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句本
-
2 # 歲月是一條河流
相比於漢初的蕭何、曹參、陳平、周勃、周亞夫等名相,武帝劉徹任期內的最後一位丞相田千秋幾乎是默默無聞的,這一方面是因為漢武帝劉徹是一位強勢的皇帝,丞相不能充分施展其才能。另一方面也因為田丞相的確並無傑出的才能。
田千秋最初只是看管漢高祖劉邦寢陵長陵的一個郎官。在武帝劉徹時期,他是怎樣鹹魚翻身,一躍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的呢?
我們知道,漢武帝劉徹晚年,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禍”。
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武帝的寵臣江充審查公孫敬聲(丞相公孫賀之子)巫蠱一案。
因為江充與太子劉據有宿怨,在江充的誣陷下,太子劉據被牽連進此案。
太子劉據是武帝與皇后衛子夫之子,在六歲時便被漢武帝立為太子。
但年長後的太子劉據為人寬厚仁慈,與父親武帝殺伐果斷的作風相去甚遠。
這時太子劉據的母親皇后衛子夫也年老色衰,失去武帝的歡心。
隨著皇后衛子夫的外甥霍去病、弟弟衛青的相繼去世,皇后衛子夫及太子劉據的外戚勢力消失殆盡,太子劉據也為武帝不喜。
劉據在江充的迫害下,被逼調動皇家兵馬起兵殺死江充,後遭到武帝的鎮壓。太子劉據的母親、皇后衛子夫被武帝收回印璽和綬帶後,被迫自殺。
兵敗後的太子劉據一直逃亡在外,盛怒的漢武帝對劉據窮追不捨。
當時的壺關三老令孤茂曾勸諫漢武帝不必為了市井小人江充而使武帝與太子失和,江充誣陷太子,太子不得已起兵,其實太子並無險惡用心。
令孤茂的奏章入情入理,但漢武帝並沒有納諫。
逃亡的劉據因不願被捕受辱,在被官兵圍困後,自縊而亡。
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巫蠱之禍的涉案人所犯罪行,經查多為不實,漢武帝對劉據之死開始有所醒悟。
就在此時,守衛長陵的郎官田千秋上書漢武帝為劉據鳴冤。
這次漢武帝採納了田千秋的勸諫,下令滿門抄斬了江充全族,並將參與誣陷太子劉據的宦官蘇文燒死橫橋。
漢武帝憐惜劉據含冤而亡,非常追念劉據,特意在皇宮營造了一座思子宮,又在劉據的身亡之地湖縣修造了座“歸來望思之臺”。
而田千秋也因一紙奏章,平步青雲,從守衛長陵的郎官躍升為大鴻臚。
漢代的大鴻臚是朝廷掌管諸侯及藩屬國事務的官職,位列九卿,位高權重,並且幾個月之後,武帝又授田千秋為丞相,封富民侯,可見武帝對田千秋的器重。
壺關三老令狐茂也曾勸諫漢武帝放過劉據,並且奏章寫得比田千秋更加有情有理,但漢武帝卻不為所動,而後來為何卻採納了田千秋的勸諫呢?
首先,田千秋上書的時機非常合時宜。
壺關三老令狐茂上書的時候,太子劉據正在外逃亡,武帝劉徹正大動干戈追捕劉據。
此時,劉據冤情未明,武帝騎虎難下。但此時,面對令狐茂的勸諫,漢武帝的內心已經有所觸動,但礙於案情並未明朗,漢武帝就沒有公開赦免劉據。
此後就發生了太子劉據行蹤被洩,被官兵圍捕,自縊身亡。
而田千秋上書的時候,巫盅之禍的真相已近大白。漢武帝正為太子劉據的冤死追悔不已。這時田千秋適時為太子劉據鳴冤,正合漢武帝之意。
再者,田千秋也很有智慧。他在上書中稱劉據調動父親的兵馬,只不過應該受點笞杖之刑罷了。
田千秋稱,這話是一個白頭老翁託夢讓他轉告漢武帝的。
這句話可是非同尋常。白頭老翁是誰啊?田千秋身為長陵郎官,這白頭老翁自然是漢高祖劉邦。
劉邦託夢說的話,漢武帝能不聽嗎?
於是,漢武帝順水推舟稱田千秋是高祖皇帝委派來輔佐自己的,將田千秋直接提拔為大鴻臚。
幾個後,丞相劉屈氂因與貳師將軍李廣利合謀立昌邑王為太子,且其夫人被人告發詛咒漢武帝,劉屈氂遭腰斬,其丞相之位有田千秋取代。
田千秋雖然沒有過人的才能,但他生性謹慎敦厚,極得武帝信任。武帝臨終之際,田千秋與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等被任命為輔政大臣,輔佐少帝昭帝。
-
3 # 秉燭讀春秋
田千秋是漢武帝時期的丞相,在當丞相之前只是一個看守皇陵的小官【千秋為高寢郎】。
這就令人奇怪了,從一個看守陵墓的小官,一躍成了“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丞相,田千秋是如何做到飛黃騰達的?
(田千秋)
原來田千秋向漢武帝講了一個夢,其意是為太子劉據翻案鳴冤。
就這點屁事就能當上丞相?田千秋是不是撿了個大便宜?先別忙發表你的建議,欲知詳情,咱們還得從頭說起。
漢武帝統治時期,最慘烈的事莫過於劉徹晚年一手造成的“巫蠱之禍”。
(漢武帝)
原來到了晚年,漢武帝經常生病,懷疑有人暗中詛咒他,懷疑有人要害他,總之疑神疑鬼。
漢武帝生前重用酷吏,他提拔的都尉江充就是其中一個。
歷史上的酷吏只對皇上一人盡忠,至於法律在他們眼中就是一塊橡皮泥,隨皇上的旨意隨心拿捏,如此以來,酷吏的權力很大,甚至超過了丞相。
江充憑藉漢武帝的寵信為所欲為,甚至不把太子劉據放在眼中,時間一長,太子劉據對江充很不滿。
(劉據)
眼看武帝越來越老,江充擔心將來太子繼位後對他打擊報復,於是故意栽贓太子,趁查案的機會,偷偷在太子府埋下了“霹靂木”和“布偶”,這些東西在古代認為是詛咒人早死的巫術。
顯然江充要誣陷太子。
劉徹到了晚年疑神疑鬼,他就相信了江充的話,下旨要把太子捉起來下獄。
劉據想見老爸喊冤,但都被江充佈置下的太監擋了回去,劉據迫於無奈造反,這正中江充下懷。
(江充)
江充添油加醋向漢武帝彙報,武帝大怒,發兵捉拿太子,最後逼著太子自殺身亡。
講真朝中大臣都知道太子死得冤,但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為太子鳴冤,因為大臣們都知道江充一手遮天,加上劉徹是個冷酷無情的人,弄不好自己的命就丟了。
在這種大環境之下,太子劉據含冤莫辯。
“巫蠱之禍”過去兩年後,有一天,當時看守皇陵的田千秋面見武帝,跪下進諫道:【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
其實這句話是田千秋在為太子鳴冤辯護,翻譯過來就是:兒子調動父親的軍隊,頂多是挨頓鞭子的小罪罷了,天子的兒子有了過錯,殺了人又算得了什麼呢?
兩年過去了,這時武帝也有些後悔當初,逐漸覺察出江充不讓父子溝通的陰謀。
講真武帝想順坡下驢,可大臣們沒有一個敢上書為太子鳴冤辯護,武帝又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耳光。
這時田千秋冒死為太子喊冤,豈不是天大的好事?於是武帝大喜,再看到田千秋一表人才,隨即封他做了丞相。
(田千秋)
現在聽來田千秋得了一個大便宜,其實在那種環境下,為太子鳴冤是冒著殺頭風險的。
因為漢武帝劉徹六親不認冷酷無情,就連他的親生兒子他都能逼死,誰會冒死罪為太子翻案呢?
然而田千秋就敢,他做丞相當之無愧。
-
4 # 尋根拜祖
如果告訴你,某位縣裡的小科長,幾個月時間,被提拔為國務院總理,打死你也不信。田千秋就創造了這樣的神話,他本是漢武帝時期,高祖陵寢的郎官,以科長類比,都已經算是抬高他了。
徵和三年,田千秋給漢武帝上了一份奏疏,因為這份奏疏,他被漢武帝直接提拔為大鴻臚(相當於外交部長)。幾個月後,同僚還沒認全,他又一步到位,被提拔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封富民侯。
能做到丞相這個級別的官員,史書上一定有詳細的介紹,出身、家世、師承、學業、青少年經歷、官宦起伏、同僚關係等等一大堆。唯獨田千秋的履歷,簡單到令人抓狂:姓名、籍貫、職業,就這三個資訊,跟沒說一樣,連孫悟空好歹還說明他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一個帝國的丞相,居然身世不明。
既然史書不交代,我們只能推斷。
家世:田千秋齊華人,田氏,由此可見,他很可能是戰國齊國王室後裔;姓名:史書上也常常稱田千秋為“車千秋”,是因為他得到漢昭帝優待,出入宮中可乘小車,人稱之為“車丞相”,其後世子孫以“車”為姓;年齡:漢昭帝即位於公元前87年,田千秋去世於公元前77年。漢昭帝因為田千秋年老,特准許其乘車出入宮中,由此可見,田千秋去世時應該不低於75歲。也就是說他大約出生於公元前152年,比漢武帝略小,給漢武帝上疏那一年,田千秋約62歲。一百多年前的沒落貴族後裔,學術不入流,六十多歲還是個基層小官員,可見田千秋是一位平淡無奇的讀書人而已。家世無可依,學業不足恃,地位無以明,再混兩年回家抱孫子養老的節奏罷了。
沒想到徵和二年的一場政治事件,讓即將光榮退休的田千秋一飛沖天。
這件事就是巫蠱之禍,在這場變亂中,太子劉據在皇后衛子夫的支援下,斬殺江充等人,並與丞相劉屈氂大戰京城。兵敗後,劉據在逃跑途中被逼自殺,太子一族除了襁褓中的皇曾孫劉病已,全部死於禍亂。
震怒的漢武帝,從甘泉宮回鸞,下令窮追太子餘黨,包括在動亂中,放太子出城的官員,甚至騎牆觀望的官員,全部被誅殺。十幾萬人的血,讓大漢帝國籠罩在一片惶恐之中。
面對喪失理智的漢武帝,官員們誰也不敢替太子說話,還得遵照漢武帝的命令,不斷追查餘黨,擴大案件,誰都不知道,這場禍亂會不會因為莫名其妙的關係,牽連到自己頭上。田千秋就是在這種“白色恐怖”時期,給漢武帝上了一封奏疏,其中有一句話很關鍵:
“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
首先,田千秋舉重若輕,把太子劉據的謀反事件,說成是“子弄父兵”的家事。這個定性很重要,謀反是政治事件,沒有緩和餘地。家事就不一樣,多大的矛盾,老爹打兒子一頓板子就可以了嘛,外人都閉嘴。
接著,田千秋將劉據殺害江充等人的罪行,說成是“過失殺人”,一般人過失殺人,都可以考慮到“情有可原”,何況太子?再一次幫太子摘清政治責任。
最後丟擲的“白頭翁”太妙了。田千秋說,這話不是我說的,我有一位“白頭翁”託夢給我讓我說的。白頭翁是誰?田千秋守高祖陵,這個白頭翁當然是漢武帝的曾祖劉邦。別人的話你可以不往心裡去,劉邦的話漢武帝能不掂量掂量嗎?
果然,漢武帝立刻召見了田千秋:
“至前,千秋長八尺餘,體貌甚麗,武帝見而說之,謂曰:‘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公獨明其不然。此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遂為吾輔佐。’立拜千秋為大鴻臚。數月,遂代劉屈氂為丞相,封富民侯。”
田千秋一米八五大個,帥氣逼人。漢武帝是“相貌協會會長”,衛青、公孫弘、董偃、司馬相如等人無不是因為外貌被他一見傾心。當然,外貌肯定不是決定性因素,漢武帝的話透漏了玄機:“父子之間的事,外人是很難插進去話的,唯獨你敢於對我明是非。這肯定是高祖顯靈,讓你來輔佐我。”
由此,田千秋一飛沖天。可是,漢武帝的這話不夠直白,不把彎彎繞捋直了,根本沒法理解漢武帝的內心世界。比如“子弄父兵”,其實是壺關三老令狐茂的專利,他在前一年就向漢武帝上疏,為太子明辨,為何他就不能坐火箭呢?
所以,田千秋的這封奏疏,有大學問。
田千秋的奏疏,是漢武帝下坡的梯小的時候經常見到一種奇景,叫“潑婦罵街”。這種女人一旦惹上她,她能呼天搶地,滿地打滾,口吐白沫半天停不下來。最奇葩的是,她們甚至會脫了褲子跳腳拍屁股罵,別人還不能攔,越攔越來勁,事後又後悔得抽自己耳光。
漢武帝就像這種潑婦,翻了臉就停不住,一路殺殺殺,老婆、兒子、女兒、孫子,殺紅了眼,絲毫沒有大庭廣眾之下丟人現眼的感覺。
等心中的“癮頭”逐漸過去了,心中明知丟人現眼了,可是沒法停了,前面的事已經成了笑話,只有繼續下去,才不至於讓自己演變成笑料。
問題是,潑婦罵街是一群觀眾看獨角戲,漢武帝殺人,是拉著一群倒黴蛋給他墊腳,不及時收手,他早晚會被人墊腳。可是漢武帝“罵功”太牛,沒人敢靠近,都不敢勸他。
太子劉據出逃後不久,漢武帝其實就有所醒悟,但是他自己拉不下臉承認錯誤,又沒人給他臺階下,於是事態繼續惡化,導致太子父子三人,在被追捕中自殺。
太子的死,讓漢武帝徹底喪失理智,他就像脫褲子罵街的潑婦,自控力脫韁。由此全國範圍內,官員和百姓相互告發,冤案層出不窮。
這種混亂的狀態,持續了一年時間,漢武帝都被血腥味嗆醒了,他變得越來越惶恐。可是漢帝國依然沒有人站出來,幫漢武帝搭一個梯子,直到田千秋出現。
所以,田千秋的成功,核心要素就在於,他的奏疏切中了漢武帝的心思,而不是他有先見之明。有了這架梯子,漢武帝名正言順地結束丟人現眼,回家洗臉換衣服。
田千秋的奏疏,時間恰當,內容精妙令狐茂在田千秋之前,就曾經上疏替太子鳴冤,為何他就不能有同等待遇?蹊蹺就在於時間點不合適,那時候的漢武帝,正處於亢奮時期,令狐茂的奏章像一盆冷水,雖然讓漢武帝有所清醒,但是尖銳的批評,讓漢武帝沒法下臺。
田千秋上奏疏前,漢武帝已經清醒,只需要一個理由就行,哪怕牽強一點都行。所有,儘管田千秋的“子弄父兵”,只不過是照搬令狐茂的說法,效果卻奇佳。
另外,田千秋偽託“白頭翁”,這個小技巧很重要。皇帝可以對誰都不買賬,在兩種人面前他必須低頭,一個是上帝老天,一個是下帝祖宗。既然高祖發話了,漢武帝這個臺階下得體體面面。
田千秋的奏章,是漢武帝一朝的轉折點就算田千秋的奏章時機合適,內容對路,恐怕也不至於坐火箭直升吧?翻翻史書,還有第二個升官速度這麼快的嗎?所以,田千秋的飛黃騰達,另有理由。
這個理由就是,漢武帝在巫蠱之禍的血色中,全面反思自己的過失,他痛定思痛,決定藉由田千秋上疏的機會,徹底改變國策,回到休養生息的強國富民之路上來,田千秋就是他的轉折點,和新政的標誌性人物。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一個事實,西漢一朝,農民起義爆發最頻繁的時期,就是在漢武帝晚年,而不是西漢末年。
巫蠱之禍本質上就是政治矛盾的集中爆發點,漢武帝的英明就在於,他透過這件事,看到了帝國的深層危機,並藉由“白頭翁”的話,及時停止內亂,重啟新政。
我們從田千秋被封“富民侯”,這個封號,就很清晰看出漢武帝的意圖。所以,田千秋的運氣,在於他成了漢武帝新政的旗幟。
田千秋是漢武帝選中的政治過渡人物最後一個疑問:漢武帝推行新政,為何要選擇田千秋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理由其實不復雜,推行新政策,第一個要做的工作就是與原有的政治格局作切割,所以原來的政治核心人物,都不適合站在前臺,即便不是田千秋,也一定是個新面孔。
田千秋原來只是個基層官員,與朝廷的各派政治勢力毫無利益瓜葛,乾淨,做事不受掣肘,這是漢武帝選擇他的第一個理由。
第二個理由就是,丞相在漢武帝一朝已經淪為執行層面的配角,決策權在內朝,選擇田千秋,不會動搖原有的高層決策體系。
這就是田千秋,從一名小小基層郎官,幾個月時間飛黃騰達,變身丞相的真相。當然除了機遇外,田千秋也並不是有些人認為的那樣,毫無能力,尸位素餐。
比如他當丞相後,對巫蠱之禍結案過程就很智慧:拖而不決,用時間化解糾纏不清的是非,等漢武帝駕崩,所有人平安著陸。這就是非常高明的政治手段,其功績絕對值得後人嘉許。
-
5 # 韶華傾夢
田千秋能夠從一個為高祖守墓的小官,青雲直上,成為大漢皇朝的丞相。主要是田千秋把握住了三個點,即上奏時間抓的準,白頭翁是亮點,對太子的軍事行為進行解讀是關鍵。
上奏時間抓的準抓賊引出了巫蠱之禍。在西漢徵和元年,漢武帝下詔通緝陽陵大俠朱安世。葛繹侯公孫賀為了給兒子公孫敬聲贖罪,將朱安世抓捕並移送朝廷。這本來看似一件很尋常的事情,但朱安世為了嫁禍公孫賀,在獄中上書,聲稱公孫敬聲與漢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劉氏私通,還在馳道上埋藏木人來詛咒皇帝。
漢武帝年老體衰,而且疑神疑鬼,這件事情爆發之後,漢武帝大怒,不僅下令逮捕公孫賀父子,還大肆殺死了很多有關聯的人。而且,漢武帝的寵臣江充為了嫁禍給與他有隙的太子劉據,還曾派人把事先做好的木頭放到東宮,在搜查的時候特意找出來。
雖然是誣陷,而且漏洞百出,但是因為劉據的人沒能夠進到甘泉宮,而且還有太監在其中搞鬼,使得已經憤怒至極的漢武帝直接派丞相劉屈氂率兵平亂。最終,太子不敵而自殺。
在徵和三年,已經緩過來的漢武帝重新分析了這場禍事,大感自己幹了一件糊塗事。但是,劉徹畢竟是皇帝,其不可能向其他人一樣願意承人錯誤。所以,在沒有臺階的情況下,劉徹也逐漸有了心結。同時,漢武帝還以擁立皇子大逆不道的罪名斬了宰相,收監李廣利全族。
也就是在這種時候,守陵官田千秋抓住了這樣的時機,開始向漢武帝上奏。
白頭翁是亮點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
田千秋的這一奏摺,和朝廷其他大臣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便有“白頭翁”三字。白頭翁,其千百個人有千百種解釋。但是,如果放在田千秋的身上,而且田千秋還是高祖的守陵官的情況下,這三個字就值得玩味了。
而且,當時漢武帝已經瞭解了巫盅之禍的來龍去脈,也知曉太子劉據不是要起兵謀反,而是為了自保。所以,漢武帝已經有了悔意。這個時候,田千秋的“白頭翁”之言,不管真假,他都給漢武帝一個臺階,讓漢武帝可以了去心事。
所以,漢武帝直接把“白頭翁”解釋為漢高祖,認為是漢高祖夢中指點田千秋,並讓其來為自己解惑的。
對太子的軍事行為進行解讀雖然漢武帝知道太子並不是真正的想要謀反,但是經過了之前父子之間的對戰,這一行為似乎已經被定性了。但是,若真要為太子翻案,那必須有一個全新而且能夠讓人接受的解讀。
所以,田千秋對太子的軍事行為進行的全新解讀,就是從公事變成家事,並且引申為兒子調皮,做父親的要教導兒子。也就是說,太子動了漢武帝的軍隊,那太子就要挨鞭子。
正是因為如此,田千秋的奏摺才能夠打動漢武帝,並讓漢武帝對其刮目相看。再者,田千秋也長得不差,很受漢武帝的欣賞。
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公獨明其不然。此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遂為吾輔佐。
也就因為這樣,田千秋這位高祖的守陵官抓住了機遇,青雲直上,官至丞相。
-
6 # 狂熱歷史
趕早不如趕巧,大概就是說的田千秋這樣的運氣吧!
田千秋,何許人也?他是西漢時期一個供奉漢高祖陵墓的高寢郎,只因在合適的時機上書進言,替太子訴冤,被提攜為大鴻臚,數月內又躍升九級,當上了丞相,封富民候。這仕途就像是開掛了一樣,節節升啊,我們來探究一下他是怎麼做到的。
這事要從漢武帝晚年時期發生的“巫蠱之禍”說起。漢武帝晚年多病,常常在甘泉宮休養,將政事託付給太子劉據。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奸臣江充因曾得罪過劉據,害怕劉據即位後會誅殺自己,便妄稱有人用巫蠱詛咒天子,使得漢武帝生病。江充想借機陷害劉據。
漢武帝大怒,下令江充主持調查此事,江充事先將巫偶埋在太子宮中,然後帶人搜查,挖出巫偶,報告給了漢武帝。
太子劉據是劉徹與皇后衛子夫之子,自幼便立為太子。到武帝晚年時,他看到太子沒有自己當年殺伐果斷的作風,反而寬厚仁慈,便心生不悅,而且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都相繼離世,皇后及太子的背後勢力也逐漸消失,太子不受武帝賞識。
太子劉據被人誣陷,自然不能坐視不管,於是便調動皇家兵馬,逮捕了江充,想親自監斬他,而江充同黨逃出長安,向養病的漢武帝報告了此事。漢武帝派使者召劉據前來說明,但使者膽怯不敢見劉據,竟謊稱太子謀反。
漢武帝大怒,派軍隊抓捕劉據,劉據為自保奮起反抗,最後胳膊擰不過大腿,劉據逃出長安。另一邊皇后也被受牽連,被武帝收回了印璽和綬帶,被迫自盡身亡。
天子震怒,流血千里。漢武帝下令追捕太子同黨,很多人受到牽連,長安城內血流成河,漢武帝怒氣難消,群臣惶恐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有人勸諫,壺關三老令狐茂上書武帝說,不必為了市井小人江充而讓武帝和太子失和,江充誣陷太子,太子也是不得已起兵,無造反之意也無險惡之心。現在陛下您下令追捕太子,智者和辯士都不敢進言調和,臣私下十分痛心,如今不畏死而陳述意見,志在匡扶社稷。
漢武帝閱完令狐茂的奏摺幡然醒悟,只是還沒來得及赦免太子的罪,就傳來訊息:逃亡的劉據不願被捕受辱,在被官兵圍困之後,自縊而亡。
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巫蠱之禍的涉案人員和罪行查清楚了,多為不實之言,漢武帝這才對劉據的死有所惋惜。
就在此時,守衛高祖長陵的郎官田千秋上書武帝為劉據鳴冤。他上書說:”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 太子調動父親的兵馬,只不過應該受點笞杖之刑罷了;天子的兒子有了過錯誤殺了人,又算的了什麼?
然後他說這是我做的一個夢,夢裡一個白頭老翁教我這樣說的,就這一句盡顯機智,讓武帝眼前一亮。作為一個守陵官,還能受誰託夢?自然是高祖劉邦啊。
武帝看完馬上召見了田千秋,還接收了田千秋的勸諫,下令斬殺江充全族,並將參與誣陷太子的宦官蘇文燒死。
這時的武帝反而十分追念劉據,妻子兒子都被自己逼死了,老年孤獨啊,於是在皇宮裡造了一座思子宮,又在劉據身亡的地方建了一個歸來望思臺,可見武帝也是追悔莫及的。
田千秋因這一紙奏摺,平步青雲,先是從守衛長陵的郎官躍升為大鴻臚,位列九卿,掌管諸侯及藩屬國事務。
數月之後,前丞相劉屈氂因與將軍李廣利合謀立太子的事情,而且其夫人被告發有詛咒武帝的行為,這才被腰斬,於是田千秋接了劉屈氂的丞相職位,還被封富民候,位高權重。
這田千秋就是有這個運氣,至於實力嘛,雖然是沒有漢初期的蕭何、曹參、陳平這些名相出名,不過好在不是奸佞的小人,反而是做事穩重的人。在武帝死後,上官桀、金日譂、霍光、桑弘羊、田千秋受旨輔佐幼帝,田千秋當了十二年的丞相,受幼帝敬重,後老死在任期中。
-
7 # 奕天讀歷史
西漢武帝時期的這位田千秋,又名車千秋,的確是個牛人。既然是牛人,自然要有過人之處,否則,即使機會擺在面前,也會失之交臂,根本創造不了如火箭發射般的升官速度。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從頭說起。
這位田千秋,來頭還真不小,乃是戰國時齊國王族田氏後裔。漢初,齊國田氏被徙居漢長陵,為漢高祖劉邦守陵。田千秋生在長陵,長在長陵。雖然他的先祖很顯赫,他自己也生得儀表堂堂,身高八尺餘,體貌甚麗,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小人物。
田千秋時任高寢郎。所謂的高寢郎,就是一個看護長陵祭廟的護衛官,替已經去世的劉邦,守陵站崗。如果是給現任皇帝站崗,說不定皇帝一高興,還可以提拔一下。可這是劉邦的陵寢,想要指望劉邦提拔他,確實有點難度。
但是,正是這位既無家庭背景,也沒有高官厚祿,更沒有突出才能的田千秋,卻想出了一個讓已經去世的劉邦,幫他升官的好辦法。
當時,巫蠱之禍已經發生將近兩年,太子劉據被逼造反,逃亡後自殺。
在太子劉據逃亡之後,曾有壺關三老令狐茂,冒著被殺頭的風險,上書替太子求情。所謂的三老,類似現在的鄉鎮教研室主任。漢武帝在看到上書之後,既沒有赦免劉據,也沒有處罰這位上書的令狐茂,最終導致太子自殺。
令狐茂上書的事情,應該多多少少給了田千秋一些啟發和借鑑。
田千秋在思慮再三之後,決定上書替太子劉據伸冤。
田千秋在上書中,對漢武帝說:“子弄父兵,罪當答;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
田千秋說他在夢中夢到了一位白髮老翁,其實就是假託劉邦等漢武帝的先祖。老翁對他說,兒子擅自呼叫父親的軍隊,罪責也不過是挨一頓鞭子;天子的兒子過失殺人,卻以命抵罪,有點太過嚴重了!
漢武帝在太子劉據死後,已經漸漸明白劉據是因為過於惶恐,被逼起兵的。此時的武帝,早就盼望有人上書,替太子伸冤。所以,當漢武帝看到田千秋的上書之時,一陣傷感過後,突然頓悟,糾正錯誤的時機到了。
他立刻召見了田千秋。漢武帝本來就比較喜歡身材高大,英俊帥氣的男子,一見到田千秋,更是歡喜。看來,從古至今,果然是顏值即真理呀。
漢武帝對田千秋說:“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公獨明其不然。此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遂為吾輔佐。”
田千秋的上書說到漢武帝心坎裡面去了。漢武帝所說的意思是,他和太子之間的感情,別人很難說清楚,但是,田千秋卻理解了,還講明白了。這一定高祖廟中的列祖列宗讓田千秋來點撥他的。所以,武帝決定重用田千秋。
自此,田千秋獲封大鴻臚,主管諸侯和少數民族事務,成了西漢兩千石俸祿的高官,位列九卿之列。數月之後,田千秋又接任被斬的劉屈氂的位置,成為了大漢丞相,受封富民侯。
田千秋從一個名不見經傳、守衛長陵的護衛官,轉眼成了當朝丞相。類比現在,可能是科級都不到的一個小幹部,一躍成了正國級高官。這躥升的速度,世間所罕見呀。
田千秋之所以能夠透過一篇給漢武帝的奏章,就得到了漢武帝的信任和破格提拔,主要是田千秋有幾個非常優秀的品質。
其一、膽魄。
我們常說,人要成就大事,必須具有“三識”,即“知識”、“見識”和“膽識”。沒有膽識,沒有去做的氣魄,即使具備了才能,看透了一切,不敢去做,還是等於零。
上書替太子劉據伸冤,萬一惹怒了漢武帝,就會身首異處,後果非常嚴重。可田千秋在思慮之後,在別人不敢做,沒去做的情況下,就是去做了,膽魄超人。
其二、時機。
田千秋上書,應該是算準了時機。他應該瞭解到了漢武帝已經開始後悔,卻苦於沒人替太子說話的困境。時機把握好了,事情就成功了大半。
其三、智慧。
敢做,把握準了時機,如果方法不得當,可能還是會讓事倍功半。但是,田千秋卻很聰明。他沒有引經據典的講太多大道理,而是跟漢武帝拉家常,將國事轉為了家事。既然是家事,那漢武帝就可以使用處理家事的辦法,來洗刷劉據的冤屈,正好給了武帝一個臺階下。
而且,自古至今,都講究父慈子孝。通常情況下,血緣親情總是割捨不掉的。漢武帝也不願意天下人把他當成一個殘酷無情的父親。他要向芸芸眾生表明,在他強悍霸道的外表之下,還有一顆善良、柔軟的心。所以,武帝借臺階而下。
漢武帝先是誅殺了害死太子的一干人等。然後,又在太子自殺之地,修建了一座思子宮,表達對兒子的思念和懺悔。
田千秋為人敦厚,沒有什麼政治野心,且富於智慧,多行勸善,減輕刑罰之事,所以,受到了漢武帝、漢昭帝兩代皇帝的尊重與信任。他與專權的霍光也配合默契,相安無事。漢昭帝看田千秋年老,還特許他坐車上朝,號“車丞相”,這才有了車千秋之名。
最終,田千秋在做了十二年宰相之後去世,成就了漢朝一代名相的傳奇。
-
8 # 信陵侃史
田千秋能夠從一個芝麻大點兒的守墓小官兒,一躍成為丞相,全是因為他在正確的時候做了正確的事。
漢武帝一生最大的敗筆莫過於巫蠱之禍錯怪了衛太子劉據,當時因為漢武帝的寵臣江充與太子劉據有隙,擔心日後太子登基後對自己不利,便利用督辦公孫敬聲巫蠱一案的機會陷害太子劉據,太子因為害怕,便起兵反抗,這無意中也“坐實”了自己的謀反一事,晚年的漢武帝早就沒了早年的英明神武,聽了一席江充誣陷太子的話,再加上劉據起兵反抗,漢武帝想都沒想便認為太子是為了謀奪皇位而起兵,於是立即派兵鎮壓。
事後,漢武帝才慢慢醒悟是自己當時一時衝動,錯怪了太子,但像漢武帝這樣的人怎麼可能輕易認錯呢?除非有臺階下。
而田千秋真是這個給臺階下的人,田千秋進言的說辭很聰明,他並不提太子“造反”,只是說兒子擅自呼叫父親的兵馬,這一說法,直接就把公事說成了私事,既然是私事,兩父子私下解決就好了,更聰明的是,田千秋還說有一個白頭髮老翁在夢中託付自己要自己將此事奏稟皇上。
前面說了這個田千秋是個守墓的小官兒,他守的不是別家的墓,而是漢高祖劉邦的墓,那這樣說的話,這個白頭髮老翁不就是指“劉邦”了,既然祖宗都發話了,漢武帝還不就坡下驢麼。
漢武帝對田千秋這套讓自己下臺階的說辭很是滿意,立即便拜其為大鴻臚,位列九卿之一。不久又升任其為丞相,封富民侯。田千秋為人敦厚,雖沒有大本事,但在丞相位置上還算是中規中矩。
武帝死後,又奉命輔佐昭帝繼續擔任丞相,總共擔任了12年丞相,後老死在丞相任上。
-
9 # 歷史每日說
田千秋,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史上最為幸運的守墓人。本打算平淡的過完此生,不曾想,因為向漢武帝上疏一個關於夢境的奏摺,從此走向人生巔峰,官拜丞相。連當時的匈奴人都“驚歎”,大漢王朝的丞相原來不是靠賢能,而是靠嘴上說說就能得來的。
據《漢書》記載:單于問曰:“聞漢新拜丞相,何用得之?”使者曰:“以上書言事故。”單于曰:“苟如是,漢置丞相,非用賢也,妄一男子上書即得之矣。”
田千秋,漢高祖劉邦陵墓的守墓人,他祖上是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齊國王族田氏後裔。然而田氏也沒逃脫,沒有永久昌盛的家族這一自然規律。等到田千秋這一代早已失去往日的榮耀,加上沒資歷、沒背景、沒能力,所以仕途極為坎坷,儘管努力多年,但也只是做到守墓衛隊小隊長而已。就當他準備向命運妥協,變成同那些被歷史遺忘,根本不會為世人所知的普通人一樣,一場牽連數十萬人的巫蠱之禍事件卻讓他飛黃騰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進入權力的核心圈。
田千秋的敲門磚:巫蠱之禍所謂“巫蠱”,即以桐木刻成小人,並插鐵針於上,然後以惡語詛咒並埋於地下,據說,這樣就能使被詛咒人罹禍。
公元前92年,寵臣江充誣陷太子劉據,用桐木小人詛咒漢武帝。由於武帝晚年猜忌心極重,而且特別迷信,特別見不得別人詛咒自己,比如金屋藏嬌的陳皇后也是因為詛咒被廢。所以就導致太子劉據不能自證清白,又擔心被漢武帝責怪,於是情急之下,透過母后衛子夫這條路,矯詔發兵殺死江充。最後漢武帝大怒,發兵平叛,畢竟是中央軍,沒過多久劉據兵敗自殺,這場被稱為“巫蠱之禍”的事件,也是漢朝由盛及衰的轉折點。
太子劉據本是漢武帝最寵愛的孩子,巫蠱之禍後,太子劉據的親信被誅殺殆盡,就連衛皇后亦被逼死,文武百官再沒有人敢替劉據說話,因為怕觸碰了漢武帝的黴頭。畢竟氣頭上的漢武帝可是什麼事情都能做得出來,比如司馬遷替李陵求情,便被處以宮刑。因此儘管知道太子死得冤枉,但都不敢向皇帝說明情況,人人自危。
就當太子案成為塵封舊案後,卻有人真的敢捋老虎的鬍鬚,舊事重提,而這個人就是田千秋。他冒死上書,替太子鳴冤道:“兒子擅自調動父親的軍隊,本是一件挨頓鞭子就能解決的小罪,就算是天子之子犯錯殺人,又算的了什麼呢?”隨即,田千秋又在奏疏中宣告,這些話全是一個白頭老翁託夢告訴給他的。
據《漢書》記載: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
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漢武帝不僅沒有責罰田千秋,反而對他大加讚賞,因為此時漢武帝已多少了解到太子自殺的真相,只是礙於九五至尊的面子,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而田千秋就抓住了這個時機,給了漢武帝稱心的“臺階”。因此見到這份奏疏後,便“真的”相信祖先借田千秋之口替劉據申冤。
漢武帝很感慨,便將田千秋召進宮中問話,見他身長八尺有餘,容貌英俊偉岸,便更是欣賞不已,立即下令提拔他做大鴻臚。也因此武帝為兒子劉據平反,修建“思子宮”,於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臺”,以誌哀思。不久,丞相劉屈氂也因罪被殺,田千秋接任。
田千秋的不爭:是他能做13年的宰相的前提漢武帝駕崩後,軍政大權則由大司馬霍光執掌。霍光執政期間,經常就國家大事向田千秋徵求寶貴意見。然而田千秋從未發表過意見,凡事都以霍光的意見為準。時間一長,霍光便覺得田千秋很識時務,便對他很是客氣,經常讓昭帝下詔褒獎他的謹厚重德。
據《漢書》記載:千秋居丞相位,謹厚有重德。每公卿朝會,光謂千秋曰:“始與君侯俱受先帝遺詔,今光治內,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負天下。”千秋曰:“唯將軍留意,即天下幸甚。”
田千秋做了13年的太平宰相,在此期間能在漢朝風起雲湧的時候,穩坐釣魚臺,丞相之位絲毫沒有動搖,根本原因就是此人從來不替別人而活,不計較個人得失。用個成語來說就是尸位素餐。但也正是他的不作為,卻成功地保住榮華富貴和身家性命。對於他個人而言,雖然位高權重但能力平平,能在政壇上全身而退,真的可以說的上是祖上燒高香了。
田千秋憑藉一次上書,就得到了丞相的位置,既有運氣成分,也是他的智慧。看似不作為,事事都說好,其實又何嘗不是一種明哲保身呢,也往往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活得長久。
-
10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古人要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是非常不容易的。不過,漢武帝期間,有一個名叫田千秋的人,僅憑一紙上書。就封侯拜相,升遷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田千秋畫像)
那麼,田千秋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究竟給漢武帝上了一紙怎樣的奏摺呢?
田千秋的祖上極為顯赫。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田氏代齊”的事件,就是關於他老祖宗的故事。後來,作為“關東九族”之一的田氏,西遷到了長陵地區,田千秋就出生於此。
史籍中記載,田千秋最初的官職是高寢郎,這是一個負責什麼的職務呢?顧名思義,“高寢”指的是漢高祖劉邦的陵寢。不過由於劉邦已去世多年,又不是剛去世的老皇帝,因此,田千秋的官職實際上是一個稀鬆平常的職位。
不過,田千秋卻與眾不同,他在此職位上一鳴驚人,連升數級,直至三公九卿之列,徹底地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徵和二年,西漢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巫蠱之禍”。此事件雖然是由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為發端,但寵臣江充在調查巫蠱案的過程中,藉機公報私仇,將矛頭指向了太子劉據。劉據為求自保,不得已起兵反抗,誅殺了江充,後被漢武帝輕鬆鎮壓。劉據自知罪責難逃,恐難活命,自殺謝罪。
劉據死後,諸大臣都為其忿忿不平,對他遭受陷害的事情深表同情。但此案牽連太廣,又屬於謀逆大案,大臣們雖心知肚明但都噤若寒蟬,擔心一語不慎便招來殺身之禍。
(劉據劇照)
捅破這層窗戶紙的人正是田千秋。他在“巫蠱之禍”過去很久後,嘗試著給漢武帝劉徹上書:“子弄父兵,罪當答。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
意思是說,兒子擅動了父親的軍隊,大不了被當場鞭撻,並非什麼大的罪過;皇帝的兒子因過失誤殺了人,這算什麼罪責呢?是不應當被懲罰的。這些話不是我本人所說,我是在轉述夢中一位老者的話而已。
本來漢武帝對劉據之死就心存愧疚,即便他身為九五之尊的帝王,也會舐犢情深。在看了田千秋的上書後,愈發相信當初劉據並非是有意反叛,極有可能是被江充一夥栽贓陷害的。尤其是田千秋在奏摺中提到的老者,結合他的職務,漢武帝不由得將老者和漢高祖劉備聯絡起來,莫非是高祖透過託夢的形式,婉轉糾正自己的錯誤?
於是,漢武帝“乃大感寤”,詔令田千秋立即進宮覲見。
第一眼看到田千秋,漢武帝就立馬喜歡上了他,因為田千秋長得牛高馬大、儀表堂堂,“長八尺餘,體貌甚麗”。漢武帝對他說:“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公獨明其不然。此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遂為吾輔佐。”
隨後,漢武帝下令誅江充三族,建“思子宮”“ 歸來望思之臺”,寄託他對劉據的哀思和歉意。同時,任命田千秋為大鴻臚,將他從一個小小的守墓官擢升為九卿之列。
(漢武帝劇照)
幾個月後,漢武帝又下令,罷免宰相劉屈氂的職務,任命田千秋為宰相,賜封富民侯。縱觀歷朝歷代,能像田千秋一樣,僅憑一紙上書,就從微不足道的小小高寢郎,一躍成為宰相,實在鮮有。
即便外邦之人對漢武帝的舉動也無法理解,當時的匈奴單于就曾嘲諷地問道:“妄一男子上書即得之?”出使匈奴的人將此話原封不動地轉奏給漢武帝后,還為自己招來了無妄之災,被平白無故地關押了幾個月。
田千秋在宰相任上還算恪盡職守,經常利用自己的智謀為漢武帝分憂。他走馬上任之時,恰逢漢武帝大肆追究劉據冤案,殺了一大批人,搞得朝野之人提心吊膽,人人自危,根本無心治理政務。田千秋便和群臣商量,想利用武帝壽辰之機,勸解他體恤臣民,減緩刑罰。結果漢武帝拒絕了田千秋祝壽的提議,但也答應了他不再牽扯無辜,只將罪大惡極之人繩之以法即可。
漢武帝駕崩前,任命霍光、金日磾、桑弘羊和田千秋為顧命大臣,共同輔佐年幼的劉弗陵。不過並未將丞相田千秋立為首輔,而是將這一重擔交給了霍光。
霍光既是霍去病的弟弟,又是武帝十分倚重的外戚,由他輔佐幼帝,武帝是放心的。為此,武帝還專門送了一副“周公負成王朝諸侯”的畫給霍光,希望他做周公,盡心盡責輔佐劉弗陵。
田千秋身為宰相,卻意外地失去了首輔之位,內心必定心有不甘。但他是個聰明人,面對權勢滔天的霍光,採用了韜光養晦的策略,“居丞相位,謹厚有重德”,始終保持謹慎謙虛的態度,從不違逆霍光,對他的專權也始終保持緘默。
即便這樣,他也差點被霍光罷黜。在燕王劉旦反抗霍光的事件中,田千秋的女婿徐仁捲入其中,霍光十分惱怒,揚言要罷黜田千秋的相位。虧得建平侯杜延年出面勸阻霍光,說田千秋畢竟是宰相,又是託孤大臣,隨意罷他黜恐失人心,更何況他對你並沒有構成威脅。
於是,田千秋平穩地做了十二年宰相,老死任上,諡號“定侯”。
(參考資料:《漢書》)
-
11 # 文史磚家
漢武帝晚年體弱多病、猜忌心極重,動輒因為細微的過錯便對宗室或朝臣大開殺戒,以至於朝廷上下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在這種情況下,長安城內便出現頗具規模的巫蠱現象,意在詛咒皇帝,希望他早死。漢武帝起初不知情,直到陽陵大俠朱安世的落網,才開啟了這場讓數萬人丟掉性命的大事件。
原來,丞相公孫賀為了營救因挪用北軍軍餉而入獄的兒子公孫敬聲,便將被朝廷通緝多年的朱安世抓捕歸案,想用他的人頭來為兒子贖罪。朱安世對公孫賀的做法相當憤怒,在自知性命不保的情況下,便在供詞中告發公孫敬聲跟陽石公主私通,並且透過巫蠱之術詛咒皇帝早死。
漢武帝看到朱安世的供詞後無比震驚、暴怒,即刻下詔逮捕並嚴刑審問公孫賀父子,讓他們務必交代實情。正所謂“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公孫賀父子熬刑不過,果然便承認了罪狀,並牽引出眾多的同黨。經過搜查,果然在這些人的家中搜出用於詛咒的桐木人。漢武帝見巫蠱一事證據確鑿,便下令誅滅公孫賀三族(朱安世、陽石公主同時被殺),時在徵和二年(前91年)初。
但事情並未就此終止,漢武帝因為疑心病大作,便下令窮究此案,並命水衡都尉江充專司其事。江充既然得到皇帝的授權,便帶領胡人巫師到處搜捕、挖掘,漸漸地便將目標轉向宮內。江充首先對宮中受到冷落的夫人們進行搜查,依次延及至皇后衛子夫,在一無所獲後,最終才指向他真正的目標-太子劉據。
作為漢武帝身邊的佞臣,江充經常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排陷朝臣,由是遭到太子的痛恨,而江充也因為擔心將來被劉據所殺,所以一直在籌劃著將他扳倒,如今“巫蠱之禍”發生,實在是再好不過。正因如此,江充在搜查東宮時,暗中授意手下人栽贓陷害,聲稱在太子的花園地下挖出用於詛咒的桐木人,並準備派人奏明皇帝。
劉據見江充栽贓陷害自己,本想親自到父親面前陳明冤情,然而此時漢武帝身居甘泉離宮養病、不通音信,致使“此路不通”。在窮極無奈的情況下,劉據便聽從老師石德的建議,矯詔發兵誅殺江充,並燒死胡人巫師。江充的黨羽蘇文僥倖逃生後,迅速趕往甘泉宮告變,武帝聞訊後急忙派左丞相劉屈氂率軍討伐“叛軍”,而劉據為保命,便率領衛隊與劉屈氂展開激戰。
這場大混戰持續五天時間,死亡數萬人,鮮血像水一樣留入街邊的水溝。此時,民間開始散佈“太子謀反”的傳言,導致太子陣營的支持者日漸散去,使得劉據兵敗逃竄,最終在湖縣躲避抓捕時自殺身亡,時在同年八月。雖然滿朝文武都清楚太子死得冤,但鑑於皇帝猜忍陰刻、果於殺戮,所以都不敢上書為他申冤,以免自己被打成太子同黨,落得被滅族的下場。
就在滿朝默然之際,一個不入流的守墓小官(高寢郎,即守護高帝劉邦皇陵的衛隊小隊長)田千秋卻冒死上書,替太子鳴冤道:“兒子擅自調動父親的軍隊,本是一件挨頓鞭子就能解決的小罪,就算是天子之子犯錯殺人,又算的了什麼呢?”田千秋為了讓皇帝相信自己所言非虛,便在奏疏中宣告,這些話全是一個白頭老翁託夢告訴給他的。
此時,武帝已多少了解到太子自殺的真相,所以看到這份奏疏後,便真的相信是漢高帝借田千秋之口替劉據申冤,不禁大為感慨。事後,漢武帝將田千秋召進宮中問話,並當場提拔他做大鴻臚。僅僅數月過後,丞相劉屈氂因罪被殺,田千秋接任,時在徵和三年(前90年)。
田千秋雖是戰國時期田氏齊國王族後裔,但因為沒資歷、沒背景、沒能力,所以仕途極為坎坷,若沒有這次上書事件,他註定會以微末小官的身份,被歷史給遺忘。但命運就是這樣的奇特,讓田千秋在最合適的時間、最合適的場合,向皇帝獻上了一封最合適的奏疏,由此迎來命運的大轉折,實在是太過神奇。
田千秋歷事漢武帝、昭帝兩朝,前後做了13年的“太平宰相”,在大將軍霍光執政期間,以一味謙退為要務,堅決不出頭、不爭權,雖然頗有尸位素餐的意思,但卻成功地保住榮華富貴。元鳳四年(前77年),田千秋卒於丞相任上,享壽應在70歲上下,諡號為定侯(田千秋的事蹟,詳見於《漢書·卷六十六》)。
-
12 # 歷史戰爭
在西漢有一位名相,他本是一位微末小吏,卻在數月之間連升至丞相,就連匈奴人聽說以後都覺得不可思議。而這位丞相就是田千秋,他之所以可以平步青雲,與巫蠱之禍有關。
太子劉據本是漢武帝最寵愛的孩子,然而奸臣江充構陷太子,挑起巫蠱之禍。巫蠱之禍爆發以後,太子被迫起兵,最終兵敗自殺。漢武帝將太子劉據的親信誅殺殆盡,就連衛皇后亦被逼死,滿朝文武再沒有人敢替劉據說話。
然而當太子案已經成為塵封舊案以後,卻有人舊事重提,而這個人就是田千秋。田千秋本是高寢郎,供奉高祖陵墓。這樣一位人微言輕的守墓者,卻上書漢武帝替太子鳴冤,許多人都等著漢武帝大發雷霆,然而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漢武帝不僅沒有責罰田千秋,反而對他大加讚賞。
太子劉據畢竟是漢武帝培養多年的繼承人,他深知這個兒子的品性,因此在事發一段時間以後,漢武帝其實已經醒悟太子是被迫起兵,而不是造反。只是漢武帝畢竟是九五至尊,他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而田千秋就抓住了這個時機,給了漢武帝下來的“臺階”。
田千秋上書漢武帝,說自己做了一個夢,夢裡有一位白髮老者讓他跟皇帝說:“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漢書》)田千秋這段話無疑是非常機智的,既替漢武帝找到了臺階,又為漢武帝制造了“白髮老翁”的權威存在。漢武帝立刻召見田千秋,說這一定是高祖的神靈讓他傳話。漢武帝此言一出,自然無人敢表示反對。
田千秋只是一位守墓人,但他的上書卻充滿智慧,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替太子鳴冤,說不是他的錯,而是說太子確實有錯,但這不過是漢武帝的家事,兒子犯錯惹怒了父親,罪不至死。田千秋這樣既保全了漢武帝的面子,又維護了太子,漢武帝對他自然十分欣賞。
召見結束以後,漢武帝立刻拜田千秋為大鴻臚。數月以後劉屈氂因罪被斬,漢武帝拜田千秋為丞相。從一介守墓小吏到帝國丞相,田千秋只花了數月,這個速度實在令人震驚。當匈奴人聽聞以後,還專門對使者說:“原來你們漢選丞相併非要用什麼賢能的人,隨便一個人上書說幾句話便可得到相位了。”
田千秋確實是因為受寵才登上丞相位,不過他性格敦厚,做事穩重,在任期間還上書漢武帝,請他“施恩惠,緩刑罰,玩聽音樂,養志和神”,可謂是一位良相。兩位皇帝都十分善待田千秋,漢武帝死後,幼帝對田千秋十分尊敬,看他年老體衰,還允許他坐著小車進殿。
田千秋憑藉一次上書,就得到了丞相的位置,既有運氣成分,也是他魄力與機智使然。而田千秋執宰以後,不貪名利,行事謙遜,這也是他能夠得善終的原因。
-
13 # 江湖夜雨92
漢武帝晚年,田千秋本來只是一個叫高寢郎的芝麻小官,因為給武帝寫了一封粘上雞毛的加急信,解除了武帝心頭壓著的一塊石頭,武帝一下子把他提拔擢升為九卿之一的大鴻臚。
高寢郎是個什麼官?顧名思義,就是管理高祖陵墓的郎官,只能算鄉級小吏。而大鴻臚就牛叉多了,比現在的外交部長權利還要大,負責外交,民族,各封國的到京事務。
這還沒有完,僅僅幾個月後,武帝又把田千秋升至丞相,封為富民侯,到了無可復加的地步,有人苦苦追尋一生,也難獲一官半職,田千秋為何能在短短時間飛黃騰達呢?
這田千秋,名字夠牛,要名垂千古,他被封為富民侯,富民就隱含著武帝對自己以前好戰,奢侈行為的愧悔,他要痛改前非,休養生息,讓百姓富足起來。一個叱吒風雲的鐵腕人物,晚年開始反省自己,這裡面就有田千秋的功勞。咱們回頭來看看田千秋那封神秘兮兮的雞毛信。說起來話長,漢武帝以前任用奸詐之徒江充為繡衣指使,督察皇親國戚的不軌行為,這江充竟然在宮中興起了“巫蠱之禍”,以有人詛咒皇帝為名,在皇宮中大肆挖掘,興風作浪,連太子也不放過。太子被逼無奈,只好殺死江充,徵發長安衛卒守衛皇宮。漢武帝是很信任太子的,他派使者去詢問情況,哪知使者貪生怕死,不敢去見太子,回去騙武帝說,太子已造反。武帝才命丞相帶兵擊潰了太子的兵馬。太子出逃,被發現後,自殺身亡。
田千秋見太子被冤殺,就給武帝寫了一封加急信,信中寫到,臣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白頭翁告訴我,兒子調動父親的兵馬,挨幾下鞭子就行了,天子的兒子,因別人的過錯,誤殺了人,哪裡有什麼罪呀!你看,田千秋多會說話,為太子辯白是必須的,但又不能觸了武帝的逆鱗,便只能以託夢的方式說出來。
武帝對兒子的死,一直耿耿於懷,內心很痛苦,又不好意思說出來,聽田千秋這麼一說,更證實了自己的判斷,兒子是被江充一夥逼死的,於是滅了江充及其同夥全家,並建造了思子宮,在湖邊修建了讓人垂淚的望子臺。
漢武帝見田千秋能仗義進諫,且儀表不凡就拜他為大鴻臚。幾個月後,田千秋又建言,應罷斥根本沒有任何功勞的神仙方士。漢武帝面對群臣,不勝嘆息道,唉,我以前愚鈍,被方士欺騙,世上哪裡有什麼神仙,吃方士的藥,只能養生,少病罷了。漢武與秦皇相比,就在於能潘然悔悟。可見,田千秋敢於說真話,富有智慧,另外他性格敦厚,為人謹慎,才博得武帝賞識,一下子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
14 # 知常容
如果論升官的速度,幾千年封建王朝,田千秋應該可以排得上號。
我們先來看一看田千秋的升官速度:
田千秋最初的官職是管理劉邦陵墓的官員,這是一個很小的官。因為一封信被漢武帝封為大鴻臚。這是九卿之一,這是朝廷掌管諸侯及藩屬國事務的官員。幾個月之後就成為丞相,這是百官之首,然後封為富民侯。
從一個管陵墓的小官到丞相,田千秋如此短的時候,不但是丞相還封了侯。
我再找兩個大家很熟悉的人物作對比,你就知道田千秋升職的速度用火箭來形容都不誇張。
同樣是漢武帝朝的李廣奮鬥了一生,終究連個侯爵也沒有封上。
蘇武在匈奴吃了這麼多苦,回來只封了一個典屬國的官職,這個官職還在大鴻臚之下。
為什麼田千秋升官這麼快?
1、有膽量田千秋只是一個管陵墓的小官,但他看到太子劉據被江充所迫,最終起兵造反失敗後自殺。此時滿天下無人替太子喊冤。田千秋冒死上書漢武帝: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錯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
顯然這是替戾太子劉據說法,這是要冒很大風險,甚至是被殺的風險。司馬遷就是因為說錯話而受宮刑的。
2、田千秋長的正派田千秋這個人長得很正派,史書記載:千秋長八尺餘,體貌甚麗。古代以貌取人也是常事,漢武帝看到田千秋的長相,覺得這人不錯。
3、真正原因上面兩個是表層原因,真正原因是漢武帝想轉型,他覺得再繼續連年征戰下去西漢吃不消了。田千秋能冒死為太子說話,說明這個人有仁心。
自己手下這批官僚他很瞭解,靠他們轉型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有新鮮血液,田千秋顯然是一個合適人選 。你從田千秋被封為富民侯,光富民侯三個字就能說明很多問題。
田千秋身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田千秋藉口說是一個白頭老人教他這麼說,漢武帝刻意宣傳這件事,將田千秋宣揚成為是劉邦派人來輔佐他。
要知道漢武帝后期對鬼神之事是很迷信的。不光漢武帝,漢文帝也是如此,他夢見一個黃頭郎,結果發現鄧通和黃頭郎長的很象,於是鄧通就受到寵信。
結語:田千秋雖然和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一起成為輔政大臣。實際上他基本上就是一個老好人,大權在霍光手中。霍光對他說我管理內部,你管理外部。這本來就是奪權,結果田千秋說辛苦將軍了。凡霍光所做的他都不反對。
這樣丞相一當當了12年,也算得上是傳奇人物了。
回覆列表
在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中,因為奸臣江充預先指使胡巫及宮人在太子宮中暗埋巫偶,誣陷太子,太子劉據為自保誅殺江充,但隨後又遭到太監蘇文誣陷,形勢所逼,不得已發動兵變,兵敗逃亡遭到朝廷大軍圍捕,最終絕望自殺。
在這一事件中,漢武帝的內心是很痛苦的,因為疑神疑鬼,他很憤怒,無法相信太子;因為父子一脈,他又不忍,不願逼殺太子,但因為帝王的權威、顏面,漢武帝無法承認自己的糊塗與不智,所以悲劇最後還是活生生地在他眼前上演了。
其實在太子兵敗逃亡時,就有人站出來勸導漢武帝,此人名茂,號稱壺關三老。
壺關三老上書說,臣聽說父親如天,母親如地,孩子如萬物,因此只有上天公平,大地安詳,萬物才能茂盛成長。同樣的道理,父親慈悲,母親仁愛,孩子才會孝順。如今皇太子作為漢朝的合法繼承人,承受了萬世基業和祖宗重託,論親是皇帝長子,江充不過是布衣之人,市井中一奴隸,陛下將他尊顯重用,以致他挾皇帝之命迫害皇太子,造假奸詐,邪惡錯謬,因此使陛下與太子的至親關係阻隔不通。太子進不能見到陛下,退則被亂臣困擾,獨自蒙冤而無處申訴,忍不住憤恨之心,於是奮起誅殺江充,又恐懼陛下降罪被迫逃命,所以太子作為陛下的兒子,盜用父親的軍隊,只是為了救自己免難而已。臣私下認為太子沒有邪惡之心。《詩經》上說:“謙謙君子不信讒言,否則讒言無休止,天下必然出大亂。”此前江充用讒言殺害趙國太子,天下無人不知。陛下不加省察,深深責備太子,發盛怒而徵調大軍追捕太子,還命三公擔任將領,以致於智者不敢言,辯士不敢說。臣私下痛心疾首,請陛下放寬心懷,稍加省察親人,不要擔心太子的過錯,立即罷除軍隊,不要讓太子長期逃亡。臣不勝感激,隨時準備獻出生命,待罪在陛下的建章宮外。
漢武帝看到奏書後,雖有些感動,有些醒悟,但終究還是沒能公開宣佈赦免太子,對以忠言相勸的壺關三老也沒有任何迴應。
壺關三老的忠言勸告之所以沒有起到顯著作用,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太子尚在逃亡,真相沒有完全水落石出,此時漢武帝若公開赦免太子,那就意味著公開承認了自己的昏聵過失,對於他這樣一個不可一世的帝王來說,這是萬難做到的;第二,壺關三老的上奏雖然都是忠言實話,但一心袒護太子,隱約批評漢武帝,太大是大非,他的這些話沒能給漢武帝架設出赦免太子的臺階。
簡而言之,壺關三老的勸告,時機不對,話術不佳。
但壺關三老的勸告也還是有積極意義的,第一,他試探出了漢武帝的心理狀態,第二,他為後來者更有效地說服漢武帝提供了難能可貴的經驗教訓。
這個後來者,便是守衛漢高祖陵寢的郎官,田千秋。
班固在《漢書》中評價田千秋“無他才能術學,又無伐閱功勞”,就是說此人沒有什麼大的才能,更沒有什麼戰功資歷,但從田千秋隨後的所作所為看,此人絕對是個情商很高的聰明人。
為太子伸冤,他沒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而是一直在等待最佳時機。
據《資治通鑑·漢紀十四》記載,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經過調查核驗,京城官員和百姓以巫蠱相互告發的,多屬不實,這在事實上宣告了太子劉據是被冤枉的,清醒過來的漢武帝終於承認了這一點。
田千秋抓住這個時機,立即上奏,為太子訟冤,更重要的是,他為太子伸冤比壺關三老高明的多。
田千秋說,作為兒子的不經請示就動用父親的軍隊,應當懲處以笞罪(鞭打之罪)。但天子的兒子因失誤殺人,又當是什麼樣的大罪呢!我曾夢見一位白髮老人,是他老人家教我這樣上奏的。
注意看田千秋的話,他沒有一味袒護太子,上來就說太子肯定是犯了錯,但隨之他就把太子之錯歸進了家事範疇,言下之意,父子間哪有那麼大的深仇大恨,太子已經含冤死了,怎能叫他揹負那樣大的罪名。更聰明的是,他為自己的上奏勸告找到了一個十分適合自己角色的絕佳說辭——我只是個守墓的小官,沒有能力說這些話,是一位白髮老人教我這麼說的。
是不是很有情商,滴水不漏。
漢武帝看了他的奏書,大為感慨,召見田千秋的時候,漢武帝說,父子間的關係,別人很難說話。只有你獨自明示這其中的不對之處。這是高祖之廟的神靈派你來教導我的,你應當來輔佐我。
表完態,漢武帝隨即拜田千秋為漢代九卿之一的大鴻臚,掌管禮賓事務。與此同時,漢武帝族滅江充,將蘇文焚燒於橫橋之上。至於那一些曾經與太子兵刃相加的人,最初被任命為北地太守,後來也都遭到了族滅。
大概是看到田千秋作為大鴻臚,確實具有謹厚重德的品質,《資治通鑑·漢紀十四》記載,徵和四年六月,漢武帝任命大鴻臚田千秋為丞相,封富民侯,以示大漢朝廷要使百姓休養生息,安居樂業。
有意思的是,後來漢朝使者出使匈奴,匈奴單于聽說大漢朝任命了一位新丞相,就問使者,新丞相是怎麼上來的?使者說,因為上書言事。匈奴單于聽聞,譏笑說,漢朝任用丞相,就是不用賢才,隨便一個人上書就能得到。
使者回來,如實向漢武帝彙報。
漢武帝大怒,認為使者有辱使命,立即將之下到了獄中。
其實匈奴單于在這一點上沒有說錯,晚年的漢武帝使用皇權,在有些時候確實太隨意,很任性。
所幸田千秋不是鑽營小人,這才成全了一段歷史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