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崔玉濤
-
2 # 父母世界
很多寶寶初入幼兒園,變得異常容易生病。這不僅與寶寶的生理、心理變化有關,也與父母的照顧和入園前的準備息息相關。 環境變化是生病的第一誘因 我特別清楚地記得,女兒剛去幼兒園不到一週就高燒5天,縱然我是兒科醫生,為此也很著急。其實女兒屬於體格比較健壯的,而且生性樂觀,很少生病,可還是沒能逃過“一入園就生病”的魔咒。大多數的寶寶在入園之初,都會表現出哭鬧、拒絕,隨後會慢慢接受這個事實,但變得異常容易生病,為什麼呢? 對於寶寶,上幼兒園這件事,可是他出生以後生活中最大的變化啦:他第一次獨自一人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第一次面對陌生人;第一次不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一下要面對分離焦慮、新環境新人群的適應過程、生活規律的改變,他受不了了,於是就生病了。 喝水少、交叉感染引發疾病 不僅有心理上的不適應,在幼兒園裡,老師再怎麼精心照顧,也不可能與家人的照顧一樣,比如喝水,往往是有一個固定的時間所有小朋友一起喝,但可能這時你的寶寶不渴他就沒喝,可一會兒渴了,他又不敢向老師要水喝。因此,寶寶喝水往往不能像在家中那麼充分,這也是寶寶易患病的重要原因。 秋冬季本身就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 季節,幼兒園是集體生活,一個寶寶生病,其他寶寶很容易被交叉感染,這也是進入幼兒園後易患病的重要原因。 內向、自理能力差的寶寶愛生病 什麼樣的寶寶入園之初容易生病而且遷延很長時間呢? ● 性格倔強、內向的寶寶比較容易生病。這類寶寶對陌生環境敏感,但不愛或不善表達,心裡不高興又沒有表達出來,心理失衡導致生病。父母平時對寶寶照顧過多,很少讓他與外界接觸,缺乏與人群交往經驗的寶寶也愛生病。 ● 入園前生活規律與幼兒園大相徑庭的寶寶也比較容易生病。人體是有生物鐘的,生活規律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新環境、新老師還沒適應呢,還要改變生活規律,這不是難上加難嗎? ● 上幼兒園前不會自己吃飯、喝水、小便的寶寶。到了幼兒園,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會,還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寶寶會很著急的,也會容易生病。 另外,年齡太小、體弱的小朋友,也是比較容易生病的人群。 入園前半年,就要開始做準備 所以,父母至少要在寶寶入園前半年,就開始做一些準備:逐漸把寶寶的作息調整到幼兒園的頻率;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自己吃飯、喝水、知道大小便;多帶寶寶與外界接觸,鼓勵他與其他小朋友相處。這樣,孩子就能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
-
3 # 寶媽會偉
孩子入托入園後,或者家裡有學齡期的哥哥姐姐,那麼他患感冒機率會高很多。因為孩子們在親密接觸的過程中,非常容易相互傳染。不過不必太過於擔心,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感冒並不會誘發嚴重的疾病,卻能促進免疫系統成熟。
提醒:教孩子咳嗽時用紙巾或者手絹遮住口鼻,比讓他用自己的小手來遮住要好得多。因為病毒隨著飛唾到了孩子的手上,就會隨著孩子的手傳播到任何一個他摸過的人和物上,如此,就會迅速傳播給他親密的兄弟姐妹和小朋友了。此外,保持一定的空氣溼度和規律洗手,能很大程度上減少病毒的傳播。
-
4 # 林霖馬麻
適應新環境所產生的各種焦慮很大成份上影響著孩子的精神狀態,尤其是在這過程中,和家人的分離焦慮以及開始走向獨立過程的各種挫折都會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所以孩子的抵抗力會一定程度上的下降!就算剛生病完,抵抗力也還沒完全恢復,遇上集體生活的都是孩子,在衛生方面又不像成人那麼注意,很容易就造成交叉感染,所以家長就經常會覺得才剛好沒幾天又中招了!有人說到中班或者大班就好些了,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一方面隨著孩子年紀增大,抵抗力也增強了一些,也因為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少了一些精神壓力,所以抵抗力就慢慢提上來了!
-
5 # miinne
孩子上幼兒園後一般會比在家裡生病多一些,一般會有如下情況:
1、我們的孩子每天早上都是睡到自然醒,有時起來都已經很晚了,因為頭一天晚上玩的太晚。午休時間也沒有點,有時候一覺睡起來就該吃晚餐了。下午睡多了,晚上繼續睡的晚。睡覺可以說毫無規矩可言。
這會導致孩子在幼兒園中無法很好的午睡,在幼兒園中一天的活動和課程,又讓孩子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孩子的一天身體會很疲憊。
2、吃飯基本沒有點,玩累了隨時休息,玩餓了隨時吃,無論去哪,家長都會帶上很多零食、水果,哪怕就要到吃正餐的時候了,也要不停的往孩子嘴裡塞吃的,生怕孩子餓著。到了正餐時,孩子基本早已吃飽,也就吃幾口就應付過去,而且許多孩子吃飯就像打游擊一樣,是家長追著來喂。
到了午餐時,以往的習慣,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胃口,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人人中午吃的很少,他的胃口不會突然就變好的,自然孩子也就沒有胃口,哪怕老師讓孩子們全部吃光了,對孩子的消化也未必是一件好事,甚至會造成消化系統的問題。
3、孩子渴了從來不會主動去喝水或要水喝,喝水的事也不需要自己管,都是家長掐著時間,或看孩子稍微一活動,就把水杯放到孩子嘴中,孩子是邊喝邊玩。孩子不想喝的時候,家長也是連勸帶哄的讓孩子喝上一口。
在幼兒園老師讓孩子集體喝水時,有的孩子因以往習慣,喝水喝的就很少。在家中時,每天在家長的督促下大量喝水,在幼兒園時,哪怕在喝水時把那一杯子水都喝下,也遠遠達不到平時的量,孩子渴了又不懂得去主動喝水或要水,因平時有害怕陌生人的習慣,又不會與人溝通交流,孩子更不敢去向老師要水。
這時喝水不夠,孩子的抵抗力自然就會下降,容易生病。你可能會說,那老師不能一個一個的給喂一下嗎!老師不就要照顧好孩子的嗎!一個班那麼多孩子,一個一個喂水,一個一個像家長那樣無微不至的照顧,行了,一天啥也不用幹了,這根本不現實,這些孩子最起碼的生活能力應該是家長的責任。孩子從小,你一手包辦,代替了孩子的一切,到了應該會的年齡他不會了,你又要求老師去教會,這真怪不得老師,要怪只能怪家長。
4、為了防止孩子尿褲子,家長們也總是在包裡多備上一套孩子的褲子、襪子,以免孩子尿褲子。因為孩子經常玩著玩著就尿了褲子。家長們也總是定點喊著孩子去尿尿,孩子從不會主動去廁所,反正有人喊。更不用說孩子在玩的起勁時,會去尿尿了,可能他已經忘記世界上還有尿尿這回事了。甚至2歲多了褲子都是家長給脫給穿,孩子自己不會,孩子覺得這些都是家長的事。
孩子不會主動去廁所,孩子在幼兒園尿褲子就會變的很常見,尤其是衣服穿的多的時候,有時是看不出孩子尿了褲子的,導致老師無法及時發現及時更換,如果天冷或有風,孩子就會非常容易著涼,感冒這事就常常有了!就算天熱,這樣誰也不會舒服。
5、每天在超市裡買的雜七雜八的零食吃的太多,從來不認真吃正餐,讓孩子的消化變的紊亂,甚至營養不良。還有一些家長很喜歡讓孩子多吃肉,總覺得肉是最好的東西。許多孩子不吃蔬菜,蔬菜吃的太少,這也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
平時蔬菜吃的少,保健品到是很多,但是孩子的抵抗力不會因為你吃了多少保健品就會變得很強,一日三餐,你不認真吃,沒有好的飲食習慣,蔬菜攝入量又少,孩子的抵抗力自然不會高,更何況孩子這個年齡的免疫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生病就變的在所難免。
6、人總有一種固定模式,不太願意接受新鮮事物,也造成很多的孩子吃飯總是喜歡吃自己特定的飯菜,做些新的飯菜,孩子總是抗拒,有的家長會耐心勸導,讓孩子接受新的食物,有的家長則隨著孩子,總是做孩子喜歡吃的飯菜。
如果孩子總是不喜歡接受新的食物,在幼兒園吃飯就會成為很大的問題,不喜歡吃,吃的少,在孩子的這個成長階段,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會讓孩子變的容易感冒生病。
如果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既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每天又得不到很好的身體鍛鍊,剛上幼兒園時又因新環境一時無法適應,再加上剛剛離開父母,變得情緒低落,此時孩子的抵抗力會大大下降,孩子生病的機率就會非常高。幼兒園又是集體生活,具有傳播性,就會造成許多孩子都生病的現象。而且幼兒園裡孩子比較多,攜帶的病菌、病毒種類也就比較多,在幼兒園傳染上的感冒,一般都是多種細菌和病毒的交叉感染。
這時,孩子需要一段時間,讓自己身體裡的抗體逐漸增加,慢慢地抵抗能力就強了。
所以,許多孩子生病,最終禍首其實在家庭中,在於父母。
讓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孩子三歲之前在家中都是如何度過的?
是不是孩子睡覺起床從來沒有時間點,總是玩累了睡,睡到自然醒?吃飯沒有固定時間,每天吃大量零食?正餐吃的太少,還總是追著喂?渴了不知道自己喝水,都是家長定點喂水?沒有自己尿尿的習慣,需要家長督促著,還總是尿褲子?大小便、手髒了之後,沒有洗手的習慣,沒有衛生意識?雜七雜八的零食吃的太多,正餐及蔬菜吃的太少?不會與其他小朋友相處,沒有溝通交流意識?很少接觸其他環境,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差?
這樣的習慣孩子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短時間內適應新的環境,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家長可以提早明白學校中,早上幾點上學,幾點活動,幾點上課,幾點吃飯,幾點睡午覺,幾點起床,幾點吃點心、水果,幾點放學,集體喝水,集體上廁所,嚴格按照時間和集體來行動執行,在入園前為孩子養成良好作息、生活、行為習慣,適應幼兒園生活會很順利,生病的機率也會降低。
我們也要明白,哪怕適應了幼兒園生活,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和三歲之前的年齡階段,孩子的免疫系統還沒有成熟,無法跟成人的免疫力相比。在集體生活中,尤其是傳染病流行時,極易被傳染生病。
我們需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多多讓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增強孩子的體質,不要總是害怕孩子出汗,不讓孩子運動,身體是越鍛鍊越好,越鍛鍊抵抗力越強。孩子每天都需要一點量的室外運動,不是跑幾步一出汗就可以的,這還遠遠不夠。家長與孩子一起慢跑是一件不錯的運動哦。習慣好了,體質強了,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減少孩子生病的機率,生了病也會更易康復。
培養習慣期間,可以每次放學,先讓孩子喝一大杯水,再去玩;)
-
6 # 大玉米Jamie
兩個層次,我的經驗,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
我家寶貝今年九月上幼兒園的時候還不滿三歲,但母乳就喂到兩歲一個月,平時護理的也不一定那麼精細,生病了只要發燒不過38.5基本不吃什麼藥,抵抗力還可以。不過上了小小班後仍然反覆感冒,流鼻涕咳嗽,幼兒園孩子多環境複雜空調開的大,但好在底子好每次生病也不嚴重,注意監控,多喝水多吃雞蛋和青菜早睡早起,雖然反覆生病了也沒有請假,三個月全勤。相信過段時間她一定能很快適應。
再說心理,正好八月二寶出生九月她就上幼兒園了,為了讓她能儘快適應,家長給予了充分關注也做足準備,在她入園前就經常和她講她要上班了,像爸爸媽媽一樣,給她看幼兒園的繪本,每天親自接送,讓她對幼兒園充滿期待,也知道是像爸爸媽媽一樣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有自豪感。放學回家一起討論“上班”發生的事情,做角色扮演疏解她的壓力,積極帶她和同學互動交朋友,保持和老師相互尊重理解的溝通。說的好像挺容易其實也出過問題,上幼兒園的第一個月就發現她吃手很嚴重,這是以前從沒有過的狀況,雖然做足準備,但對於一個只有兩歲多的孩子,在幼兒園的新環境下過集體生活還是壓力重重,找到根源對症下藥,我們沒有驚慌也沒有刻意制止,而是加強和她的溝通,回到家安排更豐富的遊戲和活動轉移她的焦慮,佔用她愛吃的小手,每天更多的擁抱和關注細節走心的誇獎,半個月吧,這個毛病就慢慢消失了。我也鬆了一口氣,忍住不制止她吃手真是要給自己做很多心裡建設哈。
總結一下,孩子的身體要關注有度,生病不怕,只是一個過程。心理上的關懷更重要,父母自己首先放鬆心態,積極應對,從方方面面讓孩子感受到上幼兒園是件好事情,每天更多的陪伴,愛,理解和關注,她開心享受的參與幼兒園的學習生活,心情愉悅,抵抗力也會更好呢。
-
7 # 別人家的孩子真可愛
在我們的成長中是不是有這樣的經歷,每次過敏反應或感冒咳嗽時,在公共場所或者有其他人在場的情況下,父母總是會提醒:“打噴嚏或者咳嗽的時候,記得要捂住嘴巴和鼻子哦~面向側面沒人的方向”
這個做法有兩個作用:
一是出於禮貌
二是也避免病菌隨著打噴嚏或者咳嗽時噴出的飛沫四處播散,以此傳播給周圍的人。
可是你知道嗎?
我們從小就建立起來的認知,其實是錯的。
那麼,一起分析分析這個行為吧:
近日,廣東省疾控中心首席專家、傳染病預防控制所長何劍峰表示,咳嗽、打噴嚏千萬不要用手捂住口鼻,否則適得其反。
因為手捂後,病毒全跑到手上了,除非我們立即洗手,否者用已經沾了病毒的手,接觸其他物品,其他人。由此加速了病毒的傳播呢。
寶寶幼兒園愛生病
那麼,我們遇到這一情況需要怎麼應對呢?
其實正確的做法應當是用紙巾或者抬手用肘關節處的衣服捂口鼻,之後丟棄紙巾到有蓋垃圾桶,衣服的纖維也有助於鎖住病毒不四處傳播。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當然是勤帶紙巾哦~,有些老年人還有帶手絹的習慣也是可以的,但要記得勤洗,勤消毒噢。
最後還要強調一點:
小朋友和家長們要勤洗手。回家第一件事情是先正確的洗手,飯前便後要洗手,這樣才會減少生病的機率,做個健康的寶寶。
7步洗手法要掌握:
1、開水龍頭沖洗雙手。
2、加入洗液或抹肥皂,用手搓出泡沫。
3、小心地雙手相互擦手心、手背、指甲內外和四周、指尖、虎口位置,最少揉搓10秒鐘才沖水。
4、用流動的水沖洗至少10秒鐘。
5、完全擦乾淨後,才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乾淨。
6、用乾毛巾或手紙徹底抹乾雙手,或以幹手機吹乾雙手。
7、雙手清洗妥當後,別再直接觸控水龍頭,防止再度髒手。應以抹手巾包裹水龍頭,或在水龍頭上潑水沖洗乾淨,才把水龍頭關上。
掌背
掌心
指隙
指頭
手腕
指尖
-
8 # 一簾幽夢143928207
幼兒園是小朋友聚多的地方,剛去幼兒園的孩子對新的環境不適應,離開家,不在父母身邊,大部分孩子都生場病,(上火)慢慢適應就好了。在一個體質弱的孩子,如果幼兒園有感昌發燒的小朋友,我建議你的孩子就先不送去了,以免被傳染上。‘要說為什麼小孩上幼兒園愛生病?剛去的小朋友心裡壓力大,恐懼,愛生病。在有幼兒園飲食衛生,飯前洗手做的不到位。
-
9 # 溫蒂小屋
更多是孩子自身抵抗力差的原因吧!
從家裡無微不至的關懷到一個集體環境相對沒有那麼精細的照顧,就像外國人到飽受霧霾影響的中國城市生活一樣,是一種正常的應激反應。
但是有的孩子養得過於嬌嫩,挑食,不運動,不懂照顧自己等可能都會造成她們比別的孩子更容易生病。
-
10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孩子一直在家裡,外出比較少,參加集體生活更少。進入幼兒園這個新環境,由於老師不可能顧及到每個寶寶,總難免存在疏忽,所以寶寶們會有不適應。加上,幼兒園小朋友多,傳播病毒更加容易,一個小朋友得病,尤其是手足口病之類,就會產生“連帶效應”,這非常正常。所以,提升孩子的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是關鍵。
-
11 # 兒科劉華醫生
新入幼兒園,對於兒童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嶄新旅程的開始,向社會邁進的一大步,寶寶需要從心理和生理上等各方面去適應環境的巨大變化,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更是對於孩子和家庭的一個重大考驗的開始,因為從寶寶入園後你會發現,寶寶生病變得頻繁了,甚至三天兩頭往醫院跑。
那麼為什麼新入園的寶寶容易生病呢?1. 交叉感染機會增多。孩子從出生後,免疫力變開始由於嬰幼兒免疫力發育還不完善,所以,幼兒園這個群體,其實就是一群病毒和細菌的易感人群。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疾病的攜帶者和傳播者。入園之前,不僅自身免疫系統正出來從低到高的發展的過程,而且孩子在家中的環境感染接觸機會小,免疫力沒有得到真正的鍛鍊。所以,當進入幼兒園後,在疾病易感人群的集體生活的環境中,交叉感染機率呈數十至數百倍的升高。2.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的巨大變化。孩子從在家中被百般呵護的家中,進到幼兒園時,從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變化,睡眠作息和生物鐘需要重新形成,短時間內還不能適應,從而出現挑食、偏食,甚至消化功能紊亂,睡眠缺乏等情況,進而造成免疫暫時下降。
3.入園的焦慮和緊張壓力造成免疫力下降。機體免疫系統受人體的焦慮情緒和緊張壓力影響很大,造成免疫力下降,嬰幼兒也是如此,尤其是當孩子對於新環境不能夠很好的適應,兒童入園後孩子普遍產生“分離焦慮症”,長期處於應激狀態下,免疫力會明顯。4. 9月入園正是秋冬季節,由於空氣乾燥,也是許多流感病毒及許多其他病毒流行季節,天氣轉冷,人們的室內活動更多,在封閉的室內,通風不足,正是容易使病原在環境中逐漸積累,而增加感染機會。
父母應該做些什麼來預防?1.調整好心態,正視孩子進入幼兒園容易生病的情況。人體的免疫力的發展,除了自身免疫系統的完善。在不斷的病原感染後的被動免疫刺激和接種疫苗而產生的主動免疫保護都非常重要。寶寶沒接觸一種病原其實都是在鍛鍊和刺激免疫系統的完善。所以,對於大多數免疫力正常的普通兒童,生病其實使孩子的一次鍛鍊機會。正視孩子生病的情況,積極的去了解兒童常見疾病的一些常識和護理知識。
2.完善入園前(3歲前)的疫苗接種,入園前需要檢查一下寶寶的疫苗記錄是否接種齊全,免疫接種是對於兒童常見的傳染病預防的最好方法,能夠讓孩子體內主動產生針對這些傳染性疾病的免疫抗體。3. 提前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 在入園前,平時就要給寶寶灌輸手衛生習慣,勤洗手,勤漱口, 咳嗽、噴嚏掩口鼻。提前鍛鍊寶寶自己吃飯和自己上廁所的習慣。讓寶寶能夠入園後輕鬆應付日常生活。瞭解幼兒園的作息規律,在入園前提前調整寶寶作息與幼兒園同步,讓孩子更快更好的適應集體生活,才能夠儘可能減少寶寶入園後的焦慮和緊張情緒。4. 多加強戶外鍛鍊和活動,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能夠增強寶寶機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率,室內應多通風,加強氣體對流,減少環境病毒積累。
5. 豐富和擴大寶寶食譜,同時要培養寶寶自主進餐能力,不僅是讓寶寶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需要,更是寶寶應該掌握的一種本領。入園前需要調整孩子的進餐時間和擴大飲食種類,減少孩子入園後,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而造成的消化功能紊亂和營養的缺乏。
-
12 # 海綿媽媽育兒
我家大寶3歲那年,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是三天兩頭的感冒發燒流鼻涕,每當這樣,就不得不讓他在家休息,一是幼兒園不接收生病的小孩上學,擔心傳染給其他小朋友;另一方面作為家長,我們也不希望小孩去幼兒園,畢竟那麼多小孩,老師也照顧不過來。我家大寶從小身體也挺好,但是自從進了幼兒園,感覺身體素質就下降了。
自己也分析了原因,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孩子一直在家裡,吃的東西都是我們精挑細選的,還要變著花樣給小孩做吃的,生怕小孩沒吃飽吃好,每餐都是老人親手喂的,如果小孩不吃,還要追著喂,美名其曰:吃得多,長得好。而在幼兒園,一般都是大鍋飯,小朋友一人一碗飯,菜都是跟米飯放一起的,由於小孩多,老師也不會看著某個小孩是不是吃飽了,也不會給小孩餵飯,再加上小孩如果沒吃飽又不告訴老師,所以肯定就有小孩沒吃飽,就一直餓到放學。久而久之,小孩的腸胃可能就會出現紊亂。腸胃紊亂就會引發各種疾病。
第二,由於孩子一直是在大人的照看下生活,現在的社會基本上又是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再加上老人的各種溺愛,各種需求都會得到無條件滿足。而在幼兒園,孩子突然離開了家人的照顧,老師又要照看那麼多小孩,難免就會產生落差,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剛上幼兒園的小孩都會哭著進教室。不見了爸爸媽媽,不見了爺爺奶奶,突然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心裡難免會害怕,會擔心,而小孩又不懂怎麼樣去化解,於是只有自己承擔著。心裡的問題就會反應在身體上,緊張害怕就會加重身體的負擔,就會出現疾病的徵兆。
第三,幼兒園小朋友多,難免每天都會有身體接觸,而我們又不能排出其他小孩有生病的可能,於是小朋友之間可能就會出現交叉感染感冒症狀。
說到底,還是得加強自己小孩的身體素質,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清淡飲食,還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身體強壯了,自然就少生病了。
-
13 # 諾善說育兒
我想,這位家長的疑惑也是很多新生家長的疑惑。
每年九月份幼兒園剛開學,很多的新生家長都會有題主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我們家的孩子一上幼兒園就生病?要知道他(她)以前在家裡可是從來都不生病的呀。
那麼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以下這幾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季節交替,孩子難以適應。
每年九月份的開學季,正值夏秋交替的時候,各種病菌開始加速繁殖;而且早晚氣溫變化大,再加上孩子自身免疫系統不夠完善,所以很容易感染各種疾病。
二、入園焦慮引起情緒緊張。
孩子上幼兒園,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孩子走出家庭走向社會的一個象徵;孩子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家庭環境離開父母的懷抱,難免會有焦慮、緊張的情緒,也從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抵抗力下降。
三、穿衣不當,造成孩子容易著涼。
有時候,家長會有個誤區:認為天氣變冷了,就要給孩子多穿點,這樣才不會著涼;於是,有時候就會把孩子包得特別“嚴實”的到幼兒園。其實在幼兒園裡,孩子的活動量還是比較大的;如果孩子穿太多很容易就出汗,出汗後容易著涼,然後引起感冒。
四、集體生活中,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幼兒園是一個集體活動的場所,孩子們活動、吃飯、睡覺都在同一個空間裡;雖然活動室午睡室每天都會進行消毒,但是隻要有孩子有生病、感冒的情況,那些抵抗力較差的孩子就容易感染。
五、幼兒園沒有家裡照顧得精細。
無可否認,很多家庭裡幾個大人圍繞著一個孩子“轉”,把孩子照顧得非常精細,使孩子處於一個“無菌狀態”;到了幼兒園以後,即使幼兒園把消毒工作做得再好,也難以避免孩子在遊戲中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如果孩子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或者本身抵抗力比較弱的話,也就很難抵禦病菌和細菌的入侵。
六、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最後這一點,同樣是很重要的一點。孩子的免疫力需要不斷練習才能提高,如果永遠把孩子呵護在手心裡,冷了一點不行熱了一點也不行;那麼孩子就沒有機會去鍛鍊自己,去抵禦各種病毒和病菌的入侵。
-
14 # 育兒網
不少媽媽都很疑惑,為什麼寶寶上幼兒園後那麼容易生病?生病了到底還要不要去幼兒園?狠著心送去吧,現在是感冒多發季節,班級裡不少小朋友都在咳嗽,擔心會造成交叉感染。要是不送吧,好不容易養成的按時上幼兒園的習慣,又要從頭再來了。
寶寶為什麼在幼兒園容易生病?
也有不少家長說,為什麼寶寶在家的時候活蹦亂跳,但是自從上了幼兒園之後,總是隔三差五的生病。尤其是水痘、手足口病、咳嗽、腮腺炎等疾病,一般一個孩子染上了,其他的孩子也逃不掉。每次看到孩子生病,真不想再把孩子送幼兒園了。
其實,關於孩子在幼兒園容易生病的說法,也不全然歸於幼兒園容易生病的大環境。對於剛上幼兒園的寶寶來說,剛進入一個新環境肯定會有所不適。擺脫了熟悉的環境,面對陌生的校園和小朋友,孩子自然有點恐懼不安,加上幼兒園的孩子比較多,出現交叉感染的機會也更大,導致孩子的抵抗力相對弱。再者,孩子的免疫力處於一個完善的過程,很容易被病毒侵襲。所以在幼兒園容易生病,也就不足為奇了。
怎麼降低孩子幼兒園染病機率?
孩子剛上幼兒園,幾次咳嗽發燒也是正常的。但是,為什麼同樣的環境,別家的孩子很少生病,自己的孩子卻反反覆覆呢?究竟怎麼樣做才能減少孩子在幼兒園生病的機會呢?
1.提前適應幼兒園生活
想讓孩子早早的適應幼兒園生活,就要在孩子還沒入園之前灌輸相關概念。告訴寶寶,幼兒園裡有很多多才多藝的老師,還有很多和他一樣的小朋友,大家在一起可以快樂的學習、做遊戲。每天放學的時候,按時去接孩子回家,並對他能獨立在幼兒園度過一天給予表揚,偶爾來點小獎勵也是不錯的方法。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是減少生病不錯的方法。
2.按時吃飯,注意營養
提前讓寶寶在家吃早飯,不要因為要遲到了,就隨便給寶寶準備個麵包和冷牛奶。不按時吃早飯,容易導致孩子在午餐時候沒有食慾。再者,孩子的飲食要注意營養搭配。有些家長過於溺愛孩子,餐桌上出現的都是孩子愛吃的食物,這間接地讓孩子養成偏食和挑食的壞毛病。想要孩子少生病,就要保證飲食均衡,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
3.保證睡眠,堅持鍛鍊
充足的睡眠是保證孩子生長髮育的重要條件,家長要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有些寶寶,前一天晚上睡得很晚,第二天還要起大早去上幼兒園。長此以往,寶寶的睡眠質量大打折扣,免疫力和抵抗力也相對薄弱。其次,多讓孩子參與戶外運動。即使是冬天,也可以選擇風和日麗的時候帶寶寶參與一些戶外運動,這可以讓寶寶身體適應寒冷的環境,堅持鍛鍊也可以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減少生病的機會。
4.寶寶生病,選擇性的去幼兒園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幾天不去幼兒園,就開始養成鬆散的壞習慣。所以,不管孩子生病是否好利索了,都堅持讓他入園。這種做法其實非常不妥,大多時候是適得其反。
寶寶生病還堅持送幼兒園嗎?
♦ 哪些情況可以上幼兒園
精神還不錯
如果寶寶只是單純的小感冒,偶爾有點流清鼻涕,沒有發燒咳嗽的現象,食慾和精神狀態都不錯,這樣的話可以送寶寶去幼兒園。此外,家長記得帶點藥去,拜託老師按時喂藥。
非傳染性的慢性病
像過敏性鼻炎、季節性哮喘這些慢性疾病,大多數由於免疫力差導致的,不具有傳染性。寶寶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還可以轉移注意力,暫時忘記不適感。
♦ 哪些情況不建議送幼兒園
腹瀉嘔吐
如果寶寶大便為稀水、蛋花狀,或者是黏液比較多且帶有膿血,基本可以判斷為細菌感染造成的。尤其在冬天,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嘔吐頻發,如果護理不當,很容易造成脫水或其他疾病。這個時候,孩子身體很虛弱,不適合送往幼兒園。如果上吐下瀉停止,寶寶感覺身體有活力,食慾和精神狀態都不錯,可以選擇去幼兒園了。
咳嗽喉嚨痛
大多數寶寶感冒發燒都伴有咳嗽和喉嚨痛,出現這種情況最好在家靜養,嚴重的要去看醫生。若是高燒已退,偶爾乾咳兩聲,則沒有必要讓寶寶在家裡。
感冒發燒
兒童感冒發燒是內科常見疾病,一般不會有高燒和全身症狀。雖然偶爾感冒發燒有助於增加免疫力,但寶寶被感染後1-3天后常會出現高燒、鼻塞、噴嚏、咳嗽、頭疼、體寒、厭食等症狀。此時,家長要隨時關注寶寶的體溫,如果超過38.5℃要引起重視。
手足口病
這是由於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常常表現為低熱、沒有食慾、喉嚨痛、手腳和口腔等部位有小皰疹和潰瘍,嚴重的會出現心肌炎和肺水腫等情況。建議這種情況要及時就醫,等自愈後再送往幼兒園。
水痘腮腺炎
這兩種疾病是最容易傳染的。先來說說水痘,剛開始的症狀比較像流感,但慢慢的就會全身出現被蚊子叮了一樣的斑點,然後轉為水皰。寶寶出水痘要好好護理,避免留疤。腮腺炎的病毒透過唾液飛沫傳播,多見於細菌性和病菌性,如果其他孩子沒有打過疫苗或患過腮腺炎,就有被傳播的可能。
生病的孩子到底要不要去幼兒園?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病情學會變通。在孩子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堅持上幼兒園。即使因病一段時間沒去幼兒園,孩子又處於艱難的適應期,家長也要做好安撫工作,並把沒有去幼兒園的原因告訴他。
-
15 # 育兒筆談
幼兒園開學後,醫院的兒科門診也隨之熱鬧起來,過來看病的寶寶大部分都是感冒咳嗽發熱之類。為什麼上了幼兒園,寶寶就容易生病了呢?
上了幼兒園的寶寶較在家時容易生病,這並不是幼兒園的老師照顧不周,主要是有以下幾點原因:
1.對於剛入園的寶寶:寶寶從相對封閉的家庭小圈子向幼兒園大環境過渡的時候,對新環境的不適應,以及初次與家長長時間分離而導致的焦慮,會影響孩子的免疫功能。因此,剛入園的寶貝,從自身心理因素來講,更容易生病。
2.寶貝在家中,家長會創造一個相對潔淨的環境,並且對寶寶事無鉅細的悉心照料,會降低寶貝接觸病菌的機會。然而進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後,接觸病菌的機會也相應增多,生病的機會自然多了一些。
3.幼兒園的寶寶還沒有預防隔離的意識,一旦有個別寶寶生病後,由於寶寶們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內,病毒很容易在寶寶中傳播,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寶寶打噴嚏、流鼻涕,病毒在空氣中便可以傳播,甚至不需要肢體接觸。另外,飯前便後要洗手的習慣不一定能很好的貫徹,病從口入也是疾病引發的一個原因。
如何讓孩子少生病?
1.心理建設。家長應該對寶寶上幼兒園有一個正面積極的引導,讓寶寶對幼兒園有歸屬感,而不是恐懼和排斥。
2.飲食均衡。寶貝在幼兒園中,可能吃飯不會特別自覺,有時候不能吃飽或者會挑食,老師也不能每個寶寶都照顧到,所以回家後,家長應該適當的加餐和幫助補充營養。全面的營養有利於寶寶的身體健康。蔬菜和水果也是必須。“每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的”的諺語不無道理。
3.睡眠充足。在幼兒園裡,寶寶的體力和精力的消耗都挺大的,晚上的睡眠就尤為重要。睡眠充足也是保證寶寶發育的先決條件。
4.平時多帶寶寶進行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對過敏體質的寶寶有有一定的幫助。一味的將寶寶保護在無菌環境中,做溫室的花朵,只會讓寶寶對新環境更敏感,從而難以抵禦新環境中的病菌。
5.如果寶寶生病了,就暫時不要去幼兒園,這是對自己的寶寶和對別的寶寶負責。自己的寶寶在家能夠得到更好的休息和照顧,別的寶寶也不會因此被傳染。即便是已經感冒的兩個寶寶在幼兒園共處,也會由於交叉感染而導致病程加長。
總之,作為家長,想讓孩子不生病,這很難。幼兒園時期的寶寶,免疫系統還處於建設期,寶寶的每一次發熱都是對其免疫系統的啟用和鍛鍊,這種鍛鍊包括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對常見的細菌、病毒的免疫能力。等到8歲左右,寶寶的免疫系統的抵抗力大約與成人相當,也就是上小學後,你就會發現,寶寶的身體強壯了很多,不再像幼兒園時那麼容易生病了!
-
16 # 凌兒媽媽
朋友家孩子九月入園了,孩子剛滿兩週半,入園一個月,感冒了四五次。為什麼孩子入園後容易生病呢?
一、孩子入園了,照顧者由媽媽改變為老師。老師對孩子的照顧肯定沒有媽媽用心,所以容易生病。
二、園裡孩子多,一起玩耍接觸,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容易生病。
三、孩子年齡小,體質差,加上天氣轉涼,容易著涼感冒。
四、有些孩子感冒了,家裡人卻還把孩子往園裡送,這樣容易把感冒病毒傳染給其他小朋友。
基以各種原因,初入園孩子較容易生病。一般建議滿三週歲後再送孩子入園,同時要多帶孩子出門活動,增強體質。孩子如果入園後生病也不要過於擔心,生病了就先在家休息,休息後了再去幼兒園。一般經過最初這個階段,後面孩子適應了就不會再經常生病啦。
-
17 # 蛋仔嘛嘛成長館
的確,一上幼兒園,好像有的孩子就特別容易生病。在我看來,這是因為一上幼兒園,孩子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可能會有一個適應期。第二是因為幼兒園裡面孩子多、老師阿姨少,不可能像家裡面那樣進行一對一或多對一的照顧,如果孩子抵抗力差的話,特別容易發生交叉感染,或者說中招的機率會大大增高。
綜上,可能就產生了上了幼兒園,孩子就特別容易生病的錯覺。
-
18 # 獨一無二UniqueChild
孩子上了幼兒園後開啟生病模式有這麼幾個常見原因:
1. 新環境容易讓孩子焦慮
孩子離開熟悉的家人和環境,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集體環境中生活,難免會有一個適應期。這個適應期不僅是身體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人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由於不確定性,都容易產生恐懼、焦慮的情緒,心理壓力和情緒的變化會使得身體也進入應激狀態,從而影響抵抗力,導致容易生病。
2. 集體生活的環境,容易接觸到更多的細菌病毒和致病原,免疫系統應戰升級
我們人體內的免疫系統,包括先天免疫(也叫非特異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也叫特異性免疫)。先天免疫,很好理解,是人一生下來就具有的。而獲得性免疫,通常是在環境中透過某種病毒的感染(或者預防接種)而使人體獲得抵抗這種病毒感染的能力。比如,得過一次水痘的人,大機率下次就不會再得了。
兒童的免疫系統還不成熟。孩子生病,其實就是獲得性免疫正在成熟的過程。免疫系統透過和不同的細菌或病毒的戰鬥,孩子就獲得了抵抗某些疾病和感染所需的免疫力。因此,孩子生病的過程其實就是免疫系統打怪升級的過程,表現出來就是經常生病,要麼感冒,要麼咳嗽,要麼發燒,小病不斷,這時候家長們難免感到焦慮憂心。
沒上幼兒園前,孩子在家可能相對不會接觸到大量致病原。進入幼兒園,孩子進行群體生活,一個班幾十個小朋友,接觸的老師也多,也就意味著暴露於更多不同的細菌和病毒中,疾病的傳染機會也就自然增加了。
沒有打過硬仗和經過鍛鍊的免疫力不是真的免疫力。所以,孩子進入幼兒園的頭幾個月通常是最艱難的,身體的免疫系統跟各種第一次見面的細菌和病毒交鋒,從而激發了孩子的免疫系統抵抗這些致病原,免疫力才能獲得完善。
有研究表明,那些在2歲半以後就上日託中心或幼兒園的孩子,剛開始時可能很艱難,生病的頻率很高,但是到了上小學,Ta們將對許多感染免疫①。
3. 季節更替,病毒活躍
開學季在9月份,處於夏秋交替時節,季節轉換的時候也是病毒和細菌活躍的時期。在這個時候適應一個新環境,會給免疫系統帶來加倍的挑戰,生病的機率也會增加。
儘管當孩子一次又一次生病時,家長常常會感到憂慮和沮喪,但是生病只要不是太嚴重,也不完全是壞事。如果孩子在其它方面正常成長髮育,並且如果孩子沒有原發性免疫缺陷的家族史,和嚴重的感染(例如一年內有2次以上的嚴重肺炎或其它需要住院的深層感染),那麼Ta的免疫系統就不太可能出現大問題。
怎樣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家長能做的就是------讓孩子吃好,睡好,充分運動。
確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營養和充分的運動鍛鍊,給孩子提升免疫系統的活力和“守護”戰鬥力。
健康飲食和充足的睡眠對於增強免疫力至關重要。因此,家長注意搭配孩子的飲食營養,確保均衡,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高鐵的食物有利於提高免疫力。
生命在於運動。經常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幫助Ta們獲得充足的體能鍛鍊、新鮮空氣和太陽光照射,可以促進Ta們身體健康成長,提高免疫力。體能鍛鍊同時也有利於促進良好的睡眠。
最後也可以考慮給孩子注射疫苗。透過預防接種某些疫苗,幫助孩子獲得抵抗一部分傳染性疾病的免疫力。
參考資料:
①https://edition.cnn.com/2010/HEALTH/12/06/daycare.kids/index.html
-
19 # 安達媽媽身心成長說
確實太多家長反饋孩子去到幼兒園就生病,上幼兒園之前在家都好好的,這讓家長很頭疼,甚至有些家長都糾結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去上幼兒園?!我有一個五歲多的兒子,去到幼兒園一點也從沒有請過病假,我家孩子一直是自己一個人帶著長大的,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作為一無所知的新手媽媽真的付出了很多,不光學習相關專業知識,還要能有強大的心理面對所遇到的問題,這裡用我的親身經歷和經驗就此問題跟大家探討下。
第一:孩子的生活發生了變動 。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都是家長一對一全程陪護的生活,首先衛生方面比較注意並且細緻,再者孩子不會長時間密集性與人發生接觸,最後有情況可以第一時間發現並進行有效措施防備;而進入到幼兒園是一個班三個老師需要照顧20個左右孩子的集體生活,孩子們的衛生情況老師也會盡心做好,但畢竟這麼多孩子,肯定沒有自己一對一細緻,幼兒園裡的物品和人群也相比之前多很多,細菌群也就都了,孩子有什麼事情老師也不能時刻隨時關注到,孩子到幼兒園發生嬰幼兒場面病症的機率自然就大了。
第二:孩子的自身抵抗力極差。因為在家過於被照顧保護,就如溫室的花朵,嬌嫩無比,哪怕偶爾生病,就給孩子吃藥以便及時抑制住病菌,這樣家長心理不焦慮,孩子也不會經受生病的痛苦,但沒讓孩子自身與病菌做過抵抗戰鬥,導致孩子自身免疫力無法啟動,沒有對抗外界病菌侵襲的能力。突然從溫室送到室外,孩子一開始肯定不能適應,就會產生各種身體不適反應,必然得有個過渡期。
第三:孩子的心理也隨之改變。孩子進入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肯定會害怕,看不到媽媽了,缺乏安全感,有失落感,心情就不會太好。心情不好,有些哭啊,鬧啊,身體也會隨之不正,就很容易被外界病菌侵襲。然後生病就被接回家裡,不用去幼兒園了,能天天看見媽媽了,孩子心情就明朗起來了,心氣正了,身體也就好了。
遇到孩子健康問題,家長首先不要過於擔憂焦慮,嬰幼兒偶爾有常見的病症,比如感冒、咳嗽、鼻涕等之類的常見病症屬於正常的,而且生病的時候也是激發孩子自身抵抗力的好時機。孩子回家就好,去到幼兒園就咳嗽發燒,如此反覆,特別理解您的心情和辛苦,母親帶孩子真的不容易,真的比工作還辛苦。建議這位寶媽可以瞭解下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跟孩子和老師多溝通下,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得關注瞭解下。瞭解後,看看寶寶屬於什麼原因,身體抵抗力的問題,那就急不來,要注意調理孩子的身體增強抵抗力,我主張少吃藥少打針,注意飲食,一定要清淡(具體咳嗽發燒護理可以關注我,我寫過如何讓孩子自愈增強抵抗力,建議看看,如有任何不明白可以隨時與我交流);如果是心理問題,寶寶不適應,我建議有條件的話暫時別送幼兒園去,或者好好在家給孩子溝通,可以告訴孩子:”媽媽永遠愛你,永遠在你身邊的,在幼兒園有老師和小夥伴,媽媽希望你開開心心的,放學後媽媽第一個來接你回家”之類的話語,建立給予孩子短暫分離的安全感,祝願您的寶寶健康成長!
我是一名全職寶媽,邊帶娃邊工作,是國家育嬰師,高階小兒推拿師,兒童成長心理指導師,兒童繪畫思維培訓老師,接受過情緒管理師及心理諮詢師培訓,擅長嬰幼兒常見病症調理(中醫)、兒童成長指導、心理諮詢、兒童繪畫思維創意培訓。
-
20 # 幼兒園的小姐姐Lucia
為什麼這麼說呢?
1.在家裡,父母老人都是細心照顧,吃不飽,追著喂,流鼻涕,幫她擦;
2.在家裡,基本就是一個娃,成人生病了,成人就自己防護好,防止傳染給小朋友;
3.在家裡,小朋友衣服溼了,立馬換,袖口溼了,立馬換,褲子溼了,立馬換,一對一或者多對一,所以照顧的比較細心,周全!
但是幼兒園呢?
1.孩子們比較多,有一個生病了的,全班的小朋友也就都被傳染了;
2.老師是一對多個小朋友,所以,老師也是完全照顧不過來的;
3.在幼兒園,老師不會一個一個追著喂的,班裡30多個小朋友,3—4個老師,一個一個的喂,一個小時都能餵飽嗎?
4.幼兒園即便在消毒,不管是消毒液,還是紫外線燈,還是其他的消毒,有一個小朋友帶了細菌來,基本全班都中招,尤其是諾如,因為有的併發症有的存在潛伏期,所以,當在潛伏期的時候,我們誰也不知道的,這種情況,真的對這個班級,甚至整個園所都是有影響的!
5.尤其是新生,進入一個新環境,焦慮,在哭,再加上換季,更是感冒,發燒高峰期了!
當然,等到大班的時候,即便是在一個多病的高發期,孩子們也不會像小班那麼容易生病了,因為他們都有抗體了,所有的病都經歷過了,再來同樣的細菌,身體都有免疫力了,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情況,小班更容易生病,大班卻沒什麼影響的原因了!
對於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建議入園之前先熟悉環境,老師,心理上放鬆了,身體的也就會輕鬆很多;因為上幼兒園一般也都是秋季,在換季之間,小朋友也容易生病,可以在入秋時多給孩子熬一些雪梨水,銀耳水,水果水,提前潤肺,止咳,雖然沒有生病,但是可以提前預防!
還有就是提醒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不隨便在嘴巴里塞東西,勤剪指甲,保持自己的衛生等!
回覆列表
現在太多這樣的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很少生病、幾乎不生病,但是上幼兒園之後卻反覆出現發熱、感冒的現象。
原因很簡單,往往就是家裡護理得非常好,以致於孩子體內沒有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到幼兒園環境,接觸到很多帶有“病菌”的事物,於是造成了“總生病”。
這種情況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孩子免疫系統逐漸成熟之後好轉。
【增強免疫力,生病少用抗生素】
免疫系統就像是人體防衛的哨兵,一旦細菌或是病毒入侵,他們就會採取保衛措施,而且會在與細菌或是病毒的鬥爭過程中獲得足夠的戰鬥經驗,能力越來越強。
如果媽媽頻繁地給寶寶使用抗生素,就像是在戰爭還沒有發生之前,一劑大炮已經把敵人打倒了,那麼自身的免疫系統沒有參戰機會,久而久之,免疫系統的能力就下降了。
生病並不都是壞事,病癒的過程也是訓練免疫系統成熟的過程。
【增強免疫力,家裡不用太乾淨】
平時不斷接觸少量細菌,有利於孩子免疫系統的成熟。所以爸爸媽媽不要頻繁在家裡使用消毒劑和含消毒劑的清洗液、擦手巾等。
另外,蛋白粉、牛初乳等營養品沒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家長不要給寶寶亂吃補品。日常飲食中提供充足的營養,保證良好的睡眠與鍛鍊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