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濤某說古文
-
2 # 泥人161
晁蓋的死,確實凝點很多,是死在了史文恭的手上嗎,我看末必,史文恭武藝超群,不可能耍小人手段放泠箭傷人,有可能是一種預謀,嫁禍於史文茶,這種預謀大概和宋江脫不了干係,為什麼呢?宋江誠府很深,野心也很大,早就拉攏人心,一心想當老大,晁蓋這個老大要是一直佔位,宋江想當老大就成了一個幻想,所以宋江有可能暗中謀劃剷除晁蓋,晁蓋在與史文恭戰時,很有可能是花榮放了冷箭,原因是花榮箭藝最好,百發百中,沒有失誤,花榮確實是宋江的心腹,理由是宋江被毒死,花榮聞訊,竟決然而然與吳用吊死在宋江的墳前,花榮有可能想到自已為了宋江,幹過小人之事,除了晁蓋,一心要宋江當老大,宋江如願以嚐了,自已和宋江關係也就不一般了,可宋江死了,他這才覺得自已有不可告人的罪孽,活著總感是一種煎熬,所以吊死一了百了了。
-
3 # 老外二三事
晁天王之死,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大權旁落導致的。作為梁山的“一把手”,晁蓋本來幹得好好的。後來因了宋江的到來,不自覺把自己架空了。這讓晁天王隱隱感到了前所未有過的危機,就想透過帶兵打仗挽回失去的威信。
終於逮到個機會——曾頭市,晁蓋這一生出徵聲勢最浩大的一次,也是人生的最後一役。之前的文章提到過,晁蓋之死,原著中是史文恭射死的,而從物理學上講,或許是花榮楊雄等宋江心腹。
然而,不作死就不會死,真正弄死晁蓋的是他自己,而導火索便是108將中的老末——“梁山首席翻譯官”段景住。
梁山興旺發達的時候,各路好漢全來投奔。投奔的人當中,英雄當然有,雞鳴狗盜之徒也不少。人一多,難免魚目混珠,泥沙俱下。金毛犬就是一個狗盜之徒,他是一個盜馬賊。
他從大金王子那兒偷得一匹寶馬“照夜玉獅子馬”,想要投奔梁山,不說把馬送給梁山上“名義上的老大”晁蓋,卻偏偏說要把這匹馬送給梁山的“真實的老大”宋江,這不是製造晁蓋宋江的不和嗎?
這事要擱到現在,我們也斷難理解,千里迢迢的,拋去來回的費用,一匹馬能掙幾個錢?
但我們要知道,在當時的宋朝,馬匹從來都是戰略物資,屬於軍品,是不允許隨便買賣的。按現在的說法,段景住應是犯了“倒賣軍火罪”。
而偷盜馬匹,自然也在此罪之列。既然是戰備物資,價格自然也就不菲。因此在當時,這樣的生意,其實是一本萬利的。一般的馬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是寶馬良駒了,但其最大的問題就是要甘於冒著被殺頭的危險。
或許就是這段景住手段高明,這樣的生意做了多少年,從來都沒有失手過。於是,這小子越幹越上癮,膽子也越來越大,最後竟把大金國王子的坐騎也偷了過來。本來想借著這匹寶馬發筆大財,不成想路過曾頭市的時候,卻被那“曾家五虎”硬生生奪了去。按說也都是“黑吃黑”,只興你去偷,就不興人家來搶麼!
再看梁山這頭,宋江上了梁山之後,有意無意地就把晁蓋給架空了。
有什麼事要下山,宋江先用“大寨主不可輕動”把晁蓋穩住,然後自己跑到外面去提高聲望,發展勢力。以至於江湖上出現了只知道梁山上有宋江而沒有晁蓋的現象。不過,這種現象大家心知肚明,卻沒有人說出來。為何?晁蓋還在呀,誰吃飽了沒事往老大晁蓋心窩子裡捅刀子?找不痛快?
這個段景住第一次到了山上,說了什麼?
“今春去到槍竿嶺北邊,盜得一匹好馬,一日能行千里。北方有名,喚做照夜玉獅子馬。乃是大金王子騎坐的。放在槍竿嶺下,被小人盜得來。”
“來到凌州西南上曾頭市過,被那曾家五虎奪了去。小人稱說是梁山泊宋公明的。不想那廝多有汙穢的言語,小人不敢盡說。逃走得脫,特來告知。”
段景住這兩段話中,至少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時間問題。
“今春去到槍竿嶺北邊,盜得一匹好馬”。第一個關鍵詞“今春”,段景住是今春偷馬的,而按農曆的常識,立春之後才算春天,一般立春都是在二月初,大概陽曆10號之內。
而在《水滸傳》第五十九回記載:“宋江在山坡高處立馬望華州城裡時,正是二月中間天氣,月華如晝,天上無一片雲彩。”那麼,從金國邊界槍竿嶺偷到馬,再走到山東梁山,兩禮拜不到的時間,這也太快了吧?
第二,真實性問題。
剛剛在上文說到,馬在宋朝是戰略物資,而作為遊牧民族的金國,馬更是難偷,還是王子的馬。
好,我們預設段景住偷到了,後邊的問題更加匪夷所思。
據他自己說,他是帶著寶馬經過了曾頭市,然後被曾家五虎搶了過去,段景住說了馬是宋江的,但人家根本不搭理。
曾家五虎何許人也?不說別的,大家自己看看原著,是五個絕頂高手!居然五個高手抓一個段景住都抓不住?還讓他跑了?
晁蓋被徹底底激怒了,他帶著憤怒下山,最終死在史文恭的毒箭之下。梁山的格局,梁山的方針政策,因為金毛犬始,開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它的影響是千里之外的巨大海嘯。金毛犬在梁山排名最後,可是他的影響力,卻太大太大了。
段景住的實力在當時而言的話,的確是梁山中最弱的了,但是在如今的社會卻並不是如此的。
他的外語能力還是可以幫助段景住成功逆襲成為學霸君的,但是畢竟是在水滸中論及英雄的實力和排名,段景住也只能是勉強地排在了最後了。
段景住的武功在水滸中的梁山泊簡直是低得不能再低了,梁山泊中的任何一個英雄或許都能輕鬆地打敗段景住,更不要說那些武藝很是高超的英雄好漢了,可能也是與段景住的個人出身有關係,段景住本來也只是個打雜的,是集市上面的偷馬出身的,自然很不受人待見的。
沒有出身並且還屢屢地做出了很多的事端來,不由地讓人覺得其實力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但無論是怎麼樣地想要幫助段景住翻身,只要不離開宋朝的背景,段景住依舊只能是打雜的能手了。
-
4 # 案頭蠹魚
晁蓋死因,概而言之是攻打曾頭市時面部中毒箭不得救治而死。
關於是否是史文恭射死晁蓋,歷來疑點頗多,這就是施耐庵的聰明之處,他明明可以直接寫史文恭一箭射死晁蓋,但偏偏將“史文恭”刻在箭上,最大獲益者——宋江瞬間成為最大嫌疑人。
雖然原著中未曾交代史文恭承認放箭,但我個人傾向於該箭更可能為史文恭所射。此外,亦不可忽視不得救治一事,畢竟晁蓋並非中箭後立刻斃命。
一、為何認為是史文恭射箭而非宋江所謀呢?1.文中特指明史文恭配有弓箭,似為鋪墊。
晁蓋率眾第二次搦站時,對曾家五虎和正副教師的出場作了交代:
一字兒擺著七個好漢:中間便是都教師
史文恭,上首副教師蘇定,下首便是曾
家長子曾塗,左邊曾密、曾魁,右邊曾
升、曾索,都是全身披掛。教師史文恭
彎弓插箭,坐下那匹卻是千里玉獅子
馬,手裡使一枝方天畫戟。
要注意,所有史文恭正面交戰的描寫中,都未曾用到弓箭,至於方天畫戟,這同戰秦明時用的紅纓槍都屬於一個路數的兵器,但弓箭卻不是。
史文恭既配有兵器,為何這裡特意先寫彎弓插箭呢?而且其他六人都只是一筆帶過。這就奠定了史文恭射箭的可能性。
與宋江作戰時,曾升讓弓箭手放箭,作為曾家教師,史文恭定要為其練兵。而且秦明都敵他不過,史文恭長於射箭也不足為奇。
也有觀點認為曾塗帶來囚車要活捉梁山頭領,所以不會放箭殺人。我認為這不過是搦戰方式罷了,若活捉得,便囚了,活捉不得,肯定以打贏為目標。而且宋江來戰時,曾塗與史文恭商議:若不先斬賊首,難以追滅。所以活捉不是目的,打贏才是目的。
2.史文恭為人小心謹慎,故意不在投降書中承認自己射中晁蓋。
且看降書如何說:
曾頭市主曾弄頓首,再拜宋公明統軍頭
領麾下:日昨小男,倚仗一時之勇,誤
有冒犯虎威。向日天王率眾到來,理合
就當歸附。奈何無端部卒,施放冷箭,
更兼奪馬之罪,雖百口何辭!原之實非
本意。
史文恭在幾次交戰中都儘量避免硬攻,很瞭解梁山情況,為人小心謹慎。投降書名義上是曾弄,實則為史文恭所寫。試想,若降書中寫成“奈何史文恭施放冷箭”,那即便投了梁山,也不會有好下場。作為曾生部下,他只能用“無端部卒”稍加掩飾。
有人認為他不會笨到在箭上刻名字,但他也不會笨到不在降書中借曾升名義作解釋。箭上刻有“史文恭”字樣的訊息,不可能不傳到他耳朵裡,他可以在降書中寫明“史文恭從未在箭上刻名師,定是有人嫁禍”。
此外,箭上刻名字也不違背常理,比如射獵時確定獵者、戰時確定戰功、或為特別定製以區別士兵之箭。
3.晁蓋陰魂纏住史文恭。
史文恭騎著千里馬逃走,但遇到一人擋住去路:
“史文恭疑是神兵,勒馬便回,東西南
北,四邊都是晁蓋陰魂纏住。”
老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冤有頭債有主,這晁蓋偏偏纏住史文恭,讓他行不得。若是宋江所害,晁蓋此前在宋江面前顯靈為何不報仇雪恨,反而救他一命呢?
晁蓋死時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有觀點認為晁蓋不說史文恭,卻說射死我的,就表明心中存疑。我覺得有點過度解讀,眾頭領都守在他身旁,肯定是議論紛紛,說史文恭射箭傷人一事。再說被箭射中的人,大多都不知箭從何來。
晁蓋這句話的重點不在捉誰而在於沒有讓宋江直接上位。也只不過是賭氣罷了,可憐義氣晁蓋,這是他最後的倔強了。
4.宋江有一萬種殺死晁蓋的方法,但他不是這種人。
宋江急於上位,是因為同晁蓋理想不同。他想著忠義兩全,封妻廕子,光耀門楣。而晁蓋是英雄聚義,劫富濟貧,不在乎功名利祿。
宋江若真想害死晁蓋後上位,或者其他人暗自為宋江開道,就應該做絕了,直接射死,哪怕再補上一箭,為何要給晁蓋喘息之機,立下遺囑呢?如果晁蓋直接死掉,二把手轉正那是名正言順,何必多此一舉,特意策劃個史文恭。宋江一直也在為當老大努力,他多次爭先出戰立功,極力籠絡人才,這才符合宋江的性格。
二、晁蓋之死,宋江等人有沒有責任呢?同為聚義兄弟,宋江等人有很大責任。從中箭後的救治入手直往前追溯,真是讓人心寒。所謂哀莫大於心死,晁蓋身未死心已死了。
1.晁蓋中箭後並未得到盡力的救治。
晁蓋送回山上,“宋江等守定在床前啼哭,親手敷貼藥餌,灌下湯散。眾頭領都守在帳前看視。”
也就是說既沒有懂醫術的人在照顧,也沒有人四處求醫問藥。而看宋江長背瘡時,張順立刻想起提起神醫安道全,宋江讓張順星夜前往,戴總又施神行術速速帶回。對比之下,用心已經非常明顯了。
2.晁蓋被架空,導致他急於立功。
幾處寫晁蓋忿怒、不聽勸諫,給人以晁蓋自作自受的感覺。之前宋江三番五次爭先立功,此時晁蓋必須要拼死一戰,還必須得贏。
想想出師不利時,眾人是如何勸他的:
“哥哥且寬心,休得愁悶,有傷貴體。往
常宋公明哥哥出軍,亦曾失利,好歹得
勝回寨,今日混戰,各折了些軍馬,又
不曾輸了與他,何須憂悶?
這不就是明擺著挑事兒嗎?
再看這眾將都是誰:林沖、呼延灼、徐寧、穆弘、劉唐、張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楊雄、石秀、孫立、黃信、杜遷、宋萬、燕順、鄧飛、歐鵬、楊林、白勝;後來林沖帶一部分守寨,只有這幾人跟著晁蓋:劉唐、阮小二、呼延灼、阮小五、歐鵬、阮小七、燕順、杜遷、宋萬、白勝。
這陣容就是奔著團滅去的!還是晁蓋親自選的人,連白勝都能打頭陣,是被逼成啥樣了!
吳用和公孫勝是制勝法寶,但早已不是心腹人。他還指望著屬於當初七人的劉唐、三阮,信任早前推他為主的林沖、宋萬、杜遷。
可他死後,劉唐極力推宋江為主,還說道:“我們起初七個上山,那時便有讓哥哥為尊之意,今日卻要讓別人!”真是人一走,茶就涼。
3.宋江等人未盡義氣,不希望晁蓋得勝
吳用、公孫勝等積極為宋江出謀劃策,而對待晁蓋態度消極,晁蓋只能與林沖商議攻打之策。
而且有的地方細思極恐:晁蓋引兵渡水去了之後,宋江立即派戴宗下山打探訊息。距離晁蓋中箭有五六日,不可能不探到訊息,而晁蓋死後,林沖帶兵退到半路就遇到戴宗傳令回山。戴宗效率這麼高,卻從未給晁蓋通報軍情。
宋江攻打曾頭市時,令戴宗和時遷去打聽訊息,不過數日,二人就摸清了敵軍實情。比較之下,昭昭然也。
三、結語晁蓋之死終成謎團,只可惜不是上應天星,英雄晁蓋死於非命。
《水滸傳》引首詞曰:見成名無數,圖名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
一百零八好漢有一百零八心思。但宋江不懂,英雄多聚義而來,究竟幾人為忠!
-
5 # 鳳舞黃龍不羨仙
從目前流行的陰謀論懷疑論嶄新視角看四大名著,軍事武俠神話愛情作品都變成了懸疑推理小說。歷史上宋匪確有其人,而晁天王就是杜撰出來的虛擬人物,必須得寫死。細讀老施原著晁天王中箭情節,並不存在宋江暗殺的嫌疑。按照陰謀論,單位各領導間都應該如狗掐仗一樣水火不容,必須要咬死一個才罷休麼?
-
6 # 風露中宵2
《水滸》中,晁蓋打曾頭市中毒箭身亡,書中未提及是誰射的毒箭,只是根據箭上刻的"史文恭”三字,認定史是殺晁兇手。後盧俊義擒得史文恭直至殺之祭晁,亦未明文交代晁天王死於史文恭之手。正因如此,讀者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甚至有人說是宋江為謀寨主之位,暗使人射殺晁蓋,架禍史文恭云云。那麼到底是施公一時疏忽忘記交待,還是書中早已交待清楚、不須贅述?細觀原文,我認為是後者。理由有三。
1、物證。射殺晁蓋的毒箭刻有“史文恭”三字。
2、書證。曾長官兵敗乞降,降書上寫明晁蓋之死系曾頭市“無端部卒施放冷箭”而致。白紙黑字,清清楚楚。雖未言及史文恭本人,但卻把殺晁的責任全盤攬過。有人說,該不是別人拿著史文恭的箭射的吧?不會。史文恭何等人物?智勇雙全。論武藝,梁山好漢鮮有對手,即便是盧俊義,真刀真槍地同史文恭比劃,也無太大勝算。盧氏擒得史文恭,一靠晁天王魂靈庇佑,二靠出其不意,瞅冷子一朴刀搠下馬來。論智謀,曾頭市幾次與梁山泊交鋒,點子都出自史氏。如沒有吳用之智、公孫勝之術、宋江之卜,梁山好漢勝算幾何?這樣的人物,蘇長官倚重有加、言聽計從,手下人畢恭畢敬、敬畏不已,誰敢用他的藥箭射人?若出了笑話,豈不墮了史大英雄的名聲?另外藥箭極其珍貴,煉之不易,即便是史文恭這等高手也捨不得輕易使用,只有晁宋這等頭號大敵方有資格享受。試想,如果藥箭賣成白菜價,士卒全員裝備,那殺傷力豈不所向披靡?因此,箭是史文恭的,射箭的人也是史文恭,這是確定無疑的。
3、人證。晁蓋既亡,宋江、吳用等弟兄悲痛欲絕,對仇人是史文恭深信不疑。定計賺盧俊義上山,就是宋江、吳用為史文恭量身定製的重頭戲。非盧俊義不能殺史文恭報仇也!如果說,梁山兄弟們大多是幹粗活的,訥于思而敏於行,容易被蒙敝,而吳用可是智多星呀!憑他同晁天王的生死交情,誰敢在他面前玩李代桃僵的把戲?況且,這事本來就保不了密,派人潛入曾頭市一打聽,一探一個準。吳學究能把鬱保四策反過來做內應,就不能探出史文恭射死晁天王?如此簡單的道理,宋江能不明白嗎?
所以,該交代的施公耐庵已經交待清楚了,有些不必要的細節儘可春秋筆法、一帶而過,讓讀者自己領悟。小說並不是流水帳。
順便提一下關於宋江陰謀論的話題。經常在網上看到些關於《水滸》的文章,其中許多網友把宋江說成是攻於心計、處處耍陰謀施詭計的陰謀家,把梁山泊的偉大事業葬送了,而這一切只為了自己封妻廕子、青史留名。我想持這種觀點的朋友大都經歷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評論水滸”運動,頭腦中對宋江這一人物打上了先入為主的烙印。其實拋開政治因素看宋江,這是一位集忠義於一身的正面形象,對皇帝忠心、對兄弟尚義的鮮明特質始終貫穿人物始終。熟讀《水滸》的朋友可以發現,除了仗義疏財、廣交朋友之外,宋江幾乎是個平庸的人。文僅小吏之才,武無縛雞之力,謀約等於常人。在衙門做事名不見經傳,納個小妾還被好同事戴了綠帽子。無奈殺惜一路逃亡,數次盤桓“賊窩”卻不願入夥。直到要掉腦袋了,才被迫上梁山落草。到這裡,誰也看不出宋江有什麼大能耐。可志向卻看得出來:封妻廕子,青史留名。上梁山後,面對晁蓋讓賢乃至晁蓋死後眾兄弟推他上位,他一概拒絕。我以為這是真心的。初始是無意落草更不願當頭,因為官與盜勢如水火,為盜本不得已,當老大更難以容忍,這與其理想南轅北轍;後來主要是遵“遺囑”顧及江湖義氣。江湖義氣是宋江的立身之本,沒有這個,就沒有他的威信和地位。所以堅拒是必然的,不存假惺惺、陰謀詭計之說。直到最終上位,把“聚義廳”改成“忠義堂”,才標誌著宋江找到了實現理想的"終南捷徑”:招安。《水滸》中對招安花費的筆墨很多。在作者的眼中,招安是強盜們走上正途的唯一正確出路,也是《忠義水滸傳》的核心。應該說,作者對宋江的忠義形象是煞費苦心的。整個過程,宋江都是光明正大的,對弟兄們從未遮遮掩掩,雖然部分將領有牴觸情緒,加之奸臣阻撓,使招安一波三折,但最後終成正果。到這裡,《水滸》這部戲已經達到高潮,而接下來的徵遼、平三寇部分不過是梁山好漢為國盡忠的一個註腳而已。
作為一部以虛構為主的小說,人物塑造必然寄託著作者的思想,那麼施耐庵的思想是什麼呢?就是既要把梁山好漢的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又要符合統治者意志。畢竟任何鼓吹造反的作品都無法取得朝廷的支援。因此施耐庵只能為梁山選擇招安這條路,所謂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替天行道”。這與統治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作者理想中的宋江是完美的,儘管我們在閱讀中覺得他並不完美,甚至有點平庸、懦弱、窩囊,但作者的初衷是美好的,只是由於寫作功力的限制或者成書五六百年後閱讀物件的巨大變化,使得我們今天讀起來,無法與作者完全共鳴。但無論如何也不應得出宋江是野心家、陰謀家甚至罪人的結論。小說非正史,如果研究正史,對於未知史料,我們可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雖然不一定得出正確答案,但至少為研究者提供一種可能或一些啟發。但文學作品尤其是古典文學作品就不一樣了,還以《水滸》說事,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情節的安排、結構的設計都是作者精心構思好的,人物是好是壞文中直接告訴你,沒給讀者留下再創造的空間。這可能是由於古典小說脫胎於民間平話、說唱藝術有關。如《水滸》中宋江打曾頭市最後一役,吳用怕盧俊義真的捉得史文恭搶到頭功、從而兌現晁蓋遺言當上老大,遂故意把盧安排到五路兵馬中最不重要的一路。如果現代小說家寫,可能只交代各路敵我雙方情勢,重不重要讓讀者自己揣度,最終讓讀者自己得出盧立功無望的結論和吳用不想讓盧上位的想法。可《水滸》中卻直接了當地挑明瞭,容不得讀者天馬行空。這就是《水滸》的敘事風格,有的直接告訴你;沒告訴你的,就是沒有。因此,讀者大可不必再望文生義。至於一些天才讀者能從中分析出武松對潘金蓮有暗戀情節,宋江派花榮暗箭射死晁蓋等等狗血之事更是驚詫莫名、荒堂至極。真有這麼豐富的想象力,你大可以再寫一部《水滸外傳》,何必在故紙堆上意淫不止呢!由此我也能理解為什麼成千上萬人吃《紅學》飯了,憑空想象的橋斷連曹公雪芹恐怕都自嘆弗如。人才啊!
胡言亂語,權當聊天。就此打住,洗洗睡吧。
-
7 # 老書蟲的書架
顯然,看樓主的問題就可以看出,樓主是希望從原文裡找到答案。
我就給樓主分析一下哈,當時,晁蓋遭到了伏擊,馬上組織撤退,可誰成想“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晁蓋就這麼死了,可到底誰射的箭,文中沒有提到,只是說“撞出,亂箭射來”,“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從這裡可以看出,射箭的人不一定就是史文恭,而且也沒有確切證據證明就是史文恭,可能另有其人。為什麼做出這樣的判斷呢,請看這關鍵句子裡的關鍵詞,一彪人馬,亂箭,有史文恭字。來打伏擊的是一群人,而且在黑燈瞎火的情況下放的亂箭,這裡提到的是“亂箭”,這樣就知道來的這群人並不是專門朝晁蓋來的,而是亂殺亂打的。後面提到的“有史文恭字”就更沒有說服力了,史文恭怎麼著也是堂堂的曾頭市單挑王,領導人物,打伏擊這種事怎麼能用得著他親自上陣,所以,說史文恭射的箭,就很牽強了,樓主覺得呢。既然分析出了真兇不是史文恭,那就更應該繼續分析這個真“兇到”底是誰了。
我們再看原文“卻得呼延灼、燕順兩騎馬,死並將去,背後劉唐、白勝,救得晁蓋上馬,殺出村中來”,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句話裡出現的人物肯定不是殺晁蓋的了,然後再看看其餘的梁山將領吧。此次出山,晁蓋共帶了20個頭領,分別是三阮,劉唐,白勝,林沖,呼延灼,燕順,張橫、楊雄、石秀、孫立、黃信、歐鵬、楊林、穆弘、鄧飛,徐寧,杜千,宋萬。我們用最簡單的分析法來分析,首先剛才四人不必多說,三阮乃是晁蓋嫡系更不消說,林沖是什麼樣的人大家都清楚,剩下的人裡有本事的就屬徐寧,石秀,張橫,楊雄,孫立了,其餘的我們完全可以忽略不提的了,而這裡面誰和宋江的關係好,宋江對誰有恩,誰又與晁蓋有過節,哈哈,自不消說,正是石秀也。為什麼是石秀,而不是楊雄呢,更不是其他人呢。因為石秀和晁蓋有仇,晁蓋差點滅了人家,你叫誰誰樂意啊,再說這楊雄,天生的性子就是個比石秀窩囊的主,功夫頭腦本事都不如石秀,宋江這個任務不交給石秀,誰能接啊。
-
8 # 文化一家人
在《水滸傳》原著中,晁蓋是被史文恭毒箭所射不治身亡。當盧俊義捉住史文恭後,其本人並沒作任何辯解,如果不是他所射,他怎能一言不發,這就等於是默認了。宋江令聖手書生蕭讓書寫祭文,大小頭領人人帶孝,個個舉哀,將史文恭剖腹剜心,享祭晁蓋。所有這些,在原著中都已是蓋棺論定的事。
對晁蓋的死因之所以出現陰謀論的說法,皆因有幾處疑點引發爭論。其實這些所謂的疑點很好解釋,概括起來不外以下幾點:
一、毒箭上刻寫史文恭三個字是否真實。
按正常情況,這種事情很好分析。作為重要人物,別人是不可能把他的名字刻在兵器上的。除非是故意製造陰謀李戴桃僵嫁禍與人。但這種事情是需要證據的。捉住史文恭,把他平時所用之箭拿來比對,不就一目瞭然麼?之所以沒有那樣做,說明對這件事並沒有疑問。
另外,當史文恭被追得走頭無路時,只見陰雲冉冉,冷氣颼颼,黑霧漫漫,狂風颯颯,東西南北四面皆是晁蓋的陰魂纏住。原著中這種描寫,再明白不過地點明,晁蓋是找史文恭索命來啦。史文恭若不是殺害晁蓋的兇手,何來此等筆法?
二、史文恭親筆寫給梁山的求降書上,沒有寫明晁蓋是自己射殺。
當曾頭市敗象已定時,曾長官曾讓史文恭親筆書寫降書,擬向梁山求和。書中寫道:
向日天王率眾到來,理合就當歸附,奈何無端部卒施放冷箭,原之實非本意。這個求降書本身就自相矛盾。這個無端部卒是何等人也,書中沒有說清。即或是無端部卒所為,他怎麼會有史文恭的毒箭,解釋不通麼。這顯然是史文恭推拖搪塞之詞。另外,當梁山要求把那匹千里龍駒——照夜玉獅子馬歸還時,史文恭卻又提出要求梁山先行撤兵。可見史文恭知道他已在劫難逃,所以根本就沒有投降的誠意。所有這些都明白無誤地說明,史文恭就是射死晁蓋的罪魁禍首!
三、宋江急於搶班奪權而加害晁蓋的推測,是沒有證據支援的。
宋江是晁蓋智取生辰綱後得以逃脫的大恩人。宋江初上梁山晁蓋就曾以寨主之位相讓。由此說明晁宋二人是沒有你死我活之爭的。宋江多次帶隊下山征討,聲名顯赫壓過晁蓋也是事實,但不能以此證明宋江要加害晁蓋。晁蓋遺囑之所以沒有明確宋江接班,一是因為報仇之心急切,二是他知道宋江日後必走招安之路,這是他不願看到的。所以,不能以此就推斷宋江是謀害晁蓋之人。
結語:
從以上三點可以論定,
1、晁蓋就是被史文恭射殺。
2、史文恭死前並沒有替自己辯解,這不就等於是預設麼!
3、宋江謀害晁蓋的推斷沒有證據支援,原著中也沒有任何描寫。
-
9 # 鄭非夢妙文
史文恭臨死前未發一言
晁蓋的真正死因是《水滸傳》中的一大迷案。絕不是像宋江等梁山頭領所宣揚的那樣是被史文恭暗放冷箭射殺晁蓋。史文恭從被捉一直到死並未發一言,《水滸傳》原著只是宋江吵吵嚷嚷說兇手就是史文恭,但史文恭從未承認過自己就是兇手。
史文恭被盧俊義俘虜後便被裝進囚車押到梁山接受處置,他臨死之前的情形在《水滸傳》原著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寫的很清楚:
回到山寨忠義堂上,都來參見晁蓋之靈。宋江傳令,教聖手書生蕭讓作了祭文。令大小頭領人人掛孝,個個舉哀。將史文恭剖腹剜心,享祭晁蓋已罷。宋江就忠義堂上與眾弟兄商議立梁山泊之主。史文恭從被俘到臨死都未說過一句話,實際上宋江等人根本就沒給他自我辯護的權利就急匆匆將他剖腹剜心了,然後就開始討論梁山寨主人選問題來了,宋江不給史文恭辯護的機會,他究竟在怕什麼呢?
史文恭有大將風範,從未想過暗箭傷人史文恭雖然是在曾頭市擔任曾家五虎的武術教師,但那也是一代名將,《水滸傳》原文是這樣誇讚史文恭的:
頭上金盔耀日光,身披鎧甲賽冰霜。 坐騎千里龍駒馬,生執朱纓丈二槍。從對史文恭的儀態描述來看,這絕對是對名將才肯用的筆墨。這或許就是施耐庵的某種暗示,晁蓋死因另有緣由!像史文恭這樣的大將都是喜歡光明正大與對手幹,絕不會使用下三濫的招數。在宋江五路大軍攻打曾頭市時,史文恭所能想到的上策也僅僅是使用陷坑:
史文恭道:“梁山泊軍馬來時,只是多使陷坑,方才捉得他強兵猛將。這夥草寇,須是這條計,以為上策。使用陷坑是也僅僅是為了活捉梁山猛將而已。即便史文恭被梁山殺得大敗之際,他也從未想過要使用暗箭傷人的招數。
花榮暗箭射殺曾塗,勝之不武反倒是梁山上的人在攻打曾頭市時連續兩次用不光彩的手段贏得了勝利,一次是花榮暗箭射殺曾塗;一次是史文恭被擒。
先說曾塗之死。當時曾塗大戰呂方,鬥到三十餘回合:
呂方招架不住;郭盛只恐呂方有失,便驟坐下馬,拈手中方天畫戟,飛出陣來,夾攻曾塗。三騎馬在陣前絞做一團。呂方不是曾塗對手,郭盛見勢不妙拍馬上前雙戰曾塗,本來二打一就是丟人的事,結果倆人依然不是曾塗的對手。於是小李廣花榮就使用了暗箭傷人的招數,原著中是這樣說的:
小李廣花榮在陣中看見,恐怕輸了兩個,便縱馬出來,左手拈起雕弓,右手急取鈚箭,搭上箭,拽滿弓,望著曾塗射來。這曾塗卻好掣出槍來,那兩枝戟兀自攪做一團。說時遲,那時疾,曾塗掣槍,便望呂方項根搠來。花榮箭早先到,正中曾塗左臂,翻身落馬,頭盔倒卓,兩腳蹬空。呂方、郭盛雙戟並施,曾塗死於非命。曾塗是憑真本事與梁山將領打鬥,是梁山的花榮突施冷箭將曾塗射下馬來,被呂方、郭盛二人趁機殺死,應該說梁山此戰勝之不武。雖然後來曾家五虎之一的曾升也曾箭射過李逵,但那是光明正大的射的,不是暗箭。平時李逵上陣都是脫光了膀子由項充和李袞用蠻牌遮護,但這次本來是秦明上陣戰曾升,但沒想到李逵沒打招呼突然間光著膀子上去了:
只見黑旋風李逵手搦板斧,直奔軍前,不問事由,搶出垓心。對陣有人認的,說道:“這個是梁山泊黑旋風李逵。”曾升見了,便叫放箭。李逵是魯莽自大,沒采取盾牌保護措施導致的被曾升用箭射傷,但曾升並不屬於暗箭傷人。
史文恭遭晁蓋陰魂纏身被擒疑團《水滸傳》原著說史文恭帶人馬去劫持宋江總寨中了梁山調虎離山之計,曾家大營被攻破,曾長官自縊身亡;曾魁、蘇定陣亡。史文恭騎著千里馬殺出西門落荒而逃。結果正走之間遇到了晁蓋的陰魂。
史文恭正走之間,只見陰雲冉冉,冷氣颼颼,黑霧漫漫,狂風颯颯,虛空中一人當住去路。史文恭疑是神兵,勒馬便回。東西南北四邊,都是晁蓋陰魂纏住。史文恭再回舊路,卻撞著浪子燕青,又轉過玉麒麟盧俊義來,喝一聲:“強賊待走那裡去!”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馬來,便把繩索綁了,解投曾頭市來。我們其實可以這樣理解,憑藉史文恭的身手,加上千裡良駒照夜玉獅子馬,如果不是遇到晁蓋陰魂纏身,他是完全有可能從梁山的圍追堵截中逃脫的。
那麼史文恭遇到的真的是晁蓋的陰魂嗎?我看此事大有蹊蹺,因為晁蓋至死都不相信自己是被史文恭射死的,否則他會在遺言中直接說誰要捉住史文恭誰就是梁山之主了,但他的遺言中並未提史文恭的名字,而是說的“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可見晁蓋認為暗箭射殺自己的兇手其實另有其人。在這種情況下晁蓋怎麼會纏住自己都不認為是兇手的史文恭呢?問題來了,史文恭看到的確實是晁蓋的陰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覺得無非是障眼法而已,別忘了梁山陣營中有位善使道術的高人公孫勝!這純粹是公孫勝搞得鬼,之前在攻打曾頭市的時候公孫勝就曾在陣中揮劍作法,借起大風,颳得火焰捲入南門,早把敵樓、排柵盡行燒燬。這次他再使用一次道術也不是不可能。
梁山為什麼要上演讓史文恭遇到晁蓋陰魂這齣戲呢?道理很簡單,無非是讓史文恭射殺晁蓋的罪名坐實而已!可以起到以假亂真,蠱惑人心的效果,連已經死去的晁蓋的陰魂都來跟史文恭索命來了,那不就證明史文恭確實是真兇了嗎?真兇真的是史文恭嗎?
情景再現,還原晁蓋中箭現場話說段景住盜的大金王子所乘寶馬“照夜玉獅子”欲進獻宋江,結果半路上被曾頭市曾家五虎奪走,並口出狂言要掃蕩梁山剿除晁蓋、生擒宋江。晁蓋勃然大怒,不顧眾頭領相勸率領著五千人馬二十個頭領攻打曾頭市。
晁蓋心切,被法華寺兩個和尚忽悠深夜去劫持曾家大寨,中了曾家的埋伏。就在晁蓋等人撤退的時候中了流箭。我們還原《水滸傳》第六十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的相關情節:
呼延灼便叫急回舊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見四下裡金鼓齊鳴,喊聲振地,一望都是火把。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灣,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透過晁蓋中箭時的情景可以看出晁蓋等人轉了兩個彎後突然撞出一彪軍馬,然後一支亂箭正中晁蓋臉上,說明這支箭是正面射的。這支箭是不是史文恭射的,我看未必!因為史文恭作為一軍主帥是非常顯眼的,金盔鎧甲尤其是坐下千里駒照夜玉獅子馬是很容易能辨認清的。就如同對方射晁蓋一樣,也是因為晁蓋作為主帥穿著跟普通士兵不同,故而容易被對方看清。因此假如是史文恭射的,晁蓋肯定能看清。但事實上晁蓋卻並沒看到是誰射的自己,這說明兇手是隱藏在對方隊伍裡刻意瞄準自己的。
再就是出現的這彪人馬也很令人生疑,究竟是不是曾府的人馬還真就說不定。原著中用了“撞”這個字,用意是很深的。撞出一彪人馬說明是突然出現的,感覺是遊離在曾府軍馬之外的一支神秘之師。既然不是史文恭射的,這支軍馬也不是曾府的,那真兇究竟是誰?這一彪軍馬又來自何方?
晁蓋死因迷霧重重晁蓋中箭翻身落馬,被呼延灼、燕順捨命救回大營,那枝箭正射在面頰上;急拔得箭出,血暈倒了。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正因為箭上有史文恭三個字所以梁山宋江等人死死咬定兇手就是史文恭。僅以一支帶有名字的箭就認定兇手顯然是難以令人信服的,而且晁蓋本人也不相信這種論調,造假誰不會?更何況梁山上有造假高手蕭讓和金大堅等人。
晁蓋重傷敗回梁山,晁天王已是全身浮腫,水米不進,他死時的情形原著中是這樣說的:
眾頭領都守在帳前看視。當日夜至三更,晁蓋身體沉重,轉頭看著宋江,囑付道:“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言罷,便瞑目而死。仔細揣摩,晁蓋的臨終遺言大有文章,非常蹊蹺。晁蓋、宋江分別擔任梁山的一二把手,倆人關係又是如此密切。按照常理,晁蓋臨終之際應該把寨主之位傳給宋江。但是晁蓋沒有這麼做,他也隻字未提史文恭,而是說誰捉住射死我的人誰就是梁山寨主。晁蓋的表態非常有深意,我們可以解讀為他不認為史文恭就是兇手,他也不希望宋江當寨主。晁蓋為什麼不願意宋江當寨主呢?他是否覺察到真兇也許就隱藏在自己身邊呢?
驚天陰謀,晁蓋死於自己弟兄之手晁蓋沒有將寨主之位傳給宋江,他的舉動徹底將他與宋江的真實關係暴露無遺。表面上晁蓋與宋江是生死弟兄,事實上倆人也確實互相救過對方。但是自從宋江上梁山以來倆人的關係就變得非常微妙了,梁山事實上已經從晁蓋單巨頭領導變為晁蓋宋江雙頭領導體制了。
一般情況下都是由晁蓋坐鎮梁山泊,由宋江帶隊出征。論戰功宋江已經超過晁蓋很多了;論威望宋江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嫡系力量,晁蓋大有被架空的跡象。就拿攻打曾頭市來說起因是段景住偷了大金王子的寶馬良駒照夜玉獅子馬想要進獻給宋江,半路上被曾家搶去。
段景住送寶馬給宋江就很能說明問題,段景住送馬的理由原著中說的很清楚:
江湖上只聞及時雨大名,無路可見,欲將此馬前來進獻與頭領,權表我進身之意。段景住送馬給宋江是想入夥梁山,但他應該知道梁山一把手是晁蓋,宋江只是副寨主。段景住只聞得宋江及時雨大名卻無視了晁蓋晁天王的存在。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應了此時的宋江在梁山的聲望已是隻手遮天了。晁蓋執意要親自攻打曾頭市想必也是非常惱火段景住輕視自己的行為,要打一場勝仗來證明自己晁天王的美譽並不是徒有其名,同時也挫一挫宋江的銳氣。
自古以來一山難容二虎,晁蓋與宋江貌合神離,明爭暗鬥爭奪梁山領導權已達白熱化。兩人之間的矛盾已經不是個人恩怨了,而是梁山未來道路該怎麼走的問題,是方向路線之爭。兩人最大的分歧在於晁蓋是堅定的反抗朝廷的主戰派,而宋江則是堅定的走朝廷招安之路的投降派。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倆人之間必須要有一個人消失。最終從梁山消失的是晁蓋,從晁蓋中箭到晁蓋臨終遺言再聯絡到晁蓋宋江倆人之間的水火不容的路線之爭。晁蓋之死的幕後主使已經浮出水面且愈加清晰了,他是誰?他就是名聲遠揚的山東及時雨宋江!是他!是他!就是他!
暗箭傷人的真兇是誰宋江決定除掉晁蓋需要極大的膽量,要做到滴水不露又能嫁禍於人更需要周密策劃,反覆推演。當一切準備就緒接下來就要考慮暗施冷箭的人選了。能夠在暗夜裡隱藏在人群中對晁蓋一擊命中需要高超的箭法。
縱觀梁山一百單八將箭法高超的人其實有不少,比如呼延灼、楊志、燕青、花榮等。但是這些人中晁蓋中箭時燕青還未歸順梁山,呼延灼與楊志都不是宋江的心腹,唯有花榮是宋江的嫡系心腹,當初宋江落難之際首先想到的就是到清風寨找花榮去尋求庇護,可見倆人的關係確實是非常親密。
花榮的箭法如何呢?從他的綽號“小李廣”就可見一斑。整部《水滸傳》單論箭法來講,花榮敢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原著中是這樣稱讚花榮及其箭術的:
齒白唇紅雙眼俊,兩眉入鬢常清,細腰寬膀似猿形。能騎乖劣馬,愛放海東青。百步穿楊神臂健,弓開秋月分明,鵰翎箭發進寒星。人稱小李廣,將種是花榮。花榮的箭術原著用了百步穿楊這個成語,足見其箭法之高超,更主要的是花榮不但箭法高超而且非常善於偷襲。《水滸傳》中被他偷襲暗箭射殺的大將不計其數,在攻打高唐州的時候,花榮和敵將薛元輝大戰數合未分勝負,靠花榮回馬一支冷箭將其射殺;攻打大名府的時候,射殺了守將李成的副將;攻打曾頭市花榮暗箭射殺曾塗;徵遼的時候,遼國大將瓊妖納延與九紋龍史進大戰,花榮見史進不敵,又是一支冷箭將瓊妖納延射落馬下!徵方臘時鄧元覺大戰秦明五六合,秦明回馬便走,眾軍各自東西四散。鄧元覺看見秦明輸了,倒撇了秦明,徑奔來捉宋江。原來花榮已準備了,護持著宋江,只待鄧元覺來得較近,花榮滿滿地攀著弓,覷得親切,照面門上颼地一箭,弓開滿月,箭發流星,正中鄧元覺面門,墜下馬去,被眾軍殺死。
由此可見花榮在暗箭傷人方面確實經驗豐富,未曾失過手。由他來擔任除掉晁蓋的重任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於是我們回過頭去再看當初晁蓋敗退曾頭市突然遇到的一彪人馬其實是花榮率領喬裝打扮的親隨暗中埋伏好,花榮躲在暗處,衝著自己的寨主、大哥射出了罪惡的毒箭!
結語:透過還原現場,剝繭抽絲、層層推理分析,突破重重迷霧,我們最終找出了晁蓋之死的真因,晁蓋之死可以說是真相大白。史文恭果然是替罪羊,真正導致晁蓋死亡的幕後主使就是他的好搭檔好兄弟宋江,實施暗殺任務的則是晁蓋的小弟花榮。義薄雲天的晁天王最終死在了自己弟兄之手真是可悲可嘆!
-
10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在《水滸傳》中,梁山泊先後有三任首領,第一任首領杜遷是?弱無能之輩中,而且小肚雞腸,被林沖火拼後,把的疏財仗義、薄雲天的晁蓋推上了第二任首領的寶座。
晁蓋人品好、武功高,帶領梁山好漢走向了風風火火的強盛之路。然而這位帶頭大哥卻在攻打曾頭市的時候被一隻毒箭射死。
對於晁蓋的死,眾說紛紜,千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
有人這一隻毒箭是史文恭射的,理由很簡單:箭上刻著他的名字。也有人說是宋江射的冷箭,理由同樣很簡單:晁蓋不死,他如何做梁山的大哥大。
晁蓋和宋江的關係是複雜的,兩人即是明義兄弟,又是暗中敵人,因為兩人的“政見”是不相同的。
晁蓋只想在梁山聚眾過快活日子,有事沒事下山幹一票,透過“劫富濟貧”讓兄弟們過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神仙生活。
而宋江被“逼”上梁山後,並不安心在梁山過一輩子,他一心想著如何洗白自已的罪名,再回朝廷當大官,光宗耀祖,因此一直奉行的是“詔安”。
結果當宋江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晁蓋時,晁蓋堅決不同意。為此正副首領展開了權力爭奪戰。
宋江原本就善施樂助,有“及時雨”的美譽。到了梁山後,又總是帶兵下山“平亂”,因此聲望越來越高。晁蓋眼看眾兄弟們都對他服服帖帖,心裡也急了,於是想透過“戰功”來打壓一下宋江的勢頭,坐穩帶頭大哥這個位置。但出師不利,在攻打曾頭市的時死於非命。
史文恭的文功之高也是世人皆知的事,其箭法梁山好漢只怕只有花榮相比。急功近利的晁蓋疏於防範,被史文恭的毒箭射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為什麼很多人卻懷疑幕後黑手是宋江呢?
除了“相爭”這個理由外,還跟晃蓋臨死時囑咐有關,他臨終時說了12個字:生擒史文恭者,便為梁山泊主。
晁蓋為什麼臨死前不把首領之位直接傳給副首領宋江,顯然是有深層的原因的。晁蓋並不“信任”宋江,為什麼不信任?就是因為宋江和他政見不和,宋江的“詔安”不是晁蓋所要的,他也料知如果詔安了,會葬送梁山眾兄弟們的前程,因此才會立此遺囑。
其實晃蓋的遺囑是“斷絕”了宋江的“繼位”的,因為以宋江這樣的文弱書生,想生擒史文恭無亦於痴人說夢。
施耐庵在《水滸傳》有這樣的記載。宋江二次攻打曾頭市的時候,有一封往來的書信:向日天王率眾到來,理合就當歸附,奈何無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奪馬之罪,雖百口何辭……今頑犬已亡,遣使講和。
這段話已經說得很明白:當時晁蓋誤信了兩個僧人的話,然後不聽眾頭領勸阻,騎著馬帶著呼延灼等人就出去了,結果中了對方的埋伏。晁蓋在逃走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彪軍馬,然後迎來的就是一頓亂箭齊射。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彎,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
也就是說晁蓋中的是“亂箭”,具體是不是史文恭放的,很有可能是的,但也有可能是他的手下放的,至於箭上的名字,其手下有這樣的箭羽也不足為奇。史文恭為了顯示其威名,說不定部下的箭上都刻有他的名字也有可能。
同時,宋江雖然是個“偽君子”,但也正義,晁蓋下山前,他就進行了勸說,儘管這裡面虛偽的成分大些,但畢竟或多或少也有不願晁蓋“冒險”下山的關懷在裡面。
同時,就算宋江急於上位,但派人對晁蓋突施冷箭的可能性還是很小,畢竟梁山的神箭手花榮等人儘管對宋江服服帖帖,但他們都是忠義之人,晁蓋作為梁山之主,就算宋江“遣使”他們去謀害晁蓋,只怕他們也下不了這個手。更何況晁蓋身邊還有林沖等牛人,而且戰場前方又兇險萬分,就算花榮等人真想動手,只怕也是有這個賊心沒這個賊膽。
綜上所述,晁蓋的死,施耐庵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不是史文恭,就是史文恭的部下。
-
11 # 脂肪故事
晁蓋是面部中毒箭而亡。
在攻打曾頭市時,晁蓋被一支毒箭射中耍鬧,無法救治而死,這支箭上,寫著“史文恭”的名字,所以這箭肯定是史文恭射的。
至於很多人猜想是不是宋江所射,這就是陰謀論了。
史文恭裝備中就有箭曾頭市的師蘇定、曾塗,曾密、曾魁,曾升、曾索的裝備中,都沒有弓箭,只有史文恭有弓箭。
教師史文恭彎弓插箭,坐下那匹卻是千里玉獅子馬,手裡使一枝方天畫戟。所以,史文恭射箭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會不會是宋江所射很多人判斷是宋江射的,可是在千軍萬馬中,想射出這一箭何其困難,要準備地命中晁蓋,一般身手計程車兵肯定是不行的,而梁山好漢中,善射的人,扳著指頭都數得過來。
所以,宋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就算宋江想這麼幹,風險實在太大了,不值得啊不值得。
只能說,晁蓋不是一百零八將裡的人物,命中註定要犧牲,就和那白衣秀士王倫一樣,林沖不殺他,也自有人幹掉他。
再牛逼的主角,也鬥不過命啊!
回覆列表
晁蓋之死,書中沒有特別交代,因此關於晁蓋的死也就成了一個謎團。我們分析一下啊。
晁蓋瀟灑是在營救宋江之前,雖然實力不強大,但是憑藉梁山易守難攻和擷取生辰綱的財物,足可以逍遙快活。可宋江帶著一幫兄弟上山後,情況就變了,帶上來的人比晁蓋手下的人可多多了,能力也強,之後宋江不斷地攢人氣,拉山頭,培養自己的實力,漸漸的,晁蓋在梁山話語權在不斷地下降!
梁山的實力越來越大,大到可以和朝廷掰手腕,達到這個度,就不能再以吃喝玩樂為目標了,就得圖名了。宋江是有政治抱負的人,骨子裡透著儒家的忠君思想,當然梁山團體裡也有大量的從‘體制內’來的,這也是這幫人的內心想法,因此還‘聚義廳’為‘忠義堂’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但是晁蓋就想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大塊吃肉,此時他們的政治路線就產生了分歧。
產生分歧了怎麼辦?有實力的留下,沒實力的消失。因此晁蓋必須消失,關於怎麼死的,誰殺的,已經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