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蒼天若有情,孤月為君明。 大地若有情,長河為君澄。 君子遠小人,人豈與獸同。 南北皆飛雁,一一自成行。 花開有早晚,何必嫁東風。 水有游龍勢,山亦從虎形。 春華和秋實,功到自然成。 塵世戾氣凝,陰雲愁蟠龍。 風露搖晴空,永珍時更新。 人若順天意,天靈地亦靈。 人心隔肚皮,天意始居中。 煙樹聞啼鳥,穹天流白雲。 白雲留不住,山高水自深。 春夏與秋冬,一歲一枯榮。 年年草木春,相對只傷神。 望天空悲嘆,齊物各有論。 雖比謫仙子,自不留其名。 南來或北上,步步皆黃金。 酒如春江水,醉飲氣如虹。 人生唯有爾,一去天地恨。 我雖不遇君,願隨君平生。 更當辭蓬蓽,隨君逐浮萍。 萍浮萬里路,何處能逢君。 夢中系君馬,一笑喜相逢。 (端午思屈原,殷謙於庚子年五月初四即興詩以述懷)
6
回覆列表
  • 1 # 王道正義之聲

    一,屈原臨死前說了一句什麼話鬼也不知道了。二,屈原臨跳江時的心境一定是糟糕到了極點,否則他不會自殺。問一點有水平的問題可以嗎?

  • 2 # 寒柏隴臥子

    事件背景和其痛苦悲憤的心境

    屈原被楚懷王流放期間,楚國的國勢一天天衰落下去。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帶兵南下,最後把楚國的國都“郢都”給攻破了。屈原從漢北南逃回郢都,親眼目睹到郢都的殘破,傷心的寫下充滿了國破家亡之痛的《哀郢》,他痛苦不堪、看到祖國瀕於危亡,不由的放聲哀吟:“心嬋媛而傷懷兮,眇不知其所蹠?”

    這句話是說:對祖國無限的牽掛和傷感盤旋在我心中,可眼前徬徨迷茫,不知何處是我可以立足的地方啊?

    這首《哀郢》,很能表達屈原親眼目睹到祖國即將滅亡時悲憤痛苦的心情,但這並不是屈原臨死前說的話。

    屈原寫下了此生最後一首詩作《懷沙》,並在悲壯又絕望的吟誦後躍入江中、以身殉國

    屈原看到眼前的此情此景,默默地回顧了自己報國無門、與腐朽勢力鬥爭的一生,懷著滿腔悲憤的心情,寫下了人生最後一首詩作《懷沙》

    在這一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屈原徘徊在長沙附近的汨羅江畔。他面容憔悴、身體瘦弱,拖著沉重的步子走在江邊;他為自己政治理想的幻滅,無法挽救祖國的滅亡而感到絕望;他面對著滾滾的江水,心潮洶湧、起伏不平;他仰望長空,悲壯的吟誦《懷沙》中的詩句:“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這就是屈原在投江自盡前說的最後一句話,他絕望又悲壯的說:我面前只有死路一條,我為了真理絕不吝惜自己的生命。那些光明磊落的君子們,我將以你們為榜樣。

    當詩聲尚在空中迴盪之時,屈原抱起一塊石頭,縱身躍入了江中。屈原以死來殉自己的祖國和一生為之奮鬥的理想。這一年,他六十二歲。

    結語

    屈原一生寫了很多詩作,流傳至今的有二十多篇。他是用血淚譜寫的這些詩篇,他的人即是詩,詩中真率的表現了屈原的為人和氣質,這些詩作是他一生奮鬥的真實記錄和藝術結晶,更是清晰明白的表達了屈原的心情和心境。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著不同流合汙的高潔志趣和高尚品格,歷來被人們敬仰和懷念。華人民把屈原以身殉國、投江自盡的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當成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來紀念他。每到這一天,人們會包粽子投入汨羅江讓魚兒有食物吃,而不要食屈原的屍體;也要劃龍船,喻意當初人們去救屈原的含義。

    又是一年五月五,端午懷古憶屈原。希望屈原這種胸懷祖國、心記人民的愛國情懷和精神,永遠被我們世代銘記和懷念。

  • 3 # 淨心修道

    這個問題豈實不難回答,事見《史記》之屈原列傳。屈原臨死不是說了一句,而是作了一首《懷沙》絕命之賦: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修路山蔽,道遠忽兮。

    曾唫恆悲兮,永慨嘆兮,

    世既知我兮,人心可謂兮。

    獨無匹兮,伯馬既沒,驥焉程兮。

    民生稟命,各有錯兮。

    定心廣志,餘何懼兮,

    永嘆喟兮。

    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

    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

    知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加深對《懷沙》的理解,我個認為屈原當吋的心是豁達執著,視死如歸的,他想用死亡表達自己如美玉一般品操守,藉以喚醒世人的混濁沉醉。

    這一點也可從遭黜見放,披頭散髮,形容枯槁,一路呤哦行至江濱和漁父的一番對話,見之清晰。

    漁父問說:"你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來到了這裡?"屈原說:"世上都混濁,唯我一人清白,眾人都醉了,唯獨我清醒,所以被放逐了。”漁父說:″凡是聖人,都不被外界的事物所拘泥,能順應時世轉移變化,世上人都混濁了,為什麼不隨波逐流,世人都醉了,為什麼不去吃他們酒糟,喝他們薄酒呢!為什麼保持美玉般的節操,自取被逐呢!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必須彈去帽上的塵士,剛洗過澡的人,必須抖掉衣服上的塵士。哪一個人願意讓自己潔白的身體,去接外界塵垢呢!我寧肯葬身魚服,又怎能讓高潔的品德,蒙受世俗的汙染啊!

    透過對《懷沙》的理解,漁父和屈原大夫對話,兩相映照,便可清晰知道屈原深厚愛國情懷,理解屈原當時的心境了吧!

  • 4 # 行走與寫作

    今天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這個問題很有意義。

    還記得《楚辭·漁父》中,“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經典名句嗎?這就是屈原臨死前和漁夫對話中的幾句。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流放中的屈原,感到政治理想徹底破滅,他雖有報國之心,卻無力迴天,就以死明志,在5月5日,投汨羅江自殺。

    在自殺前,屈原和漁父有一次對話: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身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漁父竭力勸屈原要“與世推移”,不要“深思高舉”,自找苦吃。可是屈原表示:寧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塵埃。他臨死前他對漁夫說:剛洗過的頭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汙染呢,又哪能使自己高貴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於魚腹中”。

    於是屈原作了平生最後一首《懷沙》賦,懷抱大石,投汩羅而死。

    臨死前,屈原的心情是絕望而又悲憤的。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戰國時他擔任楚國的左徒,通曉治國道理,對內與楚懷王謀劃國事,發號施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諸侯。他有著反對貪官,遏制腐敗,福祉百姓,建立一個強大楚國太平盛世的偉大理想。但卻遭到上官大夫等眾多貪官的圍堵,加上懷王心胸狹窄,不能聽信忠言,明辨是非,因而一再遭受陷害,多次被降職放逐和革職流放。所以在聽到秦國大兵即將毀滅楚國時,他悲痛萬分,在極度的絕望和悲憤中投汩羅江以身殉國。

    欣慰的是,5月5日,成為端午節的由來,同時端午節還被定為詩人節。在這一天,人們會賽龍舟,吃粽子,吟誦《離騷》、《天問、《九歌》等屈原的經典名篇,來表達對屈原的紀念之情。

    又是一年端午節,用《憶屈原》這首詩,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

    愧花飄絮千里香,

    初夏來時端午忙。

    五月佳節思屈原,

    龍舟旗鼓添樂章。

  • 5 # 野袍子仙女

    導語:《九章·懷沙》是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作品,一般認為此詩作於屈原臨死前,是詩人的絕命詞。此詩歷述作者不能見容於時的原因與現狀以及南行的心情,為自己遭遇的不幸發出了浩嘆與歌唱,希望以自身肉體的死亡來震撼民心、激勵君主。

    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約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他被後人稱為“詩魂"。

    屈原也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週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透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他創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屈原臨死前說了一句什麼?

    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九章·懷沙》

    滔滔孟夏兮,bai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靜幽默。鬱結紆軫兮,離慜而長鞠。

    撫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刓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畫志墨兮,前圖未改。

    內厚質正兮,大人所盛。巧倕不斲兮,孰察其撥正。

    玄文處幽兮,矇瞍謂之不章。離婁微睇兮,瞽以為無明。

    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鳳皇在笯兮,雞鶩翔舞。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黨人之鄙固兮,羌不知餘之所臧。

    任過載盛兮,陷滯而不濟。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

    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傑兮,固庸態也。

    文質疏內兮,眾不知餘之異采。材樸委積兮,莫知餘之所有。

    重仁襲義兮,謹厚以為豐。重華不可遌兮,孰知餘之從容!

    古固有不併兮,豈知其何故也?湯禹久遠兮,邈而不可慕也?

    懲違改忿兮,抑心而自強。離慜而不遷兮,願志之有像。

    進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將暮。舒憂娛哀兮,限之以大故。

    亂曰: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修路幽蔽,道遠忽兮。懷質抱情,獨無匹兮。

    伯樂既沒,驥焉程兮。民生稟命,各有所錯兮。

    定心廣志,餘何所畏懼兮?曾傷爰哀,永嘆喟兮。

    世渾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

    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他的心境如何?

    屈原,名平,字原,生於公元前340年,卒於公元前278年,戰國中期楚華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巨大愛國詩人,超卓的思維家和愛國者。屈原像屈原出生在巫峽邊依山傍水的小縣秭歸,他天資聰穎,文章優異,志向遠大,弱冠之年即開始受人凝視。楚懷王即位後,年青的屈原即被召入宮中任左徒(相當於後來的副宰相 ),兼管楚國的內政外交。每逢懷王問政,屈原總能侃侃而談 ,見地一起,因而深得懷王信賴。那時分,楚、齊、韓、燕、趙、魏六國,正在蘇秦的奔波遊說下“合縱”抗秦,一時使強秦不敢草率行事。

    趁著列囯間戰事較少之機,屈原向楚懷王提出收拾吏治,改造律令,綁縛舊貴族權力,獎勵軍功、農耕,學習商鞅變法圖強。屈原的建議得到楚懷王的支撐 ,他命屈原起草新規律-憲令屈原的改造建議遭到以上官大夫靳尚、令郎子壯為首的舊貴族實力的竭力敵視,靳尚經過懷王寵妃鄭袖不斷向懷王進汙衊,貶損屈原。逐漸的,楚懷王不再信賴屈原,罷免了他的左徒之職 ,貶為專管宗廟祭祀事務的三閭大夫,憲令也因屈原並未因而失望懊喪,他滿懷報國熱心,仍然不斷上書陳說自己的政治建議。怎奈楚懷王已徹底寵信靳尚、鄭袖等人,對屈原的奏摺理也不睬,到終究,竟連他面也不想見了。屈原萬般無奈 ,苦楚無助。

    目擊了楚懷王在靳尚等人的竭力鼓動下,被秦相張儀巧舌詐騙,損壞與其他五囯“合縱”之往後,屈原萬分沉痛,只能眼睜睜看著虎狼般的秦國戎行打進了楚囯。屈原的心在流血,悲憤的怒火在他的胸膛熊熊燃燒,他把自己的感受都傾注於筆端,寫下了《離騷》等許多萬世永存的詩篇。特別是《離騷》 ,長達三百七十多行 ,估量三千四百多字 ,是中國古典文學著作中最長的一首抒情詩 ,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義發明。在詩中,詩人感凊最劇烈、最氣憤的是對楚懷王信賴汙衊、疏遠和放逐自己的不滿以及對小人嫉賢妒能的戳穿。詩中表現了詩人始終不渝地堅持志向,為了追求真理,“九死未悔“地求索精力。屈原的詩篇,在寫作方法上,吸取了楚囯民歌的精華,運用了楚國方言聲韻續寫了楚囯風土物資,具有稠密的當地顏色,被後人稱作“楚辭”。

    它對我囯文學優異傳統的構成和開啟,有著嚴峻的影響公元前296年,含糊迷糊、屢次上當受騙、終終究被強秦軟禁起來的楚懷王總算慚愧地死在了秦國。當他的屍身運回楚國的時分 ,早已名不虛傳的屈原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憤,他連上幾道奏章給繼位的頃襄王,痛斥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等賣國求榮的罪行,要求將他們賞罰,並苦勸頃襄王以其父為鑑 ,當即改弦更張 ,委任賢人,改造內政,捉住練兵,以圖報仇雪恥。楚懷王這些奏章卻全落到操作朝政的令尹子蘭手裡 ,他當即與上官大夫靳尚密議,到頃王面前誣告屈原。頃襄王跟他的父親楚懷王相同迷糊無道。他信賴了子蘭、靳尚一夥的汙衊,將屈原罷官放逐到了江南楚囯的悠遠當地。楚囯的南疆就是現在湖北省南部和湖南省北部一帶,當時這片當地多是無邊無際的草原林葬沒有開發,人跡稀少。

    屈原從郢都啟航 ,沿著長江東下 ,在洞庭湖和湖南、沅水流域的寬廣區域,過著流離失所的日子。屈原在政治上失勢,就用詩篇來抒情情感。在長期的放逐生計中 ,屈原走遍了鄂南湘北 ,親身體會了勞作公民的疾苦,目擊了祖國大好河山被蹂躪,更激起了他劇烈的愛國心和政治上的失落感 ,他懷著悲憤交集的心境,連續寫出了《天問》、《九章》、《九歌》等巨大詩作,奠定了他在中囯文學史甚至世界文學史上的永存方位一年一年地過去了 ,屈原衣服襤褸 ,身體消瘦,面色灰黑,可他還在等著楚頃襄王心回意轉招他回宮。他對自己的姐姐屈須說:"楚國弄成這個姿態,我心裡真像刀割相同!只要能救楚國,就是叫我死一萬次我也甘願。現在把我放逐在這荒山野地,國家大事我無法管,我的建議沒處去說 ,我大聲呼叫君王 ,君王也聽不到 ,我苦楚得真要瘋了。”姐姐哭泣著離去十幾年的放逐生計過去了,屈原已從一個精力正旺的中年漢子變成了一個傷病纏身的花甲白叟。

    公元前278年春天,也就是屈原被楚頃襄王放逐的第十九個年初 ,秦國的大將白起 ,率大軍一舉攻下了楚囯的國都郢都。京城一片火海,楚王的祖墳被秦兵開掘、焚燬,頃襄王倉皇出逃 ,遷都陳城(今河南淮陽)屈原的心破碎了 ,屈原的夢幻滅了。六十二歲的他踉踉蹌蹌地挪到汨羅江邊望看滾滾東去的江水,老淚縱橫。他拉扯著自己的頭髮,雙手高舉向天空,大聲地質問你怎樣這樣的不公?難道你真的要滅楚國,滅我屈原了嗎?”他選擇以身殉國,希望以自己的死來促進楚王及公民猛醒 ,以奮起搶救國家的危亡。他終究寫了一首抒情詩《惜往日》 ,這是詩人在臨死前對往日的遭受、國家的政治所作的一次苦楚的回想。全詩陳詞誠篤 ,簡直是一篇向頃襄王宣告的呼籲書屈原寫完這篇絕筆著作後,在救國無門,走投無路情況下,於陰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憂憤地投入汩羅江位於今湖北東北部,與楚國公民永別了。公民一貫懷念著屈原 ,每逢陰曆五月初五 ,屈原殉國的日子,人們就用害龍舟、吃粽子的方法來紀念他。這就是端午節,屈原當年投江殉匡的日子。

    總結:此詩歷述屈原不能見容於時的原因與現狀以及南行的心情,為自己遭遇的不幸發出了浩嘆與歌唱,希望以自身肉體的死亡來震撼民心、激勵君主。全詩語句簡短有力,頗有氣促情迫之感,反映了詩人的實際感受與心境,在情感與表達形式上與詩的內涵渾然一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殲20的主要作用用途是什麼,是當截擊機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