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霖霖歷史錄

    王莽是一個褒貶不一的歷史人物。由於其建立的新朝的失敗導致其本身的身敗名裂。古時對其多貶義,現代人看其做法多有現代的意思,對王莽又有讚美之意,有人戲稱其是穿越者。

    這位受到史書批判,但是卻被許多現代人認為,十分像一個穿越者的歷史名人,就是頂替西漢,建立新朝的王莽。

      大家學中國歷史,一般記的都是各個主要朝代,西漢之後就是東漢,像王莽所建立的新朝,很少被人所熟知。新朝存在時間非常短,只有十四年的時間。如此短暫,而且是代替西漢建立的朝代,在西漢的延續東漢這裡,自然是仇敵。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越是短小的朝代,所受到的誣陷甚至更多。王莽建立的新朝既短,又是東漢的眼中釘,算是全都佔了。所以也難怪,在正史之中,新朝不被承認,王莽被定義為亂臣賊子了。

      後世人評價王莽之時,往往依據《漢書》,所以千百年來王莽都被人們詬病批判。一直到近現代時期,特別是現代,才對王莽有了不同的看法。學術界的太過高深,咱們就不參與其中,只說說民間對王莽的看法。

      “穿越”,漸漸在中國火起來之後,曾有人提出過這樣的質疑和推論:王莽怕是一個穿越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源於他建立新朝之後,實行的一系列改革。

      新朝雖然存在的時間短,但是卻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階段。特別是王莽改制,更是一段非常重要的課題。王莽建立的新朝,被稱為中國歷史社會主義制度的實驗。

      我們認為社會制度的發展,遵循的應該是奴隸制度—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的規律。顯而易見,王莽在封建時期涉及社會主義制度,那就是完全超前了的。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有人認為他是一個穿越者。

      王莽所實行的政策到底超前到什麼地步,才會被人認為是穿越者?這些政策,是否真有現代政策的影子呢?咱們不細說,就拿主要政策來說吧!

      首先是土地政策,王莽實行土地改革,將全國土地收歸國有。土地國有之後,私人不得隨意買賣佔有土地。王莽將這些土地平均分給百姓,無論是富戶還是百姓,多退少補。這個政策,的確有些像新中國的土改。

      其次是將鹽、鐵、酒、貨幣等經營權收歸國家。這些重要領域的經營權,由國家經營。私人開採礦石,要交稅還要得到政府的同意,獲取經營權。以前貴族是可以私自鑄造貨幣的,王莽推行新政策之後,貨幣由國家統一發行。這些方面,也與今日的經濟政策相似。

      第三強迫勞動。但凡是無業遊民,必須向政府繳納錢財。若是無法承擔,就必須接受政府的強制勞動,勞動期間由政府提供住宿和飲食。這一點,是否帶有一點早些年人民公社的影子。

      第四,凍結奴隸制度。雖然沒有廢除,但是卻下令禁止奴隸買賣。奴隸買賣終止之後,奴隸自然而然會隨之減少,奴隸制度也將慢慢消亡。從這點來看,王莽似乎比較重視人權。

      第五,實行計劃經濟。在王莽的新政策下,市場物價由政府調控,防止商人操縱市場,以消除貧富不均。

      第六,允許百姓向政府貸款。若是用於祭祀喪葬等事務,政府不收取利息,若是用於經營,政府則要收取十分之一的利息。

      第七,王莽重視科學發明,而他自己也是一個發明家。令後人十分驚訝,且認為他實在太像一個穿越者的重要原因,就是王莽發明的遊標卡尺。

      不僅這些方面,還有很多方面,王莽的想法都十分的超前。要麼就是他太聰明,眼光遠超當前那個時代,要麼就真有些玄乎了!

  • 2 #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王莽多半是一個90後的高中二年級學生穿過去的。來看看他都搞了些啥么蛾子:

    給高麗改名。據此判斷,王同學應該常年混跡於鐵血論壇。

    大搞國有化。多半是文科生,學過一點高中政治。

    解放奴隸。喲,這小子還知道南北戰爭。

    重視發明創造。畢竟學過歷史,對英國工業革命後稱霸世界有所耳聞,深知這些奇技淫巧的厲害之處。

    打仗用巨人猛獸……王同學是沒少玩電腦遊戲啊,指不定是魔獸星際的玩家。

    然而正是因為王同學沉迷於遊戲和論壇,不好好讀書,導致他是個學渣。科學和歷史都只學了個一知半解,比如:

    殺劉秀——居然沒搞清楚劉秀當時的身份和籍貫,估計只是知道這個名字而已。

    居然沒有一手扶植起工業文明。你倒是搞蒸汽機啊,圖紙畫不出來,把原理告訴大家,民間總會有聰明人鼓搗出來。鍊鋼技術呢?含碳比例背過沒有。嘗試弄火藥啊,配方不知道可以試驗,知道硫碳硝就可以試了。再不濟馬鐙總該發明一下吧。可是一件都沒有。

    王同學身敗名裂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好好學習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以下是給穿越者的建議,大家一定要照著做,指不定哪天就穿越了呢。

    1.歷史是最重要的學科。至少熟讀史記到清史稿的帝紀部分,不要弄出殺錯了人、跟錯了人、站錯了隊之類的事情。

    2.工科知識要紮實。至少要學懂蒸汽機和火藥這兩種初期就能點出來的科技。

    3.熟記世界地圖,然而不要有民族情緒。

    4.專業首選古代史,其次機械。千萬不要學計算機!不然科技樹還沒點到你就掛了。

  • 3 # 縱情山海間

    王莽是中國得歷史上極具爭議的一個人物。

    他篡權上位,建立新朝,對於漢朝,對於天下正統而言是絕對的大逆不道,但他上位後頒佈的一系列政策法度在當時看來天方夜譚,卻和現代社會的許多制度相似,這就不免讓許多人猜測:王莽不是古代人而是穿越者,甚至許多人還以此為基礎,創作了許多種假說和故事。

    王莽上位以後,推行了一系列新法,改革了官員制度,將許多職位進行了更名,並增設了許多官職。為了表示新朝的“新”面貌,王莽還更改了很多以前的舊地名,

    但是王莽改革最大的制度變化,還是廢除奴隸制,禁止奴隸的買賣與產生。以及廢除土地私有制,禁止土地買賣把天下土地都收回國有,由國家統一分配下去!

    這樣的制度確實是幫助了底層的勞苦大眾,但是卻傷害了 統治階級地主們的根本利益。使得很多所謂新政的實行遇到了激烈的抵抗。

    當然,最讓後世感到驚奇的,還是王莽提出的"所得稅"制度。他將鹽、鐵、酒等行業收歸國有,並對獵人、漁夫等行業按收益徵稅,從而斂財。還發明瞭遊標卡尺之類的器具等

    他頒佈的這些個制度法規要是仔細琢磨這可是比現有的制度早了好幾千年,這也就難怪大家都覺得王莽有可能是個穿越者了!

  • 4 # 王建國HIST

    王莽這個人在早期憑藉著自己的好名聲,和自己的外戚身份,以及西漢以來的更受命思想,儒學思想,以及漢末越來越嚴重的土地兼併,以及自然災害建立了新朝,但是

    胡適說他是:一千九百年前的一個社會主義者。甚至有人認為他是穿越回去的,為何會這樣說呢?

    1.實行王田,私屬制。

    王莽異想天開,想要恢復井田制,便把天下的田地叫作王田,把奴婢叫作私屬,不準買賣。田地多而人比較少的人家要把土地分給別人。這樣一來有人反對就是十分正常地。因為井田制只有在史書上記載過,實行與否也不得而知。但王莽憑藉對儒家經典的盲目偏信就行實行井田,結局打臉很自然

    2.改革幣制

    王莽改革幣制混亂,荒唐。從居攝二年到地皇四年,王莽下詔四次改革幣制。每次都是以小易大,以輕易重,實際上加大對老百姓的盤剝。

    彭威信《中國貨幣史》:中國曆代幣制改革的失敗,多有別的原因,而不是制度本身的缺點。只有王莽的寶貨制的失敗,完全是制度的失敗。

    3.改革官名,地名,行政區劃

    神神道道的王莽依據《禹貢》廢除現有區劃,改天下為九州,可謂是相當的浪漫。

    在中央設定四輔,三公,四將,九卿,六監等已經早已不是用的官名。

    4.改外族稱號

    把西南以及西域的三十多個國家的國王一律降為侯。

    把匈奴的璽改為章。

    改匈奴單于為降服單于。

    雖然痛快卻引發漢匈戰爭。

    5.改五德系統

    認為自己是黃帝的後代

    對其評價十二個字

    生搬硬套,不切實際,缺乏理性

  • 5 # 農夫叄拳

    1.土地國有:私人不準買賣,恢復一千二百年以前已廢除了的古代井田制度;

    2.耕地重新分配:沒有土地的農夫,由政府分給土地;

    3.凍結奴隸制度:雖沒有馬上廢止,但禁止所有奴隸婢女繼續買賣,以限制奴隸的範圍和數目不再擴大,使它最後自然消滅;

    4.強迫勞動:凡無業遊民,每人每年罰布帛一匹,無力繳納的,由政府強迫他勞役,在勞役期間,由政府供給衣食;

    5.實行專賣制度:酒專賣,鹽專賣,鐵器專賣,由中央政府統一發行貨幣。山上水中的天然資源,都為國家所有,由政府開採;

    6.建立貸款制度:人民因祭祀或喪葬的需要,可向政府貸款,不收利息。但為了經營農商事業而貸款,則政府收取純利十分之一的本息;

    7.徵收所得稅:一切工商業,包括漁獵、卜卦、醫生、旅館,以及婦女們家庭養蠶織布,新政府徵純利十分之一的所得稅;

    8.考古學家發現新朝時期的青銅遊標卡尺,並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 6 # 破乞

    哪一個帝位不是從別人手裡篡來的

      

    但凡稍諳中國史的人都知道,王莽在歷史上的名聲可真不怎的。

    從他倒臺自焚到現在,時間過了差不多兩千年。兩千年裡,不論是官方的正史還是民間的野史,抑或是詩人小說家的篇詠,幾乎無一例外地將他定位為篡位者。比如《漢書》,壓根兒就不承認他帝位的合法性,為他立傳時,將他列入的是收錄一般人的《傳》,而不是帝王專用的《紀》,且斷然指出:“自書傳所載亂臣賊子無道之人,考其禍敗,未有如莽之甚者也。”

      

    這顯然帶有某種道德的義憤和正統的偏見,想到該書作者班固就生活在推翻了王莽而建立的東漢帝國,我們可以理解他的這種義憤和偏見了。但時隔上千年的《資治通鑑》中,司馬光對王莽依然直呼其名,還是認定他乃篡位者,就有些過分了。其實,天下的帝位,哪一個不是從別人手裡篡來的呢?就說王莽所奪的西漢,原本不也是劉邦從秦二世手裡奪來的嗎?怎麼別人去奪成了開國明君,王莽去奪就成了篡位者呢?細細想來,大約是王莽那書呆子加改革家的人生讓兩千年來的後人都感到一種說不出的不舒服。

      

    書呆子好理解,且算不上什麼有虧大節的問題;改革家更是一種美稱。但如果改革家同時又是書呆子,或者說書呆子同時又以改革家自居,那麼事情的結果很可能就會搞得一發不可收拾,往往免不了以喜劇登場,悲劇告終。如此說來,王莽在中國的幾百個皇帝中,肯定算最獨具特色的。

      

    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王莽字巨君,是漢元帝皇后的侄子輩。老王家出了這麼個皇后,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王莽的父兄輩“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輔政”,也就是沾了這裙帶關係。在漢元帝和漢成帝年間,老王家紅得發紫,一口氣就出了九個侯爺、五個大司馬。

    王莽卻運道不佳,他的父親王曼早死,連侯也沒封上,連累王莽也沒能做個貴族。當時,王莽的堂兄弟們“皆將軍五侯子,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遊相高”。就是說,這班世家子弟們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以狂喝濫飲養小蜜來互相攀比,而王莽“獨孤貧”。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堂兄弟們飲酒作樂,王莽只得折節讀書。那書呆子氣,多半就是這時候養成的,沒成想卻害了這傢伙一生。

    王莽除了愛學習,還是個孝子。他不但父親死得早,連哥哥也死得早,不得已,王莽只得獨自贍養老母和嫂子,以及哥哥留下來的孩子們。總而言之,縱使以現在的標準來看,年輕時的王莽也是一個好青年,完全有資格當選五四標兵啦十大傑出青年什麼的。

      

    王莽人生的轉機同樣來自於他的孝道。那時候,他的伯父--權傾天下的大將軍王鳳病了,王鳳的兒子們忙於走馬鬥雞,吃喝玩樂,連老頭子也沒人肯照料。王莽則不然,這位孝順的侄子親口為伯父嘗藥,夜夜做義務陪護,以至於亂首垢面,不解衣睡覺達數月之久。這樣,久病床前無孝子,老頭子被王莽感動了,臨死前,鄭重其事地把王莽推薦給太后和漢成帝。

      

    老頭子的政治能量是驚人的,王莽隨即被拜為黃門郎,不久又升為射聲校尉。美麗而汙穢的仕途終於向王莽露出了一絲笑容,王莽現在要乾的就是,在經過這些年的磨礪和隱忍之後抓住機會往上爬,或者用好聽的話來說叫要求進步。

      

    那些充任中下級官員的年月,王莽的恭謙下士和仁義孝道是全國都有名的。那時候既沒有電視也沒有報紙,不像現在要學習哪個好榜樣,只要電視報紙略一轟炸就天下聞名了。那時候要想全國有名,必須得靠人們口口相傳。

    據此推測,王莽也真是個異人,居然在普天下都有了好名聲。“長樂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騎校尉箕閎、上谷都尉陽碰、中郎陳湯”--繼王鳳老頭子之後,又有好幾個德高望重有頭有臉的老幹部,同時還是“當世名士”的人物,都為王莽的精神所感動,一齊站出來為位居下僚的王莽說話。沉溺於女人與美酒中的皇帝也“由是賢之”:永始元年,封王莽為新都侯、遷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王莽也很為舉薦他的老幹部們爭氣,“爵位益尊,節操愈謙”。與老王家那些不成材的堂兄弟們相比,王莽想不給人留下好名聲都不行。

      

    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當王莽三十八歲時,終於被任命為大司馬,成了西漢帝國的輔國重臣,位置相當於今天的國務院總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王莽依然保持著早年的革命本色,“遂克已不倦,聘諸賢良以為掾史,賞賜邑錢悉以享士,愈為儉約”。

    有一次,王莽的母親病了,公卿列侯紛紛派夫人前往王家看望。到了王莽家,王莽的老婆出來迎接,眾位雍容華貴的夫人們見她“衣不曳地,布不蔽膝”,穿得實在不像大司馬伕人的樣子,都誤以為是僕人,一搭話才知是王夫人,“皆驚”。

      

    王莽高人一籌的品格還表現在他的急公好義。當時天下有災,王莽上書皇太后,願自掏腰包一百萬,同時獻出田地三十頃,交給大司農以安頓流離失所的貧民。這時的王莽已受封為安漢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王莽的率領下,“公卿皆慕效焉”。就連完全站在劉漢立場所編的《漢書》,也不得不如實稱道王莽:每逢天下有水旱之災,王莽就常年吃素。太后聽說後,深為感動,親自派使者告訴王莽:“聞公菜食,憂民深矣。今秋幸熟,公勤於職,以時食肉,愛身為國。”(聽說你一向吃素食,可見你憂國憂民之深也。幸好今年天下豐收,你政務繁忙,還是要不時吃點肉,愛護你的身體其實就是愛護我們的國家。)以一國之尊(其時皇帝尚幼,太后乃實際掌權者)而專門為一個臣子的吃肉與否下詔,即使是在以出怪事聞名的中國史上,也是空前絕後的。

      

    王莽的女兒後來被立為皇后。有關單位的負責人告訴皇帝,依照慣例,聘皇后需要給女方家裡黃金二萬、錢二億。面對這一大筆名正言順的鉅款,王莽卻深辭不受,實在推不過,只要了四千萬,其餘的全部捐獻出來。這時,深為安漢公高尚人格所感動的大臣們不幹了,他們說,如果讓安漢公這樣做的話,那麼聘皇后的錢簡直比娶一個妾還少,不是讓安漢公太吃虧了嗎?皇帝聽了,又撥了三千萬賜給王莽,王莽卻把這筆錢分別給了九個家族的貧窮無告者,簡直比一個慈善家還令時人感動。慈善家有時捐錢是附帶著要出名的要求的,而王莽卻既沒有搞捐贈儀式,也沒找些無聊文人寫報告文學大吹大擂。

      

    前面說過,王莽是讀書人,等他手裡有了權力時,果然也幹了一件令讀書人快樂的事情:

      

    起明堂、辟雍、靈臺,為學者築舍萬區,作市,常滿倉,制度甚盛。立《樂經》,益博士員,經各五人,徵天下通一藝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禮》、古《書》、《毛詩》、《周官》、《爾雅》、天文、圖讖、鐘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詣公車。網羅天下異能之士,至者前後千數,皆令記說廷中,將令正乖謬,一異說雲。

    總而言之,知識分子的待遇在他手裡得到了相當的改善,既為已上崗的學者修宿舍,又為有水平而沒有上崗的學者提供就業入仕機會。

      

    一言以蔽之,王莽登上帝位之前,他的整個表現完全是一個孝道的兒子,一個嚴厲的父親,一個優秀的公務員,一個總是為國家著想的好公民。這時候,他的書呆子氣基本沒表現出來,雖說有時候為了獲得別人的讚揚而在做好人好事時稍嫌有些誇張,但總算還不太離譜。況且,做好人好事,即使有點誇張,也比不事聲張地幹壞事要好。

      

    符命與祥瑞

      

    等到王莽算計漢朝的天下,並著手進行全方位的準備時,他的書呆子氣冒出來了。

      

    王莽是一個好古的人,他自幼飽讀四書五經,對歷史上那些改朝換代時據說就會出現的符命頗感興趣。所謂符命,《辭海》是這樣解釋的:“古時以所謂祥瑞的徵兆附會成君主得天命的憑證。”王莽是讀書人,讀書人的一大特點或者說一大弱點就在於總想把自己要乾的事弄得理由十足,彷彿不這樣就不足以成大事似的。而符命這東西,既然是君主得天命的憑證,你說王莽能不重視嗎?

      

    王莽符命工程的第一步是派出八個官員到全國各地視察,視察回來這些官員異口同聲地報告說,天下風俗竟然相同了,這顯然是盛世所有的跡象。這些官員還偽造民歌達三萬多字,均為歌頌王莽的功德。接著又讓人上奏說“市無二賈,官無獄訟,邑無盜賊,野無饑民,道不拾遺,男女異路之制,犯者象刑”。第二步,王莽想到是時漢朝東北南三面的少數民族均歸化,唯獨西邊的羌人還在特立獨行,未免美中不足,無法顯出天下大統的符命。於是他派人“多持金幣誘塞外羌,使獻地,願內屬”。羌人得了錢,樂得也獻一把符命,便上奏說:在聖明的太皇太后指引下,在至仁的安漢公領導下,天下太平,五穀豐登。我們這裡多次出現符瑞:有禾苗長到一丈多長的,有一粒粟中生長三顆米的,有農民不耕種,土地裡卻自己長莊稼的,有織女不養蠶,而繭子卻自己結出來的,還有甘泉從地下湧出來,鳳凰出現,神仙降臨。就在四面八方符命不斷之時,少年的漢平帝蹊蹺地死了。

     

    平帝剛死,更嚇人的符命出現了。一個叫謝囂的退休官員上奏說,武功長孟通在淘井時,淘到一塊白石頭,上圓下方,上面用丹書寫著一行文字,道是:“告安漢公莽為皇帝”。這塊莫名其妙的白石頭功不可沒,王莽雖然沒有如其所云地那樣當皇帝,卻當上了假皇帝(即代理皇帝,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稱號),並改元居攝,離最終位登九五隻有半步了。

      

    為了讓這最後的半步更加符合天命,更加像古人那樣理由充足,王莽繼續以書呆子的執著進行著符命事業。

      

    居攝三年,“是歲,廣饒侯劉京,車騎將軍千人福雲、太保屬臧鴻奏符命”。四方符命連連,湊趣的人也真多,於是王莽鄭重其事地給太后上了道奏章,其中再三強調符命,他寫道:宗室廣饒侯劉京曾上書說,七月中旬,齊郡臨淄縣昌興亭的亭長辛當一個晚上做了幾個夢,夢見神仙對他說:我乃天公的使者是也,天公要我告訴你,代理皇帝應該成為真皇帝。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話,我可以給你預言,這座亭子的下面有一口新井。亭長早晨起來去檢視亭子,果然發現有一口才打的新井,深入地下上百尺。十一月,巴郡的石牛和刻畫著文字的石頭,一起來到未央宮的殿堂上。我和太保安陽侯舜等都親眼看見,當時天下突然颳起大風,灰塵遮住了天空,風停止時,一道銅符的帛圖落在石牛前,上面寫著:這是天公給新皇帝的符命,獻出它的人將封侯。承天命的人必須遵守神的這道命令。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既然獻符命者可封侯,明擺著的富貴誰不想要呢?

      

    四川梓潼人哀章,多年在長安求學,夢想有朝一日覓得一官半職,但此人“素無行,好為大言”,一直沒如願以償。這時,他見王莽熱衷符命,便萌生了藉此機會蒙個一官半職的想法。這傢伙倒也聰明得緊,他製作了一個銅匱,為兩檢,其中的一個寫著“天帝行璽金匱圖”,另一個則寫著“赤帝璽劉邦傳予黃帝金策書”,並寫明王莽當為真天子,還附錄了要做王莽重臣的八個人的名字,謅名王興、王盛,當然也沒忘記把他哀章的名字寫進去。做好了這些東西,哀章趁著一天夜裡,身著黃衣,把匱拿到劉邦的廟裡,交給守廟的官員,守廟的官員見如此重要的天命憑證來了,豈敢怠慢,急忙向王莽報告。王莽大喜,親自到劉邦廟裡拜受金匱。

    金匱到手,王莽認為稱帝的證據已經十分充足了,於是坐在未央宮裡,下詔稱帝,正式建立了他的新帝國,而西漢至此終於滅亡。為了把金匱這一鬧劇演得更真實,王莽自然按金匱中文字的吩咐,委哀章以重任,併到處尋找叫王興和王盛的人,以應符命。結果一個叫王興的城門令史之類的芝麻官和一個叫王盛的賣餅小販因與天命相符,均被任命為大官。

      

    在奪取西漢政權的交接儀式禪讓大典上,王莽的表演也很具有書呆子氣。別人的江山已經搶到手裡了,可他出於不想背一個篡位者惡名的企圖,依依不捨地拉著被廢去帝位的劉孺子的手,流涕痛哭地說:“早先周朝的時候周公暫攝王位,是為了讓皇帝更好地復辟,現在我獨迫於皇天的命令,卻不能如同周公那樣了。”這種演得拙劣無比的鬧劇,居然讓那些出席大典的文武百官,為此“莫不感動”。——當然,現在我們知道,某些時候的某些感動不是源於心靈,而是源於心計。

      

    書呆子的表面文章

      

    王莽想要顯示他的帝國與以往帝國相比,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因此自命國號為“新”,並著手幹了一系列自以為新穎的改革。結果,新倒新也,新穎卻未必。

      

    書呆子總是喜歡做表面文章,喜歡錶面的乾淨、秩序和整齊劃一。王莽改革的頭一板斧就是改官名和地名:郡太守改名大尹,都尉改稱太尉,縣令改稱宰,御史改稱執法,少府改稱共工,太常改稱秩宗,大理改稱作士。這些官員雖改了新稱呼,其職責與權利與以前相較卻毫無兩樣。除了走一回表面文章,表示新朝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是新的外,可謂毫無意義。然後是改地名,長樂宮改名常樂室,長安改名常安。為了和古代典籍《周官》和《王制》上的政區劃分一致,王莽下令大改天下地名,以便“郡縣以亭為名者三百六十,以應符命文也”。這種不負責任完全追求某種數字上的口彩的做法,導致各地的地名被改得亂七八糟,有的郡一連改了五次名字,吏民不能記,每次下詔書時,不得不註明其原名稱。

     

    改本朝的官名,官員們即使不滿也無可奈何,但王莽以黃帝和虞的後代自居,認為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他是目前已知世界裡唯一的最高統治者。漢朝原來分封的諸侯和四夷竟然也稱王,這是嚴重違反新朝原則的,遂下令諸侯王一律改稱公,少數民族之王則更為侯。最強大的北方民族匈奴--它的單于則被王莽改為“降奴服於”這一具有侮辱性的名號,從而引發了綿延整個新朝的邊境戰爭。

      

    後來,王莽見用武力無法使匈奴屈服,又派出使者,許以重金,條件是他們自行改名為恭奴,單于改為善於。單于貪圖王莽的金幣,表面上答應了,然而錢一到手,依然一如既往地不斷入侵。東鄰高句麗則被王莽別出心裁地改為下句麗,行事真如小兒一般可笑。

      

    王莽以洛陽為東都,常安為西都,又按《禹貢》的劃分將天下的州劃為九個,爵位則向周文王的周朝學習,分為五等。為了和周朝的諸侯國相仿,王莽也分封了多達一千八百個侯,這些侯爺們雖然受了封,卻沒有得到封地,常年困居在長安,每個月由國家提供生活費。由於生活費太少,不少侯爺竟然跑去給人家當用人。這也算是中國歷史上最駭人聽聞的政治逸聞了。

      

    王莽改革中真正有點內容的是將幾百年前就廢除了的井田制借屍還魂,他下令說,古時候,一夫一婦有一百畝田,什一而稅,因此國給民富而頌聲作。這是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因此,他把天下田更名為王田,奴僕更名為私屬,都不許買賣,“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與九族鄰里鄉黨”。殊不知,這種改革與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明顯不相配套,書呆子泥古信書,生搬硬套,只留下笑柄。

      

    書呆子的第二個特點是好古,古代的書呆子總是懷念更古的書呆子。王莽改制學古人,完全不顧當前的現實與古代的情形根本就是兩樣,再一次幹出刻舟求劍般的政治改革。如此所作所為,弄失敗了不奇怪,要是不失敗倒奇怪了。

    總之,說王莽的改革乃是書呆子的改革並非空穴來風。舉凡書呆子所具有的做事方法總是喜歡從古人那裡找依據,從老天那裡找理由,然後文過飾非,只重表面的和諧而從不過問真正的實效,這些特徵在王莽身上比比皆是。故此,班超以為“莽意以為制定則天下自平,故銳思於地理,制禮作樂,講合《六經》之說”。在王莽這個書呆子看來,只要制定出一套看起來完整的制度,就可以天下太平,萬方樂附,鳳凰也來湊熱鬧跳曲迪斯科了。但真實情況又哪裡是這樣呢?整個新朝裡,“公卿旦入暮出,議論連年不決,不暇省獄訟冤結民之急務。縣宰缺者,數年守兼,一切貪殘日甚”。也就是說,新朝國家機器的上層,天天都在為了紙上文章而忙個不停,結果具體的當務之急反而沒人理會。這樣的帝國,豈有長久之理?

      

    改革家末路

      

    等到赤眉、綠林軍起,新朝危在旦夕時,王莽又來了一個書呆子的改革:令太史推算三萬六千年的歷紀,六年改一次元。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了,這先生居然有閒心去關心幾萬年的紀年,迂腐得也算可以。此外,他下書聲稱自己當如同黃帝那樣飛昇成仙,“欲以誑耀百姓,稍解盜賊”,結果是“眾皆笑之”--沒準把他當做失心瘋了。

      

    農民起義一浪高一浪時,王莽忙著乾的還是攻打匈奴,想讓他們成為恭奴。為此,他下詔在全國招募有奇技之人。來應聘的人五花八門:有言能過河不用船隻的;有言能不要一粒糧食,用藥就可以使三軍不餓的;最神奇的是一個人聲稱能飛行,一日千里,可以充當偵察兵。王莽很感興趣,這個會飛的傢伙用大鳥的羽毛插遍全身,從高處跳下來,飛了百來步便落在地上。王莽雖知其不可用,“苟欲獲其名,皆拜為理軍”。

      

    就在更始軍快要兵臨城下時,王莽還幹了一件更書呆子氣的事。他的臣子崔發向他進言:古時國家有災難,“則哭以厭之,宜告天以求救”。於是,新朝最激進的改革家王莽帶著群臣到南郊,向老天陳述其符命本末,仰天大哭。為了壯大痛哭隊伍,王莽在痛哭現場設立粥廠,凡是參與痛哭事業的,一律賞以粥喝,那些流離失所的饑民於是天天跑來痛哭,整個國家如喪考妣。而其中一些哭得特別動情的,則被王莽任命為郎官,以至於幾天內這個帝國突然就多出了五千多名中級官員。

    自從手握天下大權以來,王莽這個維新的改革家便沉浸於他認定的改革事業中。這個書呆子很敬業,十分刻苦地按照他對世界和歷史的理解來想當然地治理著這個龐大的帝國,幾乎完全沒有時間享受,而是沉浸在對國家的設計裡,不時會為自己的某些偉大設想興奮得徹夜難眠。他當然沒有想到這種改革的結果是災難性的,他毀了他的帝國,也毀了他自己,並使天下陷入幾十年的長久混亂之中。

      

    書呆子改革家王莽幾乎從一開始就註定了要失敗,但這傢伙好像在人格上似乎還有些魅力。最重要的證據就是更始軍攻進長安,他的帝國存亡只能以小時計時,他的身邊竟然還有千餘人跟隨他,並幾乎悉數為他戰死,流盡了血管裡最鮮紅的一滴血。而我們熟悉的勵精圖治的亡國君崇禎自殺時,身邊僅有一個老太監。那麼多的人為了書呆子的改革殉葬,王莽也算是值得了。

      

    王莽死了,這個熱心改革的形式主義者和唯美者的書呆子用火將自己燒成了一堆灰,他的憤怒和委屈只有到九泉之下再去辯論了

  • 7 # 你說呢對吧

    王莽是一個好玩的人,也是一個值得琢磨的人,稱其為“穿越者”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一些有共產主義影子的改革,當然對於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做贅述。

    我認為王莽是“穿越者”的理由有二:

    一、王莽是中國封建專制社會中唯一一個民選的皇帝,在之前和之後都沒有。而且和一般的逼宮禪讓不同,王莽起初並沒有任何軍權,只是憑藉自己的威望一步步升遷,而且據班固後漢書所言,天下上書者有四十多萬人請求王莽即帝位,古今未有;

    二、光武帝33歲開創東漢,因自己人格魅力和才能太過出眾,雲臺二十八將都被他壓在了身後,歷來開國功臣沒有如東漢這般“默默無聞”,無他耳,只因光武帝太過閃耀。試想,如果不是因為有“穿越者”試圖超越生產力改變歷史,又怎麼會誕生“位面之子”來修正歷史呢?

    所以正是因為有了劉秀,王莽的“穿越者”身份才有可能被坐實,不可細究啊

  • 8 # 鄜延路節度使李

    其實是抬舉王莽了,我們看王莽改革的效果

    王莽登上新朝皇帝寶座後,面對長期以來積累而成的天下洶洶、民怨鼎沸的社會現狀,為顯示新朝政權是承天受命、順應民心的合法政權,他本人是能解民於倒懸的真命天子,遂發起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託古改制活動。

    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民眾的支援和擁護,王莽從當時社會最為關注但又最為棘手的土地和奴婢問題著手,宣佈實行所謂的“王田”、“私屬”制。這是新莽改制中最主要也最重要的一項改革措施,其大致包括以下內容:

    1.全國田地均歸國家所有,不得買賣,稱作“王田”;

    2.凡一家有8個男丁者,可有田一井,即900畝;

    3.原有田地超過規定畝數,即一家男丁不夠8人而田超過900畝者,將超過部分分給宗族或鄉鄰無田而應受田者;

    4.無田之家,應按有關規定從政府受田;

    5.奴婢不得買賣,改稱為“私屬”;

    6.凡攻擊井田制度,煽動他人破壞法令者流放至邊境。

    西漢後期土地兼併嚴重,大批農民淪為奴隸,民眾的反抗鬥爭此起彼伏。哀帝朝以大司馬師丹為代表的一批官僚,曾提出一個“限田限奴”的建議,以緩和社會矛盾,卻未能實行。王莽的“王田”、“私屬”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或可視為當年師丹建議的延伸和擴充套件。

    著名秦漢史專家陳直教授考證,王莽的王田制曾部分實行。然而,由於大地主和中小地主聯合抵制,此制無法進一步推廣,並引起“自諸卿大夫至於底民”的廣泛反對。

    首先,以土地買賣為槓桿的上地私有制,自戰國後期以來一直是社會經濟運動的主旋律,至秦漢時期已經深入人人心不可動搖,與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基本適應、絕不是任何個人的一紙空文能夠取消得了的。

    其次,農民既是立地私有制的受益者,也是土地兼併的受害者;他們受土地買賣天公地道時代觀念的東縛,從來也沒有正式向土地私有制發出挑戰;農民對土地的渴望,集中反映在其自身對土地的擁有上,而不是要取弟土地私有制。

    第三,王莽的土地改革關鍵在於保證政府的土地稅徵收,以維繫國家龐大的財政開支,從來也沒有真正顧及農民的利益。所以新莽的王田措施不僅無法扭轉歷史,反而招來地主們的不滿與反抗,而且希望落空的農民的怨懟很自然地把王莽逼入兩面夾攻的絕境。

    始建國四年,當中郎區博進諫痛陳利害後,王葬不得不無可奈何地宣佈:“諸名食王田,皆得賣之,勿拘以法;犯私買賣庶人者,且一切勿治。”就這樣,王莽改制的重頭戲“王田“私屬”制正式宣告破產。

    除土地、奴婢方面的改革外,幣制改革是王莽託古改制的另重要領域。早在新朝建立之前,王莽為打擊貨幣持有者,增加政府財政收人入,便曾搞過幣制改革。居攝二年(7),他以“周錢有子母相權”為理由,下令新增“一直(值)五千”的“錯刀”、“一直(值)五百”的“契刀”和“一直(值)五十”的“大錢”等三種錢,讓與西漢原有的五銖錢一塊兒在市場上流通。

    由於新發行的貨幣質量低劣,遠不足所定之值,而政府又用這種劣質錢兌取百姓手中的五銖錢,從中漁利,結果不但使流通秩序混亂,而且造成了民眾對新貨幣的不信任。人們拒絕使用新貨幣,王莽就用嚴刑酷法強制推行,以致出現令“民人涕泣於道”的情景。

    除了不符世情外,王莽改革失敗還有其他原因:

    缺乏改革的技術能力,而行政官員大多近乎腐敗貪汙;改制前後缺乏周詳計劃,以致法令繁複,朝令夕改,如:多次幣制改革,令貨幣種類繁多,導致通貨膨脹;又以嚴刑強制執行,使人民反感;諸多措施,如行王田制、禁賣買私屬、行六筦,嚴重損害既得利益者,後者自然鳴鼓而攻之。

  • 9 # 文淵閣007

    王莽改制真的是超越了時代嗎?

    引入: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年),字巨君,河北大名縣人,他之所以能夠這麼快順利上位,除了有西漢元帝王政君王皇后的照顧之外,大多還是靠自己不懈努力得來的,王莽搭乘著西漢末年外戚掌權這一班順風車,成帝時期,進階為王家的第五任大司馬,相當於丞相,王莽似乎是西漢末年幾個皇帝的剋星,從出生開始算,他經歷了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孺子王劉嬰五位帝王,在後四位帝王時期都掌控著國家大權,其擔任過的職務有黃門侍郎、光祿大夫、新都侯、大將軍、大司馬、攝皇帝、假皇帝、新皇帝,從其經歷來看,升遷似乎太快,只要大家看看他的家族就知道了,王家的大靠山王政君作為漢宣帝、元帝的後宮女人,在元帝時期母以子貴,生下成帝,扶搖直上成為皇后,是一個比較長壽的女人,歲數高達84歲,於是王家藉此升官發財,王鳳、王商、王立、王根相繼成為大司馬大將軍,王氏封侯的有九人之多,許多中央、地方官吏都出自於王家門下,王家可謂勢力根深蒂固,加上自己的真才實幹,禮賢下士,王莽如此快的升遷就不言而喻了,之後王莽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即推行改革,乾脆讓孺子王劉嬰禪位給他,於公元9年,王莽成為古代第一位透過禪讓方式當上皇帝的人。

    王莽是一個多面人

    對王莽的評價眾說紛紜,說他是改良家,因為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影響了當時歷史的演進過程,短時間內順應了民心,而且對東漢時期實施的政策也有一定借鑑意義;說他是篡位者,是站在漢朝劉家正統角度而言的,比如班固稱其為篡逆者,還將其寫入逆臣篇,之後劉秀建立東漢,將王莽頭顱用漆刷了一層,收藏在宮中警示外戚篡權的後果,主要起到震懾的作用;說他是復古者,因為崇尚西周的制度,以禮治國,恢復井田制;說他是異端者,因為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他倡導人人平等,奴婢和主人變為家屬關係;說他是社會主義者,因為他想要實現資源共享的大同社會,人人有田,人人有房。總之,所處時代環境、個人立場不同,對他的評價就會截然迥異,關鍵得看他的行為能不能為自己建立的事業,營造聲勢而服務,但是對於一個歷史唯物主義者應該既要肯定他的實踐活動,又要批判他改革中不合理的因素。

    我認為王莽是一個嚴格自律、知識淵博、具有真才實學的政治家,只不過他從古文經學中去找尋解決社會矛盾的良方,似乎有點迂腐,也不切合實際,他也是一個在改革路途中孤軍奮戰的改革家。

    短命的新朝

    王莽建立的新朝,時間為公元9年到25年,只存在歷史上14年,與秦朝差不多,但卻沒有秦朝的影響力大,秦朝有中央集權制、郡縣制、丞相制、萬里長城等為人們所熟知,新朝除了一次失敗的改革外,似乎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留存於後世,新朝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幾乎就如一滴小水珠,沒有什麼響亮的名氣,詢問路人,新朝是什麼時候,大多搖頭表示茫然,新朝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卷軸中真的可以忽略不計嗎?其實不然。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存在即合理”,新朝之所以存在,還得看看當時的局勢。西漢末期政治腐敗,經濟凋敝,外戚專權,土地兼併嚴重,失地農民變為流民,甚至賣身為奴,於是人們盼望一個新的政權能把這些矛盾解決掉,王莽透過自己的手段,順應潮流,西漢扶不起後,於是透過禪讓的方式成為皇帝,建立了新朝。

    新朝是人們寄予希望改變處境的一個政權,但是如果這個政權不能解決當時呈現的矛盾,最後也難逃被覆滅的命運,新朝的存在讓東漢建立者們有了經驗教訓,為政府施政提供了借鑑,於是劉秀在恢復漢家天下後,頒佈法律下令釋放奴婢並禁止殘害奴婢,為了防止百姓淪為奴婢,在災荒之年還發放救濟糧等生活基本物質,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此外還採用賜民爵位的辦法,來提高自耕農的地位,難道說這些沒有王莽改革的影子嗎。

    新朝滅亡的標誌是公元23年,劉秀帶領綠林軍在昆陽之戰中,以少勝多將王莽軍打敗,王莽政權被推翻了,新朝雖然存在時間短,但是對於東漢卻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可以說新朝是兩漢時期的一個緩衝朝代,讓後漢懂得體恤民情、注重民意,知道如何讓百姓休養生息,尊重大多階層的意見,東漢有了前車之鑑,才能少走彎路。

    王莽不是穿越者

    為什麼有人說他是穿越者呢,主要是沒有搞清楚其推行的新政內容,其實王莽改制的大部分措施都是以前就有的,少部分才是自己的嘗試,只是以一兩個創新措施,並不能說明他是穿越者,說他是穿越者並不現實,我們可以稱之為改革實踐者,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分別來剖析他的改革內容。(一)、實行“王田”制,為了解決長期存在的農民少地無地問題,王莽根據西周的井田制,規定男丁八口之家如果擁有的土地超過九百畝,多餘的必須歸國家所以,把私田變為王田,然後分給其他親戚和鄰居或無地農民,從而達到平均地權的目的,分到的田地不準買賣,也就是隻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從實施王田制的具體辦法中,大家就會聯想到北魏的均田制,甚至新中國成立後實行的土地改革,其實它們並不一樣,均田制是將當時因戰亂導致的無主荒地分配給農民耕種,而土地改革是將地主土地所有者變為農民土地私有制,王田制中土地性質還是歸封建國家所有。其實王田制與西周的井田制差不多,不能說是標新立異,只能算是復古。伴隨著人口的增長,即從西漢一千三百多萬暴增到漢平帝時期的六千多萬的人口數量,導致人地矛盾加劇,王田制最終未能繼續實行下去。

    (二)、將奴婢改為“私屬”,而且不準任意買賣,西漢末年因為大地主、富商、官僚貴族嚴重兼併土地,大量農民失去耐以生存的基礎,於是賣身成為地主家的奴婢,甚至變為流民以乞討為生,王莽廢除奴婢將其改為家屬,說明他有一定的人權意識,開始倡導人人平等,這是一種人道主義的體現。

    這樣就會使大家想到辛亥革命之後人們身份的轉變,以前稱呼大人、主人,以後稱呼先生、同志,人與人之間變得平等,甚至聯想到新中國成立後 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私屬就相當於自己的家屬,其實在當時這只是名稱改變而已,奴婢的地位並未有多大提高,因為地主、官僚貴族們不可能把他們養起來,為了減輕負擔會驅逐他們,這樣會更加使他們難以生存,所以不平等一直存在,但不管怎麼說將下人當人看,體現了一定的人權、平等思想,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可以說是一次挑戰。(三)、實行五均六管制,五均指當時為了管理規範商業秩序,在長安和五大城市設立五均官,五均官負責管理國家賒貸和物價平穩,此外還負責徵收商稅。六管指國家經營鹽、鐵、酒、鑄錢、徵收山澤稅和國家賒貸。

    這些措施會想到當今為了市場經濟的穩定,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國家扶持困難企業實行的優惠貸款政策,會想到規定的山澤河流礦產資源歸國家所有,其實調整物價,實行鹽鐵專營,平穩物價,節制資本,早在漢武帝時期,理財高手桑弘羊就推行過了,除了重新實行酒類專賣外,王莽的專賣事業與西漢時期完全一樣,當然他的這些政策主要是因為後期農民起義而無法實行,並不是不可行的政策,因為東漢時期依然在使用。 (四)、改革幣制,漢武帝時期,統一鑄五銖錢,順著時間的推移,因為假幣變多,在王莽時期為了規避假幣和方便流通,於是進行了三次幣制改革,發行了多達二十八種貨幣,且同時流通,有大額小額之分,後期還降低了貨幣成色,面值越高的重量越輕,使政府更加容易滿足對金屬需求,當時規定人們必須把黃金兌換為錢幣,其實這一措施起到了打擊富商、漢貴族勢力的效果,當時使用得最多的是小額錢幣,錢幣與金屬價值是掛鉤的,幣制改革主要損害的是有錢人的利益,因為當時經濟凋敝,市場貨幣流通有限,發行的多面值貨幣,也未發揮多大效果。

    這一措施會讓人們想到現在使用的五角、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多面值的人民幣,在新朝之前的朝代並沒有發行多面值的貨幣,這可以稱之為王莽的一個創新,但並沒有起到作用,卻起到了負面效果,由於貨幣種類太多,換算困難,流通不便,加上富人的抵制,也未能繼續推行下去。

    (五)、修建免費房屋,為了吸引住人才,王莽無償在長安修建一萬套房屋供儒家士子居住,由於這項工程深得民心,有十萬人參加義務勞動,只花了二十天就修建完工,當然那是木結構的,此外王莽還把恩惠普及到其他百姓身上,建造五個裡,二百個住宅區,專供流民居住,王莽希望建立一個造福於大多數人的社會.

    其主持修建的房屋使人們會聯想到現在的安置房、廉租房,但是大家要注意那一萬套房屋主要是修給公職人員的,那些儒家學士必須要承擔教化市民的職責,而五個裡是安排流民的,流民安頓下來後,必須要找到工作才能繼續居住下去,當時政府為了使人們有事情做,特別規定如果還是無業流民,交的稅都要比自耕農高一點,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就業,減少社會的不安定因素,流民實在找不到工作,政府會花錢送流民去負徭役,這一想法初衷是好的,但是當時的時代背景不允許。

    王莽改制失敗原因主要有一下幾點:

    首先是改革大多觸及到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剛開始擁護他的人也轉向反對他,特別是劉漢貴族甚至直接發動叛亂反抗;其次是制度本身有問題,比如幣制改革,小錢的價值比大錢還高,違反了經濟規律,造成了社會經濟的混亂,引起階級矛盾更加尖銳;再次王莽改革的同時還對周邊少數民族發動戰爭,這樣就會引發沉重的賦役、兵役徵發,使百姓們的負擔加劇,造成生產的極大破壞,最終引起連鎖反應,農民就會起義,加上當時黃河改道水患氾濫,人民更是生活不下去,於是王莽改革覆滅在了農民起義的浪潮中。

    結語:王莽是那個時代,在改革路途中行走的孤獨者,他建立的新朝為之後到來的光武中興作了鋪墊,大亂之後,必有大治,王莽並非穿越者,如果是,他肯定會採取措施規避危險,王莽改革的步伐邁得太快,那個時代的經濟基礎、思想意識、政治配套設施都跟不上,最後只能墜向深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石的老婆十八線明星田某說要培養貴族,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