子的批評,在此之前,對於雍正兒子弘時的病情,胤礽選擇了不管不問,最終還是八阿哥胤禩等人施以援手,才確保了其平安與健康。
太子胤礽作為雍正以及十三阿哥胤祥的兄長,也是作為兩位阿哥的領導和上級,關心下屬的家裡,不僅能讓在外的兄弟放下顧慮全心辦差,把朝廷的事情辦好,更是籠絡人心的一種方式,讓兄弟感到暖心。這樣日後才會讓雍正等人繼續死心塌地的跟著胤礽辦事情,進而成為其最為堅實也是最為重要的支援力量,而胤礽的太子之位乃至日後的皇位才會更加穩固。
可這樣的一個細節,又一次的為太子胤礽所華麗的錯過了,康熙怎能不對其倍感沮喪。
覆盤康熙這次召集上書房的三位重臣以及太子胤礽商議雍正江南籌款賑災一事,既是為了給雍正正名與打氣,同時這也是康熙為了太子胤礽精心設計的一次提升聲望的重要機會。
如果胤礽能夠在三位上書房大臣面前,積極反駁官員們的參奏,並且對於雍正的行為予以鼎力的支援,甚至建議康熙不僅要核准雍正對於貪墨官員的罷免彈劾,更是要對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予以褒獎,這才是康熙想要看到的。
試想一下,如果胤礽真的如此,其將繼續獲得雍正等人的支援,穩固了其支援力量,進而可以更好的抵禦來自於其他皇子的衝擊。與此同時,康熙也可以藉此進一步向太子胤礽授權,並且繼續培養雍正等人作為其“羽翼”,更好的扶助其署理國政,這也無疑是一次絕佳的權力交接的機會,而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權力過渡,胤礽的地位也必將是無比的穩固。然而,胤礽的回答卻將這一切徹底攪亂,更是讓當事人感到了無比的心寒。
於是,康熙只能藉此轉移話題,想必此時的康熙,內心中必然是無盡的憤怒與失望吧。
-
7 # 歷史茶坊
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到江南籌款賑災,煞費苦心的籌措錢糧,贏得了災區百姓的擁護與愛戴,所到之處紛紛傳唱“天不驚地不驚,就怕四爺調回京”的民謠。與災民的口風截然相反,災區各級官員卻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爺叫回話”。這充分說明四阿哥在江南賑災的差事取得了極大的成果,官員們被逼著捐款,辦事不力者被參丟官,因而個個怨聲載道,巴不得將這尊“活菩薩”早日請走。災區傳唱的民謠傳至京城,康熙也接到了彈劾胤禛的奏摺,於是召集太子和上書房大臣共議此事。太子胤礽先肯定了胤禛在江南籌款賑災取得的成果,化解了一次朝廷的燃眉之急,然後話風一轉借用康熙時常教導皇子要“以德為本,以仁導行”的立身理念,強調激烈激詐的手段並非立身之本,治國之道。實際上就是否定了四阿哥在賑災過程中,採取煽動災民“吃大戶”和舉辦“鴻門宴”的方式逼迫鹽商們捐款的行為。
四阿哥胤禛是一門心思輔佐胤礽的“太子黨”成員,雖然在籌款賑災的過程中動用了一些必要的手段,可無論如何他也是在替朝廷安撫受災百姓,而不是為了給自身謀取利益。胤礽做為“太子黨”的核心,不替手下的人擔責也就算了,竟然在背後給他們臉上抹黑。這無疑暴露出胤礽極度狹隘的心胸和嫉賢妒能的性格缺陷。太子與胤禛結怨是從胤禛清查戶部存銀一事開始的。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決口,淹沒田土房屋無數,上百萬災民無家可歸,流離失所。早已將政務交給太子處理的康熙再度臨朝,召集朝臣商議對策,可太子卻和貴人鄭春華在宮中僻靜處翻雲覆雨,在接到太監的奏報後才慌慌張張的趕來。更為不妙的是,四阿哥胤禛在清查戶部存銀時赫然發現,國庫出現1200萬兩的鉅額虧空,實際存銀已不足50萬兩,朝廷根本拿不出錢來賑濟災民。康熙聞奏勃然大怒,矛頭直指監國理政的太子和分管戶部的八阿哥胤禩。
太子下朝回府後,氣得把茶碗摔得稀碎,恰好被胤禛撞見,太子藉機發了一通牢騷:“當了三十年的太子,見了皇上就跟耗子見了貓似的。老八他們幾個還時不時的給我下藥,還有人吶,揹著我向皇阿瑪請功。我這個太子當得是太窩囊!”太子話中的“背後請功”之人指得正是胤禛清查戶部存銀之事,胤禛聽太子一番含沙射影的指責,當時就火了,胤礽也藉口說不是指他而敷衍過去了。事情是過去了,可胤礽對四阿哥揹著他向老爺子邀功的怨氣卻沒有消除。這回趁康熙召集他和上書房大臣商議對胤禛在江南賑災時採用的一些舉措是否合乎情理時,胤礽當即表示反對不說,還借用了康熙平日裡給皇子的教誨之言。胤礽雖有不少性格缺點,可骨子裡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他用康熙自己的話來反對胤禛在賑災過程中的舉措,令康熙也感到難以反駁。
假如康熙駁斥胤礽就是打自己的臉,因為這些話都是康熙平日裡教導皇子時所說的;如果不駁斥胤礽就說明他說的有道理,四阿哥在賑災時舉措失宜以致官員怨聲載道,可這又違背了康熙的本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用不置可否的態度將話題轉移:“天津桂順齋進上來的薩琪瑪用的是真狗奶子加蜂蜜,和御膳房做的不一樣。李德全,給大人們各上一份嚐嚐。”為何康熙會突然冒出一句跟話題毫不相關的話來呢?
首先,狗奶子是枸杞的俗稱,康熙說桂順齋用的是“真狗奶子”意思就是說宮裡用的都是假狗奶子,暗中指責太子不要說虛假的套話,應該把心思用到真實的差事上面。
其次,康熙特別強調“真狗奶子薩琪瑪”和宮裡的做法不一樣,意思是說四阿哥的做法雖然別拘一格但卻實效顯著,康熙本人是極為讚賞四阿哥的做法,只是太子沒有明白康熙的意思。最後,康熙看穿了胤礽嫉賢妒能的性格缺陷,他先肯定四阿哥賑災有功是給自己臉上貼金,因為人是他舉薦給皇上的,說明他有識人之明。否定四阿哥的做法是向康熙展示馭下之道,說明他明察秋毫。簡單來說,太子屬於是“有功必搶,有鍋則甩,有事就躲”的三有人才。
老謀深算的康熙一眼就看穿了太子的心思,於是用“真狗奶子加蜂蜜和宮裡做的不一樣”來告誡胤礽不要耍這些小九九,玩弄這些三腳貓的手段到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
8 # 達摩說
康熙轉換話題,是因為胤礽站錯了立場,說錯了話,但為了維護太子的臉面和權威,康熙又不便當眾批評,所以只好顧左右而言他,一方面為了轉移話題,另一方面也是旁敲側擊地對胤礽進行暗示和教育。
《雍正王朝》一開篇,就是康熙四十六年黃河發大水,而國庫存銀卻不足以救災賑濟,康熙只好派一位皇子前往江南籌款賑災。
至於派誰去,下面有很多爭議。比如八爺黨就商量著這差事一定得讓老八胤禩拿下,因為九爺胤禟的大本營就在揚州,而且八爺黨的不少人脈和關係都在江南。一旦讓外人介入,極有可能會損害到自己的利益。
真正為了國家、為了百姓挺身而出的是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他們自告奮勇,對康熙說願去江南籌款賑災。
康熙問胤礽的態度,胤礽眼見老八等人在江南勢力如此之大,便考慮派個自己人去辦這一趟差事,一方面把江南這趟水攪渾,另一方面自己也落了個舉薦得當之功,更何況胤禛和胤祥正是太子一黨,於是便順著康熙的意思,也舉薦了二人。
但是,胤禛和胤祥在江南的所作所為,卻引發了朝野內外的極大爭議。他們不僅以九爺門人任伯安為突破點,迫使江南士紳捐款賑災,還縱容災民去搶劫那些為富不仁的富戶,由此小民百姓的利益得到了一定保障。
於是,官員士紳天天活在恐怖中,唯恐讓胤禛這個“冷麵王”盯上,希望他趕緊滾蛋,而小民百姓呢,又害怕胤禛一旦回去,地方一切恢復如常,自己又要被官府和士紳欺壓到底了。
很快,一首順口溜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爺叫回話;天不驚,地不驚,就怕四爺調回京。那麼,康熙本人的態度究竟如何呢?
為君者一般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態度,而是釋放一些隻言片語,蛛絲馬跡,聰明的臣子自然能夠領悟,並按照皇帝意志行事。
所以,在一次臨時召集的上書房會議上,佟國維、馬齊和張廷玉見康熙還沒到,便閒聊起這首順口溜來。
張廷玉說:“要說這國家,也非得四爺這樣的人痛加整治才行。”
馬齊好像不太認可張廷玉的觀點,他說:“你不知道外面是怎麼評價四爺的,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爺叫回話。”
這時康熙和太子胤礽走了出來,康熙接著馬齊的話說:“那老百姓又是怎麼說的呢,說是天不驚,地不驚,就怕四爺調回京。”
康熙是接著馬齊的話說出了下半句,話語中隱約責怪馬齊沒有聽到老百姓的態度,只是單純考慮官員士紳的態度。可見,胤禛和胤祥為了災民和百姓的利益,行“非常之法”,康熙還是比較認可的。
接著,康熙又說:“這胤禛一行人在江南搞得挺熱鬧。”這話語中更是掩飾不住的讚許和賞識。
暗示完了,康熙開始讓大家發表意見,首先便看了眼胤礽,意思是讓胤礽先說。
胤禛是太子黨,去江南也是胤礽推薦的,雖然辦事劍走偏鋒,但總算沒有讓災情蔓延,保障了百姓和災民的利益,給朝廷和國家解了燃眉之急。按理說胤礽作為胤禛和胤祥在朝中的最大支援,此時應該站在百姓的立場,擋在胤禛等人身前,替他們與官員們據理力爭,這才是一個合格儲君的做法。更何況,康熙已經反覆暗示了,自己也是支援胤禛的。
但胤礽又是如何說是呢?他說:
兒臣以為四弟的才具是有的,辦事也肯盡心盡力,這次籌到了款也購到了糧,也算是解了朝廷的一次燃眉之急,功不可沒。但是,皇阿瑪經常開導兒臣們,要以德為本,以仁導行,激烈激詐的手段並非立身之本、治國之道,要說在這方面,四弟是欠缺了點。胤礽不僅沒能意會到康熙的暗示,而且還本末倒置,對胤禛為朝廷分憂,為百姓做主的行為視而不見,反而站在官員和士紳的立場,抨擊起胤禛來,這讓康熙十分失望。
康熙更擔心的是,以後胤礽繼位為君,他將站在誰的立場,他會如何治國,他又會如何對待百姓,他和支援他的弟弟胤禛、胤祥等人又將以怎樣的君臣關係相處?
可是,胤礽畢竟是儲君,是太子,這時上書房大臣還跪在那裡,康熙總不能當著他們的面給太子點明瞭,更不能訓斥太子,要給他留住臉面,留權威,怎麼辦?
康熙只能轉移話題,不能讓胤礽再繼續說下去了,但他還要繼續點撥和敲打胤礽,並重申自己對胤禛的態度。
於是,康熙巧妙地藉著天津桂順齋進上來的薩其馬做起了文章,他說:
那個天津桂順齋新進上來的薩其馬,用的是真狗奶子加蜂蜜,和御膳房做的不一樣。李德全啊,給大人們各上一份嘗一嘗。在這裡,康熙把民間的聲音比作“天津桂順齋進上來的薩其馬”,對其讚不絕口,說它是“真”狗奶子加蜂蜜,一個“真”字說明了它在廣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口碑;相反他又把官員和士紳對胤禛的反對聲浪比作“御膳房做的薩其馬”,看似官方正統,但其實不過是為迎合皇帝喜好而人云亦云。
康熙用“薩其馬”這個比喻,再次暗示和教育胤礽,作為儲君,你應該站在百姓的立場,以他們的口碑去陟罰臧否呢,還是隻聽官員的一面之詞,坐在宮禁之中被矇蔽呢?
而且,康熙還說讓李德全給三位上書房大臣也各上了一份桂順齋的薩其馬嚐嚐,這恐怕也是在暗示他們,在這次籌款賑災的問題上,自己對胤禛的讚許態度是不容置疑的。
-
9 # 柳樟筆劍
這就是對太子的回答表示了極度“無語”的態度。若是沒有大臣在現場,估計早就生氣了,一是為了顧及儲君的體面,二是他打得是遵循自己教誨的牌子,不好說他什麼,所以才岔開話題,讓上書房大臣嚐嚐天津桂順齋新進的沙琪瑪。
其實剛開始康熙對胤礽的回答還是饒有興致的,只可惜越往後越不靠譜。主要在於一點:沒抓住要害,或者說踩空了。自古治國之君靠的主要是兩方面:道和術。道是冠冕堂皇的,比如以百姓之心為心。但是往往沒有什麼操作性,及時你確實這麼想的,但要做到,必須用“術”,否則就是坐而論道地空談。
因此太子的回答其實是中規中矩的,父皇的德教當然是好的,但那僅僅是“道”,人君要識“道”,更要用“術”,兩者緊密結合才能把國家治理好。胤礽首先把父皇教誨抬出來,要訓他不等於訓康熙自己嗎?太子貶低四爺他們的“術”,恰恰是他所缺乏的。
所以康熙表現出的其實不是生氣,而是擔憂,擔心未來的大清皇帝是溫室裡養的花,不識人間冷暖,不吃宮裡而用天津的薩其瑪,也有希望他能體會出宮歷練的必要和不易。既然他又不出去,宮裡的事能不管管好嗎?於是又責備他應該關心照顧好在外奔波的阿哥家裡。內外都不得意,不稱心,距離廢黜還會遠嗎?
-
10 # 剪輯小建建
想要說明這個話題,就要透過另一個事件來反映了。這就是爭奪大將軍王的故事。
由於西北慘敗,六萬大軍全軍覆沒。康熙不得不從眾皇子中選擇一人做大將軍王。當時傳言的是,誰做大將軍王誰就是後來的皇帝。八爺黨自然非常希望得到,畢竟鄔思道說明了,西北的慘敗就是八爺黨做的,目的就是控制大軍,為後來的奪權做準備。
而四爺自然也不想放棄,他也希望自己或者十三爺能夠出任這一要職。
但是,鄔思道一語中的:“皇上這次要考察的是未來繼承人是否有仁君的氣量,是否是一個能夠託付的人。”再後來,就不用我說,四爺舉薦和自己政見不合的十四爺,因此受到了康熙的賞識。
那麼我們就可以從這方面看出,康熙選擇儲君的標準了:有氣量、有遠見、能夠團結眾皇子。
很不幸,當時就連康熙都知道四爺是太子一黨,可是太子爺為了打壓,做出了貶低四爺的蠢事。這就讓康熙大為失望。但是當著內閣大臣的面,又不能怎樣,同時也是為了維護太子的威嚴,只能環顧左右而言他了。
-
11 # 秋媚讀史
對胤禛“江南行”的認可
治小國花小錢,治大國花大錢。大清是一個大國,疆域遼闊,人員眾多,不是這裡賑災花錢,就是那裡打仗花錢,但當時的國庫卻沒錢。胤禩執掌戶部期間,為了籠絡人心,竟然將國庫的銀子,全部無息貸給臣子,至於黃河發大水時,朝廷竟然連賑災的錢也拿不出來。如果不賑災,災民就會越來越多,到時就會出現大規模動亂,朝廷的統治地位也岌岌可危。
所以,康熙發愁啊,愁的是誰能站出來籌款,幫忙解決實際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胤禛找到太子,毛遂自薦,主動為君父分憂,下江南籌款賑災。
胤禛雖然完成了任務,但他手段激烈,把整個江南計程車大夫都給得罪了,連京城的八爺黨和大阿哥心裡也不開森了。這下人家就有意見了,紛紛上書彈劾胤禛。訊息傳到京城,幾位上書房的大臣議論紛紛,佟國維、馬齊“和稀泥”,沒有明確表態;張廷玉立場鮮明,直接支援胤禛,“這大清的江山,真需要四爺這樣的人痛加整頓不可。”康熙接過馬齊的話:
“老百姓說:天不驚,地不驚,就怕四爺調回京,這口風截然不同。”這話有兩層含義,一是告訴在場的大臣,我康熙的情報系統很發達,沒什麼能瞞得住我,你們知道官員們的意見,我還知道老百姓的民意;二是指出胤禛雖然針對官員,但代表了老百姓的利益,間接地認可了他下江南的作為,讓你們這些大臣議,是要幫胤禛解“彈劾”之圍以及如何獎勵。
但胤礽沒有明白康熙的弦外之音,看著胤禛有作為,立下大功,他心裡不是滋味,於是就在康熙面前貶低胤禛。康熙肯定不能埋沒有功之臣,也不可能處置幫老百姓辦實事的人,於是,藉著轉移話題的同時,也否定了胤礽對胤禛的評價。秋媚說:如果康熙不吱聲,任由胤礽繼續“黑”下去,那上書房大臣就會以為康熙預設胤礽的態度,到時整個朝堂都會形成一股“倒胤禛”的風氣。那時,誰還敢承擔得罪人的事?誰還敢幫老百姓辦事?誰還敢追繳戶部欠款?因此,康熙必須及時制止胤礽對胤禛的貶低。
委婉地批評胤礽要做一個合格的儲君,既要有容人的胸懷以及過人的能力,也要有敏銳的“嗅覺”,能從皇帝的隻言片語中領會出真實用意。胤礽坐在儲君的位置,將來也是大清的繼位人,康熙對他的期待與要求也是蠻高的,但胤礽的表現顯然是讓人失望的,黃河發大水你給不出解決方案,侄兒病了你不去探望,弟弟立功了你包容不了。康熙借天津桂順齋的薩其馬轉移話題,實際上隱含著對胤礽的批評教育:
“那個天津桂順齋進上來的薩其馬,用的是真狗奶昔加蜜,跟御膳房做的不一樣。”一、桂順齋寓意著地方和民間,御膳房代表朝廷。下過地方的人,瞭解的是實際情況,掌握著第一手資料,更接地氣,與你這天天待在宮裡不問世事的儲君還是不一樣的。大家不要光顧著吃京裡的東西,聽京官的彙報,還要多接觸去過地方的一線人員,兼聽則明。
二、胤礽所處的位置也不容易,在康熙沒有準備換帥時,儲君的權威還是需要維護的。如果直接批評,大臣和皇子就會不服胤礽,以後他就會難以服眾,許多事就沒辦法開展。所以,只能用這種委婉的方式加以教育,期待他能夠稍微有點長進,以後胸懷能夠大度點,拿出人君的氣宇團結兄弟和臣子。三、胤禛現在是你胤礽的小跟班,也是你推薦去江南籌款賑災的,你抹黑他,不就是抹黑你自己嗎?現在老百姓都支援胤禛,你是要讓朝廷站在百姓的對立面嗎?趕緊剎車吧,我康熙要代表天下大多數黎民百姓的利益,誰跟我是同道中人,我就重用誰。
秋媚說:胤礽的幾句話,反映出他狹小的格局與嫉賢妒能的品性,只著眼於眼前得失,根本沒有以大清江山社稷的長遠利益為重。反觀胤禛,初試身手就贏得康熙賞識,為了大清江山而不計較個人得失,在與眾皇子的對比中,高下立判,這也為日後的奪嫡之路增添一塊砝碼。 -
12 # 月關略萌
愛新覺羅•胤礽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最後一位公開冊立的太子。他的一生歷經兩立兩廢,最終無緣皇位,落寞而終。關於他失敗的因素有很多,而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的失敗源自那場別開生面的“茶話會”。原本這是一個自我表現的大好良機,卻被胤礽“愚蠢”的浪費,讓康熙大感失望。康熙無奈轉移話題,為的就是引領開導太子。
康熙四十六年的黃河決堤,讓無數老百姓流離失所,飢寒交迫。在戶部無款可撥、無糧可調的前提下,南下籌款賑災成了當務之急。在太子胤礽的舉薦下,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接下了這份差事,並且順利的完成了籌款,解決了朝廷的一次燃眉之急。不過,在這次江南籌款中,老四他們用的方法不光彩,諸如“縱容災民鬧事”、“逼迫富商捐款”等。
康熙肯定老四功績,太子胤礽卻錯誤貶低老四。得知老四胤禛他們籌款成功,康熙召集了上書房的三位大臣,佟國維、馬齊和張廷玉前來議事。說是議事,還不如說是康熙對於胤礽的一次考驗!
首先明確一點,康熙對於老四胤禛他們在江南的所作所為了如指掌,並且是持肯定態度的。
江南官場對於老四的評價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爺叫回話。”而江南老百姓對老四的評價則是“天不驚、地不驚,就怕四爺調回京。”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對於康熙來說卻是最滿意的“答卷”。
老四為什麼會去江南籌款?那是因為國庫的銀子都被大大小小的朝廷官員借去了。說好聽是借,不好聽就是貪!而老四在江南官場引起了轟動,正是因為觸及了那些貪官汙吏們的根本利益。而老百姓們對於老四的評價,則代表了他們的內心真實想法,讓康熙聽到了“民聲”。老四這一行不但解決了朝廷的燃眉之急,並額外打擊了貪官汙吏,還讓康熙瞭解到了真正的“民意”,可謂“一石三鳥”,深得康熙聖心。做出這份功績的人是老四,也只有他才有這種整頓吏治的決心和手段。
康熙對於老四的這次辦差很滿意,這也是加封老四為雍郡王的重要原因。而作為舉薦老四的太子胤礽,可謂“薦人得當,排程、舉措也都是好的”,也算是有功。
不過面對江南官場呈上的關於參老四的奏摺,太子胤礽顯然沒有自己的立場,沒有力挺老四,反而錯誤的貶低老四,透露出要跟老四撇清關係的意思。
康熙借天津桂順齋沙琪瑪轉移話題,試圖點醒太子胤礽。老四是太子一黨的人。並且作為舉薦老四辦理這個差事的舉薦人,太子胤礽於公於私都應該力挺老四才對。可是胤礽非但沒有聽出康熙對於老四的肯定,還誤以為康熙對於老四的這次辦差有意見。在這種錯誤判斷下,胤礽先是“官方式”的肯定了老四的能力,又怕自己被牽連,急於撇清關係。
康熙作為一代英主,在聽到自己的繼承人如此愚昧之時,忍不住大感失望。可是基於那麼多年的栽培,康熙還是決定幫太子一把。於是康熙借天津桂順齋沙琪瑪來點醒他。
天津桂順齋沙琪瑪來自於民間,深受老百姓的喜愛。而御膳房所做的沙琪瑪則是迎合康熙及其後妃的口味。同樣是沙琪瑪,不同的做法就會有不同的口味。那麼,到底哪種口味更好呢?
康熙讓李德全給上書房三位大臣各上一份嚐嚐,其實已經表明了康熙的態度。雖然御膳房的做法是按照康熙的口味做的,但天津桂順齋的沙琪瑪味道似乎更好,是受到老百姓一致好評的。而這次老四在江南籌款,雖然得罪了不少江南官員,卻得到了廣大老百姓的讚揚和擁護。有時候,“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還是很準確、很有效的。
康熙透過沙琪瑪來告誡太子胤礽:是非對錯的評判標準在於是否對國家和老百姓有利,而不是隻體現在對某個人或某些人有利。太子胤礽只單純的看到了那份“批判”老四的奏摺,卻沒有去分析老四這麼做是否對國家和百姓有利。
太子胤礽沒有看到這次賑災的本質和根本,卻將那份奏摺的“片面之詞”當做了重點。可見太子胤礽在這方面欠缺不少,讓康熙深感失望。並且太子沒有堅定的站在自己人老四的後面力挺,也讓康熙看到了一絲擔憂。這也是為什麼康熙會著重提醒太子胤礽要多關心老四和老十三家中情況的重要原因。
回覆列表
首先,四阿哥胤禛去江南籌款賑災,是誰舉薦的,是太子;此時的四阿哥胤禛,唯誰的馬首是瞻,是太子;四阿哥是誰的人,是誰的黨羽,還是太子。太子和四阿哥,既有兄弟之情,又有君臣之禮,而四阿哥也對太子非常的敬重,即便是四阿哥真的犯了錯誤,作為上級領導和舉薦之人的太子胤礽,都應該主動把責任攬過來,為自己的下級四阿哥胤禛開脫,這才能樹立太子在皇子中的威信,才能贏得這些普通皇子的尊敬和支援,才能讓自己的位置更加穩固,也才能讓這些皇子們踏踏實實為太子辦事效命。而太子的回答,並沒有看出他對於這位支援自己的阿哥有任何的偏袒,更像是對於四阿哥的責怪,這是推卸責任的一種的表現,完全沒有一點作為領頭人的魄力和責任感,況且本身這一次四阿哥與十三阿哥江南辦差,是明顯有功於國家和社稷的,這一點讓康熙非常的失望。
其次,康熙和太子胤礽從房間出來之前,馬齊正在說著民間的歌謠:“官員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爺叫回話。”康熙出來之後隨即對上“老百姓說:天不驚、地不驚,就怕四爺調回京。”並且說三位上書房大臣的對話他們都是聽到的。而太子的回答波瀾不驚的將三位大臣的意見中和了起來,既對四阿哥的行為有所認同,但是也對其得罪鹽商富戶和各級官吏的行為進行了批判,既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同時也沒有對三位大臣意見的反駁,選擇了中庸的回答,雙方都不得罪,這也體現了太子性格上的軟弱和行動上的瞻前顧後,這一點也是讓康熙非常的失望。
再次,康熙用到了天津桂順齋的薩琪瑪同御膳房的薩琪瑪做比較,寓意為何?御膳房的薩琪瑪是按照宮裡的傳統,用的經過加工過的奶子和蜂蜜,為的就是符合皇上和後宮妃嬪們的口味;而桂順齋的薩琪瑪,用的材料和宮裡的不同,製作工藝也不相同,所以做出來的味道也同御膳房的不一樣,但是這個味道更受到老百姓的歡迎,所以能夠成為老字號流傳下來,就連吃慣了宮廷薩琪瑪的康熙及皇親貴胄,也對這個味道非常的喜歡。
康熙用兩種薩琪瑪作比較其實是有三重的含義:
第一,桂順齋的薩琪瑪是老字號,不能因為他的用料和味道和宮裡的不同就否定它的美味,就像四阿哥去江南辦差一樣,有人批評他不按照聖人的禮法行事,但是他並沒有造成負面的影響,只是得罪了一些貪官末吏,卻完成了任務,緩解了國家危難,至於方式方法可以事後再議,對於朝廷當務之急的賑災籌款的成果,要予以積極的肯定。
第二,老百姓都喜歡,這個名號是老百姓給的,名聲也是從宮外進來的,不能因為它是宮外出品,在宮裡就受到歧視,只要味道好,名聲好,一樣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康熙對此就非常喜歡,這也說明康熙認為老百姓的聲音非常重要,是帝王評價臣子是非功過的重要標準,國家就是要以國計民生為本,做的事情更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援,這樣朝廷才能長治久安。
第三,宮裡的薩琪瑪按照宮裡的規矩來,有著嚴格的標準,適合宮裡但不一適合民間,民間的薩琪瑪之所以廣為流傳,是因為口味更適合民間,不會像宮裡一樣一成不變,人云亦云,同時也沒有宮裡出品的薩琪瑪對於皇帝口味的奉承。所以太子就不應該老是看別人怎麼說,自己就隨聲附和,而是應該有自己的主見和判斷標準,也不應該管大臣們有什麼意見,符不符合標準,而是要看對於國家、對於朝廷、對於百姓有沒有好處,這才是關鍵。
最後,康熙詢問太子有沒有關心過在外辦差的四阿哥、十三阿哥家裡的情況,這也是對太子的一種教導,作為兄長,也是作為兩位阿哥的領導和上級,關心下屬的家裡,不僅能讓在外的兄弟放下顧慮全心辦差,把朝廷的事情辦好,更是籠絡人心的一種方式,讓兄弟感到暖心,這樣日後才會繼續死心塌地的跟著太子你辦事情,你的太子之位乃至日後的皇位才會更加穩固,因為你有著能為你辦事、對你忠心耿耿的肱股之臣。
而另康熙非常失望的是,這個細節,也被太子錯過了。康熙召集三位上書房大臣前來商議參奏四阿哥一事,希望太子在上書房三位重臣面前,能夠誇讚四阿哥的所作所為,對於四阿哥所奏的參劾災區貪官末吏之事予以積極贊同,嚴加懲辦,並且向康熙保舉自己的兩位阿哥弟弟。這樣,既能樹立太子的威信,穩固太子黨隊伍的內部團結,同時,康熙又可藉此機會,將整頓吏治、追比欠款的工作放心的交給太子,並由四阿哥、十三阿哥協同,完成一次權利交接。但是,太子的一番回答卻徹底打亂了康熙的計劃,也讓康熙徹底的寒心,所以只能轉移話題,不願繼續,此時的康熙,內心中除了失望還是失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