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蘇聯時代誕生了普希金、托爾斯泰、高爾基、契訶夫等文壇巨匠,政治的變動讓文學藝術也飽受其害,如今俄羅斯文壇是什麼水平?
11
回覆列表
  • 1 # 文華知事

    你指的應該是蘇聯解體以後至今的俄羅斯文壇,這樣的話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不怎麼樣,甚至很糟糕。擁抱西方反而被西方忽悠瘸了,連帶著文化也遭殃,拋棄了十九世紀下半葉以來家國天下的深邃情懷,變得庸俗和西化。艱難轉型

    後蘇聯時代,俄羅斯的文藝發展有兩種趨勢:一種是向西方靠攏,“擁抱普世價值”,效仿西方社會的價值觀和藝術形式,另一種是迴歸俄羅斯傳統,在革命前的俄羅斯文藝中尋找自身的定位,而無論是擁抱西方(俄羅斯人口中的“擁抱現代,擁抱世界”)還是迴歸傳統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逐步消減蘇聯留給俄羅斯文化藝術的“紅色遺產”,以期使俄羅斯的文化藝術在後蘇聯時代既能透過“擁抱現代”,融入“國際社會的主流文化”,又能透過“擁抱傳統”保持自身的特異性,最終使俄羅斯文化在後蘇聯時代仍然能夠在世界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藉以輸出俄羅斯的國際影響力。

    回不去的過去

    在近幾年,隨著俄羅斯國內保守主義的抬頭,“迴歸俄羅斯傳統”被俄羅斯國內一些勢力逐漸有意無意地歪曲為迴歸“沙俄時代的傳統”和“迴歸東正教的傳統”,俄羅斯傳統文學藝術所反映的“家國天下”情懷被曲解為對於沙皇陛下“文治武功”的歌頌,和對於俄羅斯稱霸世界的“第三羅馬”的迷思,從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東正教會封為“聖徒”,勝利廣場上新建“一戰”紀念碑和塑像群,克里米亞“美女檢察長”辱罵列寧等事件就可見一斑。

    輝煌的曾經,難再觸控的巔峰

    毋庸置疑,俄羅斯傳統文學和藝術,特別是19世紀下半葉的文化藝術發展無論從水平的高度和發展的深度都是令人難以企及的。當你漫步在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的時候,當你聆聽穆索爾斯基的交響樂和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歌劇的時候,當你閱讀普希金、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學鉅著的時候,你會不由得感受到俄羅斯文化的博大,深邃,細膩,以及俄羅斯民族性格上所散發的藝術氣質。

    華人民不喜歡的轉型

    後蘇聯時代俄羅斯文學藝術西方化的“轉型”,則很大程度上犧牲了俄羅斯文化本身的特色,對於普通的華人來說,這種“擁抱世界”的俄羅斯文藝實際上等同於“用俄語的西方文藝”,而這種“用俄語的西方文藝”相比發展更為成熟的西方現代文藝和文化上與我們相似的日韓現代文藝而言,對我們並沒有特殊的吸引力,自然也談不上引起華人的“共鳴”。很顯然,這樣的“轉型”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華人卻依舊鐘情於以《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為代表的“革命文藝”,而對俄羅斯文藝的“傳統”和“新變化”漠不關心。

    這裡曾經是中國的

  • 2 # 悲道

    給樓主分享俄羅斯的正面訊息: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因對斯大林的不敬而勞改八年,因處女作獲赫魯曉夫親自批示發表而聲名鵲起,又因諾貝爾文學獎而流亡國外20年,晚年回國後還因對葉利欽批判和對普京的讚譽而飽受非議……

    他的一生寵辱不驚,無論被推崇還是被鞭笞,無論是鮮花美酒還是苦役禁閉,他總是安之若素,永遠只為"正義"說話,揮舞著"戰筆",為國家的前途開出"良方"。

    他就是偉大的俄羅斯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伊·索爾仁尼琴。

    1974年2月,索爾仁尼琴由於批評蘇聯政府而被強行帶上飛機驅逐出境。西方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最終他流亡到美國。但他此後深入簡出,拒絕一切活動邀請。正如他後來自稱的:我不想成為他們攻擊我的祖國的工具。一語道破西方以人道之名收留他的動機。

    索爾仁尼琴少有的公開演講,也是對西方炮火猛開。1978年6月8日,他在美國哈佛大學發表演講時,因批評西方社會的人類中心主義、實利主義和自由主義,引起一場爭論;流亡期間,他還不斷指責西方社會的道德墮落。

    他以自己的行動展示了文學沒有祖國,文學家有。

    此外,索爾仁尼琴令人佩服的地方還在於,當他結束20年的流亡生涯回到已經西方民主化的俄羅斯時,面對久違的祖國,面對一邊殘破貧困另一邊卻是貪腐奢華的俄羅斯,他再度憤然而起。在80大壽當天,他對俄羅斯總統葉爾欽要頒給他的、象徵俄羅斯最高榮譽的"聖安德烈勳章"嗤之以鼻,並說:"目睹俄羅斯從歐洲強權的巔峰,墮落到當前如此悲慘的地步,我無法接受任何榮譽.

    不要低估俄羅斯的文化底蘊,那是一個在寒冬裡,身體平發出熱量的國家和民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不能把所有的錢放在一家銀行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