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威1986235

    【獨家秘方】武則天能成女皇有多很多原因,其實很多人想她做“女王”,且看本官為您一一分解。

    【一】隋唐皆鮮卑族出身,女子涉政是合法的,其民族與漢族是不同風俗,漢族早期政權對女子涉政風氣也沒【宋朝程朱理學】時嚴重。 社會認可度高 【二】 宗教勢力的影響。唐朝皇帝自認為【道祖老子的子孫】道教為國教,唐皇室皆是道教信徒、【漢傳佛教自東渡以來,己經非常有錢有地有人、可是漢族權貴高層不認可佛教,此時的佛教就是“無權勢的土豪”,梁武帝的“滅佛行動”讓佛教深深害怕,急需一位皇帝為佛教證明,可是唐朝皇帝都是道徒】。奇女武則天的出現到被迫成為尼姑,便與佛教有“香火之情”,佛教很願意推位“武則天上臺稱帝”,只有武則天這種與當時整個社會背景不能相容的人,才會一直護佑推崇佛教。佛教為了重回漢族正統宗教地位,為武則天登位稱帝創造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個王朝有宗教鼓吹想不成功都難,何況只是“女帝之位”太簡單了。而且武則天上臺後,一直為佛教護航保駕,買賣兩方都賺得盆滿缽滿。雙方之成功,可比呂不諱之相秦。特注【道教發展是權貴路線,佛教發展是平民路線】,佛教有錢沒權的苦有人懂嗎?

    【三】有魅力的女人很可怕,而且老公還體弱多病。而且老公還非常疼她。女人自己有野心,有能力。【娶這種女人做老婆的結果,便是殺你正房,殺你兒子,奪你家產,廢你家祠堂。沒有不敢做,,只有沒想到】。這種女人,天生便是女皇,獨一無二的女皇。娶這種女人生生世世不得安寧。,她不做女皇都沒天理了

  • 2 # 晝冕

    首先,李治身體極其不好,看史書的描述他從小和他爸一樣呼吸系統不太好(不知是肺病還是過敏,這是李唐早期家族病、長孫皇后也正好有肺病),有高血壓,晚年估計還有糖尿病(目盲和昏迷正好就是糖尿病眼底病和低血糖表現),高宗最後幾年甚至神志都除了問題(糖尿病腎病或者肺性腦病),這種情況還想掌握政權,基本上要不期待兒子要不靠老婆,沒別的辦法了。而武則天和家族關係極度不好,流放了哥哥,讓外甥賀蘭敏之繼承家業,後來又玩死了姐姐、外甥女,外甥也廢了,基本上就沒有家族勢力,而且生了4個皇子和至少兩個公主,就問還有比這更放心的皇后麼。武則天除了軍事爛的一塌糊塗其它都還可以,但這反而更合適啊,可歷史的弔詭在於,誰能想到歷史記載裡身體也不怎麼好,生了至少六個孩子的武則天能活到八十多歲啊,還在六十多歲的時候給自己送原諒色帽子,然後又差點殺了自己全家各種親戚啊(杜甫的詩裡屢次提及各種親戚被武則天玩死的悲傷,嗯,杜甫本身就是李世民的重外孫、李淵的雙料玄外孫),人算不如天算,極端追求最優解的結果卻帶來了極端的反噬,晉的八王之亂、宋的以文抑武、明之靖難不外如是,歷史的商店裡你買了套套和紙巾,結果人家就附贈了肥皂,受著吧。

  • 3 # 文史逆旅

    武則天想當女皇的野心並不是生來就有,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權力的刺激逐漸產生的。

    顯慶五年(660),是武則天成為皇后的第六年,李治患了嚴重的風疾,以至於眼睛都暫時失明,於是委託皇后參決朝政。這是武則天第一次參與朝政。

    從這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而李治不但不阻攔,反而卻給予了支援,歸結為以下原因:

    第一,李治身體原因。

    據《資治通鑑》記載,顯慶五年冬是李治第一次犯風疾病,在當時的醫療情況下基本無法醫治,只能避免過度勞累,長期服藥靜養。而且,犯病時非常痛苦,史稱“風眩頭重,目不能視。”

    太子李弘當時還是個孩子,將大權交給宰相,李治不放心,相對而言身邊能夠信任的只有妻子武則天。

    第二,武則天能力過人。

    武則天從小到大的經歷養成了她女強人的性格,在宮廷鬥爭中展現出的狠辣作風與高超手段令人印象深刻。她的一切性格與特點,簡直是為政治而生,使她面對棘手的政事時遊刃有餘,能夠切中時弊,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

    綜上所述,武則天能力過人,手腕高超,使她輕鬆駕馭朝政,她每進一步都離不開李治的支援。也可以說,一代女皇是由李治親手培養起來的。

  • 4 # 小編虎哥

    唐太宗在位時,武則天並不受寵,以至於一直都是小小的才人,和唐太宗也沒有子嗣。但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對武則天卻是一往情深,在唐太宗病重的時候,兩人就好上了。唐太宗駕崩,按照禮制,武則天要和其他沒有子嗣的后妃,一同前往感業寺出家。

    武則天出家後,李治對她更是日思夜想,不顧群臣反對,堅持要接她回宮。這一次回宮,武則天便開啟了稱帝之路,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除掉王皇后,以及之前的寵妃蕭淑妃。

    王皇后原本就不是很受寵,有了武則天以後,蕭淑妃也變得不重要了,因此只需略施小計,就能除掉她們。可沒想到,武則天竟然犧牲親生女兒,來陷害王皇后。這下唐高宗無論如何,都要廢后了。

    唐高宗廢后,理由是:

    “罪莫大於絕嗣,皇后無子,今欲立昭儀。”

    可這句話一說出來,馬上就遭到群臣反對。特別是長孫無忌和褚遂良,褚遂良還說出4條理由,反對立武氏為後。

    第一條,皇后並無大過。王皇后出身名門,從小接受良好教育,自從嫁給李治以後,謹守婦道,是天下女性的典範。現在沒有子嗣,不代表將來都沒有,皇帝不能因為這一點,就草率廢后。

    第二條,武氏不配皇后尊貴身份。褚遂良認為,唐高宗即便要重新立後,也應該選擇貴族之女。武氏出身不高,而且以前還是唐太宗的妃子,說什麼也配不上一國之母的尊貴身份。

    第三條,武氏曾侍奉過唐太宗。這點和第二條有共通之處,武則天原本是唐太宗的才人,按照輩分來說,算是唐高宗的庶母。他將庶母接回來,並納為妃子,已經於理不合了,如今還要立庶母為後,恐怕會遭天下人恥笑。

    第四條,王皇后乃唐太宗欽點。王皇后是唐太宗為兒子選的妻子,她的身份極其尊貴,如果選擇廢后,就等於違背先帝。褚遂良是得到先帝提拔,才有如今的地位,他萬萬不敢違逆先帝的意願。更不能眼睜睜看著,唐高宗做出不忠不孝之事。

    這四條理由說得合情合理,讓唐高宗啞口無言。可他已經決心要廢后,不管褚遂良多有道理,唐高宗也是聽不進去了。一氣之下,唐高宗讓人把褚遂良轟出去,此時後面傳來一個女人聲音,說道:

    “何不撲殺此獠!”

    說這句話的,正是武則天。長孫無忌見情形不妙,只好趕緊站出來求情,說褚遂良是受了先帝重託,有顧命之責,唐高宗這才饒他一命,將褚遂良貶到偏遠地方去了。

    雖然群臣都反對,可唐高宗廢后之心已定,最後還是李勣站出來說:

    “此乃陛下家事,不合問外人。”

    為唐高宗解決了這一難題,武則天也如願當上了皇后。

    既然群臣都反對此事,而且褚遂良也字字在理,為何唐高宗還要堅持,廢掉身份尊貴的王皇后,立備受爭議的武氏為後呢?

    第一、唐高宗對武則天的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唐高宗對武則天是百分百的相信,他絕對想不到,武則天會親手殺死女兒,從而嫁禍給王皇后。可以說李治對武則天的愛,已經到了盲目的地步。

    其實從李治廢后的理由來看,就知道他是為了廢后而廢后,並不是王皇后真的德行有失,而是他想立心愛之人為後。就算全天下的人都反對,唐高宗也是聽不進去的。

    第二、唐高宗想在百官面前立威。筆者認為,這點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唐高宗愛武則天,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更生氣的是,群臣總是拿父親來壓自己。

    就像褚遂良的四大不能廢后的理由中,就有三條和唐太宗有關,更是直接指出,王皇后是先帝欽點,皇帝如果要廢后,就是對先帝不敬。這一口一個先帝,似乎完全不把自己這個皇帝放在眼裡。

    從唐高宗即位以來,所有人都在拿他和父親比,他的功績自然比不上唐太宗。可是作為皇帝,總是不喜歡有人比自己強,包括自己的父親。何況別人還總拿出來說,這樣只會讓唐高宗認為,沒人把他放在眼裡,眾人心中只有父親李世民。

    他堅持廢后、再立後,就是想告訴群臣,他是皇帝,他想要做的事,沒人能夠反對。最後他果然成功了,這給唐高宗樹立了很大的自信,也沒人再敢反對他。當然了,大家知道反對也沒用了,而且以武則天的手段,凡是反對的人,最終都沒有好下場。

    所以在筆者看來,唐高宗堅持立武氏為後,成功之後就是一箭雙鵰,既讓心愛之人當了皇后,又在群臣面前立了威。而筆者之所以說,李治對武則天的愛是盲目的,那是因為他對武則天的縱容,的確達到了極致。

    表面上是唐高宗在群臣面前立了威,但這件事的最大獲益者,無疑是武則天才對。武則天能夠一步步上位,最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還真得感謝這麼一位愛她的好丈夫。

  • 5 # 峰峰說史

    首先他愛武則天,這點是絕對沒有疑問的!不然兩人也很難處四十多年的!

    另外他愛武則天,但還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他的舅舅,他的政權和大臣之間的關係,武則天是他比較好的一個政治夥伴,能幫他鞏固自己的地位,還有一部分,感覺他們的政治謀略應該是有共通處的,也就是聰明人之間特別有話題。武則天是他鞏固自己的權利的一種策略。

    還有就是咱們有在野史或正史中聽說他治國無方嗎?武則天沒有干政的時候,他不也做的非常之好嗎?說明他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子,他之所以支援武則天是因為他自己也覺得政治方面有些地方武則天是自己的好幫手,需要她。再加上他和武則天的感情,他前面的六個孩子,不是武則天生的,到後來有了武則天后,全是武則天的孩子!其他都沒有怎麼說。武能稱帝,當然是高宗的信任和支援有一部分原因,不能說是高宗怕,說支援信任更合適,再加上他的兒子們也的確沒幾個有才略的,沒武則天厲害!和當時社會的發展也有一定的關係!

  • 6 # 西瓜籽影片

    唐高宗支援武則天 給她那麼大的權力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權利的集權。唐高宗自身儘管飽嘗病痛苦楚,但朝政依然要處理的,萬一大權旁落,或者沒有人管事,對李唐王朝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這時,李治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皇后,俗話說每一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撐著,身體有恙的李治給了武則天一個機會,因為武則天有能力,且深受信任。史載武皇后“性明敏,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皇后性格果斷,又通曉歷史,理論知識充足;而且跟皇帝志同道合,兩人經常能想到一塊去,這麼好的皇后,李治當然信任。

    二,個人情節。李治為人寬厚,母親去世的早,缺乏母愛,從小便有戀母情節;武則天則生性強勢,從獅子驄事件便可見一斑,因為性格原因,同樣強勢的太宗皇帝對她無動於衷,被李世民視為不類己的李治卻無法抵擋武才人的魅力,性格正好互補,她的雷厲風行不正是李治求之而不得的嗎?論輩分,武才人是李治的庶母,父皇健在,李治依然敢覬覦她,可見他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老實。登基後,李治更是頂著亂倫的非議冊立其為皇后,兩人聯手打敗了長孫無忌一黨,屬患難夫妻,最終走在一起著實不易。一路走來如此艱難,高宗不信任她又能信任誰?於是“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決之”,有時候讓皇后幫著處理政務。

    三,武則天個人能力。上元二年唐高宗提出遜位於武則天,這時武則天並沒有絕對權力。試想要是有的話,唐高宗的提議應該得到透過才對,又豈是一兩個大臣三言兩語就阻擋的了的?事實是武則天沒能提前獨自面對大臣,攝知政事。宰相郝處俊、李義琰提出反對意見,高宗就此打住,沒有下文。其實武則天能成為女皇絕非一蹴而就,是三十年苦心經營的結果。特別是在輔佐高宗時,積累經驗,提高聲望,爭取民心,排除政敵,影響力不斷擴大,等到高宗日薄西山、行將就木,武則天的實力方才達到一定程度,帝后雙方儘管有矛盾,但合作還是主流。駕崩前夕,高宗依然很信任皇后,遺詔中有:“軍國大務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

  • 7 # 滄海眾生

    第一,李治身體原因。

      據《資治通鑑》記載,顯慶五年冬是李治第一次犯風疾病,從此他的一生陷入了風疾的巨大痛苦之中。風疾是一種血管病,在當時的醫療情況下基本無法醫治,只能避免過度勞累,長期服藥靜養。而且,犯病時非常痛苦,史稱“風眩頭重,目不能視。”

      所以,李治雖然正值壯年,但屢次出現太子奉旨監國的情況。而太子李弘當時還是個孩子,將大權交給宰相,李治不放心,長孫無忌之事仍令他心有餘悸。相對而言身邊能夠信任的只有妻子武則天。

      從此之後,在李治身體不適時,武則天便順理成章地步入朝堂,權力帶來的威嚴與快感,一步步誘惑著她,刺激著性格本就強悍的武則天。

    第二,武則天能力過人。

      武則天從小到大的經歷養成了她女強人的性格,在宮廷鬥爭中展現出的狠辣作風與高超手段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武則天面對一件紛繁錯亂的事情時,總能理出頭緒,做事極其條理,極具章法。她的一切性格與特點,簡直是為政治而生,使她面對棘手的政事時遊刃有餘,能夠切中時弊,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

      自古後宮不干預前朝,武則天臨朝聽政讓許多大臣感到不滿。武則天則構陷上官儀、王伏勝與前太子李忠圖謀不軌,將三人處斬,一則清除了親兒子太子李弘的障礙;二則立威於朝堂,從此中外並稱李治與武則天為“二聖”。

      此後,又利用封禪泰山之機,由自己進行亞獻之禮,抬高自己的地位。還別出心裁,為李治與她想出了“天皇、天后”的稱號,這並不只是稱謂的變化,而是有現實意義的。自古皇后不可干政,但武則天是“天后”。

      宰相們聯合抵制武則天掌權,於是,武則天召集劉禕之、元萬頃等一批文人,以編纂書籍為名,湊在一起議論政事,號稱“北門學士”,分了宰相們權。她還擴大科舉取士的力度,令一大批寒門子弟進入朝堂,這些人能夠出人頭地,全賴武則天旨意,所以一個個都將她奉若神明,死心塌地。使一幫宰相的地位逐漸尷尬起來。

    但是,武則天很明白朝廷職責所在,將權力鬥爭,構陷殺戮僅控制在王公貴胄、高官宰相一層,對底層官吏與勞苦大眾還是中規中矩。上元元年,天后武則天上表高宗的“建言十二事”中建議朝廷:勸農桑、薄賦徭;給復三輔地;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廣言路;杜讒口等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建議被朝廷全盤接納。

      所以,史稱:“後性明敏,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高宗李治認為武則天處理政事皆符合自己的旨意,將政務交給武則天,李治是放心的。其實,就處理政務而言,武則天的水平遠高於李治。

      第三,李治想象力有限。

      李治在世時,武則天工作兢兢業業,並沒有徇私情、重外戚的做法。當時,武家外戚僅有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與武三思在上元元年進入中央,也沒有擔任過宰相。

      為武則天成為皇后居功至偉的李義府,因貪腐被貶官,憂鬱而死,武則天沒有出面說情。袁公瑜流放他鄉,武則天也沒有出面撈人。反而得罪過武則天,被貶安西都護府的裴行儉,卻因軍功被屢次提拔。

    武則天對李治還有些諂媚討好。李治晚年有一名西醫,利用放血減壓的辦法為李治減輕了風疾的痛苦,當時武則天已是年近六十的老婦,她高呼“蒼天賜我神醫!”向這名胡人頂禮致謝,並親自揹著一百匹帛賞賜給他,這馬屁拍得相當肉麻。

      這些一切表現令李治很放心。另外,當時的太子李哲,是一位只知飛鷹放馬的紈袴膏粱,李治很不放心。當時,能夠駕馭朝局,將皇位安全過度給太子的首要人選,便是李哲的母親武則天。而且,囿於封建社會重男輕女思維的限制,李治就算腦洞再開,也想不到一位老太太有稱帝登基,篡奪李家江山的野心。

      所以,李治臨終遺詔:“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仍表現出高度信任。

      綜上所述,武則天能力過人,手腕高超,使她輕鬆駕馭朝政,她每進一步都離不開李治的支援。也可以說,一代女皇是由李治親手培養起來的。

  • 8 # 今晚聊歷史

    首先要強調,唐高宗並沒有支援武則天顛覆李唐王朝,智商正常的皇帝都幹不出這事。他對武則天的支援,本質上只限於武則天為他的王朝服務、替他處理朝政。

    其次要強調,李治並不是像大家印象裡那樣,是個妻管嚴、懦弱的人。要相信,李世民這樣殺伐決斷的一代雄主,是不會挑一個懦弱無能的兒子繼位的。

    李治對武則天上位的支援,主要有三個階段或事件,這裡面實際都有其客觀原因或目的。其中最主要、對武則天意義最大的支援,就是廢王立武,武則天當上了皇后。

    廢王立武的目的,實際是為了打擊關隴集團,鞏固皇權。

    李治的原配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五姓七家之一,絕對的頂級門閥,家族實力極為強大;這個王皇后實際也看不大上李治,史書說她不能曲意逢迎,遭到李治的厭棄——唐初五姓七家瞧不上皇族、不願與皇族聯姻,這是有史可查的。但李治實際不是因為王皇后的態度問題而要廢她,這也太兒戲了;也不是因為對武則天的感情而一定要立她做皇后——感情是真有,可以一直寵著嘛,皇后的位置是另一個維度的事了。

    廢王立武的根本原因,是王皇后背後站著的是高門士族,山東士族與關隴集團都是支援她的,代表人物就是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王皇后的舅舅柳奭,以及韓璦、來濟、褚遂良等人。長孫無忌扶持李治登基後,長期為相,歷史上皇權與相權之爭是個老命題了,長孫無忌沒做好這篇文章,外甥已經很煩他了;關隴集團這個西魏八柱國留下的龐大的軍事貴族集團,先後扶持成立了西魏、北周、隋、唐四朝,實力強勁,可以說關中精兵強將基本都是關隴集團控制下的,皇帝只是關隴集團名譽董事長,並非真正掌控他們,只要皇帝在長安,時刻能感受到關隴集團的威脅。

    對於一個希望有所作為、伸張皇權的皇帝,面對相權、關隴集團的威脅,尋找合適契機、名正言順地廢除威脅,真正掌控權利,這是他最迫切、最真實的需求。發起這場政爭,實際上是必然的,即便沒有武則天,也會有張則天、王則天。

    廢王立武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拉鋸戰,最終李治與武則天大獲全勝。透過廢王立武,武則天利用與她同一出身階層的李義府、許敬宗等寒門士族的支援,登上後位;李治利用寒門官員及戰神李勣的支援,最終廢除了長孫無忌的相位,褚遂良、來濟等一票人貶官、發配,關隴集團被基本剷除,李治真正開始掌控大唐政權。

    另外兩次李治對武則天的重要支援,是允許武則天審理朝政、成為“天后”,以及臨終前詔示太子有軍國大事不能決策,由太后(武則天)決斷。

    這兩次支援,前一次主要因為李治的身體不行,長年患病、不能視事,為了保留住手中辛苦爭奪來的權力,他不能再讓相權重新興起,更不能讓其他皇族接掌權力。用一個能力比較行的老婆來代替掌權,一是能不耽誤國家的正常運轉,二是權力隨時可以拿回來,畢竟在他想來,女人掌權名不正言不順,只能依靠自己。後一次臨終託孤,也主要是認為武則天可以替兒子做好權力過渡,太后掌權也是賴於自己兒子的皇位存在的,而且畢竟虎毒不食子,不擔心武則天不還權。

    不過他沒想到,武則天的能力不是比較行,是太行了,而且根本不在意親生骨肉的死活。

    也是,皇位只有一個,大權只有一份,太靠近它的人,都想要。

  • 9 # 揚生解史

    武則天不僅是唐高宗李顯的皇后,也是唐高宗政治上的夥伴。唐高宗在位時,朝廷中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很強大,使李治的權力受到很大限制。

    為了重振兵權,唐高宗決定借“廢王立武”事件,對朝廷大臣們進行反擊。當高宗提出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時,果然遭到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的反對。 李治頒發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蕭淑妃廢為庶人並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後,李治再次下詔,將武則天立為皇后;與此同時,又將反對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貶為外州都督。不久後,武則天與唐高宗又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至此,李治在武則天的幫助下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

    由上述可見,武則天是李顯的皇后兼政治夥伴。在朝廷中,武則天也是最支援李顯的人,所以李顯要支援武則天也很正常。

  • 10 # 野草

    這個問題可以有很多種解讀,以下從兩個角度簡要回答一下。

    1,縱觀唐朝前期歷史,始終擺脫不掉的一個問題就是士族門閥。實際上不止是唐朝,從隋朝開始,皇權就一直在與士族門閥鬥爭,隋煬帝三徵高麗,也有這方面的考慮。後來唐朝的建立,實際上是拉一波打一波的結果,拉的是關隴世族,打的是山東世族(這裡的山東不是如今的山東省,而是之太行山以東的廣大地域)。而在李世民這個強勢皇帝死後,李治要面臨的不僅是山東世族的反彈,更危險的是關隴世族內部,也有尾大不掉的徵兆。所以這個時候,他能借助的勢力只有庶族,但又不能太明顯的打壓世族,這種情況下,世族出身,但已經快淪落為庶族的武則天家族,正好在他身邊,充當了這個角色。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不是李治支援武則天,而是武則天支援李治。

    2,從武則天的角度出發,她的智慧手段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武則天女人的身份。在武則天之前,中國歷史上沒有女皇帝,所以從李治的角度看,當他因為身體等原因必須讓渡一部分權利出去的時候,鑑於李氏皇族素來愛造反的基因,將權利讓渡給武則天,頂多她以後就是個強勢的太后,皇帝最終還是自己兒子來做的,可若讓渡給其他人,那麼自己能不能坐穩皇帝位置都難說了。這樣一對比,兩害相權取其輕,李治選擇支援武則天,總比支援一個男人要靠譜,至少在當時的李治,很可能就是這麼認為的。只不過他沒預料到武則天會開歷史先河,自己當了皇帝這件事。不過這不能怪李治,估計武則天之前誰也不會相信武則天會選擇直接當皇帝而不是太后的。

  • 11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唐高宗李治,是一個常常被大家遺忘的皇帝。因為他身邊的皇帝都太優秀了,他老爸是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他老婆是著名的則天大帝武則天,他孫子是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

    這麼多光環環繞著,別說唐高宗李治,什麼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這些人都絲毫沒有任何存在感,沒辦法誰讓你沒有搞出點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名堂呢?

    01唐高宗李治當真是一個沒用的皇帝?

    據路邊社訊息稱,李世民之所以選中李治來做皇帝,那是因為他比較孝順仁厚。每次李世民病倒的時候,李治都趴在他床邊上侍奉著,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時候他就跟武則天搞在了一起。畢竟當時武則天是李世民的才人。

    李治的仁厚可以避免兄弟相殘的情形,李世民不希望再有玄武門之變這種情況發生了,所以李治當仁不讓成為了最佳繼承人。

    王氏初聞宣敕,再拜曰:“願大家萬歲!昭儀承恩,死自吾分。”淑妃罵曰:“阿武妖猾,乃至於此!願他生我為貓,阿武為鼠,生生扼其喉。”由是宮中不畜貓。尋又改王氏姓為蟒氏,蕭氏為梟氏。武后數見王、蕭為祟,被髮瀝血如死時狀。後徙居蓬萊宮,復見之,故多在洛陽,終身不歸長安。---《資治通鑑》

    那麼李治真的是人畜無害嗎?當然不是,能夠做那麼久的皇帝,牢牢掌握李唐江山30多年,這水平可不是蓋的。

    李治這個皇帝的水平可不簡單:

    他敢把自己的後媽強行拉到自己後宮,又不顧滿朝文武的反對,堅持把後媽立為自己的皇后,這皇帝也沒誰了。此外,李世民最擔心的兄弟相殘,其實李治也是完美地做到了。不過李治甩鍋的能力是比較出眾的,一旦遇到大事,都會說我頭疼,還是交給舅舅(長孫無忌)或者皇后(武則天)來處理吧。其實該怎麼處理李治早就已經吩咐下去了,只是自己不好下手。一旦自己動手了,那可就坐實了殘殺兄弟的罪名。比如說吳王李恪、蜀王李愔那都是在李治朝的時候,被長孫無忌給搞死的。蔣王李惲澤是被李治給逼死的,曹王李明則是被武則天給逼死的。

    李治死後武則天逼死的不算,可李治活著的時候,這麼多兄弟被長孫無忌或者武則天給搞死了,難道李治就沒有一點數?他當然有數,只是懂得甩鍋罷了。

    李治對舅舅長孫無忌和媳婦兒王皇后一點也不會手軟,舅舅長孫無忌是幫他上位的功臣,可是在殺他的時候,李治眼睛都不眨一下。

    王皇后跟他是結髮夫妻,兩人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彼此也算是相敬如賓。可是李治在殺王皇后的時候,也是眉頭不皺一下。

    很難想象李治會是一個沒什麼用的皇帝,他的手段非常高明,所有的錯事,那都是武則天或者長孫無忌他們私自乾的,跟自己沒有半毛錢關係。

    02李治對武則天的愛,那是非常深的。

    李治之所以放權武則天,那是因為非常愛她。也不知道武則天有多大的本事,能夠俘獲唐太宗和唐高宗兩代皇帝的心。

    李治敢於把武則天立為皇后,不僅證明他比較勇敢,更加說明了一點,他對武則天的愛那是真切的。

    武則天對李治其實也挺好的,就衝她一口氣為李治生了倆女兒和四個兒子,足以說明武則天對李治很有感情。

    當然了,武則天這種人物,不能簡單以感情來評價她。你非要說她生這麼多孩子,是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那我也沒辦法。

    大帝於寺見之,復召入宮,拜昭儀。時皇后王氏、良娣蕭氏頻與武昭儀爭寵,互讒毀之,帝皆不納。進號宸妃。永徽六年,廢王皇后而立武宸妃為皇后。高宗稱天皇,武后亦稱天后。後素多智計,兼涉文史。帝自顯慶已後,多苦風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詳決。自此內輔國政數十年,威勢與帝無異,當時稱為“二聖”。---《舊唐書》

    其實要真的只是保住自己的位置,有一兩個兒子就可以了,將來繼承皇位也算是有著落了,是他們有六個子女,這可就不僅僅是保住地位了。

    六個子女需要六年時間懷孕生產,期間還要坐月子,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古代醫療水平比較差,生孩子出事的機率非常高,所以敢於生這麼多,武則天對李治那是沒的說的。

    既然這麼愛她,為什麼不能放權讓她管理一些事情呢?在李治這兒就沒有什麼規矩可言,這是李治的一個特點,他是一個個性分明的皇帝。

    03武則天確實有才能,李治身體不好的時候,不相信她相信誰?

    李治活著的時候,對武則天的依賴還是非常大的。因為晚年的李治,身體一直都不是很好。尤其是風眩症嚴重以後,基本上很難獨自處理政務。

    二月戊午,廢皇帝為廬陵王,幽於別所,仍改賜名哲。己未,立豫王輪為皇帝,令居於別殿。大赦天下,改元文明。皇太后仍臨朝稱制。庚午,廢皇太孫重照為庶人。太常卿兼豫王府長史王德真為侍中,中書侍郎、豫王府司馬劉禕之同中書門下三品。---《舊唐書》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你,你會相信誰?難道寧可相信太監也不相信自己的老婆嗎?這壓根就不是什麼選擇題,所以李治當然會相信武則天。

    武則天就是李治的眼睛,是李治的臂膀,但是她不能取代李治。李治始終掌握著帝國最核心的權力,武則天在他身邊,那也只是一個實習生罷了。

    李治身體不好,必須要有人幫助他管理朝政,所以他曾經多次希望武則天能夠臨朝聽政,結果是各種被反對。當然了我們知道李治的尿性,你越是反對,我就越是要做。所以武則天如願成為了帝國的第二把交椅。當時稱他們為二聖,二聖臨朝的局面也就形成了。據說唐朝皇室李家的血統存在短壽的基因,所以李家的孩子,大多數都活不過60歲。李治僅僅活了56歲就駕鶴西遊了。

    他在臨終前,依舊力保武則天臨朝聽政,這就非常了不起了。因為李治死了以後就什麼都無法掌握了,再將權力交給老婆,可見他對老婆的能力是非常信任的,對老婆的愛也是十分真誠的。

    總結:武則天沒有讓李治失望,這倒是真的。

    雖然李治的兒子李顯繼位的時候,已經足以親政了。但是李治還是將武則天的地位抬高,他似乎預感到李顯就是個沒什麼用處的皇帝。

    九月,甲寅,赦天下,改元。旗幟皆從金色。八品以下,舊服青者更服碧。改東都為神都,宮名太初。又改尚書省為文昌臺,左、右僕射為左、右相,六曹為天、地、四時六官;門下省為鸞臺,中書省為鳳閣,侍中為納言,中書令為內史;御史臺為左肅政臺,增置右肅政臺;其餘省、寺、監、率之名,悉以義類改之。---《資治通鑑》

    果不其然李顯上臺以後,立刻開始重用外戚力量,甚至揚言,自己把江山送給自己的岳父都不為過,誰敢攔他?這當然是玩笑話,可是武則天當真了。

    這麼個混賬玩意兒,哪裡能夠做皇帝呢?撤了!武則天一聲令下,李顯就乖乖滾下來了,換成了李旦上位。李旦多聰明啊,事事都順著武則天,甚至把皇位讓給了武則天。

    武則天統治期間,大唐王朝一片生機盎然,再次出現了盛世太平。可見武則天的治國能力,那是非常強的,這要多虧了她的那個好老師,那就是李治。

    參考資料:

    《舊唐書》

    《資治通鑑》

  • 12 # 四季文史

    唐高宗為什麼要支援武則天?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只有兩個女人將皇家特權把持於股掌之間,玩轉權力的政治手腕堪稱舉世無雙。這兩個女人一個是武則天,一個是慈禧。武則天之所以能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王朝,主要得益於她的政治膽識,當然也離不開其夫唐高宗李治的推波助瀾。李治之所以要支援自己的老婆,最主要的原因是出於政治目的。從三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一、 武則天在深宮

    李治登基之前,就曾與他爹李世民的才人有染,此女正是武則天。太宗駕崩以後,武則天出家,不久又被李治迎回,封為昭儀,可見李治對武則天的一往情深和念念不忘。

    李治登基以後,克服重重阻撓,將武則天立為皇后。

    眾所周知,武則天自12歲進宮以來,從太宗那裡學到了很多後宮規矩,再加上她自己獨特的政治膽識和敏銳性,所以讓她在李治面前每每展現出來的超高政治才華,讓李治為之側目,也加深了李治對她的傾慕。武則天成為皇后以後,透過各種手段翦除異己,尤其將李唐外戚、李治舅舅長孫無忌等趕盡殺絕,從而加強了自己在深宮、甚至在朝堂的政治地位。

    李治知道武則天的政治手腕,加上自己身體一向不好,所以很多大事小情就交由武則天代理。久而久之,這種“放權”也導致了武則天在文武百官心中的政治位置一路飆升。直至後來,加上後宮一些嬪妃被武則天驅除,李治儼然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寡人”,甚至覺得自己就是個多餘之人。

    二、 權力制衡往往要不擇手段

    既然李治知道自己的老婆不簡單,那麼出於什麼目的讓他還這麼支援武則天呢。

    單說李治的上臺,離不開他的舅舅長孫無忌的鼎力相助。因為長孫看重了李治身上仁厚的一面,更為重要的是李治對政治不敏感,所以長孫一開始便想擁戴這個外甥,以便日後自己好掌控政權。

    對於這一切,身為帝王的李治來說,他心裡門清。然而,天子就是天子,朝臣就是朝臣。為了制衡長孫無忌,也為了從這些輔政大臣手中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權力,李治非得透過立後這件事來表明自己的堅定立場,也更想透過武則天,一起討回屬於自己的一切。

    前文已述,武則天自跟隨李世民以後,深諳世故,更對宮廷政治風雲看得透徹。李治正是看重了武則天此等治國天賦,心想若能擁有此等治國能手,和極賦手段之人,何來江山不穩呢,再加上自己對武則天的思慕暖懷,所以擁有武則天何止是擁有了一個女人,而是自己的一個大救星。

    三、 奪李唐建武周

    歷史往往因歲月流淌而變得厚重,後宮裡的風雲詭譎,往往也因權力慾望的無限放大,而變得蕩氣迴腸,又叫人慾罷不能。

    隨著武則天的權力的急劇上升,李治廢黜王皇后,武則天正是成為李治的皇后。由於戀母情節的作祟,李治對於這位年長自己4歲的女人,一直言聽計從。李治也經常叫武則天幫他批閱奏章、處理政務。武則天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李治死後,武則天終成為一代女皇,也隨即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統治帝國。

    宋慶齡: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難看出武則天也是個好妻子。 毛澤東: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剛剛提拔又殺了的也不少。
  • 13 # 太乙伏魔錄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危,鑑於太子李顯充東宮才三年,處理國事經驗不足,高宗遺詔命自己信賴的宰相裴炎與兩位侍郎劉奇賢、郭正一為顧命大臣,“於東宮平章事”,以輔佐太子登基,並在遺詔中留了“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的話。

    即特別授權武則天以太后身份兼決大事。但並不是全權委託武則天臨朝管理國事,而是在有特別重要的軍國大事,同時皇帝與大臣們又“不決”時,才能兼取她的決定。

    然而,裴炎卻在高宗死後第三天、太子在靈柩前即位後的第二天上奏說,嗣君尚未正式冊封為皇帝,也未聽政,不宜“發令宣敕”,建議“宣太后令於門下施行”—即一切政令都要以太后武則天令的形式釋出。

    裴炎這個史無前例的建言對武則天來說太及時了。武則天從當上皇后以來逐漸掌握朝政參決權,至今已二十多年,她掌控國家和百姓命運的慾望越來越強烈,而今那懦弱病衰的夫皇去了,雖然遺詔中給了她一些決定國事的權力,但卻明定非“軍國大事有不決者”不能過問。

    這使她原來曾享有過的權力遭到很大的限制。從此以後,雖然她貴為皇太后,但皇帝已經成年,顯然不會讓她過多地干預政事,這就不能不讓具有極強權力慾的她產生強烈的失落感。

    藉著裴炎的這個建言,她順理成章地取得了國事的處分權,以後,太子正式受冊嗣位並尊她為皇太后,她卻霸著權力不鬆手,毫無還政的意思,以致從此“政事鹹決焉”。

    擴充套件資料:

    武則天之死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在迎仙宮臥床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於是發動政變,率禁軍五百餘人,衝入紫微城,殺死二張,隨即包圍武則天所寢集仙殿, 要求她退位。

    武則天被迫禪讓帝位與太子李顯,隨後徙居上陽宮(洛陽紫微城之西,亦稱“西宮”)。李顯復位後,率百官到觀風殿問武則天起居,此後每十日一往。 又上武則天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週一朝結束。二月,唐朝復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複稱神都為東都。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遺詔省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並赦免王皇后、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三人的親屬。 神龍二年(706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

  • 14 # 夢雷程

    簡單來說,唐高宗李治之所以扶持武則天,其根本目的在於打擊以關隴門閥為代表計程車族勢力,鞏固皇權。

    關隴門閥,以關隴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為代表世家大族,也就是士族代表,八柱國分別是宇文泰家族、獨孤信家族、李虎家族(唐代李氏皇族,即出身這一家族)、趙貴家族、弘農楊氏(隋朝楊堅、楊廣的楊氏皇族)等。

    “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士族最初源自魏文帝曹丕的“九品中正制“,培育起一批士族。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門閥勢力,如日中天。士族門閥,的確也出了一批英才,比如王導、謝安、王羲之等,均出自王、謝士族。王家、謝家的勢力之大,能夠撼動皇權,甚至皇帝想和他們結為兒女親家,都被拒絕。

    西魏宇文泰開創府兵制,共有六鎮府兵,被稱為“六柱國”,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以“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關隴門閥,勢力極大,隋朝和唐代初期,關隴門閥仍影響很大,能夠對抗皇權,甚至能操縱朝政。史稱隋文帝楊堅懼內,不是因為怕皇后獨孤伽羅,而是對“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家族勢力,內心忌憚。

    作為一個希望有所作為的皇帝,唐高宗李治之所以扶持武則天,其根本目的在於扶持庶族精英,對抗、打擊關隴門閥。武則天也不負李治的希望,迅速在政壇崛起,持續不斷地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代表的關隴貴族集團,最終把關隴門閥徹底打倒。

    國學大師陳寅恪認為,李治、武則天夫婦持續打擊關隴門閥,其意義比武則天女皇登基的意義更為重大。以關隴門閥為代表計程車族勢力被以李治、武則天為代表的皇權所終結,最終終結了魏晉南北朝以來猖獗一時計程車族勢力,為寒門庶族崛起,也為隋唐科舉制奠定了基礎。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科舉制選拔了一批寒門庶族,甚至是貧寒士子進入政府高層,打擊、取代了關隴門閥的勢力,打通中國各階層的壁壘,為底層讀書人提供了上升空間,此舉意義重大,建立了一支活力四射的職業文官選拔體系,是中國之所以領先歐洲、非洲和亞洲各國的制度基礎,只考學問、不問出身的人才選拔體系居功至偉。

    當然,對皇家來說,選拔一批庶族甚至寒門士子進入朝廷,皇帝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皇帝擁有了全天下讀書人的支援,也就擁有了輿論和士紳的支援,以此為基礎,傳統的關隴貴族當然無法抵抗。

    “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唐太宗李世民得意洋洋的感嘆,正好見證了魏晉南北朝以來,士族門閥與皇權對抗的整個過程,也見證了皇權藉助庶族、寒門勢力,徹底打垮士族門閥的歷史結果,傳統勢力版塊的結構性變更,當然比女皇登基更為重要。

  • 15 # 理工男讀歷史

    以武則天的能力和野心,又碰到李治這個窩囊廢,也就是武則天剛出新手村的時候需要李治的支援。之後是武則天一直在壓制李治,想讓李治轉移全部權力,夫妻二人早已反目,李治也一直想廢掉武則天,根本談不上支援二字。

    李治和武則天三十年夫妻關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李治在武則天支援下消滅長孫無忌一夥,武則天當上了皇后。

    這個時期,武則天為了當上皇后,正好李治需要人出主意來壓制長孫無忌這些老臣,二人既是夫妻,又是盟友。武則天攛掇李治消滅了長孫無忌一夥,又把唐王朝的皇權推到了頂峰;

    第二階段:以上官儀被殺、泰山封禪為標誌,武則天全面壓制李治。

    這個時期,李治發現武則天在和自己分享權力,而且愈演愈烈,就開始限制武則天。“及得志,專作威福,上欲有所為,動為後所制,上不勝其忿。”(《資治通鑑》)

    在朝堂上,李治從武則天的支持者許敬宗、李義府下手,試圖剪除武則天黨羽,同時讓宰相上官儀發動對武則天的廢后行動,準備一勞永逸解決武則天問題。

    但當時武則天已經有了根基,皇宮更是經營的水洩不通。雖然沒能保住李義府,但上官儀廢后的打算被武則天提前知道,逼迫李治殺掉了上官儀全家。

    這段時間是李治武則天二人關係最撲朔迷離的一段,也就是李治為什麼會犧牲上官儀,單純從感情角度上講毫無道理。我個人甚至認為武則天當時已經控制或軟禁了李治,李治受到了生命威脅才被迫屈從。

    之後泰山封禪,武則天與李治共同接見了大唐各路藩屬首領,武則天還以皇后身份主持亞獻,二人被並稱為“二聖”,這都是武則天通往女皇之路的重要步驟。

    第三階段:唐帝國反擊,但以太子李弘暴亡為標誌,武則天與李治各退一步,達成政治平衡。

    當時武則天準備讓李治進一步給自己轉移權力,“攝國政”,但被李治調動了以宰相郝處俊為首的唐王朝官僚體系的力量制止,並試圖透過修國史的方式重新樹立李治的領導地位。此時武則天羽翼已豐,從新羅戰場前線調回了自己的支持者劉仁軌來壓制郝處俊,李治的想法又都不了了之。

    這段時間武則天奪權的攻勢一波接著一波,包括上書建言十二事、親蠶並以天后身份接受外國使節朝拜,把李治逼得幾乎喘不過氣來。

    於是,李治放出最後的勝負手,準備禪位給兒子太子李弘。自己如果放棄權力當太上皇,武則天這個皇太后也就沒有任何理由參與朝政了,但李治這個想法以太子李弘暴亡告終。

    我個人分析,李弘死在武則天手中,但由於這種暗殺的手段過於激烈,李治也表示出強烈的反對。武則天和李治或者是經過協商,或者是有了默契,在李治死前武則天不再更進一步。於是,從李弘死到李治死這近十年期間,唐王朝的政治局面基本穩定。

    總之,李治與武則天的蜜月期僅僅維持了短短几年,也就是這幾年武則天羽翼未豐才需要李治的支援。之後二十多年,武則天一直在壓制李治,李治也不斷反擊試圖廢掉武則天,但都被武則天一一化解,並一步一個臺階掌握了更多的權力。等李治死後,再無任何一人能夠限制武則天通往女皇寶座,這才造就了歷史上這位一代女皇。

    武則天與李治的關係,我曾寫過三篇圖文,個人認為說的比較清楚,可供參考。

    《https://www.toutiao.com/i6711835279751119364/》

    《https://www.toutiao.com/i6712580511845319175/》

    《https://www.toutiao.com/i6713705668957700622/》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大唐新語》

  • 16 # 希望星晨58298869

    1.武則天受還是太子的李治的喜歡。

    在太宗生命垂危時,二人在照顧太宗時發生了肌膚之親。儘管這個時候,李治已經有了妻子了,但,武則 天是他按自己的意願找到的第一個愛人,不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後來,儘管皇宮佳麗奼紫嫣紅一大把,但,不顧倫理、不顧身份與地位,主動與之親近的女人,對李治來說,武則 天是第一個!武則天無異於李治的初戀,而初戀對任何男兒來說是終生難忘的。就算是當代,還有很多熱血男兒,在事隔多年後,依然會為自己的初戀情人赴湯蹈火呢!何況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李治呢?

    2.武則天有主見,是自己的好幫手。

    高宗性格比較怯懦,而武則天有強硬的一面。高宗上位伊始,大權始終在自己的舅舅長孫無忌手中。長孫無忌是開國元勳,太宗的託孤大臣。他政務嫻熟,黨羽遍佈朝廷,位高權重。是當時名副其實的政治強人,幾乎可以一手遮天。資歷尚淺的李治,對這個長袖善舞的舅舅往往俯首貼耳、言聽計從,否則,這個老傢伙會聯合其它重臣給顏色看。

    而武則天伺候了太宗十多年,耳濡目染,積累了一定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宮鬥術,她又有不畏強暴、敢作敢為的品質,對付權勢熏天的的長孫無忌把好手,李治需要這樣的同盟軍。所以,李治支援這位曾經的小媽,是出於政治上的需要。

    3.武則天曾經是位好妻子。

    早期的武則天也盡顯了賢妻良母的一面,這是說她沒有被立為皇后之前。儘管後來武則天豢養男寵,把性當作取得歡愉的工具!但在他當皇后以前,除了曾經有太宗這個前夫外,在感情上對高宗是很忠誠的。

    而且,她對生輕的高宗盡了柔情密意,聰明的她早知道,要實現自己的使命,必須籠絡這位有皇位的青年。而在李治看來,這位才貌出眾,對自己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的小媽,就是夢寐以求的妻子,比仗勢欺人的王皇后強多了,李治自以為他是好妻子。丈夫支援妻子,在中國是很正常的。

    4.在後期,武則天受李治支援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武則天能力突出。

    實踐已經證明武則天是自己處理政務的好幫手,高宗自己身體有病,工作上需要她幫忙。而且武則天肚子也爭氣,為李治生了四男二女六個孩子,母以子貴,武則天在高宗心目中自然佔有一席之地。武則天后來能稱帝,當然,當然少不了高宗早期對她的信任和支援以及臨終前囑託;更重要的原因是,經過協助高宗處理政務和‘‘二聖臨朝’’時的歷練,武則天已經成為了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了,她完全能夠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而且,高宗的兒子面對貞觀之治與永徽之治的全盛局面,確沒誰能當重任,讓大唐再上臺階!所以,至死,高宗都支援武則天參政議政。

  • 17 # 彈指笑笑生

    李治為什麼要讓武則天涉政?給了武則天后來能執政做了鋪墊!

    其一:李治。本身面對的政治比較複雜!李世民本身留下了大量的能人!這些只知道李世民不知道李治!而且李世民的功臣們留下大量的富二代,尤其和唐太宗本身連姻的更加飛揚跋扈!經過李世民後期疑心重重,使得看似平靜的政治局暗湧!而武則天本身是個強勢的人,可以在建議和做法有利於政局穩定!

    其二:武則天強勢:馴馬只用了三樣:食草、皮鞭和匕首,先餵飽,不服從的就打,打在不聽就殺!嚇得李世民對這個妃子敬而遠之!後怕武則天搶了李唐後世!甚至把武才人扁到尼姑庵!而後武則天繼位後的殺伐決斷!李氏子孫更是雪上加霜!這樣的武式絕學更為李治帶來不少好處……

    其三:李治不僅僅懦弱而且體若多病!而皇帝這個職業不僅需要睿智英明更是需要強健體魄的支撐!尤其晚上需要大量的公文處理!這個時候需要旁邊代批奏摺!批奏摺的人無非是皇帝身邊的人,而且是晚上,更重要的會懂字。寫一手善於模仿李治的字!並且得到的信任度非常的高。以上的條件武則天全部複合!

    批字久了難免有溝通!溝通意味著涉及政務!由內到外!自然免不了涉政!為武則天打好基礎

  • 18 # 書華36

    李治讓武則天監國攝政,有多方面的考慮。

    一、李治為一個守成的皇帝,說他平庸也可,懶政怠政也行。在位期間由於夫妻兩人感情很好,加上龍體經常欠安,便主動讓武則天參與決策。在很多大事上都是武則天拿主意,謀劃,且效果明效。如處理尾大不掉的孃舅長孫家就是如此。

    二、武則天雄才大略,女中漢子,治國理政的才能非同一般,同時有野心,有手段。李治去封禪泰山就是武則天鼓動的。李治是深知,讓她攝政,她自然管事,不讓她管事,她會以太后的名義臨朝。李治是個聰明人,乾脆來了個順水推舟,死後讓武則天監國。總不能象有些皇帝的做法,把武則天做了吧。真那樣幹,以武則天的機智和手段,誰把誰做掉還不一定呢!

    三、兒子溺弱。李治知道,幾個兒子隨他,不太有帝王之才。倒是愛女太平公主隨其母,母獅一般。只有讓母親監國,才能保的兒子平安。

    李治本想虎毒不食子啊。但李治千想萬盤算,武則天是權欲極重的女漢子。當太后遠遠不夠,當監國也不夠,要當皇上。不僅要當皇上,還想千古一帝。當皇后時不是去封了泰山嗎,我當皇上去封嵩山。誰擋我當皇帝的路,堅決不可以,包括親生的兒子。虎毒不食子,但犬子就另當別論了。

  • 19 # 錢君史話

    唐高宗上元二年,三月“上苦風眩甚,議使天后攝知國政”。未行。

    在這之前,武后賜死故太子忠,並逼殺武元慶,武元爽。

    其姊南韓夫人及其姊女魏國夫人並皆死於非命。而賀蘭敏之也被“以馬韁絞死”,高宗有疾,令太子於延福殿受諸司啟事。

    此時的高宗已受制於武后,也許有心生前傳位太子,只受阻於武氏。

    夏四月太子弘被鴆死。六月立雍王賢為太子。調露元年命太子監國,過年為永隆元年,以太子謀逆,廢之。帝素愛太子賢,欲宥之而不能。改立英王哲為太子。永淳元年春二月立皇孫重照為皇太孫,十二月丁巳上崩於貞觀殿。

    夫妻鬥法多年,終歸政於武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有哪些有名的書院啊?