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雞史

    近百年來,坊間一直有傳聞說是慈禧毒殺了慈安太后,導致慈安暴斃於寢宮。

    但是,如果從現代刑事偵查的角度來看,慈禧雖有作案時間,但卻沒有作案動機。

    首先,慈安暴斃於公元1881年,在這之前,慈禧早已大權在握,根本沒有人可以阻擋她獨斷朝政。其次,慈禧自入宮以來就與慈安結下了很好的友誼,特別是在咸豐駕崩後,慈禧慈安聯合恭親王奕欣一起除掉了咸豐欽定的顧命大臣,才有了後來的垂簾聽政,這期間兩人又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

    所以按今天的話說,慈禧慈安兩人是"好閨蜜“。按正常人思維,一個人怎麼會對自己毫無威脅的”閨蜜“痛下毒手呢?所以說慈禧毒殺了慈安,不過是坊間傳言和野史的渲染罷了。

  • 2 # 滿樓書坊

    光緒六年(1880年)時,慈禧太后得了一場大病,久拖不愈。正當大臣們為之感到擔憂時,宮中突然傳來訊息——太后崩逝了!

    令人吃驚的是,並不是慈禧太后,而是慈安太后去世了!(大家都驚訝地伸出了舌頭,怎麼會這樣?!)

    《清稗類鈔》中有一段記載,說左宗棠聽說此事後,其頓足大聲說:“昨早對時,上邊(指慈安)清朗周密,何嘗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據宮中檔案,慈安太后去世前一天,她確實照常召對,當天除“兩頰微赤”外,並無其他異常。

    次日(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慈安太后感到身體不適,當天就安排休息而沒有辦公,不料到晚上便突然去世了,年僅45歲。

    慈安太后的突然崩逝,不但讓人感到意外,也讓人感到疑竇叢生。由此,民間議論紛紛,由此也演化成諸多的稗官野史。

    野史不足為論(此處略去八百字)。事實上,慈安和慈禧這位太后的關係一向比較融洽,並不存在什麼尖銳矛盾。

    道理很簡單,慈安雖貴為中宮之首,但她本人識字不多,為人又和善,對政治並不感興趣,因而對慈禧太后沒有威脅。

    慈安太后的真正死因,從翁同龢的日記可以看出一二,其詳細記載了慈安太后發病後的脈案、藥方和病情進展狀況:

    “晨方:天麻、膽星;(脈)按雲類風癇甚重。午刻一(脈)按無藥,雲神識不清、牙緊。未刻兩方雖可灌,究不妥云云,則已有遺尿情形,痰壅氣閉如舊。酉刻,一方雲六脈將脫,藥不能下。戌刻(晚八時前後)仙逝。”

    由此可以看出,慈安太后是突然發病,並有神識不清、牙關緊閉、尿失禁和痰壅氣閉的臨床症狀,而御醫脈案中判斷的“類風癇甚重”,其實就是現在所說的腦中風,或者說是現代醫學中說稱的腦血管疾病。

    事實上,慈安太后的病其實早而有之。翁同龢在日記中就曾經記載了慈安太后的兩次發病史:

    一次是同治二年二月(1863年3月),慈安26歲時,當時病症表現為“有類肝厥,不能言語”,可能是中風的先兆,不過這次因為慈安年紀輕,很快便得到恢復;

    第二次是7年之後,33歲的慈安再次“厥逆半時許”,所幸治療及時,沒有產生嚴重後果。

    從邏輯上說,慈安太后的突然發病確實和慈禧太后有關,若不是因為後者久病不愈,她也不至於親自出來理政,而這又不是她的興趣和強項,由此心力憔悴,以致病發而亡。

    但不管怎麼說,野史上說慈禧太后謀殺了慈安太后,這卻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了。

  • 3 # 小眾電影館

     1881年4月8日,一向身體很好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斃宮中,當時年僅四十五歲。由於慈安太后死的很急,死前沒有絲毫徵兆。宮廷的正史上對於慈安太后的死因又少有記載。因此,慈安太后死後不久,世人便開始議論紛紛。傳出了有關慈安太后死因的多種說法。

    有一種說法,說慈安太后是因為和慈禧賭氣自殺而死。據《清稗類鈔》記載,祺祥政變之後,慈安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執掌朝廷的大權。慈安因為天性平和,不喜歡多問政事,所以朝政實際上是處於慈禧太后一人的控制之下。但有一次,慈禧太后突然得了重病,不能處理政事。慈安太后便代替慈禧獨自處理了一段朝政。但權力慾極強的慈禧太后,以為慈安太后這是要奪取自己手中的權力。便說慈安“誣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致使慈安氣憤異常,惱恨之下,“吞鼻菸壺自盡”。

    還有一種說法是,慈禧毒殺慈安說。這一說法有三個版本。一說見於惲毓鼎的《崇陵傳信錄》。說咸豐帝在熱河駕崩之前,心知慈禧為人奸險,害怕她日後仗子為惡。便密書一道諭旨留給皇后。說:“諮孝貞太后:懿貴妃援母以子貴之義,不得不尊為太后;然其人絕非可倚信者,即不有事,汝亦當專決。彼果安分無過,當始終曲予恩禮;若其失行彰著,汝可召集廷臣,將朕此旨宣示,立即誅死,以杜後患。欽此。”慈安同慈禧垂簾聽政之後,相處得還可以。到了1881年的一天,慈安太后突然對慈禧提起咸豐末年的舊事,慈安對慈禧提起自己還秘藏著咸豐密詔之事。慈禧看後大驚,當即慫恿宅心仁厚的慈安將遺詔燒了。此後不久的一天,慈安正在荷塘邊看金魚,突然,慈禧身邊的太監李蓮英送來一盒點心。並說:“這種點心,西佛爺覺得好吃,不肯獨用,送一點給東佛爺嚐嚐。”慈安聽了很高興,當即嚐了一塊。誰知這天夜裡慈安便暴病身亡了。這離慈安接見軍機大臣才不過幾個鐘頭的時間。更為奇怪的是慈安太后死後,並沒有按照制度,先召軍機大臣前來,再叫御醫開方拿藥。並由軍機大臣檢查方藥。也沒讓慈安的家人進宮驗視。而是暴斃之後接著就收殮入棺了。所以人們推測是慈禧在點心中下毒,毒死了慈安太后。怕別人知曉,才會這麼做。

    還有一種說法說,說慈安因為殺掉了慈禧的得寵太監安德海,又抓住她和戲子私通。慈禧為遮蔽事實,便下毒毒死了慈安太后。這一說法在《清宮瑣聞》等野史之上記載很多。說於一次慈禧面前的得寵太監安德海出京替慈禧太后織辦龍衣。因為按照清宮的成法,太監不許出京城一步,如查出便立刻就地正法。可安德海恃著慈禧太后得寵,不僅大搖大擺的出京,而且還在沿途大為招搖,騷擾百姓。山東巡撫丁寶禎聽到這個訊息後,慌忙奏於東太后慈安和恭親王。慈安太后看後大驚,說“這奴才如此妄為,還當了得!應當以國法處置。”便讓同治下旨斬了安德海。慈禧後後來得知了這件事情,便開始懷恨慈安。再加上光緒帝即位之後,也喜歡與慈安親近,另慈禧更加忌恨。

    慈禧太后喜歡看戲,經常召當時的一位名伶進宮演戲。時間久了慈禧便看上了他,又是還留他在宮中過夜。有一天,慈安到慈禧宮裡找慈禧。忽然看到有個戲子睡在慈禧床上。慈安看後大怒,當即將這位戲子處死。並拿出先帝留下的“若慈禧仗恃生子驕縱不法,可按祖宗家法處死。”的詔書,要廢掉慈禧。慈禧跪地求了很久,慈安才答應不再追究此事。但慈禧卻一直忐忑不安,生怕慈安哪天會不利於自己。於是慈禧讓宮婢給慈安送去點心,慈安吃過後不久便暴卒了,連太醫都也沒來得及叫。

    另外,據清代文廷式的《聞塵偶記》記載:“光緒八年的春天,琉璃廠有一位姓白的賣古董商,經李蓮英介紹得幸於慈禧。當時慈禧四十六歲。白某在宮裡住了一個多月以後被放出。不久,慈禧懷孕,慈安太后得知大怒,召禮部大臣,問廢后之禮。誰知慈安當夜便暴死宮中,據說是慈禧聽說慈安要廢自己,便先下手為強,設計毒死了她。

    當然,這些版本眾多的說法,都是民間野史筆記的記載。據官方正史朱壽朋的《光緒朝東華錄》記載,慈安實際上是病死的。在本書中載有光緒七年三月十日所發的關於慈安染病的上諭:“初九,慈躬偶爾違和,當進湯藥調和,以為即可就安。不意初十病情陡重,痰壅氣塞,逐至大漸,遽於戌時仙馭生遐。”同時在《翁同龢日記》中也提到慈安太后生病的事情。說她於光緒七年一月發病,病症為風癇甚重、神智不清、牙關緊閉、痰壅氣閉。由此,後世的史學推測慈安太后可能是由於患了類似於現在的腦血栓一類的疾病,這一類疾病通常發病很快,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醫生們往往看不出其中的原理,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推測。同時,這類新腦血管病發病時,有時會出現臉色發青,口吐白沫等類似於中毒的症狀。這就更會引起人們的種種懷疑了。

    慈安太后的死之所以會傳出這麼多的說法,主要是因為世人對慈禧的不滿。即使慈安太后不是死的如此緊急。世人仍然會給慈禧安上其它的罪名。當然,對於慈安的死,後人已經無法知曉其中的事實,所有的說法都只是後人根據某些材料的推測而已。

  • 4 # 玉薥黍

    慈安是咸豐帝的皇后,慈禧為貴妃,同治登基,慈安為母后皇太后,慈禧為聖母皇太后,兩宮一起輔導幼君,共同垂簾聽政。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晚,慈安突然暴斃身亡,次日上朝,眾大臣議論紛紛,感到太突然了,軍機大臣左宗棠心直口快,大聲嚷嚷:咋天還好好的,怎麼說死就死了呢?"嚇得奕沂趕快讓他閉嘴。

    事有蹊蹺,追本溯源,我們從咸豐遺詔講起。

    在避暑山庒花天酒地縱情聲色的咸豐皇帝,感覺自己來日不多,便開始考慮後事了,他發現有兩股勢力在自己身邊正在激烈的爭頭著,一派是以肅順為首的權貴集團,一派是自己的皇后和貴妃。而皇后肯定是被貴妃(慈禧)裹脅進這場衝突的,因為皇后(慈安)軟弱善良,沒有慈禧的野心和心機。

    咸豐為了在自己死後這三種勢力的相互牽制,便詔見皇后慈安,賜"御賞"大印,同時為了慈安免遭慈禧的迫害,又賜密詔:憑此詔書,可隨時處死慈禧。隨後賜慈禧一枚"同道堂"大印,用來對付權臣肅順。

    後來,慈禧憑藉手中"同道堂"大印,砍了肅順的人頭,大權獨攬,而對於慈安手中的密詔卻束手無策,耿耿於懷。終於有一天,在慈禧的甜言蜜詩語下胸無城府的慈安主動燒燬密詔,慈禧便面露殺機,毒死慈安。

    驚心動魄的宮廷爭鬥,講到這裡該結束了。

    慈安死後,西太后悲傷不已,親自披麻戴孝,為慈安舉辦了一個隆重的葬禮。

  • 5 # 大山裡的幼稚鬼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突然死去。

    慈安死的突兀,才45歲。正當盛年,人們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因此,她死的當時,就產生了很多流言。有的說是被人謀害的,有的說是吞物自殺的,也有的說是正常死亡的。在流言中,慈禧謀害慈安的記載,在野史、筆記流傳中甚廣,幾乎呈氾濫之勢。

    其實,記載慈安死亡前後最權威的一手資料是《翁同龢日記》。翁同龢當時任毓慶宮行走,是光緒帝的師傅,參與國際機要大事。而且,他還親自參與了慈安的葬儀,他的記載應該是可信的。

    從翁同龢的日記中,我們可以得知以下幾個事情:

    其一,慈安發病是否突然。從記載來看,慈安發病是很突然的。初十日,她沒有召見軍機大臣,原因只是聽說“偶爾違和”。但是,半夜叫門,蘇拉傳信聽說“東聖上賓,慈安已經死了。

    其二,治病是否及時。翁同龢半夜12時急忙入宮,同諸王大臣一直等到午夜2時45分,始入宮內,這時見到了初十日御醫為慈安開的5個藥方。早晨藥方已明白寫出病情“類風癇甚重“。午間藥方說“神識不清牙緊”,病勢轉危,險情已現。午後二方說,想盡辦法灌藥,但“究不妥”,即束手無策,“痰壅氣閉如舊”,沒有任何好轉,且“有遺尿情形”,神志不清,瀕臨死亡了。

    午後6時左右“六脈將脫”,8時左右就“仙逝”了。從這5個藥方看,治病是及時的。先是御醫莊守和,後又是御醫周之禎跟另外一人。但三個人都沒能讓慈安活下去。

    第三,遺容是否瞻仰。王大臣到了慈安寢殿鍾粹宮,慈禧命太監揭去了“面冪“,“令瞻仰”。瞻仰遺容的有醇親王、惇親王、惠親王三王,還有御前大臣、毓慶宮行走、南書房行走、內務府大臣等。慈禧並沒有遮遮掩掩,而是大大方方地命所有在京的王公大臣都來瞻仰遺容,這也說明了慈禧心中沒有鬼。

    第四,大殮是否過早。有的野史說,慈安的棺材很小,事實是金匱“甚大”,說明慈禧沒有慢待慈安。未正二刻(14時45分)大殮,皇太后死,第二天裝入棺材,是玩去哪合乎清代禮制的。,據清史記載,皇太后死後也是第二天入殮對的。有的野史說,似乎慈禧怕別人看到慈安的遺體,所以提早入殮,這是無稽之談。

    以上不難看出,慈安突然發病,很快死去,治療是及時的,但因病情甚重,御醫雖然權力搶救,但也迴天無術了。

    那麼再說一下慈禧殺慈安的陰謀論。

    其實慈禧沒有必要毒害慈安。因為慈安基本上不過問政事,一味退讓,對政事既不太懂,也不感興趣。從她接見鮑超(湘軍將領)的記載,就可以看出她的政治水平了。

    慈安接見臣工的記載十分罕見,據說只有陳昌的《霆軍紀略》中記錄了光緒六年(1880)五月二十七日鮑超覲見請訓的情形:

    孝貞顯皇后(慈安)問:你這到湖南好多路?

    鮑超:輪船不過十餘日至湖北,由湖北不過十餘日即到任所。

    慈安問:你咳嗽好了嗎?

    鮑超:咳嗽已好。

    慈安諭:我靠你們在外頭,你須任勞任怨,真除情面,認真公事!

    鮑超:仰體天恩,真除情面,認真公事,不敢有負委任。

    慈安問:湖南有洋人否?

    鮑超:洋人曾到湖南,因湖南百姓聚眾一趕,後遂未到湖南。

    從以上記載可以看出慈安的召見只是禮儀性的,問問身體如何,沒有任何指示性意見和指導性簡介,說明慈安不太懂政治。此次召見也是因為慈禧患病,慈安不得已為之。

    慈安對慈禧構不成威脅,同時在許多重大問題上,她們倆的意見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慈禧沒有必要害死慈安。

  • 6 # 流嶺

    不是,這個可以肯定。

    慈安為大,這是古代封建時代倫理,尊卑地位決定的,當然慈安有不傻,肯定會防她投毒之類,當然慈禧喜歡玩弄權術這是真的,但慈安從始到終沒影響她。

    最重要的是慈禧有兒子,明顯會繼承大統。

  • 7 # 迷你小臥龍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后暴崩於鍾粹宮,死因成謎。

    1881年4月8日,一向身體很好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斃宮中,當時年僅四十五歲。由於慈安太后死的很急,死前沒有絲毫徵兆。

     《翁同龢日記》曾記載,慈安太后在同治二年及同治八年得過兩場病。根據翁同龢對慈安太后病情的描述,慈安太后所得的這兩場病,很有可能就是腦心血管疾病。也就是說,這個腦心血管疾病是慈安太后的老毛病,慈安太后又發病,可能性是很大的。

      二是同樣根據《翁同龢日記》對慈安最後得病的病情描繪,以及慈安太后用藥的情況,她也非常符合腦溢血等急症的症狀。慈禧可以對慈安太后用毒,但是並不能讓她得腦心血管疾病。

      三是慈安太后去世後,根據《翁同龢日記》以及《德宗實錄》的記載,慈禧並沒有任何隱瞞,整個安葬過程也非常透明,同時也讓王公和大臣們瞻仰了慈安太后的遺容。如果慈安是被毒死,或者是其它非正常死亡,那麼,慈安的遺容肯定是不能給所有人看的。既然慈禧把慈安的遺容給大家看,就說明不存在慈禧害死慈安的問題。

  • 8 #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兩個女人,在封建男權社會里把持朝政,左右一個王朝的命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一個有威望,一個有手段,皇帝被晾一邊成了個擺設。

    公元1860年8月,清咸豐皇帝在熱河駕崩,年僅6歲的兒子載淳(同治)繼位,慈安和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1881年4月8日,年僅45歲的慈安太后忽然暴斃於鍾粹宮,其死因成了清代的一大謎案。

    相較於慈禧太后,慈安太后的存在感看似差了一大截。不過,歷史上的慈安卻是出道即巔峰。十五歲時被選秀入宮,兩個月後封嬪,僅用六個月的時間,即被冊封為皇后,重新整理了清代晉封皇后的最快記錄。

    慈安太后死因的三大猜測

    一、慈禧相逼吞鼻菸壺自盡

    據《清稗類鈔》記載,光緒七年初,慈禧患了血崩,不能處理政事,而慈安在這段時間獨視朝政使慈禧大為不悅。“誣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致慈安氣憤異常,又木訥不能與之辯,惱恨之下,吞鼻菸壺自盡。”

    另據《清宮遺聞·慈安皇太后》記載,“當時天下稱東宮(慈安)優於德,面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諧訪利弊,悉中款會,東宮見大臣吶吶如無語者。每有奏牘,必西宮為誦而講之,或竟月不決一事。”

    慈安在對待日常朝政一事上,多讓慈禧處理。凡是涉及朝政舉措的大事,慈禧雖知道慈安沒有異議,但依然也得先行請示。“慈禧懾於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禮。”

    實際上,慈安在處理朝政上只是睜隻眼閉隻眼。對於慈安在理政上的才能,不僅受其提拔的曾國藩、左宗棠等人交口稱讚,在當時遂有“至軍國大計所關,及用人之尤重大者,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

    1869年8月,太監安德海借慈禧派他到江南置辦龍衣之機,一路招搖,在途經山東境內時,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拿獲。丁寶楨不敢擅作主張,迅速將此事上奏朝廷。

    慈禧雖有意袒護,可慈安則毫不留情地作出“立命誅之”。結果,安德海被就地正法。說明每遇朝政大事,還得要由慈安太后作最後的決定。且慈安太后出手之事,樁樁件件無不乾脆利落。

    慈安太后吞鼻菸壺自盡的說法雖像那麼一回事,可實際上要將其吞下去幾乎不大可能,一是無法下嚥,二是慈禧還未至於膽敢以下犯上進行相逼。況且這說法出自野史,幾乎沒有任何的可信度。

    二、慈安被毒殺

    慈安太后是否被毒殺?依現有的歷史資料看,慈禧確有毒殺的可能。慈安去世於光緒八年(公元1881年),這一年光緒剛好十歲。此時的慈禧太后,早已羽翼豐滿,不用過多仰仗慈安的威望。

    雖說慈安極少干預朝政,可對於慈禧的一舉一動必然會一清二楚。慈禧想按自己意願行事也必然有所顧忌,若想真正大權獨攬,首先就要除掉慈安。

    因此,若從這方面看,至少動機是有了。並且,在慈安去世當天,按清宮的制度,是要安排大臣瞻仰遺容。而從慈安太后死亡到瞻仰遺容的整個過程,從時間上恰好存有一個真空期。

    而這個真空期,從史料上看,慈安去世後,慈禧派人通知王公大臣,等到群臣到達宮中時,足足用去了四個小時。這也讓慈禧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從容地進行掩飾、化妝……等一系列的操作。至少在群臣瞻仰時,外表上不會露出破綻。

    另外,據 《翁同龢日記》記載,在得知慈安太后去世的訊息時,翁同龢曾發出 “嗚呼奇哉” 的感嘆。後人認為這樣的有感而發,是對慈安之死抱有懷疑。

    據《慈禧外紀》記載,1880年慈禧與慈安共同拜謁咸豐陵寢,途中因為次序禮節問題,二人曾發生過爭吵。最後,慈安提醒慈禧咸豐生前她僅是貴妃而已。

    三、慈安病亡

    據《翁同龢日記》及《述庵秘錄》記載,三月初九日晨,慈安依然召見軍機大臣,處理軍國大事,未見身體有何大的異常之處,只是 “兩頰微赤”。然而次日早,“東太后感寒停飲,偶爾違和”,晚間即暴病身亡。

    對於慈安身體上出現的 “兩頰微赤”,其實早有先例。一次發生在同治二年十月九日,“有類肝厥,不能言語” 。另一次是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月(公元1870年),這次是“厥逆” 。

    現代有醫學專家認為,慈安應患有腦血管疾病。並且,具有發生急性腦血管疾病的潛在危險因素。如果據此推斷,慈安突然病亡的可能性極大。

    雖然慈禧具備毒殺的動機和條件,可個人認為,慈禧未必敢於下手。一是慈安生前有極高的威望,朝中大臣對其無不交口稱讚;二是背後還有恭親王為其撐腰;

    三是若被毒殺而死,為何滿朝文武無人質疑?至於《清稗類鈔》 中說軍機大臣左宗棠聽到慈安太后突然暴病身亡,說出,“昨早對時,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的話出自野史,沒有太多的可信度。

    四是翁同龢的話,另有一種解釋,即僅是對慈安之死來得突然而發出的感慨。因此,慈安死因是突發疾病所引起。 不過,這只是個人的推測。若想真正揭開慈安死因之謎,行之有效的,就是仿效調查光緒死因的做法,對其進行科學的法醫鑑定。

    不過,即便現如今,要調查其死因,也決非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刑事案件中,特別是遇有死因不明的案件,是既要看屍檢報告,還得看死亡原因鑑定。

    二者不僅有區別,其死亡原因鑑定還分中醫鑑定或臨床醫學鑑定等等。 實際上,還有可能會涉及進行二次屍檢。因此,慈安太后是正常死亡還是非正常死亡,僅憑推理其實並不科學。

  • 9 # 一切都付笑談中

    宮闈之事,自古諱莫如深,慈禧和慈安自辛酉政變以來,開啟了兩宮垂簾聽政的政局,慈安尊為東太后,而慈禧尊為西太后,慈安由於是咸豐正妻,所以東太后為上,西太后次之。

    兩宮垂簾聽政以來,慈禧雖然貪戀權力,但對慈安相當尊敬,而慈安生性淡泊名利,對於權力慾望不深,因此兩宮關係還算和諧,慈禧沒有理由殺一個對自己不存在威脅的太后,何況慈安是正太后,在辛酉政變中她是支援慈禧的,將她暗害,恐怕會引起下面大臣的猜疑,搞不好惹一身騷,敗壞了自己的名聲,於情於理慈禧犯不著那麼傻,去殺害慈安,慈安應該屬於自然死亡。

    至於慈安的死亡是慈禧策劃的傳聞多見於民間野史,如清代野史《崇陵傳信錄》記載,咸豐駕崩前,曾給慈安下過一道密詔,如果慈禧日後能安分守己,則可以享榮華富貴,如果將來在朝廷專權,則拿此遺詔命朝中重臣除掉慈禧。慈禧早就透過耳目獲悉此事,所以經常在慈安面前表忠心,慈安生性善良、老實,不知慈禧的詭計,一次當著慈禧的面將遺詔燒掉,從此慈禧再也不擔驚受怕,但對慈安殺心已起,一次借向慈安進獻點心之機,暗下毒藥,加以謀殺。

    當然還有其他版本的暗害慈安野史,雖然這些傳聞說的唯妙唯俏,猶如作者親眼所見,但因為不屬於官修正史,可信性差,不足以當權威結論。

    至於慈安的死因,我們透過一些帝師翁同龢的《翁同龢日記》可以窺見一二,作為帝師,長期跟東、西兩位太后打交道,他的記載可信度高,根據日記記載,慈安得的類似於現代腦血管方面疾病,此病來的快,去的也快,但處理不及時,隨時喪命,而且根據帝師日記,慈安不是這一次發過此病,她曾在同治二年及同治八年兩次犯過該病,因此她有再次發生此病的潛在危險因素,而最終在光緒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這一天,沒有挺過此病,一命嗚呼。

    雖然有不少野史傳聞慈安被慈禧害死或逼死,但沒有任何說服力,況且慈安一生性情淡薄,凡事退讓、不與人爭的個性,對慈禧構成不了任何威脅,慈禧沒必要犯天下之大不韙去做如此卑劣之事害慈安。

  • 10 # 小刀刀說史

    公元1852年,芳齡十六的慈安被選秀入宮,成了咸豐帝的妃子,之後便開始獨寵後宮,深得咸豐帝的歡心。而後僅用半年的時間便連跳數級,獲咸豐帝封為皇后,堪稱清史上晉升速度最快的皇后。

    △慈安

    說來也是奇怪,慈安獨寵後宮,卻始終沒能為咸豐生下一兒半女。而慈禧為咸豐帝生下了唯一存活下來的皇子載淳(同治帝),慈禧雖然母憑子貴,但宮中地位依然比不上慈安,也只是獲封貴妃而已。

    公元1861年七月,咸豐帝駕崩,次年載淳(同治)登基為帝,慈安、慈禧都得以同尊為太后。倆太后稍為有些區別,慈安為“東太后”,慈禧則為“西太后”。由於同治帝還年幼(年僅六歲),所以慈安與慈禧同在養心殿垂簾聽政,輔助同治帝。

    公元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突然在鍾粹宮暴斃,終年45歲。慈安比慈禧還小兩歲,她的突然暴斃,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一下子變成了慈禧一人大權獨攬,也就是說,慈安之死慈禧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 ,在當時有著種種懷疑與猜測,懷疑慈禧謀害了慈安,那慈禧到底有沒有殺慈安呢?

    △慈禧

    慈禧是一個很有心機的女人。

    咸豐帝他在臨終之前,特別給慈安留下密諭,囑咐慈安如果慈禧恃子胡作非為,就讓慈安拿出密諭,按祖宗之法治罪於她。而慈安對權力並不熱衷,而且毫無心機,還把密諭拿給慈禧看,密諭的存在使慈禧感到驚懼不安。

    有一次慈安患病,慈禧居然偷偷從左臂膀上割下一片肉,讓人煮湯給慈安滋養身子,後來慈安知道此事後大為感動,便當著慈禧的面,把咸豐留下的臨終密諭燒為灰燼。

    慈禧這個舉動有苦肉計之嫌,目標只是想銷燬咸豐留下的密諭,身為獨攬大權的太后,乃是千金之軀,但為了權力居然能忍受割肉之痛,可見其對權力的貪婪,這更加深了她殺慈安的動機。

    當時人稱東宮的慈安和人稱西宮的慈禧,雖然都同時貴為太后,但是從傳統傳承意義上來說,東宮是優(大)於西宮的,雖然慈安對權力不感興趣,日常朝政都是讓慈禧處理,但按理慈禧是得稱慈安一聲“姐姐”的。

    也就是說,慈安雖然沒有和慈禧爭權的心,但是在身份上卻壓了慈禧一頭。很多資料都說明慈禧有殺慈安的動機。

    但事實上好像並非如此。

    一、從1861年咸豐帝駕崩開始,一直到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在這20年的時間裡,如果慈禧有殺慈安的心思,為什麼等了20年才動手?這慈禧也太能忍了吧。

    二、慈禧和慈安兩人在這長達二十年間裡,未曾見得兩人有重大分歧和爭執的記載,這是歷個朝歷代後宮比較少見。

    三、太監安德海之死。安德海是慈禧太后的寵臣,安德海善於察言觀色,深諳阿諛逢迎之道,非常懂得討慈禧太后的歡心,早早當上了總管太監。權力總是很容易讓人腐化,安德海自恃有慈禧這個大靠山,不停地培植黨羽,在宮中權勢熏天。 後來更是借同治帝成年大婚之機,乘樓船沿運河南下游玩,一路招搖過市,惹得民怨極大。

    當時恰好慈禧生病,慈安獨自朝當政,聽說安德海違背太監不得出京的祖訓,便同意表態將安德海就地正法,殺了安德海,執行人是時任山東巡撫的丁寶楨。

    據《清史稿·孝貞顯皇后傳》載:“同治八年,內監安得海出京,山東巡撫丁寶楨以聞,太后立命誅之”。

    要知道安得海雖然膽子大 ,但他也是不敢自作主張的,出京肯定是請示過慈禧太后,安德海的被殺,相當於慈安不給慈禧面子,如果慈禧記仇,必定會對慈安和丁寶楨進行打擊報復。

    但接下來的發展讓人大跌眼鏡。在慈安死後,按理說沒了慈安庇護的丁寶楨也是要遭殃的,但丁寶楨不但啥事沒有,還得到大權獨攬的慈禧重用,官運亨通升任為令人眼饞的四川總督。

    既然充當殺安德海劊子手的丁寶楨沒事,反之也證明了慈禧對慈安沒有報復的心思,依此類推,慈禧又怎麼會殺慈安呢?

    慈安太后的死因

    據時任工部尚書翁同龢的《翁同龢日記》記載,在咸豐駕崩後的第三年,慈安太后曾大病了二十多天,宮中的太醫診斷為“有類肝厥,不能言語”,按現代醫學的說法就是腦供血不足,屬於心腦血管病一類,類似於輕微中風。

    1870年1月5日,慈安再次病倒,診斷為舊疾復發。這些情況都說明慈安患有心腦血管一類的疾病。

    心腦血管病有時候會容易突發腦出血等突發症狀,以現代醫學技術這麼先進的時代來看,突發性的腦出血有時專家們也是一籌莫展,更何況清朝的醫學水平?

    所以,慈安死於心腦血管疾病還是更貼近事實一些,而並非野史中所描述的為慈禧所害。在那個沒有任何檢測儀器的年代,如果是腦中風,看不見摸不著的,記錄在冊的吏官除了寫上‘暴斃’和‘死因不詳’之外,什麼事都幹不了,這也是古代皇宮裡那些大人物的死因這麼多爭議的原因之一。

  • 11 # 探尋歷史者

    其實我一直都是相信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與慈禧相比,慈安比較軟弱,沒有主見,並且,不願挑起事端,事事讓人,這也就讓處處為上的慈禧抓住了把柄,同時,據說當時慈安也看出慈禧謀政的端倪,慈安的地位理論上是高於慈禧的,為了給自己掌權清楚道路,心狠手辣的慈禧當然不會留著很有可能搶了自己權位的慈安,於是在慈安的點心中略施小計,致慈安中毒身亡。

    慈安太后之死

    1860年8月,咸豐皇帝在熱河病死,年僅6歲的兒子載淳繼位,慈安和慈禧兩太后垂簾聽政。咸豐皇帝早就覺察到慈禧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因此,他在臨終之前,特別密授硃諭,囑咐慈安太后,如果慈禧恃子胡作非為,就讓慈安拿出密諭,按祖宗之法治罪於她。

    咸豐死後,慈安曾把密諭拿給慈禧看,以示警醒。密諭的存在,使慈禧感到驚俱不安,辦事謹小慎微,不敢胡作非為。她對慈安言聽計從.關懷備至。時間長了,慈安看到慈禧安分守己,就對她放鬆了警惕。

    一天,慈安患病,吃了太醫所開的各種藥,都見效甚微,一氣之下,慈安拒絕吃藥。沒想到,幾天之後,她的病居然奇蹟般的痊癒了。大病初癒,慈安興高采烈地到頤和園散步,卻見慈禧左臂纏著白紗。她十分驚異,就上前問慈禧原因。慈禧滿不在乎地回答道:“前幾天,我見你病臥床榻,面色蒼白,心裡很難過,因此就從我左臂膀上割下一片肉,讓人煮湯為你滋養身子,以表我的一片誠意。”慈安聽了這一席話,大為感動,感謝萬分地說:“想不到你竟然是這樣一位好心人,先皇不應該對你有什麼不放心的地方。”說罷,便回宮中,取出咸豐皇帝的臨終密諭,當著慈禧的面,燒為灰燼。

    沒有密諭,慈禧心上懸著的一塊石頭落了地,她感到輕鬆多了,因為再也沒什麼值得她擔驚受怕的了。她一改常態,開始放肆起來,對慈安出言不遜,不再像以前那樣對她畢恭畢敬了。朝中政事,無論大小,她都一人獨攬,根本不把慈安放在眼裡。慈安知道自己上了大當,叫苦不迭,但後悔已晚。

    後來,慈禧為了搬掉慈安這塊她專權道路上的絆腳石,密令太醫用不對症之藥,將慈安害死。從此,慈禧這個陰險毒辣的女人就登上了清朝最高統治者的寶座,實現了她夢寐以求的願望。

    慈安太后是慈禧下毒毒死的嗎?

    當時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都是後宮之主,雖然兩個人以姐妹相稱,但是暗地裡卻勾心鬥角,發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慈禧太后是同治帝的親生母親,君王對這個母親也是恭敬有加,不過慈安太后畢竟是先皇明媒正娶的妻子,她是皇帝的結髮之妻,所以比較下來,君王其實還是對慈安太后更加尊敬,因為自古以來嫡庶有別,嫡母才是最值得尊敬的。

    慈安太后死的太過突然,當時有不少關於她死因的傳聞,有的人說慈安太后是被慈禧太后下毒毒死的;有的人說慈安太后其實就是普通的腦淤血中風,但是由於古代的醫學措施有限並不能夠得到很好的治療,所以慈安太后就這麼突然暴斃了。

    其實前者大部分是在野史中出現的,據野史記載,先皇在位的時候就已經發覺慈禧不是一個普通的女人,所以為了日後的新皇地位不被遭到威脅,於是他就給了慈安一份遺詔,裡面說,如果慈禧日後真的膽大妄為想要奪權的話,慈安可以憑藉遺詔廢除慈禧,慈禧後來知道了這件事,耍陰謀讓慈安毀了這份遺詔,而她也因此沒有後顧之憂,之後下毒毒死了慈安。

    不過野史畢竟是野史,其實我更相信後者的說法。慈禧其實沒有必要做這些事情,畢竟她的兒子已經成為了君王,而她的身體一向健康,沒有必要多此一舉,可能是因為慈安死得太過於突然,而慈安死後,慈禧會成為後宮之主,整個後宮最大的得益者是慈禧,所以也就有了後來慈禧下毒毒死慈安的傳聞。

    慈安太后到底怎麼死的?

    對於這件事情,在歷史上的爭議非常的大。慈安太后死的比較突然,一種說法是認為慈安是舊疾復發而身亡的,但是根據慈禧的性格,要說慈安是被她害死的也不是沒有可能。

    說起慈安這個人啊,我們最開始的印象就是這是個老實人。一直以來,我們都覺得她是仰仗著慈禧過日子。她和慈禧的性格可是太不一樣了,慈禧這麼有雄心壯志有野心,但是慈安就很安生了。慈禧從小就是那種大家閨秀的人物設定,打小就認真學知識的人。而且她當上皇后之後,正是清朝內憂外患的時候,所以說,這就加速的慈安的成長速度。而且我們都知道,咸豐帝不是什麼好皇帝就是那種好色的皇帝,但是慈安也很厲害,能夠保得住皇帝對自己的這一份寵愛。

    這就說明,慈安皇后還是長得很好看的,這是咸豐皇帝喜歡她最直接的原因。但是,慈安皇后能夠好好地活在後宮之中,說明也是得有自己的辦法。前面說過,慈安太后從小就受到了很優質的教育,所以說,她在人際關係這個方面也是有很多自己的看法了,也很有這方面的能力。

    但是慈安太后的死真的是被很多人懷疑。根據史書的記載,慈安太后僅僅是生了個病就突然死了。這種說法實在是不足以讓人信服,畢竟慈安太厚的身體一直沒有什麼大的問題。所以說,很多人把矛頭指向了慈禧,都說慈禧太后是為了掩飾什麼才會編造慈安太后去世的原因。

    不過從現代的醫學角度來看,慈安太后的死,多半和心腦血管疾病有關係。

  • 12 # 春風解語

    關於慈禧到底殺有沒有殺慈安,歷史上眾說紛紜,因為撰寫歷史的時候,有些問題總是諱莫如深。

    歷史上都說慈禧是一個厲害的人,可是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慈安反倒沒有那麼厲害了,其實這是一個很深的誤解。

    慈安畫像

    慈安出身非常尊貴,慈禧在她面前並沒有那麼肆無忌憚

    影視劇裡為了突出慈禧的專橫跋扈,都會把慈安塑造成一個極其軟弱的人。

    其實慈安根本不是影視劇裡演的那樣,她出身尊貴,是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揚阿之女。

    在清代的皇后妃子,都是講究出身的,慈禧的家世與慈安比起來就差了很多了,就算後來慈禧“母憑子貴”也不能覬覦慈安的位置。

    她位居皇后位置五年,可以想象她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這五年時間,清王朝風雨飄搖,慈安也是成長於憂患之中,更何況她在美女如雲的後宮能被咸豐帝寵愛11年,這也是需要智慧的,一個愚蠢至極的人怎麼能屹立中宮不倒呢?在慈安的身邊,不僅僅有虎視眈眈的慈禧,還有傳說中的“四春娘娘”,所以慈安並不是一個沒有手段的人。

    決定朝政大端時,慈安優於德,而慈禧優於才,有史料記載,“慈禧懾於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禮”。從短短几句話我們可以窺見端倪,慈禧再大膽,也是不敢公開與慈安叫板的。

    當然不排除慈禧表面臣服,而背地裡使壞。但是在慈禧還未成氣候的初期,她是絕對不敢動慈安的,只能藉助慈安的力量,一步步的擴大自己的實力。

    在兩宮太后並立的時候,慈安和慈禧聯手做了三件大事,也影響了一時。一、重用能人,開創了“同治中興”;二、誅殺安德海,朝野稱快;三、立阿魯特氏為皇后。

    慈安在朝,對於慈禧來說,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但是慈安也絕對不是影視劇裡演的“軟柿子”。

    慈安之死,是一個千古迷題,沒有定論

    如果從慈安對慈禧的制約作用看,慈禧確實有殺死她的嫌疑。

    慈安死之前,沒有任何明顯的徵兆,只是身體稍感不適,結果第二天晚上就死了。

    慈安對自己病情發展如此之快也感到意外,她說:“本月初九日,偶染微病,皇帝侍藥問安,祈予速痊。不意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戌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

    光緒帝對慈安的猝然而逝,也深為不解:“初九日,慈躬偶爾違和,當進湯藥調治,以為即可就安。不意初十日病情陡重,痰湧氣塞,遂至大漸,遽於戌時仙馭升遐。”

    正因為慈安的去世太過突然,讓大家都很意外,所以慈禧的嫌棄很大,她確實有殺死慈安的理由,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殺人動機,如果慈安死了,誰還能阻止她的“自由自在”呢?

    關於慈安的死,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正常死亡,《德宗實錄》載:“(光緒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痾,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戌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這一記載見於慈安的《遺誥》。

    但《遺誥》完全是在慈安死後,按照慈禧的指示所做,因此人們有理由懷疑它的真實性,懷疑慈禧有可能為了掩蓋某種陰謀而肆意編造死因。

    第二種就精彩紛呈了,多半見於野史之中。

    有說慈禧換掉了慈安的藥,讓她病情加重,還有一種是毒殺了慈安。

    歷史論斷眾說紛紜,無論怎樣,慈安作為一個影響了歷史的女人,並不是那樣唯唯諾諾,她的存在制約了慈禧,慈安的死,無疑打破了慈禧與亦忻的平衡,使得政治走向偏離了另外一個軌道。

  • 13 # 狂人狂語

    光緒七年,慈安崩逝於鍾粹宮,終年45歲。慈安之死,事先沒有什麼明顯徵兆,三月初九日,慈安身體稍感不適,第二天晚上就死了。因為事情太過突然,令朝野皆驚。慈安身體一直很好,她自己也說“體氣素稱強健”,認為自己“克享遐齡,得資養”。正因為慈安素稱體健之人,卻因一場小病兩天而死。所以後人才會對慈安的死因進行種種猜測和議論。

    慈安太后是咸豐皇帝之妻。鈕祜祿氏,廣西右江道穆揚阿的女兒,咸豐二年封為貞嬪,又進為貞貴妃,不久立為皇后。咸豐死後,她進封為慈安太后,因為她是正宮皇后,地位在慈禧太后之上。

    咸豐死後不久,慈禧和肅親王發動辛酉政變。處死了肅順等輔政八大臣,同慈安一起以姐妹相稱,共同垂簾聽政,執掌國家最高權力。1881年4月8日,年僅四十五歲、比慈禧還小兩歲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斃宮中,垂簾聽政由兩宮並列一下子變成了慈禧一人獨裁。所以對慈安太后突然死亡,在當時和後世都有種種懷疑與猜測,總的來說,主要又以下幾種說法:

    1:官方正常死亡說。

    《德宗實錄》載:“(光緒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痾,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戌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這種說法見於慈安太后的《遺誥》。但《遺誥》是慈安死後所寫,所以人們懷疑它的真實性也是情有可原。

    2:兩宮交惡,慈安被迫自殺說:

    《清稗類鈔》有記載:兩宮共同和垂簾聽政,慈禧權欲極重,慈安卻倦怠少聞處事,並不與之爭權,因此倒也相安無事。但到了1881年初,慈禧患血崩劇疾,不能視事,慈安有一段時間獨視朝政,致使慈禧大為不悅,“誣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以致慈安氣憤異常,又木訥不能與之辯,惱恨之下,“吞鼻菸壺自盡。” 這種說法可以說是無稽之談,慈安再怎麼木訥,也不可能像鄉村愚婦一樣因為木訥不能辯而自殺,何況慈安地位還高於慈禧。

    3:慈禧進藥毒死說

    《聞塵偶記》認為慈禧是因與人私通懷孕,事為慈安察覺,準備廢掉慈禧太后稱號,慈禧聞之,先下手為強,設計毒死了慈安。這種說法比較離奇,也很八卦,暫且不提。

    另有說法:咸豐臨終時,曾秘密留下了一個遺詔給慈安,要她監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則已,否則汝可出此詔,命廷臣傳遺命除之。”但老實的慈安將此事告訴慈禧。陰險毒辣的慈禧聽了,表面對慈安感泣不已,實際上已起殺機,遂借向慈安進獻餌之機,暗下毒藥,加以謀殺。這種說法也很離奇,慈禧慈安兩位太后談這種機密事情。不總的寫書人是怎麼知道的?但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就接受這一說法,他在他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有如此記述“據說咸豐去世前就擔心懿貴妃將來母以子貴做了太后,會恃尊跋扈,那時皇后必不是她的對手,因此特意留下一道硃諭,授權皇后,可在必要時制裁她。生於侯門而毫無社會閱歷的慈安,有一次無意中把這件事向慈禧洩露出來。慈禧從此下盡工夫向慈安討好,慈安竟被她哄得終於當她的面前燒掉了咸豐的遺詔。過了不久,東太后就暴卒宮中。”

    所謂無風不起浪,慈安慈禧作為垂簾聽政20年的共同掌權者,施政過程中肯定是會有矛盾的。《熱河密札》中有記載:咸豐病死熱河期間,慈安、慈禧就因為禮儀的問題發生過爭執,當時爭論的的焦點無非是慈安排名在前、慈禧排名在後,作為慈安來說,她是咸豐生前的中宮皇后,理應排名第一。而慈禧因為既是同治的生母,又在政變里居中策劃、出力最多,況且政變後兩宮並尊多年,她當然不願意再按照舊規矩辦事。清光緒十二年,慈禧前往定東陵拜謁慈安的陵寢,按照規矩,她要行跪拜大禮,慈禧不願,禮部尚書宗室延煦據理力爭,《清史稿·延煦傳》上說“十二年,兩宮祇謁東陵,詣孝貞顯皇后陵寢,慈禧皇太后不欲行拜跪禮,延煦持不可,面諍數四。方是時,太后怒甚,禮部長官鹹失色,延煦從容無少變。太后卒無以難,不得已跪拜如儀。”當時慈安已經死去五年多了,慈禧在對待慈安的尊禮上還是搞得如此彆扭,至少可以說明這兩位太后並沒有表面上那麼和諧的。

    雖然慈安權力慾低,極少參與政治。但慈安的存在本身,對慈禧的專權就是一股巨大的威懾。慈安在,慈禧就不敢恣意妄為。慈安一死,慈禧才能大權獨攬,成為名副其實的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

  • 14 # 苦作舟85263928

    肯定的。光緒死時也是眾說紛紜,後經現代科技提取光緒的頭髮,證明光緒確實是被毒害的。慈安在二十多年前也恬恬經歷了這一幕,只不過官庭內外忌憚慈禧的權力和狠毒,誰也不敢說破而己。以慈禧的性格與為人都兇殘至極,完全是做得出的!而且這件事情最大的受益者正是慈禧自己,刑偵學中有“最大受益者就是兇手"的觀點,用於該案再合適不過!

  • 15 # 小龍兒說生活

    慈禧太后雖然臭名昭著,但所謂的慈禧太后害死慈安太后,實際上是子虛烏有的,都是後面痛恨慈禧的文人故意那樣寫的,這就和葉赫那拉氏毀大清的故事是一個道理。

    那麼,慈安太后到底是怎麼死的呢?和慈禧有關係麼?

    首先,我們來看看有沒有這個可能性。

    其實自從咸豐走後,慈安慈禧垂簾聽政,這兩個人相互打配合也挺不錯的,在清朝的歷史上還弄了個同治中興,可見他們的能力是有的。不過,這個能力更多的其實是在慈安太后的身上。

    和影視劇裡不一樣,這兩個人都不是省油的燈。慈禧太后固然聰明且伶牙俐齒,但她都是小聰明,而慈安太后雖然不動聲色,但擅長權謀把控大局。以當時的情況,慈安只有處死慈禧的能力,慈禧卻沒有暗害慈安的本事。所以從這點來看,慈禧想除慈安,根本不可能。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慈禧有沒有除掉慈安的必要。

    其實在慈安慈禧兩宮太后掌權的時候,慈禧太后日子過得還是比較舒坦的。雖然她在朝堂上舌燦蓮花,但大政壓力卻全部在慈安的身上。所以,在政治上,有慈安太后,慈禧太后的壓力小,而且所做的決策最起碼也是對的,這點來看,慈禧太后沒必要殺害慈安。

    當然,這兩人性格不同最終還是有嫌隙的。但慈禧太后害慈安太后不是用藥,而是抓住了慈安太后不喜朝政事物的弱點,設計活活地把她給累死的。

    慈禧慈安後期,慈禧太后開始膨脹了,讓自己的太監出去給自己辦事,然而慈安太后卻讓人處死了慈禧太后的太監。

    眼見自己事事被慈安掣肘,慈禧太后便想到了一個計策,就是稱病什麼事都不管了,一方面又故意給慈安太后一大堆朝政事務。慈安太后本來就不喜歡這些瑣碎的事情,加上身體又不舒服,因此累了一段時間後,她便活活累死了。

    也正因如此,慈安太后死後慈禧太后根本不用做任何掩飾,大搖大擺的安排人檢驗屍體併發喪。原因很簡單,人不是她殺的,她自然不用操這個心了。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解釋,還請採納。

  • 16 # 某村村花

    1881年4月8日,一向身體很好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斃了,年僅45歲。由於當時宮廷對慈安之死鮮有記載,再加上她是毫無徵兆的暴斃,所以,後世對慈安的死也是猜測紛紛。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1慈禧害死了慈安。剛開始,慈禧和慈安一同垂簾聽政,相處的表面上看還可以,但是內心極度愛好權利的慈禧希望一家獨大,所以對慈安逐漸有了想法,就在慈安暴斃的那天下午,慈禧身邊的太監李蓮英送來一盒糕點,“這種點心西佛爺覺得好吃,不肯獨用,送一點給東佛爺嚐嚐”慈安吃了點心當晚立即暴斃。奇怪的是,慈安死後,並沒有按照規定,招軍機大臣前來,驗看藥房,也並沒有請慈安的家人進宮,而是直接收斂入棺了。由此,大家都猜測是慈禧在點心中下了毒。2慈安是因為同慈禧吵架,賭氣自殺而亡。慈安生性平和,對權利無過多的興趣,朝廷大事實際上都由慈禧一人說了算。但是有一段時間,慈禧身子不舒服,就讓慈安獨自處理了一段時間朝務,但慈禧卻暗中以為慈安要奪取自己手中的權利,所以有一次說慈安“誣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致使慈安惱羞成怒,吞鼻菸壺自盡了。

    以上只是流傳的比較廣的兩種說法,關於慈安的死,還有很多說法,件件都和慈禧脫不了關係,其實,慈安的死因現在還無從知曉,之所以有這麼多種說法,無非是人們其實對慈禧有諸多不滿,哪怕不是慈禧的緣故也會給她安上,導致於到底是不是和慈禧有關,到現在還無從考證

  • 17 # 青年史學家

    咸豐帝死後,根據咸豐帝的遺命,同治皇帝的生母葉赫那拉氏被冊立為生母皇太后,而咸豐帝的皇后鈕鈷祿氏則被立為“聖母皇太后”,為了形成對慈禧的牽制,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輔佐年幼哦同治皇帝,咸豐帝做了兩手的準備,一方面是任命了肅順八位輔政大臣,另一方面是命制兩方玉璽,一方名叫“同道堂”、另一方叫“御賞”,分別由鈕鈷祿氏和同治皇帝掌握,而同治帝尚且年幼,所以由慈禧太后代為掌管。

    按地位來論,慈安太后的地位實際上是要高於慈禧太后的。慈安太后小慈禧太后兩歲,二人在咸豐帝去世後也進行過合作,特別是在“辛酉政變”中,慈安、慈禧、恭親王聯合擊敗了八大臣。此後慈安太后也基本上維持了與慈禧太后之間的合作關係,在一些重大問題上,比如修頤和園,免去恭親王議政王頭銜上,慈安太后都是默許慈禧太后的做法的。但是後來因為慈禧太后權力的擴張,兩宮之間的矛盾和嫌隙開始顯現出來。

    1881年4月,宮內突然傳出訊息,45歲的慈安太后去世,朝野為之震動。因為慈安太后突然去世,並且此前已經有兩宮之間存在矛盾和嫌隙的訊息傳出,所以一時間就有人開始猜測是慈禧太后派人暗害了慈安太后。

    其次,雖然與慈禧之間略有矛盾,慈安太后對政治實際上並不感興趣,因此慈禧太后完全沒有必要去暗害慈安太后,而且根據參加急救慈安太后的翁同和的日記所載,慈安太后確係暴斃身亡。近來有學者認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因為疲勞過度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突然去世。

    慈安太后的突然去世使得慈禧太后的完全掌權成為現實。

  • 18 # 紅雨說歷史

    慈安太后的死一直被稱為千古謎團。慈安太后在咸豐帝駕崩以後,被尊為皇太后。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皇后鈕祜祿氏隨咸豐帝從圓明園逃到熱河。第二年8月,咸豐帝駕崩,當時皇后鈕祜祿氏只有25歲沒有兒子,立懿貴妃六歲的兒子載淳繼承皇位,其生母懿貴妃為聖母皇太后,也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而鈕祜祿氏則被尊為慈安太后。慈安究竟是怎麼死的呢?這裡有很多種說法。

    一,

    同治光緒兩朝,慈安,慈禧兩個太后先後垂簾聽政,慈安為人正直,慈禧卻有極強的權力慾望。到了1881年,慈禧突然身患血疾,不能主持朝政。因此在這段時間內,慈安太后獨攬朝綱,這使得慈禧非常不安。為了除去這個心腹大患,慈禧對慈安太后百般汙衊。慈安不善言辭,不知如何與人辯解,憤恨之下吞鼻菸壺自盡。

    二,

    咸豐帝臨終時,曾秘密留下遺詔給慈安,讓慈安監督慈禧安分守己。如果慈禧能夠安分那便罷了,如果她不安分,可以以此遺詔,讓朝廷大臣除去。慈安內心善良,將此事告訴了慈禧,慈禧為人陰險毒辣,表面上對慈安感激不已,暗地裡卻偷偷的向慈安下毒。在送給慈安的補品中放入毒藥,害死了慈安。

    三,

    咸豐帝死後,慈禧因為與人私通而懷孕,被慈安太后察覺。慈安決定罷黜慈禧太后的稱號。慈禧得知了這件事,於是陰險毒辣的慈禧先下手為強,設計毒死了慈安。

    當然以上這些基本都來自於野史或者是民間傳聞。慈安太后的死,最終沒有詳細可靠的記載,所以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千古謎團。

  • 19 # 清水空流

    不是。絕對不是,慈禧既不敢也不能害死慈安,後世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一是慈安死的過於突然,二是根據慈禧的為人的推斷,這就完全是出於對慈禧的栽贓和揣測了。因為二者已經共同合作20多年了,她們的利益大於矛盾。精明的慈禧應該不會這麼傻,而說慈禧殺慈安一個是薛福成的《清稗類鈔》記載,說慈禧慈安吵架。慈安以木訥不能與之辯。大恚,吞鼻菸壺自盡。這完全是胡說八道。另一個是說慈禧在慈安的點心裡下毒毒死慈安,這更是不可能。

    慈安,孝貞顯皇后。生於1837年,鈕祜祿氏,咸豐帝皇后,滿洲鑲黃旗人,1881年去世,終年45歲。慈安皇太后薨逝於鍾粹宮,終年45歲。

    慈安入宮僅僅是個嬪而已,但入宮四個月就成為中宮皇后。滿清開國以來可謂第一個。可見慈安的手段和能力應該不遜於慈禧。而此時的慈安也不過16歲。這時候的慈禧還是宮女而已。由於慈安早逝 ,以及慈禧光芒的掩飾,慈安給歷史留下的是一個比較暗淡的印記,但實際上慈安的能力與手段絕不亞於慈禧。終其一世牢牢地壓制住慈禧,可見其手腕之高超,如果慈安與慈禧一樣高壽,晚清的歷史絕對是要改寫。絕對是一個大智若愚的女子。

    無論從任何角度來說,慈安的地位和權力都高於慈禧,誅殺顧命八大臣如果沒有慈安的支援,慈禧根本無法成功,在兩宮垂簾聽政的時候,慈禧是執行者,慈安是掌舵的,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是慈安擁有最終絕定之權,比如殺安德海。重用曾國藩左宗棠應該都有慈安的影子和手段。

    慈安是在公元1881年三月初十日戌時,慈安逝於鍾粹宮,終年45歲。慈安之死,事先沒有什麼明顯徵兆,三月初九日,慈安身體稍感不適,第二天晚上就死了。在晚清四大日記之一的《翁同龢日記》記載。 他是在深夜被緊急召見入宮。同時還有其他重臣。入宮以後得知慈安病重,經太醫診治無效去世,作為宰輔之臣,翁同龢的日記應該是肯信的,而慈禧之所以召見宰輔重臣入後宮,也是有避免嫌疑的意思。

    慈安的死亡應該屬於突然死亡,根據脈案推斷屬於突發性腦溢血。因為慈安的死的過於突然,再加上後世慈禧的種種不堪表現,才讓大家把慈安的死亡推在慈禧的身上。

  • 20 # 香茗史館

    這個也算是一大疑案了,由於慈安太后去世極為突然,加之其去世後慈禧獲利最大,故野史將其暴斃的責任加在了慈禧身上。不過慈禧害死慈安之說大多見於野史,並不可信,而根據慈安和慈禧交往三十多年的情況和《翁同龢日記》記載推測,慈禧害死慈安的可能性極低,慈安應當是死於腦血管疾病。

    慈禧害死慈安之說大多見於野史,可信度不高

    關於慈禧害死慈安,主要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說慈禧逼死慈安,其二則說慈禧毒死慈安。但兩種說法均來自於民間野史記載,可信度並不高。

    1、逼死慈安說。這種說法來源於《清稗類鈔》,根據其中所載,咸豐帝死後,慈安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但慈禧權力慾極重,而慈安卻少聞外事,並不與其爭權,因此前期雙方相安無事。但在光緒七年初,慈禧患病,臥床不起,不能管理政事,因而這段時期內的朝政主要由慈安負責,這令慈禧大為不悅,“誣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導致慈安氣憤異常,但因木訥不能與之辯,惱恨之下,“吞鼻菸壺自盡”。

    2、毒死慈安說。這種說法則來源於《崇陵傳信錄》,根據記載,當年咸豐帝臨終時,由於深知慈禧權力慾望極重,因而為慈安留下一份遺詔,要其監視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則已,否則汝可出此詔,命廷臣傳遺命除之”。但老實的慈安卻將此事告訴了慈禧,並當著慈禧的面將遺詔燒燬。而陰險毒辣的慈禧雖然表面對慈安感激不盡,但實際上卻已經暗起殺機。因此,不久後便借向慈安進獻點心的機會,在點心中暗下毒藥,將其毒死。

    這兩種說法雖然都有出處,且記載的均較為詳細,前因後果倒也令人信服。但卻未免有些太過真實,畢竟這種宮廷秘聞外人是不可能知之詳細的,例如遺詔內容、燒燬遺詔這種事情。再加上均是民間野史所載,極有可能是天馬行空推測而來,因此可信度極低。

    慈安的真正死因,或許是死於腦血管疾病

    對於慈安之死,《翁同龢日記》中也有較為詳細的記載,與野史比起來,《翁同龢日記》的可靠性就要大很多了。根據《翁同龢日記》記載,“慈安發病於光緒七年三月十日(1881年4月8日),這一天,“東太后感寒停飲,偶爾違和,未見軍機”。

    而且在慈安太后死後,翁同龢還記下了其脈案、藥房和病情,大致可以從中瞭解到慈安發病的過程“晨方:天麻、膽星;(脈)按雲類風癇甚重。午刻一(脈)按無藥,雲神識不清、牙緊。未刻兩方雖可灌,究不妥云云,則已有遺尿情形,痰壅氣閉如舊。酉刻,一方雲六脈將脫,藥不能下。戌刻(晚八時前後)仙逝。”

    現代中醫專家根據記載的病情特點和臨床表現,推測判斷慈安多般死於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與《翁同龢日記》中記載的“類風癇甚重”相吻合。

    而且,慈安太后的腦血管疾病極有可能是舊疾,《翁同龢日記》中還曾記錄了慈安太后的兩次病史。

    第一次是在同治二年二月九日(1863年3月27日),慈安二十六歲時,“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聖恭違豫,有類肝厥,不能言語,至是始大安”,此次犯病共計二十四天,而根據有類肝厥,不能言語”的表現,依據現代醫學解釋,應當屬於中風前兆,不過病症較輕,加之慈安年輕,因此恢復較快。

    第二次則是在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日(1870年1月5日),時慈安三十三歲,“昨日慈安太后舊疾作,厥逆半時許。傳醫進枳實、萊服子”,這其中說的“厥逆”依然是由於腦供血不足引發,不過由於及時治療,因此沒有造成後遺症。

    從《翁同龢日記》的記載來看,慈安太后應當有腦血管疾病的病史,而根據《述庵秘錄》記載,慈安太后發病前一天“兩頰微赤”,已經是高血壓的表現,再加上病發突然且迅疾,最終誘發腦中風,甚至是腦出血而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王寶強,娛樂圈被戴綠帽的男星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