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美菇粱

    卓別林電影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首先從人物的塑造方面來分析,他的作品中更多的是透過電影這種形式來塑造出更多的人物形象,可以說卓別林創作的目的和其他製片導演不同,他的目的更多的是在人物上而並不是在電影本身上。他所創造出來的人物甚至比他本人還讓人們覺得更加真實和富有特色,他對於人物和情節之間的發展關係把握的十分到位。另外卓別林電影的特點還體現在他在電影的結構以及觀念上,同時期的一些電影也許也會存在突破框架的觀念,但是卓別林的電影卻不同於其他的類別,在他的作品中情節只是一個大致的框架,在表演的過程中動作的結構才是最重要的,有些甚至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存在。儘管有時候他的節奏和情節有些鬆散,但是他的觀念是十分超前和獨特的。卓別林的電影在內容上有時候雖然並不是十分深刻,但是其中卻往往蘊含著很深的含義,甚至透過故事情節來諷刺社會上的一些問題,這些特點都是其他電影很難追趕上的。

  • 2 # 幫貓抓老鼠的魚

    卓別林電影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所謂含淚

    的微笑,即用喜劇手法表達悲憫的主題。

    他早期的作品基本屬於默片鬧劇,靠誇張

    的肢體表演引人發笑。其後的作品逐漸加

    重了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對底層人物的同

    情。用喜劇來嘲諷揭露代表著權勢、暴

    力、貪婪的所謂“上層社會

    技術上來說,除了黑白、默片、肢體幽默

    等特點外,他的電影播放速度較正常的每

    分鐘24格快,這樣顯示出了特殊的動作效

    果,富有喜劇感。

  • 3 # 筆落寫下愛

    卓別林這個名字,對全世界的人來說都不陌生。他扮演的那個流浪漢的形象,總是穿著一條與身材不符的肥褲子和一雙大皮鞋,手裡拿著一根手杖,頭戴一頂圓形禮帽,嘴上留著一撮小鬍子,邁著鴨子步走路,讓人一眼看過就很難忘記。這個模樣,也被後人不斷模仿。

    卓別林精湛的演技來自他對於藝術刻苦學習的態度,他經常跟生活中一切有經驗的人求教,包括流浪漢、工人、裁縫等等,在他們身上尋找每種人物的特點,以此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

    雖然撇開銀幕的熱鬧之外,卓別林的私生活及公眾生活也收到了外界或好或壞的評價,但絲毫不影響他作為一個藝術家、一個文化偶像的閃光存在。

    卓別林,用他誇張的表演帶給全世界歡笑,然而生活中的他,卻和平凡人一樣要面對感情的隕落與機遇的反覆。他的人生,從7歲時起成為一個流浪兒,一路從默默無聞走到閃耀世界的光鮮亮麗,感情生活又難以一帆風順,只能靠一部部作品和一個個不同面孔的女人來帶給自己慰藉。可以說,他一生都在消除貧窮和被拋棄帶給他的心理陰影。

  • 4 # 光影斑駁

    大家好,我來回答一下。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第一次遇見他的電影。

    卓別林是集演員、導演和編劇與一身,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電影藝術大師。他堅持主演正面人物,表現以小人物為主。他用誇張的肢體語言表現喜劇,諷刺時局。我不愛看默片,但對他的《大獨裁者》特別喜愛,看了很多遍。《大獨裁者》是卓別林的第一部有聲電影,拍攝期間受到法西斯組織的威脅,但卓別林依然不改初衷,冒著被暗殺的風險公開向納粹挑戰。電影的結尾卓別林冒充希特勒有一場精彩的演講,這應該是他本人對法西斯的宣言,對世界的吶喊,對底層勞苦人民的呼喚,我看了不下幾十遍,太震撼了,總想站起來為他鼓掌。幽默與人性是卓別林藝術創作時始終重視的兩大元素。他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代表我們傳遞著恐懼和憂愁,1972年,他獲得了奧斯卡榮譽獎,給他的頒獎詞如下“卓別林為電影製作本世紀獨有的藝術形式所做的巨大貢獻,使得卓別林不再只是一個名字,還成了電影術語,所有曾經看過電影的人都應該感謝他。”

    他的幽默給我的人生增添了些許歡樂,也讓我學會了敬畏,感謝卓別林先生。

  • 5 # 三分鐘看喜劇

    1.肢體語言。卓別林大部分電影都為默片,所以臺詞就需要轉化為肢體語言來闡述。

    2.誇張。誇張為大多喜劇的必備元素,尤其在默片時代更為突出。

    3.連續性。卓別林電影偏長鏡頭風格,這就要求卓別林在一個鏡頭內長時間表演。

  • 6 # 桃花美酒

    首先,卓別林的作品是以批判現實主義為主的,他借鑑古典幽默劇的優點,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啞劇表演風格。

    後來,卓別林轉到卡爾諾劇團表演,在卡爾諾劇團,他遇到了恩師卡爾諾,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他的表演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 7 # 音樂獨角

    我聽說過一個關於他的故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有一次,卓別林走在一個偏僻的路上,突然,一個人從背後拿槍頂著他的頭說,把錢交出來,不好,遇到劫匪了,卓別林想,不過卓別林很快就鎮定下來,他把錢包遞給劫匪,還懇求劫匪說,這錢是我老闆的,你這麼拿走,我的老闆一定以為是我把錢私吞了,你拿槍在我的帽子上開兩槍吧,這樣老闆就不懷疑我了。劫匪一聽,心想這人這麼誠懇,就答應他吧,於是就在卓別林的帽子上開了兩槍。卓別林看著帽子上的兩個窟窿,又對劫匪說,老兄,為了顯得更逼真,請你在我的衣服和褲子上各開兩槍吧,劫匪又照做了,這時卓別林一看槍裡的六發子彈打完了,揮起拳頭照著劫匪的頭上打去,劫匪當時就暈了,卓別林拿起錢包,喜笑顏開地離開了。只能說,這個故事不管真假,卓別林的喜劇幽默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本來一直出演舞臺劇的他,是如何開始接觸電影的呢,我找到一段資料,是記者採訪卓別林的孩子,“我只能想象,他的父母都是舞臺劇的演員,他媽媽在那個時代被認為是lunatic,被當成瘋子抓起來。他父親為了謀生,只能繼續演出,而且讓他的兒子,也就是我的父親很小就開始登臺表演。有一天的時候我爸在舞臺表演的時候被人發現並且邀請他去美國,於是他寫了封信給他的兄弟說:有人跟我說讓我試試看一個新玩意兒,叫電影,我準備去洛杉磯試試運氣,搞不定的話我再回來。謝天謝地,他到最後也沒有回來演舞臺劇。”就是這樣神奇的經歷,才讓上個世紀出了一個名導演,有了一個才華橫溢的傑出導演,沒有被時間的河水給沖刷掉。

    卓別林在他的電影道路上,一直都是寂寞的,看過他影片的觀眾都知道,每一部電影中,他幾乎都是獨自一人出場,雖然他的表情很滑稽,人們都認為他是開心的,但其實他的內心真的很孤獨,開朗的外表下總有一顆脆弱的心。甚至在卓別林的電影中,每一個結尾,似乎都是他一個人,但直到《摩登時代》,他顯得好像沒有那麼寂寞了,不知道是不是在他的生命中發生了什麼,最後的結尾,是他和女主角一同走向了光明。

    卓別林是創造電影藝術的偉大先輩之一,他常常描寫受苦受難的窮人。當然,卓別林這個不朽的人物既不是受剝削的工廠工人也不是勞動的農民,而是一個流浪的無產者,為了免遭商人的殘害,他採用各種可愛的狡猾手段,並用一些可憐的辦法來進行復仇。從整個來看,不管怎樣,這些都是傾向民主的,我個人理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資產階級藝術,是一種精神。

    我在巴拉滋的《電影美學》中讀到過這樣一段話,“喜劇這一名詞在概念上和理性上的特徵使有聲喜劇片成為一個相當特殊的問題。變了形的可見形象之所以會給人以變形的感覺,只因為我們還記得它的原來形狀,還能從漫畫中認出它來。要不然,我們只會覺得這是另一個跟任何存在物都毫無關係的形狀而已。漫畫愈近似原物,就愈有效果。但是一種聲音,如我們已經指出過的,卻不可能從各個角度來錄製。一種聲音發生任何改變,結果都只會產生跟原來的聲音毫無關係的另一種聲音。”這段話提到了有聲喜劇片問題,那麼卓別林的電影當然大部分都是無聲默片鬧劇,在有聲電影出現後,卓別林的確稍微顯得跟不上了時代潮流,但是對於聲音來講,卓別林在他的電影中使用音樂,可以說是用到了極致,很少能有電影大師像他一樣,在無聲片時代,拍出這麼多偉大的作品。

    卓別林當初也是反對有聲片的,這樣保守的做法使他的電影技巧越來越過時,卓別林擅長使用鏡頭,比如他經常使用的特寫,你總是能看到銀幕上那閃閃發光的動人的大眼睛,緊扣人的心絃。卓別林想要拍出有聲片真的很困難,他的這樣一個搞笑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這樣的他要怎麼說話呢,很多書中都曾討論過這個問題,得出的答案都很一致,這樣一個滑稽人物必須有一條相應的滑稽嗓子和說話方式。

    可以說,卓別林這一生創作的東西數不勝數,他的第一部處女作《謀生》在1914年拍攝,後來又自導自演了許多作品。卓別林生於19世紀,剛滿9歲的他就成為了一名專業舞臺劇演員,可能舞臺劇對他的影響也比較深,所以在今後的電影裡,多多少少給了卓別林一定的啟發。在他父親去世之後,他便開始獨立起來,為了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中生存,他做過許許多多的雜活,這可能也是每一個偉人所要經歷的事情。在他的青少年時期,他表演了很多舞臺劇,也進行了簽約,後來拍了電影以後又和一些電影廠鬧矛盾,之後便有了自己的製片廠,因為自身的天賦和努力,在後期拍攝了大量優秀影片,最後在一個聖誕節的早上,卓別林安然離開塵世。

    大家都知道埃徳娜普文斯,曾經是卓別林的情人,後來與其分手。她前後主演了卓別林的許多電影,即使分手之後,她也一直是卓別林電影的女主角,而後卓別林的感情生活也 是比較坎坷,我相信,埃徳娜普文斯在卓別林今後的生活中一定起了不小的影響,因為初戀總是這麼的美好。

    卓別林本是一個演員,那個被人熟知的形象無人能忘,頭上戴著禮帽,手上拿著柺杖,穿著一雙大皮靴,走路很搞笑,而這個幽默的形象第一次出現是在電影《陣雨之間》中,因為這一次,這個搞笑的形象徹底留在了觀眾心中,成為卓別林喜劇的標誌。在演了許多舞臺劇和電影后,他自己也有了自己的製片廠,於是開始自己製作電影,自導自演的生活便從此開始,比如一些很成功的作品,《摩登時代》、《城市之光》、《淘金記》、《尋子遇仙記》

  • 8 # 洋洋愛剪輯

    我簡單說一下我的看法,大家也可以一起交流一下!

    表演風格:詼諧 幽默 滑稽的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

    從1919年開始,卓別林獨立製片,此後一生共出演80餘部喜劇片,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舞臺生涯》等。這些影片反映了卓別林從一個普通的人道主義者到一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過程。卓別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對下層勞動者寄予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進行了無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間,他拍攝了尖銳諷刺麥卡錫主義的影片《一個國王在紐約》。1972年,美國隆重邀請卓別林回到好萊塢,授予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稱他“在本世紀為電影藝術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 9 # 可口可樂BOY

    這個猶太人,穿上衣服看瘦,脫了衣服有肉。

    他的表演是之前電影幽默所達不到的高度,有沒有語言,看他的表演流暢依然。而且,全世界不同文明背景的人,都看得懂,且笑中帶淚。

  • 10 # 萌萌噠快樂美少女

    接觸到的第一部卓別林的作品是《摩登時代》,看完之後,沉默了很久。 後來下載了卓別林不同時期的電影,連著看了幾天,越看心裡越難過,是的,我看的是卓別林的喜劇,但看完之後總感覺不是滋味

    。 單純而無私的愛情彷彿總是卓別林電影的主題,《摩登時代》《馬戲團》《大獨裁者》《城市之光》等等都牽涉到這一主題,他可以是個傻子也可以是個無賴,但他會毫不猶豫把自己的一切給喜歡的姑娘,甚至談不上喜歡,可能只是他很善良,而不求回報。

    《城市之光》的結尾部分深深打動了我,純粹的感情,不求結果,只要你好,我自開心。 但總會使人莫名的傷感,傷感在何處,也許是為他感到不值,本不必如此,本可以過的很好,這般的付出,這樣的結果,怎能說是值得!但他是開心的,發自內心的幸福,這便是令人敬佩的地方。 小愛之外,還有大愛。

    《大獨裁者》是卓別林的第一部有聲電影,拍攝期間曾受到德國外交人員和美國法西斯組織的施壓,但卓別林依然不改初衷,冒著被暗殺的風險,公開向納粹挑戰。 電影的結尾卓別林冒充希特勒做了一段精彩的演講,說真的,被震撼到了,這是他本人對法西斯的宣言,對世界的吶喊,對勞苦人民的呼喚,我對著翻譯看了不下20遍,不知道為什麼,總想站起來為他鼓掌! 這便是卓別林,電影中的卓別林,也是現實中的卓別林。

  • 11 # DaMi下午茶

    1,黑白的基調,樸素的滑稽

    卓別林那個時代的電影剛開始的黑白無聲比沒有影象更受大眾歡迎,黑白的基調更能展示角色內心歷程,反映社會真實問題和矛盾。現代喜劇的彩色背景更能襯托卓別林喜劇電影中的黑白基調,卓別林透過誇張的肢體語言與面部表情,將底層人民生活展現的淋漓盡致。在無聲電影中,觀眾似乎更能體會情境中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在卓別林經典影片中,無聲電影占大多數,這些無聲電影更能反映那個時代的蒼涼,那個社會的悽慘,黑白基調產生樸素式滑稽,這種滑稽帶來的喜劇效果更為明顯,不少研究學者曾大膽的試想,如果卓別林生活在現代,有聲電影他可能沒有無聲電影操作更順其心,樸素式滑稽帶有卓別林喜劇角色的特性,在無聲電影中,運用誇張的動作,這是表演喜劇的最佳情境,無聲電影,黑白基調,這些都是構成卓別林喜劇電影的基石。

    2,美即是醜,醜亦是美

    喜劇電影給觀眾的感受是沒有美醜之分。這也是卓別林喜劇電影帶給觀眾最切實的感受,在卓別林喜劇作品中,有扮演好人,有扮演惡人,但這些都是角色塑造的需要,沒有哪部電影的角色扮演者會代入角色錯誤,喜劇電影中,醜只不過是對壞人行徑和言語的模仿,這是表演需要。在《大獨裁者》中經歷失憶事件的理髮師表現反差,鬧了笑話,當上元首前後品格變化之大,以獨裁者對群眾發表演說,當理髮師上戰場的頻頻失誤,不管美醜,都是喜劇角色塑造的經典情境,在電影中動作流暢與動作遲鈍,拖拉,這些也可以看作美醜,但這些都是喜劇的魅力體現,在喜劇電影中,沒有美醜,有的只是角色塑造的不同要求,透過角色的美醜起到對比衝突的效果,引發觀眾思考。

    3,喜劇中含有悲劇情節

    “喜極而泣”是對卓別林喜劇電影特徵之一較為準確的描述。一部優秀的喜劇,同樣也是一部優秀的悲劇。在喜劇大師卓別林的表演生涯中,題材來源於自身經歷,在《舞臺生涯》中,卓別林自編自導自演喜劇大師,鼓勵舞者重新站起,繼續追逐夢想,而劇終的喜劇大師只能獨自一人表演喜劇,這部電影何不表達作為一名喜劇人的心聲,在給別人帶去歡樂的同時,自己的歡樂誰來給呢?卓別林在喜劇表演中,通常以一個小人物的視角反映社會中存在的問題,表達對當時社會現狀的不滿,揭露資本主義無情的剝削和壓迫。在不同角色中,將人性最美好的部分珍藏,將人性醜惡部分加以揭露,喜劇就是這樣的一種表現形式。

    在卓別林的影片中是突出了以電影的形式來創造富有人性的人物形象。事實上對於我們來說這個被卓別林所扮演的人物形象,比較卓別林本人更深刻、更真實、更具有社會價值。卓別林在表現這個失業的流浪漢註定的悲劇性命運和“在混亂中謀求安全”生存的過程中,極其善於把握和處理喜劇和悲劇的辯證關係。無論是《馬戲團》中失戀的夏爾洛,還是《城市之光》中贏得了復明姑娘的感恩之情的夏爾洛;無論是《尋子遇仙記》中不畏艱辛尋求幸福的夏爾洛,還是《摩登時代》中作為機器的奴隸精神失常的夏爾洛,人物都是包含著心酸、喜悅和憂鬱、快慰。卓別林從夏爾洛的笑容中所感染給觀眾的酸楚,是比淚水更沉痛得多的微笑,而他從夏爾洛的憂鬱中所傳達給觀眾的深思,又是比生存本身更艱辛得多的悲哀。卓別林並不消極,他以夏爾洛的機智和幽默、以人物樂觀和倔強的精神,表現了一個弱小的身軀與強大的惡勢之間所進行的鬥爭。使觀眾在觀賞他的作品時,在獲得喜劇愉悅的同時獲得一種正義感。卓別林以富有個性化的人物形象作為影片創作的基礎,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和傑出的電影喜劇觀念,創造了世界電影史上第一個有血有肉的銀幕形象。

    如果非要總結一下,我想用八個字來說明查理卓別林的表演特點“苦中作樂,笑中有淚”……

  • 12 # 霸龍影視

    卓別林的喜劇影片,大多有如下獨特的藝術特點: 其一,有深刻尖銳的社會批判精神。它們揭露了工業化時代美國社會的種種弊端,對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和被壓迫者寄予了深刻的同情。 其二,喜劇電影大多帶有悲劇色彩。

    以夏爾洛這一流浪漢為例,他是卓別林塑造的最為成功的喜劇形象,但這一喜劇人物不同於一般喜劇形象,他帶有濃厚的悲劇色彩,甚至可以說在本質上是悲劇性的。他時運不濟,飢寒交迫,但他又是樂觀、倔強的,敢於以弱小的身軀同惡勢力鬥,而且往往會取得出乎意外的勝利。作為演員,卓別林在塑造人物的時候則常常以大膽創新的“噓頭”去體現人物的性格。他那滑稽、笨拙且變幻莫測的形體動作,將對立的因素在藝術創作中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出了經久不衰的傳世傑作。

    卓別林的喜劇影片儘管是無聲片,但深受各國觀眾的喜愛。據統計,他的每部影片平均擁有3億觀眾。說到電影喜劇,人們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卓別林,他在銀幕上以層出不窮的噱頭、 滑稽的表演和他獨創的頭戴破禮帽、腳登大皮鞋、手拿細手杖,邁著企鵝步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給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歡笑。然而在這種歡笑背後卻隱藏著人生的孤獨與淒涼。他的喜劇關注"小人物"的命運,將人道主義精神和社會批判因素融入其中,創造了世界喜劇不可逾越的高峰。美國電影史學家路易斯.約可布斯說:"談論查利.卓別林也就是談論電影。美國電影史上還沒有一個人像查利.卓別林那樣,成為全世界這樣珍愛的人物。"

  • 13 # 01大雜會

    卓別林出生於1889年,卒於1977年。卓別林的故鄉是英國倫敦。卓別林簡介中介紹到他是英國曆史上一位著名的喜劇家,主要從事的行業就是影視行業,主要表演領域是喜劇。卓別林除了參演其他人拍攝的影視鉅作以外,還自己當導演,寫劇本。由此可以總結卓別林不僅是一位喜劇家還是導演和編劇。卓別林簡介中還提到卓別林出生在倫敦這樣一個大都市,但小時候的生活卻是十分艱苦的,因為家庭比較貧窮,卓別林只能在濟貧的小學上學和居住。卓別林的父親是一位劇作家,對卓別林的影響是很大的,再加上卓別林從小就表現出表演天賦,在不到十歲的時候他就成為了一名演員,進入了一個少年劇團。在這裡受到專業的訓練與指導,在一次聖誕節晚會中,卓別林扮演了一個動物的角色,因為他天生的喜劇感,使得他在這部作品中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卓別林在喜劇舞臺上好不容易有了一定的起色,卻遭遇到了父親去世的變故,這使得卓別林沒有了父親的照顧,喜劇之路走的十分艱辛。為了生活,卓別林不得不去做雜活,賣報紙,在理髮店以及醫院當小工。

      一段艱辛的生活過去後,卓別林受到了哥哥的鼓舞,他便準備向當地的劇院毛遂自薦,卓別林的才能很快便被發現了,由此卓別林又開始了喜劇之路,而且越來越有成就。時隔一年,卓別林已經在電影中擔當主演的角色了。卓別林是一位十分出眾的表演大師,人們看到的都是他幽默滑稽的一面,這也是他想要向人們展示的,透過幽默和滑稽來諷刺現實中的人或者現象。但是作為一個名人他也有著許多不同面,在他小的時候他的生活是非常苦難的,這些經歷對卓別林性格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讓他在非常小的時候就感受到了人間的辛酸苦辣,那麼卓別林性格又是怎樣的呢?卓別林的性格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的方面,首先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堅強不屈的性格。他的一些表演因為當時的政治情況,曾經遭受過很大的功績,報刊也對他提出了批評,同時參議員們也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卓別林面對這種情況始終沒有屈服,甚至還勇敢的向這些批判他的人進行宣戰,在他看來他有自己的信仰,更有權利對政治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他的天生的性格,不會因為任何壓力和困難而發生改變。

    另外在卓別林的性格中也可以看到他非常偏執的一面,他一直致力於默片的製作和表演,但是隨著時間和社會的發展,有聲電影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也吸引了許多觀眾的目光,時代已經開始進步,很多人都認為卓別林也應該繼續前進,可是他卻始終堅持著自己的默片。有些人認為卓別林的思想太過於僵硬,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可是也有人認為卓別林透過自己的眼神、動作來演繹默片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性格和人生,可以說有些語言是無法傳達出他的思想的。提到卓別林這個人物人們一定會想到他製作的電影以及他在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這位從小生活就十分困苦的人卻成長為一位著名的表演大師,卓別林這一路走來也經歷了非常多的艱辛和打擊,可是他卻憑藉著自己堅強不屈的性格走了出來,最後更自己親自創作了八十多部電影,因此人們在喜愛他的同時又多了許多的敬佩之情。卓別林電影特點和其他型別的電影有著很大的區別,那麼卓別林電影特點是什麼呢?

    卓別林電影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首先從人物的塑造方面來分析,他的作品中更多的是透過電影這種形式來塑造出更多的人物形象,可以說卓別林創作的目的和其他製片導演不同,他的目的更多的是在人物上而並不是在電影本身上。他所創造出來的人物甚至比他本人還讓人們覺得更加真實和富有特色,他對於人物和情節之間的發展關係把握的十分到位。另外卓別林電影的特點還體現在他在電影的結構以及觀念上,同時期的一些電影也許也會存在突破框架的觀念,但是卓別林的電影卻不同於其他的類別,在他的作品中情節只是一個大致的框架,在表演的過程中動作的結構才是最重要的,有些甚至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存在。儘管有時候他的節奏和情節有些鬆散,但是他的觀念是十分超前和獨特的。卓別林的電影在內容上有時候雖然並不是十分深刻,但是其中卻往往蘊含著很深的含義,甚至透過故事情節來諷刺社會上的一些問題,這些特點都是其他電影很難追趕上的。

      卓別林是一位英華人,他也是享譽世界的著名演員,因為他的喜劇十分出色,不僅讓人們大笑不已,而且還能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對現實中的一些弊端的諷刺,所以許多人都十分喜愛和崇拜他。然而在當時那個年代的中國,也有一位十分偉大的中國領導人物非常喜愛他,這個人就是周恩來,而且他的喜愛之情還促成了一次卓別林訪華,那麼卓別林訪華是怎麼回事呢?在剛剛跨入新世紀的時候,卓別林的作品剛剛開始流入中國市場,那個時候周恩來就曾經觀看顧他的一些作品,並且給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進行日內瓦會議的那段時間,周總理又看來關於他的《城市之光》,被他的表演和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意義深深的折服了。在此之後他聽聞了卓別林為了電影而受到迫害的訊息,並且知道他不得不離開了生活已久的美國,對他的這種遭遇周恩來表示十分的心痛和惋惜,於是非常真誠的希望卓別林可以進行一次訪華。

    其實在此之前卓別林已經訪問過中國了,他曾經專程到上海地區停留過,還曾經和梅蘭芳等人接觸過,但是這一次的卻同上次完全不一樣。周恩來的地位和成就讓他的心中澎湃不已,國家領導人的邀請也讓他十分的激動,這一次的卓別林訪華讓他有了許多敬畏的感覺。如今事情已經過去了很久,而兩位當事人已經都離開了人世,可是這一次卓別林訪華的偉大意義卻始終存在著。

  • 14 # 胡影評說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格里菲斯的影片特點是以電影的形式創造史詩般規模的人類社會活動,而在卓別林的影片中是突出了以電影的形式來創造富有人性的人物形象。事實上對於我們來說這個被卓別林所扮演的人物形象,比較卓別林本人更深刻、更真實、更具有社會價值。卓別林在表現這個失業的流浪漢註定的悲劇性命運和“在混亂中謀求安全”生存的過程中,極其善於把握和處理喜劇和悲劇的辯證關係。無論是《馬戲團》中失戀的夏爾洛,還是《城市之光》中贏得了復明姑娘的感恩之情的夏爾洛;無論是《尋子遇仙記》中不畏艱辛尋求幸福的夏爾洛,還是《摩登時代》中作為機器的奴隸精神失常的夏爾洛,人物都是包含著心酸、喜悅和憂鬱、快慰。卓別林從夏爾洛的笑容中所感染給觀眾的酸楚,是比淚水更沉痛得多的微笑,而他從夏爾洛的憂鬱中所傳達給觀眾的深思,又是比生存本身更艱辛得多的悲哀。卓別林並不消極,他以夏爾洛的機智和幽默、以人物樂觀和倔強的精神,表現了一個弱小的身軀與強大的惡勢之間所進行的鬥爭。使觀眾在觀賞他的作品時,在獲得喜劇愉悅的同時獲得一種正義感。卓別林以富有個性化的人物形象作為影片創作的基礎,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和傑出的電影喜劇觀念,創造了世界電影史上第一個有血有肉的銀幕形象。 二、影片的結構觀念    在格里菲斯的影片中儘管他在敘事結構上企圖衝破畫框的束縛,運用不同情節運動的對比方式來擴大視覺的表現力,但是他的敘事形式仍舊是繼承了狄更斯和19世紀小說的傳統,把情節作為最重要的元素來加以表現。而在卓別林的影片中,特別是他那許多成功的長片創作中,情節只是作為一個編造的框架,影片動作的結構基礎是那些寓意雋永,甚至可以獨立存在的一個個插曲。比如:    在卓別林的影片中時常出現主題上的變奏和情節上的鬆散、淡化的表現。對於卓別林的視覺結構觀念的表現,對於電影獨特敘事形式的探索與貢獻,霍華德??勞遜曾作出這樣的評價:“這些影片的魔力在於,它們的結構賦予它們最高階藝術所特有的統一性。這種結構是簡單的,但卻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 15 # 星懿說電影

    卓別林是一位出色表演大師

    卓別林是一位英華人,但小時候的生活卻是十分艱苦的,因為家庭比較貧窮,卓別林只能在濟貧的小學上學和居住。

    卓別林的父親是一位劇作家,對卓別林的影響是很大的,再加上卓別林從小就表現出表演天賦,在不到十歲的時候他就成為了一名演員,進入了一個少年劇團。在這裡受到專業的訓練與指導,在一次聖誕節晚會中,卓別林扮演了一個動物的角色,因為他天生的喜劇感,使得他在這部作品中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卓別林在喜劇舞臺上好不容易有了一定的起色,卻遭遇到了父親去世的變故,這使得卓別林沒有了父親的照顧,喜劇之路走的十分艱辛他也是世界著名的演員之一.因為他的喜劇十分出色.不僅讓人大笑不已.而且還能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對現實中的一些弊端的諷刺,所以許多人都十分喜愛和崇拜他。

    ①雖然在外人看來非常的幽默滑稽.但這不僅僅是表面.他的這種表演更多是諷刺現實中的人和現象.歡笑聲的背後隱藏著人生的孤獨與淒涼.

    ②卓別林擁有著堅強不屈的精神.雖然他曾經受到很大的功績.也遭受到很多人的批評.在外界者看來卓別林有自己的信仰.這也是他不會因為任何困難發生改變的原因

    那麼卓別林的電影特點是什麼呢?

    第一:首先要從人物的塑造方面來分析.他的作品中更多的是透過電影這種形式來塑造更多的人物形象.目的是為了把核心塑造在電影裡的人物而不是電影本身.突破了以往的電影觀點.因為電影裡面的人物才是最重要的.非常的超前和獨特.

    第二:雅俗共賞的大眾化特色。卓別林的影片都取材於現實,將巨大的同情與讚美寄託在一些小人物身上,並且都要結構出一個完整的故事。

    因此,薩杜爾又指出:"卓別林的作品是唯一能為最貧苦階級和最幼稚的群眾所欣賞,同時又有為水準最高的觀眾和學識淵博的知識分子所欣賞的影片"。總之,卓別林使電影獲得了無與倫比的魅力,

    尤其是給無聲電影賦予了詩意的光輝

  • 16 # 久辰視訊

    別林的喜劇影片儘管是無聲片,但深受各國觀眾的喜愛。據統計,他的每部影片平均擁有3億觀眾。說到電影喜劇,人們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卓別林,他在銀幕上以層出不窮的噱頭、 滑稽的表演和他獨創的頭戴破禮帽、腳登大皮鞋、手拿細手杖,邁著企鵝步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給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歡笑。然而在這種歡笑背後卻隱藏著人生的孤獨與淒涼。他的喜劇關注"小人物"的命運,將人道主義精神和社會批判因素融入其中,創造了世界喜劇不可逾越的高峰。美國電影史學家路易斯.約可布斯說:"談論查利.卓別林也就是談論電影。美國電影史上還沒有一個人像查利.卓別林那樣,成為全世界這樣珍愛的人物。"

  • 17 # 影視君z

    四個字:無可替代。

    維克托▪伯奇說:歡笑是人與人之間最短的距離。對這句話,我始終深信不疑。

    但在笑聲越來越廉價的今天,人們已經習慣於一邊用低俗的笑料麻痺自己,一邊對幽默產生著越來越多的誤解。

    真正的幽默是什麼?

    卓別林說:幽默的內在根源不是快樂,而是悲哀。

    我們這一生,真正歡欣的時刻屈指可數,因此我總會想起卓別林。

    這位空前絕後的喜劇大師把歡笑帶到了全世界,唯獨把悲傷留給了自己。

    01

    1889年的倫敦,溫潤,多雨霧。

    這一年4月,卓別林出生在倫敦沃爾沃斯區的東街。母親是劇院的頭牌喜劇演員,嬌小美豔,歌聲動人,每週能掙25鎊。不久後,她就帶著卓別林和大兒子雪尼搬進了新租的房子。

    新房子在蘭貝斯區聖喬治路的西廣場,陳設優雅,空間敞亮,卓別林最美好的童年記憶都被鑲嵌在這裡。

    每天夜裡,母親從劇院回來,總會在桌子上放好糖果和蛋糕,作為兩個孩子第二天早上的零食。

    到了週末,母親會把卓別林和雪尼打扮漂亮,帶他們去水晶宮看雜技,走在路上,一家人光彩異常,時常會引來路人豔羨的目光。

    但時間總會讓一切改頭換面。

    卓別林5歲那年,母親由於用嗓過度,無法再登臺演唱。從此,卓別林的生活一落千丈。

    母親拿出自己所有的珠寶首飾,一件件換成錢,卻再怎麼也維持不住原來的生活了。他們不得不搬到光線昏暗的小房子,依靠救濟糧勉強度日。

    食物總是不夠,母親捨不得吃,全都留給兩個孩子。有很多時候,卓別林都是去玩伴家裡蹭飯,蹭不到的時候,就只能捱餓。

    飢餓和壓力之下,母親的身體也每況愈下。

    初秋的一天,哥哥雪尼正在貧民學校踢球,兩個保姆走過來,把雪尼叫到一邊,告訴他一個令人絕望的訊息:

    母親瘋了。

    於是,卓別林和哥哥被送到父親那裡,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02

    在卓別林的記憶裡,父親始終是個模糊的影子。

    父母早早就離了婚,離婚時卓別林還不到1歲。父親很快有了新的家庭,從來沒有主動看過卓別林,卓別林也只是在路上匆匆見過父親一面,即便後來住進了父親的新家,也因為父親經常外出,兩人幾乎見不到面。

    寄人籬下的日子讓卓別林覺得恐懼。

    父親的現任妻子嗜酒如命,脾氣暴躁。為了討好她,卓別林不得不經常擦地板、洗餐具。那時他還不滿8歲,小手稚嫩,眼神孤獨而憂傷。

    一個週六,卓別林從學校回去,發現家裡空無一人,他有些竊喜,緊繃的神經終於可以放鬆一下了。但到了飯點,他開始慌了。

    那一整天,卓別林什麼都沒吃。傍晚,他跑到街上,到處都是飄香的烤肉和土豆,他卻什麼都吃不到。

    晚上,父親的妻子回來了,卓別林卻被鎖在門外,她惡狠狠地說:你給我滾!

    站在黑暗中,年幼的卓別林委屈地哭了,全世界都拋棄了他。

    幸好,不久之後,母親精神狀態好轉,從瘋人院出來,接走了卓別林。

    母親租了縫紉機,開始沒日沒夜地縫補衣服,但賺到的錢依然少得可憐。無奈之下,哥哥出海做了船上的號手。

    哥哥一出海,幾個月都渺無音訊,母親又逐漸精神失常,被送進了醫院。

    卓別林又一次失去了一切,他成天在街頭晃盪,日子孤獨而漫長,他不知道自己將要去向何方。

    03

    1899年的卓別林,站在倫敦街頭,衣衫襤褸,一無所有,但在新世紀到來之前,他突然有了夢想。

    成為喜劇演員,卓別林有著天然的優勢:父母、哥哥都是演員,他5歲時就登臺演出過,而且在貧民學藝所學會了舞蹈和小提琴。因此,10多歲的卓別林只對這一件事感興趣。

    但他缺少一個機會。

    成為演員之前,卓別林當過報童、印刷工人、診所傭人,無論做什麼,只要一到休息日,他都會穿戴整齊,準時出現在河濱大街的演員介紹所。

    而他收到最多的回覆就是:你太小了,沒有適合你的角色。

    13歲那年,在一部叫《吉姆》的劇裡面,卓別林終於得到一個報童的小角色。

    報童的角色在劇本里毫無新意,但查理•卓別林這位活潑的小演員卻將其演繹得可愛有趣,以前不曾聽說過他,但希望以後他能有所成就。

    彷彿做夢一樣,不久前還灰頭土臉的卓別林,突然間就成了小明星,他終於不用再流落街頭,也不用再為生計發愁。

    04

    1910年,卓別林第一次來到美國,紐約林立的高樓讓他有些不知所措,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這裡,並開始了他的冒險。

    卓別林喜歡美國,因為這裡是個英雄不問出處的地方,在階層分化明顯英國,卓別林卑微的出生,始終困擾著他的發展。

    在美國,卓別林遇見了電影。

    那年卓別林21歲,他穿上鬆垮的褲子,窄小的上衣,肥大的皮鞋,戴上禮帽,貼上小鬍子,拿起手杖,史上最偉大的小丑形象就誕生了。

    從第一部電影《謀生》,到獨立執導的《淘金記》、《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再到最後的有聲片《舞臺生涯》,卓別林在電影中的形象似乎一直都沒變,那個孤獨落魄的流浪漢,永遠渴望著冒險,也永遠執著於浪漫。

    卓別林說,那是個有多重性格的人,他是個流浪漢,也是個紳士,是個詩人,也是個夢想家。

    因為從社會最底層走來,所以卓別林的電影總是充滿悲憫,從那些無聲的影像裡,我們每個人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卓別林的電影裡,出現過很多街頭追逐的場景,而拍攝這些場景的靈感,都源於他幼年時經歷的一件小事。

    那時候卓別林住在倫敦,母親還很健康,他常常趴在視窗看來往的路人。

    有一次,一隻山羊突然從他面前跑過去,笨拙的步伐引得周圍人們大笑,有人追趕山羊,有人跌倒在地,街巷裡笑聲四起,彷彿剛剛上演了一出滑稽劇。

    在愛情裡,卓別林也笨拙得像那隻山羊。

    05

    1908年,卓別林19歲,青春正盛。

    那時,一個叫海蒂的女孩闖入他的生活,併成了他後來最為隱痛的心事。

    海蒂是劇團的舞蹈演員,身姿窈窕,溫婉動人,在後臺遇見時,卓別林只在無意中看了一眼,就心動了。

    而年少的愛情如烈火濃湯,總是容易用力過猛。

    卓別林不知道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愛意,於是一次次約海蒂一起吃飯,第4次的時候,卓別林就向她坦露心聲:你願意嫁給我嗎?

    海蒂嚇了一跳:我才15歲,你開什麼玩笑?

    從那以後,海蒂彷彿消失了一樣,卓別林再也沒有見過她,這讓他傷心欲絕。

    幾年之後,卓別林在美國拍電影聲名大噪,他再次回到倫敦,哥哥給他送來一張便條,便條是海蒂寫來的,說她已經結婚,望各自珍重。

    那張便條,卓別林一直帶在身上。而在很多年以後,卓別林才知道,當時海蒂並沒有結婚,而是得了癌症,離開了人世。

    那天,卓別林正在回倫敦的火車上,他久久望著窗外,一言不發,眼淚簌簌從臉上滑落。

    卓別林一生中有過很多女人,而真正陪他走到最後的那個,他54歲時才遇見。

    1943年,著名劇作家尤金·奧尼爾18歲的女兒烏娜,不顧一切反對,嫁給了比她年長36歲的卓別林。

    從此,她陪伴卓別林走完了坎坷的餘生。

    06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成就了卓別林,但他從來都認為自己是英華人,並拒絕加入美國國籍,因此,他被美國政府仇視。

    1952年,在去往倫敦宣傳新電影《舞臺生涯》的途中,卓別林收到了來自美國的電報,電報上說,禁止卓別林再次入境。

    從小失去父母,長大後離開愛人和故鄉,最後又被自己熱愛的國度拋棄,卓別林這一生,始終逃不脫漂泊的宿命。

    在給妻子烏娜的詩中,卓別林寫道:

    我的心就如同這張面孔,一半純白,一半陰影,我可以選擇讓你看見,也可以堅持不讓你看見,世界就像個巨大的馬戲團,它讓你興奮,卻讓我惶恐,因為我知道,散場後永遠是有限溫存,無限辛酸。

    1977年12月25日凌晨,大雪紛飛,在瑞士的家中,88歲的卓別林安靜地離開了人世。

    從此,那個滑稽的流浪漢,戴著禮帽,拎起手杖,步履蹣跚地走進逼仄的小巷,一直走向歷史深處。

  • 18 # 鋒哥影視廳

    反映殘酷的社會現實,抨擊不平等的世界,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結合

    在電影史上靠拍悲劇成為大師的人數不勝數,但靠喜劇片成為大師的人卻是少之又少,這足以證明喜劇是一門多麼難的藝術,喜劇要讓人發笑的同時還要給人強烈的震撼,這比悲劇要難上一百倍。但卓別林做到了,百年來只此一人。腳登大皮鞋、手拿細手杖,邁著企鵝步的流浪漢形象,給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帶來了無盡的歡笑。這歡笑背後隱藏著人生的孤獨與淒涼。這套DVD收錄了卓別林10部長片,加上兩張短片集錦,代表了卓別林一生最主要的成就,最令人高興的是,其中最重要的電影如《城市之光》、《淘金記》、《摩登時代》等都是數碼修復版,畫質比原來清晰了不少,作為收藏是上佳的選擇。

    頭戴一頂大禮帽,腳登一雙尖頭鞋,鼻子下留著一撮烏黑的小鬍子,緊繃的上衣與肥大的褲子彆扭地穿在身上,手裡舞著一隻手仗,鴨子般地出現銀幕上——這就是卓別林為我們創造的紳士流浪漢形象。查理·卓別林是好萊塢默片時代的巨星,他和他所創造的夏爾洛形象一起被人們永遠銘記。無論是流浪漢夏爾洛的善良、風趣、不幸,還是大獨裁者的剛愎自用、自高自大,這些都成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造型

    卓別林是絕無僅有的藝術大師,表演精湛絕倫,還兼任導演,編劇,製片,配樂。也有著偉大的心靈和超人的勇氣。經典作品在任何一個時代都熠熠生輝。

    他所創造出來的人物甚至比他本人還讓人們覺得更加真實和富有特色,他對於人物和情節之間的發展關係把握的十分到位。另外卓別林電影的特點還體現在他在電影的結構以及觀念上,同時期的一些電影也許也會存在突破框架的觀念,但是卓別林的電影卻不同於其他的類別,在他的作品中情節只是一個大致的框架,在表演的過程中動作的結構才是最重要的,有些甚至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存在。儘管有時候他的節奏和情節有些鬆散,但是他的觀念是十分超前和獨特的。卓別林的電影在內容上有時候雖然並不是十分深刻,但是其中卻往往蘊含著很深的含義,甚至透過故事情節來諷刺社會上的一些問題,這些特點都是其他電影很難追趕上的。

    因為他的喜劇十分出色,不僅讓人們大笑不已,而且還能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對現實中的一些弊端的諷刺,所以許多人都十分喜愛和崇拜他。然而在當時那個年代的中國,也有一位十分偉大的中國領導人物非常喜愛他,這個人就是周恩來,而且他的喜愛之情還促成了一次卓別林訪華,那麼卓別林訪華是怎麼回事呢?在剛剛跨入新世紀的時候,卓別林的作品剛剛開始流入中國市場,那個時候周恩來就曾經觀看顧他的一些作品,並且給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進行日內瓦會議的那段時間,周總理又看來關於他的《城市之光》,被他的表演和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意義深深的折服了。在此之後他聽聞了卓別林為了電影而受到迫害的訊息,並且知道他不得不離開了生活已久的美國,對他的這種遭遇周恩來表示十分的心痛和惋惜,於是非常真誠的希望卓別林可以進行一次訪華。

  • 19 # 阿咖特

    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影視演員、導演、編劇。查理·卓別林的第一部電影是《謀生》。從1915年開始卓別林開始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擔任製片和剪輯。稍後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並於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樂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磯開了自己的公司,並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別林才為這個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婦人》。之後1925年的《淘金記》和1928年的《馬戲團》為卓別林贏得了學院獎。 1931年因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別林來到倫敦,轉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時代》。四年之後他拍攝了《大獨裁者》。1952年,他的有聲電影《舞臺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1967年他拍攝了最後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

    其中在電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舞臺生涯》等。這些影片反映了卓別林從一個普通的人道主義者到一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過程。卓別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對下層勞動者寄予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進行了無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間,他拍攝了尖銳諷刺麥卡錫主義的影片《一個國王在紐約》。1972年,美國隆重邀請卓別林回到好萊塢,授予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稱他“在本世紀為電影藝術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其表演風格:詼諧幽默滑稽的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

  • 20 # 黑白眼看影視

    肥褲子、破禮帽、小鬍子、大頭鞋,再加上一根從來都不捨得離手的柺杖,卓別林用他的表情和動作將美國默片帶到最高峰

    卓別林的喜劇影片,大多有如下獨特的藝術特點:

    其一,有深刻尖銳的社會批判精神。它們揭露了工業化時代美國社會的種種弊端,對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和被壓迫者寄予了深刻的同情。

    其二,喜劇電影大多帶有悲劇色彩。

    以夏爾洛這一流浪漢為例,他是卓別林塑造的最為成功的喜劇形象,但這一喜劇人物不同於一般喜劇形象,他帶有濃厚的悲劇色彩,甚至可以說在本質上是悲劇性的。他時運不濟,飢寒交迫,但他又是樂觀、倔強的,敢於以弱小的身軀同惡勢力鬥,而且往往會取得出乎意外的勝利。作為演員,卓別林在塑造人物的時候則常常以大膽創新的“噓頭”去體現人物的性格。他那滑稽、笨拙且變幻莫測的形體動作,將對立的因素在藝術創作中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出了經久不衰的傳世傑作。

    卓別林的喜劇影片儘管是無聲片,但深受各國觀眾的喜愛。據統計,他的每部影片平均擁有3億觀眾。說到電影喜劇,人們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卓別林,他在銀幕上以層出不窮的噱頭、 滑稽的表演和他獨創的頭戴破禮帽、腳登大皮鞋、手拿細手杖,邁著企鵝步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給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歡笑。然而在這種歡笑背後卻隱藏著人生的孤獨與淒涼。他的喜劇關注"小人物"的命運,將人道主義精神和社會批判因素融入其中,創造了世界喜劇不可逾越的高峰。美國電影史學家路易斯.約可布斯說:"談論查利.卓別林也就是談論電影。美國電影史上還沒有一個人像查利.卓別林那樣,成為全世界這樣珍愛的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民在外打工,一年能攢下4萬元嗎?算得上有錢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