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hadow背影

    我敢打賭說,儘管你很愛歷史,但對於五代十國的事瞭解的人不多,那個時候很亂,第一次聽李存瑁的名字還是在中國產動漫畫江湖之上。說他之前咱們先借用咱們的名人蘇轍對李存瑁的評價:

    唐莊宗勇而善戰,與梁人夾河相攻,十戰九勝,涉河取鄆,不十日而克梁,威震諸國。五代用兵,未有神速若此者也。然其克敵之後,幸一日之安,沉湎聲色之虞,宦官、伶人交亂其政,府庫之積罄於耳目之奉,民怨兵怒,國有土崩之勢而不知也。一時功臣,皆武夫倔起,未有識安危之幾者。……向使西師不出,蜀雖未下,而京師有重兵,崇韜不死,河朔叛臣心有所畏,不敢妄動,則莊宗不亡。

    李存瑁確實比較厲害,他驍勇善戰,他南征後梁,北征契丹,東征河北,西收河中,使唐朝再次出現中興的局面。但他後期沉迷於自己的功勞,又縱容媳婦干政,重用唱戲的令人,殺功臣,用宦官,百姓困苦,民不聊生,最後死於兵變。

  • 2 # Xiao胖2

    後唐莊宗李存勖,少年時期就繼承他的父親李克用位為晉王。隨後就率領千軍萬馬南征北戰。他北滅南下的契丹大軍,南滅篡唐而建的後梁王朝。定都洛陽稱帝,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勢力。可是本來可以結束五代十國割據局面的他,卻在建國僅僅四年之後就出現了士兵譁變的現象,以至於身死國滅。這到底是是什麼原因呢?

    一.不善用人

    李存瑁雖然在軍事上是極為英明的統帥,但是卻絕不是一個善於用人的君主。他雖然有志於繼承唐朝的傳統,但是卻沒有學到唐朝明君的用人觀,自古以來,只有用才來考量任用人才國家才能興盛。但是李存瑁卻把北魏那一套依靠門第選取士人的手段用來選取人才。但是北魏用門第選取大臣的結果就是政治腐敗,最後五胡亂華。可是李存瑁的實際宰相樞密使郭崇韜竟然自己先認了郭子儀為祖先,然後全部使用門第錄取人才,這就導致了大量偽裝門第卻沒有任何才能的人得到了重用。整個朝政陷入混亂,比起北魏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李存瑁集團政治低能的體現。

    二.放任宦官亂政

    李存瑁在統帥軍隊的時候,是一個出色的軍事統帥。但是當變成君王的之後,仍然出奇的喜愛重用宦官。李存瑁身邊的人幾乎都是宦官出身。不具備知識和才能,更不能輔佐李存瑁統治天下。李存瑁以中門使李紹宏(宦官)提舉軍府事, 取代原來委任的將領李嗣昭。盧龍為北邊大鎮。把功成換掉,換為宦官。這是非常可怕的行為,因為宦官沒有才學,不具備帶動軍隊和治理地方的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地迅速的叛變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在滅掉了幾個敵國之後,李存瑁大量任用宦官做監軍。本來就有500人的宦官隊伍被很快增加到了一千人以上。而功成元勳卻都開始離心離德。就連最大的功臣郭崇韜最後都拿這些宦官沒有辦法。可見這些宦官亂政的情況有多麼嚴重。

    一. 不收人心

    李存瑁允許他的妻子干預政治,而他的妻子雖然已經很富有了。卻像個商人一樣四處經商,連蔬菜都要售賣,絲毫沒把天下當成是自己的。同光四年(926年),國內饑荒,國家府庫沒有餘財,李存瑁夫妻的府庫卻存有百萬錢財。但是他的妻子卻絲毫不願意援助災民,京城洛陽大量人餓死,軍士已經到了販賣妻子的程度了。可是身為君主的李存瑁卻仍然不願意援救分毫。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存瑁集團雖然得了萬貫家財。卻可以說徹底失了民心。這可以說是最後後唐突然爆發叛亂的重要原因。

    二. 寵幸伶人

    莊宗非常奇怪的一個癖好就是寵幸伶人,伶人本來是古代演奏音樂的人,到後來又增添了大量的演員,軍事統帥出身的人並不喜歡那些將領和功臣。但是那些伶人出身貧寒,不學無術,對莊宗可以說並沒有什麼威脅。再加上比較會裝可憐,因此容易得到軍旅出身的莊宗的憐愛。有一次,李存瑁要求任命伶人陳俊和鄰人儲德源作為地方的刺史。大臣當然不願意,就一直拖著。李存瑁竟然敢私自下密書叫大臣“當曲意奉承之”。強令讓伶人擔任地方主官。這些伶人從小不學無術,只知道嘻戲玩鬧。地方的百姓就算全部餓死他們也不會多管一下。這就導致了後唐莊宗李存瑁在內整日被圍在伶人之間,在外又成了無數伶人為非作歹的後臺。整個國家從高階官吏,到底層百姓。都開始畏懼伶人的勢力。就連莊宗最後都死於伶人之手。

    後唐莊宗在滅掉了很多國家之後,忘記了昔日在軍營中的痛苦生活,從而完全的開始了自己的享樂生活。在擊敗契丹,滅掉後梁王朝,又平定前蜀之後。南方的各個國家都非常的驚懼,此時莊宗如果能一如從前,趁著軍威。便可一統天下。雖然莊宗李存瑁並不是一個有政治才能的人,但是如果任人唯才,不寵愛宦官伶人。還是可以當好一個治世之君的。可是稱帝四年中,一個流氓無賴賭輸了錢就趁機發動叛亂,亂者四起。前去平亂的將軍被親兵挾持著叛亂。遠征外國的將領被叛亂計程車兵殺死。莊宗自己身邊最寵愛的伶人也開始叛變,大臣將領紛紛叛逃。最後自己被伶人用劍射死。這樣的結局不悲哀麼?可是這又何嘗不是自己種下的苦果呢?《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曾經這樣評價李存瑁“有一於此,未或不亡,兼而有之,不亡何待?”李存瑁打下江山,滅亡江山都是自己所為,怨不得任何人

  • 3 # 歷史的影像

    李存勖xù失敗的原因是不懂的治理天下,原因如下:

    李存勗(勖同勗,下文筆者多用勗)稱帝即位之前,和後梁血戰十餘年,大小百餘戰,作戰英勇異常。但打了天下,卻不懂得治天下,寵幸伶人,重用宦官,又吝於銀錢,不撫卹士卒,三年後因兵變被殺,失敗之速,亦是罕見。

    《舊五代史》則稱讚李存勗是“中興之主”,是唐朝的合法繼承者,但語鋒一轉,隨即批評他“忘櫛沐之艱難,徇色禽之荒樂”、“伶人亂政、靳吝貨財、大臣無罪以獲誅、眾口吞聲而避禍” 。

    朱溫評價李存勗說“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生兒子就要生像李存勖這樣的,李克用的大業不會滅亡了!至於說我的兒子,豬狗之輩而已!)

    附註:

    伶人,或稱優伶,所指的是具有身段本事突出的演藝人員。古漢語裡優和伶都是演員的意思。現在伶人或伶多指戲曲演員,有時中文裡也會把外國傳統戲劇演員稱為“伶”,如日本能劇、歌舞伎演員,以及西方歌劇演員等。“優”很少在現代漢語中指演員,但日語到現在還是把演員稱為“優”,如俳優(演員,中文“俳優”本意為滑稽演員)、男優(男演員)、女優(女演員)、聲優(配音員)等。

    李存勗畫像

    李存勗簡介

    唐莊宗李存勗xù(885年12月2日-926年5月15日),山西應縣人,沙陀族,本姓朱邪,因其父是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受唐懿宗賜以李姓,而改姓李,諱存勗,唐光啟元年正月(885年12月)生於山西應縣,五代時期後唐開國皇帝。小名“亞子”,藝名“李天下”,以勇猛聞名。

    923年5月13日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後因義兄李嗣源被軍士擁戴造反,揮軍直取洛陽。宮中指揮使郭從謙為報仇,趁機發動兵變——興教門之變,將存勗殺害。

    父李克用像,現藏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少年時代

    李存勗是李克用與貞簡皇后曹氏的長子。他自幼擅長騎馬射箭,膽力過人,為李克用所寵愛。少年時隨父作戰,11歲就與父親到長安向唐朝朝廷報功,得到唐昭宗的賞賜和誇獎。

    李存勗成年後狀貌雄偉瑰麗,得習《春秋》,豁達而且通大義,並勇敢善戰,熟知戰略要術。他又喜愛音樂、歌舞、俳優之戲,旁人多有異談。當時,軍閥割據混戰、佔據河東的李克用常被控制河南的朱溫牽制圍困,兵力不足,地盤狹小,非常悲觀。李存勗勸說其父:“朱全忠恃其武力,吞滅四鄰,想篡奪帝位,這是自取滅亡。我們千萬不可灰心喪氣,要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李克用聽後大為高興,重新振作起來,與朱全忠對抗。

    即位晉王

    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勗於同月襲晉王位。但是當時的兵馬大權歸於其叔父李克寧,軍民之事皆由李克寧決定,權柄既重,令眾人皆攀附李克寧。當辦完喪事後,李存勗與張承業、李存璋設計,要除去勢力龐大的叔父李克寧。同年二月二十日,當諸將於府第時,乃伏兵於府中,置酒大會,李克寧既至,於席間擒下李存顥、李克寧二人,李存勗哭著責備李克寧:“侄兒一開始就打算把軍隊、政權都讓給叔父,叔父不願意背棄我父親的遺命,怎麼現在又把我跟我母親丟給豺狼虎豹?叔父怎麼忍心?”李克寧泣對:“這是讒言啊,我還能說什麼?”當日,李克寧與李存顥俱伏法。

    其後,李存勗認為潞州(今山西上黨)是河東屏障,沒有潞州對河東不利,所以他立即率軍從晉陽出發,直取上黨,乘大霧突襲圍潞州的梁軍,大獲全勝。李存勗的用兵之奇使梁太祖朱溫大驚,他說:“生兒子就要生李存勗一樣的兒子,李克用不會滅亡了啊!至於我的兒子,豬狗之輩而已!”

    建立後唐

    當潞州之圍解決後,河東威振,控制鎮州的王鎔和控制定州的王處直見形勢驟變,也動搖了依附後梁的信心,竟然和李存勗結成聯盟共同對付後梁。後梁為了保護河北之地,不惜一切,出兵再戰,於是雙方在柏鄉又展開了一場血戰。柏鄉之戰中,晉軍有周德威等三千騎兵和鎮州、定州兵;對方梁軍有王景仁率領的禁軍和魏博兵八萬。梁軍守衛柏鄉、以逸待勞,在地形、兵力、裝備幾方面處於優勢;而晉軍是騎兵,機動性和進攻能力大,對梁軍構成威脅。戰役開始,李存勗採用周德威建議,引誘梁兵出城,聚而殲之,晉軍主動後撤。梁軍主將王景仁果然上當,傾巢而出。晉軍抓住機會,以騎兵猛烈突擊梁軍,周德威攻右翼,李嗣源攻左翼,鼓譟而進。這時晉軍李存璋率領的騎兵大隊也趕上,梁軍丟盔棄甲,死傷殆盡。這一仗,使梁軍喪失了對河北的控制權,之後,朱溫一聽晉軍就談虎色變。而李存勗卻進一步安定了河東局勢,他息兵行賞,任用賢才,懲治貪官惡吏,寬刑減賦,一時河東大治。

    李克用臨死時,交給李存勗三支箭,囑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討伐劉仁恭,攻克幽州;二是征討契丹,解除北方邊境的威脅;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滅世敵朱溫。他將三支箭供奉在家廟裡,每臨出征就派人取來,放在精製的絲套裡,帶著上陣,打了勝仗,又送回家廟,表示完成了任務。其後李存勗達成李克用遺志,打敗契丹,攻破燕地,並且攻滅劉守光與劉仁恭父子割據的桀燕政權,並且於923年,在魏州(河北大名縣西)稱帝,國號為唐,史稱後唐,其後攻滅後梁,統一北方。李存勗還收降了李茂貞建立的岐,並攻滅王建所建立的前蜀。

    李存勗以唐朝賜姓為李的合法繼承人身份,打起中興唐朝的旗號,併為唐朝皇帝立廟。又以誅滅唐朝逆臣之名,族滅了後梁宰相敬翔、李振等人,將幫助朱溫篡唐的舊臣11人貶官。

    但李存勗到了晚年自認為已經拼命一生,應該好好享樂,遂荒廢朝政。李存勗自幼喜歡看戲、演戲,常粉墨登場,並自號藝名“李天下”。伶人大受皇帝寵幸,以至於伶人景進干預朝政。士大夫皆氣憤,又不敢出氣。李存勗又派伶人、宦官搶民女入宮,強擄魏博士卒們妻女千餘人,怨聲四起。同光二年,李存勗恢復舊唐宦官的勢力,本來已經消失的監軍又凌駕於藩鎮之上,導致諸將更大的不滿。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勗派遣兒子魏王李繼岌、侍中郭崇韜,攻滅前蜀。但是其後繼岌、崇韜互相猜疑。郭崇韜又得罪宦官,李存勗於是對崇韜起疑,下命孟知祥入蜀,見機行事。翌年,李存勗被宦官的讒言所迷惑,誅殺了朱友謙、李存乂。後唐朝廷人心惶惶。

    後唐同光四年(926年),魏博士兵皇甫暉在鄴城叛亂,是為鄴城之亂,李存勗命李紹榮前往討伐,久不能下,無奈命李嗣源攻鄴城,李嗣源命其女婿石敬瑭同徵。兵進魏州時,李嗣源卻被叛軍擁戴,恭迎入城,李嗣源百口莫辯,石敬瑭表示就算不造反也無法免責,李嗣源因而擁兵自立,與魏博的叛軍合兵造反。李嗣源佔據汴州(今河南開封),進軍洛邑,先鋒石敬瑭則帶兵逼進汜水關(河南滎陽汜水鎮),李存勗決定親征反擊。

    興教門之變

    這時擔任指揮使的伶人郭從謙不知李存乂已被莊宗殺死,欲奉李存乂之名作亂,火燒興教門。蕃漢馬步使朱守殷見危不救。李存勗當時僅有符彥卿及王全斌等少數將領效忠他。郭從謙率兵攻入皇城。李存勗被流箭射中。王全斌將其扶至絳霄殿。李存勗失血過多,渴懣求飲,經宦官奉進酪漿,喝完一杯,遽爾殞命。王全斌大慟而去。一名伶人揀丟棄的樂器放在李存勗屍體上,點火焚屍。史稱興教門之變。李嗣源入洛陽殺盡叛臣,葬李存勗屍骨於雍陵,進廟號莊宗,李嗣源在汴州稱帝,是為後唐明宗。

  • 4 # 歷史研究課

    在五代十國時期,失敗是太正常了,後唐同光元年 (923) 四月, 李存勖登基稱帝, 同年十月攻滅後梁。後唐同光四年 (926) 四月, 莊宗為叛軍所弒, 年僅四十二歲。自登基稱帝至身亡失國, 莊宗享國僅三年一個月,為何當初被朱溫稱為“生子當如李亞子”的李存勖做皇帝短短三年就身亡了呢,完全沒有了當初的豪情壯志,我想有四個方面可以闡述。1 選官不明

    重門第, 輕能力。莊宗李存勖選用官員, 重視門第出身, 輕視官吏履職能力。他的這一用人思想, 在其稱帝前夕就已顯露無遺。

    這種選官用人政策, 堵塞了出身低微官吏的晉升之路。出身寒門的官吏, 縱有萬般能力, 然樞密使郭崇韜因其“門地寒素, 不敢相用, 恐為名流所嗤”, 遂致其升遷之路舉步維艱。 這充分暴露出莊宗時期官吏選拔之弊的普遍性。這種弊端在莊宗危在旦夕時暴露出來。他置酒悲涕, 對元行欽等諸將感慨道:“卿等事予已來, 富貴急難, 無不共之, 今茲危蹙, 賴爾籌謀, 而竟默默無言, 坐觀成敗。”諸將百餘人, 除了虛偽地表示忠誠外, 竟無一人上陳應敵之策。

    2 賞罰不明

    莊宗滅後梁後, 曾雲“吾於十指上得天下”, 無視廣大將士立下的赫赫戰功。時任右諫議大夫的薛昭文就曾指出, 追隨莊宗征戰多年計程車卒, “賞給未豐, 貧乏者多”, 建議莊宗“更加頒賚” 竟為莊宗拒絕。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 這一時期, 無功受祿的現象比比皆是。更兒戲的是承諾若李存賢在手搏比賽中勝出, 則授其藩鎮節度使一職。後李存賢勝, 莊宗先任李存賢為盧龍行軍司馬, 不久即授節度使一職。樂工嚴旭日, 曾任前蜀蓬州刺史, 被俘後亦未立尺寸之功, 僅僅因其長於音樂, 莊宗即任其為蓬州刺史。這一時期, 莊宗還大肆賞賜伶官。朝堂上下烏煙瘴氣。

    3 政令不一

    唐莊宗的詔令、皇太后的誥令、皇后的教令具有同等效力, 藩鎮均需執行, “紊亂之弊, 人不敢言”。這種政出多門的情況, 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莊宗時期, 政令不暢的現象屢見不鮮。同光二年 (924) 二月, 莊宗大赦天下。然租庸副使孔謙為聚斂富以求媚於莊宗, 竟然拒不執行赦令, 由此造成的影響是災難性的, 史稱:“自是每有詔令, 人皆不信, 百姓愁怨。”最高統治者的政治信譽因此不復存在,這個皇帝怎麼做得下去。是年十月, 莊宗敕令:“自今支郡自非進奉, 皆須本道騰奏, 租庸徵催亦須牒觀察使。”這一敕令“竟不行”, 也未得到執行。

    4 賄賂盛行

    莊宗一朝,賄賂屢見不鮮,河中節度使、尚書令李繼麟, 曾被莊宗賜免死鐵券, 頗受莊宗器重, 可謂位高權重, 但其依然“苦諸伶宦求丐無厭”。地方割據政權的統治者、莊宗器重的權臣尚且遭受索賄, 一般官員遭受索賄當是普遍現象。據此可以判定, 這一時期, 權臣的公然索賄是普遍存在的。這也是歷代王朝的通病。

    但此四個方面,莊宗屁股下面的皇位怎麼做的穩呢?

  • 5 # 御前帶刀侍衛

    首先是李存勖自己的問題。胸無大志,耽於成功的喜悅,變得不思進取。

    即使李存勖滅了後梁,建立後唐,當時的局勢比較亂,北方有契丹虎視眈眈覬覦中原,南方和西南地方割據,各自為政。此時的李存勖如果是一個胸有大志的人,就應該厲兵秣馬,至少也要休養生息,為以後統一天下做準備。

    可是,李存勖沒有。《舊五代史莊宗本紀六》記載,李存勖即位之初,“宮苑使王允平、伶人景進為帝採宮人,不擇良家委巷,殆千餘人,車駕不給,載以牛車,累累於路焉。”

    經過了多年戰亂,好不容易停下來,作為皇帝,不想怎麼讓百姓休養生息,反而只顧自己貪圖享樂,加大力度搜尋天下美女為己用,李存勖這一點和晉武帝司馬炎有一拼。

    除了美女,李存勖還喜歡音樂。《舊五代史莊宗本紀八》記載,同光四年,鎮州凍死七千多人,與此同時,李存勖的宮裡卻從外地引進很多花果樹木,還有各地的樂人也紛紛進入。

    因為喜歡音樂,在身邊多放幾個伶人倒也無可厚非。但李存勖不僅把伶人放在身邊,還對他們委以重任,史彥瓊就是一個。此人以伶官受到李存勖的重用,被任命為武德軍節度使。這麼重要的官職給了一個唱戲的,李存勖的心夠大,也不怕他治理不了。事實證明,史彥瓊確實當不了那麼大官,很快引起動亂。後唐陷入困境。

    司馬炎貪圖享樂,結果西晉很快滅亡,國家重新分裂。李存勖緊步司馬炎後塵,他也貪圖享樂,他建立的後唐很快落入別人手中。皇帝是國家的領頭人,他的思想意識很重要。

    李存勖失敗的第二個原因是殺功臣,失去人心。

    郭崇韜輔佐了李克用李存勖兩代人,為後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卻因為功高蓋主被李存勖殺了。

    郭崇韜的死引起很大震動。像郭崇韜這樣功勞很大的人都被殺,別人還有什麼盼頭?就這樣,各級軍官都對李存勖喪失了信心,只等有人挑頭髮動兵變。

    兵變很快來了。李存勖派人鎮壓。但李存勖已經失去人心,他派出的軍隊也譁變,等到他派李嗣源去平叛時,李嗣源甚至被軍隊擁立為皇帝。

    這時候李存勖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他連忙派人用銀子收買人心。但士兵們卻不買賬:我們的家人早就餓死了,你現在來裝好人有什麼用?李存勖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李存勖很快失敗的第三個原因是妻子不賢惠。

    好女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男人,是男人的堅強後盾。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李存勖的劉皇后卻不是。

    劉皇后出身貧寒,視錢如命,對自己貧寒的親爹找上門來也不認,倒是認了一個很有錢的乾爹張全義。李存勖也支援劉皇后認張全義為乾爹,大概是想借助張全義的勢力和財力發展自己吧。可惜劉皇后太吝嗇,明明有錢,也捨得拿錢修寺廟,卻不肯拿出來賞賜將士。

    同光四年三月,天生異象。占卜的人說,這是發生兵亂的象徵,但可以透過散財來消災。古人迷信,大概也相信破財免災,於是,宰相要求拿錢供應軍隊。戰亂年代這是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拉攏人心的方式,李存勖也同意了,但劉皇后堅決反對,理由是,我夫妻得天下是由於天命,天命如此,別人能把我們怎樣?

    皇后如同潑婦!宰相嚇得趕緊離開了。果然,後來發生了兵變。這時候再拿錢收買人心已經晚了,李存勖很快死在亂軍中。

    僅四年,李存勖就從一個英武的戰神皇帝走向失敗,從成功的巔峰走向生命的終點。他的不思進取和誅殺功臣讓他為自己買單,他小氣的皇后也讓他買單。

  • 6 # 微史春秋

    李存勖的敗亡,用《舊五代史》的話是“足以為萬代之炯誡也”。

    他的敗亡,是巨大的遺憾,是後世帝王引以為戒的反面教材。

    他敗亡的諸多原因,在很多帝王身上都有,但累積在一起,導致他“速亡”。

    一、稱帝后驕奢淫逸,這是速亡主因

    宋太宗曾經評價李存勖道:

    “如後唐莊宗不恤國事,唯務畋遊,動經旬浹,大傷苗稼。及還,乃降敕蠲放租賦,此甚不君也。”

    李存勖在滅梁稱帝后,開始貪圖享受,絲毫不體恤百姓,大肆搜刮。

    “莊宗好獵,每出,未有不蹂踐苗稼”,“徵搜輿賦,竭萬姓之脂膏”等等做法都不是一個明君所應該做的,導致民不聊生,而他絲毫不加理會,仍舊增加賦稅。

    “戊午,詔河南府預借今年秋夏租稅。時年饑民困,百姓不勝其酷,京畿之民,多號泣於路,議者以為劉盆子復生矣。”

    他被眼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在滅亡後梁後失去了進一步的目標。

    《舊唐書》評價道:“豈不以驕於驟勝,逸於居安,忘櫛沐之艱難,徇色禽之荒樂。”

    他的驕奢淫逸還體現在寵幸伶人身上,導致伶人亂政,以致於歐陽修單獨寫伶人傳來引以為戒。

    所以民變不斷,更重要的是兵變也開始出現。

    二、未能以軍法約束,因賞賜吝嗇且太晚,導致軍士離散

    李存勖是名將,能征善戰,按理說他手下應該有一支精銳且軍紀言明的隊伍。

    但事實不是。

    這支軍隊都是靠優厚賞賜支撐起來的,軍紀很差。

    搶掠百姓的事情經常發生,而自己驕奢淫逸的李存勖對士兵隨心所欲賞賜,沒有章法也助長 軍紀的敗壞。

    “由賞賚無節,威令不行也。”

    而當發生兵變的時候,他有極其吝嗇,捨得不花錢撫慰士兵。

    “以魏博軍變,請出內府金帛優給將士。不報。”

    宰相豆盧革反覆勸諫出錢安撫士兵,他卻僅僅是讓皇后“出宮中妝奩銀盆各二”,還對宰相說:“今宮中有者,妝奩、嬰孺而已,可鬻之給軍。”

    宮中是不是真的沒有錢呢?當然不是。

    等到他拿出錢來犒勞軍士,士兵已然大怒:“吾妻子已殍矣,用此奚為!”

    士氣大落,前去平叛的軍士大量逃亡,“諸軍離散”,李存勖只能撤軍。

    當他拿出大量財物賞賜士兵的時候,士兵回答:“陛下賜與大晚,人亦不感聖恩。”

    不久之後就發生變亂,身死。

    危急時刻,他捨不得賞賜軍士,與皇后也有關係,因為皇后不同意,“內則牝雞司晨”。

    李存勖稱帝后,迅速腐化,“外則伶人亂政,內則牝雞司晨”,有擅殺郭崇韜等大臣,“臣無罪以獲誅,眾口吞聲而避禍”,最終導致滅亡。

    他的很多原因在其帝王上都有,如果僅有其中的一個,他或許不會滅亡,可惜他集諸多要命的錯誤於一身,“夫有一於此,未或不亡,矧鹹有之,不亡何待!”

  • 7 # 高傲的鴻雁

    唐莊宗李存勖的失敗一點也不值得同情,李存勖在功成名就後,就開始自己作死,而且是別人完全不可理解的花樣作死。 李存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雖然史家給出了很多答案,但歸根結底,李存勖的敗亡,可以總結為:其自身性格存在著嚴重的缺陷,而同時又缺乏有效的監管。他在心智上其實並不成熟,有著強烈的父愛需求,身邊必須有家長式的大臣時刻看管著他。而他身邊有兩個人,一個是總管大太監張承業,一個是河東第一名將周德威。 張承業主政治,周德威主軍事,二人一內一外輔佐李存勖,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監護人的作用。不過他天生就是個不喜歡被人管教的野孩子,喜歡瘋玩,比如李存勖和一幫小夥伴賭錢,讓張承業從國庫裡提錢來賭,被其拒絕,李存勖很生氣,差點和張承業翻臉。最終,張承業被李存勖活活氣死。而周德威在胡柳坡之役中,李存勖在軍隊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強行進攻梁軍,反對無效的周德威只好硬著頭皮上陣,結果父子戰死。 二人的慘死,就使李存勖缺少了監護人的監管,李存勖更加肆無忌憚地揮霍人生。 李存勖的揮霍人生,從整體來看,可以分為三種情形:一、炫耀自己的絕世武功;二、縱容自己的皇后劉氏胡作非為;三、得罪軍隊。 先說第一點。人但凡做出點成績總會多少一點驕傲的,這是人之常情,但從來沒有成功者像李存勖一樣把功勞全部歸功於自己,與他一起上陣殺敵的還有其他河東名將,周德威、李嗣源、李存信、李嗣昭這些大將哪一個不是滿身傷疤? 再說第二點。關於李存勖那個幾乎是“掃把星”的劉皇后。如果說李存勖是瓷器匠人,那麼他老婆就是專門來砸瓷器的,老公做多少瓷器,她就敢砸多少。 人們常說成功男人的背後往往站著一個賢惠的女人,賢妻對於男人事業成功的幫助非常大,但是惡妻,會輕而易舉瓦解丈夫辛苦建立的事業。同光三年(925年),中原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水災,百姓流離失所,甚至軍隊也死傷慘重,也直接影響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李存勖不管這些,為了籌錢享樂,對百姓橫徵暴斂,幾乎是挖地三尺,百姓“愁苦,號泣於路”。而此時的李存勖正在和他心愛的皇后一起郊遊遊玩。從現有的史料可以看來,劉皇后不但從來沒有勸諫過丈夫,反而不斷慫恿李存勖享受人生。以至於當年年底暴雪的時候,幾層軍隊都沒有過冬的衣服穿,劉皇后還跟著李存勖去伊闕遊玩,所到之處還強求百姓提供物資。 最後說第三點。李存勖縱容劉皇后,最大的惡果就是得罪了軍隊,軍人沒有錢養家餬口,他們哪還會為李存勖這樣的鐵公雞賣命。當李存勖調動軍隊,準備給弟兄們發錢時,兄弟們都義憤填膺:早幹什麼去了!老婆孩子都餓死了!,以至於唐軍將士大多倒戈投李嗣源麾下,至於了存勖一是孤家寡人,眾叛親離,不死何待! 最終,從天上跌落凡間,摔了個粉身碎骨,怎一個慘字了得!

  • 8 # 洋哥說歷史

    李存勖是沙陀族軍閥李克用的長子,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王朝的創立者。年輕的李存勖憑藉著過人的智慧,超人的膽略,伏兵三垂岡,夾寨敗梁軍,潞州解重圍,一戰揚名天下。就連他的對手朱溫也不得不讚嘆道: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存勖小字亞子)。然而這麼一位少年英雄,文韜武略的天才建立後唐成為君主之後沒用幾年的時間就身消玉隕了呢?

    李存勖建立後唐之後,與皇后劉氏一道聚斂財錢。租庸使孔謙為了得到李存勖的寵信,一味橫徵暴斂,滿足宮廷揮霍的需要,而外庫經常極度空虛,就連軍餉費用都已然不夠,而莊宗李存勖只顧貪圖享樂,絲毫不管。上樑不正下樑歪,其他官員紛紛效仿皇帝夫婦,層層加重剝削,致使百姓流離失所,士兵忍餓受凍,國家的危機越來越大。除此之外,李存勖寵信伶人,其消滅後梁之後,自以為天下太平,遂不理朝政,而經常自傅粉墨與伶人共戲。而伶人們也因此身居要職,驕奢跋扈,使其他將相大臣忌憚。除了重用伶人之外,宦官這個曾經危害唐朝的毒瘤也被莊宗當為心腹,從而引起朝臣的強烈不滿。莊宗李存勖自顧享樂,劉皇后聚斂無度,再加上以伶人和宦官為首的奸佞之徒把持朝政,誅殺忠臣,使得後唐的政局異常敗壞。後唐的功臣宿將人人自危,流言四起,造成國內各項矛盾迅速激化,這一切,只是莊宗夫婦昏聵不覺罷了。

    公元926年,大將康延孝在回京途中舉兵造反;接著滄州軍亂、魏洲軍亂,李嗣源倒戈進攻京師。在天下大亂的局勢下,深得莊宗寵信的伶人郭從謙率眾譁變,射死了莊宗李存勖。

    少年李存勖文武雙全,胸懷大志。而在建立後唐之後,只顧貪圖享樂,親小人遠賢臣,最後被伶人殺死的結局也不禁令人噓唏。

  • 9 # 時光山人

    後唐莊宗李存勖本有一副好牌卻被他打的稀爛。李存勖在位期間滅掉後梁佔據中原之地,他又並岐國,滅前蜀,得鳳翔、漢中及兩川之地,使後唐成為五代疆域最廣的國家。

    然而,他最後卻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慘死於兵變。這與他寵信伶人、宦官,縱容皇后干政,猜忌殺戮功臣密不可分。

    寵信伶人、宦官

    李存勖對伶人極為寵信。他任命伶人們擔任刺史,允許伶人們可以隨意出入宮禁。伶人仗著寵信欺凌大臣,使得群臣敢怒而不敢言。不少大臣們為保富貴,不得不巴結伶人,各地的節度使也是重金賄賂伶人。李存勖還讓伶人當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伶人們趁機大進讒言、干預朝政。

    宦官勢力死灰復燃。宦官在唐朝末年干預朝政、擅自廢立皇帝,被朱溫進行了清洗,勢力大減。而李存勖卻重用宦官,他任命宦官到各藩鎮充任監軍。宦官在各地肆意妄為,干預軍政,甚至凌辱將帥,引起各藩鎮的強烈不滿。

    縱容後宮干政

    李存勖在位期間,皇后劉氏權力極大,所釋出的教令與皇帝詔敕具有同樣效力,各地官府都必須執行。皇后劉氏貪財吝嗇,她還派人到各地經商從中牟利。

    同光四年(926年),後唐國內發生饑荒,洛陽府庫空竭,禁軍軍士都發不起軍糧。親族家眷只能以野菜充飢,以致凍餓而死者無數,很多軍士甚至被迫典賣妻兒。在這種情況下,宰相率百官上表,請李存勖開內庫賑災。李存勖應允,但劉氏卻不肯答應,稱生死有天命決定,非人力所能挽回。

    猜忌殺戮功臣

    郭崇韜是輔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兩代的主要謀臣,在他的謀劃下李存勖得以順利平定四方。然而,因為與宦官不和,郭崇韜在平定蜀地後被宦官誣陷,李存勖聽信讒言將其處死。

    李嗣源是李克用的養子,他作戰勇敢,屢建奇功,算是後唐的第一功臣。李存勖即位後,便對李嗣源起了猜忌之心,派諸軍馬步都虞侯朱守殷暗中監視他的起居。同光四年(926年),魏州發生兵變,莊宗派李嗣源率兵征討叛軍。不料剛到魏州城下,所部也發生譁變,與魏州叛軍會合,共同擁戴李嗣源為帝。李嗣源起初並無反意,在女婿石敬瑭的勸誘之下,才決心自立稱帝。於是,他回師南下,先入汴州,繼而向洛陽進發。此時後唐莊宗眾叛親離,為亂兵所殺。

    莊宗的失敗,可謂是眾叛親離。他橫徵暴斂,盡失民心;他賞罰不明,盡失將心;他寵信奸佞,盡失臣心。莊宗的所作所為讓他徹底成了孤家寡人,被歷史所拋棄。

  • 10 # 文史君軼

    隨著大唐盛世的落幕,中國處在一個四分五裂的時期,朝代迭起,國家林立,歷史上把這段時期稱為五代十國。

    後唐莊宗李存勖(885年一926年)山西應縣人,唐末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之子於天佑五年(908年)繼承父親王位。經過十幾年的南征北戰,逐步使晉國強大起來,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稱帝,國號為唐,史稱後唐,並於同年十二月滅掉了後唐當時最大的敵人後粱,定都於洛陽。

    登位後的李存勖漸浙變的昏昧起來,認為天下是自己辛苦打下來的,就應盡情享受。於是整曰裡沉緬於聲色犬馬中,變得驕奢淫逸起來。

    在隨後他殺戮功臣,橫徵暴斂,縱容宦官,伶人,皇后干政。人民生活困苦,怨聲載道,士卒離心,文武百官貪汙行賄成風,國力曰下。

    唐莊宗上臺後的腐敗昏庸激起了人民的不滿,引發了軍隊的叛亂。

    同光四年三月,李嗣源引魏州兵奪取了汴州(今河南開封),四月,

    唐莊宗在“興教門之變”中被亂兵殺死。

    後唐莊宗在位僅僅三年之短,綜觀一生,他上馬能打下天下,而下馬不能治理天下,把幾代人辛苦掙來的基業付之東流,執政期間,不顧人民生活困苦,只管自己盡情享樂,對軍隊賞罰不明,對官員是非不分,任縱小人亂政是其迅速亡國的重要原因。

  • 11 # 再思樓紀

    前言:後唐莊宗李存勖是一個了不起的英雄,身經百戰,敗契丹,滅燕國,討平朱梁,報父親三箭之仇,統一北方,可是三年不到就失敗了。這是為什麼呢?很多人受歐陽修《伶官傳序》的影響,覺得李存勖寵信戲子,貪圖享樂,荒怠正事,導致失敗。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李存勖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唐末以來的藩鎮割據,驕兵悍將以下克上的惡習。

    一,李存勖失敗的直接原因:魏州兵變

    同光元年十月,李存勖滅後梁,統一北方,然而到同光四年二月,魏州兵變,然後派去平叛的李嗣源又兵變,然後李存勖不得己率領剩餘的部隊親自平叛,最後部隊裡郭從謙又兵變,最後死於亂箭之中。

    實際上,魏州兵變並不是偶然的,唐末以來的兵變,多如牛毛。藩鎮的節度使不把朝廷放在眼裡,而藩鎮節度使手下的將領又不把節度使放在眼裡,乃至於藩鎮計程車兵們也不把長官放在眼裡。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節度使們收養很多的義子,作為他們的手下大將,可是義子也罷,親父子也罷,或者親戚也罷,都是利益關係,互相殺來殺去,比如晉王李克用,手下有十三太保,其中12個是他的義子,但是其中最猛的李存孝最後與李克用反目,被五分分屍,另一個康君立被李克用毒死,還有憂懼而死的,最比如燕國,劉仁恭與劉守光親父子,但是劉守光卻囚禁了其父親,殺了他的兄弟劉守文,甚至後梁朱溫也是死在他兒子朱友珪手裡,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如果以為這些藩鎮的大小將領們互相奪權,上下相剋很慘烈,那麼更牛的事情還在後面。那就是牙兵叛亂。所謂牙兵,就是節度使的府衙的衛隊,這是他們的最精銳的部隊,本來是保衛他們的人,但是這些人卻成了要挾節度使的人。唐末五代時期,藩鎮的牙兵叛亂經常發生。比如魏博鎮,牙兵們換了幾代節度使。當時人稱“長安的天子,魏博的牙兵”。牙兵們稍不如意,就聚眾鬧事,廢立主帥,有同兒戲。很多的節度使就是由牙軍所廢立的。

    魏州兵變,就是由於士兵們對於換防不滿,聚眾鬧事,而且挾持長官,先是殺了不願意反叛的魏博指揮使楊仁晟,而後立一個小校做首領,小校不答應,就又殺了這個小校,最後拿著兩個人頭叫另一個裨將趙在禮做首領,如果趙在禮不肯出面,就也一樣殺,趙在禮不得已,只好同意反叛。這就是這些人的作風。唐末藩鎮的主帥,很多落到被士兵挾持的結局。驕兵難制。

    有諷刺意味的是,反叛李存勖取得皇位的李嗣源,本人也落到了同樣的下場。這就是當時的社會現狀。

    二,李存勖失敗的重要原因:統治基礎不牢因,手下是一個藩鎮集合體

    李存勖能做皇帝,是由手下十個藩鎮的勸進:

    河中節度使朱友謙、

    昭義軍節度使李嗣昭、

    橫海軍節度使李存審、

    義武軍節度使王處直、

    安國軍節度使李嗣源、

    鎮州兵馬留後張文禮、

    領天平軍節度使閻寶,

    大同軍節度使李存璋、

    振武軍節度使李存進、

    匡國軍節度使朱令德,

    這裡面每一個藩鎮,都是一個獨立本國,李存勖只是他們的共主。事實上,當這些人勸進的時候,他的老臣張承業就表示反對,認為操之過急。其實就是建議採取後來明朝朱元璋一樣的“緩稱王”策略,但是李存勖沒有接受。實質上,李存勖稱帝的時機根本不成熟,所以他得到的快,失去的也快,因為他沒有堅固的統治基礎。

    三,李存勖失敗的個人原因

    李存勖是一個武將,可以說,打仗他沒得說,他也不是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叛軍的亂箭中,他根本還沒來得及整軍作戰,或者說,他手上已經沒有軍了。由於李存勖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經常打勝仗,實際上他看不到身邊的危險。當李存勖滅亡後梁以後,南方的小政權都很震動,紛紛來朝貢。其中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參拜他後,回來後認為李存勖會亡。他的話是“新朝百戰方得河南,乃對功臣舉手雲,"吾於十指上得天下,"矜伐如此,則他人皆無功矣,其誰不解體!又荒於聲色,何能久長!吾無憂矣。”這就是李存勖缺乏政治頭腦,只會打仗,還以為天下是靠自己一個人打下來的,不會籠絡人心。

    當魏州兵變的時候,李存勖派李嗣源去平叛,結果李嗣源卻在手下的攛掇下趁機加入了叛軍,從河北殺向洛陽,李存勖最後成了孤家寡人,還沒到前線,就死在身邊的人箭下了。

    有人會說李存勖個人品性上的原因導致他的失敗,比如寵信戲子,任用太監,皇后劉氏無德,等等,其實這些固然是原因,然而李存勖才統一北方三年不到,無論如何不至於這麼快滅亡。任何一個正常朝代的君主,都不會因為這些原因兩三年就滅亡。根本的原因,還是當時的社會現實。

    北宋的何去非寫過一本《何博士備論》,其中有一篇《五代論》,其中有一段話如下:

    “夫以功就天下者,常有強臣;以力致天下者,常有驕兵。臣非故強也,恃勳賞之積而卒至於強;兵非故驕也,恃戰役之勤而卒至於驕。方其圖天下之即集也,日責功於將,而責戰於士。責功之亟,則凡所以酬將者未嘗恤,其或至於強;責戰之切,則凡所以撫士者未嘗病,其或至於驕。是以天下略定,強臣倚驕兵而睥睨,驕兵挾強臣而冀望。一旦相與起而迫之,反視其身,彷徨孤立,而大事且去。則雖有平日壯決之氣,持是而安歸哉?此唐之莊宗、末帝所以失天下者,由此故也。嗟乎!圖天下於亟集,而不計其既集之利害者,終亦亟亡而已矣。”

    翻譯成白話就是:靠戰功來平定天下的人,常常有強臣,靠力量取天下的人,常常有驕兵。並不是臣下一開始就強,而是因為靠功勞賞賜,積累成了強;兵也不是一開始就驕,而是靠百戰之餘變得驕。當這些帝王希望平定天下的時候,整天責功於手下的將領,責戰於手下計程車兵,導致過度的討好,酬答手下的將領和士兵,使其變得驕悍。等到天下大體平定的時候,強臣倚仗驕兵而囂張跋扈,驕兵挾持強臣圖非分之想。一旦這些人造反,皇帝看看自己,彷徨孤立,大事去矣。雖然平時很牛逼,可是又能如何呢?這就是後唐莊宗和末帝失天下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們貪圖早定天下,而不計利害,導致滅亡也快。

    所以他的結論是:兒女悲涕,垂頤拱手,以需死期,無復平日萬分之一者,何也?有強臣驕兵以制其命。唯至乎此,始悟其身之孤弱,無以自救之也。

    這才是李存勖失敗的根本原因。不僅僅是他,取代他的李嗣源也是一樣。

  • 12 # zone豆豆

      說到唐朝,華人都知道李淵、李世民、李隆基等等一系列的偉大歷史人物,但是要說到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估計就沒有幾個人認識了。說起這位皇帝,他本來有機會可以達到李世民那樣的程度,可惜的是由於他自己政治能力低下讓他死於一碗奶漿,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天下大亂,其中後梁創始人朱溫和後唐創始人李克用平叛亂軍有功,加上當時皇帝的昏庸無能,朱溫和李克用逐漸走上了軍閥割據的道路。

      公元908年,李克用去世,江山由他的兒子李存勖繼承,李存勖驍勇善戰,長於謀略,在王位十五年,南擊後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並河中,使得晉國逐漸強盛,中興唐朝霸業。

      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稱帝,定國號為唐,史稱後唐,並於同年十二月滅亡後梁,盡取河南、山東等地,定都於洛陽。到了這裡本以為他要成就李世民那種一統天下的霸業,誰知也學起了唐玄宗,沉迷於戲曲之中。

      事實上,早在他四處征戰時,得勝歸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家裡跟自己豢養的戲子一起唱戲,但是由於當時自己的父親死於朱溫之手,大仇未報的他不得不收起了自己的小心思。當父親大仇已報,他定都洛陽後,便沉迷於戲曲之中無法自拔。

      在他沉迷於聲色之中時,用人無方,縱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殺戮功臣,橫徵暴斂,又吝惜錢財,以致百姓困苦、藩鎮怨憤、士卒離心,終於埋下大禍。

      公元926年三月,時任後唐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的李嗣源趁鎮壓叛亂時造反,不服皇帝李存勖的統治。由於扣押軍餉,殘害忠良,使得李存勖手下的大部分士兵都跑到了李嗣源陣營裡面去了。而此時的洛陽只有一堆雜牌軍加上一群戲子了。

      最終,連他身邊的戲子也都謀反了,發動了城裡的雜牌軍一起攻打皇宮,但是李存瑁畢竟是在戰場上的常勝將軍,哪是那麼容易打到了,漸漸地,叛軍就被李存瑁擊退。

      不過在這混亂之中,李存瑁也中了亂射之中的一留箭,等到他拔出箭來,血柱直衝蒼天。李存勖流了太多的血,忽然覺得口渴。侍衛急忙跑進宮裡跟劉皇后說了這件事。這位劉皇后正在收拾財寶,準備逃跑,聽說丈夫中了箭,也不去探望,只端了一碗乳漿,叫侍衛給丈夫喝。

      這位皇后肯定不懂醫學,因為人在失血過多的情況下一旦接觸到奶漿,就會加速死亡。果然,李存勖喝完這碗乳漿後,就一命嗚呼了。李存勖的死在五代亂世並不算什麼,無非是少了個打仗奇才。但歷史記住的只是他與戲子們的故事,至於他建立的功勳,似乎沒有他與戲子們的故事更讓人懷念。

      由此可知,一個人建立大業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守業。李存勖無疑就是守不住大業的人,一代君主死於乳漿大概就是上天對他的懲罰與諷刺吧。

  • 13 # 舞動的心動

    一.不善用人

    李存瑁雖然在軍事上是極為英明的統帥,但是卻絕不是一個善於用人的君主。他雖然有志於繼承唐朝的傳統,但是卻沒有學到唐朝明君的用人觀,自古以來,只有用才來考量任用人才國家才能興盛。但是李存瑁卻把北魏那一套依靠門第選取士人的手段用來選取人才。但是北魏用門第選取大臣的結果就是政治腐敗,最後五胡亂華。可是李存瑁的實際宰相樞密使郭崇韜竟然自己先認了郭子儀為祖先,然後全部使用門第錄取人才,這就導致了大量偽裝門第卻沒有任何才能的人得到了重用。整個朝政陷入混亂,比起北魏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李存瑁集團政治低能的體現。

    二.放任宦官亂政

    李存瑁在統帥軍隊的時候,是一個出色的軍事統帥。但是當變成君王的之後,仍然出奇的喜愛重用宦官。李存瑁身邊的人幾乎都是宦官出身。不具備知識和才能,更不能輔佐李存瑁統治天下。李存瑁以中門使李紹宏(宦官)提舉軍府事, 取代原來委任的將領李嗣昭。盧龍為北邊大鎮。把功成換掉,換為宦官。這是非常可怕的行為,因為宦官沒有才學,不具備帶動軍隊和治理地方的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地迅速的叛變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在滅掉了幾個敵國之後,李存瑁大量任用宦官做監軍。本來就有500人的宦官隊伍被很快增加到了一千人以上。而功成元勳卻都開始離心離德。就連最大的功臣郭崇韜最後都拿這些宦官沒有辦法。可見這些宦官亂政的情況有多麼嚴重。

    三. 不收人心

    李存瑁允許他的妻子干預政治,而他的妻子雖然已經很富有了。卻像個商人一樣四處經商,連蔬菜都要售賣,絲毫沒把天下當成是自己的。同光四年(926年),國內饑荒,國家府庫沒有餘財,李存瑁夫妻的府庫卻存有百萬錢財。但是他的妻子卻絲毫不願意援助災民,京城洛陽大量人餓死,軍士已經到了販賣妻子的程度了。可是身為君主的李存瑁卻仍然不願意援救分毫。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存瑁集團雖然得了萬貫家財。卻可以說徹底失了民心。這可以說是最後後唐突然爆發叛亂的重要原因。

    二. 寵幸伶人

    莊宗非常奇怪的一個癖好就是寵幸伶人,伶人本來是古代演奏音樂的人,到後來又增添了大量的演員,軍事統帥出身的人並不喜歡那些將領和功臣。但是那些伶人出身貧寒,不學無術,對莊宗可以說並沒有什麼威脅。再加上比較會裝可憐,因此容易得到軍旅出身的莊宗的憐愛。有一次,李存瑁要求任命伶人陳俊和鄰人儲德源作為地方的刺史。大臣當然不願意,就一直拖著。李存瑁竟然敢私自下密書叫大臣“當曲意奉承之”。強令讓伶人擔任地方主官。這些伶人從小不學無術,只知道嘻戲玩鬧。地方的百姓就算全部餓死他們也不會多管一下。這就導致了後唐莊宗李存瑁在內整日被圍在伶人之間,在外又成了無數伶人為非作歹的後臺。整個國家從高階官吏,到底層百姓。都開始畏懼伶人的勢力。就連莊宗最後都死於伶人之手。

    後唐莊宗在滅掉了很多國家之後,忘記了昔日在軍營中的痛苦生活,從而完全的開始了自己的享樂生活。在擊敗契丹,滅掉後梁王朝,又平定前蜀之後。南方的各個國家都非常的驚懼,此時莊宗如果能一如從前,趁著軍威。便可一統天下。雖然莊宗李存瑁並不是一個有政治才能的人,但是如果任人唯才,不寵愛宦官伶人。還是可以當好一個治世之君的。

    可是稱帝四年後,一個流氓無賴賭輸了錢就趁機發動叛亂,亂者四起。前去平亂的將軍被親兵挾持著叛亂。遠征外國的將領被叛亂計程車兵殺死。莊宗自己身邊最寵愛的伶人也開始叛變,大臣將領紛紛叛逃。最後自己被伶人用射死。這樣的結局不悲哀麼?可是這又何嘗不是自己種下的苦果呢?《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曾經這樣評價李存瑁“有一於此,未或不亡,兼而有之,不亡何待?”李存瑁打下江山,滅亡江山都是自己所為,怨不得任何人。

  • 14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李存勖因玩物喪志失敗

    黃巢起義以後,唐朝召沙陀族首領李克用幫助鎮壓起義軍。李克用武藝高強,但瞎了一隻眼,人們稱他為“獨眼龍”。因為他鎮壓起義有功,唐朝任命他做河東節度使,後來又封他為晉王。他佔領現在的山西太原一帶,成了一股強大的割據勢力。

    公元884年,李克用打敗黃巢起義軍,在返回河東途中經過朱溫的駐地汴州。朱溫害怕李克用的勢力強大,對自己不利,一心想消滅他。李克用一到,朱溫表面上對他非常客氣,把他接進驛館,設宴招待,暗地裡卻在驛館四周埋下伏兵。到了深夜,伏兵突然殺進館舍。李克用正吃醉了酒,呼呼大睡。幸好他的隨從拼死相救,用褥子把他裹起來,藏在床底下,才沒有被殺。就在這時,突然來了一陣閃電雷雨,李克用和隨從乘機逃出驛館,狼狽地回到軍中。打這以後,李克用就和朱溫結下了深仇,兩人經常打來打去。

    朱溫滅唐建梁,李克用不服,仍舊用唐朝“天”年號,打著興復唐朝的旗子,跟後梁對抗。當時,北方的契丹族逐漸強大起來,它的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建立了政權。他帶領三十萬軍馬,攻打雲州(今山西大同)。李克用決計利用契丹的力量,一道對付朱溫。因此,李克用派人和耶律阿保機聯絡,在雲州東城跟他相會,並和他結為兄弟,約定當年冬天一起出兵攻打梁朝。耶律阿保機在李克用軍營中留了十天,李克用送給他很多金帛,他也回送給李克用很多馬匹和其他牲畜。不料耶律阿保機一回契丹,看到梁朝勢力強大,馬上背棄盟約,倒向梁朝一邊了。為了這事,李克用氣得不得了。

    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生了毒瘡,眼看治不好了。他臨死時,拿出三枝箭,交給兒子李存勖(xù),鄭重地囑咐他說:“梁朝是我的仇家,這你知道。燕王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是靠我的推薦擔任盧龍軍節度使據有幽州的,契丹的耶律阿保機曾經和我相約結為兄弟,他們卻都背棄了我,前去歸順梁朝,跟我作對。這三件事,都是我遺留下來的恨事。如今給你三枝箭,你千萬別忘記你父親未了的心願!”

    李存勖接過了箭,答應一定給父親報仇。李克用一死,李存勖就繼承他的爵位,做了晉王。他繼位以後,下令把這三枝箭供奉在宗廟裡。以後每次出兵作戰,他就派人去拿出這三枝箭,放在一個錦囊裡,讓人揹著,走在隊伍的前面,等到作戰回來,再放回宗廟。

    他為了給父親報仇,積極訓練軍隊,嚴明紀律,規定行軍不得違反命令,碰到危險,不許躲避,違反軍紀,立即殺頭。將士們都很害怕,只得拼死作戰。

    不久,李存勖親自率領大軍,前去救援遭後梁軍隊圍攻的潞州(今山西長治),把後梁軍打得大敗而逃,一下子殲滅敵軍一萬多人,繳獲的軍器糧草堆積如山。朱溫原來以為必勝無疑,安坐在京城裡等候捷報。他聽到敗訊驚得目瞪口呆,過了半晌方才嘆了一口氣,說:“生子當如李亞子(亞子是李存勖的小名),我的兒子不過是豬狗罷了!”

    過了兩年,李存勖又率領大軍,在柏鄉(今河北邢臺北)把後梁軍打得大敗。這一仗,後梁損失更重,被殺的將士就有兩萬多人。從此,後梁軍都對李存勖產生了恐懼心理。

    朱溫不斷吃敗仗,後來又出動五十萬大軍,想和李存勖決戰,結果還是被李存勖打得潰不成軍。朱溫又氣又火,一病不起,公元912年,被他的次子朱友殺死了。

    接著,李存勖又出兵打破幽州,活捉了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把他們押回太原殺了,完成了李克用交給他的一項任務。

    朱溫死後,朱友自立為帝。第二年二月,朱溫的第三子朱友貞不服,發動兵變。朱友自殺,朱友貞即位做皇帝。這就是後梁末帝。這以後,李存勖的主要對手就是後梁末帝和契丹的耶律阿保機了。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即位稱帝,這就是遼太祖。第二年,契丹軍進攻幽州,號稱有百萬之多。李存勖正在黃河沿線跟後梁軍作戰,他派了三個大將前去,把契丹軍打得大敗,解了幽州之圍。過了幾年,耶律阿保機又率領大軍南下。李存勖親自帶領騎兵做先鋒,又把契丹軍打得一敗塗地。耶律阿保機不得不敗逃回去。李存勖接連獲勝,也可以算是完成了李克用交給他的另一項重大任務了。

    李存勖跟後梁末帝打了十來年仗。他看到後梁快要完蛋了,就在公元923年四月,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北)即位稱帝,國號唐,歷史上稱為後唐。他就是後唐莊宗。這年十月,他又滅了後梁,統一了北方,把都城遷到了洛陽。

    李存勖報了父親的三個大仇,當了皇帝,志滿意得。他認為天下都是靠他的武力得來的,不再考慮治理天下的事,只顧享樂腐化了。

    他生平最喜愛三件事:打仗、打獵、演戲。滅掉後梁以後,不打仗了,他就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打獵和演戲上。

    唐莊宗李存勖只當了四年皇帝。他在位期間,猜忌大將,殺害功臣,因此鬧得眾叛親離。公元926年,魏州發生兵變,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利用這個機會,奪取了汴州。李存勖的禁衛軍指揮使郭從謙本來也是個伶人,曾認大將郭崇韜為叔父。後來,郭崇韜遭陷害被殺,郭從謙一直懷恨在心,這時也在京城中發動叛亂。亂兵人多勢眾,李存勖抵擋不住,中箭死了。

    李存勖死後,李嗣源到洛陽即位做了皇帝。他就是後唐明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國有哪些好看電影是根據真實案件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