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奕珊4
-
2 # 流言風語
1,孩子依賴感很強,獨立性不夠。
2,孩子習慣了哭鬧,媽媽沒有干涉,所以孩子習慣了哭鬧。
3,哭鬧是為了得到某種需求。
4,有句俗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
3 # 小丑雅成長記
因為媽媽白天上班或者不在家,陪伴寶寶的時間比較短,那麼到了晚上或者媽媽在家了,寶寶就會耍點小心思,用哭鬧的形式引起媽媽的注意,從而讓媽媽哄他抱他。我們家女兒也是這樣的,白天我不在家啥都好,晚上一見到我就嬌氣,非得粘著我才能玩,離遠一米都不行,洗個澡都要過來不停拍門。自從有個她,我洗澡都洗不乾淨了,真是不忍直視!
不過她這麼粘我,我也挺開心的,覺得自己被需要被愛著,這種感覺真好!
-
4 # 親子成長手冊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平時給予孩子的關注比較小,孩子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孩子的心理營養不夠,在孩子沒有媽媽的情況下可以自己玩耍,雖然表面上很乖,很聽話,其實內心也是煎熬的,心理是沒有安全感,所以在見到媽媽的時候會哭鬧,這樣更加容易引起媽媽的注意給予更多的關注和獲得更多的愛。
這種情況下,媽媽多陪陪孩子,多親親抱抱孩子,讓孩子明白媽媽在不在都是一樣的愛你,給予孩子成長足夠的心理營養,慢慢或許就會好很多。媽媽在與不在對於孩子來講都是一樣 的!
-
5 # 娘娘說
相信大家都有同樣的感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無論是爸爸帶還是外婆帶,孩子都表現得超級乖,超級聽話。可是一旦媽媽回來,孩子秒變小猴子,開始特別特別黏媽媽,哭哭鬧鬧,一點也不乖。
其實這個現象一點也不奇怪,就像我們大人一樣,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我們願意放下一切包袱,將自己最柔軟和脆弱的一面暴露給那個人,因為我們知道,不管自己怎麼鬧,怎麼撒潑耍橫,怎麼任性胡鬧,那個人都會對你不離不棄,都會無條件的愛你。在孩子心裡,媽媽就是那個孩子認為最有安全感的人吶。媽媽是孩子釋放情緒的出口,是孩子求得關注和愛的出口,在媽媽面前,孩子可以最真實、最放鬆、最自在,不用顧忌這樣做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所謂最甜蜜的小負擔,最溫柔的小心酸,大抵如此吧。
所以,每個媽媽都要珍惜那個在自己面前發脾氣的小猴子,等ta長大了,你想讓ta在你跟前折騰,想讓ta在你面前晃來晃去,大呼小叫,可能就變成一件奢侈的事情了。小孩子也有細膩而敏感的小情緒,也會察言觀色,也懂得誰對ta是真的好。
孩子在你跟前秒變小惡魔,那是因為她足夠信任你,因為她愛你勝過了愛任何的別人。這對當媽的來說,絕對是一種莫大的榮幸和驕傲。願每個媽媽都能懂得這份毫無保留的愛,耐得住性子,守得住驕傲。
-
6 # 葉媽育兒
每天早上在幼兒園外面站著看早操,已經是不能割捨的一大享受了。一來看著孩子們的歡聲雀躍和超常的秩序,還有能力的展現。二來跟幾個媽媽站在一起交流孩子和家庭瑣事,第三,每天看完孩子們的早操和佇列,整個心情都很舒暢,一天都會輕鬆愉快。可謂一舉三得。所以一般沒什麼急事,我就會站上半個小時直到中班早操結束,這便也是做全職媽媽的好處吧。
今早上女兒又哭了。原因是有個環節是自由活動,大灰狼抓小白兔,女孩子是小白兔,男孩子是大灰狼。散開猛跑,豆子被一個高大的男娃給抓住了帽子,差點摔倒,而後就哭的上氣不接下氣。老師過來哄了下,就一邊做操一邊哭,樣子看起來很可憐,小眼睛看看我,就哭的更厲害了。。。俺滴心,也被貓抓了一樣的難受。
這是第二次豆子出現這狀況,上週的時間吧,也是跑的時候有摔倒,手有點觸碰了一下,便也是哭的一塌糊塗,不過更可憐的是,一邊哭一邊還做操做的那麼認真,實在是揪心的感覺。
都說小孩見了娘,沒事哭三場,想必就是這種狀況,本來摔倒了一下,或者誰碰撞了一下,豆子基本是不會太在意,但是她在意我的態度和愛。這我知道,但是我實在是不忍心讓豆子失望,每天能夠在早操時間看到我,也是豆子的一大快樂,也是在小朋友當中值得炫耀的事情。
中午接豆子的時候,囡囡老師略有神秘的跟我說:跟你商量個事情吧,你以後看我們出操能不能找個不容易發現的地方別讓孩子看見你,你說這孩子班裡表現的都特別好,就算是摔倒了或者跟小朋友有碰撞,都是該說啥就說啥,從來不哭。就是看到你不行,估計平時太黏你了,在媽媽面前顯得更嬌弱一些。其實她不是這樣的。
呃,這個說的還真是那麼回事,俺家豆子其實不是那種愛哭的孩子,這點我是認同的,到底那麼獨立的豆子為什麼出現這狀況,我大略分析了一下:因為所有的小孩子都知道誰是最愛她的人,那麼在這個最愛她的人面前,總會有寫撒嬌的成分,為什麼孩子在爸爸面前乖,在媽媽面前難纏,為什麼受到傷害在別人面前裝的很堅強,在媽媽面前就哭成了淚人兒,撒嬌,是第一個因素吧。
再者,小孩子在其他環境當中,為什麼會那麼有秩序,因為她知道那不是家,不能放肆和徹底放鬆,不然會被批評,所以那個井井有條的孩子,怎麼突然到家後就放肆的亂蹦亂跳,看上去不懂事不聽話,其實孩子也需要放鬆,就如同我們在單位要坐姿優雅,回家要躺著歪著的看電視一樣,誰不知道這樣舒適呢?
但是我跟豆子相處的時間太多,4年多來,除了帶兒子外出兩次,基本沒有跟她有過分離,這感情的深度和相互瞭解的程度以及依賴,自然很不一般。就象我今晚跟豆子說:寶貝,我為什麼這麼喜歡你呢!
豆子接話很快:媽媽你怎麼知道這是我想說的話呢?只是我一直不敢說,因為我想把你放在心裡捂著,怕一說的話就沒了。
我說:那你現在說出來了,心裡就沒了麼?
豆豆笑道:不會啊,因為我心裡很多很多的!!我怎麼那麼喜歡你!
這樣的深情,有哪個媽媽會拒絕?有哪個媽媽是不被感動的呢?
只是我突然覺得,自己竟然一直醉著的,被豆子的小柔情小溫暖搞的暈頭轉向。甚至沒有原則了。俗話說是溺愛,俺不承認罷了。但是這樣,真的不利於豆子獨立和成長,做母親有時候不能感情氾濫,縱然在怎麼愛孩子,雖然有控制不住的時刻想把愛寫在臉上,溺愛在行動上,但是還需要冷靜的想一想,是不是讓孩子更加的脆弱呢?
所以。作為媽媽,還是那句話,愛孩子要用心。
氾濫的愛心和過多的愛的語言,容易混淆孩子做事的原則,孩子會仰仗著你對她毫無原則的愛,而錯過了太多的人格塑造。比如堅持,比如堅強。比如自信,比如學會剋制。。。。
收起那氾濫的母愛,這是我,今天的一點感悟。。
只是有沒有覺得,想要剋制這種氾濫的母愛,其實也很難。,呵呵。
-
7 # 角色女人
針對這個問題,我也奇怪了很久,我不在家,龍龍爸帶孩子,她就非常乖巧,不哭不鬧,即使帶回老家,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她也能正定,外婆也誇她,但只要我在家,那就有點無法控制了,動不動就苦鬧,一言不和,友誼小船就翻了,有時我都生氣了,後來我的媽媽和我說,這是離娘乖,我想想也對,孩子重小,媽媽帶得多,她對媽媽依賴性就大,對媽媽信任,她知道,在媽媽面前再咋樣蠻狠耍賴,只要不要太過分,媽媽總是溫柔的笑笑,包括我們自己大人,都孩她媽了,回家也喜歡和老媽撒撒嬌,鬧鬧小脾氣。
-
8 # 奇葩揀選
哭是一種信任。
大人的世界也是如此。面對別人的時候即使不開心也會努力裝作若無其事,甚至是強顏歡笑,但在最親近的人面前就可以表現得肆無忌憚了。
孩子對母親的依賴是天生的。習慣媽媽的味道、媽媽的溫度,在孩子的心目中,媽媽是最值得信任的,是隨時隨地都能保護自己的人,所以也會利用這一點對媽媽撒嬌。
哭是一種自我保護。
這一點大人同樣可以在自己的身上找到答案。當我們在外面受到委屈或欺負時,在陌生環境下的第一反應不是哭,而是隱忍,全身心找尋解決辦法。但是一旦回到家裡,見到最親近的人,得到安慰時,反而所有的情緒會在一瞬間爆發出來,忍不住大哭一場。孩子也有這樣的矛盾心理,“把客氣留給他人,把脾氣留給親人”,而媽媽就是最可靠的避風港。
所以,媽媽應該“痛並快樂著”,理解孩子對自己的“小任性”和依賴。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的哭泣表示不滿,會讓孩子誤認為父母只喜歡乖巧的孩子,而漸漸學會隱藏負面情緒,不再和父母敞開心扉,也不願意再分享內心感受,從而導致親子關係疏遠。更嚴重的情況是,孩子經受不住長時間的壓抑,選擇用極端的方式來發洩情緒。
家長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在孩子需要的時候陪伴在他身邊。同時,爸爸也應該多參與育兒,減少孩子對媽媽的過度依賴。另外,創造機會讓孩子適應不同的環境,幫孩子樹立信心和適應環境的能力,都能減少孩子對媽媽的過多依賴。
-
9 # ll22265810
工作關係,有時候一兩天,或者兩三天才回家一趟看看孩子,第二天天不亮就
-
10 # 心若安然
關於這樣的情況我也經歷過,我家桐寶在一歲一個月的時候,因為我有事需要緊急回江蘇去處理一下,當時桐寶的爸爸正在在出差,我沒辦法就把還沒有斷奶的她交給了外婆,只是在走前的兩三天裡,讓她試著睡覺前改喝牛奶,但是她很抗拒牛奶,每天還是要喝我的奶,如果我不給喝,她就不停的哭。
我就是在她的這種狀態下,懷著忐忑的心情離開家的。可是沒有想到的是,我到江蘇後,一瞭解,桐寶除了,我走後的頭天晚上睡覺前哭鬧了一會外,其他時候都很乖,每天外公外婆帶她出去玩,都能玩好久,而且每天按時睡覺,牛奶也喝下去了,早晚各一次。
這樣乖的情況,在我處理完事情,一週後回家時,就大變樣了。她剛開始的時候時粘人,不管我到哪裡都要我抱著,哪怕我去上廁所走開一下,也會哇哇的大哭。再然後就是不好好吃飯了,我走了後,都是坐著乖乖的把飯吃完再玩,現在是沒吃兩口,就吵著要下地去玩。反正就是各種的不配合,外公外婆說,你怎麼媽媽回來變嬌氣了哦。
其實努力回想下自己小時候,不難發現,在我們幼小的時候,在外面,無論多大的委屈困難都能忍住,但只要看到媽媽,所有的情緒會洶湧而出。孩子在媽媽面前鬧,是孩子內心真實情感的釋放——孩子覺得,只要在媽媽身邊,即使表達自己最深層、最原始的情緒,也是安全的。因為媽媽永遠都會原諒自己、愛自己。
-
11 # 亞娟IBCLC
家有一個四歲女孩,近期出差回來後,奶奶反饋,出差的這六天裡,一次也沒有哭。但是媽媽到家後的當天晚上,小朋友狠狠的哭鬧了一次,並且哭的非常瘋狂和委屈。
是的,媽媽在家時,孩子更容易哭鬧.
首先,孩子在媽媽面前安全感最強,更願意去表達情緒。這也是天生的本能,常規來說,不管孩子哭鬧的多麼厲害,最終都會在媽媽面前嬉笑顏開,然後一切就都過去了。哭,表達出心中的不快,孩子的內心就再次充滿了力量。
接下來,因為孩子和媽媽比較親密,更在意媽媽的一舉一動,比如孩子想要做什麼,老師禁止,孩子就會遵循。但是如果媽媽嚴肅禁止,孩子就會覺得委屈,需要媽媽進一步的理解孩子的需求,在孩子表達完情緒後,再告訴孩子為什麼不可以,往往孩子也很容易接受。只是這個哭的過程,安撫的過程對於媽媽來說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堅持。
總結來說,正因為孩子在媽媽面前的哭鬧,舒緩了情緒,增強了內心的滿足感和安全感,當媽媽不在身邊時,才能表現得更加懂事貼心有禮貌好溝通。
真的是媽媽給予了最多的內在力量。
-
12 # 小步在家早教包包媽媽
媽媽在家,孩子更容易哭鬧、更難帶,這是很多爺爺奶奶、保姆經常抱怨的問題。
超過一歲了還在餵母乳的孩子,這個所謂的哭鬧難帶就讓母乳背了黑鍋。斷了母乳的孩子,這個哭鬧難帶就讓親媽背黑鍋,說親媽太嬌寵孩子。
熟不知,媽媽在家,使孩子感受到極大的安全感,這個安全感可以讓孩子肆無忌憚地向媽媽撒嬌、哭鬧、大笑,表達所有的情緒。孩子在媽媽的肚子裡,就開始感受媽媽的心跳、聲音、體溫,媽媽在家,孩子能聽到媽媽的溫柔聲音、得到媽媽親切的擁抱,讓孩子尤如在子宮裡一樣溫暖。孩子高興的、不開心的、歡樂的、憂鬱的所有情緒都願意與最為親密的媽媽分享。媽媽在家,孩子把自己的所有情緒都展現出來,許多人只看到了媽媽在家,孩子更容易哭鬧,但是看不到,媽媽在家,孩子更活潑,更高興。
-
13 # 單親媽媽的育兒力
我初次當媽媽的時候,經常聽到老人家講:你的孩子就是“見娘愁”。什麼是“見娘愁”呢?意思就是,媽媽在與不在,孩子的表現不盡相同。媽媽在身邊的時候,孩子更容易哭鬧。看來,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更容易哭鬧呢?
從母嬰關係的角度來講,孩子更依賴媽媽。在嬰兒時期,更是如此。嬰兒常常會認為自己跟媽媽是一體的。媽媽透過哺乳、撫觸、交流等方式給予孩子安全感。當這個安全感足夠多時,孩子就會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無條件的接納,自然,孩子的所有情緒都會得到釋放。
而越是年幼的寶寶,語言表達能力弱,他們通常以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累了會哭,餓了會哭,痛了會哭,太過興奮也會喜極而泣。因此,當孩子在媽媽身邊時,哭鬧的頻率自然會增加許多。他們以哭鬧的方式,在向媽媽傳遞一個資訊,那就是——媽媽,我需要你!
這個時候,媽媽容易被寶寶的哭鬧所困擾。其實,媽媽只需要做好下面三點,就能輕鬆化解寶寶的哭鬧。
第一,多陪伴,少分心。媽媽回到家時,少看手機,多給予寶寶高質量的陪伴,比如,給寶寶講故事,陪寶寶做遊戲,玩玩具。當寶寶得到媽媽足夠多的陪伴時,自然就會心滿意足,沒有那麼容易哭鬧了。
第二,多接納,少批評。當寶寶開始哭鬧時,媽媽應當多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告訴自己孩子哭鬧是因為孩子需要媽媽陪伴,需要媽媽更多的愛。此時,不應當去批評孩子,更不能不允許孩子去發洩負面情緒。
第三,多傾聽,少抱怨。如果寶寶沒有生病,他更不可能會毫無理由地哭鬧。因此,當寶寶哭鬧時,媽媽可以感同身受,去同理孩子當下的感受,並把這種感受反饋給寶寶,這就叫做積極傾聽。積極傾聽可以讓寶寶感受到,媽媽對理解和關愛,減少負面情緒的激化。
-
14 # 愛聊娃娃
因為孩子最愛也最依賴媽媽。我媽媽幫哥哥帶孩子,孩子在家很聽話,乖乖吃飯、乖乖睡覺,她媽媽一回來,就各種吵鬧,不認真吃飯,睡覺也老是拖延,各種不省心。表面上看來,孩子媽媽在的時候,反而更操心一些。後來,自己有了寶寶,才幾個月大,就在我面前各種哭鬧。比如睡覺,除了我之外,外公外婆可以輕鬆哄睡,在媽媽面前,孩子就各種哭,特別累。其實,孩子特別機靈,一點點大就知道察言觀色,知道誰最親,知道誰疼他,知道誰寵他,知道誰慣他。在不同人面前,他的表現會不同。他最愛的人是媽媽,最依賴的人也是媽媽,所以,在媽媽面前,只要有一點點委屈,一點點不開心,一點點的不舒服,他都會表現出來,他的目的只是為了引起媽媽的注意,讓媽媽抱抱他,哄哄他。
-
15 # 淺淺love育兒
這句話,深刻理解,先不說孩子,就說我們,誰不是回家先找媽媽呢?而且哪個孩子不在自己媽媽面前撒嬌?感覺有媽媽在,家就在,世界就在。
有次去吃飯,跟同事兒子一起,才兩歲半,同事接了一個電話,臨時要去送一個東西,大概半小時,我想著自己帶孩子也在,就讓同事去了,我帶著兩個孩子玩,同事一走,我和兩個孩子吃的挺好,而且特別乖。一會同事回來了,她家孩子開始找事:這個不好吃,那個不想吃,一會去衛生間,一會要去遊樂場,簡直不能太鬧騰,我就說同事:你還不如不回來,你不在人家特別乖。同事一臉無奈:我不在就是這樣,他跟著誰都乖,到我身邊就不行。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知道,自己無論怎麼犯錯,怎麼撒嬌,媽媽都不會討厭自己,都會原諒自己,所以孩子經常對媽媽無理取鬧,離不開。而媽媽也是孩子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撒嬌傾訴的物件,對於我們媽媽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一件被依賴的安全感。
當然如果孩子是無理要求,而且很過分,媽媽就要及時阻止,並告訴孩子對錯,也可以告訴孩子自己也很辛苦,需要孩子的理解,希望孩子能夠心疼自己,更重要的是找到孩子哭鬧的原因,針對原因,好好溝通才對。
-
16 # 小米媽咪說育兒
寶寶在媽媽面前哭鬧,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寶寶在小的時候一哭媽媽就各種哄、各種逗,寶寶習慣用哭鬧來解決問題。
二、情感的需求。平時媽媽上班,寶寶在爺爺奶奶面前沒足夠的安全感,媽媽回來了,喧囂情緒。
三、孩子自我驕縱。寶寶雖然還小,但他能敏感的知道最愛他的人是誰,在媽媽面前哭唄、鬧唄,反正媽媽都會滿足。
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他也需要安全感,他也能明白一些事情。平時多和孩子溝通,交流,該給的愛一點也不要少,該制止的行為一定要制止,即使他哭鬧也不要一味的滿足。慢慢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什麼不應該做,孩子會逐漸明白的。
-
17 # TT花媽育兒
媽媽在家,孩子更容易哭鬧,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啊。這說明,孩子和媽媽之間的紐帶比較牢靠。但是並不是說,孩子和媽媽之間的安全感就建立的好。
通常來說,媽媽在家,孩子更容易哭鬧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孩子和媽媽之間的安全感建立的非常好,孩子在媽媽面前更願意表現出自己真實的一面,肆意的發洩,以測試媽媽的底限,從而達到自己和媽媽之間的安全感連線更加讓他放心的程度。
第二,孩子缺乏媽媽的關注,而孩子內心渴望媽媽的關注,哭鬧無非是引起媽媽的注意。越是哭鬧,越是需要關注。
如果是第一種,那麼這個孩子是幸運幸福的,被媽媽的愛寵溺著,不缺少關懷,心裡的安全的。因為無論他怎麼哭鬧,媽媽都能夠給他接納,孩子得到這樣的迴應之後,通常就會滿意了,便不再哭鬧。
但是如果媽媽沒有理解到這一點,認為孩子的哭鬧是在和自己作對,考驗自己,心生不滿,那麼孩子對媽媽的測試就沒有透過,得到的結論就是媽媽對他的愛有一個限度,就可能會擔心害怕,逾越之後,失去媽媽的愛。因此,哭鬧的更加厲害。
如果是第二種,那麼要改正的就是媽媽了。儘可能的做到全身心陪孩子,給孩子應該有的關注和關心,能夠持續某一時間段沒有外界干擾的陪孩子,這樣孩子的問題基本就可以解決了。
我的孩子也是這樣,只要我在家,情緒通常起伏比較大,因為這就是他和我相處的模式。他覺得有問題可以隨時找媽媽,這是一種放鬆的姿態,可以允許。
但是同時,也不要但凡孩子有情緒就回應,這樣孩子就失去了感受自己情緒和緩解情緒的機會。如果情緒不激烈,可以假裝沒聽見,讓孩子自己恢復。
例如,我的兒子有時候玩樂高,樂高拼好了又突然倒塌讓他很著急,他就會大喊大叫。通常我會悄悄地過去觀察,發現他一邊喊一邊重新搭。這就是他的方式,大人生氣有時候不也大喊一嗓子發洩嗎,所以,給孩子關注,但也不要過分。
-
18 # 親媽學堂
關於這個問題,應該是沒有經過行為觀察的一種“說法”——即不能代表所有孩子的共性,是一些個案的集合。媽媽在場時孩子更易哭鬧,所謂的小孩兒“愛欺負親媽”的現象很多媽媽都經歷過,但不能一代而論。從新生兒到幼年期的孩子,對媽媽出於生存本能依賴度比較高,在媽媽面前更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實情緒。題目中說到的情況,一般需要下列條件才會發生:
1. 媽媽是孩子的主要看護人;
2. 孩子超過四個月年齡,一歲左右是這個情況的高發期;
3. 孩子媽媽和其他家庭看護人與孩子的親密度差異較大。
符合上述情況的,說明孩子的情緒感知能力正常,能區分媽媽和其他看護人,而且媽媽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比別人更有安全感的人,孩子出於對媽媽的依賴才會表現的任性、愛哭鬧。所以要“恭喜”那些經常被孩子“欺負”的媽媽們,在孩子心中,你是最親近、最能夠帶給他們安全感的人。
如果在孩子心中,最親近的那個人是媽媽,媽媽不在場時,孩子會降低對看護人的情感需求,會表現得比較“平靜聽話”。媽媽在場時,他會把自己對環境不滿和他人的不適感都表現出來,希望得到安慰。低齡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常有限,就會呈現出哭鬧的狀態。根據每個孩子的個性,哭鬧的頻率和程度會有所不同,家長能做的,是排除了孩子身體不適的因素後,在孩子的情緒表達和控能力方面耐心引導。對於長期母乳餵養的孩子而言,媽媽是“既能吃又能玩”的最佳物件,出於對母乳的依賴(不僅滿足於吃,還有觸覺、氣味加在一起的全方位安群感和滿足感),孩子會比非母乳餵養的寶寶呈現出對媽媽更多的依賴。
語言的發展力能和情緒控制能力是息息相關的。從孩子出生起,語言時相對於視覺、聽覺、觸覺、情緒發展最慢的感覺,需要外接的“輸入”和“刻意教育”才能發展到“運用自如”的水平。以我自己帶孩子不間斷觀察的結果看:如果從七個月時刻意引導,孩子要到三歲半以後才能完全無障礙地與大人交流。孩子在半歲以後,就可以分清主要看護人的區別,能準確地辨別出自己“最親近的那個人”。這個“最親近的人”,大多數情況下就是媽媽。排除上一段說到的母乳餵養因素,如果孩子從出生時就是非母乳餵養、媽媽又長期缺席,媽媽在場孩子哭鬧的現象是不會出現的。
處理孩子哭鬧最好的方法不是制止,是仔細分析孩子哭鬧的原因,儘量解決孩子的需求問題,再不能滿足孩子需求的時候跟孩子講清原因,多試幾次,孩子都會接受。
我一直自己帶孩子,工作也特別忙,孩子9個月時我開始頻繁外出,幾乎每天都要和孩子分開幾個小時。每次重逢後孩子幾乎長在我身上,吃飯、喝水、洗澡、哄睡……事無鉅細都不讓別人插手,家裡其他人一過來幫忙,她就大哭“媽媽媽媽”……家裡人說“你不在時孩子好極了,你一回來她就哭,你把孩子慣壞了”,我沒有理會這些判斷,努力跟孩子講道理,一步步引導她用語言替代哭鬧錶達自己的感受……那個時候雖然很辛苦,我都會盡量滿足孩子的陪伴需求。孩子現在四歲多,已經能夠非常愉快地安排我們不在一起時的生活,每次重逢時我們在一起都很開心,不在一起時我也很放心。
-
19 # 芮芮育兒記
這個問題我深有體會,因為一些原因我平時上班並不和孩子在一起,只有每週五晚上我會回去,平時孩子都和外公外婆在一起,但我發現只要我回去孩子就會有點過渡興奮(上海人叫人來瘋),比如本來坐的好好的,開始吵鬧,不願意睡覺,各種頑皮搗蛋,如果我不在根本不會這樣)
剛開始我也困惑孩子是故意給我搗亂嗎。漸漸的我發現這是他撒嬌的一種表現·。他只是為了表達自己很開心的心情。同樣孩子為什麼會哭鬧,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哭鬧對媽媽是有用的,自己要表達不開心,媽媽也會來抱抱自己安慰自己,如果長輩之類這事情麼有效果孩子就不想幹
所以媽媽不要擔心孩子是不喜歡自己才哭鬧,多陪陪孩子,安慰安慰他,讓他知道自己很愛他才是最重要的
-
20 # 夏天的爸爸
寶寶依賴媽媽是天性。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待了10個月,熟悉媽媽的味道、媽媽的心情、媽媽的一切。不管你多疼愛他,媽媽在他們的心裡最重要,每天跟著媽媽就有安全感,所以,你如果給愛你的寶寶,請多給寶寶跟媽媽相處的機會,寶寶會變的活潑、愛吃飯、乖!!!好多,寶寶健康快樂哦!
回覆列表
因為孩子深深的愛著你
1.孩子反差大的情況,很多媽媽都親身體會過。
比如平時上班不在家,跟著爺爺奶奶姥姥,可乖巧了,只要媽媽一回家,孩子就180度轉變了!
吃飯一定要坐在媽媽的腿上,不肯自己吃!
小事情不順他們的心,就開始一哭二鬧三倒地四蹬腿!
玩遊戲、開電視,指定媽媽專人服務,其他人不得靠近!
閨蜜的媽媽跟她說:“孩子跟我一天了沒見哭鬧,怎麼你一回來,孩子就成這樣了?”
有一次,孩子哭的兇悍,姥姥心疼竟然對閨蜜說:“你下班後晚點兒回來,等孩子睡了之後再回家……”
what?我才是孩子的親媽啊...
2.媽媽在家,為什麼孩子反而表現不好呢,難道是媽媽陪伴中哪裡出了錯?
《美國育兒百科》是這樣解釋:當媽媽不在的時候,你的保姆或者家人告訴你他們表現的像個天使時,其實是因為,他對其他人的信任不足,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但在你的面前,孩子會很想嘗試各種事情,哪怕是耍無賴耍混,甚至是危險或者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他知道,哭的悽慘,你會憐惜;遇到麻煩你會幫他解決。
閨蜜說,她女兒最嚴重的一次,是當著她的面發脾氣,故意把姥姥剛煮好的麵條打翻了,理由是想吃巧克力。
閨蜜說當時都氣炸了,認為這樣的舉動不可理喻,不管教簡直沒臉再為人母。
她火氣沖天的拉著孩子一頓發飆後……然,並沒有用,最後巧克力還是給了。
都說,愛是沒理由的,用在親子關係上也適用啊。
閨蜜後來告訴我們,那天是因為,姥姥怕女兒吃多了巧克力對身體不好,於是把巧克力藏起來了,雖然女兒當時沒跟姥姥鬧情緒,可都藏在心裡呢。
傍晚見著媽媽回來了,心就鬆了,所以想著法子讓媽媽插手妥協出巧克力。
說白了,閨蜜女兒打翻面條,實際是希望媽媽插手幫忙向姥姥拿出巧克力,在她認為,媽媽能解決她所有的難題,不管是無理的還是有理的,因為,她知道媽媽永遠是最愛她的。
3.和媽媽分離一整天,當你回家後,不同性格的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也不一樣。
有的孩子會平靜的坐在那裡,好像媽媽回來了跟自己沒有關係。這類慢熱性孩子,一般不善於直接表達自己,家裡有這類的孩子,媽媽應該推開家門後,重新與孩子建立連線,比如,走過去拉拉孩子的小手,或者假裝呼叫孩子,土豆土豆,我是番薯,聽到請回答…
有些媽媽不懂觀察孩子的情緒,推門後會直接抱著孩子舉起來,又親又抱,慢熱型的孩子會有些牴觸,甚至會推開大人的懷抱。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父母,分開一天後回去,孩子跟自己不親近了的原因。
有的孩子,則比較主動,看見媽媽回來了,會扒拉著不放,還會嘴裡唸叨著白天發生的事情,迫不及待的告訴媽媽。
這類孩子看似活潑大方,其實是最難搞定的。他可能,剛剛還跟你嬉皮笑臉,下一秒就會賴著讓你餵飯,喂水,哭鬧。
其實,無論哪一種孩子,他們都是把媽媽當做了情緒的回收站,憋了一整天的情緒,終於可以釋放了。
努力回想下自己小時候,不難發現,在我們幼小的時候,在外面,無論多大的委屈困難都能忍住,但只要看到媽媽,所有的情緒會洶湧而出。
有時,我們忙碌了一整天,回家想放鬆一下時,真的一點也不想看到孩子們這幅“嘴臉”,我們多希望,迎接自己的只有笑臉和撒歡啊。
但這確實只有媽媽才能看到的模樣,是孩子內心真實情感的釋放——孩子覺得,只要在媽媽身邊,即使表達自己最深層、最原始的情緒,也是安全的。因為媽媽永遠都會原諒自己、愛自己。
所以,媽媽們,下次當你看到孩子在你面前各種“行為倒退”時,請先彆著急生氣,給她們一個愛的抱抱,然後用愛的語氣告訴他們:寶貝,媽媽知道你很愛媽媽,媽媽也很愛你,但你這樣做媽媽有點不高興,咱們可不可以……
溫柔的愛比怒火更有力量。別辜負孩子對我們的愛。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