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三國中赤壁之戰是真的還是假的,都說風雲變化莫測,為什麼諸葛亮能借來東風,火燒曹操那麼多戰船是後人的臆想嗎?
12
回覆列表
  • 1 # 漢魄唐魂

    演義而已,神話了很多,看看就可以了;正史上也只是把諸葛亮列為政治家和軍事家。沒有說他是自然學家或者說是神學家吧?

  • 2 # 玄眾妙之門

    正史上的諸葛亮沒有怎麼材能,好弄玄虛,做事不砌合實際,小肚雞腸,不能容人,自比管仲、樂毅而才淺志高,逆天而行而不察百姓疾苦,早年隱於草廬扮清高,好為梁父吟,後經徐庶推薦,投於玄德公帳下,後曹操揮兵南下,玄德聞風而逃,赤壁之戰中也不關諸葛亮什麼事,全是周郎之妙計,諸葛亮是沒有指揮大軍團作戰的材能,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屢戰屢敗就足可正明他的材能,至於借東風諸葛亮根本不熟悉當地的氣候和地形,何況一個小小的後勤人員周郎是不會聽他的鬼話的,所以說孔明借東風純屬虛構。​

  • 3 # 文史經典碎讀

    隆冬時節主要是北風,但是在強冷空氣形成的鋒面的位置上會出現一個低壓槽。使得在天氣鉅變前有一個反常的情況,出現南風!

    有一個類似的例子,在草原或森林大火是順著風蔓延的但是火線前方會出現一列明顯吹向烈火的氣流!!

    冬季較長時間的溫暖期孕育著強冷空氣的活動。具體發生時間是需要大量經驗的積累和學習。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嚴冬季節雖然以西北風為主,但是一般都會有幾天刮東南風,這屬於正常的氣候變化,只是刮東風的具體日子難以預期。小說中,因為要彰顯蜀漢突出孔明,故而將孔明描寫得通八卦諳天地,編出借東風這一幕。實際上,只要常年生活在三江口的人,應該都會知道寒冬刮東風這一正常的氣候現象。而火燒赤壁的實際指揮者是周瑜,他麾下的將領謀士久居江東應對此地的物候比較熟悉,歷史上的火燒之策應出於江東。

    關於借東風燒赤壁的細節,可見張國良老先生的評書《評話三國》,其中雖然仍以孔明為主,認為孔明熟悉天文,預算到刮東風的日期和長短,但他也分析了孔明“借東風”的真正意圖:1、製造玄機,擴大孫劉聯兵中劉備方面的貢獻;2、製造機會,逃離三江口合周瑜的陷害。

    另外,根據史學界的一種說法,曹操兵敗赤壁,非火燒之敗也,敗於不識水土,兵將多疾患

  • 4 # 白希文

    其實歷史上對諸葛亮借東風這件事並沒有記載,孫劉聯合,諸葛亮只是劉備一方派出的代表,火燒戰船是周瑜想出來的。但是我記得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記載的諸葛亮是怎樣借東風的。

    1、先不說借東風這事兒有沒有。單從諸葛亮的生平和實際能力分析來看,諸葛亮並不善於攻敵計策、攻殺戰陣。諸葛亮更善於國家戰略方針的把控。所以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大多都是三國演義小說杜撰的。但是諸葛亮卻有過人之處。那就是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中曉人和”。

    2、所謂上知天文,就是會看天氣,類似於今天的天氣預報,這是因為他“躬耕於南陽”,作為農民,知道氣候變化也很正常。下知地理,就是會看風水,這從對諸葛亮的另一個技能“曉奇門知遁甲”就可以看出,諸葛亮對風水學甚至數學都有較深的研究。這也是諸葛亮一個農民出身,就能被劉備挖掘出來做丞相的原因。以當時的通訊水平,任何人都無法清晰的知道全國的變化走向,而諸葛亮一個不出世的農人,靠的就是這些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奠定的自己的基礎。

    3、最重要的就是人和。人和這塊並不單指如何拉攏人才,或者說識人善用,關鍵是諸葛亮懂得如何跟周圍人吸收資訊。比如諸葛亮剛剛進入荊州的時候,就跟當地的居民打聽當地一年的氣候走向,包括潮汐變化、風向變化。請注意,諸葛亮不是神仙,他又是農耕出身,因此更加善於與各地農民交流氣候地勢問題,而周瑜從小參軍,眼裡都是軍事,因此周瑜不同天文地理,而諸葛亮卻有這方面的心思,正是藉助諸葛亮的出身特性,才演出了場“借東風”好戲。

    4、因此說,東風不是諸葛亮借來的,而是諸葛亮問出來的。

  • 5 # 紅塵醉無憂

    在正史上諸葛亮並沒有參與赤壁之戰。他本人也並沒有呼風喚雨的能力。

    歷史上真正指揮赤壁之戰的人是周瑜。

    東風,是長江上的一種自然現象。長期在當地生活、操練水軍的周瑜和黃蓋對什麼時候起東風,心裡都是非常清楚的,他們機智地地抓住了這一自然現象,爭取到了戰機,打敗了外來不熟悉當地環境的曹軍。另外,歷史上的周瑜心胸也很寬廣,與小說《三國演義》中描寫的也不相同。

    不過《三國演義》本屬小說,允許虛構的成份在裡面。關於諸葛亮神壇作法借東風一事,後世也有兩種看法:一方認為是書中諸葛亮以法術借來東風,作者編撰以塑造豐滿其神機妙算的人物形象;另一方認為書中實際上並未正面直接明言諸葛亮以法術借來東風,只是以豐富的氣象學知識預測到會有東風,因此諸葛亮在七星壇上只是裝腔作勢,裝作使用法術,同時震懾江東。書中提及作法借東風也都是藉助角色本身在對話中說起,也並無作者直接敘述確認是法術借到的東風。

  • 6 # 李玉廣

    可以十分肯定地說,沒有。

    所謂諸葛亮借東風,純屬羅貫中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想象杜撰的。

    不過,在中國歷史上,真有借風打仗成功的。在我《皇帝的微博》一書中說過這事,現選摘如下:

    諸葛亮借東風是假的,而劉秀借東風則是真的。

    公元34年,公孫述在三峽下游架一座橫貫長江並有軍事塔樓的浮橋,與長江兩岸要塞相連。

    公元35年,劉秀借東風逆流而上駛向浮橋。後浮橋被火炬點燃,著火倒坍。劉秀便透過水陸兩路進攻公孫述。

    最終,公孫述受傷死去。

  • 7 # 讀史有感悟

    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勝利基本上是成就了一個人,那就是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甚至火燒曹軍他都想到了,但是真實歷史上,赤壁之戰的勝利沒他什麼事,最大的功勞就屬周瑜。

    多年作戰經驗告訴周瑜,選址赤壁與曹操交戰

    曹操率領大軍剛剛南下就打了一場遭遇戰,是周瑜和劉備聯手擊退曹軍,把曹軍逼到了赤壁北岸,而周瑜帶兵就駐紮在南岸,選在此地有三個優勢:第一,附近有軍事要塞,就是在陸口這個地方,設定了堅強的後盾。第二,赤壁南岸地勢相當險要,曹操水軍不容易登陸;第三,一場遭遇戰迫使曹操駐紮在北岸,這個地方地勢低窪屬於沼澤地就是曹操的噩夢雲夢澤。

    第四:就是江面上的優勢,赤壁這個地方上游江面寬有1500米,過了赤壁江面有3000米寬,唯有中間比較窄;所以曹操所處的上游水面情況相對複雜,而且水流湍急,曹操大軍多為騎兵水上作戰就更不行了。而東吳兵常年水上作戰猶如浪裡白條如履平地,就算是不用火攻曹操也贏不了。

    孔明未借東風,周瑜經驗豐富

    雖然周瑜水上作戰經驗豐富,但是還是不敢掉以輕心,於是帶兵摸了摸曹操的底,真是不摸不知道,一摸哈哈笑。由於水情湍急,曹軍船隻又多,黃蓋就提出了這一想法:將曹軍船隻首位相接,再用火攻定能滅曹。於是就有了後面的光蓋詐降。

    但是當時正是冬季,冬季多刮西北風,這樣一來把自家人燒了,這就不得不說周瑜的作戰經驗,以及對江面情況的瞭解,周瑜之所以把曹軍逼到赤壁北岸,因為赤壁南岸的地勢要高,假如吹來的是正北風,碰到赤壁南岸反射回去剛好是正東風,假如吹來的是西北風,反射回去的剛好是東南風(這裡引入物理原理,入射角等於反射角),所以並不是孔明七星祭壇借東風,而是周瑜對赤壁這個地方的地形地貌非常之熟悉的結果。

    一把大火燒的曹操倉皇而逃,逃往雲夢澤經華容道逃回北方老家,從此雲夢澤便從此成為曹操的噩夢。

  • 8 # 在野武將

    歷史上並沒有諸葛亮借東風的事情,甚至周瑜因風縱火的事情可能也有所誇大。

    關鍵是赤壁一戰,《三國志》的記載也很有趣。東吳一側的史傳,大體強調火攻的威武,尤其是突出了火燒曹營的戰果。所以《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有:“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漲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三國志·吳書·黃蓋傳》與之互為呼應:“(黃蓋)隨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語在瑜傳。”

    但是,從魏書、蜀書中的史傳,就不提火攻的事情了。比如《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講“公(曹操)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當然,魏書有可能隱去曹操慘敗的細節,但蜀書就無此必要了。《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講得很明確:“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換而言之,火攻只是燒了曹操的船,並沒有對曹營造成大規模殺傷。至於曹軍退卻的原因,與魏書各傳記載一致,主要是瘟疫。

    兩相比照,火攻曹營,對曹軍人馬造成大規模傷亡,更像是東吳一側自吹自擂的內容。然而,周瑜本傳因風縱火還是給許多的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杜牧就有了“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佳句。

    在唐人的世界裡,道術之士借風火攻的故事,倒是有的。

    782年,李希烈反叛,次年在汴州稱帝,開始攻略周圍的地區。其中寧陵一城,仍然為唐堅守。據《奉天錄》:

    元兇(李希烈軍)使道術之士,置土壇,祈諸風伯,承風放火,焚爇戰棚。凡數百步間,煙焰衝然,風勢逾急。兇徒順風上城,攻掘女牆,百堵皆盡,戰士多難之。

    當時的情況可能是,寧陵一城的城牆並不完備。所以守成的將領在外側增設了一些城防的設施。叛軍就請來道士,登壇做法,向風伯請求某個特定方向的風,然後再因風縱火,燒燬守軍搭建的城防設施。

    按照《奉天錄》的記載,當時情勢危急,守城的將領登上城牆,慷慨陳詞,大體就是告訴上天,你怎麼能幫叛賊呢?我們是大唐的忠義之軍啊。上天聽到了以後,就把風向轉過來了。這樣火勢就往叛軍的方向蔓延,他們就沒有辦法攻城了。

    這些故事唐時已經頗為傳頌,《新唐書》轉述此事,就稱“妖人祈風”。後來宋元之際,三國故事在坊間流傳的時候,大體把它們安插在諸葛亮身上了。所以,魯迅先生說《三國演義》“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並不是憑空而發的議論。魯迅先生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也是優秀的中古史學者,尤長碑刻、筆記、小說等。赤壁借東風這樣的事情,在傳統的史傳乃至野史之中,真的是“妖人”之流做的事情。

  • 9 # 老水牛開悟

    按照羅貫中的思維,諸葛亮是有能力借到東風的,所以說赤壁之戰諸葛亮是借了東風的,並不完全是隻是為了躲避周瑜的追殺而找的藉口!

  • 10 # 奇怪影片君

    《三國演義》

    對諸葛亮借東風的描寫,到底是得是失,是憑空杜撰、神化誇張之辭,還是事有所本、言之有據,這一千古之謎無人解說。筆者不揣淺陋,試解這一千古疑案。

    先讓我們看一看《三國演義》第48、49回對這一事件的描寫。曹操北軍不習慣水戰,得龐統獻連環計,將戰船盡皆連在一起,周瑜欲用火攻破曹操。

    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晚上,月明星稀,曹操在戰船上橫槊賦詩,躊躇滿志。升帳謂眾謀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鳳雛妙計。鐵索連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翌曰:“船皆連鎖,固是平穩。但彼若用火攻,難以迴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雖有遠慮,卻還有見不到處。”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風力。方今隆冬之際,但有西風北風,安有東風南風耶?吾居於西北之上,彼矣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燒自己之兵也,吾何懼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時,吾早提備矣!”可見曹操對天時、地利是做了充分考慮的。

    周瑜利用龐統向曹操獻連環計,起初認為用火攻不存在問題,但當他站在南岸山頂上觀看曹營水寨,忽然狂風大作,江中波濤拍岸,一陣風過,颳起旗角於周瑜臉上拂過,使他猛然醒悟:此季節只有西風、北風,沒有南風、東風,怎麼能用火攻呢?於是突然望後一倒,

    口吐鮮血,不省人事。從此臥病在床,著實發起愁來。

    諸葛亮前去探望,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個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

    只欠東風。”寫畢,遞與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瑜見了大驚,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巳知我心事,只得以實情告之。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將用何藥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賜教。”孔明曰:“亮雖不才,曾遇異人,傳授八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都督若要東南風時,可於南屏山建一臺,名曰七星壇。高九丈,作三層,用一百二十人,手執旗幡圍繞。亮於臺上作法,借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風,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遲緩。”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風,至二十二日丙寅風息如何?”

    瑜聞言大喜,翻然而起。便傳令差五百精壯軍士,往南屏山築壇,拔一百二十人執旗守壇,聽候使令。

    孔明於是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齋戒,身被道衣,跣足散發,上到壇上開始作法祭風。孔明一日上壇三次,下壇三次,卻並不見有東南風。是日看到近夜,天色睛明,微風不動。一直到將近三更時分,忽聽風聲響,旗幡轉動。周瑜出帳看時,旗帶竟飄西北。霎時間東南風大起。待東南風大起之後,諸葛亮早已下壇來到江邊,乘趙雲前來接應的小船,離開周瑜營寨,回劉備所在夏口去了。

    書中寫得明白,諸葛亮曾遇異人,傳授八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所謂八門遁甲天書,就是古代預測學中最高層次的“三式”之一“奇門遁甲”術。據今天學術界專家研究,奇門遁甲分兩類,一類叫數理奇門遁甲,一類叫法術奇門遁甲。前者就是利用《同易》八卦、洛書九宮和六十甲子等天文曆法知識,將時間空間、天地人結合在一起進行預測和選擇有利時間方位的一種方法,主要用於軍事上行兵打仗,選擇天時、地利、人和、幫助決策。後者與道家和種種法術比如唸咒等糾纏在一起,迷信成分較重。

  • 11 # 希爾大大

    赤壁之戰是真的,至於借東風其實只是諸葛亮對天文氣象的靈活運用。首先,為什麼諸葛亮要選擇十一月二十日這個日子來借風呢?古代中國對氣象的研究也頗為深入,歷來就有「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的記錄。十一月二十日就是冬至之日,按照這個規律,冬至之前,如果陰氣旺盛,在長江沿岸表現為西北風,那麼冬至之後,陽氣生長,風向則要發生變化,表現為東南風。孔明知道了「冬至一陽生」的氣候變化規律,準確地把握了東風吹起的時間。 冬至這一天的氣候與前段時間會產生重大的變化。很明顯,諸葛亮考慮到了這個問題,這也是他的高明之處。 此外,孔明家住赤壁不遠,對當地風雲也瞭如指掌。因此,他能準確無誤地預報出這一天天氣的變化。東南風起是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得出的結論。

  • 12 # 小滿豫看文化歷史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軍南下荊州,佔據荊州的劉琮投降。曹操追擊劉備,後劉備派遣諸葛亮出使江東協議結盟,孫權派遣都督周瑜、程普率軍與劉備組成聯軍,在長江赤壁以黃蓋詐降火攻大破曹軍的連環船,曹操落荒北迴。

    此戰後,曹軍退守襄陽,曹孫劉三分荊州奠定三國鼎立之勢。劉備勢力迅速崛起,在之後10年佔領了荊州(兩湖)和益州(四川)大片土地,建立了蜀漢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孫權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損兵折將。

    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休養生息五年,平定關中後才大舉南征孫權。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形,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相信諸葛亮借東風一事呢?其實原因很簡單,現在的所有歷史文獻中紅,有三國記載的不多,其中具有權威的就只有陳壽的三國志。但實際上除了一些歷史愛好者之外,真正讀過三國志的人並不多,相比之下,《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很多人都讀過。所以很多人都以為歷史上的諸葛亮曾借東風火燒赤壁。

    隨著很多電視劇和小說對諸葛亮的神話,諸葛亮已經成為了三國的代名詞。而諸葛亮也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無所不能的存在,但實際上諸葛亮的主要才華是在政治上,他的軍事才能其實很一般。並沒有小說中的那麼神機妙算。

  • 13 # 趙小三與戰神們

    三國中赤壁之戰是真的還是假的?

    是真的歷史,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為什麼諸葛亮能借來東風?

    三國演義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諸葛亮神來之筆借東風。三國演義作為一本演義小說中,把諸葛亮描繪的神乎其神。關於諸葛亮是如何借到東風?讓人有無盡的遐想。其實這種能力並沒有多麼神乎其神,只要是一個曾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農民便可以和諸葛亮一樣,能夠預知東風。

    其實在商朝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能夠透過天氣現象來,大概的預測未來的氣象變化。從殷商的時候的甲骨文上面就有關於風雨雷電的記載。

    比如著名的神話人物雷震子便是能夠操縱雷電之力。可以看得出古人從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關注天氣現象。因為天氣現象,和農民的收成大有關係。所以古人總結了24節氣歌,可不要小看這簡簡單單的幾句詩,在古代可是指導農業耕種的不二方針。

    一個農民能夠預測東風,顯然並不是什麼難事,然而在戰場上想要準確的預測東風顯然僅憑24節氣歌是不夠的。在古代哪個國家都會給自己設定專門觀測天象的欽天監,這個部門可以最早追溯到秦漢時期。主要就是夜觀天象,推斷節氣制定曆法。

    隨著時間的流逝也逐漸積累了一些較為實用的方法。古人認為這些自然現象能夠預言世間歷史的變化,主要有三垣二十八宿,在輔佐一些陰陽五行之法便可以知過去,卜未來。在三國演義當中的諸葛亮究竟是如何借東風的嗎?首先諸葛亮一定是具備了一些氣象學的知識之後,推斷出了當天會刮東南風的機率較大。而在戰場上憑機率形式顯然是不恰當的。

    看書中是如何描繪諸葛亮在借東風之前所做的準備工作。首先先修了法壇,高24丈也就是高達一百多米,並且是朝東南。我們就可以推斷,諸葛亮一定是透過氣象學知識知道了第二天天氣會回溫,然而他建築如此巨大,又身處於山谷當中。

    看書中是如何描繪諸葛亮在借東風之前所做的準備工作。首先先修了法壇,高24丈也就是高達一百多米,並且是朝東南。我們就可以推斷,諸葛亮一定是透過氣象學知識知道了第二天天氣會回溫,然而他建築如此巨大,又身處於山谷當中。

    隨著第二天天氣回溫,Sunny普照大地,外界肯定會溫度升高,而山谷之中溫度顯然偏低,一冷一熱形成對流。大家都知道穿堂風吧,其實就是這個道理。有了對流之後,會形成能量差,風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不得不說,十分佩服諸葛亮的過人的膽識和知識在封建社會他能夠主動運用科學知識確實有著不俗的見識!

  • 14 # 狐羊樹

    三國赤壁之戰是真有其事,但我們現代人很多透過《三國演義》知道赤壁之戰的概況,史實多有與之有出入:

    A發生地之爭,一說在黃洲,二說在蒲圻<今赤壁市>,三說在嘉魚縣境內,比較認同在今赤壁市境內

    B,兵力懸殊,演義中,曹操八十萬兵力,東吳有十六七萬,劉備二萬多,史實,曹操三十萬左右,東吳6萬左右,劉備幾千人馬,不過劉奇的兵力劉備可以借用,大概在夏口<今武昌>有2萬左右。

    C,曹操損失因火燒赤壁是大多數認同,也有北方兵不適應南方氣侯,曹操兵因瘟疫而死戰敗這一說是少數

    D,借東風純編造,史實諸葛亮懂天象知識,知道什麼時候氣侯的變化,相當現在天氣預報,風不是借的,是預報的!

  • 15 # 華納小川美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赤壁之戰在中國歷史上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孫劉五萬聯軍擊敗曹操二十多萬雄兵,戰後曹操元氣大傷退回北方休整,這次戰役也為三國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礎。後來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曾舉例赤壁之戰的取勝之道,是值得學習的典型戰役。所以說我認為赤壁之戰是真的。

    這次戰役中不可缺少的功臣就是就是我們都熟悉的諸葛亮,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丞相,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而且還會夜觀天象,其中有對次日天氣情況的預判。之所以能以少勝多除了統帥的謀略,還有就是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東風我的觀點如下

    1諸葛亮一直懂得觀天象,他預料次日必定有大風,所以決定用火攻的方式來打,後來諸葛亮在周瑜的安排下到南屏山的七星壇求風。還有周瑜給曹操布了個反間計,除掉了水上猛將蔡瑁和張允。

    2諸葛亮深知冬至之前,如果陰氣旺盛,在長江沿岸為西北風,冬至之後,陽氣生長,風向要變為東南風,從而準確的把握了風起時間。

    3諸葛亮家住赤壁不遠,對方地的思想變化也很熟悉,所以這次借風是諸葛亮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結果。

    4借東風是一個小高壓在赤壁以西形成,並向西移動,赤壁白天晴朗,晚上起大霧,當反氣旋移動到赤壁以東時,赤壁形成了東南風。

    所以諸葛亮借東風還是他自己對氣象的深入理解和現實的完美結合“借”來的東風。

  • 16 # 老中醫談養身

    赤壁之戰是真實存在的,《三國志》、《資治通鑑》等都有明確記載!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破二袁,徵烏桓,滅呂布,降劉琮,攜大勝之勢徵劉備,伐孫權,孫劉組成聯盟,戰曹操於赤壁,周瑜用詐降之計,命大將黃蓋率載滿火藥的戰船詐降,向北岸而進,至離曹營二里之處時,各船一齊點火,然後藉助風勢,直向曹軍衝去,曹軍大敗,曹操率軍從華容道(今湖北監利西北)陸路撤回江陵,大敗而歸,史稱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孫權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損兵折將。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休養生息五年,平定關中後才大舉南征孫權。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但所謂諸葛亮借東風應該是受民間傳說以及三國演義的影響對諸葛亮智慧的一種神話。其一:赤壁之戰是周瑜、劉備負責智慧的,諸葛亮除了在前期促成孫劉聯盟有重大貢獻外,後期的戰爭,根據已有史料記載,諸葛亮的參與度不高。其二:就算諸葛亮真的參與了火燒赤壁的戲碼,那也應該是諸葛亮善於預測天氣,他是透過天文天氣等預測知道這一天有東南風的,根本就不是"借"來的。這不過是諸葛亮氣象學方面知識的一次實踐而已。

    赤壁在亞洲東部的長江中游地區。在冬季時,陸地降溫比海洋快,因此在亞洲中部地區常形成冷高壓,在海洋上形成太平洋低壓,這樣赤壁地區在那時應盛行西北風。

    不過長江中游地區要在隆冬時節颳起東南風不是沒有可能的。總括來說有兩種可能。

    1.由於大氣運動是複雜而多變的,很可能在赤壁地區西邊偶然地短暫性的出現了一個小低壓。北半球的低壓為氣旋,氣流逆時針流入。這樣,在低壓東部的赤壁就正好吹起東南風。

    2.也有可能是在赤壁東邊出現了一個小高壓。北半球的高壓為反氣旋,氣流順時針流出。這樣,高壓西部的赤壁地區就正好吹起東南風。

    所以,"借"東風的真相其實是:

    一個小高壓在赤壁以西形成,並逐漸向東移。當此反氣旋經過赤壁地區時,赤壁地區受其影響,晚上大霧,白天晴好。當此反氣旋移動到赤壁地區以東時,赤壁地區在其作用下,盛行東南風。東風也就"借"來了。至於孔明能預料到東南風也有以下幾種可能。

    1.他精通天文地理知識,可以根據當時的一些自然現象來判斷當日氣候的反常。

    2.可能是東南風已經開始刮,孔喻二人隨機應變做出的軍事決策並不是做好準備"等"東風。

    3.的確有可能借東風燒赤壁是訛傳,在無風的狀態下,利用一些地形因素也能放火燒曹軍。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史學界一直都有著爭論。作為普通人,我還是寧願相信羅貫中所說的這一切只是諸葛亮的神乎其技吧,他也是中華五千年來智慧的化身啊!

  • 17 # LEIYONG35

    赤壁之戰是真實的。諸葛亮來到吳地並深入民間瞭解當地的民風民俗和氣候變化,諸葛亮當時獨自住在船上方便自己到民間瞭解當地的資訊,從祖輩在哪裡的生活的老人瞭解到氣候資訊結合自己所學推斷出有東風來。從這裡也看出諸葛亮確實才華橫溢,他在很早就想到了火攻之計並分析達成需要的條件和可行性。

    這也是先人們的智慧透過這個事件告訴我們做計劃容易為達成這個計劃我們也提前收集好所需的條件和資源。還有實踐出真知,因為諸葛亮能推斷出東風來時間最大的功臣是當地的老百姓提供的資訊。

  • 18 # 經典電影收納盒

    只要是略知三國的人,都會知道孔明借東風的故事。

    《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末尾說:

    周瑜于山頂看隔江戰船,盡入水寨。瑜顧謂眾將曰:“江北戰船如蘆葦之密,操又多謀,當用何計以破之?”眾未及對,忽見曹軍寨中,被風吹折中央黃旗,飄入江中。瑜大笑曰:“此不祥之兆也!”正觀之際,忽狂風大作,江中波濤拍岸。一陣風過,颳起旗角於周瑜臉上拂過。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大叫一聲,往後便倒,口吐鮮血。諸將急救起時,卻早不省人事。正是:一時忽笑又忽叫,難使南軍破北軍。

    諸葛亮說,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隆冬之時,只有西北風,何來東風?

    周瑜心中焦急,一時病倒。眾將及魯肅束手無策,只有諸葛亮識破周瑜病源,併為他開出藥方:

    “亮雖不才,曾遇異人,傳授奇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都督若要東南風時,可於南屏山建一臺,名曰七星壇:高九尺,作三層,用一百二十人,手執旗幡圍繞。亮於臺上作法,借三日三夜東南大風,助都督用兵,何如?”

    周瑜聞言大喜,矍然而起,馬上調五百精壯軍士去築壇。

    小說接著描寫孔明借東風的過程

    孔明來南屏山相度地勢,令軍士取東南方赤土築壇。方圓二十四丈,每一層高三尺,共是九尺。下一層插二十八宿旗:東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氏房心尾箕,布蒼龍之形;北方七面皂旗,按鬥牛女虛危室壁,作玄武之勢;西方七面白旗,按奎婁胃昴畢觜參,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面紅旗,按井鬼柳星張翼軫,成朱雀之狀。第二層周圍黃旗六十四面,按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上一層用四人,各戴束髮冠,穿皂羅袍,鳳衣博帶,朱履方裾。前左立一人,手執長竿,竿上用雞羽為葆。以招風信;前右立一人,手執長竿,竿上系七星號帶,以表風色;後左立一人,捧寶劍;後右立一人,捧香爐。壇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寶蓋、大戟、長戈、黃鉞、白旄、朱幡、皂纛,環繞四面。

    這一段寫諸葛亮的準備工作。先是相地築壇,然後按二十八宿、六十四卦方位插上青、黑、白、赤、黃五色旗幟,再在壇的最上層安排四人分別執捧法器按前左、前右、後左、後右方位站立。這個壇,諸葛亮說“名曰七星壇”,其實按照他的佈置來看,應該就是一個太極臺,其圖樣大致是以下二圖的疊加:

    我們再來看下一段:

    孔明於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發,來到壇前。分付魯肅曰:“子敬自往軍中相助公瑾調兵。倘亮所祈無應,不可有怪。”魯肅別去。孔明囑付守壇將士:“不許擅離方位。不許交頭接耳。不許失口亂言。不許失驚打怪。如違令者斬!”眾皆領命。孔明緩步登壇,觀瞻方位已定,焚香於爐,注水於盂,仰天暗祝。下壇入帳中少歇,令軍士更替吃飯。孔明一日上壇三次,下壇三次。

    這一段寫諸葛亮登壇作法的過程,但其中並沒有具體描寫他作法的具體細節,只用“仰天暗祝”四字簡略交代。

    在”借東風“的過程中,諸葛亮究竟是不是用“奇門遁甲”之術來向上天請得東風呢?羅貫中在此語焉不詳。

    是羅貫中不懂得古人祈禱上蒼的具體“作法”過程,所以無法進行細節描寫嗎?

    非也,我們看小說第113回“五丈原諸葛禳星”的內容便可知道,羅貫中懂得這些“神秘文化”。羅貫中是這樣寫諸葛亮祈禳北斗的具體細節的:

    時值八月中秋,是夜銀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動,刁斗無聲。姜維在帳外引四十九人守護。孔明自於帳中設香花祭物,地上分佈七盞大燈,外布四十九盞小燈,內安本命燈一盞。孔明拜祝曰:“亮生於亂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顧之恩,託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馬之勞,誓討國賊。不意將星欲墜,陽壽將終。謹書尺素,上告穹蒼:伏望天慈,俯垂鑑聽,曲延臣算,使得上報君恩,下救民命,克復舊物,永延漢祀。非敢妄祈,實由情切。”拜祝畢,就帳中俯伏待旦。次日,扶病理事,吐血不止。日則計議軍機,夜則步罡踏斗。

    這一段描寫,除了寫道場法器的具體佈置外,還具體寫了諸葛亮的祝辭和“步罡踏斗”的作法細節。這是第49回寫諸葛亮借東風時所沒有的。

    “步罡踏斗”是古代巫者禮拜星宿、召遣神靈的一種舞蹈。其步法,每一步都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所以叫“步罡踏斗”,也可以叫“踏罡步鬥”。張遠山先生考證出這種巫舞就是植根於華夏萬字符(卐)的華夏祭天樂舞“萬舞”(這個萬字是“卐”的文字化,不是“萬”字的簡化體)。

    甲骨文中的“萬舞”兩字

    《呂氏春秋•古樂》中記載了“萬舞”三大舞姿的主題,一是“敬天常”,二是“達帝功”,三是“明帝德”。張遠山研究發現,這三大舞姿依次如下:

    第一舞姿“北極天帝頂天立地”:雙手曲肘上舉,雙腿屈膝下蹲。合於《呂氏春秋•古樂》所載“萬舞”的第一主題“敬天常”:敬拜天道執行有常。

    古代巖畫中的“萬舞”圖案

    第二舞姿“北極天帝降龍伏虎”:雙臂曲肘下按,雙腿屈膝下蹲。合於《呂氏春秋•古樂》所載“萬舞”的第二主題“達帝功”:讚美天帝降龍伏虎之功。

    江蘇淮陰高莊出土戰國墓銅器上的“萬舞”圖案

    第三舞姿“北斗星君踏罡步鬥”,合於《呂氏春秋•古樂》所載“萬舞”的第三主題“明帝德”:彰明北斗圍繞帝星旋轉之德。這一舞姿又分為兩式。第一式是:舞者身體順時針旋轉,左手曲肘上舉,右手曲肘下垂,右腿屈膝下弓,左腿彎膝上踢,以模仿順時針旋轉的天盤“卍”符。第二式是:舞者身體逆時針旋轉,右手曲肘上舉,左手曲肘下垂,左腿屈膝下弓,右腿彎膝上踢,以模仿逆時針旋轉的地盤“卐”符。

    河南鄭州漢墓畫像磚上“萬舞”圖案

    羅貫中雖然可能不完全清楚這種“步罡踏斗”是古代萬舞的一種舞姿,但他應該知道古人祈禱上天“作法”時是要跳這種巫舞來“通天地”的(“巫”字造字本義即為通天地之人)。

    那麼,諸葛亮請東風時有沒有“步罡踏斗”呢?羅貫中沒有寫,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借東風”也好,“禳星祈壽”也好,這些故事本來就是羅貫中虛構的。那麼,他為什麼薄此厚彼呢?為什麼不寫“借東風”的諸葛亮“步罡踏斗”的作法細節呢?

    我們能不能大膽猜測一下,羅貫中其實並沒有安排諸葛亮用“奇門遁甲”之術來向上天請得東風的情節,他只是寫了諸葛亮故作神秘,憑著自己有“通天文曉陰陽”的本事,預測了十一月二十日將有東南風起。諸葛亮之所以裝神通瞞騙周瑜等人,其實是他已經看出周瑜一旦不需要他,就會加害於他。所以他需要等到東風起時,乘快船逃離。而在逃離前,也就是東風到來之前,他必須讓周瑜覺得他還有用,不敢加害。故而有了這一番用“奇門遁甲”之術作法借東風的說辭。

    其實,諸葛亮這種預測天氣變化的能力,在他“草船借箭”之時,已經顯示了一回。那麼,他既然可以預測大霧的天氣,當然也可以預測刮東南風的天氣了。

    在《三國演義》第46回中,孔明對隨他去“取”箭的魯肅說:

    “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亮於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

    只是在“借”得東風后,他來不及再向魯肅說一番類似的話,他必須趕快到江邊去,乘坐他預先安排好的趙雲的快船,趕緊逃離。如果慢一步,他都有可能被周瑜派出的將士所殺。你看周瑜對丁奉、徐盛二將下的命令:“休問長短,拿住諸葛亮便行斬首,將首級來請功。”

    諸葛亮以”借東風”的說法,騙過了周瑜。羅貫中是不是也要以“借東風”的情節騙過讀者呢?

    我想,寫書的人是不想騙讀者的。羅貫中沒有想到的是,他明明借曹操的話來告訴讀者,孔明不是“借”到東風,他只是預測了十一月二十日將有東風而已,但是很多讀者沒有注意到。

    曹操怎麼說?

    小說第49回中寫道:

    當日東南風起甚緊。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東南風起,宜預提防。”操笑曰:“冬至一陽生,來複之時,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

    可見曹操對此時起東南風,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異常,因為曹操也懂天文,知道“冬至一陽生”,已是“來複”之時,起東南風很正常。不像周瑜,還在說什麼“隆冬之時,怎得東南風乎?”類似的話雖然曹操也說過,但那是在十一月十六日,他橫槊賦詩的次日說的。那時還沒到冬至,仍屬隆冬之時,所以曹操說的沒錯。而到了冬至,就已經陰極陽生,春氣萌動了,周瑜還說是隆冬之時,可見他不曉陰陽,不通天文曆法。

    冬至一陽生,陽氣來複,又巧遇甲子日,陽氣生於東方,甲子屬於東方,故而東南氣動,氣動而生風,自然就有了東南風。

    故而諸葛亮預測十一月二十日甲子日必有東南風,故而曹操在十一月二十日看到東風大作,波浪洶湧,卻“迎風大笑”——他以為在洶湧的波濤中,他的大小戰船以鐵索,將士如履平地,敵軍其奈我何?所以“自以為得志”。他已經忘記了程昱的提醒:“彼若用火攻,難以迴避。不可不防。”再加上他堅信黃蓋是真心投降,東南風將給他帶來黃蓋的船隊,帶來軍糧,萬萬每想到黃蓋隨東南風而來的是火種。曹操赤壁之敗,是敗在周瑜的連環計、反間計和黃蓋的苦肉計之下,當然也是敗在自己輕敵大意和不懂水戰之下。諸葛亮之功,貴在神機妙算,準確的預測讓周瑜有了堅定的信心——火燒赤壁。

    只可惜,現代人讀《三國演義》,大多不明白這個故事背後的奧秘所在:

    冬至一陽生。一陽來複。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觀察下面這個圖:

    先找到“冬至”所在的位置,你會發現,這個位置對應的圈內陰陽魚部位,已經過了黑魚最寬處(黑魚、白魚的最寬處均等於圓的半徑),而開始有白的部分出現,黑代表陰,白代表陽,也就是說,冬至之時,陰氣到了極點,隨之逐漸減少;陽氣開始出現,並逐漸增多。然後看“冬至”對應的外圈位置上,第一個字是“復”字,這個“復”就是六十四卦之一(外圈的六十四字就是六十四卦的名稱。再看這個“復”字內側,是這個卦的卦象,正檢視如下:

    這個卦只有底下第一爻是陽爻“”,上面五爻全部是陰爻“- -”,也就是一陽卦。而它的前一卦(順時針方向)就是坤卦,坤卦的六條爻全部是陰爻“- -”,是純陰卦。冬至一到,時序輪轉,由坤卦到達復卦,這就叫“來複”之時;而這種變化體現在卦象上,就是原來坤卦最下面的一爻由陰爻“- -”變為陽爻“”,成了復卦,這就叫“一陽生”。

    太極陰陽,六十四卦,是中國古人對太陽執行的觀察記錄的抽象化和系統化。陰陽卦象的變化,體現的是時節的轉換。就冬至而言,太Sunny的直射點到達南迴歸線,對處於北半球的中國來說,是夜最長晝最短的時候,所以古人定這一天為“冬之至”,過了這一天,太Sunny的直射點開始北歸,白天逐漸變長,陽氣上升,故為陰極陽生之時。我們的祖先,把這一天看得非常重要,因為它是新的一個太陽年的開始,所以有“冬至大於年”之說。

    寫完本文,窗外Sunny和煦,疫情過後2020年的新的一年就要到來了。

  • 19 # 嘉樂小公子

    三國中赤壁之戰是真實存在的,在歷史中也有記載,只是三國演義中把它戲劇化、誇張化了,事實中與演義有所不同。

    一,赤壁之戰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孫權和周瑜,諸葛亮並沒有起什麼大的作用,三國演義為了美化豐滿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而增加了很多橋段。三國演義為明朝人所寫,更早的宋朝大詩人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道“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小喬嫁的人是周瑜,這句詩描述的人物也是周瑜。至於借東風,即使是真的,是諸葛亮的貢獻,那是因為諸葛亮對天文地理比較研究,根據天氣情況推斷出來的。

    二,赤壁之戰時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其實充其量三十多萬,裡面還包括荊州劉表的降軍,古代人打仗喜歡誇大人數,虛張聲勢,演義和電視劇中也是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來進行了改動。

    三,赤壁之戰時,曹操士兵水土不服,戰力下降,有的史書記載是爆發了瘟疫,這也是曹魏失敗的一大因素。

    至於火燒赤壁,是真實發生的,只是燒的有沒有三國演義中說的那麼厲害。那就無從得知了。

  • 20 # 美好一六八

    謝邀,赤壁之戰是真,借風是假。人們常說;真三國,假西遊,紅樓夢亂談情。所以說不管三國曆史還是人物或戰役是真的,而情節就不一定。任何事見不得塑造,比喻說我們現在看到的諸葛亮高大魁梧,可(三國誌)裡說他瘦弱,手無縛雞之力。真正的諸葛亮有誰見過,只不過是從側面刻畫他的才智與計謀。

    作為軍師說神機妙算不如說深謀遠慮,作為火燒赤壁來說是他借來的風嗎?還在那裡搭高臺,燒紙燃香,弄神作法。都是愚弄人們,掩人耳目。而真正的原因是大自然規律,氣流的變化,也是人們忽視的小環節。作為軍師天文地理和每個細節都歷歷在目,“冬至必有東南風。”赤壁是長江最峽窄的地方,也是曹軍不懂水性為減少傷亡,儘快到達對岸的首選之地。於是正中下懷。雖說是天不絕曹,但曹操為何偏偏又選擇冬至這天渡江征戰也許是天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斷“高息攬存”的民營銀行,會不會嚴重經營虧損?存款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