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x吳心

    個人觀點:儒家,儒家是孔子創立的、孟子發展的、荀子集其大成,之後延綿不斷,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使儒家受到重創,漢武帝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對思想實施鉗制,使儒家重新興起。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中國人代代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中國人基因中的責任思想以天下為已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與專制統治結合的結果。直到現在,儒家思想還是華人的主流思想。

  • 2 # 吃飯最重要了

    秦朝時期注重法家,漢朝時在漢武帝之前,是墨家道家的思想影響最大,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的新儒學思想,這也奠基了儒學是百家之中的領袖地位現如今是以儒家思想為主,道、法穿插的這樣一種文化發展

    所以儒家思想對我們當今世界影響最大

  • 3 # 不務正業的農民工

    個人認為儒家表(重視學習,忠孝,事務的兩面性,君子人格),墨家裡(人人平等,兼愛思想),道家心(包容,和諧,樂極生悲,否極泰來),法家形(法治社會)

  • 4 # 黑普文化

    儒家,法家,道家。

    秦朝全用法家政策,到了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的歷朝歷代基本都是外儒內法。而與儒、法兩家齊名的道家,只在漢朝初年的政治舞臺上曇花一現,然後就一分為二,一支成為知識分子永恆的精神家園,往難聽一點說就是心靈雞湯,另一支發展為道教,太平年景就煉丹修仙,世道不寧就聚眾造反。

    總結,儒家思想影響最大,不但影響了中國,甚至統治了整個東南亞的精神秩序。

    科舉制為儒家思想的傳播注入了動力機制。因為想當官就要學儒家思想。

  • 5 # 護法天瓶

    儒家,春秋時代實際上是儒家傳法的時候,以拯救當時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所以就提出了仁義禮。後來孟子加入智,董仲舒加入了信,成為真正的仁義禮智信。

    其他的幾家,你仔細看看,法家就是儒家的”倒搬槳”,儒家讓人仁,法家就說不仁,儒家說義,法家就讓人不義。所謂牧民之術,馭民五術,都是踐踏義的,然後否認禮。認為君王一人可以踐踏所有其他人,不需要禮敬之意義。

    墨家政治方面的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兼愛就是仁的一個方面。非攻也是仁。尚賢是智。

    所以很清楚了,天之意義,就是本來的,仁義禮智信就是當初傳下來的樣子,其他的理論是後來改的。

  • 6 # 崆峒書生

    然後就開始有了各個流派的出現,大家的目的都一樣,要解釋一下為什麼會亂。道家認為人們太過勢利,太有作為,我們應該啥都別幹,就這樣讓世界回到最初的模樣,自己就安靜了;儒家認為,我們就是太無能,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有作為,才可以有本事治理的了這個亂世;法家認為我們就是太亂,沒有規則可以遵循,所以要制定法律,越嚴酷越好,用法治理亂世......

    在這種局面中,百家形成,開始爭鳴。

    哪家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最大?

    只能說都大,畢竟每個王朝面臨的局面不同,每一個國王的喜好也不同。

    大好喜功的皇帝,比如秦始皇,自然要奉行法家思想了,或者推行兵家思想,因為他要征服;休養生息的文景二帝則要推行儒家思想,因為戰事結束,社會的穩定發展,人才的興起才是正道。

    放眼歷史,影響最多的也就是兵家、法家以及儒家,這幾個思想幾乎就能代表中國的歷史上的朝代面貌,治世和亂世,安定的社會,就用儒家來治理;紛亂的世道,就推行兵家。

    那麼,到底哪家思想對後世的影響大?書生個人覺得,還是儒家思想影響大。

    一方面,社會中治世肯定居多,這就要求皇帝要有治理國家的策略和方式,而儒家的“仁政”“有為”等思想,正好符合國君治理國家的需要。

    另一方面,儒家思想的教育、做人、道德、書籍等多方面的影響逐漸滲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已經成為中國人骨子裡的一種文化素養,無法繼續剔除。

    結語

    沒有某一種思想能夠永盛不衰的,儒家思想也是如此,只有用儒家思想來治世,用法家思想來做維護準則,用兵家思想來維護國家安定......多角度的文化融合,才會最終形成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人們發展的思想價值導向。

    我國現在使用的二十四字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們回頭細細品味,有儒家的氛圍,有法家的思想,還有墨家的理念,到底是哪一家思想為主導?不太好辨別,可以肯定的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思想理念,為我們今天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和重大的意義。

  • 7 # 識海泛舟

    所謂諸子百家,實際上就是對先秦時期各學術派別的一個總稱,他們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藝術結晶。

    諸子百家有哪些

    據記載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中數得上名字的共有189家之多,而其中流傳最為廣泛,對後世產生較大影響,最終形成學派的總共就12家,分別是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如果說哪一派對後世影響最大,我個人觀點覺得應該是儒家。

    儒家是一個什麼樣的學派

    儒家是由孔子所創立,孟子荀子完善,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儒家是十分強調教育的作用,儒家思想認為只有重教化、輕刑罰才能使國家安定人民幸福,在政治上,儒家就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且漢武帝採納了他的建議,儒學成為正統思想,也因此奠定了此後近2000年的封建社會統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並在不斷被完善的過程中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政治上的影響。儒家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和“禮”,治國的方略上,儒家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思想影響了後代很多封建王朝的統治者的治國方略。

    文化上的影響。儒家思想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極其深遠,傳統的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統治結合的結果,儒家思想倡導的社會倫理思想以及其重禮教的思想一直在今天的中國社會中依然是最主流文化思想。

    對教育的影響。儒家思想十分重視教育,非常強調教化的作用,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對孩子和社會有重要的啟迪。

    儒家思想對當今的我們有何意義儒家思想核心是“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法治等德道思想‘’,而這些正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思想,同時其倡導的思想也是我們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基石,它對於我們從傳統文化中尋找理論支撐,對於社會樹立核心價值觀以尋求長治久安良策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8 # 大白教育薦讀

    毋庸置疑影響最大的肯定是儒家思想,其他思想雖有,但影響力不如儒家思想落實的更徹底。

    東周時期,中國社會處於劃時代的歷史變革中。當時,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留下的諸侯坐大,甚至還出現了周鄭交質的事情,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的“周禮”遭到極大破壞,諸侯爭霸,社會處於動盪之中。這時候代表各階級利益的知識分子異常活躍,成為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他們紛紛登上歷史舞臺,著書立說,提出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辦法,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就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他們各自都為自家學說準備了一套價值觀,也為為秦漢以後的社會治國思想的選擇奠定了基礎。

    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社會內部不可協調的矛盾日益尖銳,撼動了周時建立的傳統文化,人們迫切的需要新的曙光。當時思想界的發展就為儒家思想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

    雖說秦朝法家思想處於統治地位,但是儒學文化也從未滅絕。到了漢朝,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哲學根本,杜絕其他思想體系。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西漢武帝在位時期封建國家十分強盛,這給封建統治穩定創立了前提。為維護大一統的局面,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思想體系。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於君主統治的成分,對儒學進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權神授”和大一統的思想,這在客觀上有利於封建中央集權的加強,也利於社會的穩定,和鞏固儒家思想,從此儒家思想逐漸成為封建社會佔統治地位的正統思想。縱觀兩千多年來儒家之所以能獨領風騷,一方面是因其思想核心即哲學上的天人觀念、倫理上以“仁”為核心的“三綱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統主張,在根本上都有適應了封建專制統治需要的因素。

    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能夠隨時代需要的變化而不斷改變面目。

    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可謂根深蒂固,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四書五經源遠流長。傳統的責任感、忠孝思想,都是它和時代社會結合的結果,直至現在,儒家思想都是主流思想。

  • 9 # 江展

    春秋戰國時代,政治上諸侯分立,征戰不休。但是,文化上,卻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精彩局面。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曾經說把公元前500年左右,稱為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在此後的幾百年裡,中國、印度和西方文明,都出現了各自最具有原創性的偉大思想家,包括中國的孔子、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和印度的佛陀。即便,如今已經是21世紀,但是人類各大文明的底色,依然是那個時代的先哲們所鋪就的。 春秋戰國時期,雖然號稱諸子百家,其實並非實指,百家只是用來表達當時宗派林立。真正較為重要的有:儒、墨、道、法、陰陽和兵家,其中,尤其以儒墨道法四家的影響最大。 儒家主張仁政、德治,推崇道德在個人生活、國家治理中的作用,如果人人都能遵循道德,“克己復禮”,就可以實現天下大治。所以儒家主張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漢武帝時,採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後,儒家思想成為了歷朝歷代的官方正統。每一位讀書人從小都要讀四書五經,都自稱孔聖門徒。 墨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墨翟,主張兼愛、非攻、薄葬、節儉。春秋戰國時,一度影響極大。孟子就說:天下士,不歸於楊則歸於墨。但是,秦漢以後,卻漸漸沒落了。 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管仲、商鞅和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嚴刑峻法、重刑輕罪、富國強兵、君主集權。尤其是韓非子的“法術勢”相結合的理論,成為中國古代政治統治領域的理論綱領。歷朝歷代,表面上都說是尊奉儒學,但事實上,真正的統治格局卻是“外儒內法”,用來治國理民的卻是法家的思想。 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老莊。主張無為而治、順應自然,擺脫紅塵俗世的羈絆,追尋心靈的自由自在。其中的知足常樂的思想,對後世的文人影響極大。 南懷瑾曾經打過一個比方:儒家就是中國人的糧食店,人每天都要吃糧食;道家思想是中國人的藥店,每逢國家喪亂或者個人精神壓抑,就要到這個藥店抓藥。 所以,對中國人而言,儒家、法家和道家的影響最為深遠。 當然,唐宋以後,佛家思想的影響同樣不可低估。

  • 10 # 子不是魚

    我國以5000年文化與歷史,傲然屹立於世界東方。從古羅馬,亞述,古印度,古埃及,阿拉伯文明,都因其戰亂割據,城邦自治,相繼消亡,而獨有華夏文明,歷久彌新,長存於世。

    歷史學家錢穆認為,中華文明,之所以說是唯一存世的5000年不間斷的文明,一是史籍不斷絕,從《史記》,到《清史稿》,所記錄的文字詳細而綿密,有文字記錄可以考據。

    二是,文化,我們的歷法,我們的習俗,千年未改。

    三是,對於國家的認同,自秦嬴政統一華夏,我國2000年來都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統一,已經深根於國民的意識和血液中。

    四是文字,我國從商朝的甲骨文,到周朝的小篆,再到漢隸,再到唐楷,再到改革後的簡體字,是一脈相承。我們雖然不寫繁體字,但是可以輕易的辨識出繁體字和它的含義。而歐洲人看不懂300年前的古英語。

    中國文明,始於先秦的禮治思想,即「天討有罪,天秩有禮」,因為不遵守天道,故而作五刑,儒家思想的發源,或者說源頭便是敬天保民的禮治思想。中國人將天,物化成人,將天神格化。

    法家思想也是源於我國古代戰爭中,所運用的刑法,而沿襲承繼下來的。

    而本土的道學,以昊天上帝作為神袛,而物化眾多的神仙系統和體系,而這個體系也維持了封建統治的基礎和統治的需要。

    需要一個超越所有人的權威,去震懾犯罪和進行教化,從而就有了,儒家文化系統,和道家文化系統。

    而在東漢末年傳入中土的佛教,把握住了因為東漢末年,人們苦於戰亂,心靈空虛的時機,人們感受到生死別離,和人生無常。故而佛家教人,多行善事,還有來世,這也維持了社會的穩定。

    佛教傳入後,與本土的道學和儒學相互依存,相互吸取營養。從而形成了中華文明獨具特色的精神核心。

    儒家提倡,修身治國平天下,剋制自己的慾望,佛教教人禁慾,道家強調養生,也強調禁慾,一生求道,期待羽化成仙,遠離塵世繁華。

    先秦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戰爭頻發的時代,其類似於歐洲封建時期的割據城邦制國家時代。

    當時的有志之士,力圖以自己的學說,救百姓於水火之中,便著書立傳,以成學派,以納弟子,形成百家爭鳴的特殊景象。

    然,自秦始皇帝統一以來,儒家的天下大同,法家的依法治國,是相互依存的。以儒家思想形成了中華法系,中華法系,重刑法,輕民事法律,是有其淵源的。那就是大一統的思想下,個體其獨立性無疑收到了抹殺。個人的獨立性也不復存在。 而今天,儒家的忠孝愛國,法家的依法治國,依然還在。

    道家的清靜無為,只是我們在見到生活的殘酷的時候,我們才追求心靈的灑脫和自由,無為並不是沒有作為,而是以守為進,以退為進。在心理低落時,我們會追求內心的快樂,守住自己的底線。

    所以,我認為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對於我國曆史程序影響是最大的,它們並不是分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親親尊尊並沒有斷絕,親其所其,以親近自己的親人,親近鄰里,然而推之於國家,這樣才是家國一體。然而這種思想也收到了威脅,自基督文明傳入,再到我國獨生子女政策以來,儒家文明基於宗族自治的體系生態已經受到了破壞。從韓國的傳教士來說,他們夢寐以求想把中國變成一個基督教國家,傳他們的福音,這是非常值得我們警惕的。

  • 11 # 中國新派冷雁

    百家爭鳴指先秦時期學術思想領域“百家”林立、互相爭辯的現象。當時學術派別很多,著名的有儒、法、道、墨、名、陰陽、縱橫、農、雜等家。他們著書立說,遊說爭辯,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對當時思想、學術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有深刻影響。其中儒家思想對後世影響最大。

    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它的核心思想體系就是仁、義、禮、智、信,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

    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儒家思想的內涵豐富複雜,在廣泛汲取古代典籍精華基礎上逐步發展出基礎理論和思想,即講大一統、講君臣父子。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日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一變“學在官府”而為“私人講學”,使傳統文化教育播及到整個民族。

    這樣儒家思想就有了堅實的民族心理基礎,為全社會所接受並逐步儒化全社會。

    我們現在一般以孔子,孟子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們留下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

  • 12 # 善一鑑聞

    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古代社會大動盪、大變革的時期,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劇烈的社會變革中,各國的階級關係不斷出現新的變化,不同的階級與階層對社會變革發表不同的主張和看法,“諸子百家” 便應運而

    生!

    所謂“諸子”,即這一時期思想領域內反映各階層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各種政治學派的總稱。“ 百家”,並非真有一百個學術派別,只是表明當時思想家較多,是一種籠統的說法。 那麼,春秋諸子到底有多少家?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數得上名字的共有一百八十九家,相關著作有四千三百二十四篇。這百八十九家的基本宗旨, 大都是為國君提供政治方略,其內容互相交叉、 融合,共同推進了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文化的飛躍式發展。

    毫無疑問,影響最大的是儒家,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兩千年來被歷朝歷代奉為正統,直到今天,其深遠影響仍然存在!

  • 13 # 水墨丹青客

    很多人會說“儒家”而我卻認為是“兵家”。各朝歷代那個王朝不是厲兵秣馬,那個朝代更迭不是“兵家”在前,以至於現在衡量一個國家的強弱首先看軍事實力,而不是道德文化;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自衛其他都是紙上談兵。所以我覺得影響最大的就是“兵家”。

  • 14 # 海南沉香哥

    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我認為是道家

    對現世影響強烈的諸子百家僅有儒家與道家,當然其他家影響不大,暫且不論。

    道家影響的是帝王以及統治階級,道家講究的是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以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道家後來演變為道教,流傳了下來。道家是講人怎樣與天地協調哲學,而道教是宗教,相互間有關聯也有區別。準確的講道教所繼承改造了道家思想。同時尊道家創始人老子為道教祖師,奉《道德經》和《莊子》為道教典籍。在教內,老子被奉為太清道德天尊,莊子被奉為南華真人。

    儒家影響的是老百姓,倡導血親人倫、現世事功、修身存養、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道德維繫專制統治與等級社會,壓抑人性,鉗制思想,阻礙了科技的發展。後演變為儒教,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禮為本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以天子為宗教領袖,以孔子為先師,以詩書禮樂易春秋中的神道設教。

    諸子百家,是對先秦時期各學術派別的總稱。以孔子儒家、老子道家、墨子墨家為三大哲學體系的代表,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後的《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則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最為著名的不過幾十家而已。

    歸納而言只有12家被髮展成學派。流傳中最為廣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漢朝為了統一全國所以將天下人的思想統一起來,廢黜百家,獨尊儒術,法家就此沒落。

    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dí)(墨子)。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這一流派幾乎一夜之間從地球上消失,轉入地下發展。

    陰陽家:戰國時期,有一支專門主張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的學派,屬於道家支派,史學家一般以齊國人鄒衍(騶衍)、騶奭為創始人。公元6世紀,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混和了道教咒術與密教佔術,傳入日本;在日本登陸後,又滲透了很多當地文化,比如萬物有靈,形成了獨特的“陰陽道”。

    名家:以思維的形式、規律和名實關係為研究物件的哲學派別,所以稱"名家",也稱“辯者”、“察士”名家以擅長論辯著稱,開創了中國的辯論學。名家作為一個學派,並非有著共同的政治思想或經濟主張,而僅僅在於他們都以“名”作為研究物件。由於觀點不同又形成若干派別,其中主要有“合同異”派和“離堅白”派。秦始皇滅亡六國後消失。

    雜家,中國戰國末至漢初的哲學學派。以博採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漢書·藝文志》將其列為“九流”之一。雜家的代表人物,一是淮南王劉安(《淮南子》),另一是編撰《呂氏春秋》的呂不韋。現在基本上說的就是此人沒有專業本事,什麼都知道一點,但什麼都不精通的意思。

    農家,又稱“農家流”,是先秦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奉神農為祖師,祖述神農,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由於儒家輕商農,東漢中期以後農家迅速衰落。《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

    小說家,先秦 百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 雲:“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代表人物虞初

    縱橫家,是謀聖鬼谷子創立的學術流派。在戰國時期以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為主的一派,“縱橫家”是指一個獨特的謀士群體,可稱為中國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在漢代建立了大一統的帝國以後,縱橫家智謀就很難再有用武之地了。雖然歷代都有餘音,但卻很難再有大的發展了。

    兵家是中國先秦、漢初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的學派,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精華。關於兵家的起源,有人認為兵家源於九天玄女,有人認為兵家鼻祖是呂尚,有人認為兵家源自道家,也有人認為兵家源自法家。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孫武、司馬穰苴;戰國有孫臏、吳起、尉繚、魏無忌、白起等;漢初有張良、韓信等。

    醫家泛指所有從醫的人。中國醫學理論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到公元三世紀中葉,共經歷了七百多年。代表人物有:扁鵲、倉公、華佗、張仲景、葛洪、孫思邈、李時珍。

  • 15 # 健康酒捍衛者

    儒家對後世的影響最大,其次為道家和法家對後世的影響。

    先說法家:法家雖然是一個小眾學派,但是商鞅以《強秦九策》、《商君法》和統一度量衡等制度直接為秦國的崛起、統一和六國的滅亡奠定了必然之因,秦帝國的大一統影響中國千年,直至今時之國事法務仍有法家思想隱隱約約閃爍其間。

    二者言道家:道家創始祖老子以自身之驚世感悟透徹宇宙之道,為後世留下無為、知足和順應自然之良思,以致湯因比先生為西方世界的整體墮落提出在老莊思想典籍裡尋找拯救良方之說。近年各國爭相發展的量子科學的思想體系可以完全在老子的道德經裡面找到系統的理論支撐。

    再三述儒家:2500多年來儒家學派不僅影響了中國,還影響了世界。生生不息的五千年華夏文明的傳承都基本囿於儒家文化從政治到倫理道德到個人行為規範完整的思想指導體系。把具有動物性的“人”昇華到愛人之“仁”,唯儒家不!

  • 16 # 漫語朝夕

    秦朝重法家,漢朝時在漢武帝以前,數墨家道家思想影響最大,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思想,自此以後,中國的文化借進入了儒家為主,道、法穿插的這樣一種文化發展。所以,儒家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對中國文化界影響最大的學派。

  • 17 # 一瑤讀書

    中華華民族具有數千年文明歷史,“諸子百家”學術,堪稱思想文化源頭,其內容豐富,哲理人倫,治國安民,談兵論戰,修養身心,那麼,什麼是“諸子百家”呢?

    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在社會大變革的動盪之中,學術界一時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空前盛況,學派蜂起,議論紛紜,沸沸揚揚,自先秦一直延續到漢初,眾多學派統稱“諸子百家”。

    “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道家的老子、莊子,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等等。“子”本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在這裡便又有了宗師的含義了,也可認為是“夫子”的省略,“百家”即指各學派。西漢司馬談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論六家之要指”,包括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六個學派。

    劉歆《七略》將先秦至漢初各派著作輯為《諸子略》著錄“諸子百八十九家,共有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其後經歷代戰亂,許多子籍都失傳,除了《七略》,還有《兵書略》、《數術略》、《方技略》著有兵家、天文,曆譜,占卜和醫家、神仙家的著作等。

    眾多學派中,先秦道家在諸子百家中獨具特色,道家傑出代表老子和莊子,既重視從人的觀點出發,以自然為本位來探求人以外的物件世界,致使其卓越的宇宙本體論一枝獨秀;更直接把人作為考察物件,力求從哲學的高度來認識、解釋和規定人,並從而把握和確定人在宇宙自然和社會群體中的地位。

    其天人觀探討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人性論探討了人性與道德的關係,人倫觀探討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人生觀則探討了人與生活本身的關係。

    道家代表人物中,老子和莊子的思想較為系統全面,楊朱學派側重於人生方面,黃老學派則主要是政治哲學,道家代表人物生活在諸侯割據的春秋戰國時代。

    春秋末期,懷疑天帝的無神論、樸素唯物的自然觀雖然仍和天人感應、宗教迷信思想交織在一起,但重人輕天的思想則有了進一步發展。

    老聃借用當時流行的“天道”一詞,改造發展為其宇宙本體論中的核心概念“道”,用來指永恆的、迴圈運動著的宇宙本體。

    他將人的代表“王”與“道”、“天”、“地”並列,認為“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老子》二十五章,或本“王”作“人”)。在中國思想史上,老子第一個把人提到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

    老子從自然中發現了人,開創了中國哲學重視人的傳統,為中國古代人學奠定了基礎。

    老子認為人們應當認識到自身的無知,不該以無知為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正確的認識,只能是順應自然,“惟道是從”,抱守著永恆的本體“一”。所以,“抱一”便成了老子認識論中的主要方法。

    這裡的“抱一”的認識方法,其實是在客體的不可知和主體的棄智絕學這種隔絕情況下,尋得的一條神秘的認識途徑,這種神秘的超越,使人感到老子並未擺脫原始思維方式的影響。

    老子看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處於變動不居的狀態,天地間萬事萬物都存在著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的兩個對立面。沒有“有”,就無所謂“無”;沒有“難”,就無所謂“易”;沒有“長”,就無所謂“短”,他認識到對立面雙方都存在著向相反的一面轉化的可能。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五十八章)。

    老子的天人觀,表面上看起來像是消極的,要人無為,要人順從自然,可實質上並非消極。他是要透過無為達到無不為,聖人“輔萬物之自然”,遵循著宇宙發展演變過程,效法天道,使萬物各得其所,各盡其性,普遍得到健康發展。

    老子很重視人,尤其強調聖人的作用,因為聖人懂得駕馭利用自然,而不是作為自然的附屬物。無為便能達到無不為,使人始終掌握主動權。

    除了老子這樣的哲學思想大家,還有一位著名的人物孔子,戰國初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論語》、《易傳》以及《禮記》中的許多篇章,對後世有很大影響,對中國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論語》內容極其豐富,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倫理、人際關係等,儒家學說的核心仁、義、禮、智、信等。

    諸子百家為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綜合創新和發展作出了貢獻,二十年代,胡適著《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梁啟超著《先秦政治思想史》,都是用新觀點疏釋諸子學說,

    諸子百家裡蘊藏著中國五千年曆史中的智慧精髓,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證明,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它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我是跛腳的貓,讀經典讓思想改變行為,經典改變人生,祝所有的朋友都能讀有所悟、學有所得,夢想成真!

  • 18 # 曉岸漫步2018

    先秦時代是一個放飛思緒的時代,各種學說、各種理論到處流行,諸子百家登臺"獻藝",使先秦文化空前絕後般繁榮,開啟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諸子百家據記載有一百七、八十家,真正影響大的只有如下幾大流派:

    一,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主張“禮治、仁政”、“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著作有《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著作有《道德經》、《莊子》。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張“尚賢”、“尚同”、“兼愛”、“非攻”。著作有《墨子》。

    四,法家:代表人物有韓非子、管子、商鞅;主張“以法治國”、“重農抑商”、“獎勵耕戰”、“嚴刑竣法”。著作有《韓非子》、《管子》。

    五,兵家:代表人物有鬼谷子、孫武、孫臏;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百戰百殆”。著作有《鬼谷子》《孫子兵法》《孫武兵法》。

    六,縱橫家:代表人物有蘇秦、張儀等,主張“合縱連橫,抗禦秦國”。著作不多,事蹟傳於《戰國策》。

    以上六大家流派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當數儒家,原因是:1,自漢以來歷代王朝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儒學;2,各朝代文官大都是儒士;3,大多數朝代主要用“儒術”來教化、訓服、統治百姓,4,在近兩千多年來歷史中儒家又是飽受爭議的流派。

    正是上述幾點,使“儒家”成為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流派。

  • 19 # 為什麼這麼軸呢

    儒、法、道三家。

    儒家的影響不用說了。

    法家的影響也很大。其實好多朝代,許多明主,都是儒家其表,法家其裡的,如漢武帝等。

    道家對普通百姓生活的影響更大一些,所謂"道教"。也是文人雅士安放心靈的所在。出仕則儒,歸隱則道,非常瀟灑。

  • 20 # 木方格

    “諸子”是先秦至漢政治學派的總稱。“百家”形容當時的思想家較多。“百家爭鳴”反映出先秦時期各領域思想家群星璀璨相互爭辯的熱鬧場面,無論在學術、文史等領域都留下了光彩奪目的歷史印記。

    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大致可分為十家: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是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農家、小說家;去除小說家不談,又稱為“九流十家”。

    儒家因出自鄒魯,創始人孔子繼承了三代中原正統,成為諸子百家文化主流,對中華民族影響深遠。

    由於先秦時期的局面分裂,各領域學派建立大都有一定地域性,如山東儒、墨髮祥地,山西翼城是法家發祥地,南方是道家發祥地,河北北部和山東臨淄是陰陽家的發祥地。

    各學派的思想領域分別為:儒家的恕道、道家的辯證法、墨家的科學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軍事思想等,正因為有了當時的解放思想後各領風騷的文化升騰,才有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影響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天的身心疲憊,生活真的好累,我想知道大家最難的時候的經歷有哪些?是怎麼熬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