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谷士順
-
2 # 酒店小哥哥W
孩子難管,那麼小孩已經處於一個成長期和記憶期。多大的小孩呢?
你要試著換一種方式和小孩相處,多肯定他 多讚美他,讓你們之間關係像朋友 不是長輩與晚輩的關係他會有隔閡,
-
3 # 168168cj
這與青春期的成長階段和心理不可密封。在生活中面對孩子成長髮育過程中的這些心理特徵,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應該以尊重和寬容為前提。儘量多用一些商量的口氣和孩子說話,可以溫和一點的時候就沒必要太嚴格,尋找與孩子的共同話題。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可以多多表揚一下孩子的良好表現。
-
4 # 火炎焱老妖怪
先控制自己情緒,大家冷靜下來後,再解決問題,如果是叛逆期的孩子,更要小心處理,不能硬碰硬,要想辦法和她做朋友,有事好好商量,才能把事情解決好
-
5 # 龍騰九州
一、當孩子發脾氣不聽話時,千萬不要對他發脾氣,這時應該心平氣和的把他叫到你年面前來,耐心的問他發脾氣的原因並且耐心聽他訴說,多傾聽多勸導。
二、當孩子做錯事情時,先不要一來就興師問罪,給他解釋的時間,瞭解事情的根源,然後給他分析好和壞,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並且做好榜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很重要。
三、對於孩子,過多的陪伴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為他需要成長將來要獨立,不能一直陪在他身邊,要讓他學會獨立。孩子需要最多的陪伴不是父母的陪伴,而是與他同齡的孩子的陪伴,他們有自己話題、想法。
四、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好習慣的培養很重要,多鼓勵多表揚多贊同多欣賞自己的孩子,少批評少喝斥,在孩子面前多注意自己一言一行,管理好孩子,需要的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缺一不可。
-
6 # 使用者2827340436482
孩子出生了什麼都不懂,好事壞事都不會作。孔子說:人之初,性本善就是這個道理。父母是孩子起蒙老師,你教得好他就會好,你教得不好,他(她)長大了犯了法,你心痛也無用。有句俗語叫:槡條從小育,長大育不直。現代有句話叫: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也是一個道哩。請大家對子女重在教育吧!
-
7 # 成曉燕
我建議父母可以多多去聽一些,或者老一些關於正面管教的知識。
正面管教有幾個核心觀念,比如和善而堅定,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不是靠"管"變得聽話,這樣不是贏得孩子,而是"贏了孩子"。
父母往往很多時候缺的不是"愛"而是"方法"。
大人很多時候都會自認為孩子是"我"的,所以我要負責,包括包攬了很多他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這樣看似是在費盡心思的幫他,實際上卻是控制並剝奪了他成長的機會。
所以事情的最後是父母筋疲力盡,孩子也苦不堪言,這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正面管教可以讓我們用全新的視角來看待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我們平時也有【正面管教】的免費公益課程,如果想要學習,可以私聊我給你錄音和影片,還有一些比較好的育兒工具
-
8 # 么鍋兒y
沒有難管的孩子,只有不合適的方法,方法有很多,可以是教育,講解,輕言細語,並不少是打罵就能解決問題的,所以帶孩子要講究方法和技巧
-
9 # 瘋子也快樂
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有自己的思維和生活習慣。人一出生,就註定跟家長有很大的思維相似度,這就是性格。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我個人覺得首先父親或者母親的骨子裡的性格就比較叛逆,這種性格不能說不好,這種性格比較堅韌,做事情一定要做出個樣子,受外界的影響不大,所以做事情容易成功。那麼孩子的思維也同理,我不喜歡吃米飯,我就喜歡吃饅頭,你硬要我吃饅頭我肯定不願意,這就是性格和思維的作用。
那說到這裡我們是不是應該能理解孩子的叛逆了呢!那我們該怎麼做到又能培養孩子的性格又聽話呢。
比如說孩子就喜歡吃饅頭不喜歡吃米飯,那我們是不是能改成給他一個建議,告訴他那你就多吃饅頭,少吃米飯,這樣營養均衡,後面就只做米飯,他會不會吃呢,答案是肯定,慢慢的吃米飯的習慣就養成。
-
10 # 城長爬雞小帶丫俺G0
當孩子發脾氣時,最好保持沉默,把他拉到身邊,等他情緒穩定點了,再問問孩子到底怎麼了,為什麼發脾氣,如果本身不是孩子的錯,那麼就要告訴孩子,有什麼事兒要告訴你最信賴的人,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別人才能理解你,一味自己著急是沒有任何作用的。當然如果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是自己做錯不願意接受懲罰的話那麼我們一定要端正態度,嚴肅對待。我覺得發脾氣的孩子有一部分就是父母愛發脾氣,孩子耳濡目染也會受影響,所以還是那句話“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
11 # 一餐三督
其實,父母態度不統一,很容易導致孩子學會看人辦事,這也是孩子越來越難管的原因。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敏感的孩子更是如此。
當父母一個說“行”,另一個說“不行”,孩子第一反應是:我到底該聽誰的?
這時候,孩子會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是對是錯,失去心理上的穩定感和安全感。
因此,孩子就會無師自通地學會試探父母,最常見的手段就是“哭”。
喜歡在家長面前哭著要這要那的孩子,都是在試探父母的底線。如果發現其中一方妥協了,他們以後就會變本加厲。
而孩子若是確定父母的立場都足夠堅定,大機率是不會費這個力氣。
所以,到了最後,嚴格的一方會跟孩子漸漸產生隔閡;而對孩子好的一方卻因為容易心軟,而覺得孩子很難管教。
-
12 # 最呆萌的藝類人
不打不罵的10大管教妙法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如果您從小就沒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體驗,現在又很難去思考應該如何對待孩子,那麼請參考一下程桂英老師提出的10個方法。當您被孩子氣得火冒三丈的時候,不妨用這些方法來取代打罵的教養方式。 1.多多瞭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透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
13 # 李家大院的樹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那麼我們該如何去了解我們孩子的氣質型別?其實並不困難,心理學上將兒童的氣質分為四類: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這幾個氣質型別的名字聽上去很高大上,其實並沒有那麼神秘,只要將孩子的表現特點與之相對應,便能很好地去理解它們。
那麼每個氣質型別都有什麼特點呢?
膽汁質的新生兒,他們非常喜歡活動,但是問題是他們活動的很不均衡,所以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就是這類孩子很大膽,不怯生,每次都是精神的不行,媽媽們熬不住了,他們卻還能高興的手舞足蹈。但是當他們沒有精力的時候,又會立馬顯示很低迷,沒什麼情緒,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孩子突然生病了呢。
多血質的孩子很討人喜歡,因為這樣孩子的活動是均衡的。而且這類孩子長大以後很善於人際,他的辦事能力也會很強,為人很熱情。家長們不用擔心孩子以後的成長問題。但是他們的缺點就是注意力很容易發生變化,不願意做太過於細緻的工作,喜歡幻想。
粘液質的型別是最好理解的。就是有些死板不容易變通,非常的隱忍,孩子餓了或者是渴了,他也不會主動哭鬧,而是等爸媽自己發現,然後給他餵奶或者是喂水。他們喜歡因循守舊的事情,不是很喜歡創新的東西。
抑鬱質的孩子就更好理解了,這樣的孩子很敏感,多愁善感,如果是女孩子還好一些,但是如果是男孩子有這樣的想法,那就真的是很發愁了。家長很累的,因為要很耐心,精心的照顧他。
那麼說到這兒就很明白了,其實我鄰居的孩子就屬於抑鬱質型別的氣質,孩子非常敏感,而且又多愁善感。而我鄰居又屬於那種比較沒有耐心的人,對待孩子經常急躁,久而久之,孩子只有用自己的哭鬧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不滿。
其實更好的瞭解孩子的氣質型別,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利於父母對孩子進行更加合適的教養。
那麼該如何對待不同氣質型別的孩子?
其實只要根據不同的氣質型別特點,做出與之相對應的措施就能更好的使孩子得到更健康成長。
膽汁質的孩子很活躍具有探索精神。那麼就應該發揚他這種精神,讓他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探索上,不僅能讓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且能夠將他們的活躍釋放出來。但他們也具有爭強好勝的特點,當他們沒有獲得第一名的時候要鼓勵他們,不管第幾名,只要自己盡最大努力了就是最好的成績。
多血質的孩子具有很高的熱情。父母應該讓多血質的孩子釋放自己的熱情,多帶他參加活動,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但他們又同時具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這方面應該注意鍛鍊。
粘液質的孩子更加穩重,但是經常隱忍,有事情自己憋在心裡,也不喜歡創新。對待他們應該更加的包容,對他們及時鼓勵,增加他們的積極性。
抑鬱質的孩子更加敏感,多愁善感。對待抑鬱質的孩子要更加的照顧他們的情緒,對待孩子用更加和善的語氣,父母應注意自己的態度,避免傷害到抑鬱質的孩子。他們可能很害羞,對待陌生人甚至連招呼都不敢打,這個時候父母不要責怪他們,要更加包容,和他們一起來面對陌生的人,陌生的環境。
抑鬱質的孩子雖然很敏感,但是資料顯示他們有更高的美感天賦和分析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優點能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氣質是天生的,是每個人所獨有的,每個孩子的氣質都是不同的。雖然心理學將人的氣質分為這四種類型,但是每個人的氣質可能含有多種氣質型別,綜合性較強,最後不同的氣質構成了每一個獨特的人。
不管您的孩子屬於哪種氣質型別,他都是獨一無二的,氣質沒有好壞之分,更沒有優劣之分,正是不同的氣質才形成了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人。父母能做的就是接納自己的孩子,根據不同氣質型別的孩子因材施教,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
-
14 # 喜馬拉雅唯真不敗
首先自我反思一下,你想把孩子管成什麼樣?
管成一聲不吭,不敢說話,不敢表達,到任何地方都“乖乖”待著嗎?
幼時活潑,少年有衝勁,青年好冒險,中年不易息怒,老年平淡,不是自然規律麼。。。
-
15 # lx劉璇
1、有些孩子生來就有取悅他人的傾向。這型別的孩子常會做些並非真的想做的事,或放棄一些他們很想參加的好玩活動,只為了讓別人高興。2、另一種孩子往往衝動地對抗別人,或做一些會為自己帶來麻煩的事,像說些反對大人的話等。他們深知有害無益,但他們一點也不以為意。
-
16 # 航仔學舞
根據我自己的經歷而言,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1,求助於孩子的老師。很多小孩子不把爸爸媽媽的話當回事,對老師卻不敢有半點違抗。比如我家小孩不愛刷牙,一直沒有養成刷牙的好習慣,我提出每刷一次牙獎勵五角錢,他堅持了兩天就說什麼也不刷了。無奈,我聯絡了孩子的班主任,請求他在班裡批評我孩子並要求他每天刷牙。有了老師的幫助,孩子還真養成了刷牙的好習慣。2.主動學習,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從網上搜索一些專家的育兒知識講座。多看到孩子的優點,多鼓勵孩子。3.發現孩子難管,並不意味著是孩子的錯。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更有出息,處處都讓孩子對父母言聽計從,培養出來的孩子能超越父母嗎?甚至會培養成一個人格、思想等方面都不獨立的人。所以,父母在做人基本素養、大是大非面前教育孩子不能妥協外,其餘事情要考慮保持孩子的獨立性。
-
17 # 天馬154030281
發現孩子難管,這也說明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學習的關注。出現這種現象時,家長首先要理性看待,不能手足無措地粗暴對待,那樣會使孩子產生抵.觸情緒而事於願違。要究其因,明其錯,做好耐心疏導工作,讓孩子心悅誠服。孩子在校就讀,家長應及時與老師溝通,有針對性地儘快使孩子走上正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關愛但不能溺愛。一言一行都在影響孩子,要以表其身,讓孩子從小懂禮明禮立志向學,才能樹子成材,造福社會。
-
18 # 邯鄲福生
說白了很多人發現自己孩子難管的時候,真的是如李玫瑾所言一樣,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什麼是滯後呢?滯後的意思就好比我們的工資一直都沒有漲,處在滯後於物價的上漲。意思就是我們工資還沒有物價上漲快。就像我們很多人讀書時候,因為一場病耽誤了,所以留級了,跟他同齡的人都畢業了,他卻沒有 畢業,他晚畢業就滯後於同齡人。那麼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也是一樣,這個問題是滯後的,其實問題早就存在,只是我們到現在才發現。問題早在存在,存在在哪兒?為什麼我們都不知道?我們不妨就藉著李玫瑾這段語錄,一起來更深入討論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
19 # GA帥帥
在我們今天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會不由自主的用著我們的父母老一輩用在我們身上的方法,這些方法對於今天的孩子已經不適用了,書中舉例提出一些錯誤的育兒觀點,告誡家長不要再用在自己孩子身上,那樣只會是的啟發。
-
20 # 嶽東潔
孩子為什麼一定要管呢?
這可能是我們家長要改變的一個認知了。
一個新生命的出生就是要向陽而生的呀。孩子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如果家長按照自己的框架去管這個孩子,就去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的能力的,有句話說的好:是誰剪斷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管本身就是在剪斷孩子的翅膀的。我們要做的不是管。而是透過自我的成長和提升,學會跟孩子共處,支援到孩子的成長,培養孩子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
回覆列表
每個人都有很難管的時候,也就是叛逆期;誰都年輕過,誰都有不聽話時候,誰都有讓父母生氣的時候,我們都是過來人。也有著以往叛逆時期的記憶,父母對我們越是管教,我們越是叛逆。現在面對自己的孩子,也深有體會,感覺好像看到年輕時候自己一樣。
更讓人想起了這樣一句話,有種像種,無種不亂生。對於自己孩子叛逆,不聽話,很難管的時候,我們自己都很頭痛。我們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都是什麼時候呢?是讀書後,之前在家裡,沒有上學,還好管教,上學後,卻發現溝通都有些困難。
至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其實我們自己也有反省過,是孩子長大了,有想法了,特別是讀書後見識廣了,認識的東西也多了,想法也多了。還有一個願意,是孩子讀書,發現了很多同學都有的東西,他沒有,就回家哭鬧,吵著要。
這樣就讓父母很為難,父母不管怎麼溝通,想讓孩子跟同學比成績,比做作業,不要比吃喝玩樂,孩子卻聽不進去,不滿足他,心裡就會受到委屈。有時候我們看到了隔壁左右家庭的孩子,很聽父母話,成績好,作業也做得好,真的讓人很羨慕。
去請教方法,卻發現他們的孩子從小就很聽話,從小就沒有操太多心。讓人也很無奈,不知道為什麼自家的孩子從小就讓人操心。說到這裡,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不妨跟著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李玫瑾的語錄,一針見血!文字如下:
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李玫瑾
為什麼要引導大家來讀李玫瑾這段語錄呢?說白了很多人發現自己孩子難管的時候,真的是如李玫瑾所言一樣,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什麼是滯後呢?滯後的意思就好比我們的工資一直都沒有漲,處在滯後於物價的上漲。意思就是我們工資還沒有物價上漲快。
就像我們很多人讀書時候,因為一場病耽誤了,所以留級了,跟他同齡的人都畢業了,他卻沒有 畢業,他晚畢業就滯後於同齡人。那麼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也是一樣,這個問題是滯後的,其實問題早就存在,只是我們到現在才發現。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孩子難以管教,多數問題都是出在心理
比如上面也分析和意識到,孩子讀書後,心理喜歡攀比、愛慕虛榮、愛面子、愛好看,會羨慕比人家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記得李玫瑾說過,“心理發展有關鍵期,12歲以前稱為依戀期,12-18歲成為青春期;依戀期需要家庭教育,青春期需要社會的參與。”
我們大多數父母把孩子送去讀書後,就對孩子不管不問,孩子放學回來,總是喜歡問成績,卻從來不問孩子在學校開不開心,快不開樂,有沒有被同學欺負。其實這樣的行為,對孩子會造成傷害。李玫瑾也說過,“孩子的學習成績很重要,但不是唯一。
管孩子的成績是老師的事,家長要關心的是孩子的心理發展,每天放學問他在學校過得好不好,有沒有欺負你,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而不是隻問成績。”可見這是很多父母都忽略的問題,所以孩子感覺父母沒有愛了,只知道問成績。
久而久之,孩子對父母也就沒有了曾經在家裡那種依賴,不會什麼話都跟父母講,更多是學會了在父母面前隱瞞,撒謊。當父母都忙著賺錢,只關心成績,其他都不管不問,孩子也會很怕回家,感覺這個家很恐怖,沒有愛,自然就羨慕別人家孩子,羨慕別人的父母。
我們要自己反省自己,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沒有關心過孩子,是不是把孩子送去讀書後,幾乎就很少在陪伴孩子了,對孩子除了成績以外,其他的不管不問。時間久了,自然就跟孩子之間有代溝,無法溝通。
所以我們要真想讓自己孩子好,就要多陪伴孩子,最起碼也要陪伴到12歲的年齡
不要下班也撲在工作上,一天到晚只知道工作,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不管不問,這樣的父母,不一個不稱職的父母。這樣的父母,一位只要賺足夠的錢,給錢孩子去讀書,就盡到了義務和責任,其實他們做得不夠好。
做得好的父母,他會下班了,第一時間就陪孩子,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看動畫片,一起看電影,一起逛街。在這個一起的過程中,孩子會把你當朋友,有什麼話,會第一時間問你。你透過孩子問問題,以及一些接受能力,就知道了孩子的心理在成長,不然你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會很陌生的。
12歲以後,就讓孩子多去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會活動,比如義務大掃除,義務助人為樂,義務為養老院爺爺奶奶們捶背,陪他們聊天。從這些有意義的活動中,不用我們去教孩子,孩子自己都會從中成長很快,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所見所聞,還有同伴都會對他有影響。他會把這個活動過程中覺得有意義的話或事,分享給父母。
所以說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一定要讀下李玫瑾的語錄,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