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夫隨筆
-
2 # 老蕭111
在我老家太陽的俗稱叫天爺爺,老太太和小孩們去曬太陽叫去曬曬‘爺爺奶’,說陰天叫‘沒爺爺’‘麻陰天’,‘爺爺不獨’。
-
3 # 媒體人唐陟
我的老家:甘肅蘭州,我們小時候在農村。在我們這裡,所有人都將太陽叫“熱頭”,其實是“日頭”,由於方言發音的原因,將“日”說成了“熱”,聽起來讀音不同,但是同一個字,意思相同。
記得小的時候,人們都有在莊院外面曬太陽的習慣,尤其是冬天。大人小孩都靠在牆根前,兩手插在袖筒裡,一邊嘻嘻哈哈跺著腳,一邊聊著天,一邊沐浴著暖洋洋的熱頭。現在想起來,那時的曬太陽雖然顯得很寒酸,但卻是農村獨有的一道風景和樂趣。
如果天連著幾天是陰的,人們就待在家裡,圍著火爐取暖。可是太陽剛一冒頭,眼尖的小孩子們就會非常驚喜,一溜煙跑到屋裡,對著父親大聲喊到:
“爹呀,今個天熱頭出來了!”
“哦!木來就好唄,今個天能曬上熱頭了!”
到如今,我們的老家方言沒變,曬熱頭的習俗還是沒變。
據我所知,西北五省區的好多地方都將太陽叫熱頭,是一種比較通行的方言詞彙。比如青海,好多地方土話也叫熱頭,示例:尕五子,你木事倆我倆兩個曬高熱頭走唄?在青海,也有將曬熱頭叫曬陽窪的。
-
4 # 恆實說
各地關於太陽的叫法多種多樣。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呢?為什麼大家對太陽的叫法不一樣呢?原因就是因為華夏大地歷史悠久,地域遼闊,各地方言眾多而造成如今的局面。
簡單廣義來講,官話方言有很多種。像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江淮官話、西南官話等等。各地區對太陽的叫法都各不相同。就如同我現在居住的地方河南地區,對太陽的叫法也各不相同。
像河南,就有人將太陽叫做“日頭”。像一大早叫親人起床,就會說:“日頭出來了,該起床了!”河南也有的地區管太陽叫做“老陽”,有的地區就直接叫做太陽。
像離河南並不太遠的北京、保定一帶。太陽的叫法就不太一樣了。有的叫做太陽,也有的叫做"老爺兒"。而再向北走遠一些,咱們到瀋陽、西安一帶,除了叫太陽以外,也有些人會管太陽叫"日頭"。而太原、呼和浩特一帶就更有點意思了,他們會把太陽叫做"陽婆"。光是河北一省,對"太陽"的稱呼就有很多。像"爺爺兒、爺爺、日頭、日頭爺、日頭影兒、陽婆兒、陽婆、前天爺、佛爺兒"等等。總之,太陽的叫法數不勝數。
我們一路南行,合肥一帶則會把太陽稱做"熱頭"。杭州話叫太陽,大至的發音似乎是“tae yang......
你看,雖然無論祖國東西南北,太陽的叫法多種多樣。但是不管大河上下,萬里河山,生活在華夏大地的我們,都有著相同的血脈與筋骨。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都是中國人!
-
5 # 無水君
我是甘肅蘭州的,在我們這人們都把太陽叫做“日頭”,也許有其特殊的含義吧!
個人認為,之所以稱之為“日頭”,是太陽出來了,嶄新的一天即將開始。太陽給人予人們溫暖和希望,“日頭”一出代表昨天已經成為過去,新的一天從日出開始,忘掉過去,迎接未來。
典故: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四:“暗去也沒雨,明來也沒雲。日頭赫赤赤,地上絲氳氳。”
宋楊萬里《山村》詩之二:“歇處何妨更歇些,宿頭未到日頭斜。”
《儒林外史》第六回:“直到日頭平西,不見一個吹手來。”
峻青《海嘯》第二章:“ 小於,你看,日頭落下去了,天快黑了,咱們就要出動了。”
看來全國有很多地方都有稱呼太陽為“日頭”的習慣。
-
6 # 信嗎
日頭!
日頭的叫法很古老,史載商周人這麼叫法。宋楊萬里有詩:“歇處何妨更歇些,宿頭未到日頭斜。"
南方方言,大都儲存這一叫法。方言更多地儲存了古韻古稱,因此日頭的叫法五千年來一直傳承下來。
這一叫法,估計是因為人們對太陽的崇拜,結合自然社會實際而產生。日者,天僅一日;頭者,一國或一族群,只有一人。兩者一結合成詞,十分形象地描述天人狀況,實在貼切,實在科學!
現在保留日頭叫法的潮語,同時也採用太陽的稱法。太陽稱謂,大多用於書面及玄學,以相對於太陰,在風水學上應用最廣。
不論日頭叫法,或者太陽稱法,約定俗成,明白就好。
-
7 # 義知周
在我們老家蒙晉冀三省的交匯地區,稱太陽為陽婆,拿太陽當老婆,可見對太陽的重視程度,因為農耕文化中太陽對農作物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一、諺語中的“陽婆”。在老家鄉風俚語裡,陽婆是常用的一個詞。比如,“陽婆婆彎彎曬暖暖,一曬一對灰闆闆。”說的是冬季冬閒時節,勤儉人家農閒人不閒,積極積肥備耕,有這麼一對懶漢夫妻,每天站在背風的向陽處,東家長、西家短地閒嘮嗑,等到來年秋天莊家欠收時,那日子就過得灰扒了。
二、戲曲中的“陽婆”。在老家著名的地方戲曲東路二人臺《賣碗》就有把太陽稱為陽婆一說:陽婆婆上了一呀們一杆杆高,我挑上擔子擔子出呀們出了個村,今天不去別的村,王家村賣碗一回。地方戲中流傳的方言俚語,流傳久,且形象生動。
-
8 # Aaaa111188888
我們老家太陽就叫太陽,男女老少看到太陽都是叫太陽,“今個太陽毒的很”意思是天氣晴,陽光明媚,萬里無雲。“今個沒有太陽地,適合下地幹活”,意思是天陰了。
老一輩的喜歡稱月亮為“月老孃”,小時候媽媽教我唱的兒歌“月老孃晃晃花,爹織布娘紡花,小毛頭要吃媽,掂個刀割給他,掛到脖頸吃去吧”!
現在想起媽媽教我這些兒歌的情景就像昨天一樣,轉眼媽媽已經過了花甲之年,就連女兒也學會了關於月老孃的好多兒歌,願爸爸媽媽身體健康,祝友友們冬至快樂!
-
9 # 琴簧汗舞
濰坊市寒亭區,過去叫濰縣,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在此做過八年知縣。這裡就是俺從小生長的地方,還人傑地靈的。引領建安文學新風之一的徐幹墓就位於寒亭境內。全國四大民間版畫之一的楊家埠村就在寒亭城區中心附近,其中的楊家埠大觀園是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這裡還流傳著許多神話傳說,例如:柳毅傳書與小龍女。嫦娥奔月的故事據說也與寒亭更是密切相關。記得小時候每到農曆八月十五的傍晚,家裡的爺爺、奶奶就讓小孩子捧著自家做的類似沙拉大小的“月餅”,跑到村頭開闊的地方,對著月亮唸月。對著月亮不斷大聲重複著:“唸月來,唸月來,一斗麥子一個來……”。唸完後才能拿回家,再由全家人分享。對了,我們這裡月亮叫做“月明”或“月兒媽媽”,而太陽則叫做“日頭”或“日頭爺”。算是一段童年的回憶吧。
-
10 # 山河慶陽
我的老家在偏於一隅的隴東高原上,封閉偏僻的地理環境,卻保留了一部分自唐代以前的官方普通話,即現在的關中方言。當地人聽起來親切舒服,外來人聽起來怪怪的,甚至彆扭!
我們老家對“太陽”的方言,叫法因為年代不同年齡不同,叫法也不盡相同。六七十年代的人們,基本上把太陽叫(日頭,日:音讀er)。現在新生代都叫太陽,但和老家人說話時也把太陽叫er頭。
太陽,這一詞在我老家的方言語裡,環境不同,需求不同,叫法也就不相同。比如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日er頭爺),而這一名稱卻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下才用,因為需求,加了一個“爺”字。
記得小時候我們一群孩子們,在大冬天的的野外,被刺骨的寒風吹的受不了時,就會找個避風向陽暖和的地方,站成一排,對著太陽喊:“日er頭爺,曬我來!我給你擔水飲馬去!”。反覆迴圈,伴著歡笑聲,久久迴盪在冬天的天空裡。
這種環境下,給太陽後面多加了一個“爺”字,表明這種氛圍裡太陽是親切的溫暖的,值得尊敬的,就像爺爺一樣尊敬又可愛。慶陽酒說。
反之,太陽在夏天暴曬的時候,大家就不會那麼愛戴太陽了。記得小時候的正午太陽,曬得村子裡的路發燙,孩子們在路上玩耍,路過的大人們就會說:“快到涼樹底下耍去,這陣子日er頭毒得很!”。這時候的太陽不再親切溫暖,而是成了毒太陽。
太陽,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稱呼,但總體上是大、上、敬仰等意思的體現。不知你們那裡的太陽,被方言稱作什麼?慶陽酒說君願同你一道探討。
-
11 # 視訊農村
座標——山東臨沂費縣農村老家對太陽的叫法是這樣的!!!
我們這裡就是叫“日頭”
太陽從東方升起叫“出日頭”
太陽從西邊落下叫“落日頭”
陰天看不見太陽叫“沒出日頭”
連陰天看不見太陽叫“好幾天沒看到日頭”了
夏天溫度高天氣熱叫“日頭”太毒了!
冬天溫度低天氣冷叫“日頭”不毒!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風格!各有不同,就是一個省裡的各市縣方言都不同!何況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 當地方言都各有千秋!
-
12 # 易軒緣
我們這裡是屬於張家口蔚縣,原來古代的燕雲十六州蔚州,蔚州形成了特有的語言,一般稱為蔚州官話語。
這官方語言又不同張家口地區的話,這種官方語言是繼唐朝雲中,山西廣靈蔚縣基本相同,而蔚縣的官方語言以西合營西邊為標準的,要是考古蔚縣是純唐朝遺留下來的語言,現在依然稱蔚縣為官方語言。
我們這裡老人稱呼太陽為爺爺,人們冬天清閒了,農活不做了,就出來到大街能見爺爺(太陽)地方蹲著,站著,閒聊,啦噠(說話),大家稱呼在曬爺爺(曬太陽)。
小孩早上不起來貪睡,大人就喊:爺爺(太陽)都出來照屁股了,快點起來!
像稱呼上午就叫前爺,下午就稱呼在後爺,昨天就稱呼為左各左爺……等等,這些都是民俗文化,各地方都有差異,何況一個縣也有差異,全國偌大,那就稱呼也多了!
-
13 # 雲月孝文
記得那一年立秋的清晨,我和幾個朋友在田間小路散步,當看到一輪紅日從東邊冉冉升起時,不由得脫口而出:“好美的堯王!(方言音yaowo )”。
朋友一愣,東瞅西望,眼神充滿疑惑:“哪有yaowo (音)?”
我突然醒悟過來,連忙解釋:“這是這一帶的方言,堯王(音yaowo)就是太陽”。
朋友一聽,都哈哈大笑起來:“堯王(音yaowo )就是太陽啊?太有意思了!”。
從此後,他們一見到我就開玩笑:“堯王(音yaowo)來了”,我自然也就有了個外號“堯王(音yaowo )”當時,自己不知該如何解釋。
我這個人,比較喜歡旅遊。逛了臨汾堯廟,襄汾陶寺堯都遺址 這兩個景點後,似乎有點明白了。
我們站在這個歷史的起點處,對我們當地的民俗和方言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當地人把帝堯比著太陽,把太陽稱為“堯王”完全說的通且有意義。畢竟我們是離帝堯最近的人。當然,在我們臨汾市部分地方,也有把太陽叫“熱頭(日頭)”的。
方言有方言的內涵和傳承。
......
-
14 # 花園裡老高153
太陽叫yer yer 字尾兒化音,月亮叫月明兒,白天叫白林兒,晚上叫黑甲,早上朝起兒,傍晚叫落盒兒,前些天叫頭印兒,前天叫前印兒,昨天叫雅戈兒,今天叫幾門兒,明天叫明隔兒,後天叫過明兒,未來叫蓋明兒,沒有叫繆家,幹啥叫抓瞎,故意叫呦呦哩,淘氣叫把灰頭,不幹正事叫胡缺德流螚,廁所叫茅得,被子叫蓋地,吃飯叫喝湯,油條叫面托兒,饅頭叫卷得,玉米叫玉蜀黍,花生叫拉伸,說謊叫瞎話溜丟,太多了,知道我是哪兒人不?
-
15 # 陽光愫語
在我們老家,太陽的方言叫“日頭",從小的時候我腦海裡就深深種下的烙印就是"日頭"。那時候特別愛睡懶覺,不起床,母親三遍五遍的喊我們姐妹們起床,老嘴裡喊道:“日頭"都老高了,快起吧!母親那近乎哀求的聲音,成為我生命中那遙遠悠長親切而憂傷的回憶!伴隨我走過歲月的多少個日日夜夜!現在雖然漸漸不叫“日頭"的方言土語了,但有時侯還是忍不住會說道"日頭"也落山了,望著斜陽裡殘留的晚霞,總是會產生許多莫名的瑕想,也會產生一和淡淡的惆悵,與莫名的憂傷!太陽,“日頭"都是一種光和熱。讓人有溫暖,熱情積極向上的力量,叫什麼都感覺到很溫暖美好!
-
16 # 老劉頭99
河北省有好多地方叫:爺爺兒。老一輩人叫的多,解放後叫的就少了,但還有。我是滄州黃驊人,小時候,我們老家的土語特別哏,外地人乍去聽不懂,我簡單說幾句,啞不你揍麼掐,俺娾叫俺放牲口掐。你氣的嘛呀?俺渴的薄地。夜隔爺爺出了,俺怎麼找不著你,俺上俺姥孃家了,夜隔兒後上回來笛,你今隔乍沒勁呢,我中午吃的乾的:。有一次一個在天津當工人的回家,他二伯看見了,就問他,你多臻來的,那人回答,我昨天晚上到的家,他二伯急了,你娾x的,剛湊去沒幾日就不說活了,那人趕緊改口,俺夜隔後上到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現在再聽這種當地土語文化,感到好親切,可惜現在在年青人中,再也聽不到了。
-
17 # 老兵22140
我們這裡‘太陽’叫‘粒豆’。所有正宗的本地方言從來沒有鼻音,不捲舌頭,如果用方言對話其語速是相當快,外省人是根本聽不懂的,他們會說我們說話就好像‘打機槍一樣’!我估計‘粒豆’的叫法應是根據‘日頭’而來,只是其‘日’的吐音不同而已,如:昨日一一銼粒
今日一一今粒
明日一一門粒
例:銼粒還在落雨,今粒雨也停ga(去聲)臉,慢慢子粒豆也出來ga,間ga蠻久冇看倒粒豆木港還是蠻想ga,冇曉鍛門粒還有冇有粒豆出?
(冇曉鍛哪個看懂ga冇揑一一有誰看懂沒?)
-
18 # 視野644
謝邀!我的老家就在被譽為“天水鎮山“的鳳凰山南麓。這裡耤河南繞,謂水北縈,蒼松聳翠,花果飄香,風景十分優美。冬天鄉親們早飯後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聊天曬暖暖(太陽);直到傍晚熱頭(太陽)下山了才散灘回家。晚上睡在那溫暖的熱炕上,一覺醒來已是日頭(太陽)照屁股了。這就是我魂牽夢繞的故鄉,這就是我一直向住的冬天生活!在遠離可愛的家鄉的外地,若聽到把太陽叫“暖暖“,“熱頭”或“日頭“的話,就覺得十分親切!
-
19 # 北上蘇格蘭
我的家鄉把太陽稱為日頭
我的家鄉在山東省膠東半島。這裡的人稱太陽為日頭。
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說:"日頭都照到腚上了,還睡?"太陽都照到屁股上了,還睡?"日頭還有一杆遠,該做晌午飯了。"這"一杆遠"也不知是什麼引數?
距我家門前200米處有一條小河,因為在南邊我們稱它為(南豁)南河。南河河床有五、六十米寬。除了雨季河床漲滿了水,其他大部分時間河床都是乾涸的。只有河中間不足五米寬潺潺流水,清沏見底。小魚小蝦在淺水裡游來游去,小蟹躲在石頭縫裡。
大人們會在這裡洗衣服,洗好的衣服就花花綠綠地鋪展晾曬在河床的石頭上。
夏天,我常和小夥伴們相約著一起在河裡捉小魚小蝦,掀石頭縫找小螃蟹。
小夥伴們似乎永遠都捉不夠。可是我捉一會兒,就會一個人躲在一塊大石頭的蔭影裡,望著藍天白雲在日頭的映襯下幻化著奇妙的圖案,思緒隨著白雲飄飄渺渺,小腦袋裡想象著山哪邊的天地和人會是個什麼樣子的?
等省過神來,發現日頭正在頭頂之上,知道該回家吃晌午飯了。起身去找小夥伴,哪裡還有一個人影?嚇得跳起來就往家裡跑。
秋天,我會獨自爬到河對面的小山坡上,看那家家戶戶的煙囪,冒出來的炊煙裊裊上升,最後匯聚在村莊的上空,在西斜日頭的映照下,變幻出神秘莫測的奇妙色彩;看那穿著蓑衣,戴著大斗笠的小牛倌,吆喝著脖子上戴著鈴鐺的頭牛,在西斜日頭的映照下,率領著它的牛隊伍叮叮噹噹地趕回牛欄。冬天,呼號的西北風從並不遙遠的海面上,穿過小丘陵掃蕩著小山村。胳膊粗的長冰凌,掛在家家戶戶的房簷下,在日頭的對映下發出金色的光芒。
春天,萬物復甦,天高雲淡。耀眼的日頭刺得人睜不開眼。我會在河邊的小樹從裡,尋找那沉睡了一冬的野山蠶,蛻變成巴掌大的粉綠色的大蝴蝶,它那渾身上下粉嘟嘟的粉綠色,讓我不忍心下手去捉它…。
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日頭,永遠都是說不完的故事。
-
20 # 喬fans
我的家鄉在山東省膠東半島。這裡的人稱太陽為日頭。
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說:"日頭都照到腚上了,還睡?"太陽都照到屁股上了,還睡?"日頭還有一杆遠,該做晌午飯了。"這"一杆遠"也不知是什麼引數?
距我家門前200米處有一條小河,因為在南邊我們稱它為(南豁)南河。南河河床有五、六十米寬。除了雨季河床漲滿了水,其他大部分時間河床都是乾涸的。只有河中間不足五米寬潺潺流水,清沏見底。小魚小蝦在淺水裡游來游去,小蟹躲在石頭縫裡。
大人們會在這裡洗衣服,洗好的衣服就花花綠綠地鋪展晾曬在河床的石頭上。
夏天,我常和小夥伴們相約著一起在河裡捉小魚小蝦,掀石頭縫找小螃蟹。
小夥伴們似乎永遠都捉不夠。可是我捉一會兒,就會一個人躲在一塊大石頭的蔭影裡,望著藍天白雲在日頭的映襯下幻化著奇妙的圖案,思緒隨著白雲飄飄渺渺,小腦袋裡想象著山哪邊的天地和人會是個什麼樣子的?
等省過神來,發現日頭正在頭頂之上,知道該回家吃晌午飯了。起身去找小夥伴,哪裡還有一個人影?嚇得跳起來就往家裡跑。
秋天,我會獨自爬到河對面的小山坡上,看那家家戶戶的煙囪,冒出來的炊煙裊裊上升,最後匯聚在村莊的上空,在西斜日頭的映照下,變幻出神秘莫測的奇妙色彩;看那穿著蓑衣,戴著大斗笠的小牛倌,吆喝著脖子上戴著鈴鐺的頭牛,在西斜日頭的映照下,率領著它的牛隊伍叮叮噹噹地趕回牛欄。
冬天,呼號的西北風從並不遙遠的海面上,穿過小丘陵掃蕩著小山村。胳膊粗的長冰凌,掛在家家戶戶的房簷下,在日頭的對映下發出金色的光芒。
春天,萬物復甦,天高雲淡。耀眼的日頭刺得人睜不開眼。我會在河邊的小樹從裡,尋找那沉睡了一冬的野山蠶,蛻變成巴掌大的粉綠色的大蝴蝶,它那渾身上下粉嘟嘟的粉綠色,讓我不忍心下手去捉它…。
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日頭,永遠都是說不完的故事。
回覆列表
在我的老家,太陽的俗稱叫“日頭”。簡單又好記。
也不知道這個“日頭”是從哪一 代人的口裡相傳來的,總之我們老家的老少爺們都會說這個詞。就連那說話還帶著奶聲的娃娃們也會一口一個“日頭”。而且說出來的時候,那聲音美得就連牆邊曬太陽的大黃狗都能把嘴巴咧出弧線來。
爺爺坐在門口,吧嗒吧嗒抽著他的旱菸。望著天上的太陽,渾濁的眼睛裡閃動著太陽印照的光芒。“阿黃啊!這日頭這麼好,你怎麼不去玩兒呢”,說著朝著阿黃狗吐出一口大大的煙霧,哈哈哈地笑著。在那濃濃的煙霧下,阿黃狗“汪、汪”地吠叫幾聲,那光景彷彿在告訴爺爺——這麼好的日頭,只想好好陪伴。
老家,很溫馨。因為有爺爺和阿黃狗。
“今天日頭正好,爺幾個不下地嗎”;
“日頭都過晌了,怎麼還那麼白花花的”;
“今天的日頭看起來咱那麼不得勁呢”;
小時候,我經常會聽到,坐在門口曬太陽抽旱菸的爺爺從他嘴裡說一些關於“日頭”的造句。
“敏啊!來撫爺爺起來,這日頭要下山了,我們趕緊把雞鴨收拾收拾”,爺爺邊說,我就邊看看天邊掛著的“日頭”,我想,這日頭看著我們這一老一 小一狗,這麼美好的畫面,怕也是不想下山的吧。
日頭、日頭,很好的稱呼,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