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麗毛筆書法

    兩方面都有,也跟性格有關係,比如我不喜歡仿名家的帖,練了好多年了,以行書草書為主,我寫的字俗稱《江湖體》,但寫的多了也形成自己的風格。只要有部分人認可就滿足了。我文采不好但盡力回答了,希能此條能獲得優質回答,祝你和家人身體健康!!!

  • 2 # 齊魯書畫院楊老師

    用筆千古不易,結字因時而變,作為一個書法家的風格,一般會從結字來變,這只是表象的,一個書法家的風格和他本人的學養,閱歷和生活的時代背景有很大的關係。技法從練習中來,風格從感悟中來

  • 3 # 滄海蓑舟

    書法家是擅長書法的人,並能能將其推至藝術高度的人。書法藝術的繁榮期,是從東漢開始的,中國書法漢字的書寫法則,包括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和風格等。中國曆代書法家被老百姓的談論以及歷代學習最多的主要是以下五大書法家:王羲之,其代表作為《蘭亭序》;顏真卿,其代表作為《祭侄文稿》;米芾,其代表作為《研山帖》;趙孟頫,其代表作為《膽巴碑》;王鐸,其代表作為《擬山園帖》。

    黑格爾說:“風格一般指的是個別藝術家在表現方法和筆調曲折等方面完全出現他個性的一些特點。”書法風格就是書法家在創作中表現出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書法家由於生活經歷、藝術修養、個性特徵、審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選擇書體、表現手法諸方面都會有自己的特色,這樣就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筆者擬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對書法風格形成的原因談談自己的認識。

      個性心理特徵一詞在《心理學大辭典》上的解釋是“個人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它主要包括能力、氣質、性格等,其中以性格為核心。這些特徵影響著個體的舉止言行,反映出一個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和意識傾向,集中體現了人的心理活動的獨特性。它又與心理過程不可分割,以心理過程(即知、情、意)為基礎,又反過來影響著每個人的心理過程。個性心理特徵是以一定的素質為前提,在後天生活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1.環境因素

      創作者在各自成長和生活過程中都離不開一定的環境,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環境是指“在人的心理、意識之外,對人的心理、意識的形成發生影響的全部條件”,所以這個環境可以是人的生活環境,諸如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成長經歷等等。這些是人的心理、意識內容的主要源泉,對人的思想傾向和個性品質起主導作用。一個時代的藝術形態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都會受到來自社會政治生活的影響,並受到相關文化藝術思潮的影響,社會環境的不同,使得每一個時代的書法都呈現出不同的書法韻味。清人梁在《評書帖》中說的“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就是社會環境對書法風格形成的論述。在魏晉風度的影響下,魏晉時期的書法呈現出流美妍媚、風流瀟灑,反映了士大夫階級意蘊深沉、清閒雅逸的特殊意境,這正是人們內心的客觀體現。而唐代在長期離亂之後得到統一,所以需要一種向法度的迴歸,具體表現在書法藝術領域就是“唐人尚法”。唐代書法法度嚴謹、端莊整飭、筋骨強健,因為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它需要確立起合乎藝術規律的法度,表現出封建鼎盛時期國力富強的氣派和勇於開拓的精神。家庭環境的影響就更是不言而喻,成長環境的不同、成長境遇的不同,塑造了每個人不同於其他人的獨特性格與品質,這些因素也自然作用在藝術的創作過程中。

      2.能力水平

      藝術心理學上的能力是指“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的個性心理特徵”。在藝術心理上,能力水平表現為人們已經表現出來的完成某種活動的實際能力或熟練程度。能力包括認知能力、反應判斷能力、表達能力、操作能力等等,在藝術的創作過程中都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認知能力是書法創作過程中,藝術主體根據對創作內容的掌握在技法上做出的選擇,是有關使用方法的認知,還包括對文字的認識。反應判斷能力是指創作過程中對於藝術美感的辨別,主要表現在節奏的快慢、力度的大小、質感的剛柔、墨色的濃淡、意境的虛實等感性材料方面。人的能力存在著一般能力、特殊能力以及能力成熟早晚等各方面的差異,創作者在需要掌握的不同能力方面,如觀察、理解、記憶、分析、想象能力及情緒控制力、身體靈敏度等,必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影響書法創作的水平。能力水平的高低既可能受先天因素的影響,也可能受後天環境的影響,更多情況則是二者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王獻之的書法成就可能受先天影響較多。他自幼聰明好學,在少年時期就書藝超群,並且能非常敏銳地把握住時代潮流的脈搏,以“古之章草,未能宏逸”,而應“窮偽略之理,極草縱之致”(張懷瓘《書斷》)的理由,勸王羲之改古體,由此可見其早慧、見識不凡之處。相反,米芾的成功絲毫沒有取巧的成分,他每天臨池不輟,習書自稱“集古字”,其成功來自於他對書法技法的熟練掌握,只有在技術嫻熟的基礎上,才能有機會進一步體會書法的內涵。

     

     3.性格特點

      “性格是人在生活活動和社會活動中所表現的最基本的、最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朱智賢《心理學大辭典》),是一個人成為與眾不同的個體的核心特點。性格的形成基於一定的社會生活環境,在一定的經濟、政治文化條件下,人們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一定的共同性。如在我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峰唐朝,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太平盛世的局面使人們的性格中自然而然地蘊藏了平穩安定的成分,使得這一時期的書法風格整體上由方整勁健趨向雄渾肥厚,追求氣度恢宏。除共同條件之外,因每個人所處的具體條件不同,便又生成了性格中的個別性部分,即每個人性格的獨特性。如顏真卿和柳公權兩位書家,他們同處一樣的時代,但是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書風:顏體豐腴雄渾,寬潤疏朗,方形外拓,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而柳體瘦硬通神,峻峭險勁,中宮緊聚,四面開張。兩者的書法在體現大唐繁盛氣象的同時,也與他們各自人格相互融合,呈現出不同的書法風格,於是也就有了“顏筋柳骨”的說法。

  • 4 # 琴音萬古

    所謂風格,在書法裡我的理解是是持學之聖賢人格、體證文化哲學而書的態度,這種風格無疑著以顏體、顏真卿的人格為標向模式;一種是介乎儒家人格與道家人格消逸在世的王羲之激不勵而風規(漂亮)自遠;一種是以巧智而奪人獲位的米芾心態下而求之徐胃狂傲不羈的人格風格;一種是完全的為書法而書法王鐸的書風態度………

    態度決定筆法,結構體現氣質。

  • 5 # 鉉水

    風格的體現,應該是先結體後筆法。

    當我們看一幅字的時候,多是先遠再近,先大後小,所以先看到的,多是整體。也是結體,而後才看到筆法。

  • 6 # 墨香倩影

    書法的風格是各有千秋的,書法家的風格也是一樣的。書法家寫字以入筆開始就能看出功底的深厚,書法的行如流水、力透紙背、牽絲引帶、起筆收筆等。書法家的結字更是顯得造詣之深,每一字皆有出處等。

  • 7 # 雅吟畫國畫

    我們都知道書法的技法層面有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是我們老生常談的三個方面,即筆法、結構和章法。章法是這三個要素中最後一個要素。

    從欣賞者欣賞書法作品的角度而言,所關注的重點首先是在章法上,章法佈局是第一印象,是比較關鍵的整體感知。

    接著是結構,這個時候就會深入到某一個字如何,其結構搭配如何,筆畫布局安排是否合理等問題上。

    最後才是筆法,筆法是最後關注的內容。這實際上也和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思維習慣有很大關係。我們觀察一個事物,並不擅長以小見大,而是從大處著手,最後落實到細節問題上。因此,對於一幅書法作品的欣賞來說,自然也是這樣。

  • 8 # 劉坤書法詩詞

    這個問題似乎很容易回答,但是,卻很複雜。

    我們當中有的人是“江湖體”、“老幹部體”或“創新體”,這樣的書體很容易從“結體”中看出來,然而,對於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書家”來說,他的書法是“藝術”的,無論從“筆法”還是從“結體”,都是隨著自然流露出來,是真正的“道法”。

    實質上,一個書家的書法風格就是書法家在創作中表現出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書法家由於生活經歷、藝術修養、個性特徵、審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選擇書體、表現手法諸方面都會有自己的特色,這樣就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

    書法家在創作作品的時候“五乖五合”相當重要,他與創作時的環境因素,如:情緒、動機、神思、妙悟、移情等有著直接關係,同時,更與書家的書寫能力,書寫水平,性格特點,氣質型別等有著直接影響。

    因此,一位書家的書法作品,無不是他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成長過程、認知能力、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反應速度、操作能力等的綜合表現。

    所以我們判斷一位書家的風格首先要了解這位書家,至於是從“筆法”還是從“結構”,應該是兩者都有,因為,一個成熟的書法家,應該各種書體都能夠達到隨心所欲。

  • 9 # 趙王文卓

    這個問題似乎很容易回答,但是,卻很複雜。

    我們當中有的人是“江湖體”、“老幹部體”或“創新體”,這樣的書體很容易從“結體”中看出來,然而,對於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書家”來說,他的書法是“藝術”的,無論從“筆法”還是從“結體”,都是隨著自然流露出來,是真正的“道法”。

  • 10 # 嶺南孤客

    這個問題很大。真正的書法家應該懂得“因情而異”,即寫什麼內容,當時的情感,在書品上的體現是不同的。若不管寫什麼內容,給觀者的感覺都雷同,只能算字匠。因為書者的心與筆沒有關係,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心,只是抄書而已。

    行、草書品的風格主要在章法上體現。篆、隸、楷在章法上不明顯,就看結體與筆法。不要以為每個字的結體與筆法是永遠不變的!結體的形象、筆法,包括用墨的變化是隨心情而可調整的。

  • 11 # 張志鈺書法臨創

    就這個問題而言,想看出其風格取向,我想引用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若不會,就不要施教於人。書法的風格,指書法家所寫書體的本源與其自己思想的交融。書體本源書法家學的二王、還是蘇、黃、米、蔡,還是碑學、帖學…要有傳承。從書法家的作品中要有其影子,這個影子加其思想的變化從書法家的內心透過思維傳送至紙上,不要讓外行去評論,好的作品行家一看便知你是出自哪門、哪派。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國武術界曾出李小龍,他的風格最終定於截拳道,但他功夫的本源卻出自詠春拳。從詠春入門,後經學習跆拳道、泰拳等,吸取了眾家之長而融匯貫通,定於截拳道。書法也一樣,學書者都應知道,學書三階段:一,專一;二,廣大;三,脫化。正為其理。

  • 12 # HenryTi

    書法風格形成之個人愚見:1、審美趨向;2、知識儲備;3、品格修養;4、思想認知與自然表現;以上4點綜合後透過技法表現出的作品視覺就是個人風格!風格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而形成的,且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

  • 13 # 呂永亮

    書法家的風格是如何看出來的?

    筆法上的‘’用筆千古不易‘’,說明書法家的筆法差不多,是結構造成了自己的風格。

    這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風格”二字是真正的書法家才有資格受用。能行成自我書寫風格的背後,不但涉及了很多綜合素養的支撐,更為關健的是絕不可能在筆法上存在問題,這些因素都是產生“風格”的保障。

    多怪書法入門實在太低,當然,其本質也只是寫字而已。但是,也不帶一個小學生硬要跟大學士比試並pK“加減乘除”誰更正確那麼無聊的事情吧?

    那麼社會上沒有學過書法,卻能寫出各種很有‘’特色‘’的字型(江湖體)怎麼說呢?

    就是特色啦…很有個性啦等等囉…總比“江湖體”好聽了許多。

    就好比,小學生是決不認為自己所讀的內容只是皮毛一樣……

  • 14 # 宗吾堂

    首先學書者需遵從傳統,潛學古法,吸取法帖上的精華所在。在臨帖中達到背、意結合,潛移默化,假以時日對書法的認知和理解。逐步形成其風格!

    先筆法,還是先結構。元代趙孟頫就先筆法,後結構和現代的啟功先生先結構,後筆法就有說辭。不過我認為應先結構,在筆法。為什麼這麼說呢: 結構是框架,筆法是框架裡的結合點,相互彼此依賴。望各位書友及前輩指教![祈禱]

  • 15 # 川君說易

    筆法與結構是基礎層面的,這屬於專業技術和技法,要看字的氣與陰陽,這是作者心性和內在修為的表現,不可有俗氣,燥氣,要有道法自然的道氣,這是修行的境界

  • 16 # 慢慢來

    風格是與自己的理想追求一至。你心一定有一個嚮往的美,或清晰或模糊。比如我就追求不食人間煙,天高雲淡的境界,但寫出來總不太滿意。

  • 17 # 書山衛士嶽明堂

    書法家的風格,是從攵化內涵,人格操行,藝術魅力這幾個方面的影響力耒得出結論。如果為寫一手好字,抄襲的作品來包裝自己,則失去一名書法家價值意義。只能是風騷一時的狂者。

  • 18 # 李民華

    每一種書法家的書風特點不一樣,有些書書法家呢,它的明顯特徵是在結構上,但有一部分書法家,他在筆法上還有的書法家在整體結構上,還有在字的字形上筆順上,所以說書法家的這種風格不能說,只靠這個結構或者筆法什麼?關鍵是看這個書法家特徵和時代特徵,性格職業。米芾書法在於字形造勢,特徵獨特,自成一派;近代以來的弘一法師的字,柔拙有方,天人合一;王鐸、于右任、李剛田等書法家各有各的特徵,這都與書畫家的職業特徵、時代背景和天分不同,我認為學習書法先練習用筆,毛筆八面出鋒,理解中國書法書寫八法,理解藏鋒露鋒,虛實並舉,呼應顧盼,氣韻貫通,粗細有度,快慢有法等,理解熟悉後,再學習聯絡結構及技巧,根據每個人喜好特徵,選擇習之為最適。

  • 19 # 興聞

    風格一般指的是個別藝術家在表現方法和筆調曲折等方面完全出現他個性的一些特點。

    書法風格就是書法家在創作中表現出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書法家由於生活經歷、藝術修養、個性特徵、審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選擇書體、表現手法諸方面都會有自己的特色,這樣就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

    個人認為是先從筆法。

  • 20 # 李行子

    看書法家的風格,在書法法的基礎上,一看書法家的氣力,二看書法家的韻味,三看書法家的氣韻如何合一。能寫書法的人,不一定是書法強人,是書法強人的,不一定是書法登峰造極的人。其書法風格,主要表現在筆法的千變萬化不離其中上,漢字結體變化不離大自然法則規律上,筆法和結體,都是有規律和法則的。總之,書法家的書法風格,都是書法家個性的偶然的等因素的展現和流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名偵探柯南》哪一部劇場版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