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阿冰

    後天就是冬至節氣了,在阿冰老家冬至有著“冬至是小年”的說法,過了冬至數九天也就開始了,距離過年越來越近,所以說最近村裡不少老人又開始“數著俗語過新年”了,不過這些老輩人留下的俗語,多數情況下也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和意義。

    農村老人說2020年有兩個立春節氣,一個立春在年初,一個立春在年尾,所以2020年就是“兩春夾一冬”。我查了下日曆,還真是這麼回事,明年正月十一有一個立春,臘月二十二也有一個立春,剛好兩個立春在年頭和年尾,中間夾著一個冬天。老人還說,如果一年出現兩個立春,那麼冬天就是暖冬,冬季不冷,但莊稼可能就要遭殃了。

    為什麼農村老人會這麼說呢?我們接下來慢慢理順它。

    (1)為什麼2020年會出現兩個立春呢?

    農村俗語說“三閏兩不閏,一年打兩春”,說的是傳統的農曆為了補足天數,以達到和陽曆天數一樣,就設定了閏月,這樣三年會出現閏一個月的情況,這樣就會容易出現一年兩個立春。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知道陽曆是按照地球圍繞太陽轉動的劃分的,一年365天,大月31天,小月30天,這些都是固定的。二十四節氣按照陽曆計算,每年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但農曆是按照月相變化來計算時間的,這樣農曆的大月只有30天,小月29天,滿打滿算下來,農曆一年只有354天或355天。

    但是我國採用的是農曆和陽曆兩套曆法,農曆為了補足陽曆相差的天數,就設定了閏月,三年剛好閏一整個月。這樣2020年農曆日期就出現了384天或385天。所以2020年出現了兩個立春節氣。

    (2)“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如何理解。

    透過上述的解釋,我們也瞭解到了明年(2020年)確實是“兩春夾一冬”的情況。

    而“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的字面意思是說,如果一年中出現兩個立春,那麼這一年的冬天會非常暖和,也就是暖冬,人們在這個冬天會過得比較舒服。

    但是這句話到底準確與否,其實有待商榷。

    2019年的立春節氣是發生在2018年臘月三十,2020年的立春發生在2020年正月十一,也就是說2019年其實是個“無春年”,老話說“無春年,倒春寒”,但是今年我國大陸受到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春天並沒有出現所謂的“倒春寒”,而且今年整體氣候風調雨順,農民種植的瓜果都是一個大豐收。但是今年的冬天卻又格外暖和,基本上確定今年是個暖冬年,這對於農業生產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因素。

    所以說,“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其實受到地域和氣候影響,有時候也並不一定準確。

    (3)如果真的出現“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的氣候,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所謂的“無被暖烘烘”,指的其實就是這一年的冬天是個暖冬,先不說這句話準確與否,暖冬對於人們過冬確實會比較舒服,感覺不是很冷。但對於農作物來說,因為冬天過於溫暖,該休眠的小麥、油菜、果樹等會繼續發育,因而來年會長得高,糧食就會減產。再加上氣候暖和,田地裡的病蟲害不會被凍死,會對莊稼形成危害,而且暖冬往往會伴隨著來年開春後的“倒春寒”,這些都是農民朋友不願意看到的。

    當然了,俗語往往存在一定的地域侷限性,我國南北差距很大,所以很多俗語並不適用於所有地區,我們只做瞭解一下就好。

  • 2 # 豫東小農

    2017年是“雙春年”即在正月初七和臘月十九立春,而2020年是在正月十一和臘月二十二立春。對於“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這一句俗語應該要根據本地所處的地理位置而出現不同的影響。

    我在2017年的時候正在農村老家承包土地搞種植業如火如荼的時候,所以就簡單的分享那一年的冬季的一些情況吧!

    2017年由於我種植的夏季農作物玉米比較多18畝地,朝天椒2畝多地,花生將近10畝地。玉米一般是在冬季的時候脫粒的出售的,朝天椒也是在冬季的時候摘辣椒果的。所以對於17年的冬季真是令人難忘的一件事就是給玉米脫粒。由於在玉米收穫的時候我們這裡持續了將近10天的陰雨連綿的天氣,面對這樣的情況導致了我的18畝地的玉米棒子出現了發黴的現象。在冬季給玉米脫粒的時候由於黴味比較重,導致了好幾天身體的不適。

    冬季的時候不是太冷基本上沒有降雨雪,但是到了春節的時候卻出現了兩場小雪。這也是導致了春季的時候出現持續的低溫,從而影響了大蒜和小麥的返青後的生長。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的利與弊

    這幾年冬季的時候基本上不是太冷在我們豫東地區,同時也基本上很少有雨雪的天氣,這樣的話對於農作物的影響比較大,容易出現冬旱的情況。對於我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影響,即發燒感冒的比較多,因為持續的乾冷乾燥的天氣再加上日夜溫差大,很容易導致老人和小孩感冒發燒。

    冬季不是太冷或者少雨雪對於農業的影響比較大,咱們老百姓常說“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指的就是在冬季的時候能夠多下幾場大雪,這樣的話既能夠有效的凍死地表層的害蟲以及蟲卵,並且大雪融化以後還能夠緩解在春季的時候出現的春旱。我覺得既然二十四節氣是咱們老百姓祖祖輩輩總結出來的經驗,所以在現代的農業種植上還是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的。既然劃分了一年四季作為北方地區來說就應該做到四季分明比較好,冬天就應該是天寒地凍,大雪紛飛的季節。

  • 3 # 鄂東三農

    明年是雙春年,俗話: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是好還是壞?明年是兩個立春年,第一個立春,是陽曆2020年2月4日,農曆2020年正月十一日;第二個立春,是陽曆2021年2月3號,農曆2020年臘月二十二日。一年之內有兩個立春節氣,中間必然夾了一個冬季。因此,農村流傳著一句古老的農俗:“兩春夾一冬,無被烘烘”。這樣的年份,究竟好不好,目前是沒有科學的定論,都只是停留在農俗和農諺層面上,究竟是好是壞,缺少科學依據,誰都說不準確。

    第一,從農俗的說法上,明年是個好年份。明年有兩個立春節氣,是好年景的標誌。古時候,勞動人民非常重視“立春”,重視春天。有春就有年,無春便無年。春是與秋同等重要,沒有春季蓬勃生機的莊稼生長髮育,那有秋天的五穀豐登,春花秋實,永遠聯絡在一起的,不可分割。明年雙春,意味著莊稼生長髮育旺盛,將會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意思。因此,我國農村古老的民俗認為,雙春年是最好的年景象徵,是吉祥如意,生機勃勃,五穀豐登的年份。

    第二,從農諺的說法上,明年是個暖冬年份。農村古老的俗語“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意思是說,這樣的年景是非常好的,好到冬天都不寒冷,在冬季沒有被子也沒有事,非常暖和,暖和得很,晚上睡覺不要棉被也是暖烘烘的。這樣的年份,冬季暖洋洋的,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髮育。暖冬,越冬小麥,生長旺盛,分櫱充分良好,是夏糧豐收的象徵,油菜等等作物,生長濃綠,生機勃勃,莖杆健壯,是豐收的好兆頭。兩春夾一冬的年份,是豐收的年份,是五穀豐登的象徵。但是,兩春夾一冬的年份,冬季非常暖和,不能凍死病蟲害,不利於翌年的病蟲害防治。因此,兩春夾一冬的年份,只是當年的年景好,但影響翌年,使翌年的病蟲害增多。

    總之,明年是雙春年,兩春夾一冬,不管從農俗上來說,還是從農諺上來說,都是非常好的年景,意味著風調雨順,莊稼生長旺盛,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但由於暖冬,會影響翌年的病蟲害防治。

  • 4 # 老農民說事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標誌著氣候方面會有較大的轉折性出現。一般情況下, 在立春以後溫度會有一定幅度的上漲,白天的持續時間會增長,日照的時間也會有增加,萬物開始慢慢復甦。我國的幅員遼闊,各地的氣候受緯度、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響表現出的特徵也有所不同,立春節氣到了以後表現比較明顯的是在南方地區,但北方地區的氣溫和降水變化則不是很明顯。“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中的春指的就是立春,意思是說兩個立春夾著冬天的話,冬天就會是暖冬,即使沒有被子,炕也會比較暖和。

    雙春年指的是在一年當中有兩個立春,一般情況下會是在年頭和年尾各一個,也就是兩個立春夾了一個冬天。2020年立春節氣是在農曆的正月十一,第二個立春節氣是臘月二十二,即指在同一個年份中遇到了兩個立春節氣。在一年中出現兩個立春節氣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出現了閏四月,也就是說2020年的比以往會多一個月時間。曾經也聽過這樣一句俗語“雙春兼閏月,結婚好時年”,意思是說在雙春年的時候而且是閏月,結婚的話就會比較幸福美滿。

    其實對於雙春年就會是暖冬的說法是不存在任何科學依據的,不必要太過在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我國的面積廣闊,各地的氣溫會存在較大差異,立春時節對一些地區的影響會相對較小,甚至一年四季都不會出現冬季的氣候特徵,比如兩廣和福建地區;二是氣候的變化受不同因素的影響較大,現代的科學技術都很難精確的預測到暖冬或者冷冬,更不要提在古代科學技術並不發達的時候了。暖冬的話人體的舒適度會相對較高,但對農作物的種植會有很多的不利影響,甚至會導致農作物的減產。

    暖冬對農作物的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農作物發生病蟲害的機率會大幅度增加,生理性病害和細菌性病害等潛在影響產量的因素會增加;二是農作物有可能會受乾旱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暖冬會導致降雪量變少;三是暖冬農作物的生長速度會增加,甚至有可能會有徒長現象,後期出現倒春寒的話就會造成大量減產的出現。“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這句俗語顯示出古代人民的探索精神,暖冬對種植業來說弊是大於利的,對人的舒適度體驗會比較高。

  • 5 # 齊山嶽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是好是壞?

    農村老人一直嘴裡常常唸叨著一些俗語關於天氣的,許多農村老人時常把這些俗語掛在嘴邊,有準的有不準的有模稜倆可的。今天我們就要來說說這句“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到底是啥意思?明年是雙春年是好是壞?還有沒有其他說法?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是啥意思?

    兩春夾一冬老人聽見這句話可能會很好理解,但是現在大部分年輕人都不看農曆指看陽曆會有一些疑惑,這句意思就是指一年當中農曆年年頭和年尾都會有立春。無被暖烘烘這句從字面理解就是一年倆個立春那麼意味著今年冬天春節的時候不會冷。

    2020年是雙春年也就是一年當中有倆個“立春”第一個立春是在2020年2月4日,陰曆2020年正月十一日,第二個立春是在2021年2月3日,陰曆2020年臘月二十二日。這就是明年雙春年的具體日期。

    那雙春年到底是好是壞呢?有沒有什麼說法呢?

    好!雙春年當然是個好事!

    以前在農村的時候農村裡對“立春”也可以說是非常的重視,還有一句老話叫做“新春大似年”意思就是立春比大年三十還重要,這我們可以看出在農村古老文化當中立春的重要性了。那這“雙春年”按照以前的說法自然是好上加好,雙春年這年會有好多人在這一年立扎堆結婚,因為“雙春兼閏月,結婚好時年”意思就是這年結婚的話就會幸福美滿,反之還有一個“無春年”也是“寡婦年”這年的農曆裡面沒有立春節氣,老人都認為不好,2008年的時候就是一個無春年,那年結婚的人就比較少。

    但是如果今年真是一個暖冬的話,反倒是對北方明年農業會有一定影響。因為現在正是封土的時候,如果冬天夠冷的話那麼就會殺死土壤裡很多越冬的蟲卵和細菌等,對來年的收成是有很大幫助的。所以我們也不要把現在的天氣變化糾結於農村俗語當中,畢竟時過境遷了,有些東西已經慢慢被科技所取代了。

  • 6 # 李子說農

    明年是雙春年,俗語“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是好還是壞?

    今天是12月20日,馬上就進入2020年了。但是今年很奇怪,眼看到冬至了現在的冬天還是暖洋洋的,絲毫沒有大凍的跡象。難道這農村俗語又說準了,今年又是暖冬嗎?而明年又是雙春年,農村俗語:“雙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是好還是壞呢?李子來回答。

    什麼是“雙春年”

    所謂雙春年,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年當中有兩次立春,因此被人們稱為“雙春年”。但是這“雙春年”也是憑空而來的,這是古人們為了解決時間差的問題,以增設閏月才導致的這一年出現的“雙春年”。因此來推算,每19年中就會有7年“雙春”,有7年“無春”。而我剛才看了一下明年的老黃曆,確實在明年的鼠年有兩次立春,一次是在農曆的正月十一日,一次是在農曆的臘月二十日。所以說,在明年的鼠年恰好處在7年的“雙春年”中。

    “雙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這句農村是俗語是怎麼來的呢?

    這句農村俗語的意思是說,如果這一年遇到雙春夾一冬,這一年肯定要的暖和的。而古人的意思也不難理解,由於2019年小寒大寒的天氣來的稍微晚了一些,因此立春的節氣就延續到了2020年。而這樣的情況導致了整個2019年冬天寒冷的天氣也推遲了,所以就出現了2019年暖冬的情況。

    但是來說,由於我國幅員遼闊,而各地的農村俗語也是不同的。就拿這“雙春年”的俗語來說吧,有人說“雙春夾一冬,黃土變成金”。“雙春夾一冬,帶毛貴如金”。還有人說 “一年兩立春,豆子貴如金” 。“雙春兼閏月,結婚好時年”等等。因此來看,無論是何種說法,都預示著人們對生活的嚮往,盼望著新的一年有個好收成。

    那麼農村俗語:“雙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這句話準不準呢?

    古人也是透過觀察天時地象才總結出的農村俗語經驗,因此古人們認為這句農村俗語雖然不十分精確,但是還是比較靠譜的。而現代的人們天上有氣象衛星,可以隨時隨地的預測著全球的天氣變化。什麼西伯利亞冷空氣啊,颱風啊等等,都能準確的預測出來。再就是現在的天氣和古時候相比,不顯得那麼寒冷了。因此來說至於這句農村俗語準不準,還是要看氣象的預報。

    總上來說

    農村俗語:“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這句話,按照古人們的說法是比較好的,因為有利於“雙春年”的訊息還是挺多的,比如黃土變成金,帶毛貴如金,單衣也過冬等等。至於今年冷不冷,從現在來看還沒有太冷的天氣,或許這個冷冬來的要晚一些吧!

  • 7 # 知識家園

    提到雙春年,是從節氣來說的,也是從陰曆的月份來看,陽曆方面是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現在馬上到年底,2020年的確是有2個立春日子,分別是正月和臘月,也意味著2021年的春節會比較晚一些。

    俗話“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這句話是以前大家根據節氣時間的變化,總結出來的,從而讓大家提前做好農作物或者生活方面的準備。本身冬天就是需要下點雪,降降溫,也能將一些病菌凍掉,這樣對於田地的休整,來年的收成都是很有幫助的。

    要說是好是壞,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

    1,一方面如果出現兩春,冬天是暖冬的話,起碼很多人還是不太喜歡寒冷的,無論是穿著方面, 還是日常的出行都比較方便了。暖和的太陽天也是能愉悅大家的心情,到了春節期間,放假走親戚還是串門都更加舒適。對於常年冬天比較寒冷的北方地區,暖冬是不錯的,遠離冰天雪地也是一種享受。

    2,另一方面來說,暖冬對於農田裡面的果樹,或者是一些莊稼,可能並沒有多少好處了。一些病蟲害或者真菌孢子可能就會安然過冬了,來年不利於我們的收成,管理起來也需要更加的上心,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需要大家及時做好防範才好。希望以上的觀點對題主和大家有幫助。

  • 8 # 小希時間

    明年是雙春年,俗話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 ,是好還是壞?

    有人說: “一年有兩春,豆子貴如金” ,這與題幹提及的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 的說法是相同的。大意就是:一年中假如冬季溫度比往常年份偏高,則可能意味著暖冬。

    什麼是“雙春年”?

    即是指在一年之內出現了兩個立春節氣。一般“雙春年出現的的年份多是閏月年出現。比如2020年就是雙春年,2020年的四月有閏四月。為什麼會出現兩個“立春”的節節氣呢?一般情況下,按照正常的月份計算,一年正巧是二十四個節氣,一個節氣輪迴之後再迴圈一個新的節氣。但由於2020年四月有閏四月,使得2020一共會出現兩個 “立春” 的節氣,分別是一個年初、一個年末。

    一年難逢兩回春,可以說一年中出現兩個立春是比較少見的。有些人也在議論:兩頭春究竟是好還是孬?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 這是在民間一直流傳至今的千古諺語,是基層的勞動人民農業經驗的實踐總結,雖不能完全相信,但至少有一定的價值----參考依據。

    根據往常的經驗分析,出現兩頭春的情況,往往這一年冬季的氣溫是比較暖和的,也就是民間居民俗稱的“暖冬”。在北方地區冬季是冬小麥或者其它農作物休養生息的日子,可暖冬冬季裡不再是嚴寒交加的天氣,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天氣條件,地裡生長的冬小麥會因此快速返青、快速生長。

    有人會問:暖冬天氣農作物快速生長不好嗎?

    答案:當然不好。至少對農作物而言,提前生長農作物的適宜的生長髮育時間被縮短,不利於農作物的質量提高。同時暖冬也常常伴隨著倒春寒的天氣再現,在步入春季持續發生的倒春寒更容易凍傷返青的農作物,直接影響了農作物的生長,進而使得農作物產量下降。

    所以說:“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 ,對北方的居民而言,暖冬有利於生活。但對於北方的農民朋友而言,對農業生產不利,是不好的。

  • 9 # 小馬話三農

    時間過得真快,距離2020年還有不到40天的時間,隨著2020年的臨近,人們討論的焦點話題也從2019年轉變到了2020年。聽農村的老人說,明年是雙春年,也就是會有兩個立春節氣,在農村中關於雙春年的說法有很多,比如“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那麼雙春年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的意思是如果一個農曆年中有兩個立春節氣,那麼這個冬天即使不用蓋厚厚的被子也會覺得很暖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暖冬的表現。對於城市的人來說,自然而然會喜歡暖冬,因為冬天出門不用裹著厚重的棉衣。但是對於農村人來說,人們並不喜歡暖冬的出現。

    我們這裡主要種植冬小麥,從今年入冬以後天氣一直不是很冷,並且降雪次數屈指可數,農村老人坐在一起最常談論的話題便是明年的收成肯定不會很好。冬小麥有很強的耐寒性,及時長期處於零下十度的低溫中,並不會將冬小麥凍傷凍害,反而在小麥本應該休眠的寒冬天氣太暖和的話,便會打亂小麥的正常生長規律,小麥在寒冬會拔節旺長,因為現在還沒到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等溫度再次下降時,小麥會因為提早拔節導致抗寒效能力也降低,從而會出現小麥凍死凍傷等情況,嚴重影響小麥第二年的收成。冬天的溫度太高,並不會將潛伏在土壤中的害蟲蟲卵和病菌凍死,所以暖冬的次年,農作物出現病蟲害的機率也很大。

    暖冬除了會因為溫度過高打亂小麥的生長規律以外,暖冬也通常會導致當年冬天的降水量和降水次數減少,降水量減少,不僅會影響到越冬小麥的生長,也同樣會影響到其他越冬的作物,導致農作物在第二年返青時會因為土壤過於乾旱影響農作物返青,從而導致農作物的生長受限。

    農民並不喜歡暖冬的原因除了以上兩點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暖冬的冬天,冷氣流活躍並不頻繁,但是到了第二年開春後,冷氣流便會活躍的頻繁起來,受到冷氣流活動的影響,很多地區會出現強降溫天氣,開春後萬物開始復甦,農作物開始旺盛生長,突然的強降溫天氣會導致正在旺盛生長的農作物凍傷凍害,使農民的利益大打折扣。

    農村俗語“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的說法,是老一輩的人們根據生活和勞作的經驗總結出來的。以前觀測未來天氣的裝置幾乎沒有,人們只能透過經驗來推測未來的天氣走勢,在人們的不斷觀察下,雙春年是暖冬的機率比較高,所以便有了“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的說法。其實不僅是明年的冬天是暖冬的可能比較大,據相關氣象專家推測,今年冬天也有很大的可能是暖冬,所以農民要提早做好對抗暖冬的準備。

  • 10 # 農嫂話農事

    明年是雙春年,俗話說“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題主的意思是想問這樣的年景是好還是壞

    回答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一起了解一下什麼是雙春年。“雙春年”,即是指在一年中出現了兩個立春節氣,中國傳統曆法是陰陽合曆,二十四節氣的制定是按照我國的農曆來制定的日子,立春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四立節”之一,象徵著春天的開始,也是四季更替交換的重要存在,時間是不固定的,主要是根據太陽執行的規律,而二十四節期之首立春這天,太陽剛好到達黃經315度,這是按照公曆計算的,(公曆即是陽曆)公曆是地位圍繞太陽轉動的計時方式。地球公轉一週為一年,一年有365天,分十二個月,除2月是平月外,每個月有30天或31天。

    而陰曆採用的是干支紀元日計算方式,(陰曆即農曆)農曆計算方式並不是以太陽為中心,地球圍繞太陽轉動的方式,而是採用月亮變化的方式計算的,月圓月缺,月亮變化一輪就是一個月,是按月亮盈虧變化的規律制定的,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為一月,一年為十二個月的一種曆法,實際天數為三百五十四天。 中國的歷法就是結合太陽和月亮執行的週期制定的。這樣,在陰曆和陽曆之間就出現了十一天的偏差,正是因為為了解決陰曆和陽曆的時間差問題,古人就以增設閏月來解決這一問題,這樣以來就使得某些年份中就會有一年是十三個月,而雙春年就會在這閏年中的年頭和年尾,這樣的年份也便被稱作為“雙春年”。

    雙春年“有什麼講究?是好是壞?

    對於雙春年,我國民間傳統文化裡也確實有很多說法和講究。比如“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這句俗語老話在人們的認知裡是這樣認為的:人們認為如果一年之中有兩個立春的話,那麼冬天時天氣並不會太冷,是暖冬。冬季不冷,對於我們百姓來講自不願意看到的年份,因為不冷的冬季對於越冬作物的生長是不利的。溫暖的氣候很容易使那些土壤裡面蟄伏的害蟲得到修生養息,這對於來年的農業生產是會帶來很嚴重的危害。而且冬季不冷,降雪也會很少,缺少雨雪滋潤的冬季將會是一個乾旱的冬季,會讓越冬的農作物得不到充分的水分滋養,特別是對於種植冬小麥來來講的那些區域,暖冬是不利於冬小麥的生長的,這樣的年份是很難獲得豐收的。

    當然,這句“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是好是壞 ,其實作為氣象諺語,並不能在全國使用的,我國地域遼闊,很多時候的這些農諺,都是帶有極強的地域性的,各地適用性不一樣,對於北方區域使用或許適宜,而在四季如春的南方地區則是不會適用這樣的農諺。況且,隨著現如今大氣候的轉變,現在基本上我們的冬季是越來越暖和,很少在有真正寒冷的冬季,雨雪也越來越少,冬季不冷,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也將會慢慢的被我們所習慣、並且接受。

  • 11 # 超哥兄弟

    提到雙春年,是從節氣來說的,也是從陰曆的月份來看,陽曆方面是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現在馬上到年底,2020年的確是有2個立春日子,分別是正月和臘月,也意味著2021年的春節會比較晚一些。

  • 12 # 少三番

    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什麼是雙春年,農村人常常說的,雙春年就是指一個年份當中有兩個立春節氣,而2020年就是這樣的年份。因為2019年沒有立春節氣,所以2019年也是無春年。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題主所說的這句農村俗語“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是什麼意思了?

    冬天其實就應該有冬天的樣子,就應該比較冷,這樣更加的符合自然的規律,但是最近這一二十年當中出現暖春的機率非常的大,這可能主要是因為受到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冬季氣候溫暖。原本在冬季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是每年會下很幾場大雪,但是現在很多年份都沒有出現下雪的情況。就拿我們江西地區來說,從小其實在我們江西每年過年都是會下大雪的,但是最近這10年來,好像有好多年都沒有下過雪,如果冬季沒有下雪的話,就完全沒有過冬的感覺。

    有經驗的農民一般都知道,如果出現暖冬的情況,冬季沒有下大雪,那麼可能就意味著來年春季出現倒春寒的機率會非常的大,下雪可以淨化空氣,而且可以將泥土中的害蟲全部都凍死,這樣對於來年的莊稼是非常有利的,而我們常說瑞雪兆豐年,並不是因為雪可以對莊稼有什麼影響,而是因為下雪意味著天氣非常的冷,可以凍死田裡面的害蟲,這樣來年的莊稼才能豐收。如果冬季的時候是暖冬,沒有出現大雪的情況,那麼地裡面的害蟲就可以順利過冬,等到來年的時候就會禍害莊稼。

    明年2020年確實有兩個立春,而雙春假一冬,無被暖烘烘,也就是說2020年很有可能會出現暖冬的情況,但是從2019年也是就是今年的冬季來看,其實也算是暖冬,在南方地區,目前很多地方氣溫都超過20度,非常的暖和,一點都沒有想要下雪的兆頭。如果一直這樣延續到過年期間的話,那麼2020年春季出現倒春寒的機率是非常大的,這是根據古老的農民總結出來的規律。一般如果出現暖冬的話,來年春季出現倒春寒的機率將會達到90%左右。

    所以兩春夾一冬這種年份可以說對於農民來說是一件壞事,畢竟冬季太暖和的話,來年春季很有可能會出現倒春寒,這樣來年的莊稼被蟲害的會非常嚴重,產量可能會大大的降低。

  • 13 # AaBbc773580

    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棚九個空。並不是暖冬,因為今年的大寒在臘月未,明年有到春寒的可能,而明年的大寒在臘月初,寒冷的天氣在臘月到二0二一年春。

  • 14 # 村哥小凡

    我國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諺語,包含了天文,地理,人文氣候,人生哲學,家庭道理等。其中最多的就是有關天氣方面的。畢竟我國從古到今都是一個農業大國,百姓最關心的當然是農耕方面的俗語了。兩春夾一冬。

    我們知道24季節是從新曆來確定的,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從而使得太陽直射地球緯度的變化來確定的。基本上24氣節都是在固定的那幾天。比如,立春都是在每年的新曆3,4,5這幾天。冬至是在每年的12月22前後這兩三確定。

    而民間裡,平時我們說的年呢,又都是以農曆年來說的。而農曆年的確定又是以月亮的變化來定的。月亮繞地球一圈,本來是27.5天的,但是由於地球繞太陽轉,我們在看月亮變化週期的時間卻是29.5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朔望月。

    農曆一年也就是12個朔望月。因為農曆年一般只有356天,而陽曆年是365天,為了平衡陰曆和陽曆,所以在陰曆裡會多加一個月份為閏月。

    所以,農曆年一般三年一閏,分為平年和閏年。當出現閏年時,農曆年就會有380多天,那麼就很容易出現雙春年了。也就是兩個立春都在這個農曆年的情況。

    比如2020年,第一個立春在正月初十,而第二個立春在臘月二十左右。這就是兩春夾一冬了。

    無被暖烘烘。

    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不用棉被也感覺到天氣溫暖,暖洋洋的意思。這話反應的是明年是個暖冬。而不是說兩春一冬的年份裡,不用蓋棉被。

    明年是否是暖冬,我覺得現在來說為時過早。我們不能透過那些看似有道理的諺語來判斷那詭異多變的天氣,這是不合理的。舉個例子,2008年也是個閏年,但是那年冬天多冷啊,到處雪災等。

    現在的天氣因為溫室效應,一般來說冬天都不會像過去那樣太冷了。所以,說他是暖冬的機率還是挺大的。

    不過,前段時間看新聞,科學家說,2020年開始,地球會進去一個小冰凍期,到時全球氣溫都會下降一點的,這個是否是我也就不得而知了。

    那麼暖冬是好還是壞呢?其實這個是相對來說的,有好的方面,也有壞的方面。

    好的方面,很多不抗寒的果樹就不容易被凍傷凍死等。農民們在給農作物過冬方面,就不用太過於操心和投入太多成本了。

    壞的方面,天氣不夠冷。,很多害蟲就可以安然度過冬天,來年農作物在蟲災方面會比較冷冬年嚴重點,需要投入更多的農藥人力去治理害蟲。

    總得來說,不管暖冬,還是冷冬,我覺得現在來說,還為事過早,而且對於不同人來說,他們對於冷冬和暖冬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也無所謂好無壞了。

  • 15 # 指尖三農

    明年是雙春年,俗話“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是好還是壞?

    所謂雙春年,就是一年之中(農曆年)有兩個立春,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計算年份的農曆,和24節氣的公曆,在具體計時方式上不同。前者以太陽曆為依據,後者則以月亮歷為依據,兩者大致相差11天,這也是會出現“雙春年”或“無春年”的緣由。農村老人根據長期的總結,認為一年之中立春的多寡,與當年的氣候有很大的關係,有“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的說法,那麼2020年到底是不是“雙春年”呢,會真的暖烘烘嗎?

    首先,我們看下2020年跨越的時間,2020年1月25日~2021年2月11日。而對應的2020和2021年立春的時間分別為,2020年2月4日、2021年2月3日,正好都是處於2020年之中,也就是所謂的“雙春年”。根據,題中俗語所提出來的,一年之中年頭年尾各有一個立春,那麼該年會是個暖冬年,誇張到即使沒有被子,晚上睡覺都是暖烘烘的。

    先不說其他的,單單是今年,指尖所在地,安徽省東部就是一個明顯的暖冬,這已經是深冬時節,日間溫度常常維持在十多度,這和往年有很大的區別。再加上之前缺水嚴重,各地旱情比較突出,更進一步加深了,今年的氣候不正常的結論,但是今年屬於“無春年”,立春的節氣都不在這一年份。

    所以說當年“雙立春”就是“暖烘烘”,“無立春”就是“凍死牛”,這樣的說法不是絕對的。當然從農村俗語的形成來看,但凡可以流傳下來的就基本上有一定的可信度,畢竟這些俗語的形成和傳播都是用來指導農事活動,如果準確性不高,那麼對於農民的作用也不大,甚至出現反作用,早就被淘汰了。所以,題目中的俗語有一定的可信性,還有相關的,“年逢雙春雨水多,年逢無春好種田”。只是說各個地方氣候本身具有差異性,農村俗語要帶有辯證的態度來看待。

    其實,這句農村俗語,最關鍵的點在於後半句話,根據立春多寡來預測氣候冷暖。也就是說明年可能是個暖冬,有的人正在得意,覺得冬天暖烘烘的,生活起來更加愉悅。但是要知道暖冬對莊稼是極為不利的,至少有這麼幾點,一是暖冬不能凍死害蟲,來年蟲害氾濫;二是暖冬促進植物旺長,後期降溫凍壞植物;三是暖冬降雪量不足,不能保證雨水的供應充沛。所以,看到冬天屬於暖冬,老百姓就要提防害蟲、乾旱缺水的現象發生。

  • 16 # 趙飛雪

    明年是雙春年,俗話"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是好還是壞?

    那麼,這種情況是好還是壞呢?“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一看字面就能理解,意思是明年冬天不會太冷,是個暖冬,天氣暖和,不會太過寒冷。

    那麼暖冬是好是壞呢?這得分怎麼說了。冬天天氣暖和,對於我們人來說,不會冒著嚴寒早出晚歸的上班.上學, 尤其是像我們這樣,騎著電動車送孩子上學的來說,是一件好事,這樣,孩子不會太冷,做家長的也安心一些。

    另外,雙春年一年有兩個立春節氣,被認為是吉祥之年,非常宜於結婚嫁娶,那麼有了婚約的人,可以放心的選擇在明年結婚,吉祥如意,這是好事,不過對農作物來說,暖冬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就拿冬小麥來說吧!俗話說“瑞雪兆豐年,”大雪可殺死,小麥田地裡的一些害蟲和細菌,對於小麥的生長很有好處,如果冬天下幾場大雪,那麼來年一定是個豐收年。可要如果是個暖冬,冬天一場雪也不下,天氣又相對暖和,來年的莊稼就會長勢不好,年景也就不好,這對於農民來說自然就是壞事了。

    雖然,一般情況下,在冬天,人們都盼望著氣溫回升,不希望太冷,可是該暖和的時候,就該暖和,該冷時就得冷,這才是自然規律。如果,該冷時不冷,按我們那地方的老人來說,他們就會覺得不是什麼好兆頭。有時,農村老人,寧肯挨凍,也盼著冬天能夠變冷,不想過個暖冬。

    就拿我們那地方來說,每家每戶都有柿子樹。基本上人們,都會留一些柿子儲存起來。等到來年再賣。可是如果天氣寒冷,柿子凍了後,就不會壞掉,就可以放到來年。可要是天氣不太冷,是個暖冬,柿子就不會凍,那時的柿子都是紅柿 ,是軟的,如果不凍,就會壞掉,很難放到來年。所以,人們非常希望天氣轉冷,而不是盼著暖冬。

    前幾年冬天,我的兩個鄰居,到我家串門。其中有一個輩分很大,我還得喊他爺爺,他當時有五十多歲。另一個也是我們的長輩,我得管他叫叔叔,都是按鄉親輩論的。

    那個爺爺家裡,當年儲存了很多柿子,在閒聊時,他說起了家中的柿子,就發愁的說道:你說這天氣也不冷,這有什麼辦法?我一聽,覺得很奇怪,怎麼還盼著冷啊?不冷不是挺好的嗎?那個爺爺又說:天氣不冷,柿子放不住,都放壞了,還賣什麼錢啊!唉!你說這可怎麼辦!

    我這才知道,柿子凍了才好儲存,因為,我們地少,柿子少,摘下的柿子,都是當天摘,當天就賣完,不會留著儲存起來,因為覺得麻煩。可村裡大部分人,如果對當時的柿子價格不滿意,都會儲存起來,希望來年能賣上個好價錢。因此,他們都盼著冬天天氣嚴寒,這樣利於柿子儲存。

    所以,我覺得雙春年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暖冬不冷,利於人們出行,年輕人想結婚的,可以選在明年結婚。壞處就是對農作物的生長不好,農民可就要發愁了。

    總之,雙春年有好處,也有壞處。對於農民來說,當然是壞處大於好處了。

  • 17 # 農人心田

    趕上閏月雙春年,到底是好是壞等會再講。先說為什麼形成的雙春年,我國古代計日期是按陰曆,也就是農曆,分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六大六小,加起來是354天,而陽曆也就是世界公曆,也是六個月,同樣是六大六小,小月30天大月31天, 12個月加起來是365天或者366天,這樣每年陽曆比陰曆多11天,三年就會擠出一個月,只好用三年一閏月持平,而24節是標準的15天一節,所以到了閏月的這一年有時候會趕上兩個立春。

    明年的正月十一立春,臘月二十二又一個立春,所以說一年有兩個立春。農村有一句老話:五月芒種麥不割,四月忙種淨了坡。意思說只要是農曆的五月芒種肯定割不了麥子,如果是四月裡芒種坡裡(農田)的麥子一般割乾淨了。有的人就納悶了:為什麼五月忙種節,多了一個月還割不了麥子,而四月忙種節短了一個月麥子卻割完了呢?這就是有閏月形成的。明年的閏月正好是閏四月,而芒種節正趕上潤四月十四日,所以別看是忙種節在四月,小麥的生長時間卻超過了常年。

    按傳統風俗,有的地方農村雙春年是不能結婚的,它寓意著人生不能度二春,在過去講二春就是二婚,兩個人 在這一年結婚再婚的可能性大,其實呢,也就是個順口溜,在這一年結婚兩口子過到七老八十的多了去。其實呢,還有另外一層意思:農民 以種地為生,立春之後就要忙於農田,而趕上雙春年,正月有立春,臘月也有立春,農田的活特別的忙,兒女婚事真的抽不出時間來辦理,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句老話:雙春年別結婚,結了婚成二婚。

    老話都是流傳下來,其實現在有很多的人沒有聽說過這些話,即使聽說了,也不可太信。

  • 18 # 建行漸遠

    昨天是冬至,根據農村的老規矩,北方人基本上都吃了冬至的餃子。接下來過了小寒、大寒節氣,就該迎來明年的立春了。從日曆上看,這立春是在明年的正月十一,而到了明年是臘月二十二日,又會有立春節氣出現,農村人習慣上稱明年是“雙春年”。農村有句俗話叫“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這種現象是好還是壞呢?

    在我的記憶中,每年農曆十月份就開始飄雪了,雪後的山村銀裝素裹,煞是美麗。然而,隨著近年來暖冬現象的出現,冬天裡竟然缺少了那種滿天飛雪的情景,隨之而來的是暖烘烘的冬季,一年中基本上看不到幾場像樣的落雪,不覺心中竟有了絲絲的寞落。不過,對於年輕人來說,還是喜歡這暖冬現象的,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冬天不冷,就不用穿那些臃腫的棉衣了。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這句俗語是長期以來農村人在生活中總結出的一條關於氣候的諺語。當然,這即使是暖冬,在我們北方農村,晚上睡覺不蓋被子的話,肯定是無法入睡的,只不過是不用蓋那種厚被而已。雖然是一種帶有誇張的說法,倒也是說明了雙春年份冬天氣候的溫暖。

    那這種暖烘烘的現象到底是好是壞呢?

    對於農村人來說,其實是不會覺得暖冬這種現象好的。因為農村人本來就是以擺弄莊稼為主,當然像我們膠東半島農村,這種紅富士蘋果的佔了大多數。按說,原來我們這裡四季分明,冬天天寒地凍,那些農作物和果樹在這種寒冷的氣候下,開始進入休眠期,為來年儲蓄養分。

    而如果是冬天不冷,一冬暖烘烘的,勢必導致這生活規律被打破,原本該進入冬眠期的在溫度適合的條件下,出現提前生長現象。比如我們這邊的冬小麥,如果是溫度過高,就會出現旺長現象,不利於安全越冬。

    而這幾年,暖冬現象基本上在第二年春天都伴有“倒春寒”現象,如果是暖冬導致果樹在適宜的溫度下,提前復甦,而春季發芽後,這倒春寒就會凍死花芽,造成減產,這對於農民來說,這損失是無法估量的。而且,旺長的小麥,也禁不起這倒春寒的突然襲擊,造成減產現象的發生。

    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講,冬天的低溫降雪能夠殺死空氣中的細菌以及農田土壤中的越冬害蟲,對於淨化空氣,消滅越冬害蟲具有很好的效果。但一旦出現暖冬現象,那勢必對那些細菌、越冬害蟲提供有利的生存條件,這卻是我們都不喜歡看到的。

    所以說,這暖烘烘的冬天,雖然是沒有了那嚴寒的侵襲,畢竟從農業生產角度等方面來說,是有很多弊端的,也是農民不願看到的,在農民眼中,這種現象實在是不好的。各位朋友,換做是你,你覺得暖冬現象是好是壞呢?

  • 19 # 樹德漢碩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這好與壞是有點難說的,看你站在什麼角度看問題說話了。

    兩春夾一冬,這是從陰曆看節氣而見到的一種現象。我們使用的二十四節氣,是依據陽曆而制定的,一年只有一個立春,而且都是在2月4,5兩天,極少在6號,再不會在其它日見,永遠是一年一春,沒有兩春之說。春指立春,冬指冬天冬季。陽曆是依太陽執行規律特點而制定,我們使用的二十四節氣是依據陽曆而作,以指導農耕及方便生活。但我國同時又用陰曆,陰曆是以月亮執行規律特點而制定的。陽曆重日在年,陰曆重月在月,這有很大不同,計算方法不同,月大小天數不同,年日差有十多天,最關鍵的是節氣從陽曆不從陰曆,而我國古人習慣用陰曆看節氣,這樣就發現一些現象而生習慣錯覺。陰陽曆年日差在十天以上,故陰曆使用了閏月法補足,由於設定閏月,就造成從陰曆看節氣會有超前或後延的現象。如閏月年,成了十三個月,384天,在閏月年就會出兩春來一冬,閏月年之前會有無春年,十九年七閏,在十九年就有七個閏月年中,有七年兩春夾一冬,有七年是無春年,這現象也是成規律的。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看似是因果關係,前是因,後是果,但實質又是很牽強附會的,並非是必然的因果關係,而是受表象迷惑而誤解了。凡陰曆閏月年(二月起到十月)都是見兩春夾一冬的,如2O20庚子年,是閏四月,有384天,正月十一日酉時立春,到臘月二十二日亥時又立春,這就是兩春夾一冬了。這會不會是無被暖烘烘呢?我看未必。這是在說陰曆雙春年都是暖冬不是冷冬。而冬總的特點是寒冷。冬季是暖是冷並不是兩春夾一冬所至。這兩春夾一冬純是因陰曆置閏而造成,不是天然所至,人為還沒有那麼大力量可以完全左右把控天氣氣候變化。春是暖的,兩春夾冬就暖,這是表象思維誤生錯覺而已。

    在北半球,冷暖與所處南北緯度高低有關,緯度越高,越在北就越冷,反之就越暖,所在位置,海潑越高越冷,反之越暖,在時令上是越靠近小大寒越冷,越近小大暑越熱,並不會因兩春夾一冬,就無被暖烘烘。冷暖之好壞,是各有說法,要一分為二的,冷有冷的好處和壞處,暖也有暖的好處和壞處。

  • 20 # 山村梅花

    雙春年是指按照陰曆來說,一年當中會有兩個“立春”。2020年在正月十一日和臘月二十二日立春,因此,明年是“雙春年”。對於俗語“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是好還是壞?

    從人的生活來看,“無被暖烘烘”,冬天人們的取暖就減輕了負擔,往年燒一噸煤,這樣就可以省下幾百斤。往年晚上要插電熱褥子,這樣也不用插電褥子了,可以省下不少的電費,晚上多往鍋灶底下添上幾塊木頭就不冷了。再說冬天因為天氣太冷,老人小孩幾乎都是呆在家裡,而“兩春夾一冬”的年份,老人小孩在陽光高照,沒有風的日子就能到門口活動活動。不過,暖冬的天氣,因為空氣不冷,許多病菌不能被殺死,一旦家裡有人得了感冒,很容易在周圍蔓延傳播,很容易發生流行性疾病。

    從農作物的生長來看,冬季是農作物休眠,儲備養分的季節。如果冬天氣氣溫偏高,作物往往會提前出現萌芽生長的情況,而冬天氣溫很不穩定,一旦出現了過早萌芽生長,而又遇到氣溫驟降,會對農作物造成很大的傷害,往往會凍死凍傷一片,對來年農作物的收成造成極大的災害。另外,暖冬還會使一些透過寒冬殺死的病菌不被消滅,地表和地下的害蟲仍然生存,對來年的作物生長也會造成嚴重的病蟲害。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遇到了“兩春夾一冬”的年份,人們就要根據自己家的實際,合理有效地採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做好防護,既保護農作物,又要保護好人本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藍色短袖配什麼顏色短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